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任务。中国共产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政府行政权运行的基本原则。这次全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制定了清晰的路线图,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作出了系统规划和全面部署,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篇章。这次全会作出的《决定》是对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一步深化,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要深入理解这一战略部署,有必要回顾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总体上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孕育阶段(1978年到1997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党如何执政?采用什么方略治理国家呢?在这个问题上,党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曲折的探索过程。1954年制定了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文革”十年,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十年动乱之后,在总结“文革”深刻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开始探索治国理政的新方法。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段谈话,把健全法制的基本要求准确而简洁地概括为16个字,体现了邓小平同志民主与法制思想的基本精神,为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形成奠定了基本理论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目标。全会公报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十六字方针”,准确地描述了法治的基本精神内核,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为依法治国方略的最终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邓小平同志还强调:“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这进一步指明了实施依法治国的方向。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立法工作。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刑法等7部重要法律。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现行宪法。该宪法第5条第1款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这是依法治国在宪法中的最早表述,初步奠定了依法治国方略的宪法基础。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对人民而言,它是基本权利的宣言书;对我们党来说,它是执政兴国的法制保证。依据宪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司法机关恢复重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按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方针,立法机关开始推进立法进程,先后制定了民法通则等一系列重要的民事、经济法律,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力推动了法制建设稳步前进。1989年行政诉讼法的颁布,是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开端。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各级政府都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这是第一次在党的正式文件中提出“依法行政”,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法治建设的重点,进一步丰富了依法治国的内涵。这一时期,国家赔偿、行政复议、公务员等法律制度相继建立,政府的行政行为逐步被纳入法律规范的轨道。司法机关在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民权益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逐渐形成了与经济发展需要和国家治理相适应的司法体系。

在这一阶段,依法治国方略虽然尚未提出,但“十六字方针”的提出和宪法及一系列重要法律的修订出台,清晰阐释了依法治国的基本精神,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开始形成,这为依

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制度基础。

第二阶段:形成和发展阶段(1997年到2012年)

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这就正式将依法治国提升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的全面总结与升华,标志着党在执政理念、领导方式上实现了一次历史性跨越,为我国此后的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具有里程碑意义。虽然“法治”和“法制”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却有很大差别,即不再仅仅将“法”作为一种治理工具,而是作为国家制度的依据和基础,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自此,“法制”回归其本意,成为法律制度的总称,主要从法律规则的层面强调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而“法治”作为一种与人治相对立的治国方略,强调依法治理,不仅要求具备“依法办事”的制度安排及运行机制,而且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规范权力、保障权利、程序公正、良法之治等精神和价值。

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将这一条作为宪法第5条第1款,正式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宪法的基本原则,通过国家根本法对依法治国予以保障,使其有了宪法保障,也使“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有了长期性、稳定性的制度基础。

在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坚持依法执政、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的思想,要求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将民主、法治、人权建设从以往的“精神文明”范畴中独立出来,正式提出“政治文明”的概念,这就进一步丰富了依法治国的内涵,明晰了依法治国与其他治理方式的关系。党的十六大还提出“三统一”的法治原则,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就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原则。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把依法执政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之一。这表明,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实现执政方式的根本转变,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要求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进一步将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结合起来。“依法执政”的提出,表明我们党依法治国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指引下,我国立法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按照十五大报告提出的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要求,2010年我国如期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也取得了明显进展。国家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并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自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颁布之后,一批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行政听证、告知和申辩、信息公开等行政程序相继确立,标志着我们在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

适应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国家稳步推进司法建设与司法改革。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发布《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和《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最高人民检察院相继采取相应的改革举措。这些措施致力于改革和完善诉讼程序制度,实现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维护司法权威,提升司法公信力,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依法治国方略的正式确立,有力推动了法治观念的普及,指引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促进了法治政府建设和司法体制改革,我国法治建设在立法、行政、司法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就。

第三阶段:完善阶段(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十八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新任务和目标,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这个战略目标是与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同时提出的,进一步凸显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治国目标,并将其定位为实现中国梦宏伟蓝图的重要内容。这表明,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方略围绕着全面深化改革措施的推进而进一步展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必然要求压缩政府审批权限、明确界定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厘清政企关系、政事关系;进一步明确行政权力界限、规范行政行为与程序、加强行政信息公开,通过权力问责机制,加大对违法、失职行为的追惩力度,这为建设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法治政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依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这为我国的司法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后,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是现代国家的重要标志,法治能力是最重要的国家治理能力,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落实。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党中央首次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这两次全会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高度评价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系统总结了依法治国的经验,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对依法治国进行总体部署和全面规划,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次全会对依法治国方略作出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与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比较,虽然“法治体系”与“法律体系”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内容和精神实质已发生明显变化。法律体系注重立法层面的有法可依,而法治体系则覆盖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过程,囊括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各方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这次全会提出建设“五大体系”,即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并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实际上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具体路线图。同时,强调依法治国必须依宪治国。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在法治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这次全会科学规划了具体实施依法治国的路线图和制度保障。这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科学认识和深刻总结的结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发展和完善的历史经验表明,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的一条基本经验。世事虽无尽,人心终有归。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孜孜追求的梦想,而社会主义法治是实现这一追求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规划了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步骤和具体内容,必将有力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发展、人民生活幸福。(王利明)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为法治这一国家治理路径注入更大推动力。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提出健全法制目标,到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再到今日,依法治国理念渗入国家治政肌理。

