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

简答

1、简述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主要特征。

1)采取钉住汇率制度,即本国货币钉住主要发达国家货币,保持汇率相

对固定。

2)实施外汇管制。

3)本国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外国货币。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一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影响最为突出。

一般而言,一国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货币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效果越好。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时滞的影响。

(3)其他国家是否报复,如实施对等的货币贬值。

3、简述倾销的含义及其构成条件。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对倾销的调查和确定,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负责。

其构成要素:

(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

(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阻碍;

(3)损害是由低价销售造成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5、简述恩格尔定理对国际贸易的意义。

1)恩格尔定律是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中用于食品等必需品的支

出比例减少,用于非必需品的比重上升。

2)随着世界收入水平的提高,奢侈品及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增长快,

有利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国家出口。

3)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业生产国的发展,不利于食品等的出口。

6、简述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经济的影响。

1)出口补贴有利于出口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增加生产者剩余。

2)出口补贴减少了消费者剩余。

3)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

4)出口补贴使一国经济福利净损失。

7、一国征收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及其经济效应。

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关税是自由贸易价格基础的加价,提高了进口产品价格的同时也提高了国内与进口竞争的产品的价格。其经济效应:①减少了本国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生产者的生产者剩余,同时政府财政收入会增加,但总体上经济福利水平降低。②影响了一国进口贸易规模从而保护了本国同类商品的生产,增加了受保护商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和阻止了对稀缺要素需求的下降。

8、简述劳动力在国际间流动的作用。

1)最主要的意义就是: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充分竞争,利用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而言有助于劳动力市场的完善。

2)还可以说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9、简述一国货币扩张与财政扩张对一国汇率和产出的影响。

1)货币扩张:促使利率降低,刺激了国内有效需求的时间也刺激了进口需求,从而贸易差额恶化,加上资金外流,也从而使资本项目恶化,外汇供不应求造成汇率下降;由于国内有效需求增加,从而增加了就业,使得国民收入增加。

2)财政扩张:促使政府支出增加,总需求增加的同时进口需求也会增加,从而贸易收支恶化,但政府支出负担加重,导致市场上资金缺乏进而利率上升,若其他国家的利息保持不变,本国利率上升可能引起外国资金流入该国以获取利息收入,从而使国际收支资本项目改善,两者的综合使得国际收支方向不清楚,汇率变动方向也不清楚;由于总需求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就业,使得国民收入增加。

10、简述李嘉图相对技术差异论的基本内容。

即使一国处于绝对技术优势地位,另一国绝对处于技术劣势地位,通过优劣的相对分析或机会成本的分析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础仍然存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仍然可以给参加国带来物质消费水平提高的利益。

贡献:①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具有其内在的合理内核,分析了国际贸易具有的各个方面利益。②丰富和完善了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以及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或成本的相对优势来探讨国际贸易的起因,为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局限性:①虽然解释了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如何引起国际贸易,但没有进一步解释造成各国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②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各国将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与现实各国实际情况相违背;③该学说的假设过于苛刻,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如市场要求是完全竞争的、要素在国际间完全不能流动等假设。

11、简述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在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协定中,明确指出了五个基本原则。即非歧视原则、通过谈判逐渐推行贸易自由化原则、可预见原则、促进公平竞争原则和鼓励发展与改革的原则。

12、简述购买力平价论。

在对外贸易平衡的情况下,两国之间的汇率将会趋向于靠拢购买力平价。一般来讲,这个指标要根据相对于经济的重要性考察许多货物才能得出。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13、最佳关税是如何确定的?

原则:在零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寻找某一最佳点,在这一点,因贸易条件改善而额

外获得的收益恰好抵消了因征收关税而产生的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所带来的额外损失。

14、什么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它有几种主要形式?

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成员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而建立起来的经

济合作组织,经济一体化由低到高可分为六种形式:1)优惠贸易安排;2)自由贸易区;3)关税同盟;4)共同市场;5)经济联盟;6)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15、什么是J型曲线?

J曲线效应(贬值的时滞效应):当汇率变动后,进出口额的实际变动情况还要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对价格的反应程度。即使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货币贬值也不会立即改善贸易收支,而会有一段时滞。在货币贬值后初期,贸易收支的逆差不仅不会缩小,反而会有所扩大。

16、简述相互倾销贸易理论。

相互倾销是不同国家的不完全竞争厂商出于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目的所采取的市场战略(为了控制国内市场上的销售量,将产品倾销到国外市场)。这种市场战略的限制条件是,国内外市场是分割的。

17、简述关税对一国经济福利的影响。

对小国:征收关税后资源配置恶化,征收关税后消费量下降。对大国:从外国厂商手中得到的关税收入比净福利损失大,因此大国征收关税比不征收更好。

19、简述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核心内容及意义。

内容:通过政府的干预改变或鼓励企业既定的战略行为,发展本国产品的出口和相应产业的竞争优势。意义:1)阐明了寡头垄断条件下政府干预、奇迹本国出口的基本动力,是对各国政府不断加强外贸干预现象的理论概括并为此提供依据。2)提出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相分离的问题,强调政府干预下实现规模经济和获得竞争优势,从而使国际竞争更加复杂化。

20、简述金本位制的主要特点。

金本位制的主要特点:1)以金币为本位货币;2)金币自由铸造,人们可以自由地将金块交由国家铸币局铸成金币;3)黄金自由输入和输出

21、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一,美元与黄金挂钩。第二,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第三,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第四,各国货币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原则.第五,确定国际储备资产。第六,国际收支的调节。

22、试推导贸易乘数公式。

23、试画出出口贫困增长的图形并作出分析。

1)贫困化增长的图示分析

贫困化增长可以通过下图加以解释:

下图中,A国仅在商品X生产中使资本和劳动增加一倍,两条生产可能性曲线分别为中性技术进步发生前后的情况。由于A国在劳动(L)和人口不变时产量上升,财富效应会在不变价格下

