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氯化钠检验操作规程

氯化钠检验操作规程

氯化钠检验操作规程
氯化钠检验操作规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氯化钠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操作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氯化钠的进厂检验。

2引用标准

《氯化钠质量标准》T-2-69

3 产品名称、分子式、分子量

产品名称:氯化钠Sodium Chloride分子式:NaCl 分子量58.44 4 质量标准

5. 性状本品为无色、透明的立方形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几乎不溶。

6. 鉴别

本品的水溶液按《一般鉴别试验》(TY/10·10·T·101现行版)的方法试验,显钠盐与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7. 检查

7.1酸碱度取本品5.0g,置100ml烧杯中,加水50ml溶解后,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2滴,如显黄色,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0.10ml,应变为蓝色;如显蓝色或绿色,加盐酸滴定液(0.02mol/L)0.20ml,应变为黄色。

7.2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5.0g,置25ml比色管中,加水25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

7.3碘化物取本品的细粉5.0g,置瓷蒸发皿内,滴加新配制的淀粉混合液(取可溶性淀粉0.25g,加水2ml,搅匀,再加沸水至25ml,随加随搅拌,放冷,加0.025mol/L硫酸溶液2ml、亚硝酸钠试液3滴与水25ml,混匀)适量使晶粉湿润,置日光下(或日光灯下)观察,5分钟内晶粒不得显蓝色痕迹。

7.4溴化物取本品2.0g,置1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10ml比色管中,加苯酚红混合液[取硫酸铵25mg,加水235ml,加2mol/L氢氧化钠溶液105ml,加2mol/L醋酸溶液135ml,摇匀,加苯酚红溶液(取苯酚红33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2mol/L氢氧化钠溶液1.5ml,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25ml,摇匀,必要时调节pH值至4.7] 2.0ml和0.01%的氯胺T溶液(临用新制)1.0ml,立即混匀,准确放置2分钟,加0.1 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0.15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标准溴化钾溶液(精密称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溴化钾30mg,加水使溶解成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溶液相当于2μg的Br)5.0ml,置10ml比色管中,同法制备,作为对照溶液。取对照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TY/10·10·T·102现行版)的测定方法,以水为空白,在59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应小于对照溶液的吸光度(<0.01%)。

7.5硫酸盐取本品5.0g,按《硫酸盐检查法》(TY/10·10·T·121现行版)的方法检查,与标准硫酸钾溶液1.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02%)。

7.6亚硝酸盐取本品 1.0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ml,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TY/10·10·T·102现行版)的测定方法,以水为空白,在354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应小于0.01。

7.7磷酸盐取本品0.40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加钼酸铵硫酸溶液[取钼酸铵2.5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水20ml使溶解,加硫酸溶液(56→100)5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4ml,加新配制的氯化亚锡盐酸溶液[取酸性氯化亚锡试液1ml,加盐酸溶液(18→100)10ml,摇匀]0.1ml,摇匀,放置10分钟,如显色,与标准磷酸盐溶液(精密称取在105℃干燥2小时的磷酸二氢钾0.716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溶液相当于5μg的PO4)2.0ml用同一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25%)。

7.8亚铁氰化钾取本品约2.0g,加水6ml,超声处理使溶解,加混合液[取硫酸铁铵溶液(取硫酸铁铵1g,加0.05mol/L硫酸溶液100ml使溶解)5ml与1%硫酸亚铁溶液95ml,混匀]0.5ml,摇匀,10分钟内不得显蓝色。

7.9钡盐取本品4.0g,置20ml试管中,加水20ml溶解后,滤过,滤液分为两等份,分置两支15ml比色管中,一份中加稀硫酸2ml,另一份中加水2ml,静置15分钟,两液应同样澄清。

7.10钙盐取本品2.0g,置15ml试管中,加水10ml使溶解,加氨试液1ml,摇匀,加草酸铵试液1ml,5分钟内不得发生浑浊。

7.11镁盐取本品1.0g,置25ml比色管中,加水20ml使溶解,加氢氧化钠试液2.5ml与0.05%太坦黄溶液0.5ml,摇匀;生成的颜色与标准镁溶液(精密称取在800℃炽灼至恒重的氧化镁16.58mg,加盐酸2.5ml与水适量使溶解成1000ml,摇匀)1.0ml用同一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1%)。

7.12钾盐取本品5.0g,置50ml比色管中,加水20ml溶解后,加稀醋酸2滴,加四苯硼钠溶液(取四苯硼钠1.5g,置乳钵中,加水10ml研磨后,再加水40ml,研匀,用质密的滤纸滤过,即得)2ml,加水使成50ml,如显浑浊,与标准硫酸钾溶液12.3ml用同一方法

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2%)。

7.13干燥失重 取本品1.0g ,置已干燥至恒重的25ml 扁形称量瓶中,精密称定,按《干

燥失重测定法》(TY/10·10·T ·127现行版)的方法检查,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

应小于0.5%。

7.14铁盐 取本品5.0g ,置50ml 比色管中,按《铁盐检查法》(TY/10·10·T ·123现行版)的检查方法,与标准铁溶液1.5ml 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03%)。

7.15 重金属 取本品5.0g ,置25ml 纳氏比色管中,加水20ml 溶解后,加醋酸盐缓冲液

(PH3.5)2ml 与水适量使成25ml ,按《重金属检查法第一法》(TY/10·10·T ·124现行版)的方法检查,含重金属应小于百万分之二。

7.16砷盐 取本品 5.0g ,加水23ml 溶解后,加盐酸5ml ,按《砷盐检查法第一法》

(TY/10·10·T ·125现行版)的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0.00004%)。

8. 含量测定

8.1仪器与用具 分析天平、锥形瓶(250ml )、滴定管(50ml )、量筒(50ml )。

8.2试药与试剂 硝酸银滴定液(0.1mol/L )、2%糊精溶液、2.5%硼砂溶液、荧光黄指示

液。

8.3测定法 取本品约0.12g ,精密称定,置250ml 锥形瓶中,加水50ml 溶解后,加2%糊

精溶液5ml 、2.5%硼砂溶液2ml 与荧光黄指示液5~8滴,用硝酸银滴定液(0.1mol/L )滴

定。每1ml 的硝酸银滴定液(0.1mol/L )相当于5.844mg 的NaCI 。同法作平行试验。

8.4结果计算

%100%)

