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系统理论复习要点及答案

安全系统理论复习要点及答案

安全系统理论复习要点及答案
安全系统理论复习要点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

安全:指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及其保障条件。

风险:是危险、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危险、危害事故严重程度的综合指标。

事故:是指造成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

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

系统具备的特征: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有序性、环境适应性

系统工程: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跨学科地考虑问题,运用工程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运筹学等方法使系统总体达到最优的组织管理技术。具体地说,就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

系统安全(System Safaty),是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安全系统工程原理,识别危险源并使其危险性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安全系统工程:是以安全学和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安全工程、系统工程、可靠性工程等为手段,对系统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控制,以期实现系统及其全过程安全目标的科学技术。

第二章系统安全分析

系统安全分析:就是采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原理找出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各种事件出现的条件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寻求消除和控制危险的对策,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分析的方法:

(1)安全检查表(SCL);

(2)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3)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4)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

(5)事件树分析(ETA);

(6)事故树分析(FTA);

(7)系统可靠性分析(SRA)

(8)因果分析(CCA)。

第二节安全检查和安全检查表

1、安全检查的目的和作用

◆目的:及时发现并消除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工作环境、人员操作等存在的可能发生事故的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作用:发现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缺陷的有效途径。

安全检查的形式和内容

按检查的性质,安全检查的形式可分为

●一般性检查

●专业检查,

●季节性安全检查

●节假日前后的检查。

安全检查的内容:

查思想:是否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查管理:安全管理的各项具体措施

查隐患:检查现场操作隐患

查整改:检查对上一次检查出的问题是否进行整改

安全检查表:

安全检查表是把工程、工艺、设备、操作环境、管理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以提问的方式列成表格。通俗来说就是为检查某一系统的安全状况而事先拟好的安全检查项目清单。

安全检查表有何优点。

①安全检查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采用安全检查表可以避免传统的安全

检查中容易发生疏忽、遗漏等弊端,做到全面找出系统危险因素和薄弱环节。

②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之一是有关的安全规程、规范和标准。因此,使用安全检

查表进行检查,可以监督各项安全法规、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使安全检查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

③不同的检查对象有不同的检查表,检查人员依据安全检查表进行安全检查,其检

查结果可作为检查人员履行检查职责的凭据,更好地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④安全检查表简明易懂,实施方便,易于掌握。

⑤应用范围广,不仅可以用于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验收及机械设备的设计、制

造等方面,而且也可以用于在役装置的日常操作、作业环境、人员行为、运行状态及组织管理各个方面。

了解安全检查表的种类和内容:

根据用途和安全检查表的内容,安全检查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审查设计的安全检查表

(2)厂级的安全检查表

(3)车间安全检查表

(4)工段及岗位的安全检查表

(5)专业性安全检查表

会编制简单的安全检查表。

第三节预先危险性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概念:预先危险性分析是指在一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出现的条件以及导致事故的后果进行宏观的,概略的分析方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特点:是在每一项活动之前进行分析,找出危险物质、不安全工艺路线和设备,以便从设计、工艺、设备上考虑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使危险因素不致发展为事故,取得防范于未然的效果。

应用范围:凡能对系统造成影响的人、机、物、环境中固有的潜在的危险危害性都可应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进行识别。

开发研制、方案设计、样机、详细设计、新建、改建、扩建。

了解预先危险性分析的分析步骤

①熟悉系统。

②识别危险源。

③分析触发事件。

④确定事故情况。

⑤找出形成事故的原因事件。

⑥确定危险因素的危险等级。

⑦制定安全措施。

会使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对给定事件进行危险性识别

第四节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的概念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是采用系统分割的方法,根据需要将系统分割成子系统或元件,然后逐个分析子系统或元件潜在的各种故障类型、原因及对子系统乃至整个系统产生的影响,并制定措施加以预防或消除。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的特点

故障:指元件、子系统或系统在规定的运行时间、条件内达不到设计规定的功能,因而不能完成规定的任务或任务完成不好。

故障类型(模式):是故障呈现的状态。如,一个阀门发生故障可能有四种类型:内漏、外漏、打不开、关不紧。

致命度分析:对其中一些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故障类型拿出来进一步分析产生致命影响的概率和等级,称致命度分析。

区别: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是定性分析,致命度分析是对有致命影响的故障进行定量分析。

把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故障类型影响和致命度分析。

熟悉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的分析步骤:

①明确和熟悉系统。

②确定分析的层次。

③绘制系统的功能框图和可靠性框图。

④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

第五节危险和操作性研究

危险和操作性研究的概念

危险和操作性研究是查明生产装置和工艺过程中工艺参数以及操作控制中可能出现的偏差,针对这些偏差,找出原因,分析后果,提出对策的一种分析方法。

范围:危险和操作性研究是1974年由英国帝国化学公司开发出来的,主要是用于工程项目设计审查阶段查明潜在危险性和操作难点,以便制定对策加以控制。

具体应用:在化工、石油化工生产中,工艺参数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它特别适用于这些装置的设计审查和运行过程中危险性分析。

特点:它是从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出发,研究系统可能出现的偏差,并根据造成影响的大小,确定防止危险转变为事故措施。

了解危险和操作性研究的分析步骤。

了解危险和操作性研究的优、缺点

方法的优点:利用一组引导词,对状态参数逐一分析和考查可能发生的偏差,因此它能更加完整地识别危险,为改进设计和控制管理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方法的缺点:做起来比较烦琐,对复杂生产装置和工艺过程的分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第六节事件树分析

事件树分析概念:

事件树分析是从一个初事件开始,按顺序分析事件向前发展中各个环节成功与失败的过程及其结果,这种分析方法称为事件树分析法。

特点:每一个系统都是由若干个元件组成的,每一个元件对规定的功能都存在具有和不具有两种可能。

了解事件树的分析步骤:

①确定初始事件。

②找出与初始事件有关的环节事件。

③建造事件树。

④说明分析结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会建造事件树并进行定量计算

第三章事故树分析

第一节事故树分析概述

事故树分析的概念:

事故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又称故障树分析,是从结果到原因找出与灾害事故有关的各种因素之间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的作图分析法。

特点:

◆结果: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放在图的最上面,称为顶上事件

◆原因,可能是其他一些原因的结果,称为中间原因事件,应继续往下分析。直到找出不能进一步往下分析的原因为止,这些原因称为基本原因事件。

◆图中各因果关系用不同的逻辑门联结起来,这样得到的图形象一棵倒置的树。

该方法的优点:

1事故树分析法是采用演绎方法分析事故的因果关系,能详细找出系统各种固有的潜在的危险因素,为安全设计、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要点提供了依据。

2能简洁、形象表示出事故和各种原因之间因果关系及逻辑关系。

3在事故树分析中顶上事件可以是已发生的事故,也可以是预想的事故。通过分析,找出原因,采取对策措施加以控制,从而起到预测预防事故的作用。

4可选择最感兴趣的事故作为顶上事件分析,这和事件树不同,事件树是由一个故障开始,而引起的事故不一定是使用者最感兴趣的。

5事故树分析法既可以用于定性分析,也可以用于定量分析。

缺点:

1编制者应对系统非常熟悉和有丰富的经验,并且要准确的掌握好分析方法。

2对很复杂的系统,编出的事故树很庞大,这给定性定量分析带来一定的困难,有时甚至连计算机都难以实现。

3要对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必须知道事故树中各事件的故障率,如果这些数据不准确则定量分析便不可能。

了解事故树分析的基本程序

①确定和熟悉分析系统。

②确定顶上事件。

③调查原因事件。

④确定不予考虑的事件。

⑤确定分析的深度。

⑥编制事故树。

⑦事故树定性分析。

⑧事故树定量分析。

事故树的符号及其意义。

第二节事故树编制

事故树编制方法

一般分人工编制、计算机辅助编制两类

根据给定条件会编制事故树。

第三、四、五节事故树的定性、定量分析

熟悉下列概念:

割集、最小割集、径集、最小径集、结构重要度、

会用布尔代数法化简事故树;会计算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会画用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表示的等效事故树;

熟悉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分析;

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在事故树分析中的作用

A.最小割集表示系统的危险性。

B.最小径集表示系统的安全性。

会计算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四章系统安全评价

基本概念:

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也称危险度评价就是对系统内存在的危险性及其严重程度以既定指数、等级或概率值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针对这些危险制定相应的安全对策,使系统安全性达到社会公众所需求的水平的一种方法体系。概括起来说,安全评价就是从数量上说明被评价对象的安全可靠程度。

安全评价的程序

前期准备;

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划分评价单元

定性、定量评价;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作出评价结论;

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安全评价的种类:

根据项目的不同阶段分为:

安全预评价;

安全验收评价;

安全现状评价;

专项安全评价;

安全标准:经量化后的危险是否达到安全程度,这就需要有一个界限或标准进行比较,这个标准称为安全标准(安全指标)。

制定安全标准应考虑的因素

故障浴盆曲线的意义

风险率

R=S?P

式中:R——风险率,事故损失/单位时间;

S——严重度,事故损失/事故次数;

P——事故发生概率,事故次数/单位时间

由此可见,风险率是单位时间内事故造成损失的大小。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分析法的步骤有那些?物质系数、一般工艺危险系数、特殊工艺危险系数、单元危险系数、火灾、爆炸指数、暴露面积等的确定(计算公式和各物理量的意义) 。蒙德法(Mond)、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与道化法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危险分级有何不同)

第五章系统危险控制技术

了解危险控制的基本方法。

1、消除危险。

2、预防(控制)危险。

3.防护危险

4.隔离防护

5.保留危险

6.转移危险

基本原则

1.闭环控制原则

2.动态控制原则

3.分级控制原则

4.多层次控制原则

掌握安全决策、固有危险控制技术和安全措施。

熟悉灾难性事故的应急措施

会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题库

安全系统工程与安全评价 【教学说明】 三个层次由低到高,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内容。 了解:正确理解大纲所列知识的含义、内容并能够应用。 熟悉:对大纲所列知识有较深的认识,能够分析、解释并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掌握:能够综合运用大纲所列知识开展安全评价、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

一、复习重点 第一章概述 1.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掌握) 2.相对安全,本质安全的概念和意义?(掌握) 3.事故的定义?(识记)事故的特点?(理解)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 1.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即事故模式对于人们认识事故本质,指导事故调查、事故分析、事故预防及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有重要作用。 2.事故因果论类型 3.多米诺骨牌理论及其分析 第三章系统安全分析 1.系统安全分析中,安全检查表的编制方法,安全检查表分析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2.根据用途和安全检查表内容,安全检查表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3.预先危险分析(PHA)内容、,等级划分,优缺点、适用范围?

4.预先危险分析(PHA)与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关系? 5.请对某发电厂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依据文件是?)。 6. FMEA概念,故障的概念。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分析步骤,方法特点及适用范围?(应用) 7.简述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步骤、适用范围和特点。 8.事件树与事故树关系 9.事件树定量分析 第四章事故树分析 1. 掌握例题9 2. 掌握例题10 3. 掌握例题11 4. 掌握例题12 第五章系统安全评价 1. 安全评价概念,安全标准分类及理解 2. 安全评价目的、意义,安全评价依据、 3. 安全评价分类,“三同时”与安全评价关系 1)安全预评价是“三同时”的保证。通过安全预评价,可有效地提高工程安全设计的质量和投产后的安全可靠程度;在设计阶段,必须落实安全预评价所提出的各项措施,切实做到建设项目在设计中的“三同时”。 2)安全现状评价可客观地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水平作出结论,使生产经营单位不仅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性,而且明确如何改进安全状况。从而实现建设项目在施工中的“三同时”。 3)安全验收评价是“三同时”的验证。通过安全验收评价,比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对建设项目设备、设施及系统进行符合性评价,提高安全达标水平。实现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三同时”。 4. 安全评价原理

