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点拨

点拨

点拨
点拨

语文教师课堂点拨的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点评是教师的教学艺术。课堂点评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情感态度等方面给与实事求是的评价。精彩处给与点评,错误处给与拨正。这种评价,言简意赅,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教师的“点”要做到点出真诚、点出要义、点出美感;教师的“拨”要做到拨得及时、拨得恰当、拨得巧妙。适时恰当的点拨,既可以帮助学生拨正思维航向、点燃智慧火花、激发创造潜能,又可以使语文课上得有文味、有情味、有趣味、有余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处留意美、创造美——即抓住点拨的契机,打开学生闭塞的心门,让学生在冬雪春雨的滋润下,感受和体验语文的魅力。

一、“精彩处”点拨,让学生学习情绪高昂

如某老师在教学《安塞腰鼓》时范读,其中一名学生对老师的朗读这样点评:我认为老师读得抑扬顿挫,短句读得急促,长句读得舒缓,议论抒情读得高亢。特别第十四、十五小节读得各有特色,声音过渡上非常巧妙。另外,老师读得感情丰富而充沛,读出了黄土高原的特有的神韵,读出了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读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与火烈。像这样比较精彩的点评,老师常常只用“谢谢”二字就过去了,但这位老师作了如下点评:这位同学听得非常细致,非但是从朗读技巧上进行点评,还在点评中包含对这一篇文章内容和情感的理解。的的确确,当老师读到“一锤起来就发狠了”一段时,就深深地被充溢着生命力量的后生们打动了。于是老师读时尽量使语势峰峰紧连,扬而更扬,势不可遏。如果要让我用一个字来形容安塞腰鼓给我的那份感动的话,那只有一个“好”字。无独有偶的是,文中也多次出现了“好一个安塞腰鼓”。那么安塞腰鼓,它究竟好在哪些方面呢?老师这一“点”,准确点出了朗读“激荡着生命和磅礴力量”这样段落的技巧——语势峰峰紧连,扬而更扬,势不可遏;老师这一“拨”,巧妙拨出了文章整体感知的问题——那么安塞腰鼓,它究竟好在哪些方面呢?更可贵的是在情感上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瓶颈处”点拨,让教学流程一路顺畅

教学中,在新知出现的时候,学生的理解常常会走入“绝境”,思路堵塞。这时,老师无需兜圈子让学生走弯路,而应在充分肯定学生自我表现的同时,要及时巧妙地说“不!”以利于纠正其偏差。如某老师在教学《木兰诗》时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翻译: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当学生把这一句理解为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时,老师马上点评:按一般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你理解得很不错了。可是这一句就有点出入。你想知道吗?好,今天老师就向你们介绍一种特殊的修辞方法——叫作“互文”。这句的意思是:到各处集市备办鞍马等战具。这里,老师的“点”,肯定了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认识,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贵的是老师抓住学习新知识的最佳时机相时一“拨”,把学生引向学习“互文”这一修辞手法上来。突破了这个难点,学生就会很顺畅地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解理解全文内容了。在老师讲解清楚这一知识点后又出示了这样一个句子让学生翻译: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接下来,让学生自己

在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翻译。以上点拨是在学生无法正确解答新知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行为发生的方式是点评到点拨。这样,经过老师的直接点评——讲解新知——半扶式的翻译——自主式的练习,既纠正了“不懂新知”时偏差,又自然地把学生领进了学习新知的境地。因此,打通“瓶颈”可使课堂流程顺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疑问处”点拨,让文本阅读个性张扬

中学生智慧技能的习得、发展与问题情景相伴而生。课堂疑问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有疑而问——学生的提问;二是无疑而问——老师的提问。可喜的是很多课堂上老师都在引导学生质疑,在质疑中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但也有的老师对学生的提问不予理睬,甚至在关键处也不能提出疑问引起学生探究。如某老师在教学《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课就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于是就有学生提问:为什么说“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的事?”老师随即点评:你的提问太棒了。你问了一个我们不得不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就懂得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了。好了,谁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无人回答。这时,老师开始启发引导:当你用无比惊人的毅力走出困境、眼前便会展现“柳暗花明的境界”,这时你内心会有一种什么感觉?生齐呼:“快乐、幸福!”“当中华民族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走过崎岖险阻的道路的时候,哇!这是怎样一种感觉?”生又齐呼:“快乐、幸福!”师归纳点评:对呀!快乐、幸福!文章最后就是号召大家拿出“雄健的精神”走过“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艰苦奋斗中体味振兴中华这“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又如某老师在评价学生朗读《安塞腰鼓》第18段时这样点评:非常精彩!我觉得你努力地用自己的音色,用自己的感情来诠释你的理解。不过,在这位男同学读到这么一句话的时候,我产生了一个疑问,“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请问同学们,这个“居然”是什么意思?

于是学生各抒己见。这时老师启发引导:小明平时读书不用功,这次数学考试,居然也考了80分。这个‘居然’和课文中的‘居然’一样吗?”学生答:“不一样。例句中的‘居然’只是对普通的事情而发表的一个普通的意见,而文中则是对安塞腰鼓的力量所带给自己的震撼。它包含着作者对安塞腰鼓的震惊,以及对这种的艺术的赞叹。”老师点评:呵,你真不简单!“居然”读出了一种赞叹!所以这个“居然”,不仅要读出出乎意料之外的感情,更应该读出那种赞叹的语气。它是惊,但它更是叹,惊叹!

