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9.1《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

4.9.1《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

4.9.1《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
4.9.1《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

我们的共同理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明确我们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把握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理解小康水平包含的内容;明确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了解和谐社会的特征、要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青少年的责任。

2、能力目标

通过图表展示,培养学生读图表和分析图表的能力;通过对小康一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学习,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和发展地看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明确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时刻准备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

1、我们的共同理想

2、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

3、构建和谐社会

【教学难点】

1、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2、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3、构建和谐社会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情景探讨与启发引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正值青春年少,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和庆幸,因为拥有青春,就拥有了梦想,拥有了美好的理想,的确,青春不能没有理想,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理想,但理想不仅仅属于个人,它更属于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国家,这就是我们的共同理想——各族人民共同的追求。那么,生活在新的时代,我们的共同理想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在愉快的学习中走近我们的共同理想。

二、新课讲授

(一)走近共同理想

1、不同时代的人们,对理想的追求不同,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

活动一:踏古寻梦,畅想未来

P110图中人物的理想是否相同,这说明了什么?

不同时代的人们,对理想的追求不同。

提问:请大家说一说,你对未来社会的美好设想?【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之情】

教师概括: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就是我们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理想。

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理想,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这一最高理想呢?

共产主义理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经历很长的历史过程和许多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奋斗目标。

引用邓小平语“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利益的奋斗纲领”,那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奋斗目标,也就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是什么呢?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分别代表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目标。

3、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 学生结合图表分析,教师点拨:

教师总结:1、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只有实现了共同理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准备好物质条件和打好思想基础。2、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在现阶段,我们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也就是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二)同绘小康蓝图

活动二:抚今追昔,畅想小康

模块一:学生观察P 113老照片,对比新图片(课件展示),思考回答,通过两组图片,反映出今天我们的吃、穿、住、行、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反映出我们的衣食住行用等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我们应如何评价这种变化?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模块二:认识今天,着眼明天

分析比较,并观察图片《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课件展示),谈一谈今天的小康是什么样的小康,你对现在的小康满意吗?

教师总结: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是一种总体上小康。这样的小康还不能令人满意。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解决温饱 总体小康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共 产主义

最高理

模块三:畅想全面小康,展望美好未来

针对上面这些问题,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到20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请学生设想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在未来的小康社会里,经济更加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人受惠,人人有责。那么,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该怎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呢?

我们应该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关注世界共同的问题,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三)共创和谐伟业

活动三:畅想和谐,共创和谐

学生阅读P115-P117,讨论:

(1)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特征(或基本要求)?

(3)创建和谐社会,我们应当如何努力?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促进和谐,人人有责。

三、课堂小结(板书结构)

见下页

四、课堂练习与反馈

(课件展示)

初级阶段共同理想

最高理想

二者关系

特征、要求

构建

党和国家

青少年

全民参与,人人有责,立足现在,放眼未来

原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