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语言学时期中西语言研究的对比

传统语言学时期中西语言研究的对比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c13546098.html,

传统语言学时期中西语言研究的对比

作者:李江艳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9年第01期

在对语言研究的历史进行分段研究时,人们一般将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以前的历史时期称为传统语言学或古代语言学时期,把19世纪以后的语言研究称做现代语言学时期。中国、印度、希腊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本文将就传统语言学时期的中西语言研究进行对比和探讨。

一、语文学时期中西语言学研究的共同之处

(一)目的相同

首先,注释和传播文化典籍是中西方语言学发展最初发展的共同动力。在传承经典文化的过程中,训诂、文学和音韵的研究在我国显得格外地突出。“在经典阐释的母体里孕育的中国古代语言学,自初生起就涵泳于语义一文化的双向建构之中,逐步形成了以‘训诂’为框架的独具人文精神的研究规范。”训诂学的目的是解释古书词语的意义。中国最早注释的古书是孔子编著的《春秋》,为之作注的书籍有《春秋左氏传》、《春秋穀梁传》和《春秋公羊传》。在注释的时候,其中涉及到了一些语法上的问题,只是这些关于语法的解释还非常零散。训诂学的代表性著作《尔雅》,则是一部解释经书的分类词典,其中所选用词语大多来源于当时通行的经典著作。在西方,《荷马史诗》是由《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长篇史诗组成,是西方第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也是希腊文化的精华,成书于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定型。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希腊语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为了读懂这两部史诗,在公元前6世纪时,雅典就有人对《荷马史诗》作校勘和注释的工作。到公元前四世纪时,在亚历山大里亚发展起来的语法学派的学者亚里斯塔克斯以研究荷马史诗的文本而著称,他的学生狄奥尼修斯的《读写技巧》对后代西方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其次,古代的中西方都非常重视文化和语言的传承。中国古代很注重儿童的识字,古人把语言文字学叫做“小学”。“小学”原本指“八岁至十四岁的幼童读书的学校”。与此相应,也产生了许多孩童识字的课本,如《苍颉篇》、《急就章》、《太甲篇》、《训纂篇》等。在西方的古希腊罗马时期,雄辩和演说相当盛行,修辞学也就很受重视。尤其在古罗马时代,7岁至12岁的儿童在读完小学之后,就要进入文法学校,主要学习文学和语言,当时有希腊文法学校和拉丁文法学校,学成之后,就进入修辞学校,专门接受演说和雄辩的技巧。因此在这个阶段的古希腊和罗马的修辞和语法的专著很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