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用参考]GB-18883-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doc

[实用参考]GB-18883-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doc

[实用参考]GB-18883-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doc
[实用参考]GB-18883-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indoorairqualitystandard

(GB/T18883-20XX)

前言

为保护人体健康,预防和控制室内空气污染,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联合起草小组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标准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安全所,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市劳动保护研究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环境工程所。

本标准于20XX年11月19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

本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卫生部负责解释。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其它室内环境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9801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T11737 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

GB/T12372 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氮检验标准方法改进的Saltzman法

GB/T14582 环境空气中氨的标准测量方法

GB/T14668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GB/T1466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GB14677 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1467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15262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15435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

GB/T15437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15438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GB/T15439 环境空气苯并[a]花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15516 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酞丙酮分光光度法

GB/T16128 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甲醛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16129 居住区大气中甲醛卫牛检验标准方法分光光度法

GB/T16147 空气中氨浓度的闪烁瓶测量方法

GB/T17095 室内空气申可吸人颗粒物卫生标准

GB/T18204.13 公共场所室内温度测定方法

GB/T18204.14 公共场所室内相对湿度测定方法

GB/T18204.15 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流速测定方法

GB/T18204.18 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示踪气体法

GB/T18204.23 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检验方法

GB/T18204.24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检验方法

GB/T18204.25 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检验方法

GB/T18204.26 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

GB/T18204.27 公共场所空气申臭氧检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3.1 室内空气质量参数(indoorairqualityparameter)

指室内空气中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参数。

3.2 可吸人颗粒物(particleswithdiametersof10umorless,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urn的颗粒物。

3.3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otalVolatileOrganicCompoundsTVOC)

利用TenaGGC或TenaGTA采样,非极性色谱柱(极性指数小于10)进行分析,保留时间在正己烷和正十六烷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3.4标准状态(normalstate)

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kPa时的于物质状态。

4 室内空气质量

4.1室内空气应无毒、无害、无异常嗅味。

4.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见表l。

表1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Table1IndoorAirQualityStandard

5室内空气质量检验

5.1室内空气中各种参数的监测技术见附录A。

5.2室内空气中苯的检验方法见附录B。

5.3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检验方法见附录C。

5.4室内空气中菌落总数检验方法见附录D。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室内空气监测技术导则

A.1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室内空气监测时的选点要求、采样时间和频率、采样方法和仪器、室内空气中各种参数的检验方法、质量保证措施测试结果和评价。

A.2选点要求

A.2.1采样点的数量:采样点的数量根据监测室内面积大小和现场情况而确定,以期能正确反映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水平。原则上小于50㎡的房间应设1—3个点;50—100㎡设3~5个点;100㎡以上至少设5个点。在对角线上或梅花式均匀分布。

A.2.2采样点应避开通风口,离墙壁距离应大于0.5rn。

A.2.3采样点的高度:原则上与人的呼吸带高度相一致。相对高度0.5m—

1.5m之间

A.3采样时间和频率

年平均浓度至少采样3个月,日平均浓度至少采样18h,8h平均浓度至少采6h、1h平均浓度至少采样45min,采样时间应函盖通风最差的时间段。

A.4采样方法和采样仪器

根据污染物在室内空气中存在状态,选用合适的采样方法和仪器用于室内的采样器的噪声应小于50dB(A)。具体采样方法应按各个污染物检验方法中规定的方法和操作步骤进行

A.4.1筛选法采样:采样前关闭门窗12h,采样时关闭门窗,至少采样45min。

A.4.2累积法采样:当采用筛选法采样达不到本标准要求时,必须采用累积法(按年平均、日平均、8h平均值)的要求采样。

A.5质量保证措施

A.5.1气密性检查:有动力采样器在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气密性进行检查不得漏气

A.5.2流量校准:采样系统流量要能保持恒定.采样前和采样后要用一级皂膜计校准采样系统进气流量,误差不超过5%。

采样器流量校准:在采样器正常使用状态下,用一级皂汁膜计较采样器流量计的刻度,校准5个点,绘制流量标准曲线。记录校准时的大气压力和温度。

A.5.3空白检验:在一批现场采样中,应留有两个采样管不采样并按其他样品管一样对待,作为采样过程中空白检验,若空白检验超过控制范围,则这批样品作废。

A.5.4仪器使用前,应按仪器说明书对仪器进行检验和标定。

A.5.5在计算浓度时应用下式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式中V0-------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

