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5课《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
人音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5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5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是一首四年级下册的小学音乐教材。
这首歌以五指山和万泉河为背景,歌颂了我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此外,歌曲中的五指山和万泉河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五指山和万泉河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补充。
此外,学生们的歌唱技巧和舞台表现力也有待提高,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五指山和万泉河的背景知识,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会歌曲《5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提高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和舞台表现力。
4.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五指山和万泉河的背景知识介绍。
2.歌曲《5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的学唱。
3.学生歌唱技巧和舞台表现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介绍五指山和万泉河的背景知识。
2.示范法:教师示范歌唱《5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学生跟随学唱。
3.练习法:分组练习,互相观摩、交流,提高歌唱技巧和舞台表现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五指山和万泉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唱歌曲:教师示范,学生跟随学唱《5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观摩、交流,提高歌唱技巧和舞台表现力。
4.情境教学:播放五指山和万泉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五指山和万泉河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主题:《5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五指山:地形地貌、民族文化万泉河:水源地、旅游景点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五指山和万泉河的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
音乐课欣赏《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歌曲,分析歌曲的结构,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力度与速度的变化,感受男高音的音色对歌曲的表现作用。
2.通过了解、认识曲作家、歌唱家的生平、代表作,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爱学习的良好品质,将来用自己的方式报效祖国。
3.能够跟着歌曲的原唱音乐,准确地演唱歌曲,感受海南的美丽风光。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的速度变化及男高音音色对歌曲的表现作用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速度变化对歌曲表现的作用教学准备:电子琴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课教学1.聆听歌曲,导入新课⑴《大地飞歌》——女声独唱——女高音独唱⑵《情满中华》——男声独唱——男高音独唱⑶《月亮河边的孩子》——童声独唱2.聆听男高音独唱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这首歌好不好听?刚才我们说这首歌是男高音独唱的歌曲,那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歌曲的曲作者与演唱者都分别是谁?作者介绍:(找同学读一读介绍材料)曲作家刘长安:歌唱家李双江:3.分段欣赏,通过读歌词,让孩子们说说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给了你什么感受?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聆听主题⑴深情豪迈有力量慢速聆听主题⑵豪迈有力量快速我爱五指山的什么?为什么?聆听主题⑶豪迈有力量快速——渐慢我爱万泉河的什么?为什么?聆听主题⑷深情豪迈铿锵有力地慢速4.完整聆听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原唱演唱歌曲。
三、课堂小结:我们都知道:去年上映了一部电影《战狼2》,经典的一句话就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前段时间我们又观看了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让我们再一次见证了祖国的强大。
我们今天欣赏的歌曲是当年的中国人报效祖国的方式——当兵、从军。
其实有很多种方式可以报效祖国,只要我们在各自的岗位都努力工作,就是对祖国最大的贡献!作为你们,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就是对祖国最大的回报!让我们以这幅立志对联来结束今天的课吧!同学们,请齐读: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说课稿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音版小学四年级第八册第3课中的欣赏歌曲,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是一首战地新歌,歌曲表达了人民战士对乡土的热爱,更寄寓了对革命先辈的怀念和崇敬。
歌曲节奏鲜明,带有进行曲的风格,在优美深情的歌声中,展现了革命战士继承革命传统,为人民守卫国土的精神风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对音乐课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正在进一步发展,体验与审美的活动能力也在不断地增强,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平时的音乐欣赏中,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体验音乐,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对音乐欣赏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技能目标:感受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知识目标:通过聆听歌曲,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速度等。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歌曲的欣赏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2.学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意境及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3.了解声乐的演唱形式。
