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1-3第三节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课后作业

4-1-3第三节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课后作业

4-1-3第三节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课后作业
4-1-3第三节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课后作业

第4篇第1章第3节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中国文化的当代处境

处在千纪年转换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有可能检视一个世纪学术文化中的种种问题,并进而从新的层面上追问:中国文化精神向何处去?

二十世纪的中国与传统中国相比,一个根本性的不同就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在百年间受到西方文化体系的全面冲击。总体上说,西方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起码三次重大文化转型,即从古希腊的两希(古希腊与希伯来)精神,到文艺复兴以后的理性精神,再到二十世纪的反理性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精神。而中国却延续了两千余年汉语文化形态的相对稳定的时代精神,这一文化精神在二十世纪初为西方现代文化所中断。这就使得中国文化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现代与后现代之间面临总体危机。

这一总体危机不仅意味着终极关怀的失落,同时也是一种价值符号的错位:儒家、道家、佛家三套符号系统,因在时间上与当代人失却了时代的同步性,不能准确地反映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信仰要求;而西方基督神学的符号系统,在空间上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存在着某种隔膜,因而难以成为中国人的信仰核心。因此,当代中国文化只能从东西方文化的全新整合及当代转型中,创造新的价值体系。重建新的语言符号系统,才有可能使其所面临的文化危机逐渐减轻以至于消除。

百余年来,中国一直在文化的各个层面,即器物层、制度层、观念层、价值层受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西方文化体系的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事实上是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然而问题在于“西方”这一概念本身的复杂性不易把握。一方面,“西方”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指从古希腊、希伯来、古罗马、文艺复兴一直到现代和后现代的欧美文化;另一方面,“西方”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政治地理概念,指不同于东方地域的欧美地区,即发达的“第一世界”国家。这种概念含义的复杂性导致中国话语图景中的“西方”成为一个自由阐释的对象,并使学“西方”的中国知识界面对成堆的问题:百年中国学西方,是学古希腊文明中的民主、科学精神呢,还是学希伯来文明中的基督神学精神?是学古罗马的法律精神呢,还是学启蒙主义以来的理性精神?是学反理性的现代主义呢,还是学反现代反形而上学的后现代主义?这些历时态的“西方”文化精神在百年间尤其是近十几年共时态地“涌入”中国,以中国知识分子为代表的汉语思想界究竟该接受谁?可以说,现代人在现代或后现代社会所遭遇的主要不是器物层和制度层的问题,而是观念、价值层面上的迷失与失落。选择对象的复杂性和选择主体的多层性,使中国知识分子心境极为彷徨苦涩。如今又加上经济热潮和市民文化对精英文化的冲击,从而出现了中国文化转型时期的世纪末困境。

这种世纪末困境的文化表征是,中国文化面临从“五四”的“古今”之争到今天的“东西”之争、“南北”之争、“灵肉”之争,从而构成当代文化冲突的多元景观和杂色纷呈的色调。“古今”之争是价值冲突问题,核心是反传统价值;“东西”之争是文明冲突问题,核心是否定东方;“南北”之争是后殖民问题,核心是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文化渗透;“灵肉”之争是个人与群体、升华与沉沦问题,核心是沉重的肉身对沉重的精神的颠覆。这四种文化论争使今日的知识精英与大众对话倍感失语和受阻,同时面对西方强大的后殖民主义话语,中西对话也十分艰难。

面对中国文化的当代处境并寻求解决之策,已成为跨世纪中国学术文化研究的新视界。这包括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在世界全球化中保持民族精神,清醒地分析和选择西方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为中国现代化展示其前景;二是中国传统文化转型性创造与批判性重建问题,只有通过转型性创造,才能在批判的反思中发现新世纪中国文化的曙光。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西方文化是在不断变化、不断转型中发展的;中国的文化则沿袭了两千多年的汉语文化形态,相对稳定地发展。

B.中国传统文化在近百年间遭受西方文化的两希精神、理性精神、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精神的全面冲击,面临总体危机。

C.西方基督神学的符号系统在时间上与当代中国人的不同步,无法满足中国人的心理需求,因此中国文化必须重建新的语言符号系统。

D.中国知识分子要面对选择对象的复杂性和选择主体的多层性,主要是因为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都受到西方文化体系的影响。

E.“古今”、“东西”、“南北”、“灵肉”这四种文化论争,形成了中国当代文化冲突的多元性,也使当今中、西文化交流十分艰难。

【答案】CD

【解析】C.“在时间上与当代中国人的不同步”指的是“儒家、道家、佛家三套符号系统”,西方基督神学是在“空间上”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存在某种隔膜。D.因果关系不当。

2.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知识界在学习西方时出现困惑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A.西方文化体系对中国文化各层面的影响和冲击。

B.“西方”这一概念含义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

C.不同历史时期的西方文化精神不断地涌入中国。

D.中国文化遭受冲击而陷入转型期的世纪末困境。

【答案】B

【解析】A.主要原因在观念、价值层面上,不包括器物、制度层面。C.应为“历时态”的西方文化精神“共时态”地涌入。D.“陷入转型的世纪末困境”是结果,不是原因。

3.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文化精神向何处去”的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在百年间,西方文化体系的全面冲击,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终极关怀失落和价值符号错位;中国文化在转型过程中,遭遇“古今”、“东西”、“南北”、“灵肉”之争的困惑。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的内容、筛选归纳信息的能力。本题可以依据论述类文本的写作思路进行解题,题目所问的“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文化精神向何处去’的问题”,实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问“为什么要提出”,其实质是要求考生归纳论据。据此,考生可以在下文的论述中寻找答案。由文本可以看出,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体系的全面冲击,这种冲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二是中国文化在转型时期遭遇了困惑。考生在作答时,要指出“影响”和“困惑”各指什么。

4.本文认为,中国文化精神应向何处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在世界全球化中保持民族精神,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②在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整合与转型中,创造新的有价值的话语体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要点的能力。有些考生不重视读题,往往会造成归纳出来的要点存在答非所问的现象,因此,明确归纳什么是首先要做的。题干中的“应向何处去”是答题关键。文章末段的“寻求解决之策”明确表明此段就是本题的答案所在。然后,考生根据本段的“两个问题”归纳整理出答案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当代中国现实主义绘画的必要性和永恒性

当代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化,诸多艺术家在批判“文革”单一化的创作模式时,将目光投向西方,有的“重拾”西方古典写实,有的“挪用”西方现当代艺术,有的探索油画民族化,等等。一时间,中国艺术领域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理论、流派、争论颇多。我赞成好的艺术作品是“时代的一面镜子”的观点。而中国绘画的当代性应该体现为关注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积极倡导、发展现实主义精神。现实主义精神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思想倾向,更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精神。