四、“缺漏处”点拨,让课堂教学尽显芬芳

在欣赏品味文章的时候,学生往往抓不住文章关键处咬文嚼字地读进去、在回答问题时表达也不够规范或精炼,这时老师就应该及时补充点拨。

如某老师在教学《黄河颂》时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自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用了哪些词语来写黄河的?看看这些词语写出了黄河的什么特点?于是学生便找出了这样一些词语:伟大坚强、惊涛澎湃、万丈狂澜、浊流婉转、九曲

连环、一泻万丈、浩浩荡荡;这些词语写出了黄河势不可挡、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从学生找的这些词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视角和思维都限制在四字短语上了。于是老师点评:同学们刚才找得很准确,理解得也很到位。但是,除了用直接描写黄河的四字短语,还有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被大家忽视了,这些词语也能够准确形象地写出黄河的特点,谁来说说看?老师这一“拨”,学生就把欣赏的触角伸向文章各个角落,很快,“劈”“掀”“奔”这样准确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便纷纷跳动起来。师生们带着感动的心穿梭在字里行间,尽情地欣赏,欢快地玩味,使课堂教学在黄河雄浑豪迈的气势之美与师生壮怀激越的情感之美中尽显芬芳。

教学设计是艺术,教学点拨也是艺术。设计是预设,点拨是生成。预设好把握,生成难驾驭。若教师能把课堂点拨以艺术献给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在艺术的海洋里架起一叶轻舟,载着扇动淡淡墨香和涌动浓浓情感的文字——远航。让生命的激情在课堂上飞扬命力。胡建华老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出发点,以引领者、合作者的身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之中,真正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纵观整节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

1、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理念新。

胡老师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终身发展,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小草的形象与内涵,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教学目标定位准。胡老师坚守语文教学的本真,围绕一个中心,即以语言教学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语文素养来设计教学,三维目标有机整合,体具体实在,准确、科学、实用。

3、体现阅读教学特色和学生认知规律,训练过程实。

教学过程中,胡老师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以巧妙的切入,动情的渲染,灵活的方法,机智的点拨,恰当的评价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举例略),体现了训练的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过程。整节课情、景、理顺序清晰,调动学生进行生命的感悟和思考,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滋润。

4、以语言训练为本,品词、析句、明理、悟情,语文味浓。

围绕教学目标,胡老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抠词抠句,潜心会文,认真思考,把语言文字活化为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例如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的读(自读、听读、评读、合作读、角色读、表演读、配乐读等)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换词比较,动作演示等方法体会“冒”一词在句子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引导学生以“岩石妈妈”、“小诗人”的身份夸一夸小草,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对小草精神的赞颂,升华了情感美。5、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方法活。

教学过程中,胡老师善于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例如,创设“岩石妈妈”与“种子宝宝”的对话情境,以“贫穷”一词为切入点。从小草的生活环境入手,联系学生的经验,初步了解小草恶劣的生存环境,感受岩石妈妈的担心与关爱,小草的坚强和自信。又如,师生合作,通过做一做、说一说、读一读、议一议、

练一练、演一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进入到小草的角色之中,在课文特定的情景中去体验小草的艰辛与喜悦,进一步体会小草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使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

6、专业知识全面、厚实,学科视野宽,教学功底深。

在不断地学习探索与教学实践中,胡老师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听她的课是一种愉悦和享受。她的教学语言规范、简洁、流畅,具有亲活力和感染力。课堂上能做到关注学情,适时调控,引领和评价能力强,教学智慧丰富,提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课堂显得过满,指导学生“静心会文”略显不足。

特级教师用他们的课堂向我们展示着教育的真谛──一枝一叶总关情。未成曲调先有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高明的教师往往十分重视开场时的“转轴拨弦”,用它来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虽才短短几分钟,却能让孩子如沐春风,如饮甘饴。课堂上情感的营造,尤其是课前师生情感的交流,可以让课堂奏出更美的音符,奏出更嘹亮的乐章。因为情是课堂的润滑剂,它能消融师生的隔阂,情是课堂的催化剂,它能让知识更有效地传递与接受,情是课堂的核心,它能让教育彰显神奇的力量

本课教学,朱老师充分利用了文本资源,引导学生朗读想象、进行知识的迁移训练。如,教师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效地拓展了文本的空间,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加大了、挖深了、拓宽了,课堂成了思维的训练场。

课文也像跳水一样有难度系数,此文教学属于难度系数比较高的。篇幅长、远离学生的生活背景,教学时必须选准着力点,抓住单元的主题和主要训练点,长文短教。蔡老师选择的切入点是:李大钊的哪些言行打动了你?在具体交流时寻找相应的联系点,辐射点,有取有舍,重锤敲打的是22和27段,弱处理“被捕时”段落,目的是“把房间打开,让孩子们先进去,触摸自己的感受”。

