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评知识点整合最新

环评知识点整合最新

环评知识点整合最新
环评知识点整合最新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与区域性、

2)变动性和稳定性、

3)资源性与价值性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环境影响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能够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环境影响评价:

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大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

二是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

三是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的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

四是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五是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六是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七是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包括下列问题: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建设规模、性质;选址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环保要求;采取的防治措施经济上是否合理,技术上是否可行;是否需要再作进一步评价等。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有效的环境管理工具具有四种最为基本的功能:

1)判断功能

2)预测功能

3)选择功能

4)导向功能

其中最为重要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功能是导向功能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2)指导环境保护设计、强化环境管理

3)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4)促进相关科学技术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1) 客观、公开、公正;

2) 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影响;

3) 兼顾对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

4) 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节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

1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1)引入和确定阶段:1973-1979年

2)规范和建设阶段:1981-1989年

3)强化和完善阶段:上世纪90年代

4)提高和拓展阶段:2000年至今

第三节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介绍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是建设项目。

(二)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

(四)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或登记表由行业部门预审,环保部门审批。

(五)对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实行资格审查制度。

(六)征求公众意见。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

(1)具有法律强制性。

(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3)评价对象侧重于工程项目建设

(4)分类管理

(5)实行环评资格审核认定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

1.分类管理:依据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分类别规定其所适用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要求及管理规定和程序。

重大影响,环境影响报告书

轻度影响,环境影响报告表

影响很小,环境影响登记表

环境敏感区:

1)需特殊保护区

2)生态敏感和脆弱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基本概念

一、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分类: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

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与管理的为管理程序;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和进程的为工作程序。

二、环境影响评价程序遵循的原则

1) 目的性原则:任何形式的环境影响评价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并根据目的性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任务。

2) 整体性原则:注意各种政策及项目建设对区域人类-生态系统的整体影响,分析综合效应。

3) 相关性原则:考虑人类-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判别环境影响的传递性。

4) 主导性原则:抓住各种政策或项目建设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

5) 等衡性原则:充分注意各子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协调和均衡,特别关注某些具有“阈值效

应”的要素。

6) 动态性原则:环境影响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环评中要研究其历史过程,研究环境影响特征,注意影响的迭加性和累积性特点。

7) 随机性原则:环境影响评价是个涉及多因素、复杂多变的随机系统,环评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增加必要的研究内容,特别是环境风险评价。

8) 社会经济性原则:环评应从环境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方面对环境的价值作出评价,并以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对环境开发行为作出合理的判断。

9) 公众参与原则:环评过程要公开、透明,公众有权了解环评的相关信息。

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

一、环境影响分类筛选

1)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

2)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

3)编写环境影响登记表

补充: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轻度影响、影响很小的建设项目界定原则: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1) 准备阶段: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

2) 正式工作阶段:进行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

3) 报告书编制阶段:汇总、分析上阶段工作得到的各种资料和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 特别指出:如对所选项目地址给出否定结论,则对新地址的评价应重新进行。地址的优选,须对各地址分别进行预测和评价。

第一节概述

水环境标准

GB3838-2002把水域主要功能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第三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节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非持久性污染物:是指在地表水中由于生物作用而逐渐减少的污染物。BOD/COD>0.3,则判别其为非持久性污染物。

酸碱污染物:指各种废酸、废碱等,表征酸碱污染物的水质参数是PH值。

废热:主要由排放废水所引起,表征废热的水质参数为水温。污水排放量

污水排放量Q(m3/d)按大小划分为五个等级:

⑤Q≥20000;②20000>Q≥10000;③10000>Q≥5000;④5000>Q≥1000;

⑤1000>Q≥200(注意:污水排放量中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以及其它含污染物极少的清洁水的排放量,但包括含热量大的冷却水的排放量。)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

由污水中所含有的污染物类型及水质参数决定

复杂: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有2类污染物

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

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

参数数目<10;或者只有一类污染物但需

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

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

参数数目<7。

常规水质参数:河流可选用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钾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氰化物、砷、汞、六价铬、石油类(河口要增加盐度、湖泊(水库)增加总磷、总氮等);再依据评价等级参考《地表水水质标准》适当增减。

——受纳水体的水域规模

河流与河口:按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划分为:

排污口附近河流断面流量:

①大河:≥150m3/s;

②中河:15-150m3/s;

③小河:<15m3/s。

湖泊:以平均水深和水面积作为划分水域规模的依据

①当平均水深≥10m时:

大湖(库):≥25km2;

中湖(库):2.5~25km2;

小湖(库):<2.5km2。

②当平均水深<10m时:

大湖(库):≥50km2;

中湖(库):5~50km2;

小湖(库):<5km2。

如受纳水域的实际功能与该标准的水质分类不一致时,由当地环保部门对其水质提出具体要求。

[例]一拟建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5800 m3/d,经类比调查知污水中含有COD、BOD、酚、Cd、Hg,PH为酸性,受纳水体为一河流,多年平均流量为90 m3/s,为一般工业用水水源,此环评应按几级进行评价?

方法:对照污水排放量:为5000~10000之间

水质复杂程度:含有持久性污染物(Cd、Hg)、非持久性污染物(酚、COD、BOD)、酸碱(PH 为酸性),污染物类型数=3,复杂程度为“复杂”

水域规模:介于150 m3/s到15 m3/s之间,为中等河流

水质要求:IV类

查表可知,此环评应按二级评价要求进行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所根据的条件是()。

A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

B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C建设项目的规模

D各种受纳污水的地表水域的规模

E受纳污水水域对水质的要求

2.对于一污水排放量为15000m3/d的拟建项目向某大规模水域排放污水,该水域的水质要求为III级,通过分析发现该项目的污水复杂程度为中等,则该水域的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应为()。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3.判断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是大河的依据是,流量()。

A 大于100m3/s

B 大于150m3 /s

C 大于200 m3/s

D 15-100 m3/s

随堂练习

4.按照对建设项目所排放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及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多少,建设项目所排放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可划分为()

A 复杂

B 一般

C 中等

D 简单E较复杂

5.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输移、衰减特点以及它们的预测模式,将污染物分为以下几类:()。

A.持久性污染物

B.非持久性污染物。

C.酸和碱

D.重金属

E.热污染

6.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按( )划分为复杂、中等、简单三类。

A.污染物类型以及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多少

B.污染物排放量以及污染物排放的种类

C.污染物排放量以及受纳水体的自净能力

D.污水排放量及水域特点

小结-知识点

一建设项目资料如下:项目建成后拟向附近一条流量为75m3/s的河流中排放污染物,且此河流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包括:温度接近于常温的循环冷却水、非持久性污染物以及碱性物质,且需监测的水质项目为9个,污水排放量为4900m3/d,循环冷却水排放量为200 m3/d,那么(1-7题):

1.此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的种类为()。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均不对

2.此建设项目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

A.简单 B.复杂 C.中等 D.不复杂

3.此河流依据GB 3838-2002来分析,即此地表水质为()。

A.II级

B. IV级

C. V级

D.I级

4.此河流的规模属于()。

A.大河 B.小河 C 中河 D.特大河

5.此项目建成后,每日的污水排放量为()

A.4900m3/d

B.4975m3/d

C. 5100 m3/d

D. 5175 m3/d

6.假如循环冷却水的温度提高到80摄氏度,那么此项目排放污染物种类和排放量分别为()。

A.两种,4900 m3/d B 两种,5100 m3/d

C.三种,4900 m3/d D 三种, 5100 m3/d

7.根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依据(内陆水体)分析,此项目评价等级分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课后练习题

