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科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步骤小结

骨科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步骤小结

骨科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步骤小结

1.搬动患者(脊柱外伤搬运法)至手术室,带手术X片。

2.不换床行麻醉,同时手术床准备棉垫。

3.麻醉成功后轴线翻身到手术床,保持腹部悬空(下胸廓及髂嵴放置棉垫)及外生殖器勿受压,注意双侧等高,下腰椎手术封会阴。

4.定位(髂嵴连线—L4;髂后上棘—S2;肩胛下角-T7;肩胛冈—T3;),确定手术切口,划线。

5.作后正中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棘上韧带,经棘突左、右侧入路剥离显露椎板至关节突关节和横突(骨膜下剥离,全电刀),勿过深,渗血明显可脑棉压迫。确定椎弓根螺钉入点(腰椎为上关节突外缘切线与横突中点连线交点,若关节突增生或解剖位置破坏可采用人字嵴定位或显露椎弓根),咬除关节突,用开路器经双侧椎弓根向椎体各攻入椎弓根螺钉(45X65MM或术前测量),注意进针角度深度,避暴力进针,最好不要穿透前缘皮质骨,探针探查针道情况,尤其是内侧和下缘,置入螺钉,必要时可攻丝,模棒测量钛棒长度,预弯,配置内固定装置,进行撑开、复位。固定,经C形臂影像透视证实位置理想。再次检查内固定稳定性。

6.全椎板减压,咬除棘突,神经剥离器先剥离上椎体黄韧带,硬脊膜有粘连先分离,若有破裂需用微乔线修补,探查神经根及椎体后缘,脊髓走行及椎体弯度是否恢复,出血处明胶海绵,脑棉压迫。

7.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横突间或椎板间植骨,植骨处可明胶覆盖,彻底止血后,清点器械、纱巾无误,上横联结,放置引流管后逐层关闭切口.予以包敷。8.术毕,协助搬动病人。

手术室护理骨科手术步骤

一、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术前准备: 1、器械敷料:骨科包、骨上肢包、电钻、进口钢丝钳、敷料包、手术衣、大 碗、持物钳、灯把 2、一次性物品:电刀、吸引器、吸引器管、1号、4号、7号慕丝线、阑尾针、 刀口敷贴 麻醉方法:局部浸润麻醉加静脉复合麻醉或者全身麻醉最 手术体位:仰卧位,患侧肩下垫软枕,略抬高,双上肢固定于身体两侧,双下肢用约束带固定,静脉通路建立在下肢 手术配合: 1、手术视野常规消毒铺巾; 2、显露锁骨: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剥离锁骨骨膜,若需要行钢丝张力带固定 则需要显露肩锁关节 3、复位并固定 (1)克氏针固定:复位钳对合骨折两端并复位,持骨器固定,骨膜玻璃器保护锁骨下组织,选择直径、长度合适的克氏针用电钻进行固定,大 钢丝剪剪断克氏针尾端; (2)钢板螺钉内固定:同法固定锁骨,将骨折线对齐,选择合适的钢板、钻头、带钻套钻孔,测量钻孔深度,攻丝,植入螺钉,同法植入其他螺 钉 4、缝合切口:生理盐水冲洗,逐层缝合切口,放置橡皮引流条,服帖包扎

