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守红线 坚持数质并重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技术简报 (2015年第1期)

守红线 坚持数质并重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技术简报 (2015年第1期)

守红线 坚持数质并重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技术简报 (2015年第1期)
守红线 坚持数质并重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技术简报 (2015年第1期)

守红线坚持数质并重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技术简报(2015年第1期)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与监测工作有关技术问题

[按]:为落实《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4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4〕8号),加快推进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与监测试点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反映的问题,部土地整治中心商利用司确定,于2015年1月30

日在北京召开了部分省份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与监测试点工作座谈会。会后,我们对参会省份提出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梳理解答,供大家参阅!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与监测工作有关技术问题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与监测评价工作,是一项与土地利用年度变更调查、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评价与报备联系十分紧密的日常工作。省级主管部门对报部的成果负总责,保证年度更新评价成果与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备案成果保持一致,做好相关工作的衔接。同时,由于年度更新评价和监测工作处于起步阶段,要加强对技术承担单位的技术培训,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一、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问题

1. 提取减少耕地图斑时,出现图斑分割情况,如线性公路建设占用,对于从同一个图斑分割出来的多个减少耕地图斑,若沿用原图斑信息,则更新图层中多个图斑BSM相同,而BSM应该具有唯一性,是否需要对BSM编支号进行区分。

答:这类情况不再沿用原BSM,而是重新进行编号。

2. 减少耕地图斑更新类型不唯一,可能为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灾毁等多个原因;新增耕地也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在更新数据包中是否需要按照更新类型对其分割?还是可以按照主导更新类型定义?

答:一个耕地图斑由于不同的原因减少,或者由不同的方式产生的新增耕地,能找到准确边界的情况下,要按照不同的更新类型对图斑进行分割;若找不到准确边界,但有准确的面积数据,可以依面积比例和大致边界进行分割图斑。

3. 利用叠加法提取新增耕地和减少耕地图斑时,出现分割图斑的情况,对被分割图斑的TBDLMJ按分割比例进行计算。质检软件对图斑分割面积这块是如何控制的?我们采用的面积处理方法如下:

(1)年度更新耕地图斑提取及(被分割图斑)面积重新计算

第1步:采用叠加法将2013年度变更调查中的耕地图斑与2010年县级分等单元图斑进行空间叠加,将2010年度县级分等单元图斑中多出的耕地图斑作为减少耕地,将2013年度变更调查中多出的耕地图斑作为新增耕地。

第2步:数据提取完成后,对被分割的耕地图斑的TBDLMJ(图斑地类面积)重新进行计算,包括提取数据时被分割的新增耕地图斑和被分割的减少耕地图斑。

对于被分割的耕地图斑,应按照分割出的图斑占原图斑的图上量算面积的比例计算其T BDLMJ。被分割的新增耕地的TBDLMJ,以2013年变更调查中耕地图斑为基础依比例计算;被分割的减少耕地的TBDLMJ,以2010年县级分等单元图斑为基础依比例计算。

答:这块与《技术手册》中规定的方法一致,具体见《技术手册》第十条中的第一个技术问题的(4)。

(2)2010-2013年度未变化耕地图斑提取及(被分割图斑)面积重新计算

第3步:采用叠加法将2013年度变更调查中的耕地图斑与第1步中提取出的新增耕地图斑进行空间叠加,2013年度耕地图斑中多出的部分即为未变化耕地2013年度的现状图斑;将2010年度县级分等单元图斑与第1步提取出的减少耕地图斑进行空间叠加,2010年度县级分等单元图斑中多出的部分即为未变化耕地2010年度的现状图斑。

第4步:数据提取完成后,对被分割的耕地图斑的TBDLMJ重新进行计算,包括提取数据时2013年度耕地图斑中被新增耕地图斑分割的耕地图斑,以及2010年度县级分等单元图斑中被减少耕地图斑分割的耕地图斑。

参照第2步中面积计算的方法,分别对未变化耕地2013年度现状图斑中被分割的图斑,以及未变化耕地2010年度现状图斑中被分割的图斑的TBDLMJ按比例重新进行计算。

第5步:根据前2步的处理结果,以未变化耕地2013年度现状的TBDLMJ减去2010年度现状的TBDLMJ,得出未变化耕地图斑2010-2013年度的净增(减)面积。

答:这部分为了实现两个目的,一是计算未发生变化并且被分割的图斑的面积,二是计算净增减面积。

首先,未发生变化的图斑不是年度更新的对象,不必计算它们的面积。即使需要计算,也不必进行第3步的操作。发生分割的图斑已经按照比例计算了新增和减少耕地图斑的图斑地类面积值,未分割之前,这些图斑的图斑地类面积是已知的,用未分割之前的图斑地类面积值减去依比例计算的新增和减少耕地图斑的图斑地类面积值,就得到了未发生变化并且图斑被分割的耕地图斑地类面积值。

其次,提取净增(减)面积时,不能这样计算,这样计算的是净增减面积的总数。计算净增减面积时,需要比较2010年和2013年叠加后完全重合的图斑的“TBDLMJ”,若两者的

“TBDLMJ ”值相同,说明没发生净增减,若不同,说明有净增减,净增减的属性部分按照《技术手册》中第十部分中第一个技术问题的(3)确定,属性信息存储在表1-2中。

(3)面积平差处理

理论上,“(2010年县级分等单元TBDLMJ+2010年度零星耕地MJ )+新增耕地TBDLMJ-减少耕地TBDLMJ+未变化耕地图斑净增(减)面积=2013年耕地TBDLMJ+2013年度零星耕地MJ ”;若不相等,就需对面积差值进行平差。需平差的值即为2013年耕地总面积的理论值与2013年耕地总面积的差值。

第6步:按照上述关系式,以2013年耕地总面积的理论值减去2013年耕地总面积得出差值,并按比例进行面积平差。

根据部专家反馈意见,建议对空间位置未发生变化的图斑属性不做调整,加之计算得出的差值一般较小(如果计算出的差值较大,则需对前面几步的操作过程进行核查),所以只在新增耕地和减少耕地的TBDLMJ 中进行面积平差。面积平差具体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当新增耕地和减少耕地都存在分割图斑的情况时,将差值依比例分配至分割后新增耕地或减少耕地的面积较大者的

TBDLMJ 中,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1 面积平差方案表

二是当新增耕地无分割图斑的情况时,将差值依比例分配到减少耕地图斑中。

三是当减少耕地无分割图斑的情况时,将差值依比例分配到新增耕地图斑中。

答:新增面积包含净增加面积,减少面积包含净减少面积。计算新增和减少耕地面积总数时必须把净增减同时加进去,加完后再进行平差处理。平差时,2013年有个耕地面积总

数,2010年有个耕地面积总数,这两者做差值,与新增和减少耕地的总和做对比,做平差,具体平差方法《技术手册》中没有规定,以上说的三种平差情况可以采纳。

4.关于“ZLJSTBJZMJ”(质量建设图斑净增面积),《手册》附件1中的注释提及质量建设耕地面积统计时,质量建设后的面积应该用“TBDLMJ”-“ZLJSTBJZMJ”的值,将净增面积统计到新增耕地中。净增耕地和新增耕地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面积汇总到一起是否合适?另外,净增的面积要汇总到新增耕地,那么净减少的面积就应该汇总到减少耕地,这一点注释中未作出说明。