增加A国的财富。然而,由于这种类型的

技术进步会增加贸易量,因此A国的贸易

条件会恶化。随着贸易条件的急剧恶化,

例如,从P B=1到P C=1/5,A国将在点C

生产,出口100X仅换来20Y,消费点在无

差异曲线Ⅱ上的G点(低于A国在经济增

长前自由贸易时的无差异曲线Ⅲ)。

贫困化增长更有可能在A国的下述

情况下发生:

①增长使A国的出口在贸易条件不变时大大增加;②A国是大国,出口增加过大会导致贸易条件恶化;③B国(或世界其他国家)对A国出口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非常低,因而A国的贸易条件会大大恶化;④A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很强,以至于贸易条件的恶化将引起国家财富的减少。

贫困化增长理论在现实世界中似乎并不十分流行,它更有可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发展国家。即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不时明显恶化,但生产的增长有可弥补这一点,因而各国的真实人均收入和财富一般仍会提高。如果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在近几十年没有增长这么快的话,它们的真实人均收入会比现在增加的快得多。

24、试分析本币贬值对进出口的影响。

(1)利用本币对外汇率的变化,可以调整出口货物的外币价格和进口货物的本币价格,达到调整国际收支的目的。

(2)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利用本币贬值,使出口的外币价格下降,促使出口上升,进口的本币价格上升,进口下降,调整收支。

(3)条件:①对方不报复;②本币对外贬值要快于对内贬值(通货膨胀);③要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即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也即进出口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较大。

(4)本币贬值将先造成收支的继续恶化,然后才会好转。多数情况下,本币的贬值会使一国的贸易条件趋于恶化,只有在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才会改善。

25、试推导不考虑通货膨胀条件的远期汇率公式。

远期汇率公式推导:设公式只考虑利息率和汇率的关系,设h代表本国,f代表外国,R为利息率,E 为汇率,o与t为时间,Y为货币量:有Y量本币,存入银行则本利和为:Y(1+Rh) Rh为本币一年期的利息率如果将Y量本币换成外币存入银行,则本利和应为:Y?Eo(1+Rf) Rf为外币一年期

利息率如果远期汇率为Et,则到期时应有:Y?Eo(1+Rt)/Et 即一年后将外币本利和再用当时的汇率换成本币的数量按照一价定律,本币一年的本利和应该与外币一年本利和用远期汇率折算的本币数量相等,用公式表示为:Y(1+Rh)=Y?Eo(1+Rf)/Et;得到Et/Eo=(1+Rf)/(1十Rh);即Et=Eo(1+Rf)/(1十Rh)。 Et即为所求的远期汇率。

26、用图形说明两国贸易价格的可能区域及利益分配(在2×2模型条件下)。

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各自只生产和消

费两种商品X和Y。封闭经济条件下,本国国内X与Y的

兑换比例(1单位X兑换多少单位的Y)由OP线的斜率决

定并表示,外国国内X与Y的兑换比例(1单位X兑换多

少单位的Y)由OP*线的斜率决定并表示,由于OP斜率大

于OP*斜率,所以,本国1单位X兑换的Y数量多,即本

国X的价格高,Y的价格低,国外1单位X兑换的Y数量少,即外国X的价格低,Y的价格高。如果开放对外贸易,本国将出口Y而进口X,外国将出口X而进口Y。国际交易价格必须处于OP 和OP*之间的区域内才能保证贸易双方的互利互惠。国际交易价格线越接近国外封闭经济中的价格线OP*,本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收益越大,国际交易价格线越接近本国封闭经济中的价格线OP,本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收益越小。如果X的国际交易价格低于外国封闭经济中的价格,外国不会出口X,如果X的国际交易价格高于本国封闭经济中的价格,本国就不会进口X。

27、简述“荷兰病”的主要内容及其成因。

“荷兰病”(the Dutch disease)是指一国特别是指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的衰落的现象。20世纪60年代,已是制成品出口主要国家的荷兰发现大量天然气,荷兰政府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出口剧增,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经济显现繁荣景象。可是,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业却严重打击了荷兰的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削弱了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世纪70年代,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这种资源产业在“繁荣”时期价格膨胀是以牺牲其他行业为代价的现象,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荷兰病”的经典模型是由W.M.Corden和J.Peter Neary在1982年给出的。两位作者将一国的经济分为三个部门,即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可贸易的资源出口部门和不可贸易的部门(主要是一国内部的建筑业零售贸易和服务业部门)。假设该国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如果突然发现了某种自然资源或者自然资源的价格意外上涨将导致两方面的后果:一是劳动和资本转向资源出口部门,则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现在不得不花费更大的代价来吸引劳动力,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首先打击制造业的竞争力。同时,由于出口自然资源带来外汇收入的增加使得本币升值,再次打击了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这被称为资源转移效应。在资源转移效应的影响下,制造业和服务业同时衰落下去。二是自然资源出口带来的收入增加会增加对制造业和不可贸易的部门的产品的需求。但这时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的增加却是通过进口国外同类价格相对更便宜的制成品来满足的(这对本国的制造业来说又是一个灾难)。不过,对不可贸易的部门的产品的需求增加无法通过进口来满足,我们会发现一段时间后本国的服务业会重新繁荣。这被称为支出效应。“尽管这种病症一般是与一种自然资源的发现联系在一起,但它可能因以下任何一种造成外汇大量流入的事件诱发,其中包括自然资源价格的急剧上升,外国援助和外国直接投资等。荷兰病”可能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适用于所有“享受”初级产品出口急剧增加的国家。

28、试推导远期升水(贴水)公式。

升贴水公式推导:

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额用升水、贴水和评价来表示。升水意味着远期汇率比即期的高,贴水则反之。一般情况下,利息率较高的货币远期汇率大多呈贴水,利息率较低的货币远期汇率大多呈升水。

