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讲解学习

应用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讲解学习

应用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讲解学习
应用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讲解学习

应用化学课程教学大

<<应用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应用化学课程采用《精细化学品化学》教材,精细化学品化学是系统阐述各类精细化学品的定义、分类、制备方法、构效关系等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涉及有机合成、无机材料、分析分离技术、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学等诸多学科专业,学科的交叉及目标产品的商品化两大特征体现得尤为明显。精细化工率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工业技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我国的精细化工业发展亟需大批高素质的化工人才,人才的培养应以社会的需要为导向,所以,在应用化学专业高年级开设这门课程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积累从事精细化工科研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拓宽知识面,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教学章节与学时安排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一)理论教学内容

1.第一章绪论

(1)精细化工与精细化学品的概念

(2)精细化学品的分类与生产特点

(3) 国内外精细化工的发展状况

主要教学方法:教学互动

重点: 精细化学品的分类方法, 生产特点, 发展趋势.

难点:精细化学品的不同分类方法, 生产特点.

2.第二章染料

(1)概述;染料的定义、分类;光与颜色理论

(2)染料重氮化与偶合反应

(3)酸性染料

(4)活性染料

(5)分散染料

(6)还原染料的介绍

主要教学方法:教学互动

重点: 染料的定义、分类;光与颜色理论;重氮化与偶合反应. 难点:光与颜色理论。

3.第三章绪论

(1)概述;有机颜料的定义;分类;化学结构与颜色、牢度的关系

(2)偶氮类有机颜料

(3)色淀

(4)酞菁类有机颜料

(5)喹丫啶酮类有机颜料的介绍

(6)二恶嗪类有机颜料

(7)异吲哚啉酮有机颜料

(8)还原颜料

(9)有机颜料的颜料化、商品化

主要教学方法:教学互动

重点: 有机颜料的定义与分类;化学结构与颜色、牢度的关系;有机颜料的颜料化。

难点:各类有机颜料的结构特征、合成方法。

4.第四章荧光增白剂

(1)概述:荧光增白剂定义、分类、应用;化学结构与荧光性能的关系(2)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

(3)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

(4)香豆素型荧光增白剂

(5)唑型荧光增白剂

(6)萘二甲酰亚胺型荧光增白剂

(7)荧光增白剂混合物的增效作用

《微电子测试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微电子测试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Microelectronics Measuring & Analysts 课程类别:必修 学分数:2 学时数(理论、实验分别表示):32(4/28) 周学时:16 课内学时/课外学时:1/1 授课学期:第六学期 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前修课程:微电子物理基础、微电子器件基础、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考核方式:实验报告/实验能力综合考评 一、教学目的要求。 课程通过结合本专业培养方向、面向本(专)科生而设置,适用于本系宽口径,大平台教学模式,尤其适合于微电子专业学生。实验涵盖半导体物理、固体物理、晶体管原理、半导体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半导体光电子学等课程。实验类型和种类注重多样性、综合性和系统性。实验教学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所学课程相关的基本实验内容和原理,培养学生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重视科学实验的思想意识,锻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的分析、思考、归纳、总结的工作方法。强调在实验中发现、检验真理,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其社会竞争性。努力为国家、社会打造更加优秀的专业人材!

二、课程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标“*”者为重点内容;标“△”者为难点) 三、课程主要环节及时数分配见下表: 一并见上表 四、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本实验的安排主要考虑到微电子技术中最主要的一些理论验证和制造过程中最基本的测试原理和方法,与专业课程教学紧密配合,锻炼学生实践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向本科生为主,使学生对本专业具有较为全面的了

