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

问题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内涵界定

(一)本体论层面:从生活出发并回到生活(逻辑起点问题)

(二)价值论层面:“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三)方法论层面:通过实际的生活开展教育

问题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其复杂性的内在要求。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

问题三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征

(一)整体性特征 (二)开放性特征(三)实践性特征

问题四划清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与“去政治化”的界线

问题五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现路径研究

(一)教育目标:树立现实化的思想政治目标

(二)教育内容:确立具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三)教育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四)教育原则:坚持实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 21 世纪初学者们针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生活带来的弊端,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哲学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应充分认识到生活的本体性地位,以生活为基点来考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关注人的内在需要和主体体验,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生活、引领生活并最终融入生活,成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作为一种理念和方法,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和依据。李明焕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中首次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进行了阐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向马克思主

义“人本论”和“生活观”的回归。柳礼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述评》一文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依据是经典作家的人学理论、回归生活世界观和以人为本理念。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内涵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总的来说,是和脱离生活的尤其是理想化、知识化、工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而言的,它强调应充分认识到生活之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不可忽视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根基这一本体性的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无视其生活根基而坠入了理想化、形式化、知识化的迷雾,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其应有的生命力和有效性。所以,生活化就是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返回到现实生活,找回本来面目,并以生活为基点来考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所有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一)本体论层面:从生活出发并回到生活(逻辑起点问题)

从生活出发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生活、理解生活,从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中找到其生长点。人的生活从本质上来说是实践的、变化的。现如今人的生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要想维护其在现时代条件下的合法性,就必须时刻关注生活的变化,根据变化了的生活的需求做出积极的调整。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思想政治教育从生活出发,最终不可避免地还要回到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回到生活是指“高于”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回到“生活”,使人过更美好的生活,“高于”生活,不是说思想政治教育高于一切生活,而是指用思想政治教育所指引的美好生活引导一般的生活,使人过上更好、更有意义和价值的生活。思想政治教育从生活出发,并不是简单地迎合现实生活,机械地反映生活,滞后性地品评生活,而是要积极正确地引导生活。按陶行知的说法,就是要用“前进的生活”引导“落后的生活”,大家一起“过前进的生活,受前进的教育”,而且要用每个人自己善的生活引导其非善的生活。这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对生活的改造,对落后的生活和落后的个人的改造。这样,生活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点。“从

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使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生活实现良性互动。生活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蓬勃发展的不竭源泉和现实动力。当然,这里的生活起点及其过程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在实际生活中作为“终点”的生活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生活,而是被改造了的、前进了的生活,是新的教育的起点。

(二)价值论层面:“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价值论层面的理解,林德宏教授从价值论的角度来理解“以人为本”,他认为,人是自然界进化的最高产物,人是宇宙中唯一的创造主体,人的价值是最高的价值。人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处理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最高标准。应以人的发展的标准作为评价人类言行的尺度。从这个意义上讲,“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人是目的,人是关键强调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①

“以人为本”就要求在对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强调彻底摒弃对神圣不可侵犯的规则、教条的无条件顺从,以听话和服从为目的,“目中无人”的教育模式,从而真正把人、人本身的发展和完善置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更加明确地把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开发人的潜能作为学科的宗旨”。

关心人就是关心人的生活,关心人的现实需要。需要是人对客观外在事物的渴求和欲望,是人的生命存在、发展、延续的客观要求,是对客观的生理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主观反映。

尊重人主要是尊重人之为人主体性地位。人不是机器,不是被奴役、被宰割、被控制的对象或工具,人是人的世界和社会的主体,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己的个性,也有自己的尊严。这要求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主体意识”,并将其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努力激发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发展人、开发人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的素质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却经常遗憾地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却似乎仅仅是以一种对人的外在改造、规范、约束力量的面目出现,对人的发展、开发总是不那么关

①林德宏:《“以人为本”刍议》,《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第5页。

注。在大中学生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对政治教育的抵触情绪,根本原因在于这种政治教育是外在于学生的束缚,而不是教会学生了解和保护自己的政治权利和提高自己的政治能力。相关学者曾指出,德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依附德育、独立德育、自由德育。我国当前正处于独立德育初级阶段。因此,这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人、开发人的主要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由依附人格向独立人格的转变,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品德素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人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

(三)方法论层面:通过实际的生活开展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育应主要遵循的方法论原则上,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要把实际生活过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途径,在生活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生活开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从生活中走开,也无法从生活中走开。从生活中走开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与个人真实生活无关的活动,无法参与个人生活的充实与丰富,与个人生活异质,理所当然地受到个体当下生活的拒斥。

通过实际的生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以人们的现实生活经验为其基本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的引导下不断丰富、积累、扩大生活经验和反思经验的过程。

通过实际生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纵向看,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在受教育者在学校教育阶段的生活中展开,而且要在人一生的生活中展开,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从横向看,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人的不同生活——他们的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他们的经济生活、公民生活、文化生活等等——中进行,具体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不仅要在学生的学校生活中展开,而且要在学生的校外生活中展开。我们在谈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时经常讲到“5+2=0”(即五天的校内学习生活的效果被双休日的家庭生活或其他社会生活抵销),说的就是校内生活的教育和校外生活的教育不一致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向社会生活的深层渗透。在具体操作层面,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将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与能对人的思想道德发

