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健康培训作业

心理健康培训作业

心理健康培训作业
心理健康培训作业

1、请叙述现代健康概念机马斯洛的心理健康十条标准。

现代健康的含义并不仅是传统所指的身体没有病而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3个方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

马斯洛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2、你在日常具体工作中,开展了哪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1)明理法

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所谓明理法,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如在“明礼”教育中,挑选《曾子杀猪》的故事让学生讨论有关“诚信”方面的话题。这样,学生对《讲信用》一课中对做人要“一诺千金”和“言必信,行不正”等有了较深的理解,也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国家与国家之间如果不讲诚信会有怎样的后果。

(2)陶冶法

和谐、愉悦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陶冶法就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创设优良的校风、设置成功教育的情境等等,使学生的身心于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而且师生之间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质往往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影响

(3)感染法

人的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感染法就是教师不但用自己健康美好的情感与言行去感染学生,而且充分挖掘教材,积极促进学生间的交往,使良好的情感相互感染,不断增强。(4)设心理咨询信箱、成立咨询室,设热线电话。咨询活动用明暗两条线进行,明线是学生与咨询教师直接见面,在咨询过程中学生充分倾诉、教师遵守尊重、同情、保密的原则,理解、接纳、疏导、启发学生。暗线是通过心理信箱让学生匿名反映不便启齿的问题,教师再通过讲座、黑板报、墙报、“校园之声”广播站、心理健康报等手段解决其中的典型问题。同时还要制定心理辅导职责等制度。

3、请举例说明中小学生情绪对学习效率的影响。

学习情绪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的内容、过程及结果是否符合其自身需要所产生的态度和体验。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非智力因素之一。教学观察表明:小学生学习情绪的变化对课堂的学习效率来说具有明显影响。积极的学习情绪有助于提高人的活动能力,促进人积极行动,产生强烈的动力作用,刺激肾上腺的分泌,所感知的东西可以在大脑中留下较深的影响。因此,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学习时,表现欲强,注意力高度集中,反应灵活,解决问题迅速,积极与老师之间通过表情,言语,肢体语言等不同方式不断互动,有较高的满足感。如能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学生一直保持较佳的学习状态,则有助于学习从短暂的兴趣型到长久的一直型的转变。反之,如果学生处于不良的情绪中时,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产生阻力作用,对智力的正常发挥产生抑制作用。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往往为思路阻塞,焦虑、自卑、畏难、厌倦以至于厌学,此时教学效率则会大打折扣。若持续这样失败的情绪体验后,没有成功需要的满足感,原本智力发展正常的学生也会逐渐出现偏差,反应滞后,对教师提问无动于衷。消极的学习情绪窒息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其学习能力的培养,往往会产生学生学习时的应付情绪。

4、请列举一个由情绪而影响学习的真实个案,并运用理性情绪治疗原理进行情绪调节。

学生处于不良的情绪中时,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产生阻力作用,对智力的正常发挥产生抑制作用。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往往为思路阻塞,焦虑、自卑、畏难、厌倦以至于厌学,此时教学效率则会大打折扣。

根据以上分析,对学习情绪的有效调控来提高教学效果可通过若干途径来实现,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中主要分为课前准备、课中调控以及课后延伸三个阶段,具体分析如下:

(一)课堂教学前情绪的准备

(二)课堂教学中情绪的调控

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恰当运用身体语言。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灵活运用教学机智,随机生成。

培养良好的自信心。

(三)课堂教学后情绪的延续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团队。

培养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她是一名高一学生,独生女。聪明活泼,个性好强。上

高中前与父母同住,父母对她较为宠爱,在各方面都尽量满足她的要求,同时对她的期望也很高。她从小学一年级起担任班里的小队长,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一直受到老师的偏爱,在同学面前一直有一种优越感。

