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生物入侵研究-万方浩

中国生物入侵研究-万方浩

中国生物入侵研究
万方浩 中国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
wanfh@https://www.doczj.com/doc/3a4596448.html,/cn

第一部分 生物入侵:发生现状

外来种入侵

现代交通及连续快速的大陆间运输 加快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时间、速度与频率
引自,Alain

大型国际活动:世界博览会、奥运会
? 雅典奥运会,2004
2005
20 06
2006
大量引进棕榈科植物,传入红棕象甲 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两年后,在所有东地中海地区成功定殖(Kontodimas et al 2007) al.,
引自,Alain

国际旅游加剧外来种传入的风险
海关检查入境旅客物品检查
Liebhold et al., 2006
引自,Alain

烟粉虱
红火蚁
橘小实蝇
马铃薯甲虫
苹果蠹蛾
松材线虫病
大豆疫霉
小龙虾
福寿螺
巴西龟
紫茎泽兰
豚草
互花米草
空心莲子草
水葫芦
重要农业入侵种类与扩张区域呈现急剧增长趋势, 重要农业入侵种类与扩张区域呈现急剧增长趋势 中国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中国农林水生态系统中的外来入侵物种: 520 种
(入侵植物:233, 无脊椎动物: 91,植物病害62)

Current Status of IAS and Trends of Occurrence in China
17:47

Current Status of IAS and Trends of Occurrence in China Origins: g more than 50% come from America countries
17:47

Current Status of IAS and Trends of Occurrence in China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 southeast costal & south subtropical area
17:47

Current Status of IAS and Trends of Occurrence in China Distribution of ecological habitats: near 80% occur in arable lands and artificial habitats
17:47

Current Status of IAS and Trends of Occurrence in China Outbreak frequency: y insects & micro-organisms: 10 yrs; weeds: 50 yrs
17:47

Current Status of IAS and Trends of Occurrence in China Invasion trends: more economy developed region, more IAS
17:47

17:47
Current Status of IAS and Trends of Occurrence in China Invasion trends: more people in a region, more IAS
17:47

17:47
Current Status of IAS and Trends of Occurrence in China
Scores?of?the?main 3?principal?components 3 principal components
1 Population?density p y Human Activity Road?density Gross?regional?product Cropland?and?orchard?(proportion?of?area) Foreign?tourism?(visitors) Propagule Pressure Sets?of?harmful?organisms?intercepted?by Sets of harmful organisms intercepted by China?Customs Total?volume?of?imports Annual?mean?temperature Climate and The Habitatstop
17:47
Factor Type F t T
Environmental?variables E i t l i bl
2
3
0.888 0.790 0.613 0.846 0.780 0.914 0.677 0.823
Annual?mean?precipitation 0.814 ten original countries intercepted most harmful Annual?sunshine?hours ‐0.860 species by China Customs in 2008 The?percentage?of?woodlands 0.709

我国有害生物入侵的形势十分严峻
现状一:已入侵物种扩散蔓延,暴发成灾
2007年,B型烟粉虱导致江浙大棚番茄等蔬菜作物的毁灭性损失

我国有害生物入侵的形势十分严峻
红脂大小蠹 锈色棕榈象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 银合欢豆象 香蕉穿孔线虫 黄顶菊 水椰八角铁甲 褐纹甘蔗象 椰心叶甲 西花蓟马 红火蚁 刺桐姬小蜂 黄瓜绿斑驳病毒 螺旋粉虱 刺槐叶瘿蚊 番茄曲叶病毒 悬铃木方翅网蝽 桉树枝瘿姬小蜂 扶桑绵粉蚧 1998 1998 1999 1999 2000 2001 2001 2002 2002 2003 2004 2005 2005 2006 2006 2006 2007 2007 2008 山西 海南 陕西 海南 广东 河北 海南 广东 海南 北京 广东 广东 辽宁 海南 河北 江苏 湖北 广西 广东
现状二:危险性物种接连入侵,新疫情不断突发
世界危险性检疫对象-西花蓟马

我国有害生物入侵的形势十分严峻
现状三:潜在入侵物种截获频次急剧增加 口岸截获:2008年截获外来种多达2856种,是2002年的3倍多.

