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城市发展

现代城市发展

现代城市发展
现代城市发展

现代城市发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致力宜业宜居共建现代城市

2009-08-31 09:25:00来源: (泉州)

本报讯(记者林绿波)经过半年多精心筹备,28日,泉州召开城市与城镇工作会议,市领导徐钢、李建国、傅圆圆、林荣取、黄少萍、朱淑芳、骆国清、杨益民、魏坚、黄源水、许昆贞、吴共湖等出席会议。

今年2月以来,市委市政府成立的筹备工作领导小组,针对城市与城镇工作展开深入细致调研,起草了一系列调研报告和政策文件,推进了相关问题的研究、解决,这为开好会议打下坚实基础。

当前,全市上下正积极抢抓海西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奋力开启建设现代化泉州的新征程。城市作为发展大工业的支撑,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火车头”,理应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市委书记徐钢指出,建设现代城市,至少要在提升城市集聚功能、改革城市和城镇管理体制及提升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品位、统筹城乡发展四方面下功夫,努力使城市整体的发展和竞争力达到所处时代的先进水平。

城市与城镇工作,千头万绪。徐钢强调,我们要按照省委提出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层次”要求,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扎实做好城市与城镇工作,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丰富城市发展内涵。在规划上,要着眼于现代化泉州的更高要求,精心描绘城市发展蓝图,按照“统一步调、统一规划、拼图作业”的要求,抓好总体规划报批、环湾城市规划和市域内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管理。在建设上,要突出“一湾一环”重点,大力提升现代城市的层级水平。坚持交通先行,通过构建“环状+辐射”的交通网络来构筑大城市的框架;培育城市新区,通过加快城市片

区、园区建设来增强城市的集聚能力;加快新农村和新市镇建设,积极培育新增长点;拓宽投融资渠道,着力构建城市建设的融资大平台。在管理上,要牢固树立现代城市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以“重心下移”作为城市和城镇管理体制改革的着力点,逐步建立起与现代城市发展相适应的长效管理机制;同时扎实开展“数字城市”试点工作,加快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着力提升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在内涵上,要进一步增强现代城市意识,大力优化人文环境。注重从小事抓起,从细节入手,培育市民的文明意识;注重探索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营造城市的文化氛围;要善于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与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结合起来,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整合文化基础设施和旅游资源、资产等,更好地推动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利用、改造和复兴。在目标上,要进一步增强城市对产业的促进作用,致力营造宜业宜居的环境。建设现代城市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以城市的发展带动农村的发展,促进产业的发展,提升开放的水平,概而言之,就是促进产业、港口、城市更紧密地联动互动。建设现代城市,从来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城市,应该是在现有基础上的大提升、大跨越,包括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功能的集聚、品位的提升、现代意识的培育等方方面面。徐钢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协同协作的合力,提升运作水平,长时间持续地推进城市与城镇工作,推动城市发展再上新水平。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海西建设的战略高度,把城市与城镇工作摆上十分重要和龙头的位置,做好打持续战、持久战的准备,切实抓好调研成果的深化和转化工作,致力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徐钢强调,这次会议,是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召开的第一次全市城市与城镇工作会议。“第一次”,不仅仅是一种动员,更体现着我们提升城市与城镇工作水平的决心和态度。希望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坚持不懈,为奋力开启建设现代化泉州的

新征程,为把泉州建设成一座崭新的、宜居的现代城市,为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李建国总结了近年城市城镇工作情况,并部署了下阶段工作。他指出,目前,泉州城市城镇发展总体呈现出变化大、任务重、机遇好的特征,基本具备建设创业型宜居城市的基础,加快推进泉州城市城镇发展恰逢其时。我们要融入海西,牢牢把握加快创业型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机遇,用好上级政策,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投资力度,推动城市城镇实现跨越式发展。推进城市城镇工作,李建国要求,要提升品位,全力打造创业型宜居城市,按照“四求作为”的要求,对照宜居标准,针对薄弱环节,完善工作思路,力争至2012年形成大城市框架,至2015年基本确立海西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一要强化规划引领,规划是城市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建好城市的前提是做好、管好、用好规划。各级各部门要做深做细各种规划,健全规划实施机制,适时推进行政区划调整。二要坚持精品建设,既要大手笔、大气魄谋事,用国际化的眼光、现代化的理念、市场化的思路来谋划城市发展,又要精细做事,用科学的态度、严格的要求、高效的操作来做好城市建设,做到交通先行、组团实施、项目带动、精雕细琢,确保多出精品、少留遗憾。三要精心管理城市,按照“责权利、人财物”相统一、“费随事转”、“重心下移”的原则,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完善市政设施管理体制,强化城市行政执法,完善长效保洁机制,加强社区建设管理,强化物业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四要拓展城市功能,有效整合城市资源,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强化城市商务功能,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生态市建设,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五要优化人文环境,要善于挖掘历史人文资源,积极吸收各种优秀文化,做好古城保护利用,传承发展泉州文化,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市民素质,创造和谐氛围,营造一个开放创新、公平诚信、包容和谐的城市文化环境。六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把小城镇建设

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完善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分类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争取经过5年的努力,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65%以上。激情决定效率,实干决定成效。

李建国强调,作为泉州新一轮城市跃升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各级各部门必须勇于承担起责任,雷厉风行,狠抓规划、建设、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强化组织领导、要素保障和作风建设,为广大市民和来泉人员营造一个宜业、宜居的城市空间。以新思路、新举措、新干劲,奋力开创城市建设和城镇发展的新局面,为推进泉州产业、港口、城市发展,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作出新的贡献。会上,各县(市、区)、泉州开发区还分组讨论了相关政策文件,并提出不少好的意见、建议。

经营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的创新

作者: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朱铁臻

一、经营城市的概念内涵和理论依据?现代城市不但要求要建设好、管理好,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不是单纯的投入对象、?建设对象和管理对象,而且是可供开发利用?的主体。经营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的?创新。?

经营城市的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传播并受到关注。什么是经营城市?目前有不同的概括和解释。笔者认为,所谓?经营城市,是从政府角度出发,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资源、人?文资源等进行优化整合和市场化运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促进城市功能完?善,提高城市素质。其中,自然资源主要是指?城市的土地、山水、空间等;基础设施资源主?要是指城市的电力、道路、桥梁、通信网络以?及市政公用设施等;人文资源主要是指城市?的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和政府资源?等。由以上几类资源派生出来的资源还有信?息资源、品牌资源、形象资源和注意力资源?等,这些都是可供经营的城市资源。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城市经营资源?的内涵和外延还将不断丰富和扩大,新的资?源将不断被开拓和产生,经营城市的内容将?越来越广泛。例如,有的城市原本一些似乎?看来不值钱的城市空间,如果用新的思路去?装扮它、运作它,就会改变原有的属性。本溪?市东明二路原是一条交通拥塞、嘈杂凌乱的?小街,屡清不止,政府用经营城市理念索性把?它开发成一条漂亮的商业步行街。结果开发?商抢着来投资,并且要建设文化旅游广场,政?府不仅不花钱,而且还获得土地出让金500?万元。?

