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总体规划各个要素

总体规划各个要素

总体规划各个要素
总体规划各个要素

一.现状分析:

区位概况(生态与环境):延寿村坐落在南岳半山腰,散居于华严湖到涧垅,中山沟至墨镜台、南台寺一带。

人口与社会:全村共有160多户,640多人。按村庄常住人口进行计算,村庄属于基层村。由于延寿村的村名都是散居,因此选择了聚居人口最多,最具代表性处于景区线路延寿亭附近的位置。

历史与文化:寿文化养生文化

产业与产业结构:旅游产业

二.上级规划:

二、总体规划结构

本案总体布局体现“一心两轴一环、五片区”的设计构思。一心指利用中央水系,在地块中心形成的整个小区公共绿化景观中心。“两轴”即以纵向水系景观带为主要绿轴,次入口相对的横向景观带为次要绿轴。“一环”指小区以一条简洁的环绕区块的环道统领交通系统组织空间。“五区片”则为利用水系景观带和组团绿化带而分隔形成的五个组团。

南北向水系景观绿轴,在住宅间穿插,丰富各组团景观空间,将水意贯穿小区的始终。

东西向的景观绿轴,打造次入口景观形象,同时与各个组团景观相呼应,形成横向的变化丰富的小区景观体系。

本方案总体布局体现“三轴三心三片区”的设计构思。其中“三片区”是指的居住区,公共服务区,农田园艺区。“三轴”是指联系全区的主轴,以及两条次轴。“三心”指一个中心节点和两个次要节点。

三、道路交通结构

1.人车混行的车行系统

结合地块的自然地形在原有的道路上进行适当的修建,使之成为能够满足部分当地村民和部分旅游车辆以及消防车辆进入的4m单行车道。本区有一条主要干道和两条2m次要干道,主要干道采用的是人车混行的体系,次要干道为步行

道,联系各个区域,绿化体系统及公建设施布局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

在规划区的入口处设置一个40(会不会大)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停车场主要满足来此地及周边旅游人的停车要求,车辆进入该区直接在外围尽量解决停车问题。在规划区的中心区设置了一个较小的停车场,满足中心区的停车要求。

结合地块自然地形,打造高档住宅小区,采用完全的人车分流体系,车辆由各个主干道边的地下车库入口直接进入地下车库,形成独立的车型系统。在各宅间通过完全独立的步行系统,串联各个住宅组团。

1. 等级分明,便捷通畅的车行系统

本小区车行系统由一条环道和一个地停车系统组成,小区道路宽6m,沿环道分设各组团的地下车库出入库,车辆进入小区直接在外围解决停车问题,进入各组团地下车库,对小区内部环境基本不产生影响。

2. 步行系统:

规划重视步行空间与步行活动的组织,强调居住外部环境与步行系统,绿化体系统及公建设施布局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

人流通过各组团住宅之间的步行道进入住宅,兼顾便捷的同时,让步行与景观融洽结合,步移景异。

3. 停车:

全区停车场库配置按照小康型住宅的配置标准,小区内机动车停车按照平均每户1辆考虑,停车方式全部采用地下,车辆进入小区直接开入地下车库。

4. 出入口:

根据小区自身的交通体系和周边城市道路的关系,沿经圩二路中部设置主出入口,沿司徒路设置次入口,在地块内为各组团设置10个地下车库出入口。

5. 消防、紧急、救援系统

紧急情况下,小区各入口均可通过消防救护车辆。消防、救护道路系统以机动车环线为骨架,可穿越广场、绿地、形成可达到各楼的应急扑救态势。

四、绿化景观体系规划

1)结合地形,创建五个节点、两条景观轴线、一条坡地水系,五个院落

组团的景观结构。

2)整个住区绿化分四个层次:住区中心绿化、组团绿化、宅间绿化和私

家花园,即从公共、半公共空间向半私密、私密空间过度。

3)沿水系周边,将空间与环境整体设计,景观序列丰富生动,充满“步

移景异”、“豁然开朗”等戏剧性场景。

4)创造一个富有个性的入口空间,吸引人群进入。

五、社区公建设施规划

1,

(1)公共服务设施

规划为求使住区的生活功能,服务功能既密切联系,又互不干扰,住区结合主入口景观在入口右侧布置了与小区配套的会所。

(2)小区物业管理

在小区内设管理站,在小区的主要出入口设门卫,以解决小区内的安全、垃圾收集、分发信报等。

(3)环卫设施

垃圾收集与处理:每个区块按服务半径沿车道设置垃圾收集点,作成小

品式构筑物以美化环境。公厕结合入口会所设置。

六、规划布局

(一)规划构思

本次规划构思的出发点立足于沿路带状用地的现状进行规划,建设一个即满足灾民生活要求又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安置小区。

1、规划设计完善的交通系统,使灾民能有顺畅的交通可达性。

2、结合地形,合理布置住宅与公共设施。

3、充分利用竖向工程建设,进行立体的空间绿化。

(二)规划结构

本次规划小区总用地约为1.31公顷(19.61亩左右)。现状地形标高从602.5米至610.2米,规划基本形成东西向的道路网系统,安置小区内的住宅设计成2户为一栋,共有36户。

