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的个性心理发展

高中生的个性心理发展

高中生的个性心理发展
高中生的个性心理发展

专题讲座

高中生的个性心理发展

---- 树立自信,克服自卑与自傲

高中生总体的心理特点是从更多关注外部世界到更多关注自己,他们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强烈兴趣,能够更加自觉地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个性品质,但同时他们开始有了更多秘密,他们的心理具有闭锁性,不愿意别人过多地干涉和评价自己。

活动:我是谁

一、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与自我意识

1 、“自我”即是我,这是相对于“非我”来说的。

主我——客我美国机能心理学之父詹姆斯 1890 年

2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的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

3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

(二)自我意识的特征

1 、发展性

自我意识的主体我和客体我是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分化的。

2 、矛盾性

主要来自于“理想我”与“现实我”两方面的冲突。

3 、形象性

自我意识是个体从周围人对自己的期望与评价及因此而产生的自我体验中获得的。个体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了解自己,看到了自己的形象,这就是自我形象,它是一个把他人及社会对自己的评价内化后形成的自我意向。

4 、独特性

由于人们先天和后天的个体差异以及经历上的差异,儿童在发展中受到不同的社会刺激,社会强化和社会评价,使他们内化外部准则时各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准则,最终他们自我评价的标准、性质和他们的“自我意向”以及自我体验都各有不同——这就导致了自我意识的独特性。

(三)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

1 、自我认识(知)

自我认识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知与评价。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 自我观察· 自我分析· 自我意象· 自我评价

2 、自我体验(情)

自我体验是自己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是主体我对客体我持有的一种态度。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自尊·自信·成功感·失败感·自豪感·羞耻感·内疚感

3 、自我控制(行)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行为成分,是自己对自己的言行与心理活动的控制。其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

·发动作用·制止作用·调整作用

(四)自我意识的内容

1、生理方面

2 、心理方面

3 、品德方面

4 、社会方面

二、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

衡量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和成熟程度的主要标准:

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

能认识并体验到内心进行的心理活动

能认识并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以上这些方面的认识发展,在独立性、全面性、深刻性和客观性等方面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一)自我意识萌芽——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很低

(二)小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加速期

(三)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突变

1 、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愈发感兴趣

2 、能够更加自觉地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个性品质

3 、具有闭锁性

三、青少年自我意识上的困扰

(一)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距离过大

1 、现实自我——个人当前发展所达到的实际的自然状态,即自我在能力、品德、业绩等方面的实际表现。

2 、理想自我——关于自我的未来设想,是美化了的,是自我的向往和追求。中学生会思考“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

3 、冲突

(二)自主性缺乏或不足

(三)自我菲薄和自我陶醉

1 、自我菲薄

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体格、容貌等深感不足,为自我菲薄或自卑。这样的学生往往性格比较孤僻,不大愿意与他人交往,与集体疏远。

2 、自我陶醉

自我陶醉是过高地评价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的结果。这些学生妄自尊大,自以为是,孤芳自赏,不求进取。他们也许确有一些过人之处,但因为自我陶醉,没有更高目标,长处也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四)沉湎于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或自我反省是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是正确认识自己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也是人的认识对象从外部世界转向内部世界的具体表现。但是,一个人如

果对自己过分地关注,即沉湎于自我分析,就有使自己脱离现实、自我孤立的危险。

(五)极度的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人在观察事物或考虑问题时,以个人主观方式去对待有关事物,不能设想他人观点、他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心理状态。

四、自我意识辅导

(一)概念

是辅导者运用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促进其社会适应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

(二)自我意识辅导内容

1 、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

组织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讨论澄清有关自我的一些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水平。

自立自强,降低依赖与冲动

一、情绪与人生—— EQ

EQ 的中文名为情绪智力商数,简称情商,这个近些年风行世界的词语是从智力商数(智商)类推而来的,指评价一个人情绪智力水平高低的指标,是信心、乐观、急躁、恐惧等情绪反应的程度,它对人的一生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情商高的人,情绪反应适度,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很是自信和放心,感情受伤时不易被击垮,愤怒时能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保持彬彬有礼的风度。情商低的人,情绪反应过分,喜则不顾其它,悲则不能自拔,易冲动,自控能力差。

心理学家曾做过跟踪调查,发现智力因素在人们的成功因素中只占 20%,而那些曾被认为智商太低、但长大以后却获得巨大成功的孩子,大多具有冷静、坚韧、乐观、善交往与合作的特点。总之,他们都很了解并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激励自己争取成功。

二、中学生情绪发展特点及消极情绪

(一)中学生情绪发展的主要特点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由于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内心冲突比较剧烈,自我认同和自我接纳比较差,情绪表现很不稳定。同时由于他们社会生活的

经验比较少,还不能非常恰当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容易与周围的人或事物发生冲突。因此,探究中学生的情绪发展规律对于教师、家长及其他成年人了解中学生,并引导他们健康地成长具有重大意义。一般说来,中学生的情绪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 、中学生情绪的发生和变化主要是受他们的社会需求的制约

一般说来,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他们比少年期更加关注自我的状况尤其是对自尊的需求非常强烈,他们珍视自己的荣誉,看重自己的表现,呵护自己的自尊,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每当他们意识到自我受到漠视、否定乃至攻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焦虑和不安,甚而会愤怒。因而,他们对于别人的冷淡、讥笑、嘲弄、蔑视等行为反应非常强烈,对于家长、老师对自己的忽略、压制非常敏感,常有不公平感和愤世嫉俗的感觉。

