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耳穴按摩健身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耳穴按摩健身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耳穴按摩健身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耳穴按摩健身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1、捂按全耳双手掌心捂耳,五指伸直朝后,指尖相对紧贴后枕

部,当吸气时两手向下向后紧压,呼气时放松,一呼一吸各10

次。

2、牵揉耳垂拇指置于耳背,食指弯曲,拇食二指捏紧耳廓,

并从耳尖向下滑至对耳屏及耳垂,再揉捻该部位并向下牵拉耳

垂,反复10次。

3、按揉三角窝食指伸直,其余四指紧握拳,食指插入三角窝,

顺时针转动10次,逆时针转动10次。

4、揉按耳孔小指伸直,插入外耳道口,顺时针转动10次,

逆时针转动10次。

5、外拉耳廓拇食指紧捏住耳廓中部,尽力向外上牵拉10次。

有时分泌性中耳炎的病人会告诉你,他们自己用了1和4法时

症状有好一点。我就教他们1至5的完整的按摩法。按完后他

们会觉得耳部有温热感,多做几次后会觉得舒服很多,我想至

少起到一种鼓膜按摩和热疗的作用,最好每天有空就多做几次。

有用过几例病人反映不错。可以作为一种保健和辅助的治疗。

欢迎大家试用。另外向大家声明我介绍的方法都是我亲自用过

的,有效才推荐给大家,欢迎大家提意见,但不欢迎那种没尝

试过却断然否定这种按摩治疗法的态度。

(一)耳廓表面解剖(图10-80)

1.耳轮:耳廓最外圈的卷曲部分。

2.耳轮脚:耳廓深入到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

3.耳轮结节:耳轮后上方稍突起处。

4.耳轮尾:耳轮末端与耳垂的交界处。

5.对耳轮:在耳轮内侧,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其上方有两分叉,向上分叉的一支称对耳轮上脚;向下分叉的一支称对耳轮下角。

6.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角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7.耳舟:对耳轮上、下角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8.耳屏:耳廓前面的瓣状突起,又称耳珠。

9.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10.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11.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12.屏轮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稍凹陷处。

13.耳垂:耳部下部无软骨之皮垂。

14.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又称耳甲窝。

15.耳甲腔: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又称耳甲窝。

16.外耳道开口:在耳甲腔内,为耳屏所遮盖处。

(二)耳穴的分布

耳穴在耳部的分布有一定规律,与身体各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廓的分布象一个倒置的胎儿。一般说来,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图10-81,82)。

图10-80 耳廓表面解剖图

图10-81 耳穴形象分布示意图

图10-82 常用耳穴示意图

按摩耳朵养生法

耳部保健按摩法 马悦凌 耳部约6厘米左右长短,其外形似贝壳,又好象是一个蜷缩在母腹子宫中的胎儿。它是听觉器官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帮助收集来自各方面的声音,将声音传入耳道内,还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判断声源的方向事实上,耳的作用还不止这些。早在公元前,我国第一部医学著作《内经》上曾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之地,认为耳不是一个孤立的器官,它和全身经络及五脏六腑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现代医学的研究也把耳廓比喻为缩小的人体身形,它与机体内各个器官组织都有一定的联系,人体各器官组织在耳廓的局部皮肤上都有相应的刺激点,一旦器官组织发生病变,耳上的某个特定部位(中医称之为穴位)就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和反应,因此当刺激某个耳穴时,就可以诊断和治疗体内相应部位的疾病。一些有经验的医学专家可以通过耳部皮肤颜色的深浅变化、有无凹凸变形结节或脱屑、毛细血管是否充盈等协助诊断疾病,常见的如某些冠心病病人的耳垂处可见到一条斜形的皱痕,此皱痕被称为冠心病沟。耳垂对血管缺血很敏感,一旦冠状动脉硬化引起冠心病时,耳垂组织也会发生缺血现象,使耳垂皮肤组织发生一定程度的萎缩变化,这条斜线状的皱痕出现在诊断冠心病时,准确率可达90%左右。人们在医院里也可以见到医生在耳上某个特点的穴位埋药籽或耳穴埋针等方法治疗许多的疾病。另外,中医认为肾主芷精,开窍于耳,耳是肾的外部表现,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廓较长,耳垂组织丰满,在一定程度上是肾气盛健的一种征象,所以经常进行一些双耳的按摩,可以起到健肾壮腰养、身延年的作用 下面介绍几种耳部按摩的方法:

一提拉耳尖法:用双手拇食指捏耳上部,先揉捏此处,然后再往上提揪,直至该处充血发热,每次15-20次,此处的穴位有神门盆腔内外生殖器足部踝膝胯关节以及肝阳穴风溪穴等 二上下按摩耳轮,并向外拉: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按压揉捏耳轮,使之发热发烫,然后再向外拉耳朵15-20次,耳轮处主要有颈椎腰椎胸椎腰骶椎肩肘等穴的反应区 三下拉耳垂法: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再向下拉耳垂15-20次,使之发热发烫,耳垂处的穴位有头额眼舌牙面颊等穴 四按压耳窝:先按压外耳道开口边的凹陷处,此部位有心肺气管三焦等穴,按压15-20下,直至此处明显的发热发烫,然后再按压上边凹陷处,此部位有脾胃肝胆大肠小肠肾膀胱等穴,同样来回磨擦按压15-20次刚才介绍的耳部四种按摩手法,基本上将耳部各处都按摩到了,按摩的程度一定要有发热发烫的感觉,这样就明显的促进了耳部的血液循环,这种治疗的信息就会通过体内的传导经络传导到相应的脏腑,改善相应脏腑的功能,起到治病和保健的作用 第五步是用食指和中指延着下耳根向上耳根推,中指放在耳前,食指放在耳后,二手指都要用劲向上推,推40-50次左右,推后不但耳部发热,面部头部都有明显的发热的感觉,这对健脑治疗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等都有非常好的疗效而且还有明显的美容效果,爱美的女士你不妨试试看,按照我教你的方法按摩耳部后再用劲的推耳根的前后,一套操做下来,最多10分钟的时间,你的面部明显的有发热发烫的感觉,当面部的血液循环明显增加后,自然带给面部肌肤充足的营养,同时也增强了代谢产物的排出。经常的按摩,你就会看到你的面部赋有光泽弹性