(三)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

该规划点南往集镇方向,北往长排老村方向的6米宽左右的水泥路作为安置小区的对外交通道路。

2、安置小区内交通

小区内道路均为新规划的道路,由路面宽4米水泥路贯穿东西。

(四)住宅布置

长排村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可安置36户。住宅基本上是沿道路呈带状布置。规划住宅前后建筑间的日照间距按1:1控制,住宅建筑间距大于10米。朝向均为坐北朝南,山墙间距为6.5米。

在此处集中安排了22户,住宅是沿道路呈带状分布。

(六)公建布置

1、根据公共设施服务半径的要求,结合场地实际,在小区内布置了1处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点占地约10平方米。其他公共设施可依托现有村庄设施资源共享。

(七)绿地规划

绿地为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规划主要加强了绿化与小区功能及其它要素的有机结合,小区环境的自然与协调。规划绿地系统由公共绿地、宅前绿地和道路绿化等组成。

1、公共绿地

在小区布置了一个小型广场,面积约为550㎡,并配置多种植物,形成该小区的主要景观节点。此广场可供居民游憩休闲,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同时也起到了缓和道路交角的作用。

2、宅前绿地

规划利用建筑宅前、宅后进行绿化,使住宅建筑掩映在草木鲜花之中,创造舒适安宁的居住环境。

3、道路绿地

规划在安置小区主要道路两侧进行绿化及主干道与次干道交叉口处的绿化,不仅美化安置小区环境,也可降低噪声污染。

综上所述,长排村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绿地系统布局紧密结合安置小区内及周边自然环境的特征,通过公共绿地、宅前绿地相互呼应与结合,与安置小区自然环境相融合,更加突显山地建筑环境特色的风貌。

(八)景观规划

长排村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景观由线型台地住宅景观、自由活泼的公共活动中心景观和山体绿化景观组成。规划中统一住宅建筑材质与色彩,形成造型相似、风格相近的住宅空间,增强住宅组团的识别性。安置小区东靠山,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青山绿树是安置小区景观的天然背景,优美的建筑轮廓线在青山绿树掩衬中淡化,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感受。

南开大学津南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

南开大学津南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 区域位置示意图 选址方案

周边道路系统 南开大学津南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概览 一等奖方案:质朴厚重的人性化校园 圈层式结构 该方案将新校区设计成两轴三环双心多组团的圈层式结构。两轴即南北向和东西向景观主轴,三环指校园内的车行主环路及内外两条功能性主步行环路,双心即东西两个景观核心。校园以中央带状绿地为核心,由内向外分别布置公共教学区与二级学院区、学生与教师生活区和体育运动区,形成以绿为核的圈层式空间格局,并形成教学科研和生活运动两个功能带。 借用中国传统民居中“庭院”的布局模式,新校区内以围合或半围合手法形成内向的“天井”——书院建筑院落。院落空间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半公共办私密的交流共享场所,也使各个书院式建筑组群有了强烈的归属感与领域感。

博物馆、纪念塔、南开讲堂、纪念馆、周恩来纪念园等文化建筑,以“珠落玉盘”的方式分布在校园绿地中,突出文化氛围,体现南开精神,使师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与感知。 该方案将运用国际先进的生态技术和理念,将新校区打造成为低碳、环保、可再生、可持续发展的校园。包括发展太阳能、风能和地热系统等清洁能源,着力打造绿色照明、绿色交通等清洁能源系统;采用中水回用、余热回收、雨水回收等节能减排技术,并注重垃圾的分类回收与利用;除利用校园原有水系形成生态湿地与自净系统外,还采用生态墙、屋顶绿化与垂直绿化、透水铺地等绿色生态的环境设计。 在建筑设计方面,无论是平面格局还是立面造型,都力求塑造出端庄典雅、厚重朴实的建筑造型和相应的空间特征。中西建筑空间布局的交融,复合多元的国际化建筑风格,高效而人性的建筑空间,灵活开放的交流共享场所,以及适应地区气候、生态节能的立面形式,构筑出一个生态化、人文化、特色化的现代综合性大学校园。 南开大学主轴线鸟瞰

2020个人专业发展培训五年整体规划:

根据学校5年规划目标,我将在今后的3年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升师德修养,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不断探求、感悟、反思,通过认真研读、设计、反馈等环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争取明晰自己的教学风格,每学期上一堂校级公开课。并且不断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反思,提高素养。努力成为学校骨干教师,勤学型教师。 个人专业发展年段目标: 1、第1-3年度目标:认真学习、知识储备,争取成为学校“书香型”教师。 (1)认真研究教材:正确把握《大纲》精神,领会教学意图和教育目标。通读中学英语教材,明确知识体系和阶段性要求。深入研读文本,针对各年级学生英语学习教授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了解整套教材体系,熟悉新教材,做到融会贯通。抓住新教材的特点,结合本地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开展活动,会做相关的调整。 (2)科学备课:根据学校的要求,认真及时的备课、上课。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学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对课堂进行深度的思考梳理,写好教学反思。争取在教学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教学风格,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到教育路线上走情感路线,做学生喜爱的老师 (3)作为年青教师与老教师有很大差距。因此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教学能力,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讨教。努力钻研,拓展自己的教学思路,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快乐成长。 (4)认真做好教学反思:对教学的成败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是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将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失误及时记录下来,从主观和客观上去寻找原因,并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案,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的前车之鉴。并且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忽然产生的灵感和好的教学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 2、第4-5年度目标:厚积薄发,提升自我 (1)通过5年的理论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2)认真听取意见,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明晰。 (3)认真记录教学过程的点滴感受、理性思考,以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形式发表。 (4)争取成为校级骨干教师,勤学型教师。 总之,在这5年中,我要努力做到三坚持:坚持多看、多写、多动。

