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62.00 KB
- 文档页数:6
云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1. (2分) (2015高二上·长安期末) 以下观点属于法家思想的有:()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②“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刑罚之可以治国也。
”③“不别宗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A . ①②③均正确B . ①②不正确③正确C . ①不正确②③正确D . ①②③均不正确2. (2分)《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这说明《诗经》A . 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B . 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C . 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D . 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3. (2分)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 . 荀子、董仲舒B . 荀子、孟子C . 商鞅、孟子D . 韩非子、董仲舒4. (2分) (2015高二上·宜昌期中) 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种艺术形式兼具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的代表作是()A . 柳公权的《玄秘塔碑》B . 王羲之的《兰亭序》C . 张旭的《古诗四帖》D . 欧阳询的《九成宫》5. (2分) (2019高一上·北京期中) 西晋文人傅咸曾在一篇赋中写道:“夫其为物,厥美可珍。
廉方有则,体洁性真。
含章蕴藻,实好斯文。
取彼之弊,以为己新。
揽之则舒,舍之则卷。
可屈可伸,能幽能显。
”作者在赋中所赞美的是()A . 白瓷B . 丝绸C . 文人画D . 纸6. (2分)(2016·陕西模拟) 明朝浙江盛行:男子成年后另立门户的习俗,因此造成家庭成员为争家产而不和;婚嫁谈判时讲价还价的习俗,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葬礼要请和尚念经,大摆筵席,大肆挥霍的习俗,以至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
云南省昆明市历史高二上学期复习试题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土地改革完成C、三大改造完成D、文化大革命开始答案:C解析: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选项是新中国成立,B 选项是土地改革完成,D选项是文化大革命开始,这些事件虽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不是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2、下列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典B、《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C、《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主要涉及刑法和民法D、《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标志着古巴比伦王国进入了全盛时期答案:D解析:《汉谟拉比法典》确实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A、B选项正确。
法典的内容主要涉及刑法和民法,C选项正确。
然而,法典的颁布并不直接标志着古巴比伦王国进入了全盛时期,全盛时期通常是指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达到高峰的时期。
《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更多是体现了古巴比伦王国对法律制度的重视。
因此,D选项描述不正确。
3、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洋务运动D. 戊戌变法答案:A 解析:鸦片战争(1840-1842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场战争是由于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而发动的,中国战败后签订了《南京条约》,从而开启了近代史的新篇章。
4、下列哪项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政策?A. 独立自主B. 全民族抗战C. 共产党领导一切D.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答案:A 解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政策是“独立自主”。
云南省历史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以下选项中,哪项不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A、统一战线B、武装斗争C、群众路线D、党的建设2、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B、五四运动起源于北京的北京大学C、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D、五四运动主要涉及的学生运动和知识分子运动3、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国共合作D. 抗日战争胜利4、题干:以下哪个文献是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提出的?A. 《论持久战》B. 《新民主主义论》C. 《实践论》D. 《论十大关系》5、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倡仁者爱人和礼治。
B、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强调兼爱非攻。
C、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D、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以法为本,强调君主专制。
6、导致西汉末年新莽政权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严重自然灾害。
B、外戚与宦官的互相倾轧。
C、农民起义的连续爆发。
D、匈奴的侵扰。
7、下列关于《三国演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曹操在煮酒论英雄中自诩“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B. 诸葛亮成功地挥斥了“舌战群儒”,赢得了刘备的信任C.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体现了他忠诚、义气的一面D. 《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征战天下被称为“桃园结义”8、以下关于《史记》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纪传体通史B. 《史记》共分为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C. 《史记》中的“纪”主要记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大事,是对历代帝王的概况D. 《史记》中的“表”是对历史事件、人物、事迹的简要记载9、题干:以下关于唐朝“贞观之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政治清明,官吏廉洁B、经济繁荣,国力强盛C、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D、提倡节俭,反对奢华 10、题干: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哪项不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B、引发了欧洲的宗教改革C、导致欧洲国家之间的殖民扩张D、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11、下列关于唐朝盛世表现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唐太宗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B、玄奘西行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C、武则天时期设立了科举制度D、唐玄宗时期,经济继续繁荣,出现了“开元盛世”12、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提出的“今是昨非”的观点,主要是针对哪个领域的改革意见?A、军事改革B、教育改革C、财政改革D、思想文化领域13、下列关于《史记》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 《史记》的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C. 《史记》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D. 《史记》中的“本纪”主要记载了帝王的事迹14、下列关于唐朝经济繁荣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 唐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B. 唐朝加强中央集权,政治稳定C. 唐朝农业、手工业发展迅速,商业繁荣D. 唐朝与西域交流频繁,促进了经济发展15、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哪位历史人物领导了中国的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清朝的衰落?A. 曾国藩B. 康有为C. 梁启超D. 孙中山16、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A. 萨拉热窝事件B. 凡尔登战役C. 索姆河战役D. 塞尔维亚投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昆明三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考试用时: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答案一律答在答题卡上,否则视为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 中国考古界对安徽阜阳地区双古堆墓葬进行发掘清理后,根据墓葬中出土的漆器、铜器上“汝阴候”铭文和“十一年”纪年,对照《史记》、《汉书》,确定双古堆为西汉第二代汝阴候夏侯灶及其妻子的墓。