我家孩子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经历

很早就想写写关于我家孩子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经历了,各种原因拖来拖去一直没写.当时孩子得病时就在百度上看到了一个妈妈写的治疗经历,对我帮助很大,那会就暗下决心,如果我的孩子也治好了我就也来写一写,希望能帮到更多的家长. 我孩子是2016年春天发现听力明显下降,于是去省儿童医院检查发现是分泌性中耳炎,因为这个病有个三个月的自逾期,所以当时医生没多说什么,药都没开,只嘱咐一个月后复查.过了一个月复查,症状并无好转, 当时声导抗的值是一个B,一个C,很不乐观,但医生仍旧没多说什么。看着孩子听力那么差,我们家长自己急啊,于是上网各种查,听说中医治这个病有效,就去省中医院找了个教授看,结果人家直接让做手术。手术要全麻,我们还真是不愿意,所以执意要医生先开点中药试试。就这样又一个月过去了,再去复查,听力差成40dB,声导抗两个耳朵都变成了B,最差的情况!中医更确信是要做手术了,我们还是不同意,因为上网查了好些手术后都复发的,而且孩子才6岁,真心不想她全麻。于是我们又返回省儿童医院,把耳鼻喉科的医生都研究了一遍,恰巧有一个副教授是擅长治疗这个病的。他看了我们的检查结果和病历后说,实际你这病已经超过三个月了,是可以考虑手术,但是还是先吃药再试试把,我可以这么跟你说,省内我要是治不好,其他医生也治不好。说得如此自信,甚至自傲,反倒让我看到了点希望。他开了一个什么桉胶囊,(原谅我真记不住名字),说明上是写可以促进液体排出的,一个医院自己生产的鼻炎合剂,一个转移因子口服液,还有一个喷鼻子的,并且叮嘱千万不要感冒。为了不让孩子感冒,我们便不让她上幼儿园,细致的照料,饮食也杜绝一切刺激、容易上火的食物,还有发物。就这样又过了一个月,去复查,终于有了好转,听力略微上升,声导抗一个B一个C。当时我在网上查到有做吹张治疗的,就是通过仪器往耳朵里鼓气,于是我问了句医生,咱们医院可不可以做这种治疗,没想到医生说你买一个回去做就是了。居然有家用的!为什么医生早不说呢?我问医生哪有卖,医生说你去治疗室找护士把,我不方便说,省得你们以为我有什么利益关系。这个医生也真是够实在!最终在治疗室那拿到张广告纸,在上面扫码订购了一台,大概六七百元,牌子我就不说了,怕大家以为我这是软文。吹张器很小,就成年人巴掌大,操作也非常简单,我家孩子一下就会用了,每次都是自己用,不用我们管。这个吹张器就是我孩子的救星,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用了一个月后去复查,听力又上升了,声导抗两个C。接下来仍然是那些药,只是没开转移因子,继续一天三次的吹张治疗,一个月后再去复查,听力完全恢复正常,声导抗一个A,一个C,我拿到结果高兴坏了!医生也没再开药,就说自己多注意点,至此这个病就算是治好了,回家我们还继续做了一段时间的吹张,把之前剩的喷剂用完,基本就这样了! 我自己感觉治疗这个病最重要的就是两点:一、预防感冒,二、吹张治疗,吃药什么的

针灸配合中医药治疗糖尿病

针灸中药治疗糖尿病 金昌市人民医院针灸科王凤玲 糖尿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常易并发多种急、慢性合并症。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我国对糖尿病的认识最早,成书于公元前5-4世纪的《黄帝内经》中。 总之,其发病原因有时是单一的因素,有时是数种因素的综合。 1.先天禀赋不足、脏气虚弱; 2.饮食不节,积热伤津; 3.情志失调,郁火伤阴; 4. 房劳过度,肾精亏损; 5. 过服温燥药物,耗伤阴津; 6. 其它因素。 糖尿病中医药的治疗 一、针刺治疗 主穴:脾俞、膈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 辨证分型配穴:1、气阴两虚型:少府、心俞、太渊、肺俞、鱼际。2、胃热阴虚型:胃俞、内庭。3、肾阴亏损型:肾俞、太溪、肝俞、太冲。胰俞为治疗上、中、下三消经验穴。 针刺方法以缓慢捻转,中度刺激平补平泻法,每日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间隔3~5日。 二、拔罐治疗 取穴:背俞穴(肺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等。令患者俯卧位,玻璃罐或用真空拔罐器吸拔。留罐5 分钟起罐,(注:

留罐时间一定短)。隔日治疗1 次,10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一般须治疗3 个疗程。 三、灸法选穴。 灸法治疗糖尿病常用穴位有:关元、气海。 灸法:雀啄法,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十次一疗程。注意:不可烫伤。 四、耳穴贴压 选穴:胰、内分泌、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胆、肾、脾、肺、缘中、屏间、交感、下屏尖、三焦。隔5天,交替另一侧耳朵。两月一疗程。 五、中药治疗 1. 胃热阴虚型