生教育影响的一切活动密切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生活世界,在生活中找依托、以人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以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社会学认为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社会化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为能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社会角色行为,并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从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而在人们物质利益意识、自我实现意识、自主意识和平等意识日益得到强化的今天,人们从心底里强烈要求人格和地位的平等,希望自己作为个体成员存在价值能够得到尊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改变传统模式,进而从生活出发,采用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巧妙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度”,才能发现并解决人们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使受教育者从被动地适应社会,到主动地自我创新,最终达到全面的发展。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生活科学的、有机的联系起来,才能发挥其无限的生命力。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疑是中国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其重要原因就是思想政治生活化的缺失。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承了历史的伦理道德教育,并受苏式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影响,形成了远离人的主体发展需要的模式。这种模式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远离了人的生活,教育目标只注重方向性,缺乏时代性、层次性和生动性。教育目标过高而未能符合受教育者的智能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假、大、空”的弊端。其表现为理想化、圣人化,没能做到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结合,导致教育具有较多的封闭性,不能符合受教育者的生活实际需要。教育内容在纵向上缺乏必要的层次性:多讲理想少讲现实,多理论少规则;在横向上理论性、原则性过强,缺乏实践性、灵活性,不能引导受教育者在活生生的社会背景下去运用去思考,这种状况一度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与人的心灵产生了隔阂。教育形

式采取灌输式教育,把教育者看作唯一的主体,忽视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把他们视作消极被动接受的客体,严重挫伤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种灌输教育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容易扼杀人的创造力和主体性①。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其复杂性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用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道德体系、道德规范对人们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和本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适应人的思维发展规律,有目的地对被教育者施加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以期改造人们的思想,进而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集中统一,强调命令和服从,在教育上要求“我教你听,我打你通”。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交流障碍,并且由于这种隔阂的存在可能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而通常人的思想都是多元的,好比难以定量的多元函数,即使用很科学的手段来转化人的思想,也不能象转动旋钮调节机器转动那样灵敏和准确,而必须对人们思想体系中的各要素,以及影响人们思想系统的社会、家庭,政治、经济、领导、同事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地巧妙协调,使各种要素发挥出最大的合力方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而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促使家庭和睦,同事和气,社会和谐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也是对影响人们思想系统的各种因素进行最优整合的调节剂、润滑剂。它对排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交流的障碍和隔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并且也是使每个社会成员实现自主意识、平等意识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有效途径。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活化,能够使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时,化深奥的道理为浅显的谈话、化严肃的质问为风趣的聊天、化无视的冷漠为热切的关怀。最终使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既简单而更具人性化。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其本质在于服务于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生活的主体性的人,这正符合国际教育目标的要求。“学会生存”是20世纪70年代国际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心思想是指教育是为了人类适应生存的需要而服务

①钱同舟:《回归生活世界重建德育模式》,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版第3期。

的;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提出“学会关心”主题,即人类教育要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关心人类本身。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仅仅充当服务政治、经济、文化的工具,更应成为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有待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两个主要方面,对人的素质教育也就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文化教育,这就确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的素质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再仅局限于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而应全面关心他们心理、生理、智力、非智力因素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提高,并引导人们把各种素质整合为相互促进、内在统一的整体素质。人的多方面素质的内在统一的契机就是所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只有在生活的感悟与滋养下才能实现这种统一,因为“一个人是通过共同的生活过程来教育自己的,而不是被别人所教育的”①。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人的德与才、知与识、理与情、智与能的各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才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每个公民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要发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整合社会中的各种有利教育资源,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空间,营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氛围,促进广大人民群众自我教育,互相教育。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调动人们的“爱心”来增强凝聚力,发挥人们的“自我教育”来增添原动力,用人们自我意识形成的“制度”来强化约束力,用人们中的“典范”发挥影响力,用人们的“改革”力量强化创造力,用“激励”增强竞争力,用“文体活动”激发向心力。生活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越发显现在社会环境上,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和社会环境之间形成了良性的有机循环。

三、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征

(一)整体性特征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版。

“人的生活即是一个总体,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的每一种形式、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都无法脱开其他形式、环节或方面而独自发展。单独抽出任何一种形式都会使生活世界落入抽象,都会使其走向片面”①生活的整体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其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整体性的生活血脉相连。“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②,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而又回到生活,不是撇开生活“另立门户”的教育。

其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不只是知识性的德性,而是知、情、意、信、行构成的德性,“这种知情意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③这种整个的德性是由德行确认并体现在德行之中,是生活实践中具体可感的德性,同时,我们认为,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是整体生成的,而不是先生知、次生情、再生意、后生行的,因此,我们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里要贯彻整体性原则,主张将知、情、意、行融会贯通于受教育者的生活之中。

其三,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还表现在,这种教育是贯穿在人的所有生活之中的。如前所述,这种生活不是从空间上被肢解的生活,也不是从时间上被切断的生活。不能仅把思想政治教育局限于专门的时间、专门的地点由专门的人员进行的专门的教育,而在这些专门教育之外,则听之任之。对个人来说,这种教育是全程教育、终身教育。

最后,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还体现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接受教育,在生活实践中“互相感化、互相改造”。不能搞那种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而教育者超然于教育之外,仅以“道德”的化身和代言人出现。