V-------采样体积,L;

TO-------标准状态的绝对温度,273K;

T——采样时采样点现场的温度(t)与标准状态的绝对温度之和,(t+273)K;

P0——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压力,101.3Pa;

P——采样时采样点的大气压力,kPa。

A.5.6每次平行采样,测定之差与平均值比较的相对偏差不超过20%。

A.6检验方法

室内空气中各种参数的检验方法见表A.1

表A.1室内空气中各种参数的检验方法

参考文献格式国家标准文档

参考文献格式国家标准文档Reference format national standard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参考文献格式国家标准文档 前言: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论文常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文章。本文档根据论文格式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参考文献格式国家标准(z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 025.32 gb 7714-87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descriptive rules for bibliographic references 国家标准局 1987 - 05 - 05 批准 1988 - 01 - 01 实施 l 引言 1.1 本标准规定了各类型出版物中的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的符号

、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以及参考文献标注法。 1.2 本标准专供著者与编者编纂文后参考文献使用,而不是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纂者以 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2 名词、术语 2.1 文后参考文献: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 2.2 识别题名: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isds)认可的某种连续出版物唯一的名称。 3 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 本标准分别规定了专著、连续出版物、专利文献、专著中析出的文献以及连续出版物中析 出的文献的著录格式。在五种著录格式中,凡是标注“供选择”字样的著录项目系参考文 献的选择项目,其余的著录项目系参考文献的主要项目。可以按本标准第 6 章的规定或根 据文献自身的特征取舍选择项目。

最详细的论文参考文献规范格式说明

论文参考文献规范格式详解 一、文献格式的快速引用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的类型(即引文出处)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在文献名后并以方括号括起,具体类型标识如下: M ——专著、普通图书 C ——论文集 N ——报纸文章 J ——期刊文章 D ——学位论文 R ——研究报告 S ——标准 P ——专利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实例 1、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2、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2] Spivak,G. Victory in Limbo[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3] Almarza, G.G.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4]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67.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_7714-2005)-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顺序编码制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示例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GB 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①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英文作者请将作者名写全)。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②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③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④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⑤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⑥文献起止页码。 ⑦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根据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M 论文集 C 报纸文章N 期刊文章J 学位论文 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文献类型标识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英语毕业论文引用和参考文献格式

英语毕业论文引用和参考文献格式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引用和参考文献格式采用APA格式及规。 一、文中夹注格式 英语学位论文引用别人的观点、方法、言论必须注明出处,注明出处时使用括号夹注的方法(一般不使用脚注或者尾注),且一般应在正文后面的参考文献中列出。关于夹注,采用APA格式。 (一)引用整篇文献的观点 引用整篇文献(即全书或全文)观点时有两种情况: 1.作者的姓氏在正文中没有出现,如: Charlotte and Emily Bronte were polar opposites, not only in their personalities but in their sources of inspiration for writing (Taylor, 1990). 2. 作者的姓氏已在正文同一句中出现,如: Taylor claims that Charlotte and Emily Bronte were polar opposites, not only in their personalities but in their sources of inspiration for writing (1990). 3. 如果作者的姓氏和文献出版年份均已在正文同一句中出现,按APA的规不需使用括号夹注,如: In a 1990 article, Taylor claims that Charlotte and Emily Bronte were polar opposites, not only in their personalities but in their sources of inspiration for writing. 4. 在英文撰写的论文中引用中文著作或者期刊,括号夹注中只需用汉语拼音标明作者的姓氏,不得使用汉字,如:(Zhang, 2005) (二)引用文献中具体观点或文字 引用文献中某一具体观点或文字时必须注明该观点或者该段文字出现的页码出版年份,没有页码是文献引用不规的表现。 1.引用一位作者的文献 (1)引用容在一页,如: Emily Bronte “expressed increasing hostility for the world of human relationships, whether sexual or social” (Taylor, 1988:11). (2)引用容在多页上,如: Newmark (1988:39-40) notes three characteristically expressive text-types: (a) serious imaginative literature (e.g. lyrical poetry); (b) authoritative statements (political speeches and documents, statutes and legal documents, philosophical and academic works by acknowledged authorities); (c) autobiography, essays, personal correspondence (when these are personal effusions).