症状:烦渴多饮,多食而瘦,口干舌燥,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有力。 治则:清热和胃,养阴生津。 用药:花粉,麦冬、玄参、玉竹,生地、生石膏,川黄连,石斛、葛根、丹皮、知母。 若大便干燥加大黄、黄芩;口渴烦饮加北沙参,枇杷叶;心热烦躁者加石莲子。 2.气阴两虚型 症状:口渴多饮,五心烦热,小便频数,尿如脂膏,气短乏力,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则:益气养阴,健脾补肾。 用药:花粉、生地、山萸肉、黄芪、淮山药,麦冬、天冬,知母,泽泻、丹皮、茯苓、鸡内金、萆薢、蛤蚧,黄柏。若口渴加生石膏;五心烦热加地骨皮、玄参。 3.肾阴亏损型 症状:烦渴多饮,多食消瘦,小便频数,尿浑如膏,腰膝疲软,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沉细。 治则:滋阴补肾。 用药;熟地,人参、杞果、山萸肉、天门冬、花粉、生黄芪。 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六、临床常见的并发症有 胸痹胸痛(心血管病、冠心病);

常见疾病耳穴

常见疾病耳穴取穴 感冒:肺、肾上腺 咳嗽:肺、肾上腺、气管、屏尖、交感 哮喘:肺、肾上腺、气管、交感 肺气肿:肺、气管、肾 慢支:肺、气管、肾 肺炎:肺、气管、肾上腺、交感 失眠:心、肾、脑干、皮质下、神门、枕 嗜睡:心、肝、脾、胃、皮质下 胃痛:胃、脾、肝、交感 胃下垂:胃、脾 呕吐:胃、贲门、食道 泄泻:大肠、小肠、脾、胃 便秘:直肠、大肠、皮质下 眩晕: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心、肝、脾、肾 神经衰弱:神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心、脾、肾 健忘:神门、皮质下、交感、心、脾、肾 腹痛:内分泌、脾、胃、神门 心绞痛:心、皮质下、交感、肾 水肿:皮质下、肺、脾、肾、膀胱 头痛:脑干、额、枕、神门、皮质下 高血压:肝、心、降压点、枕、肾上腺 低血压:皮质下、神门、交感、心、肾上腺 糖尿病:肺、脾、肾、内分泌 月经不调:内生殖器、卵巢、肝、脾、肾、内分泌、缘中 痛经: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神门 带下病:内生殖器、盆腔、脾、肾 子宫脱垂:内生殖器、肝、脾、肾、交感 结膜炎:眼、肝、肾、皮质下 沙眼:眼、目1、目2、肝、耳尖 鼻炎:内鼻、肺、肾上腺、内分泌 咽炎:咽喉、肺、神门、肾上腺 扁桃体炎:肝、扁桃体、咽喉、心 耳鸣耳聋:内分泌、皮质下、内耳、神门 牙痛:垂前、屏尖、牙、面颊区 口腔溃疡:肺、心、口、舌 痤疮:面颊区、肺、胃、大肠、内分泌 湿疹:肺、脾、神门、肾上腺 荨麻疹:神门、枕、肾上腺、肺、内分泌 痔疮:直肠、大肠、皮质下、肾上腺、外生殖器 癃闭:肾、交感、膀胱、外生殖器、皮质下、尿道、神门尿失禁:肺、脾、肾、三焦 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皮质下、脾、胃、肝、肾

耳穴埋豆联合乳房穴位按摩对促进产妇乳汁分泌的效果观察

!作者简介! 王仙(1976-)9女9本科9副主任护师9护士长.!收稿日期! 2013-09-05耳穴埋豆联合乳房穴位按摩对促进产妇乳汁分泌的效果观察 王!仙"余莉梅"徐!影 (衢州市中医医院9浙江衢州!324002 )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埋豆联合乳房穴位按摩对促进产妇乳汁分泌的效果 方法!200例足月妊娠单胎分娩的产妇9按分娩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9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护理9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耳穴埋豆和乳房穴位按摩9比较两组产妇泌乳时间\泌乳量和乳房胀痛程度 结果!观察组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产妇泌乳量多于对照组\乳房胀痛程度轻于对照组9经比较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0.05 结论!耳穴埋豆联合乳房穴位按摩能促进产妇泌乳9增加泌乳量9缓解乳房胀痛感 关键词:产妇9泌乳9耳穴埋豆9穴位按摩!!d o i :10.3969/j .i s s n .1671-9875.2014.03.034中图分类号!R 245.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9875(2014)03-0279-03!!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9 任何代乳品都无法代替 母乳喂养不仅对婴儿的成长发育极为有利9且可促进母子间感情交流9减少母亲乳房的疾 病发生率9 有效促进产妇产后子宫复原[1] 产后缺乳和乳量不足\乳房胀痛一直是困扰许多产妇的问题9产后早期促进泌乳\减少乳房胀痛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 本院妇产科自2011年始9开展耳穴埋豆和乳房穴位按摩9对促进产妇乳汁分泌收到较好效果 为探讨确切疗效92012年6月至12月9对100例单胎足月分娩的产妇进行耳穴埋 豆联合乳房穴位按摩9并与同期对照组作比较9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G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 012年6月至12月9单胎分娩产妇200例9年龄19!40岁9平均年龄27.2岁9孕周37!42周9体重54!80k g 9无妊娠并发症9无心肺疾病9阴道分娩85例9剖宫产115例 新生儿体重2.80!4.45k g 9新生儿出生后1m i n 的A p g a r 评分$8分 将200例产妇按分娩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两组产妇及新生儿一般情况比较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1. 2.1!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及指导9采用早吸吮\勤吸吮\按需哺乳9指导正确的哺乳技巧与人工挤奶方法等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9产后第1天给予耳穴埋豆联合乳房穴位按摩9连续3d 1.2.2.1!耳穴埋豆方法!根据耳穴分布9 取内分泌\胸\子宫\交感等穴9常规消毒9用王不留行籽对准穴位贴紧并稍加压力9使产妇有酸\麻\胀感9指导产妇自行按摩3!5次/d 91!2m i n /次9以耳廓发热为度 1.2.2.2!乳房穴位按摩方法!由责任医生对产妇进行辨证施治9对气血虚弱型产妇取少泽\足三里\膻中\乳根4穴9用补法手法按摩9对肝郁气滞型产妇取少泽\内关\太冲\膻中\乳根5穴9用泻法手法按摩 按摩方法:产妇仰卧位9用手掌推摩胸部及乳房周围每日2个循环9首先左乳顺时针方向\右乳逆时针方向推摩各20!30次9以局部有热感为佳9然后9掌心固定乳头9轻轻地作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揉20!30次9最后9用拇指按压穴位每穴2m i n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3.1!产妇泌乳时间!产妇泌乳时间指胎盘娩出后9用正确手法挤压乳房9首次挤出乳汁的时 间[2] 分别在产后"241\24!481\49!721三 个时间段观察泌乳始动情况 1.3.2!产妇泌乳量及代乳品使用情况!记录两 组产妇产后721的泌乳量及代乳品使用情况 乳汁分泌的疗效判断标准根据乳汁量是否满足新生儿需要及代乳品添加情况分为显效\有效\一般\无效4种 显效:乳量明显增加9新生儿完全用母乳喂养9不添加代乳品9有效:乳量增加明显9新生儿进食量的2/3以上用母乳供给9余用代乳品9一般:乳量增加明显9新生儿进食量的1/3用母乳供给9 余用代乳品9无效:乳量增加不明显9新生儿完全人工喂养或仅1/3以下进食量用母乳提供 显