上高中后,她住进了学校,进了重点班,同时也当上了班干部。父母对她有了更高的期望,她对自己也信心十足,然而在期中考试的排名中,却没进入前十名,这对她来说如当头一棒,父母也训斥她学习不如从前,她便赌气和哭闹,上课也不愿发言,在做班级的工作中,经常与同学产生矛盾,闹情绪,常因一些小事向教师哭诉,以至同学们都不愿理睬她。她每天下课就离开班级,独自一人到操场上玩,感觉这个班集体没人能容下她,由活泼开朗变得常常郁郁不乐,学习成绩下降。

她希望通过咨询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能更好地处理与同学间的关系;

2.增强自信心,能使她在下一次考试中考出理想的成绩;

3.能像以前一样活泼开朗起来。

辅导过程

收集临床资料、评估问题之后,在第一次会谈快结束时我向她简单介绍了合理情绪疗法(RET)的基本理论模型(ABC):

诱发事件A:其中考试没考进前十名

一般的不合理信念:我必须实现我的愿望;我必须感到舒心,必须得到同学们的支持与赞同。

具体的不合理信念:

1.我必须考进前十名。

2.没进前十名,对我来说是糟糕至极的。

3.我的生活不应该有这么多困难。

4.他们不应该对我不友好。

5.他们这样对待我简直不是人。

情绪及行为上的后果C(非功能性的):情绪表现——沮丧,自我贬低;行为表现——回避、退缩、发牢骚、焦虑、气愤。经常与人发生冲突,学习受到影响。

我向她强调:她可以尝试把所有问题,都用这种模式划分成三部分:即诱发事件A(如:父母对她考试成绩的态度等)、信念B(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和结果C(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

此外,我向她解释,会谈后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部分,对自己的信念的思考、检查越认真,进步就会越快。我还强调:咨询的目标不是要消除所有的负性感受,只是学会使感受与事件相一致、相符合,消除过度的反应。

在第二次咨询中,我们把重点主要集中在两个不同的问题上:一是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使她很沮丧;二是班干部工作中的情绪化影响了与同学们的人际关系。我从分析她主要的情绪、认知和行为人手,并经过双方的协商修订了她的咨询目标。

行为目标:

1.学会以更有效的方式与同学沟通,而不是以敌对的、情绪化的方式对待同学;

2.纠正“我必须成功”等在学习上对自己的过高要求。

3.在班级工作中改变工作方式,减少在工作与同学的冲突。

情绪目标:

1.降低在学习方面感到的沮丧和失落感;

2.降低与同学交往中因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得到满足带来的愤怒感;

3.降低因工作中的困难产生的焦虑感。

认知目标:(须予以纠正的目标)

1.“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件很容易的事”。

2.“因为这次没考好,我没有什么希望了,别人都比我强”。

3.“同学们都不喜欢我了,以后也不会喜欢我了”。

她把世上的不合意、不公平视为糟糕至极(这导致了她的愤怒和挫折感)。或当自己的行为不能得到认可、接受时,她也认为那是糟糕至极的(这导致了她的沮丧)。其实,这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即“糟糕至极”,这也是她各种不合理信念的核心之一。在第一次咨询中我已经对她讲过,可以把她的任何问题都放入ABC模型中去分解,找出介于情绪和行为之间的信念是什么。第二次咨询我们开始了这个具体工作,以下是第二次咨询中的对话节选:

咨(咨询师):这次考试后你主要的感受是什么?

求(求助者):我本以为这次会考得很好,至少也要前十名吧,没想到这么糟糕,真是太失败了!

咨:我能理解你的心情,那么你这次考多少名呢?

求:别说了,太没面子了。还是告诉你吧,我考了16名。这样下去,不就完了吗?

咨:照你这么说,那排在你后面的同学都没希望了?

求:那倒不是。他们或许以前成绩就不好呢?

咨:他们也都像你一样不开心吗?

求:好像不都是。

咨:这样看来,别人可以有失败的记录,是不是你就不能有?

求:因为我以前从没失败过,这次是上高中的第一次考试,却考这么差,太没面子。

咨:你是说你从没失败过,但能代表以后总是事事成功吗?能保证以后每做一件事都如你所愿吗?

