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第18课时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第18课时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第18课时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第18课时

第18课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改编题)《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民国光复,罐头之品,番餐之味,五方来会,烦费日增。”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人们已完全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

C.西方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D.部分民众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

解析注意题干材料中的“罐头”“番餐之味”等关键信息,由此可以看出部分民众已经认同西方生活方式,故选D。A、B、C三项均与史实或材料不符。

答案 D

2.(2013·苏北四市模拟)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右图是当时婚礼的照片。从这张照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人穿西装礼服②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西化的“文

明婚礼”③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摒弃传统婚礼④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

A.①②③B.①②

C.②③D.①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服饰及婚姻礼俗的变化。由婚礼中蒋介石的穿着可判断当时已开始穿西装礼服,由婚礼仪式可知这是西化的“文明婚礼”,

①②正确。③错在“彻底”摒弃上,④中的“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在图

中得不到体现。

答案 B

3.(原创题)武昌起义后,各地革命党人即动员群众剪辫。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令内务部:“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这从根本上说明()。

A.民主共和深入人心B.政体已经发生改变

C.专制思想深入人心D.民主政治生活开始

解析辫子是专制的象征,脑袋里的辫子不好剪反映的是专制思想的根深蒂固。故C项正确。

答案 C

4.(2013·盐城摸底)19世纪末,上海“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较大②近代上海社会出现崇洋风尚③民族工

业产品已丧失国内市场④民众生活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A.①②B.①②④

C.②③D.①②③

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近代上海生活习俗受到西方影响,变化较大,且有崇洋现象,但普通民众生活方式未发生根本转变,③④无法从材料中体现。

答案 A

5.(原创题)当筑造铁路的权利收回来以后,国人便跃跃欲试了。在民众的呼吁声中,1898年,清政府主导建成了淞沪铁路(右图为当年淞沪铁路公司上海站)。这些资料说明了()。

A.民国成立后,上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B.受西方影响,中国交通走向近代化

C.受西方影响,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D.民国时期铁路建设有了较大进展

解析题干中的时间比较关键,淞沪铁路的修建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国人对交通近代化的期盼,从而使中国交通走向近代化,故选B项。由“1898年”

排除A、D两项;1898年,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

答案 B

6.(2013·江苏泰州中学诊断)将历史照片编印出版给普通人欣赏是最近十几年的事,右图《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国》中汇聚了莫理循拍摄的500张清晰的照片(莫理循1897~1912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1912~1920任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在这本老照片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0”号机车投入唐胥铁路运行

B.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的报道

C.《定军山》首映的广告

D.中国人在教堂举行的婚礼

解析唐胥铁路运行通车是在1881年,不可能出现在这本老照片中。

答案 A

7.(改编题)2012年,革命史诗《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播出,从中我们知道周恩来在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并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年在中国发生的历史事件还有()。

A.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破裂B.中国出现首个电报机房

C.无线电台开始引入中国D.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

解析题干四个选项所出现的时间分别为1927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1920年。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8.(2012·江苏宿迁调研)1931年北平的《晨报》上刊出这样一段文字“文秀入宫后,与溥仪情意不投,迄今八九年,独处一室未蒙一次同居,而一般阉臣婢仆见其失宠,竟从而虐待,种种苦恼,无从摆脱。于是,文秀一纸诉状将溥仪告到了天津地方法院,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私下调解离婚”。材料从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

①人们婚姻观念发生一定变化②人们民主法治意识增强③妇女获得彻底

解放④国家注重用法律手段调整婚姻关系

A.①②B.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③所述不符合当时史实,排除。①②④均可在材料中体现。

答案 D

9.(改编题)右图是于江西某古代民居中拍摄到的“裹脚凳”。凳子最上方横梁为3寸,中间横梁用于缠布,最下方的盒子用于放置药物和香料。女子缠足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畸形,更是心理的禁锢。最初以法令形式明确禁止此陋习的政府是()。