法学家发出“依法治国”呐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文革”中“无法无天”的混乱局面成为惨痛教训,人民期盼国家的治理走上正轨,特别是走上法治轨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也提出保障人民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目标。

“法制”与“法治”一字之差,但概念并不相同。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李步云认为,“法制”仅指法律制度,而“法治”则指的是法的治理,法律在国家治理中应处于至高无上地位。国家当然应走上依法治理的道路,因此“法治”更具有全局概念。

李步云回忆,他与法学家王德祥和陈春龙共同撰文《要实行社会主义法治》,并发表在1979年12月2日的《光明日报》上。文章提出,必须实行法治,必须依法办事,社会主义才能兴旺发达。

文章也引发了一场关于“法制”还是“法治”的大讨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著名法制史专家张晋藩等专家认为,这篇文章是法学专家最早提出“依法治国”,也是一声响亮的呼吁和呐喊。

随后,党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关于坚决保证刑法、刑事诉讼法切实实施的指示》,强调在刑法等7部法律通过后,“它们能否严格执行,是衡量我国是否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标志”。这是建国后在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法治”这一概念。

法律密集出台法治重归正轨

1979年,7部法律破茧而出,即《刑法》、《刑事诉讼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这7部法律的出台也标志着我国法治进程回归正轨。

1982年12月4日,新宪法颁布,法学泰斗江平等法学家均认为,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这部宪法的诞生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部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也纠正和抛弃了一系列不合时宜的“遗毒”。这部宪法沿用至今,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著名刑诉法专家洪道德认为,1979年《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制定,对惩罚犯罪,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有重大作用;从保障公民权利的角度,结束了“文革”期间“无法无天”的混乱局面。更为值得欣喜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作出相应修订,这两部法律越来越朝着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方向发展。

中南海法制讲座“依法治国”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党中央对于推进法治建设有了新的认识。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肖扬曾撰文回忆:1994年下半年,司法部党组经过慎重研究,向党中央正式提出为中央领导同志举办法制讲座的报告,并且草拟了讲座的选题。党中央很快批准了报告和选题。1995年下半年,中央举办第三次法制讲座筹备工作开始,司法部党组认为,应当介绍一下法律界

最关注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这个根本问题。

1996年2月8日下午,中央第三次法制讲座在中南海举行。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法制讲座,因为正是在这一次讲座的总结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并对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王家福是这次讲座的主讲人,今年已83岁高龄的王家福回忆,在这次讲座上,他向中央领导同志讲授了《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王家福当时使用16页的讲稿,共谈了关于依法治国的4个问题,而这份讲稿也是诞生于集体智慧,法学大家李步云、梁慧星、刘海年等均为讲稿的最终成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法制”改“法治”建议被采纳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召开。十五大报告正式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3月,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又写入了宪法,成为一项不可动摇的宪法原则。

王家福参与了十五大报告的起草,负责依法治国部分的起草,在起草中,王家福等一批法学家建议,将“法制”改为“法治”,这一提法最终被中央采纳。王家福认为,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到依法治国写进宪法,在我国的法制史上是最富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我国在建设法治国家的道路上迈出的最有实质性的一步,“依法治国”虽然只有4个字,但它的提出和写入宪法,是一个重大的观念变革。

法治进程有成绩有徘徊

进入21世纪以来,依法治国的进程加快。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均重点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了重要部署,还首次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写入报告,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2011年3月10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成为依法治国进程的又一重要节点。

马怀德、洪道德等法学专家指出,2002到2012这10年,依法治国进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进步,但也出现了徘徊。这10年,这些人和事也永载法治进程的史册。

2003年,一位名叫孙志刚的青年因没有带暂住证被广州警方送进收容站,在收容站不幸被殴打致死,这起事件引发社会大讨论,收容他的法律依据《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最终被废止,他用生命为代价推进了中国的法治进程。

2007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死刑复核程序是在一、二审程序之外,专门针对死刑案件所设置的特别程序。这是我国刑事法治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事,体现了少杀慎杀的原则,是对人权和生命的保障。而2007年3月,酝酿多年的物权法最终颁布,它的出台标志着国家用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权利。

依法治国领到新任务

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提出,让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央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司法体制

的改革成为一项重要工作。适用50余年的劳教制度终结。防范冤假错案的各项制度连续出台,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加快推进,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提上了实施的日程……这一项项具体工作昭示着法治的一步步前行。

昨天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这是中央全会历史上第一次。此次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由此,四中全会为法治这一国家治理路径注入更大推动力。

新中国法治进程

1949年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

1954年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审议通过。

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有一句著名的论断:“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这一“依法治国”战略的理论起点,直接催生了大规模的“立法潮”。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一新时期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