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1

吉林建筑大学 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人机工程学在轿车安全性设计中的应用 与分析 名姓 号学 级班安全121班 业专安全工程 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马池香

2015年6月19日 摘要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经济增长速度的大幅度提高,随着物质条件的优越,人们对现代化交通工具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加大,比如说轿车,以往,轿车只不过是少数人的特权产物,但是如今,他早就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为了大家外出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而且,所扮演的戏份也是越来越大。而轿车的设计,也要充分的的人机工程尤其是安全人机工程的角度来考虑轿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而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中也越来越看重这些,所以轿车内的设施与配置的设计与安全人机工程的联系也显得越来越举足轻重。 本设计主要针对于轿车,分析人机工程学在轿车安全性设计中的应用,通过主动与被动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在主动安全系统中,驾驶员与轿车构成了典型的人机系统,其中驾驶员是系统的核心,通过对人机工程学原理的应用对轿车进行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操纵装置、仪表显示装置和驾驶视野的设计,从而提高了车辆的主动安全性。

目录 第一章人机学的基本理 论 (1) 第二章轿车的显示装置设 计 (2) 2.1显示装置的概 念 (2) 2.2显示器的分类与选 择 (2) 2.3仪表显示器的设 计 (2) 2.3.1仪表显示装 置 (2) 2.3.2表盘的设 计 (3) 2.3.3 字符 ........................................................... 4 2.3.4 指针 ........................................................... 4 2.4信号灯显示装 置 (5) 2.5显示装置的布 置 (6) 第三章控制装置设计的人机分析及改 进 (8) 3.1方向盘的设计分 析 (8) 3.1.1 方向盘的角度设计 ............................................... 8 3.1.2方向盘的位置设 计 (9) 3.1.3方向盘大小的设计 ............................................... 10 3.2变速杆设计分 析 (10) 3.2.1变速杆的形状 ................................................... 10 3.2.2变速杆的高度及位置 ............................................. 11 3.2.3变速杆的操纵角度及位移 .........................................

安全系统分析理论及方法

安全系统分析理论及方法 IEC简介 姓名王文博 所在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控制工程1314 学号13125108 指导教师周达天

一、IEC协会简介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于1906年,至2013年已有107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国际性电工标准化机构,负责有关电气工程和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1.1IEC协会的产生 1887-1900年召开的6次国际电工会议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电工标准化机构,以解决用电安全和电工产品标准化问题。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召开的国际电工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建立永久性机构的决议。1906年6月,13个国家的代表集会伦敦,起草了IEC章程和议事规则,正式成立了国际电工委员会。1947年作为一个电工部门并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76年又从ISO中分立出来。 目前有超过130个国家参与国际电工委员会,其中67个国家是成员,另外69个国家则是非正式成员的身份加入其分支机构。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总部最初位于伦敦,1948年搬到了位于瑞士日内瓦的现总部处。 我国1957年参加IEC,1988年起改为以国家技术监督局的名义参加IEC的工作,现在是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名义参加IEC的工作。中国是IEC的95个技术委员会和80个分委员会的P成员。目前,我国是IEC理事局、执委会和合格评定局的成员。 1.2 IEC协会的宗旨 IEC的宗旨是,促进电气、电子工程领域中标准化及有关问题的国际合作,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为实现这一目的,IEC出版包括国际标准在内的各种出版物,并希望各成员在本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本国的标准化工作中使用这些标准。近20年来,IEC的工作领域和组织规模均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今天IEC成员国已从1960年的35个增加到60个。他们拥有世界人口的80%,消耗的电能占全球消耗量的95%。目前IEC的工作领域已由单纯研究电气设备、电机的名词术语和功率等问题扩展到电子、电力、微电子及其应用、通讯、视听、机器人、信息技术、新型医疗器械和核仪表等电工技术的各个方面。IEC标准已涉及了世界市场中的35%的产品,到本世纪末,这个数字可达50%。 1.3 IEC协会标准 IEC标准的权威性是世界公认的。IEC每年要在世界各地召开一百多次国际标准会议,世界各国的近10万名专家在参与IEC的标准制订、修订工作。IEC现在有技术委员会(TC)89个;分技术委员会(SC)107个。IEC标准在迅速增加,1963年只有120个标准,截止到2000年12月底,IEC已制定了4885个国际标准。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题附答案资料

《安全系统工程》综合复习资料 题型 一、简答题,共40分(其中包括5个小题,每个小题8分);二、基本知识(包括计算、分析 题),一般为35分;三、综合应用,一般为25分。 一、简答题 1.解释下列基本概念 (1)系统: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可靠性: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3)可靠度:可靠度是衡量系统可靠性的标准,它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4)安全标准:约定定量化的风险率或危害度是否达到我们要求的(期盼的)安全程度,需要有一个界限、目标或标准进行比较,这个标准我们就称之为安全标准。 (5)安全评价:安全评价就是对系统存在的安全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与评价标准的比较得出系统的危险程度,提出改进措施。 (6)径集:在事故树中,当所有基本事件都不发生时,顶事件肯定不会发生。然而,顶事件不发生常常并不要求所有基本事件都不发生,而只要某些基本事件不发生顶事件就不会发生;这些不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径集,也称通集或路集。 (7)安全系统:安全系统是由与生产安全问题有关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若干个因素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8)风险率:风险发生的概率与事故后果之间的乘积。 (9)权重:权重是表征子准则或因素对总准则或总目标影响或作用大小的量化值。 (10)稀少事件:稀少事件是指那些发生的概率非常小的事件,对它们很难用直接观测的方法进行研究,因为它们不但“百年不遇”,而且“不重复”。 (11)最小割集:在事故树中,我们把引起顶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割集,也称截集或截止集。一个事故树中的割集一般不止一个,在这些割集中,凡不包含其他割集的,叫做最小割集。换言之,如果割集中任意去掉一个基本事件后就不是割集,那么这样的割集就是最小割集。(12)故障:故障就是指元件、子系统或系统在运行时达不到规定的功能。 2. FMECA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1)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安全系统工程概论

