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字书法作品纸

汉字书法作品纸

汉字书法作品纸
汉字书法作品纸


班级: 一 年级 五 班 姓名:

汉字与书法的关系

汉字与书法 一、汉字的起源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的文字也是现今世界上唯一通行的活态文字,相对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而言,我国的汉字是活态的交流工具,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表意文字。经过漫长的岁月,虽然很多字形、字义发生了变化,但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更新、充实,以方便各个历史时期的沟通和交流。 对于我国汉字的起源,学术界一直都有讨论,主要有:结绳记事说、契刻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河图洛书说、起一成文说六种。 (一)结绳记事 结绳记事是汉字起源最早的说法。《易经·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意为上古时代没有文字,人们用结绳来帮助记忆,到了后世,圣人才用文字取代了结绳。结绳记事是原始先民用给绳子打结的方式来记录生产活动中的事情,打结的位置和不同形状,表达不同的意思,我国古书里有“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的记载。 结绳记事 可见,结绳记事的方法对于文字的产生是有影响的,但结绳是利用实物来记事,不能直接发展为文字。如图1-1所示表示“一”在结绳的时候就系一条绳子;表示“二”在在结绳的时候就系两条绳;而表示“五”的时候则有变化,即系两条交叉的绳子,这种简单的记事、记物的形式确实类似文字,但却为少数。 而结绳记事的方法在应用过程中会导致事件信息的丢失,系的结多了人们便不能很好地辨识“结”所代表的的事件,而且结绳记事有专门记录的人员,如果这个人死亡对整个氏族或者部落而言,其历史是缺失的。 (二)契刻说 契刻就是在木棒上或木板上刻上各种线条或插进各种东西用来记事、记数或用作信物。契刻的目的主要是用来记录数目。契刻的载体多是竹、木,也有兽骨、石头等等。汉朝刘熙在《释名·释书契》中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清楚的说明契就是刻,契刻的目的是帮助记忆数目。汉字起源“契刻说”认为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作符号,刻在竹片或木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犯人常常在监牢的墙壁上刻上“横线”以记录在狱中度过的时间,与契刻的原理是一样的。而古代在契上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汉字、书法鉴赏(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德州市2019年中考 1.柳公权的楷书用笔出自颜真卿,但又改变了横细竖粗的态势。柳体笔画匀衡瘦硬,爽利挺秀,结体严紧,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下面四幅书法作品属于柳体的是()(3分) 1.D 嘉兴2018中考 根据第④段内容,下面书法作品中属王羲之行书的是(__D___),属张旭草书的是(__B___) A.B.C.D. 娄底2018中考 1.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请赏析这幅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的书写在田字格内。 湖北随州2018中考 1.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完成(1)-(2)题。(5分)

(1)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笔画清劲优雅,节奏和谐。 B.字体干净匀称,温润如玉。 C.楷行两书并用,墨色浓淡相宜。 D.作品柔美不足,刚劲有余。 (2)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作品内容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流利、美观。(3分)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5分) (1)(2分)D (2)(3分)正确(1分);正确,流利(2分):正确,流利,美观(3分)。 山西2018中考 1.中国书法历经演变而产生不同的字体,如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请赏读这幅书法作品, 说出其字体,并用楷体将“少年易老学难成”的下一句 ...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2分) 湖北宜昌2018中考 5.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运用之妙,变化无穷。同样是“洗”的意思,因为不同的对象,古人往往选用不同的汉字来表达,不仅表意更加准确,而且意趣更为生动。请将下列义近字与相应的身体部位对号入座。(2分) A.沃() B.濯 C.盥 D.浴 ①()身②()手③()面④()足。 5.(2分)D C A B(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汉字的造字方法及相关传统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 北京2018中考 5.当活动进行到“缅怀先烈”的环节时,校团委书记拿出了一枚珍藏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①,与同学们共同缅怀自鸦片战争以来为民族解放而牺牲的先烈。下面对小全张中的的题词和碑文的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汉字与书法完美版

