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歌音乐风格差异浅析

民歌音乐风格差异浅析

民歌音乐风格差异浅析
民歌音乐风格差异浅析

中国矿业大学民歌音乐风格差异浅析学院:机电学院

班级:机自08-1班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一、地理环境 (3)

二、文化背景 (4)

三、语言习惯 (4)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方,不同的地理文化正是音乐多样的根源。生活在不同环境的各民族人们借助音乐这一载体抒发自己对于家乡、爱情、生命、劳动等真挚的情感。在此我从对地理背景、文化背景和语言背景等多方面因素与中国民歌音乐风格的关系做出几点浅微的分析。

民歌是我国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长期而广泛的口头传唱所形成和发

展起来的歌曲艺术。民歌音乐形象鲜明生动,音乐语言简明洗练,结构形式短小精悍,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我国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地域、众多的人口和民族,造就了我国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民歌。而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它是最大众化的音乐形式,也是大众口头创作的、并在流传中不断丰富着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起源于劳动,产生在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中,它经过广大人民群众口头传唱、广泛流传和集体加工而形成,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的特点是语言朴实洗炼、节奏自由不工整(民歌节奏的不规整,与其说是未受训练的结果,不如说是遵循了心灵的自然律动。自然的歌唱是自发和自由的,无所谓严格的拍子。民间的歌唱正是出于这种原始激情的力量脱口而出。)和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反映着时代的面貌。民族音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说法能更精确地表现地域生态对民族音乐的影响:民族音乐指的是扎根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的,具有该民族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自然环境是滋养民族音乐的土壤,北方音乐的豪放粗犷,南方音乐的俊秀灵巧;高原音乐的高亢嘹亮,平原地区音乐的舒展自如等,都印证了民族音乐的地域属性。不同地域下的地理、气候、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以及在这环境下形成下的人的思想意识等,都和民族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地理环境

一个民族的民歌风格与之相关的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什么样的地理环境就会产生与之相关的音乐风格。从我国的地理背景来说,中国地域辽阔,有地形之分,气候之分,各地经济生产方式也不同,因此,在大民族、大文化中,各地区的地理气候、自然生产条件、社会变迁、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等等的不同也导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性格气质以及审美情趣也各有差异。这种特色和差异的程度,与交通发达的状况和对外交流的程度形成反比:交通越发达,对外交流越多,地域性特征往往越模糊,或呈混合状态;反之,交通越闭塞,与外界的往来越少,地域性特征往往越鲜明。如由于地理、语言、生活习性养就了东北人豪爽的气质,在民歌中往往得以充分体现。东北民歌中有些曲调是受地方戏二人转唱腔的影响,因此显得非常富有地方色彩,生动活泼。另外与中国民歌风格相似,这种情况同样适应于不同民族。如我们听非洲音乐,非洲音乐使用最多的乐器是打击乐器,而且非洲人最喜欢的音乐方式是摇滚乐,这个与非洲的地狱有十分重要的联系。洲地处一个在地球的赤道这个位置。这个位置有一个特点就是太阳最容易照射最多的地方,所以这里的人们受到太阳的紫外线也是十分多。因为这个原因,这里是黑人的底盘,非洲有许多黑人。在这里的气候特点就是干旱与炎热。在这里的人们都是生活在炎热之中,他们每天面对的是空旷的沙漠地狱,这样的地域和我们陕北地域十分相似。这是两个地方的共同点,这些地方的环境都是十分的荒凉,没有什么植物生长的地方,这样的地方会给人们一种荒凉寂寞的感觉。山脉对于文化的传播,常常起着阻挡和分割的作用,如秦岭是我

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在它的分割下,形成了我国民歌色彩区南北区分。而这种地理背景影响了南北方民歌的风格。这从我国的历史背景也可看出,以《楚辞》为代表的楚文化和以《诗经》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就是由于地域不同形成南北方风格的差异。两者相对来说,南方偏于柔美细腻,北方较为刚健豪放。“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说明各地的方言与江河相隔、山岭相分有关。被誉为中华民族摇篮的长江与黄河,虽然都源于青藏高原,但是各自奔流南北,造就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南北风格,也造成人们性格气质的不同,反映在民歌方面就有了南北地方色彩之分。总而言之,不同的地方色彩,是由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的。

