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军维修保障建设之启示

美军维修保障建设之启示

美军维修保障建设之启示
美军维修保障建设之启示

美军维修保障建设之启示

空军航空大学杨建波卢景双李彦志

[摘要] 美军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装备维修保障领域,研制成龙配套的信息化保障装备,并建立了多层次的网络化维修保障支持系统。本文结合空军航空装备科学维修工作实际和发展需求,通过查阅中外文重要期刊和有关研究成果,对美军近年来维修保障的进展进行了跟踪,给出了维修保障发展概貌,以期推动我军维修保障力量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 维修保障信息化全资可视化IETM PMA

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实践表明,高新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具有机动性强、节奏快、强度高、耗费大、时效性强、战损率高等特点,维修保障已成为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重要支撑,直接关系到战争进程乃至战争结局。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作战维修保障要求,美军近年来将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装备维修保障领域,加强数字化维修技术的研究,研制成龙配套的信息化保障装备,并建立了多层次的网络化维修保障支持系统。本文结合空军航空装备科学维修工作实际和发展需求,通过查阅中外文重要期刊和有关研究成果,对美军近年来维修保障的进展进行了跟踪,给出了维修保障发展概貌,以期推动我军维修保障力量的建设和发展.

1全资可视化(TAV)信息化维修保障系统

为了适应21世纪联合作战中向部队提供快速和不中断的维修保障的要求,特别是在军事预算受到约束的环境下,美军放弃了为满足可能的需要而采取的多余供应的政策,采用在合适的地点和合适的时间提供足够供应的政策,为了实施新的供应政策,美军发展了可靠的全资可视化(Total Asset Visibility,TAV)系统和技术。

全资可视化系统为有关决策和管理人员及时提供物资供应线上的资源的位置、运动和状态的准确信息,以确定部队、人员、设备和供应品的状况。,它还报告资源的生产、修理、部署、需求和库存量的状况。

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的海湾战争中,美军有4万多个集装箱运到中东后,由于战区人员不了解箱中是什么东西,集装箱运送的目的地是何处,接收单位是何部门,所以其中的2万个集装箱被迫打开,清点后重新封装。战争结束后仍有8000个集装箱是打开的。美军吸取了海湾战争中后勤保障货物运输过程的教训,解决货物运输中“资源不可视”造成的严重后果,重视发展“全资可视化”技术,并把它作为实现美军《2020联合设想》的一种技术途径。目前发展的有美国陆军全资可视化(ATAV)和美军联合全资可视化(JTAV)两种系统。

全球作战保障系统(GCSS)一它是一个基于Web的中央信息枢纽,向国防部各机构和组织传送联合资源可视化信息。国防部自动化后勤系统将向该基于Web的信息中心提供全资可视化更新信息。在陆军各层次的机构将能够登陆GCSS网页、阅读和下载信息。

库存控制点(1CP)自动化信息系统一ICP经理利用自动化信息来控制库存量。当该系统与共享数据库连接时,使不需要的供应品的采购概率最低。

293

陆军全资可视化(ATAV)系统/陆军全球资产保障系统(GCSS—陆军)一ATAV自动化系统在战略与作战层次上将陆军自动化后勤系统与共享的数据库相连接,在GCSS-陆军全部投入使用之前,ATAV将作为综合陆军后勤信息的主要工具。而GCSS-陆军将在作战与战术层次上综合后勤信息,并向战略层次的GCSS Web信息中心输入信息。

全球运输网络(GTN)一它提供在国防运输系统中产品运输中的可视化。这种基于Web的保密系统能够提供部队、人员、设备和供应品通过运输节点的状态。它通过电子数据交换可与民用运输中可视化自动系统接口。

国防标准系统(DSS)一它是提供全资可视化信息的另—个自动化工具,它提供资源流入和流出分配基地仓库过程的可视化,并向GTN输入分配仓库运输可视化信息。

物流系统运输协调的自动化信息(TC-AIMSⅡ)——它是另—个全资可视化信息系统,向所有武装部队提供运输和物流信息的联合系统。

物流跟踪系统(MTS)一它提供通过战区后勤供应的物流资源的近实时可视化信息。它允许用户改变物流方向而不要求运输器驾驶员返回到他们的出发站接受附加指令。

2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1ETM-Interactive ElectronicTechnical Manual)已成为美国等许多发达国家所推行的CALS(持续采办与寿命周期保障或光速商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装备保障信息化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之一。

将专家系统、多媒体信息表示、数据库管理和电子出版等多种技术结合在一起,预防性维护能力和诊断性维修能力结合在—起,以电磁介质将大量的操作使用说明、维修过程指导、技术图纸资料和元器件代换以及备件储备等信息精练组织,存储在智能化的“数字”技术手册内,并嵌入自动测试系统或武器装备之中,从而建立一个无纸张的、人机和谐的交互式维修测试环境。 1992年,美国国防部面对现实需求,提出开展IETM项目的研究与开发。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美国国防部和海军部制定了一—系列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用以指导IETM的开发、应用与实施并以统一的格式规范IETM的开发质量,使IETM能在不同部门之间、不同计算机平台上互操作,进而实现美三军之间的互操作。2003年美伊战争,IETM在各类信息化装备中得到充分应用:在“长弓—阿帕奇”(AH-64D)直升机的数字化维修系统中,在“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的数字诊断与预测“工具箱”中,都出现了IETM的身影。

IETM最适用于维修手册,它可以将装备所需的有关故障查找与维修方面的全部技术信息集合到数据库中,为用户智能化地提供故障诊断和查找程序,使维修人员在任何需要的时间、场所和地点获得充分的信息支持。

F—22是美国空军的第四代战斗机,其综合维修信息系统(1MIS)中包含有—种便携式维修辅助装置(PMA—Portable Maintenance Aids)。PMA是一台供维修人员带到外场去的经过加固的计算机,它是维修人员与飞机及其各系统的主要接口。PMA可以运行IETM,通过它可以预订备件,将各种维修工作记录在维修表格中。PMA给维修人员带来的最大好处之一是,基于IETM可在PMA 上显示一套详细的维修规程,告诉维修人员如何检查和更换某个部件。这些说明是交互式的,根据在维修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向维修人员提供不同的信息。IETM的图形取自用于飞机设计的三维计算机数据库,并被转化成经过简化的二维图,这样便于使用,而且从技术的角度看得更加清楚。将IETM显示在PMA上,这样就不需要在外场翻阅厚本的技术资料,更改时也省去了烦琐的换页过程。