2 、中学生开始学习用意识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随着心智的逐步成熟,阅历的逐步积累,中学生的情绪不在像幼年时期那样表现随意,变化剧烈。由于意识的逐步参与,他们比儿童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形于颜色”在中学生的情绪表达中慢慢减少,他们比以前更能忍耐、控制自己,逐步尝试和学习在不同的情境中适宜地表达不同的情绪。

3 、中学生的情绪表现矛盾重重

中学生的心智发展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状态,因此其情绪的发展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性。随着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日益成熟,社会经验的日渐丰富,他们情绪的表达方式也复杂细腻起来,但由于年龄的局限性,他们还不能很好的驾驭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情绪的难以自拔和不稳定、易变与固执、内隐与表现等截然相反的两面性。

当情绪爆发时,中学生很难控制自己,会长时期沉浸于一种情绪中难以自拔,事后又后悔万分。他们的情绪体验变化也很大,一种情绪很容易被另一种情绪替代,来得骤然,走得迅疾:沉静时温和细腻,婉约如水;爆发时简单粗狂,像受惊的雄师。此外,他们的情绪表现中文饰的成分更多了,有时表面上平静如水,而心中早已波澜万丈;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热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中学生的这种情绪的矛盾性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直至他们走入成熟的青年时期。

4 、中学生情绪发展的总体走向是逐渐稳定

中学生的情绪表现尽管是矛盾重重,两极性明显,但从总的趋势上看还是逐渐趋于稳定。他们对自我情绪的调节和控制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情绪的表达也日趋复杂,文饰性、内隐性的成份增加;同时,情绪的个人倾向也相对稳定下来,带有更多个性特征。

5 、中学生情绪的表现存在着个体与性别的差异

中学生在情绪表现上存在个体的差异,在情绪表达上相对固定。

同时,中学生的情绪表现还具有性别上的差异,女生的情绪表达倾向于含蓄的、持续的、平和的方式,而男生则倾向于直接的、短暂的、爆发的方式。

(二)中学生消极情绪的表现

1 、应接不暇的烦恼

A 、长大的烦恼

B 、分离的烦恼

C 、社会角色定位的烦恼

2 、持久的孤独感

3 、无处不在的压抑感

虽然中学生的情绪状态中也不乏积极的因素,但在这个年龄阶段,消极的情绪状态还是占主导地位。他们非常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正面指导和积极支持,才能顺利度过“暴风骤雨期”,建立健康的主导情绪系统。

三、情绪辅导的内容与方法

(一)帮助学生正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

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情绪的基本心理知识,拨开迷雾,认识它是伴随每个人终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对照情绪的分类,整理自己的情绪特点,通常的表现方式,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的不同比例,个体之间巨大的差异。

活动:认识情绪五步曲

1 、昨天 8: 30到今天 8: 30, 24小时内,你都产生过哪些情绪?请写下来。

2 、选择其中最强烈的一个,想一想它是怎样产生的(是因什么事产生的)?

3 、再想一想:

( 1)那时,你身体上有什么反应?

( 2)你内心有什么感觉?

( 3)你的这些感觉和哪些想法连在一起?

( 4)你的这些感觉让你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

4 、再想一想,你的行为产生了什么后果?

5 、再想一想,这个后果是建设性的(有益健康、工作、人际关系),还是破坏性的(对你的健康、工作、人际关系有害)?

(二)帮助学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像表达自己的感受一样,及时、恰当、自信、诚恳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1 、分享积极情绪,表达快乐和幸福

把快乐和幸福告诉别人,与别人分享这份情绪,当对方被你感染,为你快乐而快乐时,大家就会有了双倍的快乐。

2 、正视不良情绪,寻找适宜的宣泄途径

面对不良情绪,应承认其存在的事实。把自己情绪不良、有些焦虑不安这一事实全面接受下来,不搞“不认帐”,这样反而可以减少一些惊慌和痛苦。不能强硬压抑,因为不良情绪蓄积,心理失衡会导致身体生病。同样,也要把它表达、发泄出来。

( 1 )自我疏泄

眼泪缓解法:眼泪能把机体在应激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毒素排出体外。

活动发泄法:较为剧烈的劳动或体育运动。

转移注意法: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如:听音乐、逛街、吃。

只要于己于人无害,能有效宣泄的方式都可提倡。在辅导中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表达途径。不必同别人一样,但可以学习和模仿。

( 2 )他助疏泄:每个人都应该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即能对自己许多方面,尤其是精神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的人际关系网络,分担痛苦、分享快乐。

注意几点:

·发泄情绪有时还不太容易,尤其是面对别人指斥时。

设置情景:如果别人认为你不该有这种情绪,指斥你时,你怎么办?

对策:给予别人(父母、老师)以理解,别人认为你不该有这种情绪,是因为他们认为表达情绪是不对的,或他们害怕面对自己以及别人的情绪;向成人表述感受,解释原因。

·学生知道别人“期望”他们应表现出的行为举止,也让学生不敢表露情绪,惟恐失态。如:男孩子若表现出愤怒、倔强的脾气,不太会有人责备;但若流露出悲伤、害怕、温柔或关怀的神情,却会有人不以为然。而女孩软弱的一面尽可表露,愤怒、强硬或大胆的行为却不受赞许。

设置情境:如何应对别人的期望?

