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南北战争》知识点汇总

《美国南北战争》知识点汇总

《美国南北战争》知识点汇总
《美国南北战争》知识点汇总

(封面)

《美国南北战争》知识点汇总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美国南北战争

一、战争的爆发

1、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19世纪中期,围绕奴隶制的废存问题,北美矛盾再也无法调和。

(2)直接原因(导火线):1860年11月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2、爆发的标志:南方的一些州联合起来,宣布组成一个独立国家,号称“南部联盟”。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3、战争初期情况:

(1)战争爆发后,林肯宣布“南部联盟”各州为叛乱州,号召人们参军。

(2)由于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北方则准备不足,并缺乏优秀将领,所以北方军队虽然士气高昂,但在战争初期,却一再失利。

(3)军事上的失败,引起人民强烈不满,他们要求政府采取更有利的措施。

二、战争的胜利

1、转折——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时间:1862年9月

(2)主要内容: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

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

(3)作用:宣言的发表,广大黑人欢庆解放,踊跃报名参军,北方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期末复习 知识点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第一章 1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是指物体的信息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自动化的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 2物联网三大特征 全面感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2)可靠传送:通过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依托各种通信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3)智能处理: 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处理,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4 面向物联网的传感技术 (1)低耗自组、异构互连、泛在协同的无线传感网络。(2)智能化传感器网络节点研究。 (3)传感器网络组织结构及底层协议研究。(4)对传感器网络自身的检测与控制。 (5)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6)先进测试技术及网络化测控。 5 物联网中的智能技术 智能技术是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利用知识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人工智能理论研究(2)机器学习(3)智能控制技术与系统(4)智能信号处理 8 什么是IPv6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也被称作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是由IETF设计的用来替代现行的IPv4协议的一种新的IP协议。 9 IPv6与物联网的关系 物联网的发展与IPv6紧密联系,因为每个物联网链接的对象都需要IP地址作为识别码,而目前IPv4的地址已经不够用.IPv6拥有巨大的地址空间,他的地址空间完全可以满足结点标识的需要 第二章 1 物联网层次结构模型 (1)信息感知层: 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 (2)物联接入层:主要任务是将信息感知层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各种网络技术进行汇总,将大范围内的信息整合到一块,以供处理。

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导入新课: “您就是那位夫人,您写的这本书,引起了我们伟大的战争,感谢您写这本书。”林肯对小说家斯托夫人说。林肯所说的这本书是斯托夫人写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战争是美国南北战争。是不是这本书引起了美国内战呢? 讲授新课 回忆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后,存在的两种经济都发展起来。南方种植园经济需要大量奴隶,工业革命扩展到美国,北方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看书种植园图片)两种制度间必然存在矛盾。 1爆发的原因 两种制度有什么矛盾?为什么说美国内战爆发原因是奴隶制存废问题? 总结:种植园奴隶主和资本家为争夺原料、市场、劳动力矛盾尖锐。奴隶制存废成为焦点。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种社会制度即奴隶制度与自由劳动制度之间的斗争”。美国独立后,南方和北方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发展。 在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到1860年,北方工业生产居世界第四位,而在南方,则实行的是种植园黑人奴隶制度,南方1860年已有黑人奴隶400万人。南方奴隶制度是生长在美国社会的赘瘤,它严重窒息了北方工商业的发展,南北矛盾和斗争自19世纪起日趋激烈。斗争主要围绕西部土地展开。北方要求在西部地区发展资本主义,限制甚至禁止奴隶制度的扩大;南方则力图在西部甚至全国扩展奴隶制度。双方矛盾到19世纪50年代在局部地区已酿成武装冲突。在奴隶主的进逼面前,北方人民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废奴运动”,南方黑奴也不断展开暴动。在人民斗争的推动下,北方资产阶级开始主张废除奴隶制度。 2. 导火线:为什么林肯能当选总统?为什么林肯就任总统是内战爆发的导火线? 1854年共和党成立,林肯的主张是逐步废除奴隶制,不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 1860年,反对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这预示了奴隶制度的末日。 林肯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主张限制奴隶制,符合人民意愿,北方经济实力强。林肯当选总统,他必将行使总统权力,反对奴隶制扩张。南方决定发动叛乱。于是,南方7州退出联邦,1861年4月12日,南方联盟不宣而战并于14日占领了联邦军的萨姆特要塞,挑起了内战(又称“南北战争”)林肯不得不宣布对南方作战,南北战争爆发。 3.内战爆发: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 (同学分析南北方在各方面谁占优势。) 北方废奴和维护统一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深得人心,北方在经济军事上也占优势。当时美国南北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北方有23个州,人口2200万,工业生产是南方的10倍。南方只有7个州900万人口。南方之所以敢挑起战争,是因为南方早就从军事上做好了准备,南方军队素质高,军火工业发达,并得到英法等国的援助。南方想通过速战速决打败北方。 由于南方军队早有准备,也由于林肯害怕国家分裂,不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态度优柔寡断。而北方对战争准备不足,所以战争初期对于北方非常的不利 (出示美国南北战争形势图) 如果你是林肯,为扭转战局,会怎样决策?并说明理由。 (要充分发动群众;利用西部资源。) 4.内战转折: 林肯不愧是伟大的政治家,他看出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下决心解决黑人和奴隶制这一核心问题。于是他接受了人民的意见,顺应历史潮流,于1862年9月22日,毅然发表了《解放宣言》,宣布从1863年1月1日起美国400万黑人奴隶获得解放。这一伟大历史文件敲响了南方奴隶制的丧钟。同时,林肯还实行了一系列革命政策,如:颁布《宅地法》,把

