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业务流程重组成功因素解析

业务流程重组成功因素解析

业务流程重组成功因素解析
业务流程重组成功因素解析

业务流程重组成功因素分析

by AMT张涛

如果你想要跟上变化的步伐,巨大的变革就是新生活的开始;如果你拒绝跟上变化的步伐,巨大的变革就是旧生活的结束。

客户需求的改变、竞争的加剧和不断变更的市场迫使企业不得不进行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BPR),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并彻底地重新设计现有的业务流程,以期在目前衡量企业绩效的关键指标上,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获得巨大的改善。因此业务流程重组被认为是继全面质量运动之后的第二次工商管理革命,尽管在业务流程重组的过程中不乏福特、柯达、贝尔大西洋等非常成功的案例,但是70%的BPR项目最终还是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或以失败而告终[1],[2]。虽然部分的失败原因是因为对重组不现实的眼光和期望所致,但就其本质而言,缺乏对重组过程中所必须注意的关键因素的重视和了解才是真正导致重组失败的关键原因。

1.BPR失败的原因

尽管企业花费了大量的资金、时间和精力进行重组,但大约50~70%的企业并未能够达到重组的目的或获得巨大的改善。在重组的过程中尽管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但同样的错误却被反复的重复。因此从失败的案例中吸取反面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外最新的管理理论和研究成果,对于成功实现重组、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有着深刻的意义。

其中常见的原因有[3]:

1,错误选择重组的时机和条件

企业并不是一定需要进行彻底的重组。通常,实施业务流程重组的企业有3类:积重难返的企业、目前尚可但即将陷入困境的企业和目前处境良好但希望把竞争对手远远甩在后面的企业。

同时实施BPR虽是高收益的项目,但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必须明确业务流程重组的动机,创造其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相应于以上3类企业,通常有如下3种时机进行选择:

①在企业陷入困境、营业额和市场占有率大幅度下降并产生严重的亏损现象,同时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这种情况下,一般来说员工配合意愿强,愿意为重组承担额外的工作负担;

②在趁主要竞争对手进行重组之际,进行本业务流程重组,以超过对手成为标竿。

③企业预感到某项新科技的产生足以改变市场的竞争规则时,运用此项新规则,进行流程重组,以创造其竞争优势。

2,错误选择流程重组的环节

流程重组不能全线出击,必须首先分析清楚全部作业流程,选择存在问题最突出的环节或核心环节进行重组。而如何确定这样的环节,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在具体分析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这项流程是否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这项流程重组后能否解决企业面临的危机?这项流程重组成功的概率有多大?这项流程重组失败的后果有多严重?

3,忽视自上而下的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变革

业务流程重组必须由权威领导,由他对整个过程负有自上而下的责任;而同时,作为一个团队运作,除了需要有最高主管的领导之外,还需要全体员工主动的、创造性的进行合作。

4,错误理解IT(信息技术)在BPR中的角色

将BPR等同于IT是错误的,而同时忽视IT的作用也是错误的。信息技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手段,使得人们有能力打破传统的管理规则,创造出新的工作方式,从而给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5,BPR的不成熟

至今,BPR只是一种思想,而不能称之为理论。因为作为一种革新理论,BPR还远未成熟,对BPR 内在机理和本质规律的深层次的认识还远未建立。而且,先进的理论,革命性的思想并不足以带来实践的成功。方法体系不健全,分析工具不得力,都是阻碍BPR在实践中取得成效的因素。此外,引起失败的原因还有:没有将重点放到业务流程上;将重组与其它常规的改善方法混为一谈;只关注流程的设计而忽略了其它制约因素;时间拖延的太久使人们对重组失去耐心;同时重组所有的业务流程等等。

2.引导业务流程重组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

BPR的内涵是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并彻底地重新设计现有的业务流程,以期在目前衡量企业绩效的关键指标上,获得巨大的改善。在分析失败的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对BPR的内涵的理解,要真正实现重组的成功,就必须重视和了解在其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这些关键因素为:

1,与IE技术相结合:

在BPR中,对于流程本身的研究和流程优化方法的研究都属于工业工程的基本内容,因此,BPR 可以看作是从工业工程角度进行的业务流程重组。同时,BPR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要依靠工业工程技术的运用,并且涉及到企业的人、经营流程、技术、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所以,在重组过程中要充分应用工业工程的技术与方法,使得整体系统全局最优而不是单个环节或作业任务的最优。

2,高级管理层必须直接领导重组:

高级管理层必须直接领导重组而不是仅仅参与或管理重组,这是重组取得成功的最根本、最关键的因素。“大部分重组的失败都归因于领导问题[1]”。企业主要业务流程的重组势必将引起工作领域内相关流程、技术、工作角色和文化等的变革,高级管理层对重组坚定不移的信心是这些变革能够持续获得必要的资金、人力等资源的基本保障,高级管理层强有力的、持续的支持也是重组能够克服各种阻碍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3,企业的组织管理必须进行变革:

实施重组不可避免的会要求企业对组织管理进行变革,其中主要是针对组织机构和企业文化。组织机构变革的重点是组织功能单元执行工作任务的方法,包括政策和程序、规章和规则、管理和人员配备、设备和装备、人力资源的实践等。企业文化的变革则侧重于员工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的交互手段,由于它涉及到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操作起来更为棘手。

如果企业不进行组织管理方面的变革,员工则会缺乏在工作知识、观念、技能和行为上的革新,那么任何技术、流程和结构的重组都是不能长久的。企业组织管理变革一些基本的指导原则包括:采用扁平管理体系结构、员工参与决策并被赋权为客户而着想、重新组织交叉功能团队的工作等。

4,采取适当策略引导重组:

重组项目的实施必须和整个企业的目标与整体策略自上而下的保持一致,否则重组只能产生相反的效果。企业必须克服在意识、意愿、知识和竞争等[4]方面的障碍,建立适当的企业的整体重组目标和策略。重组的策略必须合理并且应当被很好地表述,以便为定义核心流程和确定绩效标准提供有利的环境。企业的重组策略应当跨越规划、设计、实施和评效等各个阶段,从企业整体性和系统观上进行把握。

5,员工积极支持与参与重组:

在实施重组的过程中,必须强调员工的积极支持与参与。尽管BPR采用严格规范的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然而这种方法常常回忽视人为的抵制因素。被重组部门的员工常常会设法阻止变革或尽力将原有设计改变为他们所能够接受的方案,从而导致重组的失败[5] [6]。为了获得员工对重组的支持就必须对症下药,了解员工反对重组的原因并找到相关的解决方法,使员工对重组积极的参与和支持。

