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考试复习题

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考试复习题

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考试复习题
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曹魏时著名文论家___________在《典论.___________》中提出了"文以___________为主"的著名论断。

2.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体的"四科八种"说:"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___________宜理,铭诔尚实,___________欲丽。"

3.曹丕《典论.论文》说:"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___________ ,是以各以所长,___________

。"提出了作家的才能和文体的性质特点之间的关系,并批评了文人相轻的缺点。"

4.晋代文论家___________在《文赋》中提出了"___________ "说,强调了诗歌的抒情作用,打破了诗歌的抒情受传统诗教的束缚。

5.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___________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___________而绮靡","赋___________而浏亮"。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6.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

"风骨"一词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教材认为:"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___________;

而"骨"则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___________。

7.教材指出:《文心雕龙.体性》篇提出的"体性"的概念,讲的是文学作品的___________风格与作家的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8.教材指出:刘勰认为文的实质是:___________是其内容,___________是其表现形式。

9.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诗经》和《楚辞》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而《诗经》的系统又分为《___________ 》《

___________》两系,探源溯流,评价深刻精到。

10."故诗有三义焉:一曰___________,二曰___________

,三曰___________。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这段话出自钟嵘的《诗品》。

11.钟嵘《诗品》说:"故诗有三义焉,……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___________,润之以___________,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12.魏晋南北朝时期,四位最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是曹魏时的

___________、晋代的___________、南朝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曹丕的)"文以气主"说

2.(陆机的)"诗远缘情而绮靡"说

3.(《文心雕龙》的)"才、气、学、习"说

4.(《文心雕龙》的)"风骨"说

5.(钟嵘的)"直寻"说

6.(钟嵘的)"滋味"说

三、单项选择题

1."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这段文论出自(

)。

A.《文心雕龙》B.《诗品序》

C.《文赋》D.《典论.论文》

2.提出"诗赋欲丽"观点的古代文论家是()。

A.曹丕B.陆机

C.刘勰D.钟嵘

3.提出"诗远缘情而绮靡"的诗论观点的古代文论家是()。

A.曹丕B.陆机

C.刘勰D.钟嵘

4.魏晋南北朝时期,把文体分为"四科八种"和"十类"的文论家分别是()。

A.曹丕和陆机B.陆机和曹丕

C.陆机和刘勰D.陆机和钟嵘

5.《文心雕龙.神思》篇重点论述的是艺术思维中的()。

A.风格问题B.构思问题

C.想象问题D.真实问题

6.刘勰对文学本质的看法,集中表现在《文心雕龙》的()。

A.《风骨》篇中B.《体性》篇中

C.《神思》篇中D.《原道》篇中

7.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最早提出以"滋味"论诗的诗论家是()。

A.庄子B.陆机

C.老子D.钟嵘

8."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烦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辞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这段诗论出自()。

A.曹丕的《典论.论文》B.钟嵘的《诗品序》

C.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D.陆机的《文赋》

四、翻译题(提示: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略,可以自选一段试译)

五、问答题

1.简述《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关于创作论的论述。

2.钟嵘"自然英旨"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文学史上有何影响?

3.请简单评述钟嵘的"三义"说的内容和他对如何运用"三义"的解释。

4.谈谈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是如何论述文学创作风貌与作者个性以及学养之间的关系?

5.谈谈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关于"文"的论述。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测题(4)隋唐五代文论自测题

一、填空题

1.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对六朝,特别是齐梁文学提出了两点尖锐的批评:一是“彩丽竞繁而都绝”,二是“汉魏,晋宋莫传”。

2.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了“ ”和“ ”说,要求文章寄怀深远,言之有物,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象鲜明、语言精警。

3.“夫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这则重视“取境”的诗论出自唐代诗论家的论诗著作《》。

4.韩愈在《答李翊书》中,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 ”之论,又在《送孟东野序》中,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 ”论。

5.“文章合而著,歌诗合而作”的著名论断是出自白居易的著名书信体论文《》。

6.《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和《与元九书》的作者分别是和。

7.本学期我们学习过的司空图的两篇诗论文章是《》和《》。

8.司空图提出的“四外”说的“四外”是指“ ”、“ ”、“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都是论述意境的特殊性质,笼统地说都是指丰富的醇美韵味。

二、名词解释

1.(陈子昂的)“兴寄”说2(陈子昂的)“风骨”说

3(韩愈的)“不平则鸣”说4(白居易的)“美刺”观5(司空图的)“韵味”说

三、单项选择题

1,“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仆尝瑕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这段著名的诗论出自()。

A.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B.皎然《诗式》

C.韩愈《送孟东野序》D.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书》

2.提出作诗“取境”有难、易两种情况的唐代诗论家是()。

A.陈子昂B.皎然C.韩愈D.司空图

3.主张文章应该“为时”、“为事”而作,应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文论家是()。A.白居易B.司空图C.韩愈D.陈子昂

4.提出“不平则鸣”论的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家是()。

A.白居易B.司空图C.韩愈D.陈子昂

5.提出所谓“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四外”说的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家是()。

A.白居易B.司空图C.韩愈D.陈子昂

四、问答题

1.结合陈子昂的诗歌作品,分析他倡导的“风骨”内涵。

2.什么是陈子昂的“兴寄”?结合文学史的实际,谈谈他对齐、梁诗歌“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批评。

3.如何理解皎然“两重义以上,皆文外之旨”的诗论观?

4.结合白居易的诗歌创作,谈谈他的诗论观点的长处与缺憾。

5.如何理解司空图的“诗与境偕”的诗论观?

6.什么是司空图的“四外”说?如何理解他的“四外”说的诗论观?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测题(清代文论)

填空题

1.清代批评家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指出《史记》是"以文",《水浒传》是"因文

".前者的才能主要体现在对现成的史料的组织和处理上,后者则要求作者根据艺术的需要进行自由的虚构.

2.李渔的《闲情偶寄》是一部杂著,共分八个部分,其中有关戏曲的部分有部和部.

3.清代的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认为戏曲创作要"立",这是指一部戏曲的要有主要和中心 .

4.王夫之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哲学家和诗学理论家,诗学著作颇丰,其中诗话体的诗学著作是《》.

5.王夫之认为,诗歌中情景结合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其一"妙合无垠",结合得天衣无缝;其二是" "在写景中蕴涵有情;其三是" ",在抒情过程中让人见到形象.

6.教材认为:清代的诗学理论家的《》是刘勰《文心雕龙》之后理论性和体系性最强的一部文学理论批评著作.

7.叶燮把创作分成" "即创作客体与" "即创作主体两个方面.

8.叶燮又把创作客体分成理, , 三个方面,把创作主体分成才,胆, ,

四个要素.

9.王士禛是清初具有广泛影响的诗人和诗论家,其诗歌理论的核心是" "说,清人张宗柟辑其论诗之语为《》.

10.王士禛的"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该做到"不着,尽得".

11.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的诗论家沈德潜的诗话体诗学著作是《》,他提出了所谓" "说,要求诗歌应该讲究艺术表现方式及表现技巧,应该有音调美

12.袁枚的论诗著作主要是诗话体的《》,其诗学观点主要是提倡" "说,以与沈德潜的" "说相抗,主张尊重人的自然本性.

名词解释

(李渔戏曲创作的)"立主脑"说

(王夫之的)"现量"说

(王士禛的)"神韵"说

(沈德潜的)"格调"说

(袁枚的)"性灵"说

单项选择题

1.把《水浒传》和《史记》进行比较,并且从纯文艺的角度更推重《水浒传》的虚构文学的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家是( ).

A.李贽

B.金圣叹

C.王夫之

D.姚鼐

2.李渔提出的"立主脑"是指一部戏曲的( ).

A.主题思想

B.主要间架结构

C.主要内容

D.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

3.提出"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这种比较通达的诗歌欣赏理论,强调读者在欣赏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古代文论家是( ).