将远期汇率公式两边同时减去1,即左边减去E0/E0,右边减去(1+Rh)/(1+Rh),最后,因(1+Rh)极小,

忽略不计,于是有:Et-E0= E0(Rf-Rh),此式即升水(贴水)公式。

29、试画出技术差距论的图形并予以简要分析。

技术差距论认为:国与国之间技术差异的存在,是国际贸易发生的

基本原因。新产品总是在发达国家诞生,其他国家由于技术方面的

差距,要等一段时间后才能对新产品进行模仿,在这一段时间内便

存在着贸易机会。图中T0~T1为需求滞后,取决于收入因素;T0~

T2为反应滞后,取决于模仿国的厂商的反应;T2~T3为掌握滞后,

取决于技术的传导与吸收因素;T0~T3为模仿滞后,贸易将在T1~

T3之间存在。

30、试说明国际上衡量一国外债负担的主要指标及其含义。

衡量一国外债负担的主要指标有:(1)静态债务指标为:①经济债务率:未偿还外债余额/国民生产总值,应小于30%。②出口债务率:未偿还外债余额/出口收入,应小于100%。③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出口收入,应小于20%。(2)1995年起,世界银行开始采用现值法,即用债务现值代替债务名义值来衡量债务水平:①经济现值债务率:未偿还债务现值/国民生产总值,80%为临界值。②出口现值债务率:未偿还债务现值/出口,20%为临界值;当实际指标超过临界值的60%,为中等债务国家,以下则为轻度债务国家。

除了一般指标外,还要注意债务结构指标,即债务的币种结构、债务的期限结构、债务的来源结构以及债务的利息结构。

31、试推导吸收法的公式并说明其政策含义。

试推导吸收法的公式并说明其政策含义。(P347)

吸收法采用了凯恩斯的宏观分析,将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联系起来考察,偏重商品市场均衡,政策上倾向需求管理。基本公式如下:Y=C+I+G+(X—M)其中:Y为国民收入,C为消费,I为投资,G为政府开支,X 为出口,M为进口。变换后为: X—M=Y—(C+I+G)设:BOP=X—M,即设转移支付为0,并不考虑资本流动,则有:BOP=Y—(C+I+G)令:A=C+I+G为吸收,则有:BOP=Y—A

如果当Y>A,即国民收入大于总支出时,国际收支处于顺差状况;Y<A时逆差;Y=A时平衡。

因此,调整国际收支从吸收法的角度来看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调整国民收入,二是调整吸收。前者需要资源的重新配置,以提高总体生产力,要求有闲置的资源。后者是使消费、投资和政府开支得到调整,逆差时压缩,顺差时扩张。该方法与宏观经济结合较好,但涉

及资源的实际利用水平,进口生产设备提高生产力与国际收

支继续恶化的矛盾,同时也存在时滞的问题,并且在理论和

政策上忽视货币在调整国际收支中的作用。

32、试用图形解释资本流动的经济意义。

说明:A国的资本存量为OA,B国为O′A,资本边际产品价

值 A国为 OC,总产出为FOAG,其中OCAG为资本要素的收

入,CFG为其他要素收入;B国资本边际产出为O′H总产出

为O′JMA,其中资本产出为O′HMA,HJM为其他要素收入。

(2)资本国际流动的福利分析。产生国际流动后,资本从收益低的A国流向B国,当资本收益ON=OT 时,在E点达到均衡,A国产出为OFEB,B国为O′JEB,A减少为EBAG,B增加EBAM,两国净增EGM,因A 国资金投资B国要有收益,A国总收人为AOFER,B国为O′JERA,A国净增EGR,B国为ERM。

(3)国际资本流动的政策含义及案例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分配是该流动理论的重大问题,因此而

产生的跨国公司在今天的世界经济中有着重大的影响。东亚地区通过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同时因为引进外资中出现的问题又造成了1997年的金融和经济危机。

33.简述判断出口商品构成倾销的标准和依据。

34.简述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建立的条件。

35.简述非关税壁垒的主要措施。

36.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如何?

37什么是资本流动与商品流动的互补关系?

要素的流动结果使得每个国家出口部门所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存量都会增大。

38. 什么是蒙代尔分配法则?简要评论之。

上面的解释有误。财政政策对利率同样可以产生影响

(浮动汇率制),进而影响资本账户。蒙代尔分配法则之所以选择货币政策为外部平衡策略,原因在于财政政策对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影响是相左的,即效应相反,而货币政策的作用是同方向的。

39. 什么是汇率超调?作图分析。

又称为汇率决定的粘性价格货币分析

法。所谓超调通常是指一个变量对給定

扰动做出的短期反应超过了其长期稳定

均衡值,并因而被一个相反的调节所跟

随。汇率超调的前提条件是商品价格具

有粘性。所谓粘性价格是指短期内商品

价格粘住不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价

格水平会逐渐发生变化直至达到其新的

长期均衡值。

40.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什么?简要分析。

41. 解释浮动汇率下财政政策的挤出效用。

42. 如果A国的资本劳动总量均高于B国,但资本相对更多些,X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试确定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位置关系。

43. 比较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44.试画图分析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

45. 请对以下说法加以评价:“当一个国家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利率的提高引起时,本币升值;而由其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引起时,本币贬值。”

在短期内,当一个国家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利率的提高引起时,本币回报率上升,引起本币升值;从较长期来看,一个国家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引起时,本币购买力下降,本币贬值。

论述

1、试析行业间贸易与行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

毛概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简答题: 1.为什么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首先,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的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其次,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最后,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的巨大勇气。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所以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2.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内在的辩证关系。 答: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都是围绕实事求是的。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与教训。 答: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是: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实现了平稳过渡,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对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至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4.怎样理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要继续解放生产力? 答:首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是最积极活跃的因素,而生产关系一旦形成则是相对稳定的。所以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展开,生产关系就会逐渐落后于生产力,这时就必须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和调整,解除对生产力的制约和束缚,实现解放生产力的目标。这是适用于任何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 其次,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原油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改革,继续不断的解放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前景。 5.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改革和发展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互相协调和互相促进,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6.为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哪三个转变? 答:(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国际经济学--论述题