为了全面准确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我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题作用,主要采用欣赏法,对比聆听法、听唱法、教唱法、比较法、引导讨论法、参与体验法等方法来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法,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设想,通过“导,听,唱、模”来完成我本科的教学过程。
本次说课,我分成四块内容来说一说,(一)、导入(二)、欣赏歌曲(三)、学唱歌曲(四)、课外拓展这四块内容来完成的。
一、导入在课题导入的设计上,我采用视频导入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看一段红军战士为保卫国土,与敌人奋战的视频,通过观看视频,我向学生介绍了此歌曲的背景,在全国人民都不怕牺牲,勇敢地保卫自己的国家保卫自己的家乡时,身在南方的海南岛上也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知道五指山、万泉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熟练唱出《我爱五指山》,感受乐曲中传递的情感和文化内涵•能够了解铜鼓的历史背景,感受铜鼓的音色和韵律美•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发扬团队合作、互相欣赏的精神2. 教学内容•五指山、万泉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国传统乐器-铜鼓的音色、韵律美和演奏方法•人音版《我爱五指山》歌曲欣赏和学唱•环节一:学生分组演奏铜鼓•环节二:学生合唱《我爱五指山》3. 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五指山、万泉河的图片和资料,介绍它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并感受这些地方的独特魅力。
3.2 铜鼓演奏教师向学生介绍铜鼓的历史和演奏方法,放一段铜鼓演奏视频给学生观看。
然后,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自己动手演奏铜鼓。
为了方便,这里可以用塑料桶代替铜鼓进行演奏。
3.3《我爱五指山》歌曲欣赏和学唱教师播放《我爱五指山》歌曲,让学生先自己欣赏,感受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然后,教师逐句教唱歌词,并要求学生跟着唱。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可以放一些有关五指山的图片,让学生看图唱歌。
3.4 节目表演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选择表演形式,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或者演奏乐器,展示自己的才艺。
4. 教学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乐器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2.由于时间限制,只能让学生用塑料桶代替铜鼓演奏。
如果条件允许,下次可以考虑引入真正的铜鼓,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这种传统乐器的美妙。
3.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可以在教学前先发送一些与歌曲相关的图片,提前让学生对歌曲和有关文化背景有所了解。
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课程为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的教学内容,主题为“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本节课程旨在通过音乐欣赏,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山山水水,体验美妙的音乐之声,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唤醒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传统乐器“龙头琴”的来源和演奏方法;•熟悉民歌《我爱五指山》和《我爱万泉河》的歌曲构成和演唱要领;•了解《我爱五指山》和《我爱万泉河》所描绘的景象。
技能目标•能够准确演唱《我爱五指山》和《我爱万泉河》;•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龙头琴”弹奏出歌曲的伴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美育素养;•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介绍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和好奇心。
2.听一段“龙头琴”的演奏,并引导学生了解“龙头琴”的来源和演奏方法。
3.播放《我爱五指山》和《我爱万泉河》的音乐,让学生首先以感性方式了解这两首歌曲。
4.教学《我爱五指山》的歌唱要领和节奏,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唱一遍。
5.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歌词所描绘的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含义。
6.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分享自己对“五指山”的认识和想法。
7.教学《我爱万泉河》的歌唱要领和节奏,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唱一遍。
8.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歌词所描绘的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含义。
9.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分享自己对“万泉河”的认识和想法。
10.带领学生一起唱《我爱五指山》和《我爱万泉河》,并配合“龙头琴”弹奏出歌曲的伴奏。
1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初步了解“龙头琴”并能作出相应的伴奏;•学生熟悉并会演唱《我爱五指山》和《我爱万泉河》;•学生能够通过歌曲了解祖国山山水水的美好。
教学难点•学生初次接触“龙头琴”的演奏;•学生需理解古老的歌曲歌词,并能把握和表现歌曲的情感。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五课第1课时《西风的话》《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课时:1课时课类:设计·应用教学策略/教学思路:学生复习以前所学旋律进行的知识,进一步体会旋律进行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对旋律的关注还体现在歌曲《西风的话》中,这首歌曲四句的节奏完全相同,旋律的进行表现了歌曲情绪的发展变化,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感受其旋律特点,更好地理解和表现歌曲。
同时在这首歌曲的学习中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力度变化,这也是对上节课所学力度记号的复习与巩固。
教材分析:《西风的话》是黄自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创作的歌曲。
歌曲以儿歌的形式出现,借“西风”之口,寥寥数语,简练而生动地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