注意事项:1、熟练掌握电钻的拆装,提前安装备用 2、做好体位摆放,充分暴漏手术视野 二、肱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术前准备: 1器械敷料:骨科包、骨上肢包、电钻、进口钢丝钳、敷料包、手术衣、大碗、持物钳、灯把、驱血带、无菌气压止血带 2、一次性物品:电刀、吸引器、吸引器管、1号、4号、7号慕丝线、阑尾针、刀口敷贴 麻醉方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手术体位:仰卧位,患肢关节屈曲置于胸前,如下1/3骨折安放无菌气压止血带,健肢固定于体侧,下肢约束带固定,静脉通路建立在下肢 手术配合: 1、常规手术野皮肤消毒铺巾,安放无菌气压止血带,驱血后启动气压止血带 2、显露肱骨干骨折部,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分离肱二头肌及肱肌肌 肉膜,显露并保护患正中神经、尺神经、肱动脉、桡神经;甲状腺拉钩拉开肱肌,显露肱骨干 3、清除嵌入组织骨折端并复位,切开骨膜,骨膜剥离器进行剥离,,刮匙清除骨 折端血凝块,骨折复位钳经骨折对合复位,用骨折固定器维持 4、钢板螺钉内固定:用骨膜剥离器保护骨折周围软组织,电钻带钻套通过钢板 孔钻骨孔,测深、攻丝后植入螺钉,同法植入其余螺钉 5、缝合切口:生理盐水冲洗后,彻底止血,放置引流,逐层缝合切口,敷料包扎切 注意事项: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内固定手术护理配合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内固定手术护理配合 目的总结探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内固定术护理配合的要点,难点。方法对25例颈椎椎管狭窄患者实施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内固定手术,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做好术中的护理配合。结果25例患者手足麻木明显减轻,肢体运动无障碍,疗效满意。结论科学严谨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标签:颈椎后路;椎管扩大减压;内固定;护理配合 颈椎病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于单一节段的颈椎病一般采用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但是多节段颈椎病、颈椎椎管狭窄者,单纯前路手术无法解除临床症状,往往需要行后路椎板减压内固定术[1]。现将我院自2013年1月~12月所实施的椎管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5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6例。年龄45~67岁。 1.2 方法:患者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取俯卧位持续牵引,后正中切口。分离组织暴露C3~7椎体行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颈椎后路单开门支撑板内固定术。彻底止血冲洗,逐层缝合伤口。包扎伤口,待患者清醒拔管后送回病房。 2. 结果 手术成功结束,术后随访患者手足麻木减轻,3例消失。患者对疗效满意无并发症。 3. 手术配合 术前准备:术前一日访视患者,向其介绍手术室环境,术中体位,麻醉方式。告知患者禁食禁饮的时间和配合方法。手术开始前2h开启手术室空气净化系统,湿度50%~60%温度22~24℃。将术中所需的电刀,气动磨钻,C臂机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保证其功能良好。器械准备有一般手术器械,颈椎后路手术器械,颈椎后路单开门支撑板内固定装置。护理人员配合麻醉医师为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气管插管。 术中配合:①器械护士护理配合:建立无菌台,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预防感染,了解手术医生的习惯,熟悉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及手术流程。该手术取后正中切口,切开后逐层分离组织。准备好带有钡线的条形纱布填塞棘突两侧,可充分暴露C3~7节椎体,还可以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与巡回护士一起安装气动磨钻,调整合适的钻速备用。C3~7椎体做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时器械护士准备好薄而锋利的椎板咬骨钳,精细的刮匙,收集骨质较好的碎骨以便植骨時使用。椎管扩大减压时风险较大,出血量多,护士备好双极、棉片、止血纱及明胶海绵

骨科手术步骤和工具配置

PFNA 也叫伽马3型 适用症粗隆间骨折禁忌症进针点处有骨折 1,在大转子顶点处打入导针不需要打入髓腔,角度与髓内针角度一致即可 2,髓腔开口器开口,用近段钻扩一下髓内针近段部分 3,组装架子,确认架子是否准确标准型的很少会有偏差 4,插入髓内针,加长型的需要铰刀扩髓 5,PFNA先锁近段,和PFN一样先打近段导针,不同的是PFNA只需要一根导针 6,打完近端导针后照片体外测深没有C臂的话会很恼火,只能暴露出股骨颈体外比较,没有C臂的话还是伽玛钉比较好做

7,测深后使用专门的皮质骨钻钻透皮质骨,然后用松质骨限位钻,限到刚才测得用钉长度钻 8,把螺旋刀片上到专用起子上,敲击进去5--8步骤不可取出导针 9,照片后锁紧 10,上远端架子,开头上套筒,钻花,上钉远端没什么特别的,加长型需要远端定位PFNA髓内钉内固定 非水泥半髋手术跟台步骤 术前准备:上台后检查器械有没有少的坏的在把电池上到摆