上世纪80年代初,艺术开始摆脱极左思潮的影响,一批青年画家留恋劳动过的土地,珍惜乡情,反对用艺术形象为政治概念作图解,纷纷从客观现实和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出发,

力求创作出具有极强的概括性、哲理性、典型的艺术形象。如程丛林的《1978年·夏夜》,罗中立的《我的父亲》等作品,都在当时的美术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现在看来,这些作品都是我国现实主义绘画的优秀作品。当代中国绘画艺术呈多元态势,现实主义绘画同样呈现出多样性、个性化的风格面貌,涌现出了不少精彩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靳尚谊创作的《塔吉克新娘》,罗中立近些年来创作的反映乡村农民生活的系列组画,刘小东的代表作《三峡新移民》等,这些绘画作品都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塔吉克新娘》将古典油画语言与现实主义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蕴含了鲜明的东方地域特色。中国艺术注重内涵、精神、意境,而我国的现实主义艺术,同样也注重内涵、精神、意境,并不断吸收一切有益的艺术营养,形成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19世纪西方现实主义艺术家追求现实中的真、善、美,在当时常使那些习惯了传统美的眼睛不能接受。他们对艺术的最大贡献不仅是留下了大量灿烂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他们大胆追求真理的精神。正如现实主义艺术家罗丹所说:在艺术中所谓丑的,就是那些虚假的、做作的东西——因为他害怕真理。“现”指现在、当下,“实”指真实、实际,求真务实的现实主义绘画是人类艺术创作的重要方法,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性和不朽性,它不仅能反映客观存在的真实性,还能揭示民族、时代的本质精神,在倡导真、善、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的确,艺术本身在不同的时代都起过促进人类社会和谐进步的积极作用。当代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内涵应当注入更多的人文精神,融入真切的人文关怀,如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注民生、民情、民意,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要求,能引起大众共鸣,赢得百姓的喜爱和欢迎,这样的作品才是大美之作。

5.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A.中国绘画的现实主义特色应当体现对社会的变化与发展的关注,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关注等方面。

B.我国的现实主义艺术,同样具有中国艺术注重内涵、精神、意境的特点,并不断吸收一切有益的艺术营养,形成不同的风格。

C.现实主义绘画作品需要融入真切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要求。

D.19世纪西方的艺术家对艺术的主要贡献是留下了大量灿烂的作品。

【答案】D

【解析】D项,从第三段“他们对艺术的最大贡献不仅是……更重要的是……”可知,作者认为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他们大胆追求真理的精神。

6.下列各项,不能说明“现实主义绘画同样呈现出多样性、个性化的风格面貌”的一项是()

A.罗中立的《我的父亲》。

B.罗中立近些年来创作的反映乡村农民生活的系列组画。

C.刘小东的代表作《三峡新移民》。

D.靳尚谊创作的《塔吉克新娘》。

【答案】A

【解析】A项,罗中立的《我的父亲》不能说明现实主义绘画呈现出“多样性、个性化”的风格风貌。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现实主义精神,既是一种艺术思想倾向,又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精神。

B.用艺术形象为政治概念作图解,能够创作出具有极强概括性的富有哲理的绘画作品。

C.大美之作应该是在吸取了西方艺术精髓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作品。

D.文章第三段引用罗丹的话是为了从正面证明现实主义对于艺术的重要性。

【答案】A

【解析】B项,从第二段的“反对用艺术形象为政治概念作图解”可知,B项表述错误。C项,从第四段“当代中国艺术家……大美之作”可知,C项表述错误。D项,从第三段可知,引用罗丹的话是为了从反面证明现实主义对于艺术的重要性。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如何进入潜意识

吕俊华

一位日本学者说:“感性是认识的无意识的结果,这是成千上万个人的切身体验。”这表明,感情活动与潜意识密切相关。而艺术创作主要是感情活动,要使感情充分自由地活动,必须进入潜意识。

中国古代的画家和诗人常常借助接触大自然来诱发潜意识。清代画家王昱有言:“未作画前,全在养兴。或睹云泉,或观花鸟,或散步清吟……俟胸中有得,技痒兴发,即伸纸舒毫,兴尽斯止。”

大自然之美能给人以心灵的抚慰,而不是感官刺激。大自然常使人心恬意适,超脱凡俗,令人在不知不觉间坠入梦幻,进入潜意识。爱因斯坦对这一点有很深的体会。他喜欢幻想,喜欢遥远的景色、阳光、色彩和宁静的海岸,喜欢轻轻掌着舵,让船缓缓地溜去。这一切使他心中产生一种愉快而自由的感觉。在这样的气氛里,抽象思维的过程和这位科学家最深邃的感情激动的过程互相渗透,那种自由的存在和专心致志的工作在他身上得到了统一。爱因斯坦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热爱,曾经影响着他的全部发展过程。对爱因斯坦来说,心灵的奇迹表现在自然里;自然的奇迹表现在崇高的智慧中。是大自然常常使他进入潜意识,发展了他的创造力。

中国的书法家、画家和诗人还特别喜欢酣饮大醉后进行创作。饮酒后,由于炽热导致艺术家进入梦幻从而进入潜意识。黄庭坚诗云:“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在封建社会,几乎没有一个诗人不喝酒,书法家、画家大多

也如此。据说,贺知章“每醉,辄属辞,笔不停书”。李白更是号称“酒中仙”,他“斗酒诗百篇”,“或醉中操纸,或兴来走笔”,“兴酣染翰恣狂逸”。苏轼诗云:“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

这样的记载,举不胜举,其中或有夸张,但绝非毫无根据。因为酒醉的确有麻痹意识、激发幻觉、亢奋情绪、诱发潜意识、使心理发生变化的作用。必须说明的一点是,封建时代的文人多遭遇坎坷,借助酒兴,挥毫抒愤是可以理解的。但一般来说,多数人的作品并非醉中所作,而醉中也不一定都能进行创作。

(有删改) 8.下列对“潜意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对事物的一切感性认识,都是潜意识的结果。

B.艺术创作主要是感情活动,感情活动与潜意识密切相关,所以必须进入潜意识才能更好地进行艺术活动。

C.潜意识能够充分诱发人的创造力,使人具有超出一般人的能力。

D.我国古代文人的作品,都是酒醉之后,潜意识得到诱发而创作出来的。

【答案】B

【解析】A项,“一切感性认识”说法太过绝对。C项,“使人具有超出一般人的能力”于文无据。D项,从第五段中“多数人的作品并非醉中所作”可知,“都是酒醉之后”错误。

9.下列对进入潜意识的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画之前,看云泉,观花鸟,散步清吟,身心愉悦,进入潜意识,激发起创作的欲望,方伸纸舒毫,尽兴作画。