6,灵活组成团队人员:

灵活选则重组团队对重组的成功与否事关重大。从广义的角度而言,重组团队应该由一个决策层、一个核心团队和若干个辅助团队组成。决策层为重组提供指导方向、消除重组的障碍、并提供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核心团队直接对重组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负责;由企业各部门其他员工所组成的辅助团队是在项目需要时才协助实施重组方案。因此通常所说的重组团队主要是指核心团队。

核心团队可由经理主管人员、业务骨干、技术精英、相关部门代表、客户支持人员、专业咨询人员、供应商和客户等跨部门的人员组成。团队的人员应从各部门中最优秀的员工中选拔,为确保重组的成功。这些人应当心胸开阔、乐观向上、受人尊敬、责任心强、富有创造力并具有合作精神。根据项目的大小核心团队通常由3~12人组成,人数较少时具有效率优势而人数较多时则具有知识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在人数较多时应将团队划分为3~5人的子团队以兼顾效率和知识的平衡。

7,专业咨询公司参与重组:

美国MIT大学在政府的资助下从1984年到1991年作了一份名为《90年代的管理》的报告,研究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大多数美国MRPII项目失败的原因。报告最后得出了两条结论[5],[7]:

一、BPR是应用获得效果的最根本的条件;

二、应用过程必须有面向管理的专业咨询公司进行参与。

专业咨询公司因为具备各类综合人才和丰富的重组实践经验,能够协助缺乏重组经验的企业在设计、测试、执行等各个阶段内实施重组战略。专业咨询人员不受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和政策的制约,因此方便与企业领导、员工、客户之间相互沟通,同时他们熟悉业务流程,更可带来其它公司最好的重组实践和信息。所以聘请专业BPR咨询人员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策略越来越广泛的被高级管理层所接受。

但是需要注意到,专业咨询人员也经常存在以自己为中心、和企业脱钩、用照搬已有的方案来解决企业现有问题等缺点,所以管理层必须确定好企业所需的专业咨询人员所扮演的角色:是具有专业重组知识和方法的顾问,还是具备相关业务知识并且能够不受企业内部问题所制约、协助实现重组方案的团队成员,或者是具有相似业务流程的经验可协助解决企业某类特定问题或任务的专家。

8,建立完善的远景规划:

这里所指的远景规划(Visions)是针对重组过程中,诸如系统、流程、结构、技术、价值、工作角色和环境等未来状态的完整描述[4]。远景规划是重组实施过程中的指导纲领,完善的远景规划是成功重组的必要条件。远景规划的设计是重组中最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9,制定稳定的绩效度量标准:

“成功的企业总是不断地从各个角度评估并改善它们的业务,而度量标准是评估的基石和改善的基础;超过一半的经理们认为他们缺乏一致的、可靠的重组绩效的度量标准[8]”。度量标准(Metrics)是用于评估某个特定领域性能的标准。它是面向客户流程管理系统和任何旨在获得持续性改善系统的核心。在这些系统中,用评估满足客户需求和实现业务目标能力来衡量系统的性能。

稳定的度量标准是衡量具有高度影响效果的关键。一个完备的绩效度量标准至少应从客户(企业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客户的满意度等)、供应商(供应商满足企业需求的能力等)、员工(同事的满意度等)、财务(盈利能力、市场占有率等)和内部业务流程性能(循环周期、产品或服务质量、成本状况等)等五个方面反映企业的运作情况,但是并非绩效度量标准包含的内容越多越详细就越好。复杂的绩效度量标准难以理解和沟通,难以收集到准确而完整的数据,并使得标准执行的成本太高。因此一个好的度量标准首先应简单易用,而且应只专注于指定领域的重要指标,所需的信息也应能易于及时、准确、完整的获得。

10,详实的系统评效:

根据美国产品和质量中心的定义,评效(Benchmarking)是指通过鉴定、理解和改编全球任何组织的优秀实践和流程,以帮助其改善性能的过程。从定义可以看到评效包含评估和效仿两方面的内容:对优秀实践的评估;效仿最好的实践以期获得最优的效果。评效是管理者最容易忽视的管理工具之一。为了获得真实可靠的评效数据,国际评效数据交换中心总结了合法、交互、保密、用途、预约、合作、完整、和理解八条基本原则[9],这些原则的核心是对待合作伙伴和他们的

信息要象自己希望他们对你和你的信息一样负责。根据想要收集的信息的类型评效可以分为3

种类型:策略评效、数据评效和流程评效。

11,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的采用是业务流程获得根本改变的一个关键手

段[10]。大多数传统方法在提高速度和增加准确性的过程中无法同时降低成本,然而IT却因能够大大减少整个功能的环节或活动往往可以取得惊人的效果,在重组信息丰富的地方采用IT可以使企业比竞争者具备更大的优势。IT在重组中应用主要可以为BPR软件开发工具和BPR实现

手段两大类[11],[12]。BPR软件开发工具按功能划分主要包括BPR规划、组织机构实体分析、建

模分析、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ABC)、图形模型仿真、业务绩效度量和评效分析等模块[13],[14]。

3.结论

企业为了适应客户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必须对原有业务实行重组。在重组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与IE技术相结合、高级管理层直接领导重组、对企业的组织管理进行改革、由策略引导重组、员工的支持与参与、灵活的重组团队人员组成、专业咨询公司的参与、完善的远景规划、稳定的绩效度量标准、详实的系统评效、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些关键因素以确保重组的成功。我国的企业应该抓住机遇,真正实现重组,使企业绩效得到巨大的飞跃。

参考文献:

【1】Michael Hammer & James Champy, 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 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Inc. 1993,31-50

【2】Malhotra, Yogesh. Business Process Redesign: An Overview, IEE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Review, vol. 26, Fall 1998,200-215

【3】裴金林,BPR失败的原因,《IT经理世界》,1998.11,

【4】Jeff Hiatt, Winning with Quality, Addison-Wesley Longman Inc. 1995,

【5】Jeanenne LaMarsh, The People Side of Business Reengineering: the Key Success Element, LaMarsh & Associates Inc. 1999,

【6】《软件世界》杂志社MRPⅡ/ERP专家研讨会纪,聚焦难点指点迷津,《软件世界》,1999.4,43-48

【7】Peter Heering, Alex Montagna, Jorge Perez de Leza, Raimundo Riojas, Different Consulting Approaches to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Paper about BPR consulting market research.