294

PMA是一个电子系统,所以它用的是最新的技术规程资料,并只显示最新的内容。在飞机旁维修人员可以先滚动屏幕,浏览整个工作项目,然后完成各个步骤。如果存有疑问,维修人员可以将PMA图形中的某个部分放大或缩小。如果维修时需要零部件,可以向“维修控制”部门发一条信息,等他回去取时,零件就准备好了,他再到外场去将零件换上。该维修工作完成后,PMA 就将它记录下来,将信息送到维修控制部门。通过州A还可以传送故障、零部件使用情况和消耗品等其他数据。

以IETM推动装备保障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对工作效率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防部就将F—16战斗机的750000页技术文档制作成为39片CD-ROM,在其他—一些武器系统也积极采用IETM,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据美国国防部在Internet

所发布的材料透露,USS Eisenhower航空母舰由于使用IETM,进度提前18个月,节省8000万美元:SH—60直升机由于使用IETM,每年节省300万美元:美国海军AEGIS作战系统由于使用了IETM每年至少节约100万美元:巡航导弹(Patriot Missile)由于使用IETM,每年仅纸张节省费用达25万美元。据统计,使用IETM,可以使生产效率提高70%、失误率50%、查询时间节省50%、复制费用减少70%、重量是原来的1/148、体积是原来的1/53。

3美国海军“远程维修支持系统”

将安装在作战平台上的远程支持系统,通过卫星通信或无线通信系统与战术因特网相连,使海上舰船可以从多个网络数据库中获取数字化图纸资料、工程数据、维修辅助决策信息、保障计划和技术培训等信息,还可通过音频、视频会议系统和数字传输技术,使维修现场技术人员同基地或工业部门的维修专家进行交互通信,在复杂故障诊断及修理等方面得到帮助。

主要组成:综合通话中心(提供24小时“点击”服务)、电子商务连接主页、共享数据环境(基于网络的统一数据库)、技术支持工具(包括摄像机、便携式计算机、电子显示装置、便携式维修工具等10种技术手段)。

在“科索沃”战争期间,“林肯”号航母战斗群的每一条舰艇上都安装有“远程维修支持系统”,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共计使用了1600多次。利用该系统与基地维修专家进行即时交流,在专家指导下及时排除了SPS--49对空警戒雷达等复杂装备的疑难故障。该航母作战群7艘舰船的技术及管理人员还利用该系统,每天保持与位于圣迭哥的舰船技术保障中心、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的海军综合呼叫中心和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的9个作战中心的技术专家和保障人员联系,或召开联合保障视频会议商讨对策。利用网络聊天室,舰上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快速获得诊断信息、专家咨询、寻求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

4其它信息技术

4.1计算机辅助支持技术

利用高分辨率图形显示、电子数据库、交互式视频磁盘、触摸屏、语音合成器、图形探头等技术。即通过建立一个图形世界或“虚拟真实”的操作环境,将整个维修过程融合在—个超媒体的表示系统之中,以全动态的视频、音频形式向操作者提供充分的、精细化的维修信息,由以往的人去适应机器,逐步转换为机器去适应人,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武器装备的诊断测试效能。4.2测试信息处理技术

(1)基于Web界面和超文本链接技术的图形化测试程序开发与应用环境:

(2)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分布系统的互联和资源共享;

(3)电子化数据传输(设计文件、工程化数据、图纸资料、诊断测试数据等);

295

(4)测试程序与诊断数据级共享;

(5)维修信息处理与辅助决策(含备件管理、订购);

(6)远程交互式故障诊断与维修测试。

4.3自动识别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AIT)利用自动扫描、识别、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以及故障诊断、数据通信等方法,快速、准确地获取装备运行状态、工作情况、元部件型号、类别及备品备件状态、供应、生产等相关信息,能够在最低限度的人为干预下快速进行故障识别、状态评估,并实现与自动化保障信息系统的链接。

4.4综合诊断技术

综合诊断即按照装备的任务要求,建立并密切产品设计、工程应用、测试性、可靠性、维修性以及保障性分析之间协调一致的关系,使系统的诊断能力达到最佳的设计和管理过程。综合诊断是一种结构化的工程方法,它需要把有关测试性、可靠性、维修性、自动测试、人工测试、人员训练、维修辅助手段、人的因素工程、技术信息以及后勤保障分析等独立且相干的诊断要素充分加以综合,才能经济有效地检测和准确地隔离所有可能出现的故障,从而获取最佳的系统诊断效能。

5启示

随着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大量服役,武器装备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方向发展,许多新型武器装备集多种高新技术、多种系统于一身,其技术标准要求高,运行机理复杂,使武器装备维修保障的难度增大。装备维修保障不仅要解决大量硬件技术问题,还要解决许多软件方面的技术难题。因此,应建立集中统——领导、技术综合集成、统一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军队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高起点建立维修保障信息化系统,结合我军武器装备维修保障的特点,自主开发信息化系统如交互式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基于网络环境用于数据自动化收集及分发,使整个维修保障融入一个单一的系统;通过国家高速信息网和卫星通信网,实现战略和战术信息通信系统的互联,确保作战以及军事行动所需的所有军事信息的生成、保存以及传输;集中式的综合数据库,它汇集了武器系统的当前状态及综合数据(正常动作数据、维修数据等),并达到信息共享、共用、共调,合理分配;信息防护系统能使国防信息基础设施免遭计算机攻击。建立多级信息保护系统,能预先消除各种可能的弱点,防止入侵。

现代武器装备日趋复杂、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各种任务计算机应用剧增,软件规模越来越大。加强采办过程和使用保障过程中的数据管理已经成为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必要条件。同时,新装备使用和技术保障离不开相关的操作手册和保障手册,应同步编写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

(1ETM),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不仅作为一种电子手册,实现技术手册的数字化,而且它具有交互功能,实现技术手册的智能化。

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其他侦察监视手段所获得的保障信息及时汇总和分发,确保装备保障的决策和实施人员能够得到足够准确、近实时的信息。运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实现指挥与维修保障系统、各级装备维修保障系统、军内维修保障系统与地方支援系统之间的无缝链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新技术,改造和研制高技术、野战化的保障装备和软件系统,实现指挥、检测、抢修、管理手段的信息化、智能化等等。

296

参考文献

1 郑东良等。知识经济时代的武器装备维修变革与发展趋势.装备质量[J],2003(8)

2 2020年联合构想 [美]参联会,2000(英文版)

3 Zheng Dongliang et a1.Aviaion Equ中ment Integrate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CALS[C],IMS2003,中国西安,2003.11

4 Zhu Zhiling et a1.The Developing Status and operational Analysis Of Portable Maintenance Aided[C],IMS2003,中国西安,2003.11

5 穆若志等。外军武器装备维修管理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10

6 David M.Cutter WEARABLE COMP[JTERS in DoD MAINTENANCE Presented to MTSSG 22 February 2002

7 Potable Maintenance AidWireless Applications Briefing tO Do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Se-niOr Steering Group.February 22,2002