第7课汉字与书法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汉字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两种特性,尤其是汉字构成的独具民族风格的书法篆刻艺术。要求学生掌握汉字起源和发展演变大体进程的事实;在欣赏异彩纷呈的篆刻书法作品的同时,将书法放在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理解书法、篆刻作为艺术的特征、审美情趣和民族风格;通过欣赏书法和篆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汉字、书法和篆刻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假设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没有文字的社会,那么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无法清楚地知道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不能看书,无法与好友书信交流等)——文字的重要性便从我们这些小而重要的身边事情中体现出来。 一、文字的发展历程 文字以一定的可视符号系统,将人们的社会生活经验、情感、语言、思想等记录下来,并大大突破了口头语言的时间、空间限制,使人类文化得以在空间上传播交流和在时间上世代传承,对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和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有“仓颉造字”的传说,据说仓颉发明文字的时候,“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天下起了谷子,鬼在夜里哭泣,龙藏了起来)。指导学生阅读课后【解析与探究】——许慎认为是仓颉造字;康有为认为结绳记事精致细密,应为女子;丁山和鲁迅认为文字是古代劳动人们日常生活的创造。 中国古代长期流传的“仓颉造字”的传说,反映古人对文字发明的重大意义的认识和体验。但事实上文字决不是仓颉一个人所能独创,而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有文字记事的时候,人们在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观察自然的事物,并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创制出来的。汉字是个庞大繁复的体系,不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改造是不能创制成功的。 请同学们浏览第一部分的内容思考一下: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朝四个阶段文字的发展情况。 1、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插图:《半坡遗址陶器上的符号》和《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符号》——初步具备了文字的雏形。 2、商周时期——甲骨文、金文、籀文(大篆) 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是甲骨文(教材插图:《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卜辞”或“殷墟文字”等,是指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随着商朝的灭亡和商都变成废墟而长期埋没于地下,后世当地居民耕田于此,时有发现,并把它当作“龙骨”卖给药材商店。直到1899年才被王懿荣发现,得知是殷墟遗物。经过多次发掘,至今出土的甲骨已达十多万片。甲骨文中有象形字、形声字和会意字等(举例:日、河、明、十二生肖图)商周时期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金文始于商代,盛行于两周。西周晚期,一位史官对汉字进行系统地整理,形成了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即大篆。(教材插图:《西周散氏盘铭文》)籀文的特点:笔画匀称,行款整齐,有了较为固定的结构。 3、春秋战国时期——文字混乱

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案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课文核心知识】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解读,本组把课文的核心知识理解为:一、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它的书写特点。二、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及它和时代风貌的关系。 【课文知识要点】 一、汉字的演变和发展: 1、发展历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2、认识小篆和隶书的书写特点: (1) 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富于图案美,多用于章刻; (2) 隶书雄放洒脱,浑厚深沉,横笔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一) 书法艺术发展的条件 1、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 2、士人阶层的逐渐形成; 3、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二)书法的发展历程 1、秦汉为自发阶段(实用性为主),魏晋南北朝进入自觉阶段。 2、不同时期的书法大家和他们的艺术特点 3、行书、草书、楷书的特点 (1) 行书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 (2) 草书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狂放。 (3)楷书笔画祥备、结构严整,注重规范法度。 4、印章篆刻 【教学方法】提问、实践体验 【教学过程】

<课文导入> 多媒体展示一两个古代壁画遗址,并提问:“当你站在这些壁画面前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感想?” <知识点学习> 一、汉字的演变和发展: (让学生归纳课文) 1、发展历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把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引导学生辨别各种汉文字的形体及特点?”并用“马”字的演变过程来突破知识点。) 2、小篆、隶书的书写特点。(教师介绍,多媒体展示,甲骨文、金文的书写特点不做具体介绍。) (1) 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富于图案美,多用于章刻。 (2)隶书雄放洒脱,浑厚深沉,横笔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一) 书法艺术发展的条件 1、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 2、士人阶层的逐渐形成; 3、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二)书法的发展历程 1、不同时期的书法大家,及其影响他们的时代风貌:(表格由学生共同完成) (1) 行书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

汉字的欣赏

汉字的欣赏 教学目标 1. 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增强对各学科之间融会贯通的能力。 2. 学习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初步了解查找资料、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学习作者运用对比、比喻、引用等多种方法对汉字多种维度之美进行挖掘的方法。 3. 感受汉字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批驳自我菲薄的文化虚无者,激发学生继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作者如何通过对比、比喻、引用等多种方法探究汉字的结构之美。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挖掘科学与艺术共同具有的美的过程中的独到见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准备:课前搜集和了解有关汉字的知识,欣赏名家的书法作品,查找文中出现的古典诗词的意思。) 一、导入新课。 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每一个汉字都能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汉字书法作为一项国粹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了哪些奇妙之处呢?今天我们就随着著名科学家沈致远的笔触共同去探寻汉