耳穴按摩养生保健法

耳穴按摩养生保健法 张峻斌的博客 (一)简介 耳穴按摩操乃笔者与中国针灸学会周立群教授,总结历代医家、养生家累积的经验,根据耳廓各区域对人体各部位的影响,经反复论证后,所重新设计的手法。 耳穴按摩操可分为十个按摩手法,进行时要求一气呵成,连贯按摩。最佳按摩量是每天早、中、晚各做一次,每次大约十至十五分钟,即可达到良好的保健效果。实施本法时,即使无法记得每一耳穴的分布或名称,也没关系;重要的是,整个手法涵盖了对全身器官、组织的代表穴道之按摩。只要按照方法做,一气呵成的完成全耳按摩,就等于给自己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做了保健按摩。长年应用,能达到防治疾病、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功效。 以后将陆续与大家分享10种按摩手法,这10种手法各自功效简介如下,以便大家有的放矢、有针对 ■耳穴按摩操的具体操作 首先双手合掌互搓至掌心劳宫穴发出热量,然后将耳穴按摩操的十大手法一气呵成的做一遍。 ■耳穴按摩注意事项 在实施耳穴按摩之前,请务必注意下述事项,以便得心应手,提高疗效。 首先,耳穴按摩前,须剪平指甲,以免擦破皮肤。这虽是最基本的准备,但很多爱美的小姐、太太可能因此而错失耳穴保健,十分可惜。笔者建议只要剪平双手食指指甲,即可完成大部分耳穴按摩手法,不妨折衷采纳。 当耳廓皮肤有外伤破损、出血,或有湿疹、冻疮、溃疡者,暂时不要按摩。 耳穴按摩的手法要轻重适宜,尤其开始学习按摩时不宜太过用力,应逐步增加压力。为重病患者或婴幼儿做被动按摩时,更应注意力度的控制及掌握。而按摩疾病代表区的耳穴会有较强的胀痛感,如肝病在「肝」穴,头痛在「头」穴会比较胀痛,此乃正常现象。而怀孕妇女则应避免在「内生殖器」和「内分泌」穴区做按摩。 耳穴按摩操的功能偏「兴奋」,故晚上做耳穴按摩,最好选择在睡前一小时进行,尤其是神经衰弱的患者,以免耳穴按摩后,精神亢奋,影响睡眠。根据经验,笔者建议有睡眠障碍者,不妨在白天多做耳穴操,利用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互相转换的特性,使白天精神兴奋,物极必反、阳极必阴的原理,夜间自然会有睡意。

耳穴保健操

耳穴保健操 中医利用耳穴进行防病治病已有悠久的历史。耳为宗脉之所聚,一身之气贯于耳。耳穴是位于耳廓上的穴位,刺激这些穴位,能促进经絡中经气流通,从而调节全身脏腑,改善人体的內在平衡,达到治病防病、保健养生和延緩衰老的目的。 一、耳穴保健操功效: 疏通经络,调理脏腑,防病治病,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耳穴保健操是自我保健的一种方法,必须持之以恒。 二、耳穴保健操步骤: 1.双手互搓,致手掌发热,用大小鱼目肌按摩整个耳廓10-20次。 2.用拇指、食指从三角窝开始提拉耳尖10-20次。 3.用拇指、食指由上而下按摩耳轮10-20次,疏通能量通道。 4.用拇指、食指揉拉耳垂10-20次。 5.再次做第一步动作10-20次。至耳廓发热为度。 三、注意事项﹕ 若耳廓皮肤出现伤口或皮疹时,则暂时不宜做耳穴保健操。