1982年新宪法的通过,为新时期的中国法治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后多年,《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合同法》、《物权法》、《公司法》、《破产法》等一批基础法律的通过,更是在民事、行政、商事等方面共同构筑起了中国法治的框架,使改革开放逐渐“有法可依”。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这次大会中,“法制”换成了“法治”。

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

2002年党的十六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被当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

2011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2012年党的十八大,“法治”的作用被再次重新定义:“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013年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主题。

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作出了全面部署。

论文题名(居中、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论文题名(居中、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空1行 第一作者1通讯作者1*其他作者2(居中) (1. 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城市邮编; 2. 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城市邮编)(居中)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作者的工作单位,均应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多作者的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序号,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 时以分号“;”分隔。 空1行 摘要(黑体):中文摘要的编写执行GB6447-86规定。(正文宋体) 关键词(黑体):一般选3~8个关键词。词间用分号“;”分隔。(楷体)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责编添加)文章编号:(责编添加) DOI:(责编添加) 英文标题(Times New Roman加粗,首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应与中文题名一致) 此处输入英文第一作者1通讯作者1※其他作者2(Times New Roman居中, 姓氏字母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1. 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城市邮编; 2. 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城市邮编)(Times New Roman) 空1行(论著、临床研究等栏目需英文摘要、关键词,经验交流等栏目不需英文摘要关键词) Abstract(5号Times New Roman加粗):此处输入英文摘要,一般为200?400个单词(Times New Roman)Keywords(5号Times New Roman加粗):此处输入英文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顺序一一对应(Times New Roman)词间用分号“;”分隔 引言 此处输入引言内容…………(小四号、宋体) 1 此处输入一级标题(黑体) 此处输入内容…………(宋体) 1.1 此处输入二级标题(黑体) 此处输入内容………… 1.1.1 此处输入三级标题(楷体) 此处输入内容…………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姓名,学历,职称,研究方向(或从事主要工作):……,Email:……。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内容(2015年)_作业

1.单选题(本题总分50.0分,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总计50.0分) 1.(本题分值:2) 下列有关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错误的是:()。 A.行政机关应当坦诚公开所有的政府信息,以便公众查阅 B.行政机关应当为公众查阅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条件 C.对公开的政府信息,公众有权查阅 D.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不公开 标准答案:A | 用户答案: A 本题得分:2 2.(本题分值:2) 行政监督制度中的专门监督机关是指:()。 A.检察、审计等机关 B.监察、审计等机关 C.监察、司法等机关 D.检察、司法等机关 标准答案:B | 用户答案: B 本题得分:2 3.(本题分值:2) 权力寻租是指我()以权力为筹码谋求获取经济利益的活动。 A.广大群众 B.阶级利益者 C.领导干部 D.工人 标准答案:C | 用户答案: C 本题得分:2 4.(本题分值:2) 今后十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目标是:()。 A.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

B.基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C.建设法治政府 D.使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 标准答案:C | 用户答案: C 本题得分:2 5.(本题分值:2) 提高立法(),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 A.监督 B.公信 C.思维 D.质量 标准答案:D | 用户答案: D 本题得分:2 6.(本题分值:2) 《纲要》要求,要减少行政执法层次,适当下移执法重心,对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行政执法活动,主要由()行政执法机关实施。 A.省、市两级 B.市、县两级 C.县级 D.乡、镇级 标准答案:B | 用户答案: B 本题得分:2 7.(本题分值:2) 积极推行政府()制度,保证在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 A.法律顾问 B.依法行政 C.执法 D.产权

监狱警察身份与身份意识

监狱警察的身份与身份意识 [摘要] 监狱警察是行使国家职权的特种公务员,属于警察身份,在社会角色上具有多重性。监狱警察身份意识,就是对自己社会角色的认同,括政治意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教育意识、法律意识、奉献意识和创新意识。构建监狱警察身份意识的途径主要有探索教育培训新模式;提高民警职业认同感和归属度;推进标准化管理,优化监狱警察创事业环境;实施绩效管理,创新管理体制。 [关键词] 监狱警察身份身份意识 1前言 监狱警察是罪犯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是监狱各项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是做好监狱各项工作的根本保障。如何认识监狱警察身份,以及具备什么样的身份意识,对其正确履职和监狱功能的实现都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就在社会角色认同的理论背景下,对监狱警察的身份与身份意识进行阐释,以期对新时期监狱警察队伍建设有所参考和借鉴。 2监狱警察的身份 2.1身份 “身份”(Identity)在汉语里有多种不同的表述,例如《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人在社会或法律上的地位”。《辞海》则表述为“人的出身、地位或资格”。本文探讨的“身份”,是指监狱警察作为一种