字书法的美丽与奇妙。 二、整体感知。 1. 通读全文,了解下列几个词语的读音及意思。 篆隶楷行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遒劲挺拔力透纸背泽被四邻(1)教师提供“美”字的甲骨文、钟鼎大小篆、隶体、楷体、行书、草书。(打乱呈现。) 简介:在古代,人们为了狩猎,往往在头上戴上兽角或羽毛做成的装饰,以便接近禽兽。后来这种兽角或羽毛逐渐成为装饰品,戴在头上成为美的标志,这就是甲骨文和早期 金文“美”字的来历。后代“美”字从羊从大,即是由此演变而来,表示头戴羊角(或羊毛)为美。甲骨文下从人,上像有羊形头饰之状,表示形貌好看。金文稍讹。篆文遂进一步讹为从羊从大,成了羊大则为美了。隶变后楷书写作“美”。 (2)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以及文中的提示分别认出甲骨文、钟鼎大小篆、隶体、楷体、行书、草书。并分别说说自己判断的关键:如何认识甲骨文之神秘美,钟鼎大小篆之古朴美,隶体之端庄美,楷体之隽秀美,行书玉树临风之飘逸美,草书笔走龙蛇旷世奇美。 教师总结:其实不同的书法家就算写同一个字,表现的意蕴也各不相同,同一个人的心情不同,他所书写的字也不同,书法还表达着人们融入诗画中的感情。书法容百家而各显其个性之瑰丽奇美,正如作者所说: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2.汉字已经如此美妙,作者为什么还要从多维角度表现汉字之美

《汉字与书法》教学案例设计陈爱民莆田一中

《汉字与书法》教学案例 设计:陈爱民 莆田一中 点评:郑兰 福州教育学院 章节名称第7课 汉字与书法学科历史授课班级高二授课时数1课时设计者陈爱民所属学校莆田一中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汉字与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第一目"从汉字的起源到"书同文",讲述汉字的演变及对组字方法与规律的理论总结,重点交代了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第二目"书艺历程",讲述了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条件及时代风貌对书法艺术的影响。第三目"印宗秦汉",讲述了秦印汉印的特点、地位及明清篆刻艺术的成就。篆刻艺术相对本课主题属于次要内容。 贯穿本课的主题线索是:汉字是一种独特的表意文字,并衍生出独特的东方书法、篆刻艺术。 依据标准课程标准: 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教育技术标准:本节(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文字发明的作用及其发展历程;掌握汉字发展为书法的条件和书艺的发展历程;掌握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欣赏汉字的独特的特征,能辨认中国各种书体,识别中国名家的主要作品,,并说出中国书艺的主要历程,从历史角度赏析名人作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体会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点评:《汉字与书法》(岳麓版必修三)中的一节文化课,从知识层面看,与语文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教学设计关键不要变成语文、历史学科"你我不分",要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以我为主,即发挥学科的主体性,突显学科特色,史味充足,如结合时代背景谈书法的基本特征。这节课做到了这一点。学习者特征分析 中国的汉字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既熟悉又陌生的汉字的历史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学生对书法作品有所了解,但对汉字书法与篆刻之美的领略还较停留表面,对于其精髓却未能把握,也很难将书法篆刻作品与历史发展的时代背景相结合来思考。 一般特征: 1、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理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 2、他们对知识体系的构建上还有欠缺,缺乏深度与广度。 3、通过高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 初始能力: 1、学生对历史现象分析的层次还未能更一步。高一学年必修一、二治文明、经济文明)的学习使学生对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特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与思考。 2、经过课前的预,学生对本课内容(汉字、书法、篆刻艺术)有了初步印象,但把这些内容与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特征相关联是他们要面对的问题。 信息素养: 1、高一的信息技术课使学生已经具备了上网查资料的基本能力,但对信息的处理能力还较低,在分析整理信息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的指导。 2、学生上网的兴趣还比较集中于娱乐部分,学生良好的网络习惯有待形成,故在课外材料的查收过程中给学生明确的任务,并对学生所得的信息进行评估反馈。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 编 号学习

书法欣赏教案

书法欣赏教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书法欣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书法的含义。 2、认识汉字的特点和书写艺术特点。书法就是写字之法, 即是以汉字为对象以毛笔及各类硬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正确认识书法的含义。 2、认识汉字的特点和书写艺术特点。 3、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室的影视设备,电脑,介绍书法的VCD光碟等。 教学过程: 一、讲述关于汉字和汉字书法的有关知识。 书法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 几千年的文明史,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无穷无尽的智慧,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1.什么是书法。 书法,就是写字之法,即是以汉字为对象以毛笔及各类硬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 艺术。 2.中国文字书法的发生的诸因素。人类为生活、生存而创造了文字,并使文字的形式—— 书体不断发展变化,如大篆、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草书、行书等。每一次书体的变化, 都使它的服务范围拓宽,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汉字的式样,在越来越统一的基础 上,变得越来越精美,这样就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书法。再加上汉晋以来统治 阶级对这一艺术的大力倡导,在人民群众中也有了广泛的影响。我国历代出现了许多书法家, 他们留下了大量的名帖和墨迹,成了民族传统文化中光辉灿烂的花朵。 书法源于汉字,汉字是书法的基础。汉字的产生,也就孕育了书法艺术的因素,如以线 造型,以及匀称、平衡、变化等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先民们仰观俯视,审美地观察世界,把思 维、观念、追求寄托在这些刻划线条。 .汉字书法艺术的形成一般来说有三方面因素:

汉字与书法文化。。

《汉字与书法文化》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汉字与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书法艺术利用单纯形式来表现丰富多变的审美意趣,具有明显的抽象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习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书法在技巧原则上的严格性和表现情感上的丰富性,代表着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核心。了解、学习书法艺术,传承中华文明,我们责无旁贷。本课从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产生、书法的实用价值与艺术特征、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使学生对中国书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为学习、欣赏书法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贯穿本课的主题线索是:汉字是一种独特的表意文字,并衍生出独特的东方书法、篆刻艺术。 二、学情分析: 1、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理 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 2、他们对知识体系的构建上还有欠缺,缺乏深度与广度。 3、通过高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熟悉汉字起源和书法产生的过程及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讲述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形成热爱书法艺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四、教学重点: 认识和了解汉字起源和书法产生的过程。 五、教学难点: 大部分学生对书法艺术比较陌生,缺少感性认识,给教学带来难度。 解决难点的方法:结合实践操作、观摩作品等活动创造学习氛围,让学生感悟书法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汉字的起源》 激发学生兴趣,对汉字的起源有所了解。 课堂新授: 展示鲁迅鲁迅《门外文谈》中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结合课后习题,提出探究问题:如何认识汉字的起源及其作用?在学生表达后及时评价并加以总结。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文字演变历程的内容,并以表格按顺序列出其过程。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汉字发展成为书法的原因并加以归纳。 除了教材中所列出的原因外,书法出现的原因还有什么?并对此加以指导与总结、评价。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书法发展的历程,并以表格按顺序列出其过程。 以图片、视频方式呈现不同时期书法的代表作品,与时代风貌相结合讲述。 播放视频《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并设下列问题:视频展示的是我国的什么艺术?有何特点?并对学生的答案加以评价及总结。 展示秦、汉印章图片并依据教材归纳篆刻艺术的发展历史特点。 以表格方式再次展示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让学生先完成课后作业,并加以总结与评价。 设置问题:你认为计算机的普及会对汉字与书法及篆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汉字书法艺术

汉字书法艺术 成绩评定:期末考试试卷成绩折扣为80分,平时成绩20分。 考试题型:a 、填空b 、简答c 、论述 二、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 1、中国四大国粹 中国的汉字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中国四大国粹。 2、中国文化的精神和基本内容 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第二部分) 1、中国的文武二圣 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军关羽,与孔夫子并称为中国的“文武二圣”。 2、书法《兰亭集序》的诞生过程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溪边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作完了诗,大家把诗收集起来,合成一本《兰亭集》,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这时王羲之已醉了,他趁着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起笔来。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被宋代书法家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的《兰亭集序》。 3、简答“一字千金”典故 李世民曾亲自撰文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述了玄奘和尚西天取经的盛事。皇帝的文章当然应该流传千古,可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按照当时的办法只能是刻在石头上。可是又有谁的字能与天子的文章相匹配呢?只能是书圣。只有书圣的字才能与圣上的文章相得益彰。可是书圣王羲之作古已经250多年了,怎么办呢?由于取经是一件佛教盛世,于是长安诸寺院便委托弘福寺的怀仁和尚来办这件事。怀仁和尚从内府借得王羲之书迹,从中逐字寻找,然后描摹下来,以求丝毫不差。据说怀仁在集字过程中,有几个字怎么也找不到。不得已,他奏请朝廷昭示天下,谁能献出碑文中急需的一个字,赏一千金。这就是成语“一字千金”的典故。 4、魏晋时期的“二爨”碑是指 南朝《爨龙颜碑》与东晋《爨宝子碑》,为历代书家所重,世称“二爨碑”。 5、简答“退笔成冢”典故 南北朝书家僧智永,是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每天雄鸡报晓即起床,磨上一大盘墨,然后临摹王羲之的字帖,从未间断,智永还在屋内备了数支大筐子,练字时,笔头写秃了,就取下丢进筐子里。日子久了,破笔头竟积了十大筐。后来,智永便在永欣寺窗前的空地挖了一个深坑,把所有破笔头

