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平行线

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说明:也可以说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平行,这实际上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也称为平行线的传递性:即,若a∥b,b∥c,则a∥c。

4、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说明:要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用判定公理(或定理)在已知条件中有两条直线平行时,则应用性质定理。

6、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注意:当角的两边平行且方向相同(或相反)时,这两个角相等。当角的两边平行且一边方向相同另一方向相反时,这两个角互补。

7、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和相交两种;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一定注意:在同一平面内!!!

8、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

9、图形的平移定义: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相等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

图形的平移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本章相关联知识点:

1、如果两点到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那么经过该两点的直线不一定与该直线平行;如果这两点在这个直线两侧就相交;在这个直线同侧才平行。

2、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3、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易考题:

1.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两次拐弯

的角度是()

A.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B.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右拐50°C.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左拐130°D.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50°2. 如图1:内错角有()

A.10对B.8对C.6对D.4对

图1 图 2 图3

3、如图2,已知AB ∥ED ,则∠B+∠C+∠D 的度数是( )

A 、180°

B 、270°

C 、360°

D 、450°

4.如图3,有一条直的宽纸带,按图折叠,则∠α的度数等于( )

A 、 500

B 、600

C 、750

D 、850 5.若∠A 和∠B 的两边分别平行,且∠A 比∠B 的2倍少30°,则∠B 的度数为( ) A 、30° B 、70° C 、30°或70° D 、100° 6.下面4个图形中,∠1和∠2是同位角的有 .

① ② ③ ④

7.(6分)如图,AB 、CD 被EF 所截,MG 平分∠BMN ,NH 平分∠DNM ,已知∠GMN+∠HNM=90°,试问:AB ∥CD 吗?请说明理由。

8.(6分)已知,直线MA ∥NB.

⑴如图①,若点P 在直线MA 与NB 之间,你能得到结论∠APB=∠A+∠B 吗?并说明理由。

图①

D

C

B

A D

C

B

A E

A

B C D E F

G H M

N

A

M

P

B N

⑵如图②,若点P 在两条直线MA 、NB 之外时,又会有什么与⑴中类似的结论? 并说明理由。

图②

⑶你还能作出什么新的猜想?请作图表示。

第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

1、方程组的解:方程组中各方程的公共解叫做方程组的解。

2、解方程组:求方程组的解或判断方程组无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组

3、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般形式:??

?=+=+2

221

11c y b x a c y b x a (212121,,,,,c c b b a a 不全为0)

解法:代入消远法和加减消元法

代入消元法 (1)概念:将方程组中一个方程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代入另一个方程中,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最后求得方程组的解. 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2)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①选取一个系数较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变形,用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②将变形后的方程代入另一个方程中,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在代入时,要注意不能代入原方程,只能代入另一个没有变形的方程中,以达到消元的目的. ); 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④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①中变形后的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⑤用“{”联立两个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组的解; ⑥最后检验求得的结果是否正确(代入原方程组中进行检验,方程是否满足左边=右边). 加减消元法 (1)概念:当方程中两个方程的某一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相加或相减来消去这个未知数,从而将二元一次方程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最后求得方程组的解,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2)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①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将原方程组中某个未知数的系数化成相等

A

B M N

P

或相反数的形式;②再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将变形后的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一定要将方程的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切忌只乘以一边,然后若未知数系数相等则用减法,若未知数系数互为相反数,则用加法);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④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中,求出

另一个未知数的值;⑤用“{”联立两个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组的解;⑥最后检验求得的结果是否正确(代入原方程组中进行检验,方程是否满足左边=右边).

解的个数:有唯一的解,或无解,当两个方程相同时有无数的解。

(2)三元一次方程组:

解法: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

解多元方程的思路:一步步消元、三元化二元,二元化一元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一、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

2、设未知数;

3、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作答;

二、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常见类型题及其等量关系;

1、工程问题

(1)基本工作量的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常见的等量关系: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甲、乙合作的工作总量

(3)注意:工程问题常把总工程看作“1”,水池注水问题属于工程问题

2、行程问题

(1)基本量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2)常见等量关系:

相遇问题: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路程

追及问题(设甲速度快):

同时不同地:甲的时间=乙的时间;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原来甲、乙相距路程同地不同时:甲的时间=乙的时间–时间差;甲的路程=乙的路程

3、水中(空中)航行问题:

顺流(风)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飞机在无风中的速度)+水流速度(风速);

逆流(风)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飞机在无风中的速度)–水流速度(风速)

4、增长率问题:

常见等量关系:增长后的量=原来的量+增长的量;增长的量=原来的量×(1+增长率);

5、数字问题:

基本量之间的关系:三位数=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10+百位上的数×100

易错题

1.二元一次方程3x+2y=7的正整数解的组数是()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2.将一根20米长的铝合金,截成3米长和2米长两种规格,怎样截利用率最高?你有几种截法?