A.王夫之

B.袁枚

C.李贽

D.金圣叹

4.叶燮在《原诗》中把创作主体分为才,胆,识,力四个要素.并认为在主体的四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才

B.胆

C.识

D.力

5.《带经堂诗话》的作者是清代诗论家( ).

A.张宗柟

B.沈德潜

C.王士禛

D.叶燮

6.下列诗学著作中不是沈德潜的作品的是( ).

A.《古诗源》

B.《古诗评选》

C.《唐诗别裁集》

D.《说诗晬语》

翻译题(提示: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略,可以自选一段试译)

问答题

1.金圣叹是如何对《史记》和《水浒传》进行比较的请简要评价这种比较的意义.

2.试述金圣叹关于《水浒传》中小说人物塑造的论述.

3.什么是李渔的"立主脑"

4.李渔主张对古今题材的处理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有什么缺陷

5.李渔对人物塑造的典型化有什么认识

王夫之对"兴""观""群""怨"理论有什么新发展

试述对叶燮的才,胆,识,力与理,事,情理论的认识.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第一次作业答案

"名词解释"及"问答题"的答案,请参阅由中央电大责任教师提供的"回答问题二:关于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的几个问题"(点击链接进入)第8小题.

一,填空题:(第1至4题可免做)

1,教材认为,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的发展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和中国古代的思想发展有极为深刻的内在联系;二是在和中国古代的

理论交互影响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2,教材指出:中国古代思想是文学思想,文学理论发展的基础.

3,从儒,佛,道三家来说, 家和家在文学思想上是比较接近的,有很多一致的地方,这两家和家的差别则比较大.

4,中国古代关于文学的本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本于心,二是源于道.

5,《论语.为政》篇说:"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6,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 以意逆志"与" 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7,《庄子》书中提出了" 虚静"," 物化"的艺术创作论.

8,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即《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伟人的事迹,概括出" 发愤著书"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9,关于《毛诗序》的作者问题,历来"纷如聚讼",《汉书》认为汉代治《毛诗》者本乎赵人毛公,为河间博士.

10,《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 止乎礼义"的原则.

11,王充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 疾虚妄"(见《论衡.选文》篇),这实际上就提出了提倡真实,反对虚妄的文学理论批评的主张.

12,教材提出,中国古代文学的风格美,一般分为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两大类.

二,名词解释:

1,(庄子的)"虚静"说:"虚静"说是中国古代有关创作构思的理论,"虚静"最早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廉洁,庄子极大地发展了老子"虚静"的学说,认为它是进入"道"的境界时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庄子.大家师》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

忘."庄子的"坐忘"就是"虚静",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庄子认为虚静必须在"绝学弃智"的基础上方可达到.然而也只有达到"虚静",才能对客观世界有最全面最深刻的认识,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才最旺盛,才能创作出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作品.庄子的"虚静"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的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或多或少地受到庄子"虚静"说的影响.

2,(孔子的)"兴观群怨"说:这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阳货》篇记载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指诗歌具体安排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可以使人从诗歌鉴赏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观,是指诗歌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群,则是认为诗歌可以有使人互相交流情感,加强团结的作用;怨,是指文学作品有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源头,对后来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3,(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这是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提出来的.篇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辞.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作家要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然后才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孟子的"知言养气"说抓住了人最本质的人格蕴涵,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引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对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毛诗大序》的)诗"六义"说:《毛诗大序》说:"古文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本来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方法,《毛诗大序》赋予"六义"的新说法.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风,指诗有教化臣民,并有表达臣民的心声,讽刺上政的作用;赋,指铺叙直说的写作方法;比,是比喻;兴,起的意思,"先言他物而引起所咏之辞也",有一种"感发志意"的作用;雅,是正的意思,"言王政之所由兴废也";颂,是赞美神明的歌舞曲.它在明释风,雅的意义时,接触到了文艺创作中个别表现一般的概括性以及典型性的特征."六义"说在经学史上的影响大于它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影响.

三,单项选择题:

1,教材认为: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形象塑造的美学原则,其核心是( A )

A,以传神为主而形神兼备B,以形似为主而形神兼备

C,形神兼重而不能偏颇D,舍形取神,得神忘形

2,教材认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确是文学思想,文学理论发展的基础的是( D )

A,儒家和法家B,道家和佛家

C,儒家和墨家D,儒,佛,道三家

3,孔子在《论语.八佾》中对《韶》乐的评价是( B )

A,"尽美矣,未尽善也" B,"尽美矣,又尽善也"

C,"未尽美矣,亦未尽善也" D,"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4,庄子的"得意而忘言"说对古代文学理论的影响,主要是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中注重( D )

A,言意并重的传统B,形神并重的传统

C,"神在形外"的传统D,"意在言外"的传统

5,"文由胸中出,心以文为表"这两句话出自( C )

A,司马迁的《报任安书》B,司马迁的《史记.屈原传》

C,王充的《论衡.超奇》D,《毛诗大序》

四,翻译题: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大序》语)

[译文]:诗,是人表现志向的所在.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中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语文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五,问答题:

1,孔子主张"诗可以怨",请指出:什么是"诗可以怨" 它对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产生过什么样的积极影响

[解答]:"诗可以怨"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提出来的:"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诗可以怨"是说诗可以"怨刺上政",实际上就是说诗歌可以对现实中的不良政治和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批判.《诗经》中的许多民歌和一些文人作品就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讽刺和批判揭露的.如著名的民歌《魏风》中的《硕鼠》,《伐檀》等,以及《小雅》中的《正月》,《十月之交》,《大雅》中的《桑葇》,《民劳》等,或揭露,或批评,或讽刺,或讥谕,都可以说是"怨刺上政"的作品.

"诗可以怨"对我国后世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批判现实的优良传统.后世的许多诗人的作品都有批判现实社会不良倾向的内容.而屈原,杜甫,白居易等人更是在主观或客观上把"诗可以怨"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内容或主要追求目标.即使到了现代,许多进步诗人的那些批判黑暗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诗歌作品,都可以说或多或少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诗可以怨"的影响.而在文学批评史上,"诗可以怨"也成为批评诗歌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成为文学理论批评的一个重要理论.

总之,"诗可以怨"成为我国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对我国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重要的影响. 2,司马迁在《史记》的写作中体现了严格的实录精神.请结合文学史简述这种实录精神和创作原则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答]:"实录"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创作原则.最早肯定司马迁"实录"精神的,是东汉史学家班固.他在《汉书.司马迁传赞》一文中说:"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实录"就是真实客观地记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不夸张,不隐瞒.《史记》的许多篇章都体现了他的"实录"精神.作者受到汉武帝的残酷打击和迫害,但在《史记》中,他并不发泄私愤,而是客观地记述了汉武帝的事迹,既记述他的功绩也不避讳他的残忍和好大喜功以及求仙访道,追求长生不老等可以事实.对汉高祖,也是既肯定了刘邦推翻暴秦,统一天下的伟大历史作用,他的知人善任,深谋远虑的政治家风采,也揭露了他的虚伪,狡诈,残忍和无赖的流氓嘴脸.这种"实录"精神,不仅对后世的史学著作产生过巨大影响,更对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后世的许多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可以说都是受到过这种"实录"精神的影响.而许多现实主义作家,诗人也都以"实录"指导自己的创作.文论家也经常以"实录"来批评文学作品,使之成为文学理论批评原则. "实录"不仅是史学家写作历史著作的创作原则,也是文学创作的原则,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应该说是受到司马迁"实录"精神的影响,杜甫的诗歌被成为"诗史"就是一例.