论述题索引: 1.国际贸易对一个国家的福利影响如何? 2.贸易的动态利益有哪些? 3.试分析大国经济增长后的福利效应 举例说明国际贸易对各要素所有者利益的不同影响决定他们对自由贸易政策的态度。(自P41) 根据特定要素模型可知:自由贸易会降低进口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收入水平,共同要素的收入水平则不定,出口部门的特定要素收入水平会提高。正因为如此,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自由贸易的态度完全不一样。例如:在英国走向自由化的历史过程中,曾发生了关于《谷物法》是否应该废除的大辩论。地主阶级极力反对废除,而新兴的资产阶级极力主张废除。原因就在于废除《谷物法》,允许廉价谷物进口,不利于地主阶级的经济利益,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利益。在这场辩论中,工人阶级的经济利益居中。 4.阐述新贸易理论的意义。 5.李斯特的保护贸易观点及其政策 6.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怎样改变不完全竞争企业间的竞争优势的? 7.如何看待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效性? 8.试述一国参加关税同盟的静态和动态效应 9.试述中国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10.试述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以及“入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11.我国已经于2001年加入WTO,试论述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面临的机遇 与挑战。 12.对比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替代战略的利弊 13.试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当代国际贸易的影响 14.发展中国家实行钉住汇率制度会带来哪些后果? 15.试述浮动汇率下的国际收支调整机制 16.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在贸易自由化的初期往往采取货币贬值的汇率政策? 1.国际贸易对一个国家的福利影响如何? 对进口国来说,国际贸易提高了进口国消费者集团的福利水平,降低了进口国进口竞争生产者的福利水平,因为商品的进口使商品的市场价格下降,从而消费者增加了对该商品的需求。但是国内的生产者在产品价格下降之后减少了供应,供应小于需求的部分只能由进口加以弥补,这样就造成了消费者剩余增加了,生产者剩余减少了,即商品的进口提高了消费者集团的福利水平,降低了生产者的福利水平。但是,从进口国总体来看,增加的福利比减少的福利要多,所以国际贸易使进口国的福利水平提高。对于出国来说,则正相反,国际贸易降低了消费者剩余,提高了生产者剩余,也就是说商品的出口提高了出口国生产者的福利水平,降低了出口国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但是从总体上看,增加的比减少的多。所以,国际贸易使出口国的福利水平提高。所以,从总体上看,国际贸易提高了所有参加国的净福利水平。

金融学 简答题和论述题

简答题和论述题(金融学) 1、国民经济中的货币收支包括哪五个方面的货币收支体系? 2、货币形态的发展,并举例。 3、货币的职能有哪几种? 4、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5.简述汇率的决定: 6.简述汇率与利率的关系 7.简述汇率决定说有哪些? 8、论述各汇率决定理论的主要内容。 9、汇率的波动对一国经济和金融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0.简述现代信用的形式 11.利息的实质 12.商业信用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13为什么说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14、中国的金融中介体系由哪些机构组成? 15.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构成 16金融产业与一般产业的异同 17、简述商业银行的作用。 18、西方商业银行的类型 19、按不同的标准划分,商业银行的贷款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20、请列举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21论述商业银行三大业务,及其相互关系。 22、中央银行的三大职能是什么? 23、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4、中央银行的类型 25、试分析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26、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必要性 27. 论述中央银行的职能 28.简述金融市场的功能? 29.金融资产的特征有哪些? 30.简述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主要区别,并列出主要的金融工具。 31.简述目前较为流行的金融衍生工具合约及其特征。 32.设计一张金融市场资金融通的流程图,并对金融市场这个大系统进行分类介绍。 33.就证券市场进行分类,并介绍各市场的功能、主要特征。 34、简述金融市场的风险类型。 35、研究市场效率的意义。 36.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区别和联系。 37.证券交易所和场外交易市场的异同点。 38.证券交易所内证券交易的程序。 39.简述凯恩斯的利率理论。 40.简答实际利率理论的内容 41.简答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简答和辨析)

【简答和辨析】 1、绝对购买力理论与相对购买力理论的关系 答:①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里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同两国价格水平的变化保持一致,汇率的变化取决于两国通货膨胀的差异,若本国的相对价格水平上升,本国货币购买力就会下降,市场力量会促使汇率回到与购买力平价相一致的水平。 ②计算公式: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e =*t t P P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t t t P P e ③联系与区别:1.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反映的是某一时点的汇率,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反映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汇率。 2.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反映价格的绝对水平,相对购买力平价理反映价格的变动率。 3.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说明汇率的决定基础,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说明汇率之所以变动的原因。 4.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多用于理论模型的分析,相对购买力平价理用于付诸实施和统计验证。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答:一、经常项目,指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包括两个大的方面:其一,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以及非生产性非金融资产的获取或处置;其二,金融项目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 三、错误遗漏项目,用于抵销统计误差 3、生产补贴与关税哪种手段更优 答:①幼稚产业论的目的是保护国内生产、改进生产效率,既然是针对国内生产,显然直接的保护方式应是引入生产补贴,采用关税等贸易壁垒的方式并不是最佳的选择。 ②生产补贴比关税的保护成本低,因为生产补贴不改变国内价格,可避免消费扭曲。 4、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及特征 答:1自由贸易区 特点:①成员国之间商品自由地输出和输入。 ②成员经济体之间没有共同对外关税。 ③实践中通常采取“原产地原则”以区分来自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商品。 2关税同盟 特点:①对内自由,对外保护:成员国在相互取消进口关税的同时,设立共同对外关税,成员经济体之间的产品流动无须再附加原产地证明。 ②鼓励成员国增加更加隐蔽的非关税壁垒。 ③成员国较自由贸易区权利让渡更多,失去了自主关税的权利。 3共同市场 特点:①各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的自由流动,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 ②实现了生产要素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4经济同盟 特点:①成员国之间在形成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它们之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

