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窦房结P细胞跨膜电位和产生机理

窦房结P细胞跨膜电位和产生机理

窦房结P细胞跨膜电位和产生机理
窦房结P细胞跨膜电位和产生机理

【提问】窦房结P细胞跨膜电位及产生机理?

【回答】学员dbss9ffe42,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外Ca2+浓度的影响,可被Ca2+通道抑制剂(如维拉帕米、Mn2+)阻断。当膜电位由最大复极电位自动去极化到阈电位时,膜上L型Ca2+抖通道被激活,引起Ca2+。内流,导致0期去极化。

祝您学习愉快!

【追问】那么请问窦房结P细胞的复极化是受什么影响【回答】学员nflalihh,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具有以下特点:

①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的绝对值小;

②0期去极化的幅度小、时程长、去极化速率较慢;

③没有明显的复极1期和2期;

④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

1.去极化过程:0期去极L型Ca2+通道激活,Ca2+内流。

2.复极化过程:3期复极L型Ca2+通道逐渐失活,Ca2+内流相应减少,及Ik通道的开放,K+外流增加。

3.4期自动去极化机制:①IK:复极至-60mV时,因失活逐渐关闭,导致K+外流衰减,是最重要的离子基础;②Ica-T:

在4期自动去极化到-50mV时,T型Ca2+通道激活,引起少量Ca2+内流参与4期自动去极化后期的形成;③If:窦房结细胞最大复极电位只有-70mY,If不能充分激活,在P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中作用不大。

【追问】老师这道题还是不明白

【回答】学员zhulipeng,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窦房结细胞的生物电特点是没有稳定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复极至3期末进入第4期,便自动缓慢去极。

窦房结的最大舒张电位约-60mV,阈电位约-40mV。

0期去极化速度缓慢,主要是Ca2+缓慢内流引起。复极化无明显的l期和2期平台,随即转入复极化3期,后者主要是K+外流形成。4期的自动去极化主要是由于K+通道逐渐关闭,Na+、Ca2+内流逐渐增多而引起。

【追问】课堂上讲的是Na+内流引起去极化,为什么到了这里成了Ca2+内流了呢,还有没有别的细胞也是不受Na+影响的

【回答】学员yinxinyang,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心肌自律细胞的去极化都是钙离子的内流引起的。

此外的,比如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的去极化则是钠离子内流引起。

祝您学习愉快!

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感谢您对网校的支持!

【追问】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的离子基础是

A.Ca2+内流

B.Na+内流

C.K+内流

D.Ca2+外流

E.K+外流

请828这位老师不要回答。谢谢

【回答】学员dudu198510,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窦房结细胞的生物电特点是没有稳定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复极至3期末进入第4期,便自动缓慢去极。

窦房结的最大舒张电位约-60mV,阈电位约-40mV。

0期去极化速度缓慢,主要是Ca2+缓慢内流引起。复极化无明显的l期和2期平台,随即转入复极化3期,后者主要是K+外流形成。4期的自动去极化主要是由于K+通道逐渐关闭,Na+、Ca2+内流逐渐增多而引起。

心肌自律细胞的去极化都是钙离子的内流引起的。

此外的,比如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的去极化则是钠离子内流引起。

祝您学习愉快!

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感谢您对网校的支持!

【追问】老师您好。我不懂窦房结是心肌细胞可以产生动作电位上升支去极化钠内流引起。这题它也是肌肉第一步是钙内流。哪啥时砸判断是钙还是钠内流。谢谢

【回答】学员zcy7740193,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窦房结细胞的生物电特点是没有稳定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复极至3期末进入第4期,便自动缓慢去极。

窦房结的最大舒张电位约-60mV,阈电位约-40mV。

0期去极化速度缓慢,主要是Ca2+缓慢内流引起。复极化无明显的l期和2期平台,随即转入复极化3期,后者主要是K+外流形成。4期的自动去极化主要是由于K+通道逐渐关闭,Na+、Ca2+内流逐渐增多而引起。

【追问】为何是钙离子内流

【回答】学员xueyuan169,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这些都是实验研究的发现,不要问为什么!

窦房结P细胞0期去极化不受细胞外Na+浓度影响,对河豚毒不敏感,而受细胞外Ca2+浓度的影响,可被Ca2+通道抑制剂(如维拉帕米、Mn2+)阻断。当膜电位由最大复极电位自动去极化到阈电位时,膜上L型Ca2+通道被激活,引起Ca2+内流,导致0期去极化。

【追问】为什么

【回答】学员dg477710,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窦房结细胞的生物电特点是没有稳定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复极至3期末进入第4期,便自动缓慢去极。

窦房结的最大舒张电位约-60mV,阈电位约-40mV。

0期去极化速度缓慢,主要是Ca2+缓慢内流引起。复极化无明显的l期和2期平台,随即转入复极化3期,后者主要是K+外流形成。4期的自动去极化主要是由于K+通道逐渐关闭,Na+、Ca2+内流逐渐增多而引起。

【追问】老师我不明白什么时候钾内流,什么时候钠内流,请老师简单讲一下谢谢

【回答】学员duyuru123,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0期去极化速度缓慢,主要是Ca2+缓慢内流引起。复极化无明显的l期和2期平台,随即转入复极化3期,后者主要是K+外流形成。4期的自动去极化主要是由于K+通道逐渐关

闭,Na+、Ca2+内流逐渐增多而引起。

祝您学习愉快!