望京区域总体规划概述

望京区域总体规划概述 望京地区位于北京市区东北部的四环路与五环路之间,隶属朝阳区管辖,周边没有大的工业企业和污染源,空气质量较好,是北京市区中相对独立,具有工作、居住、娱乐等功能,并设有扩大地区级生活服务设施和市级大型公建的综合性新区。 从望京地区的发展轨迹中可以窥见,在很多人眼中,望京最早是一个大居住区的概念,随着望京住宅建设的不断增加,更多的人把望京看做附属于城市中心的“睡城” 。近年来,政府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对望京进行了新的规划调整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尤其是在商务、商业、科教文卫等公共设施配套方面进行了加强,望京的商务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很多国际知名企业都选择望京作为办公场所,这一点在科技创业园一带体现的最为明显。同时,望京地区的商业配套也在加速完善,2007 年望京地区有多个大型商业项目投入建设,以宜家、家乐福为代表的世界级商业企业也相继选择本区开设主力点或旗舰店。此外,望京 地区强化了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相继建设了多个学校、医院和体育场馆。通过以上的调整,望京作为一个独立城市中心的功能正在一步步得到加强。 望京区域商品房发展状况 商品房品质提升,满足该区域消费者需求。 随着望京地区国际化、现代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使得该地区房地产备受购房人的青睐。该地区的购房群体主要以外企员工及外国人,该地区还是韩国人的聚集地,还有一部分就是该地区有升级置业需求的购房者。他们购房普遍对房屋的品质要求较高,而开发商也普遍意识到这一点,在开发住宅项目时把提高商品房品质摆在第一位,近几来,望京地区的商 品房品质得到很大提升,充分满足该区域有购房需求的消费者要求。首先,从产品上,望京地区部分项目摆脱以前塔楼带给人们的压抑感,开发商开始建造小短板楼,减小容积率;另外,从户型设计上,完全按照现代的居住生活理念进行设计,打破往日传统的设计思路,朝着国际化、现代化的居住方向上发展;再者,开发商普遍注重小区的环境,从景观上入手来进一步提高商品房品质。 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入住,造就强劲需求量。 从望京地区产业园的发展来看,在“十一?五”规划期间,朝阳区要重点发展的三城之一就是把望京地区打造成一个电子新城,这势必带动了整个望京区域的发展。而目前入住望京西区科技园区的跨国公

郑州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文本

项目名称:郑州市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 项目委托单位:郑州市城市规划局 组织编制单位:郑州市城市规划局、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项目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建设部]城规编第(081001) [深圳市]深规勘设许字第号 设计编号:2007 B20 编制时间:2008年7月 出图专用章:院长:刘仁根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副院长:范钟铭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朱荣远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明昌高级工程师 总规划师:范钟铭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主管:何林林高级城市规划师 徐建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规划室主任:王泽坚高级城市规划师、规划一室主任项目负责人:周俊城市规划师、规划一室主任工 葛永军城市规划师、博士 项目组成人员:龚志渊城市规划师 陈皓城市规划师 曹东川城市规划师 覃原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 邴启亮给水排水工程师 赵莹电力通信工程师 唐明健燃气供热工程师 谭敏敏环保环卫工程师 张涛综合防灾工程师

目录

郑州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2008-2035)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加强郑州航空港组团的规划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修订)》、《郑州市规划管理技术规 定》、《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以及国家、河南省和郑州市有关法规 和规范,制定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郑州航空港组团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指导性文件,是下一层次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的编制依据。凡在本规划区范围 内进行的各项规划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的有关规定。 第3条本规划的规划范围西面以京广铁路为界,东、南、北三面以国家南水北调工程走廊为界,包括新郑市孟庄、薛店、龙王,中牟县张庄、三官庙、九龙六个乡镇的 部分土地,总面积为138平方公里。 第4条为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总体规划保持一致,本规划期限为:2008-2035年,其中近期规划期限为2008-2012年,中期规划期限为2013-2020年,远期规划期限 为2021-2035年。 第5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说明书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6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郑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或其授权的部门,如需调整,必须符合《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修订)》的有关规定。 第7条本规划经郑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郑州市政府批准,自公布之日开始实施。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是集经济、社会等各项活动为一体的空间有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城市规划着重于平衡和协调城市整体与全局的关系,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对其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是推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组成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和组织城市各建设项目,采取适当的城市布局结构并落实到土地上,妥善安排城市中心区和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城市建设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相协调,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并注意到城市景观的分布布局走势,体现出城市的特点与特色,这样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才是完美的。 (一)合肥总体规划分析 合肥居皖之中,晋江带淮,坐落在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北岸,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合肥经过50年的发展,现在有瑶海、庐阳、蜀山和包河四区以及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合肥周边的城镇发展战略是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带动周边地区和县乡经济发展,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同合肥市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城镇体系,形成以