297

美军信息化转型及启示

美军信息化转型及其启示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军发动的四场局部战争,集中展示了美军信息化转型中的阶段性成果,揭示了军队信息化建设和作战的一般规律,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供了有益借鉴。加快我军信息化转型,关键是要将作战理论创新、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建设和编制体制改革三者统一到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上来。 关键词:美军;信息化转型;启示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美军率先发动了以信息化为本质特征的新军事变革,并在战争中取得巨大胜利。美军的成功转型引起了世界各国军队的关注与思考。 一、从四场局部战争看美军信息化转型 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是美军推行新军事革命,实现信息化转型过程中发动的四场具有代表意义的战争。四场战争反映了美军信息化发展各个时期的阶段性特点,从战争层面为我们勾勒了美军信息化转型的历史进程。 海湾战争——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折点 1991年1月17日,在联合国授权下,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发动了代号为“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的作战行动。这是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与以往机械化战争相比,海湾战争呈现出一些前所未有的特点:一是美军改变了传统的独立军种作战方式,在“空地一体战”理论的指导下利用C4I系统

有效组织起39个国家的陆、海、空80多万部队协同作战;二是突出制电磁权,美军利用其强大的侦察监视和信息传输系统为各级指挥员提供了大量的战场信息,“驱散战争迷雾”,并成功实施电子战瘫痪伊军的防空体系和指挥控制系统,建立起绝对的信息优势;三是精确制导武器投入战场,巡航导弹、精确制导炸弹在对伊拉克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海湾战争在美军信息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战争形态来看,海湾战争属于后机械化时代的战争,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一道分水岭;从军队转型的角度看,海湾战争是美军加速推进军事变革的助推器,战争一方面证实了军队信息化转型方向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也暴露出转型的不彻底性,如精确制导武器数量不足、信息系统不兼容、战毁评估争议问题等,美军领导人开始认识到美军军事转型才刚刚起步。 科索沃战争——信息化战争初露端倪 海湾战争结束之后,美军在创新作战理论和升级武器系统的同时对作战力量结构作出了深刻的战略调整,海军、空军力量得到加强,陆军被大量裁减,开始向着小型、多能、可重组的新型数字化部队转型。1999年3月,经过精心策划和预演,美国率领北约集团对南联盟发动了科索沃战争。较之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不管在作战理论、作战样式上,还是在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程度以及武器装备信息化水平上,都有了长足发展。首先是美军在“空地一体战”理论基础上发展了联合作战理论并在实战中得到检验,创新了非接触、

德国物流发展的历程

德国物流发展的历程 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随着生产力发展的成熟,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竞争的需求迫使企业不得不拓宽视野,寻求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的渠道。主要途径体现在供应链的全过程中,即从原材料供应到成品的配送再到消费者使用的整个过程。这就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这种生产和配送的集中使得欧洲物流市场的瓜分进程加快。在这一进程甲,德国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欧洲物流业发展的领头羊和进军东欧的大门。 由于我国的物流资源过于分散、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低。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起点、水平低,缺乏规模经济,彼此之间恶性竞争,这时候需要通过横向并购、合资的方式,整合零小规模的行业特征,造就行业领导者,实现物流市场经营的规模经济效应。我们今天看到的物流巨头,像德国邮政、丹莎货运、敦豪速递、瑞士德迅集团(K&N)和荷兰TPG集团都是当年并购大潮的主力军。因此,向主力军中的佼佼者学习,可以使我们有效学习别人长处,利用外部机会,克服自身弱势,去创造新的奇迹。 德国的物流,其最根本的一种理念就是为用户提供一条龙式物流服务,以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在欧洲之门APL货运仓储中心,不仅为货代公司和生产企业提供专业仓储服务,还为生产企业提供货物分拣、重新包装和贴标签等增值服务项目。如在每年圣诞节来临之际,为客户提供圣诞节礼物的配送等。德国物流业的发展同发展中国家一样有着漫长的过程。在统一以前,东、西德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西部要明显强于东部。出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铁路和公路等交通主干线也多是沿南北方向布置,东西方向的联系较弱,而各城市的结点作用突出,因此货物的集散地也主要沿东西部主要结点城市分布。 两德刚统一时,为了平衡政治与经济利益,新政府在有意加强东西部交通联系的同时,更意识到迅速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物流集散地是激活整个国家物资运转和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因此德国政府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大力发展高速公路、修建机场和港口,而是重点规划和发展物流园区(GVZ),这是因为看到了它对整个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 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随着生产力发展的成熟,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竞争的需求迫使企业不得不拓宽视野,寻求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的渠道。主要途径体现在供应链的全过程中,即从原材料供应到成品的配送再到消费者使用的整个过程。这就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这种生产和配送的集中使得欧洲物流市场的瓜分进程加快。在这一进程甲,德国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欧洲物流业发展的领头羊和进军东欧的大门。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尤其是统一后的联邦政府,在推动德国物流业发展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物流企业以最大可能的支持。例如,德国政府尝试着在不来梅市规划了德国最早的大型物流园区。其以6马克/平方米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头下土地,经过平整和修建公路.铁路以及扩建不来梅港等土建工程的建设,再以30马克/平方米的低廉价格出售给物流企业;企业也可以租用场地(实际上经过多年以来的财富积累,90%以上的企业都是采用买断的形式,极少数企业向政府租用)。政府在企业建设物济中心的同时提供低息贷款。