谈到经营城市问题,不少人提出,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笔者认为,经营城市的理论?依据,根本点在于城市是有价值的实体。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和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变革的结果,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一切构成城市空间和功能的载?体,无一不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劳动。因此,?城市是有价值的客观存在,是社会漫长发展?中积聚的巨大财富,城市也是最大的国有资?产。经营城市,就是要把城市有价资本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使静止的资产富于活力,通过?市场化营运,从而达到资产增值,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较长时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城市建设基本上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并且形成了巨大的国有资本。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市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载体,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成为城市之间争夺的对象。城市的土?地、公共建设等资源,开始从非经营性资产逐?步转化为可经营性资产,市场配置城市资源?的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提高。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政企分开,引进竞争,对大部分的?城市资源实行市场化经营,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城市普遍处在现代化发展?的大规模建设阶段,建设资金普遍紧缺。建?设资金的来源既靠城市自身的积累,又靠引?资借债。但是借债总是要还的,城市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负债不能超过GDP 增长?允许的尺度,关键在于实施“以城养城”,这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选择。要通过对现有城?市国有资产资源的重组、拍卖、租赁、转让、抵?押、有偿使用、冠名等多种经营运作方式,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资产,筹措建设资金,加快?城市建设,改善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财富的节约与增长,提高城市竞争力,?使城市更“值钱”。?

二、大胆探索与实践经营城市?

21世纪是城市世纪,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如何经营好?城市,加快城市的现代化发展,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今我国城市普遍关注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许多城市在经营城?市和城市资源市场化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实践。?

例如,杭州市提出城市资源经营的基本?思路是:把城市资源经营作为推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充分认识城市的?资源现状和特色优势,把握未来城市发展趋?势,明确城市资源经营的重点领域和重要方?面,运用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新经济的思?路和手段,通过夯实基础、强化特色、大胆创?新、搞好整合,发挥城

市资源经营在城市发展?中的主导和基础作用,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形?象,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使杭州在21世纪?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体系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强市名城。杭州市对城市的土地、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基础性资源进行集聚、重组?和营运,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创造了城市发展的良好条件。在?土地资源经营中,他们主要通过建立政府土?地收购储备出让制度,对城市土地使用权实?行公开招标拍卖,盘活土地资产,确保国有土?地资源的收益,推进城市的建设,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杭州市还逐步认识到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的经济价值,开始对其进行市场化运作。?一是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实施基础设施经营权拍卖,盘活现有基础设?施存量。如对赤山埠水厂的30年特许经营?权进行拍卖。赤山埠水厂固定资产为2000?万元,以1.2亿元的底价竞拍,最终以1.5亿?元竟拍价获得成功。三是组建信息网络公?司,实施网络设施企业化经营。四是实行基?础设施有偿使用。五是实行城市公共服务公?开招标,提高城市维护保养水平。六是对附?属在基础设施上的延伸性资源开展经营,对?部分城市道路两侧的广告设置权进行拍卖,?对城市人行天桥、公园绿地、公交站点等基础?设施的冠名权实行有偿使用。同时,对环境、?人文资源进行经营,综合利用城市的品牌资?源,包括名人品牌、企业品牌等,发展城市会?展、旅游、文化、商贸等服务业。?

????又如,贵州都匀市,自1998年以来,一直?是以“资本置换、整合资源”为突破口,解决贫?困地区城市建设资金问题,促使各类资源、市?场要素迅速整合聚集,推动城市各类资本升?值,对该市土地资源、闲置厂房及设备的出?让,以及实施旧城建设区域的安置补偿等,均?实行重大政策倾斜,先后调动了市内外各类?形态的社会资本8亿元,对于改变城市面貌、?促进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都匀市领导深?刻体会到,城市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本的配置?和优化,不仅是投资增量的配置,重要的是投?资存量即资产存量如何流动和重组的问题。?促进资本流动,实现资产实物形态向资本价?值形态转换,是调整资本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也是释放经济潜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城?市国有资产,只有流动才能具有资本增值的?属性,才能获得从资产到资本的转化,产生新?的资本价值。这个流动就是他们所说的“资?本置换”,这是都匀经营城市的创新之路。

近几年来,我国的许多城市根据不同情?况、不同项目,采取不同的经营城市方式,筹?集了大量建设资金,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推进了城市教育、卫生、环?境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形成了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有效地促进了城市质量的提高。例?如大连市由于巧用经营城市理念,使财政收?入大增,1992年全市可支配财力只有21亿元?(其中可用于生产建设的资金只有8000万?元),到2000年,可支配财力突破100亿元,可?用于生产建设的资金达40多亿元。城市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既完善了城市功能,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又使土地增值、城市增值。?

三、经营城市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城市是一个综合的大系统,具有多重的?矛盾。经营城市与经营一个企业不同,经营?企业主要是搞好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创造利润;经营城市的要求则是多方面?的,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和更多的人、?财、物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经营城市必须处?理好这样几个关系:?

第一,有形资产经营和无形资产经营的?关系。经营城市的有形资产,能够在短时间?内很快获利,但局限于此是不够的,要注重无?形资产的价值并对其开发利用。所以,既要?重视经营土地、道路、水、矿产等已被开发利?用的传统的有形城市资源,又要重视城市形?象、信息、网络、品牌、文化、民俗等还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现代城市资源,实现从主要依?赖传统的有形城市资源向大力开发现代城市?无形资源转变。从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着?眼,要不断开拓,认真搞好无形资产的经营,?谋求城市资产的整体升值。

第二,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的关?系。经营城市,既要重视经济效益,又要注重?经营城市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经营?城市是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它的全部目标和内容,不能以经营代替?所有的政府行为。要正确区分经营与非经营?的界限,要区别对待可经营性资源和公益性?非经营性资源。在不断拓展经营城市资源广?度和深度的同时,政府对一些公用事业要作?出无偿投入;对一些不宜市场化的城市资产?仍应由政府管理。如保证市民学习、日常休?闲活动的公共场所,图书馆、群众文化馆、青?少年宫、公园等不能搞承包经营,政府应当拨?款,应当无条件地为纳税人服务。至于一些?自然、历史文化遗产和着名的风景旅游区更?不能轻意出让经营权,应当加强控制管理,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是第一位的。?

第三,城市局部资源与整体资源利用的?关系。城市资源要作为整体概念来对待,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经营,不能只顾局部而?不顾整体。经营城市,既要重视局部的城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要重视城市资源的整?体、组合式运作,发挥城市资源的集约和综合?效应。?