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感谢您对网校的支持!

【追问】哪种去极化时时Na离子内流?

【回答】学员wgb88539845,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大部分可兴奋细胞都是去极化时时Na离子内流的,像心室肌,神经细胞都是的.窦房结是个特列的啊

【追问】动作电位的分期,各期的离子怎样

【回答】学员zhang111333777,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分5期,即0期、1期、2期、3期和4期。各期特征:0期为去极化过程,膜内电位由-90 mV 迅速上升到+30 mV 左右。主要是Na+内流所致.1期为快速复极初期,膜内电位由+30 mV快速降至0 mV 左右,主要是K+外流所致.2期为平台期,膜内电位下降极为缓慢,基本停滞在0 mV 左右,形成平台状.此期是心室肌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主要是Ca2+缓慢内流与少量K+外流所致.3期为快速复极末期,膜内电位由0 mV快速下降

到原来的-90 mV,由K+外流所致.4期为静息期,膜电位维持在静息电位水平.此期离子泵活动增强,

将动作电位期间进入细胞内的Na+、Ca2+泵出,外流的K+摄回.使细胞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兴奋前的状态.

【追问】窦房结P细胞请老师解释解释?

【回答】学员wen150277,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窦房结P细胞跨膜电位及产生机理:

1.P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4期膜电位不稳定,可发生自动除极,这是自律细胞动作电位最显著的特点。

此外:

1)除极0期的锋值较小,除极速度较慢,约为10V/s,0期除极只到0mV左右。

2)复极由3期完成,基本没有1期和2期。

3)复极3期完毕后进入4期,这时可达到的最大膜电位值,称为最大舒张电位(或称最大复极电位),约为-70mV。

2.P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及离子流的活动

(1)0期除极的形成:0期除极的内向电流主要是由钙离子负载的。

(2)3期复极的形成:0期除极后,慢钙离子通道逐渐失

活。3期是由钙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3)4期自动除极的形成:目前研究与三种离子流有关。

A:钾离子外流的进行性衰减;

B:钠离子内流的进行性增强;

C:生电性Na+--Ca2+离子交换。

【追问】老师!您好!可不可以这样认为“所有的肌细胞去极化都是因为钠离子的内流”

【回答】学员sky97412,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心肌自律细胞的去极化都是钙离子的内流引起的。

此外的,比如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的去极化则是钠离子内流引起。

祝您学习愉快!

欢迎您的光临,Word文档下载后可修改编辑.双击可删除页眉页脚.谢谢!你的意见是我进步的动力,希望您提出您宝贵的意见!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学无止境.更上一层楼。

窦房结P细胞跨膜电位及产生机理

【提问】窦房结P细胞跨膜电位及产生机理? 【回答】学员dbss9ffe42,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外Ca2+浓度的影响,可被Ca2+通道抑制剂(如维拉帕米、Mn2+)阻断。当膜电位由最大复极电位自动去极化到阈电位时,膜上L型Ca2+抖通道被激活,引起Ca2+。内流,导致0期去极化。 祝您学习愉快! 【追问】那么请问窦房结P细胞的复极化是受什么影响【回答】学员nflalihh,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具有以下特点: ①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的绝对值小; ②0期去极化的幅度小、时程长、去极化速率较慢; ③没有明显的复极1期和2期; ④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 1.去极化过程:0期去极L型Ca2+通道激活,Ca2+内流。 2.复极化过程:3期复极L型Ca2+通道逐渐失活,Ca2+内流相应减少,及Ik通道的开放,K+外流增加。 3.4期自动去极化机制:①IK:复极至-60mV时,因失活逐渐关闭,导致K+外流衰减,是最重要的离子基础;②Ica-T:

在4期自动去极化到-50mV时,T型Ca2+通道激活,引起少量Ca2+内流参与4期自动去极化后期的形成;③If:窦房结细胞最大复极电位只有-70mY,If不能充分激活,在P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中作用不大。 【追问】老师这道题还是不明白 【回答】学员zhulipeng,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窦房结细胞的生物电特点是没有稳定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复极至3期末进入第4期,便自动缓慢去极。 窦房结的最大舒张电位约-60mV,阈电位约-40mV。 0期去极化速度缓慢,主要是Ca2+缓慢内流引起。复极化无明显的l期和2期平台,随即转入复极化3期,后者主要是K+外流形成。4期的自动去极化主要是由于K+通道逐渐关闭,Na+、Ca2+内流逐渐增多而引起。