乳房保健操 这套乳房保健操共分为六节,由8个主要运动胸部的动作组成。 4、分开合十,左右手心相对,与胸部平行。 第一节:双手用力在胸前合十并向上,到头顶后两边打开,再由两边向胸部合拢,向左四拍后再回到胸前四拍,然后再向右四拍回到中间后放下。 第二节:双手合十后向上到头顶打开,然后再在胸前合十,打开,合十打开,四次。再双掌合并后用力在胸前左右移动,向上分开后,慢慢放下。 第三节:双掌分别放在胸部两侧,指头朝内,向前延伸至胸前合十再打开。重复做四次。 第四节:双手合十,抬起,打开,再双手向内合十,放在乳房中间,用力贴近中线。两拍一个节奏,重复四次。 第五节:左手上右手下,在腹部和胸部上下做巡回的圆弧运动,在做动作的同时摆胯,双手不断交替。 第六节:双手打开与肩平,由下至上一直到头顶,再从头顶之间靠肩伸出。

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2011-07-18 19:54:15) 转载标签: 杂谈 漏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医炎、鼓室积液)(谭敬书、李凡成体验)宣告工夫:2010-01-09宣布者:李凡成(走访人次:992)漏出性中耳炎与咽鼓管性能阻碍有关。上呼吸道传染常惹起咽鼓管炎症性梗塞,鼻咽淋巴组织增生(如腺样体肥硕)、肥厚性鼻炎等可导致咽鼓管机械性堵塞,以及中耳气压伤等,从而使中耳腔组成负压,致中耳黏膜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添,鼓室展现漏出液而造成本病。万一病情重复暴发或病程迁延,则致咽鼓管常年闭塞、鼓室黏膜增生、肥厚、黏连,鼓膜变厚、浑浊或萎缩等转变,致听力受损。 临床上,本病有急性期与慢性期,但急性期与慢性期之间无鲜明界线。急性期者,中医称为耳胀,慢性期者,中医称为耳闭。中医古代文献关于耳胀、耳闭的材料只有半点零落记述。如宋?杨士瀛《仁斋直指》载:"耳胀痛,用虎耳草汁滴入耳内,痛即止。"明?薛铠《保婴撮要》卷四:"耳…或胀痛,或脓痒者,邪气客也。"明?窦梦麟《疮疡体验全书》卷二:"

耳胀痛,用江鱼齿(又名脑内骨)火煅为末,水调滴入耳内。"余景和《外证医案汇编》卷一中录有"鲍宝山,肝气挟湿,右耳胀痛,以疏风胜湿治之","某,舌白,咳嗽,耳胀,口干,此烦热上郁,肺气不宣使然,当用辛凉,宜薄味道"等医案。及至近代,陆洁净《群众万病顾问》始立耳胀病名,指出:"何谓耳胀?耳中作胀之病,是谓耳胀。"并罗列了病源、症状及治法。关于耳闭,以《内经》论述为早,如《素问?生机通天论》说:"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能够视,耳闭不能够听。"这里之"耳闭"指症状。"耳闭"作为病名,首见于明?方隅《医林绳墨》卷七,其云:"耳闭者,乃属少阳三焦之经气之闭也。"又说:"或有年老,气血虚弱,不能全听,谓之耳闭。"古医籍中,耳闭与耳聋意义无显著差异。在治疗学方面,《灵枢?刺节真邪》载有自行咽鼓管吹张法,明?曹士衍《保生秘要》的叙述更为详明;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记录了鼓膜按摩法。如《景岳全书?耳证》卷二十七:"窍闭证,非因气血之咎,而病在窍也,当用法以通之…凡耳窍或损、或塞、或震伤,以致暴聋或鸣何止者,即宜以手中指于耳窍中轻轻压抑,随捺随放,随放随捺,或轻轻动摇,以引其气,捺之数次,其气必至,气至则窍自通矣。凡值此者,若不速为领导,恐因此渐闭而竟至不开耳。" 辨证论治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一.呼吸系统 1.伤风感冒:感冒穴(双)(对耳轮上缘的微前方耳轮的边缘部) ●风寒型感冒:感冒穴、肺、气管、内鼻、胃 ●风热型感冒:感冒穴、肺、内鼻、三焦 方法:每日按压3—5次,每次3分钟。 2.扁桃体炎咽炎:扁桃体、轮4—轮4 耳尖(放血)又咽喉,配穴耳背放血。 3.支气管炎:支气管、肺、角窝中、内分泌、神门、大肠,配穴枕、耳迷根、肾 4.支气管哮喘:交感、肺、气管、内分泌、对屏尖、肾上腺,配穴肾、脾、大肠 5.肺炎:肺区、胸、内分泌、肾上腺、交感 二.心血管系统 1.高血压:角窝中、交感、内分泌、心、神门、肝、肾,配穴耳背沟。注意事项:1)耳穴疗法适宜初、中期的患者,不适宜已出现心脑或肾并发症的患者,疗效较差且不稳定。2)有些疾病也可导致血压升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不同,不宜使用耳穴治疗。 2.低血压:交感、新、肾上腺、(升压点)、皮质下 3.头晕:神门、肝、肾、降压沟、心、交感 4.头痛:神门、皮质下、枕穴,配穴耳尖、肝、肾、脾、胃