(二)开放性特征

开放是生活本身固有的特征,人为的封闭和禁锢只能是对生活的窒息,使生活成为一汪死水,失去生命的活力。只有在不断流动,在不断地开拓和创造中,在向

①李文阁:《回归现实生活世界一哲学视野的根本置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2页。

②《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290页。

③《陶行知全集》第4卷,第160页。

外界不断敞开的过程中,生活才能不断得到更新,才能永葆生机。既然生活是开放的,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正视生活尤其是受教育者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变化,不能因循守旧、一味采取排斥和简单否定的态度,而应该在客观理性的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对受教育者的生活进行指导。现实的社会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具体到受教育者的微观生活也经常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对于这些变化和新情况,我们所要做的不是简单下一个肯定或否定的结论,更不是为了使受教育者免受这些变化的影响而杜绝和外界生活的通道,现代社会条件下,再象过去那样试图封闭人的生活,阻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的做法也是行不通的,是与时代精神背道而驰的。因为,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生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程度,不仅新的信息技术将造就一座座-无围墙的学校。而且,整个人类之间的交往已逾越了国界,走向全球,“地球村”和“世界公民”已不再是梦想,已经成为我们身边活生生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型、封闭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是不可能并且不明智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正视生活的变化,并善于捕捉其中蕴含的教育机会,让受教育者清楚地了解现实世界,认清世界的本来面目,熟悉当代世界各种生活方式与各种价值观念,使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或某一环境中,能够“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从而在日新月异的生活中受益、成长,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绝不能使孩子免受生活逻辑本身带来的那种不可避免撞击,而应当激起他对自己生活的思维”。同时,还应该主动敞开受教育者的视野和交往空间,给他们提供了解和认识生活实际地参与各种有意义生活的机会“凡是与教育有关系的人,都应当聪明地拉着孩子的手步入人的世界,不要蒙上他们的眼睛,使他们看不到人世间的欢乐和苦难”①

(三)实践性特征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专门的理论专修所能实现的,因为“理论专修”只能学到僵死的教条,也不是脱离生活,苦心修炼,道德能力所能实现的,因为脱离现实生活内容的道德能力是不存在的。“生活不能只是思,生活是需要过的”生活的实

①苏霍姆林斯基著,蔡汀译:《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2页。

践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人的思想品德不能在纸上谈兵的讨论中、冷眼旁观的点评中自然的形成,必须经由切身的生活体验、感悟,甚至在生活中栽上几个跟头才有可能真正形成。

“政治学博士未必就能成为政治家,伦理学家也不能断言就是有道德的人”知与行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从主观方面讲,知向行的转化至少要有下面几个条件:行的意愿、行的毅力、行的能力。这几个条件离开实践的磨炼都是不可能成就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将“道德”视做一种”实践一精神”,认为人的思想品德既是一种心理素质,又是一种行为习惯,更是一种行为能力。亚里士多德也认为,良好的道德并不来自认识而是来自行动,“不论公正还是勇敢,都不是自身是个什么样子,而是行为者在行动中有个什么样子。第一,他必须有所知;其次,他必须有所选择,并因其自身而选择;第三,在行动中,他必须勉力坚持到底……公正和节制都是由于行为多次重复才保持下来。这些事情,只有在恰如公正和节制的人所做的那样做时,才可以称为公正的和节制的”①。

贯彻实践性原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引导人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做什么,也要告诉人们为什么这样做,更要教会人们怎样做,特别要教会人们在面临与所学、所知的理想信念不一致的冲突时如何坚守、应对。最后这一点在现实社会中恐怕是尤为重要的。客观地讲,我们以前的教育对人们面临生活中的冲突时的选择、坚守应对能力的培养重视是不够的,以致于很多学生在走进社会生活之后,就开始怀疑自己在学校所受的教育的真实性与可行性了。这不能不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悲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我们这里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仅仅等同于对人们日常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养成,也不能理解为仅在教育过程中引进几次作秀般的活动,它更强调的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体验、感悟与能力的培养。正如陶行知所言,“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拿做来教,乃是真教”,“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为学这里的“做”即是实践。所以,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单纯的说教、灌输是软弱无力的,必须坚持在“做中学”,在“做中教”,让受教育者到生活实践中去演习、操练,去感受、体验,同时给以适时的指导,这样才会真①亚里士多德著,苗力田译:《尼各马科伦理学》,《亚里士多德全集》第八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2一33页。

正有效果。当然,这不是要取消专门的知识的学习,而是强调更要注重在实践中习德、育德、养德。

四、划清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与“去政治化”的界线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社会或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①作为实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普遍活动,任何统治阶级都力图用他们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来影响全社会的成员,使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年轻一代成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从而巩固其统治。这就决定了在任何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一种客观存在。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政治性原则,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的具体表现。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和重要条件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传家宝,也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次强调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思想政治工作一条不可动摇的基本方针原则。②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出现了淡化政治的倾向。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手段,为了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极力倡导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再加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健全、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人们在趋利价值导向下出现了道德滑坡和行为规范失调的行为,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向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方面倾斜,对人们品德行为的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反而被边缘化了。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正如邓小平所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

①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

②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讲解》,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版。

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①邓小平强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铁的纪律这些优势,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长期教育的结果,它的形成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始终不渝地对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在现阶段更不能松懈。今天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只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毛泽东曾经指出:“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微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②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关系到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方向的一个原则性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去政治化”的最主要表现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简单等同于德育。不可否认,思想政治教育有道德教育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人们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作为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都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服务的,但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具有德育的功能,它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我国,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同党的奋斗目标相一致,就是要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动员和激励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演变为只教人们分清善恶、辨别是非、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规范的功能,而应该在理想信念教育、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方面发挥其独特优势。

淡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只会损害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坚持与时俱进,站在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这个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政治立场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把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到积极、健康的发展轨道上来。

五、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现路径研究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版。

②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版。

(一)教育目标:树立现实化的思想政治目标

所谓现实化就是教育目标要“贴近受教育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避免理想化。当然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现实化并不是平庸化,它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注意理想与现实的结合。教育目标过高往往会使大多数受教育者失去信心,我们都曾会有这样的感觉:飘在天空的云朵再美,我们也不会徒劳地去努力摘下它。同样教育目标过高也会使受教育者失去追赶的信心,从而产生无望畏惧的心理。教育目标当然也不能仅限于人人都容易达到的水平,这样也会消磨受教育者的斗志,正如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天天吃到口的美味也觉得不如以往甘甜了一样,教育目标过低也不见得就是好事。所以,我们提出教学目标的现实化,一方面要避免传统模式的理想化、可望不可及状态,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使它陷入平庸化、唾手可得境地。教育目标现实化就是要使教育目标既体现理想性、先进性,又体现现实性、普遍性;既关注人的精神追求、国家利益,又考虑人的现实生活利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远与现在的双重目标。

