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共济失调分级标准

共济失调分级标准

共济失调分级标准

共济失调(Cerebellar Ataxia)是指由于小脑功能障碍导致的运动协调性障碍,主要表现为姿势控制的异常、眼球和迷路月动障碍等。共济失调可分为多种类型,根据病情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分级标准。本文将介绍并讨论几种常见的共济失调分级标准。

一、病史与临床表现分级标准

病史与临床表现分级标准是评估共济失调患者临床表现和病情严重程度的一种方法。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可以将共济失调分为轻、中、重三个级别。

轻度共济失调:患者表现为轻微运动协调障碍,日常生活中可基本正常完成大部分动作和活动。如走路稍显不稳,但不影响正常行走。

中度共济失调:患者表现为明显的运动协调障碍,日常生活中需要依赖他人帮助。如走路不稳,需要他人搀扶以保持平衡。

重度共济失调:患者表现为严重的运动协调障碍,几乎无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无法正常行走,需要轮椅或其他辅助器具进行移动。

二、疾病进展速度分级标准

疾病进展速度分级标准是根据共济失调的病程进展速度来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根据病程进展速度,可以将共济失调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个级别。

急性共济失调:病程进展迅速,表现为较短时间内出现明显的运动协调障碍。如几天或几周内共济失调症状迅速加重。

亚急性共济失调:病程进展较快,但比急性共济失调缓慢。如数月内共济失调症状逐渐加重。

慢性共济失调:病程进展缓慢,表现为多年甚至十几年共济失调症状逐渐加重。

三、病因与病理分级标准

病因与病理分级标准是根据共济失调的病因和病理特点来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根据病因和病理特点可以将共济失调分为原发性、继发性、遗传性三个级别。

原发性共济失调:病因是由于小脑损害引起,如小脑肿瘤、小脑退行性变等。

继发性共济失调:病因是由于其他疾病或药物导致,如酒精中毒、药物副作用等。

遗传性共济失调:病因为遗传性基因突变导致,如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等。

四、疾病分级评分标准

疾病分级评分标准是综合考虑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的方法。根据评分结果,可以将共济失调分为不同的级别。

常用的共济失调分级评分工具包括SARA评分(Scale for Assessment and Rating of Ataxia)、ICARS评分(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Ataxia Rating Scale)等。

SARA评分根据共济失调患者在八个动作项目上的执行能力进行评估,将结果转化为从0到40的分数,分数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

ICARS评分则综合考虑姿势控制、步态、肢体共济失调、言语和眼

球运动等方面的表现,并根据结果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

综上所述,共济失调的分级标准有病史与临床表现、疾病进展速度、病因与病理和疾病分级评分等方面。选择适当的分级标准有助于医生

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共济失调分级标准

共济失调分级标准 共济失调(Cerebellar Ataxia)是指由于小脑功能障碍导致的运动协调性障碍,主要表现为姿势控制的异常、眼球和迷路月动障碍等。共济失调可分为多种类型,根据病情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分级标准。本文将介绍并讨论几种常见的共济失调分级标准。 一、病史与临床表现分级标准 病史与临床表现分级标准是评估共济失调患者临床表现和病情严重程度的一种方法。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可以将共济失调分为轻、中、重三个级别。 轻度共济失调:患者表现为轻微运动协调障碍,日常生活中可基本正常完成大部分动作和活动。如走路稍显不稳,但不影响正常行走。 中度共济失调:患者表现为明显的运动协调障碍,日常生活中需要依赖他人帮助。如走路不稳,需要他人搀扶以保持平衡。 重度共济失调:患者表现为严重的运动协调障碍,几乎无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无法正常行走,需要轮椅或其他辅助器具进行移动。 二、疾病进展速度分级标准 疾病进展速度分级标准是根据共济失调的病程进展速度来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根据病程进展速度,可以将共济失调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个级别。

急性共济失调:病程进展迅速,表现为较短时间内出现明显的运动协调障碍。如几天或几周内共济失调症状迅速加重。 亚急性共济失调:病程进展较快,但比急性共济失调缓慢。如数月内共济失调症状逐渐加重。 慢性共济失调:病程进展缓慢,表现为多年甚至十几年共济失调症状逐渐加重。 三、病因与病理分级标准 病因与病理分级标准是根据共济失调的病因和病理特点来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根据病因和病理特点可以将共济失调分为原发性、继发性、遗传性三个级别。 原发性共济失调:病因是由于小脑损害引起,如小脑肿瘤、小脑退行性变等。 继发性共济失调:病因是由于其他疾病或药物导致,如酒精中毒、药物副作用等。 遗传性共济失调:病因为遗传性基因突变导致,如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等。 四、疾病分级评分标准 疾病分级评分标准是综合考虑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的方法。根据评分结果,可以将共济失调分为不同的级别。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二代标准)(国家科委攻关项目“85 -919-02-01 中风病证候学与临床诊断的研究”课题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 一、中风病诊断标准 1. 病名诊断标准 ①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②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③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④发病年龄多在40 岁以上。 具备两个主症以上,或一个主症两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 病类诊断标准 ①神识 正常0分 嗜睡3分 迷蒙5分 神昏7分 昏愦9分 ②语言 正常0分 构音不清1分 语句不全3分 字词不清4分 失语6分 ③面瘫 无0分 轻瘫1分 全瘫2分 ④眼征 无0分 二目上吊2分 目偏不瞬4分 ⑤上肢瘫 无0分 上举力弱1分 上举过肩2分 上举不到肩4分 最多可略摆动 不能动6分 ⑥指瘫 无0分 力弱1分 握拳伸指不全2分 略动4分