金融学复习题简答

1:如何理解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 (1)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就是货币; (2)价值尺度为各种商品规定价格,表现商品的价值;流通手段是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当这两个功能由一种商来满足,这种商品就取得货币的资格。 (3)货币的其他职能以及货币相关联的诸范畴都是从这点展开。 2:简述消费信用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1)消费信用的积极作用:促进消费商品的生产与销售,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促进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等; (2)消费信用的消极作用:过度的消费信用会造成消费需求膨胀,在生产扩张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状况,促使物价上涨的繁荣。 4:简述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 1)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 ①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的快速合理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益; ②由于没有中间环节,筹资成本较低,投资收益较高; ③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加强了投资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 ④有利于筹集具有稳定性的、可以长期使用的投资资金。 (2)直接融资的其局限性: ①资金供求双方在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的限制比间接融资多; ②直接融资的便利程度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均受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的制约; ③对资金供给者来说,直接融资的风险比间接融资大得多,需要直接承担投资风险。5:如何理解金融范畴?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与货币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货币制度也建立在信用制度之上,没有不含货币因素的信用,也没有不含信用因素的货币,任何信用活动也同时都是货币的运动。信用的扩张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增加,信用的紧缩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减少,信用资金的调剂则影响着货币的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的部门构成和地区构成。当货币的运动与信用的活动不可分析地联系在一起时,就产生了由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而形成地新范畴——金融。因此,金融是货币运动和信用活动地融合体。 14:简述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与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部分) 一、简答题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经济规律的特点是:①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③各种经济学都带有阶级性,因而会影响经济学对经济规律认识的程度。 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为社会谋福利。但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而失败。如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由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后来经济上的蹦溃。 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 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有:①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在展开激烈的竞争、促进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③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3、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该规律 如何实现? 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结构;二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这一规律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答: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5、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及其特征,经济全球化的两重作用是什么?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趋势的形成:生产社会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国际间分工和合作关系越紧密,要求整个世界经济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资本的不断扩张和国际竞争加剧、跨国公司等新型经济主体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

简答 1、简述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主要特征。 1)采取钉住汇率制度,即本国货币钉住主要发达国家货币,保持汇率相 对固定。 2)实施外汇管制。 3)本国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外国货币。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一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影响最为突出。 一般而言,一国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货币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效果越好。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时滞的影响。 (3)其他国家是否报复,如实施对等的货币贬值。 3、简述倾销的含义及其构成条件。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对倾销的调查和确定,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负责。 其构成要素: (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 (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阻碍; (3)损害是由低价销售造成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5、简述恩格尔定理对国际贸易的意义。 1)恩格尔定律是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中用于食品等必需品的支 出比例减少,用于非必需品的比重上升。 2)随着世界收入水平的提高,奢侈品及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增长快, 有利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国家出口。 3)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业生产国的发展,不利于食品等的出口。 6、简述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经济的影响。 1)出口补贴有利于出口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增加生产者剩余。 2)出口补贴减少了消费者剩余。 3)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 4)出口补贴使一国经济福利净损失。 7、一国征收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及其经济效应。 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关税是自由贸易价格基础的加价,提高了进口产品价格的同时也提高了国与进口竞争的产品的价格。其经济效应:①减少了本国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生产者的生产者剩余,同时政府财政收入会增加,但总体上经济福利水平降低。②影响了一国进口贸易规模从而保护了本国同类商品的生产,增加了受保护商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和阻止了对稀缺要素需求的下降。 8、简述劳动力在国际间流动的作用。 1)最主要的意义就是: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充分竞争,利用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而言有助于劳动力市场的完善。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