(三)帮助学生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对快乐的情绪体验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理想;

帮助学生思考、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让它充实、有张有弛而不忙乱;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经验的人的事迹,以模仿、激励甚至改变他们,如:马寅初、韩美林、桑兰、张海迪、超人扮演者、文学人物鲁滨逊。

(四)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处理自己的情绪困扰

1 、带领学生主动体验情绪,获得让自己处于某种情绪状态的方法

2 、学会自我暗示

( 1)语言自我暗示

( 2)动作自我暗示

( 3)环境自我暗示

3 、帮助学生学会怎样拒绝(说“不”),给自己的情绪以栖息的空间

推拒虽让人感到尴尬,但可以让被拒者的不快与失望缩小到最低程度,这便取决于推拒者是否掌握了推拒的礼仪规范和技巧:

诚恳的态度:语气委婉轻柔,解释的理由充分具体。

得体的方式:方式一,先表示赞同、同情然后推拒;

方式二,借用他人之口实现,较易令被拒者接受;

方式三,给对方另一个希望。

( 4 )采取建设性的实际行动

( 5 )改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

( 6 )把握现在

良好的情绪离不开:注重修养,提高境界;微笑着面对生活;从平凡中寻找快乐,只有善于从平凡和普通中寻找快乐,才能找到不竭的快乐之源。

模块五中学生发展心理(附答案)

模块五中学生发展心理 一、选择题 1. 逻辑知觉的出现开始于()阶段。 A 小学中段 B 高中阶段 C 初中阶段 D 大学阶段 2. 中学生观察事物是能够发现事物间的细微差别,这主要反映了观察力的()品质。 A 目的性 B 精确性 C 全面性 D 深刻性 3. 春天的傍晚,我们组织学生观察星空活动中,学生始终知道老师的要求“春天傍晚的星空特征”。这主要反映了观察力的()品质。 A 目的性 B 精确性 C 全面性 D 深刻性 4. 观察活动中,有的学生不仅观其表,而且观其内。这主要反映了观察力的()品质。 A 目的性 B 精确性 C 全面性 D 深刻性 5. 常言说“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 “见花流泪,对月感怀”这样的情绪是()A 心境B 激情 C 热情 D 应激 6. “目瞪口呆,暴跳如雷” “手舞足蹈,捶胸顿足”等情绪指的是() A 心境 B 激情 C 热情 D 应激 7. 张某性格外向,总是喜欢一如既往地帮助别人。这句话描述的情绪是() A 心境 B 激情 C 热情 D 应激 8. 突然失火了,有人头脑清醒,从容自若逃生,有的人惊慌失措。描述的情绪是() A 心境 B 激情 C 热情 D 应激 9. 认为把摔倒的老人扶起来是一种社会责任,这主要体现的是情感中的()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美感 D 以上都不是 10. 小明同学因为撒谎而倍感羞愧,这主要体现的是情感中的()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美感 D 以上都不是 11. 《列子?汤冋》载,伯牙琴音志在咼山,子期说,莪莪兮志泰山,琴音意在流水,子期说,洋洋兮若江河。这主要体现的是情感中的()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美感 D 以上都不是 12. 情绪与情感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A 需要 B 动机 C 态度 D 反映 13. 最早提出情绪产生是由于外周植物性神经活动的结果这一理论的是() A 詹姆斯- 兰格 B 坎农- 巴德 C 阿德诺 D 埃利斯 14. 常言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描述的是人格的()特征。 A 功能性 B 稳定性 C 独特性 D 整体性 15. 常言说:“性格决定命运” ,描述的是人格的()特征。 A 功能性 B 稳定性 C 独特性 D 整体性 16. 下列哪项不属于性格结构成分()。165 A 态度特征 B 认知特征 C 情绪特征 D 动力特征 17. 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C.冲动型D .沉思型