●外感头痛者:配加耳尖穴 ●肝阳上亢者:配加肝穴 ●肾虚头痛者:配加肾穴 ●痰浊头痛者:配加脾、胃穴 每日按压耳穴2—3次,7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可休息1----2日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适宜病程5年以下的单侧或双侧头痛。 5.中风后遗症:皮质下、缘中、肝、相应部位,配穴心、神门 6.冠心病:心、交感、神门、内分泌、脾、皮质下。配穴小肠、肾 7.心绞痛:心、交感、神门、(心脏点)、小肠 8..心悸:心、小肠、皮质下,配穴心脏点、交感、胸、肺、肝 9..失眠:神门、肾、心、枕、胃 10.神经衰弱:肾、心、枕、胃、垂前、神门、皮质下,配穴肝、脾 11.癔症:神门、枕、新、(脑干)、皮质下、肝 三.消化系统 1.恶心、呕吐:胃、(脑干)、神门、交感、内分泌、食管 2.呃逆:耳中、内分泌、食管、神门 3.急慢性胃炎:胃、交感、脾、皮质下、枕、内分泌 4.胃溃疡:胃、神门、脾、交感、胰胆 5.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胃、神门、脾、交感、三焦 6.腹胀:肺、大肠、小肠、胃、交感,配穴三焦 7.急性胆囊炎:胰胆、交感、肝,配穴神门、内分泌、胃、三焦、脾

耳穴压豆、手法复位联合治疗急性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

耳穴压豆、手法复位联合治疗急性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8-08-30T11:08:22.20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0期作者:任红欣 [导读] 分析耳穴压豆、手法复位联合治疗急性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 任红欣 元氏县医院 051130 摘要:目的:分析耳穴压豆、手法复位联合治疗急性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治疗的64例急性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实施耳穴压豆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5%、93.7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耳穴压豆、手法复位联合治疗急性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优越,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耳穴压豆;手法复位;急性良性位置性眩晕;临床效果 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症,特别是良性位置性眩晕症,患者一般会出现前庭周围性的眩晕,由于对该病症的认识较为滞后,在临床上极易出现误诊情况。目前针对良性位置性眩晕症的症状,通常使用手法复位的治疗办法,该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显著,但是治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头晕等后遗症。我院探究了耳穴压豆、手法复位联合治疗急性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治疗的64例急性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女18例,男14例,年龄在31岁至76岁,平均年龄在(51.6±4.8)岁,观察组患者女20例,男12例,年龄在35岁至72岁,平均年龄在(54.6±4.8)岁。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标准,不是由于高血压或者脊椎病等其他原因导致的眩晕。(2)患者没有严重的脏器功能障碍。(3)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手法复位治疗,具体操作内容为:(1)患者需要端坐在病床,护理人员将其头部旋转45°到患处,然后帮助患者仰卧在病床上,头部悬空,渗出颈部,是患者头部与水平保持30度,斜靠在床上,让患者的患侧耳部在下方,抑制保持该姿势,直到患者的眼震症状消失,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维持30s至60s,接下来将患者的头部向患者健康耳侧方向旋转,旋转9-0度,然后持续30s至60s。接下来将患者身体的躯干向健康耳侧旋转90度,旋转时患者的脸部朝下,同样持续30s至60s。如果患者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后仍然有眩晕的症状,则需要再次重复操作。观察组实施耳穴压豆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耳穴压豆的具体内容为:确定皮质下,枕和神门等耳穴位置,用乙醇棉棒对患者耳廓进行擦拭,然后将黄豆按压在患者的耳穴上,然后适度按压患者的耳朵,使其感觉到发热或者胀痛。按压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耐受能力,按压时间为3min左右,按压频率为10min、30min、60min重复按压哦次,然后再隔60min进行充分按压[1]。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显效: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消失,并且没有出现后遗症,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有效: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会对日常生活产生轻微影响;无效:患者治疗后病灶没有好转。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5%、93.75%,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良性位置性眩晕与患者耳右的脱落有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转动头部会出现眩晕,甚至会伴有眼震的情况。该病发病征兆很难被发觉,通常持续时间只有几秒或者几分钟,患者病发时表现出现恶心、脸色泛白以及呕吐等病状[2]。如果患者病发后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急性良性位置性眩晕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法复位,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但是治疗方法极易出现后遗症,患者治疗后会伴有恶心、头晕等症状,影响治疗的预后效果[3]。 在中医领域,眩晕被称为眩冒、头眩,病机为本虚标实,如果患者处于病情好转期,则以本虚为主;如果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则以风、淤、火、痰标实为主[4]。《灵柩·口问》中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部与人体的经脉以及脏腑密切相连,通过耳穴压豆的方式能够有效刺激患者的腧穴和经络,从而达到调节患者机体内部平衡的目的,通过耳穴压豆疏通患者的经脉,调理患者的气血平衡,从而减轻患者眩晕的病症[5]。其中神门穴具有安神静心的作用;皮质下和枕能够宁神镇静,调节大脑皮层的过度兴奋。通过对其进行按压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眩晕,而且通过黄豆按压耳穴,没有副作用,黄豆易于寻找和购买,患者易于接受。黄豆耳穴按压操作手法十分简单,患者易于掌握和操作。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5%、93.75%,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耳穴压豆、手法复位联合治疗急性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优越,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淦平.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急性期临床特点与处理策略分析[J]. 现代养生,2017,8(16):312-313. [2]陈希杭,张榕,陈曦.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急性期处理策略[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22(5):219-221.