合肥市城镇体系,促进市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主城区为中心,店埠等为次中心,主要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轴线,具有放射状、开放型的市域。 城市形态 合肥市城市主要向西南方向发 展,适当向东发展,控制向北发 展,要坚持“多中心、组团式”的 规划布局形态,合理控制老城区的 环境容量,逐步有序的开发新城 区。城市以老城区为核心,向东、 北、西南三个方向发展,三翼之间 形成大片绿色空间,将巢湖新鲜湿润的空气引入城市中心,并经过构筑城市外围大绿环,可降低市区的热岛效应,改进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结构因城市形态而确定为:一个市级中心和四个市级副中心的多元结构。市级中心位于老城区,为全市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市级副中心多为分区内的行政、文化、商业服务中心,合肥市的规划将城市分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南区和新城区,老城区位于环城河内侧,规划将老城区内过密的居住人口逐步向外扩散,老城区将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和旧城更新改造,增加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确保景观优美和环境质量,随着市政、文化职能的迁出,老城区将逐步转变为全市的商贸、金融中心。

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目录 一.历史与现状分析 1.校园历史与发展 2.现状基地与评价 二.规划设计思想 1.保护自然生态的“指状”格局 2.构筑功能合理的系统 3.突出文脉与人本理念 三.校园规划总体特色 1.环境特性与时代精神交融 2.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共生 3.远期发展向社区共享倾斜 四.功能组织分区设计 1.功能分区与布局 2.道路交通组织 3.绿地空间系统 4.景观风貌规划 5.建筑群体设计 五.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规划 2.排水规划 4.电力规划 5.电信规划 7.有线电视及计算机网络 8.环境卫生保护 六.经济技术指标 分区用地表: 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建设内容 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一.历史与现状分析 安徽大学是国家面向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安徽省省属重点综合大学。学校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全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之一,33个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并被列为84所接受公费留学生高校之一和22个国家华文教育研究基地之一。 1.校园历史与发展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在当时安徽的省会安庆市,1958年于合肥市重建,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时,亲笔题写了安徽大学的校名。建校70多年来,安徽大学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先后向社会输送了近十万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现在有教职员工2295人,在校研究生850多名,普通教育本、专科生近14000名,成人学历教育在读生6000余人,共有15个学院,34个系科和30多个科研机构,52个专业。 安徽大学现有三个校区,占地1100亩,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占地2000亩,计划主要作为学校本科教学某地,兼有部分研究生教育和开展科研学术活动的功能,它将成为安徽大学的主校区,最终学生规模可达3万人。 2.现状基地与评价 安徽大学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大学城围绕丽人湖呈发散式布局,成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生态”的绿蕊。安徽大学新校区位于大学城的中西部,翡翠路以北,九龙路和汤口路以东,容城路以南,丽人湖环湖西路以西,西侧怀抱丽人湖及公园景区。用地与周围交通便利,并可与开发区形成良好的功能联系。基地内地势主体平缓,略有起伏由丽人湖伸展出的三道低凹湿地似指状自东向西插入基地,形成起伏相间的地貌。基地内最大高差约11.50M,零星散布许多池塘,植被及生态环境较好;东面的丽人湖的滨水绿带为基地提供了难得的景观资源。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利用地形,将伸入基地的低凹湿地转变为提高校园环境质量的宝贵条件;正确处理新校区与大学城的整体关系,合理规划校园与周围道路交通、开发区的关系,以及组织具有安徽大学传统特色与未来精神的校园空间。 二.规划设计思想设计依据: ①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招标说明书 ②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 ③安徽大学新校区地形图 ④安徽大学新校区市政管线设计资料和环保意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自然资源 :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特征: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和社会性 区域经济:是指在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各具特色和以密切联系为基础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技术进步: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的地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 科学含义是指技术科学和技术知识本身的发展和进步。 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有常驻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和价值。 绿色GDP:生态GDP,EDP,现行GDP扣除环境成本之后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家竞争力:在一定的体制下,一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要素在全球性国际竞争中相互结合而展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国家实力。 区域优势: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区域更富有竞争能力,有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使区域的总体效益保持较高水平。 区域规划:对未来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所做的总体部署。 狭义上指一定地区范围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 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适度人口: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区域发展的新趋势:区域分工全球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 区域研究的新动向:更新区域资源的观念;强调区域间关系的研究;重视区域创新环境的研究;确立可持续发展观。 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范畴在不断地扩大,但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背景:①经济特色与经济地位②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③市场化水平④社会基础设施配置水平

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步骤是按总体设计方案购置和.