B.大自然之美不仅给人以抚慰,而且让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坠入梦幻,进入潜意识。

C.爱因斯坦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幻想着,内心充满了愉快而自由的感觉,进入潜意识,并与抽象思维互相渗透。

D.酒入胸中,感情无法平静,诱发潜意识,此时画中之竹,犹如自画师肺腑中吐出,自有一种峥嵘之势。

【答案】B

【解析】B项,从第三段“而不是感官刺激”可知,“让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刺激”错误。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引用日本学者的话,充分说明了感性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B.艺术家往往通过大自然美景的熏陶或饮酒激发情感,进入潜意识。

C.文章举陆游、李白等的例子,是为了充分说明艺术创作对酒的依赖性。

D.“自然的奇迹”指的是“遥远的景色、阳光、色彩和宁静的海岸”等大自然奇妙的

美景。

【答案】B

【解析】A项,从第一段“这表明,感情活动与潜意识密切相关”一句可知,A项表述错误。C项,从第四段可知,举李白等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酒醉对艺术创作的作用,结合第五段可知,“依赖性”夸大了酒的作用。D项,从第三段“自然的奇迹表现在崇高的智慧中”可知,“自然的奇迹”指的应是自然对于诱发人的潜意识发挥的巨大作用。

如何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适合配套练习)

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把握传记基本事实传记中人物的思想、性情、成就都要用具体、真实的事件来表现,作者通过这些事件勾勒传主的基本生命历程,概括性地描绘出较为完整的人物形象。因此,对显示传主重要生平、命运转折、至关重要的思想精神活动的那些事件,应重点标示出来,这样可以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传主人生轨迹。 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下面要素去归纳整理,即: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体现了他什么品格、在哪些领域有所贡献或重大突破、作者有什么评价、这事产生了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迪。这些重要事件筛选出来了,这个人物的骨架就出来了,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心。 课堂练习:2011年濮阳市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第3小题:结合文中的主要事例,归纳概括刘半农的形象特点。(6分) 相关文段:刘半农在巴黎留学时,正值一战后,欧洲经济萧条,货币贬值,留学生的日子难熬,刘半农便将书房命名为“化子窝”,好友赵元任夫妇曾前往看望,临别时拍全家福留念,刘半农竟指挥众人,坐在地板上,伸出手来做乞讨状。 归国后,刘半农从事民间文学研究。他在报上刊出启事,广泛征求方言中各种骂人的话,赵元任和钱玄同见报后联袂登门拜访,分别操中国各地方言,把刘大骂一顿,骂过后,彼此抚掌大笑不已。 浅有二意,一为“胸无城府,浅如清溪”。出国留学前,昔日上海滩文友在酒家宴送,席间对诗,满是卿卿我我旧词藻。刘半农无法忍受,讽刺道“真是一群鸳鸯蝴蝶”,酒宴遂不欢而散。 还有一次,时任《世界日报》总编辑的成舍我向刘半农约稿,刘半农问,我写的都是骂人的,你敢登吗?成舍我回道,只要你敢写我就敢登。刘半农便写了一篇《南无阿弥陀佛戴传贤》,直斥考试院院长戴传贤只念佛不做事。戴传贤看到后大为光火,又不敢拿刘半农出气,只好将《世界日报》停刊3天。 刘半农治学半生,最为“出格”的举动,便是采访名妓赛金花。其时,身为北大名教授,前去采访—个名声不佳的妓女,被市井传得沸沸扬扬,但刘却不为所动。通过多次采访,结合研究历史,刘半农拂去了蒙在赛金花身上的历史迷雾。刘半农去世后,赛金花一袭黑衣,专门前往追悼,一时传为奇谈。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和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需要筛选出文章中有关刘半农的事件,从而赏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文章中的事件都很具体,如果给每一个事件按照内容安排的先后做好标号,然后再根据不同的角度整合即可。 从混血儿到美国总统 奥巴马1961年生于美国夏威夷,父亲是来自肯尼亚的黑人,母亲邓纳姆是堪萨斯州的白人,这一段婚姻没有维持多久,邓纳姆后来与印尼留学生结婚,也把6岁的奥巴马带到印尼。奥巴马10岁时回到夏威夷,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奥巴马的父母离婚后,父亲1982年在肯尼亚死于车

高考语文复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精讲课件)

2021高考一轮复习把握高考命题走向,练习和测试中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考点02 论述类文本阅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一、必备知识 (一)考点解读 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种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或图形。从考试来说,信息就是阅读材料中的文句及其所表达的内容。 筛选信息,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所谓整合信息,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整合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要求之间是交叉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 “筛选并整合信息”是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筛选出来并加以整理合成。本考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对照材料辨别题中信息的正误;二是能够筛选出与题目有关的语句,进行简答表述。 筛选信息的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有关;而整合信息则要对筛选出的信息作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从答题语言来说要求语句通顺)。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是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常设考点之一。筛选并整合信息,是获取所需信息、达到阅读目的的重要手段。它要求考生理解各种信息的内涵,并根据需要加以筛选、整合。 近几年单一考查信息筛选与整合的试题较少,通常是与分析、概括相结合,试题选项或问域涉及的信息区间跨度相对较大,并不仅局限于某一自然段,而常常是涵盖多个自然段。 目标: 1.掌握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常见方法; 2.训练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二)解题技巧 1.获取信息的途径 (1)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 社会科学类文章总是要运用概念的。文中的基本概念的含意就是文章的重要信息所在。以考查筛选、提取信息为主要目的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几乎没有不考查对文章基本概念的理解的,而且一般是放在第1题。因此,在阅读中要十分重视对文章基本概念的理解。 (2)重要的句子中获取信息 给概念下定义的句子当然是重要的句子。不过,这里说的重要句子主要是指集中表述作者观点态度、介绍某种情况,或集中反映文章主旨的句子;也指那些结构复杂、信息量大的句子。 (3)从运用的材料中获取信息 写文章总是要运用材料的。这材料总是明示着或隐含着一定的信息。把它提取出来,是阅读应该完成的任务之一,自然也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