概而言之,应该将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践基点放在“广大中间地带人群”,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其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要从“广大中间地带人群”的实际出发,适应他们的需求和可能达到的标准。脱离大众实际的过低或过高的要求,尤其是那种脱离大众现实生活状况的“高、大、全”的理想化教育目标,是不可能收到预期效果的。其二,围绕这一基点,生成一个由基本性要求、导向性要求和升华性要求组成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

(二)教育内容:确立具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所谓具体化是指教育内容要充实丰富,不能空洞贫乏;要有层次性变动性,不应整齐划一雷打不动。简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体化就是要求教育内容因时因人而变。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要剔除落后于时代的旧知识,增添反映时代要求的新因素。比如,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一味要求受教育者要听话顺从,而应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参与意识。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地方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要随机变动,例如我们在非宗教场所要求要破

除迷信,不能求神拜佛,在宗教场所就不能盲目宣扬这样的内容,要注意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另外根据不同人的个性特质,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授予他们不同的知识,对于胆小怕羞者要多传授勇敢大方和勇猛豁达的精神;对于鲁莽者要多告知谨慎、三思的道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体化还要求多层次内容的内在统一,我们的教育既要重点宣扬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又要强调生活常识、做人道理、行事规则。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不让人感到索然无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体化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可感可知可践。

(三)教育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所谓多样化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多种手段方式施教,在生活中找依据。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法单调,仅借助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施教;仅利用了课堂阵地,而没充分开发可资利用的教育资源。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设施实施教学,增强教育的趣味性、吸引力。如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通过网络阵地传递教育信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生活场景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式教育,如利用各种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具有教育意义的庆祝、参观及志愿者服务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化要注意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课堂教学与活动参与的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孔不入”。使受教育者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生活的场景中潜移默化地受教育。

(四)教育原则:坚持实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认为,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能仅仅靠抽象的思想政治品德知识的学习或机械化、模式化的行为训练,还必须经由受教育者切身的生活体验去感悟、去生成、去发展。离开了人们的现实生活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只能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①

实践化是指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引导学生的主体参与,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促发受教育者的主体体验。因为只有当人们从内心体验某种价值,产

①杜威:《教育上的道德原理》,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47页。

生认同、敬畏或拒绝、厌恶情感时,才能理解教育的实质。突显实践化的教育原则,创设受教育者主体参与的条件,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开发他们的创造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人们生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林德宏:《“以人为本”刍议》,《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第5页。

[2]钱同舟:《回归生活世界重建德育模式》,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版第3期。

[3]李文阁:《回归现实生活世界一哲学视野的根本置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2页。

[4] 苏霍姆林斯基著,蔡汀译:《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2页。

[5] 亚里士多德著,苗力田译:《尼各马科伦理学》,《亚里士多德全集》第八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2一33页。

[6]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

[7] 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讲解》,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版。