1、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步骤是:按总体设计方案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网络 系统;建立数据库系统;进行程序设计;输入基础数据,进行系统测试;进行人员培训,系统转换和试运行。 2、系统设计的任务是依据系统分析报告和开发者的知识与经验在各种技术和实 施方法中权衡利弊,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将分析阶段所获得的系统逻辑模型,转换成一个具体的计算机实现方案的物理模型,最终勾画出新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提交一个系统配置方案报告和一份系统设计报告。 3、系统分析阶段需要确定的主要内容 开发者对于现有组织管理状况的了解;用户对信息系统功能的需求;数据和业务流程;管理功能和管理数据指标体系;新系统拟改动和新增的管理模型; 提出新系统的各种方案和设想;对所有方案和设想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判断和选择,获得一个最优的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编制系统分析报告。 4、总体规划的必要性及主要目的 总体规划是管理信息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也是系统开发过程的第一步,它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由于MIS开发项目往往是投资巨大、时限较长,对企业现行管理体制冲击较大的工程,因此,在系统开发前必须要进行总体规划,并把它置于战略高度。 归纳起来,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目标可概括为三点:(1)保证信息共享;(2)协调子系统间的工作(3)使系统开发工作有序进行。 5、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总体规划主要是编制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主要包括:(1)系统总体需求分析;(2)制定一套系统开发的文档规范作为各分系统书写文档的标准;(3)设计系统总体结构;(4)设计系统总体网络结构;(5)初步进行系统所需编码分析;(6)初步完成系统的接口设计;(7)制定系统的安全标准;(8)设计统一规范的系统平台;(9)制定系统运行及维护标准;(10)统一协调系统的开发与实施。 6、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计算结构的种类 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计算模式大致可划分为四种,即集中式处理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以及基于Web 的网络计算模式或称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这几种网络计算模式在进行数据处理方面大不相同。

郑州轻工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设任务书

1、郑州轻工业学院简介 郑州轻工业学院于1977年建校,原隶属于轻工业部,1998年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是一所以工为主,工、文、理、经、管、法相结合的多学科、多层次的省属重点院校。现校园位于郑州市东风路5号,占地面积520亩,现有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学院现有13个院(系)、体育教学部和艺术教育中心。有14个硕士点,33个本科专业(41 个专业方向),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000余名,成人教育学生2000多名。建校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22届近3万各类专业人才,全院在职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850人,教授70人,副教授230人。另外,我院有双聘院士1人,特聘知名教授5人。近年来,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乌克兰、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高校建立了校际联系和友好协作关系,设有河南省唯一的雅思考试中心。 2、新校区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 郑州轻工业学院新校区工程 项目建设目的和性质 郑州轻工业学院校区建设项目是落实“科教兴国”、“科教兴豫”战略的具体体现;是实施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实现中原崛起的主要步骤;是经省政府批准的社会文化事业建设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我院的办学条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合理配置,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层次和办学效益,对河南省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项目建设基地位置 郑州轻工业学院新校区位于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沿枫杨西街和法青街,西依红松路和牵牛路,南临科学大道,东靠须水西路(详见图)。 新校区面积:亩 新校区现状与水文地质资料 该区域主要为耕地果林,有部分村庄,地形较为平坦,局部略有起伏,海拔高度在~米之间。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用地属黄河一级和二级阶地,地形较平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面平均坡度%左右。地面表层为第四系黄土状亚粘土、轻亚粘土,一般厚15~40米,孔隙结构、微具湿陷性,允许承载力~cm2。 该区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为℃,历年最高气温43℃,最低℃,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0%,年平均降水量为,年平均风

总体规划的成果及深度

总体规划的成果 一、规划文件 规划文本 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 二、规划图纸(比例尺为1/2000——1/5000) 现状图 用地评价图 总体规划图 居住用地规划图(可合并在总体规划中)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图(可合并在总体规划中) 道路交通规划图 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图 环境保护及环境卫生规划图(可与绿地系统合并) 工程规划图(包括给水、排水、电力、电信、供热、燃气规划等,内容复杂可分别出图) 防灾规划图 近期建设规划图 规划说明书(含基础资料汇编)内容 工作简要过程 区域基本情况 对上版规划的意见和评价 编制背景、依据、指导思想、主要技术方法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分析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区域建设用地范围、用地条件评价和规划建设目标 区域性质与职能

区域人口规模分析(包括建成区内常住人口和暂住一年以上的人口) 对外交通条件分析 道路系统规划 居住用地规划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 基础设施规划(包括给水、排水、供电、电信、燃气、供热等工程规划)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防灾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 实施规划的措施及政策建议 总体布局规划文本纲要 总则 前言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重点。 规划期限 规划范围 性质 区域职能 区域性质 规模 区域人口规模 区域用地规模 建设布局 区域用地选择和布局结构 布局要点