第四,城市资源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城市可利用资源大多数是有限的,?因此,既要充分地开发利用资源,又要严格做?好城市资源的保护,实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经营城市,不能只顾眼前,搞短期行?为。尤其是对不能再生的资源要有长远的使?用规划。任何一个城市要走出一条经营合?理、良性发展的道路,必须要有科学定位,有?长远发展战略与规划,重视节约、保护资源,?不能光注重经营城市资源的短期效益,要着?力于提升城市功能的战略性经营意识。?

第五,市场化、多元化与政府主导作用的?关系。经营城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能。既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民营企业、私人经济在经营?城市中的多元作用,又要突出政府在经营城?市中的主导作用。城市空间、城市功能载体?是开放式的、公众式的,要通过市场机制吸引?多种投资主体参与。但在多渠道筹集资金?时,不能完全依赖市场化而忽视政府经营城?市整体活动的调控权。在经营城市中,政府?不能完全顺着开发商的意愿走,而要体现政?府对城市整体发展的战略意图,体现市民的?根本利益,考虑市民的承受力,体现城市发展?的

长远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步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据统计,我国城市化水平已从1990年的%提高到目前的37%。没有城市化,自然不可能有城市现代化;但另一方面,城市化并不等于城市现代化。因此,在加快我国现代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树立相应的科学理念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要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协调发展理念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它要求不同类型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以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为指导,协调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协调好我国中西部城市与沿海城市的发展,走出一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共同发展”的新路子,依靠合作与发展来缩小城市间差距。二是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城市群是在具有发达的交通条件的特定区域内,由一个或几个大型或特大型中心城市为主的若干个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城市构成的城市群体。在有城市群的经济区域中,城市群是区域最发达的地区,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一个内部经济发展协调的城市群可以使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在区域范围内实现单个城市无法达到的规模经济和集聚效益。三是城镇体系和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应根据优化区域发展的要求合理布局。一方面要加快县城镇向中小城市发展,基础好的小城镇向中心镇发展;另一方面对规划起点低、规模偏小、综合功能弱的乡镇要予以撤并,促使小城镇形成规模优势,按科学规划,建立起具有中心城市——片区中心镇——一般建制镇——重点集镇四个层次的城镇发展体系。其次,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搞好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做好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工作。

要树立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营城市理念。经营城市就是把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产,通过市场经营取得收益,并把收益重新投入到城市建设之中,实现城市的自我积累、自我增值、自我发展的城市发展理念。城市经营与企业经营有其相似之处,如城市经营也必须通过定位和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战略,梳理与整合城市产业要素,制定能产生经济聚合和辐射作用的城市规划,进而对城市形象进行包装和推广。但经营城市与经营企业之间的差异更大,城市经营首先必须处理好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关系,必须找到三者的利益均衡点。在城市经营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三者之间是互为关联的,这种关联通常被形象地表述为“政府决策,企业推进,老百姓买

单”。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充分发挥规划在经营城市中的调控和导向作用,造就增值预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土地的效益;建立有效的投资回报机制,按照市场优胜劣汰法则对参与市政建设的企业进行监管;进行民营企业不愿意或者承担不了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企业则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形成竞争,公众则得到城市基础设施所提供的优质的有偿服务。从而逐步形成以政府财政投入、银行信贷投入、企业投入、社会投入、经营收益二次投入的多渠道融资的城市建设投资格局,促进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

要树立参与竞争的城市品牌理念。城市品牌理念就是让人们了解某种形象和联想与特定城市的存在自然联系起来,以提高城市的市场竞争能力。在新技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已经被纳入整个社会分工的体系之中,其城市的财政状况、消费水平、居民收入、福利待遇以及就业等社会问题都和这个城市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市场竞争力密切相关。不管这座城市愿不愿意,商业化社会的进程必然将城市带入一个开放的市场交易平台之中,如果这座城市不想被淘汰,就必须像经营一个品牌产品一样经营这座城市,继续保持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经营城市品牌就是要塑造和凸显出城市的气质和个性,而信用则是一个城市最基本的品牌。譬如,我们搞招商引资,不是“把老乡请回来当外乡,把老外引进来当老乡”,而是“开门招商,关门打狗”,或者“引进外商,打成内伤”,就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无论如何也不能打造好一个城市的品牌。

要树立以山水生态为特色的绿色理念。21世纪是人类由褐色工业走向绿色文明的新世纪。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把城市花园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蓝图,而我们倡导的“山水森林城市”还原和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意义,是人与环境共栖、共生和谐完善的生态系统。东、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不少乡镇有山青水秀的区位优势,为创建山水园林城镇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景观资源,要通过精心编制山水森林城镇规划,创造鲜明的城镇形象,使城镇具有永恒的魅力和强势的吸引力。

要树立特色城市文化理念。现代城市日益从它的历史积淀中抽象出其独特的城市文化特质,这种特质也越来越成为一座城市成熟的标志。特质文化是历史的沉淀。在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那些文化底蕴深厚而又具有明显普世价值的地域文化,带着其旺盛的生命力汇入世界文化发展的大潮,又反过来推动其地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文化交流成为未来旅游的一大热点,蕴藏于地域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根源性之中的巨大经济价值也将日益显露出来。因而,树立打造城市特质文化理念,把握和张扬一座城市在地方、民族、人文、历史、地理、经济等方面的个性和优势,进而把地域文化特色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和建设之中,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当前一些城市为比楼高,比路宽,比广场大,把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街区、胡同、建筑物都拆除掉,外表看起来,旧貌换新颜,实际上则丢掉了宝贵的文化特质,从长远看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

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 城市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古代城市、近代城市和现代城市有明显区别。现代城市在性质、功能、基础设施、用地结构、市域结构方面,有明显的特点。 1.城市功能专业化与服务业化 近代城市的主要启动力量是工业化。“工业革命结束了牧歌和田园诗的时代,那种中世纪城市以其恬静、幽深、典雅著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逐渐由喧器、繁忙、紧张和污染所代替”(陈敏之。1985)。一大批工业和商业发达的专业化城市兴起。汽车城、钢铁城、纺织城相继形成。伦敦、纽约等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发达国家的城市进入现代城市阶段。现代城市在功能上的特点是服务业发达。从1960年年到1981年服务业在东京经济中的比重由。54.8%上升到72%。纽约服务业比重已经超过80%。后工业化阶段服务业在城市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上升是不可逆转的趋势:①加工工业趋向自动化、高科技化、高附加产值化,劳动生产率提高,用工量减少,对金融、信息、技术、流通的依赖度增加;②闲暇时间增加,对生活服务的要求增加,旅游业、疗养保健业、饮食业等行业繁荣。 2.基础设施现代化与环境优美化 现代城市必须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内容很广。对现代城市来说,最重要的是一个“通”字,包括人流畅通,物流畅通,信息交流畅通,金融流动畅通。香港是新兴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城市。1988年香港启德机场进出旅客1300万人次,接近当年大陆全部民用航空业的旅客1400万人次。香港有电话270万户,相当大陆电话户数四分之三。1992年香港海运集装箱吞吐量达800万只,居世界首位。香港银行资产总额达4000亿美元,资金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没有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就谈不上现代化的城市。 环境质量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分量越来越重。环境质量与现代化基础设施有联系又有区别。对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差距,环境质量是非常瞩目的。不少发达国家的城市。绿地成荫,鸟语花香,像座公园。伦敦和华盛顿平均每人有绿地25平方米和46平方米。波恩