A.晚清政府B.北洋军阀政府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解析民国时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答案 C

10.(原创题)右图是1922年《上海》一书中的弄堂大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上海居民的生活已经完全西化

B.反映了近代社会的性质

C.中国传统民居、服饰消失殆尽

D.英语、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上海的变化,从图片中的英文和题干中的时间可以判断B项正确。A项错在“完全”,排除;C项错在“消失殆尽”,民居应是中西结合,服装也是中西都存在,排除;D项中的“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从图片中看不出来,排除。

答案 B

11.(改编题)2012年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对提高中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增强防卫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人们迅速获知这一消息的途径主要是()。

①报刊杂志②电影③电视④互联网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点“迅速”等,由此可判断通过的主要途径是电视新闻报道和互联网,故答案选C项。报刊杂志有滞后性,排除①;电影一般是娱乐功能突出,更具有滞后性,排除②。

答案 C

12.(2013·南京模拟)右图是1926年10月10日上海三兴烟草公司在《申报》

上刊载的一则香烟广告。运用该材料研究下列历史主题呈现最为全面的一项是()。

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③物质生活的变迁

④大众传媒的发展

A.①②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从图片中“挽回利权”和“提倡国货”可知①②正确;从图片上女子的服饰可知③正确;从香烟广告宣传可知④正确。故选D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2013·日照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两幅反映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风貌的照片:图一为20年代初的女学生打扮,图二为30年代一些上海男子在与洋人的交往中的合影。

材料二1939年建成的位于上海的“马勒住宅”,是挪威式建筑(图三)。当今上海的西菜馆名气最大的要数陕西南路上的“红房子西菜馆”(图四)。

(1)从图一、二人物的服饰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4分)

(2)上一问中的这些历史信息能说明什么?(6分)

(3)材料二涉及到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哪些方面?(4分)

(4)结合两组材料,说说近代中国出现的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服饰、建筑的变化及原因。第(1)问,要充分利用材料信息,最大程度地提炼两幅图中的信息,不要只看到服饰变化的一方面,也应看到未变化的一方面。第(2)问,在归纳基础上提炼出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共存的结论。第(3)、(4)问,首先要明确中国的服饰、住宅建筑的变化代表了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回答“意味着什么”即从这方面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来思考。

答案(1)20年代的上海女学生多穿各式旗袍,也有穿中国传统服装的;与外国人交往的中国男人有的穿西装,有的则穿传统的中装。

(2)当时的中国人受西方服饰的影响(有的直接穿西式服装,有的则在中式服装

上进行改进,如旗袍的式样等);同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有一些中国人穿着较为保守;反映了中西文化相互共存、相互交融的过程。

(3)西式居室建筑、西式饮食文化传入中国。

(4)随着西方对中国的侵略,西方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国,逐渐对中国传统的生

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产生影响,并反映在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服饰、饮食、住宅建筑等。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内忧外患,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借以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醒天下。

材料二2010年谁最红?小沈阳。“一夜成名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媒介发达的综合产物。”如今,互联网大行其道,一方面,造就了一批敢于追求成功、成名的“弄潮儿”,他们敢想敢秀,反映了社会进步带来的个体意识

的提升;另一方面,造就了一批借“造浪”实现自我价值,间接满足心理期待的网民。

材料三2011年春晚植入式广告提高了春晚的商业价值,这来自媒介自身存在的需求与压力。刘谦和小沈阳的走红和春晚的商业化运作是分不开的……(春晚)本该是一场风格各异的饕餮盛宴,却成为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的重复节目。在一片唏嘘声中,春晚开始思索新道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当今大众传播的媒介有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二、三,归纳刘谦和小沈阳一夜走红的原因有哪些?(8分)