汉字与书法 课程教学大纲

《汉字与书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700122013 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characters and calligraphy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12 实践:12 上机:0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汉字与书法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的一门以中国书法教学为主,以汉字教学为辅,同时加深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了解的中国文化选修课。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汉字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门课程将汉字与中国书法紧密结合起来,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也能学习汉字。课程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主要是因为学生已对汉字的基本部件、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书法教学,学生能够对学习汉语更有兴趣。通过一个学期的中国书法的教学,学生不仅学到更多的汉字,也能基本掌握中国书法的知识和书写的技巧和方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掌握汉字的基本知识,掌握中国书法楷书的基本写法,了解中国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逐步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了解。 (三)实施说明 1.大纲适用于汉语言专业(留学生)三年级上学期使用。本门课程总计24学时。 2.本门课程属于选修课,因此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汉字知识主要以教师介绍为主,书法教学主要以教师介绍、示范,学生练习为主。中国书法教学要与汉语综合科、口语课等必修课区分开,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了解中国书法。 3.由于本门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本科二年级的学生,所以尽量使用汉语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采取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练习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书法作品定期进行展览,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留学生了解中国文房四宝、楷书的基本知识并可以独立完成书法作品。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 《汉字文化图说》,韩鉴堂编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简明书法教程》,徐鹏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 二、中文摘要 汉字与书法是汉语言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的一门选修课程。中国书法作为一门中国独有的艺术文化具有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和文化特征。同时,留学生对这门艺术非常感兴趣,因此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其文化特点。在学习过程中,汉字教学作为基础,本课程将汉字教

汉 字 书 写 的 要 求

汉字书写各方面要求 汉字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它以其特有的造形方式和表现力独树一帜,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一朵艳丽的奇葩。继承和发扬书法艺术的优良传统,是每个中国人特别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 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笔顺正确,笔画清楚,字形规范,字体美观,以及行款格式正确,卷面整洁”等。这些要求是侧重于汉字书写的实用方 面提出来的,而从实用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来说,要求学生不仅适应将来的工作需要,同时还应了解汉字与书法的关系及其历史渊源,掌握汉字造形规律,懂得书法创作与欣赏的一般原理。作为人民教师,还要求掌握一套比较完整的教学方法,从而为养书法事业的接班人打下基础,让书法艺术世代绵延,长盛不衰。 一、汉字与书法最早出现的汉字,大多为近似图画的象形字。汉字的象形为 其演变为书法艺术提供了良好的内在条件,而书法是关于汉字书写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无论是作为观照对象或书写实践,汉字与书法都是密切相关的。但前者毕竟属于文字范畴,而书法既然是一门艺术,它的首要任务是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情感,所以它们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界线。 (一)、不同的社会功能。汉字作为社会应用工具,需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 限制,帮助语言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进行思想交流,因此必须得到相应社会范围内的全体成员共同认可,还可翻译成其他民族的语言在整个人类社会流通。书法是对汉字固有艺术因素的升华,与其他艺术一样,它只能在社会分工 规律制约下由一部分人掌握,而且是通过视觉让人直接“意会”的。 (二)、不同的容量和含义汉字的含义和点画结构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只能靠约定俗成,一个字还可以有几个意义。字的含义不是它的形体所固有的,但一经约定,又是相对稳定、明确的,为保证其适用性,还可通过词典之类工具书使之规范化,但它的任何一点细微变化都要经历较长的历史演变。书法虽然也以汉字为载体,但它的涵义是一定的艺术趣味、由具体的点画形态、间架结构等因素传达出来的,其中包括字与字之间的呼应联络,以及点画、字行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分布关系。一定的艺术趣味作为书法的内涵,可以和所书写的文词相关, 也可以毫不相干,而且可以通过不同水平的“再创作”,从多侧面、多角度作不同 的理解,因此无法规范,甚至欣赏者本人对同一书作的理解和评价前后也不一定相同。 (三)、不同的规范要求 汉字的规范性是单一的,一个字在一定历史时期只容许一种标准写法。而书法的规范性是多样的,书法创作普遍遵循的原则是:不脱离汉字、不任意杜撰笔形、