答:新增耕地中有一类就是净耕地面积增加、在数据库中反映的增加耕地,在变更调查时,将此类新增耕地归为“整理田坎、小型沟渠等小于上图面积无法按图斑表示的新增耕地(ZZL)”。

增加“质量建设图斑净增面积”是为了准确统计质量建设图斑的面积。由于净减少耕地图斑无法上图,仅在年度更新图层的属性表中增加记录,所以净减少耕地图斑的面积在减少耕地中已经统计。质量建设图斑的图斑地类面积来源于2013年度的变更调查数据,其中已经扣除了净减少耕地面积,所以,在统计质量建设耕地图斑面积时,不用考虑净减少耕地面积。

5.对于新增耕地,根据补充调查获取的数据计算核实利用系数和经济系数,如果出现系数值较上一轮变化较大的,是否要调整其利用系数和经济系数?还是沿用上一轮系数等值区对应值?

答:如果通过开展补充调查,并按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规定的方法测算后,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有较大变化的,可以用测算值。但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图不做更新。

6.《技术手册》附件1“表1-5 县级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结果表”中的“乡镇”是填写乡镇名称还是乡镇代码?

答:“乡镇”填写乡镇名称。

7.《技术手册》附件1“表1-4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中质量建设耕地评价结果表”中的“质量建设后耕地”单指的是项目区内的建设耕地,还是项目区内包括新增耕地在内的全部耕地?若单指项目区内的建设耕地,则建设前后总面积相同,若包括项目区范围内的所有耕地,则建设后面积大于建设前。

答:表中“建设前”、“建设后”耕地,均指项目区内进行质量建设的耕地,不包括新增耕地。

8.《技术手册》附件1“表1-7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新增耕地、质量建设耕地项目清单”中的“耕地面积”,指的是项目区内包括新增耕地在内的全部耕地,对于新增

耕地面积非常大的项目区,且项目区内质量建设耕地比例虽非常小,但可能建设前等别较高,而项目区建设后,包括了新增耕地,通过加权平均,其平均等别可能反而会比建设前差,这种情况如何处理?

答:这种情况只需按照实际情况如实填写,不必做任何处理。

9.对于独立新增耕地而言GXTC与XJFDDY层的TBDLMJ一致,而对于非独立新增耕地图斑来说,其在GXTC中的TBDLMJ应该是其新增的净面积,因此GXTC中的TBDLMJ指的是变化图斑的净面积,而非XJFDDY层中对应图斑的TBDLMJ。

答:不对。对于独立新增耕地而言GXTC的TBDLMJ与XJFDDY层的是一致的。而对于非独立新增耕地图斑(图斑边界未变,面积增加了)来说,若为质量建设的地类图斑,则GXT C中的TBDLMJ应该是该图斑土地利用数据库中的TBDLMJ- ZLJSTBJZMJ,是XJFDDY层中该图斑质量建设部分的净面积。

10.净面积变化耕地图斑的判断阈值设为多少合适,1m2、10m2?

答:各地方根据经验来定。按说图斑边界未变而由于线状地物发生变化,使得图斑地类面积发生变化了,其净面积变化都应计算在内的。

11.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信息系统中部分项目采用的是省等,其工程完成后等别数值比完成前大,这部分是否可以不采用其评价结果?

答: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信息系统中填报的应该是国家级利用等别。如果系统中填报的等别信息有错误,应首先告知相关部门,按照相关规定手续进行修改。同时,年度更新时,请按照规定的技术方法和参数体系进行评价。

12.县级成果核查的关键问题有哪些?包括上报成果是否齐全?成果存放、名称是否规范?shapefile的6个文件是否齐全?新增耕地面积总数、减少耕地面积总数、2013年总耕地面积?质量建设区耕地建设后质量是否提升?制图?

答:县级成果核查软件检查的重点内容包括:成果的齐全性、规范性,与变更调查成果的一致性、评价结果的真实性等。但是,“质量建设区耕地建设后质量是否提升”不是核查重点,只要客观评价即可。

13.更新类型代码问题:国土部门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主要为新增耕地,但其范围内还涉及到原有耕地,通过开发整理后,原有耕地的质量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这些原有耕地应该属于质量建设耕地,建议在技术手册的更新类型代码表的质量建设耕地中增加二级代码3 7(土地开发)。

答:原有耕地归为质量建设耕地,更新类型为“土地整理”,二级代码为“31”。

14.指标区问题:在《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中,我省指标区一级区为“华南区(V)”,二级区为“华南沿海西双版纳低山丘陵区(V2)”;依据我省自然和社会经济等条件,我省农用地分等只设一个指标区,即“海南省农用地分等因素指标区”。本次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中指标区类型代码是否填写V2?

答:建议指标区名称改为“华南沿海西双版纳低山丘陵指标区”。具体编码方法见《数据库标准》“分等因素指标区类型属性结构描述表”。

15.在本次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过程中发现,部分市县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与《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不一致。是否要在数据库中统一修改?若数据库暂不修改,仅修改更新评价数据包,则数据库会存在同一个市县有多个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且有可能存在跳等的问题。数据库质检软件核查时是否会检查此类型的问题。

答:年度更新评价工作、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的建库都采用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时采用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保持成果的一致性。同时,请查清不一致的原因。

16.本次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要求数据库中有机质含量要填写具体的因素属性值,但是上一轮补充完善数据库中有机质含量属性值为等级(每个等级表示一个机质含量的区间),建议取该等级区间的平均值作为有机质含量的具体属性值。但是,有机质含量的1级(≥4.0%)和6级(≤0.6%)分别为等级区间的两端,无法取其均值,建议1级有机质含量填写4.0%,6级有机质含量填写0.6%。

答:因素属性等级为区间的,取区间中的任意值均可。有机质含量1级(≥4.0%),可以填写4.0%;6级(≤0.6%),可以填写0.6%。

17.本次更新评价数据库要求PH值填写具体的因素属性值,但是上一轮补充完善数据库中有机质含量属性值为等级(每个等级表示一个机质含量的区间),建议取该等级区间的平均值作为有机质含量的具体属性值。但是,PH值的等级区间为酸碱两个区间,例如2级属性区间为“5.5-6,7.9-8.5”,不能确定具体值为酸性还是碱性,所以无法确定具体的值。

答:参考周边图斑确定本图斑是偏酸还是偏碱,从而确定使用5.5-6.0或7.9-8.5的平均值。

18.上轮补充完善数据库中对剖面构型的划分是将两种类别合并为一个等级,例如1级为“通体壤、壤/砂/壤”,而本次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数据库将剖面构型属性因素细化,例如“通体壤、壤/砂/壤”被划分为“通体壤”(代码为A1)、“壤/砂/壤”(代码为B4),则无法确定补充完善数据库中的1级对应更新评价数据库中的A1还是B4。建议各省市建立一个对应表统一修改。