历史上的美国南北战争

历史上的美国南北战争 1、“一国两制”在美国的实践 美国历史上曾经实行过“一国两制”,只是没有明确地提过这种说法。美国的奴隶制度存在于南方。在殖民地时期,美国南方从非洲进口了大批黑人奴隶,建立了奴隶制基础上的种植园经济。在南方,广大的黑人被视为奴隶主的财产,没有独立人格,没有人身自由,过着悲惨的生活。这种状况在美国建国后仍然得到继续。美国的建国者们尽管提出了人人平等和自由的思想,但是并没有将之应用于美国南方的黑人。为了获得南方奴隶主阶级的支持,美国的开国者在建国时采取了默认奴隶制在南方存在的事实。这样就造成了美国在立国后60年的时间里存在的“自由人”与“奴隶制”这两制并存的“一国两制”的现象。 2、南北战争的起因 美国“一国两制”的状况维持了60年。到了1850年左右,南部和北部之间为奴隶制的争执开始白热化。但是,争论的焦点不是美国南方是不是应该废除奴隶制,而是新加入的一些州里是不是允许奴隶制,这关系到自由州同奴隶州在联邦政府内的权力分配上的平衡。1850年的协议暂时维持了联邦内自由州与奴隶州数目上的平衡,从而继续了“一国两制”的局面。 然而,这一局面很快就受到冲击。1850年后,美国共和党在北方崛起。共和党希望美国辽阔的西部新边疆能够避免奴隶制,实行自由劳工制度,因此坚决反对奴隶制向西部各州扩张。因此,南北矛盾尖锐化。1860年,共和党人林肯第一次当选美国总统。 林肯的当选沉重地打击了美国南方人士。他们失去了对联邦的信心,觉得南方的利益已经不可能得到联邦的保护。于是,脱离联邦,自立政府的主张获得响应。 为了平息南方人的愤怒和担心,林肯总统在演讲中多次向南方递出橄榄枝。他声明,他希望南方人士要认识到限制奴隶制的区别。他的目的不是要废除南方的奴隶制。他要求南方各州不要脱离联邦,而是在联邦内解决问题①。既然林肯总统已经保证不会废除南方的奴隶制,那就意味着“一国两制”的政策将会继续。那么,南方就不应该再有独立的理由。 然而,南方各州因此不再愿意受“一国两制”的限制,断然决然地宣布自组南方邦联政府。南方人坚信自己有脱离联邦,寻求独立的权利。而在这一点上,正是南北方的最大分歧所在。 南方人士认为,美国联邦是当初各州自由加入而组成的。现在各州仍然有权利自由退出。而北方人士则认为,各州既然已经加入联邦,就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可分隔的整体。加入时需要全体联邦成员的同意,退出时也必须经过同样的程序②。对这一统一与分裂权利的认知不同,就成了分别南方人士与北方人士的分界线而不是对奴隶制的认识。所以,美国南北战争不是为了消灭奴隶制,而是分裂与统一两股势力之争。 3、南北战争的结果 由于北方的实力超过南方,所以南方最后遭到失败的命运。南方不接受“一国两制”,战争的结果是一国两制不再实行。成了一国一制。最终吃亏的还是南方。奴隶制被废除。奴隶主阶层在许多年内受到压制。北方发动的保卫国家统一的战争受到人民的拥护,维护国家的统一,从而保证了战争的胜利。美国内战的损失是巨大的。60多万青壮年死亡。南方首府里士满市被夷为平地③。但是,长远来看,美国内战的结果是