耳穴按摩健身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1、捂按全耳双手掌心捂耳,五指伸直朝后,指尖相对紧贴后枕 部,当吸气时两手向下向后紧压,呼气时放松,一呼一吸各10 次。 2、牵揉耳垂拇指置于耳背,食指弯曲,拇食二指捏紧耳廓, 并从耳尖向下滑至对耳屏及耳垂,再揉捻该部位并向下牵拉耳 垂,反复10次。 3、按揉三角窝食指伸直,其余四指紧握拳,食指插入三角窝, 顺时针转动10次,逆时针转动10次。 4、揉按耳孔小指伸直,插入外耳道口,顺时针转动10次, 逆时针转动10次。 5、外拉耳廓拇食指紧捏住耳廓中部,尽力向外上牵拉10次。 有时分泌性中耳炎的病人会告诉你,他们自己用了1和4法时 症状有好一点。我就教他们1至5的完整的按摩法。按完后他 们会觉得耳部有温热感,多做几次后会觉得舒服很多,我想至 少起到一种鼓膜按摩和热疗的作用,最好每天有空就多做几次。 有用过几例病人反映不错。可以作为一种保健和辅助的治疗。 欢迎大家试用。另外向大家声明我介绍的方法都是我亲自用过 的,有效才推荐给大家,欢迎大家提意见,但不欢迎那种没尝 试过却断然否定这种按摩治疗法的态度。

(一)耳廓表面解剖(图10-80) 1.耳轮:耳廓最外圈的卷曲部分。 2.耳轮脚:耳廓深入到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 3.耳轮结节:耳轮后上方稍突起处。 4.耳轮尾:耳轮末端与耳垂的交界处。 5.对耳轮:在耳轮内侧,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其上方有两分叉,向上分叉的一支称对耳轮上脚;向下分叉的一支称对耳轮下角。 6.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角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7.耳舟:对耳轮上、下角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8.耳屏:耳廓前面的瓣状突起,又称耳珠。 9.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10.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11.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12.屏轮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稍凹陷处。 13.耳垂:耳部下部无软骨之皮垂。 14.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又称耳甲窝。 15.耳甲腔: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又称耳甲窝。 16.外耳道开口:在耳甲腔内,为耳屏所遮盖处。 (二)耳穴的分布 耳穴在耳部的分布有一定规律,与身体各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廓的分布象一个倒置的胎儿。一般说来,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图10-81,82)。

最新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

主穴:大肠、三焦、脾、腹、消化系统皮质下。配穴:肺、乙状结肠。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腹穴:腰、骶椎内侧中点近耳腔缘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乙状结肠:左耳大肠、小肠两穴之间。 肺:心区的下方,下方为同侧肺,临床上多取下肺。 腹泻取穴 主穴:直肠、大肠、神门、脾、交感、消化系统皮质下 配穴:炎症或慢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内分泌、肾上腺 脾肾阳虚型:肾;肠胃不和型:小肠、胃 直肠:耳轮起始部,接近屏上切迹,与大肠穴同水平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面中点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 小肠:耳轮脚上方的中1/3处。 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肾:对耳轮上、下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高血压取穴 主穴:降压点、心、额、心血管皮质下、神经系统皮质下、肝、交感。 配穴:头晕:枕、晕区;肝肾阴虚:肾 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降压点:三角窝内的外上角 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 心血管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与神经系统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连成等边三角形顶点。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 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晕区:脑垂体与枕连线取中点,此点与脑干,脑垂体连线区域即为晕区。

手足穴位按摩及耳穴埋豆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手足穴位按摩及耳穴埋豆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手足穴位按摩以及耳穴埋豆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所收治的120例患有心律失常症状的病例,作为本次的研究资料。均分两组后,并给予两组不同的治疗手段,对照治疗效果。结果给予手足穴位按摩及耳穴埋豆治疗的组,治疗效果优于另外一组。结论手足穴位按摩以及耳穴埋豆能够帮助治疗心律失常。 标签:手足穴位按摩;耳穴埋豆;心律失常 心跳出现节律无规律或是心跳次数骤增、骤减等症状便是心律失常,是一种心脏疾病,当前针对窦性心律失常的治疗都是基于病因展开治疗,主要的治疗方式则是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病情,使用这一类药物容易出现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并且针对心跳过快、过缓的治疗效果不稳定。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择本院、本科室所收治的120例窦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资料,采集患者的并施,并且研究患者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记录以及运动实验等多项检查内容。经过诊断排除18岁以下以及75岁以上的因年龄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然后排除女性孕妇、哺乳期妇女的正常患者后,合并案例中出现的其他严重疾病患者。把研究资料当中的12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分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为36例,女性患者为24例;观察组的年龄段为45~76岁;患病病程居于6个月~26年之间;这一群体中心跳速度过高的患者有25例,心跳速度过缓的患者为22例、心律不齐的患者为13例。在对照组中的男性患者为33例,女性患者为27例;对照组的患者年龄段为42~73岁;患病病程居于11个月~28年之间;其中心跳速度过高的患者有26例,心跳速度过缓的患者有20例,心律不齐的患者有14例。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以及复用的治疗药物状况,并未发现具有可比性和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患者展开祛除诱因的治疗,并配合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观察组采用与对照组基本相同的治疗手段,然后在这一基础治疗手段之上结合辅助治疗,区别于对照组。详尽的辅助治疗方法如下:在进行按摩之前要温热刺激手足,帮助手足行气活血,起到调理肝脏的效果,还可以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强化按摩的效果。也可以使用中药药液熏洗手足,借助重要药效强化治疗效果。按摩选择优雅、整洁、安静的环境能够强化按摩疗效,也可以结合舒缓的音乐配合按摩治疗。按摩有着一些禁忌,按摩手部的穴位时要尽量选择患者身心放松、性情愉悦的情况下,而进行足部穴位按摩时,则不适宜选择在饱腹之后,应当尽量间隔约30 min。结束按摩治疗后,最好适当的引用开水。身患血液疾病或有着出血倾