吉林化工学院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油品储存仓库危险性分析及对策措施研究 教学院资源与生物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安全系统工程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2014年 5 月20 日- 6 月 5日

本科生课程设计须知 1、认真学习理解《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教学基本要求及规范》。 2、努力学习、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内容。 3、独立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弄虚作假,不抄袭别人的工作内容。 4、课程设计成果、资料应于答辩结束后及时交给教学院收存,学生不得擅自带离学校。 5、妥善保存《吉林化工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完成后,将任务书同课程设计一同交给指导教师。

摘要 (2) 绪论 (3) 第一章项目概况分析 (4) 1.1 单位基本情况 (4) 1.2 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4) 1.3 周围环境 (4) 1.4 主要设备 (5) 1.5 主要储存物料 (5) 1.6 基本工艺流程 (5) 1.7 公用工程 (6) 1.8 安全、消防设施 (6) 1.9 组织管理 (6) 第二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8) 2.1 储罐区基本情况 (8) 2.2 固有危险性分析 (8) 2.3 工艺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及原因 (9) 2.4 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10) 第三章定性定量分析 (13) 3.1 定性分析 (13) 3.2定量分析 (21) 3.3结构重要度、概率重要度和临界重要度 (24) 3.4本章小结 (29) 第四章安全对策措施 (30) 4.1 厂址及厂区平面布置的对策措施 (30) 4.2 加强安全管理, 防止泄漏 (31) 4.3 加强电气设备管理, 防止因电气失效形成火灾 (31) 4.4 加强动火管理, 杜绝违章作业 (31) 4.5 防止静电措施 (32) 4.6 防员工中毒窒息措施 (32) 4.7 防车辆伤害措施 (32) 4.8 加强对油品储存仓库的安全管理 (32) 第五章结论 (33) 结语 (34) 参考文献 (35) 附录 (36)

系统安全理论答案

1 安全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原理的具体内容。 (三、安全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理;并简述这些原理的具体内容。) 答:安全评价同其他评价方法一样,都遵循如下基本原理: 1.安全评价是系统工程,因此,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以全局的观点、更大的范围、更长的时间、更大的空间、更高的层次来考虑系统安全评价问题,并把系统中影响安全的因素用集合性、相关性和阶层性协调起来。 2.类推和概率推断原则。如果已经知道两个不同事件的发展趋势,这就算所谓的类推评价。可以看出,这实际是一种预测技术。 根据小概率事件推断准则,若某系统评价结果是其发生事故的概率为小概率事件,则推断该系统是安全的;反之,若其概率很大,则认为系统是不安全的。 3.惯性原理。对于同一个事物,可以根据事物的发展都带有一定的延续性,即所谓惯性,来推断系统未来发展趋势。所以,惯性原理也可以称为趋势外推原理。应该注意的是,应用此原理进行安全评价是有条件的,它是以系统稳定性为前提,也就是说,只有在系统稳定时,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基本特征才有可能延续下去。但是,绝对稳定的系统是不存在的,这就是根据系统某些因素的偏离程度对评价结果进行修改。 2 预先危险性分析与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的异同;以及两者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答(1)预先危险性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主要用于新系统设计、已有系统改造之前的方案设计、选址阶段进行。 特点: (1)在人们还没有掌握该系统详细资料的时候,用来分析、辩识可能出现或已经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尽可能在付诸实施之前找出预防、改正、补救措施,达到消除或控制危险因素的目的。(2)用最小的代价消除或减少系统中的危险因素,从而为制定整个寿命期间的安全操作规程提出依据。 缺点:分析系统资料不足.不过可以由经验丰富的专家对已有的类似系统进行研究.. 应用范围:主要用于新系统设计、已有系统改造之前的方案设计、选址阶段. (2)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 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是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CI) 于1974年开发的,用于热力-水利系统安全分析的方法。 特点:它应用系统的审查方法审查设计或已有工厂的生产工艺和工程总图,以评价因装置、设备的个别部分的误操作或机械故障引起的潜在危险,并评价其对整个工厂的影响. 适用范围:尤其适用于类似化学工业系统的安全分析。 3系统安全评价作为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核心内容,在进行实际的安全评价过程中,应遵循的评价程序。 答:安全评价定义,它是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安全评价程序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编制安全评价报告等。 4请根据自己对系统安全分析和安全评价的综合认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综

安全系统工程学考试大纲

安全系统工程学考试大纲 1、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 《系统工程》课程是省开放专科环保与安全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学习系统工程 是使学生掌握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和劳动安全科学管理方法,能够对系统或生产中的安全问题 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及预测,并采取综合性安全措施予以控制,使系统发生事故的可 能性减少到最低限度。 2、考试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 (1)了解传统安全管理与系统安全管理的区别和本质,掌握安全系统工程的特点和方 法,了解安全系统工程学发展史,熟悉我国安全系统工程发展概况,掌握安全系统工程学的 主要内容和方法,了解安全系统的分析方法种类和评价方法种类,了解安全系统工程的应用 发展四阶段,了解系统工程的内涵、原则和基本理论,熟悉系统工程中整分合原理、系统原 理、反馈原理、封闭原理、能级原理、信息原理、优化原理,了解国内外安全工作状况,熟 悉安全管理工作主要任务和安全管理具体组织措施。