Zigbee知识点

第一章Zigbee概述 1、Zigbee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速率无线网络技术,主要用于近距离无线连接。 2、Zigbee的特点是功耗低、成本低、时延短、网络容量大、可靠安全。 3、常见的Zigbee芯片有CC243X系列、MC1322X系列和CC253X系列。 4、常见的Zigbee协议栈有非开源(msstatePAN)协议栈、开源(freakz)协议栈和半开源(Zstack)协议栈。 5、Zigbee软件开发平台包括IAR、Zigbee Sniffer、物理地址修改软件以及其它辅助软件。 6、Zigbee硬件开发平台采用Altium Designer进行设计。 7、简述Zigbee的定义。 答:Zigbee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成本的双向无线通讯技术。主要用于距离短、功耗低且传输速率不高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包括典型的周期性数据、间歇性数据和低反应时间数据)的应用。 ( Zigbee的基础是,但是仅处理低级的MAC(媒体接入控制协议)层和物理层协议,Zigbee 联盟对网络层协议和应用层进行了标准化。) 8、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与Zigbee之间的关系。 答:从协议标准来讲:目前大多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物理层和MAC层都采用协议标准。描述了低速率无线个人局域网的物理层和媒体接入控制协议(MAC层),属于工作组。而Zigbee 技术是基于标准的无线技术。 从应用上来讲:Zigbee适用于通信数据量不大,数据传输速率相对较低,成本较低的便携或移动设备。这些设备只需要很少的能量,以接力的方式通过无线电波将数据从一个传感器传到另外一个传感器,并能实现传感器之间的组网,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自组织和低功耗的特点。 9、Zigbee技术特点:低功耗、低成本、大容量、可靠、时延短、灵活的网络拓扑结构。 第二章Zigbee技术原理 1、Zigbee协议分为物理层、MAC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其中物理层和MAC层由定义。 2、Zigbee有三种网络拓扑结构,分别是星型、树型和网状型。 3、物理层定义了物理无线信道和与MAC层之间的接口,提供物理层数据服务和物理层管理服务。 4、MAC层提供MAC层数据服务和MAC层管理服务,并负责数据成帧。 5、网络层负责拓扑结构的建立和维护网络连接。 6、Zigbee的应用层由应用支持子层(APS)、Zigbee设备对象、Zigbee应用框架(AF)、Zigbee 设备模板和制造商定义的应用对象等组成。 7、简述MAC层帧的一般结构。 答:MAC帧,即MAC协议数据单元(MPDU),是由一系列字段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而成的。设计目标是在保持低复杂度的前提下实现在噪声信道上的可靠数据传输。MAC层帧结构分为一般格式和特定格式。 一般格式:三部分,MAC帧头(MHR)、MAC有效载荷、MAC帧尾(MFR)。 特定格式:信标帧、数据帧、确认帧和命令帧。 (MAC帧头部分由帧控制字段和帧序号字段组成;MAC有效载荷由地址信息和特定帧的有效载荷组成,MAC有效载荷的有效长度与特定帧类型有关;MAC帧尾是校验序列FCS)。 8、简述Zigbee网络层的功能。

美国南北战争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美国南北战争的过程,培养学生表述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南北战争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历史问题的能力。 3、列表表述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的主要表现,培养动手能力和制表能力。 4、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林肯,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感知南北战争的经过。 2、列举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的主要表现,认识废除黑人奴隶制度和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3、列举《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两个法令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拓展材料的分析,进步增强学生实现祖国统一的信念。 教学重点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对林肯总统的评价。 教学难点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战争的性质 教学方法教师采取提问法,演示法,谈话法 学习方法采取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原则,直观教学原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百度搜索】 https://www.doczj.com/doc/3b4766348.html,/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 detail&word=%C1%D6%BF%CF&in=1239&cl=2&lm=-1&st=-1&pn=0&rn= 1&di=70044832950&ln=2000&fr=&fm=index&fmq=1331891045136_R& 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