答:“通体壤、壤/砂/壤”都是1级,指的是“剖面构型”这个分等因素的分级标准和打分规则,都是1级,是为100分。但在建库时,“通体壤”对应的代码为A1、“壤/砂/

壤”对应的代码为B4,与两者都是1级,并不矛盾。并不是1级因素属性必须对应同一个代码。

19.在本次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过程中发现,部分市县补充完善数据库中的自然等指数,按照公式推算结果存在偏差。是否要在数据库中统一修改,若修改,有可能会影响等别,若不修改,数据库质检软件核查时是否会检查此类问题。

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核实相关的参数、因素属性、因素分值等是否正确,是计算错误,还是参数、因素错误问题。如果确有错误,可以进行修改。但是要将修改前、后的计算过程予以保留,并注明错误的原因,另外存储备查。

20.根据《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省农业厅关于加强补充耕地质量建设及管理工作的通知》(琼土环资耕字〔2010〕3号)的规定,补充耕地项目验收前,应委托省级土地整理机构复核新增耕地质量,评价补充耕地质量等级。由于部分早期项目的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使用的是上一轮农用地分等数据库中的基本参数和分等因素(部分项目是将整个项目区作为一个评定单元进行评定),与《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的基本参数和分等因素存在差异。以屯昌县为例,如下表所示:

表2 光温生产潜力指数比较

因此,本次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与补充耕地项目质量等别评定资料的衔接时,是否只衔接补充耕地项目质量等别评定资料的11个分等因素,其他基本参数按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确定的基本参数;或在本次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时重新划分评定单元,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重新进行评定。

答:第一轮分等时,各地主要依据的是2003年出版行标—《农用地分等规程》,行标中部分省份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是空的。这部分省份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

是在工作部署后,部统一测算后直接下发各省使用的,海南就是这样。《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制定时,利用最新的资料对其进行了更新,所以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此次年度更新评价时,请沿用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工作时使用的参数和指标体系。

21.由于部分市县国土部门人员调动等情况,存在一些早期的补充耕地项目无法找到补充耕地项目质量等别评定资料的情况,导致无法衔接。

答:首先要搞清楚,这些补充耕地项目是否做过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然后再根据情况分类处理。做过评价的项目,评价资料丢失的,请省里自行想办法找到或补充;未做过评价的项目,按照省里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评定和认定。

22.手册中省级汇总成果包括文字报告和数据表,不要求数据库和成果图件。但在《数据库标准》中要求有省级分等单元图层,如何处理?

答:《数据库标准》是对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建库的综合标准,不仅指导县级数据库建设工作,还指导省级、国家级的建库工作。而此次年度更新评价数据库建设的要求,只是《数据库标准》的部分内容。2014年的年度更新评价工作没要求进行省级汇总和建库,自然不用提交省级分等单元图层。

23.省级汇总不要求提交数据库,但要提交省级分等单元和省县对应关系表,而本次的分等单元编号规则和上次补充完善分等单元编号有差异,这块应如何衔接?

答:2014年的年度更新评价工作不要求进行省级汇总和建库,不用提交省级分等单元和省县对应关系表。

24.《数据库标准》表9“分等单元追溯关系结构描述表”要求在省级建库时填写,是否以数据表的形式体现?

答:2014年的年度更新评价工作没要求进行省级汇总和建库,不用提交“分等单元追溯关系结构描述表”。

25.我省2011年度补充完善1:1万等别成果继承了1:5万农用地分等成果和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相关因素值,评定结果基本合理。但由于土壤普查资料年代久远、比例尺小等原因,补充完善成果中个别图斑的因素属性值与现状不相符,导致数据库与实地现状等别部分差异较大。

答:个别地块的评价结果与实际不完全吻合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发现异常后,要通过实地调查,核实相关因素属性值是否正确。如果确有错误,可以进行修改。但是要将修改前、后的计算过程予以保留,并注明错误的原因,另外存储备查。

26.2014年12月底,国家下发我省县级2013年末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和汇总表格数据。经核实,存在数据库与汇总表格数据中耕地面积有差异。如:独山县2013年变更调

查数据库中耕地总面积39312.46公顷,汇总表格数据中耕地总面积39306.62公顷,存在5. 84公顷的误差。其余各县(市、区)约有零点几公顷的差异。

答: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与汇总表格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客观存在,主要是在面积单位换算和保留小数位时产生的。请以汇总表格数据为准。

27.按照国土资厅发[2012]60号文件,年度更新评价的对象包括年度内新增的耕地、减少的耕地和等别(质量)发生突变的耕地三类。但黑龙江提出,他们在确定工作底图时,通过叠加2013年度和2010年度的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发现有近10%的耕地图斑的地类发生了变化,大部分是由旱地变成了水田(没有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少部分由水田变成旱地,问这部分地类变化的耕地要不要进行更新评价?

答:暂时不将地类变化的耕地纳入年度更新评价的范围。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这种地类变化有受当前耕地占补平衡占水田补水田新政策的驱动影响;另一方面确实有一些耕地是水旱轮作,或者是受塌陷的影响,短期内存在不稳定性。因此建议先不纳入年度更新评价的范围,可在年度监测中对这些耕地进行长期监测,各方面条件变化稳定后,如果地类确实改变了,将在下一轮全面评价中进行重新评价。

二、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建设的技术问题

28.按照《数据库标准》(报批稿)的要求,XJFDDY、BZYD、XZQ、XZDW这4个注记层为必选要素。制图时,我们会按照制图的要求与规范完整注记地理要素;但对于数据库,这些注记层是否必要?而且每年进行年度更新评价,注记的内容势必会发生变化。

答:对于完整的数据库,必要的注记是必须的,这对于以后的应用是必要的。年度更新数据包不用提供注记内容。

29.《数据库标准》(报批稿)表15“分等因素属性分布区属性结构描述表”的要求,分等因素属性分布区图层共设置3个字段,对于不同地区应按照实际使用的分等因素增加图层。能否将多个分等因素放在一个shape图层?还是要分别建立对应因素图层。

答:一个分等因素一个图层。

30.直接引用变更数据库中的图层如行政区、行政界线、线状地物,属性结构能否直接用变更数据库中的字段结构。本次数据库标准中对其定义与变更库有差异。

答:《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制定时,依据了《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同时也重点参照了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库的要求,相同的要素、字段等均与其保持一致,并未做调整。

31.按照《数据库标准》(报批稿),本次年度等别数据库中XJLXFDDY层和XJFDDY层属性结构完全保持一致。对于XJLXFDDY层,TBBH、DYBH、TBMJ、LYXS、JJXS、ZRZLF及几

个分等因素属性是否也临近赋值?如果这样,那TBBH、DYBH、TBMJ几个字段具体怎么处理?因为有部分零星耕地并未落在耕地图斑上,TBBH、DYBH无法援引所属图斑的信息;另外零星地物本就没有TBMJ,其只有MJ(净面积)。

答:根据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建立《数据库标准》中XJLXFDDY层的属性表。

32.《农用地分等数据库标准》中,标准耕作制度编码表中缺少我省部分标准耕作制度的代码,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做了补充。如我省陕北地区一年一熟,作物有春玉米和马铃薯,采取倒茬种植。

表3 陕西省关于标准耕作制度编码表的补充汇总表

答:春玉米、马铃薯倒茬种植的标准耕作制度应表示为“春玉米>马铃薯”。

33.耕地质量等别成果中XJFDDY层与年度变更成果中GXTC层中相同分等单元的单元编号是否应该保持一致?如果保持一致的话,XJFDDY中是没有减少耕地的,那么GXTC中的减少耕地是否需要为其(DYBH)编号?