解和掌握,培养其科学实验的态度和方法论。 五、对知识、能力结构、综合素质的要求 电子学科三年级以上本(专)科学生,具备一定先修课程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对基本的实验方法和过程有所认识和理解,能完成实验必备的一些数据归纳、处理、计算能力和文档工作。具有重视实验,尊重科学的思想意识 六、与相关课程的衔接与配合 安排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讲授之中,实践环节和课程设计之前较好。这样配合专业课程教学,验证主要理论概念,教学实验相辅相成,既加深理论知识掌握和理解,又为实验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将开始的课程设计、科研与工程实践环节,毕业设计做好准备。 七、主要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时间、学生人数及实验要求,排出实验安排一览表。学生按一览表安排预习实验指导书,上课时教师讲解实验原理、演示实验方法。学生分组实验,有问题实验老师进行指导,整个课程按每项实验滚动安排进行。学生每组2-3名,4课时完成一项实验。动手实验和记录可分工进行然后交换,强调每名学生都要动手操作,归纳分析计算实验数据,给出实验结果,并按实验报告要求和格式完成实验报告。原则上下次实验交上次实验的实验报告。必要时就实验存在问题专门讲解指导。实验倡导实事求是、突破创新的实验方法和生动有趣、胆大心细的实验氛围。 八、CAI课件、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 必要时课件、多媒体相关内容演示,辅助教学或提供学生课外自修。 九、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要措施。 具有良好的实验平台及宽松的实验环境,加强基本理论和正确概念的理解,提倡自主设计实验方法和操作手段,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质疑,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苗头加以肯定和扶持,培养学生具有重视科学,重视实验,勇于发现真理的良好品质和实际动手能力。 十、检查教学效果和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方式与方法。 课堂检查:每位同学实验投入状况 作业检查:实验报告完成情况 十一、教科书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1]九院校编写组,微电子学实验教程,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名称(中文):有机化学课程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化工、环境等 (英文):Organic Chemistry 课程适用层次:专升本 学时:104(其中面授64,实验32)学分:6.5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课程作用: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是应用化学、化工、及材料类各专业及相关专业(环境、生物科学等)的重要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有机化学主要讲授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反应、分析鉴定、制备合成、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介绍学科发展前沿。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难题讨论、多媒体演示和实验答疑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有机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重要有机化学知识;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关注相关的应用信息;对有机化学在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较好认识。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掌握一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各类化合物的制备及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熟悉主要有机试剂及具体应用。 (2)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定性鉴定、分离方法和了解某些定量测定方法;初步学会解析图谱,能根据图谱数据推出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3)掌握一般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掌握有机活泼中间体正碳离子,负碳离子,自由基的生成和反应;能用结构理论、热力学、动力学来解释一

般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和反应;基本掌握自由基取代、亲电加成、亲核加成、消除和芳香族亲电取代、亲核取代等反应机理。 (4)在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性质及制备的基础上,能将这些知识灵活应用于有机合成。 (5)对于与有机化学密切相关的石油化工、能源、材料、环境等学科有一定的了解,并对这些学科与国民经济、社会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 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5、先修课程:大学基础化学、无机化学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绪论 1、知识点 1.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 短线式、缩简式、键线式 1.4 共价键 Lewis 结构式、价键理论、轨道杂化(sp、sp2、sp3 杂化) 键长、键能、键角、键的极性、诱导效应 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反应的类型 均裂(产生自由基)、异裂(形成正、负离子)、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1.5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范德华力、氢键 1.6 酸碱的概念 Br? nsted 酸、Br? nsted 碱、共轭酸碱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讲课教案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阐述管理的理论、职能及管理方法等内容。本课程是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后续专业课程理论上的先导,是工商管理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准确地理解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了解管理的主要职能,把握一些基本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管理概论 1. 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理解) 2. 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理解) 3?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了解) 4?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知道) 重点: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难点: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 1?科学管理的兴起 (1)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2)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3)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 (4)科学管理对管理发展的贡献(了解) 重点: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2. 行为科学的产生 (1)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理解) (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 (3)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 (4)X、Y、Z理论的观点(理解) (5)行为科学理论的贡献(了解) 重点: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X、Y、Z理论的观点 3?管理科学的发展