第三节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评价因子的类别

感观因子:如味、色、浑浊度、悬浮物等;

氧平衡的因子:如DO、BOD、COD等;

营养因子:如硝酸盐、磷酸盐、氨盐等;

毒性因子:如Cr、As、酚氰化物等;

微生物因子:如粪大肠菌群;

重金属因子:如Cu、Pb、Zn、Cd等。

2.水环境现状评价方法

2.1标准指数法

(1)单污染指数评价法该法只用一个参数作为评价指标,简单明了,可直接了解水质状况与评价标准之间的关系。其表达式为:

式中Sij -------水质评价参数i在第j点上的污染指数;

Cij----水质评价参数i在第j点上的监测浓度,mg/L;

Csi----水质评价参数i的评价标准,mg/L。

DOf------饱和溶解氧的浓度,mg/L;

DOs------溶解氧的评价标准,mg/L;

DOj------j点的溶解氧浓度,mg/L;

t--------- 水温,℃.

a. DO的标准指数为:

b. PH的标准指数为:

(2)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

内梅罗水污染指数

另外内梅罗将水的用途划分为三类:

人类接触使用(PI1):包括饮用、游泳、制造饮料等。

间接接触使用(PI2):包括养鱼、工业食品制备、农业用等。

不接触使用(PI3):包括工业冷却用、公共娱乐及航运等。

PI= W1 PI1+W2PI2+W3 PI3

1.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的确定应考虑( )。

A 污染物排放后可能的达标范围、评价等级的高低和敏感区范围

B 敏感区,如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

C 满足环境影响预测的要求

D 满足预测敏感区所受影响的需要.

2.水质调查与监测的原则是( )。

A 尽量现场实测

B 尽量利用现有资料和数据

C 利用现有资料和数据为主,实测为辅

D 实测为主,利用历史资料和数据为辅

3.对于小型湖泊水库,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大于50000m3/d时,各级评价均为每(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A 1~2.5 km2

B 1.5~3.5km2

C 0.5~1.5km2

D 3~6km2

4.对于大、中型湖泊、水库,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小于50000m3/d时,一级评价每(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二级评价每(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三级评价每(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A 1~2.5km2; 1.5~3.5km2;2~4km2

B 0.5~1.5km2;1~2.0km2;2~3.5km2

C 1.5~3.5km2;2~4km2;3~6km2

D 2~4km2;3~6km2;4~7km2

5.对于大、中型湖泊、水库,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大于50000m3/d时,一级评价每(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二级、三级评价每(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A 1.5~3.5km2; 2~4km2

B 2~4km2; 3~6km2

C 3~5km2; 4~6km2

D 3~6km2; 4~7km2

6.对于小型湖泊、水库,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小于50000m3/d时,一级评价每( )布设

一个取样位置;二、三级评价每(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A 1~2.5km2; 1.5~3.5 km2

B 0.5~1.5km2; 1~2km2

C 1.5~3.5km2; 2~4km2 C 0.5~1.5km2; 1.5~3.5km2

7.对于河流水质采样,当确定垂线上取样水深时,主要是根据垂线上水深的深度确定采样位置。如果在一条垂线上水深大于5m。时,通常在水面下( )处及在距离河底( )处各取一个水样。

A 0.5m; 0.3m

B 0.3m; 0.5m

C 0.5m; 0.5m

D 0.3m; 0.3m

8.对于河流水质采样,当确定垂线上取样水深时,主要是根据垂线上水深的深度确定采样位置。如果在一条垂线上水深为1~5m时,只在水面下( )处取一个水样。

A 0.5m

B 0.3m

C 0.8m

D 0.7m

9.对于河流水质采样,当确定垂线上取样水深时,主要是根据垂线上水深的深度确定采样位置。如果在一条垂线上水深不足lm时,取样点距水面和距河底不应小于( )。

A 0.5m

B 0.3m

C 0.2m

D 0.4m

10.一污水排放量为30000m3/d的建设项目向某大型河流排放污水,则对该河流进行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应为()。

A 20-40km B. 15-30km C. 10-20km D. 5-10km

11.同一拟建设工厂,日污水排放量大于50000m3,假如分别选择向湖泊和海湾排放污水,则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分别为()和()km。

A.15和30

B. 4和7

C.2.5和4

D. 5和8

E.3和5

12.一污水排放量为60000m3/d的建设项目向某中型河流排放污水,则对该河流进行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应为()。A.20-40km B 15-30km C 10-20km D. 5-10km 13.一拟建设工厂,日污水排放量大于50000m3, 假如选择向流量为75m3/s的河流排放污水,则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分别为()km。

A. 15-30

B. 4-7

C. 20-40

D. 5-8

E. 3-5

内容回顾

某项目地处低丘地带,山坡普遍为缓坡,一般在20o以下,丘与丘之间距离宽阔,连接亦无陡坡。据调查,纳污水体全长约65km,流域面积526.2km2,年平均流量6.8m3/s,河宽20~30m,枯水期1m3/s,环境容量很小。项目所在地位于该水体的中下游,纳污段水体功能为农业及娱乐用水。拟建排污口下游15km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约26km处该水体汇入另一较大河流,且下游15km范围内无饮用水源取水点。工程分析表明,该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为:废水42048m3/d,其中含CODCr为2323.6kg/d,BOD5为680.3kg/d,SS为1449.8 kg/d,NH3-N为63.62 kg/d。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确定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2、请制定一套合理的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方案。

3、简要说明选用的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式及其原因。

解:1、二级2、监测断面(监测因子、调查范围、断面、采样点)

4、水质模型

内梅罗平均值:C内=[(C极2+C均2)/2]1/2

第四节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

(二) 地面水环境水体简化的要求

1、河流的简化要求

(1)河流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矩形弯曲河流和非矩形河流

①河流的断面宽深比≥20时,可视为矩形河流。

②大中河流中,预测河段弯曲较大(如其最大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否则可以简化为平直河流。

③大中河预测河段的河流形状沿程变化较大时,可以分段考虑

大中河流断面上水深变化很大且评价等级较高(如一级评价)时,可以视为非矩形河流并应调查其流场,其它情况均可简化为矩形河流。

④小河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

(2)河流水文特征或水质有急剧变化的河段,可在急剧变化之处分段,各段分别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河网应分段进行环境影响预测。

例:

远近:两排污口距离小于等于预测河段长度的1/20为近,大于预测距离的1/5为远。

河流断面宽深比()可视为矩形河流。

A=15B≥20C=10D<10

年均流量155,平均宽150,平均水深5.5,最大弯曲系数1.8,断面形状沿程变化不大,可

按()简化。

A矩形平直河流B矩形弯曲河流

C 平直河流

D 非矩形河流

地面水环评工作等级划分中()不计入污水排放量

A 间接冷却水

B 循环水

C 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

D 热量大的冷却水

【例题】河边拟建一工厂,排放含氯化物废水,流量2.83m3/s,含盐量1300mg/L。该河流平均流速0.46m/s,平均河宽13.7m,平均水深0.61m,上游来水含氯化物100mg/L,该厂废水如果排入河中能与河水迅速混合,问河水氯化物是否超标?(设地方标准为200mg/L)。河流完全混合模式的适用条件:

①河流充分混合段;

②持久性污染物;