全瘫5分 ⑦下肢瘫 无0分 抬高45°以上1分 抬高不足45°2分 摆动平移4分 略动、不能动6分 ⑧趾瘫 无0分 力弱1分 伸屈不全2分 略动4分 全瘫5分 ⑨其他症征 瞳神异常7分 抽搐7分 呕血便血8分 二便自遗8分 目合口开8分 鼻鼾息微9分 脉微欲绝9分 手撒肢冷9分 评分:病类诊断评分是各项最高分相加而成,满分为52分。 诊断分级:1~13 分为轻型; 14~26 分为普通型; 27~39 分为重型; 40 分以上为极重。 3. 证类诊断标准 ①风痰火亢: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晕目眩,发 病突然,心烦易怒,肢体强急,痰多而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②风火上扰: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病势突变,神 识迷蒙,颈项强急,呼吸气粗,便干便秘,尿短赤,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③痰热腑实: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痛目眩,咯 痰或痰多,腹胀便干便秘,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④风痰瘀阻: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晕目眩,痰 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⑤痰湿蒙神: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神昏,痰鸣, 二便自遗,周身湿冷,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缓滑。 ⑥气虚血瘀: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面色白,气短乏力,自汗出,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或有齿痕,脉沉细。 ⑦阴虚风动: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 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4. 分期标准 急性期:发病四周以内。

共济失调分级标准

共济失调分级标准 共济失调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身体各部位的位置、速度和力量不能协调一致,导致身体运动不准确、不协调、不稳定的一种病理状态。共济失调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以下是每个等级的具体标准: 一、轻度共济失调 轻度共济失调是指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平衡障碍,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轻度共济失调症状: 1.步态不稳:走路时可能会出现轻微的摇晃或步履蹒跚的现象。 2.协调性差:在进行一些精细动作时,如写字、拿筷子等,可能会显得比较笨拙。 3.反应迟钝: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的情况,但不会影响日常生活。 4.肌肉力量减弱: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力量减弱的状况,尤其是在腿部和躯干肌肉。 二、中度共济失调 中度共济失调是指患者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受到较大影响,不能完成许多日常活动,甚至需要轮椅辅助或在他人的帮助下进行日常生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度共济失调症状: 1.步履蹒跚:走路时可能会出现明显的摇晃或不平衡,需要扶着墙壁或家具才能保持平衡。 2.协调性差: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如吃饭、洗澡等,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

3.反应迟钝: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反应迟钝现象,甚至在他人的呼唤下也没有反应。 4.肌肉力量减弱:患者的肌肉力量减弱,尤其是腿部和躯干肌肉,可能需要轮椅辅助。 三、重度共济失调 重度共济失调是指患者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受到严重影响,不能进行许多日常活动,甚至不能自行移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重度共济失调症状: 1.无法行走:患者可能无法自行行走,甚至不能保持坐姿。 2.无法自理:患者可能无法进行许多日常活动,如洗澡、吃饭等。 3.反应完全迟钝:患者可能会出现完全的反应迟钝现象,甚至在他人的呼唤下也没有反应。 4.肌肉力量减弱:患者的肌肉力量减弱到无法支撑身体重量,可能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保持坐姿。

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

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 1脑性瘫痪的定义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及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 解释:脑性瘫痪是一组症候群,可由不同原因和疾病导致,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持续存在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及活动受限。脑性瘫痪是由于发育中的脑(胎儿或婴幼儿期)非进行性损伤所致,其临床表现可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应排除一过性障碍或进行性疾病。脑性瘫痪可同时伴有一种或多种其他功能障碍或合并症,最常见的有智力障碍、癫痫、语言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吞咽障碍和行为异常等,也可发生继发性肌肉萎缩、挛缩和骨、关节的变形或脱位等损伤。 2脑性瘫痪的诊断标准 脑性瘫痪的诊断标准为4项必备条件及2项参考条件。 2.1 必备条件 (1)中枢性运动障碍持续存在;(2)运动和姿势发育异常;(3)反射发育异常;(4)肌张力及肌力异常。 2.2 参考条件 (1)引起脑性瘫痪的病因学依据;(2)头颅影像学佐证(磁共振、CT、B超)。