1(844.5%?-???=干燥失重含量W F V 式中 V 为供试品消耗硝酸银滴定液的量(ml );

F 为硝酸银滴定液的校正因子;

W 为供试品的重量(mg )。

9. 允许误差 两份平行试验结果相对偏差不得大于0.25%。

10. 结果判断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氯化钠(NaCl )应大于99.5%。

设备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设备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设备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目的:规范公司设备验证程序,加强设备验证管理,在设备设施方面为药品生产和检验提供可靠保证。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设施验证全过程。 职责:工程部,生产管理部,质量管理部。 内容: 1、设备设施验证的目的:对已购买的设备进行质量和性能评估,证实设备确实 能达到设计的功能要求,完全适应生产工艺过程要求,从而在设备方面确保生产产品的质量。 2、设备设施验证的过程:新购买的设备一般分四个阶段即预确认、安装确认、 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 2.1设备设施的预确认:主要通过工艺要求、生产车间整体规化等因素考虑合适 的供应厂商,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设备。一般说来应尽可能优先选用国家药监局、中国制药装备协会等权威机构认可生产企业生产的设计先进,生产效率高,符合GMP要求的设备。 2.2设备设施的安装确认:对设备进行开箱验收,安装检查验收,仪器仪表校正、图 纸资料收集、技术文件初稿制定情况检查等工作。 2.2.1开箱检查主要是对供应商提供的设备设施的规格型号、外观情况、标称的设计 性能指标、技术资料、包装运输情况等进行检查,确定是否满足订购合同要求。 2.2.2安装确认主要根据国家相关行业要求检查是否为设备提供可靠的电、压缩空气 等动力源;燃气、助燃气体、工艺用水、药液及其它工作介质输送连接、基础等。 2.2.3仪器仪表是设备的“眼睛”,用于生产、检验设备的仪器仪表是否准确无误是 生产合格产品和得出正确检验结果的保证。一般对全公司仪器仪表应根据国家关于计量有关的规定及GMP要求规范管理。在设备验证中检查设备仪器仪表校正情况是确定设备运行参数的前提。 2.2.4文件资料检查是按GMP及设备档案管理要求收集整理齐全设备资料,制定设备 包括操作规程、清洁规程、完好标准等在内的技术资料草稿,初步建立健全单

医院检验科检验技术操作规程89220

医院检验科检验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第一节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操作规程 第二节尿液分析仪使用规程 第三节自动凝血仪操作规程 第四节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规程 第五节血常规检验操作规程 第六节尿常规检验操作规程 第七节肝功能检验操作规程 第八节肾功能检验操作规程 第九节血脂检验操作规程 第十节血液葡萄糖测定技术操作规程第十一节凝血四项检验操作规程 第十二节AB0 血型正、反血型鉴定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节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操作规程 1、样品分析前准备 1.1开机前的检查、准备在开启分析仪电源之前,操作者须按以下要求进行检查: 1.1.1检查稀释液、清洗液、溶血素是否充足,有无过期; 试剂管路是否弯折,连接是否可靠。 1.1.2电源线是否正确连接。 1.1.3废液桶是否清空。 1.1.4UPS 电是否足够,打印纸安装是否正确,是否足够。 1.1.5确保键盘正确连接到键盘接口上。 1.2.开机 1.2.1打开分析仪后面的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屏幕上显示“Initializing…”. 1.2.2分析仪进行初始化,整个初始化过程持续约4~7 分钟。 1.2.3初始化过程结束后,系统自动进入“计数”界面。 1.3动物类型选择 1.3.1按[菜单]键,移动光标,选择“动物”,按[确认]进入“动物”界面。 1.3.2操作者根据测量的动物类型,选择需要分析的动物类型。 2.1.1按[菜单]键,选择“计数”,进入“计数”界面。再按[模

式]键,将当前模式设置为“全血”模式。 2.1.2确认状态指示区的计数状态为“就绪”,工作模式为“全血”。 2.1.3将准备好的全血样本放到采样针下,使采样针可以吸到样本且针头与容器底保持一定距离。 2.1.4按计数键,启动样本分析过程。此时,状态指示区的计数状态为“运行”。 2.1.5采样针自动吸取13ul 的样本后蜂鸣器响,在采样针抬起后,移开样本。 2.1.6分析完成后,按[F4]键进入“样本信息编辑”界面。按[F9]键进入汉字状态。在汉字状态下,按[F8]键在全拼和五笔输入法之间进行切换,输入样本信息,输入完成后,点击“确认”,保存输入的内容并返回到“计数”界面。 2.1.7按[打印]键打印样本分析报告。 2.1.8按照此操作过程进行其余样本的分析。 2.2预稀释样本分析 2.2.1按[菜单]键,选择“计数”,进入“计数”界面。再按[模式]键,将当前模式设置为“预稀释”模式。按[稀释]键,屏幕弹出“加稀释液” 对话框,取一个干净的样本杯放在采样针下,按计数键,微倾斜样本杯一定角度让分析仪自动排出的 1.6ml 稀释液沿管壁流入样本杯中,避免产生气泡或溅出。 2.2.2加完稀释液后,按[确认]键,“加稀释液”对话框关闭,分析仪自动清洗采样针。

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

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规范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 2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moulds and yeasts)的计数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 3责任 质量部组织制订、化验室负责实施。 4内容 4.1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4.1.1 冰箱:2 ℃~5 ℃。 4.1.2 恒温培养箱: 28 ℃±1 ℃。 4.1.3 均质器。 4.1.4 恒温振荡器。 4.1.5 显微镜:10×~100×。 4.1.6 电子天平:感量0.1 g。 4.1.7 无菌锥形瓶:容量500 mL、250 mL。 4.1.8 无菌广口瓶:500 mL。

4.1.9 无菌吸管:1 mL(具0.01 mL 刻度)、10 mL(具0.1 mL 刻度)。4.1.10 无菌平皿:直径90 mm。 4.1.11 无菌试管: 10 mm×75 mm。 4.1.12 无菌牛皮纸袋、塑料袋。 4.2 培养基和试剂 4.2.1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见附录A 中A.1。 4.2.2 孟加拉红培养基:见附录A 中A.2。 4.3检验程序 霉菌和酵母计数的检验程序见图1。 图 1 霉菌和酵母计数的检验程序 4.4操作步骤 4.4.1 样品的稀释 4.4.1.1 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25 g 样品至盛有225 mL 灭菌蒸馏水的锥形瓶中,充分振摇,即为1:10稀释液。或放入盛有225 mL 无菌蒸馏水的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2min,制成1:10 的样品匀液。 4.4.1.2 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25 mL 样品至盛有225 mL 无菌蒸馏水的锥形瓶(可在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1:10 的样品匀液。 4.4.1.3 取1 mL 1:10 稀释液注入含有9 mL 无菌水的试管中, 另换一支1 mL 无菌吸管反复吹吸,此液为1:100 稀释液。 4.4.1.4 按 5.1.3 操作程序,制备10 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 次1 mL 无菌吸管。