参考文献格式(国标)

参考文献 B为本词条添加义项名 ?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目录 基本介绍编辑本段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 很多刊物将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 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目前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我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1)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2)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3)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注: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在引用文献类型代码标准时,其附录列表中将M解释为普通图书,这要么是列表是出了错要么是引用中的改变。如果是错误,则我们要清除这个错误;即使是有意的改变也因这种改变容易引起混乱,需要我们探索改进的办法。

部分引用和参考文献

部分引用和参考文献 《三国志 (汉) 宋衷

王国维 (战国) 佚名 (战国) 佚名 (晋) 皇甫谧 (宋) 罗泌 (清) 郝懿行辑 (清) 郝懿行 袁珂 (唐) 李肇 (宋) 徐兢 (宋) 沈括 (元) 郭罗洛·纳新 (清) 顾炎武 (清) 顾炎武 (清) 顾炎武 (清) 顾炎武 (清) 赵翼 (清) 钱大昕 (清) 王鸣盛 (清) 梁玉绳 (清) 梁玉绳 (清) 王先谦 (汉) 郑玄 (汉) 王逸《楚辞校(唐) 裴鉶 (唐) 李玫 (唐) 袁效 (宋) 郭茂倩 (宋) 李昉等 (清) 董诰等 (清) 彭定求等 (魏) 曹操 (魏) 曹植 (晋) 阮籍 (唐) 高适 (唐) 韩愈 (金) 元好问 (清) 陈维崧 (清) 颜元 《恕谷后 (清) 王余佑 (清) 王源 (清) 汤斌《孙夏峰先生(奇逢) (清) 李塨《颜习斋先生(元) (清) 冯辰《李恕谷先生(塨) (清) 陈鋐《鹿忠节公(善继) (汉) 许慎 (北魏) 郦道元 (唐) 李泰

(宋) 王应麟 (清) 顾祖禹 (清) 顾炎武 (清) 钱仪吉 (清) 尹会一 (清) 李元度 (清) 李 恒 清国史馆 徐世昌 徐世昌 孙静菴 邓之诚 唐 (清) 黄彭年等(光绪) 河北省通志馆(台) (明) (弘治) (清) (顺治) (清) (康熙 ) (清) (乾隆 ) (民国)寿鹏飞 陈瑞泉主编 河北人民出版社编 河北省社科院编 王明远主编 河北省民间文学研究会编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编 河北省易县政协编 河北省易县政府编 缪荃孙抄 (元) 熊梦祥 (明) 沈 榜 (清) 朱尊彝、于敏中 (清) 孙承泽 (清) 吴长元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编 曹子西主编 陈 平 王 玲 北京市社科所编 苏天钧主编 《京华旧事存真》(一) 苏天钧主编 《京华旧事存真》(二) 曹子西主编 曹子西主编 范文澜主编 翦伯赞主编 王国维 陈寅恪 陈寅恪 《隋唐

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1]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标准规范 参考文献应引作者亲自阅过的近年的主要文献,一般文章不超过5篇,评述、综述性文章不超过20篇。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引用,但可作脚注处理。参考文献列于文后,正文中也须用上角标标出引用文献的序号。参考文献用“顺序编码制”,即各篇文献按其在正文中的标注序号依次列出。参考文献条目著录:个人著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格式。作者3人以下全部著录,4人以上只著录前3人,之间加“,”,后加“等” 或“etal”。 1.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 2.文后参考文献编排格式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范例:[1]杨浩滨.食品微生物学[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5,28-30. (2) 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范例:[5]肖凯军.大豆分离蛋白的酶法改性[J]. 食品科学,1995,

16(9):30-34. 范例:[7]OUJP,YOSHIDA O,SOONGT, etal. 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 Earthquake Eng , 1997,38(3): 358-361. (3) 论文集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A].编者.论文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范例:[8]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 .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21-133. (4) 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范例:[10] 胡鞍钢. 中国能够实现粮食自给目标[N].联合早报,1994,10. (5) 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范例:[11]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6) 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范例:[12]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7) 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名].电子文献的