3.已知│4x+3y-5│+│x-2y-4│=0,求x,y的值.

4.请用整体代入法解方程组:22(1)

2(2)(1)5x y x y -=-??-+-=?

5.已知方程组312

42

x y x ay +=??+=?有正整数解(a 为整数),求a 的值.

6.已知关于x ,y 的方程组2333211

13

x y x y ax by ay bx -=+=????

+=-=??和的解相同,求a ,b 的值.

7.在解关于x ,y 的方程组278ax by cx y +=??-=?时,老师告诉同学们正确的解是3

2x y =??=-?

,小明由

于看错了系数c ,因而得到的解为2

2

x y =-??=?,试求a+b+c 的值.

8.求满足方程组352

23x y k x y k

+=+??+=?且x 、y 的值之和等于2的k 的值.

第三章 整式的乘除

(2)整式的乘除:

幂的运算法则:其中m 、n 都是正整数 同底数幂相乘:n

m n

m

a

a a +=?;同底数幂相除:n

m n m a

a a -=÷;幂的乘方:

mn n m a a =)(积的乘方:n n n b a ab =)(。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用它们系数的积作为积的系数,对于相同的字母,用它们的指数的和作为这个字母的指数;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单项除单项式: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乘法公式:

平方差公式:2

2

))((b a b a b a -=-+;

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b a b a ++=+,2

222)(b ab a b a +-=- 变形公式:(1)()2

222a b a b ab +=+-

(2)()2

222a b a b ab +=-+ (3) ()()22

2222a b a b a b ++-=+ (4) ()()22

4a b a b ab +--=

(5)ab b a ab b a b ab a 3)()(2

2

2

2

-+=+-=+-

易考题

1. 已知4·2a ·2a+1=29,且2a+b=8,求a b 的值.

已知a m =2,a n =5,求a 3m+2n 的值.

2.阅读:已知x 2y=3,求2xy (x 5y 2-3x 3y -4x )的值.

分析:考虑到x 、y 的可能值较多,不能逐一代入求解,故考虑整体思想,将x 2y=3整体代入.

解:2xy (x 5y 2-3x 3y -4x )=2x 6y 3-6x 4y 2-8x 2y =2(x 2y )3-6(x 2y )2-8x 2y =2×33-6×32-8×3=-24

你能用上述方法解决以下问题吗?试一试!

已知ab=3,求(2a 3b 2-3a 2b+4a )·(-2b )的值.

3.阅读题:

我们在计算(2+1)(22+1)(24+1)(28+1)(216+1)(232+1)时,发现直接运算很麻烦,如果在算式前乘以(2-1),即1,原算式的值不变,而且还使整个算式能用乘法公式计算.解答过程如下:

原式=(2-1)(2+1)(22+1)(24+1)(28+1)(216+1)(232+1) =(22-1)(22+1)(24+1)(28+1)(216+1)(232+1) =(24-1)(24+1)(28+1)(216+1)(232+1) =……=264-1

你能用上述方法算出(3+1)(32+1)(34+1)(38+1)(316+1)的值吗?请试试看! (1)(a+b )2-(a -b )2=__________;

(2)若a+b=5,a -b=3,则ab 的值为________.

4.已知x+y=5,xy=2,求下列各式的值:(1)x 2+y 2 ;(2)(x -y )2

5.已知m+n=2,mn=-2,则(1-m )(1-n )的值为_________. 6.若x -

1x =5,则x 2+21x =_______;(x+1

x

)2=________. 7.不论x 为何值,(x -a )2=x 2-x+a 2,则常数a 等于( )

A .2

B .-2

C .12

D .-1

2

8.已知x a =5,x b =3,求x 3a -2b

的值.