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发展及启示思考

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发展及启示思考 新型作战力量是适应新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以满足新的军事需求、发展新的军事能力为目标,以新技术、新装备为重要支撑的新军事力量。新型作战力量是提升军队整体作战能力、引领军事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军事竞争和现代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世界新军事变革和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军事强国不断增加新型作战力量的国防预算,积极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力图通过发展新型作战力量来争取战略主动。 一、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发展动向近年来,美国秉承其一贯“数步领先于对手”的做法,在空间对抗、网电空间、无人作战、全球快速打击等军事和科技的前沿领域,集中资源发展新型作战力量。美国在这些领域的投入和建设,将使其作战力量构成发生重大改变,整体作战能力得到新的补充和提高。1. 空间对抗能力逐渐发展成熟美国将空间视为国家的“高边疆”,围绕“进入空间、利用空间和控制空间”的能力要求,大力发展空间对抗作战力量。美国已基本具备自由进出空间、利用空间、夺取空间优势和信息优势的能力。空间对抗平台技术取得重要进展。2010年和2011年3月,X-37B成功进行飞行演示验证试验。面向空天防御的反导反卫能力向光电手段发展。地面激光反卫能力已开展了射击实验。固体激光武器系统关键技术日趋成熟,输出功率突破武器级激光器功率阈值。空间电子战技术已具备实战能力,美已公开部署用于干扰卫星通信链路的“反卫星通信系统”。2. 无人作战力量发展领先全球美国在初步尝到无人作战力量在减低人员伤亡、降低战争成本的“甜头”后,继续通过加强建设扩大无人作战力量建设规模。目前,美国已形成具备多种功能的无人机谱系,“全球鹰”等无人机已在战场上广泛应用。2011年2月,美可搭载于航母的X-47B 无人作战飞机成功进行首飞。地面无人系统技术、无人潜航器和无人艇成为当前无人系统的发展重点。例如,美Demo-III全自主无人车已具备越野自主驾驶和多车协调控制能力,“瑞慕斯”(REMUS)600型大型反水雷无人潜航器已成功进行了测试。3. 网络电磁空间优势正在形成美国将网络电磁空间视为新型战略空间,相继组建网络电磁空间作战部队,网电装备成为威慑和实战兼备的新的“杀手锏”。网络电磁空间攻击技术发展迅速,已成功应用于实战。例如,美“舒特”网络攻击系统、“震网”超级病毒在叙利亚、伊朗等的应用引起巨大影响。目前,正在发展“网络电磁飞行器”技术。网络电磁空间防御技术快速发展,美已实施“爱因斯坦-3”网络感知系统、“网络电磁防护盾”等网络电磁防御能力建设。2010年美国DARPA又启动“网络基因”计划,开发基于计算机软硬件特性分析的网络攻击检测技术。4. 全球快速精确打击加速发展美国为进一步扩大战略威慑和战略打击优势,加速发展可实现一小时全球到达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尽管HTV-2A和HTV-2B连续失败,美国仍在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方面狠下赌注,在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美完成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5马赫和10马赫自由飞行试验,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5马赫自由飞行试验。高超声速巡航技术取得重要进展。2010年5月,美国X-51A成功进行首次飞行试验,创造了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时间143秒,飞行速度5马赫的新纪录。二、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主要特点美国在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上体现了世界军事和科技发展的前沿,在进度上也取得较快的进展。美国在研发新型装备、组建新型部队和研究作战理论等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思路和措施上,形成了一些值得关注和借鉴的特点。1. 重视新型作战力量的概念创新美军认为当前作战力量正面临着战争形态渐变、作战样式变革、安全威胁多样等一系列挑战,更加需要概念的创新,促进新型作战力量发展。从军事力量建设层面的“隐形部队”、“导弹防御部队”、“网军”和“无人部队”,到作战和装备能力层面的“空海一体战”、“全球快速打击”等,充分体现了美军善于通过军事理论和技术的概念创新,引领新型作战力量的发展。美军通过概念创新牵引军事思想、军事体制、武器装备、战略战术等领域发生重大变革,成为当前美军引领军事发展的重要特色。2. 善于通过战略设计推动发展美军认为新型作战力量是最新科学技术的军事运用,其能力的发挥受武器装备、

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情况概述

目录 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情况 (1) 塑造沙漏型产业结构:日本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12-02-15)1中国应抓住日本产业升级带来的机会(财经 2011-11-18) (3) 日本产业升级的历程及经验(海南金融 2011年5期) (4) 珠三角产业升级转型之日本经验借鉴(南方都市报 2010-05-12) (5) 中日产业经济结构对比(现代商业 2010年27期) (8) 日本九州地区产业衰退与产业转型的启示(中立信永税务师事务所 2008-05-02) (9) 日本如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政策瞭望 2008年3期) (12) 日本社会管理创新情况 (13) 日本社区管理特点分析及比较(干部学习网 2012-01-13) (13) 日本的公民社会与治理(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11-18) (15) 日本严格人口登记制度助力社会治安(世界博览 2011-01-19) (17) 日本如何消解底层社会(中国危机治理网 2010-07-20) (19) 日本经验:优良的社会治理与相对的平等(东北亚论坛 2010年19期) (20) 日本社区治理的基本特征及其启示(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09年3期) (22) 认识日本的“中流社会”(瞭望 2007年14期) (25) 日本产学研合作情况 (27) 山东大学与日本小松公司产学研合作交流会举行(山东大学 2011-12-01) (27) 山东大学与日本熊本大学互设办公室促进产学研合作(中国广播网 2011-02-05) (28) 日本Universe株式会社考察杨凌合作项目(陕西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平台 2010-05-31) (28) 早稻田大学与省环保技校合作以日本产学研模式助日企落地(南方日报 2010-03-12) (29) 立法与政府推动:日本产学研结合的特点和启示(科学时报 2009-11-12) (30) 日本产学研环境访问团考察龙泉市(龙泉市招商引资办公室 2009-06-17) (34)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参加中日产学研合作论坛(日本新华侨报 2008-10-24) (34) 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情况 塑造沙漏型产业结构:日本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12-02-15 从经济高速增长期至今,日本一直没有停止其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当前日本的产业结构仍然呈现出四大核心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市场的外需依赖与生产的内需依存并行等特征,这与日本传统的金字塔型产业结构密不可分。为适应现实条件变化和未来发展环境,日本提出要塑造沙漏型产业结构。这种新型产业结构具有变企业之间的单向关系为双向互动关系、变“制造中心”为“制造+服务”等一系列特征。这对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信息化条件下美军参谋军官任职教育及启示

信息化条件下美军参谋军官任职教育及启示 摘要:信息化条件下美军参谋军官的任职教育独具特色,对我军参谋队伍人才的任职教育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参谋;能力建设;信息化 近年来,随着美军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参谋部的改组和指挥进一步自动化,参谋部组织结构日趋系统和完善。美军政治、后勤部门都隶属于参谋部,部队一切行动的具体组织与指挥工作都在参谋部的职责范围内,对参谋军官能力素质的要求很高,其参谋军官主要从素质较高的军官中选拔,因此,美军十分重视参谋军官的任职教育,积累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对我军参谋队伍的任职教育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信息化条件下美军参谋军官基本能力构成 (一)数据分析能力 信息化战争时代,数据信息是描述战场信息的重要介质,数据分析能力在参谋军官辅助决策能力中非常重要。美军在总结伊拉克战争获胜经验时指出,参谋军官大量的精密数据资料是“两件秘密武器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军指挥机关中,程序人员约占30%,作战运筹分析和自动化指挥管理人约占30%。但在伊拉克战争中,设在卡塔尔美军中央总部的联合作战网络中心拥有700多名信息处理与分析人员(约占该中心工作人员的80%)。美军“指技合一型”参谋军官的优势在于,有利于从技术的角度,分析研究作战问题。他们利用高效的信息处理系统,随时对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审查和过滤,然后将战场信息报告联合作战中心的指挥官,供其决策指挥。美军参谋军官数据分析能力强的这一群体特征,主要是因为美军属“技术型”军队,重视用高新技术武装部队,参谋军官必须具备较高的科技水平,才能适应指挥“技术型”军队的要求。 (二)战略思维能力 “小行动、大背景,小战斗、大战略”,是信息化战争的突出特点,也是美军近年来实战经验的总结。2005年,美国防部公布的一项报告认为,由于现代战争战场政治环境日益复杂,战略战术密切关联,战术行动体现出更多的战略特征,各级指挥官和参谋军官都应该熟知本级作战行动的战略地位。美军还反思近年来反恐作战的教训,认为参谋军官必须懂法律、道德、种族、宗教、文化和历史问题,具有战略思维能力,因为其中每一个问题都可能对最后决策产生影响。同时还指出,当前美军参谋军官战役战术领导能力的培养机制是完备的,但提升战略