答:耕地质量等别成果中XJFDDY层与年度变更成果中GXTC层中相同分等单元的单元编号不必保持一致,均按照单元编号规则重新编号。

34.零星耕地可否仍然按等别完善时的处理方法,将其转变为面积非常小的缓冲区,统一合并到XJFDDY中一起更新?若可以,则县级零星分等单元(XJLXFDDY)与县级分等单元(XJFDDY)保存在同一个XJFDDY层中,零星耕地可与普通耕地统一一起为DYBH编号,但若两者分开存储和计算,则单元编号是分开各自编号还是需要按照XJFDDY的DYBH继续往后编写?

另:零星耕地也有增减,增减的零星耕地是单独存放在一个层中(比如叫LXGXTC),还是做一个小缓冲区变为区文件,统一存放在GXTC中呢?

答:将零星耕地转变为缓冲区,合并到县级分等单元图层中,或者零星耕地单独存放一层,都可以。零星耕地单独存放时,单元编号按照县级分等单元的单元编号继续往后编写,以免两者重复。

年度更新评价中零星耕地的增加、减少,可以单独存放在一个层中(命名为LXGXTC),也可以做一个小缓冲区变为区文件,统一存放在GXTC中。

35.《数据库标准》和《技术手册》中XJFDDY和GXTC的属性表中17-19号字段分别为综合土地利用系数、经济系数和综合自然质量分,河南省是分作物分别计算利用、经济系数和自然质量分的,因此需要增加9个字段,从第一张表中的3个字段变成第二张表中的12个。造成后面字段的顺序需要顺延,不知可否?

表4《数据库标准》和《技术手册》中的字段顺序和内容

表5 河南省县级成果中的字段顺序和内容

答:可以。

36.耕地面积、新增和减少耕地面积、字段的长度是否是核查的关键点,长度比要求多一两位算错吗?部分项目名称超过25个字,XMMC长度50不够,可否增加长度?

答:字段长度可增加,小数位数不能变。

37.《数据库标准》中附录A关于元数据的示例中说元数据文件内容涉及7个子集、32个元素,可否明确列出7个子集和32个元素的名称,以免遗漏。

答:请参照《国土资源信息元数据标准》执行。

38.按照《数据库标准》的要求,数据图层中的BSM字段要求为int型,长度为10。但在数据图层中按要求建立字段后,字段类型会自动变为Double型。

答:这是对的。“数据库标准”不针对任何特定格式的数据库,数据类型应根据所选具体的数据库设置。

39.按照《数据库标准》,本次年度等别数据库中XJLXFDDY层和XJFDDY层属性结构完全保持一致。但是对于DYBH,是否要参照XJFDDY的编号规则对其单独进行编号,还是接着XJFDDY的编号进行续编。

答:接着XJFDDY的编号进行续编。

40.按照《数据库标准》要求,BZYD层的最后两个字段PMZP、JGZP都是栅格字段,但在SHP文件中不能建栅格字段,而在数据库要素类中只能建立一个栅格字段,针对这一问题该怎么处理?

答:照片大小也就几M,没必要用栅格字段,可使用Blob字段存储。

三、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试点的技术问题

41.按照《要点》要求,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对象为质量缓变的耕地,是否意味着以补充完善成果为基础,扣除年度内质量建设的耕地和年度内因建设占用、生态退耕、灾害损毁等占用的耕地,剩余的耕地即为质量缓变的耕地?

答:缓变耕地主要指年度间增加、减少、质量建设耕地以外的,耕地质量等别发生缓慢变化的耕地。

42.《要点》中指出,要对“等别变化主导因素”进行监测,那么这个“主导因素”是否一定是在指标区内分等因素内选择?例如我省指标区内有“灌溉水源”等11个分等因素,那这个主导因素是否在这11个中选择?

答:是的。

43.本次监测是第1年,按照《要点》要求,“要结合区域内各耕地质量等别类型等别的升降和面积的消长,对耕地质量平均等别和耕地产能变化做出评价”,意味着要将本次监测的产能结果与上一个监测时点进行对比分析,那么这里上一个监测时点该以什么为基础?是以2012年完成的农用地综合生产力核算成果为基础进行对比分析,还是本次监测成果为基础,今后每年再以上一年度监测成果为对照,再进行产能对比分析?

答:是将监测结果与监测基期年结果进行比较,即与上一年度成果进行比较。对于201 4年的监测试点工作而言,就是与补充完善时的成果进行比较。

44.在划分耕地质量等别变化类型的基础上,确定监测点,进行土壤采样,然后进行现状条件下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测定。但是要揭示耕地质量变化的趋势和原因,必须有以往的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与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农业部门的沟通,以往并未开展这类工作,没有可供比较的历史数据。

答:没有历史数据就不用比较。

45.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试点培训教材中提出要加强与农业部门的衔接,农业部门以生产服务为主,围绕土壤(培肥)、种子、农药、化肥、耕(购机补贴)、播(深耕补贴)、收开展地力评价;国土部门以资源保障为主,开展土地条件评价,主要是为了摸清家底,通过土地整治实现耕地生产能力保护与建设。但是在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中,国土部门与农业部门之间如何衔接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从部、厅层面进行协调。

答:衔接是指基础数据层面的衔接,比如土地利用系数、经济系数计算需要的基础数据,分等因素属性数据等,可以利用农业部门的调查数据。

46.在监测样点的选取上,内业选取部分样点在外业调查时发现样点条件与内业存在差别,须对样点进行更换调整;在经过样点数据内业分析之后,为确保监测样点的独立性、代表性和稳定性等,针对相关性强的样点需要进行资料补充甚至更换调整。这都增加了工作量,由于时间有限,因此任务紧迫。

答:样点的选取和设置是一个反复修正的过程,不可能一次就能设置的很合理,甚至近几年都会对监测样点进行局部调整。今年是试点,主要侧重方法、程序的探索,所以尽量按照工作目的,合理安排好工作时间,按时完成任务。