人均专项用地指标 对外交通 公路 管道运输 道路交通 交通分析与预测 道路系统框架 道路功能划分 区域道路与对外交通的衔接 广场及停车场 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分布及人口容量 居住用地分类及建设控制要求 公共设施用地 区域中心 行政办公 商业及市场 文化、体育、医疗卫生 教育科研 文物古迹及宗教 绿地系统及区域景观 绿地系统(绿地面积、位置、范围、分类) 公共绿地 区域景观风貌与特色 中心区建设及区域更新 中心区的确定及建设原则、步骤。 区域更新的措施、对策及步骤。 重要历史文物古迹及景点保护。 给水工程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分 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评价摘要:本文以丽江市城市规划为例,分析评价了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所使用的规划设计,对其中有特点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意见。 关键词:丽江市、总体规划、城市规划 一、引言 丽江市总体规划从分析丽江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机遇及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优化丽江城市性质定位,科学合理确定城市规模,突出古城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内容,调整优化现有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强化对城市交通问题的研究与现代交通系统的构建,重视城市风貌与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和展现,强调重大基础设施的支撑与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配置,确保城市的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全面发展,立足丽江、着眼云南、面向全国,不断开创丽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新局面。 二、文献综述 丽江古城坐落在北半球雪山群中距赤道最近的雪山玉龙雪山脚下,东北靠象山、金虹山,西北卧于狮子山的怀抱,东南与开阔的坪坝自然相连,既避开了西北寒风,又朝向东南光源。从城市布局看,丽江古城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古城,与其他古城讲究中轴对称不同,丽江古城的街道没有中轴,不规则,更不对称,且无城墙。它以四方街为中心,在这个露天集市周围,道路向四面八方放射出去,构成了古老的街巷网络。街道大多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

境相得益彰[11]。 丽江市城市设计以强化和保留地域特征为首要目标,构建能突显古城文化的空间结构,并进一步对道路系统、水景绿化等进行改造和规划,以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保留丽江城市的地域特征,李晖等基于地域特征对城市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2] 。中国传统的“ 天人合一”思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是天、地、人三者互相感应,融为一体。周俭等认为反映这一思想的古代“风水”理论,讲究“取势、纳气”,是对自然界的山、川、路、岗等和建筑、村落、城市的关系的考察,以及对其所包含的潜在能量的利用这同现代的城市理论强调城市建设要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融合不谋而合。丽江组团式发展的格局,使城市周边的大部分田园村落得以保存,并将其巧妙地组织到城市内部来,成为丽江城市景观系统和公共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4]。 在城市的规划之中,城市的规划以及建筑的建设都要与当地的特色充分的结合在一起 ,杨重顺等以丽江古城的建设与规划为例,分析了丽江古镇内的建筑规划 ,并为其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 伴随国内城市化与区域统筹管理的进程,当前土地集约化与城市建设间的矛盾日渐凸显,龙梅指出亟待采用现代空间规划理论来统筹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构建协调共享、综合互补的土地利用模式[17]。考虑到丽江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同在一个丽江坝范围内,本着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规划增加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容,规划范围为丽江坝区约万平方公里,规划涉及丽江城区和玉龙县城城市空间的协调发展、道路交通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的空间管制等内容。 杨丽辉等提出依据城市地域特征及总体发展规划要求,明确丽江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的目标与定位,协调好慢行交通与城市生态、历史、文化、旅游的关

规划设计各阶段划分标准与范畴

规划设计各阶段划分范畴 规划设计各阶段设计深度及要求内容 1、城市总体规划1、定义: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 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 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2、深度:应满足编制分区规划的需要。 规 3、城市总体规划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 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一个城市的 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 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 合布局和全面安排,还包括选定规划定额 指 标,制订该市远、近期目标及其实施步骤 和措施等工作。 划 2、分区规划1、定义: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 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 步安排,以便与详细规划更好地衔接。 2、深度:应满足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需要。阶 3、控制性详细规划 1、定义: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 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 等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 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 2、深度:应满足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需要。段 3、内容: 3.1 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 能控制要求; 3.2 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 成果文件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分区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由文本、图表、说明书以及各种必要的技术研究资料构成:1、控制性详细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则、分图图则,规划说明及基 础资料汇编。规划文本中应当包括规 划范围内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2、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包括:规划地区 现状图、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图纸 比例为 1/1000 —— 1/2000。修建性详细

1

新校区二期总体规划说明

池州学院新校区二期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说明 项目概况: 池州学院新校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城市东部。用地总面积为1874亩(124.93公顷)。其中,西部一期用地953.6亩已有规划并基本建成;本次规划设计范围为二期用地,面积920.4亩(61.36公顷),分为:东部775.5亩(51.70公顷),西部114.9亩(9.66公顷)。池州学院计划2015年全部建成,成为教学规模达18000名本专科生的教学基地。 基地现状与评价: 新校区选址于池州市东部新发展区。校区南侧和西侧已建成城市道路,交通方便。整个校园东部二期规划用地大部分为山地丘陵,其地形竖向变化颇为复杂,其间有若干河道、水塘;用地内树木植被良好。西部二期规划用地地势平坦,位于一期用地的西南角,靠近校园外二条城市道路交角处,对外交通联系方便,管线配套完善,但是此处环境相对嘈杂。 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地利用地形;正确处理校区一二期之间的衔接与关联;规划梳理校园与周围道路的关系,最终创造一个具有“特色美、自然美、整体美”的池州学院山水校园。