同时作者明快地描绘了乡村儿童简单、纯洁的美好心灵,并以此鼓励青少年珍惜时光,憧憬未来!歌曲的曲式为四乐句组成的方正性单乐段,节奏平稳对称,结构自由、前两乐句为句首相同平行乐句,节奏前紧后松,给人宽广之感;旋律流畅,跌宕起伏,变化有致,使歌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采用了大调式的手法,并借鉴了海南民歌《五指山歌》中的音乐元素,优美的旋律中透出阳刚之气该曲通过李双江的演唱,更多的人们知道了海南、了解了海南、爱上了海南,被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主持编入《新中国舞台影视艺术精品选》,定为国家级的艺术经典作品2005年,《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被神六宇航员带入太空播放。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跟琴简谱的能力,对于季节特点,人物写作情感的表现,也有了知识的积累与认知,对我国航天知识很感兴趣,本节课就是让同学们在学习歌曲的同时,了解作者写作意图,以此激励同学们珍惜时间,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学生用具:课本爱家乡、保江山的深厚感情。
拓展延伸教师展示图片并讲解:五指山市是海南省直辖县级市,地处海南岛中南部腹地,是海南岛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也是海南省中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三课家乡美教授课年级:四年级【教学内容】学唱《杨柳青》、《大雁湖》。
聆听《故乡是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聆听《东方明珠》;“唱唱自己家乡美小小音乐会”。
【教材分析】1.歌曲《故乡是北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敬仰的圣地。
而生长在北京的人们则对这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现代化城市更具有深厚的感情。
《故乡是北京》这首歌曲正是倾吐了生长于北京的人们对乡土怀恋的情绪。
歌曲既描述了北京古城的传统景物(如天坛、北海、芦沟桥等),也展现了现代都市的风貌(如高楼大厦、旋转厅、电子街的机房等)。
但歌曲更以最普通而又最富代表性的事物——四合院和油条、豆浆、家常饼,来触发积淀于心中的乡情,使人感到情真意切,朴实而贴近生活。
歌曲的旋律吸取了京剧和京韵大鼓的音乐素材,赋予了歌曲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
歌曲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含三个乐句,各句中的节奏都先紧后松,在长音上加入伴奏,这正是戏曲音乐的特点。
前两句的旋律平稳,第三乐句句幅扩展,音调先抑后扬,以五度大跳将旋律推到“”的长音上,以激动的感情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
第二部分速度增快,节奏紧凑,以念白式的音调、节奏,唱出了北京的古迹新貌。
在唱到最能勾起乡情的事物——“四合院”、“家常饼”时,旋律在较低的音区中平稳舒畅,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但尾句在半拍休止后作五度跳进,使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喷涌而出。
最后一部分的音乐、歌词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但节奏扩展一倍,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对故乡北京的深情厚爱。
声乐演唱形式独唱:由一人演唱,常用乐器或乐队伴奏。
齐唱:指两人以上的歌唱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唱同一曲调。
轮唱:由两个以上的声部演唱同一个曲调,但不是同时开始,而是先后相距若干拍子进入。
重唱:指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唱的多声部声乐曲及其演唱形式。
按声部或数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
领唱:一唱众和(齐唱或合唱)的演唱形式。
因独唱部分具有引领众人歌唱的作用,故称“领唱”。
教学设计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一. 教材分析《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是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五指山和万泉河为背景,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歌曲采用了2/4拍,节奏欢快,旋律优美。
歌词中融入了对家乡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唱歌。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乡的情感表达还不够强烈,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此外,学生对2/4拍的节奏有一定的掌握,但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演唱《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演唱《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掌握2/4拍的节奏。
2.难点:歌曲中情感的把握,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的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五指山和万泉河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情感,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实践教学法:分组演唱、合唱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歌曲演唱技巧。
4.欣赏教学法:欣赏相关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乐谱、音响设备。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五指山和万泉河的美景,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歌曲背景。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2/4拍的节奏。
在学唱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音准、节奏等方面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纠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三课家乡美教授课年级:四年级【教学内容】学唱《杨柳青》、《大雁湖》。
聆听《故乡是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聆听《东方明珠》;“唱唱自己家乡美小小音乐会”。
【教材分析】1.歌曲《故乡是北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敬仰的圣地。
而生长在北京的人们则对这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现代化城市更具有深厚的感情。
《故乡是北京》这首歌曲正是倾吐了生长于北京的人们对乡土怀恋的情绪。
歌曲既描述了北京古城的传统景物(如天坛、北海、芦沟桥等),也展现了现代都市的风貌(如高楼大厦、旋转厅、电子街的机房等)。
但歌曲更以最普通而又最富代表性的事物——四合院和油条、豆浆、家常饼,来触发积淀于心中的乡情,使人感到情真意切,朴实而贴近生活。
歌曲的旋律吸取了京剧和京韵大鼓的音乐素材,赋予了歌曲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
歌曲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含三个乐句,各句中的节奏都先紧后松,在长音上加入伴奏,这正是戏曲音乐的特点。
前两句的旋律平稳,第三乐句句幅扩展,音调先抑后扬,以五度大跳将旋律推到“”的长音上,以激动的感情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
