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省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邵阳市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

1.下列各组区域单元中,可以按照同一类指标归类的是()

A. 黄河流域、东南丘陵、寒带

B. 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C. 热带、温带、江南丘陵

D. 广东省、广州市、云贵高原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的基本划分。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属于干湿度的划分,应属于同

一类指标进行的归类,B项正确;热带、温带和寒带都属于温度带的划分,低纬度属于纬度位

置的划分;江南丘陵、东南丘陵属于地形区的划分,黄河流域属于河流流域的划分;广东省

和广州市都属于行政区划分,由此判断ACD错误。故答案选B项。

2.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总体发展趋势为()

A. 不平衡-平衡-不平衡

B. 平衡-不平衡-平衡

C. 不平衡-平衡

D. 不平衡-不平衡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B正确。

3.制约我国西部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 矿产资源贫乏

B. 水能资源贫乏

C. 土地资源短缺

D. 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资金和技术不足,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自然因

素有水资源不足等.

【详解】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煤炭资源、风能和太阳能等能源资源丰富,地广人稀,土

地资源丰富,A、B、C错误;西部地区经济较落后,人才、技术、资金不足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D正确。

【点睛】该题考查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知识记忆为主,属基础题。

下图为中国政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 乙地向甲地转移的主要产业是

①技术密集型产业②资金密集型产业③资源密集型产业④劳动密集型产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 产业转移对甲地的有利影响有

①提升产业结构②增加就业机会③提高城市化水平④改善生态环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4. C 5. B

【解析】

【4题详解】

据图可知,乙地位于台湾省,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较高,甲地位于山西,经济落后,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故乙地向甲地转移的主要产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故C项正确。

【5题详解】

考查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转移对甲来说,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吸引到城市,从而可以提高城市化水平,故B项正确;转移的产业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为主,提升产业结构的作用较小,故①错误;无法改善生态环境,故④错误。

【点睛】产业转移及其影响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3、影响产业转移

的因素:(1)产业转移的目的:企业生产追求更高的利润。(2)其他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4、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5、产业转移规律:产业转移就地域来看,在国内由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在国际由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就产业类型来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6. 图中甲、乙表示两个不同的区域,据此完成下题。

若甲表示我国的东部地带,乙表示中西部地带,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①水源②资金③能源④技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联系。甲、乙表示两个不同的区域,我国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发达,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资金和技术。

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7. 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A. 积温的多少

B. 年降水量的多少

C. 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D. 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8. 有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B. 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

C. 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D. 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答案】7. C 8. A

【解析】

本题组以甘肃省的区域自然差异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区域划分指标、区域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考查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7题详解】

图中①、②、③区域分别表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明显表明这四大区域是根据干湿状况划分的,一个区域的干湿状况主要取决于该区域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因此选项C 符合题意。

【8题详解】

由于降水量和蒸发量在区域分布上具有过渡性质,因此图中干湿区的界线不是明确的,因此选项A叙述错误,但符合题意。区域内部在干湿状况角度具有相似性,整体性突出;区域之间,干湿状况不同,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四大区域之间热量、水分存在相互交换、相互联系的关系,因此选项B、C、D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夜晚,我漫步在银行、公司、商店、事务所密聚的街头。高楼耸立夜空,像陡峻的山峰,墙壁是透明的玻璃,好像水晶宫。五颜六色的街灯闪闪烁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时隐时现,走在路上,就像浮游在布满繁星的天空。汽车如风如龙,飞驰而过,车上的尾灯,似无数条红色丝带不断地向远方引伸(丁玲《曼哈顿街头夜景》)。

思考并完成下面小题。

9. 丁玲描述的区域处于区域发展的________阶段()

A.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

B. 工业化

C.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

D. 高水平的开发

10. 该区域()

A. 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B. 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特征

C. 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大规模转移

D. 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答案】9. C 10. D

【解析】

【9题详解】

材料中无法体现以传统农业为主体;“银行、公司、商店、事务所密集”说明这里的金融、贸易、信息等第三产业高度发达,说明工业化已经完成,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高水平的开发”是区域开发的一种方式,不是“区域发展的阶段”;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0题详解】

A、B选项属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发展阶段的特征,不符合材料所描述的现象;选项C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属于工业化阶段的特征。根据上题结论,该区域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加工制造业逐渐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D正确。

故选D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情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1. 按照区域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该区域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Ⅰ-Ⅱ-Ⅲ-Ⅳ

B. Ⅲ-Ⅳ-Ⅱ-Ⅰ

C. Ⅳ-Ⅲ-Ⅰ-Ⅱ

D. Ⅱ-Ⅰ-Ⅳ-Ⅲ

12. 该区域工业化水平最低的阶段是:()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13. 该区域三大产业就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动力最可能是:()

A. 计划生育政策

B. 科学技术进步

C. 对外开放程度

D. 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11. B 12. C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一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按照区域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第一产业的比重会逐渐降低,第二产业现增加后稳定在一定水平,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因此,由图可知,该区域的差异结构的变化顺序依次应该是Ⅲ-Ⅳ-Ⅱ-Ⅰ,故B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12题详解】

一般地区域工业化水平越低,第一产业的比重越大,工业化水平越高,第一产业比重越小。由图可知,在Ⅲ阶段第一产业的比重最大,说明该阶段工业化水平最低。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3题详解】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从而导致产业结构的发生变化,所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而计划生育政策、科技进步、对外开放程度可能对某一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对三大产业的变化影响不大。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个经济地带。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4. 划分西、中、东和东北四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依据是