一、单项选择。20分

1、庄子的哲学中可以看成是一种审美态度的是()

A、自然朴素

B、得意忘言

C、心斋、坐忘

D、观生、观民

2、"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是()关于辞赋的观点。

A、司马迁

B、杨雄

C、班固

D、刘安

3、王充关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观点是()

A、疾虚妄

B、内外表里,自相副称

C、文有真伪,无有故新

D、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

4、继承孔子的文学思想,提出"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是()

A、《文赋》

B、《文心雕龙》

C、《毛诗序》

D、《诗品序》

5、完全可以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相媲美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A、诗品

B、文心雕龙

C、原诗

D、文赋

6、首创诗歌声律说,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的是()

A、王充

B、陆机

C、沈约

D、刘勰

7、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说:"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论述的是()

A、文学创作过程

B、文学鉴赏过程

C、文学活动的全过程

D、观察事物的过程

8、最早明确提出"意境"概念的是()

A、传为王昌龄的《诗格》

B、皎然《诗式》

C、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D、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9、"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一句"出自司空图的()

A、《与李生论诗书》 B 、《与王驾评诗书》

C、《二十四诗品》

D、《与极甫书》

10、朱熹文学思想的核心是()

A、文与道俱

B、文道合一

C、文以贯道

D、文以明道

11、"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论,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是()对"诗贵传神"的一种表述。

A、欧阳修

B、苏轼

C、韩愈

D、严羽

12、金代元好问的诗歌理论观点集中在()

A、《答谢民师书》

B、《论诗绝句三十首》

C、《与李生论诗书》

D、《四溟诗话》

13、明代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是()

A、前后七子

B、公安派

C、唐宋派

D、竟陵派

14、提出诗品出于人品这种人格与创作关系观点的是()

A、陆游

B、袁宏道

C、梁启超

D、刘熙载

15、小说与史传的实质区别是()与实录的矛盾对立。

A、真实

B、叙事性

C、口语化

D、虚构

16、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是明代的( )

A、李贽

B、王世贞

C、袁宏道

D、谢榛

17、我国的小说评点是由()开创先河的。

A、金圣叹评点《水浒传》

B、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

C、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

D、张竹坡评点《金瓶梅》

18、浙西派词论的主要倾向是()

A、推尊词体,强调比兴寄托 B 、推尊词体,崇尚醇雅

C、以冲淡清远为宗

D、重视词的体制,强调意境清空

19、金圣叹小说理论最有创见的精华部分是()

A、动心说

B、技巧论

C、性格论

D、因缘生法

20、在王世稹的神韵说之后,沈德潜提出了()

A、肌理说

B、格调说

C、性灵说

D、理事情说

二、多项选择题,选出三个或以上的答案。12分

21、下列文艺观点出自孔子《论语》的有()

A、思无邪

B、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C、心斋、坐忘

D、辞、达而已矣

E、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F、知人论事

22、道家的哲学思想在()等方面影响后世的文学思想。

A、自然朴素

B、审美态度

C、政治教化

D、得意忘言

E、文质相称

F、以理节情

23、《毛诗序》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的诗论观点,提出了()

A、兴观群怨说

B、情志结合说

C、六义说

D、得意忘言说

E、"美刺"教化说

F、发愤著书说

24、《文心雕龙-风骨》中的"风"指"情",而"骨"则指()结合而成的一种有力的气势和逻辑的力量。

A、事义充实

B、条理连贯

C、瘠义肥辞

D、丰藻克瞻

E、文辞精炼

F、肥义繁采

25、中国文论在儒道互补中发展,一般来说,儒家文论较多讨论()问题。

A、文学的社会作用

B、自然平淡的风格

C、艺术思维的规律

D、文与质的关系

E、作家的道德修养

F、作家的精神自由

26、苏轼在文学理论上有许多精辟的见解,他主张()

A、言必中当世之过

B、观察事物应了然于心,也了然于口和手

C、诗有别材,诗有别趣

D、诗贵乎枯淡,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E、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F、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27、欧阳修提出的诗文理论观点有()

A、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

B、感激发愤

C、诗穷而后工

D、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E、诗品出于人品

F、文从道中流出

28、江西诗派的主要人物有()

A、黄庭坚

B、苏轼

C、陈师道

D、严羽

E、吕本中

F、欧阳修

29、李渔认为:"填词之设,专为登场",因此戏曲语言应该()

A、贵浅显

B、重机趣

C、减头绪

D、戒浮泛

E、密针线

F、脱窠臼

30、王国维吸取西方的文学理论,结合中国传统文学理论,提出了()

A、天才说

B、苦痛说

C、古雅说

D、文气说

E、游戏说

F、境界说

31、下列属于近代词论的著作有()

A、《人间词话》

B、《惠风词话》

C、《论语随笔》

D、《词综》

E、《词源》

F、《白雨斋词话》

32、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主流和成就主要表现在()

A、诗界革命

B、文界革命

C、史界革命

D、白话运动

E、小说界革命

F、戏曲改良

三、填空题。16分

33、儒家诗论强调___________的诗教。

34、"观物取象",作为艺术思维方式,其理论源头是《________》.

35、"《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是_________提出的评诗标准.

36、孟子在文学批评方面提出了______和______的方法。

37、"……《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奋只所为作也"。是_______提出来的。

38、_________是我国第一篇系统性的诗学论文。

39、陆机在________第一次提出了"诗缘情"的观点。

40、在《文心雕龙》中,专门探讨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问题的是______篇.

41、唐初,______提出了"汉魏风骨,晋宋莫传",提倡革新文学。

42、司空图在《______》中提出了"韵味"说。

43、白居易在《________》中提出了"文章合为是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

44、"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一句出自谢榛的《________》.

45、"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是___________关于小说人物言语个性化的观点。

46、李贽解释_____________为"绝假纯真"的最初一念之本心。

47、张竹坡所评点的小说是《___________》。

48、梁启超认为"小说之支配人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艺术感染力。

四、名词解释题,共12分。

49、应感

50、风骨

51、韵味

五、简答题共20分

52、"诗穷而后工"的观点有什么理论内涵?

5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的是什么?

54、"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说明的是什么问题?

55、李渔的"结构第一"包括什么具体内容?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

56、《文心雕龙-知音》中认为怎样才能达到"知音"?

57、王国维的文学思想主要包括那些方面的内容?

1.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

“”与“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2.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即《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3.《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

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4.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而绮靡”,“赋而浏亮”。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5.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和《》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6.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

著书”说提出了“”论。

7.“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著名的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的著名书信体论文《》。

8.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的著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9.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立了“雅正”的审美标准(见《词源序》),又提出了“”和“”的审美要求,并分别列专节对二者进行了论述。

10.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摹拟复古之风,提出了“,不拘格套”的口号,因而提出了“”说的诗学主张。

11.诗歌创作都面临如何表现其对象的问题,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该做到“不着,尽得”。

12.王国维继承了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说,使有关意境的理论达到了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庄子的)”虚静”说

2.(李渔戏曲创作的)“立主脑”说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论语‘为政》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

A.‘尽美矣,又尽善也’ D.‘思无邪’

C‘尽美矣,未尽善也’ D.‘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言于外。”这段诗论出自( )。

A.《论衡·艺增》 B.《孟子》

C《史记·屈原列传》 D.《毛诗大序》

3.提出所谓“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四外”说的古代文学理

论批评家是( )。

A陆机 B.钟嵘

C皎然 D.司空图

4.“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元好问的这首论诗绝句是( )。

A.赞扬张华、温庭筠、李商隐诗有建安风骨,只是张华诗稍欠风力

H.批评晋代诗风流情多,风云气少,不如张华、温庭筠、李商隐诗歌有风骨和新意

C:.认为张华、温庭筠、李商隐诗缺少“邺下风流”的建安风骨,主张诗尚壮美

D.批评张华诗缺少“邺下风流”,甚至没有温庭筠、李商隐有新意,主张诗尚婉约

5.“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这种比较符合诗歌创作和鉴赏规律的见解山自明代诗论家( )。

A.谢榛的《四溟诗话》 D.李贽的《童心说》

C.王比贞的《艺苑卮言》 1).袁宏道的《序小修诗》

四、翻译题(10分;提示: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

其所有而不得施十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朽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五、问答题(三题中只任选两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请简述司马迁在《史记》的写作中体现的实录精神,并结合学习过的文学史知识,谈谈其对后代的史学和文学产:生过什么影响?