答案(1)原因:内忧外患;民族危机。主要目的:宣传革新主张,唤醒民众。

(2)电视和互联网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媒介。

主要原因: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电视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的解放;电视和互联网的资讯与娱乐功能的优越性等。(3)原因:电视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社会上个人追求成功、成名意识的提升;大众媒体生存的竞争;娱乐活动的不断创新;刘谦和小沈阳演出的平民化,贴近了大众的娱乐心态等。

2014天津高考理综试题及标准答案解析

绝密★启封前?机密★使用完毕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天津卷)物理部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的规律 B.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 C.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 D.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动能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 2.我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在今年世锦赛上实现女子3000m接力三连冠.观察发现,“接棒”的运动员甲提前站在“交捧”的运动员乙前面.并且开始向前滑行,待乙追上甲时,乙猛推甲一把,使甲获得更大的速度向前冲出。在乙推甲的过程中,忽略运动员与冰面间在水平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则 A·甲竖的冲量一定等于乙对甲的冲量 B.甲、乙的动量变化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甲的动能增加量一定等于乙的动能减少量 D.甲对乙做多少负功,乙对甲就一定做多少正功 3.如图所示,纸面内有一矩形导体闭合线框动abcd.ab边长大于bc边长,置于垂直纸面向里、边界为MN的匀强磁场外,线框两次匀速地完全进入磁场,两次速度大小相同,方向均垂直于MN。第一次ab边平行MN进入磁场.线框上产生的热量为Q1,通过线框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1:第二次bc边平行MN进入磁场.线框上产生的热量为Q2,通过线框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2,则A:Q1>Q2 q1=q2 B: Q1>Q2 q1>q2 C:Q 1=Q2 q1=q2 D: Q1=Q2 q1>q2 4.普通的交流电流表不能直接接在高压输电线路上测量电流,通常要通过电流互感器来连接,图中电流互感器ab一侧线圈的匝数较少,工作时电流为Iab,cd一侧线圈的匝数较多,工作时电流为I cd,为了使电流表能正常工作,则 A.ab接MN、cd接PQ,I abIcd C.ab接PQ、cd接MN,I abIcd 5.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绳的另一端固定于O点。现用水平力F缓慢推动斜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无摩擦地滑动,细绳始终处于直线状态,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平,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N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F T的变化情况是 A·FN保持不变,FT不断增大 B·FN不断增大,FT不断减小 C. F N保持不变,F T先增大后减小 D·FN不断场大,F T先减小后增大 6.两个带等量正电的点电荷,固定在图中P、Q两点,MN为PQ连线的中垂

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之中国近代政治经济与文化学生用

2014年天津高考历史复习之中国近代史 知识点梳理: 一.争取民族主权的斗争: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1840年到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 英国的鸦片走私:①在中英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②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③工业革命后,英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他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中国的禁烟运动:①原因:鸦片输入严重危害了清朝统治。 ②林则徐禁烟的措施: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 ③对虎门销烟的评价: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 国侵略的坚 强决心。 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经过:①爆发:1840年,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 ②1841年,英军侵占广东香港岛。 ③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精神。 ④1842年8月,英国军舰到南京下关,清政府屈服求和,鸦片战争结束。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2)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经过:①1856年爆发;②1858年,攻占天津,签订《天津条约》;③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了圆明园,占领北京,年签订了《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使,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外国侵略 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 程度加深。 (3)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①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但国内 市场狭小,希望从战争中寻找出路。 ②欧美列强持纵容态度。 ③朝鲜东学党起义,成为导火线。 ④清政府寄希望于列强的调停,不认真备战。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①爆发:丰岛海战。 ②平壤战役, ③黄海战役, ④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 ⑤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马关条约》的内容:一、割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完整word版2014年天津高考英语真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英语笔试 本试卷分为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30 分,考试用时100 分钟。第 I卷1至10页,第II卷11至12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 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55 小题,共95 分。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 分)第一节:单项填空(共巧小题;每小题 1 分,满分15 分)从A、B、C、D 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We feel_____ o ur duty to make our country a better place. 例:A.it B.this C.that D.one 答案是A 。 1 .Give me a chance ,__ I'11 give you a wonderful surprise . A.if B .or C.and D .while 2.—OK,I'11 fix your computer right now. —Oh,take your time .____ . A.I can't stand it B.I'm in no hurrv C.That's a great idea D.It's not my cup of tea 3.Wind is now the world's fastest growing ___ of power. A.source B .sense C.result D.root 4.____ you start eating in a healthier way ,weight control will become much easier . A.Unless B .Although C .Before D.Once 5.Anxiously ,she took the dress out of the package and tried it on ,only ___ it didn't fit . A.to find B .found C.finding D .having found 6._____ the school ,the village has a clinic ,which was also built with government support A.In reply to B.In addition to C.In charge of D.In place of 7.Clearly and thoughtfully ____ ,the book inspires confidence in students who wish to seek their own answers . A .writing B.to write C.written D.being written 8.Life is like ____ ocean: Only ___ strong -willed can reach the other shore .