材料科学基础练习题

练习题 第三章 晶体结构,习题与解答 3-1 名词解释 (a )萤石型和反萤石型 (b )类质同晶和同质多晶 (c )二八面体型与三八面体型 (d )同晶取代与阳离子交换 (e )尖晶石与反尖晶石 答:(a )萤石型:CaF2型结构中,Ca2+按面心立方紧密排列,F-占据晶胞中全部四面体空隙。 反萤石型: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位置与CaF2型结构完全相反,即碱金属离子占据F-的位置,O2-占据Ca2+的位置。 (b )类质同象:物质结晶时,其晶体结构中部分原有的离子或原子位置被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所占有,共同组成均匀的、呈单一相的晶体,不引起键性和晶体结构变化的现象。 同质多晶:同一化学组成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结构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c )二八面体型:在层状硅酸盐矿物中,若有三分之二的八面体空隙被阳离子所填充称为二八面体型结构 三八面体型:在层状硅酸盐矿物中,若全部的八面体空隙被阳离子所填充称为三八面体型结构。 (d )同晶取代:杂质离子取代晶体结构中某一结点上的离子而不改变晶体结构类型的现象。 阳离子交换:在粘土矿物中,当结构中的同晶取代主要发生在铝氧层时,一些电价低、半径大的阳离子(如K+、Na+等)将进入晶体结构来平衡多余的负电荷,它们与晶体的结合不很牢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其它阳离子交换。 (e )正尖晶石:在AB2O4尖晶石型晶体结构中,若A2+分布在四面体空隙、而B3+分布于八面体空隙,称为正尖晶石; 反尖晶石:若A2+分布在八面体空隙、而B3+一半分布于四面体空隙另一半分布于八面体空隙,通式为B(AB)O4,称为反尖晶石。 3-2 (a )在氧离子面心立方密堆积的晶胞中,画出适合氧离子位置的间隙类型及位置,八面体间隙位置数与氧离子数之比为若干?四面体间隙位置数与氧离子数之比又为若干? (b )在氧离子面心立方密堆积结构中,对于获得稳定结构各需何种价离子,其中: (1)所有八面体间隙位置均填满; (2)所有四面体间隙位置均填满; (3)填满一半八面体间隙位置; (4)填满一半四面体间隙位置。 并对每一种堆积方式举一晶体实例说明之。 解:(a )参见2-5题解答。1:1和2:1 (b )对于氧离子紧密堆积的晶体,获得稳定的结构所需电价离子及实例如下: (1)填满所有的八面体空隙,2价阳离子,MgO ; (2)填满所有的四面体空隙,1价阳离子,Li2O ; (3)填满一半的八面体空隙,4价阳离子,TiO2; (4)填满一半的四面体空隙,2价阳离子,ZnO 。 3-3 MgO 晶体结构,Mg2+半径为0.072nm ,O2-半径为0.140nm ,计算MgO 晶体中离子堆积系数(球状离子所占据晶胞的体积分数);计算MgO 的密度。并说明为什么其体积分数小于74.05%?

“筛选、提取和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类题目的解答技巧

“筛选、提取和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类题目的解答技巧 原文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3b4431499.html,/shti/cusan/38514.htm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阅读文本中汲取思想营养和获得各种知识。这就需要阅读者具备筛选、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在言语理解能力的测试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考查的一项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一般来讲,“筛选并整合信息”是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筛选出来并加以整理。 【基本考点】 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有关;而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 能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言语理解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能力。这一能力点的基本要求:先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然后再进行归纳、综合、概括、提炼,形成简洁而正确的答案。基本考点指向以下几方面: 一是从名词概念出发,要求考生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 二是抓住重要的知识概念或重要语句,要求考生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其中包括体现概念和语句内容的若干要点(形成的条件、原因或相关因素)。 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要求考生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或者是按提供的例句去寻找同类的语句。 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或在结构层次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要求考生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相关知识】 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阅读目的,从语言文字材料中准确而迅速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所谓“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其实也就是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所谓“整合”,是指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筛选信息既是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也是舍弃无用信息、干扰信息的过程。 文中哪些信息是值得筛选的呢?从答题的要求来说,符合答题要求的就是重要信息。一般就文章本身来看,重要信息主要有:①文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②对重要概念的解释和阐述;③表达文章主旨的语句;④文中的概括句;⑤文中的过渡句;⑥文章的标题;⑦文后的注释等。

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老师提示 “筛选并整合信息”是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筛选出来并加以整理合成。本考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对照材料辨别题中信息的正误;二是能够筛选出与题目有关的语句,进行简答表述。 筛选信息的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有关;而整合信息则要对筛选出的信息作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从答题语言来说要求语句通顺)。 “重要信息”在考题中一般表现为:1.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最新知识。这是一篇科技文章的主要价值所在,也是阅读中首先要关注的地方。2.对重要概念、知识进行阐释的语句和相关材料(资料)。现代科技文章,不仅提出反映信息的概念,而且还在文章中对这些相关概念和研究结论进行解说、分析与阐释。有时还会对不同的学术研究方式及结论进行比较分析,对有关材料进行辨别和评价,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3.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联系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这方面的考查在现代科技文阅读中是个难点,在现代社科文阅读考查中也是个重点。近年来高考试题在选择题目设计上常采用如下一些方法设计错误选项:1.以偏概全式。2.答非所问,或为原文未谈及的问题。3.改变判断的性质。4.偷换概念。5.背离语境的暗示,与材料或相关信息相矛盾。 解答本考点的问题,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对文段形成整体感知进而针对题干要求加以筛选。只有先从整体上把握住文意,才能有针对性地或快捷地找出相关的文字或材料,才能进一步为筛选提供掌握材料的保障。这要求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养成“处处留心,句句在意”的好习惯和整体认知的习惯,必须对整个文段或中心段(针对某一问题的相关段落)有深入的理解,甚至不能忽视那些很“不起眼”的有时误以为只是补充性质的加注文字。第二步就是对符合题意的信息进行整理合成。筛选出来的材料,有的是“原始的”,有的只是承载了关键信息的语料,在作答时不能形成有条理的或完整的语言表述,也就是不能直接用于作答,所以必须加以提炼和加工。 两点备考建议:①在平时训练中,必须培养寻找阅读敏感点的能力。如文章中的基本概念、新的知识及对它们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现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对一些重要现象产生的原因的表述,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具体表现的表述,对中心论点所分解成的分论点的阐述等等。②在复习备考过程中相应地还应当加强提纲挈领的能力和压缩语段的能力的培养。 经典原题 一、(2004年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山西、江西等,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10题。(12分,每小题3分) 人体干细胞 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囊胚外表是一层扁平细胞,可发育成胚胎的支持组织如胎盘等;中心的腔称为囊胚腔,腔内侧有内细胞群。内细胞群在形成内、中、外三个胚层时开始分化,内胚层分化形成肝、肺和肠等,中胚层分化形成骨胳、血液和肌肉等,外胚层分化形成皮肤、眼睛和神经系统等。由于内细胞群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因而这些细胞被认为具有全能性。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专项对点练1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时间:40分钟分值:43分) 一、请指出并分析下列选项的命题陷阱。(24分) 1.[选项] 古典戏曲剧目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感情和趣味,也有宣扬神仙道化、为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的作品。(3分) [原文] 古典戏曲剧目中,有些确实出自士大夫之手,而且主要反映统治阶级的思想、感情和趣味,最著者如明代礼部尚书丘濬的《五伦全备记》等“令人呕秽”之作以及朱权、朱有燉等皇亲国戚宣扬神仙道化、为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的作品。 [分析] [答案]选项以偏概全,扩大了范围。原文的说法是“有些”“主要反映……”,选项中变成了“反映的是……”。 2.[选项] 中国戏曲与西方现代派戏剧的变形不一样,不允许抽象和夸张,只是认真描摹生活。(3分) [原文] 王国维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歌舞与人类日常行为方式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它不可能如实地再现生活。写意允许适度抽象和夸张,但与西方现代派戏剧的变形不一样,中国戏曲始终都在非常认真地描摹生活,只不过在“意”和“有”难以兼得的时候要借助虚拟,把眼睛看不到的“有”转化为心灵能感觉到的“有”——“抟虚成实”,并且,为避免过于个性化的虚拟造成信息传递障碍而将一个个“有意味的形式”——程式固定下来,也就是戏曲的“技”。 [分析] [答案]选项混淆是非。原文引用王国维的话是说中国戏曲“写意允许适度抽象和夸张……在‘意’和‘有’难以兼得的时候要借助虚拟”,由此可以看出,允许适度抽象和夸张。 3.[选项] 人类要想对智能有全面深入的理解需要有一个过程,目前学界对智能及其实现方式具有多样性这一观点的认识并不一致。(3分) [原文] 毋庸置疑,人类的智能水平从整体上正如许多科幻电影与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那样远远超越于其他生物智能,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人类成为地球的统治者。因此,我们很自然地得出推论,如果人工智能超越了人类智能,人工智能很可能不再听从人类的指令,反而会与人类争夺统治权。那么,人工智能会从整体上超越人类智能吗?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察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的可能性问题。虽然目前学界对智能及其实现方式的认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