2.金圣叹是如何对《史记》和《水浒传》进行比较的?请简要评价这种比较的意义。

2.什么是严羽的“别材”、“别趣”说?请结合“别材”、“别趣”说,谈谈他对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沦为诗”、“以才学为诗”的批评。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4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J.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2.发愤著书·

3.止乎礼义

4.缘情体物

5.诗经楚辞

6.气盛言宜不平则鸣

7.白居易与元九书

6.别是——家

9.清空意趣

lo.独抒性灵性灵

11.一字风流

12.境界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庄子的)“虚静”说”虚静”说是中国古代有关创作构思的理论。“虚静”.最早是老广在《道德经》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说法。庄子极大地发展了老子的“虚静”学说。认为虚静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种精神状态,《庄子·大宗帅》里提出“坐忘;”“坐忘”就是“虚静”。(1分)这是要人;以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存在,抛弃——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

(2)

分)庄子认为虚静必须在”绝学弃智”的基础上方可达到,然而出只有达到虚静.才能对客观趴界有最全面最深刻的认识。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十最力旺盛.才能创作山和造化天丁完全一致的作品。(2分)

2.(李渔戏曲创作的)“立主脑”说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结构》里列《立主脑》一节,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传奇亦然。”

提出了戏曲创作要“立主脑”之说。(1分)文中又说:主脑是“作者立言之本意”,就是说,一部戏曲是为何人何事而作。一本戏中只有一人是主要人物,其他是陪衬;也只有一事是中心情节,其他也是陪衬。这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就是一部戏曲的主脑。(1分)所谓“立主脑”就是要决定这部戏曲是为何人何事而作。立了“主脑”,就要集中主要精力来描写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其他的众多人物和事件都要围绕中心人物和中心情节来展开。(3分)(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李渔《闲情偶寄》选录”》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B 2.D 3.D 4.C 5.A

四、翻译题(10分;提示: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我听到世人说,诗人很少有显达的,而多数都处于穷顿困厄之中,真是这样吗?(2分)大概世上所传的诗,多数是出于古代穷顿困厄的人的言辞吧。(2分)凡是读书人中胸怀才志,而又不能施展于世的人,多数喜欢放浪自己在山巅水边,外面可以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的形状和品类,常常会探究它们的奇形怪状;(3分)心中怀有积存着的忧思感愤,兴起于怨愤讽刺,用以表达羁旅的臣子和寡居的妇女们的慨叹,而描写人们感情中难以言状之处,(这)大概是 (人)越穷顿困厄,诗就越写得好吧。(3分)这样说来,不是作诗能使人穷顿困厄,倒是穷顿困厄的人而后才能写出好诗。(1分)

五、问答题(三题中任选两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答题要点:

(一)“实录”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创作原则。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赞》中说:《史记旷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肯定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5 分)

(二)《史记》的许多篇章都体现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作者曾受到汉武帝的残酷打击和迫害,因而“发愤著书”,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公正和“实录”精神。例如在《史记》中,他并不发泄私愤,而是客观地记述武帝的事迹,既记述他的功绩也不避讳其残忍和好大喜功,求仙访道和追求长生不老等可笑事实。对汉高祖,也既写了他的推翻暴秦、统一天下的伟大历史作用,他的知人善任、深谋远虑的政治家风采。也揭露了他的虚伪、狡诈、残忍和无赖的流氓嘴脸,一本“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的精神。(15分)

(三)这种“实录”精神,对后世的史学产生过巨大影响,后世的许多史学著作,特别是所谓的正史,如二十四史等,就不仅在体例上受《史记》影响,而且在写作态度上,也受到司马迁“实录”精神的影响;同时“实录”精神也

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杜甫的诗被成为“诗史”就说明了这一点。(5分)

(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司马迁文论选录”)

2.答题要点:

(一)金圣叹在《渎第五才子书法>>中对《史记》和《水浒传》进行了比较:“某尝道《水浒》胜似《史记》,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其实《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即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7分)

(二)《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传》是“因文生事。《史记》所处理的是现成的历史事实,作者只能根据历史史料,进行组织、裁减、安排,不能虚构;而《水浒传》是文学创作,可以通过想象、夸张等艺术手法,“顺着笔性去”,进行自由的虚构,更可以发挥作者的艺术创造才能。从纯艺术的角度,金圣叹更推重《水浒传》虚构文学。(9分)

(三)金圣叹认识到了史学著作和文学创作的区别,前者“实录”,而后者可以虚构;而他更推重虚构的文学,这是肯定了文学创作的价值;另外,具体地说,他把《水浒传》这种通俗文学置于《史记》之上,这也是对传统文学观点的突破,是一种新的文学观点。(9分)

(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旷金圣叹小说论著选录”)

3.答题要点:

(一)严羽主张作诗要“妙悟”,诗本身要有“兴趣”,即指诗人直觉到的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严羽认为唐诗有这种“兴趣”,而宋诗所缺乏的恰恰正是这种审美特征。为什么宋诗没有“兴趣”呢?严羽认为来人好“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即在诗歌里用事、用典故、议论说理,破坏了诗歌的“兴趣”的审美特征。(5分)

(二)为了反对宋人的“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严羽提出了诗有“别材”、“别趣”之说。《沧浪诗话·诗辨》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即是说诗写得好坏,别有一种“妙悟”的才能.别有一种“尚意兴而理在其中”的兴趣,与学问、理论没有太大的关系。他举了韩愈与孟浩然的例子,认为孟浩然学力、学问远不如韩愈,但诗歌却超过韩愈,就是因为孟浩然有“别材”、“别趣”。这可以作为“诗有别材,

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的注脚。尽管他的这一对比不一定公平和符合事实。(10分)

(三)在赞扬唐人诗歌后,严羽批评宋诗说:“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是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严羽刘“近代诸公”的批评,实则是对宋诗的批评,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这种倾向从宋初就已开始。“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缺乏唐诗那种“妙悟”的“兴趣”,即丰富隽永的审美趣味,足宋诗的主流倾向。(10分)

(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严羽诗论选录”)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子曰:“(),立于礼,成于乐。”

2、孟子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是为得之。”

3、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而忘言。”

4、《毛诗大序》指出:“上以风化下,()。”

5、陆机《文赋》提出“诗()而绮靡”。

6、刘勰在《神思》篇中指出艺术想象的特点是()。

7、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和()两个问题。

8、李白崇尚清新自然,主张“清水出芙蓉,()。”

9、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提出:“不薄今人爱古人,()。”

10、唐代最有影响的诗学著作是《诗式》,它的作者是()。

11、《六一诗话》首创“诗话”这种理论批评形式。它的作者是()。

12、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批评宋诗,以()为诗,以()为诗,以()为诗。

13、明代诗文批评主要是围绕复古和反复古展开的,前者以()为代表,后者以()派为代表。

14、清代诗学四大说是:()说、格调说、()说和肌理说。

15、梁启超认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

二、单项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

1、庄子提出的观点是()

A.辞达B.言不尽意C.尽善尽美D.托诗以怨

2、提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观点的批评家是()。

A.王逸B.班固C.王充D.扬雄

3、较早肯定司马迁“实录”精神的是()。

A.刘安B.扬雄C.班固D.王充

4、刘勰把风格归纳为八种类型,见于()。

A.《时序》B.《情采》C.《体性》D.《风骨》

5、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一文中明确提出()。

A.不平则鸣B.文以明道C.气盛言宜D.发愤著书

6、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在()中提出的。

A.《寄唐生》B.《新乐府序》C.《与元九书》D.《读张籍古乐府序》

7、下列文论著作出自元好问的是()