高中生心理特点

高中生心理特点 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不仅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又是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时期。经研究发现高中生具有以下心理特点: 1、独立性。高中生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自己活动的空间。如做事情不愿意让家长参与,不愿意让家长进入自己的房间。这一阶段高中生智力发展已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正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情感日益深厚、稳定、带有闭锁性。如不愿意与家长、老师表白自己的想法,而是将其隐藏在内心世界或记载到特殊的笔记本中。 2、平衡性。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发展却相对滞后于生理发展,他们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他们缺乏理智、易冲动,在情感方面,他们很脆弱。有的具有害怕挫折的脆弱心理,意志薄弱,感情用事,在挫折面前,承受不了打击,一回失败,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不能正确面对,造成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从而一发而不可收拾。 3、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与盲目崇拜并存,青少年时代是学生个性形成的时期,也是身体发育趋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心态发展有一个很明显的倾向就是逆反心理。他们对小时候所形成的权威观念予以强烈否定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对现存的一切,对已成定论的事实都要投以疑问的目光。另一方面他们又显示出盲目崇拜的心态。他们崇拜港台歌星、影星,在校园里形成一群为数众多的追星族。逆反心理和盲目崇拜并存说明青少年学生心理还处在成长期,心理状态起伏大。 4、攀比心理。不挣钱却乱花钱,有的学生有个奇怪的嗜好他每天都要花上十几块钱才舒服,特别在男、女学生之间花钱,来显示自己。没赚钱时就已经养成了花钱的习惯,这是独生子女教养方式造成的消费特征。如:手机、名牌鞋、衣服,互相攀比追潮流,同学之间过生日下饭店,讲排场,互送贵重礼物,小到几元大到几十元,出手不凡,认为不算啥,只要需用钱就伸手与家长要。学生不了解家长的钱挣的不容易、家庭的真实经济状况。 总之,高中阶段是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其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过渡性。这一阶段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竞争的日益激烈,自身思维意识的发展,比较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特别注重考虑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作用,引导高中生的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王海伦) 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1、智力水平接近成人高峰状态。 注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较长时间地注意与自己兴趣有关的事物,并能分配注意。观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统性、全面性,但欠精确。初步完成从具体思维为主到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开始理智地思考问题,但时常需直观的、感性经验的支持。 思维活跃,经常提出问题,能独立地判断是非善恶,不轻信别人的结论,爱评论和争论,希望独立地解决问题,但往往会以点概面,比较偏激。 2 、情绪体验较初中阶段强烈,情绪内容广泛,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形成各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心得体会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心得 体会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学习心得体会 听了这个课以后收获是什么 对你教育的启示 听了这个课之后你的问题是什么参考文献 时间匆匆,不知不觉《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这门课程已经接近尾声了。回想起这门课,应算是本学期的一道美丽的彩虹,它又是那么的短暂,但短暂中也会有瞬间的美丽,学习《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也是对我们的一次升华,就正说老师所说学习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自己和教育孩子。对这次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一、学习收获 (一)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通过本学期的课程,学习了众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如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等。在学习中收获比较大的为: 1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怯;主动对内疚;勤奋对自卑;统合对混乱;亲密对孤独;繁殖对停滞;整合对失望。在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存在有发展危机,危机的成功解决就会产生相应的自我品质,并对以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否则,就会造成发展障碍,一个阶段的危机没有解决好,会影响以后的发展。 自我统一性是人格发展的核心内容,贯穿人的一生,然而这个问题在青春期出现了危机。青少年的对自我的觉醒,以及及身体发展导致青少年急切想要认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他人评价会对起产生重要影响。青少年会急切想要了解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印象,面对着自我与客我的冲突。生理、心理和社会压力共同导致了青少年的自我统一性危机。在人生的阶段有重要他人,而老师在学生的人生的阶段中,特别是在青春期统合对混乱中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造成重要的影响。 在皮亚杰看来,智力发展是一个主体的自我建构过程,即认知图式的进化过程。建构有两个基本含义:第一,认识建构既是一种发现,又是一种发明,建

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高中阶段是成人以前最为活跃的时期。高中生不但在身体发育上走近了成人的门槛,而且在心理上也逐渐独立。高中阶段是青年期(在中国一般是14~28岁)的开始。而青年期正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在生理、心理发展水平上都有极大的变化,许多社会现象也相对集中地体现在这一时期。 1.生物学变化明显 在高中阶段,睾丸素、雌激素和黄体胴等激素的含量剧增,促使高中生快速发育,使得他们的体格接近成人,而性成熟则是这一阶段的重要部分。心理学家曾对对高中生的性兴趣进行了调查,发现高中生对那些与性有关的问题的兴趣比初中生高,且等级排列较其他问题靠前。然而,性问题还不是令高中生最感兴趣的,“将来的工作”、“理解他人”等问题往往更令高中生感兴趣。 2. 情绪体验与情绪表现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 高中生的情绪模式,可分为愉快情绪(如高兴、亲爱、乐趣、好奇等)和不愉快情绪(以愤怒、惧怕、嫉妒、焦虑等较为普遍)两类,其中愉快情绪出现的次数与强度一般不如不愉快情绪出现次数之多、强度之大。由此可见,高中阶段已处于典型的烦恼增殖期,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上带有明显的年龄特征。 具体而言,高中生的情绪体验特点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延续性。在小学、初中阶段,学生的情绪有易激性、易感性、易表现性,情绪活动延续的时间较短。而到了高中阶段,情绪爆发的频率降低,作为心境的延续时间加长。加之情绪控制能力的提高,高中生的情绪体验时限延长,稳定度得到提高。例如,幼儿发怒不超过5分钟,而高中生可长达数小时。甚至,有的情绪体验可长期发生影响,并可改变一个人的个性特征。第二,丰富性。高中生正处在多梦的年龄阶段,几乎人类所具有的情绪种类都可以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并且各类情绪的强度不一、层次不同。第三,特异性。高中生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为他们的情绪体验增添了一圈独特的“光晕”,其中既包含了个性的差异,也有自我感知和性别的差异。例如,同是忧虑,有人郁郁寡欢,有人深沉宽广;同是消极情绪体验,男生倾向于发怒,女生倾向于悲哀和惧怕;同是日常心境的感知,外向的学生容易被兴奋、乐观所笼罩,内向的学生则易被悲伤、忧郁所感 3.创造性思维能力结构日趋完整 这主要表现为求同与求异思维的协同发展。创造性思维以求异思维为主要成分,而以求同思维为必要成分,两者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中总是密切联系、相互配合的。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关系越协调,人的创造力就越强。初中阶段,初一、初二学生的求同思维一般优于求异思维;从初三开始,求异思维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并超过了求同思维。而高中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有很大发展,能从不同方面、运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他们的思维起点活,能够利用多种法则、公式、原理去解决面临的新问题。 4.想象力发展独具特点 在高中阶段,想象力的丰富发展具有一定独特性。第一,有意想象发展迅速,能自主地确立想象的目的和任务,并能围绕目的去展开想象;第二,想象的创造性水平逐步提高,创造性想象日益占优势;第三,想象的现实性增强,即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辩证性的发展,高中生的想象逐步开始摆脱具体性和虚构性,日益变得抽象、概括与现实。