③河流恒定流动;

④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2)一维水质模型

一维水质模型的适用条件:

某一水团沿水流运动方向移动,同时存在于该水团中的污染物亦随之移动,在运动过程中,污染物由于降解或转化成其它形式而发生浓度变化,这一变化往往与河流状态有关如:水温、溶解氧浓度等等,一维模型适用的假设条件是横向和垂直方向混合相当快,认为断面中的污染物浓度是均匀的。

a.一维稳态水质模型:在均匀河段上定常排污条件下,河段横截面、流速、流量、污染物的输入量和弥散系数都不随时间变化。同时污染物按一级化学反应,无其他源和汇项,则给定x=0时,=0,那么式(3-4-2)的解为:

(3-4-3)

b.忽略弥散的一维稳态水质模型:适用于河流较小,流速不大,弥散系数很小,从而弥散作用可以忽略的情况下,式(3-4-2)的解为:

(3-4-4)

ux----河流的平均流速,m/d或m/s;

Ex----废水与河水的纵向混合系数,m2/d或m2/s;

K----污染物的衰减系数,1/d或1/s;

X----河水(从排放口)向下游流经的距离,m。

【例题】参见教材p73页例题【例4-2】

河流一维稳态模式的适用条件:

①河流充分混合段;

②非持久性污染物;

③河流恒定流动;

④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1、一河段的上断面处有一岸边污水排放口稳定地向河流排放污水,其污水特征为QE=19440m3/d,BOD5(E)=81.4mg/L,河流水环境参数值为QP=6.0m3/s,BOD5(P)=6.16mg/L,B=50.0m,H均=1.2m,u=0.1m/s,I=0.9‰,K1=0.3/d,试计算混合过程段(污染带)长度。如果忽略污染物质在该段内的降解和沿程河流水量的变化,在距完全混合断面10km的下游某断面处,污水中的BOD5浓度是多少?

某污水特征为QE=19440m3/d,CODCr(E)=100mg/L,河流水环境参数值为Qp=6.0m3/s,CODCr(P)=12mg/L,u=0.1m/s,Kc=0.5/d,假设污水进入河流后立即与河水均匀混合,在距排污口下游10km的某断面处,河水中的CODCr浓度是多少?

(4)BOD-DO耦合模型

S-P模型的基本假设是:

①河流中的BOD的衰减和溶解氧的复氧都是一级反应;

②反应速度是定常的;

③河流中的耗氧是由BOD衰减引起的,而河流中的溶解氧来源则是大气复氧。

S-P模式的适用条件:

①河流充分混合段;

②污染物为耗氧性有机污染物;

③需要预测河流溶解氧状态;

④河流恒定流动;

⑤连续稳定排放。

(5)二维模型

污水进入河流后,不能在短距离内达到全断面均匀混合的河流都应当采用二维模型预测,或者说当必须考虑排放口混合区范围时,要选用二维模型计算。当需要预测的敏感点位于均匀混合断面下游时,可以采用零维或一维模型,但如果敏感点位于均匀混合断面上游则应当采用二维或二维以上模型,二维模型除要考虑纵向扩散外,还要考虑横向扩散,同时考虑横向和垂向扩散的,为三维模型。

3、常见河口水质数学模型的适用条件

(1)一维动态混合模式的适用条件:

采用数值方法求解该微分方程时,需要确定初值、边界条件和源强。流速和过流断面面积随时间变化,需要通过求解一微非恒定流方程获取。

①潮汐河口充分混合段;

②非持久性污染物;

③污染物排放为连续稳定排放与非稳定态;

④需要预测任何时刻的水质。

(2)O’connor河口模式(均匀河口)(包括上溯模式和下泄模式)的适用条件:

①均匀的潮汐河口充分混合段;

②非持久性污染物;

③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

④只要求预测潮周平均、高潮平均、低潮平均水质。

4、常用湖泊(水库)模型适用条件

(1)、湖泊完全混合衰减模式(包括动态模式和平衡模式)的适用条件:

①小湖(库);

②非持久性污染物;

③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

动态模式适用于预测需反映随时间变化,平衡模式只反映长期平均浓度。

(2)、湖泊推流衰减模式适用条件:

①大湖、无风条件;

②非持久性污染物;

③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

第五节地面水环境污染的控制与管理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

第一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确定

现场实测法:

对于有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例如,由烟筒排放的SO2、NOx或颗粒物等,可根据实测的废气流量和污染物浓度,按下式计算:

Qi=Qn×Ci×10-6

式中:Qi--废气中I类污染物单位时间排放量

Qn --废气体积流量

Ci --废气中污染物i的实测浓度值

物料衡算法:

物料衡算法是对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物料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对一些无法实测的污染源,可采用此法计算污染物的排放量,其公式如下:

∑G投入=∑G产品+∑G流失

式中:∑G投入--投入物料量总和

∑G产品--所得产品量总和

∑G流失--物料和产品流失量总和

此式既适用于整个生产过程的总物料衡算,也适用于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步骤或某一生产设备的局部衡算。

经验估计法:

对于某些特征污染物排放量,可依据一些经验公式,或一些经验的单位产品的排污系数来计算。比如:

燃烧1t煤排放的污染物量单位:kg

第二节污染气象调查

大气湍流指的是大气的无规则运动,是大气污染物稀释扩散浓度减少的主要原因;

低层大气中的风向是不断地变化,上下左右出现摆动;同时,风速也是时强时弱,形成迅速的阵风起伏。风的这种强度与方向随时间不规则的变化形成的空气运动称为大气湍流。湍流运动是由无数结构紧密的流体微团——湍涡组成,其特征量的时间与空间分布都具有随机性,但它们的统计平均值仍然遵循一定的规律。

图(a)为无湍流时,烟团仅仅依靠分子扩散使烟团长大.

图(b)为烟团在远小于其尺度的湍涡中扩散,由于烟团边缘受到小湍涡的扰动,逐渐与周边空气混合而缓慢膨胀,浓度逐渐降低,烟流几乎呈直线向下风运动;

图(c)为烟团在与其尺度接近的湍涡中扩散烟流呈小摆幅曲线向下风运动;

图(d)为烟团在远大于其尺度的湍涡中扩散,烟团受大湍涡的卷吸扰动影响较弱,其本身

膨胀有限,烟团在大湍涡的夹带下作较大摆幅的蛇形曲线运动。

第三节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1、某城市远郊区有一高架源,烟囱几何高度100m,实际排烟率为20m3,烟气出口温度200℃,求在有风不稳定条件下,环境温度10℃,大气压力1000hPa,10米高度处风速2.0m/s的情况下,烟囱的有效源高?