A.《岁寒堂诗话》B.《白石道人诗说》C.《六一诗话》D.《论诗绝句三十首》

8、《唐贤三昧集》编选者是()。

A.朱彝尊B.王士祯C.袁枚D.沈德潜

9、明清曲论家中最重视戏曲结构的是()。

A.王骥德B.李渔C.沈璟D.汤显祖

10、《四溟诗话》的作者是()

A.谢榛B.王世贞C.王夫之D.叶燮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孔子的文学观点是()

A.诗言志B.思无邪C.文质彬彬D.兴观群怨E.知人论世

2、庄子寓言故事对文论有启发的是()

A.解衣槃礴B.揠苗助长C.梓庆削木为鐻D.痀偻者承蜩

3.《毛诗序》中提到的诗歌观点是()。

A.“诗言志”B.“主文而谲谏”

C.“上以风化下”D.“下以风刺上”

E.“发乎情,止乎礼义”

4.钟嵘最推崇的三位诗人是()

A.曹植B.阮籍C.陆机D.谢灵运E.陶渊明

(完整版)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题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题目 中国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名词解释 1、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他们的诗重视抒发一己之情.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同时,他们还反对继承齐梁遗风的纤巧绮靡的上官体,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领域,倡导富有“骨气”的刚健之诗,为因循的初唐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空气,使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开始形成,但他们的诗仍残留不少南朝遗风。 2、上官仪与上官体(不确定) 上官体:指唐初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体,他的诗多为奉合应诏之作,绮靡浮艳,是齐梁宫体诗的余风。据《旧唐书?上官仪传》记载,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上官体代表了追求形式技巧与声辞之美的宫廷化倾向,但有一种天然媚美之敛,体现了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对律诗形式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沈宋 沈、宋:“沈”指沈佺期,“宋”指宋之问,二人都曾在初唐时做过宫廷侍臣,媚附权贵,品格低下。他们所作律诗多应制奉和之作,佳篇不多,但词采精丽,且数量较多,格律形式完整,为后人所推崇,为近体诗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沈宋以前,律诗前后失粘的相当多,且多为五律。沈宋使五律更趋精密,完全定型,又使七律体制开始规范化。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据《新唐书·宋之问传》记载:“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4、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大历,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十才子指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伟、夏侯审。他们的生平大都不详,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他们的创作成就高低不一,钱起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他们的诗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艺术表现上以谢胱为宗,讲究格律词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技巧趋于细腻雕琢,大都写得精致工整,带有大历诗特有的情思韵味。“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 5、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这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杜甫诗歌奇崛的一面,力求瑰奇怪谲。孟郊诗风幽冷,尤善以“寒”字为中心,刻画对生活的特殊感受;韩愈则形成雄怪的诗风,不仅以雄大气势见长,且常跃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三上)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三上) 一、填空题。 1、王安石晚年曾隐居在南京城东钟山,又称紫金山,这座山向西距南京城7里,向东距钟山山顶也是约7里,因此称半山,这期间他的诗以七绝形式描写自然风光,注重炼字炼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受到历代诗论家的赞赏,世称半山体。又称“王荆公体”、半山绝句、半山诗。 2、《春江花月夜》,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存的一首名诗,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3、北宋处士林逋(和靖先生),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 4、扬州慢,词牌名,是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自度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即故国之悲)也”而以此调创作的词中最著名的就是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5、文章四友指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6、柳永,北宋婉约派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二、选择题。 1、初唐四杰指: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唐P185 2、通俗诗派,又称“元白诗派”,是中唐时期,以元稹(《织妇词》、《田家词》)、白居易(组诗《秦中吟》 10首、《新乐府》50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一个诗派,诗歌多用写实手法,多用“新乐府”诗,语言通俗易懂和浅显,重要作家还有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王建(《田家行》)、李坤等。唐P277 3、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 4、陈子昂论诗提倡汉魏风骨,主张诗要有兴寄,强调文学的社会意义,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 他自己的创作,如《登幽州台歌》、《感遇》等共三十八首诗,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3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尚书》中 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 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B.士刲羊,无血 C.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 2.《诗经·七月》是( )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 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 )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4.《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 A.佶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丽恣肆 D.质朴平实 5.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 A.处女遇盗 B.郢书燕读 C.刻舟求剑 D.狡兔三窟 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 A.论体 B.赋体 C.骚体 D.七体 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 A.《论贵粟疏》 B.《论积贮疏》 C.《至言》 D.《陈政事疏》 8.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 B.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 C.作者具有“颂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张 D.作者对历史著作“实录”标准的认识不同 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 A.《高唐赋》 B.《吊屈原赋》 C.《柳赋》 D.《赋篇》 1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 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 1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1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 A.《玉台新咏》 B.《文选》 C.《乐府诗集》 D.《古诗纪》 13.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杂言诗14.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 ) A.咏怀诗B.幽愤诗C.拟古诗D.悼亡诗 15.西晋诗风的特点是( ) A.沉痛委曲,意蕴深沉 B.梗概多气,志深笔长 C.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D.结藻清英,流韵绮靡 1、C 2、C 3、C 4、B 5、D 6、C 7、A 8、A 9、D 10、C 11、C 12、B 13、B 14、A 15、D 16.刘琨诗歌的风格是( ) A.笔力雄迈,文典以怨 B.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C.坎土禀咏怀,彪炳可玩 D.平淡自然,韵味醇厚 17.晋代诗人郭璞最著名的诗作类型是( ) A.咏史诗 B.游仙诗 C.玄言诗 D.田园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 文学史期末考试参考答案整理 总版

请尊重原版,答案仅供参考,勿依赖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文学史期末考试答案整理(总版)1.建安诗歌的特征。 建安文学是指从汉末建安元年起始到曹魏前期,指曹氏三祖时期的文学,其中诗歌的成就最高,乐府诗向文人诗转化,五言诗达到了成熟,开启了文人诗的时代,并建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美典范。建安诗歌的主要特点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 1.政治理想的高扬是当世文人的写作特点之一;东汉末年的动乱,使当时的文人饱受乱离之苦,也激起了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当时文人的共同追求。 2.其次一个建安诗歌的主题是人生苦短的哀叹。其造成的主要原因同为社会的动乱及造成的生灵涂炭的结果; 3.建安诗歌的特征还包含了强烈的个性表现,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不肯效法前贤或同辈,多为另辟蹊径,努力展现自己的风格。如曹操诗的古直悲凉,气韵雄沉,曹丕诗的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的“骨气奇高,辞藻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等等。 4.其次建安诗歌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其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又由于建安诗人处于时代和个人的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都敢于正视苦难的社会与人生,勉励自己及他人惜时如金,及早建功立业,赢得不朽声名的积极向上的特征。

2.建安诗歌与正始诗歌的异同。 建安七子时期,处于曹魏政权创立之期,同样也是鼎盛之期,文士也是政权的把握者,此时的诗风是把咏叹世事哀坚和建功立业的渴望结合在一起,一三曹为中心形成了慷慨悲壮的“建安风骨”。而曹魏后期,政局混乱,曹芳、曹髦等皇帝既荒淫无度又昏庸无能,司马懿父子掌握了政权,废曹芳,弑曹髦,大肆诛杀异己。此时文人的处境和命运与建安时期大不相同。许多文人被司马氏杀害,或者逃避司马的统治却也大部分不得善终。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此时诗歌的风格也就与建安时期迥异了,反应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 从诗人构成来看,建安时期的写作生力军为三曹和建安七子,而正始时期是由竹林七贤构成主体。三曹及七子是曹魏时的政权中心,同时也构成了当时政治与文化的中心;而竹林七贤是处于一个和司马氏背离的对立位,七贤基本上处于政治的边缘地域。这是两个时代诗人不同的本质所在,也造成了两个时期诗风的风格变化。建安的诗风慷慨悲凉,却不是对政权的不满,而是一种积极向上,昂扬慷慨的建功立业之心;除此之外还有对于人生苦短的哀叹,还有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的主题。而正始颇多感慨之词,抒发个人忧愤。 而从历史文化背景来看,建安时期的文学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还有从两汉时期儒家一统刚刚走过的思想解放;正始玄学与魏晋风度是与司马氏标榜的“名教”抗衡的产物。在建安时期,由于思想解放,写作风格颇为“通脱”,像曹操《短歌行》采用了乐府古题写时,为曹操的代表作之一。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是其政治感慨的记录。这些诗抒发感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笔记