二、文化背景

一个地域的音乐风格形成除了受当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同样也无法脱离当地文化背景的感染,想要探究带有明显人文景观的地域文化,从当地的音乐风格上就可以得到答案。以我国的陕北民歌为例,陕北民歌从古到今养育滋润着陕北人民,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它以独特的苍凉豪放唱响神州大地,打动了全中国,并且协助共产党建立新中国,陕北民歌的粉丝可谓遍布全世界。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是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千百年来,它以自己的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陕北人的生活习俗,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黄土高原文化。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智慧、才能的结晶,是陕北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是陕北人民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并由此孕育出其它民间音乐体裁以及专业音乐形式。它对中国乐坛的影响是全中国民歌中的头把交椅,是陕北最具分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无论入没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所以当前保护传承陕北民歌也是陕北文化中的重要事情,而且迫在眉睫。另外以中国古代南北朝民歌为例,同样可以得出可靠结论,南方山青水秀,景色柔美,因此民歌便温柔缠绵,多情歌、男女对唱;而北方人则粗犷豪放,不拘小节,同时常有战争发生,因此对应在民歌上,则刚硬,描写精忠报国、投身战场,风格豪放。

三、语言习惯

语言对民歌的影响也非常之大,汉语方言众多,有“十里不同看”的说法,单就语音对音乐的制约作用来说,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语音的差异越大,音乐的差异也就越大。民歌的歌词就是人们的口头语言,从一开始就用方言演唱,形成民歌的地域性差异,也就造成不同的旋律,润腔也不同,从而形成民歌色彩区的不同差异。从宏观上来划分,北方民间音乐的旋律音程较大,旋律多采用跳进和较大幅度的上下进行,所以多使用七声音阶。南方民间音乐的旋律音程较小,旋律多采用级进和回旋环绕式的进行,所以多使用五声音阶。北方民间音乐的旋律多棱角,南方民间音乐的旋律多曲折;北方民间音乐多具有叙事性特征;南方民间音乐多具有抒情性特征。如果从歌词的内容来看,南方色彩区山歌的歌词广泛的反映了演唱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多数山歌的歌词为即兴创作,见啥唱啥、

想啥唱啥,常与野外自然景观相联系,由景生情,而北方色彩区的山歌音乐奔放嘹亮、开阔苍凉、曲调悠长,广泛使用自由延长音与拖腔。使山歌的抒情性得以充分发挥。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一个浩瀚的大海,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引以自豪,流传久远的民歌,民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民族拥有古老的历史,悠远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神州大地的肥沃土壤孕育的优秀民歌、古朴、悠扬、明快、美妙、悦耳、令人感动,与其它艺术一样,民歌艺术同样博大精深,同样有着独特的韵鼓掌和强大的生命力。

总而言之,民歌风格的形成,是在长期流传中逐渐形成的。多种因素尤其是物质生产方式,对民歌风格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另外,民歌的风格又是在相互交流、人口迁移等方面不断变异的。民歌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总有它源远流长,传承不息的一面。我们要在民族、民间的基础上,继承并创新民歌。