参考文献格式国家标准

参考文献格式国家标准 参考文献格式国家标准 参考文献格式国家标准(zt)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descriptive rules for bibliographic references国家标准局 1987 - 05 - 05 批准1988 - 01 - 01 实施l 引言本标准规定了各类型出版物中的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的符号、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以及参考文献标注法。本标准专供著者与编者编纂文后参考文献使用,而不是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纂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2 名词、术语文后参考文献: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识别题名: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 (isds) 认可的某种连续出版物唯一的名称。 3 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本标准分别规定了专著、连续出版物、专利文献、专著中析出的文献以及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的著录格式。在五种著录格式中,凡是标注“供选择”字样的著录项目系参考文献的选择项目,其余的著录项目系参考文献的主要项目。可以按本标准第 6 章的规定或根据文献自身的特征取舍选择项目。3 . 1 专著3 .1 .1 著录项目a .主要责任者b .书

名 c .文献类型标识 ( 供选择 )d .其他责任者 ( 供选择)e . 版本 f . 出版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g ·文献数量 ( 供选择 )h . 丛编项 ( 供选择 )i . 附注项 ( 供选择 )j . 文献标准编号 ( 供选择 ) 著录格式主要责任者.书名〔文献类型标识 ] .其他责任者.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数量.丛编项.附注项.文献标准编号例:1 刘少奇.论***员的修养.修订 2 版.北京:人民出版社,页.2 morton l t, of medical :butterworths,sources for research and 0-408-70916-2 .3 . 2 连续出版物3 . 2 . 1 著录项目a .题名b .主要责任者c .版本d. 卷、期、年、月或其他标识〔年.月,卷 ( 期 )~ 年,月,卷 ( 期 ) . ]( 供选择 )e . 出版项 (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f . 丛编项 ( 供选择 )g . 附注项 ( 供选择 )h . 文献标准编号 ( 供选择 )3 . 2 . 2 著录格式题名.主要责任者.版本.年.月,卷 ( 期 )~ 年.月,卷 ( 期 )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丛编项.附注项.文献标准编号例:1 地质论评.中国地质学会. 1936 , l(l)~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36~ .2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and primary industries division, statistics canada. preliminary

部分引用和参考文献

部分引用和参考文献《山海经》 《诗经》 《周易》 《周礼》 《礼记》 《大戴礼记》 《春秋公羊传》 《春秋榖梁传》 《尔雅》 《老子》 《庄子》 《论语》 《孟子》 《荀子》 《管子》 《墨子》 《韩非子》 《吕氏春秋》 《淮南子》 《盐铁论》 《白虎通义》 《风俗通义》 《春秋繁露》 《论衡》《四民月令》 《齐民要术》 《颜氏家训》 《尚书》 《逸周书》 《春秋左传》 《国语》 《战国策》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南史》 《北史》 《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宋史》 《元史》 《清史稿》 《资治通鉴》 (汉) 宋衷《世本八种》 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校》

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战国) 佚名《穆天子传》 (战国) 佚名《燕丹子》 (晋) 皇甫谧《帝王世纪》 (宋) 罗泌《路史》 (清) 郝懿行辑《燕子春秋》 (清) 郝懿行《山海经笺疏》 袁珂《山海经校注》 (唐) 李肇《唐国史补》 (宋) 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宋) 沈括《梦溪笔谈》 (元) 郭罗洛·纳新《河朔访古记》 (清) 顾炎武《日知录》 (清) 顾炎武《历代帝王宅京记》 (清) 顾炎武《京东考古录》 (清) 顾炎武《昌平山水记》 (清) 赵翼《廿二史劄记》 (清)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 (清)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清) 梁玉绳《史记志疑》 (清) 梁玉绳《汉书人表考》 (清) 王先谦《鲜虞中山国事表、疆域图说补释》(汉) 郑玄《毛诗笺》 (汉) 王逸《楚辞校补》 (梁) 萧统《文选》(唐) 裴鉶《裴鉶传奇》 (唐) 李玫《纂异记》 (唐) 袁效《甘泽谣》 (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宋) 李昉等《太平御览》 (清) 董诰等《全唐文》 (清) 彭定求等《全唐诗》 (魏) 曹操《魏武帝集》 (魏) 曹植《陈思王集》 (晋) 阮籍《阮步兵咏怀诗注》(唐) 高适《高常诗集》 (唐) 韩愈《昌黎先生集》 (金) 元好问《中州乐府》 (清) 陈维崧《湖海楼集》 (清) 颜元《恕谷后集》 (清) 王余佑《五公山人集》 (清) 王源《居业堂集》 (清) 汤斌《孙夏峰先生(奇逢)年谱》(清) 李塨《颜习斋先生(元)年谱》(清) 冯辰《李恕谷先生(塨)年谱》(清) 陈鋐《鹿忠节公(善继)年谱》(汉) 许慎《说文解字》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唐) 李泰《括地志》 (唐)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