浅议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 (2)

浅议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现代城市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的历史已不仅仅是一种精神与物质兼具的文化遗产,而且是对未来城市发展具有鲜活意义的重要资源。因此,笔者将以城市建设的历史为依据,重点分析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希望能对城市的发展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 标签:未来;城市建设;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的城市在与世界交往上日趋频繁化。这些都在表明城市正需要一步步向现代化过渡。而产业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现代化作为城市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也在接受着时代和社会人与时俱进观念的双重检验。 1、关于城市建设 1.1城市建设的含义 城市建设,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环境,然后主动地对城市的建筑空间和物质环境进行安排的一项主观活动。而城市建设史的研究从上世纪以来,就已经在指导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尤其是近几年,关于城市建设史事业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它将中国城市生活方式的一些外在形式与深层次的价值内在核心相结合,并以此为着力点,将中国城市的历史面貌作为重心,在开拓城市建设史研究的新篇章的同时,在指导城市发展方面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1.2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城市建设的意义远远不只是对城市中的一些物质形态加以变化,它是社会意识对历史、事件、地理文化的一种历史性质的记录。在城市建设的历史中,个人、社会、文化传统以及政治权威全部被记录在此,并可能穿越时间空间留给后世一笔宝贵的财富。它是一种意识形态,表达着建设者的思维的寄托。同时在研究城市建设的历史中,可以适当地了解当时的人物、生活、社会历史、经济状况等情况。通过这些冰冷的物体和自然存在的东西去窥视那个时代的各种关系,并进行总结产生思考得出想要的结论。 2、城市建设史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2.1城市建设史对城市建设规律的研究 在传统的城市建设史的研究中,城市建设的普遍规律一直是城市建设史研究

现代农业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一、现代农业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1、现代农业的表述: 以现代产业的理念、以产业关联关系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现代产业组织为纽带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包括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的有机系统。 现代农业的发展有赖于相应的生产经营组织方式的建立和完善,即不是简单的农民组织化,而是基于产业关联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的产业组织化。 2、.现代农业产业的特征 (1)产业链越来越复杂,长短交织。 (2)地域特征明显,与当地农业资源关系紧密。(特色农业、一村一品) (3)现代农业产业链中主导环节(主体)后移,主要集中在产后环节,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并不完全统合(产后是产中环节的5倍多)。(4)农业产业组织两极分化,产业组织结构呈现出“哑铃型”特征(大多数中小企业和少量大型跨国公司)。 3、.国外现代农业经营的经验启示 (1)、农业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高 主要是农业生产直接面对着国内外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农产品的商品率很高,农业生产资料、技术和农业品种等也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配置,农业发展处于一个开放式状态。 如荷兰作为土地面积十分狭小、农业人口比重很低的国家,农

业国际化程度却很高,国内农业发展直接面对着国际大市场,2/3以上的农产品用于出口创汇,农业出口额居世界第三位。 (2)、农业的产业体系完善 (3)发达国家在农业的理念上已突破了种养殖业范畴,例如美国将农业定义为“食物和纤维体系”,日本将农业定义为“农业-食物关联产业”,加拿大将农业定义为“农业及食物产业”,包涵了产前、产中、产后及相关产业。完善的农业产业体系大大拓展并深化了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农业及其关联产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价值交换,成为产前产中产后密切关联的一体化产业。 在发达国家,以初级农产品上市的比例越来越低,美、日等国90%以上的蔬菜是经过加工后进入流通领域,美、欧等国70%以上的水果是经过加工后进入市场的。在这些国家,农业不再仅仅是一个提供初级原料的产业部门,而是能够创造稳定利润且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部门。 (产前的农药化肥、产后的加工) (3)、农业科技发达,农业管理水平高 现代农业是建立在现代农业科技基础之上的,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农业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育种、培苗、养殖、贮运等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基因工程疫苗、动物生长调节剂逐渐在农业中应用,推动了现代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现在不仅发达国家积极发展动植物基因工

未来三十年中国城市发展十大新趋势

未来三十年中国城市发展十大新趋势 发布时间:2012-08-16 18:03:05来源:中国产业洞察网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十九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城市论坛二00八年北京峰会”上提出,未来三十年,中国城市将呈现出城市人口突破十亿、千万人口的巨型城市将达二十个等十大新的发展趋势。 连玉明认为,改革开放是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源泉。未来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也必然推进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未来三十年中国城市将呈现十大新的发展趋势:一是城市人口突破十亿大关,住房和就业成为城市两大难点。到二0二五年,中国城市化率将接近百分之六十六,城市人口达到九点一五亿。 二是人口超过一千万的巨型城市将达到二十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武汉、重庆、成都首先进入巨型城市行列。交通拥堵、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成为大城市痼疾。 三是城市群成为中国城市化的主导,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七十。 四是流动人口成为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到二0二五年,中国将新增城市人口三点五亿,其中流动人口将超过二点四亿。 五是现代服务业主导城市经济,中国城市将实现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战略转型。 六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基本形成。特别是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金融制度、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将成为加速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引擎。 七是中产阶级成为城市主流,公民参与意识增强,城市民主化进程加快。 八是临空产业及空航新城建设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二0二0年中国民航

机场将达到二百四十四个,将形成北方、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五个区域机场群。 九是环保和生态将成为宜居城市的首选。城市宜居还必须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高房价三大难题。 十是城市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多种安全威胁增多,城市完成多样化应急任务和城市治理任务繁重而艰巨。 连玉明强调,未来三十年不仅是中国城市的加速发展期和成长关键期,也是城市病的多发期和爆发期。特别是当前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等不稳定因素正在演变为城市的潜在风险,必须引起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来源:城市规划网)

从世界城市规划看未来城市发展趋势3篇汇总

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它代表了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关系着城市的兴衰。中国文库网为大家带来的从世界城市规划看未来城市发展趋势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从世界城市规划看未来城市发展趋势1 美国城市学家弗里德曼(John Friedman)曾经提到,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共政策的结果,而下一世纪的城市必然是规划的结果。从当前世界城市的发展路径看,越来越多的世界城市具有明显的政府公共政策指导下的规划发展痕迹,可见城市规划对于未来世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引领意义。因此,通过研究城市规划在世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探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战略的方向和路径。 一、城市规划与世界城市的发展 早期的世界城市是市场因素主导自发形成的,但现代世界城市越来越显露出政府规划引导的痕迹,其中,东京是最具代表性的通过国家战略规划打造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城市。东京是日本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一直以来,通过政治体制与中央政府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