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概述(了解,选择题)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1、过渡性 2、闭锁性 3、社会性 4、动荡性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1、性意识的出现 渴望了解性知识、对异性充满好奇和爱慕、在异性面前容易紧张和兴奋、性冲动和性欲望的出现 2、性情感的发展变化 疏远异性阶段、接近异性阶段、异性眷恋阶段、择偶尝试阶段 ●对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指导 1、加强教育,理解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变化 2、更新观念,认识异性交往的意义 3、指导行为,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性冲动、恰当地与异性交往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重要,学会判断,选择题) ①生理自我(自我中心期)==3岁左右基本成熟 ②社会自我(客观化时期)==少年期基本成熟 ③心理自我(主观自我期) 2、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六年级到初三上升平稳期,初三到高一显著上升期 特点:①自我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有成人感、自尊感和自卑感 ②自我开始分化 ③更自觉地评价别人和自己的个性品质,但水平不高也不稳定 3、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高二是学生自我意识各成分发展的普遍提高的阶段 特点:①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 ②自我意识的组成成分分化 ③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 ④自我形象受到了空前的关注 ⑤自我评价逐渐成熟 ⑥自尊心强 ⑦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培养中学生注意力的方法:(重要,记,简答题) 1、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

①要求学生对干扰他们的刺激保持镇静的态度 ②加强注意的目的性 ③加强锻炼学生自我调节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培养学生养成随时能把注意集中于一定事物的习惯 ②要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①能不能使注意集中,自信心是关键 ②心情愉快有利于注意集中 ③心情平静有利于注意集中 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熟知,可能简答题) 1、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2、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像记忆要优于词语 3、能主动选择记忆方法,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4、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手段 5、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较快,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了解) 1、智力水平得到飞跃性提高,智力发展进入关键期 2、智力基本达到成熟 3、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速,并存在个体差异 ●液体智力(流体智力) 是一种以胜利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对新奇事物快速辨认、记忆、理解等。对不熟悉的事物,能以迅速准确的反应来判断其彼此间的关系,一般人在20岁以后发展到顶峰,30岁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属于人类的基本功能,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 ●晶体智力 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受后天经验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考过液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的选择与辨析题) ●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营养 2、早起经验 3、教育与教学 4、社会实践 5、主观努力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非常非常重要,记) 1、认知发展的机制 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图式: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 同化: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顺应:有机体不能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 2、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因素 ①成熟,指机体的成长 ②练习和经验 ③社会性经验 ④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中学生发展心理

中学生发展心理 1、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年龄是0-2岁,在这个阶段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年龄是2-7岁,此阶段的特征有:万物有灵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没有守恒概念等。 (3)具体运算阶段:年龄是7-11岁,这个阶段的年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思维具有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年龄是11-16岁,此阶段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2、简述前运算阶段的特点 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年龄是2-7岁,此阶段的特征有: (1)“万物有灵论”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4)没有守恒概念 (5)做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3、简述最近发展区及启示 (1)最近发展区的含义:维果斯基任务,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 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最近发展区的启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在发展的前面。”4、简述中学生情绪的特点 (1)爆发性和冲动性 (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3)外露性和内隐性(掩饰性) (4)心境化和持久性 5、简述调节情绪的方法 (1)敏锐地察觉情绪 (2)平和地接纳情绪 (3)正确调整情绪 (4)有效表达情绪 (5)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 6、简述不同气质类型的教育措施 (1)针对胆汁质的学生,老师应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而且对学生的批评一定要有说服力;同时培养学生坚持、自制等品质,但也应该帮助学生克服鲁莽和莽撞的缺点。 (2)针对多血质的学生,老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老师要为他们创造条件,多给他们一些活动的机会。要定期提醒,培养其专一的品质,防止见异思迁