2015年2月25日

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生产演讲稿

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生产演讲稿 安全生产,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企业不懈追求的永恒主题。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我们的工作必须在安全前提下进行,安全工作必须要有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在工作中,有些想法和做法不能越过红线,要坚持底线,否则就会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在我公司的各种会议上,领导首先要讲的就是安全问题,讲的最多和最关注的也是安全问题,这充分体现了我公司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红线”是护佑职工安全的“生命线”、是决定公司命运的“生死线”、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底线”。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维护职工生命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在施工生产现场,我们必须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排除不生产,措施不落实不生产”。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强化“红线意识”,要坚决落实岗位责任。安全生产需要“一岗双责,齐抓共管”,人人有责。在生产过程中要处理好主次关系、分出轻重缓急,坚决把坚守安全生产“红线”摆上突出位置,不断强化“红线意识”。在研究、决策问题和执行企业各项方针政策中,把安全生产“红线”作为一项原则和标准,确保不突破、不降低。在实际工作中要坚守“红线”的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名员工,构建起覆盖全面的责任网络,以有压力的责任目标促进“红线意识”的不断强化。各级管理人员要有效监督各项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

确保违章作业等问题能及时发现和制止、纠正,直至杜绝违章作业行为。各级管理人员要把“安全红线”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议程,常抓不懈。负责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红线”意识的贯彻和查处工作,充分发挥”安全红线”警示作用。 2、强化“红线意识”,要加强企业宣传教育。安全生产需要社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向广大职工宣传“红线意识”,形成全企业的共识,使其逐渐深入人心,变成职工的自觉行为。要强化坚守“红线”能力的培训,把防范事故发生、杜绝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作为重点,使企业真正认识到位、落实到位。要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政绩观和职业操守的培养,矫正急功近利的心态,杜绝麻痹大意的思想,规范安全生产监管行为,把坚守“红线”和促进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努力实现安全发展、科学发展。 3、强化“红线意识”,要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关键还是要靠好的体制和机制做保障。要积极落实考核评价机制。企业出台的绩效考核办法,将安全生产单独作为评分项目,大幅度提高分值比重,各项目部也要按照考核要求,进一步细化、深化考核内容,将“红线”考核指标具体化并落到实处。要严格奖惩和责任追究机制。工作中,凡触犯“安全红线”的,要视同事故进行责任追究,对直接责任人加重处罚,情节严重的上报公司处理。要强化企业各部门之间和职工之间的多重监督,坚持正确的社会导向,促进警钟长鸣。 总之,“红线意识”是安全生产的坚实基础,只有牢固树立“红

强化红线意识 筑牢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

强化安全红线意识筑牢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 ------浅谈基层班组安全管理 今年六月,是全国第十七个安全生产月,主题是“生命至上安全发展“,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作为一个以煤炭开采为主体的大型国有上市企业,抓好安全生产、实现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也是各级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成千上万公司员工的期盼和最大的福利。 作为鲍店供应站一名基层协管员,在认真学习掌握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安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要积极探索班组安全管理和监督的有效途径,以班组安全来保障供应站安全生产的实现。现结合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就如何加强基层班组安全管理,实现班组安全生产,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认识基层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基层班组是执行安全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主体,是贯彻和实施各项安全要求和措施的实体,更是杜绝违章操作和重大人身伤亡事故的主体。所有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程序的执行,以及安全科学管理方法的普及、应用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都必须落实到班组。如果基层班组的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实不到位,规章和制度得不到严格执行和落实,将是事故发生的土壤和温床。相关数据表明,98%的安全事故发生在生产班组,而80%以上事故的原因直接与班组人员有关。由此可见,班组班组成为企业事故发生的根源地,这种根源是通过员工的安全素质、岗位安全作

业程序与现场的安全状态表现出来的。因此,为了在源头遏制事故发展,夯实安全基础,就必须将安全生产的重心放在基层班组,措施落实在岗位和员工的每一个作业细节,这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 二、明确基层班组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颗针”,几乎上面所有的管理内容都要贯穿到班组这颗针上,安全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必须抓重点,解决难点,只有明确了基层班组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才能有的放矢,重点突破,实现安全生产。安全工作总的目标是预防事故,主要的工作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二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就是消除隐患,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就是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工作。因此,班组安全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消除隐患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一般地说,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需要单位通过整改去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需要通过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去消除。在这两大类工作中,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的提高是主要矛盾,是重点,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如何才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呢,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学习,二是严格违章处罚,二者缺一不可。加强学习就是要经常、反复组织员工学习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规章制度及分析事故案例,员工通过学习已有的安全法律法规,行业的安全规章制度,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特别是本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从而了解认识到生产工作过程中的危险性和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及企业对安全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docx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 技术手册 (2015 年 11 月版 )

目录 一、工作背景........................................... 二、工作目标........................................... 三、工作任务........................................... 四、工作依据与技术标准................................. 五、术语和定义 六、基本原则........................................... 七、技术路线........................................... 八、程序和方法......................................... (一)资料收集...................................... (二)制作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 (三)获取年度更新评价图层中各图斑的等别信息......... (四)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 (五)更新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 (六)县级数据自查................................... (七)形成县级分析报告............................... (八)县级成果上报................................... (九)省级对县级成果进行质量检查..................... (十)编制省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 (十一)成果上报..................................... (十二)国家级汇总建库............................... 九、成果内容与要求.................................... (一)成果内容....................................... (二)成果要求....................................... (三)存放管理....................................... 附件 1: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结构定义..........附件 2: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表格式..........附录 3:省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表格式..........附件 4:文字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一、封面格式......................................... 二、正文格式......................................... 三、报告内容......................................... 附件 5:成果存放管理要求................................ 一、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存放示例............. 二、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存放示例.........................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_程锋

第28卷 第2期 2014年2月Vol.28 No.2Feb.,2014 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3-04-27 修稿日期:2013-07-08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资源监测调查工程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项目。 第一作者:程锋(1975-),女,江苏南通人,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评价与规划。E-mail: caucf@https://www.doczj.com/doc/3e12184744.html, 通讯作者:郧文聚(1963-),男,河南南阳人,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整理、土地评价与规划。E-mail: yunwenju@https://www.doczj.com/doc/3e12184744.html,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 程 锋1,2,王洪波1,2,郧文聚1,2 (1.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北京 100035;2. 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5) 摘要:研究目的:系统介绍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的背景、主要过程、技术方法、评定结果及成果应用。研 究方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全国耕地划分为15个等别,平均质量等别为9.80等,质量 水平总体偏低。研究结论:该项工作第一次全面查清了中国耕地质量等别及其分布状况,为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 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关键词:土地评价;耕地质量等级;土地调查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14)02-0075-08 Study on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in China CHENG Feng 1,2, WANG Hong-bo 1,2, YUN Wen-ju 1,2 (1.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035,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Land Quality,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035, China )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systematically describe the background, main processes, technical methods, assessment result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n quality grade of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 Methods employed are inductive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at the cultivated land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15 quality grades in China. The average quality grade is 9.8, which shows the quality generally is low.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esearch provides a first-time work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China. It also provides necessary supports for achieving a management mode of quantity and quality-oriented simultaneously. Key words: land assessment;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land investigation 1 背景 耕地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内外均对查清其面积、评价并划分等级给予高度重视。德DOI:10.13708/https://www.doczj.com/doc/3e12184744.html,11-2640.2014.02.010