计量设备检定操作规程(新编版)

计量设备检定操作规程(新编 版) The safety operation regulations are the guiding documents for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post. It stipulates the specific details of the safe operation methods of the post. ( 操作规程)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计量设备检定操作规程(新编版) 1.0压力表: 1.1压力表的检验周期为半年。对日常工作中发现有压力表异常时需及时进行校验、校准或更换。 1.2外观检查是否完好无损,表针指示是否为“0”。 1.3先把一只经计量检定专业单位校验合格的压力表(与待检压力表量程相当)与被检压力表一起安装在手摇液压泵或小型空压机输出压力端。以被检压力表的量程为基准,按比例选5个压力测试点。将手摇泵或空压机的输出压力调整到测试点压力,静压后记录两压力表显示值,计算出两表误差。各压力测试点测试完成后,得出5个误差值。各压力测试点的误差值大于压力表上所标注的精度等级时,被检压力表为不合格。小于或等于压力表上所标注精度等级时,则说明被测压力表合格。

1.4经检测的压力表如合格,专业技术人员贴上统一的准用证或合格证,交原部门正常使用。如不合格,组织检查维修后,重复1.2检验程序,合格后贴准用证或合格证交部门正常使用,仍不合格专业技术人员贴上停用证,并作报废处理。 2.0万用表及钳表 2.1万用表、钳表的检验周期为一年。对日常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万用表、钳表异常时需及时进行校验、校准或更换。 2.2外观检查是否完好无损,电流、电压各相应档位指针指示是否为“0”,电阻档在短接测试表笔后指示是否为“0”。 2.3取一只经计量检定专业单位校验合格的高精度万用表或钳表,与被检万用表或钳表一起,在相同档位上测量同一电器元件的电流、电压、电阻值,记录每次测量时两表的误差。重复5次测量(每次测量后元件需停电、放电),误差值小于或等于仪表所标注的精度等级时,仪表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2.4经检测的万用表或钳表,在相应的档位上所测得的精度指示合格时,说明其档位功能合格,可以在工作中继续使用该

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沈阳博奥电梯有限公司 B O A O E L E VA T O R C O.,L T D. 沈阳博奥电梯有限公司 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BADT/WI-YQ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6年12月31日发布 2017年1月1日实施

检验仪器操作规程目录 1、A830L万用表操作规程 2 2、ZC25-3兆欧表操作规程 4 3、DT9256C钳型电流表操作规程 6 4、ZC 接地电阻测试仪操作规程7 5、声级计操作规程9 6、DZJ激光垂准仪操作规程13 7、游标卡尺操作规程18 8、塞尺操作规程19 9、限速器测试仪操作规程20

作业工艺指导书 共31 页第 2 页 第 1 版第0次修订 标题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实施日期:2017年1月1日 数字万用表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 一、操作前注意事项: 1、将ON/OFF开关置于ON位置,检查9V电池。如果电池电压不足,“” 将显示在显示器上。这时应更换电池后方能使用该仪表。 2、测试笔插孔旁边的“”符号表示输入电压不应超过说明书规定的数 值,这是为了保护内部线路免受损伤。 3、测试前应将功能开关置于你所需要的量程位置。 4、切勿在功能开关置于位置时测量电压或电流。 5、切勿测量高于地电位1000V的直流电压或700Vd的交流电压,以确保 人身安全。 6、在测量高电压时,注意不要接触被测电路或未使用的仪表端子。 二、直流电压测量 1、将黑色表笔插入COM插孔,红色表笔插入V/Ω/F插孔。 2、将功能开关置于所需的V量程位置,并将测试笔连接到待测电源 或负载上,红色表笔所接端的极性将和电压值同时显示在显示器上。 三、交流电压测量 1、将黑色表笔插入COM插孔,红色表笔插入V/Ω/F插孔。 2、将功能开关置于所需的V~量程位置,并将测试笔连接到待测电源或 负载上,从显示器上读取测量结果。

菌种抗生素的抗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菌种抗生素的抗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第三部。 范围:适用于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基因工程产品。 目的:验证该菌种的抗生素抗性是否与原始菌株相符。 原理:该菌种所携带的重组质粒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LB琼脂培养基上能够生长。 责任:检定人员。 内容: 1 材料 1.1 材料 1.1.1 菌种:PBV 888/DH 5α ,来源于主种子批或工作种子批。 1.1.2 注射用水: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的要求。1.1.3 药品 氯化钠 NaCl 分析纯 琼脂粉分析纯 酵母粉 OXOID 蛋白胨 OXOID 氨苄青霉素 C 16H 19 N 3 O 4 S 分析纯 无水乙醇 CH 3CH 2 OH 分析纯 1.1.4 器皿 三角烧瓶(1L)、量筒(500ml、1000ml)、烧杯(500ml)、平皿、盐水瓶(250ml、500ml、1000ml)。 1.1.5 其它材料 线绳、牛皮纸、硫酸纸、剪刀、接种环、煤气灯、脱脂棉。 1.2 设备 恒温培养箱 HG303-5B型湖北省黄石市医疗器械厂 生物安全台Ⅱ级A型安徽蚌埠净化设备厂 扭力天平TN-100B 上海第二天平厂