据里面试下摆据能不能正常工作;电池和骨水泥最好各备两件; 术中:第一步:如果是头下型骨折第一个可能会用到的是股骨头取出器,接着你把股骨头用卡尺量一下大小例:如果你给卡尺加压它几乎能达到44的话你就用42的如果接近于45的话就用44 第二步:下一步你就把摆据给主任,如果你们没有带那个接骨板也不要紧,你可以给他个锉;照这锉的弧度摆是一样的; 第三步:接下来就是开口器;开口器也有方向的长的那一边对准大转子短的对准小转子成前倾5度开口 第四步:接着给他绞刀从小到大给 7号——12号的顺序,不一定会用到12号根据病人的髓腔大小来;矩形的钛柄可以只给个7号的第五步:接下来就可以给锉了;从小到大的给;锉一定要完全打进去,完全打进去的概念就是锉到锉与打拔器的连接部位;锉多大的才算锉好就跟经验来的 第六步:如果不是上水泥的就用跟锉等大的柄就可以了;如果要上水泥时柄就要比锉小一号,给水泥留点空间; 第七步:柄上好了后把试头和卡双一起上到柄上面试下 一般先选择标准的球头,上好后看有没有脱位和间隙,一般间隙是5个毫米天辉公司标准的球头是 24M和28M间隙就是卡双即双极头与髋臼底部之间的距离 第八步:做完复位后不是要牵腿吗这个时候牵腿时要有5个毫米的间隙腿子跟手术床面平行就可以啦 脊柱側弯跟台新手篇

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

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腰椎管内的脊髓和神经根受到压迫或慢性缺血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该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上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无力、感觉减退等症状。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将结合临床实例详细介绍该治疗方法。 一、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的基本原理 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是一种外科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后路切开腰椎弓根,减轻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同时通过植入钉棒系统将椎骨稳定起来,促使骨性融合,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手术适应证 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主要适用于下列情况的患者: 1.临床症状明显:患者有明显的下背痛、下肢放射痛以及下肢 乏力等症状,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2.持续性症状: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半年以上,症状无明显改善。 3.腰椎管狭窄明确: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明 确诊断患者腰椎管狭窄。

4.不存在其他严重的腰椎疾病:如腰椎滑脱、腰椎骨折等。 三、手术步骤 1.术前准备:术前患者需做全面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术前还需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和骨质状况。 2.麻醉:手术前患者需接受全身麻醉。 3.手术切口:常采用后中线切口,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会 有所调整。 4.解剖腰椎弓根:通过后路切开椎弓根,暴露脊髓和神经根, 减轻压迫。 5.植入钉棒系统:将合适大小的钉棒植入椎体内,并进行固定,增加椎体的稳定性。 6.骨融合:骨融合是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的关键步骤。患者术后需严格遵守医生的指导,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促进骨性融合。 四、临床实例 下面以某患者的病历为例,介绍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的治疗效果。

钉棒内固定术

钉棒内固定术 一、适用对象 1、L2椎体爆裂性骨折 二、用物准备;椎间盘包、基础器械包、刮匙、撑开器、咬骨钳、大剥单、 手术衣、吸引管+头、电刀 三、手术体位;俯卧位,两手放于头侧,膝关节下垫软枕,静脉通道建立 在上肢,用包布保护头面部,避免眼部受压。 四、手术切口;以病变脊柱为中心做背侧正中切口。 五、手术步骤及配合 1、常规消毒、铺单。递治疗巾中单协助铺台,贴手术薄膜,递电刀吸引 器固定。 2、显露椎板。递大圆刀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及骨膜。两块大纱 布于切口两侧,电刀切凝皮下组织、深筋膜及骨膜,递甲勾拉开切口。 3、递骨膜剥离子剥离肌肉组织,显露椎板,纱布填塞止血。用撑开器显 露两侧横突及上、下关节突,用咬骨钳咬去(或用阿里氏夹住用尖刀切去)横突及上、下关节突的软组织。 4、确定螺钉定位方向。用咬骨钳(尖嘴)或咬骨剪咬去进钉处的骨皮质。 递开口器开口,再用开路器,过后用探针探测深度,再用定位针定位(定 位针关节处粘上骨蜡)。把术区手术器械及纱布撤回,递中单遮盖术野, 进行C臂机透视定位。 5、置入螺钉。用定位针柄取出定位针并测量定位针长度确定螺钉长度。 置入螺钉前应取下钉帽,把螺钉放在专用的“T”形螺钉柄上在置入螺钉。 再次撤回术区器械及纱布,用中单遮盖术野再次透视确认螺钉位置。一般 上四颗螺钉(位于椎板左右各两颗),每上一颗按3、4小点方法。 6、上棒。连接椎板左右的两颗螺钉,用持棒器夹棒放于连接的两颗螺钉 上。必要时用折弯器改变棒的弧度,用加压器、、、、、上钉帽。拧紧钉帽后 用咬冒钳咬去冒瓣,点数并保留至术后。 7、缝合伤口。冲洗、检查伤口,递生理盐水(偶尔冰的)、替硝唑冲洗伤 口。清点器械、纱布、缝针;计输液量、尿量、出血量;放置引流管,用 角针4#线固定;用大圆针7#线*1缝合皮下组织;用酒精纱拭切口周围血迹,大角针4#线*2.0缝合皮肤。再次用酒精纱擦拭切口周围皮肤。最后用2张纱垫,1张棉垫,4张大敷贴包扎切口。 6、注意事项 1. C 臂机透视时应注意遮挡创口面。 2、术中打入导针及置钉时需同时注意进针角度、螺钉头的位置。 3、置入螺钉力道要适宜,不可用力过猛。