这表明A.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前提B.历史结论的得出需要多方面印证C.历史记载比考古资料更具可信度D.历史记载与考古资料的记录一致2.《管子》记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鍼(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小马车)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由此可知当时A.各行业分工比较细致 B.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已经成熟C.官营冶铁业相当发达 D.铁器在生产生活中地位重要3.周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分明,宴乐时天子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为二佾。
春秋时期,鲁国卿大夫季氏却“八佾舞于庭”,且“士无常君,国无定臣”。
这一变化根源在于A.礼乐文明崩坏 B.井田制度瓦解C.分封制度崩溃 D.铁器牛耕使用4.周公要求统治者要“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主张“仁政”,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
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A.顺应天意,无为而治B.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仪道德遏制人欲5.有学者认为: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
与之前的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度最大的“合理性”应是A.封建政府人才选拔工作制度化 B.贵族垄断官场局面开始被打破C.底层知识分子社会流动均等化 D.积极向上的社会心理得以塑造6.古代中国的许多宗族有严格的家规、家教和家训,如唐代《柳氏家法》劝诫族人:“夫门第高者,一事坠先训则异它人,虽生可以苟爵位,死不可见祖先地下。
云南高二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创立皇帝称号的是A.大禹B.成汤C.周武王D.秦王嬴政2.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是A.《申谕英夷告示》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共同纲领》3.20世纪50年代,我国推动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是A.召开政治协商会议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4.新中国提出的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基本准则的外交政策是A.求同存异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C.对外开放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古代罗马人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其中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是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6.有关英国责任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由多党领袖组阁②实际上对议会负责③国王有权解散议会④掌握行政权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7.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A.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B.若干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C.联合国实力加强D.人们对和平的向往8.中国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出现于A.甲午战争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C.抗战期间D.国民党政府统治前期9.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为此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A.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0.观察下表,导致英国各行业人数比例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推动B.圈地运动带来的影响C.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D.对外贸易的发展11.有位美国总统在就职时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或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个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
昆明三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考试用时: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以下有关表述错误的有( )A.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 B.是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产物C.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D.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很多朝代都有影响2.监察制度的存在,使中央权力不断得到加强。
下列官职或机构不具有监察职权的是()A.御史大夫B.通判C.廷尉D.军机处3.人才的选拔与官吏的任命直接关系到政权的巩固,历史上选官和用官制度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下列选官和用官制度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科举制②世官制③察举制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②③①4. 某学校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想了解云南省的省份名称的来历。
研究发现,它在古代隶属于“云南行省”。
“行省”这个行政设置,最早应该出现在()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5.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6.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这一变化表明()A.皇权日益加强 B.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C.皇权代替相权 D.皇权与相权协调7.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都是()A.为扭转贸易的逆差 B.为打开中国市场C.为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D.为掠夺中国财富8.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C.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运动9.抗战以来中国方面取得的最大军事胜利是()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大捷 C.淞沪会战 D.枣宜会战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C.国民政府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D.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1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在彭德怀指挥下,中共领导人民在华北给日本侵略者沉重打击的一次军事行动是()A.百团大战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武汉会战12.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A.实行全民族抗战 B.战争的正义性C.国际反法西斯力量配合 D.正确的战略战术13.丘逢甲《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昆明三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考试用时: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2.《全球通史》在记述中国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人民群众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 )A.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B.其思想蕴含有发展观、法制观C.主张“治之经,礼与刑”D.其思想成为西汉王朝治国理念3.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措施中,常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
以下机构体现这种方式的分别是( )A.中书门下内阁军机处 B.中朝中书门下内阁C.中朝内阁军机处 D.尚书台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4.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