1.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观点与重商主义的观点有何区别? 重商主义认为国际贸易虽能增加一国的财富,但是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由于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一个国家的贸易收益来自其贸易伙伴的牺牲,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同时从国际贸易中获益,因此,重商主义主张奖出限入的保护贸易政策。但是亚当斯密则认为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的大小不是固定不变的,提倡自由贸易,国际贸易允许各国之间进行专业化和劳动分工,那么各个国家可以集中生产他们能生产的成本最低的商品,就能提高各国国内生产率的一般水平,并增加世界产出。 2.举出一个数字的例子,说明生产两种商品都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如何还能在其中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假定美国工人每小时能生产40瓶酒或40码布,而英国工人只能生产20瓶酒或10码布。按照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由于美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效率都高于英国,因此无法进行互利的专业化分工和贸易。但是由于美国产布的效率是英国的四倍,而产酒的效率仅为英国的两倍,因此,美国在布的生产上比在酒的生产上更具有绝对优势,英国在酒的生产上比在布的生产上绝对劣势更小。所以美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布。3.斯密和李嘉图都认为世界贸易的模式只能由供给条件决定。请解释。 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都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及认为在每个国家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并且是同质的,并且一种商品的成本和价格只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数量。所以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产品价格仅由供给因素决定,需求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4.比较成本的概念如何与一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联系在一起的?说明不同形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怎样 导致不同的机会成本? 因为李嘉图的理论严格依赖于劳动价值论的假设,劳动 被假设为唯一的投入要素,而在实际中,劳动只是若干 投入因素中的一种,认识到劳动价值论的缺陷后,现代 贸易理论使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解释比较优势。生产可 能性曲线说明的是当所有投入要素(土地、劳动、资本 等)都得到有效利用时,一个国家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 的各种数量组合。 ? 当生产可能性曲线为线性时,无论一个国家选择 在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哪一点上进行生产,以另一种商 品计价的一种商品的相对成本都是一样的,那么机会成 本不变。当生产可能性曲线呈凹状或是从原图向外歪曲, 边际替代率递增,那么机会成本递增。当生产可能性边 界凸向原点时,边际转换率递减,则机会成本递减 5.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增的含义是什么?在什 么样的情况下一国的成本不变或递增? 机会成本不变是指每增加1单位某种产品数量而必须 放弃的另一种产品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机会成本递增是 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为增加其中一种产品的 生产量而不得不放弃的另外一种产品的价值不是不变, 而是不断增加。当生产可能性曲线为线性的情况下,一 国的成本不变,当生产可能性曲线呈凹状或是从原图向 外歪曲,则一国的成本递增。 6.什么因素决定了在国际基础上的专业化是部分的还 是完全的? 机会成本因素决定了在国际基础上的专业化是部分的 还是完全的。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导致完 全专业化,因为生产成本不随着产出水品变化,一国生 产一种商品的数量增加或减少并不失去其比较优势。而 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生产的专业化一般是部分的, 这是因为每多生产一件商品,一国的单位生产成本就会 上升,由于国家间的成本差异不存在了,专业化继续进 行下去的基础也就消失了,那么两个国家极有可能会每 种商品都生产一些。 7.贸易三角形的含义是什么? 一国的贸易三角形表明了其出口、进口和贸易条件,在 一个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世界中,一个国家的贸易三 角形和另一个国家的相同,一个国家的出口等于另一个 国家的进口,并且有相同的贸易条件。 8.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边际转换率等于生产可能性 曲线的斜率,说明随着一种商品产量增加,则边际转换 率递增,表明要想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一个国家必须 牺牲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也就越多,则这种产品的机会 成本递增,在成本递增的情况下,该产品的供给曲线向 上倾斜,表明随着产量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上升。 9.边际转换率与边际替代率有什么不同? (1)边际转换率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利用既定资 源生产两种产品时为增加一单位某产品所必须放弃的 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它是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的斜率。 而边际替代率是指在任意给定的满足水平上,增加一种 商品的消费必须以减少一定量的另一种商品为代价,两 种商品的替代比率为边际替代率。它是无差异曲线的斜 率。 (2)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产品的边际转 换率会随该产品的增加而递增。而边际替代率具有递减 规律,即为了保持总效用水平不变,每增加单位某商品, 所能代替的另一种商品越来越少。 10.相互需求说的含义是什么? ? 相互需求说认为,两国间商品的交换比例的上下 限是由两国国内的商品交换比例决定的,其国内交换比 例是由等量的劳动投入生产出不同量的产量决定的,而 实际的国际交换比例必定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上下 限之间。 11.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条件? 李嘉图从供给的角度进行分析,给出了贸易均衡条件下 降必须遵循的外部限制,国内价格比率设定了均衡贸易 条件的外部限制,如果贸易条件位于两个国家的国内价 格比率之内,两个国家就会发生贸易,而根据相互需求 理论,贸易的实际价格取决于贸易伙伴的相互需求。 12.为什么两个国家国内成本比率限定了均衡贸易条 件的范围? 如果一个国家接受低于其国内成本比率决定的贸易条 件,那么这个国家接受贸易后的消费点将位于其国内生 产可能性曲线的内部,在这种情况下,不进行贸易显然 要比进行贸易更有利。因此,国内价格比率设定了均衡 贸易条件的范围。 13.商品贸易条件如何衡量贸易收益的方向? 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一个 国家贸易条件的改善是指在给定时期内,出口价格相对 于进口价格上升,只需向国外出售数量较少的出口商品 就可获得既定数量的进口商品。相反,一个国家贸易条 件恶化是指由于在一段时间内,进口价格相对于出口价 格提高,购买既定数量的进口产品需要牺牲更多数量的 出口商品。 14.运输成本是如何影响国际贸易的? 当存在运输成本时,高成本的进口国生产更多,消费和 进口的商品数量都将减少,低成本的出口国将生产更少, 消费更多,而出口更少,因此运输成本一般会减少贸易 量,降低相关国家生产专业化程度和贸易收益。只要贸 易前商品在两国间的价差大于商品在两国间的运输成 本,该商品就将出现国际贸易。 15.试解释国家间的产品和要素的国际移动如何促进 各国的要素价格的均等化? 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之后,可以使以前价格较 低的充裕要素的需求增加从而其价格上升;而原先较为 稀缺和昂贵的要素由于不再使用而价格下降。最终,贸

国际金融 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国际金融导论1、什么是金融什么是国际金融什么是国际金融学 答:金融是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国际金融是指与国际的货币流通和信用有关的一切业务活动。国际金融学是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同时实现问题的一门独立学科。 第二章国际收支 1、简述国际收支的定义及特征与分类。 答:含义:是指一国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特征:①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②是国际收支的货币记录,以交易为基础,而非货币收支为基础③是流量的概念,变动数值④是一定时 期,会计年度。 分类:①交换:一交易者向另一交易者提供一宗经济价值并从对方得到价值相等的回报。 ②转移:一交易者向另一交易者提供一宗经济价值并未从对方得到对应的价值相等的补偿物。 ③移居:一个人把住所从一经济体搬迁到另一经济体就形成移居。 ④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投资收益再投资。 2、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含义及构成。 答:含义: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对其一定时期内的国际经济交易,根据交易的特性和经济分析的需要,分类设置科目和帐户,并按复式簿记的原理进行系统记录的报表。 构成:①经常帐户:货物、服务、收益、经常转移

②资本和金融帐户:资本帐户、金融帐户③储备资产变动④误差与遗漏 3、简述国际收支中的几个重要差额。 答:①贸易收支差额: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出口与进口的差额。贸易收支差额是传统上常用的一个口径。②经常帐户差额:国际收支分析中最重要的收支差额之一。如果出现经常账户顺差,则意味着该国对外净投资增加。 ③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国际收支账户中资本账户与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以及其他投资项目的净差额。它反映了一国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的能力;该差额还可以反映一国金融市场的发达和开放程度。④综合差额:指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所构成的差额。衡量一国官方通过变动官方储备来弥补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4、简述国际收支失衡(逆差)的危害、简述国际收支失衡(顺差)的危害。 ①答:导致外汇储备大量流失;导致本币汇率下跌,国际资本大量外逃,引发货 币危机;该国获取外汇的能力减弱,影响该国发展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的进口;持续性逆差还可能使该国陷入债务危机。 ②答:持续顺差导致本币汇率上升,降低了本国产品的竞争力;持续顺差会使该国丧失获取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贷款的权力。影响了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导致国际贸易摩擦。资源型国家如果发生过度顺差,意味着国内资源的持续性开发,会给这些国家今后的经济发展带来隐患。 6、简述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答:①结构性失衡:当国际分工格局或国际需求结构等国际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一国的产业结构及相应的生产要素配置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变化,由此发 生的国际收支失衡。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幼稚产业:所谓幼稚产业是指某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提供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是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交换比率)。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分为狭义的国际收支和广义的国际收支。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的国际间资金收支流动的行为。包括两种具体形式:直接的货币收支和以货币表示的资产的转移。反映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广义的国际收支为系统记载的、在特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居民与世界其他地方居民的全部各项经济交易,不仅包括外汇收支的国际借贷关系,还包括一定时期全部经济交易与往来。 二、简答题 试画出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图形并作出分析 答:出口贫困化增长,是指某国的传统出口产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地增长,但结果不仅使该国的贸易条件严重恶化,而且该国的国民福利水平也出现下降,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贸易条件变化前,该国生产均衡点为A,消费点为C;由于该国传统出口产品X 的出口规模极大增长,使得该国贸易条件恶化,此时,生产点变为A’,消费点变为C’。由图中的无差异曲线可以看出,该国贸易条件的变化使得它的福利水平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就成为“出口贫困化增长”。 产生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原因主要有:(1)该国在该种出口产品的出口量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这样,当其出口大幅度增加时,会导致世界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价格大幅下跌。(2)该种产品的需求国的需求弹性很低,当产品价格降低时,需求是并不会相应大幅增长。(3)该国经济结构十分单一,依赖该种产品的出口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贸易条件恶化的时候也不能压缩出口,而是进一步扩大出口量从而保持一定的出口收入。 试说明国际贸易中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 答:这是解释列昂惕夫反论的观点之一,它认为,某种商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小麦在非洲是劳动密集生产过程的产品,而在美国则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也就是大机器和高效化肥生产的产品。所以,同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国外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也有可能在国内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即如果两种要素在行业间的替代弹性差异很大,以至于两种等产量曲线相交两次,那么,可能产生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的现象。即一种产品在A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B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可能就无法根据H-O的模式预测贸易模式了。