解释:脑性瘫痪的诊断应满足4项必备条件,2项参考条件有利于寻找病因及佐证,为非必备条件。脑性瘫痪的异常运动模式是持续存在的,运动和姿势发育异常、反射发育异常说明脑损伤发生于发育中的脑,是脑性瘫痪的特征。出生前至新生儿期的病因引起脑性瘫痪其临床症状大多发生于生后18个月前,新生儿期以后及婴幼儿期脑损伤(缺氧、外伤、中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引起的脑性瘫痪症状与脑损伤发生的时间相关。 3脑性瘫痪的临床分型 建议按运动障碍类型及瘫痪部位进行分型,按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进行分级。 3.1 按运动障碍类型及瘫痪部位分型(6型) 痉挛型四肢瘫(spastic quadriplegia);痉挛型双瘫(spastic diplegia);痉挛型偏瘫(spastic hemiplegia);不随意运动型(dyskinetic);共济失调型(ataxic);混合型(mixed)。 注:以上痉挛型分型依据ICD-10分型以及最新国际脑性瘫痪分型相关报道,国际上也有如下分型方法:痉挛型(spastic):四肢瘫(quadriplegia)、双瘫(diplegia)和偏瘫(hemiplegia)。 解释:痉挛型以锥体系受损为主;不随意运动型包括手足徐动型(athetoid)和肌张力障碍型(dystonic),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共济失调型以小脑受损为主;混合型为2种或2种以上类型临床表现同时存在,多以一种类型的表现为主。 3.2 GMFCS分级(5级)解释:按照GMFCS 0-2岁、>2-4岁、>4-

肢体残疾分级标准三级标准

肢体残疾分级标准三级标准肢体残疾分级标准三级标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我整理了相关的内容,以下由我为大家具体解答该问题,并带您了解“残疾证等级划分标准”和“办理残疾证的条件”等相关拓展知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肢体残疾分级标准三级标准 三级伤残标准 (一)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 1、重度智力缺损或精神障碍,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 2、严重外伤性癫痫,药物不能控制,大发作平均每月一次以上或局限性发作平均每月四次以上或小发作平均每周七次以上或精神运动性发作平均每月三次以上; 3、双侧严重面瘫,难以恢复; 4、严重不自主运动或共济失调; 5、四肢瘫(二肢以上肌力3级以下); 6、偏瘫或截瘫(肌力3级以下); 7、大便或小便失禁,难以恢复。 (二)头面部损伤致: 1、一侧眼球缺失,另一眼盲目3级;或一侧眼球缺失,另一侧眼严重畸形伴低视力2级 2、双侧眼睑重度下垂(或严重畸形)伴双眼盲目3级以上;或一

侧眼睑重度下垂(或严重畸形),该眼盲目3级以上,另一眼盲目4级以上; 3、双眼盲目4级以上; 4、双眼视野接近完全缺损(直径小于5°); 5、上颌骨、下颌骨缺损,牙齿脱落24枚以上; 6、双耳极度听觉障碍伴一侧耳廓缺失(或严重畸形); 7、一耳极度听觉障碍,另一耳重度听觉障碍,伴一侧耳廓缺失(或严重畸形),另一侧耳廓缺失(或畸形)50%以上; 8、双耳重度听觉障碍伴双侧耳廓缺失(或严重畸形);或双耳重度听觉障碍伴一侧耳廓缺失,另一侧耳廓严重畸形; 9、面部瘢痕形成80%以上。 (三)脊柱胸段损伤致严重畸形愈合,严重影响呼吸功能。 (四)颈部损伤致: 1、瘢痕形成,颈部活动度完全丧失; 2、严重影响呼吸和吞咽功能。 (五)胸部损伤致: 1、肺叶切除或胸膜广泛粘连或胸廓畸形,严重影响呼吸功能; 2、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Ⅱ级伴器质性心律失常;或心功能Ⅰ级伴明显器质性心律失常。 二、残疾证等级划分标准 当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发生意外事故造成了工伤时,可以评残疾等级,向用人单位索要赔偿费,残疾人等级鉴定标准主要涉及的是