解题思路:求烟气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T。△T=190

烟气热释放率Q h。(注意,摄氏度换成K)

Q h = 0.35 Pa Q v △T/ Ts

=0.35×1000×20×190/(200+273)=2812 ≥2100kJ/s

选择烟气抬升公式。

△H=0.332×28123/5×1002/5×1/U

计算乡村不稳定条件下烟囱几何高度100米处的风速。

U= U10×(100/10)0.07=2.35

查城市远郊区的各个参数。

计算烟气抬升高度△H=105 m

烟囱的有效源高He = H+△H = 100+105 = 205m

四、大气扩散模型

在大气环境影响平价的实际工作中,大气扩散计算通常以高斯大气扩散公式为主。

高斯模式是一类简单实用的大气扩散模式。在均匀、定常的湍流大气中污染物浓度满足正态分布,由此可导出一系列高斯型扩散公式。实际大气不满足均匀、定常条件,因此一般的高斯扩散公式应用于下垫面均匀平坦、气流稳定的小尺度扩散问题更为有效。

1.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

1.1坐标系

高斯模式的坐标系为:以排放点(无界点源或地面源)或高架源排放点在地面的投影点为原点,平均风向为x轴,y 轴在水平面内垂直于x 轴,y 轴的正向在x 轴的左侧,z 轴垂直于水平面,向上为正方向。即为右手坐标系。在这种坐标系中,烟流中心或与x 轴重合(无界点源),或在xoy,面的投影为x 轴(高架点源)。

1.2高斯模式的四点假设

高斯模式的四点假设为:(1)污染物在空间yoz 平面中按高斯分布(正态分布),在x方向只考虑迁移,不考虑扩散;(2)在整个空间中风速是均匀、稳定的,风速大于lm/s;(3)源强是连续均匀的;(4)在扩散过程中污染物质量是守衡的。对后述的模式只要没有特殊指明,以上四点假设条件都是遵守的。图示高斯模式的坐标系和基本假设。

图5-3 高斯模式的坐标系和基本假设

2、某城市工业区一点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SO2,其排放量为200g/s,烟囱几何高度100m,求在不稳定类,10米高度处风速2.0m/s,烟囱有效源高为200m情况下,下风距离800m处的地面轴线浓度?(扩散参数可不考虑取样时间的变化)

解题思路:计算不稳定类800m处的扩散参数。dy=?1Xa1 =0.282×800 0.914 =127

dz=γ2Xa 2=0.057×800 1.094 =85.22

计算城市不稳定类烟囱几何高度100m处的风速。U=2.83

用地面轴线浓度公式计算(注意排放量单位,g变成mg )。

C=(Q/лuσyσz)exp(-H2/2σz2)

=(200×1000/3.14×2.83×127×85.48)exp(-2002/2×85.482)

=2.07×0.065

=0.13mg/L

3、城市某工厂锅炉耗煤量6000kg/h,煤的硫分1%,水膜除尘脱硫效率15%,烟囱几何高度100m,求在大气稳定度为强不稳定类,10m高度处风速1.5m/s。烟囱抬升高度为50m情况下,SO2最大落地浓度(P1=1.0)?

解题思路:(1、明确地表状况(城市);2、明确污染源的稳定度(强不稳定条件下)、3、选择最大落地浓度公式:Cm(Xm)=2Q/eлuHe2P1、4、计算未知数据:Q、U、He)

解:计算SO2排放量=用煤量×含硫率×2×80%×(1-15%)

Q=6000×1%×80%×2×(1-15%)=81.6kg/h=22667mg/s

计算城市强不稳定度类烟囱几何高度100m处的风速。

U=U10(Z/10)P

=1.5×1.26

=1.89 m/s

计算烟气有效源高。

He=100+50=150 m

用最大落地浓度公式计算。

Cm(Xm)=2Q/eлuHe2P1

Cm(Xm)= 2×22667 / (2.718×3.14×1.89×1502×1.0)

=0.12 mg/m3

答:SO2最大落地浓度为0.12 mg/m3。

4、某厂烟囱有效源高50m,SO2排放量120kg/h,排口风速4.0m/s,求SO2最大落地浓度(P1=40)若使最大落地浓度下降至0.010mg/m3,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效源高应为多少?

解1:Q=33333.3mg/s

Cm=2Q/eлuHe2P1

=2×33333.3/2.718×3.14×4×502×40

=0.02mg/m3

解2:

Cm=2Q/eлuHe2P1

eлuHe2P1=2Q/Cm

He2=2Q/Cm×eлuP1

He2=2×33333.3/0.01×2.718×3.14×4×40

He2=4880.42

H=70m

答:SO2最大落地浓度为0.02mg/m3;落地浓度下降至0.010mg/m3,有效源高应为70m

第五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二、环境噪声评价量

1.声压和声压级

声压是由于声波的存在而引起的压力增值。声压是衡量声音大小的尺度,其单位为N/m2或Pa。人耳对1000Hz的听阈声压为2×10-5N/m2,痛阈声压为20 N/m2,其间相差100万倍。显然用声压的绝对值表示声音的大小是不方便的。为了方便应用,人们便根据人耳对声音强弱变化响应的特性,引出一个对数量来表示声音的大小,这就是声压级。所谓声压级就是声压的平方与一个基准的声压平方比值的对数值,

例1 强度为80dB的噪声,其相应的声压为多少?

解:Lp=20lg(p/p0),则,p=p010 Lp/20

所以,p=2×10-5×10 80/20=0.2Pa

(1) 噪声的叠加几个不同的噪声源同时作用在声场中同一点上,这点的总声压级如何计算呢?从声压级的定义出发,则有:

A.假设存在两个声源,而且LP1=LP2,即两个声源得声压级相等,则总声压级:

LPT=LP1+10lg2≈LP1+3(dB)

也就是说,作用于某一点得两个声源声压级相等,其合成得总声压级比一个声源得声压级增大3dB。

B.当声压级不相等时,而且假设LP1> LP2以LP1-LP2值按表查得△Lp,则总声压级LPT=LP1+△Lp

例题6-1:

两声源作用于某点得声压级分别为LP1=96dB,LP2=93dB。

由于LP1-LP2=3dB,按表查的△Lp=1.8dB,则LPT=96+1.8=97.8=98

?例如:有8个声源作用于一点,声压分别为70,70,76,82,85,73,79,90。

例2 室内洗衣机工作时,测得噪声声压p=0.02Pa;电冰箱单独开动时声压级是54dB,试计算两者同时开动时的合成声压级。

解:洗衣机单独工作时声压级为:

L1=20lg0.02/(2×10-5)=20×3=60dB

电冰箱声压级L2=54dB

L1- L2=6dB,所以△L=1dB

则两者同时工作时L=60+1=61dB

(2)噪声减法已知两个声源在M点产生的总声压级LPT及其中一个声源在该点产生的声压级LP1,则另一个声源在该点产生的声压级LP2可按定义,得

LP2=LPT+△Lp

例3:为测定某车间中一台机器得噪声大小,从声级计上测得声级为104dB,当机器停止工作,测得背景噪声为100 dB,求该机器噪声得实际大小。

解:由题可知104dB是指机器噪声和背景噪声之和LPT,而背景噪声LP1为100dB。由LPT-LP1=4dB,从表知道,△Lp=-2.2dB,因此机器噪声为104-2.2=101.8=102。

某些环境下的声压和声压级

2.声功率和声功率级

声功率是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空间辐射声的总能量:

W=E/△t

仍以10-12W为基准,则声功率定义为:

(dB)

式中:Lw――对应声功率W的声功率级,dB;

W――声功率,W;

W0――基准声功率,等于10-12W。

3.声强与声强级

声强,即单位面积上的声功率,是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与传播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的声能量。即:

I=W/△s

如以人的听阈声强值10-12W/m2为基准,则声强级定义为:

LI=10lg(I/I0) (dB)

式中:LI――对应声强I的声强级,dB;

I――声强,W/m2;

I0――基准声强,等于10-12W/m2;

