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汉工艺美术史

秦汉工艺美术史

秦汉工艺美术史
秦汉工艺美术史

第四章秦汉

秦:公元前221年~前207年

西汉:公元前207年~公元8年

新莽:公元9年~25年

东汉:公元9年~25年

一、工艺美术与时代●政治经济: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多元

●中央集权:工艺美术面貌趋于整一

●重要帝王:武帝(公元前141年~前87年)国力鼎盛儒家至尊:工艺美术表现礼教

丝绸之路:工艺美术中外交流

●神仙思想:云气纹、仙人瑞兽

●追求来生,殉葬品、葬玉

二、生产格局

生产中心——

●黄河中下游:今豫、鲁与冀晋南部

●都城:西汉长安、东汉洛阳(高档制作)

●蜀地:地远路险,运送困难,产品材料高贵、制作精细官府——

●管理:官署——工官

中央:隶属少府

尚方、织室(一度分为东织、西织)、东园

地方:一些原材料充裕、手工业发达郡县

仅《汉书·地理志》记载便有十几处

●产品:奢侈品,多供皇家,少数出卖

●分工:分工细密,规模大

西汉元帝,齐三服官各工匠数千,耗资巨大

西汉蜀郡、广汉郡,一年耗钱各五百万造金银器

少府所属三工官、两织室一年耗钱各五千万

民间——

●农村:纺织

●城市:作坊众多,产品齐全

部分高档产品还大量进入帝王家

部分高官显贵私人作坊规模很大

西汉张安世、东汉郭况制作的家童都有数百

一、引言

●材料

丝(最重要,大发展)、麻、葛、毛、棉

●丝绸规格(战国→北魏)

“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约51×924cm)●主要丝绸出土地

西汉: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公元前168年稍晚):

衣物58件。品种:绢、纱、绮、绮、锦、绦

装饰:织纹、刺绣、印染

东汉:新疆及甘肃,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叙利亚、朝鲜

●麻、葛、棉

通常不施装饰

●毛

西北地区见异域刻毛

二、著名丝绸产地

●都城:咸阳、长安、洛阳东织、西织、织室

东汉:大司农属下,平准令掌管织物染色

●临淄:汉设齐三服官,为皇家织造,西汉中期,最盛

春献冠帻纵为首服,纨素为冬服,轻绡为夏服

●襄邑(今豫东睢县):设服官,产锦绣。

“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 (《论衡· 程材篇》)●成都:东汉末,蜀锦享誉,曹操遣人入蜀购锦

●湘鄂江浙等: 有一定规模

三、著名丝绸品种

●纨素:洁白平纹丝织物,又称“素”、“纨”

满城汉墓玉衣里衬垫物,每平方厘米经丝200,纬丝90

●缣:平纹,双经丝或双纬丝织就,更致密坚实

满城汉墓玉衣左袴筒丝绸残片,每平方厘米经丝75,双股纬丝30

●纱、縠:平纹,轻薄

纱:组织较稀疏,

縠:因经纬丝加捻,且捻向、捻度不同而表面起绉

●罗:以绞经法织出,其孔隙为椒眼状

罗绮并称,概指高档丝绸

●绮:平纹地上起斜纹花,装饰以杯纹最为常见

●绫:斜纹地上起斜纹花,无实物而有文献

●锦:两种以上彩色丝线显花

汉锦:经丝显花(经锦),二色锦或三色锦,少有超过五色

地位:价格昂——用料、作工皆费

声誉高——丝绸高档品种

影响大——装饰最具代表性

绒圈锦花楼装置、双经轴织成,织物表面绒线凸起,图案立体●绦:带状编织物,常为丝质

四、印染

●管理:政府鼓励染料种植,官府有染色机构

西汉:“未央宫有暴室”,“主掖庭织作染练之署”

东汉:大司农辖平准令,“掌知物价,主染练,作采色”

●染色的意义:审美、礼制(别等级、分贵贱)

●染料:植物性为主(蓝草、栀子、红花、皂斗等)

马王堆1、3号墓,丝绸颜色36种

●印染图案:

南越王墓:一套两块青铜凸花印版

马王堆1号墓:两种印花纱

五、刺绣

●制作靡费,地位重要

邓皇后时“御府尚方织室,锦绣、冰纨、绮縠”等“皆绝不作”刘邦令商贾“毋得衣锦绣绮縠絺纻罽”

尊崇逾锦,“匈奴之来者,家长以上固必衣绣,少者必衣锦”

●出土物典型

西汉:马王堆信期、长寿、乘云、茱萸纹、方棋纹:

东汉:新疆尼雅花草、鸟、兔

●针法

辫(锁)绣居多,偶见平绣

六、丝绸图案●品种——除印花和刺绣外,带图案的主要是锦

●西汉(马王堆1号墓)——

几何纹:最多,菱纹为典型

常见复合菱纹(杯文),变化多

动物纹:不多,对鸟、凫鸟、豹、鹿、夔龙

对鸟优美秀逸,其他颇呆板

植物纹:甚少,唯一可辨识的是茱萸

云气纹:线形的舒卷起伏,两汉最有代表性的纹样成熟不晚于战国,两汉大盛,神仙思想

较少单独组成图案,常串联瑞兽灵禽,成云虡

增加图案动感,既分割画面,又使效果统一

●东汉(新疆出土物为代表)——

动物纹:量大,走兽为主,常见几种动物组成图案寄托对灵瑞吉祥的向往

走兽纹样时时生翼,受西方的格力芬影响

人物纹:偶尔出现

吉祥语:表达对人生美满、家族幸福、国家兴旺的希翼面貌:题材繁满紧凑。动物形象每夸张变形

强调动态省略细节,富装饰性

●两汉差异(马王堆-西北):

品种:西汉锦少,东汉锦多

构图:西汉常为散点,东汉多位四方连续

题材:西汉动物少,禽为主,东汉动物多,兽为主

原因:时代先后、地域悬隔、民族不同

七、毛、棉织物毛织物——

●出产

游牧:西北、北方、西南

农耕:汉族,织褐(粗糙)

●品种

罽、西域风刻毛、栽绒花毯

●刻毛:通经断纬,西方传统

至南北朝图案仍?°洋?±

技术启发唐代刻丝

棉织物——

●发展:

约东汉:于西北、西南出现,晚于西亚、东南亚曹丕称道的鲜洁白叠(即棉布)应产自吐鲁番●出土:

楼兰遗址、民丰东汉墓:白地印蓝花,中外交流

一、引言

发展——

●西汉:艺术高峰,漆器历史地位的颠峰

●东汉:中期以后,盛极而衰(陶瓷崛起)