2 方法 2.1 准备工作 2.1.1 生产环境:在十万级洁净间中进行。场地摘下“清场合格”标志牌,挂上“使用中”标志牌。 2.1.2 器皿的洁净要求 玻璃器皿经本室洗刷组处理后,用二层硫酸纸、一层牛皮纸包好,用线绳系紧,送高压灭菌(121.3℃,60分钟)。脱脂棉用硫酸纸、牛皮纸包好,121.3℃60分钟高压灭菌。 2.1.3.1 确认扭力天平运行状态良好,已挂有“备用”标志牌。 2.1.3.2 确认恒温培养箱运行状态良好,已挂有“运行”标志牌。 2.1.3.3确认生物安全台运行状态良好,已挂有“备用”标志牌。 2.1.4 配液 2.1.4.1 LB琼脂培养基的配制(500ml) 摘下扭力天平“备用”标志牌,挂上“运行”标志牌。用扭力天平准确称取酵母粉2.5克,蛋白胨5克,NaCl 5克,琼脂粉10克,倒入500ml烧杯中,加入400ml 注射用水,用玻棒搅匀溶解,定容至500ml,混匀,倒入1L三角瓶中,分别用二层硫酸纸和一层牛皮纸包瓶口,用线绳系紧,115.6℃,30分钟高压灭菌。贴上标签,标明液体名称、批号、配制日期,备用。 2.1.4.2 75%酒精1000ml 用量筒量取750ml无水乙醇,加入250ml无菌注射用水,置1000ml盐水瓶中,摇匀,标明液体名称、批号、浓度、日期,室温备用。 2.1.5 LB琼脂平板培养基的制作 摘下生物安全台“备用”标志牌,挂上“运行”标志牌,用75%酒精棉擦拭台内,接通电源。打开电机,无菌风吹30分钟,待已灭菌LB琼脂培养基500ml冷却到50℃左右,加入25mg氨苄青霉素,轻轻摇匀,倒平板,每皿20-30ml,待培养基冷却后,贴上标签,并注明名称、批号、配制日期,置37℃孵箱中孵育,判定合格后置于4℃冰箱中保存,待用。 2.3 操作步骤 2.3.1 在生物安全台中,将接种环用火焰灭菌并冷却后,用接种环取一环菌

散剂检验操作规程

七、散剂检验操作规程 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材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 对散剂的质量要求,除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以及药典品种正文规定的检验项目外,还应检查粒度、水分、装量差异和微生物限度。 (一)粒度检查 1、简述 (1)本法适用于西药散剂的粒度检查。 (2)本项检查的目的是控制西药散剂粒度大小是否均匀。 2、仪器与用具 托盘扭力天平(感量10mg),七号筛,光滑白纸。 3、操作 (1)初试精密称取本品10g,置七号筛中,加盖密封。水平左右旋转振摇3分钟,取出通过筛网的粉末精密称定重量,应不低于95%。 (2)复试若初试低于95%,应另精密称取10g供试品,照上述方法复试。 4、注意事项 注意保持筛体水平,并来回旋转振摇,准确计时3分钟。 5、记录与计算 (1)记录如实记录供试品总重量和通过筛网的粉末总和的称量数据。 (2)计算按公式计算百分粒度。 百分粒度=通过筛网的粉末重量/供试品重量×100% 6、结果判定 初试符合规定判为合格,初试不符合规定应另取样复试;复试符合规定判为合格,复试不符合规定判为不合格。 (二)均匀度检查 1、简述 (3)本法适用于散剂的均匀度检查。 (4)本项检查的目的是控制散剂混合是否均匀。 4、仪器与用具 托盘扭力天平(感量10mg),七号筛,光滑白纸。 5、操作 (3)初试精密称取本品10g,置七号筛中,加盖密封。水平左右旋转振摇3分钟,取出通过筛网的粉末精密称定重量,应不低于95%。 (4)复试若初试低于95%,应另精密称取10g供试品,照上述方法复试。 6、注意事项 注意保持筛体水平,并来回旋转振摇,准确计时3分钟。 7、记录与计算 (3)记录如实记录供试品总重量和通过筛网的粉末总和的称量数据。 (4)计算按公式计算百分粒度。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SOP)编写要求讲解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编写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计、制定和使用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编写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也适用于临床检验产品厂商编写产品使用方法说明。 2 总则 2.1 操作规程是检测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临床检验的技术档案。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必须内容。 2.2 操作规程应是指导检验人员正确操作的依据。但操作规程不能用来弥补检验方法设计上的缺陷。 2.3 操作规程必须含有质量管理内容,包括进行检验的说明,明确质量控制和纠正作用系统等。这些书面文件是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必须组成部分。 2.4 操作规程由主任或主管技术人员负责编写,编写内容含义必须明确(无疑义、完整。要确保每个检验人员能理解,并严格按操作规程的精确说明进行操作。 3 操作规程的内容要求 每个检验项目都必须具有明确而完整的操作规程资料以及精确的叙述。应具备下列内容: 3.1 实验原理和/或检验目的(概述;可包括临床应用和/或实用性。 3.2 使用的标本种类和收集方法、病人准备要求、标本容器的要求、拒收标本的规定、标本处理方法、标本储存规定、标本外送规定等。

3.3 使用的试剂、校准品、控制品、培养基以及其他所需物品。所有材料都须写明厂商名、产品号、包装量、配制要求、使用和储存要求等。 3.4 使用的仪器厂商名、型号,本项目仪器使用具体要求和校准程序。 3.5 每步操作步骤,直至报告结果。 3.6 控制品使用水平和频率,允许限的纠正措施。 3.7 计算方法。 3.8 参考值范围。 3.9 操作性能的概要。如:精密度、病人结果可报告范围、方法学比较等。 3.10 对超出可报告范围的结果的处理。 3.11 对检验结果为病危报警值的处理。 3.12 方法局限性(如干扰物和/或注意事项。 3.13 参考文献。 3.14 其他必须内容。 4 规程式样和内容 根据实验室的大小和功能,操作规程的格式也应有不同。在小型(单一实验室中,有一本包括所有内容的操作规程即可。在大型综合的、多部门的实验室,应有不同专业和内容的操作规程,分放于各个专业室组。整套汇集的操作规程存放于科室负责人或相应场所。4.1 操作规程手册的式样应按实验室要求和结构来确定。但都须包 括质量管理内容,以及汇集有关检验项目操作规程。每个规程须包括第3章中叙述的内容。规程手册可设计成活页本形式,便于补充和修改。

标准菌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菌株使用标准 操作规程

标准菌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 检验目的 对实验室的标准菌株进行合理的保存,并规范合理的使用流程,保证菌株的性能稳定可靠。 2 范围 微生物实验室保存的标准菌株。 3 职责 微生物组工作人员正确执行本操作规程。 4 术语和定义 4.1标准菌株 其特征进行了分类和描述,有明确的来源。ATCC(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美国标准菌株收藏中心。 4.2标准储备菌株 标准菌株经过一代转接后获得的同种菌株。 4.3 工作菌株 标准储备菌株传代后得到的同种菌株。 4.4 标准培养物 标准菌株、标准储备菌株、工作菌株的统称。 4.5质控菌株 ATCC最佳,但当无法获得时能够使用ATCC演化的菌株或中国国家菌种库储存的标准菌株。特殊情况,例如定性试验可用已知的菌种作为质控菌