电生理练习题(1)

细胞电生理(个别题目非单项选择) 1、细胞膜外液钾离子浓度明显降低时,将引起(D ) A.钠钾泵向胞外转运钠离子增多 B.膜电位负值减小 C.膜的钾离子电导增大 D.钠离子的内流驱动力增加 E.钾离子平衡电位的负值减小 2、静息电位是电化学驱动力最大、最小的离子是(CD ) A. K+ B. Na+ C.Ca2+ D.Cl- 3、下列哪种离子的平衡电位最接近静息电位(D) A. K+ B. Na+ C.Ca2+ D.Cl- 4、细胞膜在静息情况时,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 ( A ) A.K+ B.Na+ C.Ca2+ D.Cl- 5、静息电位大小接近于 ( B )

A.Na B.K C.Na+平衡电位与K D.锋电位与超射之差 6、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B ) A.K+ B.Na+ C.Ca2+ D.Cl- 7、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在静息状态下,Na+、K+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B.细胞接受刺激开始去极化时,就有Na+通道大量开放 C.在动作电位去极相,K+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现较慢 D. Na+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相 8、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负值减少称作 ( B )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射 9、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的简便指标是 (C ) A.阈电位 B.时值 C.阈强度

D.强度-时间变化率 10、安静时膜电位处于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 ( A )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极化 11、大多数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发生反应的共有表现是产生 ( D ) A.神经冲动 B.收缩 C.分泌 D.动作电位 12、关于有髓神经纤维跳跃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A.以相邻朗飞结间形成局部电流进行传导 B.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快得多 C.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耗能多 D.不衰减扩布 13、电紧张性扩布的特点是 ( C ) A.跳跃传导 B.通过局部电流传递 C.随扩布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弱 D.不随扩布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14、骨骼肌中横管的作用是 ( B ) A.Ca2+的贮存库

《生理复习重点及习题-中南大学》4-2-1浦肯野、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x.doc

第二节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 Part 2浦肯野.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掌握内容浦肯野细胞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差异和 4期产生的离子机制。窦房结细胞生物电活动的特点、动作电位的分期和各期产生的离子机制 (Ica-L 、I K >I K 1> If 、l Ca -T )o 浦肯野细 胞和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的离子机制差异。 熟悉内容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各期形成的各离子通道开闭 的条件及主要通道的阻断剂。了解内容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的生理特点差异及主要代表细胞。心房肌细胞无明 显2期的原 理。(-)选择题 【A 】型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有 A 、 B 、 C 、 D 、 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出一个最佳 答案。I.心室肌细胞与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別在于 E.4期自动去极化的有无 2.区分心肌快、慢反应细胞的依据是 B.0期去极化的速率 D. 3期复极化的快慢 E. 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 3.可阻断浦肯野细胞0期去极化的药物是 A. 普荼洛尔 B.河豚毒素 C.阿托品 D.维拉帕米 E.四乙(基)胺4.窦房结细胞的起搏活动是由于 C.递减性K*外流与递增性Na*内流 D.经L 型C 产通道的递增性内流 E.递减性IC 外流与L 型C 产通道的递增性内流 5.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影响细胞的钠 -钾泵活动时,将导致A.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A.0期去极化速度与幅度不同 B. 1期复极化的机制不同 C.平台期复极化的机制不同 D.3期复极化的机制不同A.收缩力的大小 C.平台期的长短A.递减性K+电流 B.递增性净内向电流

浦肯野、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X

第二节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5学时) Part 2 浦肯野、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1学时)掌握内容浦肯野细胞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差异和4期产生的离 、子机制。窦房结细胞生物电活动的特点、动作电位的分期和各期产生的离子机制(I Ca-L I 、I K1、I f、 I Ca-T)。试比较浦肯野细胞和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的离子机制差异。 K 熟悉内容参与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各期形成的各离子通道开闭的条件及主要通道的阻断剂。 了解内容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的生理特点差异及主要代表细胞。试解释心房肌细胞无明显2期的原理。 [练习] (一)选择题 【A1型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 心室肌细胞与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在于 A. 0期去极化速度与幅度不同 B. 1期复极化的机制不同 C. 平台期复极化的机制不同 D. 3期复极化的机制不同 E. 4期自动去极化的有无 2. 区分心肌快、慢反应细胞的依据是 A. 收缩力的大小 B. 0期去极化的速率 C. 平台期的长短 D. 3期复极化的快慢 E. 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 3. 可阻断浦肯野细胞0期去极化的药物是 A. 普萘洛尔 B. 河豚毒素 C. 阿托品 D. 维拉帕米 E. 四乙(基)胺 4. 窦房结细胞的起搏活动是由于 A. 递减性K+电流 B. 递增性净内向电流 C. 递减性K+外流与递增性Na+内流 D. 经L型Ca2+通道的递增性内流 E. 递减性K+外流与L型Ca2+通道的递增性内流 5. 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影响细胞的钠-钾泵活动时,将导致 A.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 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慢性心房颤动并长R—R间期射频消融术后窦房结功能测定