各类机构不仅依靠政府部门的政策指导,而且以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发展目标。以国家战略要求和国家政策引导为特征是东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模式。此后,东京进一步发布了《东京构想2000》,提出到2015年东京城市的发展目标,包括舒适的东京;人员、物品、信息顺畅流动;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富有个性和能力的人才;多彩社会;产业活跃发展;安全;环境与健康;可持续发展;社会基础设施;自立发展;下一代培育;就业充足;信息化;交通运输;提升城市控制力和地位,并围绕目标制定了城市发展步骤和措施。这些规划内容均为东京继续保持世界城市地位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框架。 相对于东京的国家战略规划要求,其它城市的远景发展规划也在世界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91年,伦敦规划咨询委员会发布了题为“伦敦迈向21世纪的世界城市”(London: World City Moving into the 21st Century)的咨询报告,为伦敦未来城市发展做出了明确定位,报告提出重新振兴经济,强调交通与开发的关联性,构筑更有活力的城市结构,重视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了强化伦敦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竞争地位,英国中央政府也开始更多地参与伦敦城市规划设计。1995年,“伦敦荣耀计划”(the London Pride Prospectus)公布,它设定了城市重点战略发展框架,包括实现世界级生产力;更强的社会凝聚力;提供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生活设施。其目的在于确保伦敦作为欧洲惟一的世界城市地位。而随后的英国中央政府也明确提出“将伦敦提升到世界城市首都的地位是当前政府的基本政策”。为适应与巴黎、法兰克福、巴塞罗那和柏林等城市

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建筑设计对整个建筑的使用和功能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建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将丰富的智慧和想象力发挥到建筑设计中,使建筑设计得到不断的创新,加快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设计 随着科技和信息的高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与环保主题仍然是不可动摇的话题,而复古、浪漫、简明的情怀与高科技的应用成为了新时期创作的热点,这些都主导了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因此,经过对各地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的相关研究,总结出高科技智能建筑、绿色生态建筑、实用主义建筑在现在和将来都必将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1建筑设计的技巧 1.1不因时尚影响个性化设计 建筑设计即要有时代感,又要兼有民族性,要以独特的眼光进行创意性的设计,充分显示出崭新的风格。在设计意识上应体现出一种社会的进步、一种民族的使命感。建筑设计整体的多元化和部分个性化的发展,使人们对设计形态、设计情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更新的题材和形式出现;建筑设计中反映出的轻松、简洁、独特、浪漫、新奇的趣味性和深沉、朴实得体及创世纪性的超前意识,体现出别具一格,风华正茂的态势,是一种时尚和个性化在建筑设计发展变化中的体现。 1.2用设计的特殊语言表现一定的文化内涵 如同一部优秀音乐作品一样,好的建筑设计必须有其明确的主题。建筑设计的艺术特色是在不经意中自然而然显露出来的,是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意之中体会到的,而那些过分强调文化内涵,欲把中外文明史全都汇集于一室的设计,会有堆砌繁复,令人窒息之感;而没有文化内容的设计又显得空间呆板,缺乏品位。 1.3掌握和运用建筑设计的基本规律

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

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 摘要:当今社会,大都市的弊端早已暴露无遗,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空间拥挤、城市蔓延、交通拥堵、房价飞涨等问题成为社会难题,世界上一些大规模城市已经出现人口负增长的现象,同时,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社会变革,文章立足信息技术,通过探讨远程办公对现代企业运营的冲击,构想出分散联网的企业运营模式,并提出信息时代城市发展将由大都市化转向中小城市联网化,以及转化条件和途径。 关键词:信息时代;中小城市;联网化;物流;交通;金融 大都市产生于工业时代,工业生产聚集起了大量资源和密集劳动力,劳动力的聚集又需要消耗更多资源,这样,资源和劳动力的聚集就成就了大城市。随着时代的变化,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占有比重越来越低,已经降为国民经济总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另一方面,社会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从工业时代走进信息时代,同时,大都市已经暴露出人口、环境、资源等诸多问题,值得深思。 1 建立在工业基础上的城市化 1.1 大城市的起源 大城市化起源于工业时代,在工业社会,从事工

业生产需要大量密集的劳动力和大量的资源,这样就聚集起了大量的产业工人和采集业工人,在那个时代,金融、交通、信息、物流并不像当前这么发达,产业链内的企业地理位置越靠近成本就越低,所以,在工业时代,对于个体企业来说,城市化程度越高,成本就越低,市场和商业机会也越多,在利益驱使下,城市化的速度非常迅猛,城市逐步形成,甚至出现了很多人口上千万的大都市。 1.2 城市化的正效益 城市起源于商业活动,反过来又是商业活动的载体,城市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 ①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工业时代,城市是市场的载体,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大市场,如果没有城市化就没有市场经济。 ②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市场对社会进步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也是深远的,商业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市场为社会各个领域聚集起了人力和资金,如果没有一定规定的城市作载体,大型科研机构、医院、学校都不会出现,社会也不会像现在如此繁荣进步。 ③对文明的推动。城市化促使人的聚集,人的聚集推动了文化交流,推动了文明进步。 1.3 城市化的负效益

现代化妆品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现代化妆品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化妆品产业的发展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审美意识和审美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的重要标识,也是人类更加注重自我形象和改善自我的现实需要。众所周知,化妆品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是在工业革命以后的欧洲就已经出现了的,并在最近的几十年里面得到了狂飚式的、突飞猛进的增长。而这种增长离不开人类审美意识的改善,更主要的是这几十年来化学工业和化学研究上的巨大突破息息相关。很大程度上来讲,化妆品工业的起步与发展都离不开化学研究技术的进步与提高,技术的进步成果乃至研究理论的进步都是化妆品工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显然,化妆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技术,而化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化学元素了。而这种化学元素反映到化妆品产业当中就是原料的应用和配置过程。因为化妆品的应用直接关系到的不只是美的过程还涉及到人类特别是女性的健康。化妆品要接触到人的身体或者说皮肤,而原料的运用适当与否关系到人的健康问题,这要求化妆品的生产过程必须是严格控制的,原料的配置、材料的选择都必须是以有益于人类的健康作为前提的。 就像上文所说的,化妆品的生产应该是严格控制的过程。在未来的发展当中,特别是越来越注重人性化的今天,化妆品发展的基本趋向就是绿色、清洁的过程,只有这样,化妆品的销售市场才符合当今经济的发展趋势,才符合绿色产业,科学发展的宗旨和现实要求。当然,这里说的绿色清洁包含了从产品的研制到产品回收、垃圾处理、废料再用的整个的循环的过程。生产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废料污染而销售阶段要注重的是消费品的应用指导和过期产品的回收,要使得化妆品的生产、销售、再生产本着安全、健康、绿色、清洁的理念,这就要求生产商合理控制生产成本,减少中间环节的不必要的消耗和浪费,达到资源的最佳利用,从而控制生产成本达到社会经济效益的双赢的目的。 至于说化妆品的产业趋向和产品结构的发展趋势,我觉得在今天看来,应该会是朝着多样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多样化的是产品种类,集约化的是产业布局和生产部门的不断的整合和优化的趋向。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化妆品产业的发展前景较好,特别是在这几年,伴随着内地开发和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化妆品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几年,我国承办了许多大的国际性赛事,除了奥运、世博之外,还有世界小姐大赛这些与化妆品联系非常紧密的赛事在中国举办特别是在深圳这样的大都市召开,这对于化妆品行业来说不外乎极大