万科的战略转型给我们的启示

万科的战略转型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管理学万科战略 摘要:万科成立于 1984 年 5 月,现任董事长为王石,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万科现有员工 16000 余人。2007 年实现销售金额 523.6 亿元,结算收入 351.8 亿元,净利润 48.4 亿元,纳税 53.2 亿元。以理念奠基、视道德伦理重于商业利益,是万科的最大特色。万科认为,坚守价值底线、拒绝利益诱惑,坚持以专业能力从市场获取公平回报,是万科获得成功的基石。公司致力于通过规范、透明的企业文化和稳健、专注的发展模式,成为最受客户、最受投资者、最受员工欢迎,最受社会尊重的企业。凭借公司治理和道德准则上的表现,公司连续五年入选“中国最受尊敬企业”,连续第四年获得“中国最佳企业公民”称号。本文以万科的发展结合管理学知识分析万科的模式及未来发展 结构: 第一章1984-2001分析万科着重在房地产的原因 1.战略层次分析 SWOT 2.国家政策 3.波士顿模型分析竞争力 4.决策分析 第二章万科现状及发展 1.外部环境 2.波特五力模型 3.万科新一步战略转型分析及预测 ①物流房产 ②万科转型城市配套服务商

第一章1984-2001分析万科着重在房地产的原因 第一节,战略分析SWOT模型 在这个时期,万科的企业战略缺乏长远性和全局性。初创时期的万达,算 是一个多元化的商社,然而多远也意味着混乱,企业规模很大,但是企业的战 略地位定位并不明晰,整个企业就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只要有利可 图的行业,万科都想去尝试一下。全面撒网,重点捞鱼,根据SWOT分析法,此时的 万达竞争优势(S)为规模大,涉足行业广。 竞争劣势(W)为:①所有项目规模都很小,市场占有率极低。②面对激烈竞争不得不不惜血本,等到品牌打响,成本也上去了,这时想追加投资扩大规模,集团的资金和人才储备却无法满足,各分公司被迫继续小打小闹。③业务 不稳定,企业短期赢利掩盖了缺乏长期持续发展动力的隐患。 潜在机会(O)为规模大,可以通过整合使企业在某一细分市场上形成优势。 外部威胁(T)为:企业在各行业都缺乏竞争力,面临许多企业的挑战。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万达也即将开始自己的战略转型。 第二节国家政策(外部) 1984年,王石在深圳创办了万科公司的前身-“现代教科仪器展销中心”,1984年万科从经营办公设备起家,87年兴办工业,88年进入房地产,90年初 步形成商贸、文化、房地产、文化传播四大经营机构,到91年确定综合商社发展模式,表面上看来,万科的业务不断扩大,但始终没找到合适的定位。1992 年邓小平南巡开创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繁荣,中共中央、国务院于同年6月22 日批转了国家建委党组的《全国基本建设工作会议汇报提纲》,在将邓小平讲话

美国陆军作战理论的演进

美国陆军作战理论的演进 俞存华杨歆 2012-7-18 9:05:00 来源:《解放军报》2012年07月06日作战概念和理论更新的程度,决定着作战能力提升的速度。追溯近几十年来的美国陆军作战能力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发现,每一次新概念的提出和新作战理论的形成,都不同程度地推动着美国陆军军事技术、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引发军事训练和体制编制的革命性变革。 “空地一体作战”理论的形成,促使美国陆军由传统作战能力向立体作战能力跨越。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美国陆军作战能力建设一直是传承已有的战争经验。越南战争和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结果,促使美军学术界由总结战争经验转向主动设计战场,先后提出了“中心战斗”“扩大的战争”和“一体化战场”等思想,提出要用“机动战”思想来指导军队作战能力建设,实施非线式作战。1981年,美军正式提出“空地一体作战”理论,并融入到1982年版的《作战纲要》之中。这一理论强调利用空间和地面部队的各种手段,结合运用各种作战方法,以整体作战力量在战术地幅内快速地、全纵深地打击敌人。这一作战理论的提出,把美国陆军作战能力建设由传统的平面作战引向立体作战,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解决了以往陆军和空军在作战协同上的矛盾,提出陆军和空军是伙伴关系,共同遂行作战任务,而且在陆军内部加快了陆军航空兵的建设。 “全谱作战”理论的形成,标志着美国陆军由立体作战能力向多维作战能力跨越。“空地一体作战”理论虽然使海湾战争取得奇效,但美军战后把主要精力用在总结对这一理论的评估和不足上,认为“空地一体战”主要适用于中强度至高强度的作战行动。而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背景下,美国陆军还需要应对各种威胁与挑战,还需要拥有空、地、海、天多维能力优势。“全谱作战”理论就是

日本环保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启示

常 杪1,杨 亮1,王世汶2,松原乔1 (1.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管理与政策教研所,北京 100084; 2.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732) 摘 要: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积极改善环境质量,目前在环保治理技术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带动了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日本环保产业经历了高速增长扩张期、稳步发展期、转型期,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文章分析了近年来日本环保产业发展呈现出的新变化及特点,并结合其产业发展的经验及教训,为快速发展的我国环保产业提供了启示与建议。 关键词:环保产业;日本;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X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377(2016)01-0060-06 日本环保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启示 日本目前定义的环境产业所包括的范围广泛,相当于我国的节能环保及新能源产业。具体包括环境污染防治、气候变化对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利用、自然生态保护等四大领域。日本由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来自于政府投入,虽然国内没有大型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与运营公司,但环保装备制造业非常发达。本文以环保产业中的环保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为重点,解析了日本的发展历程与特点,旨在为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启示。 日本的环保产业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分水岭为2000年前后。1 2000年前的日本环保产业发展概况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环保事业的发展经历了3个主要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末的工业源污染集中治理阶段;20世纪80~90年代生活源污染集中治理与提标改造阶段;2000年以来大规模集中建设期结束后的综合环境质量改善阶段。日本环保产业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特点,为推动日本环保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1.1 工业污染集中治理阶段 20世纪60~70年代是以工业污染治理为主要需求的“公害对策阶段”。此期间日本迎来了经济的高速成长期,从60年代中后期开始,日本经历了以“四大公害病”为代表的环境问题。为应对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日本政府加速环境立法,加大了环保投入,推进产业 注:本文由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流域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集成及效益评估”(2014ZX07510) 资助。 感谢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开放基金(No.GCZX20150004)对本文的支持。