求:那倒不能。

咨:不如你所愿就会很沮丧吗?

求:可能是这样的吧。

咨:那比如说你想要天上的星星,却没人能满足你的愿望,你也会很沮丧吗?

求:(笑)那当然不会。

咨:这也就是说,生活中不能如你所愿的事情会有很多,考试也是如此,这次考试虽然不能如你所愿,但并不等于你就失败了。

求:可是不理想啊。

咨:你是在重点班啊,这里每个人在初中都是前几名,现在放在同一个班级里,都想考前几名,而第一只有一个。

求:所以我就更担心了,以后我是不是就这样完了呢?

咨:进步是一步一步的,在16名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进步,你认为这不可能吗?

求:可一看到我前面那些人我就心烦,听课都没心情,干工作更没心情了,这段时间得罪了许多人,没人听我的。

咨:在干工作时,是否别人都应该按你想的那么做呢?

求:当然应该这样,我是班干部,他们就应该服从啊。不听的话,我就有权训斥他们,可老师反倒批评我。

咨:如果同学们都很听话是最好的了,遗憾的是,我们没办法控制别人,但如果你通过改变自己对别人的态度,第一,可以使自己的感受好一些,第二,同学们有可能接受你而配合你的工作。让我们做一个小练习,这个练习叫“合理情绪想像”,请闭上眼睛想像你在分配工作给同学、彼此争吵的情景。但,只让自己感到受挫,而没有生气、愤怒。

求:(大约一分钟以后睁开眼睛)。

咨:你做得不错,说说是怎么想象的?

求:人们不是应该凡事都听我的,再说我的态度也有问题啊,我现在好像认识到了。

布置作业:第一个是认知方面的,和不合理信念辩论:“我必须成功,失败不应该属于我”、“人人都应该服从我,听我的”、“别人不应该批评我”。

第二个是行为方面的,用一种自信的态度面对学习与生活,帮助一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工作中换一种方式,交两个知心朋友。

反思

当当事人暴露出她的主要问题时,会把注意力放在问题背后的不合理信念上,因此,咨询的基本工作在于帮助她提高挫折阈限。

对她进行了4次个别咨询,工作重点一直集中于提高她的挫折阈限和增强她的自我接受上。在自我接受方面,具体的工作是处理她因考试自认为不理想引起的自我贬低;因为同学关系紧张而感到无能;以及为现在上课不能集中精力而感到焦虑。

在每次会谈中,我们都会讨论位于她问题背后的信念,按照RET的原则,我告诉她,人的任何一个单独品质或行为都不等同于这个人的全部价值;一个人过去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将来不能成功。在每次会谈中,引导她与这些不合理信念争论,使她有了一些相对应的合理信念,并要求她每天至少花10分钟时间强化这些合理信念:

1.即使我有一些缺点,犯一些错误,并不能说我不好。

2.即使我现在失败,但这不等于我将来不成功。

3.一次考试并不能说明什么。

在几次咨询中总共给她布置了下面这些行为方面的作业:

1.让她发挥口齿伶俐和表情丰富的特长,在课堂上多范读和发言,帮助她重新树立自信;分配她担任一名后进生的朗读指导,让她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学会关心别人;

2.当受到父母指责时,努力表现得自信一些,而不是赌气和哭闹。

3.订定期末奋斗目标。

4.每天站在镜子前想自己的三个优点。

5.当因为学习、生活感到焦虑时,做一些放松活动(如听听音乐、散散步等)。

6.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主动与同学沟通。

第四次个别咨询结束后,她取得了很大进步,期中考试的阴影已经完全从心中消除了,和同学的关系也大为改善了,交往能力得到了增强,有了自己的知心朋友。不再总是发脾气,也能接受父母的一些批评。情绪障碍的消除,使得她整个面貌焕然一新,终于真正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学习成绩也稳步提高。