9、已知5x 3x 2

++的值为3,则代数式1x 9x 32

-+的值为( )

A 、0

B 、-7

C 、-9

D 、3 10、当m=( )时,25

x )3m (2x 2+-+是完全平方式

A 、5±

B 、8

C 、-2

D 、8或-2

11、若不论x 为何值,4

x )2x )(b ax (2

-=++,则b a =__________;

12、已知a+b=3,ab=1,则=+-2

2b ab a _____________;

13、(7分)已知04

1

4y x 4y x 2

2=++-+,求xy 3y x +-的值;

14、a 2a 42

+要变为一个完全平方式则需加上的常数是( )

A 、2

B 、2-

C 、41-

D 、4

1 15、要使)q x )(2px x (2-++的乘积中不含2

x 项,则p 与q 的关系是( ) A 、互为倒数 B 、互为相反数 C 、相等 D 、关系不能确定

16、已知m 10

x

=,n 10y =,则y 3x 210+等于( )

A 、n 3m 2+

B 、2

2

n m + C 、mn 6 D 、3

2n m 17、如果2b a =-,2

1c a =

-,那么bc ac ab c b a 2

22---++等于( ) A 、413 B 、813 C 、2

13 D 、不能确定

18、计算:=++++)12)(12)(12)(12(842___________(结果可用幂的形式表示)

19、若3b a =+,1ab =,则=+2

2b a ____________;

20、已知01m m 2=-+,求2005m 2m 2

3-+的值;

21.若(x -1)(x+3)=x 2+mx+n ,那么m,n 的值分别是( )

A.m=1,n=3

B.m=4,n=5

C.m=2,n=-3

D.m=-2 ,n=3 22.已知a 2+b 2=3,a -b =2,那么ab 的值是( )

A -0.5 B. 0.5 C.-2 D.2 23、如果整式x 2 + mx +32 恰好是一个整式的平方,那么常数m 的值是( )

A 、6

B 、3

C 、±3

D 、±6

24.化简(x+y+z)2-(x+y -z)2的结果是( )

A.4yz

B.8xy

C.4yz+4xz

D.8xz

25.如果a ,b ,c 满足a 2+2b 2+2c 2-2ab -2bc -6c+9=0,则abc 等于( ) A.9 B.27 C.54 D.81

26.若(1+x)(2x 2+mx+5)的计算结果中X 2项的系数为-3,则m=________ 。

第四章 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因式分解。

2、常用的因式分解方法:

(1)提取公因式法:)(c b a m mc mb ma ++=++ (2)运用公式法:

平方差公式:))((2

2

b a b a b a -+=-;完全平方公式:2

2

2

)(2b a b ab a ±=+± (3)十字相乘法:))(()(2

b x a x ab x b a x ++=+++

3、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1)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公因式;

(2)提出公因式或无公因式可提,再考虑可否运用公式或十字相乘法; (3)对二次三项式,应先尝试用十字相乘法或者十字相乘法分解。 易错题

1.若x 2+nx+m 能分解成(x+2)(x -7),求m 、n 的值.

2.在因式分解x 2+ax+b 时,小明看错了b ,分解结果为(x+2)(x+4),小张看错了a , 分解结果是(x -1)(x -9),求a 、b 的值.

3.计算:20062-4010×2006+20052=___________________. 4.若x+y=1,则

12x 2+xy+1

2

y 2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

5.当a 取哪些整数时,代数式x 2+ax+20在整数范围内可以因式分解? 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考虑:假设x 2+ax+20能分解成两个因式,则可设x 2+ax+20=(x+s )(x+t ),其中s 、 t 为整数.由于(x+s )(x+t )=x 2+(s+t )x+st ,所以必有s+t=a ,st=20,至此,问题转化为只需将20分解成两个整数相乘,例如st=20=1×20,令s=1,t=20,则a=s+t=21, 此时x 2+21x+20=(x+1)(x+20).根据这种方法,你还能写出几个满足条件的a 的值? 6.若a -b=2,则

1

2

(a 2+b 2)-ab=_________.

第五章 分式

1、分式定义:形如

B

A

的式子叫分式,其中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 (1)分式无意义:B=0时,分式无意义; B ≠0时,分式有意义。 (2)分式的值为0:A=0,B ≠0时,分式的值等于0。

(3)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方法是把分子、分母因式分解,再约去公因式。

(4)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时,叫做最简分式。分式运算的最终结果若是分式,一定要化为最简分式。

(5)通分: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分式相等的同分母分式的过程,叫做分式的通分。

(6)最简公分母:各分式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 (7)有理式: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2、分式的基本性质: (1)

)0(的整式是≠??=M M B M A B A ;(2))0(的整式是≠÷÷=M M

B M

A B A

(3)分式的变号法则:分式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

式的值不变。

3、分式的运算:

(1)加、减: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把它们通分成同分母的分式再相加减。 (2)乘:先对各分式的分子、分母因式分解,约分后再分子乘以分子,分母乘以分母。 (3)除: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上它的倒数式。

(4)乘方:分式的乘方就是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三、分式方程

(1)定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分式方程的解法:

一般解法:去分母法,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 特殊方法:换元法。

(3)检验方法:一般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最简公分母,使最简公分母不为0的就是原方程的根;使得最简公分母为0的就是原方程的增根,增根必须舍去,也可以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检验。

1.求当x 取何值时,分式

4

(2)(3)

x x x -++:(1)有意义?(2)无意义?(3)分式的值为零?