”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 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C.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 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5.李孔怀在《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中说: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朝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的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元朝统治者如此调整地方区域的主要目的在于( )A.扩大统治区域B.缓和蒙汉矛盾C.加强控制地方D.发展地方经济6.明王朝规定“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如万历《东昌府志》则言“高唐、夏津、恩县、范县宜木棉,江淮贾客列肆赍收,居人以此致富”又如兖州府郓城县,土宜木棉“五谷之利不及其半”。
云南高二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新兴地主阶级参与政权B.反对诸侯国之间的长期战争C.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D.大量杰出的思想家同时产生2.明清之际,出现了一些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他们思想的共同特点是()A.以“异端”自居B.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C.主张发展商品经济D.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京剧的“京”指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京城()A.汉B.唐C.宋D.清4.我们经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5.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了反对愚昧与专制的新文化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A.求同与存异B.人文与博爱C.浪漫与现实D.科学与民主6.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新思想萌发了,林、魏“新思想的萌发”之“新”的主要含义是()A.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B.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辱之道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7.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在民权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因为它()A.提出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B.倡导自由、平等、博爱C.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D.提出了“节制资本”的主张8.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旨在()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C.提高人民群众的文艺水平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9.新中国科技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②“文化大革命”的推动③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④科技工作者的贡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体现了古希腊的()A.民主思想B.无神论思想C.科学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11.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这三位思想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自由三剑客”。
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选择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发生在A.德俄之间B.德法之间C.英德法之间D.俄奥之间下列对欧洲宗教改革历史作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C.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D.直到19世纪,它始终为资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提供重要的思想武器有人认为“阿里是中国秦始皇的埃及版本”。
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①实现了国家统一②加强了中央集权③统治残暴④遏制外来侵略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D.开始发展资本主义下列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民权利的表述,正确的是A.农民无偿地得到一块份地B.农民不再受村社的严格管理C.农民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D.自法令颁布之日起,农民即可赎买份地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小路同学向全班介绍俄国186年改革,你认为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改革主要原因是农奴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它是沙皇实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
”这说明A.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云南省高二历史期末考试卷(三)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4题;共48分)1. (2分)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体现了他主张A . 民贵君轻,长治久安B . 仁者爱人,社会稳定C . 为政以德,君民共乐D . 克己复礼,和谐共处2. (2分)(2019·蚌埠模拟) 《淮南子》记载,“孔子、墨子皆修先圣之术,通六艺(即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之论”。
该记载认为儒、墨两家()A . 注重传承传统文化B . 把六艺看作先圣之术的精华C . 主张维护礼乐制度D . 要求地主阶级重视先圣修养3. (2分) (2017高二上·安徽期中) 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
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A . 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B . 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C . 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D . 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4. (2分)“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体现了A . 儒家的“仁爱”思想B . 墨家的“兼爱”思想C . 道家的“无为”思想D . 法家的“法治”思想5. (2分)(2016·南京模拟) 《剑桥艺术史》中提及某一画家的作品时说:“(他的画)却表明:在某种意义上,经验超越现状,引向追忆,哪怕仅此而已也罢。
尽管他指望观众还能看出更深层的含义。
”……(正如画家所述)‘那从水闸流出的潺潺水声、柳树、纤细的栏杆,还有砖砌的建筑物,我爱这样的事物……只要我能作画我就会不停的描绘这样的地方,绘画对于我来说只不过是表达情感的另一种语言’。
”下列作品与该画家的作品风格一致的是()A .B .C .D .6. (2分) (2019高三上·浙江月考) 起初,法国的沙龙是贵族阶层的交际场所。
昆明三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考试用时: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2.《全球通史》在记述中国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人民群众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 )A.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B.其思想蕴含有发展观、法制观C.主张“治之经,礼与刑”D.其思想成为西汉王朝治国理念3.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措施中,常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
以下机构体现这种方式的分别是( )A.中书门下内阁军机处 B.中朝中书门下内阁C.中朝内阁军机处 D.尚书台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4.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
”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 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C.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 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5.李孔怀在《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中说: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朝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的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元朝统治者如此调整地方区域的主要目的在于( )A.扩大统治区域B.缓和蒙汉矛盾C.加强控制地方D.发展地方经济6.明王朝规定“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如万历《东昌府志》则言“高唐、夏津、恩县、范县宜木棉,江淮贾客列肆赍收,居人以此致富”又如兖州府郓城县,土宜木棉“五谷之利不及其半”。