A. 经济发展速度

B. 经济结构

C. 经济发展水平

D. 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

15. 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一致的是

A. 广西、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带

B. 宁夏、陕西、黑龙江——西部经济带

C. 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带

D. 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16. 导致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①产业结构的差异②资源分布的差异③距海远近的差异④开放程度的差异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4. C 15. D 16. A

【解析】

试题分析:

【14题详解】

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

【15题详解】

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个省、市、自治区。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西部地带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9个省、自治区。所以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是正确的。

【16题详解】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而资源分布和距海远近为自然因素;产业结构差异和对外开放程度为社会经济因素。

考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近年来,我国山西、内蒙古等能源输出地逐步用电力输出代替煤炭输出。沿海输入地鼓励用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完成下列各题。

17. 用电力代替煤炭输出会()

①减轻输入地环境压力

②促进输出地经济增长

③增加我国交通运输压力

④减少我国温室气体排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18. 输入地鼓励居民用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主要目的是()

A. 缓解交通拥堵

B. 减轻噪声污染

C. 改善大气环境

D. 减少交通事故

【答案】17. A 18. C

【解析】【17题详解】用电力代替煤炭,意味着能源输出地将煤炭资源在本地转换为电力,输出地的环境压力加大,但输出电力较输出煤炭的附加值高,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因而可带动输出地的经济

增长。输出电力可以减少煤炭运输,缓解我国交通运输压力,但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并没有

减少,只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地发生了变化。据此本题选A。

【18题详解】

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后,汽车排放的污染气体会大幅度减少,可改善大气环境。输入地只

是鼓励居民用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并没有控制私家车拥有量和发展公共交通等,因而并

不能缓解交通拥堵。噪声污染和交通事故与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没有相关关系。据此分析

选C。

19.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和能源跨地区调配工程。关于西电东送工程的叙

述,正确的是( )

①青海输出的主要是火电,主要输送到上海

②内蒙古输出的是火电,主要输送到北京、天津

③四川输送的主要是水电,主要输送到珠江三角洲地区

④云南输出的主要是水电,主要输送到广东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西电东送

【详解】青海输出的主要是水电、内蒙古输出的是火电,主要输送到北京、天津;四川输送

的主要是水电,主要输送到华东地区;云南输出的主要是水电,主要输送到广东,B正确。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

征和面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下列区域中主要按人文要素指标划分的是

A. 东北平原

B. 东部季风区

C. 湿润区

D. 客家方言

21. 下列区域具有明确界线的是

A. 上海市

B. 渭河平原

C. 湿润区

D.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答案】20. D 21. A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区域的划分标准。根据地理常识即可判断。

2.本题考查区域的基本概念。有的区域有确的界限,比如行政区。有的区域无明确界限,比如地形区、干湿地区、自然带界限等。

【20题详解】

东北平原是按地形要素划分的,东部季风区是按照气候要素划分的,湿润区也是按照降水条件划分的,故ABC错误;语言属于人文要素范畴,客家方言区是按人文要素指标划分的,故D 正确。

故选D。

【21题详解】

上海市属于行政区域,有明确的界限,A正确;渭河平原属于地形区,无明确界线,B错误;湿润区属于气候区域,无明确界线,故C错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属于自然带,无明确界线,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较低,第一小题要分清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别。第二小题要熟练掌握区域的概念和分类。

读图回答问题。

22. 图中所示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

A. 内蒙古高原

B. 东北平原

C. 华北平原

D. 东南丘陵

23. 缓解这种情况的有效途径不包括()

A. 种植人工草场

B. 退耕还草

C. 加大当地矿物能源开发

D. 划区轮牧

【答案】22. A 23. C

【解析】

本题组以一幅漫画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环境问题的治理途径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22题详解】

漫画中羊在抢草吃,描述的是过度放牧的情境,选项中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东南丘陵均为我国种植业区,不符合题意,而内蒙古高原为我国牧区,符合漫画中描述的情境。故选A。【23题详解】

漫画中描述的是过度放牧的情境,要缓解这种情况,主要通过保护草原、增加产草量和加强管理来实现。通过种植人工草场可以增加产草量,退耕还草可以减少对草原的破坏和占用,划区轮牧可以加强对草原利用的管理。加大当地煤炭等矿物能源开发会破坏草原,C符合题意。故选C。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4. 区域具有的特征有

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②都有明确的边界③一定的区位特征④一定的政治地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5. 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各自具有的特征是

A.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B. 绝对一致性和相对一致性

C. 差异性和整体性

D. 相对一致性和差异性

【答案】24. C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区域具有的特征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①对;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②错;明确的区域特征,便于因地制宜开发,③对;区域有自然区域,没有政治地位,④错。故本题选择C。【25题详解】

区域内部的特征和区域之间的特征分别是相对一致性和差异性,D对。非地带性是小范围内特征,A错;区域内部特征,没有绝对一致性,B错。区域之间表现为差异性,C错。故本题选择D。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6. 图中能正确表达区域内涵的是

A. 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B. 不同区域之间具有明显相似性

C. 区域之间绝对独立

D. 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7. 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设立了南北分界线标志物,该标志物应位于图中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8. 位于③界线以南地区的区域特征有