1.作图表示立方晶体的晶面及晶向。 2.在六方晶体中,绘出以下常见晶向 等。 3.写出立方晶体中晶面族{100},{110},{111},{112}等所包括的 等价晶面。 4.镁的原子堆积密度和所有hcp金属一样,为。试求镁单位晶胞的 体积。已知Mg的密度,相对原子质量为,原子半径r=。 5.当CN=6时离子半径为,试问: 1)当CN=4时,其半径为多少? 2)当CN=8时,其半径为多少? 6.试问:在铜(fcc,a=)的<100>方向及铁(bcc,a=的<100>方向,原 子的线密度为多少? 7.镍为面心立方结构,其原子半径为。试确定在镍的 (100),(110)及(111)平面上1中各有多少个原子。 8.石英的密度为。试问: 1)1中有多少个硅原子(与氧原子)? 2)当硅与氧的半径分别为与时,其堆积密度为多少(假设原子是 球形的)?

9.在800℃时个原子中有一个原子具有足够能量可在固体内移 动,而在900℃时个原子中则只有一个原子,试求其激活能(J/原 子)。 10.若将一块铁加热至850℃,然后快速冷却到20℃。试计算处理前后空 位数应增加多少倍(设铁中形成一摩尔空位所需要的能量为104600J)。 11.设图1-18所示的立方晶体的滑移面ABCD平行于晶体的上、下底面。 若该滑移面上有一正方形位错环,如果位错环的各段分别与滑移面各边平行,其柏氏矢量b∥AB。 1)有人认为“此位错环运动移出晶体后,滑移面上产生的滑移台 阶应为4个b,试问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指出位错环上各段位错线的类型,并画出位错运动出晶体后, 滑移方向及滑移量。 12.设图1-19所示立方晶体中的滑移面ABCD平行于晶体的上、下底面。 晶体中有一条位错线段在滑移面上并平行AB,段与滑移面垂直。位错的柏氏矢量b与平行而与垂直。试问: 1)欲使段位错在ABCD滑移面上运动而不动,应对晶体施加 怎样的应力? 2)在上述应力作用下位错线如何运动?晶体外形如何变化? 13.设面心立方晶体中的为滑移面,位错滑移后的滑移矢量为 。 1)在晶胞中画出柏氏矢量b的方向并计算出其大小。 2)在晶胞中画出引起该滑移的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位错线方 向,并写出此二位错线的晶向指数。

材料科学基础-张代东-习题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张代东-习题答案 第1章习题解答 1-1 解释下列基本概念 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范德华力,氢键,晶体,非晶体,理想晶体,单晶体,多晶体,晶体结构,空间点阵,阵点,晶胞,7个晶系,14 种布拉菲点阵,晶向指数,晶面指数,晶向族,晶面族,晶带,晶带轴,晶带定理,晶面间距,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立方,多晶型性,同素异构体,点阵常数,晶胞原子数,配位数,致密度,四面体间隙,八面体间隙,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空位,间隙原子,肖脱基缺陷,弗兰克尔缺陷,点缺陷的平衡浓度,热缺陷,过饱和点缺陷,刃型位错,螺型位错,混合位错,柏氏回路,柏氏矢量,

位错的应力场,位错的应变能,位错密度,晶界,亚晶界,小角度晶界,大角度晶界,对称倾斜晶界,不对称倾斜晶界,扭转晶界,晶界能,孪晶界,相界,共格相界,半共格相界,错配度,非共格相界(略) 1-2原子间的结合键共有几种?各自特点如何?答:原子间的键合方式及其特点见下表。 类型特点

分子键借助瞬时电偶极矩的感应作用,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依靠氢桥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1-3问什么四方晶系中只有简单四方和体心四方两种点阵类型? 答:如下图所示,底心四方点阵可取成更简单的简单四方点阵,面心四方点阵可取成更简单的体心四方点阵,故四方晶系中只有简单四方和体心四方两种点阵类型。 1-4试证明在立方晶系中,具有相同指数的晶向和晶面必定相互垂直。 证明:根据晶面指数的确定规则并参照下图, 离子键以离子为结合单位,无方向性和饱和 共价键共用电子对,有方向性键和饱和性 金属键电子的共有化,无方向性键和饱和性

(hkl )晶面ABC 在a 、b 、c 坐标轴上的截距分 别 为ab 、2 , AB 空 h k l 1 h 晶向指数的确定规则, 利用立方晶系中 a b L AB (ha kb lc)( ) h k a c L AC (ha kb lc)( ) h l 由于L 与ABC 面上相交的两条直线垂直, 所以L 垂直于ABC 面,从而在立方晶系具有相 同指 数的晶向和晶面相互垂直。 1-5面心立方结构金属的[100]和[111]晶向间的 夹角是多少? {100}面间距是多少? 答:设[100]和[111]晶向间的夹角为 _____ 5U 2 V ]V 2 WM _________ 10 0 cOS ,U 12 V 12 wj.U 2V 2W 2 1 0 0 1 1 1 [100]和[111]晶向间的夹角为arccos 3/3, b — a c k , h 7, [hkl]晶向L a=b=c , 0 BC 冷;根据 ha kb lc 。 90的特点,有 氛则 3 3