2.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下列各式的分子与分母中各项系数化为整数: (1)

0.120.40.2_______;

(2)

________.1

0.40.30.25

a b

m n

a b

m n ++==++

3.如果

21(3)(4)34

x A B

x x x x +=+-+-+,则常数A=_______,B=________.

4.分式

2212

39

x x x --与

的最简公分母是______. 5.有一道题“先化简,再求值:22

241

()244

x x x x x -+÷+--,其中

”,小强做题时把“

”错抄成“

,但他的计算结果也是正确的,请你解释这是怎么回事? 6.若1x -1

y

=3,求5254x xy y x xy y +---的值.

7.已知关于x 的分式方程2

233

x m x x -=--没有解,则m 可以取什么值? 8.若b+1c =1,c+1a =1,求1

ab b

+的值. 9.若a b c

x b c a c a b

=

==

+++,则x 等于( ) A.-1或 12 B.-1 C.1

2

D.不能确定

10.(1)已知118x y +=,求2322x xy y x xy y -+++的值. (2)已知

215x x +=,求221

x x

+的值.

(3)若a 2+b 2-10a-6b +34=0, 求a b

a b

+-的值.

11.已知312

x y z

==,则222225x y z xy yz zx -+++= .

12.已知

22753

y x x y -=+且y ≠0,则x

y = .

13.如果把分式

335a b

a

+中的a 、b 都扩大10倍,那么分式的值( ) A.扩大为原来的10倍 B.缩小为原来的1

10

C.不变

D.无法确定

14.若把2a b

ab

+(a>0,b>0)中的a 、b 都缩小5倍,则分式的值( )

A.缩小5倍

B.缩小10倍

C.扩大5倍

D.保持不变 15.已知

113x y -=,则55x xy y x xy y +---等于( )A.72- B.72 C.27 D. -27

第六章 数据与统计图表

一、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人们根据研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需要,对所有的考察对象作调查,这种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但在许多情况下,因为不方便、不可能或不必要对所有的对象进行调查,所以从所有对象中抽取一部分作调查分析,这就是抽样调查 二、总体和样本:

在统计时,我们把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三、常见的统计图:

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种,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具体选择用哪种统计图,要依据统计图的特点和问题的要求而定。 1.条形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条形统计图又分为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2)特点: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数据间的差别;如果要表示的数据各自独立,一般要选用条形统计图。

(3)绘制方法:①为了使图形大小适当,先要确定横轴和纵轴的长度,画出横轴和纵轴; ②确定单位长度,根据要表示的数据的大小和数据的种类,分别确定两个轴的单位长度,在横纵、纵轴上从零开始等距离分段;③用长短(或高低)不同的直条来表示具体的数量,直条的宽度要适当,每个直条的宽度要相等,直条之间的距离也要相等;④要注明各直条所表示的统计对象、单位和数量,写上统计图的名称、制图日期,复式条形图还要有图例。 2.折线统计图:

(1)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

(2)特点: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显示数据增减变化。如果表示的数据是想了解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那么就采用折线统计图。

(3)绘制方法:①根据统计资料整理数据;②用一定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画出纵、横轴;

③根据数量的多少,在纵、横轴的恰当位置描出各点;④把各点用线段按顺序依次连接起来;

⑤统计图中的数据是不是统计资料整理的数据。

3.扇形统计图:

(1)扇形统计图用圆表示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2)特点: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o的比。如果表示的数据是想了解各数据所占的百分比,那么一般采用扇形统计图。(3)绘制方法:①先算出个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

②再算出表示个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③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

④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个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同的颜色区别

⑤写上名称和制图日期。

三、各类统计图的优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相关概念

1)极差: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分组:将一组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分成若干组称为分组,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通常分成5-12组。

(3)频数:每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该组的频数。各个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数n。

(4)频率:每个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n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各小组频率之和为l。

(5)频率分布表:将一组数据的分组及各组相应的频数、频率所列成的表格叫做频率分布表。

(6)频率分布直方图:将频率分布表中的结果,绘制成的,以数据的各分点为横坐标,以频率除以组距为纵坐标的直方图,叫做频率分布直方图。

图中每个小长方形的高等于该组的频率除以组距。

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该组的频率。

所有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

样本的频率分布反映样本中各数据的个数分别占样本容量n的比例的大小,总体分布反映总体中各组数据的个数分别在总体中所占比例的大小,一般是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的频率分布。