株。室间质评的菌株即可。 5 保存程序 5.1标准菌株 5.1.1商业购买的ATCC标准菌株干粉,-80℃低温保存,能够2年以上。安瓿真空包装的,-80℃可长期稳定保存。将标准菌株进行编号和登记。 5.1.2复苏 用1ml无菌的小牛血清或营养肉汤溶解。根据菌种的生长特点,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上选择适宜的培养条件培养18-24h。酵母菌要求3天,形成孢子的微生物宜保存孢子。 5.2标准储备菌株 5.2.1由复苏后的ATCC标准菌株制备。复苏后的标准菌株要检查其纯度,必要时进行生化试验检查。刮取培养物上的菌体,用足量的菌悬浮于防冻培养基中。防冻液能够是无菌脱纤维羊血、10%甘油肉汤。储存足够量的标准储备菌株,可用1-2年。一年52周需要52支以上。 5.2.2甘油肉汤保存法 成分有蛋白胨、牛肉浸出粉、氯化钠、甘油、纯化木。相当于20%的甘油。挑取5环菌落加入到1ml甘油肉汤中混匀。苛养菌能够适当增加菌量。-80℃保存。除链球菌和嗜血杆菌以外细菌均可使用。保存期限1-5年。 5.2.3全血保存法 成分为脱纤维羊血。挑取5环菌落加入到1ml甘油肉汤中混匀。苛养菌能够适当增加菌量。-80℃保存。主要用于保存链球菌、嗜血杆菌及厌氧菌。保存期限1-5年。

散剂分装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散剂分装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药业有限公司 标题: 总页-分页 4-1 版号 A/0 散剂分装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 TG-S63-028 起草人起草日期年月日生效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颁发单位生设部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新订? 修订? 前处 固体 分发质保生设营销办公仓储理提 总工制剂存档单位部部部室部取车 车间 间 分发 1 1 0 0 0 0 1 0 1 数量 目的 建立散剂分装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使操作标准化、规范化。 范围 散剂分装岗位。 责任人 车间主任、质量监控员、散剂分装岗位操作工人。 操作步骤: 1生产准备

1.1生产操作人员按照《进出三十万级洁净区人员更衣标准操作规程》(TG- Q75-062)进行更衣,进入生产操作间。 1.2工序班长经一次更衣后,提前10分钟至车间办公室接收车间主任下发的生产指令及批生产记录,并根据指令填写生产状态标志,将批生产指令及批生产记录下发给操作人员。 1.3根据工艺要求,配料由使用该原辅料的工序人员执行。 1.4由工序班长组织操作人员对该岗位进行全面检查:有前次生产清场合格证(副本),并在有效期内;设备有“完好”标志和“已清洁”标志;计量器具有“计量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检查完毕后,由工序班长填写“生产前准备记录”,并在“工序负责人”项签字。 天光药业吉林省天光药业有限公 标题: 总页-分页 4-2 版号 A/0 散剂分装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 TG-S63-028 1.5由QA员确认合格,在“检查人”项签字。 1.6由工序班长根据生产指令取下现场所有标志,给设备换上“正在运行”标志,操作间换上“正在生产”标志。 1.7所需工具:散剂分装机、包材、运输车、不锈钢桶、电子秤。 2 操作过程: 2.1 根据批生产指令、批包装指令,由车间核算员填写领料单由车间主任签字后送至仓库,仓库管理员与核算员核对无误后按领料单发放中间产品及内包材,由送料员将其送至固体车间外清室用清洁巾擦拭浮尘后,通过缓冲间警戒线内侧,用75%乙醇擦拭消毒后,跃过警戒线放置洁净区搬运车上,由洁净区操作工将其放入存料室,内包装放入内包材存放室。同时核对中间产品、内包材的规格、数量、外观与实物一致并有合格证或检验合格报告单,在送料单上签字。

检测设备操作规程

检测设备运行检查 操作规程 受控状态 版本号 发布日期 河南瑞尔电气有限公司

目录

检测设备管理规程 RE-GC-01-03-12-2014 1、总则 为使公司产品符合标准要求,根据原材料及半成品、成品检验要求确定并配备检验试验仪器设备,检测设备由品管部统一管理。 2、基础管理 2.1建立公司检测设备台账,保存其出厂时的合格证等随机文件和周期校准的合格 证等资料。 2.2现场使用的检测设备在校准或检定的有效期内,并有清晰可辨的合格标识。 2.3根据检测设备周期校准规程实施强检器具的周期校准。 2.4由品管部负责对检测设备编制操作规程,测试人员应按操作规程要求,准确的 使用检测设备。 2.5本公司检测设备有以下几种: 耐压测试仪、游标卡尺、绝缘电阻表、简支梁冲击试验机、电子秒表、接触调压器、电子万能试验机、绝缘电阻测量仪、回路电阻测量仪、程控接地电阻测试仪、数字测温仪 3、校准或检定 3.1测量装置的初校 外购并经验收合格的测量装置,应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初次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属强制检定的测量装置,必须经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 3.2测量装置的校准或检定

品管部负责编制计量器具周期性检定计划并按计划执行,实施各类检测装置的周期标准,不得使其漏检或超期使用,目前各种检测设备的检定周期为一年 4、运行检查 4.1检测设备要有适宜的工作环境,搬运、储存过程中要保证装置的准确度和完好 性,所有检测设备都应轻拿轻放、正确使用。 4.2为防止测量装置因调整不当而失准,应由经培训合格的专人进行调整。 5、偏离校准状态控制 5.1当检测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或出现其他失准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检测工作,报品管部处理。 5.2品管部及时追查该装置检测的产品流向,重新评价已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确定重新检测的范围并重新检测,重新检测后应形成检测记录。 5.3由专业人员对该设备故障进行分析、维修,重新进行校准或验证并保存更新校准或验证的证据。 6、检测设备的新增、更新和报废 品管部提出新增或更新检测设备的申请,写清楚申请原因、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所需金额,待审批后由供销部采购,购进的新仪器应按照本规程3.1条进行处理,并在台账中做好登记。 报废的检测设备由品管部提出申请,应注明报废原因、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经审批后方可报废,并从台账中提出锁报废的设备。 7、检测人员职责 7.1熟悉有关专业的试验规范、技术标准、检测方法,严格按规范、标准进行检测

