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监测点埋设及维护汇总.doc

监测点埋设及维护汇总.doc

监测点埋设及维护汇总.doc
监测点埋设及维护汇总.doc

监测点埋设序号监测项目常用材料测点布设原则

1 水平位移

a、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

带十字丝测钉(仪器对中)应布置监测点。(按设计要求)

1.1 桩(坡)顶水平位移棱镜连接头(小棱镜反射)b、测点间距不宜大于 20m,每边监测点数反射片标靶(反射片反射)目不宜少于 3个。

L型棱镜(棱镜反射)c、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宜为共用点,监

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顶或基坑坡顶上。

a、设计有要求按设计要求。

强制观测对中墩PVC管( 315)、沙、石子、b、观测墩位置应选在能和大部分测点或下

1.2 一个观测墩保持通视。

(观测墩)水泥、钢筋、模板、混凝土

c、观测墩应控制锚固、植筋的深度,深度

不能太少。

2 竖向位移(沉降)

a、一般由第三方布设测点。 b

、一般布置在建筑四角、不同地基或基础

的分界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变形缝、2.1 建筑物沉降L型标芯、 AB胶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新旧建筑或

高低建筑交接处的两侧。

c、烟囱、水塔和大型储仓罐等高耸构筑物

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

d、每一建构筑物不应少于4点。

a、基坑周边地表监测剖面 ( 组) 宜设在坑边

2.2 地表沉降测钉、螺纹钢中部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视设计要求而定),并与坑边垂直,监测剖面监测点数量不宜少于 3个。

a、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按设计要求)

2.3 桩(坡)顶沉降测钉、螺纹钢、反光片支架b、测点间距不宜大于 20m,每边监测点数顶(位移、沉降两用)目不宜少于 3个。

c、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宜为共用点,监

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顶或基坑坡顶上。

a、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

部、多根支撑交汇处、地质条件复杂处的

2.4 立柱沉降测钉立柱上。

b、监测点不应少于立柱总根数的 5%,逆作法施工的基坑不应少于 10%,并均不应少于3根( 视设计要求而定 ) 。

2.5拱顶(隧道顶)沉降测钉、反射片标靶、测勾

2.6隧道隆陷测钉、反射片标靶

3深层水平位移(测斜)

测斜管、连接套筒、管盖、桩(墙)体测斜螺丝、PVC胶水、铁线、透明胶布

测斜管、连接套筒、管盖、3.2土体测斜

螺丝、 PVC胶水

4地下水位

水位管、连接直通、活动盖4.1地下水位

、PVC胶水

5应力、应变

5.1支撑轴力(混凝土)应力计a、测点布设在拱顶位置,一般与收敛测

点布置在同一个截面。

a、监测孔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

b、监测点间距宜为 20~5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 1个。

c、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时,当测斜管埋设在围护墙体内,测斜管长度不宜小

于围护墙的深度;当测斜管埋设在土体

中,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1.5 倍,并应大于围护墙的深度。以测斜

管底为固定起算点时,管底应嵌入到稳定

的土体中。(规范要求,实际以设计要求

为准)

1基坑内地下水位当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

的中间部位;当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

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

周边拐角处,监测点数量视具体情况确

定; 2 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两者之间布置,监测

点间距宜为 20~50m。相邻建筑、重要的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如有

止水帷幕,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 2m 处。 3 水位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

1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杆件上; 2 每

层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各层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宜在竖向保持一致; 3 根据选择的测试仪器特点,钢支撑的监测截

面宜布置在两支点间 1/3 部位或支撑的端头;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布置在两支

点间 1/3 部位,并避开节点位置。4每个监测点截面内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

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

5.2支撑轴力(钢管)反力计

5.3围护结构(围岩)内力应力计

5.4锚索应力锚索测力计

5.5孔隙水压力水压力计

5.6土压力土压力计

12 土体分层沉降磁环、 PVC管

13 爆破振动爆破振动传感器支撑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杆件上;2每层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各层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宜在竖向保持一致; 3 根据选择的测试仪器特点,钢支撑的监测截

面宜布置在两支点间 1/3 部位或支撑的端头;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布置在两支

点间 1/3 部位,并避开节点位置。4每个监测点截面内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

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

锚杆的内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中部、阳角处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段宜布置监测点。每层锚杆的内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

1~3%,并不应少于 3根。各层监测点位置在竖向上宜保持一致。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宜设置在锚头附近和受力有代表性的位

孔隙水压力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受力、变形较大或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竖向布置宜在水压力变化影响深度范围内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竖向间距宜为 2~5m,数量不宜少于 3个。

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土质条件变化较大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2平面布置上基坑每边不宜少于 2个监测点。在竖向布置上,监测点间距宜为 2~5m,下部宜加密;3当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时,每层应至少