n0&-1&di70044832950&objURLhttp%3A%2F%https://www.doczj.com/doc/3b4766348.html,%2F20 100518%2F2294314_150938059914_2.jpg&fromURLhttp%3A%2F%2Fww https://www.doczj.com/doc/3b4766348.html,%2Fshow%2F3%2F65%2F8cd4b1a0730d4ab7.html&W780&H 1024&T6886&S46&TPjpg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的第16任总统。他受到美国人民的尊重。马克思赞扬“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他的历史功绩与一场战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场战争就是美国内战,史称南北战争。 这场内战惨烈到什么程度?请阅读以下材料 (屏幕展示):材料1:南北战争是我国历史上最残酷的一幕。伤亡人数超过了150多万,成千上万的家庭流离失所,战争所带来的磨难超出我们的想象。──罗恩·马克斯韦尔《直面历史》 材料2:用了四年战争和几乎70万美国人的鲜血──伤亡几乎等同运到北美的奴隶总数──才将宪法中奴隶制的污点洗 清。──安玛丽·丝劳特《这才是美国》 150万、70万,是因为统计涵盖的对象不同。但有一点值得思考:美国在二战中伤亡人数101万,在越战中伤亡人数将近40万。而这这场战争造成的伤亡人数,几乎等同于自此以后100多年内美军在对外战争中伤亡数的总和。 我们就来学习18课美国南北战争,历史上又叫做“美国内战”。 【百度搜索】 https://www.doczj.com/doc/3b4766348.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 l&word=%C3%C0%B9%FA%C4%DA%D5%BD&in=18926&cl=2&lm=-1&st=-1&p n=0&rn=1&di=57614548605&ln=2000&fr=&fm=result&fmq=133189114 3714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 stype=2#pn0&-1&di57614548605&objURLhttp%3A%2F%https://www.doczj.com/doc/3b4766348.html,hube https://www.doczj.com/doc/3b4766348.html,%2Fhbrb%2Fhbrbsglk%2Fhbrb07%2F200909%2FW02009092620120 3710255.jpg&fromURLhttp%3A%2F%https://www.doczj.com/doc/3b4766348.html,%2Fhbrb%2Fh brbsglk%2Fhbrb07%2F200909%2Ft821478.shtml&W800&H577&T9547&S 206&TPjpg 【百度搜索】 https://www.doczj.com/doc/3b4766348.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

最新无线传感网知识点

第一章无线传感网概述 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念:无线传感器网路是一种由多个无线传感器节点和几个汇聚节点构成的网络,能够实时的检测、感知和采集节点部署区域的环境或感兴趣的的感知对象的各种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后一无线的方式发送出去。 2.WSN的特点及优势 1)WSN与Ad hoc共有的特征:自组织;分布式;节点平等;安全性差 2)WSN特有的特征:计算能力不高;能量供应不可代替;节点变化性强;大规模网络 3.无线传感器网络架构: 1)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物理层:负责载波频率产生、信号的调制解调等工作,提供简单但健壮的信号调制和无线收发技术。 数据链路层:(1)媒体访问控制。(2)差错控制。 网络层:负责路由发现和维护,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重要因素。 传输层:负责将传感器网络的数据提供给外部网络,也就是负责网络中节点间和节点与外部网络之间的通信。 应用层:主要由一系列应用软件构成,主要负责监测任务。这一层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传感器管理协议、任务分配和数据广播管理协议,以及传感器查询和数据传播管理协议。 2)管理平台:(1)能量管理平台(2)移动管理平台(3)任务管理平台 (1)管理传感器节点如何使用资源,在各个协议层都需要考虑节省能量。 (2)检测传感器节点的移动,维护到汇聚节点的路由,使得传感器节点能够动态跟踪其邻居的位置。 (3)在一个给定的区域内平衡和调度检测任务。 4.无线传感器网络所面临的挑战:低能耗,实时性,低成本,安全和抗干扰,协作 第二章无线传感网物理层设计 1.WSN物理层频率的选择:一般选用工业,科学和医疗频段。ISM(医疗)频段的主要优点是无需注册的公用频段、具有大范围可选频段、没有特定标准、灵活使用。欧洲使用433MHZ,美国使用915MHZ频段 2.WSN结构采用的是无线射频通信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1.MAC协议分类: 1)按节点的接入方式:侦听(间断侦听:DEANAdeng),唤醒(低功耗前导载波侦听MAC协议),调度(主要使用在广播中) 2)按信道占用数划分:单信道(主要采用),双信道,多信道 3)信道分配方式:竞争型(S-MAC,T-MAC,Sift),分配型(SMACS,TRAMA),混合型(ZMAC),跨层型 2.分配型MAC协议采用TDMA,CDMA,SDMA,FDMA等技术 3.数据链路层的关键问题:能量效率问题,可扩展性,公平性,信道共享,网络性能的优化 4.记忆竞争的S-MAC协议,具有以下特点: (1)周期性的侦听和睡眠 (2)使用虚拟载波侦听和物理载波侦听进行冲突避免 (3)自适应侦听 (4)将长消息分成子段进行消息传递 5.基于竞争的T-MAC协议:为了改进S-MAC协议不能根据网络负载调整自己的调度周期的缺点,T-MAC协议根据一种自适应占空比的原理,通过动态地调整侦听与睡眠时间的比值,从而实现节省能耗的目的。主要解决了早睡的问题 6.基于竞争的Sift协议:为了解决多个相邻节点都会发现同一事件并传输相关信息而导致空间竞争现象,它采用CSMA机制,竞争窗口的大小原本是设定好的,采用非均匀概率来决定是否发送数据,特点如下: (1)无线传感传感器网络中基于空间中的竞争 (2)基于时间的报告方式 (3)感知事件的节点密度的自适应调整 7.基于分配的SMAC协议:该协议假设每个节点都能够在多个载波频点上进行切换,将每个双向信道定义为两个时间段。SMAC协议是一种分布式协议,允许一个节点集发现邻居并进行信道分配。SMAC协议可避免全局时间同步,从而减少复杂性 8.基于分配的TRAMA协议:该协议采用了流量自适应的分布式选举算法,节点交换两跳内的邻居信息,传输分配时指明在时间顺序上哪些节点是目的节点,然后选择在每个时隙上的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TRAMA将一个物理信道分成多个时隙,通过对这些时隙的复用为数据和