生产格局——

●官府

中央:少府属下考工、右工

地方:蜀郡、广汉郡工官(声誉高,供宫廷)

分工细密,检验严格

●民间

民间:广布,偏远广州、桂平,扬州、成都最优

发展:东汉中期前,官府兴盛,而后豪强地主取代

●精细制作:“一杯卷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

●价格不菲:“木器髹者千枚,……亦比千乘之家”;“一文杯得铜杯十”平民用器价不高昂,“赤卮五枚直二百五十”,与“白素一丈”相当

●坚实耐用:

平壤西汉墓,漆杯纪年铭相距80余年

贵州清镇,西汉漆器出土于东汉墓葬

●上层大量占有:

马王堆三墓。700余件

新莽初年常乐室,漆盘至少几千只

●主要出土:

湘鄂川苏皖,朝鲜、蒙古

二、制胎与造型制胎——

●胎质:木和夹纻为主,少数为竹

●主流:到西汉前期,木胎居多,以后,夹纻胎增多

●木胎:

旋木胎,旋削器形,剜空内腔,多做鼎盒钟盘,常较厚重

斫木胎,刨削剜凿,多做耳杯匜案,亦较厚重

卷木胎,薄木片卷成,裱麻布以防开裂变形,用于奁卮等,较轻巧

●夹纻胎:后世又称“脱胎”

做法,以木或泥做内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干后去内胎,在麻布壳上髹漆。颇轻巧

发展,初见于战国;两汉中期以后,渐流行;魏晋以来,常做佛像;入清,福州以之闻名

造型——

●种类:

饮食器为主,又有博具、乐器、文具、兵器、家具及车舆和棺椁。

●饮食器:

常见鼎、钫、钟、壶、盒、卮、耳杯、盘、盂、匜、勺、匕、具杯盒等

鼎、钟、钫、耳杯等造型、体量与青铜器彷佛

●优秀设计:

装酒具的具杯盒、装梳妆品的多子奁

在较大的容器内,紧密放置多件小容器,节省空间、携带方便,清洁卫生,适用性极强

三、技法与装饰

技法——

●素髹:黑髹、朱髹

●彩绘:颜色数十种,黑、红居多

手法:绘花形象自由

印花匀整规矩

●锥画:

做法:

于未干透漆膜上针刻图案

效果:

线条细若游丝,花纹纤小

发展:

西汉初期,已知最早

西汉中期,戗金(在纹路内填金箔)

西汉后期,极盛

●金银薄贴花(金薄)

●做法:器表贴附各种图形的金银薄片,涂几道与底色相同的大漆,令贴花与漆面平齐,再打磨掉金银薄上的漆

●发展:西汉早期出现,西汉中期增多,唐代金银平脱前身

●釦

定义:金属片包镶口沿等器物边缘

材料:金、银、铜(常鎏金,“黄涂”)

发展:战国出现,入汉流行

功能:装饰,加固,耐用

典型:蜀郡、广汉郡工官

元兴元年(105)停止征调,?°蜀汉釦器?±减少

装饰——

●动物纹:

独立装饰,常见云虡

●抽象动物纹:

似几何纹

●几何纹:

同心圆、菱纹、波折纹、涡纹:

器物边缘,较少作主题

形象——规矩严整

构图——二方连续

●植物纹:罕见,柿蒂

●人物纹:罕见

现实,乐舞、出行、狩猎、忠臣、孝子、列女

神话,羽人飞天、东王公、西王母

一、引言地位——淡出艺术中心

●漆器繁荣、瓷器出现

●巫术衰落,无须借以沟通天地神人

●切近生活,日用造作

生产格局——

●官府:

中央:少府属下考工、尚方,造日用器、兵器等

地方:蜀郡、广汉郡等工官,部分上供,部分销售

●民间:

发展:战国开始铸造(至迟),两汉分布广。

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规模大,质量高,声名远扬,中央官府、皇室贵族乐购

名匠丁缓(《西京杂记》)——

●西汉长安人,与巧匠李菊同被誉为天下第一

●常满灯:饰以七龙五凤及芙蓉莲藕

●被中香炉:以机环运转四周,而炉体平衡,可置于被褥中

●博山炉:透雕九层奇禽异兽为饰,雕镂九层而运转自如

边远地区——

●北方草原:保持装饰禽兽传统,

延续到北魏,甚至更晚

●云南

起源上溯到商后期,西汉制作精彩

内地与边疆、云南同北方草原联系

二、青铜容器

兴盛——

●西汉中期到东汉早期(武帝到章帝,公元前140年?a88年)●官府铸造最盛,少府能力强

装饰——

●纹样:平面化

素面、弦纹、宽带纹,时代越晚,比例越高

●技术:立体,圆雕:动物型铺首、盖钮、器足

平面,鎏金、漆绘、镶嵌、错金银

设计原则:适用

●素面、鎏金、漆绘、错金银等平面化装饰

●日用器物形体合宜,器体轻薄

三、铜灯、铜炉与铜镜铜灯——

●造型:豆形灯、雁足灯、行灯(有手柄)、吊灯、

卮灯、多枝灯、辘轳灯、釭灯

●装饰:鎏金、错金银、镶嵌

●对象:宫廷、权贵,百姓多用陶瓷质

熏炉——

●功能:香料草本植物或树脂,“烧取其烟以为香”

●装饰:鎏金、错金银等

●造型:豆形、鼎形、鸟形、釭炉、行炉(带手柄)

●代表:博山炉(西汉中期始流行)

豆形,盖高而尖成山形(海上仙山),东汉炉座常呈羽人形南方式样变化领先北方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要点过比较全