20XX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复习笔记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上古歌谣 识记: 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②《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卦》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 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咒语) 《周易·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筮辞) 理解: ①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②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 1.神话及其产生 识记:神话的性质。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的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宗教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认为神话伴随着初民的劳动生活而产生,宗教起源说指实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最初思考,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当他们从崇拜敬畏,变而为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也就产生了。神话的产生与原始宗教有极大联系。 简单运用: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1.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在实际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2.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4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四)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诗经》的收集,《国语·周语上》的说法是(2 ) A.采诗说B.献诗说C.删诗说D.作诗说 2.《诗经》的艺术表现方法是(2 ) A.风、赋、比B.赋、比、兴C.比、兴、雅D.兴、雅、颂 3.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是( 4 ) A.《尚书》B.《逸周书》C.《论语》D.《春秋》 4.《左传》在编纂体例上属于( 3 ) A.国别体B.纪传体C.编年体D.纪事本末体 5.《孟子》的文风特点是(4 ) A.语录体裁,辞约义丰B.篇幅简短,韵散结合C.质木无文,逻辑性强D.义正词严,理直气壮 6.下列关于水的文句出自《荀子》的是(3) A.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B.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7.“楚辞”名称开始出现的时代是(3 ) A.春秋B.战国C.西汉D.东汉 8.《诗经·豳风·七月》是(3 ) A.史诗B.情爱诗C.农事诗D.社会政治诗 9.贾谊政论散文的主要特点是(4 ) A.夸张渲染,辞藻华丽B.多用典故,造语艰深 C.想象丰富,飞动飘逸D.气盛情切,纵横铺排 10.《史记》的作者是( 3 ) A.班固B.范晔C.司马迁D.司马光 11.《汉书》所记载的是(2 ) A.后汉的历史B.西汉的历史C.东汉的历史D.两汉的历史 12.最早收录“古诗十九首”的总集是( 2 ) A.《玉台新咏》B.《文选》C.《乐府诗集》D.《古诗纪》 13.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文论观点之一是(3 ) A.夺胎换骨说B.草蛇灰线说C.宗经征圣说D.摩罗诗力说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 1.《诗经》又名诗三百,共311篇。按照音乐类分为三种,分别是风、雅、颂。共有15种国风,举出其中五种:周南、召南、邶、卫、王。《雅》分为大雅和小雅;。《颂》诗又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2.楚辞的代表作者是屈原,除了《离骚》之外,屈原创作的楚辞有《九章》、《天问》。 名:屈平,字:原 楚辞作家除了屈原,还有宋玉,他的作品有《九辨》、《风赋》。 3.《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4.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5.先秦最早的一部语录体散文著作《论语》。 6.先秦时代最富有诗意的哲学著作《庄子》。 7.先秦时代以为集大成思想家:荀子。 8.汉大赋的著名作家除了司马相如以外,还有扬雄《长杨赋》、《羽猎赋》; 班固《两都赋》。 9.奠定汉大赋作品基础的是《枚乘》的《七发》。 10.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古诗十九首》喻为五言诗之最。 1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的作者是孟浩然 12.汉赋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骚体赋、大赋、抒情小赋。 其中张衡的一篇《归田赋》是抒情小赋的代表。 13.魏晋的诗人喜欢谈玄说道,他们谈论的主题有三玄, 这三玄分别是《老子》、《庄子》、《周易》。 二、默写: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命曰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七发)。 3. 《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4.《咏史》左思 皓天舒白日,灵境耀神州。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5.《酬张少府》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6.《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三、名词解释: 1.风雅精神: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在思想内容上被后世诗人立为准的,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汉乐府缘事而发,建安诗人慷慨之音,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 2.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神魔(怪)小说:出现于明代后期的白话章回小说。它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的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风格上尚“奇”贵“幻”。它是在“三教合一”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传奇、宋元话本的影响和道教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产生的。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历史演义: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字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明代“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而《三国志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这是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所在。

临川派:以临川剧作家汤显祖为首的戏曲流派,又叫“玉茗堂派”。此派创作主才情,不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体现优美文采。成员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人。 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三人。魏禧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琬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的影响最大,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屈详尽。 “四声猿”:“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一组杂剧,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1折)《玉禅师翠乡一梦》(2折)《雌木兰替父从军》(2折)《女状元辞凰得凤》(5折)四本短戏。创作活泼畅快、汪洋恣肆,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价值的世俗观念和相对进步的市民精神,带有甚为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徐渭欲借此剧,呼喊久积于胸的牢骚,张扬狂放不羁的个性,表现愤世嫉俗的精神。 公安派:中国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文学主张主要有以下3点:①反对剿袭,主张通变。他们猛烈抨击前后七子的句拟字摹、食古不化的倾向,主张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变化,应冲破一切束缚文学创作的藩篱。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他们认为“出自性灵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部分考试复习材料分析

1.明代的思想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以嘉靖时期为界,文学史分为前后两期,前期除了三国水浒,宋濂刘基等人的诗文之外,在理学和八股文的禁锢下长期发展缓慢。后期王阳明“心学”、泰州学派、李贽童心说在反对程朱理学的传统束缚、启发人民大胆思想、发展个性及活跃文化文化文学界的积极作用。1 主张文学要表现真性情,反对假文学2反对摹古,主张文学应随着时代发展而独具面貌。3重视并提倡通俗文学,特别推重戏曲和小说。 2.明代文学 1)诗文:宋濂刘基, 前后七子(主要成员:李梦阳、何景明,李攀龙,王世贞) 唐宋派(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主张文章取法唐宋古文的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唐 宋八大家文钞)归有光《项脊轩志》)、 公安派: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提出性灵说,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主要成就在散文,特别是一些游记尺牍随笔等小品文。袁宏道《徐文长传》刻画人物生动鲜明。 竟陵派(钟惺谭元春,性灵说,但强调从古人诗中求性灵,再是稳重开眼界,与公安派的性灵 说有明显不同。审美风格为幽深孤峭。 晚明复社作家 2)小说:长篇章回体小说:四大奇书:《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短篇拟话本: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二拍(初 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3)戏曲传奇:梁辰鱼《浣纱记》,沈璟及吴江派,汤显祖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 南柯记) 杂记:徐渭《四声猿》 4)散曲和民歌 散曲略第⑦讲 民歌: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人人喜听之。 我明一绝 现存民歌集《新编四季五更驻云飞》《新编题西厢记咏十二月赛驻云飞》 情歌—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 3.章回体小说: 四大题材: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世情小说 分章叙事,标明回目 章回小说史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由单句目录发展为两句回目;由参差不齐的双句回目发展为对仗工整的双句回目。 4.三国演义 著名版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毛纶毛宗岗父子《绣像三国演义第一才子书》 思想内容:圣君贤相的政治思想,拥刘反曹的传统倾向, 艺术特色:七分实事,三分虚构 人物造型形象鲜明:渲染、夸张、烘托手法。但个别人物夸过其理: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吸收了传记文学和说唱文学的成就:语言浅近,雅俗共赏。 影响:桃园三结义:结义的传统 开创了讲史小说的先河:其后有大量演义体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以记言为主,所载史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2、郭茂倩《》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大类。 3、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____。 4、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 5、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 6、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___。 7、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 8、元杂剧一般是一本_____折。 9、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 10、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的作家是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来划分的。 ①不同的地域②不同的时期③音乐的性质④篇幅的长短 2、“兼爱”是() ①孔子的中心思想②墨子的中心思想③孟子的中心思想④庄子的中心思想 3、()是西汉作家王褒所写的咏物赋。 ①《鹦鹉赋》②《洞萧赋》③《归田赋》④《芜城赋》 4、(因故缺失) 5、《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 ①斑固②张衡③左恩④庾信 6,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 ①李白②杜甫③韩愈④白居易 7、韦庄写有一首涉及黄巢起义的长篇叙事诗,题目叫做() ①《秦中吟》②《秦妇吟》③《古离别》④《乌衣巷》 8、在晚唐诗人中,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 ①杜牧②李商隐③温庭筠④杜荀鹤 9、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 ①晏殊②欧阳修③柳永④张先 10、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 ①苏舜钦②王安石③苏洵④苏轼 11、在元散曲作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①关汉卿②白朴③马致远④张可久 1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 ①唐宋派②竟陵派③公安派④茶陵诗派 13、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中国古代文学唐代复习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 1、初唐作家中提倡“兴寄”与“风骨”的诗人是--------------------。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所描写的是--------------的景致。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出自于------------------。 4、“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出自于-------------------。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于------------------------------。 6、完成诗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7、“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出自于------------------------。 8、唐代传奇之名来源于作家---------的小说集----------------。 9、“黄粱美梦”一语出自---------------------------。 10、“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自于--------------------------------。 11、“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出自于--------------------------------。 12、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二位诗人最后完成的。 1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自于---------------。 1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出自于---------------。 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出自于------------------------。 16、《长恨歌传》的作者是----------------------。 17、唐诗中有“孤篇横绝”之誉的杰作是。 18、“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出自于。 19、“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出自于。 20、“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出自于”。 21、“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出自于。 22、“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出自于。 23、唐代作家中将寓言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的是。 24、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作家是。 25、“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出自于。 26、“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出自于。 27、“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出自于。