1996.4,

【9】Dave Trimble , Benchmarking - Uncovering Best Practices and Learning from Others, ProSci Inc. 1999,

【10】Thomas H. Davenport, Process Innovation – Reengineering Work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3,37-31

【11】V.S. Arunachalam & Easwaran Subramanian, Business Process Analysis - A Letter from America,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1995.8,

【12】张涛,胡飞虎等,信息技术在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中的功能研究,《科技与管理》,2000,2

【13】胡飞虎等,面向目标的BPR分析与建模策略,《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0,8

【14】胡飞虎等,面向目标的信息系统分析与建模策略,《计算机工程》

企业流程重组案例

4.3 企业流程再造(企业流程重组)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一日千里。同时,随着顾客(Customer)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竞争(Competition)的日益加剧以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Change),即“3C”对企业的运营管理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电子商务环境里,企业的运行平台和运作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传统泰勒式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在许多方面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企业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调整组织结构、改变工作流程,即进行企业流程再造。企业流程再造又称为企业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BPR),企业过程重组,企业再造等。 4.3.1企业流程再造的内涵 企业流程再造的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但流程再造这一概念的提出则是20世纪年代初的事。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哈默教授发表了一篇题为《再造:不是自动化而是重新开始》的论文。几乎同时,麻省理工学院的达文波特等人发表了一篇题为《新工业工程:信息技术和企业流程再设计》的论文。 哈默认为,流程再造是企业对具体业务流程作根本性思考,彻底翻新,以便在现今衡量表现的关键上,如成本、品质、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戏剧化的改善。在这一定义中包含了四个关键词:根本、彻底、戏剧性和流程。所谓的根本性思考,指的是企业在流程再造过程中,再造领导者必须就企业自身以及企业的运营方式等问题作本质的分析和判断,看看重大的问题是什么,现状如何,该作何改变;所谓彻底翻新,指的是跳出传统的条条框框和思想枷锁,对既定的流程进行重新构造,设计和规划,这种重构不是修补,也不是改良和调整;所谓的戏剧性意味着再造不是要取得小的改善,而是要取得业绩上的突飞猛进;所谓的流程是指我们的讨论和实施对象是流程,一切“再造”工作全部都是围绕着流程展开的。 达文波特认为流程再造是在考虑现有条件、流程的各种机遇和约束条件基础上,设计出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新流程,是一种系流再设计方法。很明显,哈默的流程再造是一种“白板设计法”,即抛弃一切框框,从头再来,其再造思想比较“激进”。而达文波特的再造思想则较温和,主张要更多地考虑现有条件和基础。 我们认为,所谓的流程再造,是指从顾客需求出发,以企业流程为改造对象,通过对企业流程的构成要素进行根本性思考和分析,对企业流程进行彻底的翻新和重新设计,以获得更有竞争性,更能适应新的环境要求的新流程,从而获得企业绩效的巨大改善。 4.3.2企业流程再造的原因 企业流程再造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不是某个人臆造出来的,而是历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其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具体讲包含内因和外因两个方向,内因主要表现为企业传统流程的陈旧和过时,是一种推力;外因主要表现为企业所面对的“3C”经营环境和现代信

企业流程再造(BPR)重要特性介绍

企业流程再造(BPR)重要特性介绍 根据BPR的定义,从投入产出(I/O)以及介质因素上来总结归纳出BPR的几点重要特性: ----首先,是投入的特性,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核心内容点,也就是根本性(Fundamental) 和彻底性(Radical): ----1.根本性:这个特点是BPR所关注的核心内容:①在实践中,它要求不能给企业内任何小小的变化都戴上“BPR”的大帽子;②它表明BPR所关注的是企业核心或者说是关键的要命问题,也就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命运问题,按照业务类型决策的说法,就是相对应于“核心价值业务竞争模型”的根本性重组;③BPR的根本性还紧紧地瞄准“企业的经营目标”,任何企业的经营目标都包含获得最大的利润;④BPR的根本性还需要针对业务来说,也就是企业必须了解自己的经营状况、管理状况、资本运营状况、企业文化状况,找准最优状况和目前状况之间的差距,寻找出一条创造最大利润的最优途径来,开展BPR实施。 ----2.彻底性:在这里有一个定性的问题,基本上把BPR归属于对企业进行革命的角色上,意味着对企业从深层次开始进行追根溯源,对既定的企业流程、制度以及管理不是进行肤浅的改变或调整修补,而是摒弃以前的流程、制度以及管理,完全进行疾风暴雨式的革命,所以在这里绝对不可以把BPR归属于改革或者改良。 ----其次,是产出的特性,也就是BPR定义中的显著性(Dramatic)特性,按照哈默博士的原始定义,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上来划分: ----1.从定性的层次上来说,意味着BPR追求的不是企业经营业绩、管理效益和资本运营的小幅度增加、低层次提升、略有改善或者稍有好转等,而是开展BPR 意味着要使企业经营业绩、管理效益、资本运营有显著的增长、极大的飞跃;----2.从定量的层次上来说,BPR 对“显著性”的具体要求如下:将生产周期缩短70%,成本降低40%,顾客满意度、产品质量和总收入均提高40%等。 ----最后,BPR还包括介质因素,即BPR变革所面临的现代竞争环境因素,主要包括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和变化(Change),简称为3C:

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 企业治理现代化是现代治理思想、现代化组织治理方法和手段的结合体。ERP这种反映现代治理思想的软件系统的实施,必定要求有相应的治理组织和方法与之相适应。因此,ERP与业务流程重组的结合是必定趋势。 流程重组的类型 1990年,美国MIT的Hammer教授第一提出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 )的概念。但Hammer在业务流程重组的方法中并没有为企业提供一种差不多范例。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流程重组的形式不可能完全相同。企业可按照竞争策略、业务处理的差不多特点和所采纳的信息技术的水平来选择实施不同类型的BPR。 按照流程范畴和重组特点,可将BPR分为以下三类: 1. 功能内的BPR 通常是指对职能内部的流程进行重组。在旧体制下,各职能治理机构重叠、中间层次多,而这些中间治理层一样只执行一些非制造性的统计、汇总、填表等工作,运算机完全能够取代这些业务而将中间层取消,使每项职能从头至尾只有一个职能机构治理,做到机构不重叠、业务不重复。例如物资治理由分层治理改为集中治理,取消二级仓库;财务核算系统将原始数据输入运算机,全部核算工作由运算机完成,变多级核算为一级核算等。 宝钢实行的纵向结构集中治理确实是功能内BPR的一种体现。按纵向划分,宝钢有总厂、二级厂、分厂、车间、作业区五个层次。在1990年底的深化改革中,宝钢将专业治理集中到总厂,二级厂及以下层次取消全部职能机构,使职能机构扁平化,做到集中决策、统一经营,增强了企业的应变能力。 2. 功能间的BPR 是指在企业范畴内,跨过多个职能部门边界的业务流程重组。例如北京第一机床厂进行的新产品开发机构重组,以开发某一新产品为目标,组