①土壤肥沃

②河流众多

③落叶阔叶林为主

④水热丰富,盛产甜菜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②

【答案】26. A 27. C 28. D

【解析】

【26题详解】

图中反映了不同的干湿地区,其多年平均降水量的范围不同,这体现了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故A正确。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故B错误。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故C错误。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区域界线十分明确,如国家、行政区等;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界线模糊,如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等,故D错误。

【27题详解】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我国南北自然分界线,实际上首先是气候分界线。就热量带来说是北方暖温带和南方亚热带的分界;在水分区划中则是北方半湿润气候和南方湿润气候的分界。故C正确。

【28题详解】

③界线以南地区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当地降水丰沛,河湖众多;土壤以较贫瘠的红壤为主;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甜菜性喜温凉,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等北方省区。②正确,①③④错误。故D正确。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9. 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 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的科技的创新

D. 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30. 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 A—B—C

B. B—C—A

C. C—A—B

D. B—A—C 【答案】29. B 30. C

【解析】

试题考查区域发展

【29题详解】

从图中看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B正确;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开始上升,第三产业比重较小;工业化起步是资源型产业,科技含量不高;环境问题及人地矛盾不突出。故选B。

【30题详解】

从图中看随着区域的发展,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增后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其正确顺序为C—A—B,C正确。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下图回答。

(1)我国这个地区荒漠化快的原因是。(至少2点)

(2)A沙漠的名称是。

(3)华北地区经常出现的天气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

(4)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至少2点)

【答案】(1)过度垦殖、放牧和采伐林木及水资源利用不当。

(2)塔克拉玛干沙漠

(3)沙尘天气

(4)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和退耕还牧、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止风沙危害

【解析】【分析】试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和治理措施【详解】(1)图示地区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快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为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河流上中游过度用水。

(2)图中A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是塔克拉玛干沙漠

(3)华北地区冬、春季经常出现沙尘天气,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

(4)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是荒漠化,我国采取的措施主要有营造“三北”防护林体

系和退耕还牧、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止风沙危害。

32.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2)B、D两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有哪些地理分界线大致经过该线,请你归纳2点: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

(3)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位于季风区的是______和______;气候高寒,人口稀少的是

__________;受海洋影响最大,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的地区是_____。(填字母)

【答案】 (1). 干旱 (2). 秦岭—淮河一线 (3). 1月0℃等温线 (4). 半湿润

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5). B—北方地区 (6). D—南方地区 (7). C—青藏地

区 (8). D—南方地区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差异

【详解】(1)图中A地区为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自然特征是干旱。

(2)图中B是我国北方地区、D是南方地区,B、D两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秦岭—淮河一线也是我国1月0℃等温线、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B北方地区、D南方地区位于季风区;图中C青藏地区气候高寒,人口稀少;我国“鱼米之乡”是我国

的D南方地区。33.读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三大工程线路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析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对东部地区有哪些积极影响?(至少2点)

(2)在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地区的主要优势(至少2点)和劣势(至少2点)分别是什么?【答案】(1)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东部地区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的比例,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工业原料。

(2)优势:能源、矿产资源丰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土地广阔。劣势:生态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资金、人才、技术不足。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我国西气东输

【详解】(1)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的积极影响为缓解东部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促进东部经济发展;改善东部地区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的比例,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工业原料。

(2)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优势明显,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廉价、土地面积大是优势条件;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资金、人才、技术不足为不利条件。

高二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高二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 高二文科共有5个班,299名学生,考试情况如下:全年级地理个人最高分为94分,最低分为18分,班级均分3、4、5为58.6分,1、2班为68.8分,试卷难度系数大。 二、试卷特点 1. 结构简约合理 本试卷由28道选择题和4道综合题组成,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目内容覆盖整个必修三,注重知识的应用,适合新课标要求。 2. 题量较大,难易结合,突出能力考查 学生反映90分钟的考试时间没有闲余,几乎没有时间检查,故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题量较大。试题涉及较多的理论应用,对学生的能力考查效果明显,部分内容课本中没有涉及难度大。 3. 注重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 本试卷中大部分试题与图形结合,对于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较高,有些题目若看不懂图就无法动笔,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读图能力训练。 三、考卷得分情况 选择题得分率为58﹪左右,失分较多的题目是:3、4、7、9、12、13、18、19、20、21、24、27、28、31、35、38、39题,尤其是后面的选择题题,这些题目要求学生善于思考、能迅速接受新知识、读图能力强等,有一定难度,综合题失分都多,30题14分题均得分为7.8分、30题10分题均得分为5.94分、31题10分题均得分为5.80分, 30、31题难度相对较大,得分率较低,它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四、错因分析 通过阅卷发现,学生失分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审题不够认真仔细或者粗心大意,导致作答错误。例如:3、6、7、21、30、31题; 2、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概念、原理不清。例如:10、12、14、22、26、27题; 3、不善于动脑思考,不能迅速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背景。例如:21、28、39、31题;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3---2014年度高一第一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地理组:薛桂梅 一、试题特点分析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为60分钟。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第二部分是综合题(两大题10小问,共40分)。1.注重基础,强调能力。 本试题的考点覆盖了半学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尤其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特别是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出题是本着我校学生轻视文科,地理又是中考非考科目,地理知识几乎为零的现状。试题85%以上为基础题,重点考查基础概念和基本规律,并要求会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生产、生活中与所学地理知识关系密切的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注重基础,重视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对地图的阅读、分析、归纳、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因而本试卷中选用 14幅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难易适中。其中难度、区分度适中的题占64分,难度偏易、区分度适中的题占20分;而偏难、区分度适中的题只占10分。不足之处是有6分属偏易、且区分度不适的题。较圆满地完成了学校要求的出题标准。 二. 试卷情况分析: 1.总体情况: 考试结果与预期值相差甚远。优劣相差悬殊;两级分化严重。无论从答题细节、态度、还是总分、极值分都相差很大。具体表现为1)班级之间差距较大:普通班级均分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有16分之多。同一老师所代班级相差也在8 分以上。2)学生间两级分化:最高分为95分,而最低分只有14 分。且低分段50---60分人数较多。低分率占50%。而优生较少(除实验班78人外)、普通班总共57人。优秀率只占14.61%。3)及格率也不太高,全校为59.92%,而有的班级只有7%。 2.各题得失情况:

高二上期 地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秘密 启用前 考试时间:20XX 年11月9日10:00—11:30 富顺二中高20XX 届高二上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涂在答题卡中。) 1、关于区域及其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没有明显的差异 B 、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里的人们,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征 C 、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特点 D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的,各区域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下列有关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南方和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 B 、南方和北方地区自然条件差别大,社会经济方面发展差别很小 C 、北方地区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等 D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南方地区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3、下列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比中、西部地带发达 B 、城市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中、西部经济地带的社会经济发展 C 、东部地带是我国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水平和技术最高的地带 D 、“西部大开发”使东部经济地带失去了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强的优势 4、下列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西部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大,说明其生产力水平高 B 、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很均衡 C 、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 D 、西部地带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其工业结构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 5、 20XX 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发挥了重要作用。BDS 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 )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 )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由此可知,BDS 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①提供短文联络 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 ④提供灾区的影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4种(图1),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Ⅰ、Ⅱ两个阶段。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和开发阶段有关,其关系如下表。读图表完成第6题。 ①④⑥ ③⑤ ⑦⑧ ② 第6题图3

高二地理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精选文档 高二地理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特点、难易程度 1、试卷结构 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题择,27 小题共54 分;第二部分为综合题4 小题共46 分。 2 、试卷特点 注重基础:试题的考点覆盖了高一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试题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 转换提问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试题中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 二、考试情况 从本次地理阅卷情况看,学生答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本概念和原理混淆不清;二是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结构与联系把握不准确;三是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语” ;四是不善于联想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五是读图分析、填图绘图的技能不熟练、不规范;六是答题时不善于运用地理术语,答不到点子

上;七是部分学生字迹潦草。 精选文档 三、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 题1 .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问题的迁移能力比较差。2.地理图文转换能力欠缺,找不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衔接点。3.对地理现象或成因的叙述不规范或者是抓不住问题的关键点所在。 4.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不少学生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 5.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分析学习成败上的原因。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地理必修二所涵盖的内容主要为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讲的多练得少的情况,学生对知识理解不透,单凭死记硬背去学习。 2. 文科班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没要牢固的地理基础、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地理素养较低。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阻力。 3. 由于地理教师所教班级较多,导致对每位学生的关注减少。 五、今后的教学措施 1. 降低教学难度,立足基础,发展能力基础知识是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智力、能力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切实实让学生掌握应该学好的地理概念,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性教学。以便使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地理概念、规范的地理语言。 2.应注意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平时教学中应加强阅读地图和图表能力的培养,要能读懂各种地理示意图,明白其含义。 3.加强集体备课 精选文档

中学地理期中考试反思

中学地理期中考试反思 中学地理期中考试反思 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 洋思中学最独到的做法是不选择学生。因为他有一个让每一位家长都满意的办学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理念引领着 洋思人不断探索前进,走出了一条独特新颖的办学之路。从最后一 名学生抓起,从起始年级抓起,从起始学科抓起,敢收没人要、没 人管、没法管的孩子,并把他们当作重点关注的对象。学校在表彰 奖励后进生时对帮助他们的尖子生也同等奖励,这样既鼓励了后进生,又鼓励了尖子生,还培养了学生平等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 实现了教育教学的双赢。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实行“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 式切实转变了教师角色。整个课堂在老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自 觉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学习过程中存 在的问题,真正把课堂变成了学堂、把教室变成了学室,增强了学 生学习的自主性。 “先学”不是预习,它比预习更有效。“先学”之前教师明确地提出学习目标,并出示自学指导,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 要求,让学生很快地通过引桥,走上自学的快车道。在“先学”过 程中,教师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 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分析,为“后教”作好准备。 “后教”教的内容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老师始终起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实质上还是学生讲、学生互相教。老师主要对规律、方法、注意点等进行点评。