职业,社会和法律所赋予的特殊地位和所处的社会角色(Social role)。 2.2监狱警察身份和社会角色 监狱警察作为一项职业,与普通职业有着共有属性,是劳动者能够稳定从事的并赖以生活的工作。但是,监狱警察从事的是监狱管理、执行刑罚、改造罪犯工作,具有明显区别与其他职业的特性。监狱是国家的暴力机器,是国家的刑法执行机关。监狱警察是行使国家职权的特种公务员,属于警察身份,在社会角色上具有多重性。在执行刑罚的工作中,他们不仅是刑罚执行的具体落实者,也是教育者,担负着教育改造罪犯的行刑教育工作任务;同时还是组织者,担负着组织罪犯劳动的行刑劳动组织工作。 2.3监狱警察身份的法律确认和制度安排 根据《人民警察法》第二条规定,我国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根据我国《监狱法》、《人民警察法》的规定,监狱人民警察主要由以下人员组成:各级监狱管理机关的公务员;监狱、未成年犯管教所的公务员;各类监狱科研和教育机构的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我国的刑事诉讼活动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五大程序,前面四道程序的中心任务,是抓捕犯罪人、认定犯罪、判定刑罚。从国家刑事司法活动的目的角度来看,我国刑事司法活动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和打击犯罪、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因此,更重要的是刑罚执行。只有通过刑罚执行,才能将国家的判决落到实

文章标题(中文20字以内,两英文字符为一个汉字)

文 章 标 题(中文20字以内,两英文字符为一个汉字) 第一作者姓名,第二作者姓名(作者人数不能超过4个) (XXXX 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49) 摘要:稿件摘要的长度应在200至300字,其中要包含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 关键词: XXX ;XXX ;XXX ;XXX (最少3个,最多6个,而且中文关键词中不能有外文) 中图分类号:(作者自己填写) 文献标识码:(作者自己填写) 文 章 标 题(英文) ZHANG San ,FAN Yan-bin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ABSTRACT :Large amount utility of digital data brings about much maladies for the multimedia information’s security. Digital watermark technology appearred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It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for Copyright protection, distortion informing, unauthorized copy tracking etc. The adaptive algorithm based on wavelet packet and the feature of texture chooses the embedded position and computes embedded depth adaptive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exture to coordinate robustness and inperceptibility better. In the experiment, geometry crops, Gaussian noise, mosaic, etc. were applied as the attack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robustness of this scheme gets a large progress, especially for the attacks of geometry crops and mosaic. KEYWORDS :digital watermark; wavelet packet; adaptive; feature of texture 0 引言 ……………………………………………………………………………………………………………… 1 XXXX …………………………………………………………………………………………………………………………… 1.1 XXXX …………………………………………………………………………………………………… ………………… XXXXXXXX 如下方法: (),ij N i j T g B =-∑ (1) (),1ij N i j B g m m =?∑ (2) ()4k M M N N ?=? (3) 1.1.1 XXXXX …………………………………………………………………………………………………………………………………………………………………………………………如图1和图2。 图1 XXXX 图2 XXXX 1.1.2 XXXXX ……………………………………………… …………………………………………………… ………………… 1.2 XXXXX …………………………………………………………………………………………………… ……………………………如图3。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明确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的十八大报告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军号,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未来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突出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内在目标,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动力和根本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党必须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迫切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更是一次全面的制度创新。我们要勇于把自己的思想从各种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但观念的变革容易受到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影响与束缚,容易停顿、反复甚至逆转;因此,

我们更要把法治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式和有效载体,通过制度供给、制度导向、制度创新来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制度空白、制度缺陷和制度冲突,真正把科学发展建立在制度化的基础上,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内。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越是从发展的早期进入发展的中期和后期,越是从粗放发展阶段转向科学发展阶段,就越需要通过法治来克服在发展过程中个体行为选择和政府决策行为选择的功利化、短期化、表面化现象,纠正各种重速度轻效益、重总量轻质量、重效率轻公平、重局部轻全局、重当前轻长远的做法,建立健全一整套支持、推动和保障科学发展的长效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迫切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不断扩大人民民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在当代中国,要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治对人民民主的根本保障作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由于我们党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才有力保证了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保证了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保证了党与国家最高领导权的平稳交接和党的领导集体坚强有力,保证了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的基本方式和依法行政的基本准则全面落到实处,不断提高依靠法治治国、执政和行政的水平,努力开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时代。