工艺美术史考点习题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图腾)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磨制石器)和(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主要标志。 人物舞蹈彩陶盆出土于(青海上孙家寨)。 彩陶工艺以(装饰)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马家窑彩陶的装饰花纹以(螺旋纹)最出色。 属于马厂型彩陶的有(裸体人像彩陶壶、回形纹罐)。 原始制陶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彩陶)和(黑陶)。 黑陶工艺产生于(龙山)文化中。 简述黑陶的工艺特点。黑、薄、光、纽 轮制的优点:、器形浑圆工整,趋于正圆。、器胎厚薄均匀。、提高了制陶的速度。 黑陶已采用轮制,其工艺特点:黑、薄、光、纽(盖纽)。彩陶以装饰见长,黑陶以造型取胜。(黑陶产生的前提是轮制技术的成熟)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陶器,是原始社会制陶工艺中最出色的品种。它分布地区广,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时间也较早。 半坡型彩陶的鱼形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原始社会彩陶工艺的主要类型及艺术特点。 原始社会彩陶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仰韶文化的彩陶以西安半坡彩陶和河南陕县庙底沟彩陶最具有特色,艺术成就也最高。 半坡型彩陶常见的器形有卷唇平底或圆底盆、小口尖底瓶、敛口束腰葫芦瓶、细颈大腹壶以及杯、钵、罐、瓮、甑、釜等。装饰一般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以动物纹为主。 庙底沟型彩陶在造型上的典型器形为: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有折唇和敛口两种。装饰多是单一的黑色或紫黑色成带式连续图案,图案构成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以植物为主。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主要类型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 马家窑彩陶已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陶器,造型多样。装饰纹样以螺旋纹最有特色,点的运用之装饰画面产生定点和核心的效果,马家窑彩陶中有很大一部分彩陶通体画满花纹,同时又有内彩。 半山型彩陶质地细腻,呈橙黄色,表面磨光,造型更加实用,装饰精巧工整,是彩陶工艺中最精美的一类。 马厂型彩陶造型上也更加丰富,增加了流、盖、提梁和纽,以提高器物的使用功能。装饰纹样趋向于简略,具有刚健粗犷的艺术特色。 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工艺美术 代表奴隶社会工艺最高水平的是(青铜)工艺。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模范法)法和(失蜡法)法。 商代青铜器以(饕餮纹)作为主要纹饰。 商代,(司母毋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为祭祀母亲而铸造,重875公斤,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青铜金属在物理化学性能上的优点:、熔点比较低。(容易掌握铸造过程)、硬度可以增高,根据铜和锡的含量比例的不同,能够得到不同硬度的青铜器。、在熔铸时由于铜液膨胀性加大,可以减少气孔,得到清晰的花纹。、加锡可以增加青铜器的光泽度。(商代),有了原始青瓷。 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是以饕餮纹为主体,或双夔纹组成的饕餮。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采用对称格式的原因:A、均衡的格式往往产生活泼感,而对称的格式则产生庄严感,可以强烈地烘托出青铜器的肃穆威严;B、与器物的制作和成型有关,青铜器用模块制作花纹,运用左右对称的办法,更能做到工整和准确。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以饕餮纹作为主花,回纹为地花,制作精美层次丰富。 试述商周青铜工艺不同的艺术特点。(10分)

工艺美术史试卷(1993-2002)

工艺美术史试题-1993 一、填充题(每题2分,共10分) 1、原始社会彩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类类型。 2、汉代四神纹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纹样。 3、清代四大名绣出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地区。 4、传统吉祥图案表现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形式。 5、中国工艺美术主要分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类型。 二、问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汉代工艺美术风格特点? 2、唐代工艺美术蓬勃发展主要因素? 三、论证题:(14分) 论述民族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相互关系。 1995-中国工艺美术史 一、填充题:每题5分,共30分 1、传统工艺产品可分为_____工艺,_____工艺,_____工艺,_____工艺,_____工艺,_____工艺,_____工艺等七大类。 2、商代青铜器的五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洒器。其造型与装饰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汉代的四神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含义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宋代瓷器特点:_____、_____、_____、,造型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装饰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 5、明代家具总结传统工艺,提出四条设计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6、清代四大名锈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绣品题材与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彩陶艺术的装饰手法与形式?它对传统工艺装饰有何影响? 2、春秋战国新技术发明有几种?对提高工艺品的造型与装饰有何作用? 3、简明概括汉、唐、宋、元、明、清的工艺美术品的风格特点? 4、唐代工艺美术品革新、发展的社会因素是什么?对发展现代工艺有何借鉴? 5、清代吉祥图案的表现手法是什么?如何借鉴有何见解? 三、论证题:20分(要求有概念阐明,有内容实倒,有论述观点或见解) 论述“民族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相互关系与作用。 1996-中国工艺美术史 一、填充题:(每题6分,共30分) 1、新时器时代晚期的彩陶,其绘飾用色为_____、_____、_____、三色。仰韶文化的制陶,其器形式样繁多,有水器_____、_____ ,饮食用具有_____、_____、_____等,和蒸煮食物用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盛储用的_____、_____、_____等。其纹飾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中国工艺美术史 田自秉 考研核心笔记

【笔记名称:】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考研核心笔记 【笔记截取内容:】 第五章秦汉的工艺美术 第一部分知识提要与学习任务 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从政治上看,此时正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给后来汉民族的形成和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汉承秦制”,西汉王朝的建立,进一步巩固了统一的局面。政治的稳定,社会的繁荣,给汉代的手工业带来了极大的促进。手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和兴旺发达,使手工业的艺术设计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汉代成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青铜器生产,虽已逐渐进人尾声,仍然产生了不少设计精美的实用青铜产品;织物是汉代手工业艺术设计的重要产品,其品类繁多,设计优美,制作精湛;作为实用品的漆器,逐渐取代青铜器,在汉人的生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上三者共同构成了汉代艺术设计新的景观。 一、时间、地域概念的掌握 1.汉代青铜产品的著名设计家,见于文献记载的有丁缓。 2.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东汉“马踏飞燕”。 3.陕西临潼出土的秦兵马俑。 4.西汉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以“丝国”驰名世界。 5.世界上最轻、最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丝绸衣服――湖南长沙马王堆 二、几组重点概念的掌握 1.汉代刺绣的三种代表性纹样:信期绣、乘云绣、长寿绣。 2.汉代印染工艺中的印花敷彩纱。 3.彩陶和汉代彩绘陶的区别。 4.汉代四神纹样: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5.汉代的画像砖和瓦当,尤其瓦当的装饰纹样需要注意。 三、难点分析 1.博山炉。这个知识点要注意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关系,博山炉的出现跟当时汉人的流行习尚和审美思潮有关,不仅具有熏香的实用功能,而且满足了汉人羽化登仙的精神需要和富于浪漫的审美追求。 2.汉代青铜灯具的艺术成就。这个知识点在历年考试中都是重点关照对象,关于其艺术成就,这里归纳集中为四个方面:(1)功能合理;(2)结构科学;(3)造型生动;(4)装饰富丽。据此四点展开分析,那么面对可能出现的论述题就能迎刃而解。 3.汉代铜镜的特点。根据其不同时期不同的特色分为三个时期进行解答:(1)前期,包括西汉时期,这时期的铜镜用平雕手法,镜面较平,镜边简略,或用连弧纹作边饰;(2)中期,包括西汉末至王莽时期,主要是流行规矩镜;(3)后期,即东汉时期,此期镜面微凸,便于照出人面的全部,更接近科学原理。 四、小结 秦汉时期是我国艺术设计的第一个高峰,但由于秦朝统治的时间很短,给我们遗留下来的工艺品不多,所以秦朝不作为考查的重点,只需掌握兵马俑即可。但是汉代是我国历史上

