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 选修1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检测题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 选修1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检测题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  选修1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检测题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  选修1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检测题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检测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条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作用

B.春秋时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

C.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2.吴起在楚国变法时宣布封君子孙传三世即收其爵禄,裁撤无用、不急的官,并迁徙部分贵族到边远地区从事开发。这些措施( )

①适应了集权统治的需要①反映了法家思想在楚国盛行①易遭到世袭贵族的反对①有利于楚国边远地区的开发

A. ①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①

D. ①①①

3.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是,“商鞅虽死,秦法不败”。上述现象说明()

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①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①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①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

A. ①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

D. ①①①①

4.商鞅变法中堪称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官僚制度开端的是( )

A.废除井田制

B.建立户籍制

C.推行县制

D.统一度量衡

5.《诗》中描写秦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反映出当时的秦国()

A.政治清明

B.经济发达

C.民风强悍

D.矛盾重重

6.《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7.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措施是()

A. “相地而衰征”

B. “劝民耕农利土”

C. “依军功,行田宅”

D. “除井田,民得买卖”

8.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 “燔诗书而明法令”

B.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C.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

D. “为田开阡陌封疆”

9.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但他自己却因变法而惨遭杀害。变法内容中,为他招来杀身之祸的是( )

A.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B.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C.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D.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10.正因有了秦孝公的广纳贤才,才有了商鞅的投奔秦国;也正因有了商鞅的投奔秦国,才有了后来整个中国的大一统。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实行县制

C.奖励耕织,废除贵族特权

D.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

11.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

①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①自耕农阶层的要求①奴隶主阶级的要求①商人阶层的要求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12.据说,商鞅到秦国时,随身携带着一本书,他视这本书为珍宝,并借鉴该书的内容,为秦国制定了《秦律》。他携带的应是()

A.《诗经》

B.《孙膑兵法》

C.《法经》

D.《道德经》

13.“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14.“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主要是因为( )

A.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贵族的势力被铲除

C.取信于民

D.改革成效显著

15.“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直接作用是()

A.促进了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

B.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

C.加快了新兴封建制度的确立过程

D.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16.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连坐法和告奸制度

17.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据此可知,李悝主张()

A.精耕细作

B.奖励耕织

C.土地私有

D.重农抑商

18.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与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有人认为

19.《国语》载:“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这反映了()

A.西周时期祭祀活动盛大

B.春秋时牛耕技术应用

C.战国时铁器广泛使用

D.战国时期农业发展

20.观察下图,战国时期,秦国从一个落后的边陲之国到拥有“威武的秦军”,这主要得益于商鞅()

A.奖励耕织

B.实行县制

C.统一度量衡

D.推行军功爵制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

——《史记·蔡泽列传》

请回答:

(1)这两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两次重要改革?

(2)材料一说明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其目的是什么?

(3)这两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特征?

22.材料一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最辉煌的篇章。作为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

材料二(变法)行之十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作战65次。

——摘编自粟劲《秦律通论》

(1)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和作用。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

材料二“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材料三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

请回答:

(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组图片。

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些历史史实?

(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简评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

(3)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5.材料一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 ——《国语·齐语》

材料二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 ——《史记·蔡泽列传》

探究思考

(1)材料一中“相地而衰征”的内容及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说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其目的是什么?

(3)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要改革?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时代特征?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公作”指的是井田制下的奴隶集体劳动,“分地”指的是封建生产方式。

2.【答案】C

【解析】据材料“收其爵禄,裁撤无用、不急的官”可知,变法措施削弱贵族权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当然也会遭到贵族的反对,故①①正确;吴起以法家思想变法,但并不能说明整个楚国法家思想流行,故①错误;迁徙部分贵族到边远地区从事开发,有利于边远地区的发展,故①正确,C 项符合题意。

3.【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商鞅变法深层次的理解和辨析能力。题干的前半部分说明商鞅变法损害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而“秦法不败”说明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同时也说明变法者往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但并不能说明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故C项正确。