民歌的体裁和音乐特点

民歌的体裁和音乐特点我国各民族、各地区、各时期的民歌有如绚丽的白花遍野盛开,美不胜收。民歌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其中关于民歌音乐的分类有体裁分类和" 色彩区" 分类两种方法。 民歌的体裁分类是一种运用的时间比较长,从分类的结果看比较成熟,但又还存在一些继续在讨论的问题的分类方法。它是一种从民歌的艺术样式进行分类的方法,具体来说,在分类中更多地考虑的是歌唱形式、音乐的节奏和结构等" 外部" 形态的特征。 20 世纪60 年代,《民族音乐概论》一书将我国民歌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及多声部歌曲4 类。80 年代,音乐学者们考虑到对我国少数民族民歌了解的还不够深入和全面,还不宜将少数民族民歌和汉族民歌作统一的分类。因此,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的分类角度比较多样,而汉族民歌仍主要沿用体裁分类方法。另外,以往的体裁分类方法在各类的标准上也不够统一,各类别之间有所交集,例如汉族的劳动号子中也有多声部歌曲;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是按照艺术样式分类,而长歌是按照音乐结构的篇幅分类。 20 世纪80 年代中,随着民间歌曲调查工作的广泛与深入,汉族民歌的体裁划分又经历了一个百家争鸣的阶段。例如:江明惇的《汉族民歌概论》一书中,使用了三分法;李映明的论文《民歌分类管见》中,采用七分法;而由文学

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80 至1985年出版的四卷本《中国民歌》中,关于汉族民歌的体裁划分,就有四川的四分法,陕西的五分法,山东的五分法,广西的六分法,浙江的六分法等多种体裁分类方法。 体裁分类结果产生分歧的原因,是由于分类依据的不统一。从上述的不同分类结果中可以看出,这些分类法的依据既有民歌的使用场合,也有民歌的篇幅,还有民歌的社会功能等。其中汉族民歌体裁的三分法,即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分类依据主要是民间歌曲的音乐艺术形式,其中包括民间歌曲的歌唱形式、节奏形式和乐段的曲式结构。采用这样的体裁划分标准的理由是: 第一,民歌的体裁划分应充分考虑其音乐类型。第二,在不同的场合,可以使用相同的音乐体裁;在相同的场合,可以使用不同的民歌体裁。场合不等同于音乐类型,场合与音乐类型的使用也不能统一。同样,社会功能与民歌体裁的音乐类型也不能统一。例如,在舞歌中、日常生活中和风俗仪式中,都可以使用小调类型的民歌;山歌既可以在山里唱,在秧田里唱,在平地上行走时唱,在民间歌唱节日中唱,还可以在茶馆里唱。山歌在山里唱,既可以是劳动人民个体消愁解闷的自娱性手段,也可能是出于交际和寻找心上人的需要。山歌在秧田里唱,是为了提高劳动的效率,减轻漫长劳动过程中的单调和乏味;而在茶馆里唱,则成为娱人的表演,成为换取报酬的商业行为。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历史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简析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班级:08会计学三班 学号:200842114351 姓名:朱华越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西方音乐简史》考试试题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历史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简析 摘要:“巴洛克”是一个时期,而不是一种“风格”,这个时期出产的音乐作品就称为巴洛克音乐,1600到1750年这150年间就叫做巴洛克时期,14至16世纪就是“文艺复兴时期”,这两个时期虽然在时间方面的区别不是很大,但在艺术方面的东西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把它们分为两个时期!“巴洛克”也译为“巴罗克”,这一词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并源语葡萄牙语,原意指体大且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意大利语中有冲动、任性、夸张、幻想之意。它的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巴洛克音乐是后期发展的一个基础。在声乐方面,巴洛克音乐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当时的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占很大的分量。那个时期的器乐曲发展也很迅速,尤其是弦乐方面的发展。那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巴赫、维瓦尔蒂和亨德尔。小提琴的出现、拨弦古钢琴的成形都为巴洛克音乐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力;其他乐器的发展也使得某些特定风格的巴洛克音乐其配器得以朝着多元化、大规模的方向发展。 关键字:巴洛克、文艺复兴、音乐特点、代表人物 一、巴洛克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 巴洛克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种艺术风格,最初是指那些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并且在1600~1750年间繁荣起来的音乐和其他一些视觉艺术。巴洛克风格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随着文艺复兴的衰落和反宗教改革潮流的蔓延,在意大利以及天主教甚至新教世界中,艺术和音乐比纳入具有新的教会精神的文化氛围中。在古典主义形式的完美、平衡、和谐被打乱之后,综合、调和以及刻意的修饰成为新一代风格教会为自己的世界从建筑形式上提供了富丽堂皇、瑰丽精致的形式,同时也给音乐打下了自己的文化烙印。随着文化功能的转变,艺术和音乐实际上远离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而在教会精神中获得原动力。 虽然“巴洛克”这样一个术语是无法总括一段历史中多样的音乐风格,但是,由于“巴洛克”在使用中确实被用来泛指整整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并且这样一个时期的音乐,与当时的建筑、绘画、文学,甚至与科学、哲学都有某种相似的文化品性,因此,出于这样一种看法,即音乐和人类其他创造性活动之间存有一种联系,而一个时代的音乐又往往会以为它特有的方式去反映其他时代艺术中表达相似的观念和倾向,人们才会在艺术史上,用巴洛克、浪漫派之类的称谓来表示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