“当堂训练”不仅仅是考试。当堂训练可以是测试,也可以是动手、动口的训练。对于当堂训练,是让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高强度的综合训练,全面提高 了学生素质,减轻了学生课外过重负担。 三、集体备课活动 总之,通过对洋思经验的学习,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以教师为主体,不相信自己的学生,作业不精炼且没有针对性。当然,洋思 的经验一定要我们辩证的学习,在课堂中吸收一些符合我校我学科 的经验,把有效的东西运用到课堂上,把一些还不能用的经验找时 间使用。 在课堂中,改一些教学时的毛病。从布置预习,到课堂教学,有效的践行洋思的教学模式。在学习洋思经验及实施新课程中,我们 必须不断地反思,及时地总结,适时地改进,充分地完善自我,相 互学习,取长补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 水平,切实有效地推动我校教育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中学地理期中考试反思[篇2] 一、试题评价 从分数统计和卷面分析来看,本次初二年级期中试题力求体现《地理课程标准》的思想,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1、试题覆盖面较广,题型多样。本次试题题型有选择40分、连线10分、综合50分。 3、基础知识占得比例较大,除个别题之外,基本做到了难易适中,不偏不怪。 二、试卷分析: ㈠、基础知识部分。 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对于地球的知识,海陆分布,世界的居民等知识学生基本上都能很好的掌握。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2分) 1.下面左图是“风向标示意图”,右图是“某地近地面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此时,Q地的风向为 A.西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2.此时,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地点是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下图示意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读图回答3~4题。 3.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 A.两种气候类型 B.三种气候类型 C.四种气候类型D.五种气候类型 4.图中五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②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 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下图为“海陆某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造成XY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正午太阳高度角 B.昼夜长短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大气环流 6.造成M、N、P三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大气环流 C.地形D.海陆位置 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洋流甲 A.自南向北流 B.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 C.使沿岸降温减湿 D.利于海洋渔场的形成 8.图中①②③④位于河流两岸,冲刷作用强烈的是 A.②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图1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图2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9-10题。 9.图9甲处的洋流与图10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B.10°~20°盛行东南风 C.20°~30°盛行西北风 D.30°~40°盛行西南风 1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13.下列各图与上图中P点气候特征相匹配的是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测试卷汇总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26题*2分=5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读图 1 “四国某年人口变动图”,回答 1 ~ 3 题。 1 .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属于原始型的国家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下列关于乙国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 B .人口增长快,加大环境人口容量 C .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 D .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3 .在四个国家中,最可能体现芬兰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的 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是() A. 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是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着获取资源的数量,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C. 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D. 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读“不同城市间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回答5--7题。 图2 5.符合图2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 ( ) A. 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 B. 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C. 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 D.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6.引发图2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政治因素 B.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因素 7.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均有大量人口迁入的是 ( ) A.西欧 B.北美 C.大洋洲 D.拉丁美洲 8.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 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图4回答9--10题

2020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必修)

2020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必修)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3题;共72分) 1. (6分)太阳系八大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A . A级 B . B级 C . C级 D . D级 2. (2分) (2018高二上·厦门会考) 汽车导航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 . 遥感技术 B . 全球定位系统 C . 地理信息系统 D . 数字地球 3. (2分)2015年7月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近距离飞过冥王星.图1为太阳系示意图,图2为冥王星首张高清照片.读图完成下题.

(1) 据材料可知() A . “新视野号”已飞离太阳系 B . “新视野号”已到达河外星系 C . 图2中包含二级天体系统 D . 图2中包含三级天体系统 (2) 冥王星不存在生命的条件最可能是() A . 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B . 强烈的太阳辐射 C . 缺少卫星环绕 D . 缺少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4. (2分) (2017高一下·正定期末) 北京时间2016年9月9日,美国第一个小行星取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预计将于2018年8月飞抵位于小行星带中的“贝努”小行星,让人们更深入地认识那些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贝努”小行星位于() A . 金星和地球之间 B . 地球和火星之间

C . 火星和木星之间 D . 木星和土星之间 (2)威胁探测器探测之旅安全的太阳活动主要有() ①黑子②耀斑③日珥④太阳风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3)飞抵“贝努”小行星时,探测器已经脱离() A . 地月系 B . 太阳系 C . 银河系 D . 总星系 5. (2分) (2016高一上·徐州期中) 太阳活动达到高峰期时可能对地球造成很大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题。(1) 太阳活动() A . 目前无规律可特,也无法预报 B . 发生在太阳内部 C . 以黑子和耀斑为主要标志 D . 对人类生产、生活没有影响 (2) 这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高二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理)

高二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理)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9题;共80分) 1. (4分) (2013高一上·三原期中) 地球是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 A . 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 B . 具有大气层 C . 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 . 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2. (6分) (2018高一上·牡丹江期中) 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相比,地球的普通性主要表现在()。 ①运动特征的一致性 ②物理特征的相似性 ③质量、体积的差异性 ④发展变化的趋向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3. (6分) (2013高一上·兴国月考)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下题.

