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专题一南北方地区差异教学设计

年级:八年级制作人:林海花课型:复习课(第1学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出秦岭-淮河一线的9个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运用学案上的地图信息,编制考题突出区域的主干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举事例说明南北方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的学习以及八年级下册中国地理差异前两章的学习,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具备了初步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但是学生之间掌握这部分的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在备课的时候要做到因材施教,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

三、【教学重点】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说出秦岭-淮河一线的9个地理意义。

2. 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理解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直接导入法读图分析法、练习法、讨论法

六、【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课本、地理图册。

教师:教案、学案、微课视频录制、教具的制作、PPT的制作。七、【教学过程】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知识点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第一节中国区域地理 1、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览 北方地区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学案(教师用)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考纲浏览: 1、中国的区域差异 2、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4、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 5、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6、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7、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热点提示: 1、以局部区域图为背景资料,综合考查各个区域的自然条 件、大江大河的治理和工农业特色,西北地区干旱和青藏地

区高寒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高考命题的重点2、关注台湾问题、南水北调、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三 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等热点问题 3、关注我国的农业生产与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和城市的主 要区位因素 4、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与合理开发往往是命题的切入点 自主学习和探究: 第一部分中国区域地理 一、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览 北方地区 1、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2、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辽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3讲 中国地理区域差异配套试题 中图版(1)

第3讲中国地理区域差异 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所在地区目前是我国人口主要迁入区 B.A所在地区能源缺乏,需要大量调入 C.B所在地形区的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D.B所在的省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少的省区 2.关于C河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流经地区受流水溶蚀作用明显 B.降水丰富,水量大,航运价值高 C.主要参与了海陆间大循环 D.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汛期长 解析第1题,A地处四川省,目前是我国人口主要迁出区,该地区水能丰富,是我国西电东送的中路输电区;B地处贵州省,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该地地处我国南方地区,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第2题,C河段流经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崎岖,不利于发展航运。 答案 1.C 2.B 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回答3~4题。

3.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代表北方地区,乙代表南方地区 B.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 C.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D.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 4.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地区以旱地为主 B.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 C.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D.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 解析第3题,从水资源总量就可以推断出,甲代表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比北方大,南方地区降水量大,蒸发量也大;乙代表北方地区,人口总数比南方少,主要原因是南方经济发达;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耕地比重大。第4题,甲地区(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北方煤炭、油气资源比南方丰富;南方地区能源供应不足,需要从北方运输大量煤炭;南水北调是为了缓解北方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答案 3.D 4.D 读“下面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5~6题。 5.沿包头至广州,在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的景观正确的是( )。 A.①——层层稻田B.②——风吹草低见牛羊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6章《我国的区域差异》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6章《我国的区域差异》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图显示的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关于图中四条地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低于800 mm,没有湿润地区 B.②线以西地区的河流皆为内流河 C.③线以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D.①线与④线之间的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2.西北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西,大致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是受到的影响A.纬度高低 B.距海远近 C.地形类型 D.人类活动 3.下图是我某地区简图,甲地降水量及其该地区降水分布的根本原因可能是() A.200mm以下,受地形因素的影响 B.400mm以下,受海陆因素的影响 C.800mm以下,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D.1600mm以下,受植被因素的影响 4.下列关于四川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A.四川的最高山峰是娥眉山B.四川的地形是盆地丘陵 C.四川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宝成线从成都向北穿越秦岭到宝鸡5.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盛产温带水果B.以早地为主 C.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甘蔗D.长城以北一般一年一熟 6.我国平均海拔最高的地理区域是( ) A.南方地区B.西北地区