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步骤

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步骤 1. 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步骤 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胫骨骨折,尤其是那些严重骨折需要内固定的患者。本文将从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步骤、术后护理和风险等方面进行全面探讨,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手术过程及相关知识。 2.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准备工作。首先是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骨密度检测、X光片拍摄等,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能够承受手术的刺激。还需要进行术前的心电图检查、血液检查以及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骨折的具体情况。 3. 手术步骤 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手术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麻醉、切开、复位、内固定和缝合。首先是麻醉,由麻醉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然后是切开,外科医生会在骨

折处进行切开,以露出骨折部位。接下来是复位,外科医生会将骨折 部位进行复位,以恢复正常的骨骼结构。随后是内固定,外科医生会 使用骨板或钢钉等材料固定骨折处,以保持骨折的稳定。最后是缝合,外科医生会将切开的伤口进行缝合,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4.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对于手术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在手术后,患者需要在医院接 受一定的观察和治疗,以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在出院后, 患者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和定期复查,以确保骨折能够良好愈合。 5. 风险 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虽然能够有效治疗骨折,但也存在一定的 风险。例如手术感染、伤口愈合不良、内固定材料的排斥等。在手术 前医生会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 的风险告知,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6. 个人观点和理解 作为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骨折方 面具有显著的疗效。然而,手术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在进行

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记录模板

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记录模板 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久坐不动、不良姿势和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因素的影响,颈椎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疾病。对于严重病情的患者,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手术操作步骤 术前准备 1.患者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液化验、心电图、胸片等。 2.在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禁食禁水,以免手术期间发生误吸和呕吐等情况。 3.术前需要对患者签署手术同意书,并向其充分说明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 症。 麻醉 1.手术开始前,麻醉师需要与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和沟通,并选择合适的麻醉方 法。 2.一般情况下,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采用全身麻醉。 3.麻醉师在手术期间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 体位固定 1.患者需要被放置在手术床上,头部要做好固定,避免手术期间的移动。 2.需要仔细检查患者的体位,确保其脊柱处于自然弯曲状态。 切口 1.术者使用手术刀在患者颈部进行切口,一般位于患者颈椎的正中线。 2.切口长度约为3-4cm,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适当调整。

颈椎下后路减压 1.术者在切口处进行刨开皮肤和软组织,暴露出颈椎的椎弓板和椎间盘。 2.术者使用高速骨钻和冲击器将椎弓板和椎间盘进行部分切除,以减轻其对神 经根的压迫。 3.在进行减压过程中,术者需要小心保护周围的神经组织和血管。 颈椎内固定 1.在完成颈椎下后路减压后,术者会将椎间融合器(cage)放置在椎间盘的位 置。 2.椎间融合器通常由人工材料制成,能够保持椎间间隙的高度和稳定性。 3.在椎间融合器放置后,术者会使用金属螺钉和螺杆将脊椎骨进行固定。 术后处理 1.手术结束后,将伤口缝合,进行适当的敷料造口。 2.在恢复室中,对患者进行监测观察,确保其生命体征稳定。 3.术后数小时内,患者可以进行床边活动。 4.术后一般需要住院观察1-2天,确保患者康复顺利。 注意事项 1.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操作,需要由专业且经验丰富的 医生来完成。 2.在手术前,术者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充分向患者解释手术的 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3.在手术期间,术者需要小心保护周围的神经组织和血管,避免术中损伤。 4.术后恢复期间,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嘱咐,进行康复训练和注意头颈部的保 护。 结论 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是一项有效的治疗颈椎病的方法。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手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希望本文对需要进行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和医生有所帮助。在进行手术前,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医生在手术中需要认真操作,保护周围的神经组织和血管。术后,患者需要积极进行康复训练,以加快康复进程。相信在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下,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将为患者带来健康和舒适的生活。