论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论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变化,我国警察犯罪问题也日趋严重。警察违法犯罪与其警察职务与警察身份密切相关,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滥用职权、非法获取、执法犯法、玩忽职守、保护犯罪。警察是时代的楷模,为了维护人民警察的形象,进一步提高警察的执法能力和公信力,就必须深入研究警察违法犯罪的成因和对策,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警察的违法犯罪。 关键词:警察违法犯罪表现成因对策 发端于西欧诸国的世界近代警察已横跨了二个多世纪。二百多年来,由于各国的国体、政体不同,不同国家的警察可能被打上不同的烙印,但警察首先应是一个守法者而不是违法犯罪者却应是相同的。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警察犯罪问题开始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国外警界及学术界纷纷着力研究产生警察犯罪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从80年代开始,我国也开始少量地以不同形式披露警察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深入,大量的警察违法犯罪案件逐渐较多的见诸于各种新闻媒体。下面浅谈下关于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的相关内容。 一、警察违法犯罪问题的表现 (一)滥用职权。将国家权力私有化,假公为私是警察犯罪的重要表现。例如,曾经各大新闻媒体广为报道的山西省长治市公安局局长何士宽滥用职权、指使干警打死模范教师一案,就是这种犯罪的典型表现。再如,贵州省安龙县公安局看守所所长刘富元、副所长张玉芹,以“中央有新的精神,只要交纳一定数额的现金就可以取得释放”的谎言,在一年多时间内,办理“保外就医”44人,其中最高刑期的为13年,刘、张二人索贿4万5千元。他们为了一己私利,滥用职权,做出了违法乱纪的事,严重影响社会治安。 (二)非法获取。即利用职权将国家、集体和个人财物攫为己有,如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敲诈勒索等等。从当前看,这种犯罪形式表现得最为活跃,也最为恶劣,同时也最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痛恨,它在最大限度上破坏了人民警察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例如,原贵州省公安厅厅长郭政民贪赃枉法案.原甘肃省公安厅厅长贺明保受贿案,原辽宁省锦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局副局长赵国利贪污1071万元特大案,等等。 (三)执法犯法。执法、护法是人民警察的神圣天职。但是,极个别警察在一己私欲的诱惑下,积极实施刑事犯罪活动,如杀人越狱、强奸抢劫、吸毒贩毒、走私贩私等等。应当说上述犯罪与警察的职业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同非法获取相比,其犯罪的量也不大,但由于犯罪人身份的特殊性,这种犯罪形式的危害同样很大。例如,前陕西省米脂县公安局局长高胜秀杀害县委书记案,浙江省公安厅交警总队事故对策科民警王燕盗窃公私财物近90万元案,原江苏省响水县公安局局长姚长清、副局长兼交誉大队大队长耿汉圣等人共同走私汽车案,等等。

法制大队民警工作总结

法制大队民警工作总结 篇一:20XX年法制大队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思路 20XX年法制大队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 思路 20XX年以来,法制大队在支队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探索法制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提高泉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部门的执法水平。 一、今年以来,法制大队开展的亮点工作有: (一)、推广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软件的应用。 20XX年,法制大队帮助、指导惠安大队建立、完善高智能化程度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8月14日,全省公安交警“执法规范化活动战役”现场推进会在惠安顺利召开。法制大队的工作得到了总队领导的肯定,受到了兄弟单位的好评。 (二)、建章立制,出台多项工作管理及规范性文件。法制大队配合市局联合检察院、法院,三家共同出台了《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有关问题的会议记要》,扎实推进了全市道路交通安全整治行动,依法惩处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行为,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保障刑诉活动顺利进行。 从道路交通管理实际出发,法制大队今年相继出台了机

动车驾驶证吊销程序规范及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处理规范、吊销机动车 驾驶证行政自由裁量权规范。有效地规范了相关执法工作,提高了执法质量。 (三)、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 根据省厅及市局的警务改革要求,法制大队组织基层派出所所长及民警进行相关业务培训。今年以来,法制大队己经组织进行了23场次的业务培训工作,受训人员超过千人。 (四)、着力化解信访案件。 法制大队今年以来一共受理了起的信访案件,答复率超过98%,还有一些案件正在办理过程中。十八大期间,法制大队配合市局进行工作,与13位信访当事人见面,达到了息访息诉的效果。 二、法制大队明年工作思路。 首先,在泉州公安警务改革的背景下,针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工作调研。帮助、指导基层交通管理部门解决执法难题,提高执法质量,提高民警执法水平。 其次,对相关单位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工作,帮助、指导刑诉法修正案、国家赔偿法修正案等业务的学习。 第三、配合市公安局开展执法检查工作,完善交通管理执法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

文章题目不超过20个字,不用不常见的英文缩写

文章题目不超过20 作 ,以便于创新性知识的发4-8个,用分号隔开 1 标题 正文内容。正文、图表中的变量都要用斜体;向量、矩阵用斜体加粗;英文缩写、计量单位、函数名称、运算符号、括号等都要用正体;图表必须有图题、表名;统一全文英文、数字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插图线条磅数应在磅,图表中文字均为六号字;长公式宜在运算符号后回行。程序用六号字;固定行距12磅。 标题 正文内容。正文、图表中的变量都要用斜体;向量、矩阵用斜体加粗;英文New Roman 。插图线条磅数应在磅,图12磅。 标题 正文内容。正文、图表中的变量都要用斜体;向量、矩阵用斜体加粗;英文缩写、计量单位、函数名称、运算符号、括号等都要用正体;图表必须有图题、表名;统一全文英文、数字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固定行距12磅。