高中生的个性心理发展

专题讲座 高中生的个性心理发展 ---- 树立自信,克服自卑与自傲 高中生总体的心理特点是从更多关注外部世界到更多关注自己,他们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强烈兴趣,能够更加自觉地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个性品质,但同时他们开始有了更多秘密,他们的心理具有闭锁性,不愿意别人过多地干涉和评价自己。 活动:我是谁 一、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与自我意识 1 、“自我”即是我,这是相对于“非我”来说的。 主我——客我美国机能心理学之父詹姆斯1890 年 2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的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 3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 (二)自我意识的特征 1 、发展性 自我意识的主体我和客体我是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分化的。 2 、矛盾性 主要来自于“理想我”与“现实我”两方面的冲突。 3 、形象性 自我意识是个体从周围人对自己的期望与评价及因此而产生的自我体验中获得的。个体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了解自己,看到了自己的形象,这就是自我形象,它是一个把他人及社会对自己的评价内化后形成的自我意向。 4 、独特性 由于人们先天和后天的个体差异以及经历上的差异,儿童在发展中受到不同的社会刺激,社会强化和社会评价,使他们内化外部准则时各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准则,最终他们自我评价的标准、性质和他们的“自我意向”以及自我体验都各有不同——这就导致了自我意识的独特性。 (三)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 1 、自我认识(知) 自我认识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知与评价。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意象·自我评价 2 、自我体验(情) 自我体验是自己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是主体我对客体我持有的一种态度。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自尊·自信·成功感·失败感·自豪感·羞耻感·内疚感 3 、自我控制(行)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行为成分,是自己对自己的言行与心理活动的控制。其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发动作用·制止作用·调整作用 (四)自我意识的内容 1、生理方面 2 、心理方面 3 、品德方面 4 、社会方面 二、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

高中生常见的心理特点

有位学者曾说“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确如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势在必行的。 一、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近年来,有关心理研究机构和一些心理学家采用各种量表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或某些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有10%至30%的青少年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偏执、和敌对等症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小组发布的《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在青少年阶段,心理健康指数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初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佳,初二、初三学生次之,高中学生最低。在成年阶段,心理健康指数逐渐上升,总体表现为年龄越大,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经过近五年的调查发现,有 39.79%的高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当前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十个方面检出率如下: ①学习压力感——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一听说考试等,心里就紧张,占53.09%。 ②偏执——偏于固执,总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任,自以为是,占24.07%。③敌对——经常与人抬杠;或者有打人冲动。占29.69%。④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与人相处,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不喜欢我;和异性在一起,非常不自在,说话脸红。占37.04%。⑤抑郁——精神苦闷、低落,闷闷不乐。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整日没精打采。占36.11%。 ⑥焦虑——心里烦躁,总觉着有什么事要发生。占44.44%。⑦自我强迫——明知没必要去做但还是要做。占41.05%。⑧适应不良——对学校的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占45.37%。 ⑨情绪不稳定——情绪和情感忽高忽低。占56.48%。⑩心理不平衡性——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而感到不自在、不平衡。占30.56%。 本人于今年初对我校高三(1)班学生进行心理调查,其结果与上述基本一致。其中,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焦虑、强迫症,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而男女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女生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所占百分比要明显多于男生,这可能与其不同的生理条件、心理素质等发展及其个性差异有关。 二、心理健康标准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掌握了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同龄人正常水平,在一定场合能发表个人见解。 2、情绪比较稳定协调,基本上能保持较好的心境,一般情况下对自己的情绪反应能把握好时机和分寸。 3、兴趣广泛,对某些方面的兴趣有稳定性和专注力,能积极参加课内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4、行事有较明确的目的,有一定的自制力和调节力,有克服困难的恒心和毅力,基本上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能将绝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学习,有正确地学习动力,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不断追求新的学习目标。 6、自尊、自重,能正确地认识和悦纳自己,在法律和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能适度追求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整理-中学教育-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考点 1: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1)感觉的发展; (2)知觉的发展; ◆考点2: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1)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 (2)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 ◆考点3:中学生注意能力的培养(2015下简答) (1)要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力分散作斗争的能力。 具体措施:①对干扰他们的刺激保持镇静的态度; ②加强注意的目的性;③加强锻炼学生自我调节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做到:①培养随时把注意力集中于一定事物的习惯;②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心态。 要做到:①能不能是注意集中,自信是关键。②心情愉快有利于注意集中;③心情平静有益于注意集中。 (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中学生记忆、思维发展的特点。 ◆考点 4: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 (1)智力水平得到飞跃性提高,智力发展进入关键期; (2)智力基本达到成熟; (3)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速,并存在个体差异。 ◆考点 5: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认识的发展机制: (1)图式; (2)同化和顺应;同化: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加强和丰富的主体动作。 顺应: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3)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的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因素:1)成熟;2)练习和经验;3)社会性经验;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认知发展的阶段:

◆考点 6: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 (1)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 心理机能) (2) 心理发展观 (3) 内化学说 (4 ) 教育和发展关系---“最近发展区” 儿童两种发展水平:儿童的现有水平、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启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第二节 中学生的情绪发展 ◆考点 1:情绪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 1.2.情绪状态分类: (1) 心境: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 (2) 激情:一种爆发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激情具有爆发性和冲动型。 (3) 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 3.人的社会性情感的分类: 道德感: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考点 2:情绪理论 (1) 詹姆士-格兰理论: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产物。情绪是源于身体的反馈, 刺激引起身体 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2) 坎农-巴德学说:情绪是由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产生。情绪体验与生理变化同时产生,

2021年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欧阳光明(2021.03.07) 1不平衡性 少年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上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里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社交和道德等方面,都还没有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 2.动荡性 高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或者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但你另一方面,也造成里高中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 3.自主性 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世能力逐渐发展,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他们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经常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 4.前瞻性 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有着最广阔的未来前景和最佳的前景距离,他们对发展的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这种面对未来的前瞻性是的