4.声压、声强和声功率的关系

参见教材p187图7-1

5.响度级与等响曲线

响度是人耳判别声音由轻到响的强度等级概念,它不仅取决于声音的强度(如声压级),还与它的频率及波形有关。响度的单位为"宋",1宋的定义为声压级为40dB,频率为1000Hz,且来自听者正前方的平面波形的强度。如果另一个声音听起来比1宋的声音大n倍,即该声音的响度为n宋。

所谓响度级,就是以1000Hz 的纯音作标准,使其和某个声音听起来一样响,那么此1000Hz 纯音的声压级就定义为该声音的响度级。记作LN,单位为方(Phon)

用实验的方法可以得到整个声频范围内纯音的响度级。将频率不同,响度级却相同的点连成曲线,便可得到一簇曲线,如图7-2所示,因为每一条曲线上各点的声音都一样响,因此这种曲线称做等响曲线。

6.A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和昼夜等效声级

A声级:为了能用仪器直接反映人的主观响度感觉的评价量,有关人员在噪声测量仪器——声级计中设计了一种特殊滤波器,叫计权网络。通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已不再是客观物理量的声压级,而叫计权声压级或计权声级,简称声级。通用的有A、B、C和D计权声级。

A计权声级是模拟人耳对55dB以下低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

B计权声级是模拟55dB到85dB的中等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

C计权声级是模拟高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

D计权声级是对噪声参量的模拟,专用于飞机噪声的测量。后来实践证明A计权声级表征人耳主观听觉较好,故近年来B和C计权声级较少应用。

等效连续A声级:A计权声级能够较好地反映人耳对噪声的强度与频率的主观感觉,因此对一个连续的稳态噪声,它是一种较好的评价方法,但对一个起伏的或不连续的噪声,A计权声级就显得不合适了。例如,交通噪声随车流量和种类而变化;又如,一台机器工作时其声级是稳定的,但由于它是间歇地工作,与另一台声级相同但连续工作的机器对人的影响就不一样。因此提出了一个用噪声能量按时间平均方法来评价噪声对人影响的问题,即等效连续声级,符号“Leq”或“LAeq.T”。它是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A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的大小。

昼夜等效声级:主要是考虑到夜间噪声具有更大得烦扰程度,故提出一个新的评价指标――昼夜等效声级,作为表达社会噪声――昼夜间得变化情况。

7.统计噪声级

某点噪声有较大波动时,采用得一种描述噪声变化情况得统计物理量。

L1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10%得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峰值。

L5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50%得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值。

L9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90%得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背景值。

方法:将测得的100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总数为100个的第10个数据为L10,同理确定其他两个。

例4 、声压级分别为70、76、77、80、83dB,试计算合成声压级。

例5 、声压级分别为70、84、78、82、86、89dB,试计算合成声压级。

第二节噪声的衰减和反射效应

一、噪声随传播距离的衰减

点声源衰减值:

r——点声源至受声点的距离,m。

线声源衰减值:

l——线声源长度,m。

实例1:距锅炉房2米处测得声压级为80dB,且锅炉房距离居民楼16米;距冷却塔5米处测得声压级为80dB,且冷却塔距离居民楼20米。求两设备噪声对居民楼造成共同影响?解:△LP =LP(r1)-LP (r2)=20lgr2/r1

锅炉房对居民楼的影响:L1=80- 20lg16/2=80-3×6=62dB;

冷却塔对居民楼的影响:L2=80- 20lg20/5=80-2×6=68dB;

共同影响:L=68+1=69dB

实例2:有一列500米火车正在运行。

(1)距铁路中心线20米处测得声压级为90dB,距铁路中心线40米处有一居民楼,试求该列火车噪声对居民楼的影响。

(2)若距铁路中心线500米处测得声压级为75dB,距铁路中心线1000米处有疗养院,试求该列火车噪声对疗养院的影响。

解:(1)r/l=20~40/500 <1/10,则按无限长线声源计算:

火车对居民楼的影响:L1=LP (20)-10lg40/20=90-3=87dB。

(2)r/l=500~1000/500 >1,

则火车对疗养院的影响:L2=75- 20lg1000/500=75-6=69dB。

式中,α0——空气吸声系数;

r——声波传播距离,m。

当r<200m时,近似为零。

第三节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和要求

三、评价工作范围

1.各等级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

(1)固定声源建设项目

①一般项目边界向外200m的评价范围可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

②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小;

③若建设项目噪声源强较高或周围较为空旷而较远处有敏感区域时,评价范围应延伸到敏感区。

(2)流动声源建设项目

①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等项目两侧200m范围一般可满足一级评价要求;

②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小;

③若建设项目周边较空旷而较远处有敏感目标,应适当将评价范围延伸至敏感目标处。

(3)机场评价项目

①评价范围可根据飞行量计算到LWECPN为70dB的区域;

②一般主要航迹下离跑道两端各15km,侧向2km内的评价范围可满足一级评价要求;

③二、三级评价范围可适当缩小。

LWECPN-以国际民航组织(ICAO)推荐的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第四节噪声环境影响预测

2.绘制等声级图

计算出各网格点上的噪声级(如Leq、WECPNL)后,然后采用某种数学方法(如双三次拟合法,按距离加权平均法,按距离加权最小二乘法)计算并绘制出等声级线。

等声级线的间隔不大于5dB。对于Leq,最低可画到35dB,最高可画到75dB的等声级线;对于WECPNL,一般应有70、75、80、85、90dB的等值线。

二、典型工程项目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1. 工矿企业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1) 评价区范围:以本界区为标准,外延至100~300m。

(2) 基础资料的收集:工程概况、噪声源学数据、自然环境条件

(3) 噪声现状水平调查

现有车间的噪声现状调查:85dBA以上的噪声源分析

厂区噪声水平调查:点阵法——10~50m划正方网格,网格交点即为测点,测量时间8~12时、14~18时、22~6时。

厂界噪声水平调查:点阵法——测距50~110m(中小项目)或100~300m(大型项目)生活居住区噪声水平调查:网格法——250×250m,测点位于网格中心

(4) 环境噪声影响预测预测模式:

式中,LPn——第n个受声点的声级,dBA;

LWi——第i个噪声源的声功率级,dBA;

TL——厂房围护结构的隔声量,dBA;

rni——第i个噪声源到第n个受声点的距离,m;

Q——声源指向性因数;

M——声波在大气中的衰减值,dBA/100m。

(5)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2. 铁路、公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1) 评价区范围:线路两侧200m

(2) 环境现状调查

(3) 评价参数:等效连续A声级

(4) 铁路噪声影响预测方法

比例预测法

模式预测法

(5) 公路噪声影响预测方法

(6) 预测报告内容

3. 飞机场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技术原则与方法

(1) 基础资料收集:工程概况、噪声源资料、自然环境条件、社会背景

(2) 现状调查与监测:网格布点1000~500m

(3) 评价模式及评价参数选择

一日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WECPNL)

评价范围:跑道两端10~15km,两侧2~3km

预测模型:

环评工作主要内容

环评工作主要内容 一、了解项目背景 1、了解该项目用地是否经过土地局、发改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的审批; 2、了解该项目的工艺、设备、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3、了解当地的产业和发展总规划 二、项目开展 1、实地调研 厂址(四周边界情况、用地情况、居民点分布) (1)场地建设情况(已建设的房屋不考虑施工影响) (2)该地生态状况(植被、河流等) (3)保护区 敏感点确定(要有照片) (1)居民点(距离、方位、影响人数、居民点名称) (2)河流(方位、距离、水文特征) (3)地下水(有无水井、温泉等) 2、进行公共参与(环评报告书有要求) (1)贴公示(收集相关意见和建议,需对公示进行拍照) (2)对相关政府部门(村镇居委会等)及公众(附近居民点)进行问卷调查 3、安排监测(联系监测公司,了解监测因子) (1)声(场界噪声、居民点噪声) (2)气(居民点空气污染) (3)水(河流、地下水) 三、编写环评报告 1、分配章节(看导则、了解评价内容和重点)