参考文献格式--国标

《中国文字学报》参考文献格式 一、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a. 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b. 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c. 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d. 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e. 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f. 文献起止页码。 g. 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二、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 文献类型标识M C N J D R S P 2、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对于数据库(database) 、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 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数据库计算机程序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DB CP EB 4、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要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 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三、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 (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照ISO 690及ISO 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常用五金标准件名称-国家标准号对应表

常用五金标准件名称-国家标准号对应表

常用五金标准件名称-国家标准号对应表 新物料编码原物料编码名称全名规格型号标记 4105.00018 23.5080025 弹簧垫圈垫圈垫片_弹簧垫圈Φ2.5垫圈GB/T 93 2.5 4105.00011 23.2030006 弹簧垫圈垫圈垫片_弹簧垫圈φ3(镀黑锌)垫圈GB/T 93 3 A23.2030010 23.2030010 弹簧垫圈垫圈垫片_弹簧垫圈φ3(镀彩锌)垫圈GB/T 93 3 4105.00015 23.2040008 弹簧垫圈垫圈垫片_弹簧垫圈φ4(镀黑锌)垫圈GB/T 93 4 4105.00014 23.2040006 弹簧垫圈垫圈垫片_弹簧垫圈φ4垫圈GB/T 93 4 4105.00025 23.2050006 弹簧垫圈垫圈垫片_弹簧垫圈φ5垫圈GB/T 93 5 4105.00016 23.2060006 弹簧垫圈垫圈垫片_弹簧垫圈φ6(镀黑锌)垫圈GB/T 93 6 4105.00017 23.2080006 弹簧垫圈垫圈垫片_弹簧垫圈Φ8垫圈GB/T 93 8 4105.00020 28.8009114 垫片垫圈垫片_垫片D型垫片Φ6.5 VT8.009.114 非标件 A28.8602779 28.8602779 垫片机加件_垫片VT8.602.779 非标件 A28.8602780 28.8602780 垫片机加件_垫片VT8.602.780 非标件 4201.00041 23.1041819 垫圈垫圈垫片_垫圈VT8.078.433(φ4.5*19*1.5MM 装灯泡用)非标件 4105.00019 23.5090025 平垫垫圈垫片_平垫Φ2.5垫圈GB/T95 2.5 4105.00001 23.1030001 平垫圈垫圈垫片_平垫圈φ3(镀黑锌)垫圈GB/T95 3 4105.00003 23.1030006 垫圈垫圈垫片_垫圈Φ 3(镀彩锌)垫圈GB/T95 3 4105.00005 23.1040006 平垫圈垫圈垫片_平垫圈φ4(黑)垫圈GB/T95 4 A23.1040007 23.1040007 平垫圈垫圈垫片_平垫圈φ4(镀彩锌)垫圈GB/T95 4 A23.2000005 23.2000005 垫片垫圈垫片_垫片Φ5垫圈GB/T95 5 4105.00006 23.1061216 平垫圈垫圈垫片_平垫圈φ6(镀黑锌)垫圈GB/T95 6 4105.00009 23.1080006 平垫圈垫圈垫片_平垫圈φ8(镀黑锌)垫圈GB/T95 8 A23.1100006 23.1100006 垫圈垫圈垫片_垫圈φ12垫圈GB/T95 12 4105.00007 23.1061816 大平垫垫圈垫片_大平垫φ6x18垫圈GB/T 96.2 6 4105.00004 23.1030007 平垫圈垫圈垫片_平垫圈Ф3 镀彩锌外径9mm 垫圈GB/T 96.2 3 4105.00002 23.1030002 平垫圈垫圈垫片_平垫圈φ3(镀黑锌)垫圈GB/T97.1 3 第 2 页共 10