(1) 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①昼夜的更替②四季的更替③地方时差异④运动物体偏向.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③ (2) 图中P地() A . 位于晨线上 B . 位于昏线上 C . 当地时间6时日出 D . 当地时间8时日出 (3) 假设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地球上下列地理现象中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A . 太阳东升西落 B . 南半球河流一般右岸多沙滩

C . 昼夜交替 D . 120°E的地方时早于110°E 4. (2分) (2018高二上·黄陵期末)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大小关系是() A . 甲>乙>丙>丁 B . 乙>丙>甲>丁 C . 丙>乙>丁>甲 D . 丁>丙>乙>甲 (2)图中四地的自转角速度大小关系是() A . 甲>乙>丙>丁 B . 乙>丙>甲>丁 C . 丙>乙>丁>甲 D . 丁=丙=乙=甲 5. (2分) (2017高一上·黔西期中) 据新华社电神舟十一号奔向天宫,我国载人航天再启新程。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49分,执行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2名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送上太空。据此完成问题。 (1)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当天,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趋势为() A . 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 B . 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

高二地理期末试卷分析

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二地理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地理组王利娟 一、试题命题思想及分析 1.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 地理思维能力应建立在一定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思维品质的基础上,所以对于高二学生,强调基本知识的学习,强调教材知识的落实尤为重要,本卷命题强调了这一理念。 2.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本次试题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提供了比较丰富的信息,强调了信息的获取。如3、4题的指向标和海拔高度以及相对高度的计算;5~6题利用图表分析其数据等;7、8题的太阳高度变化及该地经度、海域等信息,并且根据题意计算该地日出时间;综合题中都为回答问题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如26题中的材料就蕴含了卤虫的生长的地理环境特征等信息。 3.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7、8题,结合题意判断日出时间的计算;9、10题,要求学生把我国各区域的农业人口、耕地面积还有粮食商品率掌握了,才能判读出表中的各个区域;27题,考查俄罗斯沼泽及其河流含沙量等特征,需要学生把获取到的图中信息与已经掌握的知识结合起来,正确分析原因。 4.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此项能力也可以通俗地概括为“看图说话”。 如1题,就是要求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说出甲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这些气候成因。28题(4)“根据图2,分析该地区降水量存在差异的原因”,就是要求学生对图中的降水曲线进行定性描述。二、学生成绩和答题分析 (一)学生成绩情况统计 1.选择题答题情况(每小题2分)

根据阅卷情况反馈、分析研究,学生答题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不是太扎实,地理的基本原理不清。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浮于表面,没有深入透彻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 2.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欠缺。表现在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 3.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答题条理不清。往往表述时文字很多但真正涉及要点的较少,整个综合题的解答都存在类似问题; 5.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对如何读图,如何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含显形和隐性),然后运用这些信息,结合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今后努力方向 1. 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训练。 今后教学中,仍要注重立足课本,夯实基础,该记的内容必须扎实过关,强调基础知识细节的掌握;可用专题训练形式来纠错,降低学生错别字率。 2.继续加强区域地理学习,强化地理空间定位训练。 要加强中国各国土整治区域、我国周边毗邻的国家和地区及世界热点地区地理特征的认识和学习。对这些地区:一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它相关信息(区域轮廓、地势剖面、特征事物)等,建立起地理事像空间定位的参照体系;二要把重点区域的分层设色地形图转变为等值线(地形、温度、降水)图进行判读训练;三要加强重点区域地理基础知识的整合,综合推断和概括区域特征,如水文、气候、地形、经济、人文状况等。四要注意区域对比训练。运用比较法首先要确定比较的内容,其次是归类所要比较的地理事象,第三要抽象重点比较的内容。不能面面俱到。 3.熟练掌握地图语言,加强地理图表判读的训练。 区域地图的训练主要包括审读地图、填绘地图、分析地图。在复习每一个区域地理知识后,可以发给学生相关的空白地图,指导学生将教材中的文字尽量转换在地图上,力求地理事物分布的清晰性。另外,教师还可设计不同区域交界处的空白地图,建立区域之间的联系。如:国家交界处、地区交界处、中国和邻国交界处、不同地形区交界处等。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本次试卷命题思想,设计思路剖析。 本次试卷,地理考察的知识面广,共30个选择题、4个综合题。考试内容为第一章。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运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题型的能力。 二、此次考试高年成绩分析。 三、试卷分析及学生存在问题 从上述数据上来分析,可以发现总体上试卷综合性强,难度适中。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加上白鹤拳冲去大量课程,上课时间较为破碎,学生明显不适应。地理初中学生很少认真学,底子薄,而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对地理不够重视,上课不认真听讲,平时不复习,课后作业完成不及时,甚至存在明显抄袭现象,导致总体分数差距很大。 综合高一8个班试卷和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得出以下数据。选择题第1——23题为基础题学生得分情况较好,24——30题为高考原题或者高考模拟题,主要考察晨分线、太阳高度角和时差计算等问题,属于高中地理的难点,一些学生无法取得高分,主要由于这部分失分较为严重。综合题第一题为练习册原题,得分情况较好,第二题考察地球公转相关知识点,得分情况尚可,但很多同学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昼夜长短情况和变化情况的区别,题目中要求画图很多同学没有看到,白白失分,同时画图很不规范,没有按照题目要求作图,失分较为严重,第三题考察地球自转俯视图难度相对较大,但和月考综合题第三题类似,月考做过讲解,新题目做了变形,很多同学又不知所措了,得分情况仍然不理想,第四题主要考察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关知识点,结合生活实例太阳能热水器问题,学生平时没见过类似题目,导致畏难情绪严重,再加上知识不过关,得分较低,很多同学无法动笔。 四、针对问题采取的解决措施 针对考试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引起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开导学生,让学生知道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地理的重视。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和作图规范性的培养,对部分差生课余进行辅导,争取共同进步。督促学生完成布置的课外作业,及时批改,杜绝抄袭现象。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促使学生爱学,认真学地理。 高一地理备课组 2015年11月19日 1 / 1

