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陈金江起义的近代史论文

关于陈金江起义的近代史论文

虽败犹荣的起义!

——就陈金江农民起义失败的思考

我的家乡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虽然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小县城,但在清末时期,这里曾经掀起过反抗清朝统治的革命浪潮,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而讲到博罗农民起义,其中不得不谈及的人物就是陈金江。

陈金江,原名陈屐四,字席四,号烂屐四, 出生于惠州市博罗县柏塘镇洋景村, 生于1781年(乾隆四十六年),青少年时便立志要拯救天下劳苦大众,为穷人杀出一条路来。他曾领导1802年天地会博罗洋景起义和1854年洪兵三水范湖起义。

陈金江从嘉庆七年(1802)七月十四日,在博罗县洋景村率领添弟会起义之日起至同治二年(1863)11月,回到连州龙潭田墱村家中以陈兴财名隐居止,为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带领广东添弟会(也称天地会)会众,与清军浴血奋战、英勇搏杀六十二载,在中国近代战争史上均为罕见,在广东历次农民起义领导者中可称独一无二、战斗年限最长的领导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未倒在清军的枪口下, 而是如愿以偿家殁卧葬于生前自选的连州龙潭“飞鹅落潭形”墓中。

下面先简略介绍陈金江传奇的起义人生。

公元1786年,林爽文在台湾、福建领导的天地会发动大规模武装起义,战火慢慢燃烧到粤中地区。年仅20岁的的陈金江,斗志昂扬,与胞弟陈屐五、张锦秀等人,于1801年成立以“顺天行道、反清复明”为宗旨的天地会,开始了他为了广大穷苦农民奋斗的起义之路。

在惠州、博罗等地,陈金江的队伍迅速壮大,不久就吸收3000多名会员,到1802年农历七月已发展成2万多人的组织,陈金江被推为首领。

1802年7月,年仅21岁的陈金江带领会众在家乡洋景起义。知府伊秉绶率兵三百到洋景进剿,被陈金江指挥的起义军迎头痛击大败而逃,溃不成军。起义军乘胜出击,攻打龙门、博罗和惠州府。惠州知府坐立不安,速报清政府。清政府急令两广总督罗吉庆、提督孙全谋,于同年农历八月中秋节,率五千清军进行围剿,起义军以高梁寨山筑起的石寨、炮楼作掩护,后面以象头山天然屏障作后盾,并以左右战壕作防线抗击清军,苦战数月,最终因孤立无援,寡不敌众,阵亡3000余人,被迫撤出洋景。起义军刚进入罗浮山与增城、龙门交界处,与清军又拉开战幕,在遭遇战中,起义军付出了沉痛的代价,经三次血战起义军再受重创。陈金江等首领,率起义军分路杀出重围,按原计划继续向北转移。

陈金江堂叔、当年主修族谱的陈士敦如此描绘当时境况:“嘉庆七年壬戍中秋,红巾倡乱,扰攘地方,席四为首及大兵剿破。斯时也,死者十之七八,生者十之二三……景况惨不忍睹”。陈金江原有67个堂兄弟的庞大家族也随之消失,幸存无几。

起义军杀出清军重重包围后,众战将化整为零,几经周折,又战略性转移地抵达到粤北山区的清远、英德、阳山、连州等地,再分流一支到广西怀集、贺县。此后几十年时间里,会众活动走入低谷,处境也及其恶劣。

直到1844年2月,洪秀全、冯云山在英德的大湾、浛洸、阳山、连州、连南、连山一带传播拜上帝教。洪秀全的到来,鼓舞了洪兵首领陈金江。1851年1月,洪秀全领导了广西金田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军势如破竹乘胜北上,为牵制打击广东清军,洪秀全派员回广东与陈金江联系,要天地会配合起义。

1854年6月26日, 陈金江部与佛山的陈开、广州的李文茂、东莞的何六等洪兵起义军联合攻打广州,在全省范围内发动了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洪兵起义——广州起义。

1855年1月,迫于清军的强大,起义军各部分别主动撤出广州。唯有陈金江部最后于同年3月16日撤出芦苞大本营,率2万部众,分乘大小战船五百余艘,沿北江直上转战于清远、英德、韶关,沿途攻克清军水陆四道防线,经仁化、乐昌,三月底入湘南攻打郴州、宜章、临武,循湘东北上,有意会合太平军。9月,起义军被湖南副将李辅潮击败,陈金江统领万余人撤往连州潭源洞、阳山秤架等地。此后一年多时间里,陈金江及其领导下的起义军,多隐蔽活动在今清远市境内的清新、清城、阳山、连州、英德等地。

1857年8月,起义军攻克肇庆市怀集县,称“南兴王”,建立“大洪国(太洪国)”政权。在广州起义失败后,陈金江带领天地会会众,秘密活动在粤西北两广边周继续抗清与传播天地会。

陈金江建立政权后,开仓济贫,实行了多项利民政策,得到了广大贫苦民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为后来打败清庭的反攻奠定