最新高考政治热点

最新高考政治热点 热点专题一加强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一、经济生活 ⒈我国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 ①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为确保经济请问运行需加强宏调。 ②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社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加强宏调。要把人民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 ③当经济发展出现严重供需不平衡时,需加强宏调,才能使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⒉我国怎样对经济发展实行宏调? ①制定正确财政政策,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②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 ③制定正确货币政策。 ④完善市场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⑤加大对市场秩序的监督,建立问责考核机制。 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⑦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 ⒊当前物价上涨的原因。

①价值决定价格,农产品成本上涨引起其他商品价格上涨。 ②供求影响价格。 ③国家政策影响。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刺激经济投入大量财政。 ④经济全球化使风险全球化,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引起国内价格上涨。 ⒋农产品价格上涨对生产生活影响。 ①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涨需求下降,但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需求影响不大,必然加重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负担。 ②促使生产者调节生产规模。农产品价格上涨收益增加,扩大生产规模。 ③食品支出比重上升,恩格尔系数变大,影响居民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 ④有助于人民树立正确消费观。 ⒌稳定物价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居民实际购买力和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改善居民消费结构,增加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支出。 ③为企业发展和生活消费创造良好环境,避免经济波动、混乱。 ④有利于稳定汇率,树立国际信誉,提升国际地位,促进外贸发展。 二、文化生活 ⒈从文化角度谈谈如何抑制物价过快上涨。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政府应加强正面宣传,让社会全面认识价格形式,增加稳定物价的 信心。 ②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消费观。

2014高考历史备考资料 联系热点 切入情境

关注热点,情境切入 ————用好热点,提高备考效率对比2012和2013年我省高考《考试说明》,两年都强调“命题 重视‘新材料’的运用和‘新情境’的创设,不拘泥于历史教科书的具体表述”。从近几年安徽省高考文综历史卷看,命题人常会通过政治家、学者言论、图表漫画、社会“花絮”等多种形式,由现实进入历史,铺设新情境,让考生审准题意,凭借所学知识及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和理性的判断”,这有助于培养选拔创新型人才。因而,后期复习时,要关注“新材料”、“新情境”,以考纲问题和时事热点问题为载体,把握相关联系,为临界高考的考生增添正能量。以下是我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对关于热点的运用方面积累的一些心得,与各位同仁探讨,不知是否适当,恳请批评指正! 高考涉及的时政热点范围广、内容多,要掌握和利用每一个时政热点是不可能的,特别在高三后期复习中,更要选准热点,有效且有针对性的备考。 一、选准热点,有效备考 1、选择那些既能体现国家意志又被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如“三农”问题、台湾问题、和谐社会等。这些问题既是长效热点,又能很好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标重视三维目标,也给考试测量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试题的立意,融入到试题当中去,使考试测量成为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再教育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考纲的题型示例中出现了一些将历史阶段特征和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相结合的题目。非选择题例5选自去年的全国新课标卷,要求考生对“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的冲击和中国的反应”历史模式作出评析。此题不仅能考查出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和阶段特征的掌握,而且还对学生内心中的爱国主义和理性的观念进行了一次显性的考查,是一道将三维教学目标与历史主干知识相结合进行考查的成功范例。 2、带有战略性的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如创新精神、深化改革等。一些关于革命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新中国成立后的改革精神等都要格外关注。新课改后,历史考试有一个基本原则:重视考一些“渐变式”的史实,而不是那些“突变式”的史实,因为这些渐变式的史实对人类的发展更有借鉴意义。