(1)管理科学的特征(理解) (2)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 (3)管理科学的贡献(了解)重点: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4.现代管理理论的进展 (1)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了解) (2)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思潮(了解) (三)管理原理 1. 管理原理的特征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理解) (2)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了解) 2. 系统原理 (1)系统的概念(理解) (2)系统原理要点(理解)重点:系统原理的要点 3. 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主要观点(理解) (2)人本原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了解)重点:人本原理的要点 4. 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 (1)责任原理的观点(理解) (2)效益的含义(理解)难点:责任原理的观点 5. 伦理原理 (1)管理伦理的内涵(理解) (2)伦理道德对企业的重要性(了解)难点:管理伦理的内涵 (四)决策 1. 环境研究 (1)环境研究对决策的意义(理解) (2)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了解)重点: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 2. 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1)决策的概念(理解) (2)决策类型与特点(了解)重点:决策的类型难点:决策的概念 3. 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了解) 4. 决策的方法(掌握)重点:决策的方法 (五)计划 1. 计划的类型与作用 (1)计划与决策的关系(理解)

《湿法冶金》课程教学大纲

《湿法冶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4301307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修读学期第六学期学分2学时32课程英文名称Hydrometallurgy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 湿法冶金是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方向课。它一方面在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自身,同时也与其他的相关学科联系,渗透、交融得非常密切,近年来发展迅速,其深度、广度在不断变化。它不仅与化学中的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工程与工艺等学科相互关联、渗透,而且与矿物学、金属冶炼以及材料科学等其他学科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新的冶炼技术知识,新的冶炼设备,新的成果不断涌现,同时有色金属冶炼一些原理和知识也是大学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应掌握的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有色金属冶炼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以及现代有色金属冶炼技术的新知识、新工艺、新设备、新成果、新进展及趋势。 三、课程教学目标 1. 系统地讲授有色金属冶炼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使学生能够初步地应用有色金属冶炼基本理论和知识处理一般的有色金属冶炼的问题; 2. 通过系统地向讲授有色金属冶炼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使学生能进一步地加深对有色金属冶炼基本原理和知识的理解,并运用有关原理去研究说明、理解、预测相应的冶金过程,从而培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了解有色金属冶炼的及发展趋势;从而进一步 3. 使学生了解有色金属冶炼领域内最新研究进展及新技术、新成果、新设备、新知

识、新进展、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 4.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有色金属冶炼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覆盖面,掌握事实与理论,普及与提高,基础与实用,以及了解个别与综合,独立与联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 5. 运用所学有色金属冶炼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了解有色金属冶炼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结合工业生产实际,拓宽和加深知识的层面和深度,提高综合知识的运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在科学思维能力上得到更高、更好的训练和培养。 四、课程学时学分、教学要求及主要教学内容 (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 章节主要内容总学时 学时分配讲授实践 第1章绪论 2 2 0 第2章矿石学基础 2 2 0 第3章铜冶金 4 4 0 第4章铅冶金 4 4 0 第5章锌冶金 4 4 0 第6章铝冶金 4 4 0 第7章钒冶金 4 4 0 第八章钛冶金 4 4 0 第九章锰冶金 2 2 0 第十章有色冶金中的综合回收与清洁生产 2 2 0 (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冶金发展史和金属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 理解矿物资源分类及矿物、矿石和精矿;