2、书写 (1)总论(体现标准要准确、评价等级) (2)工程分析(用总结性的语言分析污染源及要采取的措施) A、工况(现有状况、遇到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措施) B、污染源分析(污染物种类、量、浓度) C、概述污染防治措施 (3)环境概况 A、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B、当地规划概况 C、环境现状(通过监测,包括背景值的调查和现状叠加) (4)施工期环境影响 A、生态(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占地情况) B、噪声(施工机械噪声) C、水(施工期生活污水、设备废水) D、气(扬尘、施工机械排放废气) E、固废(生活垃圾、土渣、建筑垃圾) (5)运营期环境影响 A、噪声(产生噪声设备、位置、原强)预测并作出等声线图 B、水(排放的污染因子对水环境的影响、属于正常还是非正常排放) C、气(气象参数,包括:风速、方向、预测敏感点增量) D、固废 E、生态(主要针对生物量方面) (6)环保措施(分施工期和运营期,其核心因子为公共参与) A、通过公示反映出来 B、问卷调查情况(调查人员信息、调查结果) C、意见反馈(对于反对者的意见回访)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指一定是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收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的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标准,或者说是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和产生有害因素的允许的限制或排放量(浓度)。 2、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按照评价对象,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大气环境影响

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时间顺序,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 (1)建设项目的特点:包括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原材料的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 (2)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主要有自然环境特征、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和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3)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标准:有关的环境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标准的作用 (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2)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环。 (3)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4)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5)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6)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用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 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地方环境标准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教育基础知识完整版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 点归纳教育基础知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二节教育基础知识 一、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

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4.三要素的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三)教育的本质及功能 1.教育的本质

通用知识和能力知识点

通用知识和能力知识点 第一篇思想政治 1.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4.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6.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容。 7.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8.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9. 到2020年实现税收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10. 建立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 11.六大创新是指创新理念、机制、组织、方法、能力、文化。 12. 改革引领是新常态下做好税收工作的动力源泉。

13. 法治引领是新常态下做好税收工作的规范保障。 14. 文化引领是新常态下做好税收工作的精神感召。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 16. 培育和践行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的税务职业道德规范。 第二篇从严治党 17.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8. 党的建设主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19.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20.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21. 税务系统从严治党应遵循的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问题导向、全覆盖、融合推进、改革创新、从严落实。 22. 三个禁止:执法禁贪、服务禁懒、管理禁散。 23. 党的规矩包括党章、党的纪律、国家法律、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 24. 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25. 党的纪律包括政治、组织、廉洁、群众、工作、生活纪律。 26. 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一、概述 (1) 1982年8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建设项目必须作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海岸工程建设 海岸石油开发 河口、海湾、海域排污 (2)海洋环评任务 查清受纳污染物的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评价区内海洋生物种群的数量及分布,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和海域环境功能要求。 预测项目建成后对海洋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包括海岸工程引起的海域地形地貌的变化、流场和余流场等水动力条件的变化、物质浓度场和生态系统的变化等。 根据环境结果提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操作安全、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 二、海洋环评工作等级的划分 划分为三级,划分依据为: 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20000,5000,1000,500m3 /d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 受纳水域规模:小型半封闭海湾,其他海域(开敞海域和大型海湾) 三、海洋环境现状调查

1.海域自然环境概况调查 地理位置 地质地貌及沉积物类型 气象特征: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 水文特征:潮位、潮流、波浪 海洋自然资源:渔业资源、油气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2.沿岸社会环境概况调查 城市规模、性质、行政区划、人口 社会经济状况 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海域功能区划 环境保护目标 3.污染源调查

入海点源:入海河流、混合排放口、直排和市政下水排海口。 入海面源:乡镇农村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化肥、农药、生长剂等。 养殖污染源:滩涂养殖、浅海养殖、网箱养鱼。 海上污染源:海上船舶、石油平台、海洋倾废。 4.海洋环境调查 (1)现状调查评价范围 现状评价范围:海洋0m等深线~1-2km等深线——向海;大于一个潮周期内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顺岸。 影响评价范围:根据潮流场范围确定,如一般将整个海湾作为评价范围。 (2)调查断面和钻孔设置 断面方向与海岸垂直,在主要排污口设主断面,在主断面两侧设3~5个辅助断面,每个断面3~5个测站。 (3)调查时期 一、二级:枯、平、丰水期 三级:枯期 5.海洋生物调查 《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范》: 微生物:总异养菌、大肠杆菌、弧菌、烃类异样化菌 浮游植物:种类、数量、初级生产力 浮游动物:种类、生物量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和难点

序号重点难点 1 对于不同的环境影响,编制不同分栏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进行全面评价或专项评价。 2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中要求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3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避免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相重复。 4 提供环境影响评价服务的机构应获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和资质证书 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5 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不得与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审批部门存在 任何利益关系。 6 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公众参与力度不够,论证会、听证会等流于形式。 7 对于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地区间责任和义务和划分。绝大部分环评问题都与跨行业有关。 8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评价文件。 9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检查,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应当查清原 因、查明责任。 后续的跟踪检查监督及责罚仍然缺乏。 1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质量参差不齐,项目可研深度不够。 11 有些可研编制文本质量较差,环评关注的问题没有交待清楚,具体工作不规范,环评工作未能达到《环评法》要求,不注重实质,流于形式。 12 环评业务量较大,环评从业单位及人员较少,专业人才稀缺,挂靠严重,部分环评工程师业务能力缺乏。 13 新环评导则环评精度提高但仍有空间。 14 不注重实质,流于形式。部分环评文件的这部分内容是东抄西凑完成的,不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流于形式。 15 违法成本仍较低,奖惩制度待改进。

通用技术高考知识点精选

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对人类的价值: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 (1)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 (2)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二、技术的性质 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专利在产权保护制度下对技术活动的重要性知识产权制度允许专利所有权人对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性,使其专利技术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市场,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趋向良性循环。专利的特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 专利申请步骤: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公布阶段→实审阶段→授权阶段三、技术的未来 对“技术的未来”的追思和憧憬,既不需要技术迷惘中的旷世悲怆,也不需要技术崇拜中盲目乐观。理性地看待技术,应以负责、更有远见、更有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理性地看待技术的未来,才不至于迷失在技术的世界里。 第二单元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设计的内涵: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2.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①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②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③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④技术是设计的平台 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1.人机关系的含义: 当我们使用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关系。这种相互的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2.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①高效②健康③舒适④安全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附件一: 江苏省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二OO五年五月

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评工作质量及审查工作的效率,制定本“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本规定引用HJ/T2.1~2.4-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范。 本规定适用于我省新建、技改、扩建工业类建设项目,其它类型项目可参照执行。火电、石油化工、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臵设施、交通及港区码头等建设项目执行相应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贷款的建设项目,除满足本规定要求外,还需执行我国和国际金融组织已颁布的有关规定。报告表中专题评价执行本规定相应要求。 1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及环境保护目标 1.1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 准确描述项目拟建地所在行政区(含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省、市、县、镇村。 详细规范描述评价区所属水系,说明水系水文特征及重要水工设施运行规律、排污及废水受纳水域环境功能区划,指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取水口、渔业水域、重要湿地等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规范描述当地气候特征,给出常年风玫瑰图。说明评价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主要居民点、学校、医院、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等敏感目标以及生态功能区类别。

