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新高考现代诗歌精炼15篇

2020新高考现代诗歌精炼15篇

2020新高考现代诗歌精炼15篇
2020新高考现代诗歌精炼15篇

2020新高考现代诗歌精炼15篇

一、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掌上的心

雷抒雁

如果我能把心托在掌上

像红红的草莓托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你会一目了然

你就会说哦,多么可爱的红润

可是,如果我真的把心托在掌上

像红红的草莓托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定会被可恶的鸟啄破

我该怎么说呢

该怎么表达这裂心的痛苦?

A.诗的第一节,表现出诗人愿袒露自己的胸怀,与人们真诚相待的心愿,诗人也相信人们是向往彼此真诚相待的。

B.诗的第二节,诗人写出自己深知由于有邪恶之人存在,袒露胸怀只是个空想,他为此而困惑、退缩和消沉。

C.诗人以草莓、绿叶、鸟为喻,新颖、妥帖、形象鲜活,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奠定了这首诗成功的基础。

D.两节诗的前三句几乎相同,而两节诗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突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增加了艺术感染力。

「答案」 B

「解析」此题考查现代诗歌的鉴赏,做此题要从内容、形式、中心等方面考虑,B项中"袒露胸怀只是空想"不符合诗意,且诗中也未表达"困惑、退缩和消沉".

二、《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问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下面是对艾青《我爱这土地》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窗体底端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一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人自己。

A答案D解析:D项中说“我”不指喻体“鸟”而不是指人自己,错!艾青在诗里通过喻体“一只鸟”的形象描写,表现了自己。我们从那只鸟对土地执着的爱,可以感受到诗人执着的爱,因此鸟的形象与诗人形象是合二为一的。

三、

纤夫

廖公弦

一个个埋头拉纤,

一个个躬着背拉船,

能拉走一天天,

能拉去一年年,

这几十条绳索,

拉着中国的时间。

我们向纤夫们致敬,

爱他们勤劳勇敢,

晨把太阳拉出,

夜把新月拉弯,

但是,别再劳驾纤夫,

去拉历史的航船。

A.这首诗的写作目的是通过纤夫的形象歌颂中国劳动人民任劳任怨、勤劳勇敢的精神。

B.纤夫的形象是中国劳动人民的化身,诗人借纤夫的形象对中国历史作了深刻的反思。

C.诗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这些修辞方法的运用使诗的主题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D.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变革社会、加快历史前进步伐的愿望。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答案:A解析:写作目的并不在于A,而在于D,它表达了对纤夫的同情,通过对纤夫的同情,表达对变革社会、加快历史前进步伐的愿望。

四、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对这首现代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全诗虽明白晓畅,但对形式的追求却非常用心,讲究音节和句的匀称整齐。

B. 这首诗写人们都是在互相"看",互相"装饰",人生犹如演戏,表现出对人生虚无的怅然。

C. 互为"风景",形象互换,体现出相对平等的、平衡的人生感悟。

D. 作者没有按常规在诗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读者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寻找答案。

答案:B 解析:人生犹如演戏,表现出对人生虚无的怅然错。

五、繁星

冰心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星,

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

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何曾”一句即的泛问,也是自问,“他们对语”指繁星相互对话,这一设问蕴涵对夜空繁星的赞许。

B.“颂赞”一句是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对上面设问作巧妙回答,是诗人对深蓝太空的深远,对闪烁繁星的高洁的赞叹。

C.这首诗借写夜空中的繁星寄托对自然景色的感情,渗透着诗人对大自然美的诗歌,意在唤起人们纯真、温馨的意绪。

D.这首小诗凝练、含蓄,带有哲理意味。语言清新紧凑,音调自然流畅,反映了诗人早期诗作的艺术风格。

答案:A “他们对语”指繁星相互对话错

六、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田间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A.这首诗角度独特,由“假如”引出惨不忍睹的结局,从而彻底否定了“不去打仗”的做法。

B.这首诗含着深刻的警示:假如不去抵抗,不但会遭到肉体之灭,而且会遭到精神之辱。这种警示,强烈地震动读者的心魄。

C.这首诗短促有力,如同阵前擂响的战鼓,滚动着激烈悲壮的情绪。

D.这首诗语言简明,又暗含深沉的弦外之音,将不甘做奴隶的抗争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答案D 暗含深沉的弦外之音,暗含深沉错,应该为明白晓畅

七、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山中所见——一棵树

辛笛

你雏形的影子遮满了圆圆的井口

你独立,承受各方的风向

你在宇宙的安置中生长

因了月光的点染,你最美也不孤单

风霜锻炼你,雨露润泽你,

季节交替着,你一年就那么添了一轮

不管有意无情,你默默无言

听夏蝉噪,秋虫鸣

A.这首诗写的是树,咏的是人。写树的“独立”、“默默无言”正是对正直人格的赞美。

B.前一节写树生长的空间位置。有了“月光”带来的理想,就能承受时代气流,兀立的傲骨产生了美感。

C.后一节写树成长的时间过程。“一年就添了那么一轮”,诗句中蕴涵着作者对树成长缓慢的浓浓遗憾之情。

D.树虽“默默无言”,却要比夏蝉的“噪”和秋虫的“鸣”更有内涵,那是一种洞悉世事的沉默,一种了然规律的沉着。

答案C 遗憾之情错,应是赞美,树在风霜雨露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时间已经不是问题,树的生命意义依然存在也依然充满希望。