长文短教要把握作者情感的凝聚点、表达情感的载体点和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三点统一才是切入点,点与点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教材的处理上,各有精彩的可圈可点之处。一位老师在处理李大钊对家人“一瞅一望深情地说:“父亲一瞅一望,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刻,他想说什么呢?”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过渡——嫁于春风不用媒

小结——似曾相识燕归来,氛围——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是一节高品味的语文课,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有品词析句、潜心会文的过程、有听说读写的训练,同时,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如春风化雨,点点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巧妙的点拨,由衷的赞美,热情的鼓励,颇有大家风范,课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独具匠心,当学生情感达到高潮的时候,季老师戛然而止,恰到好处,学生意犹未尽,“英雄”的韵律余音绕梁不绝。

conclusion用法点拨

conclusion [考例] You don’t have to draw a ________ right now. Make sure you have got to know the whole thing first. A. champion B. congratulation C. conclusion D. combination 解析:选C。champion表示“冠军”;congratulation表示“祝贺”;conclusion表示“结论”; combination表示“联合;化合物”。理解句意:你不需要现在就下结论。先确定你已经了解了事情的全部。 [点拨] conclusion作名词,表示“结论;结束”。常用于以下短语: come to a conclusion 得出结论;结束 arrive at / reach / draw a conclusion 得出结论 in conclusion 最后(常用于结束语中) 如: The meeting came to a conclusion at five thirty yesterday afternoon. 会议在昨天下午五点结束了。 The scientists reached the same conclusion after the experiment. 科学家们在那次实验后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Don’t draw a conclusion too fast. 别太快下结论。 In conclusion, I’d like to thank all the people who have helped me. 最后,我想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即时演练]补全句子。 (1) The meeting won’t 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束) until six o’clock this evening. (2) The doctor s still haven’t 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 about how to treat the little girl. Keys: (1) come to a conclusion (2) reached a conclusion

熟语方法点拨及答案

熟语 方法点拨: 一、感情色彩 1.自从中国颁布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2.这伙罪犯万万没想到竟被警方守株待兔,逮了个正着。 3.贪官的贼船是上得下不得的,一旦上去,就只能与污吏们同舟共济,一道覆灭了。4.美国在中国南海搞间谍飞行闯了祸,倒说中国飞机飞行不规范,这简直和寓言中的狼硬说小河下游的羊弄脏了上游的水异曲同工。 5 6 7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8.谭嗣同愿意成为变法牺牲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就少了些刚烈。 9.这个盗窃犯罪团伙作案范围遍及全县各乡,所窃物品包罗万象。 10.该市几百名公安干警倾巢出动,一举端掉了十几个赌博窝点。 二、特定方向 1.这个商店商品齐全,可谓汗牛充栋。 2.在你的居室里,挂上这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3.这幅画上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4.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5.博物馆开放之后,前往参观的人不绝如缕。 6.战地记者绘声绘色地讲述,使我们感同身受,我们对伊拉克人民遭受的苦难寄予深深的同情。 7.在研讨会上,李老师首先发言,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8.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 9.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响起穿云裂石般的爆炸声,随之,浓烟滚滚,火光映天。10.一幅名为《扬帆》的作品以其独特而深入浅出的构思获得了一等奖。 三、分析语境 1.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2.会议休息时,他的水果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3.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4.从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举足轻重的小事,绝不能掉以轻心。 5.福建人与福建企业的鱼贯而入,形成了福建资金特别是民间资金的大量外流。6.这项新规定颁布一年多,已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7.长此以往,我们终于使澳门有了一个更为安全稳定的投资环境。 8.正月十五的灯会,集中了全国各地的几千盏造型各异的花灯,五彩缤纷,真让人意兴阑珊。 9.责任编辑说:“我只对文字部分负责,至于出版珠其他环节,我就望尘莫及了。”10.到第一线采访的通常是刚参加工作的“小萝卜头”,老编辑则通过手机向他们面授机宜。 四、忌望文生义 1.为了做一名优秀歌手,她多次到北京拜师学习,每次下车伊始便直奔老师家,舍不得一分钟。 2.在建立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美德两国首鼠两端,但美国总统布什说:“我们可以在意见不合的情况下仍保持朋友关系。” 3.世界杯比赛时,比赛所在城市的人多数都到比赛现场去了,居民区里常常是十室九空。 4.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5.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园电话亭:“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6.听到女儿考上重点大学的好消息,老李手舞足蹈,得意忘言。 7.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8.人生道路上,犯错误是难免的,如果犯而不较,那么就一定会陷入错误的泥淖中不能自拔。 9.福利彩票投注点人头攒动,到晚上十点购买彩票的队伍仍然尾大不掉。 10.那年高考,期期艾艾盼来的竟然是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这对他的打击太大了。 五、辨语法功能 熟语的使用,还应注意熟语的语法功能,习惯用法,否则会造成搭配不当,或者重复累赘,或者否定失当等等。 1、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 2、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3、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发扬光大“五讲四美”活动的成果。 4、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文艺界几十名委员风采各异的签名。 5、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6、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查找制造白色粉末的来源。 7、他看到自己的这次考试成绩进步如此明显就忍俊不禁地笑了出来。 8、他被敌人关进监狱,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的情况下,也没有说出我军的联络方式。 9、李娜作为亚洲最出色的网球运动员,在海内外闻名遐迩。 10、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如果我们不居安思危,不奋发图强,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11、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12、中国的经济文化状况,虽然与技术先进国家比起来还是落后,但跟解放以前可以同日而语。 13、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经济危机,我们只有以冷静的心态沉着应付,等闲视之,才能开拓创新,化危机为机遇,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中文菜谱常见翻译方法