高三复习教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高三复习教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学习重点: 所谓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等。高考的《考试说明》把“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列为现代文阅读能力的一条要求。阅读,一定要有信息观念。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有效信息,因此在阅读中,就要特别注意阅读材料中提供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观点、新材料,要十分重视信息的获取,要十分重视对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和吸收。准确地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需要具备对书面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有了较强的语感,阅读时就能迅速发现关键所在,辨清作品中的各种提法,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敏锐的语感的培养,要通过平时多读、多思考、多品味才能获得。 金题体悟: (2019年高考第9题)下列对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上升气流把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 B.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态巨变。 C.沙尘暴中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

D.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 方法指导: 上面说过,准确地筛选文中的信息,需要具备敏锐的感知能力,但仅凭语感也不行,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如在做题时,要仔细将题目的选项与阅读材料作比照,对所涉及到的概念的并列、属种、交叉等关系,肯定、否定的提法,有关增减、强弱、大小、升降、先后等的变化及其条件中的叙述,有关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多加注意。对材料中使用的起修饰、限制和补充作用的词语,切切不可放过,材料的叙述有时故意“绕弯弯”,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化繁为简,把它读懂。还有一点应注意的就是应该知道选项中的干扰项的种种干 扰角度,在比照材料中去识破它,如有的干扰项故意朝意思相反的方向说,把程度重的说轻,把数量少的说多等等,有的干扰项故意说绝对,说片面,或者说过头,或者说不及,有的干扰项故意说与题目无关的内容,有的干扰项故意说材料中并不具有的内容,有的干扰项故意说似是而非的内容,有的失之于窄,有的失之于宽,凡此种种,不能尽举,都是辨析筛选时应小心在意的地方。 这道题围绕“加剧沙尘暴灾害的原因”,列出了四种表述,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要答好这道题,首先就要弄清楚原文中哪些因素导致了沙尘暴灾害的加剧。文中多次提到“在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作业第三章

3-3.有两个形状、尺寸均相同的Cu-Ni合金铸件,其中一个铸件的w Ni=90%,另一个铸件的w Ni=50%,铸后自然冷却。问凝固后哪一个铸件的偏析严重?为什么?找出消除偏析的措施。 答: 合金在凝固过程中的偏析与溶质原子的再分配系数有关,再分配系数为k0=Cα/C L。对一给定的合金系,溶质原子再分配系数与合金的成分和原子扩散能力有关。根据Cu-Ni合金相图,在一定成分下凝固,合金溶质原子再分配系数与相图固、液相线之间的水平距成正比。当w Ni=50% 时,液相线与固相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更大,固相与液相成分差异越大;同时其凝固结晶温度比w Ni=90%的结晶温度低,原子扩散能力降低,所以比偏析越严重。 一般采用在低于固相线100~200℃的温度下,长时间保温的均匀化退火来消除偏析。 3-6.铋(熔点为271.5℃)和锑(熔点为630.7℃)在液态和固态时均能彼此无限互溶,w Bi=50%的合金在520℃时开始凝固出成分为w Sb=87%的固相。w Bi=80%的合金在400℃时开始凝固出成分为w Sb=64%的固相。根据上述条件,要求: 1)绘出Bi-Sb相图,并标出各线和各相区的名称; 2)从相图上确定w Sb=40%合金的开始结晶终了温度,并求出它在400℃时的平衡相成分及其含量。

解:1 )相图如图所示; 2)从相图读出结晶开始温度和结晶终了温度分别为495℃(左右),350℃(左右) 固、液相成分w Sb(L) =20%, w Sb(S)=64% 固、液相含量: %5.54%10020-6440-64=?=L ω %5.45%100)1(=?-=L S ωω 3-7.根据下列实验数据绘出概略的二元共晶相图:組元A 的熔点为1000℃,組元B 的熔点为700℃;w B =25%的合金在500℃结晶完毕,并由73-1/3%的先共晶α相与26-2/3%的(α+β)共晶体所组成;w B =50%的合金在500℃结晶完毕后,则由40%的先共晶α相与60%的(α+β)共晶体组成,而此合金中的α相总量为50%。 解:由题意由(α+β)共晶含量得 01.03226--25.0?=+)()()(αβααωωωB B B 6.0--5.0=+)()()(αβααωωωB B B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我们的目标: 1、通过对阅读题的讲解掌握筛选整合重要信息的方法。 2、通过巩固练习培养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3、思而有得,通过小结培养在每次练习后自我反思总结的习惯。 教学难点: 通过巩固练习培养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问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觉得老师要提出什么问题? 明确:请同学解释筛选和整合的意思? ?筛选是对信息搜寻、辨别及提取的过程,这是达到阅读目的的重要手段。 ?整合是指对信息按照题目要求加以组合加工的过程,这是答题的重要手段。 ?——筛选与整合是现代文阅读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得分的关键。出示近几年的中考题。 例一、2008年中考阅读题: 1.为什么作者觉得庭院中的绿“又是摇曳多姿,空灵深邃”的?请根据全文作简要回答。(4分) 《青青庭院》 2.第4段中说,“这颗捕捉到的小行星就会和机器人用最初所使用的一样的方法进入它的轨道。”这“最初所使用的一样的方法”具体指怎样的方法?请作简要回答。(2分) 3.科学家的新构想是利用小行星来摧毁另外的小行星,从而达到保护地球的目的。从文中筛选关键信息,概括地描述其实施过程。 (5分)《用小行星撞击小行星》 例二、2009年中考阅读题: 1.文中说“鹿是动物中的唯美主义者”,从全文看,鹿的“唯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点简要回答。(6分)《不能忘却的纪念》 2、请根据文意,简述地震产生的过程。(4分) 3、地震造成灾害具有哪些特点?根据第3段文意,分点概括回答。(3分) 4、怎样科学地实施防震救灾?请根据文意和你的认识简要解答。(5分)《话说地震》 例三、2010年中考阅读题: 1.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6分)《向一颗树鞠躬》 2.请根据第二段文意,简要解释“莲花效应”。(3分) 3.“莲花效应”能给植物本身带来哪些好处?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洁身自好的莲花》历年中考: 现代文阅读中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的分值比重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作业及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作业及答案(分章 节) 第一章8.计算下列晶体的离于键与共价键的相对比例(1)NaF (2)CaO (3)ZnS 解:1、查表得:XNa=,XF= 根据鲍林公式可得NaF中离子键比例为:[1?e共价键比例为:%=% 2、同理,CaO中离子键比例为:[1?e共价键比例为:%=% 12?(?)412?(?)4]?100%?% ]?100%? % 23、ZnS中离子键比例为:ZnS 中离子键含量?[1?e?1/4(?)]?100%?% 共价键比例为:%=% 10说明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条件的意义.说明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答: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决定转变是否可行,是结构转变的推动力,是转变的必要条件;动力学条件决定转变速度的大小,反映转变过程中阻力的大小。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