BPR介绍

BPR简介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即业务流程重组是90年代由美国MIT 教授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和CSC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钱皮(James Champy)提出的,1993年,在他们联手著出的《公司重组—企业革命宣言》一书中,哈默和钱皮指出,200年来,人们一直遵循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的思想来建立和管理企业,即注重把工作分解为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步骤;而目前应围绕这样的概念来建立和管理企业,即把工作任务重新组合到首尾一贯的工作流程中去。他们给BPR下的定义是:“为了飞跃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现代企业的主要运营基础,必须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它的基本思想就是—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也就是彻底改变传统的自工业革命以来、按照分工原则把一项完整的工作分成不同部分、由各自相对独立的部门依次进行工作的工作方式。 BPR的主要方法 BPR作为一种重新设计工作方式、设计工作流程的思想,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但在具体做法上,必须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美国的许多大企业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BPR,共中一些主要方法有: l、合并相关工作或工作组。如果一项工作被分成几个部分,而每一部分再细分,分别由不同的人来完成,那么每一个人都会出现责任心不强、效率低下等现象。而且,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不但不易于查明原因,更不利整体的工作进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把相关工作合并或把整项工作都由一个来完成,这样,既提高了效率,又使工人有了工作成就感,从而鼓舞了士气。如果合并后的工作仍需几个人共同担当或工作比较复杂,则成立团队,由团队成员共同负责一项从头到尾的工作,还可以建立数据库,信息交换中心,来对工作进行指导。在这种工作流程中,大家一起拥有信息,一起出主意想办法,能够更快更好地做出正确判断。 2、工作流程的各个步骤按其自然顺序进行。在传统的组织中,工作在细分化了的组织单位间流动,一个步骤未完成,下一步骤开始不了,这种直线化的工作流程使得工作时间大为加长。如果按照工作本身的自然顺序,是可以同时进行或交叉进行的。这种非直线化工作方式可大大加快工作速度。 3、根据同一业务在不同工作中的地位设置不同工作方式。传统的作法是,对某一业务按同一种工作方式处理,因此要对这项业务设计出在最困难最复杂中的工作中所运用的处理方法,把这种工作方法运用到所有适用于这一业务的工作过程中。这样做,存在着很大的学杂费,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设置出对这一业务的若干处理方式,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也使工作变得简捷。 4、模糊组织界线。在传统的组织中,工作完全按部门划分。为了使各部门工作不发生磨擦,又增加了许多协调工作。因此BPR可以使严格划分的组织界线模糊

案例中小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案例中小企业业务流程重 组 Written by Peter at 2021 in January

案例:民营中小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以A公司为例 一、引言 我国的民营中小型企业,多以家庭作坊为主,大多管理落后,信息技术水平低下,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这类企业中运用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诸如MIS、MRP、ERP等,无疑是彻底改变现有生产管理状况的良策,但是,由于民营中小企业无法承受巨大的资金投入,加之全员(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在这类企业中,短期内完全实现信息化管理几乎是不可能的。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暂时无力采用ERP等依托信息技术的先进管理手段这一现状,本文引入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概念。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理论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迈克尔·哈默教授于1990年首次提出的。根据哈默的定义,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就是对企业业务流程中的核心过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各方面的显着成就。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着眼于顾客利益,以重新设计企业业务流程为手段,以提高企业竞争力,最大限度地适应“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是在打破原有部门之间的界限、职能分工的基础上,对企业流程进行重新组合。 BPR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结合,可以独立于IT技术而存在,它以客户满意、整体最优为目标的重组思想,无疑可以作为帮助我国中小企业度过其发展瓶颈阶段的良方。 二、A公司业务流程重组分析

1.A公司原业务流程简介 A公司是一家民营中小型企业,主要从事电路板焊接、液晶屏制作、手机充电电池板的贴片焊接等来料加工业务,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规模较小,有普通工人二三十人,加上其他各部门员工,总共五六十人。该企业是面向客户订单进行生产的,公司大致的业务流程是:业务员拉单→订单确认→公司上门接料→清点质检无误→物料入库暂存→发料,上线排拉→成品检验→出库送货,其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A公司重组前的业务流程 A公司的生产方式比较简单,即组织工人将客户提供的物料焊接上线路板,加工完立即送货,不需要多种原料的采购,没有太多的库存,赚取的就是微薄的加工费。加工生产的业务就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加工质量、准时交货的能力、令客户满意的程度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A公司原业务流程问题分析 A公司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生产业务流程及其相关的管理两方面。在生产方面,由于客户要求的产品加工信息,要由业务员间接传达给生产人员,在传递过程中导致信息失真,不及时;接到订单后,生产计划的制订无据可依,仅由生产人员安排,因为缺乏备料或客户信息等。常有中途改变生产计划,“插单、换单”等现象;在加工过程中业务、生产、质检各部门相互独立,各司其职,没有人负责整个生产过程;由于原有业务流程中信息总是单向流动,缺乏反馈流程,增加了加工成本。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在管理方面,目前A公司是直线型的组织结构,上级通过看各类报表以及定期的会议,对下级进行管理。员工之间处于分立状态,员工只和其直接领导进行