参考文献的引用原则思考

参考文献引用原则的探讨 王平 (振动、测试与诊断编辑部,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 摘要阐述参考文献在科技期刊和科技论文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提出参考文献的引用应遵循全面性、时效性、代表性和公正性的原则。 关键词科技期刊;科技论文;参考文献;引用原则;影响因子 中图分类号G237.5 Som e p o i nts on t he record i n g p ri nci p les for references i n sci-tech p eriod icals!W an g P i n g Abstract T he i m p ortant ro les o f ref erences i n sci-tech p eriod icals and research p a p ers are stressed.S om e as p ects i n ref erence se lection are d iscussed and f our p ri nci p les i n ref erence record i n g are p ro p osed,Wh ich are com p leteness,eff ectiveness,re p resentativeness and j ustice. K e y words sci-tech p eriod ical;scientific p a p er;ref erence;record i n g p ri nci p le;i m p act f actor Aut hor’s address Ed itorial D e p art m ent o f Journal o f v i bration,M easure m ent&D ia g nos is,N an j i n g U n ivers it y o f A eronautics& A stronautics,210016,N an j i n g,Ch i na 参考文献的引用体现了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继承性和连续性,它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1]。根据参考文献的引用情况统计得出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平均引文率和即年指标等文献指标在评价期刊及论文的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近年来,我国对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要求日趋规范,但对参考文献引用原则的研究工作较少[3]。文献[1]对参考文献的引用原则总结为: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采用标准化的著录格式。文献[3]总结为:直接引用的文献;最必要、最主要及最新的文献;正式出版的文献。笔者认为:引用“公开发表的文献”是参考文献的前提和基础,故没有专门列出,在此基础上提出参考文献的引用应遵循全面性、时效性、代表性和公正性的原则。 1全面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研究的深度和学科交叉的广度不断加大,知识融合和技术集成的趋势日趋明显,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在某个领域的某个研究方向取得一些新进展或一定程度的突破,必须首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充分了解国内外科技界在此方面的有关成就和最新进展,学习并采用先进的思想和方法。从论文工作的设想、着手研究到论文写作的完成,都需 要不断地查阅和参考大量的相关文献。较全面的引用参考文献是提高文章信息量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献成为衡量期刊科学交流程度和吸收外部信息能力的一个评价指标[4]。1988—1992年间,我国平均每篇论文的引文量为5!6篇,而美国的《科学引文索引》(SC I)收录的论文引文平均为23.69篇[5]。2001年度,《SC I》收录论文的平均参考文献量为28篇,国内统计源选取的统计论文的平均参考文献量为6.8篇[6]。据统计[6],1991年我国科技期刊论文的平均引文数为5.80篇,其中有20%的文章无参考文献,1995年我国科技期刊论文的平均引文数为5.98篇,1996年为6.05篇,1997年为6.28篇,1998年为6.58篇,1999年为6.84篇,2000年为6.99篇,2001年为7.36篇。这说明,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所取得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并且继续保持稳步上升的趋势,但与国际科技期刊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对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和促进学术交流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应当鼓励作者正确提高文后参考文献的引用数量和质量[7]。从所引文献的全面性,不仅可以看出作者对该学科领域知识及发展动态了解的深度和广度,还从侧面反映了研究工作的起点和论文的学术水平;因此,许多国际著名刊物在审稿意见表中就明确列出“文后参考文献引用是否全面、合理”的评审指标,这一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期刊编辑和审稿人在处理稿件时,对文后参考文献过少、过于陈旧的文章应要求作者补充并完善。 2时效性 一篇论文能否与科技前沿相联系,在论文中表现为是否与当年或最近2年的文献相联系。有关文献[6,8]显示,我国科技人员在利用最新文献方面低于国外。科技论文必须有所创新,由于科技期刊能将一定时期(特别是近期)的学术最新信息及时报道,因此参考文献应以最新、近期的文献为主,即引用的近期文献越多,说明论文的研究内容较新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论文的学术水平。据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I S I)统计资料,《N at ure》各学科引用参考文献的年代分布峰值一般都处于最近2年,这不仅说明影响因子指标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而且反映出应重视参考文献时效性的原则。笔者看到《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 2004年2月第16卷第1期 编辑学报 ACTA ED I TOLOG I CA F eb.2004 """"""""""""""""""""""""""""""""""""""""""""""""""""""""""""""""" v o l.16N o.1