之间的关系:两种状态都是物质存在的状态,材料得到的结构是稳态或亚稳态,取决于转交过程的推动力和阻力(即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阻力小时得到稳态结构,阻力很大时则得到亚稳态结构。稳态结构能量最低,热力学上最稳定,亚稳态结构能量高,热力学上不稳定,但向稳定结构转变速度慢,能保持相对稳定甚至长期存在。但在一定条件下,亚稳态结构向稳态结构转变。第二章1.回答下列问题:(1)在立方晶系的晶胞内画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001)与[210],(111)与[112],(110)与[111],(132)与[123],(322)与[236](2)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晶面族各包括多少晶面?写出它们的密勒指数。[1101]4.写出六方晶系的{1012}晶面族中所有晶面的密勒指数,在六方晶胞中画出[1120]、晶向和(1012)晶面,并确定(1012)晶面与六方晶胞交线的晶向指数。5.根据刚性球模型回答下

筛选文中的信息

筛选文中的信息 许华芹 【考点指津】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如何正确处理文中信息,《考试说明》规定为“筛选文中的信息”。“筛选”就是通过淘汰的方法挑选,它要求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信息,即通读全文,找出基本信息,与题干中的内容相对照,比较出是否与所要求的题旨相吻合,并从中筛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在筛选时要根据具体的内容逐步剔除不合要求的信息。 历年高考试题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⑴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⑵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⑶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才智的信息;⑷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 信息筛选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对某一问题直接提问或是对某一方面的综合信息进行筛选和辨识。 在辨别、筛选过程中,突出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分析,努力做到“事到理合”。所谓“事到”就是要搞清文含“何人何事”,事属“何类何质”;“理合”就是要推敲“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叙述是否合拍、道理是否有据。具体说,做到以下几点: 一、整体阅读,总体把握 筛选文中的信息是以对全文整体感知和把握为前提的。事实上,在历年的高考中,所选的一般都是传记文章,文中的主角,又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等,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其实就应该同时进行着初步的筛选。一边阅读,整体把握人物、职官、事件、品格方面的问题。 二、局部揣摩,落实文意 对文言文的信息的筛选,必须以理解文章为前提,有些题目说到底就是对某个文言词语或是某个语句的考查。所以,必须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之中,找准与题目相关的语句进行比照分析,才能判断其正误,得出答案。 三、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阅读题干须读全、读准,切忌走马观花,草率行事。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一个不漏地、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 【经典示例】 (08年江苏卷)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日:“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第03课解题锦囊

第03课解题锦囊 【解题锦囊】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要读懂文本内容,在全面正确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主要有以下解题技巧: 一、明确获取信息的途径。信息,这是当代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从阅读学,尤其是学习性阅读来说,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种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或图形。从考试来说,信息就是阅读材料中的文句及其所表达的内容。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这“整合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要求之间是交叉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 获取信息主要有三条途径:第一,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总是要运用概念的。文中的基本概念的含意就是文章的重要信息所在。以考查筛选、提取信息为主要目的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几乎没有不考查对文章基本概念的理解的,而且一般是放在第1题。因此,在阅读中要十分重视对文章基本概念的理解。譬如读鲁迅的《拿来主义》,就首先要弄清“拿来主义”这一基本概念。文中有这样一些语句与这一概念的含意有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他占有,挑选”,“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经过分析可知,第1句侧重于说明怎样拿,第3题着重说明拿来后怎么处理,第4句说明空行拿来主义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而第2句的“占有,挑选”是“拿来主义”的核心。读过《拿来主义》的同学都知道,其实这就是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住这一点,也就是根本上同“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以及全盘接接、全部否定等各种错误观点划清了界限。第二,从重要的句子中获取信息。给概念下定义的句子当然是重要的句子。不过,这里说的重要句子主要是指集中表述作者观点态度、介绍某种情况,或集中反映文章主旨的句子;也指那些结构复杂、信息量大的句子。比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的事实;人们必须首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这是一个信息量极丰富

04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考点梳理及解题技巧

主标题: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考点梳理及解题技巧 副标题:明确考点内容,探究解题技巧,注意试题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关键词:考点梳理,解题技巧 难度:2 重要程度:3 内容: 【考点梳理】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按照题目要求从文中找出与之符合的信息,即把符合题目要求的字、词、句等筛选出来并加以整理。本考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1.能够对照材料辨别题中信息的正误。 2.能够筛选出与题目有关的语句,并进行简要的综合陈述。 【解题技巧】 一、审清题意,确定范围 正确理解文意和题意,确定筛选范围,即检索相关的信息区域,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内容,然后再对诸多信息进行筛选。在筛选信息时,考生要有目标意识,即在读文章时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二、借助标志,抓住关键 1.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一般论述类文本总是要运用概念的。文中的基本概念的含意就是文章的重要信息所在。 2.在筛选中,要善于借助信息标志,抓住关键性词语,如关联词语、表顺序的词语、指代性词语、插入性词语等。 3.从重要的句子中获取信息。这里说的重要句子主要是指集中表述作者观点态度、介绍某种情况,或集中反映文章主旨的句子;也指那些结构复杂、信息量大的句子。这类句子如首括句、总结句、过渡句、呼应句、设问句、反问句等,一般都有比较明显的标志。 4.从运用的材料中获取信息。文中运用的材料总是明示着或隐含着一定的信息。把它提取出来,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 三、认真比较,去伪存真 文中信息有显性信息,也有隐性信息;题干信息有文章中的真实信息,也有命题者编拟的作为错误选项的虚假信息。考生要反复认真地分析比较,去伪存真,对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考生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材料科学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第二章 1.回答下列问题: (1)在立方晶系的晶胞内画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 (001)与[210],(111)与[112],(110)与[111],(132)与[123],(322)和[236]。 (2)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111)和(112)晶面,并写出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解答: (1) (2)首先求(111)和(112)的交线。 由式(2-7),即得u=k1l2-k2l1=1x2-1x1=1 v=l1h2-l2h1=1x1-2x1=-1 w=h1k2-h2k1=1x1-1x1=0 所以,(111)和(112)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为[110]或者[110]。如下图所示。