欣赏汉字的美

欣赏汉字的美 让孩子学会欣赏汉字的美 内容提要 : 针对现在小学识字教学的现状, 本文试图就如何能让孩子像欣赏花朵一样欣赏汉字这一观点,从教师的汉字基本功;如何轻松写字,写感情字;以及如何展示汉字魅力, 培养写字兴趣三方面入手, 提出解决策略。从而使孩子们发现汉字的美, 学会欣赏汉字的美, 自觉接受中国汉字美的艺术熏陶, 以此搞好小学识字认字教学,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汉字花朵美欣赏兴趣 让孩子学会欣赏汉字的美 中国的语言文字魅力无穷, 举世仰慕, 它承载着五千年的历史文明, 堪称偌大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永远闪烁着文明的光辉。小学阶段的汉字教学, 应该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度去探讨教学要领, 应该从教会学生欣赏汉字的美入手, 使其成为一门学生非常渴望欣赏的艺术去让学生认知。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像欣赏花朵一样去欣赏我们的汉字,热爱我们的文字,只有这样才能学好汉字, 写好汉字。下面结合教学工作中的点滴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基本功 身教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显而易见, 试想一个自己写字都歪歪扭扭, 不得要领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教会学生写字的。所以每一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 都必须要练得一手好字,同时还要对灿烂的汉字书法艺术有一定的造诣和研究。教学中写字端端正正, 一丝不苟, 不仅把字的正确写法教给孩子, 还要把对汉字书写的那份认真与专注教给孩子。没有认真和专注是不会发现花的美丽的。 二、轻松写字,写情感字 首先在汉字教学中, 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 教师一定要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 那就是千万不能简单的把写字作为一种教学任务布置给学生, 更不能一个字写上几十遍惩罚孩子。这样的话, 孩子对写字的兴趣便没有了, 或者还有可能对汉字产生一定的厌恶情绪, 汉字教学也就无从谈起。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岂不成了汉字艺术传承的有罪之人。其次教师在教孩子认字识字过程中如何使孩子们对每个字产生浓厚的感情很重要 ----就像看到美丽鲜艳的花朵一样, 自觉主动的去欣赏,去描述,去有感而发 ----就像范曾老先生那样把豪气、力度、深邃都赋予在了每个字的一笔一画中, 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每个字都是一朵花, 一种美, 每个字都是一幅特殊的画, 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满是花的灵气, 花的神韵。只要你拿起笔想写一个字, 没写之前它已经在你面前活灵活现, 惟妙惟肖了。当然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绝不是一日之功,这不仅需

汉字与书法教学案例

汉字与书法》教学案例 新泰市第一中学张华 山东省教师课程培训专家刘庆亮推荐语:这是个很好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汉字的起源及发展脉络,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中国画的发展脉络及基本特征;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艺术特点以及艺术家代表; (2)理解:书画同源和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 (3)通过了解汉字书画的发展历程特点,初步学习欣赏书画艺术。 (4)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学会欣赏京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体会国粹京剧的魅力;(2)汉字书画及京剧都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要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书画同源)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2008 年8 月8 日晚,第29 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大幕。这一刻,全世界数十亿双眼睛聚焦于北京“鸟巢”;这一刻,世界感受着美丽的“文化中国”。在开幕式演出“文字”一章中,表现活字印刷术的字模神奇地变换着图案的情景令人过目难忘。画卷中央,展现一幅立体的古画“孔 子周游列国图”。当“孔子周游列国图”神奇般变为“活字印刷版”后,由896 个演员操控的896 个字模开始快速变换,渐次推出三个“和”字,既表现了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也表达了孔子的“和为贵”理念。在表现“长城”这一元素时,字模顶端突然桃花绽放,漫卷整个“长城”,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古老的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在这一章的表演中,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汉字的魅力。中国的汉字和印刷术是如何发展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一、汉字的起源: 图画文字T象形字的符号化T汉字,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 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世界上另外几种最古老的文字,如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中美洲印第安族玛雅人创造的象形文字,都已经成为死文字,不再使用。 汉字从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字,一直到今天的现代文字,尽管在形体上、读音上或字义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在性质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现代汉字和古代汉字一脉相承,现代汉字是从古代汉字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 我国古人常说“上古结绳而治”。古书上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 实际上在文字产生之前,结绳是一种用来记事的方法。约定俗成,不同的绳结,或绳子的不同长短、颜色等,表示某种特定的含义。不过这只是一种记事方法,中国文字是通过另一种途径逐渐形成的。我国的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姜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原始文字的雏形。

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

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 雨金中学凌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文字发明的作用及其发展历程;掌握汉字发展为书法的条件和书艺的发展历程;掌握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欣赏汉字的独特的特征,能辨认中国各种书体,识别中国名家的主要作品,,并说出中国书艺的主要历程,从历史角度赏析名人作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体会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重点难点预测】 重点:书法艺术的演变历程 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PPT、学生通过欣赏、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展开学习。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理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他们对知识体系的构建上还有欠缺,缺乏深度与广度。通过高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 中国的汉字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既熟悉又陌生的汉字的历史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学生对书法作品有所了解,但对汉字书法与篆刻之美的领略还较停留表面,对于其精髓却未能把握,也很难将书法篆刻作品与历史发展的时代背景相结合来思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假设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没有文字的社会,那么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如果没有文字,我们将无法清楚地知道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不能看书,无法以可视