中国工艺美术史·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英文名称: 开课院系:陕西艺术职业学院 美术系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 总学时:32学时撰写人王弥笑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是美术系基础理论必修课程之一,主要讲授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设计思维和理念,以及相关设计作品和每个时代工艺美术(设计)风格形成的深厚、复杂的文化背景。 本课程通过对中国各时期工艺美术(设计)风格、设计作品、设计思维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分析,使学生基本掌握中国工艺美术历史的发展脉络、各时代的设计审美和设计观念,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完善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使之建构基础的设计理论知识体系。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工艺美术及设计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我国各时期经典工艺美术作品进行直观、详细地分析,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造型、纹饰等特点,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三、内容安排及学时分配 (一)导论及原始时期的工艺美术(2学时) (二)夏商西周时期工艺美术(4学时) (三)秦汉时期工艺美术(6学时)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工艺美术(6学时) (五)隋唐时期工艺美术(6学时) (六)两宋时期工艺美术(4学时)

(七)元明清时期工艺美术(4学时) 四、成绩考核 1、本课程以基础知识和基本史脉的掌握为主要考核内容,以课堂提问、解答、课间布置思考题为辅,结合学生表现、期末学期论文(或考试)给予综合评价; 2、课程成绩评定:平时作业及考勤(30%),期末考试(70%)。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1、《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尚刚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 2、《中国美术史教程》,蒲松年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 3、《美术鉴赏》,张道一著,高教出版社,2006年版2月。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概论等 面向对象:本科 开课单位:艺术系 总学时数:36理论学时:30实验学时:6 学分:2 一、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本课程依托大量文献史料和相关图片,将中国工艺美术史按时间和工艺类别加以论述,并介绍每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工艺作品,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工艺大师及其作品。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史中介绍陶瓷工艺,丝织工艺的篇幅较多,内容较为系统,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理解认知能力。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背景、工艺的发展和成就、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工匠大师有全面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优秀工艺作品的鉴赏和批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第1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1概述 1.2石器玉器骨器 1.3制陶工艺 1.4其它工艺 学习目标:了解作为中国工艺美术萌芽期的原始社会工艺特点,以及对后世带来的影响。

第2章夏商西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2.1概述 2.2青铜工艺 2.3玉石工艺 2.4陶瓷工艺 2.5其它工艺 学习目标:了解本时期青铜器、陶器、玉石等工艺类型的风格和艺术特点;掌握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设计及取得的艺术成就。 第3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 3.1概述 3.2青铜工艺 3.3漆器工艺 3.4陶瓷工艺 3.5玉石工艺 3.6染织工艺 学习目标:掌握本时期达到顶峰的青铜工艺,尤其是具有典型性的;同时掌握发展迅速的漆器和染织工艺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4章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4.1概述 4.2青铜工艺 4.3陶瓷工艺 4.4玉石工艺 4.5漆器工艺 4.6染织工艺 4.7画像砖画像石工艺 学习目标:对中国此时的工艺美术发展有较为宏观的认识,青铜、漆器、陶瓷砖瓦、纺织服饰、金银玉雕等各个领域中的工艺生产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第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5.1概述 5.2陶瓷工艺 5.3织绣工艺 5.4金属工艺 5.5漆器工艺

工艺美术史

这里的工艺美术起源仅简述中国工艺美术萌芽与其发展。 石器由简陋粗重向规整细小演进。 旧石器时代生存靠男人渔猎女人采集。农耕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 图腾一词源出印第安奥基华斯部落的语言,意为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陶器指以粘土制坯大多经800℃~1000℃以上的高温烧成的器物。 陶器的制坯方法大体有捏塑泥条盘筑轮制三种。彩陶即在坯体上以矿物质颜料绘画图案,然后焙烧的陶器,多属泥质红陶。 半坡类型首次发现与西安半坡遗址时代约在公元前4800~4300年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 装饰的变化往往依托于技术进步引出的新装饰技法。新技法有模印制范法、失蜡法、嵌错以及鎏金、针刻、漆绘。 战国漆器的胎质有夹纻、皮、竹、木等。 掐丝是将极薄的金银片剪成细条再搓成丝若将这样的丝按某种形状焊接在器物上便成为镶嵌物的外框。 《考工记》是我国已知的第一部系统的古代手工业技术著作。其内容包括了制造车舆、农具、皮甲、兵器、乐器、礼器、饮食器、建筑、水利、彩绘、染羽毛、练丝等。 古人把颜色分为正色和间色,正色为青黄赤白黑五种,间色则是用两种正色调和出的。 木胎主要有旋、斫(zhuo)、卷三种做法。 彩绘是秦汉漆器的主要手法,颜色有十种,其中黑、红使用最多。 西汉的丁缓是被《西京杂记》记录的著名工匠与巧匠李菊同被誉为天下第一。 周代的玉礼器基本为璧、琮(cong)、圭、璋、琥、璜,此即所谓六器。 民间工艺美术沉闷凄凉,官府的制作倒有畸形的发达。设置官府作坊为的是满足统治者的奢欲,而出于偏私,统治者期望垄断高档工艺美术品,故常常禁限官府作坊以外的高档制作。官府丝织作坊的产品主要是纹彩美丽的锦、罗、绫、绮之类,而民间织造则以无纹的绢、缣(细绢)等为主。 魏晋南北朝丝绸以至工艺美术装饰重要的变化时联珠纹的出现、植物题材的增多和纹样的写实,这集中表现在6世纪以来的南北朝后期。 联珠纹有一个个的小圆珠组成,圆珠或排成条带等形状,或围成一个圆圈,用以包围主题纹样,成为珠圈。 唐三彩是种低温的铅釉陶器,胎料多系白色瓷土。它们采用二次烧成法,即先烧胎,温度在1150℃左右,然后施釉再烧,温度约900℃.唐三彩的主要特点是釉面的色彩斑斓。唐三彩应基本是作为明器出现的(明在此指殉葬)。 绞胎是唐人的创作,其做法是以白、褐或白、黑两种不同颜色的瓷土先分别制成泥条,然后拧到一起,有时直接以之拉坯成型,但绞胎料制成不易,故大多是将它切割成片状,镶贴到一般材料做出的坯体上,最后上釉烧造。 唐代制作金银器的官府作坊有少府监中尚署的金银作坊院。 唐代金银器的装饰制作以捶揲和錾(zan)刻居多。唐代银器往往鎏金,鎏金有两种形式,一为通体鎏金,唐人称之为“金涂”等;一为主要装饰部位鎏金,即唐代常见的金花银器。 隋镜仍基本为圆形,而唐镜的造型要丰富的多出现菱花、葵花等形。五代时多圆镜、方镜和亚字形镜。前期的镜体普遍较厚重,进入9世纪,转向轻薄。隋唐五代,扬州的铸镜业最发达。 以木为器主要是做家具,唐代的家具有椅、凳、桌、几、案、箱、橱、床、架、屏风等。 北宋时代,管理中央工艺美术造作的仍主要是少府监,其属下的作坊有文思院、绫锦院、染院、裁造院、文绣院等。 在辽夏金,造作较昌盛的是丝绸、陶瓷和金银器。官府工艺美术机构颇为完备的是金朝,金政府也设少府监,其属下有尚方署、图画署、裁造署、文绣署、织染署、文思署,而在重要的桑蚕之地,还没有设绫锦院。 刻丝亦做克丝、尅丝、缂丝。两宋丝绸里,刻丝在后世声誉最高。其工艺特点是通经断玮。辽宋金夏,刻丝的产区大大扩展。定州是汉地最早的著名刻丝产地。 专门刺绣的官府作坊仅有少府监文绣院,它设置在北宋末崇宁二年。宋氏南渡,文绣院也不复存在。两宋官府的金银器生产主要在文思院和后苑造作所,前者有打作、棱作、钑(sa)作、镀金作等分工,后者虽减少了棱作,却增添了结条作。 雕漆是相传始于唐的漆器品种,做法是,在器胎上涂以几十道以至上百道大漆,阴干后,在漆地上雕刻图案,元以后,雕漆成为中国漆器的代表。