4.【答案】C

【解析】封建官僚制度主要是指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对地方官吏垂直管理的制度,始于商鞅变法中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的规定,即推行县制,故选C。

5.【答案】C

【解析】“兴师”“修我戈矛”都是强悍尚武的反映。

6.【答案】D

【解析】题干中材料的意思是,商鞅变法引起了旧贵族的怨恨,A项与变法内容不符,可排除;B、

C、D三项均为变法的内容,D项与旧贵族利害关系最密切,故选D项。

7.【答案】D

【解析】注意题目要求“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故D符合题意。

8.【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应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来思考,这里的“社会转型”是指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商鞅变法中“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制的经济基础,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对社会转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9.【答案】B

【解析】

10.【答案】A

【解析】解题关键词是“影响最深远”。据所学知识,A项废除了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确立了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11.【答案】A

【解析】“废井田,开阡陌”使新兴地主和自耕农对土地的所有权在法律上得到了认可,得到了他们的拥护和支持。

12.【答案】C

【解析】商鞅热衷于法家思想,主张变法改革。在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属于法家著作的仅有C 项。A项是儒家经典,B项是兵家的代表作,D 项是道家的代表作。

13.【答案】C

【解析】“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的效果是增加户口数,从而达到提高政府赋税收入的目的。

14.【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秦卒行其法”可知,商鞅变法取得了巨大成效,秦国大力推行。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两项不能成为主要原因,排除;B项表述本身不符合史实,具有片面性。进一步可知,D项正确。

15.【答案】B

【解析】“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实质上都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所以直接导致了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16.【答案】D

【解析】秦国实行连坐法和告奸制度,加强了人们的防范心理。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1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可知古代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采取精耕细作的方式才能增加农业产量,故A项正确;奖励耕织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土地私有制度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明确主张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的是商鞅,故D项错误。

18.【答案】D

【解析】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新兴地主阶级要夺取政权。

19.【答案】B

【解析】材料的含义是牛原来作为宗庙祭祀的牺牲,现在成为种田的主要帮手,结合图片信息可知B项正确。

20.【答案】D

【解析】推行军功爵制,极大地激发了秦人当兵和参战的积极性,增强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21.【答案】(1)李悝变法、吴起变法。

(2)措施:平籴法。目的:稳定小农经济,实现富国强兵。

(3)作用: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进步。特征: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归纳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第(1)题依据材料中的变法内容及涉及的国别信息等加以明确;第(2)题从材料一中获取信息,由籴的贵贱的论述可知为平籴法;第(3)题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加以分析其作用。政治特征的分析注意新旧阶级的斗争和新旧制度的更替。

22.【答案】(1)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成效大。

(2)特点:利用强悍民风,因势利导;刑赏并用(以法家学说为指导思想)。作用: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稳定了社会秩序;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加快了秦统一中国的进程。

【解析】

23.【答案】(1)赞扬态度。

(2)与什伍制度相结合。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

(3)是其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的推行。实质上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4)使秦的法律严酷苛刻,文化专制严重,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一中“小过不生……乱不生也”可知韩非子持赞扬态度。第(2)题特点由材料二中“与什伍制度相结合”来回答。直接目的应从商鞅欲强化统治与管理民众方面考虑。第(3)题由材料三中“……于国有害的寄生虫”可知“六虱”与商鞅变法的主观目的相悖,实质从其加强思想统治方面考虑。第(4)题从秦国以后的阶级矛盾激化及秦朝短命而亡方面回答其消极影响。

24.【答案】(1)史实: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使用铁农具、牛耕,征收地租的封建剥削方式已出现。(2)措施:实行连坐法;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任答三点即可)

作用:废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生产关系,确立了新兴地主土地所有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任答两点即可)

(3)联系: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材料二商鞅变法是在材料一春秋战国生产力发展和新剥削方式产生的基础上进行的;变法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

【解析】

25.【答案】(1)内容: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2)“平籴法”。稳定小农经济,实现富国强兵。

(3)①改革: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①作用:促进各诸侯国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①特征: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的内容和意义。依据教材答题难度不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