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历史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了解 二、教学课题 1、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 2、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材分析 美国历史是世界近现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内战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又一重要事件,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扫清障碍,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走上腾飞之路。学生学好本课不仅能够对美国历史进一步深入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对美国今天的发展也将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了解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的简单过程和战争的结局;认识战前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理解北方在南北战争中取胜的原因及南北战争的性质和意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对林肯的评价,培养学生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组织辩论和图解突破难点,理解南北战争的原因;通过情境设置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思考,增强对历史的感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残暴野蛮的奴隶制终究会被推下历史舞台,自由、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历史绝对不会忘记那些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而献身的人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南北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2.难点: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 教材整合法:依据课标及教材内容,打破教材现有结构,从学生兴趣出发整合教材 问题教学法:根据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有关资料,培养学生动口,动脑能力。 分组辩论法:将学生分为两大组进行相关问题的辩论已突破难点 情境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悟。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请看大屏幕,这个人是谁? 生:奥巴马

美国南北战争练习题及答案

美国南北战争练习题及答案 第17课美国南北战争归纳和整理基础训练 1.19世纪早期,美国购买的最大的一块领土是( ) A.加利福尼亚 B.得克萨斯 C.佛罗里达 D.路易斯安那 2.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南北两种经济形式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B.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C.林肯当选为总统 D.领土的扩张 3.1963年8月28,马丁?路德?金作了著名的《I have a Dream》的演讲。他说“一百年前,有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就像一束巨大灯塔所放射出来的希望之光,就像结束漫漫长夜禁锢的欢畅的黎明。”马丁?路德?金所说的这位伟大的美国人是( ) A.华盛顿B.克伦威尔 C.林肯D.富兰克林 4.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下列选项中其影响相同的是一项是( ) A.摧毁了英国殖民统治 B.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C. 推动了欧洲和拉美的革命 D.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5.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这一“障碍”指的是( ) A.英国的殖民统治 B.奴隶制度 C. 南方的叛乱各州 D.种族歧视 6.《宅地法》实施后,对美国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 A.打击了种植园经济 B.加速了西部开发 C.维护了国家统一 D.激发了农民积极性7.美国内战中,联邦军队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场战役是( ) A. 约克镇战役 B.萨拉托加大捷 C.攻占里士满 D.葛底斯堡战役 8.如果你是林肯政府要员,当南方挑起战争并使北方陷入困境时,你如何替林肯总统分忧( ) A.向南方妥协 B.把国家分裂成两个部分C.制定反击政策 D.把广大群众发动起来 9.下列不属于美国内战意义的一项是( ) A.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B.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C.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D.彻底肃清了美国的种族歧视 10.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林肯( ) A.巩固了北部地区工业资产阶级统治 B.满足了美国公民获得西部土地的愿望C.取消了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D.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拓展训练 11.解读下列材料。他出身贫寒,但靠自身的奋斗成为美国总统。他是为白人资本家而战斗的斗士,他解放了黑人奴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知识点

I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念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3个基本要素为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 无线网络是传感器之间、传感器与观察者之间的通信方式,用于在传感器与观察者之间建立通信路径;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发布感知信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功能。 一组功能有限的传感器协作地完成大的感知任务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重要特点。 传感器主要由感知单元、传输单元、存储单元和电源组成,完成感知对象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简单的计算后,传输给观察者以提供环境的决策依据。 观察者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用户,是感知信息的接收和应用者。观察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计算机或其它设备。 感知对象是观察者感兴趣的监测目标,也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感知对象。 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感知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多个对象,一个对象也可以被多个无线传感器网络所感知。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1)硬件资源有限 (2)电源容量有限 (3)无中心