[8]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版。

[9]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版。

[10] 杜威:《教育上的道德原理》,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47页。

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论述

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王梓 20137045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完成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切方式、办法或手段的总和。包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的最关键的两个因子是原理和方法。原理的运用和发展最终要依托方法的理论与实践,方法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纽带”。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和其不足之处切入。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需要该分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通过分析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辩证关系来说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要性,二是通过党的实践来论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同样需要继承和借鉴,但目的是通过继承和借鉴使各种方法在新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内在要求,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理论都证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得到加强和改进。江泽民同样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这要成为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从国际形势发展来看,在变革的年代和开放的世界里,国际范围内各种精神文化力量相互激荡,各种社会思潮纷然杂陈,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改变着人们的观念。特别是在当今两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西方一些敌对势力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制造事端,企图达到‘分化’和‘西化’中国的目的。这种复杂的国际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论析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论析 [摘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由独立的机构、人员、课程予以保证的单独系统,不太关心实际生活的具体情况。结合现实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它以人为本,结合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和在人的相互交往中,结合时代特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现实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是指以人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化”是一种过程,一种趋势,一种发展。生活化与抽象化相对应。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的实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关注人、服务人、发展人。本文试图在思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弊端的基础上,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路径。 一、脱离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 (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生活实际 “过去,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度泛政治化,一度目标过高,内容太空,方法单一,效果不好。”[1]事实告诉我们,不论是理想信念教育也好,还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也好,仅仅传授知识和在政治上提出要求是不行的。还应重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因素的培养。也就是说,要密切联系受教育者的生活世界,不仅要重视日常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应重视非日常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特别重视在日常生活世界开发非智力因素,没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培育,便不可能达到由知到行的转化,更不可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为,恰恰是日常生活世界的心理活动、恋爱婚姻、工作学习、人际交往、个人发展、文化娱乐等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泛政治化的误区在于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活世界的随意性、经验性、常识性、自由性、情感性、直接性、反复性、零碎性、松散性、多重性。其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盛行假、大、空,败坏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声誉,丢掉我党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使人们怀疑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机,进而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抗体”,不再相信思想政治教育。泛政治化的实质是以虚假的说教,对政治信念的背叛,而不是真正对政治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现实性,必须走出泛政治化的误区,把教育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发掘丰富的教育资源。 (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注重发挥人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和客体有明确的定位,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与受教育者的客体地位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教育的等级关系明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截然分离,教育者的地位具有神圣性,其意志具有不可违背性,受教育者处于被动、依附地位,其主体性受到压抑。主体性的缺失在教育方法上的表现是,教育手段的灌输式、教训式和训诫式。在教育过程中表现为教师中心、课堂中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实践途径探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实践途径探析 长期以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与社会生活相脱节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倾向,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由此而导致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疏离感与叛逆厌恶情绪。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无益于他们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的提高。因此,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生活相融合就成为当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也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标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实践途径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使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国际国内形势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的独立性越来越强,思想意识以及价值选择也发生了变化。本文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存在的不足,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提出了些许建议。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内涵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人才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强调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对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概念,学者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观点。 如有学者胡凯把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界定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总的来说,是和脱离生活的尤其是理想化、知识化、工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而言的,它强调应充分认识到生活之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不可忽视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根基这一本体性的规定。”[1] 有的人从教育模式的角度去定义它,如学者尚丽娟认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生活世界,在生活中找依托、以人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以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模式。”[2] 还有学者唐汉卫在阐释“生活德育”的内涵时,认为“‘生活道德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热爱生活、了解生活、亲自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德性,学会过一种道德的生活,而不是在现实生活之外的另外一个世界里去培养一个人的道德。”[3] 综合学者们的观点,我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内涵有: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同大学生的具体生活实际相结合。针对现实生活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做出相应的调整,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的需要出发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而不是由抽象的概念或理性知识来决定。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要以大学生为主体。坚持以大学生为本,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大学生、理解大学生、关心大学生”[4],把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在改革开放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无到有,由半独立走向独立,由非重点学科走向重点学科,由低层次走向高层次,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过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需要和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正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和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是新形势下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一、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化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参照和借鉴哲学社会科学中相对成熟学科的学科建设经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既注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科学依据和核心内容,又注重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传播提供重要的依循,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学科建设经验,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孕育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化,首先在于它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和广泛的群众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特征。这一特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和教育的中心内容,以广大群众为主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时代特征。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我国的文化国情。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德治、讲礼仪,重伦理、讲道德,重理想、讲修养,重整体、讲和谐,重内在、讲人格的传统。正是这种文化传统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巨大作用提供了条件。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自创立以来,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地丰富和完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遵循改革发展的路径,更以富有中国特色的面貌,融入世界的文化热潮,不仅在国内上下重视,而且声振海内外,成为我国的政治优势。 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1)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功能 要点:1、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及其理论研究的指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就是研究如何使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符合现在社会发展要求的学科,是一门旨在认识和改造人的思想的学科,其高度的现实性和应用性决定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方法论作为学科研究和实践活动的指南。 从思想教育过程来看,方法论的主要功能具体体现在:意识指导人们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二是指导人们有效改造思想政治教育客体。 从方法论本身的角度来看,其指导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是方法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研究保证了方向性和实用性。二是方法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工具。 2、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完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和研究任务的重要工具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就是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人的思想形成变化发展规律等众多科学规律同视机问题相结合而具体化为可操作的方式方法的科学。所以在一定意义上我们称之为“工具科学”。工具本身就蕴含了对事物顾虑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使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产物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正是这样一种基于深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工具”,它以其规范科学、层次鲜明的方法体系结构,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富有长造粒的具体方法报这个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贯彻执行。 3、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有着很强的理论性,而作为教育实践则有着很强的应用性、实在性。两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呢不形成了一种张力,即理论有转化为方法的需要,实践要求有理性方法的指导。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在斯现在干恒指教育学科体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方法的作用更加突出,方法论的研究更加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构建、完善和发展必须得到现代方法论的指导。因此,方法论的研究是推进思想教育学科发展的关键。 2、三个基本的方法:典型教育法:也叫示范教育,它是通过典型的人或事进行示范,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依据:一是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二是人的需要和社会从众心理。作用: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可以增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要求:一是树立典型要注重客观性。二是树立典型要注重层次性。三是树立典型要注重时代性。 自我教育法:是受教育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主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以及自觉改正自己错误思想和行为的方法。简言之,就是人们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做自己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自我反省,是指个人以社会道德规范为参照,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检查对照,寻找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所谓自我控制,是指个人以社会道德规范为标准,对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言行进行约束。所谓自我改造,是指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剖析,自我批评,促进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完善。 冲突缓解法:针对人们的思想矛盾和行为激化状态,通过建立健全制约机制和渲泄渠道,缓解冲突产生的条件,减少和削弱冲突导致的震荡和破坏而采取的一种应急方法。具体措施:(一)缓解矛盾,防止激化。第一,要瞄准矛盾焦点,及时疏导分流。第二,针对大众心理,理顺对立情绪。(二)寻求有效方法,妥善处理冲突。处理冲突的有效方法包括:“热处理”法、“冷处理”法、隔离法、转移法、调解和限制 3、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类型及其如何应用 一、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战略性决策—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方向、解决全 局性的重大问题的决策。战略性决策是宏观性决策,在比较大的范围和比较长的时间内