《应用化学专业大作业》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专业大作业》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Laboratory of Applied Chemistry 2 学分:2 实验学时:2周类型:综合性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与实验、分析化学与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等 教学对象: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在《化学综合实验》的基础之上开设的。针对应用化学四个不同方向选择不同的实验内容。训练学生的化学综合实验的技能:培养学生掌握一些无机物、有机物和共聚物合成的基本实验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分析仪器和技术,掌握胶体和表面化学实验的技能,掌握水化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成就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要求: 综合掌握各种化学品和新材料的合成、检测和性能测试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能够正确地运用有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设计合成路线和解决实际课题中的应用化学问题,并运用有关基本操作方法实现有关合成、检测和性能测试,从而为以后进行科学研究、生产管理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且在创新能力方面得到较大的培养。 教学内容 第一章现代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十六气相色谱(8小时) 基本要求: 掌握固定液的配制及涂渍技术和柱的填装及老化技术、进行柱性能试验及极性试验。 重点: 掌握气相色谱的操作技术。 难点: 气相色谱柱及操作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关系。 实验十七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普鲁卡因(8小时) 基本要求: 熟练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 重点: 掌握高效液相色谱的操作技术。 难点: 高效液相色谱的操作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关系。 实验十八配合物键合异构体制备及红外光谱测定(8小时) 基本要求: 通过[Co(NH3)5NO2]Cl2和[Co(NH3)5ONO]Cl2的制备,了解配合物的键合异构现象并巩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质量管理学课程代码: 英文名称:Quality Management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时:3学分/54学时 开课学期:第6学期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先修课程:数理统计,概率论,管理学原理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顾世清 大纲执笔人:顾世清大纲审核人: 一、课程简介 质量管理是研究各类组织质量管理活动所具有的共性原理和基本工具,也是为组织质量管理者提供理论、原则、方法的实用科学。质量管理已经发展为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了现代企业管理、产品管理控制、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现代测试技术、技术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等多个学科知识。本课程在全面介绍现代质量管理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最新成果,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以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和制造(服务)过程质量控制、质量度量、质量改进为主线,系统介绍质量管理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质量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中研究基础操作问题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生产、服务领域中具有分析、解决管理实务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为学生继续学习和以后从事工商管理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它在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工商管理实践活动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三、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设计和建立质量体系的能力。 3.掌握制造质量和过程控制、质量诊断的基本能力。 4.掌握组建质量管理小组的基本能力。 5.掌握质量管理常用统计方法和运用计算机进行质量管理。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光电子技术教学大纲教材

理论(含课内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光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光电子技术:全称(英文)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2、课程代码:B1309064 3、课程管理:数理学院应用物理教研室 4、教学对象:应用物理 5、教学时数:总时数48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实训16 学时。 6、课程学分:3 7、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 8、课程衔接: (1)先修课程: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模拟电子技术 (2)后续课程: 二、课程简介 光电子技术是由电子技术和光子技术互相渗透、优势结合而产生的,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科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光电子学为基础的光电信息技术是当前最为活跃的高新技术之一。该课程介绍光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基础,介绍光电子系统中关键器件的原理、结构、应用技术和新的发展。该课程在阐明基本原理的同时,突出应用技术,使学生能够把握光电子技术的总体框架,有兴趣、有信心投入实践和创新活动。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光电系统的常用光源 (一)教学目标 掌握常用的光源及光度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发光二级管的新进展。 (二)教学节次及要求 第一节辐射度学和光度学的基础知识 1、掌握辐射度学和光度学的基础知识; 2、了解辐射度学和光度学之间的关系与联系。 第二节热辐射光源 1、掌握热辐射光源的基本原理; 2、了解黑体辐射器、白炽灯和卤钨灯的原理。 第三节气体放电光源 1、掌握气体放电光源; 2、了解气体放电光源的特点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气体放电光源。 第四节激光器 1、掌握激光器的基本原理以及半导体激光器的结构; 2、了解各种不同的激光器的发光机理。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阐述管理的理论、职能及管理方法等内容。本课程是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后续专业课程理论上的先导,是工商管理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准确地理解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了解管理的主要职能,把握一些基本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管理概论 1.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理解) 2.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理解) 3.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了解) 4.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知道) 重点: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难点: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 1.科学管理的兴起 (1)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2)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3)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 (4)科学管理对管理发展的贡献(了解) 重点: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2.行为科学的产生 (1)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理解) (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 (3)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 (4)X、Y、Z理论的观点(理解) (5)行为科学理论的贡献(了解) 重点: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X、Y、Z理论的观点 3.管理科学的发展