了民心基础。但同时大洪国的出现,令清朝政府惶恐不已,马上组织军队进行反扑。

刚成立的大洪国为其生存进行浴血奋战,兵勇不可挡,大败清军。至年底,洪兵已基本上控制了怀集全境。次年洪兵向邻县出击,乘胜占领了开建、封川、信都、贺县、富川、平乐、中山等县大片土地。

1861年3月27日,陈金江宣布:迁怀集大洪国府到信宜县城,向富户重征田赋,名曰“洪租”,在南门外建新圩,实行轻税、互利商业政策。至此,陈金江领导的洪兵起义足迹遍布粤、桂、湘边五州府42个市县,兵力十余万。然而随着太平天国发生天京事变,势力转弱,湘粤清军便腾出手来,对付湘粤边境的洪兵起义军,天京事变对起义军无疑是噩耗。虽然太平天国势力转弱,敌军主力又直逼洪兵,但是在陈金江的领导下,洪兵仍坚守了3年多时间。

1863年8月,大洪国首府被清军占领,此后陈金江就下落不明了。关于其去向,众说纷纭。惠州、博罗的史志说其在增城“流杯洞”被杀,怀集、信宜则传其在王宫被叛将郑金所杀……真正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陈氏家史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出于不利局面,陈金江秘密撤出亲自创建的信宜大洪国,陈金江领兵撤离信宜后,还继续与清兵周旋,但终究回天无力。同年9月,陈金江将兵权交由同村一同起义的李福佑指挥,年逾八旬心力交瘁的陈金江回到了广东连州龙潭田墱村家中以“陈兴财”名隐居起来。

1864年,陈金江朝思暮想的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后,抑郁病故,享年八十三岁,葬于小北江西岸的龙潭镇“飞鹅落潭形”墓中。陈金江的历时62年的起义就这样画上句号。

陈金江农民起义的意义是其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为全国的农民起义出了一份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可惜的是,这场历时数十载的农民政权,并没有提出像《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编》这样明确体现起义军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没有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也没有相对科学的、能指导革命的思想理论。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为了黎民百姓勇敢揭竿而起的英雄,一个曾经领导十万起义军英勇抗击清政府的领导者,一个曾经建立起“大洪国”的南兴王,在博罗县柏塘洋景《陈氏族谱》中却被描写成一个不堪的罪人——“屐四,字席四、号烂屐四,出自家璘之孙,世庄之四子。清嘉庆七年(1802)壬戍中秋,红巾倡乱,扰攘地方,席四为首及大兵剿破。田园千余亩概行入官,宅舍数围尽作丘墟,府县两试馆均被拆卖,祖宗百年之基业一旦消亡。斯时也死者十之七八、生者十之二三。天地虽宽何处为容身之所,余众宗亲散于四方。席四造孽灭族祖宗之罪人也。”

从《陈氏族谱》中我们能看出很多东西。其中有陈氏宗族百年根基被毁于一旦的辛酸,有经历妻离子散、生离死别的苦痛…...但是最后那一句话总是刺痛着我的心——“席四造孽灭族祖宗之罪人也“。不难想到,陈氏宗族把害到他们百年基业毁于一旦的罪恶根源统统归

到领导起义的陈金江身上。这是多么不公的罪名!陈氏宗族只考虑到自身利益,却没想过若然任由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将长期地遭受难堪的痛苦和作出更大的牺牲,时间越长,饱受痛苦的就远远不只一个陈氏宗族,而是千千万万黎民百姓。就如同辛亥革命时,革命派驳斥改良派认为因革命要”杀人流血“、”破坏一切“而不可革命的说法——”革命不免于杀人流血固矣,然不革命则杀人流血之祸,可以免乎?“、”无革命,则亦无平和,腐败而已,苦痛而已。“由于害怕流血牺牲就否定革命,”是何异见将溃之疽而戒毋施刀圭?“革命总是伴随着流血牺牲,但这些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不难看出,当时的农民缺少勇于抗争的精神,不了解陈金江敢于起义的可贵品质,过于看重小群体利益,忽视了大部分人的利益,看不清剥削自己的真正背后黑手是清王朝和帝国主义侵略,不清楚国内动荡的形势。

然而,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是——农民为何会缺少勇于抗争的精神?在这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被统治、被剥削、在社会中处于最底层的阶级——农民,到底失去了什么?

在社会心理学中,提到过“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这一概念。在社会当中,社会成员会有社会化和个性化两个过程。简单来说,社会化使社会成员趋向于相对统一的行为和心理特征,而个性化则意味着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表现和发展出具有高度个人色彩的观念、情感、思维和行为方式。讲了那么多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概念,目的就是为了引出,古老的中国,是不是在长期的封建统治当中,为了追求

社会化的和谐,而扼杀了个性化呢?这和现在的大多数人追求“中庸”,不愿当出头鸟,只求淹没在芸芸众生当中是否又有那么一点关系?一个社会,如果只允许社会化的存在而扼杀个性化,它就可能长期在一种水平上简单重复,中国在数千年封建社会中从发达逐渐走向衰微和落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种国民性的病态的顺从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了,在我们这一代是不是可以停止了呢?

陈金江领导的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以失败告终,但是其勇于抗争、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的精神永远存于后世人的心中。这场起义,可谓是虽败犹荣的战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