国际合作共济失调分级量表

国际合作共济失调分级量表

1=轻度晃动 2=中度晃动(头部水平<lOcm) 3 =严重晃动(头部水平>10cm),有摔倒的危险 4=立即摔倒 得分: 7.坐位情况 (双腿并拢坐于坚硬的平面,双臂交叉) 0=正常 1=躯干轻度晃动 2=躯干及腿中度晃动 3=严重失去平衡 4=不可能 得分:姿势及步态得分(静止得分):/34 Ⅱ动态功能 8.跟-胫试验(分解为运动及意向震颤) (病人仰卧位,头轻抬以便控制视觉。病人抬起一条腿,把脚跟放到另一条腿的膝盖上,然后沿胫骨表面向下滑到脚腕处。到脚腕处后再次抬腿大约40cm,重复上述动作,每侧肢体至少重复三次。) 0 =正常 1=脚跟抬不太高,动作分解为许多阶段,没有真正停顿或者速度减慢 2=脚跟抬不太高,并停顿 3=脚跟抬不太高,并横向晃动 4=脚跟抬不太高,横向晃动非常严重或不能进行测验 左侧得分:右侧得分: 9.跟-膝-胫试验之运动震颤 (测验同前:在病人把脚跟放在膝盖上,滑到脚腕之前,特别观察脚跟在膝盖上的运动性震颤。) 0 =正常 1=脚跟碰到膝盖后立即停止震颤 2=脚跟碰到膝盖10s之内停止震颤 3=脚跟碰到膝盖10s后才停止震颤 4=持续震颤或测验不能进行 左侧得分:右侧得分: 10.指鼻试验,分解及辨距障碍 (病人坐于椅子,测验前手放在膝盖上,每侧肢体动作重复三遍。) 0=正常 1=动作摇晃,但无分解 2=动作分解为两部分和/或在指鼻时中度辨距不良 3=动作分解多于两部分和/或在指鼻时严重辨距不良 4=严重辨距不良,无法指到鼻子 左侧得分:右侧得分: 11.指鼻试验:手指意向性震颤 (研究运动轨迹中的震颤,病人坐于椅子,测验前手放在膝盖上,每侧肢体动作重复三遍。) 0 =正常 1 =运动轻度偏差 2=中度震颤,估计幅度<10cm 3=估计震颤幅度在10〜40cm之间 4=严重震颤幅度大于40cm 左侧得分:右侧得分:

丧失劳动能力鉴定

丧失劳动能力鉴定 篇一: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鉴定标准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鉴定标准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且治疗无效者: 1、植物状态或去皮层状态。 2、真性或假性延髓麻痹。 3、四肢瘫肌力4级以下(含4级)。 4、三肢瘫或二肢瘫肌力3级以下(含3级)。 5、中度(含中度)以上非肢体瘫的运动障碍。 6、严重肌肉疾病(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 7、单肢瘫肌力2级以下(含2级)。 8、完全性混合性失语。 9、智能障碍,IQ测试≤45。 二、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且治疗无效者: 1、三肢瘫或二肢瘫肌力4级。 2、单肢瘫肌力3级。 3、完全性运动性失语。 4、智能障碍,IQ测试46~54。 5、癫痫大发作每月3次以上(含3次)。 三、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且治疗无效者: 1、轻度非肢体瘫的运动障碍。 2、肌肉疾病影响工作。 3、不完全性失语。

4、智能障碍,IQ测试55~84。 说明 (1)引起肢体瘫痪的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原则上须经半年以上(含半年)系统治疗。 (2)植物状态是昏迷后遗留的一种特殊意识障碍,表现为: ①智能活动丧失。 ②不会说话,也不理解他人语言。 ③不能随意运动,但对刺激可有屈曲逃避反应。 ④觉醒时睁眼,眼球无目的地游动。 ⑤主动饮食能力丧失,但可有吞咽或咀嚼动作。 ⑥大小便失禁。 ⑦脑电图平坦,后期可有高幅慢波。 (3)去皮层状态是双侧大脑广泛损害造成的一种特殊意识障碍,表现为: ①睁眼昏迷,保持觉醒与睡眠的周期节律,觉醒时睁眼凝视或双目无目的地游动,其实对自身及周围环境一无所知。 ②缺乏有目的运动,但可有咀嚼、吞咽动作和对刺激的逃避动作,常可引出双侧病理反射。 ③去皮层强直,即前臂屈曲、内收,下肢直伸、四肢腱反射亢进。 ④植物神经障碍,可因身体内外不同原因的刺激而诱发瞳孔散大、大汗和呼吸、脉搏的改变。 (4)失语是一种病灶性皮层功能障碍,是在没有精神障碍、感觉缺失和肌肉瘫痪的条件下,患者失去用言语或文字去理解和思维表达能力,前者为感觉性失语,后者为运动性失语, 二者兼而有之则为混合性失语。 (5)非肢体瘫的运动障碍包括肌张力增高、共济失调、不自主运动或震颤等,根据其对生 活自理的影响程度划分为轻、中、重三度: ① 重度运动障碍不能自行进食、大小便、洗漱和穿衣,需由他人护理。 ② 中度运动障碍上述动作困难,但在他人帮助下可以完成。 ③ 轻度运动障碍完成上述动作虽有一定困难,但基本可以自理。