布设 1个测点,且布置在各层土的中部。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孔应布置在靠近被

保护对象且有代表性的部位,数量视具体

情况确定。测点在竖向上宜设置在各层土

埋设及维护汇总表

布设方法保护及维护示例

a、在墙顶(坡顶)钻孔,植入钢筋,做日常巡查:测点标识是

20cm*20cm混凝土墩(高度视通视条件而否清晰;测点是否晃

定),墩顶部埋入测钉、棱镜连接头;动;点号是否清晰;与

b、L型棱镜埋设:直接于冠梁侧壁或米字撑观测墩是否通视。(每

根部钻孔植入爆炸螺丝,固定L型棱镜。天巡视1次)

a、选定位置,植入钢筋锚固(钢筋数目不能日常巡查:测点标识是

少于 4根),套上 PVC管,浇筑混凝土或者填否清晰;测点是否晃

沙石水泥,最上面放上归心盘。动;点号是否清晰;与

b、挖 1米左右深, 40*40的坑,绑扎钢筋,放观测墩是否通视。(每

入坑内,地面以上支模板,浇筑混凝土等天巡视 1次)

在建筑物墙(柱)脚高约30~50cm处钻孔,植日常巡查:是否晃动;

入L型标芯后用混凝土或 AB胶固定。点号是否清晰

a、简易地表沉降:地面直接钻孔植入测钉,

用AB胶固定(测钉平地面);b、

钻机埋设:用小型钻机开孔抽芯,直径为

日常巡查:是否被泥土

11cm~13cm,深度约 80cm-150cm,成孔埋入直

填埋;点号是否清晰。

径12mm~25mm的螺纹钢后回填原土或细

沙,钢筋头低于地面2cm~5cm。孔上方加盖

铁盖(圆护筒)进行保护。

日常巡查:是否被泥土

与水平位移共点

填埋;点号是否清晰。

在立柱顶部冠梁面钻孔植入测钉,用AB胶固日常巡查:是否被泥土

定(测钉平地面)填埋;点号是否清晰。

a、在拱顶(隧道顶)钻孔,植入测钉、反射

日常巡查:是否被破片标靶。 b、在拱顶钻孔,植入测勾, 用于悬

坏;点号是否清晰。挂钢尺。

同上同上

a、预埋:连续墙(支护桩)钢筋笼焊接完,

吊装前绑扎。绑扎长度为不超过钢筋笼的长

度:底部不超过箍筋,顶部超过箍筋40-50cm

。绑扎时连接套筒涂搽 PVC胶水并缠上透明胶

布防水,十字槽对准基坑内侧,注意避开吊

日常巡查:孔口是否被环及注浆导管;注意检查底盖是否破裂;钢

压盖;点号是否清晰筋笼吊装后浇筑混凝土时管内注满清水再封

口。连续墙冠梁钢筋笼施工时,及时接驳测

斜管。b、

钻孔:钻孔深度小于等于连续墙深度,避开

竖筋且保证钻孔竖直度。

钻孔埋设,深度大于基坑开挖深度 2-4 米,注

意检查底盖是否破裂。连接套筒涂搽 PVC胶水并缠上透明胶布防水,下管时注入清水。下管后回填原土 +细沙(最好是膨胀土)。日常巡查:孔口是否被压盖;点号是否清晰

钻孔埋设,深度同基坑开挖深度,水位管最

底下 4米段钻直径约 8mm小洞,加裹土工布或同上

者小孔滤网。下管后回填原土或细沙

搭焊在支撑主筋上,搭焊长度为10倍主筋的

日常巡查:导线完好情直径,焊接时注意铺上湿布浇水冷却;元件

况,点号标识是否清晰导线沿着钢筋理顺,拉至基坑侧边冠梁后引

出冠梁面。

钢管支撑拼装时于固定端焊接

250mm*250mm*25mm钢垫板,并将反力计护翼

焊接于垫板上,然后将反力计放入护翼中,

上紧固定螺丝。反力计与钢管支撑一起吊装

同上。施加预应力时至少分两级施加,50%时锁定

油泵 3~5分钟, 100%时锁定油泵 3~5分钟。记

录峰值计算受力情况,如松完千斤顶之后受

力损失超过 50%,则需补张拉至 130%~150%。

同混凝土支撑轴力。同上

施加预应力时三级施加,50%时锁定油泵 3~5

分钟, 100%时锁定油泵 3~5分钟, 130%~150%

同上时锁定油泵 3~5分钟,记录各个阶段的频率值

并计算受力情况。

钻孔埋设,回填膨胀土。同上钻孔埋设,注意土压力计朝向基坑内侧。同上

钻孔埋设。同上用水泥将传感器探头固定在测点上。

备注

边坡顶位移同基坑桩顶坡顶的方法

钻机埋设为外包

检查十字槽是否正对基坑内侧。管口齐地面或者高于地面,彻30cm*30cm*20cm水泥

墩保护。

管口齐地面或者高于地面,彻

30cm*30cm*20cm水泥墩保护

混凝土浇捣时注意保护导线。浇筑后记录测点标号、元件编号及读数

吊装过程中注意拉线,安装完成后导线理顺。安装完毕后记录测点编号、元件编号及读数。

安装完毕后记录测点编号、元件编号及读

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