中国工艺美术史大纲1

专业理论部分 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代码: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国工艺美术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讲授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探索各个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及其演变规律,赏析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重要作品,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情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有所了解,掌握各个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特色及其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民族艺术传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更好地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思维当中。 三、教学原则与方法 1、因材施教,共性与个性相兼顾。 2、结合实际,讲授、分析与观看资料相结合。 3、温故知新,老课与新课相交叉。 4、以课堂教授为主,教学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 四、教学时间安排与教学内容 (一)课时分配表

(二)各章节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工艺美术的发生与发展,熟悉由此产生的人类文明童年时代的工艺美术的形式——石器工艺和陶器工艺美术,掌握原始工艺的物态形式,认识其中保留着人类史前艺术的原始状态和蕴涵着心灵深处对于自我超越的向往。 基本要求:了解我国工艺美术的发生与发展,熟悉由此产生的人类文明童年时代的工艺美术的形式——石器工艺和陶器工艺美术,掌握原始工艺的物态形式。 重点与难点:不同时期的彩陶工艺的器型和纹饰特征;彩陶中所体现出的权力的炫耀、图腾的崇拜,具有鲜明的氏族标识的特征。 第一节概说 第二节装饰的萌芽 第三节石器工艺 第四节陶器工艺 一、彩陶 二、黑陶 三、几何印纹陶 第五节其他工艺 一、牙骨雕 二、染织 三、编织 第六节结语 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及装饰风格。 基本要求:了解商代工艺美术的时代风格,熟悉各类器物基本的纹饰及装饰

工艺美术史 汉代织绣印染

汉代织绣印染 古代工艺美术就是含有艺术价值的手工艺作品。生产的形态等同与手工业,其文化形态则属于造型艺术。而工艺美术是个后起的语词,在中国的历史尚不足百年。但它涵盖的若干门类却是最早的艺术创造。与原始美术相比较,原始工艺美术更加成熟! 在中国历史上,汉是个强盛的封建王朝。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丰富令工艺美术欣欣向荣,成就辉煌,在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下则各地的工艺美术面貌趋于统一。然而在汉武帝时代,随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不断发展,令国土和中国文化疆域不断扩张,国力达到一个鼎盛时期。中国开始以文明、富强的大国文明于世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学说的至尊地位和开通了丝绸之路这两个举措对工艺美术影响深远。 在工艺美术,丝绸是最重要,其次是毛织物。两汉工艺美术最令人振奋的成就也正体现于丝绸的进步,由于劝奖农桑,汉代的丝绸产量大大提高。不仅官府织造兴旺发达,民间织造也迅速发展。因此,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巡幸封禅,“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而那一年,国家能够得到“诸均输帛五百万匹”。在汉代诗文和画像石、墓室壁画里,出现了相当数量的以丝织、蚕桑为题材的作品,尽管织物易腐难存,但两汉丝绸仍有大批出土,实物资料远比前代丰富,这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织造的发达。 西汉织物主要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及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出土东汉方织物主要出土于新疆及甘肃,此外,在蒙古、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叙利亚、朝鲜也有发现。墓中出土了保存完好或基本完好的衣物以品种分,有绢、纱、绮、锦、绦等,装饰方法则有织纹、刺绣和印染。汉代丝绸品种众多,织造精良,装饰丰富。由于须遮羞蔽体,服装不可或缺,而中国古代的高档服装基本以丝绸为面料,所以,从两汉开始,以丝绸为代表的织物成了中国最重要的工艺美术门类,而汉代丝绸的巨大成就又为后代的灿烂辉煌奠定了基础。 绢衣 汉人称洁白的平纹丝织物为“素”,那时的“绢”则指未经 漂练而泛黄的丝织物图片为汉代绢衣长约15CM。新疆罗布泊高 台土墓出土。此件为殉葬所用,图为服装的模型。因为穿用方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设计

第一章工艺美术概论 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 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私有制形成,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石器时代以后,经历了金石并用期,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在社会发展史上,是奴隶社会时期。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在河南郑州一带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与夏代同期。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商代分为早期和殷商(晚期)两个阶段。以晚期最为辉煌,河南安阳小屯为其王都。周--周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周武王灭商成立周朝。定都西安西南的镐京。周代实行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礼治是其根本。周代的等级制充分反映在工艺美术方面。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考工记》,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依据《考工记》所著,那时的工艺制作的分工已经较为趋向专业化状态。春秋战国---这是一个大动乱、大转变的时期,所谓"礼崩乐坏"的时期。各诸侯国的兼并和分裂,也造成了地方特点的成熟和文化的交融。封建制度逐渐形成。战国时期,冶铁工业的出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学术领域的百家争鸣,带动了中国社会思潮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巨大发展。 青铜是红铜加锡、铅的合金。 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大约在公元前 2000 年左右,我国进入青铜时代。 1、青铜器的型制: 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镞、铲、凿等乐器:钲、铙、钟、鼓 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鼎、鬲、豆、爵、角、觚、尊、壶等。 2、青铜器的制造工艺: 陶范、分范、铸造、镶嵌、鎏金、失蜡等。商代青铜器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 蝉纹、人面纹等纹饰,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为代表。西周前期继承商代风格,在后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总体风格质朴、简约,强调韵律感和节奏性,体现有条不紊的秩序和规律。