中国民歌的体裁及特点

中国民歌的体裁及特点

中国民歌的体裁及特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民歌有大概的了解。 2、初步掌握民歌的三种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体会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略) (二)欣赏与简要说明: 1、引入:课前播放一首学生熟悉的民歌。让同学们说出这首歌曲的名字,引出课题《中国民歌》。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有关于我们国家的民歌的知识。(出示课件) 2、中国民歌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民歌?民歌即民间歌曲。 民歌的产生:民歌源于人们的生活,是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以及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的情况。 3、中国民歌的三种体裁及特点: 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1)、劳动号子:是伴随劳动而歌唱的一种常带有呼号的歌曲。

不同的劳动产生不同的号子。 在内容上,包括劳动、爱情、诙谐、说古论今的,歌词大多即兴而成。 在种类上,有搬运号子(如“装卸号子”)、船工号子(如“川江号子”)、农事号子(如“舂米号子”)等。 欣赏《川江船夫号子》。(播放音乐,同时出示《船夫号子》的曲谱片段。学生思考讨论) 介绍《船夫号子》:《川江船夫号子》是四川嘉陵江上船工所唱的劳动号子。它包括了:“平水号子”、“浅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和“下滩号子”等。 劳动号子的特点: 1)、劳动号子的音乐节奏、音调、情绪都和这种劳动动作的特点紧密联系的。每种号子的节奏、音调和情绪都随劳动的节奏变化而变化。 2)、劳动号子中经常使用衬词。(如:哎嗨哟……) 3)、劳动号子一般都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2)山歌: 泛指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发思想感情的民歌。内容以表现劳动与爱情生活为主。 山歌的种类: 黄河中上游一带的山歌,其特点比较高亢、粗矿。 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地区的山歌,其特点是抒情性较强。