生物入侵及其对策

论生物入侵及其对策 学院:专业: 姓名:学号: 摘要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通过有意或无意的行为从甲地携入到乙地后,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外来入侵物种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昆虫、软体动物、植物、鱼类、哺乳动物和鸟类等。 自然界中的生物经过千万年来的进化与演替,在原产地建立与环境和其他物种相适应的生物圈,构筑一个比较平衡、稳定的生态系统。由于自然界中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为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天然的隔离屏障,使不同地域之间的物种交流受到限制。近百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国际交流的日益扩大,人类的作用使这些自然屏障逐渐失去它们应有的作用,外来物种借助人类的帮助,远涉重洋到达新的生境和栖息地,繁衍扩散,形成外来种的入侵。生物入侵已成为当前最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之一,严重威胁着当地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关键词生物入侵生态环境途径危害对策 ●内容 (一)生物入侵的方式 自然界中存在生物入侵,但这种过程是相当缓慢,而在人类的作用下,使得一个要经过上千年才可能发生的入侵在一天之内完成。对外来物种入侵模式的研究发现,主要是通过有意识引种、无意识引种和自然入侵三种途径来实现入侵的。 (1)自然入侵:指完全没有人为影响的自然分布区域的扩展。通过风力、水流自然传入以及鸟类等动物传播杂草种子等,是自然入侵的主要途径。如薇甘菊可能通过气流从东南亚传入广东,稻水象甲也可能是借助气流迁飞到中国大陆的。 (2)无意引种:很多外来入侵生物是随人类活动而无意传入的。通常是随人或产品通过飞机、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作为偷渡者或“搭便车”被引入到新的环境。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增加,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以及国际旅游业的快速升温,外来入侵生物借助这些途径越来越多地传入我国。一是随人类交通工具进入:许多外来物种随着交通路线进入和蔓延,加上公路和铁路周围植被通常遭到破坏而退化,使这些地方成为外来物种最早或经常出现的地方。如豚草多发生于铁路公路两侧,最初是随火车从朝鲜传入的;新疆的褐家鼠和黄胸鼠也是通过铁路从内地传入的。二是船只携带:远洋货轮空载离岸时,需要灌注“压舱水”,异地装载时须排放“压舱水”,一灌一排,大量的生物随“压舱水”移居异地,由此引发海水污染和生物入侵。我国沿岸海域有害赤潮生物有16种左右,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压舱水等途径在全世界各沿岸海域相互传播。三是海洋垃圾:人类向海洋排放废弃物越来越多,吸附在废弃垃圾上的漂浮海洋生物顺洋流向世界各地进犯,对入侵地的物种造成威胁。如海洋垃圾使向亚热带地区扩散的生物增加了1倍,在高纬度地区甚至增加了2倍多。四是随进口农产品和货物带入,许多外来入侵种是随引进的其他物种掺杂携入的。如大量杂草种子是随粮食进口而来,毒麦传入我国就是随小麦引种带入的,一些林业害虫是随木质包装材料而来。如2000年我国海关多次从美国、日本等进口木质包装材料中发现大量松材线虫;从莫桑比克红檀木中截获双棘长蠹。五是随旅游者带入:随着国际旅游市场的开放,跨国旅游不断增加,通过旅游者异地携带的活体生物,如水果、蔬菜或宠物,可能携带有危险的外来入侵种。我国海关多次从入境人员携带的水果中查获到地中海实蝇等。此外,也有一些物种可能是由旅游者的行李粘附带入我国的,如北美车前。 (3)有意引种:人类为了某种目的引进新物种或品种,使某个物种有目的地转移到其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地区。我国是一个深受外来物种侵害的国家,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是一个引进国外物种最多的国家。我国引种历史悠久,从外地或国外引入优良品种更有悠久的历史。早期的引入常通过民族的迁移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实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

中国知网维普与万方三者的比较分析报告

课后作业(一)1718-1 学期信息检索与利用2015级信管(52人) 中国知网、维普与万方三者的比较分析报告 组长:桑克伟 组员:贾玺智、曹广、侯豫隆 一、比较框架 一、知网与万方的资源比较,包括:数据库内容、收录年限、数据处理效率、自有特色数据库及数据库覆盖范围。 二、在检索性能上的比较,包括:检索方式、检索途径、排序方式、检全率,检准率。 三、用户体验方面,包含:美观性、易用性、资源可获取性、导航的导引功能、收费方式、在线帮助。 四、通过比较来进行整合总结。 二、以上述框架为基础,对检索系统的比较 1.资源 1.1数据库内容 CNKI:从1994年起,收录了6000多种期刊,其中有5400多种是全文期刊,约664万篇全文。以收录核心期刊和专业期刊为主,共9大系列126个专题。 学科分为:

●理工A(数理科学) ●理工B(化学化工能源与材料) ●理工C工业技术) ●农业 ●医药卫生 ●文史哲 ●经济政治与法律 ●教育和社会科学 ●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 维普:1989年至1999年收录期刊达7000余种,2000年以来达到12000余种,几乎涵盖全部国内中文出版物。内容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刊载的全文约500余万篇文献。共7个专辑,27个专题。 学科分为: ●自然科学 ●工程技术 ●农业 ●医药卫生 ●经济 ●教育和图书情报等学科 万方:1998年以来共收录期刊2700余种,约30余万篇全文。学科分为基础科学、农业科学、人文科学、医药卫生、工业技术。核心期刊比例高。内容以科技信息为主,兼顾人文,适合工科或理工科院校。学科共8大类,77个小类。 学科分为:

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概述及其对检疫决策的影响 摘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iRA)是捡疫措施科学化、国际化的基末前提。本文 概述了PRA对检疫决策的各种影响及作用,对其三个阶段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对比指出,我国PRA工作尚需进一步努力开展和完善。 关键词: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检疫决策;风险分析启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动植物检疫在严防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保障农 林牧业的安全生产、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等方面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全球逐步统一的贸易原则和一体化的贸易措施则要求检疫措施的决策国际化和科学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世界贸易组织(WTO)诸多协议之一《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 施协定》(SIS)明确提出检疫措施耍建立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基础之上。 1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概述 1.1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定义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PRA)是评价生物学或其他科学、经济学证 据,确定某种有害生物是否应予以管制以及管制所采取的植物卫生措施力度的过程。它要求所采取的检疫措施是基于对环境、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的风险评估,并考虑有关国际组织制定的风险评估方法?。 1.2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对捡瘦决策的影响和作用 1.2.1 开展PRA工作是遵守SIS协定的具体体现 在国际上办事必须遵守国际规定。PRA是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规则《实施卫生与 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的主要原则之一,开展PRA工作是遵守SIS协定及其透明度原则的 具体体现。SIS规定各成员有权采取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但要以科学为依据,并且要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来确定。在没有相关国际标准的情况下,成员方采取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必须基于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结果。1.2.2 PRA是植物拴疫管理科学化的前提之一 PRA是检疫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制定检疫措施的基础,是检疫措施国际化和检疫决 ·李友莲(1943一).女.汉旗,山西大同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昆虫分类与生物学研究 E—marl:butterfiycoeo@eyou.COIllo 206 农林昆虫及其防治 策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1.2.3 PRA是确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科学基础 某种有害生物是否为检疫性有害生物,必须通过PRA进行其传人、定殖、扩散的可 能性和经济重要性等方面的研究后才能确定。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所公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大都通过或正在进行PRA口’。、 1.2.4 PRA可保持植物检疫的正当技来壁垒作用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现代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人为设置贸易障碍、推行贸易保护的最有 效方法之一。为打破以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为特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本国优势产业,许多国家尝试通过制定一定标准的风险分析标准化政策,以此力争在双边或多变贸易谈判中占得先机。世贸组织则要求检疫决策要有科学的评价为基础,而PRA能够为之提供科学依据,PRA不但使检疫措施科学化,而且使之合法化。因此,PKg.可保持植物检

知网维普与万方三者的比较分析报告

知网维普与万方三者的 比较分析报告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课后作业(一)1718-1 学期信息检索与利用 2015级信管(52人) 中国知网、维普与万方三者的比较分析报告 组长:桑克伟 组员:贾玺智、曹广、侯豫隆 题。 学科分为: ●理工A(数理科学) ●理工B(化学化工能源与材料) ●理工C工业技术) ●农业 ●医药卫生

●文史哲 ●经济政治与法律 ●教育和社会科学 ●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 维普:1989年至1999年收录期刊达7000余种,2000年以来达到12000余种,几乎涵盖全部国内中文出版物。内容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刊载的全文约500余万篇文献。共7个专辑,27个专题。 学科分为: ●教科文艺 1.2收录年限 知网:据介绍主要为1994年至今,但有3 500余种期刊回溯至创刊年。 维普:收录期刊的年限,据介绍主要为1989年至今。 万方:收录期刊的年限1998年。

1.3数据处理效率 知网:论文类“每日更新”,其他大多数资料每月更新,针对全库更新。 万方:不定期更新,更新量不定。 维普:半月更新。 1.4自有特色数据库 合作关系,有覆盖全国的地方信息搜集网络,竞争情报资源相对较多, 可以为用户提供专题报告、客户定制报告、产品市场调查、竞争情报、产业市场调查等特殊服务内容,为企业用户开发独具特色的竞争情报产品,也有较强的网络运营能力; 因此万方的目标用户除高校、政府机关用户外,还涵盖企业用户,在定位上,可以突出企业服务能力的竞争优势和企业信息产品的特色,进一步开发更细致、更贴近企业需求的企业信息服务产品,强化与知网和维普的差异。相信可以成为其区别CNKI 等数据库的最大特点,竞争不同的目标客户,形成差异化优势。 维普: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物种调查研究报告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物种调查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09生态学,青岛 266003) 摘要:当今外来入侵物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外来物种入侵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国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理想的条件,目前外来入侵物种已达283<2006年),其中恶性外来入侵种有几十种之多。本文在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对中国外来五中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危害情况做了详细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防控外来入侵物种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外来入侵物种经济损失应对策略 外来入侵物种

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成功入侵中国的外来物种中,草本植物107种,外来昆虫32种,外来微生物23种<柏成寿,2004)。 1外来入侵物种概述 国内外来物种入侵现状 中国由于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地带分异、生态环境错杂,为可能入侵的外来物种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除了青藏高原上少数人迹罕至的片源保护区外,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外来生物入侵物种的影响和威胁。自20实际801年代以来,我国加强了动植物检疫和防治工作。2003年全国口岸进京职务检疫达到59万批,解惑有害生物48139批1900多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贸易和交通系统的发展,外来生物物种在我国的扩散具有加快蔓延的趋势。 2001—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开展了全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此次调查查明了283种外来入侵物种的分类地位、起源、一如路径、生态和经济影响等详细信息,并建立了数据库。从调查结果看,外来入侵物种中,一半以上市陆生植物;其次是陆生无脊椎动物、水生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水生植物位居第五。在这些外来入侵物种中,来自美洲的有178次,占总频次的55.1%<原产地总频次为323);来源于欧洲的有70次,占总频次的21.7%;来自亚洲的有32次,占总频次的9.9%;来自非洲的有26次,占总频次的8.1%;来源于大洋洲的有2次,占总频次的0.6%。这些因外来入侵