整理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及其体系结构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对象 一、涵义 1、方法与方法论 (1)方法:就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目的所采用的手段或方式, 它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具有主客体的统一性、中介性和动态性等特点。 (2)方法论:就是关于方法的学说和理论。方法论以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形成、变 化和发展的规律、性质、作用、特点以及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及运用等问题。 (3)区别联系:联系——方法是方法论的原材料和基础,方法论又反过来给各种方法以指导。 区别——质的不同,方法论是众多具体方法的共同性的升华;只有在一定的观点、原理指导下所形成的系统化、条理化、体系化的方法,才能成为方法论。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方法论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为了认识和解决人们的思想、观点和立场问 题,采用的由诸种方法所构成的科学体系。就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体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对象 一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二是研究该方法的联系规律;三是研究该方法的具体规律;四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与知识借鉴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哲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二、思 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学科理论基础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基础;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 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所提出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 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知识借鉴 第一种是既有部分教育内容交叉,又可以直接引入某些教育方法的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等;第二种是借鉴学科的某些理论及方法进行移植,如教育学、系统学等。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功能与特点 一、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研究指明方向;是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和研究任务的工具;是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方式。 二、特点: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用性和规范性的统一;渗透性和交叉性的统一。 第四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体系结构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层次结构 第一层是哲学方法论,最普遍最一般的方法;第二层是一般科学方法,是具体学科的共同方法, 即通用方法;第三层是具体学科的科学方法,各门学科专有的方法。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操作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艺术和技巧。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体系建构 纵向发展结构;横向体系结构(认识方法、工作方法、调节评估方法)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特点:伦理方法的传承性、教育方式的内在性、使用方法的强制性。 二、主要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阐释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阐 释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立命之本,只有建立在正确的理论基础上,才能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本质内涵,才能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有效方法和路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文章在近年来学界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发展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通过阐释胡塞尔、哈贝马斯、马克思等人关于生活世界的理论,探查和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理论阐释 [作者简介]焦勇(1976- ),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医学院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徐州 22100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059-0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不是简单地回归日常生活,需要从理论层面进行科学解读,只有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才能形成正确的目标、内容、路径、方法,才能增强实效。目前,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主

要有马克思的全面生活理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观、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这些理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奠定了理论基础,但这些理论大都是哲学理论,并不直接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为全面深入地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通过辨析这些理论,探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依据,从而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一、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阐释 (一)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 生活世界学说最早由胡塞尔提出,是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概括来讲,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具有多种含义,主要包括特殊生活世界、科学世界、普遍生活世界和原生活世界。 特殊生活世界是社会中的每个人为了生活所构成的自我世界。特殊生活世界针对个体而存在,因为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同,行为习俗不同,体现的价值不同,所以每个人的生活世界都不同。科学世界也属于生活世界,在胡塞尔的理论思想中有两种不同的科学世界:第一种是绝对化和理念化的纯粹科学世界,第二种是可以被感知的主观科学世界,是科学技术改造和影响的生活世界,这两种世界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绝对化、理念化。胡塞尔赞同可以被感知的科学世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

2012年第05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5,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93期) Total No .293 收稿日期:2012—03—08 作者简介:柳明旺(1968—),男,黑龙江大庆人,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 柳明旺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 摘要: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局限于知识技能水平,还要求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点。传统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暴露出很多弊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但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落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能够帮助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总结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必要性;实施策略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5—0042—02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指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结合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 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渗透到学生 具体的学习生活中去,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积极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1.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渗透,能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对知识的运用,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仰,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和谐社会服务的精神。 2.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扩招使大学生数量猛增,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只要求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的标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也成为社会的重要要求标准之一。大学生面临生活、就业、学习、感情的各方面压力,思想压力大,特别是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时,很容易出现迷茫的心 理,甚至会导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转变。大 学生虽然具有比较成熟的思想意识, 但是毕竟涉世不深、意志力不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腐蚀, 这就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能够从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帮助学生推开迷雾,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是落实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必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坚持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实证科学的形成是在人们不断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发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体现价值。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现实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果不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去,只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现实,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也只限于书本的知识,在面对现实生活时仍然不知道怎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失去意义,虽然教育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效果却不明显,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现实相结合,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 4.能够帮助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 24·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思考 石振保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作用,必须首先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传统向现代转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运行机制、队伍、技术路径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现代 化,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关键词] 现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作用,必须首先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即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运行机制、队伍、技术路径和教学评价现代化。 1.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活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首要的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进行全面的反思,廓清在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中存在的那些过时、僵化、保守、甚至极“左”的思想,从僵化的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确立开放的、发展的、多维度的、不断创新的大思想政治教育观。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现代化的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树立人本观念。过去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强调社会价值,忽视甚至否定个人价值,致使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发挥激发人的内在积极性的功能。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与为了人自身的发展统一起来,不仅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导向功能,更要注重促进教育对象主体意识的觉醒和自主发展;不仅要注重向受教育者灌输先进理论和思想,更要注重指导受教育者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学会创造。 其次,树立新的人才质量观。为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高校正在致力于培养能力型、创造型、社会型的复合型人才。而复合型人才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德育与智育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书本与实践并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年轻一代具有健康的体魄及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风范、科学合理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促其发展的改革意识、竞争意识、时效意识、信息意识、风险意识、人才意识、民主意识等。由此可见,按时代的要求确立切实可行的新的质量标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任重而道远。 第三,树立素质教育观。概括地讲,素质教育观一是教会学生掌握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培养综合能力;二是教会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创新与创造的能力;三是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因此,从人才培养的质量上看,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操、自尊自强的民族精神及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历史的重任。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8年第2期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原则 学号0911205821 姓名马丁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方法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就是教育者为了把反映特定阶级的立场、观点、思想意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社会意识形态,转化为被教育者个体的经验、品质、评价和行为习惯而采用的方式和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同时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手段。外界的影响能否内化为大学生自身内在的结构状态,关键在于有没有恰当的教育方法。因为即便有了正确的教育目标,有了合理的教育途径和内容,如果没有恰当的教育方法,仍然不可能取得积极的教育效果。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方法可以说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途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明显的规定性,在内容问题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要做的主要是认识和领会;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主要是发现和利用某些途径。方法运用就不同了,它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多变的因素。如果说教学工作中“教无常法”体现了教学的创造性,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比教学工作所面临的条件更复杂、更多变。可以说,方法运用得正确,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和目标。所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掌握和运用一些符合人们思想和行为活动规律,易于使被教育者接受的方法,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在这方面,我们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主要有: 正面教育,以理服人——即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采用民主的方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在进行说理教育时,要特别注意讲究教育的对象、层次、时机和场合,提高针对性,增强教育实际效果。 关怀体贴,以情感人——即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以理服人,而且要以情感人。关心体贴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情基础,只有作到情真意切、情理交融,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掌握规律,循循善诱——即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首先掌握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发展錾变化的规律及教育规律,并循循善诱,方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对症下药,因人施教——即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因人施教的方法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必须摒弃“通用化”和“一刀切”的方法,提