C.北方地区D.青藏地区 7.有关秦岭—淮河一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B.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C.是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D.是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8.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大致相同,但前者比后者的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A.距海远B.多湖泊C.地势高D.多冰川 9.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B.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D.种植的经济作物有甜菜、棉花、大豆等10.“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的景观应该位于我国的:() A.北方地区B.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D.青藏地区 我国幅员辽阔,很多农作物分布极具地方特色。下表是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读表可知,该省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A.水稻B.小麦C.油菜D.玉米 12.据此推测该省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C.南方地区D.青藏地区13.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②以种植小麦为主B.雨热同期是①②共同的气候特征C.杭州位于①区域而广东位于②区域D.传统的交通工具①以船为主②以马为主 这里有湛蓝的天空,绵延的雪山,无边的草原,成群的耗牛,奔跑的藏羚羊,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别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一节秦岭一淮河线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位置及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2、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知道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界限和范围 4、在图上描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间分界线并标出名称。 5、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一、秦岭与淮河 1、秦岭 ①位置:位于与省南部,北临,南临 ②主峰: ③走向: ④分水岭:是和的分水岭 2、淮河 ①发源地: ②流向: ③流经省区:、、 ④注入地:,主流经高邮湖南入,另一支经苏北灌溉总渠东 入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 河流的封冻 年降水量 植被类型 耕地的类型 主要的粮食作物 作物的熟制 主要的经济林木 主要的运输方式 1、一月份等温线 2、等降水量线 3、干湿地区:与分界线 4、耕地类型:与分界线 5、温度带:与分界线 6、气候区:与分界线 7、植被类型:与分界线 8、地区:与分界线 三、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依据气候和地形的差异,坚固自然景观和土地利用的不同 2、四大区域:、、、 ①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分界线: ②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 ③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 【课堂展示】 1.下列山脉,作为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的是( )A.秦岭 B.武夷山 C.南岭 D.横断山 2.不属于秦岭-淮河的意义的是( ) A.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限 B.亚热带与温带地区的分界限 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D.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3.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是 ( ) A.秦岭——淮河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C.大兴安岭——祁连山——横断山脉 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4.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是( ) A.天山一阴山 B.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冈底斯山 C.秦岭一淮河 D.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 5.秦岭一淮河线以北的植被类型主要是 ( ) A.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草原 D.热带雨林 6.秦岭一淮河线以南的河流冬季大多不结冰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冬季风的影响小 B.受夏季风的影响大 C.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 D.1月平均气温高于0℃ 7.下列省级行政区,位于秦岭一淮河线以北的是 ( ) A.河北省 B.山东省 C.湖南省 D.广东省 8.既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界线,又是农耕区与畜牧区界线的山脉是 ( ) A.太行山 B.长白山 C.巫山 D.大兴安岭 9.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限突出的因素是( ) A.气候因素 B.地形因素 C.行政因素 D.经济因素 10.我国四大区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 ) A.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11.“早穿棉袄午穿纱”描述的地区位于(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2.北京市位于我国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3.湖南省的植被类型为 (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4.下列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的是( ) A.江汉平原 B.成都平原 C.辽河平原 D.洞庭湖平原 15.秦岭、淮河都经过的省区是( ) A 陕西省 B 山西省 C 河南省 D 安徽省 16.秦岭地区的植被是( ) A 落叶阔叶林 B 常绿阔叶林 C 草地 D 从山顶到山脚垂直变化 18以下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线一致的有()①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界线②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③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1月0℃等温线⑤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中国地理学案七: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考点搜索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区域地理 1、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揽 北方地区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理差异》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线,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植被等自然差异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人文差异,感悟“区域差异”,体味“秦岭—淮河”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说出四大地理单元划分的主导因素,比较它们突出的自然地理差异,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3.用事例初步说明“秦岭—淮河”南北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自然和人文差异,体味“秦岭—淮河” 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教学难点 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教师首先引领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中国各种自然和人文差异进行一一梳理,感受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体味区域(中国)内部的差异性。针对如此复杂的区域,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可以将其(中国)划分成尺度更小的区域进行更细致的研究。所以,教师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区域划分,在区域划分的探究中了解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比较它们突出的地理差异,全方位理解“秦岭—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线的意义,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本节课以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为主要目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领者,教师在学生活动中适时进行点拨和评价,引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完成探究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中国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口、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要素分布图和各种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查找关于中国地理差异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师生共同欣赏祖国最美风光。 设计意图:在欣赏祖国风光的过程中感受祖国各地自然差异与人文差异,为后面的中国地理差异和区域划分做铺垫。 (一)地理差异显著 活动:说说祖国各地的不同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美丽的祖国,风景如画,多彩多姿,请你回顾以前的学习内容,说说祖国各地在自然与人文等方面都有哪些差异。 2.学生小组内交流之后选代表在班集体交流。学生在集中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展示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也可以利用教师课件中提供的地图或图片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预设学生回答如下。 ①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各种地形类型齐全;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②我国降水东南多,西北少,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③我国气温南方高北方低,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青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教案 (新版)湘教版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上台阐述,培养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主。 (4)通过读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 教学过程: 引入 中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余千米,涵盖了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中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让我们来认识祖国各地的面貌,畅游神州大好的河山吧! 秦岭—淮河线 1、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2、阅读P3秦岭和淮河的阅读材料 3、活动 (1)读图5—1,完成下列任务。 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找出秦岭和淮河所在或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而秦岭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读图5-6、5-7,请解释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三、四大地理区域 1、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阅读: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差异 复习教案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差异 一、重难点 1、位置: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大致相当于季风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多属非 季风区。 2、分界: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分界的主导因素是气 候差异;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我国400毫米年降水量线,其分界主导因素是年降水量的差异;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分界线同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一致,其分界主导因素是地势的高低。 3、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自然差异,人文差异 4、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矿产差异和水果差异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差异 一、课前预习 ④ ⑤、 ⑥、 河流⑦、图1 二、复习内容 1、我国地域辽阔,即图1中 A B C D 其中位于季风区,位于非季风。 2、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以线为界,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差异;北方地区和西北大致以mm年降水量线为界,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差异;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以分界线为界,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差异。 3、秦岭-淮河一线与我一月份℃等温线, mm年降水量线基本吻合。