(1)管理科学的特征(理解) (2)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3)管理科学的贡献(了解) 重点: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 4.现代管理理论的进展 (1)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了解)(2)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思潮(了解)(三)管理原理 1.管理原理的特征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理解) (2)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了解) 2.系统原理 (1)系统的概念(理解) (2)系统原理要点(理解) 重点:系统原理的要点 3.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主要观点(理解) (2)人本原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了解)重点:人本原理的要点 4.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 (1)责任原理的观点(理解) (2)效益的含义(理解) 难点:责任原理的观点 5.伦理原理 (1)管理伦理的内涵(理解) (2)伦理道德对企业的重要性(了解) 难点:管理伦理的内涵 (四)决策 1.环境研究 (1)环境研究对决策的意义(理解) (2)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了解) 重点: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 2.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1)决策的概念(理解)

《应用化学实验Ⅰ》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实验Ⅰ》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 根据本校《2004级本科指导培养计划》和应用化学教学基本要求而编写。 二、本实验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应用化学实验?》密切配合有机波谱分析和现代仪器分析的理论课,使学生在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分析测试仪器,结合计算机知识进行各种试样组分的分离分析、成分测定、结构分析以及分析数据的计算机处理。 三、本实验课讲授的基本实验理论 本实验课程讲授电化学分析、高压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以及紫外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等大型精密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使学生掌握高压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与技能,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元素的方法;掌握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的制样技术和一般谱图的解析方法。 四、本实验课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1、掌握电位法测定离子浓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2、掌握高压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与技能; 3、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元素的方法; 4、了解紫外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的基本组成和构造,掌握制样技术和一般谱图的解析方法。 五、学时、教学文件 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实验32学时。 教学文件:《应用化学实验指导书》,杜宝中编,校内印刷,2004 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并写出预习报告。指导教师应概述实验的原理、方法及设备使用等,具体实验步骤和实际数据处理由学生独立完成。 六、实验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分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占60%,考试成绩以最后的综述论文成绩记入总分,占实验成绩的40%。总成绩及格可获得学分,不及格者需重修。 七、仪器设备及注意事项 仪器设备: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气和色谱、高效汇相色谱仪、PH/my 计。 注意事项:注意保护设备,严格按仪器使用规则操作,维持仪器的完好率。

发光材料与显示课程教学大纲

《发光材料与显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90642002 课程英文名称: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isplay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发光材料与显示》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任意选修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介绍发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发光与显示这一过程中的物理原理和规律,对目前发光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有较深入的了解。本门课在该专业培养计划中起到延伸与补充的作用。 教学目的: 通过发光材料与显示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发光的定义及分类、掌握发光基本物理过程及现象,了解发光材料制备、表征、测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对半导体发光、分立中心发光、特殊结构物质的发光有所了解,了解发光在照明、灯源、显示、探测领域的应用。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还要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了解发光的定义及分类、掌握发光基本物理过程及现象,了解发光材料制备、表征、测量、分析的基本方法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 本课程主要包括发光的定义及分类、基本物理过程及现象、半导体的发光、分立中心的发光、发光在照明和其他光源中的应用、显示技术、发光在探测中的应用、主要发光材料、发光材料的制备、发光材料的表征及测量技术、视觉与颜色、发光分析。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3.基本技能:掌握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提高利用标准、规范及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在教学中采用板书与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基础物理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电子技术基础、物理光学、现代应用光学、量子力学、光电子学,光学检测技术,非线性光学原理与应用等。 (五)对习题课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设计计

管理知识-现代企业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精品

《现代企业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现代企业管理学 二、课程编码: 三、学时与学分:40/2.5 四、先修课程:无 五、课程教学目的:让学生全面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六、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环境 §1企业概述 §2 现代企业制度 §3 管理概述 §4 企业环境 §5 演变中的管理理论 第二章战略管理 §1 战略概念 §2 战略分析 §3 总体战略 第三章决策科学与艺术 §1 决策概念 §2 现代决策方法 第四章计划管理 §1计划概念 §2目标管理法 §3 网络计划法 第五章组织管理 §1 组织概念 §2 组织的设计