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经过对成品的检验,确保只有合格的产品才能出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承制的成品检验。 3、检测方式 a.目测 b.精度为1mm的直尺 c.比较

4、骑马订说明书成品检验作业书指导书 4.1成品检验内容质量要求 4.2检验规范 1.检查外观有无残缺,破损,如有立即剔除并用白纸在问题处标识。 2.检查页码,根据书的厚薄每次取5-10本,均匀推开切口边页码色标标识,如发现色标呈规律性排布 即无多页、少页、空白页、错页现象。(对照样品)如果色标有无规律现象即为异常必须翻开仔细检查,并立即即剔除并在问题处用白纸法标识。

5、无线胶装说明书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5.1成品检验内容及质量要求 5.2检验程序规范 1.检查外观有无残缺,破损,如有立即剔除并用白纸片在问题处标识。 2.检查页码,取4本,均匀推开,切口边页码色标标识,如发现色标呈规律性排布即无多页、少页、空白 页、错页现象(对照样品)。如果色标有无规律现象,即为异常必须翻开仔细检查,并立即剔除并在问题处用白纸片标识。

6、单张多折说明书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6.1成品检验内容及质量要求 6.2检验程序规范 1.检查外观有无残缺,破损,如有立即剔除并用白纸片在问题处标识。 2.检验有无白页,取折页时皮筋所扎好的一扎,均匀推开,检查折位边,印刷时有粗线挑,或文字是否规律性排布,如果是即无白页,如果有不规律排布现象,即为异常,必须抽出翻开仔细检查,核实为白页,立即剔除,作废品处理。(另一边同按以上程序从复检验) 3.手折要洁净手,不能有汗渍,手印留在产品上。

7、单张说明书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7.1成品检验内容及质量要求 7.2检查程序规范 1.检查外观有无残缺、破损、发现立即剔除作废品。 2.取一手均100pcs推开,均匀翻动检查有无漏印,及明显污迹。 3.齐好已检品与执出废品分置放好。

洁净区沉降菌、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沉降菌、浮游菌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用以规范检测操作。 2.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生产洁净区内的沉降菌、浮游菌检测工作 3.责任:中心检验室主任、检验员对本规程的执行负责。 4.内容: 浮游菌检测 4.1.1 检测前的准备 4.1.1.1按照药典规定制作平皿培养基。 4.1.1.2领出检测仪器,去掉防尘护罩。 4.1.1.3先用喷洒方法对仪器及采样管进行消毒,无法喷洒的地方应用擦拭或 浸泡办法进行消毒,消毒后置放十分钟使仪器基本干燥。 4.1.1.4将采样器放在采样工作台面上,拧下采样盖,使整个缝隙完全暴露在 空气中,便于直接采样。 4.1.1.5当在较高位置取样时,可把仪器采样盖拧紧,插上采样塑料管,把管 子延伸到所要采样的空间。 4.1.1.6打开采样器透明外罩,迅速将准备好的平皿放入采样托盘内,拿去平 皿上盖,立即拧上透明外罩密封。 4.1.1.7拧松外罩顶部装有指针的螺母,让指针自然下落或使指针底部刚接触 到培养基为止。 4.1.1.8调节狭缝螺母,使狭缝上升直至到头,再反方向调节使狭缝面下降, 将齐狭缝大螺母侧面的色标线与指针于水平线上。(保持狭缝的底平面与培养基表面相距1-3mm)。

4.1.1.9将指针向上轻轻拔起,使其底部离开培养基表面,并拧紧螺母,使之 固定不动。 4.1.2 采样操作 4.1.2.1将采样器后面板上的电源插上,按下仪器面板上的电源开关,指示灯亮, 时间显示窗内的数码应为“P”。 4.1.2.2根据采样现场环境的洁净度,选择采样时间中的某一档,并按下相应按 钮,指示灯亮,数码由“P”显示为“Y”,约经10分钟后气泵自动开启进 行采样。当采样时间达到时,气泵自动停止运行,数码显示终点采样时间。 4.1.2.3关掉电源开关,打下仪器的活动透明外罩,迅速把平皿上盖盖上并从仪 器中取出。 4.1.2.4按照上述方法,再放入新的平皿,进行第二次采样,直到采样完毕。4.1.2.5采集样品的平皿应置入培养箱,在培养48小时后,按检验规程检查菌 落数。 4.1.2.6采样工作结束,关断仪器电源,将程序: 4.2沉降菌检测 4.2.1消毒φ90mm×15mm的硼硅酸玻璃培养皿。 4.2.2称取普通肉汤琼脂培养基31克,加蒸馏水1000ml,加热溶解分装,经 116℃30分钟灭菌备用。 4.2.3在无菌条件下将消毒的培养基注入培养皿中备用。 4.2.4放平板前应先洗手,穿消毒好的无菌衣、裤、帽、口罩。 4.2.5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按净化级别要求选择放置位置和平皿块数。 4.2.6到车间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再将培养皿盖盖上后倒置。 4.2.7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温度30℃~35℃, 时间不少于48h)。 4.2.8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可选2~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以检验培养 基本身是否污染。

SOPQC-CP014-00----地塞米松检验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地塞米松检验操作规程,确保检验操作规范、结果准确。同时详细的规范了地塞米松各项目的检验、计算方法和操作步骤。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地塞米松的检验与质量控制。 职责:QC负责起草并审核;质量部主管批准;分析检验人员必须认真阅读和理解本操作规程,并严格按规程中所规定的要求进行检验,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无误。 1 质量标准: 2 操作程序 2.1 性状取本品于有足够亮度的自然光或日光灯下直接目视观察。 2.2 溶解度称取研成细末的样品1.00g数份,分别置于适量的25℃±2℃的甲醇、乙醇、丙酮、二氧六环、三氯甲烷、乙醚及水中,每隔5分钟强烈振摇30秒钟;观察30分钟内的溶解情况,如无目视可见的溶质颗粒时,即视为完全溶解。 略溶:样品能在30~不到100ml溶剂中溶解; 微溶:样品能在100~不到1000ml溶剂中溶解; 极微溶解:样品能在1000~不到10000ml溶剂中溶解; 几乎不溶:样品在10000ml溶剂中不能完全溶解。 2.3 比旋度