未来城市发展理论与未来城市发展趋势

[内容提要] 本文全面分析了城市化的内涵与主要理论,以及未来城市发展理论与未来城市发展趋势。 [关键词] 城市化未来城市内涵理论趋势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们对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关注。研究城市化和城市发展问题,有必要深入系统地把握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一般理论。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主题,是对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大战略。城市化是动态的演化过程,城市化发展理论也是不断更新完善的过程,各种理论的演进,体现了人们对城市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对这些理论的综合分析,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城市化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不仅可以使我们在理论上对城市化运动过程和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而且能够使我们在城市化建设中少走弯路,更自觉、更有意识地推进和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一、城市化的内涵 关于城市化的概念,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定义,这是因为城市化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和经济现象,涉及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众多学科,各学科从各自的研究角度、研究领域提出了适合本学科特点的城市化定义,尽管不同学科理解的侧重点不同,但大家一致认为城市化是一个过程,是人类文明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它包括人口的非农化、产业的高级化、地域景观的复杂化等。城市化既然是复杂的社会和经济现象,涵义是丰富的,不能从单一的角度去界定。城市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不同的学科依据各自的角度而有不同的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学对城市化含义的理解 指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数目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提高。人口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和衡量标准,也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许多学者把对人口城市化的研究作为研究城市化的突破口和主要内容。因为人是文化的载体,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人口在地域内的大量聚集是城市化的重要前提,在人口聚集基础上形成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城市聚集功能和规模经济优势的发挥促使城市发展、城市辐射功能加强,使城市化得以实现。 2、地理学对城市化含义的理解 指从空间上看,非城市地域逐渐转化为具有以集中和高密度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性地域特征。从空间、地域角度上看,一个城市有许多次级地区,如商业中心、工

高铁新城发展现状及未来可能发展方向

“施工现场尘土飞扬,高铁一开黄金万两。”在安徽北部城市蚌埠高铁站,这幅标语曾在周边的施工现场悬挂多时。 如蚌埠一样,在京沪高铁、京广高铁沿线,很多地方都以高铁站为核心,规划建设了大面积的高铁新城,意图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拉开城市发展骨架。 理论上,高铁站点建设将加速城市产业升级和极化布局,提升周边土地价值,引发城市空间格局的转变。但是,中国上一轮高铁建设对于周边土地价值的提升和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作用,并没有体现出来。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直言不讳:“最大的问题是高铁站点建设大干快上,没有和周边的土地开发相结合。” 规划窘境 从北京西站乘坐京广高铁,仅用时40分钟就到了保定东站。气派的大站房,宽阔的站前广场,与全国其他很多高铁站点面貌相似。 除候车大厅内一间小店外,站前广场及周边没有任何的商业配套。大量农地绵延环绕,远处可见依稀分散的村落,几座高楼孤零零地耸立其中。 保定市规划局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保定市目前正在结合新形势、新情况、新需要,“对原有高铁新城规划进行审视修改”。 另一个位于京沪高铁线上的德州东站,虽距北京仅一个多小时车程,但从德州东站乘坐公共交通到德州城区,仍需约一个小时。高铁带来的便捷性大打折扣。 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德州市高铁新城规划占地面积56平方公里,计划打造成“科技引领、产业支撑、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新城。 然而德州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德州高铁站的影响力并未显现。高铁站点距城区较远,且存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等问题,真正与城区的接轨有一定难度。因此,对周边地价尚未产生显著的影响。 保定和德州面临的窘境,几乎出现在上一轮高铁站点坐落的大部分二三线城市。 “高铁站点红线内外土地综合开发的增值利益显而易见,但是由于规划没有协同,数以千亿元潜在的土地收益已被白白浪费。”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运输管理研究室主任刘斌对此表示痛心。 他认为,对于已建成的高铁线,出于高铁运行安全考虑,红线内铁路用地变更属性进行商业开发已不可能,而红线外土地增值收益的实现,仍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培养过程”。

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从科技创新的角度,观察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首先,清洁能源将成为城市能源的主要形式。近200年来,城市随着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而快速扩张,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熊熊燃烧中得以实现,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能源紧缺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水源/地源热泵等先进技术的大规模利用 其次,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将成为城市经济的主要模式。城市的发展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也带来了大量的生产、生活废弃物,人们生活的环境面临恶化的趋势。成为“资源-产品-回收-再利用”物质循环流动的过程。 第三,城市的运行将具备“感知”和“自适应”能力。射频识别RFID、下一代无线通信网 TD-LTE、智能交通及智能安全监控等系统的集成应用, 第四,知识型服务业将成为城市未来产业的主要形态。目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65%,发达国家已越过70%。未来的城市将形成以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教育与研发服务、创意以及产品设计等相关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形态。第五,城市带、城市群(圈)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快捷便利的信息网络和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将城市与城市有机地联接起来,形成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城市带、城市群(圈),如日本东京城市圈、英国伦敦城市圈、德国鲁尔城市带和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城市圈等。 一.未来30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一)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继续扩大,人均收入差距可望缩小 随着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地带仍将是投资的热点地区。 首先,从石油、铁矿、粮食、棉花等重要资源的供给来看,国内的储量不足;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大多是从资源开发起步的,而资源开发一般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等特点,其次,沿海地区的产业密集度高,企业之间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分工关系,以降低生产成本。再次,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相对较低。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国土面积小,社会管理成本低。西部地区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事业总水平明显低于东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管理水平低,管理成本高。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西部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与东部地区的人均收入差距有望缩小。政府投资的倾斜有利于提高西部地区人民收入的提高。东西合作的加强、城市规模的扩大、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企业活力的提高,不仅能够增加就业,而且能够提高工资水平。随着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改善、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全国劳动力市场的建立,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和人口将随着东部地区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向东部地区流动,西部地区的人口可能出现减少的趋势。“分子”增加,“分母”减少,人均收入必然增加,相应东部地区的“分子”“分母”同比例增加,因此二者的差距是有望缩小的。 (二)三大城市群继续主导中国经济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显著特征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经济规模占全国的比重越来越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引擎。 (三)一大批中等城市成长为大城市,新的城市群不断涌现 省域范围内将形成多个经济中心,规模不等的城市大都是相应不同范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它们不仅集聚着区域内先进的制造业,也是区域内的信息中心和服务中心,对区域的经济活动起着调节、辐射的作用。(四)京广线中段和长江中游地区可望崛起(五)中国经济重心有北移的趋势(六)国际合作继续加快,次区域经济合作加强 二、未来30年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趋势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将会加快,并逐渐缩小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城市发展也将出现多样化的态势。