§3 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4 权力分配 §5 新型组织 §6 组织变革 第六章管理沟通 §1管理与沟通 §2人际沟通 §3团队沟通 §4 组织沟通 §5 公共关系 第七章领导艺术 §1领导与领导者 §2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3 领导者的素质 §4领导行为艺术 第八章人力资源管理 §1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2 人力资源计划 §3 招聘 §4 选择 §5 人力资源开发 §6 职业计划 §7 培训 §8 绩效评价 §9 报酬和福利 第九章控制与激励 §1 控制的概念 § 2 控制的方法 § 3 内部控制

§4 激励理论 §5 激励体系 七、适用学科专业:非管理类经济学各专业 八、课时安排: 内容课时 第一章管理与环境 第二章战略管理 第三章决策科学与艺术第四章计划管理 第五章组织管理 第六章管理沟通 第七章领导艺术 第八章人力资源管理第九章控制与激励6 6 6 4 3 3 4 4 4 九、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小组模拟分析与讨论相结合 十、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孙焱林等著:《实用现代管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12月 参考书: 1.Chuck Williams. Management,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2000 2.Gareth R J, Jennifer M G, Charles W L H.Contemporary Management.2nd ed.Irwin McGraw -Hill Higher Education, 2000 3.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第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十一、课程考核方式 平常学习占20分,案例分析总评占20分,结业考试占60分,考试形式为开卷。

应用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讲解学习

应用化学课程教学大 纲

<<应用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应用化学课程采用《精细化学品化学》教材,精细化学品化学是系统阐述各类精细化学品的定义、分类、制备方法、构效关系等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涉及有机合成、无机材料、分析分离技术、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学等诸多学科专业,学科的交叉及目标产品的商品化两大特征体现得尤为明显。精细化工率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工业技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我国的精细化工业发展亟需大批高素质的化工人才,人才的培养应以社会的需要为导向,所以,在应用化学专业高年级开设这门课程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积累从事精细化工科研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拓宽知识面,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教学章节与学时安排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一)理论教学内容 1.第一章绪论 (1)精细化工与精细化学品的概念 (2)精细化学品的分类与生产特点 (3) 国内外精细化工的发展状况 主要教学方法:教学互动 重点: 精细化学品的分类方法, 生产特点, 发展趋势. 难点:精细化学品的不同分类方法, 生产特点. 2.第二章染料 (1)概述;染料的定义、分类;光与颜色理论 (2)染料重氮化与偶合反应 (3)酸性染料 (4)活性染料 (5)分散染料 (6)还原染料的介绍 主要教学方法:教学互动 重点: 染料的定义、分类;光与颜色理论;重氮化与偶合反应. 难点:光与颜色理论。

3.第三章绪论 (1)概述;有机颜料的定义;分类;化学结构与颜色、牢度的关系 (2)偶氮类有机颜料 (3)色淀 (4)酞菁类有机颜料 (5)喹丫啶酮类有机颜料的介绍 (6)二恶嗪类有机颜料 (7)异吲哚啉酮有机颜料 (8)还原颜料 (9)有机颜料的颜料化、商品化 主要教学方法:教学互动 重点: 有机颜料的定义与分类;化学结构与颜色、牢度的关系;有机颜料的颜料化。 难点:各类有机颜料的结构特征、合成方法。 4.第四章荧光增白剂 (1)概述:荧光增白剂定义、分类、应用;化学结构与荧光性能的关系(2)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 (3)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 (4)香豆素型荧光增白剂 (5)唑型荧光增白剂 (6)萘二甲酰亚胺型荧光增白剂 (7)荧光增白剂混合物的增效作用

光电子学课程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脉冲宽度的测量和巨脉冲激光器完成时间 课程名称 专业 年级

目录 摘要 (1) 引言 (1) 1 脉冲宽度的测量 (1) 1.1 二次谐波法 (1) 1.2 二次谐波系统 (1) 1.3 几种测量飞秒脉冲宽度的方法 (2) 1.3.1 FROG测量法 (2) 1.3.2 SPIDER测量法 (3) 1.4小结 (3) 2 巨脉冲激光器 (3) 2.1 调Q技术的概念 (3) 2.2 调Q技术的方法 (4) 2.3 调Q技术的工作原理 (4) 2.4锁模法压缩脉宽 (4) 2.5 巨脉冲激光器的应用 (5) 2.6小结 (5) 3光子学课程学后感 (5) 3.1课堂所学所感 (5) 3.2自己讲课的感悟 (5) 3.3课后的展望 (6) 4 总结 (6) 参考文献 (7)