第一章建筑规划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国标1992) 3> 池州学院新校区二期总体规划任务书 4> 池州市规划部门意见 5> 现场调研勘察资料及专家咨询意见 二、规划设计原则: 1>有机生长: 校园二期结合一期现有校区的功能布局有机向东延展生活区和教学区。二期用地南部自西向东设置各专业教学组团;教学区北侧为学生生活区,二期新建宿舍紧邻一期现有宿舍区。一、二期教学组团之间设置有若干体育场地。教学区与生活区的平行布置最大的便利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一、二期生活区的相对集中便于后勤生活辅助设施的共享。 2>合理分区: 二期规划中教学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教工生活区分区明确。其中,教学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三区联系紧密;同时,利用现有的自然山体及水系将教工生活区与其他区域分隔,使其相对独立。 3> 路网衔接: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目录 绪论 (2)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2) 1.1地理环境 (2) 1.2自然资源 (2) 1.3社会与经济 (3) 第2章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展进程 (3) 2.1 总体规划的历史进程 (3) 2.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 (5) 第3章大同市发展目标、策略与规模 (5) 3.1 城市发展目标 (5) 3.2 城市发展策略 (6) 3.3 城市发展规模 (6) 第4章城市的空间布局 (7) 4.1 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7) 4.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主要特色分析——双城双轴模式 (7) 第5章大同市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 (10) 5.1大同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0) 5.2就大同市城市建设工作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 (11) 第6章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绪论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大同作为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特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黄土高原东北边缘,有“北方锁钥”之称。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古都之一,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大同是为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素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从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城市规划角度来探究大同市其中的奥义。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1.1地理环境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北以外长城为界,全境总面积14176平方千米,市区面积2080平方千米,建成区108平方千米(2010年)。大同地理环境处于南下阴山、东来燕山、北上吕梁山、太行山北方四大山脉的交叉通道,是大雁为首的中部鸟类南迁通道。大同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四季鲜明。气候干寒多风,温差较大。 1.2自然资源 水资源。水资源十分贫乏,人均水资源量少。用水状况为:工业与生活用水占80%,农业用水占20%。虽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67.5%,但年缺水量仍为2000多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大同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同煤质量好、热能高,灰分和硫分低,是适宜发电供热的优质动力煤和化工原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大同市

高校校区总体布局规划

11级工业工程 《设施规划与物流》课程设计设计题目:高校校区总体布局规划 组长(学号):易媛(11601640117) 组员(学号):杨文倩(11601640103) 罗晓春(11601640125) 吴圣(11601640129) 徐佳豪(11601640142) 伍吉林(11601640148)学院:安全与环境工程 班级:工业1101 指导教师:卢茗轩 完成日期:

摘要 随着现代系统优化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应用,工厂布置设计已广泛地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设施规划与布置。由于影响设施布置的因素错综复杂,并且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大多数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设施布置设计中常以物流分析作为主要内容,大多数计算机辅助布置设计软件也都是以物流为主线,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分析布置方案,并将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以充分发挥计算机擅长于分析问题的优点。掌握与应用计算机辅助设施布置设计的方法和程序已成为必然要求。本次《设施规划与物流》课程设计将以SLP等方法对液压转向器厂进行总平面布置设计。 关键词:设施规划与物流 SLP方法物流分析相互关系分析平面布置设计

目录 摘要 (Ⅰ)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3)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3)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3)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加深理解《设施规划与物流》这门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相关基本理论和方法,针对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专业分析与设计,训练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已做过课程设计的课程内容来重新做课程设计必须两门或两门课程理论内容结合。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1.采用个人单独或者分组团队进行设计,每5~6个人为一组,在给定的题目中选择一组数据来完成(不能有重复); 2.所有课程设计的任务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工完成; 3.课程设计推荐使用本专业所学的各种软件完成,例如CAD、VISIO、仿真软件等; 4.课程设计报告以小组为单位提交电子版(Word文档形式)和打印版(具体格式参照附件),并附上课程设计过程的各种收集资料。 5.课程设计验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辩。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40

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05-2020)作者:[规划和土地管理局] 阅读数:76505 日期:[2006-12-16] (2005-----2020) 文本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宝山区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OO五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7 第一条编制目的 7 第二条规划编制依据 7 第三条地位和作用 8 第四条规划期限 8 第五条规划区范围 8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 8 第二章区域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 10 第七条区域性质 10 第八条区域发展规模 10 第九条区域发展目标 10 第三章空间布局结构 12 第十条区域发展方向 12 第十一条城镇体系规划原则 12 第十二条城镇等级体系 12 第十三条中心村建设 13 第十四条区域空间布局结构 13 第十五条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15 第四章新城区发展规划 17 第十六条城市性质 17

第十七条发展目标 17 第十八条新城空间结构 17 第十九条新城分区发展纲要 18 第五章产业发展规划 22 第二十条规划原则 22 第二十一条区域产业布局 22 第二十二条工业园区布局 22 第二十三条第二产业 23 第二十四条第三产业 23 第二十五条农业 24 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 25 第二十六条战略目标 25 第二十七条港口和内河航运 25 第二十八条公路 26 第二十九条铁路 27 第三十条轨道交通 27 第三十一条越江交通 28 第三十二条城市道路 28 第三十三条公共交通 29 第三十四条货运交通组织 30 第三十五条静态交通 30 第七章科教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32 第三十六条规划目标 32 第三十七条教育科研 32 第三十八条科技信息 33 第三十九条文化 34 第四十条医疗卫生 35 第四十一条体育 36 第四十二条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 37 第八章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38 第四十三条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38 第四十四条绿地指标 38 第四十五条规划结构 38 第四十六条景观规划目标 39