高中生特别富于理想,他引发高中生迫切地追求自我实现。 5.进取性 高中生了与开拓,敢于创新,积极向上。 6.闭锁性 高中生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非常希望有单独的空间,有个人的抽屉并喜欢写日记。这种心理發展的閉鎖性使得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渴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 7.社会性 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影响,他们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感兴趣,喜欢探听新鲜事,很想像大人一样对周围的问题作出报别的评论,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日益活跃。高中生认知发展特点 1、认识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 高中生各种认知能力不断完善,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发展。 2、认知活动的直接性明显增强 由于理论思维和自我意识的发展,高中生的观察力、有意记忆能力、有意现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加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3、认知与情感、意志和个性因素协同发展 情感、意志、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世界观、人生观等,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第三章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一、人格的概述★★★ (一)定义:人格也称个性,是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二)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 2、稳定性:①人格的跨时间持续性②人格的跨情境的一致性 3、整体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4、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 5、社会性:人格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社会的人特有的 (三)人格的结构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控制等方面 1、气质 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 气、秉性 (2)对不同气质的学生的培养 ①对胆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这 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 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豪放、勇于讲取的个性品质 ②对多血质的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对其缺点严厉批评。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防止其见异思迁,创造条件,多给他们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朝气蓬勃,足智多谋的优点 ③对黏液质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让他们有考虑和做出反应的足够时间,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和以诚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的优点 ④对抑郁质的学生,则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在公开场合下指责,不宜过于严厉的批评,培养他们亲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自信的精神,培养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高自尊的优点 2、性格 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在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 3、性格的结构特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性格的态度特征。指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如顽强拼搏、当机立断 (3)性格的情绪特征。指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 (4)性格的理智特征。主要指个体的认知特点和风格,如主动感知或被动感知,习惯于看到细节还是看到轮廓等3、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是指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 (1)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①场独立型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 ②场依存型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2)冲动型和沉思型——主要表现在对问题的思考速度上 ①冲动型:反应快,但不够准确②沉思型:反应慢,但是仔细、准确 (3)同时型和继时型 左脑优势的个体往往表现出继时型加工风格,而右脑优势的个体往往表现出同时型加工的风格 ①继时型:在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 ②同时型: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解决问题 的方式是发散式的

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1不平衡性 少年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上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里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社交和道德等方面,都还没有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 2.动荡性 高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或者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但你另一方面,也造成里高中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 3.自主性 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世能力逐渐发展,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他们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经常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 4.前瞻性 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有着最广阔的未来前景和最佳的前景距离,他们对发展的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这种面对未来的前瞻性是的高中生特别富于理想,他引发高中生迫切地追求自我实现。 5.进取性 高中生了与开拓,敢于创新,积极向上。 6.闭锁性 高中生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非常希望有单独的空间,有个人的抽屉并喜欢写日记。这种心理發展的閉鎖性使得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渴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 7.社会性 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影响,他们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感兴趣,喜欢探听新鲜事,很想像大人一样对周围的问题作出报别的评论,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日益活跃。 高中生认知发展特点 1、认识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 高中生各种认知能力不断完善,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发展。 2、认知活动的直接性明显增强 由于理论思维和自我意识的发展,高中生的观察力、有意记忆能力、有意现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加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3、认知与情感、意志和个性因素协同发展 情感、意志、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世界观、人生观等,对认知活动起着定向、发动、维持和调控的作用。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加广泛和稳定,学习动机更加强大,理想和世界观开始形成,行为的自觉性更高,这一切都给认知发展以强大的推动力。同市,高中生思维的成熟以及自我意识的增强,对于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因素的发展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高中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一)含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第一,从时间跨度上讲,心理发展毕生持续,贯穿于生命全过程 第二,从内容上讲,心理发展主要表现为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两大方面 第三,从性质上讲,心理发展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变化 第四,从影响因素上讲,心理发展是天性和教养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五,心理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二)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征(简答) 1.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 2.具有方向性与顺序性 例如,在各种心理机能中,感知觉的发展最早,然后是运动技能、情绪、动机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抽象思维的发展通常最迟 3.具有不平衡性 如婴儿期与青春期发展较快,成人期发展较慢,表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 4.具有个体差异性 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个体心理发展根据一定的标准被划分为几个以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阶段,这些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一)少年期:主要指初中阶段( 11、12-14、15岁) 这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矛盾。其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开始出现了反省思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不过仍有不少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他们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在显著增长,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也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随着身体的急剧变化,成人感产生,独立意识强烈。并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同辈间的交往和认同增加,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自己概括出一般伦理性原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但自我控制力不是很强,经常出现前后自相矛盾的行为