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危害及对策的展望

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危害及对策的展望 摘要:本文通过对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危害及对策诉述,展望未来对抗入侵生物。 关键词:现状危害对策展望 外来生物入侵被认为是仅次于生境破坏造成生物多样性濒危以至丧失的第二大原因,它们既能破坏生态系统结构,也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我国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并造成严重危害的国家之一,全国几乎在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都遭受了外来 害生物的危害, 造成的损失十分惊人, 每年可达1 198176亿元。 一、外来入侵林业有害生物的现状 1.1种类增加,批次增加 截至2004年,我国的外来人侵物种有283 种, 其中动物76 种, 植物188种, 微 生物19种。在林业行业, 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和危害的形势也十分严峻。2003 年全国开展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显示, 外来入侵的林业有害生物34种,其中害虫 23种,病原微生物类5种,有害植物6种。在28种从国外(或境外) 1980年以后入侵的林业病虫害中,有10种是21世纪以来传入的。 1.2外来有害生物的发生面积不断增大 我国每年发生林业有害生物1 067万hm2 左右, 外来入侵的约280万hm2 , 占26%; 1980年后入侵的林业病虫害种类发生220多万hm2 , 约占外来林业病虫害发生总面 积的80%。此外,外来有害植物中的紫茎泽兰、飞机草、薇甘菊、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我国发生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已达553万多hm2。 1.3外来有害生物对生态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外来入侵种通过竞争或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 排挤本地物种的生存,甚至分 泌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他物种生长,使当地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减少,不仅造成巨大 的经济损失,更对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松材线虫自1982年在我国大陆发现以来, 已累计致死松树5 000多万株, 三峡库区核心地带以及黄山、庐山等风景名胜区周边已经发生了疫情;紫茎泽兰生长的地方,其他杂草很难生存,树木生 长也受影响,家畜误食后会致死。[2] 1.4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扩散的态势加剧

中国知网维普与万方三者的比较分析报告

课后作业(一) 1718-1 学期信息检索与利用2015级信管(52人) 中国知网、维普与万方三者的比较分析报告 组长:桑克伟 组员:贾玺智、曹广、侯豫隆 一、比较框架 一、知网与万方的资源比较,包括:数据库内容、收录年限、数据处理效率、自有特色数据库及数据库覆盖范围。 二、在检索性能上的比较,包括:检索方式、检索途径、排序方式、检全率,检准率。 三、用户体验方面,包含:美观性、易用性、资源可获取性、导航的导引功能、收费方式、在线帮助。 四、通过比较来进行整合总结。 二、以上述框架为基础,对检索系统的比较 1.资源 1.1数据库内容 CNKI:从1994年起,收录了6000多种期刊,其中有5400多种是全文期刊,约664万篇全文。以收录核心期刊和专业期刊为主,共9大系列126个专题。 学科分为: ●理工A(数理科学) ●理工B(化学化工能源与材料) ●理工C工业技术) ●农业

●医药卫生 ●文史哲 ●经济政治与法律 ●教育和社会科学 ●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 维普:1989年至1999年收录期刊达7000余种,2000年以来达到12000余种,几乎涵盖全部国内中文出版物。内容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刊载的全文约500余万篇文献。共7个专辑,27个专题。 学科分为: ●自然科学 ●工程技术 ●农业 ●医药卫生 ●经济 ●教育和图书情报等学科 万方:1998年以来共收录期刊2700余种,约30余万篇全文。学科分为基础科学、农业科学、人文科学、医药卫生、工业技术。核心期刊比例高。内容以科技信息为主,兼顾人文,适合工科或理工科院校。学科共8大类,77个小类。 学科分为: ●学科分为哲学政法 ●基础科学 ●农业科学 ●人文科学 ●医药卫生 ●工业技术 ●经济财政 ●教科文艺

植物入侵的过程和防控的研究

关于外来植物入侵机制的初探 摘要:外来植物入侵已成为破坏生态平衡,危及人类健康、妨碍社会发展的重大隐患,因此全面了解植物入侵的发生原因,掌握其发生机制是控制和预防植物入侵的重要前提;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植物入侵机制:(1)外来植物的侵染性功能性状;(2)新栖息地的可侵入性;(3)植物入侵的外部驱动力。深入剖析了植物入侵的外因和内因,并总结了植物入侵对生态系统、人类社会带来的主要危害,提出了防控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外来植物;入侵机制;功能性状;可入侵性;驱动力 Studies on the mechanism of alien plant invasions Abstract:Invasions of alien plants have become a major threat that destroy the ecological balance, endanger human health and hinder social development,thus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auses of plant invasion and its mechanism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in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invasive plants.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sm of invasive plant was reviewed with respect to these three aspects:(1) Functional traits of alien plants contributing to successful plant invasions;(2)Invasiveness of new habitat;(3)External driving force of plant invasion. The paper dives deep into their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and reviewed the major hazard plant invasions do to the Eco-system and human society,proposing suggestions abou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alien plant; invasive mechanism; functional traits; invasiveness; driving Force 引言 外来植物入侵是指植物从其原生地,通过人为或自然力进入新栖息地,并在新栖息地爆发性扩散,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打破生态系统稳定性等危害的现象。目前我国已经有入侵植物380种,每年损失达上百亿元。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大大提高了生物入侵的机率,入侵类群更普遍,入侵生境更多样性,因此,植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掌握外来植物是如何入侵和扩散是控制植物入侵的关键。在众多关于外来植物入侵机制的研究中,还未有定论,但普遍认为外来植物能成功入侵的内因在于其具有较强的侵染力[1],外因则是新栖息地可侵入性强[2,3],自然或人为的传播以及环境干扰则是其驱动力,且植物入侵的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生物入侵

研究性学习报告 学科:生 物 课题名称:生物入 侵 组长: 成员: 指导老 师: 日期:

基本简介 外来物种引进是与生物入侵密切联系的一个概念。任何生物物种,总是先形成于某一特定地点,随后通过迁移或引入,逐渐适应迁移地或引入地的自然生存环境并逐渐扩大其生存范围,这一过程即被称为外来物种的引进(简称引种)。 毋庸置疑,正确的行种会增加引种地区生物的多样性,也会极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如美国于20世纪初从中国引种大豆,其种植面积从6000多万亩增加到现在的4亿多亩,目前,美国已成为大豆的最大生产国、出口国。就中国而言,早在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返回后,中国历史便揭开了引进外来物种的一页,苜蓿、葡萄、蚕豆、胡萝卜、豌豆、石榴、核桃等物种便开始源源不断地沿着丝绸之路被引进到了中原地区,而玉米、花生、甘薯、马铃薯、芒果、槟榔、无花果、番木瓜、夹竹桃、油棕、桉树等物种也非中国原产,也是历经好几百年陆续被引入中国的重要物种。 相反,不适当的引种则会使得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严重危及一国的生态安全。此种意义上的物种引进即被称为“外来物种的入侵”。由此,这种对等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物种即被称为“入侵种”(invasive species)、 主要原因 学术界对外来种入侵发生的原因并不清楚,大致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讨论。一是从入侵者的角度分析,二是从被入侵的生态系统去考察。生物入侵要经历传播、定居、生长繁衍几个阶段。外来物种通过人们的活动,被有意或无意地带到以前没有生存过的地方。一部分成功地扎下了根开始生长,而有些就因“水土不服”等原因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建立了根据地的物种渐渐适应了当地的环境,慢慢地开始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不断扩大占领区,有效利用资源,排斥和驱逐本地物种。 一般说来入侵性强的物种都具有一些相应的特征,例如:繁殖能力强,植物能产生大量的种子,动物则产卵量大或产仔量大,这样不仅提高其后代存活的绝对数量,也提高了其传播的几率,在入侵的第一个阶段就占有了优势。为了解释这些现象,科学家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假说:生态位空缺假说、生物因子失控假说、群落物种丰富度假说、以及迁入前后干扰假说。 生物因子失控假说的中心思想是,外来入侵种在新区域得以生存和繁殖,不是因为入侵种本身具有的特性所致,而是由于它们偶然到达了不具备天敌或其它生物限制的新环境,因而快速扩散造成灾害。也就是说外来生物之所以在其原产地没有什么危害,是因为在原产地有天敌或其它的生物因素限制了它的灾难性爆发,而在被入侵地恰恰少了这些讨厌的克星,于是这些外来者不失时机地为所欲为了。该假说是解释外来种成功入侵最直接的假说,并促使人们在入侵种原产地去寻找其天敌以进行生物控制。 此外,在外来生物入侵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时滞”。就是指入侵性外来生物从开始在新的环境里定居到种群开始快速增长和迅速扩大“占领区”之间的时间延迟期(潜伏期)。就是入侵者在最初的时间不会大量繁殖、扩展领域,它们安安静静地在新到达的地方生长。如巴西胡椒在十九世纪被引入美国的佛罗里达,但是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期,它们并不为人所知。现在,在佛罗里达它们已经占据了280,000英亩的面积,并且群落密集,没有别的植物能与之竞争。还有一种叫千里光的植物,它

CNKI与万方的比较

CNKI与万方数据库的比较 一、CNKI与万方的检索查找功能 下面是CNKI的各个检索框:依次是初级检索、高级检索、专业检索; 在检索框内输入所要检索的文献标题,点击检索,就可以在新的页面中看到检索的结果,点击文献标题,就可以在新页面中看到有关该文献的所有重要信息,同时也可以浏览文献和下载文献。 对于万方来说,检索查找基本上与CNKI功能一样。以下分别是初级检索、高级检索、经典检索和专业检索。 二、中国知网和万方的浏览查找功能 CNKI浏览查找:在首页,可以看到数据库导航的一栏,有期刊导航、基金导航、作者单位导航、内容分类导航等等。点击这些文字即可打开一个新的窗口,如点击“期刊导航”可以看到目前中国知网收入期刊的类别,比如说,理工A(数学物理力学天地生)(767种杂志),在它的下面又有分类。在浏览页面时,还可根据专辑导航、数据库刊源导航、刊期导航等导航进入新窗口浏览不同的目录。此外,还可以根据首字母导航来查看标题的首字母为某个字母的所有期刊,从新窗口中可以看到各类期刊的封面,通过点击各个封面,可以连接进入到关于该期刊的介绍窗口,可以了解该期刊的信息。在该窗口中,可以看到该期刊的最近十几年的字样,如1992年、1993年等等,一直到2010年,点击这些字段可以在右边的表格中看到那年的各期文献,如2010年01期;点击它可以在新窗口中看到那一期的篇名及有关作者,点击篇名就能看到该论文的具体详细信息,也可以进行下载;此外,在列出的参考文献、共引文献、相似文献等栏中,也可以点击其下面的篇目,通过超链接进入到所点击文献的具体信息的窗口,当然也可以下载文献。 万方数据库的浏览查找:在首页,我们也可以看到右下方的学术论文栏中,共有22种学科分类,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宗教,综合性图书等;点击其中的任何一个字段,可以进入一个新的网页,里面列出了所有符合条件的论文;此时,我们可以看到在新的页面上,可以点击“相关度优先”、“新论文优先”、“经典论文优先”等字样将浏览结果重新排序,再点击其中的一篇论文,我们可以看到有关该期刊的各种介绍,如作者、作者单位、刊名、关键词等等。在该页面,也可下载该期刊的全文;同时在下面,可以看到该文献所参考的其它文献,并且可以用超链接进入该文献的介绍,并可将其下载。除了可以用学科分类来浏览查找外,还可以按文献性质类别来浏览查找。在页面的右下方,可以看到万方将文献分成了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类别的文献。如点击“学术期刊”,在新的页面上,能看到它又将学术期刊分别按学科分类、地区分类和首字母分类分成不同类目,如点击哲学政法大类下的哲学字段,可以看到有关哲学的全部期刊,在点击其中的一个期刊,如“现代哲学”,可以进入又一个新页面,其中有关于该期刊的简介,还有最新期刊中的文献目录,点击其中一个标题就可以进入该学术论文的介绍,同时可下载该论文,在该论文的下面,也列出了相似