中文菜谱常见翻译方法 中餐菜谱不容易翻译,原因是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比较发达,对菜名特别讲究。菜单翻译的核心内容是菜用什么原料做成,因为外国人在餐桌上最关心的是吃什么东西。其次要讲清楚的是菜的用料,刀法和烹调方法。由此可见,要译好菜谱,就必须知道一些主要的用料,刀法,烹调方法及某些准备步骤,希望下面的英文翻译对诸位在翻译公司工作的同行有所帮助:1.常见的用料 鸡 chicken 鸭 duck 鹅 goose 鱼类 fish 肉类 meat猪肉 pork 牛肉 beef 小牛肉 veal 羊肉 mutton 小羊肉 lamb牛尾 oxtail 里脊 fillet 排骨 spareribs 腰子 kidney 肚子 tripe肝 liver 舌 tongue 下水 offals 蹄子 trotter 胗 gizzard鸡什 giblets 鹿肉 venison 鸡脯 chicken breast 甲鱼 turtle 海味 seafood 虾 shrimp 干贝 scallop 螃蟹 crab 鱿鱼 squid 海蛰 jellyfish黄鳝 finless eel 海螺 whelk 野味 game 兔 rabbit 鸽 pigeon鹌鹑 quail 龙虾lobster 牡蛎 oyster 田螺 snail 田鸡 frog蛇 snake 腌肉 bacon 香肠sausage 火腿 ham 熊掌bear’s paw鱼翅shark’s fin燕窝bird’s nest 2.煮前的准备工作 去骨 boning 例如,去骨鸭掌打鳞 scaling 例如,去鳞鱼 scaled fish 剥/去皮 skinning 例如,去皮田鸡 skinned frogs 脱壳 shelling 例如,虾仁 shelled shrimps 腌制 pickling 例如,咸酸菜 pickled vegetables 3. 常用刀法及用料形状 (1)常用刀法 切片 slice 切丝 shred 切丁 dice 切柳 fillet 切碎 mince捣烂 mash 酿 入 stuff (2) 常用用料形状 肉/ 鱼片sliced meat / fish 或 meat / fish slices 肉丝 shredded meat 或 pork shreds肉/鸡丁 diced pork / chicken 或meat / chicken cubes 肉末 minced meat肉丸 meat balls 肉馅 meat filling 4. 中餐菜单翻译法 (1)直译法。英译时把对应的制作方法译出来,再以该菜的主要原料为中心词。 如:炖牛肉 Stewed Beef (2)直译加注法。英译时直接按中文菜名译出其意,然后再补充说明其内在含义。 如: 狮子头Lion’s Head ——Pork Meat Balls 全家福 Happy Family——A combination of shrimps, pork, beef, chicken, lobster and mixed vegetables with brown sauce (3) 意译法。此法可分为三种情况: 1)原料+with+作料。以原料为中心词,有时捎带把烹调法也译出,再加上用介词with 或in 与作料构成的短语即可。如: 海米白菜 Chinese Cabbage with Dried Shrimps 鱼香肉丝 Shredded Pork with Garlic Sauce 2) 作料+原料。即把作料用作修饰语,放在中心词原料的前面。如: 咖喱牛肉 Curry Beef 古老肉 Sweet & Sour Pork 3) 以“实”对“虚”法。即舍去中菜名里的喻义,夸张等说法而用平直,明白的英语译出。如: 发财好市 Black Moss Cooked with Oysters 彩凤喜迎春 Baked Chicken and Fried Quail Eggs 蚂蚁上树 Vermicelli with Spicy Minced Pork

初中七年级(初一)下学期英语点拨训练模块测试卷 答案(3)