第二部分速度增快,节奏紧凑,以念白式的音调、节奏,唱出了北京的古迹新貌。
在唱到最能勾起乡情的事物——“四合院”、“家常饼”时,旋律在较低的音区中平稳舒畅,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但尾句在半拍休止后作五度跳进,使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喷涌而出。
最后一部分的音乐、歌词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但节奏扩展一倍,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对故乡北京的深情厚爱。
声乐演唱形式独唱:由一人演唱,常用乐器或乐队伴奏。
齐唱:指两人以上的歌唱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唱同一曲调。
轮唱:由两个以上的声部演唱同一个曲调,但不是同时开始,而是先后相距若干拍子进入。
重唱:指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唱的多声部声乐曲及其演唱形式。
按声部或数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
领唱:一唱众和(齐唱或合唱)的演唱形式。
因独唱部分具有引领众人歌唱的作用,故称“领唱”。
说课稿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一. 教材分析《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是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五指山和万泉河为题材,歌颂了我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朗朗上口,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感受热带雨林和江河的风格特点,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旋律、节奏等元素有一定的认识。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具有很强的学习兴趣。
但在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观念方面,学生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五指山和万泉河的自然风光,感受热带雨林和江河的风格特点。
2.学会演唱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准和节奏较为复杂,学生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2.重点:学会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并能进行表演。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示范法、模仿法、分组练习法等,帮助学生掌握歌曲。
2.利用图片、视频等 Multimedia 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五指山和万泉河的美景。
3.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歌曲的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风格。
2.新课教学:教师介绍五指山和万泉河的自然风光,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音准和节奏错误。
4.课堂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其他学生点评,教师总结。
5.拓展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创作关于五指山和万泉河的诗歌、绘画等,展示学生的创造力。
6.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中的重难点。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2015年新编)《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选自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2015年新编)。
这首歌曲以五指山和万泉河为背景,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简洁,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演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和表现能力逐渐增强。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认知水平和演唱能力不尽相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五指山和万泉河的背景,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学会演唱《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演唱技巧。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4.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
2.理解歌曲背后的民族文化。
3.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和表情演唱歌曲。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对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之处。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互相评价、交流心得。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介绍、五指山和万泉河的图片、民族文化等内容。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伴奏等。
3.乐谱:分发给学生,方便他们学习演唱。
4.教室布局:座位按圆形排列,便于学生交流、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介绍五指山和万泉河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文化,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播放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是一首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歌曲,选自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材。
歌曲以美丽的五指山和万泉河为背景,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演唱技巧。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和好奇心,愿意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风格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到位,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演唱。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五指山和万泉河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4.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民族特色节奏和音准把握。