符号进行人际交流等。课文用一句话简明扼要地叙述了文字的重要性。总之,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我们使用的汉字是是现在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汉字的历史。 【新课教学】 学案反馈 知识梳理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文字演变历程的内容,并按顺序列出其过程。培养学生阅读、整理材料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讲述过程中,用多媒体展示各个时期的各种字体,加强学生的认识。) 1、起源:刻画符号(新石器时代) 2、成熟:甲骨文(商)金文(商周)籀文 3、统一:小篆(秦)隶书(秦汉) 补充:楷书出现于东汉时期,盛行于唐代。 二、书艺历程(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汉字发展成为书法的原因并加以归纳。培养学生阅读、整理材料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汉字文学书法艺术重点讲义资料

一、关于考试: 1、考试形式:开卷考试。 2、考试时间:第16周周一到周四晚上,上课时间,随堂考试。四套题,每晚考试随机抽题。 3、成绩评定:期末考试试卷成绩折扣为80分,平时成绩20分。 4、考试题型:a、填空b、简答c、论述 5、《汉字书法艺术》考试和评分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和考试的态度,注重考查学生对汉字的发展、字体特点、书法历史及代表人物的了解等书法艺术理论常识的掌握,书法写作不是考试内容。 二、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 1、中国四大国粹 中国的汉字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中国四大国粹。 2、中国文化的精神和基本内容 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 (第二部分) 1、中国的文武二圣 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军关羽,与孔夫子并称为中国的“文武二圣”。 2、书法《兰亭集序》的诞生过程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河边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作完了诗,大家把诗收集起来,合成一本《兰亭集序》,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这时王羲之已醉了,他趁着酒意,拿起

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起笔来,潇洒而成。这篇序文行书,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被宋代书法家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的《兰亭集序》。 3、简答“一字千金”典故 李世民曾亲自撰文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述了玄奘和尚西天取经的盛事。皇帝的文章当然应该流传千古,可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按照当时的办法只能是刻在石头上。可是又有谁的字能与天子的文章相匹配呢?只能是书圣。只有书圣的字才能与圣上的文章相得益彰。可是书圣王羲之作古已经250多年了,怎么办呢?由于取经是一件佛教盛世,于是长安诸寺院便委托弘福寺的怀仁和尚来办这件事。怀仁和尚从内府借得王羲之书迹,从中逐字寻找,然后描摹下来,以求丝毫不差。据说怀仁在集字过程中,有几个字怎么也找不到。不得已,他奏请朝廷昭示天下,谁能献出碑文中急需的一个字,赏一千金。这就是成语“一字千金”的典故。 4、魏晋时期的“二爨”碑是指 南朝《爨龙颜碑》与东晋《爨宝子碑》,为历代书家所重,世称“二爨碑”。 5、简答“退笔成冢”典故 南北朝书家僧智永,是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每天雄鸡报晓即起床,磨上一大盘墨,然后临摹王羲之的字帖,从未间断,智永还在屋内备了数支大筐子,练字时,笔头写秃了,就取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汉字、书法鉴赏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汉字、书法鉴赏 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 1.柳公权的楷书用笔出自颜真卿,但又改变了横细竖粗的态势。柳体笔画匀衡瘦硬,爽利挺秀,结体严紧,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下面四幅书法作品属于柳体的是()(3分) 1.D 嘉兴2018中考 根据第④段内容,下面书法作品中属王羲之行书的是(__D___),属张旭草书的是(__B___) A.B.C.D. 娄底2018中考 1.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请赏析这幅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的书写在田字格内。 湖北随州2018中考 1.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完成(1)-(2)题。(5分)

(1)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笔画清劲优雅,节奏和谐。 B.字体干净匀称,温润如玉。 C.楷行两书并用,墨色浓淡相宜。 D.作品柔美不足,刚劲有余。 (2)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作品内容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流利、美观。(3分)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5分) (1)(2分)D (2)(3分)正确(1分);正确,流利(2分):正确,流利,美观(3分)。 山西2018中考 1.中国书法历经演变而产生不同的字体,如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请赏读这幅书法作品, 说出其字体,并用楷体将“少年易老学难成”的下一句 ...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2分) 湖北宜昌2018中考 5.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运用之妙,变化无穷。同样是“洗”的意思,因为不同的对象,古人往往选用不同的汉字来表达,不仅表意更加准确,而且意趣更为生动。请将下列义近字与相应的身体部位对号入座。(2分) A.沃() B.濯 C.盥 D.浴 ①()身②()手③()面④()足。 5.(2分)D C A B(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汉字的造字方法及相关传统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