天津市总体规划分析

天津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城市性质: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城市主要职能:(1)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充分利用得天独厚 的滨海天然优势、特殊的水陆交通枢纽地位、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研力量,把天津建设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2)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构筑海陆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使天津成为连通国际和区域(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的客货运综合交通枢纽。综合利用枢纽型基础设施,优化物流基地布局,培育仓储、加工、运输、信息、服务相互融合的现代物流业,使天津成为面向区域物流供应链的中心节点,承担我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职能。加强金融、商贸、会展、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等服务业的发展,使天津成为信息汇集,各类传媒业发达,商贸兴旺,科研、文化、医疗机构和人才集中的区域性服务中心。 (3)以近代史迹为特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保持和发扬天津传统的津派文化,强化以近代史迹为主要特点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的地位。 (4)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充分利用天津市山、河、湖、海共生,湿地众多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生态型城市,增强城市自然环境的优美度、人工环境的舒适度和优美度,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使天津成为市民和国内外旅居者共同拥有的美好家园。 城市主导产业:目前天津市主导产业已经形成了第二、三产业“3 +2”的5大板块:以电子信息和现代医药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板块,以石油、化工、冶金等装置型重化工业为主的临港工业板块,以汽车、造船业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板块,以物流、社会服务业、金融、房地产为主的先进服务业板块,以传统商贸业为主的传统服务业板块。 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于他们都是反映城市为外部服务的作用,在国家或区域中

XX中等职业学校新校区项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

XX中等职业学校新校区 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XX县中等职业学校简介 XX县中等职业学校成立于1991年,是XX县属国家举办的唯一职业教育事业单位,承担着全县职业教育、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 下岗职工再就业技能培训任务;2008年顺利申报成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9年顺利申报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2年顺利申报成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同时也是贵州省首批建设的 30所示范校之一。学校现有教职工158人,成人在职高等教育学员600多人,中职学生3219人。学校现有占地面积804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500平方米。学校主要以电子电工类、机械类为主,目 前学校共开设十三个专业(电子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汽 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动漫设计、现代物流管理、服装设计与工艺、旅游与酒店管理、工业与民用建筑、畜牧兽医、茶叶栽培与加工、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其中以地级示范性 专业“电子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为学校核心专业。 二、新校区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 XX县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园区分校区工程

(2)项目建设目的和性质 XX县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园区分校建设项目是落实“科教兴国”、“科教兴思”战略的具体体现;是实施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 展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的主要步骤。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我校办学条件,实 现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合理配置,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层次和办学效益,对XX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3)项目建设基地位置 XX县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园区分校位于XX县新城区(详见图)(4)新校区面积约:200亩 (5)新校区场址建设条件 1、地形、地貌及地震情况 本项目选址于丘陵地与平地结合部,用地东部为丘陵地,南部与 北部均为平地,前临乌江,呈东西向。用地总面积约为13.34万平方米,无大面积拆迁。 2、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XX县新城区规划和XX县教育园区有关该区块地质普查资料显示,该地块表层为松散的耕植土,下层为岩石,为建筑适合区。 3、交通条件 新校区位于XX县新城区规划的教育园区内,距县城约8公里,有一条二级公路穿越园区。 4、气候条件

上海嘉定区区域总体规划纲要

上海市嘉定区区域总体规划纲要 2004年9月公示 按照上海市人民政府的部署,嘉定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新一轮《上海市嘉定区区域总体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让全体嘉定市民了解嘉定未来的发展蓝图,特将规划成果的主要内容进行公示。 一、区域性质 嘉定区是以汽车文化为品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具有独特人文魅力、持续创新力、高科技水准和综合辐射功能的现代化新城,是上海市最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是上海市近期重点推进发展的新城之一。 二、区域发展目标 1、优化城市各功能板块之间功能空间联系,形成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把嘉定建设成功能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组合型城市。 2、以大型基础设施及公共活动中心体系的建设为依托,形成完善的城市功能结构,适应区域性公共活动中心的功能要求。 3、形成以汽车产业为主导的综合工业制造业体系、面向区域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和现代商贸物流体系。 4、结合以F1赛事为主体的体育休闲产业、现代城市商业服务业,挖掘嘉定的历史文化资源,依托现代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发展富有特色的旅游产业。 5、结合快速道路、轨道交通、BRT快速公交系统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实施,形成区域和城市内部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 6、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潮流和符合产业科技创新要求的现代教育和科研体系。 7、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游憩休闲的城市景观环境。 三、区域发展规模 1、人口规模 至2020年,嘉定区总人口为125万,其中城镇人口115万,城市化水平92%。其中外环线(A20)以外地区总人口为11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05万人,城市化水平91.3%。 2、用地规模 至2020年,嘉定区城市建设总用地约210平方公里。其中地方城市建设用地190平方公里。 四、城镇体系 规划形成“新城——新市镇——居住社区”三级城镇体系。规划至2020年,嘉定区将建成“一城、五镇、六居住社区”的格局(参见《嘉定区城镇体系规划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