2、研究频率分布的方法;得到一数据的频率分布和方法,通常是先整理数据,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其步骤是: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3)决定分点;(4)列领率分布表;(5)绘频率分布直方图。

1.为了了解温州市2013年中考数学学科各分数段成绩分布情况,从中抽取1500名考生的中考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指()

A.1500

B.被抽取的1500名考生

C.被抽取的1500名考生的中考数学成绩

D.温州市2013年中考数学成绩

2.小欢为一组数据制作频数分布表,他了解到这组数据的最大值是40,最小值是16,准备分组时取组距为4.为了使数据不落在边界上,他应将这组数据分成()

A.6组B.7组C.8组D.9组

3.如图是九(2)班同学的一次体验中每分钟心跳次数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次数均为整数).已知该班只有5位同学的心跳每分钟75次.根据直方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数据75落在第二小组

(B)第四小组的频率为0.1

(C)心跳在每分钟75次的人数占该班体检

人数的

1 12

(D)数据75一定是中位数。

4.一组数据经整理后分成四组,第一、二、三小组的频率分别为0.1,0.3,0.4,第一小组的

频数是5,那么第四小组的频率是,这组数据共有个.

5.(本题共8分,每小题2分)

为庆祝建校11周年,学校组织开展了“精彩菁才咏诵”活动.初一(三)班为推选学生参加此项活动,在班级内举行一次选拔赛,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并将收集的数据绘制了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信息,解答下列各题:

(1)求初一(三)班共有多少人;

(2)补全折线统计图;

(3)在扇形统计图中等级为“D”的部分所占圆心角的度数为;

(4)若等级A为优秀,求该班的优秀率.

6.(本题8分)自从北京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以来,奥运知识在我国不断传播,小刚就本班学生的对奥运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行了一次调查统计.A :熟悉,B :了解较多,C :一般了解.图1和图2是他采集数据后,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 (1)求该班共有多少名学生;

(2)在条形图中,将表示“一般了解”的部分补充完整.

(3)在扇形统计图中,计算出“了解较多”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 (4)如果全年级共1000名同学,请你估算全年级对奥运知识 “了解较多”的学生人数.

了解程度

C B 人数

A

4 8 12 16 20 C 20%

B

A 50%

图1

图2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目录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实验与探究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观察与猜想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 有理数的乘方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 1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阅读与思考数字 1 与字母 X 的对话 2.2 整式的加减 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 2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阅读与思考“方程”史话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 3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1 几何图形 阅读与思考几何学的起源 4.2 直线、射线、线段 阅读与思考长度的测量 4.3 角 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 4 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

有理数1. 有理数: (1) 凡能写成q (p, q为整数且 p 0) 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正整数、 0、负整数统称整数;p 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 0 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 不一定是负数, +a 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正有理数正整数正整数正分数整数零 (2) 有理数的分类 :①有理数零②有理数负整数 负有理数负整数 分数 正分数负分数负分数 (3)注意:有理数中, 1、0、 -1 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 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 自然数0 和正整数;a> 0 a 是正数;a< 0 a 是负数; a≥ 0 a 是正数或0 a 是非负数;a≤0 a 是负数或0 a 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 的相反数还是0; (2) 注意:a-b+c的相反数是-a+b-c; a-b的相反数是b-a ;a+b 的相反数是-a-b; (3)相反数的和为0a+b=0 a 、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 0 的绝对值是 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 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a(a0)a(a0) 绝对值可表示为:a0(a0)或 a a (a 0)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a(a0) (3)a a 1a0 ; 1 a 0 ; a a (4) |a| 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 a a ≥ 0;注意: |a| · |b|=|a · b|,. b b 5. 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2)正数永远比0 大,负数永远比 0 小;( 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数轴上 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 - 小数> 0 ,小数 - 大数< 0. 6. 互为倒数:乘积为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 0,那么 a 的倒数是1 ;a 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若ab=1 a 、 b 互为倒数;若ab=-1 a 、 b 互为负倒数. 7.有理数加法法则:

初一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30 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 正数大于 0,负数小于 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 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 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 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 如π 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 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 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 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0 的相反数还是 0。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 的绝对值是 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 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 一个数同 0 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 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 0 相乘,都得 0。 2.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 0 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 除以 任何一个不等于 0 的数,都得 0。

初一数学上下册知识点集合

初一数学上下册知识点集合 第一册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书叫做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1.2有理数 1.2.1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2.2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 注意事项: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1.2.3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1.2.4绝对值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⑵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饿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 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 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四、平行线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4.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外错角相等。

初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精选.