据以上材料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政府重视推广棉花种植 B.棉花种植利润较为丰厚C.棉花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D.民族交流促进棉花种植7.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
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
与“客观之诗人”在学风上更接近的是( )A.儒家的天人感应 B.道家的无为无用C.理学的格物致知 D.心学的本心灵明8.下面是晚清时期战争债务赔偿来源表,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清政府军事失败阻碍了工业发展 B.巨额赔款给清政府带来财政危机C. 清末财政已较多依赖从地方索取D.清朝中央集权已经受到地方威胁9.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在思想文化界出现一批已经不同于洋务运动理论家的早期改良派学者。
他们主张( )A.“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B.“未款之前,则宜以夷攻夷;既款之后,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C.“有议院,而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D.“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0.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
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11.中国步入世界的进程中,太平天国起到了一个正面作用。
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
这里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A.打击了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世界潮流C.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D.激发了汉族士大夫致力于自救变革12.曾在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水师学堂学习过的周作人回忆说,当时(1898年)如果某个学生中了秀才,学堂就会挂牌出来,隆重庆祝一番。
这说明当时的新式教育( )A.不可能培养出实际有用的人才 B.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C.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D.使科举考试内容发生根本变化13.梁启超《变法通议》说:“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
……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
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
”此材料主要意在( )A.推进中国法制改革 B.推进共和宪政建设C.推动公民参政议政 D.广泛借鉴外国法律14.孙中山一辈子崇敬马克思,称他为社会主义的“圣人”,“集几千年人类思想的大成”,但是,始终不同意照搬马克思主义,而提倡:“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
”“师马克思之意”指的是( )A.提倡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B.积极推动社会主义革命C.主张人民民主主义 D.节制资本发展民生15.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中曾列举以下内容:(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数量的红军;(4)有便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
(《毛泽东选集》)这段材料论证了( )A.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B.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C.持久抗战的有利因素D.解放战争胜利的经验16.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
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
”这表明当时美国( )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D.借助援助促进国共两党全力抗日17.《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
(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
”小岗村的变化反映了( )A.合作社经济有持久生命力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必须废除C.农村生产关系的适时调整 D.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18.在1966年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加拿大从以前追随美国投票反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席位变为弃权。
这表明( )A.中国外交的冰封局面已被打破B.加拿大已经有意缓和中加关系C.加拿大外交逐渐摆脱美国干预D.中加在联合国里达成一定共识19.智者学派宣扬“人是万物的尺度”,过分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
针对此问题,苏格拉底主张( )A.理念的世界才是真实的 B.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C.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D.主观感受无助于人对世界的认识20.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成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
可见当时( )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贵族的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21. 1555年,德国奉行新旧教两派的国家签订《奥格斯堡和约》,协议由各邦国统治者全权决定该国人民所信仰的教派,不能接受者只有迁居他国。
由此可知,这一和约( )A.界定了新旧教派的势力范围 B.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C.确立了新教在欧洲的统治地位 D.促成欧洲世俗权力高于教权22.与同时期法国相比,18世纪早期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较少对现实政治进行批判,而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
英法启蒙思想家出现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水平的差异 B.文化环境的差异C.国际地位的差异 D.政治制度的差异23.1911年,英国通过新的议会法,规定首相必须来自下院,后来英国《上院贵族法》又规定,世袭贵族可以放弃世袭头衔成为平民,参加大选成为下议员。
可见英国( )A. 下院成为权力中枢 B.贵族与平民矛盾得以缓和C. 贵族制度已经消失 D.法律保障贵族政治特权24.1774年,首届大陆会议接受了“平均代议”原则,州不论大小,在邦联政治生活中的决策能力相同。
而1787年制宪会议围绕“比例原则”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最终确立了在参众两院实施“双重分配”的原则。
这一转变( )A.表明美国最终放弃了邦联体制B.推动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建立C.解决了集体决策中权力分配问题D.有助于推动美国各州宪政改革25.英国人Sir John Tenniel所画的历史漫画《Dropping the Pilot(俾斯麦下台)》(1890年)非常有名。
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免去俾斯麦职务的应该是( )A.帝国皇帝B.内阁成员C.帝国议会D.联邦议会26. 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到:“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
……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
”以上材料反映了19世纪后期出现了新的经济现象,该现象的实质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B.世界市场的形成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财富资源的猎取27.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造成维尔斯态度变化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成功 B.新经济政策的成功C.西方经济大危机与苏联的建设成就形成反差 D.斯大林体制建立28. 1933年3月,罗斯福总统通过《紧急银行法》,设立房主贷款公司作为政府代理机构,其主要任务在于提供房主房屋贷款,避免因缴不出房贷而被迫丧失房屋所有权。
该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 )A.推行国家干预 B.恢复金融秩序 C.保障社会民生 D.恢复工业生产29.霍布斯鲍姆认为:“在1914年至20世纪90年代之间,世界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个单一的运作单位。
……而旧有以领土国家政治为界定的‘国家经济’,却一落而为跨国性的复杂体。
”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以来(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B.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C.现代化模式趋同发展 D.“国家经济”丧失独立性30. “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
他用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多种复杂的情感。
”文中的他是( )A.达•芬奇 B.毕加索 C.塞尚 D.莫奈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5分,第33题15分,共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