高二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中学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内容为必修三。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做题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表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部分特征。据此完成1~2题。 1.②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高山高原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2.下列有关表中③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借助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②我国重要的草原牧场和山地牧场分布区,畜牧业发达③由于干旱严重,作物种植区的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问题突出④种植业发展历史悠久,形成了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着基础性的深远影响。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但两地区气候具有明显的差异,并对农业生产产生显著影响。据此完成3~4题。 3.两地区气候差异显著的原因是 A.气压带和风带 B.纬度位置 C.距海远近 D.沿岸洋流性质4.由于降水量不同,两地区农业生产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 A.南方地区一年两熟,北方地区一年一熟 B.南方地区商品率低,北方地区商品率高 C.南方地区种植甜菜、大豆,北方地区种植甘蔗、油菜 D.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

下图为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和新三大经济带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新三大经济带中的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与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中的东部地带相比 ①增加了黑龙江省和吉林省②增加了辽宁省③减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④减少了福建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以下省区既属于西部地带,又属于远西部地带的有 ①内蒙古②新疆③云南④青海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16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持续较大的下行压力,煤炭大省山西摆脱煤炭依赖,主动去产能,率先减产量,在克服困难中积蓄转型动能。据此完成7~8题。 7.山西实施经济转型的原因有 ①煤炭等资源已枯竭②单位产值的能耗高③工业产品的市场日渐狭小④区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下列加快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途径,合理的是 A.加大产业结构调整 B.推动高耗能产业发展 C.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D.加大煤炭开采力度 实施跨区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重要举措。据此结合下图,完成9~10题。 9.加利福尼亚州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属于 A.西水东调 B.南水北调 C.北水南调 D.东水西调

高二地理 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内容为必修三。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做题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l~2题。 1.下列节气中,北京白昼最短的是 A.清明 B.立秋 C.小雪 D.雨水 2.大暑到大雪期间 A.天安门升旗时间逐日提前 B.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C.莫斯科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D.海口市的正午物影朝向正南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图中各纬度带气流运动方向与干湿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0°~lO°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B.10°~20°盛行东北风,干燥 C.20°~30°盛行西南风,湿润 D.30°~4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4.若M点位于大陆西岸,则下列四幅图中表示M地气候特征的是 读地貌景观图,完成5~6题。 5.形成景观图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外部的是 A.甲和乙 B.乙和丁 C.丙和丁 D.甲和丙6.地貌景观甲和丁成因的差异是 A.前者为内力作用,后者为流水侵蚀 B.前者为风力侵蚀,后者为风力沉积C.前者为内力作用,后者为风力侵蚀 D.前者为流水沉积,后者为风力沉积读非洲乞力马扎罗山雪线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示雪线变化原因是 A.为了解决生产用水,人工融冰所致 B.与人类活动无关,地球处于温暖期所致 C.黄赤交角变小,使太阳直射赤道时问变长所致 D.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导致的温室效应所致 8.雪线变化引起的后果是 A.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的低地可能被淹没 B.北温带耕作区向低纬度方向延伸C.高纬度地区比原来的降水少 D.中纬度地区粮食产量增加

高二地理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地理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特点、难易程度 1、试卷结构 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题择,27小题共54分;第二部分为综合题4小题共46分。 2、试卷特点 注重基础:试题的考点覆盖了高一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试题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 转换提问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试题中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 二、考试情况 从本次地理阅卷情况看,学生答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本概念和原理混淆不清;二是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结构与联系把握不准确;三是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四是不善于联想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五是读图分析、填图绘图的技能不熟练、不规范;六是答题时不善于运用地理术语,答不到点子上;七是部分学生字迹潦草。

三、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 题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问题的迁移能力比较差。 2.地理图文转换能力欠缺,找不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衔接点。 3.对地理现象或成因的叙述不规范或者是抓不住问题的关键点所在。 4.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不少学生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 5.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分析学习成败上的原因。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地理必修二所涵盖的内容主要为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讲的多练得少的情况,学生对知识理解不透,单凭死记硬背去学习。 2.文科班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没要牢固的地理基础、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地理素养较低。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阻力。 3.由于地理教师所教班级较多,导致对每位学生的关注减少。 五、今后的教学措施 1. 降低教学难度,立足基础,发展能力 基础知识是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智力、能力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切实实让学生掌握应该学好的地理概念,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性教学。以便使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地理概念、规范的地理语言。 2.应注意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平时教学中应加强阅读地图和图表能力的培养,要能读懂各种地理示意图,明白其含义。 3.加强集体备课

高一地理考试反思与总结

高一地理考试反思与总结 引导语:反思一件事情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行完善与修改,使其在未来发展得更好,以下是的高一地理考试反思与总结,欢迎参考! 期中考试是对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进行的一次检测和总结,其意义在于查漏补缺和总结进取。考后总结主要可以下: 1、找出成绩与目标的距离。很多进入新高一的同学都给自己制定了目标,考试之后,首先要看看是否达到了这个目标。达到了,总结一下经验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同时考虑自己的目标是否订的过低而缺乏挑战性。若达到不了,就应该格外反思自己这一阶段的学习态度与方法等等,同时反省自己制定的目标是否脱离了实际。 2、总结学习方法的得失。高中阶段有不同于初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具体每科还有不同于其它科目的方法。初中的学习仍然处于基础阶段,强调思维的规则性和良好的记忆力;高中阶段则进入提高阶段,强调思维的发散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学习方法不可避免的会有所转变。考试一旦失利,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自己在该科的学习方法上是否存在缺陷,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成绩十分理想,也应该找出原因所在以便今后“发扬光大”。 4、薄弱的知识点。各学科的内容都是由具体知识点构成的整体,每个知识点的缺失都会影响总体成绩。期中考试就是帮助进行的最好途径之一。考试进行之后,对试卷中耗时较多的题、摇摆不定的题、做错的题均做出认真细致的分析,找出原因所在,是公式掌握不牢,