胸腰椎压缩骨折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手术护理配合体会

胸腰椎压缩骨折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手术护理配合体会【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胸腰椎压缩骨折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体会。首先介绍了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病史了解、体格检查和术 前准备。接着讨论了手术过程中的协作配合,强调手术团队的配合和 默契对手术成功的重要性。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也是关键内容,护士 需要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并给予正确的康复指导。本文还解析了 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强调了护理团队在护理过程中的 重要性。最后对胸腰椎压缩骨折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手术护理配合体 会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护理工作的发展方向。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手术护理配合体会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 趋势。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骨折、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手术护理、配合体会、手 术前准备、术中协作、术后护理、康复指导、并发症处理、护理团队、总结、未来展望 1. 引言 1.1 胸腰椎压缩骨折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手术护理配合体会 胸腰椎压缩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椎体骨折,常见于交通事故、 高坠事故、运动损伤等原因所致。胸腰椎压缩骨折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手术将导致骨折的椎体复位,然后使用钉棒系统内固定,帮助骨折部位恢复稳定。 在进行这种手术时,护理团队的协作配合显得尤为重要。护士需要提前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所需要的器械和药物,确保手术台及手术室的清洁消毒情况良好,为医生提供必要的协助。 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配合医生,协助提供所需器械、药物,保持手术场地整洁、无菌,及时传递医嘱,做好记录,随时掌握手术进程,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术后的护理和康复指导也是至关重要的,护士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伤口愈合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指导患者做好康复锻炼,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胸腰椎压缩骨折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成功与否离不开护理团队的精心配合,护士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至关重要。通过团队的努力,患者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2. 正文 2.1 手术前准备工作 手术前准备工作对于胸腰椎压缩骨折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成功进行至关重要。在患者接受手术前,护士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颈后路椎板成形钉板系统固定法和侧块固定全椎板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观察

颈后路椎板成形钉板系统固定法和侧块固定全椎板减压治疗脊髓型 颈椎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颈后路椎板成形钉板系统固定法与侧块固定全椎板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择取2007年1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行颈后路椎板成形钉板系统固定法的观察组及行侧块固定全椎板减压治疗的对照组,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无论在JOA评分方面,还是术后3个月轴性症状(AS)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椎板成形钉板系统固定法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标签:脊髓型颈椎病;JOA评分;轴性症状;颈后路;椎板成形钉板系统;侧块固定全椎板减压 脊髓型脊椎病的基本病理机制是由于患者脊髓或者其硬膜囊平面多处受压及脊髓血供缺乏而导致的脊髓功能进行性退变的一种疾病[1]。脊髓型脊椎病在临床实践中一旦被确诊,并且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原则上应该尽早进行外科手术治疗[2]。本文主要通过比较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钉板系统内固定手术和侧块固定全椎板减压手术的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轴性症状的出现率,对比性分析上述两种手术治疗方法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患者均为2007年1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13例、女10例;均经影像学检查和临床检查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排除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及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1例)与观察组(12例)。对照组男6例、女5例,年龄36~72岁,平均(56.8±4.2)岁;观察组男7例、女5例,年龄37~71岁,平均(56.4±4.6)岁。所有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痉挛、亢进等临床症状。两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诊断手段、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行颈后路椎板成形钉板系统固定手术。均取患者后正中位置为入刀切口,一般取门轴侧距患者关节内突缘5~6 mm处。而后进行C3~C7外层椎板皮质咬透操作,外层椎板咬透过程中应注意对患者骨松质及其内层椎板皮质的保留,一般需修成“V”形骨槽以便于后续手术的操作。开门一侧则取距离患者棘