结论

在咨询中,对于她的每个问题,首先要致力于减轻其面对具体情境产生的过度情绪反应(如愤怒、抑郁、自我贬低、焦虑等),然后,再与她一起分析讨论引起问题背后不合理信念的核心是什么,以扩大咨询的影响,使之能从更高更抽象的层面上理解情绪反应的来由,有更多的机会确立建设性的适应模式。

点评

理性情绪治疗认为人在出生时就已兼具理性和非理性的思想。当一个人在面临着困难或挫折时,选择了非理性的取向和抉择加以应对,就会产生许多情绪困扰,而无法正常地、快乐地生活了。

本文作者依据这样的原理,在为一名因考试失利和班干部工作遇到困难而心烦意乱的女高中生咨询时,实施了以下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操作步骤:

1.界定与来访者情绪困扰有关的不合理信念,要她去面对。

2.辅导员向来访者挑战,要求她为自己的信念辩护,证明其正确性。

3.辅导员向来访者显示那些信念无论在逻辑上还是验证上,都有很多错误,同时,也让她看到那些信念根本毫无价值,只会导致个人的痛苦。

4.辅导员协助来访者改变自己的思想,以合理的信念来取代不合理的信念,并以行为作业来巩固和强化这些合理的信念。

由于作者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产生的不合理信念把握得相当准确,又能够十分熟练地综合运用认知调整、行为改变的操作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很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训练,因此辅导的效果也就比较理想。

当然,本个案的撰写在体例上还有一些不尽妥当之处,如四次咨询,仅详写了第二次,后面的咨询内容被放在了“反思”的内容中。这是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注意改进的。

5、学校心理访谈室的职能有哪些?

(1)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开展教师、家长心理知识系列讲座。

(3)面向全校学生和家长提供个别心理咨询服务。

(4)开展多种团体心理辅导。

(5)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6)建立和维护心理健康网站。

(7)负责对专、兼职辅导员的培训。

6、简述学校心理访谈室的选址要求。

心理访谈室应设在相对安静且便于学生访问的地方,为防止噪音,最好避开与音乐室、体育场所较近的地方,也不应与校长室、教研室过近,设在顶楼紧靠楼梯口的房间为首选。

7、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1. 焦虑、紧张的情绪状态

焦虑状态常表现为持久地出现强烈的担心、烦躁不安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类初中生较常见的情绪问题。这些学生总是诉说内心的烦躁不安,他们经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总是不高兴、不满意,感到精神紧张和无法放松。无故地担心亲人、担心学业失败、人际关系不良或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等等。在各种焦虑中,主要的是学习焦虑,表现为学习压力过大,对考试不能很好地控制,出现考试焦虑等问题。还有过渡性焦虑,主要表现为对学校不能适应,在学校时心情焦虑不安,上课如坐针毡,对父母及家庭有依赖情绪。

2. 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在情绪上的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最初的状态为生理反应,例如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增高、额头出汗、手足冰凉等;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如苦恼、烦躁、无助、担忧等情绪体验;有时也会产生胆怯、缺乏信心和自我否定的等心理。试焦虑的产生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要的,重要的是学生要学会自我调适。

3. 自卑

造成这种自卑心理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性格内向又遭集体遗弃。有些学生不善人际交往,不会表现自我。他们看见别的同学与老师亲热交谈,甚至十分亲昵娱乐活动中,别的同学大方活泼,深得别人的青睐,心中十分羡慕,但又没有勇气也这样活跃。不论大事小事,长期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在集体中。如果老师忽略他,同学疏远他,不免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萌发自卑感。(2) 自视过高又屡遭失败。谁都有获得别人的关心、赞赏、喝彩等愿望,但有些学生总认为自己出类拔萃,总希望自己“鹤立鸡群”,时时要抢先,事事要“沾光”,一旦遇到自己比别人逊色,便对自己丧失信心,多次如此,便不由自卑自叹。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王子公主,但到了学校,发现“山外有山”,自己在家中的优势荡然无存,竟是那样渺小。