八、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我遥望

曾卓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

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A.“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是指诗人经历的人生坎坷,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岁月的感慨。

B.诗的前半部分写年轻时对年老的“遥望”,说明诗人那时没有意识到青春的宝贵。

C.“而今我到达了”,指诗人到达了年轻时曾“遥望”的年龄,表达了轻松愉快的情绪。

D.诗的后半部分写年老时对年轻的“遥望”,表现了诗人对青春的怀念。

答案C 轻松愉快错,应是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之情无怨无悔

九、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A.短诗表现了和日本女郎依依惜别的深情,塑造了一位性情温柔,形态逼真的日本女郎的艺术形象。

B.以水莲花作比,突出了女郎柔媚的风姿,进而刻画了女郎的娴静与纯美。

C.“蜜甜的忧愁”是指诗人与女郎之间过去交往中的恩恩怨怨。

D.短诗既有语言又有动作,更有缠绵的情意,声情并茂,形神兼备。

答案C

十、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偶然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写于1945年5月31日)

A.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B.第二句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因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力。

C.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D.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看见”、“重开”等字眼,隐含有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

答案:D

十一、阅读小诗《钟乳》,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r> )

友人送我一石钟乳,/我爱它一滴滴凝成非凡气度。/我把它摆在桌上细细地观赏,/蓦地,听见它深情地倾诉:/十万年后,我该是一架大山,/人类的爱,是我的痛苦。

A.石钟乳没有生命,诗人却说“听见它深情地倾诉”,从思维的角度看,这属于想象;从修辞的角度看,这是拟人手法。

B.“十万年后,我该是一架大山”前面省略了表示条件的句子,补上去,可以这样写:如果我仍旧生长在原来的地方。

C.这首小诗是说,要让事物按自身的规律去发展,而不应持主观主义态度。

D.这首小诗的主旨应当是:爱,应有正确的态度,应采取正确的方法。

【答案】.C

十二、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答案:D

十三、对下面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盼望

艾青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A.诗人抓住起锚出发和到港抛锚的两个瞬间场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塑造艺术形象。

B.诗人选取两位海员不同的心态,表现出海员不同的情趣,反映了他们不同的追求。

C.诗人选取两位海员不同的心态,表现了同一种愿望,即对航海事业的无限热爱。

D.是一首蕴涵哲理的抒情诗,富有象征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这首诗正是人生不懈追求的艺术写照。

【答案】.C

十四、阅读《“代沟”上握手》(辛迪),完成题目:

过午的阳光照亮林荫里

灰鸽白鸽跳跃在绿色草坪

我边在诗页上题字

边听你絮语低声

我忘记了你是我学生的女儿

你忘记了我祖父般的年龄

你谈论你青春的梦想

我心灵上响起驼铃

隔代人共同来找生命的支点

鸿沟能不能就美好地犁平

(1981年5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市)

1、对这首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不仅勾画出交谈时的环境,烘托出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而且也为全诗定下了明朗的基调,

B.中间六句接连使用了对比的写法,反差鲜明,既表现了隔代人间的友情,也表现了他们不同的理想和追求。

c.最后两句提出弥合“代沟”的方法,“生命的支点”可以理解为追求真善美的共同目标和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

D.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节奏急促,激情昂扬的语言同时使读者可以品味到一种宁静、甜蜜的韵味,受到美好情愫的感染。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愿?

1、D

2、作者希望消除代沟,使父母与孩子能很好的沟通,老人和年轻人很好的沟通。

十五、阅读《一片槐树叶》(纪弦) 完成题目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竞没有些微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故国哟,呵呵,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1、对这首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行落笔见情:赞美之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以三个“最”字叠用,层层推进,增加了感情的强度和浓度。

B.第三行由“而”字急转,情感的流程由赞叹变为伤感,由欣喜变为悲泣。为了表现这种乐中之苦、喜极之悲,诗人以两个“最”字重叠加以强化,构成了全诗情感的基调。

C.第四行“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的触发物,并由此引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情感。

D.这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从外形和意蕴两方面对“一片槐树叶”作了集中的描绘,突出了全诗的中心意象,加强了感情渲染。

4、对第三节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句再次点明“槐树叶”,它“蝉翼般轻轻滑落”,既表现槐树叶轻而且薄,也抒写了主人公小心翼翼、倍加爱护的心态。

B.“沾着些故国泥的土”的槐树叶,使诗人感情激荡,禁不住用了“故国哟”的呼告语,再以“呵呵”的叹词强调,从而把全诗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C.结尾一句和首句呼应,从视觉再一次写槐树叶,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完成了全诗中心意象和整体构造,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余地。

D.这一节,一个长句分四行来写,即是为了诗的外在形式的需要,也是为了表达主人公思乡之情的悠远深长。

3、“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两句,即是实写又是虚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答案:1.D 只有第四行是自描手法。2.c 诗的第一节写的是视觉意象,而结尾“淡淡的槐花香”则是清香逸远的嗅觉意象、视嗅交感加强了诗的感染力。3.虚实相生,大大拓展了思乡的幅度——大陆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寸土地,都是值得怀念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