2018年高考政治七大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精心整理)

2018年高考政治七大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精心整理) 角度1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经济措施 高分必备: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②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③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④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开放。⑤加强宏观调控,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角度2 分析国家加大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经济道理 高分必备:①供求影响价格,可以增加供给,减少商品房需求,稳定房价。 ②发挥财政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改善中低收入者住房条件。③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有利于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角度3 解决就业问题的经济措施 高分必备:①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经济。②政府要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机制,支持和促进就业。③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就业领域。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⑤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落实国家政策,积极提供就业岗位。 ⑥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就业观。 角度4 我国当前加强扶贫工作的原因 高分必备:①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富。②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角度5 运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政府改善民生措施的依据 高分必备: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居民收入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②未来收入影响消费水平,因此要加快完善社保制度,利于稳定收入预期,进一步保障民生。③社会总体收入水平受收入差距的影响,因此要规范收入

2014天津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圭寸 前 机密★使用完毕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天津卷)物理部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的规律 B. a射线、3射线、丫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 C. 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 D. 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动能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 2.我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在今年世锦赛上实现女子3000m接力三连冠.观察发现,“接棒”的运动员甲提前站在“交 捧”的运动员乙前面.并且开始向前滑行,待乙追上甲甲获得更大的速度向前冲出。在乙推甲的过程中,忽略平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则 A ?甲竖的冲量一定等于乙对甲的冲量 B. 甲、乙的动量变化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 甲的动能增加量一定等于乙的动能减少量 D. 甲对乙做多少负功,乙对甲就一定做多少正功时,乙猛推甲一把,使运动员与冰面间在水 3.如图所示,纸面内有一矩形导体闭合线框动abed . ab 置于垂直纸面向里、边界为MN的匀强磁场外,线框两次场,两次速度大小相同,方向均垂直于MN第一次ab边 框上产生的热量为Q,通过线框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 i:进入磁场.线框上产生的热量为Q,通过线框导体横截面A:Q i>Q q i=q2 B: Q i>Q q i>q2 X X A X X X X X X X X B 4 X X X A 边长大于be边长,匀 速地完全进入磁平行 MN进入磁场.线第二 次be边平行MN 的电荷 量为q2,贝U C:Q=Q q i=q2 D: Q i=Q q i>q2 4 .普通的交流电流表不能直接接在高压输通常要通过电流互感器来连接,图中电流互数较少,工作时电流为l ab, ed 一侧线圈的流为l ed,为了使电流表能正常工作,则 A. a b 接MN ed 接PQ I ab| ed C. a b 接PQ ed 接MN I abl ed 电线路上测量电流,感器ab 一侧线圈的匝匝数较多,工作时电 5.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绳的另一端固定于缓慢推动斜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无摩擦地滑动,细绳始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平,此过程中斜面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F T的变化情况是点。现用水平力 F 终处于直线状态,当对小球的支持力F N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带分析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带分析 时政热点背景: 2021年4月20日,电千余名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海内外越商代表,大 禹后裔及社会各界代表于上午汇聚浙江省绍兴市,共同参加了2021年公祭大禹陵典礼。 据悉,2021年是对大禹陵首祭20周年,典礼采用古代最高礼祭——“禘礼”形式进行, 仪式共分肃立雅静、鸣铳、献贡品、敬香、击鼓、撞钟、奏乐、献酒、敬酒、恭读祭文、 行礼、唱颂歌献祭舞、礼成等13项议程。今年祭禹典礼主题是大力弘扬公而忘私、为百 姓谋福泽的大禹治水精神,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魅力,同时展现绍兴鲜明的文化特色和 城市特点,把大禹精神贯穿在“五水共治”、“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之中。典礼由中国文联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绍兴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浙 江副黄旭明在祭文中歌颂了大禹“疏导百川、平治水土”的丰功伟绩、“胼胝劳绩,功厚 德茂”的道德操守,颂扬了浙江大地“五水共治、两美浙江”的繁荣景象,表达了中华儿 女“砥砺前行,再铸辉煌,创新创业,勇于担当”的使命感和“长青基业,继往开来,中 国吉祥,山高水长”的良好祈愿。 时政热点分析: 一、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塑造人生。大禹是中华民族的立国之祖和治水英雄,自公元前2059年左右夏 启开端,中华民族便有祭禹祀典。千百年来大禹治水的事迹引领着人们不断前进。这说明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祭禹典礼展示中华民族优秀 文化魅力展现绍兴鲜明的文化特色和城市特点,要把大禹精神贯穿在“五水共治”、“重 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之中,为加快美丽水城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3.保护文化遗产。2021年,大禹祭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大禹祭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利于传承和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研究 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集中表达民族情感和展示民族文化。 4.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公祭大禹陵,对于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于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对于弘扬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对于加快建设文化大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公祭大禹陵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大禹以其疏导洪患 的卓越功勋而赢得后世敬仰。其人其事其精神,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中华民族精神 的重要体现,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精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导读:本文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下面是整理的“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欢迎阅读参考,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高考栏目.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