(2)了解事故的构成和分类、掌握影响事故主要因素(五M因素),熟悉事故模式、理 解因果关系,掌握事故典型模式(人的失误论、骨牌论、轨迹交叉论、综合论),掌握事故 的因果性、偶然性和潜伏性及预防事故的四原则。 (3)掌握分析事故统计图表分析的几种方法,了解安全检查表法,学会制定岗位检查 表和专业性安全检查表,了解危险源分析法,掌握控制危险源,防止发生事故的各种方法, 了解故障类型影响分析法和致命分析,掌握事件树分析法,能够进行简单的事件概率计算和 绘制简单的事故树。 (4)掌握事故树的分析法,事故树的制作和分析程序,掌握事故概率的基本运算法, 掌握事故树的布尔代数表达式,了解事故树发生频率、标值、设备故障率、人体失误率,掌 握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含义及事故树分析主要作用,了解事故树结构函数,熟悉简单事故树 的事故概率的运算,了解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概率重要度、临界重要度、最小割集重要度 和基本事件重要度。 (5)掌握危险性评价意义、特点、种类,掌握六阶段评价法,掌握一般作业危险评价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安全系统工程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系统安全的主要观点。 [ ] A.安全是绝对的 B.安全只是系统运行阶段的要考虑的工作 C.在系统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 D.事故是系统的危险源 2.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与故障类型和影响、危险度分析(FMECA)的区别是 [ ] A.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B.后者仅进行危险度分析 C.前者是定量分析,后者是定性分析 D.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的定性分析 3.事故树分析中最小割集表示 [ ] A.能使顶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集合 B.能使顶事件发生的最小基本事件集合 C.能使顶事件不发生的基本事件集合 D.能使顶事件不发生的最小基本事件集合 4.以下不属于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的是 [ ] A.预先危害分析 B.事故树分析 C.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 D.安全经济效益分析 5.不适用于方案设计阶段的系统安全方法是 [ ] A.预先危险分析 B.因果分析 C.安全检查表法 D.事故树分析 6.表述事故树中基本原因事件的符号是 [ ] A.矩形符号 B.房形符号 C.圆形符号 D.菱形符号 7.在预先危险分析中属于Ⅲ级危险源的情况不包括 [ ] A.造成人员伤亡或财物损失 B.会造成破坏性灾难事故 C.必须采取措施控制 D.可能导致事故 8.在工业领域引进安全系统工程方法有很多优越性,对其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 A.通过安全系统分析,可了解系统薄弱环节及可能导致事故的条件,从而采取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B.通过安全系统评价和优化决策,可以用较大的投资去获得基本的安全效果 C.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仅适用于工程技术优化,不适用于安全管理 D.安全系统工程与安全标准的制定无关,且不需要特意收集任何可靠性数据 9.以下关于安全检查表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按查隐患要求列出检查项目,同类性质的问题不需要列在一起 B.安全检查表应列举需查明的所有能导致工伤或事故的不安全状态和行为 C.各类检查表都有其适用对象,虽然内容各有侧重,但可以通用 D.安全检查表格式有统一规定,不同的要求都可采用相同的安全检查表 10.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可以用于工程活动的 [ ] A.方案设计阶段 B.建造投产阶段 C.事故调查期间 D.日常运行阶段 11.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方法对辨识与分析工业系统中潜在危险有良好效果,以下概念在该方法 表格构建中基本没被应用的是 [ ] A.故障类型 B.检查标准 C.故障原因 D.校正措施 12.事件树分析法是我国国家标准局规定的事故分析技术方法之一,对该方法分析步骤描述正确的是 [ ] A.确定初始事件-画事件树-找出与初始事件有关的环节事件-说明分析结果 B.确定顶上事件-画事件树-计算事件发生概率-说明分析结果 C.确定初始事件-找出有关的环节事件-以逻辑门连接各个事件-计算事件发生概率 D.确定初始事件-找出与初始事件有关的环节事件-画事件树-说明分析结果 13.事故树分析中最小径集表示 [ ]

安全系统工程课设完整版

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 第一章概述 煤矿主要在地下作业,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经常受到瓦斯、水、火、煤尘、顶板等灾害的威胁,因此是事故多发的高危行业之一。煤矿掘进工作面是矿井事故多发地点,据统计,在瓦斯爆炸事故中,约60—70%发生在掘进工作面。一般掘进工作面避灾、救灾条件简单,如果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往往损失严重。随着煤矿的采深逐渐加大,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瓦斯赋存状况更加复杂,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越来越困难。 控制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是目前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任何一起事故的发生都可分成5个要素:伤害(损失),意外事件(事故),加害物体(质),直接原因,间接原因。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就是在中途切断这5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为有效预防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笔者采用安全系统工程中的事故树分析法,对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原因进行研究,评价出各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以确保事故隐患研究的正确性,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掘进工作面的安全施工。 第二章事故危害性分析 2.1瓦斯爆炸原因的分析 a.通风不良 煤矿井下的任何地点都有瓦斯爆炸的可能性,但大部分瓦斯爆炸发生在瓦斯煤层的采掘工作面,其中又以掘进工作面为最多,约占70%左右。这主要是掘进巷道多数位于煤层的新开拓区,由于它是首先揭露煤层,一般说单位面积瓦斯涌出量比采煤面多,而且又未构成通风系统,再者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管理制度不严,安装局部通风机位置不当或局部通风机供风不足,巷道贯通掘进放炮时,没有排净贯通的工作面瓦斯,使瓦解积聚达到爆炸浓度。b.按引火源分析 煤巷掘进多使用电气设备并经常放炮,如果电气设备防爆性能不良或不按规定放炮,就容易发生电火花或爆炸火焰,引起爆炸。还有井下明火、电气火花、煤炭自燃、赤热的安全灯罩、吸烟及摩擦产生的火花等都能引起瓦斯爆炸。 c.思想麻痹 思想上的麻痹,导致管理上的松懈,进而引发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统计表明,往往瓦斯涌出量小的矿井,瓦斯爆炸事故却多于瓦斯涌出量大的矿井。 (2)瓦斯爆炸造成的危害 矿内瓦斯爆炸的有害因素是,高温、冲击波和有害气体。 焰面是巷道中运动着的化学反应区和高温气体,其速度大、温度高。从正常的燃烧速度(1~2.5m/s)到爆轰式传播速度(2500m/s)。焰面温度可高达2150~2650°C。焰面经过之处,人被烧死或大面积烧伤,可燃物被点燃而发生火灾。 冲击波锋面压力由几个大气压到20大气压,前向冲击波叠加和反射时可达100大气压。其传播速度总是大于声速,所到之处造成人员伤亡,设备和通风设施损坏,巷道垮塌。