初一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一、概念知识 1、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叫做单项式。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4、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6、余角:两个角的和为90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 7、补角:两个角的和为180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 8、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其中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就是对顶 角。 9、同位角:在“三线八角”中,位置相同的角,就是同位角。 10、内错角:在“三线八角”中,夹在两直线内,位置错开的角,就是内错角。 11、同旁内角:在“三线八角”中,夹在两直线内,在第三条直线同旁的角,就是同旁内角。 12、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开始,到精确的那位止,所有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13、概率: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就是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14、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15、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6、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17、三角形的高线:从一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18、全等图形: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19、变量:变化的数量,就叫变量。 20、自变量:在变化的量中主动发生变化的,变叫自变量。 21、因变量:随着自变量变化而被动发生变化的量,叫因变量。 22、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23、对称轴:轴对称图形中对折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24、垂直平分线: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一条对称轴垂直于这条线段并且平分它,这样的直线叫做这条线

最新最全面初一数学下册全部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单项式 整 式 多项式 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的乘方 积的 乘方 同底数幂的除法 零指数幂 负指数幂 整式的加减 整 式 幂运算 的 运 算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整式的乘法 整式运算 整式的除法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一、单项式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 1 或― 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 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系数是 1 或― 1 时,通常省略数字“ 1”。 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二、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三、整式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3、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4、整式不一定是多项式。 5、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后将要学习的分式。四、整式 的加减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 分配率。 2、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 (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五、同底数幂的乘法 n n 1、n 个相同因式(或因数) a 相乘,记作 a ,读作a 的n 次方(幂),其中 a 为底数,n 为指数,a 的结果叫做幂。 2、底数相同的幂叫做同底数幂。 3、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m n m+n a ﹒a =a 。 m+n m n 4、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 a = a ﹒a 。 5、开始底数不相同的幂的乘法,如果可以化成底数相同的幂的乘法,先化成同底数幂再运用法则。 六、幂的乘方 m n m 1、幂的乘方是指几个相同的幂相乘。(a )表示n 个a 相乘。 m n mn 2、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 )=a 。 mn m n n m 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 a = (a )=(a )。 七、积的乘方 1、积的乘方是指底数是乘积形式的乘方。 n n n 2、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然后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a b 。 n n n 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 a b = (ab)。 八、三种“幂的运算法则”异同点 1、共同点: (1)法则中的底数不变,只对指数做运算。 (2)法则中的底数(不为零)和指数具有普遍性,即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式(单项式或多项式)。 (3)对于含有 3 个或3 个以上的运算,法则仍然成立。 2、不同点: (1)同底数幂相乘是指数相加。 (2)幂的乘方是指数相乘。 (3)积的乘方是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再将结果相乘。九、同底数幂 的除法 1、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m n m-n a÷a=a(a≠0)。 m-n m n 2、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 a = a ÷a (a≠0)。 十、零指数幂 1、零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不等于 0 的数的0 次幂都等于1,即:a =1(a≠0)。 十一、负指数幂 p1 1、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p 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 次幂的倒数,即:a(a0) a p 注:在同底数幂的除法、零指数幂、负指数幂中底数不为0。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初一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唯一解(即公共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3)注意:判断如何解简单是关键. ※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对于一个应用题设出的未知数越多,列方程组可能容易一些,但解方程组可能比较麻烦,反之则“难列易解”; (2)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 (3)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少一个时,一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但总可以求出任何两个未知数的关系.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式: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标准形式是ax+b >0或ax+b <0 ,(a ≠0).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但一定要注意不等式性质3的应用;注意: 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空圈和实点.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含有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注意:ab >0 ? 0b a >? ???>>0b 0a 或? ??<<0b 0a ; ab <0 ? 0b a < ? ???<>0b 0a 或???><0b 0 a ; ab=0 ? a=0或b=0; ? ??≤≥m a m a ? a=m .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 第一章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 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 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 a >0 ? a 是正数; a <0 ? a 是负数; 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 a ≤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数轴的三要素)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 的相反数是-(a-b+c)= -a+b-c ;a-b 的相反数是b-a ;a+b 的相反数是-a-b ; (3)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相反数的商为-1. (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w w w .x k b o m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 ??<-=>=) 0a (a )0a (0)0a (a a 或 ?? ?≤-≥=) 0() 0(a a a a a ; (3) 0a 1a a >?= ; 0a 1a a