正确的是( ) 4.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上述材料( ) A.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 B.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 C.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 D.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 6.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作者在此强调的是( ) A.辩证统一中外关联 B.厚积薄发以古讽今 C.鉴往知来贯通古今 D.厚今薄古学贯中西 7.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014全国最新高考文综政治(必考题型最新热点)答题模板

最新高考文综政治(必考题型最新热点)答题模板 1.价格变化的原因,政府稳定物价的原因与措施 (1)价格变化的原因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值越小。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③纸币发行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 ④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 ⑤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⑥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2)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 ①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影响生活)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稳定物价,防止通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宏观经济发展) ④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影响生产) ⑤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 (3)稳定物价的措施 国家: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大力发展生产,增加生活必需品的有效供给,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抑制不合理的需求,缓解价格上升的压力。 ③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 ④实行临时价格干预。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哄抬物价的行为。 ⑤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减少商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 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企业:①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决定价格) ②企业优化产业(产品)结构。 ③企业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重视社会效益。 公民:①树立正确消费观。②与违规涨价行为作斗争。 2.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与措施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宋元明清时期教师用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四明清时期 【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社会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一方面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并以孕育了新的经济因素,带有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趋势;另一方面,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统治者运用国家机器力图压制新的经济因素与思想观念,最终使古代中华文明没有在明清时期实现转型,走入近代社会。随着同时期欧洲成功地迈向工业文明,古老的中华文明面临严重的危机。 【知识梳理】 1.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①明初废行省设三司,加强对地方控制;废丞相设内阁,强化专制皇权;开八股取土,加强思想控制②清设军机处,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大兴文字狱,钳制了思想。 2.经济上: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商品经济空前发达。①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世界领先,水稻产量高;玉米、番薯引进、推广;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②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冶炼业(焦碳冶炼)、丝织业(苏、杭)棉织(棉布成为主要衣料)、制瓷业(五彩、珐琅彩)全面发展。③商品经济出现新特点;大批中小工商业城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农产品商品化;徽商、晋商等区域性商团形成。④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一些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但清政府的“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文化上承古萌新。①《农政全书》《天工开物》《本草纲目》说明传统科技还继续走在世界前列。②思想上出现新观念,李贽、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批判旧思想与专制制度,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理学有新发展(王阳明心学)并占据了主流地位。③八股取土与文字狱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④文学艺术繁荣,出现四大小说名著;书法绘画更加多样化、平民化、世俗化;京剧诞生,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4 思想文化上: (一)、李贽:离经叛道的“异端”思想 1、李贽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1)明朝后期,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2)江南工商业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实力增强。 (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统治黑暗。 (4)程朱理学鼓吹神圣不侵犯的理学经典,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李贽思想主张 (1)否定孔子权威。 ①指出孔子非天生圣人,儒家经典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②认为是非标准依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挑战正统思想。 ①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②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3、李贽思想的评价 (1)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 (2)李贽的思想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 (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