我国生物入侵现状

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 近几年来, 我国遭受生物入侵这一现象在各地时有发生, 水葫芦、大米草、食人鲳等入侵物种的泛滥已是不争的事实。本课题将在探讨生物入侵的现状、原因、方式、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对生物入侵的对策。 1、生物入侵的定义 生物入侵又称生物污染或生态入侵,指当外来物种进入一个新的地区不仅能存活、繁殖,而且形成种群,其种群的进一步扩散已经或即将造成明显的生态破坏和经济负面后果的事件[1]。 2、我国的生物入侵的现状 我国一直是深受外来有害生物危害的国家之一,辽阔的地域和多种气候类型容易遭受入侵物种的侵害。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入侵物种都可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如森林、农田、水域、湿地、草地、城市居民区等,都可以看到入侵物种。2003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和中国科学院公布的《中国第一批外来物种名单》中有紫茎泽兰、微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护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蠧、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共16种。实际上现已入侵的物种有数百种,有些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疯狂生长,引起生态灾害频繁爆发。目前对我国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破坏,带来严重损失的物种较多,如棉花枯黄萎化病从美国入侵以来,现已发生270×104hm2,每年至少损失皮棉10×104t;美洲斑潜蝇1994年入侵海南、广东,现已蔓延到全国,发生面积已超过100×104 hm2,,每年防治费就超过415亿元;加拿大一枝花自2003年首次在浙江出现以来,现已蔓延到11个市;松树线虫已逼近黄山、西湖;松突园蚧、湿地松粉蚧的危害仍在扩大;园林害虫蔗扁蛾的危害逐年加重,并有向全国蔓延的趋势;微甘菊在局部地区已暴发成灾;水葫芦在云南滇池、浙江、福建等地的危害仍十分严重;大米草在东南沿海局部地区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尚未有效治理。此外,我国还从国外引进里大量的农作物和畜禽水产品种,这些外来物种在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同时,也使某些本地物种面临着逐渐被外来物种所取代。甚至处于频危与灭绝状态。当前我国约10%的地方畜牧品种处于濒临状态,已灭绝的占约3%[2]。 3、生物入侵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有意引种 中国从外地或国外引入优良品种有着悠久的历史。早期的引入常常通过民族的迁移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实现。原产非洲的酸豆以及原产中亚的葡萄、石榴、红花等经济植物的种子就是公元前4世纪和1世纪时分别通过古代著名的“印度道”和“丝绸之路”引入我国的。此后,北宋时有芦荟(原产于非洲东北部),现于华南的沿海地区,17 世纪时有甘薯、烟草及西番莲等经济植物被转引到中国。稍早,荷兰人曾将一些美洲种类,如银合欢、金合欢、量天尺等引进台湾,上述种类中的大多数后来归化为野生植物。1842 年鸦片战争