国内外物流园区发展比较研究

国内外物流园区发展比较研究 [导读]各个国家物流园区的最初建设虽然有时间先后,但无一例外都是由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客观需求来推动的。每个国家在自身的城市发展过程中,都会产生阻碍其进步的交通、能源、城市环境、产业支撑等方面的难题,随着物流行业的崛起,物流园区开始受到重视。[导读]各个国家物流园区的最初建设虽然有时间先后,但无一例外都是由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客观需求来推动的。每个国家在自身的城市发展过程中,都会产生阻碍其进步的交通、能源、城市环境、产业支撑等方面的难题,随着物流行业的崛起,物流园区开始受到重视。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对发展物流园区表现出浓厚兴趣,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相继建立。各国物流园区特点不尽相同,各自的经验教训也在被相互借鉴。 本文从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起源、运营模式、盈利模式、管理模式、政府促进行为等几方面入手,重点对日本、德国、美国和中国的物流园区的发展做了比较研究,分析我国物流园区发展中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发展起源 各个国家物流园区的最初建设虽然有时间先后,但无一例外都是由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客观需求来推动的。每个国家在自身的城市发展过程中,都会产生阻碍其进步的交通、能源、城市环境、产业支撑等方面的难题,随着物流行业的崛起,物流园区开始受到重视。是否建设物流园区,建设什么样的物流园区以及如何规划园区布局与功能被反复讨论。在探索本国物流园区模式的过程中,对其他国家经验教训的借鉴是必不可少的,将理论、经验与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最大化的结合,最终就产生了适应自身成长路线的具有独特特征的物流园区发展模式。 日本是第一个对物流园区实施建设的国家。1965年,日本首先提出物流园区的概念, 称为“物流团地”。当时,日本面临交通严重堵塞、城市功能交叉混乱、环境压力巨大等种种难题,另辟空地建设物流园区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快速且富有成效的方法,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附加效益和周边利益的获得使得物流园区成为日本长久的支撑产业。 20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开始了本国的物流园区建设,称为“货运村”。1985年,德国建立了第一个物流园区——不莱梅物流园区。它充分利用了两德统一之后丰厚的流通资源,整合了零散的物流和配送中心,结合政府辅助政策,推动了国家物流业的发展。同时,德国的物流园区网络做得相当广泛,它以本国为中心,向欧洲各国辐射,并连接了世界各地的物流中心。德国的物流园区是成功的,它带动了整个欧洲流通业的进步,为世界物流园区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美国是发展物流业最早的国家,其物流园区的建设采用的是自由竞争策略,充分打开市场,让物流企业自由发展。经过长时间的优胜劣汰,存活下来得到发展的企业寻找到了各自的竞争优势,如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拓展企业功能等。在企业激烈竞争的同时,美国

国外经验对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的启示

一、德国、日本、美国物流园区发展概况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生的新兴物流集疏方式,在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对于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我国在这方面的经验还比较缺乏。本文分析研究了德国、日本、美国物流园区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希望能为我国的物流园区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德国首个“物流园区”——不莱梅物流园区,最初由52家货运企业自发聚集而成。不莱梅市政府看到了这种整合需求的发展潜力,为支持这种需求,自动成为园区的股东之一,并运用政府自身的优势,通过优惠的价格获取土地,扩建了不莱梅园区周边的公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 (1)德国物流园区运作模式 联邦政府为协调物流园区之间的合作,促使全国物流园区形成规模化网络,出资成立了物流园区的上层联合组织“德国物流园区有限公司,简称(DGG)”。DGG的主要任务是将与物流园区相关的合作项目、公共关系推向市场;协助物流园区进行规划、决策;参与建设信息平台以及建立物流园区中心数据库等。德国物流园区是本着联邦政府统筹规划,企业化经营管理,州政府、市政府扶持建设,入驻企业自主经营的原则建设及运营的。 (2)德国物流园区的环保措施 运营车辆必须符合环保要求,使用节能环保设备,政府给予补贴;对驾驶员进行节能驾驶培训,经过培训可以节油10%~20%,节约成本的一半奖励给司机;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运输组织,增加满载,减少空驶;采用多种运输方式联合运输,超过300公里,就要考虑铁路或水运;采用甩挂运输,用四个拖车就可以完成100多个集装箱的移动工作。 物流园区的节能环保措施方面也有严格的规定,比如建设物流园区必须按照1∶1的比例,在园区外购买绿地,园区内还要留出25%~30%的绿地。绿地不仅是景观,而且充当吸纳雨水的作用,使雨水能够渗入地下。利用仓库屋顶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所发电力进入统一电网。另外,园区的规划建设,执行噪声控制标准,并注重风景视觉效果。 国外经验对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的启示 河北金融学院 王颖星 杨 蕾 1. 德国物流园区运作模式及环保措施 早在1964年,日本就着手规划物流体系,以经济总量为标准建设和整顿物流设施,形成以物流园区为节点的区域物流网络。目前,日本全国以88个物流园区为核心,各种配送中心、物流中心为结点组成的循环配送路线,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综合物流体系,成为日本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日本的物流园区一般位于大城市周边或靠近交通枢纽的区域,以城市为主要服务区域的物流园区体现了它强大的配送功能。利用共同配送,节省运力和能源,减少运输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利用长途公路双程运输,与市内的其他运输方式相衔接,开展“门到门”服务,形成一个高效的物流体系。日本国内资源和市场有限,商品进出口量大,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都对物流设施用地进行了规划,通过物流园区的形式对很多物流企业形成了集聚,如日本横滨港货物中心就集中了42家物流配送企业。 2.日本物流园区与城市协调发展 美国是物流发展最早的国家,其在物流园区的建设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美国的物流园区,主要是对已经关闭的空军基地的二次开发。物流园区的运营除了各种运输形式外,还包括海关监管的集装箱货运站和仓库、自由贸易区、制造和分销企业园区。实际上它是融我国的工业园区、保税区和交通枢纽于一体,目标是建成国际分销基地和工业园区。 美国政府为支持物流园区的建设制定了优惠政策以吸引投资和企业入驻物流园区。例如德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奥市政府考虑到本地区在北美自由贸易区重要的贸易走廊位置,规定了入驻园区的企业可以在前10年不需要缴纳财产税,对从事中转货运的企业免征财产税等一系列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就运营模式而言,美国政府主要采取自由发展的政策,所有的任务都交给社会团体来运营。另外,美国政府对绿色物流 3.美国对物流园区的政策支持 65