安徽师范大学 古代文学史复习思考题

1.名词:元曲,元杂剧,旦本,末本。 2.元代文学的特点和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元杂剧的体制特征主要有哪些? 4.元杂剧兴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一章关汉卿及其创作 1.为什么说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 2.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主要有哪些方面? 第二章元代其他杂剧作家 1.《西厢记》题材的流变情况如何? 2.白朴的《墙头马上》、《梧桐雨》各写了什么内容? 3.马致远《汉宫秋》的主题是什么? 4.元杂剧衰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倩女离魂》的情节有何特点? 第三章南戏 1.名词:南戏,南戏之祖,荆刘拜杀。 2.南戏和北杂剧在体制上有什么不同? 3.何谓四大戏文?它们在题材内容方面有何共同点? 第四章元代诗文 1.名词:元散曲。 2.散曲与词有何异同? 3.元散曲与元杂剧的关系如何? 1.名词:章回小说。 2.明代文学的主要特征如何? 3.明代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 4.明代长篇小说有哪些主要类型? 5.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与流传 1.名词:历史演义。 2.《三国志演义》的题材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 3.嘉靖本《三国志演义》和毛本《三国演义》在体式上有什么区别? 第二章《水浒传》的成书与流传 1.名词:英雄传奇。 2.《水浒传》的成书与《三国演义》有何相似之处? 第三章明代诗文 1.名词:台阁体,茶陵派,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 2.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有何得失和影响? 3.唐宋派的文学创作和他们的文学主张是否一致?请举例说明。 第四章《西游记》的成书与流传 1.名词:神魔小说。

2.《西游记》成书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典籍和文学作品? 第五章明代短篇小说 1.名词:话本,拟话本,“三言二拍”,“灯话三种”。 2.什么是话本?话本和拟话本的重要区别是什么? 3.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兴衰的原因何在? 第六章明代戏曲 1.名词:明代传奇,明代中期三大传奇。 2.明代杂剧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3.明代三大传奇戏的题材有何特点和意义? 第七章汤显祖与《牡丹亭》 1.名词:沈汤之争,吴江派,临川四梦,临川派。 2.如何评价“沈汤之争”? 3.汤显祖为什么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清代文学绪论 1.清代学术思想的基本走向如何?它对文学思想有何影响?2.清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成就是什么? 3.名词:才子佳人小说。 4.李渔的拟话本小说有何艺术创新? 5.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情节有何共同特点?其意义如何? 第一章清代诗词 1.名词:梅村体,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性灵说,浙西词派,阳羡派,桐城派,桐城三祖。 2.清初诗坛创作有哪些主要成就? 3.如何理解清词的中兴? 4.清初“学人之文”和“文人之文”有何区别? 5.桐城派理论主张和散文创作有哪些主要内容? 第三章清代戏曲 1.名词:苏州派,一人永占,南洪北孔,地方戏。 2.清代戏曲创作走向如何? 3.“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是什么意思? 第四章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1.蒲松龄的生活经历对他的小说创作有何作用? 2.《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的创作理念有何不同? 第五章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1.吴敬梓的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对他创作《儒林外史》有何影响? 2.《儒林外史》的文学史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六章曹雪芹与《红楼梦》 1.名词:脂评,红学。 2.《红楼梦》的版本系统主要有哪两大类?各自的特征是什么?3.红学有哪些主要流派?你如何评价?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2_期末复习重点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古代文学史的期末试题及答案

1、“建安风骨”与“正始诗风”的内涵是什么?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一: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亦即“建安风骨”。其内涵是: 1、政治理想的高扬。造成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人生短暂的哀叹。表现为三种不同的态度。 3、强烈的个性表现。曹操的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诗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4、浓郁的悲剧色彩。以曹植诗最有代表性。 这些时代特征也正构成了“建安风骨”美学范畴的内涵。 二:“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文学史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这一时期的文学。 1. 寄托遥深。正始时期,魏国内部发生了残酷血腥的权力斗争,文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诗歌表现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体现出正始诗风的独特面貌。 2.、词旨渊永。除了时局政治的影响外,这一时期盛行的玄学思潮也对文学风貌的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玄学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其渊源可追溯至汉末,但谈玄而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则是正始年间出现的。 三:两者不同之处: 1、建安风骨体现的是争霸天下的雄心壮志和乱世黎民悲惨命运交织在一起的现实情怀。而正始诗风则完成了由关注现实到关注生命本体的演变。 2、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杰出成就被称为建安风骨也叫魏晋风骨。 3、正史诗风以阮籍、嵇康为代表,以使气命诗、诗心遗论与清俊、遥深为表现特征。 4、建安风骨到正始诗风的嬗变表现在建安激情的一步步退潮。曹植由立足现实到寻求精神超脱,是建安激情。 2、试述“三曹”的诗歌创作及成就 (一):曹操诗歌创作的内容:一:反映汉末动荡的社会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二: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统一天下的抱负。三:游仙诗。 成就:曹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乱世英雄,又是建安文学的领袖,影响了一代诗风。曹操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表现其政治理想,抒发雄伟抱负。他的诗歌绝少华美辞藻,结构也不很精致,喜欢从大处落笔,语言古朴,气势宏伟,内涵厚重,风格悲凉慷慨,沉郁雄健,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色彩。乐府诗从他开始,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二)曹丕的诗歌宴游诗:言志诗:爱情诗 成就: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1)《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 1、对文学价值的重视。 2、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观点。 3、初步探讨了各种文体的特点(2)《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 (三)曹植的创作 前期诗歌的内容:一是反映战争和动乱。二是抒发理想和抱负,呈现出一种豪迈气概,洋溢着乐观和浪漫的情调,富于进取精神和自负自信的少年意气。如《白马篇》。 后期诗歌内容可分为4类:一是抒写自己与朋友惨遭迫害的愤懑的诗篇,二是以思妇、弃妇寄托身世,表白心迹的诗篇,三是述志诗四是游仙诗 成就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 2、形成“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独特风貌。 3、善为警句,工于起