Module 5达标测试卷 第Ⅰ卷听力部分 听力材料: 一、1.Bob likes biscuits. 2.Mother often goes to that clothes shop to buy clothes. 3.These strawberries look fresh. 4.You can buy many cheap things in the market. 5.There's a big supermarket near my school. 二、6.What colour does she like? 7.May I use your pen? 8.How much is the T-shirt? 9.What size do you tak e? 10.Will you give the students homework by email? 三、M:Morning. What can I do for you, madam? W:Morning. I'd like to buy a skirt for my daughter. M:What colour does she like? W:Blue is her favourite colour. M:All right. What size does she take? W:Have you got Size M? M:Sorry,madam. We haven't got Size M in her colour at the moment. Wha t about the green one? It's Size M and it looks nice. W:Oh,how much is it? M:It's 150 yuan. But there's a sale today. It is half price. W:OK! I'll take it. 四、(W) Now more and more people like shopping online.We can buy almost everything on the Internet.We can buy food,clothes,books and train or plane tickets on the Internet.Online shopping has some advantages.First,it's easy.We can buy anything at any time because online shops are always open 24 hours a day.Second,we can compare the prices of the same product and can alwa ys buy cheap things online.Online shopping is good,but you must be careful not to spend too much time on the Internet. 听力答案: 一、1~5:DEACB 二、6~10:ACACC 三、11~15:CBAAB 四、16.everything 17.tickets 18.open https://www.doczj.com/doc/3b6072850.html,pare 20.spend 第Ⅱ卷笔试部分 五、21.A点拨:在购物时,售货员要说“What can I do for you? /Can I help you?”。22.A 23.D点拨:用标志词法解答。根据空后的pocket money可知询问不可数名词,要用how much。 24.B点拨:提问方式用how。 25.C点拨:but表示转折。26.C 27.B点拨:考查词语辨析。number数字,号码;price价格;kind种类;name名字。

点拨介词by的用法总结归纳

【奇速英语】点拨介词by的用法方方面面 1. 表示场所,意为“在……旁边”“在……近旁”“在……手边”,此时要注意它与介词near有所不同,即by 表示的距离更“近”。比较: He lives by the sea. 他住在海滨。 He lives near the sea. 他住在离海不远处。 2. 表示动词执行者,主要用于被动语态,此时要注意它与介词with 的区别:by 表示动作的主体,with 表示动作者的手段工具。如: The house was destroyed by fire. 此屋被大火烧毁。(fire是动作的主体,此句的主动形式为Fire destroyed the house.) The house was destroyed with fire. 此屋是(被人)用火烧毁的。(fire 只是工具,动作的主体另有其人,此句可认为省略了一个by短语,如by someone之类的,其主动形式可以是Someone destroyed the house with fire.) 3. 表示手段或方式等,注意以下用法: (1) 表示“乘”“坐”时,其后接交通工具(如bus, bike, train, plane, car,

taxi, ship等)或与交通工具密切相关的名词(如air, water, land, road 等),在句中主要用作方式状语,其中通常不用冠词或其他限定词。如: They came here by the first bus. 他们是坐第一班车来的。 但是,若表示交通工具的名词前插有定语修饰语,则也可以用冠词。如: We’re going by the 9:30 train. 我们坐9:30的火车去。 We went to Shanghai by a large ship. 我们乘一艘大船去上海。 注意,汉语说“步行”,英语习惯上用on foot, 而不用by foot。 (2) 注意以下表示方式的有用表达,其中不用冠词或其他限定词: by phone 用电话by telegram 用电报 by letter 用信件by express 用快件 by air mail 用航空邮件by ordinary mail 用平信

小说情节考点归纳及方法点拨

小说情节考点归纳及方法点拨(一)|高考阅读 小说情节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一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三“欧?亨利”式:是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美国小说家欧?亨利最擅长这种结构,所以又习称为“欧?亨利”式。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情节安排的常见技巧: (1)突转: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而高考所选的大都是篇幅不长的小小说,此种技巧值得重视。 (2)悬念: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3)巧合:巧合也是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它应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 方法归纳 1.小说情节概括题 把握情节是读懂小说的第一步。所以阅读小说时,把握小说内容,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既是小说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 常见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部分)。 思路引导: (1)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2)答题时对事件的概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略)。 (3)要注意题干的具体要求与概括的顺序,做到有的放矢、先后有序。

翻译技巧

:对于过长的宾语可以先用代词或数词代替,然后再具体翻译。 第八句的翻译:报告确定了临终关怀的两个问题,一是对疼痛 处理不够,二是大胆的使用可能延长死亡期甚至让病人死的不 体面的那些无效和强制的医疗手段。 9. The notion that learning should have in it an element of inspired play would seem to the greater part of the academic establishment merely silly, but that is nonetheless the case. 【词汇突破】notion ['n?u??n] n.[C]概念,观念,信念,理解 merely ['mi?li] adv.仅仅,只不过,只是 inspired 有激发性的,有灵感的,得到启示的 establishment 机构,建立 nonetheless 但是['n?ne?'les]nonetheless 转折副词,表明 转折的意味并不强烈。 case 事实,实情 【主干识别】The notion would seem merely silly. 主系表结构

【其他成分】that learning should have in it an element of inspired play 同位语从句修饰notion;主干为that learning should have an element of inspired play,是主谓结构;in it 为状语。to the greater part of the academic establishment状语。 【难点揭秘】这个句子的难点就是在主干中加入了状语和同位语从句使句子结构变得复杂。很多同学会对but 和nonetheless 连用感到困惑。两个句子之间是需要连词连接的,but是连词,起连接两个句子的作用。 但是两个句子之间的转折关系并不是像but所表达的那样强烈,前后两句之间为“部分肯定”的转折关系,因此使用nonetheless 转折副词,表明转折的意味并不强烈。这里的but也可以换为and。 【译文赏析】大多数的学术机构认为在学习中加入有启发性玩耍的理念是非常愚蠢的,但是这样的事情确实常常发生的。 【翻译点拨】】把状语翻译为中文中的主谓结 10. An invisible border divides those arguing for computers in the classroom on the behalf of students" career prospects and those arguing for computers in the classroom for broader reasons of radical education reform. 【词汇突破】invisible 无形的,视力之外的,难以辨 认的 prospect 景象,前途,期望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册练习M11 点拨训练单元检测卷 答案