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概论

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发展概论 姓名:杜前胜学号:1108031008 班级:工业设计(3)班我国的工艺美术史源远流长,在不断发展中汇聚了大量的优秀工艺作品。而在这之中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发展可谓是到了繁荣昌盛的地步。而这之中原因何在?这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离不开的。 公元前475年左右,周王室失去了对诸侯国的完全统治。从此,诸侯国间陷入了长久的战争中,在最后的只剩下齐楚赵魏韩燕秦七国,七国间的纷争不断,这就是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在此期间,政治上:春秋末期,奴隶起义不断。新型地主阶级与奴隶主展开争权夺利的斗争,并陆续在一些诸侯国取得了统治实权。地主阶级取代了奴隶主阶级专政,各地主阶为了状大阶级的统治,努力鼓励社会的生产,这为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政治的保障。 其次在经济上,由于战国时期是历史上封建统治的开端,因而使大量的奴隶从压迫中解放出来,获得人生自由和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一些自由民成为了独立的手工业者,这在一定程度又一步的刺激了战时期工艺美术的发展。 文化在一种事物的发展中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对于等级制度和礼乐制度的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当今社会人们对法律的重视。而且,在古代时统治阶级对于迷信的崇拜达到了超乎想象的地步,往往将政治与宗教联系,当然,这里的宗教并非是某个团体或组织,而是封建统治者心中对迷信的的崇拜心理。由于统治阶级政教合一,地主所讲究实际生活的享受。例如铜器的发展,由奴隶社会的青铜“礼器”都变成了那些精巧的实用器物,从而使之成为财富的象征,而代表统治权力的作用渐渐淡化。这些都有助于青铜器漆器染织等方面的发展。 历史的车轮转到公元前221年时,当时中国大陆上最强大的帝国秦国在狼烟中建立了起来。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的封建集权制。秦始皇嬴政灭六后,设“三公九卿”管理政务,从中央到地方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修驰道,筑长城,兴修水利,以此来发展经济,使得经济迅速发展,对封建文化的高速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文化上秦朝人崇尚纯朴自然的美学关。由于暴政,不久,农民起义推翻了统治中国15年秦王。但秦朝15年的工艺美术发展为后来的汉朝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最早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图腾 2.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是指用打制的方法制成的比较 粗糙的石器,新石器是指在打制基础上还经过磨制的石器。 3.磨制石器——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主要标志) 4.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我国北部地区发现了一种新石器文化——红山文化。分布在内蒙 古东南,辽宁西部,以及河北北部一带。红山文化特色代表:大玉龙,呈C型,长42.2cm,系绿玉佩饰品。 5.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之一。 6.彩陶:彩陶文化也称仰韶文化,出现在新石器晚期,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 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最早发现在河南仰韶村。 7.彩陶的类型:半坡型(鱼形花纹:卷唇圜底盆)庙底沟型(大口鼓腹小平底钵特色: 黑白双关)马家窑型(①满②内彩③点和螺旋纹)半山型(短颈广肩鼓腹)马厂型。 8.舞蹈纹彩陶盆在1973年秋发现于青海大通县孙家寨。 9.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工艺最具代表性的是:彩陶和黑陶。 10.黑陶文化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所以也称为龙山文化。 11.陶器的制作,以泥条盘筑为主,少数用模制和轮制。 12.黑陶工艺具有黑、薄、光、纽四大特点。黑指它有乌黑的色彩;薄是指器体很薄,所以 黑陶又有“蛋皮陶”之称;光是指它具有光泽的器表;纽是器物多有穿绳或手持的器耳或盖纽。 13.彩陶工艺是指以彩绘装饰见长,黑陶工艺则是以造型取胜。 14.几何印纹陶的装饰因纯系印压几何纹而得名。 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 1.青铜器的铸造方法? 答:陶范法(泥模法),蜡模法。 2.青铜器的优点?(简答) 答:⑴熔点低更容易掌握铸造过程。⑵硬度可以增高根据铜锡的比例能得到不同的硬度。⑶在熔铸时由于铜液的膨胀性加大可以减少气孔,填充性好,能铸出精细的花纹。 3.烹饪器有:鼎(煮肉器物)、甗(烹饪器物)、鬲(煮粥器物)。 4.鼎在古代不只是一种实用品,也是权力的象征。 5.司母戊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 6.什么是在商代妇好墓发现的一件炊煮器? 答:妇好三联甗。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_田自秉

1.影响清代工艺美术的外来因素主要是法国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 2.陶瓷工艺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陶瓷包括陶和瓷两种互有区别的品类,在陶和瓷之间有一种所谓的“炻器”,它具有陶和瓷两种性质。 陶和瓷的区别: 1)陶器的制作材料是粘土,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下,表面有的有釉有的无釉; 2)瓷器的制作材料是高岭土即瓷土,含有的长石、硅、铝等成分比粘土要多得多,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表面有釉。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制作非常优美的“彩陶”,所谓的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为“彩陶文化”。因为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常见的彩陶是以生活用器为主。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灰陶的出土量占商代全部出土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品种有:烹食器,食器,盛器。装饰简朴粗略,主要以绳纹和弦纹作装饰。 ·白陶是商代制陶工艺中的一种特殊产品。用高岭土制成,装饰上基本与青铜器相似,刻有饕餮纹、夔(kui)纹、回纹等。·战国陶瓷以灰陶为主,但是这个时期又发展出了几种具有特色的陶瓷,如暗纹陶、铅釉陶、印纹陶、原始青瓷以及具有特色的彩绘陶。 ·暗纹陶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坯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这种压花纹深度不大,隐约可见,所以称为暗纹陶,又称砑花陶。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陶瓷,以陶塑和瓦当最为出色。陶塑是作明器的,又称为陶俑,最早的陶俑制作是在商代。瓦当是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战国时期由于城市建设日益发达,随之而起的是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 ·汉代的砖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最有特色的是画象砖和瓦当。 1)画象砖,艺术性较高,有空心砖和方砖两种。空心砖又称圹砖,多流行于河南和山西,南阳地区出土最多;方砖,多为四川成都地区所产。 2)瓦当,战国时期的瓦当是半圆形,称为半规瓦。秦代瓦当由半圆发展为圆形,汉代则多流行圆瓦当。 汉代瓦当的装饰,可分为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文字等(09年填空)。 ·汉代陶塑主要作明器,四川成都天回山汉墓出土的说唱俑,最为传神。 ·莲花和忍冬是我国古代装饰中最早见到的植物纹。在装饰图案发展史上,从商代到六朝以动物为中心的装饰题材已近尾声,即将过渡到隋唐以后以植物纹为中心的历史阶段。这反映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人们在审美领域逐渐摆脱宗教意义和神化思想的束缚,而以自然花草为欣赏对象,获得思想上的解放。 ·黑瓷,汉代黑瓷已形成,产地在浙江,到六朝时期,浙江的德清窑以黑瓷著名。 ·六朝的画象砖较汉代富于人间生活情趣,也渗入了佛教的宗教色彩。汉朝画象砖多为一砖一画,六朝时期的画象砖成为整体性和主题性的大型砖印壁画。河南邓县画象砖表现出一种特殊风貌的装饰效果,具有六朝时期清瘦飘逸的时代艺术风格。 ·南京“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反映了以下两点:A以名士为主题。B山石树木的题材已经显出它的装饰地位。 ·隋代时期白瓷烧制成功,这是一项突出的成绩。在我国陶瓷史上开创了新纪元。白瓷是由青瓷演变而来。 ·唐代的工艺美术,陶瓷工艺向多色釉发展。陶瓷的分类:青瓷、白瓷、花瓷、唐三彩。 唐代的青瓷是当时陶瓷中的一个主要品种,其中最著名而有具代表性的是越窑。浙江唐时称越州,从商周战国秦汉六朝以来,一直以烧青瓷为主,具有深厚的制瓷基础和传统技术力量,被称为“诸窑之冠”。 越窑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清脆莹润。唐时以越窑作茶具之风气兴盛。越窑青瓷除了作茶具还作酒器,另外还可作乐器,这也反映了越窑瓷器的胎体坚薄,瓷化程度很高。并且,唐代陶瓷工艺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新风格。唐代的越窑曾为宫廷用品,成为后来历代御器厂或者官窑的前身,当时这种窑所出的产品称为秘色。·唐至北宋时代是越窑发展的鼎盛时期,代表着当时中国陶瓷生产的最高成就。其中最值得赞誉的是被称为“秘色瓷”越窑青瓷,赢得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美誉。 ·白瓷是唐代陶瓷中的有一个重要品种,具有代表性的是刑窑,与越窑齐名,形成两大体系。隋唐时期中国陶瓷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除了北方,南方的成都,景德镇,广州在唐时也烧制白瓷。