1.2 区域经济社会环境概况 1.2.1 区域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和环保规划 简述区域经济社会环保发展现状。描述经批准的区域(城市、开发区、工业集中区、镇区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点和环保规划要点。说明区域功能定位、产业结构与布局、土地利用、水域与岸线利用、生态保护、以及太湖一级保护区、南水北调和“引江济太”清水通道、沿岸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等内容。说明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含排水体制)、固废处臵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现状。阐述实现区域规划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条件及存在问题。 建设项目在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内建设,需附相应环保主管部门对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环保规划的批复意见。 1.2.2 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标准、排放标准 说明本区域是否属于“两控区”或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等。说明评价区域水、气、声环境功能类别划分,列出相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若国内无标准可参照国外标准。如废水实行区域集中处理,须列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1.2.3 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描述评价区域内居民区、学校、医院、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饮用水源保护区、取水口等,按表1-1填写: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9]。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 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一、简答题:(3X10)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2.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5.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6.简述全面发展的内容 7.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8.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9.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0.简述四种不同气质类型的特征,并针对不同气质类型如何指导 11.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12.简述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观的改变 13.简述新课改结构的主要内容 14.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15.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6.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17.建构主义学习观 18.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9.说服教育法的含义和要求 20.简述美育的任务 2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22.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3.小学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24.先进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各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应该如何进行个别教育 25.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26.简述教学课程的基本规律 27.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28.教学实施的环节 29.简述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30.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历年来考察过的简答题: 【2014年下半年】: 1.简述皮亚杰7-12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2.简述学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3.简述教学研究中文检索的基本要求 【2014年上半年】 1.简述我国教肓目的的基本特征 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3.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2013年上半年】 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2.简述教育报告的-般结构 3.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 【2013年下半年】 1.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2.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3.中学生在安全用电方面犯了哪些常识性错误你认为小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安全教育 二、材料分析题(2X20) (一)材料分析题答题结构 1..总起:①这位老师(材料中)遵循了(违背了)体现了、指出……,这种做法有利于、不利于、促使、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②或者直接用知识原理进行阐释。 2..分析:结合材料分点解析(知识点+材料解析,如材料体现几个知识点则分点作答) 3.(总结)对于整个分析进行一两句话的总结。(不做硬性要求) (二)材料分析题知识点积累 1.新课改内容 师生: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独特、独立意义的人;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等标污染负荷:把某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稀释到相应的排放标准时所需的介质量,用以评价各污染源 和各污染物的相对危害程度。 2.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 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3.环境容量: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4.等效连续A声级:考虑了某一段时间内的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并以一个A声 级值去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 5.环境风险评价:针对建设项目在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6.清洁生产:是指采取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 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7.区域环评: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 对环境的影响。并据此制定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规划或方案,同时也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8.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环境质量要求,推算出的达到该目标的污染物最大允 许排放量。 二、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于

2019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学基本能力》必考知识点含答案

2019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学基本能力》必 考知识点含答案 1、单选题在Windows中,排列桌面项目图标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 A: 在任务栏空白区中单击鼠标右键 B: 在桌面空白区中单击鼠标右键 C: 在桌面空白区中单击鼠标左键 D: 在任务栏空白区中单击鼠标左键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可以用排除法,A、D是关于任务栏的,只有执行B 操作以后才会弹出快捷菜单。 2、单选题大学生都必须学习自然科学基础。如果代数是必修的或者几何是必修的,那么所有学生都将学习数学。一部分学生要学习微分方程,但代数和三角都是所有学生必修的。因此 _____ A: 所有学生都将学习数学 B: 所有学生都将学习代数 C: 所有学生都将学习微分方程 D: 所有学生都将学习自然科学基础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 A。解析:考查复合命题推理。“如果代数是必修的或者几何是必修的,那么所有学生都将学数学”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因为“代数和三角都是所有学生必修的”,肯定了其前件选言命题中的一个选言肢,则肯定了前件,所以必然能肯定的后件,即A项正确。根据“一部分学生要学习微积分方程”不能推

出C项;B、D两项都是题干陈述的一般事实,不需要由题干的逻辑关系中推出,故排除。故选A。 3、单选题当Excel工作簿中既有工作表又有图表时,执行【保存文件】 命令则_____ A: 只保存工作表文件 B: 只保存图形文件 C: 将工作表和图表一起保存 D: 分别保存工作表和图表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 C。解析:当Excel工作簿中既有工作表又有图表时,执行“保存文件”命令则将工作表和图表一起保存。 4、单选题下列几组概念中具有矛盾关系的是_____ A: 正数,负数 B: 电脑,台式电脑 C: 非国产手机,名牌手机 D: 普遍,特殊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 D。解析:A选项,数的集合中除了正数和负数之外还有零,二者是对立关系不是矛盾关系;B选项,电脑与台式电脑是真包含关系;C选项,非国产手机与名牌手机是交叉关系;D选项,普遍与特殊是矛盾关系。故选D。 5、单选题单击IE浏览器工具栏中的【后退】 或【前进】 按钮,则_____ A: 只可以返回前一页或进入下一页 B: 单击【后退】 按钮返回网站上一层链接,单击【前进】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影响 1、环境影响的分类: 按影响的来源分类: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计影响。 按影响效果分类: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按影响程度分类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 2、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会判断) 直接影响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而对人类社会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用,而由这种直接作用诱发的其他后续的结果称为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与人类活动在时间上同时,空间上同地,而间接影响在时间上推迟,在空间上较远,但仍在可合理预见的范围内。累积影响是指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以合理预见的将来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因影响的增加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累计影响的实质是各单项活动影响的叠加和扩大。 3、我国环评文件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影响评价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适用范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敏感的、不可逆的、综合的或以往尚未有过的。 影响评价报告表: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有限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是较小的或者减缓影响的补救措施是很容易找到的,通过规定控制或补救措施可以缓解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影响登记表:对环境不产生不利的影响或影响极小的建设项目,只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4、环境的稳定性:是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的特性,也就是说环境结构与状态在自然的和人类活动行为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限度时,环境可借助与自身的调节功能使这些变化逐渐消失,环境结构和状态得以恢复变化前的状态。 5、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6、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第二章环评的程序 1、三个评价等级各自的工作要求: 评价工作的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划分依据: ①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工程特点、工程规模、能源和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源项等) ②项目所在的地区的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现状及社会经济状况等)。 ③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一等级:定量;第二等级:定量和定性;第三等级:定性 对于一级评价,要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和深入的评价,对该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影响预测、评价影响和提出措施,一般都要比较全面和深入,并应当采用定量化计算来描述完成。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 教育学创立过程中出现的人物 1.培根(英国):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重要贡献;近代实验 科学的鼻祖;提出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方法论基础;《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2.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泛智教育”思想;第一本教育 学著作;在他以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3.康德(德国):《康德论教育》;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其实践必 须和“真知灼见”结合起来:“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教育实验”; 4.赫尔巴特(德国):“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把教育学变成由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组成的知识体系;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基础为心理学和哲学; 5.洛克(英国):《教育漫话》,建构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 系; 6.卢梭(法国):《爱弥儿》,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教育 四个时期:婴儿时期,儿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 7.裴斯特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下列不同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主张需要识记(几乎每年必