(4)自组织 (5)多跳路由 (6)动态拓扑 (7)节点数量众多,分布密集 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学术界研究进展 1、网络技术(不太懂) 2、通信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要有不同于传统Ad Hoc和因特网通信协议的原因如下: (1)传感器网络中的传感器节点数量远大于Ad Hoc网络中的节点数; (2)感知节点出现故障的频率要大于Ad Hoc网络; (3)感知节点要比因特网和Ad Hoc网络中的节点简单; (4)感知节点的能量有限; (5)因特网的数据报头对于传感器网络来说太长,例如,每个节点必须有一个永久的地址。 美国一些大学提出了有效的协议如下: 包括谈判类协议(如SPIN-PP协议、SPIN-EC协议、SPIN-BC协议、SPIN-RL协议)、定向发布类协议、能源敏感类协议、多路径类协议、传播路由类协议、介质存取控制类、基于Cluster的协议、以数据为

《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美国南北战争》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世界历史》九年级上P111——116,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前,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愈演愈烈。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北方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南方奴隶主却将几百万黑人奴隶禁锢在种植园内;北方需要大量的棉花等工业原料,南方奴隶主却将多数产品输往欧洲国家;北方需要南方作为商品销售市场,南方却从欧洲进口廉价商品;北方资产阶级需要提高关税以保护自己的工业,南方奴隶主却极力降低关税,以购买廉价的外国商品。美国南北战争也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北方资产阶级依靠人民的力量,摧毁了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经济,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美国南北战争在美国领土上建立了统一的资本主义制度,并以民主的方式解决了西部土地问题。 [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抽象思维已有所发展,参与意识强,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了理性的思考分析能力。本课内容是学生熟悉而又知道不多的一段历史,再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思多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资料、观看图片等,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战争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战争的结局、战争的性质和作用以及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等主要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南北战争中林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引导学生对战争双方力量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读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残暴野蛮的统治始终是要被推下历史的舞台的,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而献身的人历史是不会忘记的。 [教学难点] 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

美国南北战争的过程介绍

美国南北战争的过程介绍 南北战争(American Civil War)即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内战,参战双方为北方美利坚合众国和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最终以北方联邦胜利告终。下面是本人分享的美国南北战争的过程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美国南北战争的大概过程 战争初期北方实力大大超过南方,北方23个州有2234万人口,南方7个州只有910万,而且其中有380多万 是黑奴。北方有发达的工业,年产值15亿美元,130万工人,22000英里的铁路网和丰富的粮食,而南方工业薄弱,年产值1550万美元,工人仅11万,铁路也只有9000英里。 但南方有充分的军事准备。得益于不久前结束的美墨战争,南方军队素质较高,指挥官经验丰富,并得到了英法等国的援助。而且,内战前夕J.布坎南总统(奴隶主的代理人) 曾设法把大量武器和金钱输送到南方去。南方想通过速战速决打败北方。 美国内战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和东西两大战场。 “有限战争”阶段 1861年4月至1862年9月是“有限战争”阶段。双 方都集中兵力于东战场为争夺对方首都而展开激战。南方军队统帅是杰出军事家罗伯特·李,他根据双方力量悬殊的状况,制定了以攻为守的战略,集中兵力寻歼北军主力,迫使北方签订城下之盟。而北方对战争准备不足,又采取了所谓的“大蛇计划”,把兵力分散在8000英里长的战线上,加上同情奴隶 主的指挥官麦克莱兰采取消极战术,使北军连连受挫。 林肯政府在内战初期进行战争的目的是恢复南北的统

一,担心触动奴隶制度会把一些边境奴隶州推向南方叛乱者一方,从而失掉边境诸州这个重要的战略地区。由于北方政府不肯宣布解放奴隶。因此,在内战第一阶段,北方在军事上连遭失败。 马那萨斯会战 1861年7月东战场举行马那萨斯会战。7月21日, 北方发起向南方首都里士满进军的攻势,3.5万北方军队排着 整齐队形,在军乐声中向里士满进军。由于北方事先大张声势,认为南军不堪一击,加上这一天是星期六,于是许多华盛顿市民、国会议员、记者等身着盛装,携妻带子,提着装有野餐的篮子,有的坐马车,有的随军队步行,像过节一样,前来战地观光,看热闹。南方军队2.2万在铁路枢纽马那萨斯列阵相迎。北方军队在观众的欢呼声中向南军发起攻击,猛烈的炮火把南军阵地笼罩在烟雾中。北军继而跨过布尔河向对岸发起冲击。谁想南军指挥官是名将托马斯·杰克逊,他沉着指挥,击退了北军5次冲锋,因此获得“石墙”的美称。战斗十分激烈,由于双方军服几乎相同,一时敌我难辨,战场一片混乱。不久,南军9000援军赶到,发起反攻。缺乏训练的北军一触即溃, 丢下大批枪支弹药逃回华盛顿。这一仗,北军损兵折将3000,南军损失不到2000。 半岛战役 进入1862年,战况更为激烈。林肯2月22日下令 50万大军发起总攻击。北军在西线节节胜利,几乎打通了南 北大动脉密西西比河。海军也攻克了南方最大港口新奥尔良。但在东战场,北军又连遭惨败。北军司令麦克莱兰拥有重兵 10万,却几个月按兵不动,因为他把敌人的5万人马当成了 15万。后在林肯催促下,才发动“半岛战役”,企图攻占里

