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论热点面对面

理论热点面对面

理论热点面对面:天翻地覆慨而慷

——如何从新中国辉煌的60年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岁月铭刻着奋斗的艰辛,历史映射着真理的光芒。2009年,我们伟大祖国迎来了60周年华诞。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昔日积贫积弱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创造了震古烁今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60年的辉煌历程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越来越彰显出无可比拟的制度优势,越来越得到亿万人民的广泛认同和衷心拥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

如何看待新中国6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不已,人民生灵涂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寻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但都壮志未酬。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目才为之一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受压迫、受奴役、受侵略的黑暗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黑暗历史,彻底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的黑暗历史,实现了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华民族的发展开始了新的纪元。

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但成立之初的共和国却面临着严峻考验。旧中国留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投机猖獗,市场混乱,民生困苦,失业众多……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同心同德,克服重重困难,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和斗志,开始了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英雄壮举。

新中国60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辉业绩,在中华大地上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新型国家政权的建立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从国民经济的恢复到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到各方面制度的不断完善……6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却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命运,改变了全球发展的格局和世界历史的走向。

这是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的60年。一个曾经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60年的奋斗,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三,粮食、钢铁、水泥、原煤、有色金属等一大批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载人航天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振奋人心,青藏铁路、三峡大坝、南水北调等一批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抗击特大洪水、战胜非典疫情和特大地震灾害的斗争取得伟大胜利,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等一批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举世瞩目……神州大地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这是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根本改善的60年。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1949年到2008年,我国人均GDP从3 5美元增加到3266美元,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80%和90%分别下降到37.9%和43.7%,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100元增加到15781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不足50元增加到4761元,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3岁。延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成为历史,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面免除,社会保障“安全网”越织越密,人们正享受越来越宽裕的小康生活。正如一

首歌里唱的那样: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假期多了,收入高了,工作越来越好……

这是中国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的60年。我国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不断巩固,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国不断推进。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大大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得到有力弘扬,雷锋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等,越来越成为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空前增强。文化事业生机盎然,文化产业日益繁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社会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是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的60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备受欺凌、任人宰割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真正站立起来了。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世界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中国,关于“中国奇迹”、“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讨论成为热门话题。我们坚持正确的对外方针和政策,广泛开展双边和多边外交,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从积极斡旋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到参与协调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从真诚援助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到推动在反恐、环保、禁毒、重大疾病预防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

60年弹指一挥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我们的祖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我们的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意气风发、精神振奋,我们的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傲立东方。尽管在前进的过程中,也曾有过这样那样的失误、挫折和教训,但总体上说,60年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巨大成就,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迈出了坚实步伐,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经过60年的发展,我们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局面,归结起来就是确立和不断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60年的辉煌成就,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从政治制度来看,我们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和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克服了其中的弊病和不足;既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民主权利,又能形成共同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效率,适应了我国人口和民族众多,经济、社会、文化不发达,区域发展不平衡,传统文化影响深厚等现实状况。这些优势在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等重大事件中更是显示出巨大威力。有国外学者评价中国抗击汶川地震灾害时说:“地震之后人们确实看到了中国制度体系的优越性,中国在短时间内动员巨大的力量投入,这是其他任何制度所不能比拟的。”日本《朝日新闻)》认为,北京奥运会“使中国特有的体制模式越来越显现出巨大的优越性”。

当然,不仅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两个方面,存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制度优势,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既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既取得重要成果,也遭遇过严重挫折。新时期以来,我

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建立了一整套制度、体制和机制。它既是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又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它符合中闻国情,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我们要科学、客观地去认识和把握。

首先,应全面地看。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好不好、有没有优势,应该看全局、看整体、看本质,而不能只看到局部、只盯着一些枝节,防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否具有优势,关键要看它是不是总体上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是不是有利于维护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不是从根本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已经给出了最有说服力的答案。

其次,应具体地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具体制度、体制、机制组成的,大到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政策法律,小到一个领域、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规章。其制度优势也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通过各个具体方面的制度、体制、机制的优越性表现出来的,它实实在在地体现于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当然,它在一些具体方面、具体环节上还有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对此也应该具体分析,不能因此一概否定整个制度的优势。

此外,还应发展地看。任何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来讲,时间还不长。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的、前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发展的、前进的,需要在实践中通过改革来不断完善。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各方面的制度将越来越完善,其优越性也将越来越充分地彰显出来。

只要我们坚持以全面的、具体的、发展的眼光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不难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从而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满信心,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一制度,也会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得更加清醒,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制度。

为何理解我国制度优势要正确把握前30年与后30年的关系?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的辉煌成就是几代人不懈探索、艰苦奋斗的结果。如果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来划分,新中国60年的历史可以大致分为前后两个30年。

前30年中,我们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由于缺乏经验和严峻复杂国际环境的影响等原因,也出现了失误和曲折。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就出现了急躁冒进和阶级斗争扩大化等“左”的错误,后来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长时间的错误,使社会主义事业付出了沉重代价。后30年中,党和国家从十年内乱的危难中重新奋起,进行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推动中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因此有人说,讲制度优势,主要是后30年,前30年主要是失误和教训。对此,我们该怎么看呢?