2 标题 正文内容。正文、图表中的变量都要用斜体;向量、矩阵用斜体加粗;英文缩写、计量单位、函数名称、运算符号、括号等都要用正体;图表必须有图题、表名;统一全文英文、数字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固定行距12磅。 3 标题 正文内容。正文、图表中的变量都要用斜体;向量、矩阵用斜体加粗;英文缩写、计量单位、函数名称、运算符号、括号等都要用正体;图表必须有图题、表名;统一全文英文、数字字体为Times New Roman。插图线条磅数应在磅,图表中文字均为六号字;长公式宜在运算符号后回行。程序用六号字;固定行距12磅。 4 结论 正文内容。正文、图表中的变量都要用斜体;向量、矩阵用斜体加粗;英文缩写、计量单位、函数名称、运算符号、括号等都要用正体;图表必须有图题、表名;统一全文英文、数字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固定行距12磅。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执行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文献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并依次列出(内部资料、产品说明书等非正式出版物一律不引用),其文后着录格式为: (1)期刊:[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J〕. 刊名,出版年份,卷(期):起止页码. (2)专着:[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目信息〔M〕.其他责任者.版本项.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措施(答案)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措施 测试题目共:30,总分值:100,测试时间:60分钟 第1题.法治可以脱离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所提供的社会条件。(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2题.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3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其内容博大精深。(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4题.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5题.当前,司法领域存在的司法公信力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6题.作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是指社会成员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7题.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8题.把法治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在现代社会不具有普遍性。(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9题.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10题.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是执法为民的核心。(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11题.下列组织中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单选题)(3分) A.全国人大 B.各级人民政府 C.法院 D.社会团体 第12题.依法纠错的含义是()。(单选题)(3分) A.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应该纠正的就纠正,法律规定以外的情况也要纠正

B.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应该纠正的就纠正,法律规定以外的情况就不纠正 C.刑事案件和其他案件的错误都要纠正 D.刑事案件的错误要纠正,其他案件的错误不纠正 第13题.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凸显,造成此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单选题)(3分)A.政府职能缺位 B.社会群众诉求太多 C.非营利性组织的无端干预 D.人们维权意识增强 第14题.下列国家机关中()行使国家立法权。(单选题)(3分) A.国务院 B.最高法院 C.最高检察院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第15题.本文中提到,权利是与()相统一的。(单选题)(3分) A.义务 B.风险 C.建设 D.制度 第16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推进以()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单选题)(3分)

法制学习民警演讲稿

法制学习民警演讲稿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法制学习。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所谓"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因此,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意义十分深远。我从事公安工作二十多年,虽然没有很深的理论造诣,但是,我想通过我对社会和法律的认识以及我处理过的一些典型案例,让同学们去思考,抛砖引玉,使大家对社会和法律有一个新的认识。我不企求通过这几十分钟的法制课能解决很多问题,只希望通过我今天的讲座,能使大家受到启发,我真心希望你们学法、知法、守法、护法,让在坐的各位,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下面我讲第一个题目: 理解和支持公安工作,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讲一种现象:走在大街上,有人喊:抓小偷!有没有人理会?很少有人管;而当一个人大喊:警察打人了!马上就围上一群人,那真是,个个都"拔刀相助"一副"见义勇为"的样子;那么警察打人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呢?我再举个例子:有两个便衣警察追一个小偷,穷追不舍呀,最后小偷跑不动了,瘫倒在地上,便衣亮出警官证,本来很紧张的小偷反而轻松了许多,他说:"早知道警察追我,我就不跑了!"便衣问为什么?小偷说:如果我被人民群众抓住了,那肯定是一顿爆打,你们抓住我也不敢打我呀!大家想一想,法制社会发展到今天,连小偷都知道,你作为警察不能打人呐,那么所谓"警察打人了"更多的是一种惯性思维,是社会群体对公安工作的不信任。我之所以要讲这个问题,第一警察执法本来就是一个执法与守法的过程,学会配合警察工作,就是守法。第二,我想通过和大家的交流,使大家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使警民关系更加和谐顺畅。第三,说实话,我有些私心呀,我想给警察一个辩解,使大家真正能够了解公安工作,了解公安民警的苦衷。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现在网络上、媒体上,关于警察的事,那怕是很平常的小事,那真是,一炒作就火,那些跟帖子的人,什么不负责任的话都敢说,一件小事经过网络和媒体一炒作,就会无限放大。我想这能反映出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要求更高了。第二方面公安队伍中的个确有个别害群之马,败坏公安形象,伤害了群众感情。在痛心之余,我也反思这个问题:警察到底惹了谁?警察是和平年代最危险地职业,每年全国因公牺牲的民警接近300人,因公负伤的5000多人,因长期不规律的生活,刑事警察的平均年龄只有55岁,因为警力不足,每位民警的实际工作时间,每天平均都在十小时以上。我们公安分局有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女民警,在她的空间里有一篇日志,写的比较真实,我选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我是派出所的一名小小户籍警、内勤、值班员、门卫、采购员, 所以我正常情况下,回家的几率是每个月最多2次,其他时间都在派出所。 因为我在单位,父母离婚我不知道; 因为我在单位,爸妈离婚后,爸爸学会自己洗衣、做饭。 因为我在单位,订婚前一天下午,我才去买衣服。 因为我在单位,妈妈骨折了,我没有时间陪她去医院。 因为我在单位,正在装修的结婚新房,我不知道地板是什么颜色。