3 立方晶系的{111}、{110}、{123}晶面族各包括多少晶面?写出它们的密勒指数。 解答: ++++++++= )213()231()321()132()312()321()231()123(}123{ + ++++++)312()132()213()123()132()312()231() 132()123()213()321()231()213()123()312()321(++++ ++++ 注意:书中有重复的。如(111)与(111)应为同一晶面,只是位于坐标原点的位置不同。 6.(略) 7.(题略) (1)(2)用公式 求。 (3) 用公式 求。 (1)d(100)=0.286nm d(110)=0.202nm d(123)=0.076nm 显然,d(100)最大。 222hkl d h k l =++

(2) d(100)=0.365nm d(111)=0.211nm d(112)=0.149nm 显然,d(100)最大。 (3) d(1120)=0.1605 nm d(1010)=0.278nm d(1012)=0.190nm 显然,d(1010)最大。 由(1)、(2)、(3)得低指数的面间距较大,而高指数的晶面间距则较小 8.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计算判断(110)、(132)、(311)晶面是否属于同一晶带? (2)求(211)和(110)晶面的晶带轴,并列出五个属于该晶带的晶面的密勒指数。解答提示:(1)首先求任两面的交线,即求晶面(h1 k1 l1)和(h2 k2 l2)的求晶带轴[uvw] u = k1 l2 - k2 l1、v = l1 h2-l2h1、w=h1 k2- h2 k1 再判断该晶带轴是否与另一面垂直,即是否满足uh+vk+wl=0。 (2)采用以上公式求得后,任写5个,注意h,k,l必须最小整数化。 10.(题略) 利用公式(2-12)(2-13)求。 正负离子之间的距离:R0=R+ + R-=23.1nm 单价离子半径:R Na+=Cn/(Z1-σ)= Cn/(11-4.52)=Cn/6.48 单价离子半径:R F-=Cn/(Z2-σ)= Cn/(9-4.52) =Cn/4.48 所以,Cn=61.186 从而,R Na+=9.44nm R F-=13.66nm 答:略。 18.(题略)注意写详细一些。 第四章 2.(题略) 解答提示:利用公式(4-1)解答。 取A=1,则 ) ( kT u e e N n- =,

正确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b4431499.html, 正确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作者:宋淼焱 来源:《高中生·高考指导》2012年第05期 高考现代文(文学类)阅读题中,信息筛选概括题是必考的内容,它重点考查:①将隐含信息明示,概括化的能力;②将初始信息加以转换的能力;③重组初始信息、推断新结论的能力。 信息筛选题的类型,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从答题区间来看,可分为全文信息概括筛选题和局部筛选题;从命题方向来看,可分为内涵(内容)概括题、原因概括题等。 例1 (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卷第16题,选文为《针挑土》)文中反复出现的“针挑土”有哪些丰富的内涵? 答:。 该题为全文信息概括筛选题、内涵概括题。 参考答案①黑妮工作状态的写真: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积土成山。②“湘援游”现状的隐喻:苗族传统文化正慢慢消退,要促使湘西生态和文化可持续发展,如针挑土。③水滴石穿、永不言败的象征:“成家好似针挑土”,“赚钱好似针挑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例2 (2011年高考湖南卷第16题,选文为《想飞》)为什么只有“饿老鹰”成了“我做孩子时的‘大鹏’”? 该题为局部筛选题、原因概括题,信息点主要集中在选文第二段。 参考答案①庄子笔下“大鹏”的飞令“我”神往,但“大鹏”在现实中“不容易见着”;②现实中麻雀、蝙蝠、燕子的飞是“我”不屑的;③撑开大翅在天空中盘旋的“饿老鹰”暗合了“我”心目中的“大鹏”形象。 1.抓句子,理清结构。抓取重要句子,快速把握文章结构。重要句子主要有三类:一是中心句、主旨句(包括全文和局部),二是结构句(如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和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等),三是特色句(指运用一定表达技巧的句子,也包括结构超长或复杂的句子)。从结构思路分析入手,全文信息概括筛选题的答题就有了方向。 例3 (2011年高考重庆卷第15题,选文为《论诚意》)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2章习题 2-1 a )试证明均匀形核时,形成临界晶粒的△ G K 与其临界晶核体积 V K 之间的关系式为 2 G V ; b )当非均匀形核形成球冠形晶核时,其△ 所以 所以 2-2如果临界晶核是边长为 a 的正方体,试求出其厶G K 与a 的关系。为什么形成立方体晶核 的厶G K 比球形晶核要大? 解:形核时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 a )证明因为临界晶核半径 r K 临界晶核形成功 G K 16 故临界晶核的体积 V K 4 r ; G V )2 2 G K G V b )当非均匀形核形成球冠形晶核时, 非 r K 2 SL G V 临界晶核形成功 3 3( G ;7(2 3cos 3 cos 故临界晶核的体积 V K 3(r 非)3(2 3 3cos 3 cos V K G V 1 ( 3 卸2 3 3cos cos )G V 3 3(書 (2 3cos cos 3 ) G K % G K 与V K 之间的关系如何? G K

G V G v A a3G v 6a2 3 得临界晶核边长a K G V

临界形核功 将两式相比较 可见形成球形晶核得临界形核功仅为形成立方形晶核的 1/2。 2-3为什么金属结晶时一定要有过冷度?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是什么?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 会出现过热?为什么? 答:金属结晶时要有过冷度是相变热力学条件所需求的, 只有△ T>0时,才能造成固相的自 由能低于液相的自由能的条件,液固相间的自由能差便是结晶的驱动力。 金属结晶需在一定的过冷度下进行,是因为结晶时表面能增加造成阻力。固态金属熔 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现象,需要看熔化时表面能的变化。如果熔化前后表面能是降低的, 则 不需要过热;反之,则可能出现过热。 如果熔化时,液相与气相接触,当有少量液体金属在固体表面形成时,就会很快覆盖 在整个固体表面(因为液态金属总是润湿其同种固体金属 )。熔化时表面自由能的变化为: G 表面 G 终态 G 始态 A( GL SL SG ) 式中G 始态表示金属熔化前的表面自由能; G 终态表示当在少量液体金属在固体金属表面形成 时的表面自由能;A 表示液态金属润湿固态金属表面的面积;b GL 、CSL 、CSG 分别表示气液相 比表面能、固液相比表面能、固气相比表面能。因为液态金属总是润湿其同种固体金属,根 据润湿时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式可写出:b SG 》6GL + (SL 。这说明在熔化时,表面自由能的变 化厶G 表w o ,即不存在表面能障碍,也就不必过热。实际金属多属于这种情况。如果固体 16 3 3( G v )2 1 32 3 6 2 (G v )2 b K t K 4 G V )3 G V 6( 4 G v )2 64 3 96 3 32 r K 2 ~G ?, 球形核胚的临界形核功 (G v )2 (G v )2 (G v )2 G b K 2 G v )3 16 3( G v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