耳 穴 疗 法

耳穴疗法 一. 耳穴疗法的基本原理 耳朵,并非是单一的听觉器官;耳廓虽小,却是全身经络汇聚之处。耳朵是整体的缩小,带有整体的全部信息。耳穴通过经络连接到体内的各个脏器,这就是耳穴的生物全息规律。身体某个部位一旦发病,病理反应就会循着经络路线迅速传递到相关的耳穴上,在耳穴表面发现异常,如能再对这些穴位进行刺激,便会使病态逐渐退却,症状消失,病状痊愈。 二. 耳穴贴压疗法 耳穴贴压疗法是使用药物、磁珠等圆形物质贴敷在耳穴上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 耳穴疗法具有调节神经平衡、镇静止痛、脱敏止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肾健脾等诸多功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病症遍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而且对许多疾病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耳穴贴压疗法是耳穴疗法中最常见的一种,它的特点一是刺激效应稳定,灵活可靠,效果良好。据对使用耳穴贴压疗法的500余篇报道分析,有效率均在80%以上。二是以丸代针,刺激持久;耳穴贴压疗法使用药物、磁珠等圆形物质贴敷在耳穴上,不用针刺,以丸代针,避免了针刺产生的疼痛和感染,且可将刺激物长久固定于耳穴上,每天定时或不定时进行按压刺激,效应持续而稳定,同时还能根据病情需要随时按压。三是耳穴贴压疗法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没有药物的毒性作用或不良反应,不用针刺,不伤害人体组织,不会造成感染,基本无痛,也无刺伤内脏之虞,因而被人们称为“无痛苦、无创伤、无损害、无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耳穴贴压疗法发展到现在,已成为最受人们欢迎、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耳穴疗法。 耳穴贴压疗法具有多种特色,治疗病症亦较为广泛,尤其是对于青少年近视、弱视以及失眠、月经不调等有较好的疗效,但它也不是能包治百病的灵方妙药,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各有千秋,互有长短;在临床上,应根据情况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可具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功效。 三、治疗取穴原则 (一)、依相应部位,如压痛取牙、胃病取胃,肩周炎取肩、痛经取内生殖器。 (二)、依脏腑经络,如痤疮取肺、大肠,神经衰弱取心,坐骨神经取膀胱。

耳穴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眩晕病中的应用效果

耳穴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眩晕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耳穴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眩晕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眩晕病(阴虚阳亢证)患者1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87 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及情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耳穴埋豆联合穴位按摩,2周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結论耳穴埋豆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眩晕病阴虚阳亢证的效果较好,操作简单、易接受、毒性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uricular point buried bean combined with acupoint massage in vertigo.Methods A total of 174 patients with vertigo(yin deficiency and yang hyperactivity syndrome)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with 87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therapy and emotional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uricular point embedding combined with acupoint massag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2 weeks were a course of treatment.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P>0.05).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systolic and diastolic pressu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Buried beans with auricular points combined with acupoint massage in the treatment of vertigo patients with yin-deficiency and yang-hyperactivity syndrome has better effects,easier operation,easier acceptance and less toxic,and is worth us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Vertigo;Buried beans with auricular points;Acupoint massag 眩晕病(阴虚阳亢证)是由肝肾阴虚,肝阳偏亢,阳亢化风,风阳上扰,所致,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1]: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红如醉。多见于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患病率较高。血压患者的病程较长,若未及时采取措施干预治疗,诱发严重并发症,例如心脑肾疾病,甚至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2],有研究表明[3],采用合理的治疗与中医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促使血压指标改善,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证侯分型标准,中医诊断及阴虚阳亢证标准参照2002年《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症候要点为头晕目眩,耳鸣,心悸不寐,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少苔、脉细数。中医认为,“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通十二经脉”,人体的器官及其病变可在耳廓,通过经络的对应点体现。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我们可从十大人体穴位图与(眼、头、面、手、脚、胸、耳、背、足及全身)对应图上找到你所需要的穴位并按摩保健。如眼睛不好,可从面、眼、手、足、耳穴位图(有详细说明)中找到相应穴位,并实施按摩祛病强身美容瘦身。 ■1、按摩穴位治感冒 ■2、眼疲劳指按保健法 ■3、眼部按摩美容(见前图) ■4、眼部不适——眼睛痛与头痛 ■5、按摩使头脑清晰■ 6、头面部按摩 ■7、瘦脸十大穴位■8、健鼻养生巧防病 ■9、過敏性鼻炎■10、按摩减肥 ■11、按摩催眠■12、按摩太阳穴治白内障 ■13、贫血■14、消除腿部浮肿 ■15、按摩腿部穴位■16、按摩腿肚 ■17、减轻小腿浮肿■18、点穴减肥 ■19、摩腹养生补泻■ 20、按压合谷助排便 ■21、揉摩耳廓益健康■22、夹鼻梁治牙痛 ■23、按摩治疗老年斑■24、活动脚趾健胃法 ■25、前列腺肥大按摩法■26、涌泉穴的主治疾病 ■27、指压“丘墟、昆仑”治疗脚部淤血■28、按摩治尿不净 ■29、中药敷脐(穴位)可治病■30、向老年朋友推荐三个最常用的穴位 ■31、治疗脚部淤血■32、用“足三里”打击法清晰头脑 ■33、涌泉穴的主治疾病为■ 34、精神差(十分疲倦,哈欠连天) ■35、保健八段锦 十大人体穴位图与特效保健按摩法

1、按摩穴位治感冒 选穴太阳、迎香、头维、风池;大椎;合谷、鱼际、尺泽、曲池等穴: 1)啄法用剑指啄击大椎穴(见人体背部穴位图); 2)揉按法(一般经2—3次治疗后即可痊愈。如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配合抗生素治疗): (1)用两手拇指指腹同时揉按同侧风池、头维穴(见下图)。 (2)用两手拇指指腹分别揉按对侧尺泽、曲池、鱼际、合谷穴(见人体穴位全图中图)。先左侧后右侧。 (3)用两手示指指腹同时揉按同侧太阳、迎香穴(见下图)。 3)注:注意保暖,勿使再受寒邪、不要过度疲劳;多饮开水,少吃油腻食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