BPR_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最早由美国的Michael Hammer 和Jame Champy提出,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了全盛的一种管理思想。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 业务流程重组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usiness Process Redesign,业务流程重组) 也译为:业务流程重组、企业流程再造,该理论是当今企业和管理学界研究的热点。BPR理论是于1990年首先由美国著名企业管理大师迈克尔.汉默先生提出,美国的一些大公司,如IBM、科达、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等纷纷推行BPR,试图利用它发展壮大自己,实践证明,这些大企业实施BPR以后,取得了巨大成功。 关于BPR的定义有较多的提法,比如有的观点认为BPR就是对组织中及组织间的工作流程与程序的分析和设计;有的观点认为BPR是使用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企业流程以达成主要企业目标的方法性程序;也有的观点认为BPR是对企业流程的基本分析与重新设计,以获取绩效上的重大改变。尽管观点的描述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内涵是相似的,即BPR的实质是一个全新的企业经营过程(这里的企业经营过程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经营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逻辑),这个过程要不受现有部门和工序分割的限制,以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来设计企业经营过程,要面向经营过程设置企业的组织结构,以实现企业的重组。 因此,较全面的BPR定义应是指通过资源整合、资源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和供应链管理体系高速发展需要的一种方法,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管理思想,已经远远超出了管理工具的价值,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经营环境。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英文全称为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以下简称BPR),是9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最新管理思想。随后,在美国及西方各类公司开始了BPR改革的热潮。 BPR是近年国外管理界在TQM(全面质量管理)、JIT(准时生产)、WORKFLOW(工作流管理)、WORKTEAM(团队管理)、标杆管理等一系列管理理论与实践全面展开并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纪末,对已运行了100多年的专业分工细化及组织分层制的一次反思及大幅度改进。BPR是对企业僵化、官僚主义的彻底改革。 专业制分工及组织分层制是西方工业国家取得大规模工业化成功的前提,在托福勒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对“大就是好”的大规模生产时代,进行了最详尽的描述,并预言其时代的终结。但十多年过去了,大企业并未消失,而是采用了BPR及其它先进思想使自己获得了新生。 BPR理论1995年左右进入中国,目前上海复旦大学的BPR理论研究较为深入,但至今未在国内见到有企业全面采用BPR的系统报导。[1]

企业流程重组案例

福特汽车的企业流程重组 背景:福特汽车公司是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之一,但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福特像许多美国大企业一样面临着日本竞争对手的挑战,想方设法削减管理费和各种行政开支。公司位于北美的应付账款部有500多名员工,负责审核并签发供应商供货账单的应付款项。按照传统的观念,业务量如此庞大的一家汽车公司,有500多个员工处理应付账款是非常合情合理的。当时有人想到,设法利用电脑等设备,使办公能实现一定程度的自动化,但仅能提高20%的效率。 原因: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促使福特公司认真地考虑了“应付账款”工作。马自达公司是福特公司参股的一家公司,尽管规模远小于福特公司,但已初具规模。马自达公司负责应付账款工作的只有5个职员。5:500的比例让福特公司经理无法泰然处之。应付账款部本身只是负责核对“三证”,符则付,不符则查,查清再付。整个工作大体上是围着“三证”转,自动化无法帮太大的忙。应付账款本身不是一个流程,但采购却是一个业务流程。此时必须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做法: 重组前流程: Step1:采购部门向供货商发出订单,并一式三份送往应付会计部门;Step2:供货商发货,福特验收部门检验收货,并送验收报告到应付会计部; Step3:供货商同时将产品发票送往应付会计部门。 定单

重组后流程: Step1:采购部门向供货商发出订单,同时将订单内容输入联机数据库;Step2:供货商发货,福特验收部门检验收货是否与数据库想吻合,是则收货,计算机按照付款条件自动付款; 效果:为福特公司的应付账款部门节俭了75%的人力资源。 分析:重组前福特付款部门员工500余人。当且仅当“订单”,“验收报告”以及“发票”三者一致时,应付款部门才能付款。而往往,该部门的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处理这三者的不吻合上,从而造成了人员,资金和时间的浪费。 福特公司的新流程采用的是“无发票”制度,大大地简化了工作

业务流程再造案例分析

业务流程再造案例分析————哇哈哈集团 业务流程重组由美国的Michael Hammer 和James Champy提出,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了全盛的一种管理思想。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戏剧性的改善。近些年我国各大知名企业也纷纷开始自己的业务流程再造,我们熟知的哇哈哈,便是如此。 娃哈哈集团在21世纪初的几次的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陆续上线了财务管理系统、分销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实现了局部的信息化管理。市场的竞争环境和股东的回报要求都迫使企业持续推进管理变革,不断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更深入的、整体的业务流程重组已经是企业不得不做的选择。于是在2004年到2005年开始了相关部门的业务流程重组。事实上娃哈哈的业务流程是经过一定程度重组的,信息化程度也很高,得益于此娃哈哈的业务流程的重组变得十分快捷和顺滑,这里以采购方面为例子。 娃哈哈旧的采购业务流程: 1. 采购员向供应商下达订单后,随即传一份定单副本给采购部门; 2. 供应商送来的货物抵达指定的库房时,验货员对货物进行清点,记录,然后将点货清单转给采购部门; 3. 供应商在送进货物的同时将货款发票给采购部门; 4. 对每一批货物的清单和发票核对无误后,采购部门发出货款支票。

旧的业务流程是按专业部门分工设计的,长久以来人们以习惯于按专业职能处理信息,在信息采集、信息共享方面未建立整体的管理规则。企业常常在部门需要某个数据的时候从计算机系统中倒出数据来,重新整理、加工、制表后在进行人工传递,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娃哈哈新的采购业务流程: 1. 采购员通过共享的计算机系统生成采购订单; 2. 供应商将货物送到库房; 3. 验货员根据共享系统中的订单验收货物; 4. 验货员将处理结果返回共享系统; 5. 系统自动生产凭证,并开具支票给供应商。 业务流程重组后,采购流程精简,简化了相关票据,人员,物料的管理。可一次性同时采集到采购信息,质量信息,财务信息等共事信息。可以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投入解决问题。所需的人员工作量减少,降低了管理费用,成本降低,效益提升,更加提高了企业内部整体的信息化水平。 众所周知。自2004年宗庆作了以娃哈哈面对危机的演讲后,娃哈哈就进入“整修年”在这一年,娃哈哈作出了不少大改变,正是这些个改变才让这个企业没有昙花一现,重新焕发了生机。由此可见合适业务流程重组对于企业重大的推进作用。