2020年高考政治十大时政热点结合答题模板

2020年高考政治十大时政热点结合答题模板 专题一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经济生活 1、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支柱产业的经济意义。 ①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决定,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②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培养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产业发展。 ③扩大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⑤增强国际竞争力、软实力、综合国力。 2、怎样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进行宏调,保证财政收入力度。 ③发挥财政促进文化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④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⑤消费的反作用,提高文化产业消费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引进外资人才,学习优秀文化成果。 3、怎样建设诚信的市场经济? ①市场经济有法制性特征,要求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法律体系。 ②政府应加强宏调,注重自身信用建设。 ③产品经营者提供职业道德,遵守交易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④消费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4、经济生活分析我国文化企业发展如何适应新形式? ①文化企业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拓国际市场。 ②文化企业制定正确经营战略,迎合市场需要。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 ④诚信经营,生产高质量产品。 二、政治生活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社义文化的政治意义? ①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当前国际竞争实质是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发展社义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综合国力。 三、文化生活 1、加强文化建设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何意义? ①文化对社会作用: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对人的作用: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全面发展。 ③文化对综合国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④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文化生活分析如何推动社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①立足中国特色社义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义精神文明。 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吸收其他优秀文化成果。

2014年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天津卷)及参考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文科数学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i 是虚数单位,复数 734i i +=+ A.1i - B.1i -+ C. 17312525i + D.172577 i -+ 2.设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20201x y x y y +-≥?? --≤??≥? ,则目标函数2z x y =+的最小值为 A.2 B.3 C.4 D.5 3.已知命题p :0x ?>,总有(1)1x x e +>,则p ?为 A.00x ?≤,使得00(1)1x x e +≤ B.00x ?>,使得00(1)1x x e +≤ C.0x ?>,总有00(1)1x x e +≤ D.0x ?≤,总有00(1)1x x e +≤ 4.设2log a π=,12 log b π=,2 c π -=,则 A.a b c >> B.b a c >> C.a c b >> D.c b a >> 5.设{}n a 是首项为1a ,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n S 为其前n 项和,若1S 、2S 、4S 成等比数列,则1a = A.2 B.-2 C. 21 D.2 1 6.已知双曲线22 221(0x y a a b -=>,0)b >的一条渐近线平行于直线l :210y x =+,双 曲线的一个焦点在直线l 上,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A. 221520x y -= B.221205x y -= C.2233125100x y -= D.22 33110025 x y -= 7.如图,ABC ?是圆的内接三角形,BAC ∠的平分线交圆于点D ,交BC 于点E ,过点B 的圆的切线与AD 的延长线交于点F ,在上述条件下,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BD 平分CBF ∠;②2 FB FD FA =?;③AE CE BE DE ?=?;④AF BD AB BF ?=?.则 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 已知函数()cos (0)f x x x ωωω=+>,x R ∈.在曲线()y f x =与直线1y =的交点中,若相邻交点距离的最小值为3 π ,则()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 A. 2 π B.23π C.π D.2π