残疾人分级

一.A1~A9截肢分级: A1级:双侧膝关节以上或通过膝关节的截肢 A2级:单侧膝关节以上或通过膝关节的截肢 A3级:双侧膝关节以下,踝关节以上或通过踝关节的截肢 A4级:单侧膝关节以下,踝关节以上或通过踝关节的截肢 A5级:双侧肘关节以上或通过肘关节的截肢 A6级:单侧肘关节以上或通过肘关节的截肢 A7级:双侧肘关节以下,腕关节以上或通过腕关节的截肢 A8级:单侧肘关节以下,腕关节以上或通过腕关节的截肢 A9级:上肢腕关节以上和下肢踝关节以上的联合截肢 二.脑瘫分级: CP1级:严重的四肢瘫痪。四肢和躯干功能性活动范围小,活动需要靠助手或电动轮椅的帮助,自己不能驱动轮椅。 CP2级:中度至重度四肢瘫痪。运动员常能抓住圆柱形或球形物体,并能比较灵巧的使用和扔球,但手伸展能力差;躯干静态控制力较好而动态控制力差;一般或双侧下肢有一定功能。虽四肢及躯干功能性肌力差,但可自行驱动轮椅。 CP3级:肢瘫痪或需要乘坐轮椅的严重偏瘫,可在助手或辅助用具的帮助下行走,可独立驱动轮椅。驱动轮椅时,躯干部能快速,均匀的协助轮椅长距离行进,不能快速松握,如果只能用一侧上肢驱动轮椅,虽可长距离行进,健侧的手能快速松握。 CP4级:中度到重度的双肢瘫痪,上肢和躯干肌力好,其活动范围和控制范围有很小的问题,由于中度到重度的双下肢受累,因而不能用辅助器械就不能长距离行走,运动时通常使用轮椅,使用轮椅的偏瘫运动员,一侧上肢功能正常则为田赛项目的4级

CP5级:对称或不对称的中度双肢瘫痪。步行时需要用辅助器具,但站立或投掷时不需要。如重心轻微改变,则失去平衡。运动员具有较好的跑动功能,上肢或手的功能障碍较轻。CP6级:中度手足徐动或运动失调,所有四肢运动功能均受累。和5级相比,6级运动员上肢控制力较差,但其下肢的功能一般较好,特别是跑步的时候动态和静态平衡功能良好,能独立步行。 CP7级:此级为真正的能独立步行的偏瘫运动员。走路不用辅助器具。但由于下肢痉挛而陂行,健侧肢体功能良好。 CP8级:功能障碍小的偏瘫和双肢瘫痪,或轻微的手足徐动。可自由的跑跳,没有陂行,亦不需要用矫形鞋。通常由于手部动作不协调可能会有很小的功能丧失,下肢也可能有轻度功能障碍和协调问题。 三、盲人运动功能分级 视力残疾运动员在比赛中分为三个级别B1级、B2级和B3级 B1级视力为全盲,双眼无光感,或仅有光感但在任何距离、任何方向均不能辨认手的形状;B2级视力为从能识别手的形状到0.03和/或视野小于5度内; B3级视力从0.03以上到0.1和/或视野大于5度小于20度 说明:所有的标准都以最好眼睛的做好矫正度为准,配有隐形镜片或矫正镜片的运动员,无论比赛中是否佩戴,都必须带上参见检查测试 四、瘫痪的类型和常见的异常运动形式 类型:四肢瘫痪,三肢瘫痪,双肢瘫痪,偏瘫痪,单肢瘫痪 异常运动形式:痉挛,手足徐动,共济失调,混合型功能障碍的试及评定标准 五、功能障碍的试及评定标准 0分:功能性运动完全丧

[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

[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分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篇(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安全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减轻、避免和消除事件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社会、经济、生活正常秩序的影响,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工作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方针,按照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平战结合、应急为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群专结合、以专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理发生在我省境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事件分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

级)和一般(iv级)四级。 3组织体系 3.1领导机构 在政府及省应急委的领导下,成立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负责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管理工作。 3.2工作机构 省卫生厅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管理工作。省级有关部门根据本部门职责和预案规定,负责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相关工作。各州(市)、县(市、区)政府及应急委、卫生等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3现场指挥机构 受派出机构委托,成立现场处突指挥部,统一领导、组织、管理、协调现场救援工作。 3.4专家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库,根据需要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评估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和参与应急处理工作。 3.5专业技术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相关科研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照预案的规定履行相应职责和落实完成具体工作任务。

康复评定技术重点复习

康复评定与临床检查的不同; 1.对象不同 2.病情不同 3.目的不同 4.检查手段不同 5.处理原则不同 肌力:是指肌肉自主收缩产生最大的力量,又称绝对肌力 肌肉收缩的类型:等张收缩、等长收缩、等速收缩 肌肉收缩的影响因素: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2.肌肉的初长度 3.运动单位的募集程度和神经冲动发放频率 4.杠杆效率 5.肌肉收缩的类型 6.中枢神经系统调动功能的协调性 Lovett分级法评定标准 分级名称评级标准 0 零未触及肌肉的收缩 1 微可触及肌肉的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2 差解除重力的影响,能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 动 3 好能抗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能 抗阻力 4 良能抗重力及轻微阻力,完成全关节范围的运动 5 正常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全关节范围的运动 引起关节活动异常的原因: 1.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疼痛 2.肌肉痉挛 3.肌肉无力 4.关节内异常 5.关节僵硬