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学习

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学习 一. 对“安全红线”定义的理解 工作必须在安全前提下进行,安全工作必须要有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在工作中,有些想法和做法不能越过红线,要坚持底线,否则就会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因此,任何工作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就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任何人必须遵守。安全工作要求: 1.四个到位 安全质量标准化培训到位、安全质量管理责任区划分到位、现场安全质量监督检查到位、安全质量整改闭合到位。 2.三措一案 组织措施、安全措施、技术措施、施工方案。 3.安全生产五同时 在改建、扩建、新建、技术改造等工程项目时,主体工程与安全设施应“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运行”(三同时)制度时,在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上,安全工作要坚持同时计划、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同时总结、同时评比。

4.四直两不 检查工作要: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二.对“安全红线”意义的理解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安全生产的内因和根本。安全监管责任没有落到实处,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事故发生一个重要原因,必须增强和提高员工的“安全红线”意识: 1.“安全红线”意识是学习安全管理先进企业的具体做法、实现安全管理向主动预防转型的重要措施。 2.强化“安全红线”意识,对提升员工的自主保安能力、实现主动预防、规范安全秩序、严格现场管理、杜绝冒险蛮干具有现实意义。 3.工作中的各种“安全红线”,任何一条都是在借鉴事故教训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高度重视,要深刻理解红线的必要性、重要性和严肃性,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做到令行禁止,确保取得实效。 三.“安全红线”意识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1.项目各单位主要领导人亲自组织贯彻落实, 利用各种方式宣传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关于“定期对全国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公布评价结果”的要求,按照2016年工作部署安排〔国土资厅发〔2016〕7号〕,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8〕》,国土资源部组织对2018年度内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整治、土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引起的耕地质量变化进行评价,形成了基于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现将要紧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全国耕地质量总体情况 〔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结构 截至2018年末,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面积为13462.40万公顷〔20.19亿亩〕,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其中,7-13等耕地每等的面积均大于1000万公顷,7-13等耕地总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78.37%〔见表1〕。 采纳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到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96等。与平均等别相比,高于平均等别的1-9等耕地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39.89%,低于平均等别的10-15等耕地占60.11%〔见表1〕。 表1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比例 等 面积比例% 万公顷万亩 1 44.33 664.88 0.33 2 59.27 888.98 0.44 3 114.08 1711.15 0.85 4 172.24 2583.58 1.28 5 366.41 5496.10 2.72 6 886.55 13298.29 6.59 7 1142.73 17140.97 8.49 8 1183.88 17758.21 8.79 9 1400.19 21002.91 10.40 10 1773.99 26609.86 13.18 11 2032.52 30487.73 15.10 12 1890.79 28361.90 14.04 13 1126.75 16901.20 8.37 14 766.91 11503.60 5.70 15 501.77 7526.60 3.73 合计13462.40 201935.95 100.00 注:数据合计数由于单位或小数位取舍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其中,优等地面积为389.91万公顷〔5848.58万亩〕,占

耕地质量评价方法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与应用 1 相关概念 1.1土壤质量(健康) 土壤在生态系统的范围内,维持生物的生产力、保护环境质量以及促进动植物健康的能力,土壤具有不同等级的质量,这是与土壤的各种形成因素以及土壤耕作引起的动态变化有关的一种固有的土壤属性。它是土壤的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以及形成这些性质的一些重要过程的综合体。简言之,即“土壤运行能力”。单一的土壤性质无法定量表达土壤质量状况,土壤质量评价工作是根据已知的土壤外部性质对土壤的内在属性进行量化表达。常用评价方法是指数和评分法,简称指数法。 1.2 耕地地力 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本身特性、自然背景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 2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 2.1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 耕地地力评价大体可分为以产量为依据的耕地当前生产能力评价和以自然要素为主的生产潜力评价。本次耕地地力评价是指耕地用于一定生产方式下,在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 生产潜力评价又可分为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和以土壤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在一个较小的区域范围内(县域),气

候要素相对一致,耕地地力评价可以根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基础设施等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揭示耕地潜在生物生产力的高低。 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达方法一:指数法 IFI= b1X1+b2X2+……+bnXn 式中: IFI=耕地地力指数; Xi=耕地自然属性(参评因素); bi=该属性对耕地地力的贡献率(层次分析方法或专家直接评估求得)。 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达方法二:回归模型法 Y=b0+b1X1+b2X2+……+bnXn 式中:Y=单位面积产量; Xi=耕地自然属性(参评因素); bi=该属性对耕地地力的贡献率(解多元回归方程求得)。 2.2 评价内容 耕地地力评价实质是评价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障碍因素等要素对作物生长限制的强弱。由于影响耕地地力的因子间普遍存在着相关性,甚至信息彼此重叠,因此进行耕地地力评价时没有必要将所有因子都考虑进去。筛选能全面反映当地耕地地力的主导评价因子并计算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是着手耕地地力评价的关键环节。 2.3 评价因子确定原则

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项目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项目 徐州市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分析报告 (2016年) 徐州市国土资源局 中国矿业大学 二〇一七年三月

目录 一、年度监测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1) (一)工作目的与任务 (1) (二)工作依据 (1) (三)工作组织 (2) (四)工作进度安排 (2) (五)工作经费安排 (4) 二、年度监测评价情况 (5) (一)技术路线与评价方法 (5) (二)工作程序与步骤 (6) (三)数据库建设 (10) 三、耕地等别渐变情况分析 (14) (一)渐变耕地基本情况 (14) (二)渐变耕地产能变化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经验和建议 (15) (一)工作经验 (15) (二)相关建议 (16)

一、年度监测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目的与任务 1.工作目的 通过抽样监测渐变耕地,全面掌握2014年度内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耕地等别变化情况,分析耕地等别和产能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 2.工作任务 在县域内划定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在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的每个等别的耕地上选择监测单元,基于监测单元对耕地等别与产能进行监测评价,估算县域内耕地质量渐变耕地的质量等别与产能变化。 (二)工作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 (3)《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 (4)《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报批稿); (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2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与年度变更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43号); (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 (7)《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号); (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6〕7号); (9)《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2016年全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6〕193号) (10)《关于成立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2〕300号);

农业部令 2016年第2号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农业部令 2016年第2号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已经2016年5月3日农业部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韩长赋 2016年6月21日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根据《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耕地质量,是指由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 第三条农业部指导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体系建设。农业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组织开展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指导地方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具体工作。 第四条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应当具备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条件和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的能力

建设,对从事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第五条农业部负责制定并发布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的管理,保障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农业部审核批准。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第七条农业部和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耕地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农业部负责发布全国耕地质量信息,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发布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信息。 第二章调查 第八条耕地质量调查包括耕地质量普查、专项调查和应急调查。 第九条耕地质量普查是以摸清耕地质量状况为目的,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对全国耕地自下而上逐级实施现状调查、采样测试、数据统计、资料汇总、图件编制和成果验收的全面调查。 第十条耕地质量普查由农业部根据农业生产发展需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工作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耕地质量专项调查包括耕地质量等级调查、特定区域耕