中国入侵物种综述(及入侵种例证

中国从北到南5 500 km,东到西5 200 km,跨越50个纬度,5个气候带: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Wang Sung et al. 1997)。这种自然特征使中国容易遭受入侵物种的侵害。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种都可能在中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 中国从外地或国外引入优良品种更有悠久的历史。早期的引入常通过民族的迁移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实现。公元前四世纪,由数段民间通道相连接,形成““蜀-身毒(即印度)道”,这条古道从成都经云南的腾冲,通过缅甸北部到印度。原产非洲的酸豆(Tamarindus indica)在上述范围内广泛栽培和归化,云南元江河谷就有巨大的酸豆个体。在中国西北部,汉代时的"丝绸之路"从渭河流域通过中亚各国,与土耳其东部相连接。公元前100多年,汉朝使者张骞和他的助手从中亚带回葡萄(Vitis vinifera)、紫苜蓿(Medicago sativa)、石榴(Punica granatum)、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等等经济植物的种子。北宋期间,泉州和广州成为中国通往东南亚的主要港口。芦荟(Aloe barbdensis,或A. vera var. chinensis)在此期间第一次有活植物的记录。它原产于非洲东北部,现于华南的沿海地区归化。1645年伽马航线开辟后,西欧各国的人到印度、东南亚各地,将不久前从美洲收集的物种带去,而旅居这些地方的华侨将一部分种,如甘薯(Ipomoea batatas)、烟草(Nicotiana tabacum)及西番莲(Passiflora coerulea)等经济植物转引到中国。1624至1662年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曾将一些美洲种类,如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金合欢(Acacia farnesiana)、量天尺(Hylocereus undatus)等引进台湾,上述种类中的大多数后来归化为野生植物。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后,香港、广州、厦门、上海、青岛、烟台和大连等海港成为外来杂草进入中国的主要入口。例如香丝草(Conyza bonariensis)于1857年在香港,小白酒草(Conyz canadensis)于1862年在山东烟台,一年蓬(Erigeron annuus)于1886年在上海分别出现,然后向内地蔓延。而栽培植物的引种和逸生地点比较不规则,例如法国传教士曾将欧洲的荆豆(Ulex europaeus)引种到四川城口教堂附近后大量逸生(Wei Zhi and Wei Siqi, 1998)。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贸易和交通系统的发展和入境人员的增加,促进了外来物种的引入。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加速了中国境内物种在其他地区和其他国家的外来物种在中国的扩散。许多入侵物种在全面入侵以前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新环境,因此新到达中国的入侵种的全面影响可能过一段时间才能感觉到。从美国和中国相似的地理条件来看,美国的外来种入侵现状预示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美国外来种定居、扩散和危害的趋势仍在发展,已有大量有关入侵物种的文献记录(Nico and Fuller,1999;Vitousek et al. 1997;Randall and Marinelli,1996)。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我们可以预计到中国类似的情况。 虽然对外来病虫害的危害和检疫已经引起中国海关、农林部门的注意,但入侵种的概念传入中国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西方国家对入侵种问题研究较多。已有有关外来植物、杂草、鱼类、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两栖爬行类、哺乳类和野生动植物疾病等的大量研究和出版物,内容包括普遍性的入侵路径、载体、自然和人工干扰(物理、化学、气候等)的作用,以及入侵种带来的危害(Sandlund et al. 1999;Westbrooks,1998)。然而中国除动植物检疫局列出的规定检疫物种和少数对人类经济造成极大损失的物种外,对其它的外来物种及其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较少。目前还没有较全面的统计资料说明外来种情况、入侵种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根据文献记载和我们的初步调查,中国已知外来的归化植物有380种,隶属62科,210属。本文主要列出了一些造成明显危害的事例。从这些事例中对中国的入侵种问题可略窥一斑。正文中提到的部分入侵物种,在附录一中有具体描述。 1 中国入侵种的主要特点 入侵种(invasive species)是外来种(exotic species或alien species)中归化(naturalized)的生物物种。外来种的概念可参照Schwartz (1997) 的9条标准。外来种泛指非本土原产的外域种。本文采用的确定入侵种的标准是外域种:1)借助人类活动越过不能自然逾越的空间障碍而入境;2)当地的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中定居,并可自行繁殖和扩散; 3)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景观造成了明显的影响,损害我国的生物多样性。 中国的外来入侵种几乎无处不在,表现出:1)涉及面广。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均发现入侵种,到1999

知网、万方、维普三种主流数据库比较

知网、万方和维普三种主流数据库比较 中国知网(CNKI) 简介: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是由清华大学主办、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出版、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发行、数百位科学家、院士、学者参与建设,精心打造的大型知识服务平台和数字化学习系统。目前,《总库》囊括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及工程技术各领域知识,拥有期刊、报纸、博硕士培养单位的博士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国重要会议论文、中小学多媒体教辅以及1000多个加盟数据库。全文采用CAJ和PDF 格式,必须下载专门的CAJ和PDF浏览器才可阅读。 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截至2007年3月共收录了国内8127 种期刊,全文文献总量已达2272万多篇,收录起始时间一般为1994年,个别追溯到1979年或创刊年,按学科分126个专题,内容每日累增。产品形式有网络形式、光盘形式、《中国期刊专题全文数据库光盘版》。《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MD)》收录2000年至今300多个博硕士培养单位的学位论文,内容每日累增。《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CCND)》收录2000年至今1000多种重要报纸,内容每日累增。《中国重要会议论文集全文数据库》(CPCD)收录2000年至今400家学术团体的会议论文,内容每日累增。

搜索界面: 收费方式:

使用步骤: 数据库特点:最全面的中文数据库,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收费灵活,价格较万方和维普适中。

万方数据库 简介:集纳了涉及各个学科的期刊、学位、会议、外文期刊、外文会议等类型 的学术论文,法律法规,科技成果,专利、标准和地方志。期刊论文:全文资源。收录自1998年以来国内出版的各类期刊6千余种,其中核心期刊2500余种,论文总数量达1千余万篇,每年约增加200万篇,每周两次更新。 搜索界面: 收费方式:

中国出现生物入侵加剧的原因及其防范 (1)

中国出现生物入侵加剧的原因及其防范问题探讨 生物入侵是指一种外地物种侵入一定地域,导致侵入地原有生物平衡受到严重影响和破坏。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旅游业的兴起,给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及其扩散蔓延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多的机会,外来物种扩散的规模和速度也超过以往,给中国造成的危害也日益加剧。因此,本文从国际贸易的视觉,旨对造成中国生物入侵加剧的主要原因及其防范问题进行探讨。 一、国际上生物入侵三种渠道分析 生物入侵的渠道主要包括有意引进、无意引进和自然入侵三种方式,其中有意引进、无意引进都与进口贸易相关。国家环境保护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项目组开展的第2次全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共查明488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有意引进的外来入侵物种种数仍占49.80%,无意引进的种数占49.38%,自然扩散的种数仅占0.82%。(一)有意引进 因农业、园艺、水产、畜产、病虫害控制和土壤保护等目的所进行的外来生物的有意引种是造成生物入侵的主要原因。中国在引进优良品种的同时也引进了大量的有害生物,如水葫芦、大米草、福寿螺等。 20世纪60年代,中国将原产于南美洲的水葫芦(又称为凤眼莲)作为猪饲料大面积的推广,由于它在中国几乎没有天敌和竞争对手,加上繁殖速度极快,已经是中国淡水水体中主要的外来入侵物