关于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关于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0-01-06T14:27:47.577Z 来源:《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11期下供稿作者:刘国学[导读] 本质就是事物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属性。教育的本质,也就是教育的本体刘国学 (武冈市皮肤病防治站,湖南武冈 422400) 摘要:如何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要求和变化,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多年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认为抛弃空洞的理论说教,寓教育于 生活,在生活中实现教育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生活化中图分类号:F272.9;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 一、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 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应紧密依托基层现实生活,从职工的生活实际出发,采用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富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形式,教会广大职工如何认清自身价值,以主体的角色主动积极地参与、适应和创造生活,强化责任意识,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本质就是事物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属性。教育的本质,也就是教育的本体。古往今来,多少教育家、思想家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始终立足于人类的生活需求与素质发展。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现实的人”和“实践的人”的区别。因而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人本论”,这也要求教育必须尊重人的本质,以实践的生活为教育的本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向马克思主义人本论的回归。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思想产生和发展的根源在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对此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因而就不能离开教育对象所处的实际社会生活。从本质上说,生活乃是教育的根基,一切教育只有在生活中并通过生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关注职工的“客观”存在,适应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以职工所处的全部生活为教育平台,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这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以及最终的目的和归宿。 二、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价值分析 价值是客体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价值实现则是这种属性作用于主体的过程及其结果。马克思指出,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检验才能体现其价值。 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付出,它要求个体要把社会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时时处处以奉献为主。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确立职工的自我社会价值认同。如我站在现阶段还存在很多困难,还需要建立新的发展平台。这就要求全体职工以全站的利益考虑,而不是强调个人得失。在强调社会价值的同时我们必须尊重职工的个人需要,实现职工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我们必须充分考虑职工的现实生活需要,切实实现好、维护好、保障好职工切身利益,千方百计为职工排忧解难,要依靠有限的财力、物力去改善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创造适宜于职工成长进步的良好环境。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充分尊重职工的个人价值,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目的是使他们更好地为集体的利益而奋斗。职工的个人利益存在于集体利益之中,要教育职工始终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坚持集体和个人利益的统一,自觉以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弘扬牺牲奉献精神,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反对个人利益至上、金钱至上的错误思想,真正实现职工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三、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途径 1.实施“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相信职工的自我教育能力,在理解人、尊重人上做文章。在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时,除了继续坚持灌输的原则,坚持不懈地进行主题思想教育外,还充分挖掘和整合基层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日常管理中,使职工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体验生活。 在面对职工的困难时,由纯慰问性的精神鼓励向以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排忧解难方向转变。如对困难职工,帮助职工克服困难,解除职工后顾之忧,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最实在、最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应将“温暖工程”送到那些最需要的困难家庭,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2.构建“学习型基层组织”。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创建学习型基层组织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转变的有效途径。我们应把营造学习氛围,打造学习型组织或社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三贴近”的有效方式,将传统的职工被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为职工主动学习提高,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形式的创新。我站就将建设站文化和构建学习型组织有机融合,把日常学习用学分制的形式统计出来,作为考核员工和干部的重要指标;以弘扬服务精神为主线,以“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为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日常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特别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比较活跃,价值观念多元化趋势明显。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我们往往会迷惘,“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状况。为此,构建一个学习网络非常重要,这样可以改变过去那种单纯地依靠说教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各种现代学习途径,特别注重运用计算机这个“有形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专业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交流学习。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可通过行业网站加强对职工的引导和教育,增强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_平章起

纪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30周年 可少的,进入到了意义的“解释”和“重构”的层面。不到这一步,比较研究就不能算完成。比较研究的这四个阶段,也可以说是四种范式。在时间上依次展开的这四个阶段,在空间中它们作为范式又是并列的,在实际的研究中这些理论和方法往往交叉地或者综合地使用。我国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目前大多数停留在“事实研究”、“关系研究”和“本质和规律研究”,成果比较零散,“翻译研究”基本未展开,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作者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 平章起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过30年的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任务,进一步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这无疑是我们回顾总结3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无疑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在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现代化转型过程。我想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以及队伍要求,谈谈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建设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 基础上突出包容性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社会思想领域的多元多样多变,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活动的现实境遇。面对党的中心任务从革命时期的阶级斗争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实现相应的现代化转型。但是,我们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首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也就是说,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初衷和归宿。而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区别于现代社会西方公民教育的本质所在。同时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尽管适应时代主题和党的工作任务的转换,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出发点,但这如果是以丧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代价,那么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实质上也仅仅是一个伪命题。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导性原则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其显著的特征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增强。现代社会经济基础的结构性变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以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诉求,客观上要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努力扩大自身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首要条件,就是在继续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基础上,不断适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包容性的发展趋势。毫无疑问,在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发挥,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与感召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包容多样的基础之上。但是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元指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多样和尊重差异就失去了立脚点,就丧失了根本。因而在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尽可能地团结一切有益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力量。 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坚持 改革创新的基础上注重传统资源的 继承和国外经验的借鉴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不竭动力,同时还是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过程始终的一条主线。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实质上就是要求破除思想政治教育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经验做法与实践模式。不必讳言,作为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同样,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仍然发挥着“生命线”的作用。然而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参与社会现代化的实践活动中,应当着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型: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的平衡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和功能,但意识形态教育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社会背景