物联网安全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 1.1物联网的安全特征: 1,感知网络的信息采集、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 2,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3,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 1.2物联网从功能上说具备哪几个特征? 1,全面感知能力,可以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条形码等获取被控/被测物体的信息。 2,数据信息的可靠传递,可以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的传递出去。 3,可以智能处理,利用现代控制技术提供智能计算方法,对大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4,可以根据各个行业,各种业务的具体特点形成各种单独的业务应用,或者整个行业及系统的建成应用解决方案。 1.3物联网结构应划分为几个层次? 1,感知识别层 2,网络构建层 3,管理服务层4,综合应用层 1.4概要说明物联网安全的逻辑层次 物联网网络体系结构主要考虑3个逻辑层,即底层是用来采集的感知识别层,中间层数据传输的网络构建层,顶层则是包括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的应用中间层 1.5物联网面对的特殊安全为问题有哪些? 1,物联网机器和感知识别层节点的本地安全问题。2,感知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3,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4,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易受到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的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针对这些安全架构,需要发展相关的密码技术,包括访问控制、匿名签名、匿名认证、密文验证(包括同态加密)、门限密码、叛逆追踪、数字水印和指纹技术。 1.8 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将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会涉及许多非技术因素。下述几个方面的因素很难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 (1)教育:让用户意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如何正确使用物联网服务以减少机密信息的泄露机会; (2)管理:严谨的科学管理方法将使信息安全隐患降低到最小,特别应注意信息安全管理; (3)信息安全管理:找到信息系统安全方面最薄弱环节并进行加强,以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程度,包括资源管理、物理安全管理和人力安全管理; (4)口令管理:许多系统的安全隐患来自账户口令的管理; 物联网结构与层次 ①感知识别层:涉及各种类型的传感器、RFID标签、手持移动设备、GPS终端、视频摄像设备等;重点考虑数据隐私的保护; ②网络构建层:涉及互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离无线通信、3G/4G通信网络、网络中间件等;重点考虑网络传输安; ③管理服务层:涉及海量数据处理、非结构化数据管理、云计算、网络计算、高性能计算、语义网等;重点考虑信息安全; ④综合应用层:涉及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融合、决策支持等。重点考虑应用系统安全; 4 管理服务层位于感知识别和网络构建层之上,综合应用层之下,人们通常把物联网应用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美国南北战争》备课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九年级下册《美国南北战争》备课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ninth grade volume "American Civil War" lesson preparation lesson pl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九年级下册《美国南北战争》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战争的结局、性质和作用 概述 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提取信息观察体会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团结战斗才赢得独立的南北双方,这时为什么互相打了起来?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的原因是什么? 分层解疑比较辨析 北方在这场战争中怎样转败为胜?(颁布什么文件?作了哪些规定?起了什么作用?)如何评价林肯?与独立战争相比较,南北战争有什么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唯物史观 美国内战是使用黑奴劳动的南方种植园经济与北方自由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矛盾激化而引起的,结果是先进的、正义的北方取胜,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也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 人文素养 残暴野蛮的统治终究会被推下历史舞台的,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历史绝对不会忘记那些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而献身的人物 教学重点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 教学难点南北战争的起因 课件下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美国独立战争前夕,原先十三个殖民地经济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北部造船业发达,中部盛产粮食,南部盛行种植园经济,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频繁而且日益密切。)独立战争对美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物联网基础概述部分知识点

物联网作业1-概述 ?简述物联网的定义,分析物联网的“物”的条件? 1.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是通过使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交换和通讯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物联网的“物”的条件: 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 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 3)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4)要有CPU; 5)要有操作系统; 6)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7)要有数据发送器; 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简述物联网的主要特征。 ?物联网的内涵是什么?物联网与射频技术、传感网有什么关系? 1.物联网的内涵: 1)物联网起源于射频识别领域 2)无线传感器网络概念的融入 3)泛在网络的愿景(实现4A化通讯) 2.物联网与射频技术、传感网有什么关系: 物联网与射频识别、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泛在网等有关。由于物联网是一种新兴的并正在不断发展的技术,其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扩充和完善。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物联网的概念是从射频识别(RFID)这个领域来的。由射频识别(RFID)引出的物联网有局限性,又将无线传感器网络这个概念引入了物联网。 ?简述物联网的技术体系结构? 1.感知层(皮肤和五官) 功能:物联网感知层解决的就是人类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数据获取及数据收集问题。用于完成信息的采集、转换、收集和整理。 关键技术:蓝牙、ZigBee、GPS、RFID 2.网络层(神经中枢和大脑) 功能:数据传输功能 关键技术:互联网、移动通信网、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局域网 3.应用层 功能:将感知和传输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做出正确的控制和决策,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应用和服务。这一层解决的是信息处理和人机界面的问题。 关键技术:M2M、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传输、中间件 ?分析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应用难点。 1.关键技术:

