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案)23课祖国统一大业

(学案)23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重难点问题】

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含义

2、我国恢复港澳主权的条件及意义

3、认识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课前预习】

一、屈辱往事------祖国统一问题的由来

(1)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澎湖等岛屿,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立了台湾府,隶属福建省;(4)1885年:中法战争后在台湾设立行省;

(4)1895年:通过《马关条约》日本强占台湾;

(5)1943年:《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把台湾归还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归祖国;

二、解决之道------“一国两制”

1、雏形:20世纪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提出“”的设想。

2、基础;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发表谈话,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

国的“九条方针”变等等。称为“叶九条”

3、形成:80年代以后,邓小平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深刻含义。

4、宪法保证:年12月,全国人大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成为方针:年,“一国两制”方针在全国人大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

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三、光荣与梦想------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条件:

①物质:中国增强,不断提高;②理论:“一国两制”构想和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完善.

2、香港回归:

(1)过程:①签署声明: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联合声明。

②恢复主权:年月日零时,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2)意义:①香港的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翻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中华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澳门回归的过程:

①年月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到祖国怀抱。

4、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是构想运用的结果,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借鉴。

四、翘首以待————台湾问题

1、,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上了议事日程。

2、,停止炮击金门。

3、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宽。

4、“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一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九二)

5、1995年,提出八项主张。

6、2005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

【重难点解析】

1.继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澳门于1999年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说明(A)

A.统一是时代的潮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B.实现祖国统一是香港澳门同胞的心愿

C.解决台湾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的中心任务D.台湾的回归只是个时间问题

2、对“一国两制”构想理解正确的是(D)

A接纳了英国“主权与制权”的提议 B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

C在主权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 D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

3、“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B)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4、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大的自治权,这主要是指(D)

A保留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

C外国资本不动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5.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一诗中写到“……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造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是:

A.国共两党内战遗留的问题

B.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C.国共两党意识形态的对立

D.李登辉.陈水扁等台独势力的破坏

6.“对英国来说,这(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英国的霸权地位丧失

B.国家统一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在主权问题上不妥协

C.新中国已经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坚持不妥协立场

D.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在此次谈判中有更大的主

7.祖国大陆和台湾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是:

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汪辜会谈”的举行

C.江泽民提出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D.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8.我国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与深圳经济特区的主要区别是:

A.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

C.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D.各自的权限不同

8.为了维护祖国统一我国制定了采取了一系列

措施,下图反映的是年的制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