是该记住的没有记住,是解题方法没有掌握,还是思考方式运用不够熟练?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学习。 考试后无论成绩好坏,提高才是目的。期中考试之后,我们要 认真总结,这一步的意义不低于考试本身。 仔细分析了这次期中考试的地理试卷,应该说题目的风格较传统,所以大部分题目都是见过的,不过很多题目的转弯地方多,个别题目甚至是几个知识的联合,客观的讲这次地理试卷知识点不难,但也反映出了同学们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同学们的读图能力。很多同学能够记得书本上的文字知 识点,殊不知地理知识却也与其它不同,“图是地理的灵魂”这是不会错的,例如你能准确的知道亚非分界线在苏伊士运河,可是如果要你在图上准确的标出来呢?再如很多同学知道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特征,但却不能准确的判断哪幅图是山脊,哪幅是山谷。这也让我联想到很多同学在周记中提到的历史考试中,有一个题是根据书本上的老子和墨子相关知识,然后自己进行拓展,写也他们的观点,如果我们平时上课时不理解,不去注意听老师讲解,就根本不能准确答案,所以光知道是没有用的,更重要的是理解。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同学学习地理时不能把章节内容联系起来,强行把相互联系的知识给分化开来。比如第一章标题中是“地球与地图”,下有三节,其一是地球和地球仪;其二是地球的运动;其三是地图。这三节显然是有联系的,如果我们能做到把书合上,在头脑里把前后知识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地理知识结构,这就可以让自己

山西省高二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II)卷

山西省高二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7题;共30分) 1. (1分) (2018高二下·铜仁开学考) 下图所示为“23°26′S的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①②③分别是() A . 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B .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 .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D .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2)一架飞机从甲地飞往丙地,取最短航线应为() A . 先向东北,再向东,然后向东南 B . 先向西北,再向西,然后向西南 C . 先向东南,再向东,然后向东北 D . 先向西南,再向西,然后向西北 2. (1分) (2017高二下·天水月考) 下图中,字母N表示北极点,S表示南极点。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图中各点,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转的是()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③⑤ (2) 图中③地位于⑤地的() A . 正南方 B . 东北方 C . 西北方 D . 西南方 3. (2分) (2016高一上·徐州期中) 图示意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读图回答下题。 (1)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有() A . 两种气候类型 B . 三种气候类型

C . 四种气候类型 D . 五种气候类型 (2) 若不考虑地形因素,五个地点中冬季气候湿润的是()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④⑤ D . ③④⑤ 4. (4分) (2019高二上·新疆期中) 下图甲、乙、丙、丁四区域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条件的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5. (1分) (2019高三上·石嘴山期中) 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完成问题。

2020版高二上学期理综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2020版高二上学期理综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9题;共150分) 1. (6分) (见图)在超市你见到的下列水果中,产于该省的是() A . 荔枝 B . 苹果 C . 哈密瓜 D . 梨子 2. (4分)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 森林破坏 B . 土地荒漠化 C . 水土流失 D . 地面沉降

3. (4分) (2017高二下·林芝月考)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四个省,有陆上临国的是()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 下列关于图中四个省的叙述,正确的有() A . ①省是我国西南的边疆省,它同四个国家接壤 B . ②省是我国位置最偏南的省,我国最南端曾母暗沙位于该省 C . ③省是我国的湖北省,简称鄂,人民政府驻地在武汉市 D . 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它同俄罗斯和蒙古两国为邻 4. (6分) (2016高二上·福建期中) 读我国新疆(土地总面积166.48万平方千米)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下列各题。 表1: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平方千米)

表2: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平方千米) (1) 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 . 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 C . 荒漠化一定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D . 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 (2) 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风力,其次是流水 B . 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御荒漠化效果不明显 C . 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D . 只要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5. (4分)读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河北省承德市高二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理)

河北省承德市高二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理)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32题;共76分) 1. (2分) (2015高二上·台中期中)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在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 要来自 A . 技术指向型产业 B . 劳动力指向型产业 C . 动力指向型产业 D . 现代服务业 2. (2分)沼气是我国农村地区积极推广的新能源之一。就沼气开发利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北方比南方日照强,利用沼气时间长 B . 北方冬季晴天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大 C . 南方夏季降水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小 D . 南方比北方气温高,开发利用条件好 3. (2分)(2018·浙江模拟) 下图为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的影像。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快速确定转移人口的区域,需要利用的技术是()

A . 遥感(RS) B . 地理信息系统(GIS) C . 全球定位系统(GPS) D . 北斗导航系统(BDS) 4. (2分) (2017高一下·石河子月考)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下图所示。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①行政区②政治文化区③热量带④干湿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和青岛市 A . ①②③ B . ④⑤⑥ C . ①②⑥ D . ③④⑤ 5. (4分) (2016高二上·商丘期末)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