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 1.体位:确定测量体位,保证体位舒适,充分暴露被检查部位,测量时关节活动不受限制; 2.介绍情况:让受试者了解测量过程、测量原因,以取得受试者的配合 3.量角器的放置:先确定量角器放置的关节活动面,然后确定其轴心(通常是骨性标志点),最后确定量角器的固定臂及移动臂; 4.关节活动:在关节可能的关节活动范围之内,轻柔地移动关节,以确定完全的被动关节活动度,并注意观察受试者有无疼痛或不适感; 5.记录:摆放量角器并记录主动关节活动终末位的角度及被动关节活动终末位的角度。 肌张力;是指人体在安静休息的情况下,肌肉保持一定紧张状态的能力。 痉挛;一种由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以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超过正常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痉挛的特殊表现: 1. 巴宾斯基反射 2. 折刀样反射 3. 阵挛 4. 去脑强直和去皮质强直 僵硬:是主动肌和拮抗肌同时增加,各个方向的关节被活动阻力均增加的现象。 肌张力迟缓的主要原因: 1.影响小脑或锥体束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可为暂时性肌张力迟缓,如脊髓损伤的脊髓休克阶段 2.外周神经系统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3.原发性肌病,如重症肌无力

常见康复评定及量表

名词解释 1.康复评定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定性和(或)定量描述,并对其结果作出合理解释的过程。 2.肌力是指肌肉自主随意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又称绝对肌力。 3.肌张力是指人体在安静休息的情况下,肌肉保持一定紧张状态的能力。 4.协调是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能力,包括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节奏,采用适当的力量、速度和距离,达到准确的目标等几个目标。 5.平衡是指人体保持各种姿势状态稳定的一种能力,是一种自发的、无意识或反射性的活动,受重心和支撑面两个条件制约。 6.步行周期是指人体在正常行走时一侧下肢足跟着地至该侧下肢足跟再次着地的时间过程。(一个时长大约1~1.32s) 7.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8.脊髓半切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半侧脊髓缺血导致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的运动功能及神感觉障碍,对侧肢体痛觉和温度觉丧失或减弱。 9.脊髓休克:脊髓受到外力作用后短时间内损伤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经功能完全消失。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周,偶

有数月之久。脊髓休克期间无法对损伤程度做出正确的评估。球(海绵体)—肛门反射和肛门反射出现,提示脊髓休克结果。 10.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指突然发生的、有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 11.痉挛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以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填空 1.康复与临床检查的区别:对象不同、病情不同、目的不同、检查手段不同、处理原则不同。 2.功能障碍分为残损,残疾和残障三个层次。 3.康复评定方法的分类: ①定性评定(访谈、问卷调查、观察) ②定量评定 等级资料的量化评定(将等级赋予分值的方法,如徒手肌力检查法) 计量资料的评定 4.康复评定的内容: 主观资料(S)详细病史 客观资料(O)体格检查 功能评定(A)整理和分析上述资料

EDSS神经功能状况评估

KURTZKE EXPANDED DISABILITY SCALE (EDSS) 患者姓名床位号住院号 据功能障碍的程度来评定各系统分值。分级从正常(0分)到最严重缺损(5-6分)变化,此外,还有行动能力和日常生活限制的评定,共20个步骤。 评分的前几步中,症状的少量增加就可以导致EDSS评分步骤的明显增加。这意味着病变累及了更多的系统或某一系统的功能障碍比较严重。第四步之后,行走能力是决定EDSS分值的主要因素。评分的这一部分中,其他功能的异常,对EDSS评分的影响不大,尽管这些功能(如上肢的运动、认知能力)对患者本人有一定影响。 0.0神经检查正常(所有的功能系统评分都为0) 1.0没有残疾,只有1个功能系统的轻度异常体征(1个FS1) 1.5没有残疾,有超过1个功能系统的轻度异常体征(>1个FS1) 2.0累及1个功能系统的轻度残疾(1个FS2, 其它FS0或1) 2.5累及2个功能系统的轻度残疾(2个FS2, 其它FS0或1) 3.0累及1个功能系统的中度残疾或累及3-4个功能系统的轻度残疾;行走不受限 3.5行走不受限,1个功能系统的中度残疾(1个FS3, 其它FS0或1),合并有1-2个系统的评分为2;或2个功能系统的评分为3;或五个功能系统的评分为2(其他是0或1) 4.0行走不受限;即使有累及1个功能系统的较为严重的残疾(1个FS 4或2个FS>3或1个FS3+2个FS2或5个FS2),其他系统为0-1分,但生活自理,不休息独立行走超过500米 4.5行走不受限;每天大多数可以站立,能完成正常工作,但活动部分受限并需要少许帮助;特点是累及1个功能系统的相对严重的残疾(评分4分,或超过前几步总和的分级),其他系统为0-1分;不休息独立行走超过300米 5.0残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不休息独立行走200米;1个功能系统的评分为5分,或重于4.5分的表现,其他系统为0-1分 5.5不休息独立行走100米;残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1个功能系统的评分为5分,或重于5分的表现,其他系统为0-1分 6.0间歇行走,或一侧辅助(或他人辅助)下行走100米,中间休息或不休息;或2个以上的神经功能系统评分大于3+ 6.5双侧辅助下可以行走20米,中途不休息;2个以上的神经功能系统评分大于3+,(如行走不能超过20米,应评为7分) 7.0辅助下行走不超过5米,活动限于轮椅上,可独立推动轮椅;轮椅上的时间超过12小时;1个以上的功能系统评分为4+,少数情况下锥体束评分为5分