汉语言文学自学考试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汉语言文学自学考试《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元曲四大家:马致远、关汉卿、白朴、郑光祖。 南戏:也称戏文,是南曲戏文的简称,与北杂剧相对而言,是中国最早的戏剧形式。南戏在北宋杂剧的基础上,吸收了诸宫调、唱赚里巷歌谣等多种艺术形式,综合而成。代表作有《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等。 荆刘拜杀:指南戏的代表作品《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也被称为四大传奇故事。 传奇:在元末明初南戏创作的高潮之后,越来越多文人参与到南戏的创作中来。他们在南戏的基础上,从整理,改编已有的戏文入手,吸取北曲杂剧中的优点,最终确立了传奇的体制。代表作有《五伦全备记》《香囊记》 临川四梦: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四剧皆有梦境,故称临川四梦。 三言二拍:指冯梦龙编写的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后人称“三言” 凌濛初编写的《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二拍” 四大奇书:指明人所言本朝“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桐城派:康熙至乾隆年间产生的桐城派,是清代影响最大的一个散文流派,他们的文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代表作家有方苞、刘大魁、谢鼐。 性灵说: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主张。它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认为诗歌的本质即表达感情的,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代表人物袁枚 童心说:由明代思想家李贽提出,所谓“童心”就是真心,“童心说”本身包含了个性解放的要求,针对虚伪的道学和儒学典籍,反对假人、假文,因而具有进步性和战斗性。 “前后七子”:指明代中叶形成的文学群体,他们在政治上反对当时的腐朽势力,同时希望通过复古来扫除“台阁体”的影响,纠正文风之弊,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而比起前七子,后七子在学古过程中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领袖,“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四大谴责小说:鲁迅认为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4部谴责小说的合称。即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四、简答: 1、简述苏轼对词的发展的贡献 (1)在词的写作目的上,苏轼以词言志,抒写主观怀抱,改变了应歌而作的单一取向。 (2)在词的取材、创作方法和精神品格方面,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绝对界限,极大地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和题材内容。

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简答题及答案修订稿

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简答 题及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二、简答题 1、简述《庄子》“三言”的创作方法。 《寓言》篇自称其创作方法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天下》篇说“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这就是“庄子三言”。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读音chóng或zhòng)言,有两种解释:一是解释为是重复、增益之言;另一解释为借重之言,即引用长者、尊者和名人的言语,来证明己言,以便被他人接受。这些名人言语,基本都是虚构的。卮(zhī)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的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来。庄子阐述他的哲学思想、政治观念、人生理想等,不是用抽象的概念表述和理性的分析,而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把他的思想融入到一个个寓言、神话、虚构的人物故事中,把枯燥的哲学思想讲得趣味盎然,让读者去领悟体会其真谛。 2、《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 (1)在写人叙事中寄托着爱憎好恶的感情。即“寓论断于序事中”(顾炎武《日知录》),在冷静客观的叙述中,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2)通过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作者见解和抒发感情。这一写法以《伯夷列传》、《屈原列传》、《游侠列传》为代表。 (3)创造性地运用了“太史公曰”的论赞体,直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予以评价,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3、简述苏轼记叙文的特点。 苏轼的记叙文包括传记文、碑传、山水游记、亭台堂阁记等,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最富有独创性。其传记文善于用所写对象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和细节刻画其个性,以突现奇人异才的高风亮节。他的游记文,往往将叙事、抒情、议论结合得水乳交融,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吸收其他体裁的表现方式(如赋体、问答、赞颂之类),从而使体式为之一变。写景记游,融入诗情雅趣,无不脍炙人口。苏轼是继柳宗元之后大量创作山水游记的作家,他的游记不仅记叙、描写、议论并重,而且议论成分占的比重较大,往往凭借议论给文章辟出新的境界。 4、简述“讲史”话本的体式特征。 (一)篇幅较长,分卷分目。一般均有四、五万言,最长的《五代史平话》有十多万字,有的话本因为篇幅较大,所以要分卷分目。 (二)都有“开场诗”和“散场诗”。 (三)采用断代编年的方法叙述历史。讲史话本大多按朝代断限,依据正史中的朝代兴衰的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为主要内容,采取按年目顺序的讲叙方法。 (四)语言多为半文半白,以讲说为主。语言比较质朴粗糙。 5、简述《三国演义》“七实三虚”的艺术构思。 章学诚批评《三国演义》。所谓“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

古代文学大二期末复习(专科)

名词解释 1、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这是杜甫在《进雕赋表》中评价自己作品的话。所谓沉郁,是指杜诗反映现实广阔深厚,意境雄浑壮大,感情深沉苍凉;所谓顿挫,是指与沉郁相适应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指表达感情时曲折跌宕、反复低回,音调起伏变化,韵律屈折有力。这种风格的形成,与诗人所经历的多灾多难的时代,诗人漂泊乱离和忧国忧民之心密切相关。这种风格体现在杜甫诗歌的总体创作中,由于诗人极善用诗表现自己深厚又深沉的感情,剖析自己曲折矛盾的内心世界,诗从个人遭遇写到社会苦难,反复咏叹,往往起伏跌宕,具有特别感人的艺术力量。 2、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在创造情景交融、物我契合的意境,发掘和开拓绚丽多姿的自然美方面作出了贡献。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3、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4、古文运动:是韩愈、柳宗元领导,李翱、皇甫湜等参与的一次散文革新运动。它针对南北朝以来骈文创作的浮艳空洞的流弊,以恢复孔孟儒学为号召,以学习先秦两汉散文为目标,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诸方面进行变革。“文以明道”是古文运动的基本主张,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一次名为复古、实为革新的文学运动。 5、新乐府运动:是中唐贞元、元和年间,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反映现实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运动以杜甫为发蒙,元结顾况为先驱,张籍、王建、李绅为开始,到元白形成高潮。力求用诗歌干预现实,以使诗歌发挥社会作用。在艺术上,力求平易、通俗、浅显,形成了尚实、尚俗的美学特征。 6、韩孟诗派:唐贞元、元和年间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成员还包括贾岛、卢仝、李贺、刘叉等人。他们大都出身贫寒,仕途坎坷,性格狷介,常用诗抒愤世嫉俗之情。在诗歌理论方面主张“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之说,创作上注重主观化,崇尚雄奇怪异之美,注重苦吟和刻意的推敲锤炼,形成奇崛险怪、生新瘦硬的风格。 7、二晏:是指北宋词人晏殊与其子晏几道,两人都擅长以小令表现男女恋情的婉约词,以其相映成辉的艺术成就影响了一代词风,被词话家们并成为二晏,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父子文学家。晏殊,工于造句,以词著名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传世,风格含蓄宛丽,多表现男女恋情、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风格雍容和缓,纯净雅致,语言清丽,温润秀洁,也常表现对生命的忧思,并将其与情爱的缺失交融在一起,构成了晏殊词“情中有思”的特质;晏几道,继承其父所传承的“花间”传统并加以创新,善于言情,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有《小山词》,所写恋情都有着明确的思恋对象,情感非常真挚,他善于用平淡的语言,常见的景物,表现不同寻常的深情,形成语淡情深的风格特色。 8、花间词派:西蜀词坛以“花间词派”为中心。“花间词派”因《花间集》而得名,是后蜀赵崇祚辑录温庭筠等十八家西蜀文人的词集。其词的题材内容大都是歌舞宴乐之事,男女欢爱之情。风格秾艳香软,柔靡绮丽。其中韦庄、欧阳炯等人的一些作品写得清新质朴,富有诗情画意。 9、诗中有画:出自苏轼的《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作品的艺术特征。王维兼诗人与画家于一身,把诗画艺术融为一体,“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也就体现在各个重要的创作环节上。在结构上,王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