4. 人际关系紧张

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调查显示,有22.45%的中学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同学、老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处不融洽,不善与人交往,与别人合作有困难;其中,有 3.8%的中学生人际关系很差,很难与他人融洽、愉快地相处。这些学生给人的感觉缺乏热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欢强词夺理,不合群、孤僻,或者爱发脾气、骂人等等。包括亲子冲突、师生关系紧张等种类。(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2)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5. 对抗行为

这类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0%,往往表现为思想绝对化(非黑即白),过分自以为是,但常常“眼高手低”;爱唱反调,对老师、长辈没有礼貌;对父母的意愿服从性降低,经常与父母顶撞,有时会用离家出走的形式来对抗父母;喜欢作弄别人。

6. 问题行为出现频率高常见的问题有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违抗性行为、说谎、偷窃、逃学或离家出走等

7. 过度迷恋网络

8、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矫治要点有哪些?

(1)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练课,这是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以及其它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2)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的内容。实际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包括心理教育的内容,只要备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如语文课就包含有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劳动课、体育课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强学生的耐挫能力,锻炼意志力。最佳的做法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

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包括心理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转化。(3)在中小学建立心理访谈室,除了一般的咨询谈心外,还可采用一些心理治疗的简易方法对症下药。如大考之前,总会有一些学生产生考试焦虑,表现出紧张、失眠等症状。心理辅导员就可集中为学生做一些放松治疗,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调整应考动机以取得好的成绩。(4)对部分已经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及早识别,转诊于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不能以为只是思想问题而延误早期治疗时间。综上所述,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不容忽视,它为我们亮起了警示信号。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挑起这付担子,不能仅仅把工作老是停留在了解、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要着手尝试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实在在的意义

9、试述气质与性格的区别。

由于性格与气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把二者混淆起来,把气质特征说成性格,或把性格特征说成气质。例如,有人常说某人的性格活泼好动,有的人性子太急或太慢。其实是讲的气质特点,性格与气质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与气质的区别就在于气质更多地受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主要是先天的;而性格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主要是后天的。气质是表现在人的情绪和行为活动中的动力特征(即强度、速度等),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是指行为的内容,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气质可塑性极小,变化极慢;性格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较为明显。

10、请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

(1)要把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与培养“四有”公民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是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主力军。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或者说是青少年一代的竞争。培养一代什么素质的人才,将决定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态度、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尊、自信,让他们主动发展,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具有健全人格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2)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自我教育,培养健全人格。

青少年学生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世界观、理想、信念的逐步确定,人格发展也由外部控制逐渐转化为主动的自我调节。人格教育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倡导修身教育,确定人生目标,把社会客观要求转化为内在需求,从道德、政治品质、思想意识方面自我剖析、自我控制。根据现实社会的要求选择自己的理想人格目标和人格发展之路,养成自己的健全人格。

(3)重视学校教育,为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首先,我们要发挥好教材中许多健全人格养成的实例的教育作用,撷取现实中的典型事例,以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其次要尊重学生,方法得当。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将永远赖以自立的是他的智慧、良心、人的尊严,在影响孩子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给学生以能支撑人生自信风帆的信任和赞美。再次,强化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加强班级道德训练,增强凝聚力,激发主人翁意识,培养团结、友善、勤勉、认真负责的品质。第四,发挥校园文化的感染力,开展文化活动,以优秀文化感染人;加强心理健康课程的教育,开设心理驿站进行心理咨询,举办心理讲座等。

(4)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构建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的长效机制。

从宏观上看,家庭、学校、社会是影响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三大因素。一直以来,人们总把学生的人格养成看成是学校教育的任务,而忽视家庭、社会在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校单兵作战,协调不一,而且学校在人格教育观上与家庭、社会的价值

观不相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许多人格问题的产生和心理冲突。从微观上看,家庭、学校、社会是诸多因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要重视家庭教育,搞好人生启蒙;重视社会关爱,把关爱作为一种责任,家校携手,全力共建,形成合力,统一标准和价值观,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世界则国雄于世界”。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需要造就一大批适应时代要求,具有健全人格品质的高素质建设人才。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不懈努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