信息安全相关理论技术

? 信息安全架构 计算机和网络安全法则 ? ? 安全组织框架

? 如何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架构 (1) ? ? 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的保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可用性(Availability)。综合起来说,就是要保障电子信息的有效性。保密性就是对抗对手的被动攻击,保证信息不泄漏给未经授权的人。完整性就是对抗对手主动攻击,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的篡改。可用性就是保证信息及信息系统确实为授权使用者所用。 ? 作为一个企业我们通常通过这样的标准来划分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 可用性---------------主要通过信息的使用率来划分: ? 1 非常低合法使用者对信息系统及资源的存取可用度在正常上班时达到25% ? 2 低合法使用者对信息资源的存取可用度在正常上班时达到50% ? 3 中等合法使用者对信息系统及资源的存取可用度在正常上班时达到100% ? 4 高合法使用者对信息系统及资源的存取可用度达到每天95%以上。 ? 5 非常高合法使用者对信息系统及资源的存取可用度达到每天%以上。 ? 完整性----------------通过信息应为修改对公司造成的损失的严重性来划分: ? 1 非常低未经授权的破坏和修改不会对信息系统造成重大影响或对业务冲击可忽略 ? 2 低未经授权的破坏和修改不会对信息系统造成重大影响或对业务冲击可轻微 ? 3 中等未经授权的破坏和修改已对信息系统造成影响或对业务有明显冲击 ? 4 高未经授权的破坏和修改对信息系统造成重大影响或对业务冲击严重 ? 5 非常高未经授权的破坏和修改对信息系统造成重大影响且导致严重的业务中断 ? 机密性---------------通过信息使用的权限来划分: ?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题目名称: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系部: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年月日

前言 目的和意义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也是为后续的专业课《安全评价技术》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奠定基础,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本环节,掌握《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各安全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使用不一样的分析方法。 1、危险源的辨识。 2、系统定性分析。 3、系统定量分析。 4、提出危险控制措施。 5、设计内容完整、计算准确,条理清晰。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对系统安全工程设计内容和过程有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熟悉有关工程问题的系统安全分析、设计规范、规程、手册和工具书。 (2) 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规定的全部内容。问题分析与计算要求正确、文理通顺、方案合理、表达清晰,符合课程设计要求。

第一章企业概况 第一节企业基本情况 (一)资料 1.1 工厂概况 台湾青上总公司创立至今以有三十年历史,专门从事硫酸钾的研制,生产与销售,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经验,在该行业享有盛誉。青上总公司自1993年起投资大陆,成立集团公司,总部设在上海,至今已在天津、上海、厦门、广州、株洲等地建起了十余家独资和合资企业,总投资8000万美元。到目前为止,其硫酸钾生产能力已达到35万吨/年,事实上,青上化工有限公司已成为亚洲最大和世界第三大硫酸钾生产厂。 公司的主导产品硫酸钾主要用于忌氯作物如烟草、柑橘、西瓜、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硫酸钾消耗量最大的国家,每年需求量为100万吨左右,然而90年代初期,我国还没有一条具有工业化生产规模的硫酸钾厂,硫酸钾肥的需求完全依赖进口。青上化工在大陆的投资,改变了这种面貌,目前青上化工集团已能取代30%的进口,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缓解了供需矛盾。青上集团公司准备近三年扩产到硫酸钾年产量60万吨,基本上满足市场的需要。副产品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等行业。该公司现有悬浮炉若干套,存储设施为硫酸罐2只,盐酸罐12只,重油储罐2只,高度均在8米以上。 1.2周边环境简介 东邻农村居民居住村庄,隔围墙,约距车间115米; 南邻朱景路,对面为上海迦南热电厂; 西邻上海富利化工有限公司,围墙16米; 北邻曲江路,对面为上海蓓玲有限公司,曲江路路宽加绿化为20米。 1.3 工艺流程 青上化工主要采用的是曼海姆法工艺,用氯化钾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及副

安全控制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docx

安全控制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 一、引言 在石化、化工等相对危险性较大的行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工艺流程越来越复杂,生产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其中,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安全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比重。以往国内一般会将过程控制中与安全相关的部分与一般的DCS或PLC系统整合在一起,但现在从安全至上的角度出发,自动化供应商和最终用户本身都意识到了采用相对独立的、应用于安全相关的控制系统的必要性,基于此,安全控制系统应运而生。 二、与安全控制系统相关的国际标准 2000年5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了IEC-61508标准,名为“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系统的功能安全”。该标准共计七个部分,涉及到1000多个规范。该标准针对起安全作用的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系统(E/E/PE)提出了一个基础、合理的技术方案,并建立一个相应的评价方法,综合考虑如传感器、通信系统、控制装置、执行器等元器件与安全系统组合的问题。 根据该标准规定,安全控制系统的最终设计目标可以概括为: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危险事故或系统本身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系统能做出及时和正确的反应并输出到现场,以防止危险的发生或减轻已发生危险所导致的后果。根据这一原则,IEC-61508规定了一项重要的可定量化要求:安全整体性要求等级SIL(SafetyIntegrityLevel),它是指在一定时