小脑萎缩共济失调电子病历

注意∶ 请在下面病历对应的病情及检查旁边的“□”前打“√”或( )内填写,然后发到我们邮箱:zcq@https://www.doczj.com/doc/3b19211418.html, 如果自己不会填写,可将此病历打印出来到当地医院请内科、神经内科和中医科医生检查后在对应的病情及检查旁边的“□”内打“√”或( )内填写后寄我院。 也可按照医生填写的内容在下面病历对应的病情及检查旁边的“□”前打“√”或( )内填写,然后发到我们邮箱。 小脑萎缩共济失调电子病历 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 住址:邮箱: 电话:手机:邮编: 日期:年月日 一、主要症状及发病时间: 二、以前或现在有无下例症状或疾病 1.神经系统:□智能减退、□健忘、□神情呆板、□思维迟钝、□神情淡漠、 □少欢寡言、□喜欢独居、□不欲见人、□悲观失望、□气短乏力、□倦怠思卧、 □头脑昏沉、□头晕、□听力减退、 2.呼吸系统:□咳嗽、□咳痰、□咯血、□气喘、□胸痛、□呼吸困难、 3.循环系统:□心悸、□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 4.消化系统:□食欲不振、□吞咽困难、□呛咳、□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腹胀、□腹水、□腹泻、□便秘、□便血、 5.泌尿生殖系统:□腰痛、□膀胱压痛、□尿频、□尿急、□尿痛、□尿血、 □夜尿增多(每夜次)、尿失禁(日次)、□眼睑浮肿、□下肢浮肿(□左侧□右侧)、□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性增强、□性冷淡)、月经( □正常、□提前、□错后、□色暗、□量多、□量少、□宫能性子宫出血)、 6.造血系统:□乏力、□皮肤出血点、□粘膜出血点、□牙龈出血、□紫癜、7.内分泌系统:□糖尿病、□怕冷、□怕热、□多汗、□盗汗、□烦躁、□口渴、□多尿、 8.骨骼系统:□骨折(部位 )、□畸形(部位 )、□坏死(部位 )。 9.颈椎:□疼痛(□左侧、□右侧)、□骨质增生、□椎体不稳、□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椎管外肿瘤、□椎管内肿瘤、□脊髓内肿瘤、□外伤 10.胸椎:□外伤、□椎体不稳、□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椎管狭窄、