脉冲宽度的测量和巨脉冲激光器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锁模超短脉冲的测量方法,介绍了二次谐波法测锁模超短脉冲的原 理和装置。本文简要介绍了巨脉冲激光器的原理,浅层次论述了调Q技术,简要介绍了几种调Q方法。 关键词:锁模超短脉冲;二次谐波法;巨脉冲激光器;调Q技术 引言:激光自出现以来一直朝着提高功率、扩展波长范围、缩短脉冲宽度以及全固态化、 小型化以至微型化方向发展。因此研究超短脉冲激光和巨脉冲激光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结合所讲课程,在原理上浅层次介绍锁模超短脉冲的测量与巨脉冲激光器的工作原理。本分主要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节介绍了锁模超短脉冲的测量,即二次谐波法;第二章节介绍巨脉冲激光器的工作原理;第三个章节介绍了自己对光电子学这门课程的理解以及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点。 1 脉冲宽度的测量 关于脉冲宽度测量的问题,本文论述主要针对激光脉冲宽度的测量。激光脉冲的测量主要分为普通激光脉冲宽度的测量与超短激光脉冲宽度的测量。普通激光脉冲宽度的测量,是利用光电二极管或其他光电转换器件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输入示波器进行测量,该方法测量的激光脉冲的宽度极限为亚纳秒量级。超短激光脉冲的测量方法主要有条纹照相机或双光子荧光(TPF)法、二次谐波(SHG)法等方法。 由于锁模超短激光脉冲其脉冲宽度极窄,可以得到极高的峰值功率密度,应用领域较广。因此测量锁模超短脉冲的宽度问题,在实际应用和理论分析中都十分重要。本文介绍方法主要采用二次谐波法测量锁模超短脉冲。 1.1 二次谐波法 二次谐波法主要采用了自相关倍频的原理,将时间测量转化到空间进行测量,然后通过计算得到脉宽,用该方法可以测量飞秒量级的脉冲宽度。二次谐波法由于其较高的精度,成为一种广泛被应用的方法。 1.2 二次谐波系统 图1.2表示测量锁模脉冲宽度的二次谐波系统。激光器发射一连续的锁模脉冲,每个脉 冲被分束器分为两个强度相等的脉冲。其中一个脉冲与另一个脉冲相差为s(通过改变步进电机的转速可以改变时差),然后两个脉冲在非线性光学晶体中汇合。由晶体产生的二次谐波入射到一个探测器,其输出电流在时间轴的宽度长于光脉冲宽度,以此实现对锁模超短脉冲宽度的测量。该方法主要通过测量SHG信号,可以获得二阶自相关函数,由此推算出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适用专业:化学与化工各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108学时(54?2) 课程学分:6学分(3?2)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授课方式:讲授与多媒体辅助等 大纲制定人:田来进 大纲审定:有机教研室 制定时间:2013-06-26 二、使用说明 1、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 《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应使学生在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基础上,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有机化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以及最新的成果和发展趋势。在创造性思维、了解自然科学规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为学习后续课程、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发展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表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和创造知识的能力等),为培养高起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和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面向21世纪、能胜任在科研机构、高等和中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化学、应用化学、环境化学、化工工艺以及相关专业的科研和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打好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并满足硕士有机化学课程入学考试的要求。 2、课程学时、学分、主要教学环节 (1)每周4学时,共计36周(两学期),108学时 (2)学分:6分 (3)主要教学环节 A.课堂讲授、辅导、作业、习题课。结合运用分子模型,组织研讨课、习题课或辅导课。突出教学内容的“精讲”和“启发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B.课后作业:每周约2小时。 3、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为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本课程应在学生学习化学键和原子、分子结构、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以及酸碱理论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讲授; 四大谱的原理和计算、对称守恒原理,本课程仅作一般介绍,主要由谱学、物质结构等后续课程完成。