间内、所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安全控制系统达到所要求安全功能的一个指标。SIL共分为SIL1、SIL2、SIL3和SIL4四个等级,等级越高,相应的要求也越高。 2003年1月,在IEC-61508的基础上,IEC又发布了IEC-61511“过程土业部门仪表型安全系统的功能安全”。这是专门针对流程工业领域安全控制系统的安全功能标准。IEC-61511规定了控制器单元在设计和使用的过程中需采用的基本原则,构成安全控制系统的传感器和最终执行元件所应达到的最低标准,并提出达到最低标准的安全生命周期活动的方法。也就是对过程工业领域中安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等一系列的要求进行标准化,并对应用和安全整体级别的确定方面提供指导。 通俗点来说,两者间的关系和区别可以这样来理解:IEC-61508适用于设备制造商和供货商,而IEC-61511提供了一个在流程工业可实际应用和便于理解的IEC-61508版本且较为适用于安全控制系统的设计者、集成商和最终用户。 除了以上两大标准,其他主要的国际通用安全标准有:美国国家标准ANSI/ISA-S84.01,关于测量及控制设备安全的德国国家标准 DIN-19250以及针对机械设备的IEC-62061。现今国际上权威的安全标准认证机构包括德国的TUV组织,欧洲的BGIA认证,美国的EXIDA 组织和FactowMutual组织。 三、安全控制系统定义及概述 所谓安全控制系统,指的是能提供一种高度可靠的安全保护手段,最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安全系统与安全有关的影响因素构成了安全系统。因为与安全有关的因素纷繁交错,所以安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很难找到一个因素数及其相关性如此复杂的能与之相比的系统。由于安全系统中各因素之间,以及因素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多数有一定灰度,所以安全系统是灰色系统。安全系统是通过客体的能量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入一流出的非线性变化趋势,确认安全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安全系统具有开放性特点。 2.径集:在事故树中, 当所有基本事件都不发生时, 顶事件肯定不会发生。然而, 顶事件不发生常常并不要求所有基本事件都不发生, 而只要某些基本事件不发生顶事件就不会发生。这些不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径集, 也称通集或路集。在同一事故树中, 不包含其他径集的径集称为最小径集。 3.割集:在事故树中,我们把引起顶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割集,也称截集或截止集。一个事故树中的割集一般不止一个,在这些割集中,凡不包含其他割集的,叫做最小割集。4.安全检查表:事故树分析(FTA) 是一种演绎推理法,这种方法把系统可能发生的某种事故与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一种称为事故树的树形图表示,通过对事故树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确定安全对策提供可靠依据,以达到预测与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5.决策:决策指人们在求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以对事物发展规律及主客观条件的认识为依据,寻求并实现某种最佳(满意)准则和行动方案而进行的活动。决策通常有广义、一般和狭义的三种解释。决策的广义解释包括抉择准备、方案优选和方案实施等全过程。一般含义的决策解释是人们按照某个(些) 准则在若干备选方案中的选择,它只包括准备和选择两个阶段的活动。狭义的决策就是作决定,就指抉择。 6.系统工程: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它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现代科学技术为研究手段,以系统最佳化为研究目标的科学技术。 7.最小径集 8.最小割集 9.故障和故障类型 10.事故树分析事故树分析(FTA) 是一种演绎推理法,这种方法把系统可能发生的某种事故与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一种称为事故树的树形图表示,通过对事故树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确定安全对策提供可靠依据,以达到预测与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二、综合题 1.道化学指数评价法的原理。(简答题,11分) 美国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性指数评价法是以工艺过程中物料的火灾、爆炸潜在危险性为基础,结合工艺条件、物料量等因素求取火灾、爆炸指数,进而可求经济损失的大小,以经济损失评价生产装置的安全性。评价中定量的依据是以往事故的统计资料、物质的潜在能量和现行安全措施的状况。 2.安全决策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简答题,11分) 根据决策系统的约束性与随机性原理,可分为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在一种已知的完全确定的自然状态下,选择满足目标要求的最优方案。非确定型决策:当决策问题有两种以上自然状态,哪种可能发生是不确定的,在此情况下的决策称为非确定型决策。非确

安全人机工程课程设计范本

摘要:自行车是目前最流行、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之一,本着低碳环保的特点,越来越成为人们青睐的对象。本设计就是要运用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知识对 自行车的设计进行安全分析评价,为自行车设计提供参考,使自行车更加安全舒适,造福人群。 关键词:自行车、低碳环保、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分析评价、设计 Abstract Bicycle is the most popular, the most convenient means of transport, in the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haracteristic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object. This design is to use safety ergonomics knowledge of the bicycle design safet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for the bicycl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design, make the bike more safe and comfortable, to benefit the people. Key wards Bicycle、Low-carbonlife、Safety Ergonomics、Safet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Design 目录 0 前言 1 1 课题简介 1 1.1课题现状与问题 1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 2 自行车的结构尺寸 1

3 坐垫 2 3.1坐垫的人机关系 2 3.2坐垫的人机评价 3 3.3坐垫的优化设计 4 4 车把 5 4.1车把的人机关系 5 4.2车把的人机评价 5 4.3车把的优化设计 5 5 车架 6 5.1车架的人机关系 6 5.2车架的人机评价 6 5.3车架的优化设计 7 6 脚蹬与曲柄 7 6.1脚蹬与曲柄的人机关系 7 6.2脚蹬与曲柄的人机评价 7 7 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9

信息安全相关理论技术

信息安全架构 计算机和网络安全法则 安全组织框架

如何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架构 (1) 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的保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可用性(Availability)。综合起来说,就是要保障电子信息的有效性。保密性就是对抗对手的被动攻击,保证信息不泄漏给未经授权的人。完整性就是对抗对手主动攻击,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的篡改。可用性就是保证信息及信息系统确实为授权使用者所用。 作为一个企业我们通常通过这样的标准来划分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可用性---------------主要通过信息的使用率来划分: 1 非常低合法使用者对信息系统及资源的存取可用度在正常上班时达到25% 2 低合法使用者对信息资源的存取可用度在正常上班时达到50% 3 中等合法使用者对信息系统及资源的存取可用度在正常上班时达到100% 4 高合法使用者对信息系统及资源的存取可用度达到每天95%以上。 5 非常高合法使用者对信息系统及资源的存取可用度达到每天99.9%以上。 完整性----------------通过信息应为修改对公司造成的损失的严重性来划分: 1 非常低未经授权的破坏和修改不会对信息系统造成重大影响或对业务冲击可忽略 2 低未经授权的破坏和修改不会对信息系统造成重大影响或对业务冲击可轻微 3 中等未经授权的破坏和修改已对信息系统造成影响或对业务有明显冲击 4 高未经授权的破坏和修改对信息系统造成重大影响或对业务冲击严重 5 非常高未经授权的破坏和修改对信息系统造成重大影响且导致严重的业务中断 机密性---------------通过信息使用的权限来划分:

电气安全工程课程设计.