Module 11达标测试卷 第Ⅰ卷听力部分 听力材料: 一、1.My sister did some cleaning at home yesterday morning. 2.Most Chinese people eat noodles with chopsticks. 3.Don't open the gift now! You must wait and open it later. 4.The two kids are playing chess. 5.She bought a baseball cap for her brother. 二、Text 1 M:Hello,Jenny! What are you doing? W:I'm watching the news on TV. M:What's it about? W:About Chinese traditions. M:Oh,do you know much about them? W:No,only a little.I hope I will visit China one day. Text 2 W:Hi,Tom! Where are you going for this summer holiday? M:I'm going to Dalian,China. W:Why are you going there? It's far from here. M:It's cool in summer.And there are beautiful beaches,too. W:Will you visit the places of interest there? M:Of course.I'm going to visit every places of interest there.

中考英语书面表达专题重点句型回顾及用法点拨

中考英语重点句型回顾及用法点拨 1. [聚焦句型]Let sb. do... “让/允许/听任某人干……[解读句型]let为使役动词,后跟不带to的不定式作宾补。Let's do^ Let us do。Let's do 含有“咱们一起干”之意,包括对方在内,其反意疑问句句尾用shall we;Let us do是请求听者允许,意为“(你)让我们干”,不包括对方在内,其反意疑问句句尾用will you。另外,let往往不用在被动语态中。例如:Let's go swimming,shall we?咱们去游泳好吗?Let us have a rest will you ?让我们休息一会儿,好吗? 2. .................................................................... [聚焦句型]It's time to do... “该做...................................... 了” ; It's time for. . ?“是. 的时候了” [解读句型]It's time后可跟不定式或for +名词结构,有时用It's time for sb. to do,即“该某人做....... 了”。例如:It's time to begin our class 我们 该上课了。It's time for breakfast. 该吃早饭了。His talk was over,it was time for him to be off.他的话说完了,该离开了。 3. [聚焦句型]I'd like /love + sth. “我想要 .. ”;I'd like / love to do “我想做.. ”[解读句型]rd = I should /would,主语为第二、 第三人称时用would like = love。该句型后可跟名词或不定式作宾语。例如:I should like a word with you .我想跟你谈谈。Miss Li would not like to speak about it before me.李小姐不想在我面前谈论这件事。 4. .................................................................... [聚焦句型]What about...? “............................................ 怎么样?”或“怎么办?” [解读句型]What about. . . ?= How about. . . ?用来征求意见或询问消息,about后跟名词、代词或动名词。例如:Of course I'll come. What about next Tuesday?我当然会来。下周二怎么样?How about /What about(our) going for a walk?(我们)去散散步如何? 5. .......................................................................................................... [聚焦句型]You'd better (not) do... “你最好(不要)干...................... ” [解 读句型]had better其后直接跟动词原形,否定形式直接在其后面加上not,有时had可省略,主语也可以由其他人称代词担任。例如:You'd better get some sleep.你最好休息一下。Better not wait for him any Ion ger .最好不要再等他了。All these books had better be returned to the library on time 这些书最好按时归还给 图书馆。

方法点拨整式的乘法

●方法点拨 [例1]计算 (1)(-3.5x2y2)·(0.6xy4z) (2)(-ab3)2·(-a2b) 点拨:先确定运算顺序,再利用单项式乘单项式的法则进行计算.(1)直接作乘法即可,(2)先作乘方运算,再作乘法运算. 解:(1)(-3.5x2y2)·(0.6xy4z) (系数相乘)(相同字母相乘)(不同字母相乘)(在x2·x中,x的指数是1,不要漏掉) =-2.1x3y6z (2)(-ab3)2·(-a2b) =a2b6·(-a2b)——先算乘方 =-(a2·a2)(b6·b)——再算乘法 =-a4b7 [例2]计算 (1)a m(a m-a3+9) (2)(4x3)2·[x3-x·(2x2-1)] 点拨:先确定运算顺序,再运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2)中用到了幂的乘方,单乘多及去括号几种运算公式及方法,要一步步进行. 解: [例3]计算 (1)(2a+3b)(3a+2b) (2)(3m-n)2 点拨:这两题都需运用多项式相乘的法则进行计算,能合并同类项的要将结果化到最简的形式.注意第(2)题要化为多乘多的形式. 解: (2)(3m-n)2注意乘方的意义 =(3m-n)(3m-n) =3m·3m-3m·n-n·3m+n·n