考): (1)实验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贡献: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 (2)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19世纪末,德国,代表人物: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教育学的展望》、利特《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主张通过“陶冶”与“唤醒”培养完整人格。 (3)实用主义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代表作:《我的教育信条》、《民本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设计教学法》。 (4)制度教育学:20世纪60年代,法国,代表人物:F·乌里、A·瓦斯凯、M·洛布罗。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从社会、教育与人三者之间的历史的、现实的总体联系中来考察教育和人的发展问题。 (6)批判教育学:20世纪70年代之后,代表人物:美国:鲍尔斯&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阿普尔《教育中的文化与经济再生产》、吉鲁《教育中的理论与抵制》,法国:布厄迪尔《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 教育学人物 1、苏格拉底(古希腊)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苏格拉底教学法,亦称产婆术,一起雄辩和青年智者问答法著名。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高考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副本

通用技术复习资料 一、技术的价值: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1、技术与人的关系 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人类需要着衣裳遮身避寒——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2)人类需要进食补充能量——食品烹饪加工、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 (3)人类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建筑技术 \ (4)人类需要抵御野兽攻击和伤害——武器制造技术。 (5)人类需要出行——车、船制造技术。 (6)人类需要交往、保持联系——邮电通讯技术。 技术的作用: 保护人:提供抵抗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长了身体器官,拓展活动了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强了各方面的能力。 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2、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具体为: (1)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它促进了

社会经济的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2)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例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少。 (3)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4)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各领域。 3、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1)利用技术,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如:填海造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都江堰、荷兰的风车。 (2)人类利用技术和改造自然要有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绿色”技术:主要包括绿色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清洁工艺等。 绿色产品: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品的总称。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总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例如:助听器的发明。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

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环评概论 1.环评概念: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分类: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2.环评基本原则: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符合流域,生态保护,城市;清洁生产政策;生态保护; 资源综合利用;土地利用;总量控制;污染物达标,区域环境。 3.我国的环评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环境评价法》颁布时间:2002.10.28通过,2003.9.1实施,2004.2决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4.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及之间的关系组成:(1)宪法中的环境保护的规范(2)环境保护基本法(3)环境资源单行法 (4)国家其他法律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5)国家行政部门指定的各种环境保护法令、法规和条例(6)环境保护 地方法规(7)签署并批准的国际环境公约。关系:该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为基础,以综合性环境基本法为核心,相关法律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为补充,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协调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国际条约所组成的一个完整而又相对独立的法律法体系。五大原则:宪法至上的原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国际法优于国内法的原则。 5.我国环评制度特点: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评价对象侧重于工程项目建设;分类管理;实行环评资格审核认定制 6.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执行上,地方标准优先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优先于综合标准,且不交叉执行。 第二章环评程序 1.环评工作程序分那几个阶段?分别主要工作?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 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 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2.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各专题的工作深度的划分,分为三个等级,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环境风险评价分两个等级。 第三章 1.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的方法。 2.污染源调查方法:搜集资料法,现场实测,物料衡算,经验计算。 3.污染源调查范围:污染源调查范围是根据评价等级进行确定,一级评价为:调查范围内所有的污染源和拟建项目的污染源;二级:调查范围内与拟建项目相关的污染源和拟建项目的污染源;三级:拟建项目的污染源4.等标污染负荷(计算)环境规划与管理P89 污染源评价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其计算公式为: 1)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 P i=(Q i/C oi)×10-9式中:P i——等标排放量,m3/a Q i——单位时间排放量,t/a C oi——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Nm3 2)某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 P n=ΣP i(I=1,2,3,4,5,……) 3)污染物在污染源中污染负荷比 K i=(P i/ P n) ×100% 4)区域等标污染负荷 P=ΣP n(n=1,2,3,4,5,……) 5)某污染源在区域的污染负荷比 K n=(P n/ P) ×100% 公式中C oi统一选用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的日均浓度值,TSP为0.3mg/Nm3,SO2为0.15mg/Nm3。NO2 0.1m/Nm3 第四章 1.工程分析方法:类比法,物料衡算法,资料复用法。 2.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1、工程概况2、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3、污染源强分析与核算4、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5、环保措施方案分析6、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3.“两本账”: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量,实施污染防治措施的削减量。产生量-削减量=排放量。“三本账”:技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包括“以新带老”削减量)污染物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复习:重要知识点

. `1 ---* 第二单元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例:书写工具的发展、电动剃须刀的发展。)2.技术与设计的关系:b ①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例:白色污染和可降解餐具) ②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 ③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作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例:早在16世纪达芬奇就设计了飞行器,但当时技术水平不够,导致飞行器难以实现) ④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例:电灯发明之后,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灯泡) ⑤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发展的技术不断丰富着人们的设计手段和方法。(例:计算机、打印机的发展改变了设计的手段) 技术设计侧重于功能、结构、材料、工艺等,艺术设计侧重于色彩、造型、审美等 当我们使用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关系。这种相互的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当人们身处某一环境的时候,这时的人机关系就体现为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机”是指计算机、机器、工具、仪器、仪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车辆以及劳动保护用具等等。在人机关系中,往往存在复杂的多方面关系。不一定要有接触。(例:开门、乘电梯)2.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a ①高效人机协调,提供人的工作效率。例:“科学管理之父”泰勒“铁锹作业试验”。 ②健康长期使用,产品对人的健康不造成不良影响。例:高跟靴、设计不合理的椅子 ③舒适产品使用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状体,感觉舒适。例:培土小工具手把处理 ④安全产品对人的身体不构成生理上的伤害。如:安全帽、安全带、课桌角等 3.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a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首先应明确设计涉及哪些人机关系,其次要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术指标,此外还就注意处理以下方面的关系: ①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例:要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考虑不同人种的身体差异) ②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例:宾馆床位之间距离的设计) ③人的心理需求和人的生理需求(例:咖啡屋设计以暖色调为主,办公空间一般应以冷色调为主) ④信息的交互(例:电话机的无液晶屏显示、有液晶屏显示、可以视屏通话。案例:汽车的颜色) 我们通常将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称为技术实验。(例:技术试验卫星) 重要性:技术试验是技术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对技术应用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技术试验可以使设计得以改进和完善,将设计的风险和失误降到最低。(例:阿什塔比拉河桥的垮塌、青霉素皮试试验) 根据应用目的的不同分类,技术试验可以分为性能试验、优化试验、预测试验、信息试验等。 2.技术试验的常用方法:a ①优选试验法:例:不同品种水稻的对比试验等。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 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9]。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 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第八章风险事故评价:包括地表水风险评价;地下水风险评价;填埋气爆炸风险评价;洪涝对填埋场的风险评价;事故防范与应急措施; 第九章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包括总量控制原则;海港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总量控制因子;污染物排放情况;总量控制目标与建议; 第十章公共参与:包括公共参与的目的、方法及内容; 第十一章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包括社会损益分析;经济损益分析;环境损益分析; 第十二章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包括环境管理及制度;环境监测; 第十三章选址合理性分析及总量控:包括垃圾填埋场选址环境可行性分析;场区布局合理性分析;工程技术可行性分析; 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污染防治措施;总量控制结论;场址合理性分析结论; 报告书编制的重点为工程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分析,污染因子分析,以及事故风险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