康复评定技术

康复评定技术 1. 康复评定的定义: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定性和(或)定量描述,并对其结果作出合理 解释的过程。 2. 功能障碍分为残损、残疾、残障三个层次。 3. 肌肉的收缩形式:⑴.等张收缩⑵.等长收缩⑶.等速收缩 4. 共济失调的定义:当大脑和小脑发生病变时,四肢协调动作和行走时的身体平衡发生障碍,此种协调功能障碍又 称为共济失调。 5. 步行周期的定义:是指行走过程中一侧足跟着地至该侧足跟再次着地的过程。 6. 偏瘫步态的表现:患侧肩、肘、腕及手指关节屈曲、内收;髋关节伸展、内收及内旋,膝关节伸展,踝关节跖 屈、内翻。 7. 失认证的定义:是指在没有感官功能不全、智力衰退、意识不清、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不能通过器官认识身 体部位和熟悉物体的临床症状。 8. 失用症的定义:是指在无肌力下降、肌张力异常、运动协调性障碍、感觉缺失、视空间障碍、语言理解障碍、注 意力差或不合作等情况下,不能正确运用后天习得的运动技能进行目的性运动的运用障碍。 9. 狭义ADL定义: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所涉及的一系列基本活动,包括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独立的社 区活动,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 10. 脊髓损伤的定义: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与功能的损害,从而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 经功能障碍。 11. 联合反应的定义:是指当身体某一部位进行抗阻力运动或主动用力时,诱发患侧相关肌群不自主的肌张力增高或 出现运动反应。 12. 共同运动的定义:当患者活动患侧上肢或下肢的某一关节时,不能作单关节运动,邻近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可 以出现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共同运动,并形成特有的活动模式,这种模式称为共同运动。 13. 康复评定的对象:残损、残疾、残障。 14. 康复评定的作用:a掌握功能障碍的情况b制定康复治疗计划c评价治疗的效果d帮助判断预后e 分析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 15. 大脑皮质水平反射有哪些:a仰卧位平衡反应b俯卧位平衡反应c膝手四点位平衡反应d坐位平衡 反应e双膝立位平衡反应f第一种跨步及跳跃反应g第二种跨步及跳跃反应h第三种跨步及跳跃反应i足背身平衡反应j跷跷板平衡反应k猿位平衡反应。 16. 肌肉收缩的三种形式:等张收缩、等长收缩、等速收缩。 17. 躯干感觉的分类: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 18. 深感觉包括哪些:位置觉、运动觉、振动觉。 19. 非平衡性协调试验包括哪些:a指鼻试验b指指试验c交替指鼻和对指d对指试验e轮替试验f 跟膝胫试验g肢体保持试验h绘圆或横“ 8 ”字试验。 20. 平衡功能的分类:静态平衡、动态平衡、反应性平衡。 21. 人体平衡的维持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感觉输入、中枢整合和运动控制。 22. 感觉输入: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位置相互关系主要通过视觉、本体感觉及前庭觉的信息传入而被感知。 23. 平衡反应的评分结果:a 0-20分:平衡能力差,只能坐轮椅; b 21-40分:平衡能力可,能辅助步行; C41-56分:平衡能力好,能独立行走; d <40分,预示有跌倒的危险。 24. 常见的异常步态:偏瘫步态、脑瘫步态、蹒跚步态、前冲步态、臀大肌步态、臀中肌步态、股四头肌步态、胫前 肌步态、腓肠肌步态。 25. 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20分以下者:生活完全需要依赖;21-40分:生活需要很大帮助;41-60分者:生活需 要帮助;>60分者:生活基本自理。Barthel指数得分40分以上者康复治疗的效益最大。 26. Barthel指数十大项目:大便,小便,修饰(个人卫生),如厕,进食,转移,平地步行,穿着,上楼 梯,洗澡(池浴、盆浴或淋浴)

权威文字版: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附录)

权威文字版: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附录)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致残程度等级划分依据 A.1 一级残疾的划分依据 a) 组织器官缺失或者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 b) 存在特殊医疗依赖; c) 意识丧失; d) 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e) 社会交往完全丧失。 A.2 二级残疾的划分依据 a) 组织器官严重缺损或者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其他器官难以代偿; b) 存在特殊医疗依赖; c) 日常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 d) 各种活动严重受限,仅限于床上或者椅子上的活动; e) 社会交往基本丧失。 A.3 三级残疾的划分依据 a) 组织器官严重缺损或者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 b) 存在特殊医疗依赖; c) 日常生活大部分或者部分不能自理; d) 各种活动严重受限,仅限于室内的活动; e) 社会交往极度困难。 A.4 四级残疾的划分依据 a) 组织器官严重缺损或者畸形,有重度功能障碍; b) 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者一般医疗依赖; c) 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间或需要帮助; d) 各种活动严重受限,仅限于居住范围内的活动;

e) 社会交往困难。 A.5 五级残疾的划分依据 a) 组织器官大部分缺损或者明显畸形,有中度(偏重)功能障碍; b) 存在一般医疗依赖; c) 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偶尔需要帮助; d) 各种活动中度受限,仅限于就近的活动; e) 社会交往严重受限。 A.6 六级残疾的划分依据 a) 组织器官大部分缺损或者明显畸形,有中度功能障碍; b) 存在一般医疗依赖; c) 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偿,条件性需要帮助; d) 各种活动中度受限,活动能力降低; e) 社会交往贫乏或者狭窄。 A.7 七级残疾的划分依据 a) 组织器官大部分缺损或者明显畸形,有中度(偏轻)功能障碍; b) 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护理依赖; c) 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极重度受限; d) 各种活动中度受限,短暂活动不受限,长时间活动受限; e) 社会交往能力降低。 A.8 八级残疾的划分依据 a) 组织器官部分缺损或者畸形,有轻度功能障碍,并造成明显影响; b) 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护理依赖; c) 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重度受限; d) 各种活动轻度受限,远距离活动受限; e) 社会交往受约束。 A.9 九级残疾的划分依据 a) 组织器官部分缺损或者畸形,有轻度功能障碍,并造成较明显影响; b) 无医疗依赖或者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护理依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