慢性心房颤动并长R—R间期射频消融术后窦房结功能测定 目的探讨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长R-R间期(>1.5s)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恢复窦性心律后窦房结功能测定情况,了解慢性心房颤动合并长R-R 间期患者窦房结功能有无障碍。方法选择15例慢性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初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并恢复窦性心律的心房颤动患者,术后常规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测量患者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及窦房传导时间了解有无窦房结功能障碍,术后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有无长R-R间期再发,并对比术前及术后平均心率变化。结果窦房结功能测定结果显示15例患者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及窦房传导时间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且术后Holter均未见长R-R间期情况。结论慢性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患者窦房结功能多无异常改变。 标签:慢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长R-R间期 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1],部分患者伴有长RR间期或心动过缓,对此类患者是否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或用药物调整心率治疗一直存在争议。一项前瞻性的研究认为休息状态下的无症状的心动过缓及长RR间期不是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指征,亦不需要用药物调整心率[2]。也有研究表明慢性房颤合并长R-R间期患者有可能存在窦房结功能障碍而需要置入永久起搏器置入治疗[3]。我们研究了15例慢性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患者经射频消融恢复窦性心律后,行常规心脏电生理检查检测其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及窦房传导时间(SACT),以了解其窦房结功能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院2009年1月~2012年11月因心房颤动在我科行射频消融治疗患者,15例均为慢性房颤伴长R-R间期的房颤患者,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48~65岁,平均(54.0±14.2)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病8例,合并糖尿病患者3例,所有患者均未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功能障碍。房颤持续时间3个月~3年,术前24h Holter监测示患者心率55~70bpm,平均(60.0±5.2)bpm,长R-R间期2.0~3.47s,长R-R间期出现频率12~105次,所有入院患者均未使用减慢心率药物治疗,且所有患者均行经胸心脏彩超检查,左房内经均0.05),见图1。 3 讨论 房颤伴长R-R间期在临床比较多见,既往房颤伴长RR间期往往被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传导阻滞而植入永久起搏器治疗。有观点认为房颤时合并长R-R间期往往与迷走神经的影响和隐匿性房室传导造成的,往往不存在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房室结传导功能异常[4]。也有研究认为慢性房颤合并长间歇患者房室结传导功能多无异常,且无需鉴别是否存在房室结传导功能异常[5]。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对窦房结和房室结具有相同的调控作用,白天活动时,交感神经兴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 首先,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由去极化和复极化两个过程五个时期组成:0 期(快速去极化期)、1 期(快速复极化初期)、2 期(平台期)、3 期(快速复极化末期)以及4 期(完全复极化期,或静息期)。0 期去极化主要由钠内向电流(INa) 引起。瞬时外向电流(Ito ) 是引起心室肌细胞1 期快速复极的主要跨膜电流,其主要离子成分是K+。在2 期早期,L型钙通道介导的Ca2+的内流和IK(延迟整流钾通道)介导的K+的外流处于平衡状态,膜电位保持于零电位上下。随着时间的推移,钙通道逐渐失活,K+外流逐渐增加,缓慢地复极,形成2 期晚期。 3 期的离子流主要是外向电流。IK的逐渐加强是促进复极的重要因素, IK1对3 期复极也起明显作用,它在复极化至-60mV 左右时开始加强,加速了3 期的终末复极化。 4 期膜电位虽已恢复到静息水平,但并不意味着各种离子流的停息。由于在动作电位期间发生了各种离子流,只有将动作电位期间进入细胞内的Na+和Ca2+排出细胞,而使流出细胞的K+回到胞内后才能恢复细胞内外离子的正常水平,保持心肌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其次,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属慢反应电位,其动作电位形状与心室肌等快反应电位很不相同。其特征为:动作电位去极化速度和幅度较小,很少有超射,没有明显的1 期和平台期,只有0 、3 、4 期,而4期电位不稳定,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小。在3 期复极完毕后就自动地产生去极化,使膜电位逐渐减小,即发生4 期自动去极化。当去极达阈电位水平时即可爆发动作电位。由于窦房结P 细胞膜缺乏钠内向电流(INa)通道,其动作电位0 期的产生则主要依赖ICa-L。窦房结P 细胞缺乏Ito通道,因此其动作电位无明显的1 期和2 期,0 期去极化后直接进入3 期复极化过程,其复极化主要依赖IK来完成,IK 的激活不仅使动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