现代农业行业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行业发展趋势 一、政策导向趋势 2017年底,中央针对2018年“三农”工作连续作出重要部署。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部署201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12月29至30日,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2017年及过去五年工作,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措施,部署2018年重点工作。2018年我国将出台多个相关配套规划,包括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等,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重大战略机遇。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必须解决好。虽然我国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在变小,农民在减少,村庄也在减少,但农村还有约六亿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没有变、农民是最值得关怀的最大群体的现实没有变、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没有变。如果说在决胜全面小康阶段要消除绝对贫困,那么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阶段,就是要缩小城乡差别。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给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我国现在处于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三农”是未来三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短板,也是未来实现现代化目标的短板,因此要把“三农”问题挑出来,统筹各方面力量进行集中攻关,需要一个有影响力、有凝聚力的大战略。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讨论稿)》,而农业部、住建部等部委也将分头制定相关的配套规划,包括研究制定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继续扩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等。

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

艺术设计学院 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 班级视觉传达设计11-1 姓名田文琦 学号201110010094 指导老师张晓菲

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 内容提要: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就中国平面设计的方向问题进行了认真探索,具有独到的创意。 关键词:中国平面设计;方向;解析 一、中国设计的现状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平面设计也不例外。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日用品、食品的包装从单一发展到现在的五彩斑斓,品种繁多,更加注重了美观与功能性相结合,设计理念更加人性化;我们手中的书籍从一色的文字发展到现在的读图时代,使我们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来领略文学的魅力;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五花八门的广告充斥着我们的眼帘,使你无时无刻都在接受它们所传递的各种信息;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在互联网上畅游,网页设计使我们浏览文字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这些都是平面设计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精神上的享受,但这其中却有很多作品在滥竽充数,在金钱利益的驱动下,有一些设计师为此而迷失了方向,误入了歧途。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申奥的成功,带动了中国平面设计的新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发展速度过快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中有许多作品远离了中国文化传统,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气质。 二、中国设计的继承和发展 经济决定了设计的市场,作为设计师有责任去引导这一市场,我们在这些项目中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设计本身,因为我们不仅肩负的是我们的作品要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中国。这也许有些高远,但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所用到的资料几乎都是来自国外的案例,例如可口可乐、耐克、肯德基、麦当劳、奔驰、宝马等等,而我们自己的却少的可怜。虽然这其中有很多历史和经济因素,但我们好多设计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是中国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各方面的要求也不断增高。城市的合理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阻碍城市发展的因素出发,简述了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城市规划的展望。 【关键词】城市规划;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由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模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受到也一定的变化,城市的规划将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于市民息息相关,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应以城市的发展和认知为灵魂,对一个城市做出合理的规划目标。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城市的规划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城市的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探索更全面,也追求安全、高效的工作、生活环境。 一、阻碍城市发展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城市环境的好坏制约着城市活动的发展。目前,人类创造出大量的城市物质环境来满足人口增多和不同活动发展 的需求。虽然总体的进步可以,但是却带来巨大的污染和破坏。一方面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是历史人

文资源遭受的损坏。城市环境的情况会严重制约着未来城市发展的标准。这里所说的城市环境包含文化、人文、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科学技术 各个时期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都会对该地区城市的功能和发展结构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运用,为人们带来了高效、全面的生活帮助。科学技术的运用对未来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影响表现的形式 如下; 1、信息化、智能化高新技术会对未来城市的空间结构有巨大的影响,也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由一定的影响和改变。智能化高科技的建筑形式,不但给人们创造出一个舒适、高效的生活和工作的空间,也便于合理的运用各种能源和高效的安全管理。智能化在城市中的大规模使用,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土地应用的模式。 2、高新工程技术的发展,帮助人们建造更加高层安全、便捷的楼层,开发更深层次的地下领域。原来人们探讨的海上城市、空中楼阁等不再成为幻想可以成为现实。高新科技的运用也会为城市提供无污染的新能源,具有高效率、成本低的新型运输工具等,更加快捷的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所服务。这种种的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城市的发展形态和空间结构。

浅谈当今社会环境下现代城市空间生活方式发展趋势

浅谈当今社会环境下现代城市空间生活方式发展趋 势 资源提供:大学生教育资源 [摘要]通过对当代休闲生活、体验生活、学习生活、数字化生活、绿色生活和个性化生活等空间方式进行系统分析,揭示了经济社会转型、文化转向和技术革新等与生活空间方式之间复杂密切的相互关系,这些可供当代人选择、组织和营造生活空间借鉴。 [关键词]生活方式;生活空间;休闲 生活空间方式是指一切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领域,可将其定义为容纳各种日常生活活动发生或进行的场所的总和,其实质是构成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类型及社会关系在空间上的总投影。城市生活空间方式是人类社会文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它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发展趋势直接受制于生活主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一个时代的生活空间方式总是与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和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因而必然是极其多样化地存在、发展和更新着。 1。休闲生活空间方式 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工作时间日趋减少,休闲时间不断增加。与之相随的是休闲生活空间方式的建构,这不仅意味着生活空间将围绕休闲进行组织,而且还意味着休闲空

间在生活空间组分中地位的提升,它直接反映在生活空间休闲化和休闲空间增大这两个方面。在生活空间休闲化中,最突出的是住宅空间的休闲化。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多为人们回归家庭创造了条件,看电视、上网、唱歌跳舞、养鱼种花等成了人们生活中主要的消遣、娱乐活动。除了住宅空间的休闲化,商业空间也出现了休闲化趋向,多样化、人性化的空间设计和装饰设施使商场充满了休闲的特征和色彩。在信息时代,电脑与网络不仅是工作的工具,也是娱乐的工具,这必将导致工作与休闲、学习与休闲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在工作、学习中休闲与在休闲中工作、学习可能成为多数人的生活方式。 在休闲化空间发展方面,社会休闲化导致了剧院、茶馆、酒店、咖啡厅以及公园等休闲娱乐空间大量涌现,一方面引起游览娱乐用地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还引起了区域与城市空间、景观布局结构的重组和再造。如西方国家城市的郊区化显然与人们生活追求休闲化有关。 2。体验生活空间方式 人与空间存在着两种基本关系:一是占有和使用,二是欣赏和体验。前者满足人们生存、生活必需品的物质与实用要求,后者满足人们审美和精神需要。进入信息时代后,生存的生活方式逐渐被体验的生活方式所取代。生活空间方式也随之从强调实用安全的生存生活空间方式转向注重审美和精神感受的体验生活