【免费下载】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少年半幼稚

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少年半幼稚、半成熟向成熟过度。 1.认识发展特点 感知:到中学阶段,时空感知已接近成人,此时观察事物的自觉性、稳定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也逐步提高。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但运动知觉必须经过一定运动动作的练习,才能逐渐发化为精细的、准确的运动感知。 记忆:从记忆的角度看,小中生以具体形象记忆为主,中学生以抽象材料的记忆为主;从记忆方面看,小学生以机械记忆为主,中学生以意义识记为主;从记忆的自觉性看,小学生以不随意识记为主,中学生以随意识记为主。 思维:高中生的思维则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并且开始形成辨证逻辑思维,思维逐渐从经验型过度到理论型,已经能够用理论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明显的发展,但还不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往往强调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事物的另一面。 2.情感和意志发展的特点 情感:与儿童比较起来,中学生的情绪带有内隐性质,并且情绪的延续性增强。情绪可以影响和调节认识的过程,在心情好、情绪适宜的状态下进行练习时,则思维敏捷,动作迅速,协调、准确,而在心境底沉抑郁或情绪体验淡漠状态时,则思路闭塞,动作迟延,更说不上创造性了 意志:初中以后学生意志的独立性和坚持性都有迅速发展,果断自控能力也随之增强。但中学生在活动中仍带有冲动性和草率性,有时为了显示自己的成熟和力量,常常故意做出与众不同的冒险举动,把冒险当勇敢。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在克服困难中表现,并在克服困难中形成。 3.个性发展的主要特点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和能力三方面因素组成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气质受先天遗传因素较大,与一个人的神经类关系密切。个性主要是由环境和教育影响决定的,两者共同对一个人的能力产生影响;能力是人们解决问题必备的心理特征。高中以后,学生已具有自主能力而不过分依赖老师,能较自地学习,较自觉地进行自我评价,并且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个性倾向性:个性是由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构成。在成年人中,世界观是个性意识倾向性的集中表现,是个性心理的核心,但对中、小学生来说,动机的兴趣具有现实意义。中学生的兴趣不断分化,比小学生则有更多的选择性。 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成分。中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在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社会影响下,通过个人主观努力而实现的。因此,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什么是心理发展?举例说明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连续性特征是指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以前一阶段的发展为基础的,而且又在此基础上萌发出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阶段性特征是指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从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2、定向性和顺序性:这是指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阶段与阶段之间也是不可逾越的。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水平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表现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差异性: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往往不尽相同,表现出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2)简述中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1、中学生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3、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二)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目的更明确,2、持久性明显发展,3、精确性提高,4、概括性更强。 (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2、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3、抽象记忆占优势。 (四)情感发展特点:1、初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1)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速记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优质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内容简介 本章主要介绍中学生发展心理的相关知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应重点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掌握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主要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等;掌握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理解人格的特征,掌握人格的结构,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了解情绪的分类,理解情绪理论,能应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掌握性心理的特点,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 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高频考点提要 1.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2.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3.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4.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5.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 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7.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 高频考点速记 一、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一)感觉的发展 1.感受性和观察力进一步发展。青少年的视觉感受性在不断提高,精确区分各种颜色和色度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加。 2.各种感觉能力接近甚至超过成人水平。 (二)知觉的发展 1.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 2.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起来。 3.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

4.初中阶段,少年期学生的空间和时间知觉有了新的发展。 二、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三、(一)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 四、1.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兴趣爱好逐渐稳定。 五、2.有意注意占有优势地位。 六、3.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 七、(二)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 八、1.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九、2.注意广度接近成人。 十、3.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 十一、4.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第一,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第二,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像记忆要优于词语。 第三,中学生能主动选择记忆方法,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第四,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手段。 第五,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较快,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四、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迅速得到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 2.在整个中学阶段,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占据主导地位。 3.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五、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 (一)智力水平得到飞跃性提高,智力发展进入关键期。 有关研究表明,初中二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是中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二)智力基本达到成熟。 (三)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速,并存在个体差异。 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解读

学号姓名成绩 研究生课程作业 院系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学科教学(地理) 课程名称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任课教师谷传华

2015 年6 月20 日 作业1 你的青少年时期是如何度过的?试用从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规律分析自己当年的心理、行为或困惑。注意说明现象,分析原因,并说明如果是现在你会如何做。 (1000字以上) 我的青少年时期在心理上出现的问题我个人觉得是自卑心理比 较重。由于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在小学四年级之前都是在家乡的小学上学,那个时候还是很活泼开朗的,每天都是和小伙伴打打闹闹。但是,自从小学五年级转学到镇上的小学,意识到自己和班上大多数镇里的小孩的差别,他们能歌善舞、多才多艺。他们玩的吃的都是自己以前没有见过的。因此很自卑,不敢和他们交流,怕被看不起。之后的中学也是这种心理,总是很羡慕那些每天可以回到家吃饭睡觉的孩子。

我觉得我的这种心理问题可以用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来解释。 埃里克森认为,发展是一个进化过程。一个人无论何时都兼为一个机体、一个自我、一个社会成员。自我就是个人的过去经验与当前认知范围内所面临的任务的综合,是个人的过去经验与现在经验的整合体。在人格发展中,自我起主导作用,它引导心理性欲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把人在进化中的两股巨大力量即个人的内心生活和社会任务结合起来。因此,人的发展依存于三个变量:一是发展的内部规律,其发展过程与生物过程一样是不可逆的;二是文化背景的影响,它决定发展的速度;三是每个人的特异性反应及其对社会任务作出反应时的特殊发展方式。每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普遍体现着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事件的发生顺序,按一定成熟程度分阶段地向前发展。 埃里克森以自我渐成为中心,把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其中前六个阶段属于人的成长过程,而后两个阶段是成人期和老年期。第一阶段从出生到1岁半,婴儿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第二阶段从1岁半到3岁,幼儿在心理成熟的基础上不再满足于停留在狭窄的空间之内,开始探索新的世界;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第三阶段从3岁到7岁,儿童能从言语和行动上来探索和扩充他的环境,这时社会也向他提出挑战;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