美军推进军事训练转型的主要做法

美军推进军事训练转型的主要做法 美军认为,军事训练历来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基本手段,是夺取和赢得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近期的几场局部战争中,美军所展现出的强大的战斗力,主要得益于平时高水平的训练、教育和演习。近年来,美军在加快军事转型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加快训练转型的步伐,它的很多做法很有借鉴作用。 一、更新训练观念 美军认为,人类正在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过渡,美军军事转型的目的就是要把工业时代的军事转变为信息时代的军事。为此,首要的和最重要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即人们必须从陈旧的工业时代的军事训练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全新的信息时代的军事训练观念。从美军的官方文件和具体做法来看,主要是强调树立以下几个观念。 一是联合作战的观念。美军强调信息时代所有的作战行动都是联合作战。大到大规模战区战争,小到较小规模的应急作战行动,都是联合作战或联合行动。即便是一个很小的战术动作,也都是联合行动。任何单一的军种都难以独立完成联合作战或联合行动任务。因此,美军强调各军种、各部队都要把联合训练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强调从基础的单兵训练开始就向士兵灌输“本能的联合思维”。陆、海、空三军的最新作战条令,不再像以往那样总是强调自己多么重要,而是更多地强调自己是联合部队的一员,是整体作战力量的一分子,要把联合训练作为军事训练的重中之重。 二是训战一体的观念。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的训练改革中,美军就强调以实战为标准,“战时怎么打,平时就怎么练”,要求没有参战经历的人员和部队通过训练获得“实战经验”。这一训练指导思想对促进美军的训练改革和提高部队战斗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当前军事转型的过程中,美军进一步提出“按打仗的方式训练,按训练的方式打仗”的训练指导思想。据不完全统计,美军的内部训练死亡人数甚至高于战争死亡人数,但美军并没有因此降低训练标准和训练强度。美军认为如果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换取所谓“安全”,不仅将严重影响训练效果,而且还会使官兵军事和技术素质降低,易于诱发事故。据美国防部官员称,参加伊拉克战争的士兵在战前进行的一系列训练和演习,比实战还要艰苦。 三是任务导向的观念。美军强调,军事训练的要旨是需求,着眼于任务,以任务为导向和牵引。在确定军事训练的内容时,美军强调根据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军事战略的要求,以主要作战任务为导向,制定相应的训练和演习计划,合理分配资源,将重点放在那些为完成任务而必须演练的科目上。 “9?11”事件后,美军根据反恐战争的新形势,及时调整、充实和完善训练和演习的内容,把反恐作战、信息战、情报战等列为其军事训练的优先科目,在实战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正是因为不断地进行观念的更新,美军的军事训练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为提高战斗力服务。 二、加快训练体制改革 近年来,美军训练体制一直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现已基本形成在国防部和参联会统一领导下的,由联合部队司令部和各军种、各联合总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的联合训练体制。这

中国当前与日本80年代对外投资的比较及启示

未经允许请勿引用 经济预测分析 第 17 期 国家信息中心2015年5月25日中国当前与日本80年代对外投资 的比较及启示 内容摘要: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开始大规模对外投资。从产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是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 版图中不断升级的过程。当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外 部环境与当时的日本具有一定相似性,比较这两个时期中 日经济的发展,对加快我国对外投资步伐、推动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中国正进入对外投资快速增长阶段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自贸区战略的推动下,中国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由资本净输入国变为资本净输出国。 1、对外贸易难以继续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我国对外贸易的世界份额快速提升,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的外向性提高,贸易顺差逐年增加,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06年,我国超过日本成为第一外汇储备大国,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经济规模跃居全球第二;2013年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但当前,我国外贸已进入低增长的新常态,进出口规模占GDP比重在2006年达到63%的高点后,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参见图1)从未来世界经济走势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看,外贸将难以继续发挥以往在拉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与此同时,巨额的贸易顺差既造成了中国外汇储备额的迅猛增长,也引发了不少贸易摩擦,更带来了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开始实施,活跃的海外投资日渐成为中国经济新亮点,并形成新的增长潜力。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 中国出口占GDP比重中国进口占GDP比重中国进出口占GDP比重 图1 中国进出口占GDP比重变化情况 2、对外投资实现跨越式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大规模净资本流入,

美国波士华城市群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波士华城市群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纽约为核心城市,又称为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群,简称波士华(Boswah),是世界上首个被认可,也是目前实力最强的城市群。它北起缅因州,南至弗吉尼亚州,跨越10州,由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5大都市和40多个中小城市组成,这个城市群的层级结构以金字塔形存在。 该城市群几乎囊括美国东北部所有的大城市以及部分南部城市,绵延600多公里,总面积约13.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500万,城市化水平达90%。该区面积虽只占美国国土面积不到1.5%,但却集中了15%左右的美国人口,是美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其中仅纽约大都市区2001年总人口就达2087.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7.3%,城市群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30%以上,被视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中心。 篇章1:城市群的起源 城市群的发展与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密切相关。18世纪后,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伦敦和英格兰中部地区形成以伦敦至利物浦为轴线的大片城市带或城市群。到19世纪,欧洲大陆的兴起,使西欧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在法国大巴黎地区、德国莱因-鲁尔地区、荷兰和比利时的中部地区,以巴黎、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波恩等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城市群,并共同组成了“人字形”的发展轴。进入20世纪后,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从西欧转移至北美。在美国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形成了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群以及五大湖沿岸城市群。50年代后,美国的经济重心向中西部转移,从而推动了该地区城市群的发展,形成了旧金山-洛杉矶、达拉斯-休斯顿以开发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的新兴城市群。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以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在日本东部地区形成了以东京-大阪为轴线的庞大城市群。 1、形成与演化 城市群发展经历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70年以前的各城市孤立分散阶段,这一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各城市均独立发展,城市之间联系相对薄弱,众多小城市呈松散分布状态,地域空间结构十分松散。第二阶段是1870-1920年的区域性城市体系形成阶段,这一阶段随着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城市规模急剧扩大,数量显著增加,以纽约、费城两个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区域城市发展轴线形成,区域城市化水平提高。 第三阶段是1920-1950年的大都市带雏形阶段,这一阶段美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城市建成区基本成型,中心城市规模继续扩大,在单个城市中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心集聚达到顶点的同时,城市发展超越了建成区的地域界线,向周边郊区扩展,逐渐形成大都市区。第四阶段是1950年以后的大都市带成熟阶段,这一阶段科技迅猛发展,交通和通讯发生革命,城市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城市郊区化的出现,导致都市区空间范围扩大,并沿着发展轴紧密相连,大都市带自身的形态演化和枢纽功能逐渐走向成熟,波士顿、纽约、费城和华盛顿四大都市群横向蔓延,相互连接,最后发展为跨越数州的波士华城市群。 2、核心城市发展历程 波士顿,是美国麻萨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也是新英格兰地区的最大城市。该市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创建于1630年,是美国最古老、最有文化价值的城市之一。由于波士顿是美国距离欧洲最近的一个主要港口,因而它迅速发展了海外贸易,向欧洲出口朗姆酒、鱼、食盐和烟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际商港之一。从1630年到1890年,通过填平沼泽、海滨泥滩和码头之间的缝隙,波士顿的城市发展迅速,规模扩大了三倍。19世纪中叶,波士顿的制造业在重要性上压倒了国际贸易。此后直到