国标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的类型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⑤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三、举例 1、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4〕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Vinyl 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2, 63:465 2、专著 〔1〕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7 〔2〕Kortun G.Reflectance Spectroscopy〔M〕.New York: Spring-Verlag,1969 3、论文集 〔1〕郭宏,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421-425 〔2〕Eiben A E, vander Hauw J K.Solving 3-SAT with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s 〔C〕.//Proc 4th IEEE Con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Piscataway: IEEE Press, 1997.81-86 4、学位论文 〔1〕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2 〕Chrisstoffels L A J .Carrier-facilitated transport as a mechanistic tool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D〕.The Netherland:Twente University.1988 5、专利文献 〔1〕Hasegawa, Toshiyuki, Yoshida,et al.Paper Coating composition〔P〕.EP 0634524.1995-01-18 〔2 〕仲前昌夫,佐藤寿昭.感光性树脂〔P 〕.日本,特开平09-26667.1997-01-28

部分紧固件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对照表

部分紧固件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对照表 一、螺栓 序号中国国家标准代号标准名称ISO标准代号美国标准代号德国标准代号日本标准代号 1 GB8-88 方头螺栓C级JIS B 1182: 1995 方头螺栓ASME B18.2.1 1996 2 GB10-88 沉头方颈螺栓 3 GB12-88 半圆头方颈螺栓JIS B 1171: 2005 半圆头方颈螺栓ASME B18.5 1990(R 1998) 4 GB799-88 地脚螺栓JIS B 1178: 1994 5 GB/T 5780-2000 六角头螺栓C级ISO4016:1999 DIN EN ISO 4016 6 GB/T 5781-2000 六角头螺栓全螺纹C级ISO4018:1999 DIN EN ISO 4018 7 GB/T 5782-2000 六角头螺栓ISO 4014:1999 DIN EN ISO 4014 六角头螺栓ASME B18.2.1 1996 六角头螺栓A和B级ISO 4014:1999 DIN EN ISO 4014 8 GB/T 5783-2000 六角头螺栓全螺纹ISO 4017:1999 DIN EN ISO 4017 六角头螺栓全螺纹A和B级ISO 4017:1999 DIN EN ISO 4017 9 GB/T 5785-2000 六角头螺栓细牙ISO8765:1999 DIN EN ISO 8765 六角头螺栓细牙A和B级ISO8765:1999 DIN EN ISO 8765 10 GB/T 5786-2000 六角头螺栓细牙全螺纹ISO8676:1999 DIN EN ISO 8676 六角头螺栓细牙全螺纹A和B级ISO8676:1999 DIN EN ISO 8676 11 GB5789-86 六角法兰面螺栓加大系列B级DIN EN 1665 JIS B 1189: 2005 12 GB/T 16674-1996 六角法兰面螺栓小系列 13 M42-M160×6 六角头螺栓B级DIN 931-2

【引用】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引用】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很多,一般来说参考文献的格式都要符合国标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但实际中很多出版社和期刊对论文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发现周围的很多人对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格式不是很清楚,所以把规范格式贴出来。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 1 专著著录格式 [序号]著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 [1]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26~28 Sun Jiaguang, Yang Changqing. Computer graphics[M].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1995.26~28(in Chinese) 例: [2]Skolink M I. Radar handbook[M]. New York: McGraw-Hill, 1990 2 期刊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 [3]李旭东,宗光华,毕树生,等.生物工程微操作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28(3):249~252 Li Xudong, Zong Guanghua, Bi Shusheng, et al. Research on global vision system for bioengineering-oriented micromanipulation robot system[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02,28(3):249~252(in Chinese) 3论文集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