2014国际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国际经济学课后思考、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要素丰裕度 3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投入的绝对数量无关。如果X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x=Kx/Lx,大于Y商品的生产所采用两个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y= Ky/Ly,即Kx>ky,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4贸易条件:(对出口X的国家来说)。贸易后的国际均衡价格与贸易前的均衡价格差距越大,贸易后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越高,贸易利益越大。贸易条件的改善(贸易条件变大)意味着一国可以从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5相互需求法则相互需求法则以贸易双方对彼此商品的相互需求及其强弱程度来解释国际间商品交换比率的理论。 6提供曲线、:提供曲线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它表明一国为获得一定量的某种进口商品,需要提供多少其它商品出口,从供求两方面来考虑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 7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8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政府施加以维持或改变不完全竞争企业的战略行为,使市场竞争朝向有利于本国获利最大利益的方向发展的政策。这种政策观点针对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而提出,其核心在于: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实施;政府的政策目标是为了获取本国的利益最大化;该政策是一种进攻性的而非防御性的政策。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或竞争环境,调整企业的战略性行为。 9中心—外围论中心外围理论中心-外围理论(Core and Periphery Theory),是由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式,它将资本主义世界划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生产结构同质性和多样化的“中心”;一个是生产结构异质性和专业化的“外围”。 10贫困化增长:如果转移至他国的利益部分超出了增长利益,那么A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就称为“贫困化增长”, 11普惠制待遇:指的是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提供普遍的、非对等的、优惠待遇。 12适度关税 13绝对配额绝对配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数额,达到这个数额后便不准进口。 14关税配额是指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的待遇,而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兽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或罚款。 15外汇倾销:利用本币对外贬值机会,向外倾销商品和争夺市场的行为成为外汇倾销。这是因为本国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用外国货币表示价格降低,提高了该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

货币金融学简答题

货币金融学简答题 1、简要分析为什么分散投资可以减少风险 (1)金融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投资者是风险的厌恶者,而降低风险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构建多样化投资的资产组合,或者说“不把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2)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是资产组合中所有资产预期收益率的加权平均值。资产组合中,在资产总数一定情况下,单个资产占的比重小,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越小,风险越小,这个原理说明投资资产数量多可以减低风险。 (3)风险协方差公式说明:资产组合的风险并不是单个资产标准差的简单加权平均,而且与各种资产的相互关系有关。投资者通过选择彼此相关性小的资产进行组合时风险更小。 (4)资产组合的协方差反映组合资产共同变化的程度,因而资产组合的协方差越小组合资产投资的风险越小。资产组合的协方差又取决于组合资产之间的相关系数,组合资产之间的相关性越小系数越小,组合资产风险越低。这个原理说明通过多样化投资组合可以降低风险。 2、简要说明货币供应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所谓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 (1)内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中央银行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从上述货币供应模型中可以看出,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 (2)外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的。其基本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能从源头上控制货币供应量。 (3)事实上,无论从现代货币供应的基本模型,还是从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来看,货币供给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内生性”的,而“外生性”理论则依赖过于严格的假设。 3、简要说明西方利率理论中流动性偏好理论与可贷资金理论及古典利率理论的异同 三个理论都是从供求关系来解释利率的决定,但不同学派对供求关系的解释。不同之处在于: (1)古典学派强调资本供求对利率的决定作用,认为在实物经济中,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利息是资本的价格。利率的高低由资本供给即储蓄水平和资本需求即投资水平决定;储蓄是利率的减函数,投资是利率的增函数,均衡利率取决于投资流量和储蓄流量的均衡。即储蓄等于投资为均衡利率条件。由于古典利率理论强调实际因素而非货币因素决定利率,同时该理论还是一种流量和长期分析,

行政组织学简答题、论述题及解答(第6-10章)

第六章行政组织的社会心理与管理 一、简答题 1、组织管理心理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期望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管理者应如何重视挫折与管理的关系? 4、简述群体功能的主要内容。 5、简述群体意识包括的主要内容。 6、简述群体凝聚力的主要作用。 二、论述题 1、谈谈你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理解。 2、论述群体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管理手段。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1)适应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2)适应现代管理实践的要求;(3)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 2、(1)理性的人的前提是否具有普遍性;(2)期望概率比较难把握;(3)没有考虑负目标价值的影响。 3、(1)注意挫折教育;(2)学会关心与宽容;(3)避免挫折;(4)心理宣泄与心理治疗。 4、(1)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2)满足群体成员的需求;(3)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 5、(1)群体的归属意识;(2)群体的认同意识;(3)群体的促进意识。 6、(1)群体凝聚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行为如果与组织目标是一致的,那么群体凝聚力可以提高群体的工作绩效;如果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行为与整个组织目标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反的,那么群体凝聚力不仅不能提高工作绩效,反而会降低群体的工作绩效。 (2)群体凝聚力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一般来说群体凝聚力会提高满意程度,但满意程度高最终对整个群体的工作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满意程度高可以令群体成员对群体忠心耿耿,尽职尽责,但也可能使群体成员安于现状,维护既得利益,产生惰性,拒绝改革。