公安民警法治理念演讲稿-为民执法镌刻忠诚

公安民警法治理念演讲稿-为民执法镌刻忠诚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公安民警法治理念演讲稿-为民执法镌刻忠诚》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上午好! 我是今年刚进入公安队伍的新兵,今天能站在这个讲台上,向各位领导和战友学习,感到非常高兴和幸运。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为民执法镌刻忠诚》 今日的中国,朝气蓬勃,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各个领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处在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这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正是应时代呼唤而出。 中央政法委今年在全体政法干警中开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公安系统而言,其目的旨在全面提高公安民警政治素质、队伍素质、业务素质,进一步提升公安工作水平。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作为一位人民警察,要树立执法为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无愧于“人民警察”的光荣称号,就要切实树立人民至上的观念,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树立保障人权的观念,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树立公正执法的观念,秉公执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在工作中,要一切为了人民,走群众路线,文明执法,尊重保障人权,清正廉洁,切实肩负好“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的光荣使命。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中,我县人民警察不但加深了这一认识,而且,更在认真践行这一理念。 “8.9”特大持枪杀人案,大家还记忆犹新吧!当天晚上我局接到报案后,

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字;三号黑体,加粗,居中排列)

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 字;三号黑体,加粗,居中排列) 作者姓名(小四号仿宋体,居中排列,报告作者加下划线,通讯作者*) 单位1:单位、省份、城市、邮编信息,小五号宋体,居中排列 单位2:单位、省份、城市、邮编信息,小五号宋体,居中排列 E-mail:联系作者的电子邮箱地址 This is the English title Speaker, co-authors, corresponding author*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Engineering, Peking University (#5 Yih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871, China.) gchembio@https://www.doczj.com/doc/3a913662.html, (Type should be 12 points for the Title and 10 points for the author and body sections. Times New Roman is the only font for English letters.) 关键词:小四号宋体,每个关键词用“;”间隔。关键词一般为3-5 个。 摘要书写:摘要正文请用中文书写,采用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段前0.5倍行距。最好按照会议所提供的论文摘要模板格式书写,内容最好包括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等四个部份。使用图表清晰,层次分明,植入Word文件中。请用A4纸,页面设置如下:上下页边距:2.3厘米;左右页边距:2.5厘米。为便于文件上传,文件请尽量控制在3.0M以内。 摘要提交:摘要请通过网上提交,不接受其它递交方式。一个注册代表最多只能提交2篇论文摘要。一篇摘要至少选择一个专题,最多选择两个专题。 摘要评审:论文摘要(含Workshop重点报告)须经不同单位的两位专家盲评,评审合格的摘要方被会议接受,但论文的展示方式(口头报告或墙报)和专题的确定是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由会议学术委员会决定,并在摘要接受通知中明确告知。 摘要接受:被接受的论文摘要必须至少有一位作者提前注册并缴纳相关费用,否则会议将不保证安排该论文的展示。 参考文献:只列出主要参考文献,用小五号宋体,以在正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文中序码置于方括号[]内,如[1],[2],[3]。

协调发展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协调发展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制度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要实现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方面入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法者,国之重器也。”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法治道路实现了从“人治”到“法制”再到“法治”的两次飞跃,我们党对法治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基本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当前的法治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立法机制还不健全,部门化、地方化问题突出;执法体制还不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依然存在;司法公信力不足,当事人往往“信访不信法”,影响社会稳定;民众法律意识不强,不学法、不守法、不尊法随处可见。因此,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协调发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四个方面。 一、科学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立良善之法,才能使法律规范真正落地,避免成为“纸老虎”、“稻草人”。一要完善立法机制。健全以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主导的立法机制,由人大及其常委会统筹立法规划、提出立法项目、主导起草法律。吸收法律专家、学者参与立法咨询,建立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立法队伍;确立政府立法边界,由政府的法制部门牵头组织规划立法项目,规范立法事项,防止立法部门化、地方化。坚持立改废释并举,重点改革领域急需立法的要科学谋划,尽早纳入立法规划,对需要修改的法律要及时组织修改,对不适应改革需要,阻碍体制发展的要坚决废除,要积极做好法律解释工作,使之既符合立法原意,又切合改革实际,便于实践操作。二要坚持开门立法。要拓展沟通渠道,通过邀请普通群众、法律工作者、专家参加论证会、座谈会、听证会,多角度、多层次采集立法意见,广纳民智,科学立法。要充分挥人大代表的作用,积极引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立法建议,认真研究,适当采纳。要及时公开立法信息,特别是要利用好“互联网+”这一概念,积极打造立法互动平台,及时公开立法项目、立法进程,实现双向互动。 二、严格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 “法律的尊严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再好再完美的法律无法实施或者实施不力,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无从谈起。从宏观决策到微观执法,

人民警察现场执法权的那些事——支持公安民警依法开展执法活动是每个公民的应尽义务

人民警察现场执法权的那些事——支持公安民警依法开展执法活动是每个公民的应尽义务 公安机关是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力量,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的任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赋予人民警察以执法权。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公安民警一些常见的现场执法权。 对一般违法犯罪活动的现场执法权 1 盘问、检查《人民警察法》第九条规定,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当场盘问、检查;经盘问、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经该公安机关批准,对其继续盘问: (一)被指控有犯罪行为的;(二)有现场作案嫌疑的;(三)有作案嫌疑身份不明的;(四)携带的物品有可能是赃物的。 2 传唤、强制传唤《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对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人,可以强制传唤。《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对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