初一数学知识点整理

2017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章有理数 (一)正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 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 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a-b=a+(-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分配律:a(b+c)=ab+ac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七)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写作an。(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指数) 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3.同底数幂相乘,底不变,指数相加。 4.同底数幂相除,底不变,指数相减。 (八)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九)科学记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 第二章整式(一)整式 1.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叫整式。 2.单项式: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学习资料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学期) 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 (4)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5)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a-b 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 (1)a 与b 的平方差是:a 2 -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 、n+1。 (4)若b >0,则正数是:a 2 +b ,负数是:-a 2 -b ,非负数是:b 2 ,非正数是:-b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a b (a 、b 都是整数且a≠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p 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负数:小于0的数;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4)-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5)自然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6)a>0 ? a 是正数; 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 a <0 ? a 是负数; a ≤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 1.2 有理数 (1)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2)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3)有理数的分类: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 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即数轴的三要素) (5)一般地,当a 是正数时,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右边,距离原点a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左边,距离原点a 个单位长度; (6)两点关于原点对称:一般地,设a 是正数,则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为a 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的左右,表示-a 和a ,我们称这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7)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 (8)一般地,a 的相反数是-a ;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 (9)相反数的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10)a 、b 互为相反数?a+b=0 ;(即相反数之和为0) (11)a 、b 互为相反数?1-=b a 或1-=a b ;(即相反数之商为-1) (12)a 、b 互为相反数?|a|=|b|;(即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13)绝对值:一般地,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a 的绝对值;(|a|≥0) (14)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其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15)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0a (a a (16)0a 1a a >?= ; 0a 1a a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平行,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如图1所示,与互为邻补角, 与互为邻补角。+ = 180°;+ = 180°;+ = 180°; +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与互为对顶角。 = ; =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图2所示,当= 90°时,⊥ 。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a ⊥ b 时,= = = = 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 的距离。 6、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基本特征: ①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同一方,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一 侧,这样 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图3中,共有对同位角:与是同位角; 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 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侧, 这样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图3中,共有对内错角:与是内错角; 与是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之间,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图3中,共有对同旁内角:与是同旁 内角;与是同旁内角。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 线也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4所示,如果a∥b, 则 = ; = ; = ; = 。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完整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基本知识点 (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相交线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重点学习各种角的概念和对应关系。潜意识中必须记住直角等于90°,平角等于180°,这是我们后面求角计算中的隐含条件。本节知识在考试中覆盖面很广,但是很少单独命题,基本上都和其他几何图形结合在一起。掌握相交线的各种特征也是后面学习几何的基础。 二、知识要点 1、真理: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2、邻补角:两角共一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邻补角互补。【重 点】 概念翻译:在一条直线同一侧并且相加等于180°的两个角称为邻补角。 知识点解析: 上图中/I和/2在一条直线的右侧并且/ 1+Z 2=180°,所以/I和 Z2是邻补角。/2和/3也是邻补角;但是/I和/3不在同一侧,并且相加也不是180°,所以不是邻补角。 3、对顶角:两角共顶点,一角两边分别为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对顶角相等。【重点】

概念翻译: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两个头对头的角称为对顶角。对顶角 大小相等。 概念解析: 上图中,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了四个角,然后/2 和/4是对顶角,Z1和/3是对顶角。他们大小相等。 4、垂线: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为90°时,着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重点】概念解析: b ------------- P ----------- a 上图中直线b垂直于直线a,就说直线b是直线a的垂线,也可以说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 垂线性质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性质2: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注意:两直线垂直,是互相垂直,即:若直线a垂直于直线b,则直线b垂直于直线a . 垂足: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叫垂足。垂直时,一定要用直角符号表示出来。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总结 0的数叫做正数。 1.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是整数,一、正数和负数自然数,有理数。 (不是带“—”号的数都是负数,而是在正数前加“—”的数。) 2.意义:在同一个问题上,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概念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 (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注: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数,正整数和零统称为非负 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整数。 ⑵按整数、分数分类: 正有理数正整数正整数 正分数整数0 零有理数负整数 负有理数负整数分数正分数 负分数负分数 1.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2.对应关系: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是一一对应的。 三、数轴 比较大小: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3.应用 求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在原点的同侧作减法,在原点的两侧作加法。 (注意不带“+”“—”号)