问题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社会背景 1、“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 科技理性全面渗透到人们的实践生活领域。随着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和发展,科学技术逐渐改变着世界,科技理性全面渗透到人们的实践生活领域,引发了人们对科学和技术的推崇和热捧。 人文社科界开始反思科技与人的关系问题。科技发展对人们生存状况的消极影响引起人们警惕,倡导回归生活世界、返璞归真、重新构建以人为本的生存模式和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一股新的潮流。 国内外的教育改革都体现着“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趋势。近些年来,国内外的教育改革都无一例外的体现了“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这一趋势。例如,20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中里程碑的著名报告《学会生存》,倡导人们实现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实质就是倡导将教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维度中,呼吁教育回归生活实践,以满足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2、“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在我国,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引发了我国教育学界对生活教育模式的深度探索和实践,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尤其在时代变革、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与精神文明建设背道而驰的道德失范、甚至违法行为屡屡发生在青年人们群体中时,人们开始痛定思痛: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成为脱离生活的道德说教,而必须紧贴时代发展的脉搏,实现生活化转向,才可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更好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征服人心、塑造心灵的价值旨归。 3、脱离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主要表征 (1)思想政治教育功利化 现代教育陷入功利主义。当前,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物质财富的急剧增加,人们越来越沉溺于追逐物质利益,这使得“人陷入物质主义泥坑而难以自拔,是否有用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唯一尺度”,人成了自身所创造的物质的奴隶。面对物质主义的泛滥,教育没能坚持阵地,迷失了它的终极价值,变为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教育,现代教育陷入功利主义,带来了两个弊端:一是学问成了政治的工具,失掉了应有的主动性和尊严性;二是认为仅有创造实利的知识和技术才有价值,人成了知识和技术的奴隶。思想政治教育在功利性的影响下,过分强化工具性价值,目的性价值被排挤到角落里,甚至出现人们人格扭曲的情况。 (2)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刘 辉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是纯理论的东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应用和技术层面的东西。而在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又是基础性的东西,它区别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区别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内涵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2)02-0040-03 一、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的研究现状 目前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的认识主要呈现以下状况: 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式。其代表人物是祖嘉合老师。祖嘉合老师在其著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为了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所要通过的基本道路,也可以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式。”①并指出依据人脑获得各种思想、观念和信息的不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应该包括理论教育、实践教育、传播教育、自我教育等,并通过这些路径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和内容,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仓道来老师。仓道来老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没有直接提出“思想政治教育 的途径”这一概念,而是在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时提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性方法”。指出“由于人脑种各种思想、观念和信息的获得,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即正规系统的理论教育、亲身经历、群体之间人与人相互交往的影响、大众传播和文化娱乐等渠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性方法应包括理论教育方法、实践教育方法、传播教育方法、自我教育方法等。 ② 有的学者在不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的内涵 基础上,直接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途径。这类学者以苏振芳为代表。苏振芳老师在其《思想政治教育 学》一书中,分两章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大途径———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 有的学者对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进行了研究。如祖嘉合老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中介绍了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1、课堂教学是道德教育的主渠道;2、校园生活的隐蔽性道德教育方式;3、社会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还有赵康太老师研究了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比如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具象化和实践化途径,英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化、宗教化和校园化途径。 也有的学者从特定的社会条件和特定的教育对象角度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进行个案分析。徐涛老师在其《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一书中论述了六种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2、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3、大力建设校园文化;4、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5、深入细致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6、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 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王洪禹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角度,指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要更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收稿日期]2011-11-02 [作者简介]刘辉(1985.10—),男,汉族,山东省金乡县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①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18.②仓道来.思想政治教育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06. 第15卷·第2期 2012年4月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Vol .15,No.2Apr .2012 40

(完整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阅读版)

方法: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目的所采用的手段或方式,它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具有主客体的统一性、中介性和动态性等特点. 方法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是客观的,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辩证性,它是由客体的特性决定的:1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2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学说和理论.方法论一般指哲学方法论,是人们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论.在科学研究中,方法论也特指某一学科所采用的研究方式和方法的综合. 方法论与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是:方法是方法论的原材料和基 础,方法论又反过来给各种方法以指导. 二者的区别是:1方法论是众多具体方 法的共同性的升华,二者有质的不同2 只有在一定的观点、原理指导下所形成 的系统化、条理化、体系化的方法,才能 成为方法论. 方法论和世界观是辩证统一、不可分离 、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的.方法论是世界 观的运用,世界观是方法论的基础1世 界观决定方法论2方法论反作用于世界 观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对受教育 者在思教过程中所采用的工作方法和 工作方法,或者说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 的目的对受教育者采用的手段和方式 思教方法论:就是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 为了认识和解决人们的思想、观点和立 场问题,采用的由诸种方法所构成的科 学体系,简言之,就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的理论体系. 思教方法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关 系:思教方法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 具体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指导思想 政治教育活动,就是思教方法论. 思教方法论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思想 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人们 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争取最 佳教育效果的规律第一,就思想政治教 育方法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第二,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联系规律.第 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规律. 第四,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 势.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是随意而定 的,必须于一定的教育内容、客体和环境 相适应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相互联系 和变化发展的3既有横向联系性,又有 纵向发展性 思教方法论研究的主要问题:1研究思 想政治教育方法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 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是凭空产生的, 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研究这一规律,主 要是为了掌握和运用规律,更有效地开 展思想政治教育2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的联系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 多种多样的,各种方法之间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联系的.3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的具体规律.就某一具体方法来说,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