2.3.1 试剂和仪器:1、4-二氧六环(AR )、旋光仪、分析天平(万分之一)、旋 光测定管、容量瓶、超声清洗器等。 2.3.2 样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样品约500mg ,置50mL 容量瓶中。加入已恒温(25℃) 的1、4-二氧六环约30ml ,放置超声设备上使完全溶解,再加已恒温的1、4-二氧六环稀释至刻度,摇匀。 2.3.3 测定: 调节旋光仪测试室温度至25±0.5℃,用已恒温(25℃)的1、4-二氧六环对旋光仪 作空白调零;每批样品溶液测定三次,记录样品的旋光度(a )。 2.3.4 计算: []) h -1(100100?????=l W V a t D α 式中:a 为测得的旋光度,°; V 为最终稀释体积,用ml ; W 为样品的重量,用g 表示; l 为测定管长度,dm ; h 为样品的干燥失重,%。 2.4 吸收系数 2.4.1 试剂和仪器:乙醇( AR )、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万分之一)、石 英比色管、容量瓶、超声清洗器等。 2.4.2 样品溶液配制:精密称取样品约10mg ,置100ml 容量瓶中,加乙醇50ml , 放置于超声设备上2分钟至完全溶解,再以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确移取上述溶液5.0ml 置50ml 容量瓶中,加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2.4.3 测定: 将样品溶液用1cm 石英吸收池在240nm 波长处进行测定,每批样品溶液测定三次 记录样品溶液吸光度, 取平均吸光度计算吸收系数。测定前先用乙醇作空白校验。 2.4.4 计算: l h W A E ?-??=)1(100%1cm 1 式中:E 为吸收系数; A 为吸光度; l 为液层厚度,cm ; W 为称取样品的量,g ;

检测设备操作规程

检测设备操作规程 执行标准: GA468《机动车安全检验项目与方法》、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285-2005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3847-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一、前轮侧滑检验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打开锁止装置,拨动滑板,仪表清零。 (2)车辆轮胎气压、花纹深度符合标准规定,胎面清洁。 2、检验程序 (1)车辆正直居中驶近侧滑检验台,并使转向轮处于正中位置。 (2)以3~5km/h车速平稳通过侧滑检验台。 (3)测取最大示值。 3、注意事项 (1)车辆通过侧滑检验台时,不得转动转向盘。 (2)不得在侧滑台上制动或停车。 (3)应保持侧滑台滑板下部的清洁,防止锈蚀或阻滞。 二、制动性能检验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检验台滚筒表面清洁,无异物及油污,仪表清零。 (2)车辆轮胎气压、花纹深度符合标准规定,胎面清洁。 (3)将踏板力计装到制动踏板上。 2、检验程序 (1)车辆正直居中驶入,将被测轮停放在制动台前后滚筒间,变速器置于空档。 (2)降下举升器、起动电机,保持一定时间,测得阻滞力。 (3)检验员在显示屏提示踩刹车后,缓踩制动踏板到底,测得左、右轮制动增长全过程数值;若为驻车,则拉紧驻车制动操纵装置,测得驻车制动力数值。 (4)电机停转,举升器升起,被测轮驶离。 (5)按以上程序依此测试其它车轴。 (6)卸下踏板力计,车辆驶离。 3、注意事项 (1)车辆进入检验台时,轮胎不得夹有泥、砂等杂物。 (2)测制动时不得转动转向盘。 (3)在制动检验时,车轮如在滚筒上抱死,制动力未达到要求时,可换用路试或其它方法检验。 三、喇叭声级检验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调整网络开关到“A”级计权和快档位置。

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版号生效日期 公司

1 目的 通过无菌检验,确保灭菌后产品能够达到无菌的要求。 2 适用范畴 适用于灭菌后医疗器械产品(列举)的无菌检验。 3 检验依据 本厂产品注册标准(编号) EN1174-1996 医疗器械灭菌产品中微生物数量的评估 《中国药典》(2005年版) GB14233.2-2005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二部分:生物试验方法 GB15980-1995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4 仪器、设备 百级层流超净工作台、电热干燥箱、电热恒温培养箱、霉菌培养箱、压力蒸汽灭菌器、集菌仪(器)、电子天平、PH计、冰箱、恒温水浴锅、酒精灯、三角烧瓶,接种环、无菌棉签、镊子,试管架,大试管若干等。 5 无菌检验室的环境要求 5.1 无菌检验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百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5.2 缓冲区与外界环境、无菌检验室与缓冲区之间空气应保持正压,阳性对比室与缓冲区之间空气应保持负压。无菌检验室与室外大气之间静压差应大于10Pa。无菌检验室的室温应保持18~26℃,相对湿度:45~65%。 5.3 无菌检验室的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监测。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5.4 无菌检验过程中应同时检查超净工作台单向流空气中的菌落数:每次操作时在层流空气所及台面的左中右置3个营养琼脂平板,暴露30min,于30~35℃培养48小时,菌落数平均应不超过1CFU/平板。 6 无菌检验前的预备 6.1 器具灭菌、消毒 6.1.1 灭菌:试验过程中与供试品接触的所有器具必须采纳可靠方法灭菌。可经电热干燥箱160℃以上干烤2小时,或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蒸汽灭菌30分钟后使用(依照灭菌成效验证决定灭菌参数)。所有的灭菌物品不应超过2周即用毕,否则应重新灭菌。 6.1.2 消毒:凡检验中使用的器材无法灭菌处理的,使用前必须经消毒处理。如无菌检验室的试管架、电子天平、工作台面、工作人员的手、橡胶吸头等。可采纳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剂应每月更换,以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6.1.3 标识:器具的灭菌、消毒后必须做好标识,标明灭菌、消毒时刻和使用有效期。 6.2 人员、物料进入无菌检验室