代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相反数。 1.概念(0的相反数是0) 几何:在数轴上,离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相反数。 2.性质: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a+b=0,即a=-b;反之, 若a+b=0,则a与b互为相反数。 四、相反数 两个符号:符号相同是正数,符号不同是负数。 3.多重符号的化简 多个符号: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符号的化简,看负号的个数,当 “—”号的个数是偶数个时,结果取正号 当“—”号的个数是奇数个时,结果取负号 1.概念: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倒数是它本身的数是±1;0没有倒数) 五、倒数 2.性质若a与b互为倒数,则a·b=1;反之,若a·b=1,则a与b互为倒数。 若a与b互为负倒数,则a·b=-1;反之,若a·b= -1则a与b互为负倒数。 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若|a|=|b|,则a=b或a=﹣b)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的绝对值是0 a >0,|a|=a 反之,|a|=a,则a≥0 a = 0,|a|=0 |a|=﹣a,则a≦0 a<0,|a|=‐a 注:非负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非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a (a>0) 的数有2个,他们互为相反数。即±a。 |a|≥0。几个非负数之和等于 0,则每个非负数都等于0。故若|a|+|b|=0,则a=0,b=0 1.数轴比较法: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七、比较大小 2.代数比较法: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 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 3.0表示的意义 ⑴0表示“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0表示一个确切的量。如:0℃以及有些题目中的基准,比如以海平面为基准,则0米就表示海平面。 1.2 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 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3,整数也能化成分数,也是有理数 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⑴按有理数的意义分类⑵按正、负来分 正整数正整数 整数0 正有理数 负整数正分数 有理数有理数0(0不能忽视) 正分数负整数 分数负有理数 负分数负分数 总结:①正整数、0统称为非负整数(也叫自然数) ②负整数、0统称为非正整数 ③正有理数、0统称为非负有理数 ④负有理数、0统称为非正有理数

初一数学上册、下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上册、下册重要知识点总结初一数学上册、下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上册主要包括四个章节的内容;下册主要包括相六章内容。为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七年级数学每个章节的重要内容,小编整理了一些知识点以供学习复习参考!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一章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②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a+b=0?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

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或;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假设a0,那么的倒数是;假设ab=1?a、b互为倒数;假设ab=-1?a、b 互为负倒数. 7.有理数加法法那么: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那么: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有理数乘法法那么: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 相交线: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该公共点叫做两直线的交点。如直线AB、CD相交于点O。 A D C O B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出现对顶角。顶点相同,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满足这种关系的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相等。对顶角就是成对出现的。 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角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满足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领补角。 邻补角与补角的区别与联系 ?1、邻补角与补角都就是针对两个角而言的,而且数量关系都就是两角之与为180° ?2、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就是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不一定就是邻补角即:互补的两个角只注重数量关系而不谈位置,而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既要满足数量关系又要满足位置关系。 领补角与对顶角的比较 二、垂线 垂直: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就是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 从垂直的定义可知,判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要找到两条直线相交时四个交角中一个角就是直角。 垂直的表示:用“⊥”与直线字母表示垂直 例如:如图,a、b互相垂直,O叫垂足、a叫b的垂线, b也叫a的垂线。则记为:a⊥b或b⊥a; 若要强调垂足,则记为:a⊥b, 垂足为O、 垂直的书写形式:如图,当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 为O。 b a O

书写形式: ∵∠AOD=90°(已知) ∴AB ⊥CD(垂直的定义) 反之,若直线AB 与CD 垂直,垂足为O,那么,∠AOD=90°。 书写形式: ∵ AB ⊥CD (已知) ∴ ∠AOD=90° (垂直的定义) 应用垂直的定义:∠AOC=∠BOC=∠BOD=90° 垂线的画法: 如图,已知直线 l 与l 上的一点A ,作l 的垂线、 则所画直线AB 就是过点A 的直 线l 的垂线、 工具:直尺、三角板 1放:放直尺,直尺的一边要与已知直线重合; 2靠:靠三角板,把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靠在直尺上; 3移:移动三角板到已知点; 4画线:沿着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画出垂线、 垂线的性质: 1、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或说成垂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出现在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分别相交的情形) 同位角:一边都在截线上而且同向,另一边 在截线同侧的两个角。 如∠1与∠5,∠4与∠8。 内错角:一边都在截线上而且反向, 另一边在截线两侧的两个角。 (两个角在两条截线内) 如∠3与∠5,∠4与∠6。 同旁内角:一边都在截线上而且反向, 另一边在截线同旁的两个角。 (两个角在两条截线内) 如∠3与∠6,∠4与∠5。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比较 A O C B A l 1 2 4 3 5 7 6 C B D A 8 E F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