4、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自然差异、人文差异 5、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矿产

6、主要水果 三、随堂练习 1、读图回答 (1)、图中A 、B 、C 、D 四 条河流中, 冬季结冰期最长的河是 河, 夏季汛期最长的河是 河。 含沙量最大的河是 河。 (2)、图中各区域传统生产、生活习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区域的居民喜欢摔跤比赛。 B 、②区域的耕地以水田为主 C 、③区域的居民以米饭为主 D 、④区域的林业生产非常发达 2、读秦岭图回答 1月份②地气温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②地( ) A 、海拔较低 B 、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C 、森林覆盖率高 D 、受夏季风影响较大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秦岭—--淮河 [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 单元的范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在地图上识记秦岭—淮河线的位置 2、根据已学的知识,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运用地图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 4、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组内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通过必答和抢 答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我国辽阔的美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工具,启发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 [学习方法] 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地图展示我国南方、北方、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景观图 [提问]以上景观图都分别表示我国的不同地方,同学们知道造成它们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指正。 [讲解]这些反映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这就是第四章的内容:中国的区域差异 【承转】要了解我国的区域差异及原因,首先让我们来学习我国区域的划分和一些重要的分界线。 『板书课题』第一节秦岭-淮河线 〖小黑板〗秦岭-淮河线示意图 [提问]1、在图中找出秦岭与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2、找出秦岭、淮河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 3、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中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北的是() ①湖北②河北③江西④山东⑤浙江⑥山西 [学生]学生先讨论,然后再指图回答 [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75“秦岭”与P76“淮河” [提问]1、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重要分水岭是_______。 2、淮河为什么会成为“害河”?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订正。 〖教师补充〗(可以简单的讲述,也可由学生事先准备材料叙述) 1、黄河多次泛滥,大量泥沙淤高了淮河中游的河床,使它成为半“地上河”, 下游入海出路被淤塞,每遇汛期,上游水量大增,下游又无通畅的泄水渠道, 以致使它泛滥成灾,这就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原因。(说 明:淮河旱涝灾害频繁 ......) 2、淮河两岸大量的工业废水的注入,加上淮河流量不大,其自身的自净能力较 差,所以这一带有这样的民谣:“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 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说明:“淮河的污染严重 ....”) [提问]3、淮河应该如何治理呢?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线,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植被等自然差异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人文差异,感悟“区域差异”,体味“秦岭—淮河”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说出四大地理单元划分的主导因素,比较它们突出的自然地理差异,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3.用事例初步说明“秦岭—淮河”南北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自然和人文差异,体味“秦岭—淮河”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教学难点 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教师首先引领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中国各种自然和人文差异进行一一梳理,感受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体味区域(中国)内部的差异性。针对如此复杂的区域,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可以将其(中国)划分成尺度更小的区域进行更细致的研究。所以,教师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区域划分,在区域划分的探究中了解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比较它们突出的地理差异,全方位理解“秦岭—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线的意义,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本节课以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为主要目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领者,教师在学生活动中适时进行点拨和评价,引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完成探究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中国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口、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要素分布图和各种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查找关于中国地理差异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师生共同欣赏祖国最美风光。 设计意图:在欣赏祖国风光的过程中感受祖国各地自然差异与人文差异,为后面的中国地理差异和区域划分做铺垫。 (一)地理差异显著 活动:说说祖国各地的不同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美丽的祖国,风景如画,多彩多姿,请你回顾以前的学习内容,说说祖国各地在自然与人文等方面都有哪些差异。 2.学生小组内交流之后选代表在班集体交流。学生在集中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展示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也可以利用教师课件中提供的地图或图片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预设学生回答如下。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北方地区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考点搜索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中国的区域差异〗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北方地区〗灾害防治的关系。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南方地区〗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灾害防治的关系。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青藏地区〗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 要城市。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 知识要点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 西)。 第一节中国区域地理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揽1个月,热量条件4-8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主导因素:积温自北 而南逐渐增大。 南方地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范围: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主要)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地形特征: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面积广大,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汊纵横 交错,湖泊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星罗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大多由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水文特征:谷盆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