脊柱内固定手术配合钉棒

脊柱内固定手术配合(USS钉棒) 一、用物准备:脊柱器材包、剖腹敷料、手术衣、持物筒、 USS钉棒及器材、 人工骨粒、手套、 0.5%碘伏、 75%酒精、 0.9%生理盐水、丝线 1#、 4#、 7#各 1 包、刀片 11#、21#各 1 个 特别用物:电刀、吸引器、 C 臂机套、灯套、引流管、花生米(4— 5个)、(骨蜡、棉片、明胶海绵备用)、骨科贴膜 1 块、电刀刷 1 个 二、麻醉方式:硬膜外或浑身麻醉 三、手术体位:俯卧位 四、手术步骤及配合: 1、递卵圆钳夹持碘伏纱球消毒皮肤,辅助医生铺无菌手术巾(治疗巾 →中单→腹单),贴手术贴膜,套无菌灯套 2、递 21#刀切开皮肤,条形纱布于切口双侧压迫止血,递电刀切开皮下 及筋膜,递自动牵开器 2 个裸露术野 3、递电刀沿棘突中线切开棘上韧带与椎旁肌附着处 4、递骨膜剥离子剥除骨膜,分别骨膜下侧骶棘肌,递干纱布填塞椎旁 肌空隙止血,显现椎板 5、用自动牵开器牵开四周组织,显现关节突、椎板横突并消除软组织 组织 6、递鹰嘴或尖嘴咬骨钳咬除上关节突部分皮质骨,递开孔器于椎弓根 开孔,而后递定位克氏针 7、用干纱布压住伤口,无菌治疗巾遮住术野,无菌 C 臂机套套住 C 臂 两头,用 C 臂机进行定位

8、递扩孔器进行扩孔,递探针丈量深度,选择适合螺钉,拧掉螺帽, 将螺钉固定在改锥上递给术者进行固定(共 4 枚) 9、递模拟棒丈量棒的长度,选择适合的棒,必需时递鼎力剪和弯棒器 进行裁棒和弯棒至适合弯度 10、递固定夹和金属棒(用持棒器夹持)给术者安装双侧固定夹和金属 棒( 4 个固定夹、两根金属棒) 11、复位后分别将螺帽套在套筒内递给术者拧紧螺帽( 4 个螺帽) 12、递骨凿、骨锤凿除多出骨组织 13、递压棒器压住金属棒,撑开器复位后,递套筒加固全部螺帽 14、递横向连结金属棒和固定夹,递内六角拧紧固定夹螺帽固定横棒(2 个固定夹、 1 根横棒,必需时裁棒) 15、将人工骨粒放入药杯内,递给术者,用弯血管钳将人工骨粒植入椎 空隙内,并压实。 16、递断钉器将螺钉剩余部分断掉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冲刷,换洁净纱 布 17、组织钳夹持酒精纱球消毒皮肤,递尖刀及引流管放引流,用角针7# 丝线固定引流管 18、盘点器材,递 1#可汲取线或圆针 7#丝线封闭术野至皮下筋膜 19、再次盘点后,组织钳夹持酒精纱球消毒切口四周皮肤,递圆针1#丝 线缝合皮下 20、递角针 4#丝线缝合皮肤,组织钳夹持酒精纱球再次消毒切口四周皮 肤

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2例。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32例患者均未发现脊柱不稳现象,骨折均达骨性愈合。结论:钉棒系统内固定能达到满意复位固定及椎管有效减压,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钉棒系统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一种严重的创伤,大多是由于交通事故、坍塌压伤和高处坠落造成的,患者一般伴有脊髓等神经损伤,若不及时治疗施,很可引起严重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探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我们收集我院2008年5月~~2011年1月住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2例,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32例均为新鲜骨折,男22例,女10例;年龄24~55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砸伤18例,高处坠伤10例,车祸4例。不全瘫10例,全瘫7例,无明显神经症状15例。32例患者均进行X线、CT和MRI检查。影像学显示3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爆裂楔形变,椎体后缘骨折块进入椎管内,20%~70%侵犯椎管内及压迫硬膜囊。骨折累及椎体二柱以上平均30%。10%~65%椎体前缘高度。 手术方法:行全身麻醉,患者俯卧位,腹部悬空。取伤椎为中心的后正中切口。术前用C臂X线机透视进行定位。常规显露椎板及上下关节突和骨折椎及相邻上下各一节段棘突,进钉点均采用人字嵴法,进钉角度,一般向中线倾斜5°~15°。具体根据术中透视来进钉方向。对于椎管占位在20%以下,无神经损伤的爆裂性骨折,不采用椎板切除减压。其他患者进行椎板切除减压,解除硬膜囊压迫,椎小关节或横突间植骨融合。 术后处理:术后2周戴腰背支具下床活动,术后3个月复查放射线片,根据骨折恢复及植骨融合的情况,祛除腰背支具,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结果 本组术后随访3个月~2年,平均11个月。32例均未发现脊柱不稳现象,骨折均达骨性愈合。不完全神经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都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无深部切口感染,无死亡发生。 讨论 手术适应证的选择:①CT检查显示L2平面以上骨折块进入椎管占位>3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