中国工艺美术史总结

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一) 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私有制形成,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石器时代以后,经历了金石并用期,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在社会发展史上,是奴隶社会时期。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在河南郑州一带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与夏代同期。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商代分为早期和殷商(晚期)两个阶段。以晚期最为辉煌,河南安阳小屯为其王都。 周--周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 周武王灭商成立周朝。定都西安西南的镐京。 周代实行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礼治是其根本。 周代的等级制充分反映在工艺美术方面。 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考工记》,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依据《考工记》所著,那时的工艺制作的分工已经较为趋向专业化状态。 春秋战国---这是一个大动乱、大转变的时期,所谓“礼崩乐坏”的时期。 各诸侯国的兼并和分裂,也造成了地方特点的成熟和文化的交融。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战国时期,冶铁工业的出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学术领域的百家争鸣,带动了中国社会思潮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巨大发展。 青铜是红铜加锡、铅的合金。 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进入青铜时代。 1、青铜器的型制: 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镞、铲、凿等 乐器:钲、铙、钟、鼓 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鼎、鬲、豆、爵、角、觚、尊、壶等。 2、青铜器的制造工艺: 陶范、分范、铸造、镶嵌、鎏金、失蜡等。 商代青铜器 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纹饰,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为代表。西周前期继承商代风格,在后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总体风格质朴、简约,强调韵律感和节奏性,体现有条不紊的秩序和规律。 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流行顾首的夔纹、分尾的鸟纹、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及瓦纹,长篇铭文习见。 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大克鼎等,皆属西周时期的典型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在应用角度是一种钟鸣鼎食的组合。它已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向生活日用器物发展,增加了许多以实用为主的用品。 装饰题材,逐步摆脱宗教神秘气氛,使传统的动物纹进一步抽象化,变为几何纹,并出现了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如宴乐、射猎、战争等;装饰手法采用模印、刻划和镶嵌;制作工艺的分铸、焊接、镶嵌(金银错)、腊模(失腊法)、鎏金等新技术,使青铜工艺达

秦汉工艺美术史

第四章秦汉 秦:公元前221年~前207年 西汉:公元前207年~公元8年 新莽:公元9年~25年 东汉:公元9年~25年 一、工艺美术与时代●政治经济: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多元 ●中央集权:工艺美术面貌趋于整一 ●重要帝王:武帝(公元前141年~前87年)国力鼎盛儒家至尊:工艺美术表现礼教 丝绸之路:工艺美术中外交流 ●神仙思想:云气纹、仙人瑞兽 ●追求来生,殉葬品、葬玉

二、生产格局 生产中心—— ●黄河中下游:今豫、鲁与冀晋南部 ●都城:西汉长安、东汉洛阳(高档制作) ●蜀地:地远路险,运送困难,产品材料高贵、制作精细官府—— ●管理:官署——工官 中央:隶属少府 尚方、织室(一度分为东织、西织)、东园 地方:一些原材料充裕、手工业发达郡县 仅《汉书·地理志》记载便有十几处 ●产品:奢侈品,多供皇家,少数出卖 ●分工:分工细密,规模大 西汉元帝,齐三服官各工匠数千,耗资巨大 西汉蜀郡、广汉郡,一年耗钱各五百万造金银器

少府所属三工官、两织室一年耗钱各五千万 民间—— ●农村:纺织 ●城市:作坊众多,产品齐全 部分高档产品还大量进入帝王家 部分高官显贵私人作坊规模很大 西汉张安世、东汉郭况制作的家童都有数百 一、引言 ●材料 丝(最重要,大发展)、麻、葛、毛、棉 ●丝绸规格(战国→北魏) “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约51×924cm)●主要丝绸出土地 西汉: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公元前168年稍晚):

