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抵退税计算及会计核算方法

免抵退税计算及会计核算方法

免抵退税计算及会计核算方法
免抵退税计算及会计核算方法

免抵退税计算及会计核

算方法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免抵退税计算及会计核算方法

“五+七”完成增值税免抵退

根据生产企业原材料完全从国内购进还是从国外购进的不同情况,对“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笔者分别称为“五个步骤”和“七个步骤”。

1.原材料完全从国内购进,“免、抵、退”税五个步骤:

(1)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简称为“剔税”

当期免抵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率-退税率)

或:剔税=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率-退税率)

如征税率17%,退税率15%,2%就是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会计处理上作为“进项税转出”计入成本。

(2)计算当期应纳增值税额,简称“抵税”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或:抵税=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剔税)-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0,为期末未抵扣税额(有资格申请退税);若应纳税额>0,为本期应上缴增值税。

(3)计算免抵税额,简称“计算尺度”或“标准”(会计上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免抵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

(4)确定应退税额-当期期末抵扣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两者中较小者

(5)确定免抵税额(倒计平衡关系,会计上称“出口抵减内销销项税”)[例1]某自营出口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增值税率17%,退税率13%,4月份业务如下:购进材料200万元,进项税额34万元,该材料已入库,上期留抵税额3万元,内销收入100万元(不含增值税),出口货物折合人民币200万元。

计算:(1)剔税=200×(17%-13%)=8万元(进项税转出)

(2)抵税=100×17%-(34-8)-3=-12万元<0

(3)尺度:200×13%=26万元

(4)比较:应退税额为12万元,期末余额为0

(5)免抵税额=26-12=14万元(会计上称出口抵减内销销项税)

会计处理:

借:应收补贴款12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销项税)14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6(税法上称免抵税额)[例2]某自营出口生产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增值税率17%,退税率13%,业务如下:购进材料200万元,进项税额68万元,该材料已入库,上期留抵税额5万元,内销收入100万元(不含增值税),出口货物折合人民币200万元。计算年底退税额。

计算:(1)剔税=200×(17%-13%)=8万元(进项税转出)

(2)抵税=100×17%-(68-8)-5=-48万元<0

(3)尺度:200×13%=26万元

(4)比较:应退税额为26万元

(5)免抵税额=0万元(会计上称出口抵减内销的销项税),

(6)留下期继续抵扣税为22万

2.出口企业出口产品,有从国外进口料件,进口料件复出口计算“免、抵、退”税七个步骤:

(1)剔税的抵减额(也称免抵退税不得免抵退税的抵减额)

当期剔税(不得免抵退税)的抵减额=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征税率-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组成=货物到岸价+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

(2)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简称为“剔税”

当期免抵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率-退税率)-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征税率-退税率)=(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征税率-退税率)或:剔税=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率-退税率)-当期剔税(不得免抵退税)的抵减额

(3)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或:抵税=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0,为期末未抵扣税额(有资格申请退税);若应纳税额>0,为本期应上缴增值税。

(4)计算免抵税额的抵减额,简称“计算尺度”或“标准”的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退税率

(5)计算免抵税额,简称“计算尺度”或“标准”

免抵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退税率=(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退税率

(6)确定应退税额-比较当期期未抵扣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两者中较小者

(7)确定免抵税额(倒计平衡关系,会计上称“出口抵减内销销项税”)[例3]某自营出口生产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增值税率17%,退税率13%,有关的经营业务如下:购进材料200万元,进项税额34万元,当月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100万元,上期留抵税额6万元,内销收入100万元(不含增值税),出口货物折合人民币200万元。

计算:(1)剔税的抵减额=100×(17%-13%)=4万元

(2)剔税=200×(17%-13%)-4=4万元(进项税转出)

(3)抵税=100×17%-(34-4)-6=-19万元<0

(4)尺度的抵减额:100×13%=13万元

(5)尺度:200×13%-13=13万元

(6)比较:应退税额为13万元,期末余额为0

(7)免抵税额=19-13=6万元(会计上称出口抵减内销销项税

基本会计核算

1、正常购进(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购进

借:库存商品 100

借:应交增值税-进项 17

贷:应付帐款 117

出口销售(假设退税率为13%)

借:应收外汇帐款 1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0

借:主营业务成本-库存成本 100

贷:库存商品 100

借:应收出口退税 13

贷: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13

借:主营业务成本-不退税转入 4

贷: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4

收到出口退税

借:银行存款 13

贷:应收出口退税 13

2、预估购进(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但其余单证齐全,需要做出口销售核算)

预估购进

借:库存商品 100

贷:应付帐款 100

出口销售(假设退税率为13%)

借:应收外汇帐款 1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0

借:主营业务成本-库存成本 100

贷:库存商品 100

借:应收出口退税 13

贷:应付帐款 13

借:主营业务成本-不退税转入 4

贷:应付帐款 4

(预估购进,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没有应交增值税-进项,同样,这里出帐也就不能出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以及应交增值税-进项转出,对于该进项税金,通过应付款反映。这是在帐务处理非常容易出错的地方。) 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付货款

借:应付帐款 117(100+13+4)

贷:银行存款 117

借:应交增值税-进项 17

贷: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13

贷:应交增值税-进项转出 4

(这里也是容易出错的地方,很容易重入库存。)

严格按上述核算方式进行核算,科目间的勾稽关系会很清晰,而且便于日常帐务检查,特别有利于发现“库存商品”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应交出口增值税”的帐务处理错误。“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应交出口增值税”这一科目,是一个比较麻烦的科目,很容易成为“利润的垃圾桶”,以至于不能反映企业的真正盈亏情况。这些问题在下一次中将谈到。

外企出口的免抵退税--免抵退税的会计处理

“免、抵、退”税的会计处理

1、货物出口,将不予免征、抵扣或退税的税额转入成本借:产品销售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向税务部门申报退税时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收到退税款时,根据银行回单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