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五十三条规定,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违反治安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出境入境管理的嫌疑人以及法律规定可以强制传唤的其他违法嫌疑人,经公安派出所、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办案部门或者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强制传唤。强制传唤时,可以依法使用手铐、警绳等约束性警械。 3 检查、搜查《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可以进行检查。对确有必要立即进行检查的,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当场检查。《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侦查人员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查。《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义务按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要求,交出可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证据。 4 先行拘留《刑事诉讼法》第八十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对涉

文章题目不超过20个字,不用不常见的英文缩写

作 摘要中应用加粗 ,以便于创新性知识的发现,提 4-8个,用分号隔开 正文内容。正文、图表中的变量都要用斜体;向量、矩阵用斜体加粗;英文缩写、计量单位、函数名称、运算符号、括号等都要用正体;图表必须有图题、表名;统一全文英文、数字字体为Times New Roman。插图线条磅数应在0.5-0.75磅,图表中文字均为六号字;长公式宜在运算符号后回行。程序用六号字;固定行距12磅。 标题 正文内容。正文、图表中的变量都要用斜体;向量、矩阵用斜体加粗;英文缩写、计量单位、函数名运算符号、括号等都要用正体;图表必须有图题、表名;统一全文英文、数字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0.5-0.75磅,图表中文字均为6号字;长公式宜在运算符号后回行。程序用六号字; 1.1.1 标题 正文内容。正文、图表中的变量都要用斜体;向量、矩阵用斜体加粗;英文缩写、计量单位、函数名称、运算符号、括号等都要用正体;图表必须有图题、表名;统一全文英文、数字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固定行距12磅。 2 标题 正文内容。正文、图表中的变量都要用斜体;向量、矩阵用斜体加粗;英文缩写、计量单位、函数名称、运算符号、括号等都要用正体;图表必须有图题、表名;统一全文英文、数字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固定行距12磅。 3 标题 正文内容。正文、图表中的变量都要用斜体;向量、矩阵用斜体加粗;英文缩写、计量单位、函数名

称、运算符号、括号等都要用正体;图表必须有图题、表名;统一全文英文、数字字体为Times New Roman。插图线条磅数应在0.5-0.75磅,图表中文字均为六号字;长公式宜在运算符号后回行。程序用六号字;固定行距12磅。 4 结论 正文内容。正文、图表中的变量都要用斜体;向量、矩阵用斜体加粗;英文缩写、计量单位、函数名称、运算符号、括号等都要用正体;图表必须有图题、表名;统一全文英文、数字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固定行距12磅。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执行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文献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并依次列出(内部资料、产品说明书等非正式出版物一律不引用),其文后著录格式为: (1)期刊:[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J〕. 刊名,出版年份,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目信息〔M〕.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引文页码. (3)论文汇编:[序号] 主要责任者.论文集名〔C〕或〔G〕(若是会议论文用〔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引文页码. (4)专著或论文汇编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M〕(或〔G〕或〔C〕,汇编用〔G〕,会议论文用〔C〕)∥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5)学位论文:[序号] 主要责任者.论文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出版年份. (6)专利文献:[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名称:专利国别,专利号〔P〕.出版日期. (7)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序号]责任者.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8)报纸:[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9)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示例:[1]易蒲、李金苓.汉语修辞学史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166-167. [2]钱志熙.论唐诗体裁系统的优势[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4):49-55.

第一章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布局(法宣在线练习答案2017.2.20).讲述

第一章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布局
?
1、(单选题)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的重大意
义是( )。
o
A.有利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有利于提升行政决策水平,有利于强化依
法决策,有利于强化决策评估
o
B.有利于强化权责一致,有利于强化依法决策,有利于强化决策评估,
有利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o
C.有利于强化权责一致,有利于强化依法决策,有利于强化决策评估,
有利于强化责任追究
o
D.有利于提升行政决策水平,有利于强化依法决策,有利于强化决策
评估,有利于强化责任追究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
2、(单选题)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是( )。
o
A.完善执法程序
o
B.严格执法
o
C.科学立法
o
正确答案:A
D.公正司法
用户选择:A
?
3、(单选题)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从( )上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
护主义法律化。
o
A.工作程序
o
B.立法体制
o
C.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
o
正确答案:C
D.体制机制
用户选择:C

?
4、(单选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 ),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
重要任务。
o
A.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o
B.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
o
C.责任追究制度
o
正确答案:A
D.独立行使司法权
用户选择:A
?
5、(单选题)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
决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 )讨论决定。
o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o
B.国务院
o
C.全国人大
o
D.党中央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D
?
6、(单选题)我国的诉讼制度以( )为中心。
o
A.证据
o
B.事实
o
C.法院
o
D.审判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D
?
7、(单选题)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重要手段是( )。
o
A.保证公正司法
o
B.行政执法公示制度
o
C.政务公开
o
D.社会全面公开政府权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