[法律资料]《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专科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管理学原理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48学时。考试课。3学分。 管理学原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达到能够运用所学的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管理学理论的演变过程;管理学的结构和基本内容。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技巧与方法;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组织文化与决策过程。 3.熟练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激励、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与功能。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 先修课程:无 教材名称:《管理学原理》,王春利、李大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参考资料:《管理学》,邢以群,浙江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管理学原理》,杨文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管理学》,徐国华,赵平,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三、课程内容 绪论 1.管理的定义 2.管理的性质 3.管理学的结构和内容 第一章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主要内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发展以及对管理学的贡献;西方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霍桑实验;人际关系理论阶段:X理论、Y理论、Z理论;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管理过程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学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权责理论学派;中国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国外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重点:霍桑实验;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 难点:X理论、Y理论、Z理论。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了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各历

应用化学 绿色能源发展与创新 教学大纲

《绿色能源发展与创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332014 课程英文名称: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green energy 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为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选修课。本课程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训练,探索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有效培养模式和开展面向理工科大学生的体系化的绿色能源发展与创新知识和思维教育。 绿色能源发展与创新是为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关绿色能源发展与创新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绿色能源发展与创新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技术创新的原理与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思维、方法及过程。 2.基本理论和方法:绿色能源发展与创新的基本理论,包括创新原理与原则、创新思维及其训练、创业机会及其来源等基本理论与方法。 3.基本技能:掌握绿色能源发展与创新的基本理论与通用原则。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原理等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案例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应用化学专业的特点,对于同本专业的专业方向联系紧密的有关创新创业案例有所侧重地进行讲授。 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没有对先修课程的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章节安排讨论,结合实际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2.课后作业主要培养学生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能力。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采用撰写论文的方式。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创新创业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占10%,课后小论文占20%,期末考核占70%。 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视具体情况按百分制给出;课后小论文由老师参照相关规定按百分制给出;平时无成绩或小论文不及格,取消期末考试资格,总成绩直接以不及格计。 (七)参考书目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54 学分:3.0 一、课程概况 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学位课) 2、开课学期:1 3、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4、课程修读条件: 学生须具有一定的高等数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以及结构化学等相关基础知识。 5、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材料化学》课程的学习,掌握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制备的基本原理、规律,介绍种类众多、内容丰富的材料的结构及性能知识,并引入学科前沿信息,了解各种材料的研究进展。 二、教学基本要求 《材料化学》课程内容包括晶体学基础、晶体缺陷化学、材料的性能、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等内容。纵观材料化学所含内容可知,该课程内容丰富,所以要课内外结合,对于材料科学中各类材料如新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文献资料和充分准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其次,将授课与学术报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向学生发布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学术报告会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报告,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使教学内容更加新颖。 三、内容纲目及标准 第1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 本章的重点是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主要内容,介绍材料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化学的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材料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 1.1《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 1.2《材料化学》的地位 1.3学习《材料化学》的意义 1.4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1.5本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第2章晶体学基础(8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晶体学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三大类固体材料的结构特点、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成教版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成教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成教版) (2014年3月修订) 课程名称(中文):行政管理学(英文):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层次:专升本 总学时:64 总学分:4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性质: 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本课程是行政管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 2.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主要介绍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突出中国特色,强调理论性和应用性。教学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现代的科学的行政意识,提高运用行政管理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行政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导论 教学内容与要求:了解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行政管理学的创立及其发展状况,掌握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了解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认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的重要意义。 重点与难点:重点:行政管理学的创立及其发展状况;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难点: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 第二章行政环境 教学内容与要求:了解行政环境的含义,行政环境的构成,认识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认识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对行政管理的意义。 重点与难点:重点:行政环境的构成;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宗教、自然、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难点: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 第三章行政职能 教学内容与要求:了解行政职能的含义和特点、行政职能体系,掌握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情况,认识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当代资本主义的行政职能;认识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的必然性、必要性和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