=9m 2-3mn -3mn +n 2 =9m 2-6mn +n 2 [例4](1)(-3 1xy 2)2·[xy (2x -y )+xy 2] (2)(-3x )2-2(x -5)(x -2) 点拨:对于混合运算,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尤其是乘方运算,每次运算后的结果要打上括号才能进行下一步运算. 解:(1)(- 31xy 2)2·[xy (2x -y )+xy 2] =9 1x 2y 4·[2x 2y -xy 2+xy 2] =9 1x 2y 4·(2x 2y ) =9 2x 4y 5 (2)(-3x )2-2(x -5)(x -2) =9x 2-2(x 2-2x -5x +10) =9x 2-2(x 2-7x +10) =9x 2-2x 2+14x -20 =7x 2+14x -20 说明:一般来说,为了简化运算,能合并同类项的可先合并同类项,减少项数,再进行下一步的运算. [例5]解下列方程 8x 2-(2x -3)(4x +2)=14 点拨:利用多乘多法则将方程左边部分化简,再运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出x . 解:8x 2-(2x -3)(4x +2)=14 8x 2-(8x 2+4x -12x -6)=14 8x 2-(8x 2-8x -6)=14 8x 2-8x 2+8x +6=14 8x =8 x =1 [例6]长方形的一边长3m +2n ,另一边比它大m -n ,求长方形的面积. 点拨:先分别求出长和宽,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求出面积.列式的时候,表示每条边的多项式都要用括号括起来. 解:长方形的宽:3m +2n 长方形的长=(3m +2n )+(m -n )=4m +n 长方形的面积:(3m +2n )·(4m +n ) =3m ·4m +3m ·n +2n ·4m +2n ·n =12m 2+3mn +8mn +2n 2 =12m 2+11mn +2n 2 答:长方形的面积是12m 2+11mn +2n 2.

2020新高考语文名校优化试卷及答案名师点拨(25页)

2020新高考语文名校优化试卷 测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英雄形象是民族精神的伟大象征,作为具有感召力的符号载体,它富有强大的精神引领力与持久的文化生命力。翻检近年来文学中的英雄叙事时,我们会不无遗憾地发现,曾经闪耀着精神光彩的“高大上”的英雄逐渐走向人性泛化的“庸常”英雄,真正具有时代影响力和生命力的英雄形象仍属凤毛麟角。因而,及时准确、生动、鲜活地塑造出能够反映新时代本质内涵、体现新时代精神风貌的英雄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 一方面,信息时代和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主流价值观受到巨大冲击。良莠不齐甚至颠倒黑白的信息考验着受众理性思辨的能力,提高了接近真相的难度,造成了少数人对英雄人物的质疑、戏谑、调侃、否定甚至污蔑。对英雄的认知和态度问题从来都是关乎社会、民族、国家的历史与现实的重大问题。否认英雄,就意味着否认我们当下所拥有的和平与安定来自牺牲和奉献,也意味着难以协调立场、形成共识、统一思想去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新时代迫切需要一个又一个属于这个时代的、被受众集体记忆的英雄形象来夯筑社会的精神高地、树立民众的价值坐标。 另一方面,中国的综合国力与日俱增,我们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当下的文艺作品理应着力塑造当代英雄,应当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崭新的时代风貌和精神气质。以电影《战狼Ⅱ》为代表,主人公冷锋身上承载着新时代富国强军背景下铁血军人的豪情和壮志,承载着属于当代青年人的理想人格。作

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因而也得到观众的广泛认同和反馈。置身自信自强的当代中国,我们需要越来越多这样的“超级英雄”来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为前进中的祖国鼓与呼。众所周知,“超级英雄”诞生于美国,其诞生与美国精神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植于美国人为之骄傲的“美国梦”,其深层次折射的更多的是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在勠力同心实现“中国梦”的今天,我们的文艺作品中应该有也一定会有越来越多中国式的“超级英雄”应运而生。 此外,青年一代缺少属于他们自己的经典英雄形象。在张扬个性、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的青年一代在偶像的选择上渠道太多,受到的干扰也太多。朱光潜在《谈英雄崇拜》一文中谈道:“尤其在青年时代,意象的力量大于概念,与其向他们说仁义道德,不如指点几个有血有肉的具有仁义道德的人给他们看。教育重人格感化,必须是一个具体的人格才真正有感化力。”文艺作品要围绕主流价值观发出坚定的声音,不遗余力地塑造属于这一代青年人自己的英雄形象、精神偶像。在“颜值”“金钱”“地位”等浮华幻象之外,打造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诗和远方”。英雄叙事绝非单纯的文艺问题,它不仅关乎对审美取向和社会风尚的引领,更关乎一代人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感和价值追求。 (摘编自张倩《英雄叙事要切中时代脉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主流价值观在信息时代受到严重冲击,无法辨别真相的复杂信息,造成英雄人物遭到质疑、戏谑、调侃、否定、污蔑等后果。 B.电影《战狼Ⅱ》中的冷锋是一个植根于伟大“中国梦”的“超级英雄”形象,承载着新时代军人的豪情壮志和青年人的理想人格,因而广受欢迎。 C.青年一代缺少属于他们的经典英雄形象,根本原因是青年一代的选择渠