美术汉字书法艺术教案

美术汉字书法艺术教案 【篇一:《书法的艺术欣赏》教案】 《书法的艺术欣赏》教案设计 课题:书法的艺术欣赏 课时安排:2课时(1课时) 授课教师:谢玲玲 年级:初二年级上册册第二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以欣赏、分析、评述书法与篆刻艺术作品为学习内容,让 学生对书法与篆刻的艺术展开研究、分析、讨论、评述,增加学生 对书法与篆刻艺术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锻炼学生 用语言和文字评述书法与篆刻艺术作品的能力。对习惯于欣赏纯具 象美术作品的学生而言,书法与篆刻的艺术完全是具象与抽象合二 为一的统一体,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对其的学习认识 有一定的难度。 书法与篆刻的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运用笔画、结构(结体、章法)、墨色等手段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的书写汉字的艺 术样式。 书法与篆刻是视觉造型艺术,是以汉字形体为审美意味表现的媒介、载体,它不直接模拟客观物象,不再现、反映具体的自然、生活场景,具有抽象性的造型特点。 书法与篆刻不同于具象绘画,不模拟、再现客观物象,它又不同于 纯抽象绘画,脱离文字结构形式。 书法与篆刻艺术形象是“形”、“势”、“义”统一的文字造型形象。其“形”是以汉字形体为基础的抽象形象。汉字形体具有丰富多样的造 型审美条件,书法文字形象是具象与抽象的统一体。其“势”决定了 书法形象的时序性定向连续空间。书法的空间形式具有时间性、运 动性,书法造型结果凝结着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过程性特征。其“义”使书法形象成为形、义兼备的综合审美形态,字义因素对书法造型 形式和审美情感内容产生极大的影响,书意与文义的和谐统一是书 法美的理想状态。 书法与篆刻以汉字为表现载体。汉字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字体不 断演变,先后出现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八种有代表性的字体。

书法作品创作格式大全

书法作品创作格式大全 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书法作品格式详解 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

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长方形,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通常两幅成对悬挂。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⒋中堂: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 68CM×45CM)。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应生辉。落款切忌暄宾夺主。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

佛字书法作品欣赏

佛字书法作品欣赏 礼佛,佛在心中,有信仰佛教的朋友,在家中挂饰一副佛字刷分是不是一件不错的选择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佛字书法作品欣赏,希望对你有用! 佛字书法作品欣赏欣赏 佛字书法作品欣赏图片1 佛字书法作品欣赏图片2 佛字书法作品欣赏图片3 佛字书法作品欣赏图片4 书法与中国文化 书法对于中国而言有着两重含义,第一重含义是作为艺术被对待,但这一层含义的起源比较晚,第二重含义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表现形式。因此跟许多艺术门类相比,书法有着与文化更为密切的关系。中国是唯一一个到目前为止仍在使用着最古老文字的国家,中国文字诞生之初就是先民对生存环境的认知和记录。汉字在没有被作为专门的艺

术来对待的时候,具备形、音、意三者功能合一的特质。其中的“形”就是造型。汉字当中的笔画结构和搭建起来的空间关系,自然就生成了一种图画美感,叫做“无色彩而具图画之灿烂”。同时通过笔画的添加使一个字成型之后,还能寻求和谐之美,这也就叫做“无音声而具音乐之和谐”,因此汉字在不成为专门艺术之前,它已经具备了与生俱来的带有音乐和图画这两者的审美特质。 书法的发展过程跟汉字的发展过程是一致的,隶书才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书的笔法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练习书法从隶书入手,是一个便捷的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起点。楷书是所有书体当中最后一个成熟的。它的起步阶段也非常早,在隶书阶段也开始有了楷书的意趣,但最终具有完整、严谨的楷书法度是在唐朝。 中国书法千余年的发展史,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书法艺术的支撑点,也就是说它的要素和特质主要是法度、境

界与情感。一篇好的书法作品必须具有严谨的法度,高妙的境界以及真实完整的情绪。中国书法审美的一个原则,跟传统儒家的中庸理念相一致,要寻求分寸的得体,达不到不行,过分也不行。 和谐,在中国书法当中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原则,非常符合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庸。这种和谐是多层次、多重意义、多重角度、多种手段的和谐。如唐代书法家孙过庭说过:“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论到:“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疏笋气,皆士之弃也。”今天来看,晋代崇尚韵致,唐代崇尚法度,宋代崇尚意趣,民国以后则崇尚文人气。书卷气成为民国以来中国书法又一种审美风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