衣物58件。品种:绢、纱、绮、绮、锦、绦 装饰:织纹、刺绣、印染 东汉:新疆及甘肃,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叙利亚、朝鲜 ●麻、葛、棉 通常不施装饰 ●毛 西北地区见异域刻毛 二、著名丝绸产地 ●都城:咸阳、长安、洛阳东织、西织、织室 东汉:大司农属下,平准令掌管织物染色 ●临淄:汉设齐三服官,为皇家织造,西汉中期,最盛 春献冠帻纵为首服,纨素为冬服,轻绡为夏服 ●襄邑(今豫东睢县):设服官,产锦绣。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教学内容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石器时代的美术是我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这时期美术的明显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 从距今约8000年前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磨制石器和陶器为标志的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陶器、玉器、纺织品以及骨牙器、漆器制作日渐发达,工艺美术的大幕也就此拉开。 按陶质来分有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著名的彩陶往往属于泥质红陶。工艺美术讲究装饰和造型,原始陶器的装饰之美集中体现于彩陶,造型之美突出表现于黑陶。彩陶和黑陶是新石器时代最灿烂的美术创造。 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美化装饰效果。这样的陶器通称彩陶。 彩陶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装饰纹样上,黄河流域是中国彩陶最发达的地区,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为其代表。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制作发达,其彩陶数量之众,装饰之丰富均令新石器时代其他文化的彩陶无法比肩,中国彩陶艺术至此达到顶峰。代表作品:舞蹈纹彩陶盆 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而成的。黑陶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制作工艺和造型上,以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代表。以轮制技术烧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器形别致,工艺精巧而著称。陶质细腻、器胎极薄,陶色纯黑,表面打磨精细,漆黑光亮。大多素面,有的器物表面饰以凹凸弦纹或纤细的镂孔花纹。 著名的蛋壳黑陶高柄杯出现在晚期。由于这种陶器胎薄如蛋壳,最薄处仅为0.2-0.5毫米,人们还习称之为“蛋壳陶”。蛋壳陶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 红山文化1935年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3000年。分布在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一带。这里出土了已知最早的玉龙。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启示和影响: 1、功能和美观的统一 2、技术对艺术的制约 3、形式法则的创造 4、经济原则的发明 5、原始工艺美术不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章夏商西周工艺美术 青铜时代(或称青铜器时代或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21世纪-前5世纪,大约相当于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此时,甚至直至战国,青铜器一直是中国文化、艺术乃至科学、技术的光辉代表。 青铜是铜和锡或铅的合金,具有熔点低、硬度大、可塑性强、色泽光亮等特点。 商代青铜器-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 商代:与夏代相比,青铜器不仅数量大大增多,而且种类也大大丰富。在众多的器物中,酒器数量甚多,其他还有炊煮器、食器、水器和兵器等。 从商王武丁开始,青铜器的制作变得雄伟厚实,风格华美,器形多变,花纹繁缛精致,并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制作开始精进,成套的青铜礼器和乐器的体系已全面形成,当时采用合范技术,将纹饰与铸造相结合。 河南郑州二里岗文化是商早期文明的代表,此时青铜礼器已形成较完整的系统。 饕餮纹也称为兽面纹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它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这些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动物形象,在静止状态中积聚着紧张的力,好象在瞬间就会迸发出凶野的咆哮,体现了“狞厉美”( 李泽厚语)。 商代后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更加精湛,器形丰富,大型器物多。皆具型制凝重结实、纹饰繁丽雄奇的特征。狞厉美。 装饰通常追求满密繁缛,强调立体效果,渲染神秘诡异气氛。动物纹是装饰主体,通常在云雷纹地纹上再加浮雕式的主题纹样,铭文简短,多系几个字的族徽图像。

工艺美术史课程标准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700032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授课单位:装潢设计教研室 学时:3 6课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常璐 2009/8 开设学期:第一学期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系(部)主任及审定日期: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 1.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工艺美术史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 课程的作用: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了解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从中吸取宝贵的营养。既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岗位人”、“职业人”服务,更为培养能生存发展的“社会人”、适应文化全球交流、经济全球化的“国际人”奠定基础。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与《图案设计》、《现代陶艺》等课程有比较紧密地联系。它为艺术设计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2.基本理念 《工艺美术史》是一门培养学生专业设计理念的课程,使学生对各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形成发展及时代特点有所了解。从实际的设计角度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达到“用中学”的教育理念。 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既要掌握具体作品,还需理解工艺美术的设计思想,这一点对设计类专业学生尤为重要。中国工艺美术史,只关注造型、纹饰、技法、功能及审美风格是远远不够的,而应是侧重营造的观念,应充分阐释设计的要求和如何去设计,才能与时俱进,为今天的设计艺术服务。 讲授中国工艺美术史,要针对不同专业,将教学内容适当衍发;同时注意增加人文素质内容。既要贴近专业、服务专业,又要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二、课程总体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了解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从中吸取宝贵的营养,达到设计古为今用的目的。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部分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1.课程内容 年代内容年代内容 原始社会A.陶瓷工艺、石器工艺。 B.装饰的萌芽。 C.其他工艺。商代工艺美术A.青铜工艺。 B.陶瓷、雕刻艺术。 C.其它工艺。 周代A.漆器工艺、青铜工艺。 B.陶瓷工艺。 C.染织工艺。春秋战国时期A.青铜工艺。 B.漆器工艺、陶瓷工艺。 C.染织工艺、其他工艺。

考研中国工艺美术史重点笔记

2014<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重点 一.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 装饰纹样:商代的饕餮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panchi)纹,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原始社会几何纹, 商周至汉魏六朝的动物纹,隋唐以后的花鸟图案。 艺术风格: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元代的粗壮豪放,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纤巧。 二、影响清代工艺美术的外来因素主要是法国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 三、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异同: 不同点: ①工艺美术的个体制作、手工产品与现代设计的大工业化、批量化产品的对比。 ②工艺美术的地域特色明显,而现代社会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交通运输发达、艺术潮流国际化、流行趋势泛化等原因,尽管某些民族特质性的审美倾向还存在,但设计作品的地域性差别越来越淡化。 ③工艺美术的技术传承以纵向形式为主,在农业社会环境中,行业竞争相对平和,高档工艺美术品(宫廷用品)的制作反映出一种不计工本的制作观念;现代设计的技术性要素大多是公开的,处在机械文明和商业社会中,行业竞争广泛而激烈,经济效应和功能被视为现代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④工艺美术的贵族化、政治性、鲜明的等级性与现代设计的大众化、文化性之间的差异。一致性:

①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都具有事先规划性。 ②工艺美术制作和现代设计制作都在继承前一时代的形式、技法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和改造,并都必须具备技术可行性前提。 ③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的产生、发展都以社会经济为基础,并受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④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作品都既具有实际功用、又具有审美特性,是社会物质生活中完善 的功能和美的形式的结合。———————————————————————————————————————三.陶瓷工艺 ·陶和瓷的区别: (1)使用原料不同。陶器使用一般粘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土作坯。 (2)烧成温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3)釉料不同。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4)吸水性:陶器可以吸水,瓷器几乎不吸水。 ·人面鱼纹盆出土于西安半坡,它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 ·汉代瓦当的装饰,可分为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文字等。 ·汉代陶塑主要作明器,四川成都天回山汉墓出土的说唱俑,最为传神。 ·莲花和忍冬是我国古代装饰中最早见到的植物纹。在装饰图案发展史上,从商代到六朝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