浙江工业大学 电气安全工程 课 程 设 计 设计课题电气安全技术 所属专业安全工程 设计者周海龙 指导教师周一飞、阮继锋 完成时间2013年6月10日

目录 1、概述 (2) 1.1 电气安全课程设计的目的 (2) 1.2 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电气安全课程设计的内容 (2) 2.1建筑物及施工现场的电气安全设计 (2) 2.1.1三相五线制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2) 2.1.2工地临时用电的安全技术措施 (3) 2.1.3建筑物的防雷系统 (4) 2.1.4建筑物的等电位 (5) 2.1.5施工工地的用电安全管理措施 (5) 2.2机械厂的电气安全设计 (6) 2.2.1TN和TT系统 (6) 2.2.2典型电路——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设计 (9) 2.2.3电动机的绝缘性能的判别 (11) 2.2.4安全管理制度的设计 (12) 3、总结 (14) 3.1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14) 3.2收获体会及建议 (14) 3.3参考资料 (14)

1、概述 1.1 电气安全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按照项目教学法的思路,通过对二个教学项目的实施,使得学生对《电气安全技术》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巩固,具体如下: ●了解施工现场的临时供电系统 ●施工现场用电注意事项 ●了解建筑物采用等电位联接的原理和方法 ●建筑物的防雷 ●《电气安全技术》介绍的高、低电压电器实物认知 ●绝缘垫、绝缘毯、遮拦、指示牌、安全牌的认知 ●工厂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了解电动机的安全性能 ●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起动控制线路原理及其电路保护 1.2 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已学知识的复习巩固 ●电路和系统的设计 ●安全管理制度的设计 ●实训 2、电气安全课程设计的内容 2.1建筑物及施工现场的电气安全设计 2.1.1三相五线制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在三相四线制制供电系统中,把零线的两个作用分开,即一根线做工作零线(N),另外用一根线专做保护零线(PE),这样的供电结线方式称为三相五线制供电方式。三相五线制包括三根相线、一根工作零线、一根保护零线。三相五线制的接线方式如图2—1所示。

(推荐)安全管理三大理论

安全管理三大理论 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其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诸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都是需要人去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因此,应该根据人的思想和行为规律,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内在潜力。(二)人本原理1.能级原则 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这就是能级原则。 顺序排列,形成管理的能级。能级原则确定了系统建立组织结构和安排使用人才的原则。稳定的管理能级结构一般分为四个层次,即经营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四个层次能级不同,使命各异,必须划分清楚,不可混淆。 有最大的稳定性;二是人才的配备必须对应,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使人尽其才,各尽所能;三是责、权、利应做到能级对等,在赋予责任的 2.动力原则

力,这就是动力原则。 当的物质利益刺激人的行为动机,精神动力是运用理想、信念、鼓励等精神力量刺激人的行为动机,信息动力则通过信息的获取与交流产生奋起直追或领先他人的动机。 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的辩正关系,第三要处理好暂时动力与持久动力之间的关系,最后则应掌握好各种刺激量的阈值。只有这样,管理才能产生良好的效3.激励原则 动性和创造性。在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动力指人本身具有的奋斗精神,外部压力指外部施加于人的某种力量,工作吸引力指那些能够使人产生兴趣和爱好的某种力量。运用激励原则,要采用符合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规律的各种有效的激励措施个手段,并且要因人而异,科学合理地采用各种激励方法和激励强度,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的内在潜力。安全 原理,是指人们在管理工作中,运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来认识和 具有特定功能并处于一定环境中的有机整体。任何管理对象都可以看作一个系统,

网络工程课程设计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网络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实训课题:数字化校园 班级:网络1106班 姓名:刘浩 学号: 1297811110840 年级: 2011级

前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个技术复杂、涉及面广、专业性较强的系统工程。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工程师,除了学习网络基础知识和相关的网络设备使用外,还需要系统地掌握网络系统工程技术、施工相关的知识和技术。 本次实训根据培养目标,按照网络工程项目建设的工作流程,首先全面而有精炼地讲解了网络工程建设之前的准备工作-------用户调查与需求分析,其中包括需求调查的内容及方式、用户需求分析;然后详细介绍网络工程项目逻辑网设计,主要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IP 地址规划及VLAN的划分、局域网设计,广域网管理,网络管理及网络安全设计,网络设备选型等。接下来,按照综合布线的标准,系统地讲解了网络工程项目的物理网络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的设计。 实训安排包括校园网的组建,网络需求调查与分析,网络逻辑方案设计,网络管理系统,信息插座与配线架安装,减缓及与路由配置。最后,设计一个完整的网络工程项目,力求通过项目实训掌握网络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目录 一、项目背景及设计要求 (3) 二、需求分析及设计原则 (4) 三、拓扑结构规划 (5) 四、网络功能设计 (5) 1.拓扑图 (5) 2.IP与VLAN划分 (6) 3. GLBP (7) 4. VRRP (10) 5. STP生成树 (12) 6.HSRP (15) 7. VPN (18) 五、综合布线设计 (21) 六、服务器的配置 (22) 七、设计总结体会 (27) 八、设计参考文献 (2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