2.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感受家乡美景。
3.提高学生的合唱效果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欣赏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和音乐技巧。
4.实践法:分组练习、合唱,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评价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促进学生不断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图片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合唱器材:麦克风、音响等。
4.练习册:配合教材的练习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五指山和万泉河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
同时,播放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的音频,让学生初步聆听和感受歌曲。
2.呈现(5分钟)教师完整演唱歌曲,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魅力。
随后,引导学生跟唱歌曲,熟悉旋律和歌词。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段教授歌曲,重点讲解民族特色节奏和音准。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是一首具有浓郁海南风味的歌曲,选自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
歌曲以海南的五指山和万泉河为背景,歌颂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美好生活。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在学习这首歌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感受音乐的美妙,还能了解到更多关于海南的文化和风景。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可能对海南文化和风景还不够了解,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此外,由于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较为复杂,需要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海南的风土人情,感受歌曲中的地域特色。
2.学会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并能熟练地演唱。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
2.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歌曲中的美景。
2.运用分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歌曲背后的文化。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海南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海南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新歌教学:讲解歌曲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海南的风土人情。
然后教授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让学生熟悉并掌握歌曲。
3.歌曲练习:分组进行歌曲练习,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提高演唱能力。
4.课堂展示:学生进行课堂展示,检验学习效果。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名称《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和歌曲中的重点歌词、旋律音符。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记忆歌曲内容和重点知识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演唱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对海南文化的了解程度三个方面进行。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2、掌握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教材分析一、歌曲《故乡是北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敬仰的圣地。
而生长在北京的人们则对这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现代化城市更具有深厚的感情。
《故乡是北京》这首歌曲正是倾吐了生长于北京的人们对乡土怀恋的情绪。
歌曲既描述了北京古城的传统景物(如天坛、北海、芦沟桥等),也展现了现代都市的风貌(如高楼大厦、旋转厅、电子街的机房等)。
但歌曲更以最普通而又最富代表性的事物——四合院和油条、豆浆、家常饼,来触发积淀于心中的乡情,使人感到情真意切,朴实而贴近生活。
歌曲的旋律吸取了京剧和京韵大鼓的音乐素材,赋予了歌曲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
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这首歌曲表达了人民战士对乡土的热爱,更寄寓了对革命先辈的怀念和崇敬。
在优美深情的歌声中,展现了革命战士继承革命传统,为人民守卫国土的精神风貌。
歌曲的第一部分包含两个乐段。
前乐段的四个乐句句式为3+3+4+4(小节),均为八分休止的弱起,使四个乐句承接紧密,欲止不能,一气呵成,表达了战士热爱家乡的深情和保卫祖国的决心。
后乐段的旋律舒展流畅,回旋起伏,热情洋溢地赞颂了这片英雄的土地。
歌曲的中段速度加快,节奏鲜明,带有进行曲风格,表现了战士手持钢枪,巡逻在山路、河边,英勇地守卫国土的勃勃英姿。
最后歌曲再现了第一部分中后乐段的音调,再次倾吐了学习红军,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聆听歌曲。
完整、全面地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学习革命战士的豪情壮志,爱家乡保江山。
二、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1.演唱形式导入:同样是独唱,不同性别有不同声部的独唱,表现人民战士爱家乡爱哨所,男声的阳刚之气更为有劲,尤其是男高音明亮而富有穿透力、更显英雄气概。
2.欣赏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感受男高音阳刚之声所表现的战士风貌。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表现的思想感情。
2、歌曲在演唱形式上采用男生独唱的优势。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唱出这首歌。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演唱形式导入:同样是独唱,不同性别有不同声部的独唱,表现人民战士爱家乡爱哨所,
2、欣赏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感受男高音阳刚之声所表现的战士风貌。
3
(1)
设问:为什么爱五指山,爱万泉河?
(2)歌曲的
设问:各段速度、力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
5、聆听歌曲。
6、小结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