金融学复习-简答题

五、简答题 1. 主要的资金融通方式有哪些,它们各自的优劣势是什么? 参考答案: 资产融资的方式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 在直接融资过程中,资金短缺者通过金融市场直接向资金盈余者发放股票、债券等索取权凭证直接获取所需要的资金。其优点是避开了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进行交易,因此可以节约交易成本。其缺点是资金盈余者要承担比较大的风险。 在间接融资过程中,资金短缺者与资金盈余者并不直接发生直接的金融联系,而是通过银行等中介机构联系在一起。其优点是只要金融中介机构能够按时还本付息,资金盈余者就不会有风险,因此,这种融资方式对资金盈余者而言具有较小的风险。其缺点是资金短缺者在签订贷款协议时,会有很多附加条件,以至于资金短缺者很难在需求量和时间上得到保证,资金的用途也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 2. 金融体系的主体有哪些? 参考答案: 金融体系主体主要有政府部门、中央银行、金融中介、工商企业、居民个人和外国参与者等,各主体特性不同,在金融市场上起到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其中,金融中介金融市场上最大的买方和卖方,金融中介分为存款类金融中介和非存款类金融中介两大类。存款性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储贷协会、信用合作社等。非存款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和存款性金融机构吸收公众存款不同,它是通过发行证券或者以契约性的方式来聚集社会闲散资金。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等。 3. 金融市场主要有哪些功能? 参考答案: 金融市场最基本的功能是充当联结储蓄者与投资者的桥梁,对资本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配置,即通俗意义上的融资功能。融资功能的一方表现为聚敛功能,另一方面表现为配置功能。但融资并非金融市场的唯一功能,金融市场在融资过程中又派生出许多新的功能,比如风险管理功能、交易功能、反映功能等。 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中国人民银行把货币划分为哪些层次? 参考答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货币层次划分为以下三类,分别是M0、M1、M2。M0,即流通在外通货,包括居民手中的现金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M1是狭义货币,由M0加上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构成。M2是广义货币,由狭义货币加准货币构成。准货币是指流动性较差,但在短期中可转换成现金的账户。 1. 简述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原则? 参考答案: 商业银行和其他企业一样,它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商业银行的管理者们形成了三条基本的银行管理原则,即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和盈利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要求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使客户对银行保持坚定的信任。流动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以及银行支付需要的能力。盈利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在其经营活动中获取利润的能力,它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动力。 2. 简述商业银行的职能? 参考答案: 商业银行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职能:信用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信用创造职能和金融服务职能。信用中介职能指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把社会上的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再通过贷款业务,把这些资金投入到需要资金的社会经济各部门,从而在不增加社会货币资金总量的情况下,提高整个社会货币资金的增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完美版,含答案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A 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重金主义 D.货币主义 2.采取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不倾向使用的政策是D A.对进口关税设置壁垒 B.对非关税设置障碍 C.对外汇实行管制 D.对本国货币低估对外价值 3.相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B A.斯密 B.李嘉图 C.奥林 D.赫克歇尔 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行了多轮多边贸易谈判其中谈判时间最长的是C A.日内瓦回合 B.东京回合 C.乌拉圭回合 D.安纳西回合 5.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C A.1993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6年 6.一般而言外汇市场的参与者种类繁多下列不属于外汇市场主要参与者的是D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外贸公司 D.居民个人 7.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的收支差额是D A.官方结算差额 B.商品贸易差额 C.基本收支差额 D.经常项目差额 8.国际收支调整的重要基础理论是C A.调整论 B.货币论 C.弹性论 D.平衡论 9.从总体上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我国的进出口 产品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将A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不确定 10.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果边际消费倾向c=0.6边际储蓄率为s=0.3则外贸乘数为不 考虑政府的财政收入部分C A.10/9 B.5/3 C.5/2 D.10/3 11.下列属于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是D A.反倾销税 B.反补贴税 C.进口附加税 D.国内最低限价 12.最佳关税来源于B A.进口国厂商 B.出口国厂商 C.第三国出口厂商 D.第三国进口厂商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全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绝对优势理论【名词解释】 亚当·斯密在批驳重商主义基本观点的同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则两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此时如果两国根据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并相互进行交换,双方均能从中获益。 二、简述比较优势理论【名词解释】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形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占据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其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其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中获益。三、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分析一般均衡条件下的国际贸易【论述分析题】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它反映了一国的供给水平。 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在既定收入与消费偏好下。消费者所选择不同商品组合可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情况。它是消费者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其特征与消费者无差异曲线相同。 (一)两国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国内均衡 两国均衡时,甲国内均衡点为A,乙国 内均衡点为A’,国内价格线分别为PA和 PA’。甲国在X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乙国在Y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二)两国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 引入国际贸易,国际比价为PB=PB’=1。①甲国专业化生产X产品,国内均衡点由A 移至B点,B点为甲国生产均衡点。经过商品交换,甲国最终在E点消费,E为消费均衡点。BC为出口,EC为进口,BCE称为“贸 易三角”;②乙国专业化生产Y产品,国 内均衡点由A’移至B’点,B’点为乙国生 产均衡点。经过商品交换,乙国最终在E’ 点消费,E’为消费均衡点。B’C’为出口, E’C’为进口,B’C’E’称为“贸易三角”。 四、分析不同机会成本情况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分析题】 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既定条件下,额外生产1单位一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商品的最大数量。 ①机会成本不变:为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的 生产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产量是不变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斜率为常数、向右下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