业务流程重组的一个经典案例

第四节业务流程重组的一个经典案例(FORT汽车) Hammer 1990年在“Reengineering Work:Don’t Automate,But Obliterate”一文中列举了位于北美的福特汽车公司应付账款部门是如何重组其应付帐款业务流程以减少其管理费用,可以说这是BPR最经典的一个案例。 福特汽车公司是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之一,但是到了本世纪80年代初,福特像许多美国大企业一样面临着日本竞争对手的挑战,正在想方设法削减管理费和各种行政开支。公司位于北美的应付账款部有500多名员工,负责审核并签发供应商供货账单的应付款项。按照传统的观念,这么大一家汽车公司,业务量如此庞大,有500多个员工处理应付账款是非常合情合理的。当时曾有人想到,要设法利用电脑等设备,使办公能实现一定程度的自动化,提高20%的效率就很不错了。 促使福特公司认真考虑“应付账款”工作的是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马自达公司是福特公司参股的一家公司,尽管规模远小于福特公司,但毕竟有一定的规模了。马自达公司负责应付账款工作的只有5个职员。5:500,这个比例让福特公司经理再也无法泰然处之了,应付账款部本身只是负责核对“三证”,符则付,不符则查,查清再付。整个工作大体上是围着“三证”转,自动化也帮不了太大的忙。应付账款本身不是一个流程,但采购却是一个业务流程。思绪集中到流程上,重组的火花就渐渐产生了。重组后的业务流程完全改变了应付账款部的工作和应付账款部本身。现在应付账款部只有125人(仅为原来的25%),而且不再负责应付账款的付款授权,这意味着业务流程重组工程为福特公司的应付账款部门节俭了75%的人力资源。 福特汽车公司应付账款部门的工作就是接收采购部门送来的采购订单副本、仓库的收货单和供应商的发票,然后将三类票据在一起进行核对,查看其中的14项数据是否相符,绝大部分时间被耗费在这14项数据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不相符上。业务处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德国公司业务流程重组报告分析报告

摘要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是当前国管理学界和实业界密切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在九十年代达到全盛的一种管理思想。它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Function-Organization),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Process-Oriented Organization),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戏剧性改善。它的重组模式是:以作业流程为中心、打破金字塔状的组织结构、使企业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适合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实现企业部上下左右的有效沟通、使企业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大的灵活性。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将采购和物流管理作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根本能力之一。说到底,企业的竟争就是企业产品的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的竟争。而采购和物流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采购和物流控制流程又是采购和物流管理工作好坏的重要保证,尤其对一家制造业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采购管理工作的重点是采购物品的质量、价格和交付;物流控制工作的重点是产品的出入库、库存的管理和产品的交付。ZF公司是一家合资公司,绝大部分零件是从国外进口采购而来(CKD件),只三个压铸零件是自行加工(而毛坯依然是进口的),所谓的制造也仅仅是组装而言。因此采购和物流在ZF公司的作用可想而知。 本文通过对ZF公司现有的采购和物流控制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目的是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戏剧性改善;并分析这次的流程重组的好处、可能出现的阻力及对策,以及在流程重组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希望别的企业在进行采购和物流控制流程BPR时能够从中得到一些的启示。 关键词BPR 采购管理物流控制CKD

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版课后案例分析题

第二章奇瑞公司的SAP/ERP 实施与信息化建设 一、奇瑞公司的ERP 实施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企业资源规划是企业经营和管理技术进步的代表。它融合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处理功能,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计划和控制功能,结合企业的流程优化,有效地配置各项资源,以加快对市场的响应速度,降低成本,并且把企业信息集成的范围扩大到企业的各个部门,管理整个运转体系,提高其运转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二、在分析该公司各信息系统应用业务领域及其作用的基础上,试讨论管理信息系统具有的特点。 1、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 2、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 3、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 4、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5、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在于辅助决策,而决策只能由人来做,因而管理信息系统必然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各级管理人员既是系统的使用者,又是系统的组成部分,因而,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要根据这一特点,正确界定人和计算机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人和计算机各自的长处,使系统整体性能达到最优。 三、分析和讨论该案例反映了 ERP 哪些经营理念?为什么? 1、采用精益生产方式。 其目的是通过精益生产方式的实施使管理体系的运行更加顺畅。 2、实现全球大市场销售战略与集成化市场营销。 奇瑞信息化的目标是先进管理思想指导下,在国际化、全球大市场视野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向导,建立一个集成的功能强大的信息交互平台。 3、新的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管理模式。

ERP 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对系统各部门持续不断的改进,最终提供令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而奇瑞公司在成功实施ERP的同时,购置和开发一系列网站,实现PLM、ERP、SCM、CRM、门户网站等初步集成,基本实现对客户和经销商的电子化服务。 4、ERP的内容在发展。 有些独立软件如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都是面向决策的,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为了利用ERP提高交易效率和改进决策制定过程,就必须改变业务运作模式,实现ERP与SCM、CRM的功能整合。而奇瑞公司通过进一步完善和建设ERP、CRM、LMS、SCM、EPS、DSS、基础建设等信息系统并有效集成,建设奇瑞汽车电子商务综合信息平台,最终规范和理顺了公司的全部管理和业务流程。 第三章某石化厂计算机网络系统 一、实例中涉及了哪些网络技术和网络互联设备? 1.涉及了局域网,广域网,总线型拓扑结构,星型结构,光纤等网络技术 2.涉及了桥路由器,交换器,集线器和中继器等这些网络互联设备 二、实例中涉及的网络互联设备应用于OSI参考模型的哪些层? 1.桥路由器应用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 2.交换器应用于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 3.集线器应用于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 4.中继器应用于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 第四章 1、能不能直接用FORM标记元素编写的交互网页(HTML文档)实现网上动态交互?为什么?还需要做什么工作? 不能,仅靠HTML是不够的还必须利用ASP环境来进行处理,即服务器端还必须有相应的程序来处理。 2、用ASP编写的“提交”程序和查询后的“返回”程序之间是依靠什么语句来连接的?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研究报告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研究报告 1

关于业务流程重组的报告——问题、对策与建议 业务流程重组对提高工作效率、明确岗位职责、控制经营风险、实现资源共享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财务总部自去年10月份成立以来一直在有意无意中重组部门内部的业务流程,如明确了从总部到分公司和营业部的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提出并逐步建立了”集中管理、独立核算、三地办公”的总部部门会计核算组织模式,相继成立了财务总部深圳和北京分部等。这些措施在节约公司税收成本、提高总部业务部门的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都收到了极为明显的效果。 可是,应当看到我们当前的工作流程与一个科学、高效的业务流程还有相当差距,这一方面是由于部门内部的业务流程尚未完全调整到位,一方面是由于公司内部各相关部门之间协调沟通不够、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等。我们将借助于公司此次业务流程重组的契机对部门内部的业务流程进行再重组,并希望公司的这一工作能深入细致地开展下去,建立公司各部门之间良好的协调和沟通机制以达到业务流程重组的目标。 公司业务流程重组工作启动以后,财务总部在近期接待检查不断、工作极为繁忙的情况下抽出人员进行了学习和讨论,按照BPR 小组的要求对财务总部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透彻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分析了与其它部门在协调配合中存