2014高考历史复习之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第6讲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知识诠释思维发散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条件 (1)经济前提:①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暴露,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2)思想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②空想社会主义。 (3)阶级基础:欧洲工人运动表明工人已经觉醒。 (4)个人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 2.标志:《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时间:1848年。 (2)内容:A.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④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B.指出⑤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C.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3.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⑥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易错扫描】科学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由三部分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其中,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归宿和落脚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拓展探究】 (1)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不到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建设新社会的核心力量。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充分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二、巴黎公社 1.背景:1870年,法国在⑦普法战争中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以武力解散巴黎人民的武装——⑧国民自卫军。 2.成立: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国民自卫军占领城内战略要地。3月28日,巴黎人民通过选举建立了⑨巴黎公社。

2014年高考天津卷地理试卷及答案

2014年高考(天津卷)文科综合——地理试卷 第I卷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在图1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板栗属于喜光、喜暖的落叶阔叶树种,是北京西山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木。 2.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大面积栽种板栗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图2,回答第3-4题 3.在图2所示的时段内,风向从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 4.在图2所反映的季节里,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旱灾的原因是 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B.水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 C.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 D.植被稀少,涵养的水源少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5-6题。

图3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同学们经考察认识到,最有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A.靠近铁路、公路,货运成本低 B.位于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 C.靠近城市边缘,土地成本低 D.远离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优良 6.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己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 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 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7-9题。 图4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 7.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备战2014高考】2014年高考热点时政分析:4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4年高考热点时政分析(4):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一、【背景材料】 2013年8月22日,商务部通报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主要任务是要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二、【理论分析】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重大举措,是社会生产力和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结果。它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进一步提高了对外开放水平。对中国来说,探索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有利于形成参与国家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通过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自贸区的设立,能够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进出口结构,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分享新技术革命的成果。 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我国政府的职能。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这是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的具体体现。 (2)政府要做到依法行政。为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创新对外开放模式,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决定在试验区调整部分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和事项。这是政府依法行政,提高社会管理科学性的体现。

2014年天津市高考文科综合(政治)真题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封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文科综合能力 政治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学科网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河北省饶阳县的程秀把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有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她的收入 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②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③属于按劳分配④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某商业银行发售的一款理财产品期限为133天,认购金额在学科网5万610万元之间的预计到期年化收益率(即当前收益率算成年收益率)为6.20%。一市民购买7万元该产品,其预期收益的计算方法为 A.70000×6.20% B.70000×6.20%÷365 C.70000×6.20% ÷365×133 D.70000×6.20%×133 3、根据图1判断2014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的趋势,并据此推算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B.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C.人民币贬值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D.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4、现实世界空间是三维的,绘画作为平面艺术史二维的。学科网画家在二维平面所画的,只能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学科网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这种现象表明,意识是 A.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 B.对客观对象能动的反映 C.对客观对象正确的反映 D.对客观对象直观的反映 5、漫画《如此创新》启示我们,在创新活动中要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与文化

[课标内容]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要求] 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知识与能力 了解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分析其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训练学生注重考古等文物资料的运用,从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结合学生收集整理的资料,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地位、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后来滞后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 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表现:四大发明为代表 1、造纸术 (1)书写材料的演变 秦汉时期:竹木简牍和丝织品; 西汉:可能发明书写用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新的书写材料——蔡侯纸;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的质量和产量提高,纸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4世纪起,传到朝鲜、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后传到非洲、欧洲 (2)外传 4世纪起,传到朝鲜、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后传到非洲、欧洲 (3)意义 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 2、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 战国:司南 北宋: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中,提到一种指南鱼。它用薄铁叶裁成,用地磁场磁化法使它带有磁性,然后让指南鱼浮于水面,就可以指向南方;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南宋:《事林广记》中,还介绍了当时民间流行的指南装置——木刻的指南鱼和指南龟。 清代:罗盘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 (2)外传 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 (3)指南针技术的应用和意义 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北宋和南宋的书籍里有中国海船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进行航行的记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