种之一,现已遍布中国南方十几个省市的河湖水塘。滇池、太湖、武汉东湖和珠江等均出现过水葫芦泛滥成灾的情况,造成河道堵塞、水源污染等严重危害,中国每年因打捞水葫芦的费用就多达5亿元至10亿元人民币,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水葫芦还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在云南滇池,由于水葫芦生物入侵和富营养化的双重作用,原来生活在该湖泊中的很多水生生物几乎处于灭绝的边缘。 (二)无意引进 外来入侵生物随人类活动而无意传入,这种引进方式虽然是人为造成的,但在主观上并没有引进的意图,而是伴随着进口货物及包装物、交通工具和旅游者无意间被引进的。 松材线虫(号称“松树癌症”)就是无意引进的典型案例,其原产于北美,在中国无天敌,一旦蔓延可以使受害树木迅速枯萎而死亡,对中国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等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中国于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附近的黑松上首先发现松材线虫,当时发病死亡的松树仅265株。据国家林业局在2006年2月的报告,疫区发生省市为江苏、江西、浙江等11个省、直辖市的95个市、县、区,2005年发生面积达7.7万公顷,当年致死松树154万多株。 近年来,我国进口原木和锯木的数量逐年大幅增加,也进一步加剧了松材线虫传入中国的危险性。以宁波口岸为例,自2006年以来从来自葡萄牙、美国、日本、马来西亚和印度货物的木质包装中均截获到松材线虫,从携带松材线虫的木质包装来源国不断扩大的

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和防治办法

人类活动与生物入侵的影响 ——谈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和防治办法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今天,全世界人们的交流更加频繁。现代化的便利交通,使我们的交流更加容易。但与此同时,外来生传入扩散的风险,也随着市场全球化,国际贸易、旅游、观光的增加而快速增大。的确,生物入侵已随人类活动的扩大而在全世界蔓延,近年来,我们不断听到生物入侵给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事例。外来生物入侵严重威胁农林业生产、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已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21世纪的第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与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生物入侵的重视。我国也是遭受生物入侵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生物入侵给我国生物的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让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因此,本文将就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着手,分析生物入侵给我国造成的重大损失,然后着重探讨如何有效防治生物入侵的方法,提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方案,旨在号召大家共同努力,献技献策,减少生物入侵的损失,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安全。 [关键词]生物入侵现状损失防治方案 什么是生物入侵呢?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一个新的地区,在新的区域里,其后代可以繁殖、扩散并维持下去(Elton,1958)①。其实,并不是所有外来入侵物种都会引起灾难。外来物种的影响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外来入侵物种往往会在林业、园林、园艺绿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如美国加州70%的树木、荷兰市场上40%的花卉、德国的1000多种植物都来自我国;我国华南与华东沿海地区构筑的“绿色长城”的澳大利亚木麻黄,是我国重点森林生态工程和环境建设不可缺少的外来物种②。外来物种的有利影响的一面不是通常我们通常所说的生物入侵。当外来物种在新区域爆发式繁殖,对当地物种的正常生存造成影响并难以控制时,就实现了其不利影响的一面,从而构成了通常意义上的生物入侵。 那么,生物入侵有那些具体危害呢?概括地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外来入侵物种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的方式改变食物链的组成和结构,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干扰和危害。如原产美洲的紫茎泽兰于上世纪40年代从缅甸传入云南,如今已经在我国西南地区蔓延成灾。导致当地草场、林地退化,其它物种 ①张恒庆主编《保护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第161页 ②张恒庆主编《保护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第162页

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比较

知网维普万方比较 一、简单比较一下 1、从收录情况来看,维普收录最久,万方收录时间最短,但是现刊万方收录最好,维普最近两年的很多期刊都没有了,特别是医学类的。 2、文档的清晰度:万方最高,维普最差。 3、使用方便性:知网和万方差不多,维普最差。 4、其它:万方的期刊浏览功能做的很好。 二、更加深入比较 (一)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是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出版、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发行、数百位科学家、院士、学者参与建设,精心打造的大型知识服务平台和数字化学习系统。目前,《总库》囊括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及工程技术各领域知识,拥有期刊、报纸、博硕士培养单位的博士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国重要会议论文、中小学多媒体教辅以及1000多个加盟数据库。全文采用CAJ和PDF格式,必须下载专门的CAJ和PDF浏览器才可阅读。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重点数据库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截至2007年3月共收录了国内8127种期刊,全文文献总量已达2272万多篇,收录起始时间一般为1994年,个别追溯到1979年或创刊年,按学科分126个专题,内容每日累增。产品形式有网络形式、光盘形式、《中国期刊专题全文数据库光盘版》。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MD)》收录2000年至今300多个博硕士培养单位的学位论文,内容每日累增。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CCND)》收录2000年至今1000多种重要报纸,内容每日累增。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集全文数据库》(CPCD)收录2000年至今400家学术团体的会议论文,内容每日累增。 《中国企业知识仓库(CEKD)》收录国内5400余种核心与专业特色期刊、博硕论文、报纸、行业标准、法律法规、行业经济数据统计、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技术发展动态、国外经济发展动态等信息,涵盖企业技术创新、经营决策、企业管理、WTO、行业动态等专业资料信息。 《中国图书全文数据库》《中国年鉴数据库》《各行业百科数据库》《声像资料数据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专题数据库》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