含how的重点短语用法点拨

含how的重点短语用法点拨 How often、how far 、how long、how soon、how much 、how many是中考短语考察的热点之一,现结合中考试题将其用法作归纳点拨,与飨读者。 一、How often意为“多久一次”,提问频率。 表示频率的副词有always(总是)usually(通常)often (常常),sometimes/at times(有时)seldom(很少、不常),hardly(几乎不)never(决不、从来不)等; 短语有once a day/week/month/year (每天、周、月或年一次);twice a day/week/month/yesr(每天、周、月或年两次);three times d day(每天三次); 与every开头的短语也表示频率,例如every day/week/month/year(每天、周朋或年);every five minutes (每五分钟),every two hours(每两小时)等。 How often do you watch TV? 你多久看一次电影? -Once a day.每天一次。 How often do you send an email to your cousin? 你多久发一次邮件把给你堂兄? -Sometimes.有时。 中考试题: 2009年吉林 do you visit your grandparents? -Twice a month A how often B How long C How soon D How far. 答案A 答语“Twice a month”意为“每月两次”,说明上句提问频率。故选A。 2009年内蒙古呼和洁特 Can you tell me usually play football? -Once a week. A how soon B How long C How often D How far 答案C 答语“Once a week.”意为“每周一次”,表示频率,说明上句提问频率。故选C。 二、how far意为“多远”,提问两地之间的距离。表示两地间距离的短语常见的有five kilmeters(五千米), a few miles(数英里),ten minutes walk (十分钟的步秆路程),three hours ride(三小时的车程)等。 How long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你家到学校有多远? -Its three miles.三英里。 中考试题 2009年云南 Is the moon away from the earth? -Its about 383,000 kilometers. A How long B How soon C how often D How far 答案:D 答语“Its about 383,000 kilometers.”意为“大约383,000公里”,表示两地间的距离,说明上句意为“月亮离地球有多远?”。故选D。 2008年安徽 Kate,do you know it is from here to the gym? -About twenty minutes walk. A How long B How far C How soon D how often 答案B。 答语“About twenty minutes walk.””意为“大约二十分钟的步行路程”,表示两地间的距离,说明上句意为“月亮离地球有多远?”。故选B 三、How long有两种用法 1. How long意为“多长时间、多久”,提问一段时间,这是其主要用法。

英语长句翻译

1.First put forward by the French mathematician Pierre de Format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theorem had baffled and beaten the finest mathematical minds, including a French woman scientist who made a major advance in working out the problem, and who had to dress like a man in order to be able to study at the Ecolab polytechnique. 这个定理,先是由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皮尔法特提出,曾使一批杰出的数学大师为难,包括一位法国女科学家,她在解决这个难题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她曾女扮男装为了能够在伊科尔理工学院学习。 简析:夹杂过去分词短语,现在分词短语,动名词及两个定语从句。 2. It is difficult to measure the quantity of paper used as a result of use of Internet-connected computers, although just about anyone who works in an office can tell you that when e-mail is introduced, the printers start working overtime. That is, the growing demand for paper in recent years is largely due to the increased use of the Internet. 由于因特网的使用,计算所使用的纸张的数量是很难的,然而几乎任何在办公室工作的人能告诉你,当引进电子邮件后,打印机就开始超时工作。也就是说近年来人们对于纸张的日益需求主要是由于因特网越来越多的使用。 简析:夹杂较复杂的句型结构,关键词just about几乎;overtime超时地。 3. Perhaps the best sign of how computer and internet use pushes up demand for paper comes from the high-tech industry itself, which sees printing as one of its most promising new market. 或许,表明电脑及因特网使用促进人们对于纸张的需求的最好迹象源于高科技产业本身,印刷业被认为是高科技产业极有前景的新市场之一。 简析:夹杂较复杂的句型结构,关键词promising有前途的。 4. The action group has also found acceptable paper made from materials other than wood, such as agricultural waste. 这个行动组也发现一种人们可接受的纸,制成这种纸的原料不是木料,而是农业废料。 简析:关键词other than而不是。 5. Mostly borrowed from English and Chinese, these terms are often changed into forms no longer understood by native speakers. 这些术语,主要从英语和汉语引入,经常会变成不再被说本族语的人们理解的形式。简析:关键词term术语。 6. It is one of many language books that are now flying off booksellers’ shelves. 它是现在很畅销的许多外语书中的一本。 简析:比喻生动形象。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点拨训练单元测试卷答案

初中英语学习材料 madeofjingetieji Unit 6达标测试卷 第Ⅰ卷听力部分 听力材料: 一、1.When was the telephone invented? 2.What is this machine used for? 3.I think your invention is useful. 4.Do you know potato chips were invented by mistake? 5.Where were the photos taken? 二、6.W: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useful invention, Mark? M:The light bulb, I think. 7.M:Mary, would you like some hamburgers for lunch? W:No, thanks. I'd like some potato chips. 8.M:My watch is broken. I want to change a new one. W:I think you can ask Tom to repair it tomorrow. M:OK,I will. 9.W:When will you go to the zoo, Bob? M:In half an hour. 10.M:Have you set the alarm clock, Maria? W:Yes, I have. I set it at 7:10. Then we'll catch the bus at 9:20. 三、Text 1 M:Do you know Thomas Edison? W:Yes. He was a great American inventor. M:When was he born? W:He was born on February 11th,1847. M:Wow,you know so much about him. Text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