在的问题。现汇报如下: 一、财务总部当前存在的问题或从财务总部角度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1、内部资金调拨效率较低,特别是清算资金从总部划回营业部时。营业部每调回一笔清算资金在总部至少要经过5道审批环节,如果将确认传真和公司领导审批包括在内则需7道审批环节,已超过了最低风险控制的需要。这些环节可划分三大类即财务总部审批、公司领导审批、清算总部审批,因此这一问题不但仅涉及到财务总部。为提高清算资金调拨的效率我们将与清算总部进行协商,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简化审批环节。 2、费用审批不严,存在一定的漏洞。公司去年机构整合后,费用报销及总部本级核算工作由原会计部划归到了财务总部,由于一段时期以来忙于核算组织的调整和业务部门核算的规范,我们对费用报销的程序基本上没有进行调整。沿用的费用报销基本程序是:各部门总经理或被授权人审批后直接由费用会计审核做帐、出纳付款。这一程序少了通行的报销前财务总部的审核环节,使一些问题未能在报销前解决,致使报销过程中存在诸多漏洞。从今年7月10起我们已经完善了报销程序,即在报销单据提交费用会计前先由指定人员审核。由于这一程序刚刚实施,个别员工觉得不便,有一些怨言,但我们认为这一环节是完全必要的,有利于我们及时发现费用报销中存在的问题。 2

BPR业务流程重组分析

成绩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业务流程重组案例分析 课程名称:业务流程重组 任课教师: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4 年 4 月13 日

目录 1.案例一 (2) 2.案例分析 (4) 2.1业务流程重组的改变 (4) 2.2业务流程重组的优点 (4) 2.3我对此业务流程重组的想法 (4) 3.案例二 (5) 4案例分析 (7) 4.1业务流程重组的效果 (7) 4.2业务流程重组的优点 (7) 4.3我对此业务流程重组的想法 (8)

案例一: 福特汽车公司是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之一,但是到了本世纪80年代初,福特像许多美国大企业一样面临着日本竞争对手的挑战,正在想方设法削减管理费和各种行政开支。公司位于北美的应付账款部有500多名员工,负责审核并签发供应商供货账单的应付款项。按照传统的观念,这么大一家汽车公司,规模如此庞大,业务量如此庞大,有500多个员工处理应付账款是非常合情合理的。当时曾有人想到,要设法利用电脑等设备,使办公能实现一定程度的自动化,这样的话能提高20%的效率就已经很不错了。 促使福特公司认真考虑“应付账款”工作的是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马自达公司是福特公司参股的一家公司,尽管规模远小于福特公司,但毕竟有一定的规模了。马自达公司负责应付账款工作的只有5个职员。5:500,这个比例让福特公司经理再也无法泰然处之了,应付账款部本身只是负责核对“三证”,符则付,不符则查,查清再付。整个工作大体上是围着“三证”转,自动化也帮不了太大的忙。应付账款本身不是一个流程,但采购却是一个业务流程。思绪集中到流程上,重组的火花就渐渐产生了。重组后的业务流程完全改变了应付账款部的工作和应付账款部本身。现在应付账款部只有125人(仅为原来的25%),而且不再负责应付账款的付款授权,这意味着业务流程重组工程为福特公司的应付账款部门节俭了75%的人力资源。 福特汽车公司应付账款部门的工作就是接收采购部门送来的采购订单副本、仓库的收货单和供应商的发票,然后将三类票据在一起进行核对,查看其中的14项数据是否相符,绝大部分时间被耗费在这14项数据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不相符上。业务处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 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 BPR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企业流程再造、业务 流程重组) BPR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企业流程再造、业务流程重组):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Process)进行根本性(F undamental)的再思考和彻底性(Radical)的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戏剧性(Dramatic)的改善。作为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的一种新的管理概念,BPR是1990年于美国提出的。其核心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加强过程控制,要不断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组,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BPR也是企业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特别是ERP系统的前提和基础。 业务流程重组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是二十世纪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并被广泛实施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最初于1990年由美国的Michael Hammer提出,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首次引入中国学术界,而后随着我国ERP应用热潮的兴起而逐渐被国内企业所熟悉。根据哈默的定义,“BPR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Process)进行根本性(Fundamental)地再思考和彻底性(Radical)地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地(Dramatic)改善” 。显然,BPR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Function-Organization), ---------------------------------------------------------精品文档

业务流程再造案例分析

业务流程再造案例分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业务流程再造案例分析————哇哈哈集团 业务流程重组由美国的Michael Hammer 和James Champy提出,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了全盛的一种管理思想。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戏剧性的改善。近些年我国各大知名企业也纷纷开始自己的业务流程再造,我们熟知的哇哈哈,便是如此。 娃哈哈集团在21世纪初的几次的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陆续上线了财务管理系统、分销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实现了局部的信息化管理。市场的竞争环境和股东的回报要求都迫使企业持续推进管理变革,不断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更深入的、整体的业务流程重组已经是企业不得不做的选择。于是在2004年到2005年开始了相关部门的业务流程重组。事实上娃哈哈的业务流程是经过一定程度重组的,信息化程度也很高,得益于此娃哈哈的业务流程的重组变得十分快捷和顺滑,这里以采购方面为例子。 娃哈哈旧的采购业务流程: 1. 采购员向供应商下达订单后,随即传一份定单副本给采购部门; 2. 供应商送来的货物抵达指定的库房时,验货员对货物进行清点,记录,然后将点货清单转给采购部门; 3. 供应商在送进货物的同时将货款发票给采购部门; 4. 对每一批货物的清单和发票核对无误后,采购部门发出货款支票。 2

业务流程案例分析题

1.案例分析 显示器事业部的采购业务的财务处理流程再造 长城电脑显示器事业部的财务部门应付账款的工作就是接受采购部门送来的采购订单副本、仓库的收货单和供应商的发票,然后将三类票据在一起进行核对,查看其中的12项数据是否相符。部门的绝大部分时间被耗费在检查这12项数据上。 原有的业务处理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原有的业务处理流程图 第一,采购部门向供货商发出订单并将订单的复印件送往财务部门;第二,供货商发货,显示器的验收部门收检,并将验收报告送到财务部门;第三,供货商同时将产品的发票送至财务部门。 业务重新设计后,财务部门不再需要按发票审核数据,需要核实的数据项减少为三项:零部件名称、数量和供货商代码,米购部门和仓库分别将米购订单和收货确认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系统后,由计算机进行电子数据匹配。 再造后的公司采购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图2再造后的公司流程 新流程中包含两个工作步骤:第一,采购部门发出订单,同时将订单内容输入计算机数据库;第二,供货商发货,验收部门核查来货是否与数据库中内容相吻合,如吻合就收货,并在终端机用按键通知数据库,计算机会自动按时付款。