现代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代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论述了现代设计方法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产品要求的提高,现代设计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将会是各学科群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关键词】:现代设计方法设计产品 引言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功能要求的日益增多,复杂性增加,寿命期缩短,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由于国际化市场的激烈竞争和用户对产品的功能、质量、价格、供货期、售后服务等要求越来越高,以及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信息科学与微电子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对制造业的渗透、改造和更新,使传统的制造技术演变成为一门涵盖从产品设计、制造、管理、销售到回收再生的全过程,跨多个学科且高度复杂化、集成化的先进制造技术。柔性自动化,智能化,并行工程,虚拟制造,精密、微细加工等,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现代设计技术是现代制造技术的主体技术之一,也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与灵魂,必将伴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制造业生产模式的变革,竞争与合作的全球化,人们对生态环境、资源的关切和对产品品质多样化等方面的要求,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一、现代设计方法的主要内容 现代设计方法是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在设计领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多元交叉学科。以满足市场产品的质量、性能、时间、成本、价格综合效益最优为目的,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为主体,以知识为依托,以多种科学方法及技术为手段,研究、改进、创造产品和工艺等活动过程所用到的技术和知识群体的总称。 现代设计方法有:并行设计、虚拟设计、绿色设计、可靠性设计、智能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动态设计、模块化设计、计算机仿真设计、人机学设计、摩擦学设计、反求设计、疲劳设计 (一)并行设计 并行设计是一种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设计制造过程和相关的支持过程)进行并行和集成设计的系统化工作模式。强调产品开发人员一开始就考虑产品从概念设计到消亡的整个生命周期里的所有相关因素的影响,把一切可能产生的错误、矛盾和冲突尽可能及早地发现和解决,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行设计作为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的范畴,目前已形成的并行设计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解析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九大趋势(精)

解析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九大趋势 【2010年10月上下半月VIP 会员免费更新下载】454份 5.2G 解析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九大趋势中国城市化是中国也是全球21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中国城市未来发展无疑将为全球和中国的诸多领域同时带来机遇与挑战。分析未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了解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无论对于区域、国家或是国际,政府、企业或是非营利机构,投资者、旅游者或是居民,未来进行前瞻性的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未来城市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及其布局:内需比重扩大,服务业比重增加。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中国已经基本实现小康。按照国际一般规律,当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进入中下发展水平阶段,国民消费需求将迅速增长,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和城市化的加速期,以消费为主体的内需增长正在释放,正像外部需求为沿海地区发展提供巨大市场一样,国内巨大的需求为全国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同时,随着中国工业化外向型解析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九大趋势、外延式扩张发展模式走到尽头,中国正在面临外需和工业“双难依赖”的新形势,加快城市化进程必将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不仅可以有力地释放被结构扭曲压抑的潜在生产力,有效地提高国名经济的整体效益,更是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力量。 2、资源环境状况及布局:资源稀缺,空间分布不均。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南北自然环境差异大。以水资源为例,北方地区缺水严重,有9个省市人均水资源不到500立方米,实属少水地区。目前,中国内地现有的661座城市中,约有600座城市供水不足,420多座城市缺水,110座城市严重缺水,30座特大城市长期缺水。就土地资源而言,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是土地人均占有量于较小的国家,国家内人均土地面积从东南向西北逐步增加。2008年中国耕地为18.26亿亩,到2020年将减少到18.05亿亩。这也就是说,在未来11年里能够农转非的耕地是2074万亩,平均每年不足190万亩。

当前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五大趋势

当前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五大趋势 当前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五大趋势 城市经济发展与社会化建设转型都和城市化进程密不可分,城市化要求城市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是导致城市经济转型的直接原因。城市经济发展转型的目的是重建符合城市化要求和城市自身发展规律要求的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以保持城市经济的生命力。虽然目前理论界尚未形成城市经济转型的一般性理论,但城市转型发展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客观规律和城市转型主要趋势: 一、信息技术促进转型升级成智能型城市 智能型城市是以城市全面网络化和信息化为基础,以市民的全面知识化和高智力化为核心,更新传统产业,以产业轻型化和高新技术化为主体,并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系统“软性化”为特征的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包括新近受到热捧“微博”和“云计算”。而数字城市不是一个纯技术、纯工程的概念,不是高新技术产品和信息基础设施的简单堆积,而是一个集技术、管理、人文、经济于一体的社会化范畴。数字城市建设是信息化发展模式在城市运转中全方位的渗透与融合,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国家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先导。数字城市是智能型城市的技术基础,是信息时代城市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是一个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现代科学技术,对城市基础设施和与生产生活

发展相关的各方面进行多主体、多层面、全方位的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具有对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诸方面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服务和决策功能的信息体系。在城市规划、发展和管理方面,真正实现“实时监测动态管控”。 智能型城市将使城市运转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它为管理城市提供高效有力的手段。它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运行方式、行政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改进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更加高效地运作,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打造阳光政府,更好地接受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管,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它不仅能使城市的形态结构布局更加合理,运行更加高效,环境更加优美,生活品质更高,而且能够依托先进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信息智能产业将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全球互联网正在向新一代升级,感知网和物联网方兴未艾。我们要着力突破感知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使信息智能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二、绿能低碳技术引领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两型社会”既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和生态损耗强度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有效保护、改善环境为内容,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这一切都离不开绿能低碳技术的支撑和引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特征:一是经济发展的方式要由以环境和资源换增长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发挥节约资

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摘要:综述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农业生物技术的疫苗、工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及其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生物技术领域重点攻关课题研究进展,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现状与趋势 1 前言 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它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建立的、为创建新的生物类型或新生物机能的实用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体而言,生物工程技术包括转基因植物、动物生物技术、农作物的分子育种技术、医药生物技术、纳米生物技术、重要疾病的生物治疗等。当前,世界生物技术发展已进入大规模产业化的起始阶段,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的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领域,正在促使生物产业成为世界经济中继信息产业之后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1]。 现代生物技术以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以世界上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Gene-Tech的诞生(1976)年为纪元[2]。此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投身于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并取得了许多重大的进展。至此,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技术上的革命带动了现代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以及蛋白质工程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和战略价值的现代生物技术。生物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再生性,可以循环利用生物体为操作对象,在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方面有巨大的潜力,而且投资少、周期短、经济效益大,并且没有污染。他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项关键技术,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方面已经取得并将取得更大进展,对促进社会经济诸领域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2 全球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 产值继续增长 2013年,全球生物工程药品市场规模为2705亿美元,2014年增长至3051亿美元。基于疾病诊断和治疗对重组技术、医药生物技术以及DNA测序技术等的需求不断增加,全球生物技术市场预计以%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20年全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