2015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2015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5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5〕17号)要求,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对2014年度内由于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及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进行更新评价,形成了基于2014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总体情况 (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结构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总面积为13509.74万公顷(202646.14万亩),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其中,7-13等耕地每个等别的面积均大于1000万公顷,7-13等耕地总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78.43%(见表1)。 采用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到全国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9.96等。与平均质量等别相比,高于平均质量等别的1-9等耕地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39.92%,低于平均质量等别的10-15等耕地占60.08%(见表1)。 表1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比例 等别 面积 比例% 万公顷万亩

1 48.84 732.60 0.36 2 59.9 3 898.97 0.44 3 115.85 1737.73 0.86 4 172.76 2591.33 1.28 5 366.48 5497.15 2.71 6 886.22 13293.34 6.56 7 1143.89 17158.31 8.47 8 1188.01 17820.18 8.79 9 1410.69 21160.28 10.44 10 1790.55 26858.20 13.25 11 2045.43 30681.51 15.14 12 1891.85 28377.81 14.00 13 1125.50 16882.44 8.33 14 765.63 11484.45 5.67 15 498.12 7471.84 3.69 合计13509.74 202646.14 100.00 注:数据合计数由于单位或小数位取舍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其中,优等地面积为397.38万公顷(5960.63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2.94%;高等地面积为3584.60万公顷(53768.98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26.53%;中等地面积为7138.52万公顷(107077.81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52.84%;低等地面积为2389.25万公顷(35838.72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17.69%(见图1)。

2015信息技术培训简报

现代信息技术远程培训简报 (第一期) 主编:张国平 甘莉萍 主办单位:蔡甸区侏儒山中心小学 2015年10月 与 时 俱 进 与 研 同 行 ——侏儒山中心小学现代信息技术远程培训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之中无疑对当今教师的业务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益。这种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对于一所人数居多、平均年龄偏大、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农村小学,无疑是摆在我们学校面前的一大难题。正当我们为此茫然焦虑不安之时,幸遇一场及时雨,区教育局和教校联合组织对全区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进行现代技术远程培训,目前此项工作已在我校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学习氛围 开学初,接到信息技术远程培训的通知,学校领导立即组织教师召开专题会议,让教师感受到参加信息技术远程培训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全校教师中宣起远程培训学习的热潮。 二、确定辅导员,充分发挥我校信息技术能手和年轻教师的优势。 由于我校教师的平均年龄较大,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培训期间我们确立王文、张国平两位信息能手为学习辅导员对他们进行手把手的辅导,其他教师以组室为单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充分发挥组室中年轻教师的优势,让全体教师不在把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当作一种负担,而看作是一种成长一种快乐。 三、充分利用QQ 群,上传下达,明确阶段学习任务,了解学情,解决学习困惑。 在远程培训期间,我校成立了以王文、张国平为学习辅导的管理员的QQ 群,利用QQ 群,及时做好上传下达,让培训教师及时了解学习动态,利用QQ 群,让培训教师随时分享培训心得,解决学习困惑,力争使侏儒中心园丁群成为教师学习交流、分享经验、解决困惑、感受快乐的平台。 四、学以致用,更新观念 为了让现代信息技术远程培训培训发挥实效作用,我校将远程培训与我校的校本研修结合起来,对教师拟定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组织教师对远程教育课堂实录进行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 巧。引导教师学会查找资源,使用课程资源建立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与步骤,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优质课竞赛,鼓励 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尝试将微课与微视频带入课堂。 信息技术远程培训,让我们足不出户拥有学习的平台,交流的空间。让我们携手同行行走在信息技术的最前列 吧! (甘莉萍) 专 家引领 区教育局师训科方昌虎科长一行到校指导研修工作 同伴互助 共同成长 一直以来,蔡甸区教育局十分重视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分管师训工作的领导经常到校指导学校教师培训工作,为学校搭建平台,提供条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川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流程、调查内容、区域划分、检测项目及方法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流程 图A.1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的流程图。 图A.1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流程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内容 表B.1为耕地质量等级调查时需填写内容。 表A.1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内容 填表说明: 1.带*号数据项为区域补充性指标仅青藏区各县填报。 2.经纬度:根据GPS定位填写,以度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五位。 3.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土壤分类命名采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修正稿(GB17296)进行填写,表格上记载的土壤名称应与土壤图一致。 4.地貌类型:填写大地貌类型,山地、盆地、丘陵、平原、高原。 5.地形部位:指中小地貌单元,填写山间盆地、宽谷盆地、平原低阶、平原中阶、平原高阶、丘陵上部、丘陵中部、丘陵下部、山地坡上、山地坡中、山地坡下。 6.海拔高度:采用GPS定位仪现场测定填写,单位为米,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7.田面坡度:实际测定田块内田面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度数。 8.耕层质地:填砂土、砂壤、轻壤、中壤、重壤、黏土。 9.质地构型:按1m土体内不同质地土层排列组合形式填写,分为薄层型、松散型、紧实型、夹层型、上紧下松型、上松下紧型、海绵型。 10.生物多样性:通过现场调查土壤动物或检测土壤微生物状况综合判断,分为丰富、一般、不丰富。 11.农田林网化程度:农田四周的林带保护面积与农田总面积之比,填高、中、低。 12.盐渍化程度:根据耕层含盐量与盐化类型统一测算,填轻度、中度、重度、无。 13.盐化类型:填氯化物盐、硫酸盐、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盐、氯化物盐硫酸盐、氯化物盐碳酸盐、碳酸盐氯化物盐。 14.障碍因素:填盐碱、瘠薄、酸化、渍潜、障碍层次、无等。

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演讲稿.

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 2014年第十三个安全生产月主题:“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 安全,对于个人和企业,都是一个严肃而又沉重的话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和我们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虽然,它很沉重,但却离我们很近,就在点滴之处,细微之中。 尽人皆知的美国挑战者空难事故,仅仅因为一小片隔热瓦脱落,导致航天飞机爆炸,7名宇航员遇难,航天工程延期。大家可能都还记得四川开县井喷事故,硫化氢气体泄漏造成特大人员伤亡事故。仅仅是一次防范疏忽,灾难就降临了,数百人死于非命。刚刚上个月发生在台湾的大陆旅行团客车被砸事故,仅仅因为施工方超负荷起吊重物,瞬间夺取了2个人的生命,重伤多人。 对于企业来说,简单不等于容易,小事不等于没事。尤其安全问题,往往小隐患会酿成大事故。把安全的弦绷紧,生产生活就会弹出悦耳的篇章。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把小事作细就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工作。在攀登的路上,使人疲惫的不是山路的陡峭,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当你在施工现场,在起吊物下方设有监护人时;当你在检修现场,设有围栏或照明或悬挂警告标志时;当你在危险标志牌前想一想,自我保护意识强一点时。……如果当你把这些看似很小很细碎的事做好时,你就不会发出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转瞬即逝的感慨了。执着于细微处,安全就是生命质量的一根红线。 其实,完整的生命质量不但包括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包括幸福生活。当路口的红灯亮起时,停下你匆忙的脚步,休息一会,观望一下,享受这片刻的宁静,不会有任何损失。当你在工作时戴上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穿上劳保鞋,也许你会感到失去了自由和舒服,但我们相信这只是暂时的,长久的幸福生活其实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因为事故往往发生在瞬间,瞬间之后就是悲剧。事故对于个人是身体的直接伤害,对家人、对企业、对社会就是破碎的生活及生活环境。安全第一就是尊重生命,以人为本。