物联网技术应用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1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是指物体的信息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 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自动化的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 2 物联网三大特征 (1)全面感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2) 可靠传送: 通过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依托各种通信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3) 智能处理: 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处理,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4面向物联网的传感技术 (1 )低耗自组、异构互连、泛在协同的无线传感网络。( 2)智能化传感器网络节点研究。(3)传感器网络组织结构及底层协议研究。( 4)对传感器网络自身的检测与控制。 (5)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 6)先进测试技术及网络化测控。 5物联网中的智能技术智能技术是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利用知识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1)人工智能理论研究(2) 机器学习(3) 智能控制技术与系统(4) 智能信号处理 8 什么是IPv6 IPv6 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的缩写,也被称作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是由 IETF 设计的用来替代现行的IPv4 协议的一种新的IP 协议。 9 IPv6 与物联网的关系 物联网的发展与IPv6 紧密联系, 因为每个物联网链接的对象都需要IP 地址作为识别码 , 而目前IPv4 的地址已经不够用.IPv6 拥有巨大的地址空间, 他的地址空间完全可以满足 结点标识的需要第二章 1 物联网层次结构模型 (1)信息感知层: 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 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 (2)物联接入层: 主要任务是将信息感知层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各种网络技术进行汇总,将大范围内的信息整合到一块,以供处理。 (3)网络传输层: 基本功能是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传感器网络及其融合技术等,将感 知到的信息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输(远距离传输) 。 (4)技术支撑层: 主要任务是开展物联网基础信息运营与管理,是网络基础设施与架构的主 体。 (5)应用接口层: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 的接口,主要完成服务发现和服务呈现的工作。 5 物联网网关是什么是一种跨信息感知层和网络传输层的设备 6物联网的应用? 监控型(物流监控、污染监控)查询型(智能检索、远程抄表) 控制型(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路灯 控制)扫描型(手机钱包、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 8物联网体系的特点: 实时性, 大范围, 自动化, 全天候 9RFID的缺点(1) 、RFID读写器不能实时感应环境的变换;(2) 、覆盖范围受限。优点(1)扫描识别性能强(2) 数据的记忆体容量有不断扩大趋势(3)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比较好(4) 可重复使用(5) 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6). 安全性

最新无线传感器网络知识点归纳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述 1、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义,无线传感器网络三要素,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任务,无线传感器网 络的体系结构示意图,组成部分(P1-2) 定义: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成本很低、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种多跳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范围内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或者用户 另一种定义: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目的是协作地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域内感知对象的监测信息,并报告给用户 三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 任务:利用传感器节点来监测节点周围的环境,收集相关的数据,然后通过无线收发装置采用多跳路由的方式将数据发送给汇聚节点,再通过汇聚节点将数据传送到用户端,从而达到对目标区域的监测 体系结构示意图: 组成部分: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网关节点和基站 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P2-4) (1)大规模性且具有自适应性 (2)无中心和自组织 (3)网络动态性强 (4)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 (5)应用相关性 3、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硬件组成结构(P4-6) 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硬件部分一般由传感器模块、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4部分组成。

4、常见的无线传感器节点产品,几种Crossbow公司的Mica系列节点(Mica2、Telosb) 的硬件组成(P6) 5、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协议栈体系结构(P7) 1.各层协议的功能 应用层:主要任务是获取数据并进行初步处理,包括一系列基于监测任务的应用层软件 传输层:负责数据流的传输控制 网络层:主要负责路由生成与路由选择 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成帧,帧检测,媒体访问和差错控制 物理层:实现信道的选择、无线信号的监测、信号的发送与接收等功能 2.管理平台的功能 (1)能量管理平台管理传感器节点如何使用能源。 (2)移动管理平台检测并注册传感器节点的移动,维护到汇聚节点的路由,使得传感器节点能够动态跟踪邻居的位置。 (3)任务管理平台在一个给定的区域内平衡和调度监测任务。 6、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P8-9) (1)军事应用 (2)智能农业和环境监测 (3)医疗健康 (4)紧急和临时场合 (5)家庭应用 (6)空间探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