同时应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我们党和国家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关头。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带领人民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进行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党和国家又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地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30年来,我们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战略目标,正在向第三步战略目标阔步前进,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前后两个3 0年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有机整体。整个60年,生动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展现了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过程。

如果进一步把视野放宽,就会看到,前后两个30年都是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不懈探索和奋斗的过程,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是不能割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是有机统一的。后人总是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前行,又总是要超越前人而有新的创造,这是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新中国60年的历程,就是这一规律的生动体现。我们自豪于今天的成就,也要铭记前人的奋斗;我们不忘历史,更要面向未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我们党是怎样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不断成熟、展示出巨大优势的,从而更加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带着胜利的豪情回望过去,60年风雨兼程,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已载入史册。站在新的起点上展望未来,我们的面前,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到我们党成立l00年时,要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事业崇高而神圣,前景光明而美好。我们坚信:只要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就一定能够胜利到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

理论热点面对面:宝贵财富行动指南

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引领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前进的号角和指南。我们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并富于理论创造精神的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重大成果。党的十七大把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是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3O多年来,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闯过激流险滩,始终沿着正确的航向前行。

回首往昔岁月,许多人不禁心潮起伏,感慨万千。30多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改革开放犹如一支如椽巨笔,在中华大地上描绘出一幅气势恢弘的壮美画卷。正是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使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大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前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以崭新的姿态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稳步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

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丰富土壤。改革开放的每一步发展,都推动了理论创新;党的理论的每一次创新,都推动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天地。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共同推进的历史,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问题。用马克思的话说:“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必然提出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新实践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30多年来,我们党科学判断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深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认真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紧紧围绕这些重大问题不断进行探索和回答,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如何科学总结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回答好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我们党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颢。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判断时代特征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集中全党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我们党面临如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l世纪的历史性考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同时,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全党智慧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面对着发展中的新问题、新矛盾。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抓住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基本问题,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认真分析我国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深入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觉醒、伟大创造的产物,正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

实践孕育着理论,也检验着理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也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与真理性。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

我们党成立80多年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主要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立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它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并在指导实践中显示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它始终与世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与人

类文明进步联系在一起,顺应了时代潮流,体现了时代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深深植根中国大地,着眼解决中国的问题,以中国独特的文化形式和思维方式对马克思主义作了中国化的表达,汲取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丰富营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镌刻在马克思墓碑上的一句名言。的确,伟大的理论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以真理的光芒照耀了世界,更在于它对实践实现了正确的指导。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我们胜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未来的实践还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它是我们应对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的强大精神支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受住一系列严峻考验、从容应对一系列重大事件、胜利完成一系列重大任务,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给予的信念力量和指导作用。在未来新的征途上,只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不动摇,我们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从对这些重大意义的认识中,我们就进而能够理解,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别的什么道路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

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绚丽多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丰富多彩的。作为一个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我们要正确地运用它,充分发挥它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作用,首先就要对它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从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全部工作的主题,成为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主题。因此,无论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展开、来深化、来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把握了这个主题,也就把握了这个理论体系的根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

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的思想理论观点,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涵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这一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既要理解它一系列独创性的思想理论观点,还要理解它所涉及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这样,我们就从整体上把握了这个理论体系内容的全面性、丰富性,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

“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说出“新话”,这是我们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一贯的科学态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毫不动摇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弘扬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用新内容、新思想、新语言,写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新版本,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同时,这一理论体系也是对毛泽东同志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重要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就把握了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把握了这一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还应当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各自独特的理论贡献。它们既面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侧重于探索和解决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既贯穿了共同的立场观点方法,又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构成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统一整体。

其中,科学发展观是这一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又准确把握时代新变化和中国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用一系列新的思想成果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把握了这个理论体系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我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一以贯之、接力推进的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始终不渝地坚持。同时,实践永无止境,探索和创新也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项全新的事业,在前

进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在科学认识的前提下勇于创新,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伟大的事业催人奋进,科学的理论深入人心。我们要自觉坚持、学习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科学理论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