信息技术培训总结简报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作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校管理员,我与老师们一块学习研修网上各种资源,收获很大,感受颇多,现总结如下: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慢慢渗透了各个行业,也慢慢融入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慢慢方式改变,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教育和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已经迫在眉睫。 通过这学期的网上研修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信息技术这一门学科。 在各个工作领域中,每个职业都离不开信息技术。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 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 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 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对于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信息化环境 的运行与维护、数据的统计处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新技术新媒 体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电子白板的应用、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 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信息技术与 学科的整合等方面知识。还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 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教师如何深 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指导与帮助。 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课 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 生学习积极性。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声音、图象、动画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丰 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 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项目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项目 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2016年) 徐州市国土资源局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一、区域概况 (1) (一)自然概况 (1) (二)社会经济概况 (2) (三)土地利用概况 (2) (四)2014年度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概况 (5) 二、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9) (一)工作目标与任务 (9) (二)工作依据与原则 (11) (三)工作组织 (12) (四)工作进度安排 (12) (五)工作经费安排 (14) 三、年度更新评价情况 (15) (一)技术路线与方法 (15) (二)工作底图确定 (17) (三)资料调查收集 (18) (四)年度更新评价 (18) (六)数据库建设 (20) 四、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分析 (21) (一)总体变化情况 (21) (二)减少耕地质量等别情况 (23) (三)新增耕地和质量建设耕地质量等别情况 (25) 五、经验和建议 (26) (一)经验 (26) (二)建议 (28)

一、区域概况 泉山区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位于徐州市西南部,中抱云龙湖、云龙山,因境内泉山国家森林公园而得名。泉山区内有江苏省江北地区和淮海经济区唯一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也有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拉犁山汉墓、汉画像石艺术馆等自然人文景观。泉山区是徐州的经济、教育、医疗中心,徐州特大城市的核心区之一。也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试点区、江苏省人才先进区、江苏省创新型试点区。 泉山区位于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34°58′之间,全区土地总面积9973.24公顷,耕地面积817.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0%,下辖庞庄街道、桃园街道、苏山街道、火花街道及徐州建成区等14个街道办事处,110个社区。 (一)自然概况 1.地貌 泉山区集低山、丘陵、平原、岗地、河流为一体。金山街道、翟山街道、苏山街道、火花街道等街道办事处为低山、丘陵区,其他为平原、岗地。泉山区除云龙山以及泰山、韩山、大山头等山脉外,区内大部分地形为平原。 2.气候 泉山区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春温秋暖,冬寒夏热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4.5度,年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0度的天数为59天,年日照时数为2280-2440小时,年无霜期约为210天,年降水量在802.4mm左右。 3.水文 泉山区境内故黄河、丁万河、拾屯河、拾新河等河流纵横交错,另有排灌沟渠和桥、函、闸等设施,为泉山区的水产养殖产业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良好的排灌条件,泉山区水域养殖总面积340公顷。 4.旅游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

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 1 项目概述 1.1 工作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人口增加、全球变化、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等原因,而引起的土地利用、耕地减少和人地矛盾等问题将更加突出。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土地管理工作,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这是一个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战略举措。中共中央【1997】11号又件明确指出:“各地要大力总结和推广土地整理的经验,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搞好土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也将土地开发整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到议事日程。据国土资源部统计,2001 年至2006 年.中央30%分成累计近300 亿元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已全部用于土地整理。土地整理在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收益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土地整理广泛开展,土地整理后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地质量重估工作也不断加强。土地整理项目决策是否正确、规划设计是否合理、预期目的和收益能否实现,都需要通过土地整理后土地质量重估进行评价。

评定土地等级是法律赋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农用地分等定级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本项目的工作对象主要为因实施各级各类土地整治项目(包括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三个方面)新增加和质量提升的耕地。实施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目的为:量化土地整治项目的 实施对提高农用地粮食生产能力方面的贡献,确定新增耕地和质量提升耕地的等别;调整经过优化设计、工程施工后、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改善的原有耕地的等别,为耕地占补平衡等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1.2 项目所在县域概况 1.3 工作任务和目标 (1)项目任务 ①制定项目区基本农田整理的目标、任务和方针。落实基本农田整理指标;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学习简报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 学习简报(二)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红旗小学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线上学习部分已结束,在这一段时间里,我校教师突破时是空限制,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开展线上、线下学习,提升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了更好的完成线下学习的工作,我校于5月23日,召开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在线学习情况小结会议,全体教师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由史彩霞校长主持,各坊主进行总结工作坊的进展情况。

担任语文工作坊坊主的是我校 一年级语文老师郭靖。从发布培训开 始,她就熟悉平台操作,着手开始学 习。同时明确坊主的职责,认真做好 服务工作。 截至2020年5月底,语文工作 坊共有参训学员10人,实际在线学 习10人,合格学员10人,推荐优秀 学员2人,老师们学习率、合格率均为100%。 根据疫情期间,教学转为线上进行。通过这段时间的线上教学,老师们都意识到:线上教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备课要备得更足、更精,才有可能保证线上教学的效果。基于这样的现状考虑,语文工作坊发布线上活动两个,主题为“线上如何集体备课、如何观课”。据学校的统筹安排,从学校实际和教师需要出发,语文工作坊确定线下研修活动的内容:问卷星的初步创建和希沃白板的使用。对于工作坊线上线下的这两项活动,老师们都能积极参与,特别是希沃白板的使用,老师们学以致用,应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了方便大家交流,语文工作坊建立交流群,一是大家做作业过程中的问题能方便沟通;二,对于优秀作业,群里共享;三,有好的资源,也方便分享。

在优秀作业中,杨倩老师认为:本次培训矫正了长久以来的观念偏颇。以前提到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就把它同信息技术培训等同起来经过这次培训明白了教育技术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刘瑞娜老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 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 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 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 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 教学效益。 数学工作坊共有参训教师 14 名,参训率、合格率、学习 率均为100%坊主郑巨会老师从 活动、作品集等方面向大家做简单汇报。 1.活动方面 工作坊安排了两个线上活动。线上活动一:如何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 情分析,进而制定合理地的教学目 标。主要内容是讨论怎样基于移动媒 体(问卷星)进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