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1日23:38 来源:《求是》期号:2006.22作者:贺登才魏际刚 20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物流业作为新兴服务产业在世界发达国家得到迅速发展,现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现代物流的核心理念,在于以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物”的实体流动全过程进行功能整合。也就是说,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功能实施一体化运作,从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由此可见,现代物流是一种创造时间性价值和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最终目的是达到物畅其流、物尽其用。 当前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展开了一场对各种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的“物流革命”。首先,是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形成以企业为核心的物流系统;之后,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扩展到企业之间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条,产生了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业务;与此同时,出现了为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即第三方物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活动范围空前扩大,供应链管理和物流功能整合进入新的阶段。 物流效率总体水平较高。国际上通常把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物流发展水平的标志。比率越低,表明物流效率越高。近20年来,发达国家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一直处于下降态势,目前平均约为10%左右,而且这种下降趋势还在继续。例如,美国1981年全部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6.2%,2004年已降为8.6%。近年来,我国的这项指标虽然有所降低,但2005年仍然高达18.6%。尽管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差异较大,但这些数据也反映出我国在物流运作的效率方面,存在着明显差距和巨大潜力。 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专注于价值链中的核心环节,积极推进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社会化。近些年,仓储、出货运输、运费单据审计支付、进货运输、运费汇总分配和交叉配送等,已成为发达国家企业物流

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征、趋势与启示

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征、趋势与启示 白雪洁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天津 300071) 摘要:从高速经济增长期至今,日本一直没有停止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虽然其通常意义上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早就实现。当前日本的产业结构仍呈现四大核心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市场的外需依赖和生产的内需依存并行等独特性,这些特征与日本传统的金字塔型产业结构密不可分。未来适应发展环境和条件变化,日本提出产业结构调整要重塑沙漏型产业结构,这种新型产业结构的特征及其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日本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启示 产业结构调整是任何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都必然经历的过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力量既有来自于产业自身的内部力量,也有政府产业政策等外部推动力量。合理化与高级化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两个目标,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产业结构高级化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为基础,产业结构合理化又贯穿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整个过程,简言之,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产业结构从较低水平状态向较高水平状态发展变化的过程,是实现高加工度化、高附加值化、高技术化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产业结构高级化就是产业竞争力不断强化的过程。 与我国一衣带水的近邻日本,从其战后的经济发展开始,就以顺畅地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多个产业发展的“奇迹”,从劳动密集型到资金密集型再到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也持续了数十年。但到20世纪80年代,在由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日本却没能继续以往的成功而一度陷入泡沫经济的漩涡之中。9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一方面承受泡沫经济破灭后的阵痛,一方面酝酿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1997年5月,日本政府抛出了《实现经济结构变革及创造的行动计划》,确定了未来重点培育的十余个新兴成长性产业,即医疗福利、文化生活、信息通信、新制造技术、流通及物流、环境、经营活动支援、海洋、城市环境整治、宇航、新能源及节省能源、人才培养等。 基金项目:南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NKZXB10063)。 作者简介:白雪洁(1971-),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人,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教授。

美军装备试验靶场建设发展及其启示

2013年8月第24卷 第4期 装 备 学 院 学 报JournalofAcademyofEquipment August 2013Vol.24 No畅4  收稿日期 2012‐10‐15  作者简介 崔 侃(1971-),男,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装备试验.cui_kan@126.com. 美军装备试验靶场建设发展及其启示 崔 侃, 曹裕华 (装备学院装备试验系,北京102206) 摘 要 回顾美军装备试验靶场建设发展主要历程,叙述美军在靶场信息化 改造与建设中推行的“重点靶场”“联合试验训练靶场”“联合任务环境试验能力”以及“国家网络靶场”等建设项目,分析上述项目的实施对提升美军靶场试验能力的意义;提出以设施信息化、靶场联合化、功能综合化、试验体系化为方向的现代装备试验靶场建设,是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发展背景下靶场建设发展的重要趋势。 关 键 词 武器装备;装备试验;试验靶场中图分类号 E139 文章编号 2095‐3828(2013)04‐0110‐04文献标志码 A DOI 10.3783/j.issn.2095‐3828.2013.04.026 DevelopmentoftheUSMilitaryEquipmentTestingRangeandIt摧sEnlightenment CUIKan, CAOYuhua (DepartmentofEquipmentTesting,AcademyofEquipment,Beijing102206,China) Abstract BasedonthereviewofthedevelopmentoftheUSmilitaryequipmenttestingrangeandontheanalysisoftheprograms,suchas“majorrangeandtestfacilitybase”,“jointtestandtrainingrange”,“jointmissionenvironmenttestcapability”and“nationalcyberrange”,adoptedbytheUStodevelopitstestcapability,thispaperproposesthattheconstructionofmoderntestingrangewiththedirectionoffacilityinformationalization,jointrange,integratedfunctionandsystem‐of‐systemstes‐tingrangeisamajortendencyunderthebackgroundofthedevelopmentofinformation‐dominatedmilitaryequipment. Keywords militaryequipment;equipmenttesting;testingrange 装备试验靶场是开展装备试验的物质基础,是装备试验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新概念战争和新型装备的发展,推动试验靶场由单纯进行武器装备战技性能试验向装备作战试验转变,由主要进行单一武器系统有条件试验向各系统集成的体系作战试验转变,对靶场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挑战,也带来了新机遇。美军经历近百年的探索和尝试,逐步建成了与现代武器装备同步发展的装备试验靶场,拥有了世界领先的试验技术与能力。 1 美军试验靶场建设发展 美军在基于信息化的联合作战思想牵引下, 靶场建设突出体现了联合、互操作理念,强调联合试验和联合训练能力的提升,重视联合任务环境试验能力建设。为加快靶场信息化改造和试验能力建设,美军主要采取了以下4项措施。1.1 推行国防重点靶场和试验设施基地建设 从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各军种相继组建了80多个试验靶场和试验机构;20世纪60年代后,又斥巨资兴建大型的综合性试验靶场。随着靶场数量的激增和规模的扩大,出现了专业雷同、功能单一的“烟囱式”靶场设计、建设现象。20世纪70年代,为了避免重复建设、节约经费开支、保证靶场试验与评估质量,美国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