沉降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01.0 目的 01.1 阐述洁净室(区)空气中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保证药品的质量,防止生产环境对 产品的污染,保证实验室的环境达到检测产品的要求。 02.0 适用范围 02.1 适用于本公司的洁净室(区)的沉降菌监测和洁净度等级的验证。 03.0 人员职责 测试人员对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 04.0 内容 04.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04.1.1 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细菌集落,简称CFU,通常用 个数来表示。 04.1.2 沉降菌:用GB/T16292-2010 提及的方法收集空气中的活性微生物粒子,通过专门 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系繁殖到可见到的菌落数。 04.1.3 沉降菌菌落数:规定时间内每个平板培养皿收集到空气中沉降菌的数目,以cfu/ 皿表示。 04.2 测试原理:本测试方法利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 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以平板培 养中的菌落数来评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区的洁净度。 04.3 监测周期:A级洁每次室验做监控, B 级每周一次,C级每季度一次,D级每半年一 次监控。 04.4 测试方法: 04.4.1 使用设备与材料 高压灭菌锅:使用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恒温恒湿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进行校验。 培养皿:一般采用φ90mm×15mm培养皿。 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TSA);已灭菌配制好的培养基平皿放入30-35 ℃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2 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生即可供采样用,制备好 的培养基平皿应放在2- 8℃的环境中存放。 清洁剂:75%酒精 04.4.2 测试时间: (1)对单向流,如 A 级净化房间内及超净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 少于10 分钟后开始。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制定ELSD-UM300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ELSD-UM300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操作。 ◆职责: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内容 1仪器组成、电源 1.1仪器组成:ELSD-UM300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配件:XWK-Ⅲ型空气压缩机,相关 连接设备:岛津LC-15C泵、ZW色谱柱柱温箱。 1.2接通电源:将各仪器电源插头插入插座内,依次打开检测器、柱温箱、压缩机、 泵及计算机开关。 2操作 2.1开空气压缩机电源,阀门开一圈半,压力调为指定值。 2.2接柱子:褐色管接柱子入口,透明管接检测器,内部干燥珠必须保持干燥状。 2.3如果使用单泵,开岛津A泵“power”键,仪器由红灯转换为绿灯,更换所需要的流动相,然后将排液阀旋钮逆时针旋转180°以打开排液阀。 2.4按“purge”键运行,开始冲洗。如果排液阀旋钮旋转的度数超过180°,任何排出的流动相都可能包含气泡。这是正常现象。 2.5清洗完成后,以顺时针方向尽量旋转排液阀旋钮,关闭排液阀。按下“pump”键,开始泵的运行。 2.6如果使用双泵,打开两个泵的电源开关,分别更换所需要的流动相、冲洗、运行。 2.7设定泵的最高压力及流速,将流速调节至分析用流速,对色谱柱进行平衡,同时观察压力指示应稳定,用干燥滤纸片的边缘检查柱管各连接处应无渗漏,初始平衡时间一般需30分钟。

2.8开蒸发光散射器检测电源,设置仪器参数。 2.8.1MENU:设温度(T),室温最高到130℃。用方向键的上、下、左、右进行调节。设置完成后按“Enter”。 2.8.2 设流量(F):雾化器流量(1-4L);一般设为每分钟2.5,设置完成后按“Enter”。 2.9设置完成上面步骤后,按“RUN”键运行,“RUN”指示灯亮,再按“VALVE”键,“VALVE”指示灯亮。 2.10设置完成。 3工作站 3.1 打开电脑启动N2000在线工作站,选择通道1,OK。 3.2 设实验信息,方法,条件,保存路径。 3.3方法:采集时间第一次可设长些(默认60分钟),但是必须先设定,之后能够调节,设定后的到时间会自动停止。采集也可以手动停止。采样后勾选自动积分。3.4 文件保存名字:自动方式:前缀+计数。保存路径设置 3.5积分:最小面积500-100.设置完成后点击右下角的“采用”完成设置。 3.6报告编辑:勾选系统评价,谱图显示,网格线(背景),实验简介,完成后点击采用。 3.7谱图显示:设定时间,电压。 4 数据采集 4.1点击“查看基线”,待基线平衡后,点击“零点校正”,调整时间,电压到合适范围。 4.2 进样:吸取不少于60μl的样品,插入进样口,打开进样阀至“load”,将样品全部摄入进样口,打下进样阀至“inject”。在电脑上点击“采集数据”,即完成采集。 4.3采集时间完成后。点击“停止采集”,输入实验名称保存即可。 5 谱图处理(离线) 5.1打开离线工作站,打开文件,设置坐标,点击“显示设置”,设置电压时间。 5.2 积分方法:设最小面积,除去杂峰点采用,如有杂峰没有去处,点击“手动”—删除峰。最后调节峰的起落点。

化验室设备操作规程

化验室设备操作规 程

邯郸市康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检验设备操作规程 (依据ISO9001:标准编制) A版 文件编号:KRSW-JYGC- 编制:质检部日期: 8月06日 审核:纪金锋日期: 8月06日 审批:陈清喜日期: 8月08日 发布日期: 8月08日实施日期: 8月08日 设备名称 水分测定仪 设备型号 KF-1型 设备用途 产品检验 生产厂家

上海安亭电子 维护部门 质检部 出厂编号 090615 一、简介 1.1编写目的 制定合理的仪器操作规程,便于检验人员在检测过程中的操作,熟悉设备性能确保检验准确性,及时有效的对设备进行维护确保检验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1.2工作原理 本仪器为卡尔费休滴定法测定水分的仪器,采用“永停法”来确定重点。 1.3职责 化验员负责本仪器的使用及维护 二、仪器性能及适用范围 2.1仪器性能: 电源:220V±10% 50HZ 相对湿度:≤80%

环境温度:5℃-40℃ 测量范围:0.03%-100% 相对误差:≤3%(平行测定以水为标准样品,测定卡氏试剂得水当量,必须大于3mg/ml) 2.2适用范围 本仪器主要用于本厂进厂原辅料、中间产品及成品的水分检测。 三、仪器安装 参照仪器安装外形图说明进行安装。 四、操作方法 4.1滴定管使用 4.1-1测定的水分含量若在0.1%-10%之间时应当用用10ml滴定管(最小刻度0.05ml) 4.1-2测定的水分含量若小于0.1%时,需要增大取样量而且配用微量滴定管。 4.2打开电源,将测定开关调至校正档然后旋转校正开关将电流指针调整至40uA,然后将测定开关调至测定档,此时电流指针应当归零。 4.3将卡氏试剂倒入滴定瓶中,用双联球将试剂打入滴定管,把无水甲醇倒入反应瓶直至把电极铂片完全浸没。然后将卡氏试剂滴入反应瓶,直到电流指针接近40uA,(一般指针在30uA-40uA 范围内)保持30秒指针不返回溶液为红棕色即为滴定终点。 4.4卡氏试剂的标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