问题:比较原有业务流程与再造后业务流程的差异在何处?分析由此改动后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差异: 1、加入了数据库系统。 2、不需开订单以及复印件送往相应部门,只需要对电脑输入数据。 3、供货商发货,验收部门验收后还要将验收报告送往财务部,供应商同时把发票送往财务部,财务部何时所有票面数据属实才能付款。而业务流程再造后,验收部门核查来货属实后直接通知数据库,计算机自动付款。中间减少了发送验收报告,以及发送发票流程,财务部门只需要使用计算机便可付款。 好处:总的来说,再造后的业务流程相比原有业务流程主要是加入了一个数据库系统。 1、加入数据库系统,业务流程机械化,不需要人工,提高效率,提高准确信性。 2、简化业务流程,使业务流程更加清晰。 3、操作方便快捷。

公司业务流程重组

公司业务流程重组工作组,希望通过更好支持销售工作,增加销售额。于是设计了一次全面综合调查,要求公司后勤服务的内部顾客,主要是销售人员对一系列现有服务的特性及水准进行评价。 ·先由最佳业务员指出哪些后勤服务特点对销售影响最大。 ·然后对提供上述服务的流程进行评价,确定现有或可能达到的服务水准,以便使综合调查中要检查的服务水准切实可行。 ·接着把综合调查表发给公司所有300名业务员。 这项全面综合调查的结果,产生了一系列图表,罗列了每一项后勤服务特性的“效用”。图中曲线表示业务员用“效用度”对某项变革带来的好处所做的评价。这种效用度可以测出对产品或服务进行这种变革与进行另一种变革相比,会给顾客增加多少满意度。这一综合分析,可以帮助经理人员确定两种可能的变革,哪种更有价值。 然后,公司根据调查结果,开始对支持销售的后勤部门进行流程重组。他们用服务水准的变化带来的满意度变化(以效用度来表示),除以变革的成本(得到单位效用度的成本),来决定各种可能变革的优先顺序。 例如,调查中,业务员指出,后卫服务部门迅速通报顾客状况的变化(如婚姻状况的变化),要比对顾客的保险估价查询迅速反应更重要。于是,他们指定一个保险费管理小组负责在当天之内通知业务员,应如何与某位顾客打交道。 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后勤支持人员的作用和工作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大大增加了发现新销售机会的可能性。销售顾问可在当天接到顾客电话查询保险费率的通知,而不会拖到十天之后。这样,从发现销售机会到业务员直接接触到顾客这个时间周期就缩短了,从而增大了成交机会。 案例三:消除无法入帐的财务费用 建立顾客导向的公司,最大难题之一就是确定提供什么样的后勤支持服务,以及这种服务的合理成本是多少。

(并购重组)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 企业管理现代化是现代管理思想、现代化组织管理方法和手段的结合体。ERP这种反映现代管理思想的软件系统的实施,必然要求有相应的管理组织和方法与之相适应。因此,ERP与业务流程重组的结合是必然趋势。 流程重组的类型 1990年,美国MIT的Hammer教授首先提出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 )的概念。但Hammer在业务流程重组的方法中并没有为企业提供一种基 本范例。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流程重组的形式不可能完全相同。企业可根据竞争策略、业务处理的基本特征和所采用的信息技术的水平来选择实施不同类型的BPR。 根据流程范围和重组特征,可将BPR分为以下三类: 1. 功能内的BPR 通常是指对职能内部的流程进行重组。在旧体制下,各职能管理机构重叠、中间层次多,而这些中间管理层一般只执行一些非创造性的统计、汇总、填表等工作,计算机完全

可以取代这些业务而将中间层取消,使每项职能从头至尾只有一个职能机构管理,做到机构不重叠、业务不重复。例如物资管理由分层管理改为集中管理,取消二级仓库;财务核算系统将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全部核算工作由计算机完成,变多级核算为一级核算等。 宝钢实行的纵向结构集中管理就是功能内BPR的一种体现。按纵向划分,宝钢有总厂、二级厂、分厂、车间、作业区五个层次。在1990年底的深化改革中,宝钢将专业管理集中到总厂,二级厂及以下层次取消全部职能机构,使职能机构扁平化,做到集中决策、统一经营,增强了企业的应变能力。 2. 功能间的BPR 是指在企业范围内,跨越多个职能部门边界的业务流程重组。例如北京第一机床厂进行的新产品开发机构重组,以开发某一新产品为目标,组织集设计、工艺、生产、供应、检验人员为一体的承包组,打破部门的界限,实行团队管理,以及将设计、工艺、生产制造并行交叉的作业管理等。这种组织结构灵活机动,适应性强,将各部门人员组织在一起,使许多工作可平行处理,从而可大幅度地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解析

?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 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 BPR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企业流程再造、业务流程重组: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Process)进行根本性(Fundamental)的再思考和彻底性(Radical)的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戏剧性(Dramatic)的改善。作为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的一种新的管理概念,BPR是1990年于美国提出的。其核心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加强过程控制,要不断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组,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BPR也是企业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特别是ERP系统的前提和基础。 业务流程重组是二十世纪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并被广泛实施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最初于1990年由美国的Michael Hammer提出,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首次引入中国学术界,而后随着我国ERP应用热潮的兴起而逐渐被国内企业所熟悉。根据哈默的定义,“BPR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Process)进行根本性(Fundamental)地再思考和彻底性(Radical)地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地(Dramatic)改善” 。显然,BPR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Function-Organization,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Process-Oriented Organization),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它的重组模式是:以作业流程为中心、打破金字塔状的组织结构、使企业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适合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实现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的有效沟通、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大的灵活性。由于流程重组过程处于管理学的心脏地位,所以BPR与并行工程、敏捷制造一样特别强调过程,即如何将企业的各部门、各环节通过过程的重建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之成为一个具有共同目标的系统,实现资源共享以及各部门之间的高度协调。从定义可以看出,要成功的实施BPR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重新设计组织结构框架、管理体系、业务流程等硬性因素;另一方面转变领导行为、组织文化、沟通方式等软性因素。 业务流程重组的主要作用 BPR对企业的改造是全面的、彻底的,大部分的现行体制将被打破、重组。企业只有重视顾客、关心流程、运行效率高的企业,才能生存在今后的市场中。业务流程是一组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相关的活动,它的主要特征是协同,而不是按职级顺序。流程式管理强调管理面向业务流程,流程决定机构;管理以流程为中心,将决策点定位于业务流程执行的地方;在业务流程中建立控制程序,压缩管理层次,建立扁平式管理组织,以提高管理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