德彪西音乐风格资料

a2009年10月07日星期三下午02:40法国作曲家德彪西(Debussy 1862-1918)是印象派作曲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德彪西早年曾以作品大合唱《浪子》获巴黎音乐学院的最高荣誉——“罗马大奖”并得以前往罗马深造。他虽然研究过浪漫主义时期的主要作曲家,但他的创作却受到当时的文学与绘画的创作理念的影响,即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也正是因此,德彪西的作品脱离了当时传统的音乐创作理念,他把自己的作品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给世人。 印象派画家们的主张对德彪西有启示作用。他们反对学院派的保守,主张大胆革新,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光与色的表现效果,他们的画色彩明快,笔法简练。这一切正是德彪西在音乐上所向往和追求的。他决心闯出一条路子,用音乐去描绘事物的瞬间变化、大自然的一个景致,力求像印象派画家画的画一样,不追求实物清晰的轮廓,而着力在色彩、光线的明丽。这时,另一个事件对德彪西道路也发生了很大影响,这就是1889年在巴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在这个博览会上,德彪西接触到东方音乐。中国音乐、越南音乐以及印尼的爪哇音乐,引起了德彪西兴趣。在博览会期间,他经常跑去听东方音乐的演奏。尤其是印尼的爪哇音乐给德彪西太深刻了。爪哇人跳着宗教性舞蹈,给舞者伴奏的是一个独特的乐队,乐队除了一种三弦的提琴外,大都是铜锣、铙钹、鼓这类打击乐器。看着这些原始的、动作简单的舞蹈,听着这种旋律、节奏奇异的演奏,不少人忍不住笑了起来。但是,这节奏丰富、和声微妙的爪哇音乐却引起了德彪西注意。这些东方音乐对德彪西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德彪西印象派音乐之作是1892年创作的管弦乐《牧神午后前奏曲》。这是根据象征派诗人玛拉美的同名诗歌创作的。德彪西以印象派艺术手法,用音乐为我们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爱琴海边,太阳晒热的土地散发着浓郁的芳香,一群森林女神在沐浴。牧神吹着婉转动听的笛声,他悄然走近森林女神,她们惊叫着逃开。在中午的阳光下,牧神吹奏着迷人的牧笛。乐曲表现得细腻,乐器使用得大胆,和声美妙地流动,节奏复杂,这一首乐曲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德彪西特色,被认为是德彪西典型作品。 印象派音乐有什么特点呢?如前所述,这种音乐是德彪西受印象派画家的启迪而创作出来的,它与印象派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把一首乐曲比作一幅画来说,乐曲的旋律如同是画面中的线条,和声就像是画面的光线和色彩。德彪西这幅“音画”采用了印象派绘画的技法,十分重视音画的光线、色彩和声,而不追求音画的线条旋律的明晰轮廓,德彪西作音画的手法很像画中国写意画的手法,着意于传神,不是追求表面的逼真。这种音乐中,动多于静,朦胧与闪烁代替了明朗。 一、调式 当我们熟悉了巴洛克和浪漫派时期的音乐后再听德彪西的音乐,会从中获得某种强烈的新鲜感。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作曲家为摆脱大小调对音乐领域的统治大量运用新的调式。虽然李斯特是最早运用以全音音阶为基础中立调性,但德彪西将其发展并揉入了宗教音乐的调式和各民族乐派的民间音乐语言将旧的调性体系进行扩大和改组取得了革命性的成果,他的音乐轻盈柔美富于诗意充满着精巧的和声。 二、音色 由于钢琴特有的音色变幻能力使德彪西非常偏爱这一乐器,而在他众多的钢琴作品中独特的音色运用几乎成为德彪西印象风格的标志。虽然钢琴音色的丰富性无法同管弦乐队相比,但是在印象派钢琴作品中音色是被乐队化的,再加上技术上对踏板的特殊运用就产生出极为斑斓色彩效果。如德彪西的著名钢琴曲《月光》旋律流畅华美,让你能清楚地感觉月光

中西方音乐的差异

中西方音乐的差异,首先表现在审美的差异:正如《中国音乐审美导论》中提到:“在审美追求上,中国音乐艺术以…和?为理想,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讲意境,求气韵生动,强调直觉与领悟,注重生命本体。这与西方音乐求深刻,强调理性与思想,把实有,意义与情感作为精神支柱的音乐审美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我看来,当今的音乐美学史,实际上是一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互相斗争、交融、互补的历史。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的和谐,礼仪之美;道家的自然,天人合一;佛家的空灵,悟性,禅意等,相对比较主观。这和中国的绘画,书法追求神韵,重意境的审美情趣是相通的。所以多讲求和谐、幽美、深沉,旷达等。是人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的自然流露,突出“情”和“景”的交融。如在听《梅花三弄》时,你首先能感受到的是景,然后通过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西方古典音乐在西方戏剧的发展背景下,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所以多音域宽广,曲调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一样是表现人的不屈精神,《命运交响曲》就显得深沉而铿锵了,首先就是通过强节奏的开奏震撼人心。 其次,音乐创作和音乐理念的差异: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而西方古典音乐技术层面上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就如中国

的绘画和书法讲究的是线条的艺术;西方的绘画讲究的是面,立体,光影的艺术。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神韵,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节奏,气势。就如中国的绘画注重写意,似与不似之间;西方的绘画注重写实,表现盛大的场面。 再次,乐器发展的差异:上面提到,中国的音乐多是单音,旋律的,所以中国的乐器结构简单,多是不能演奏和声的。如笛,二胡等,但越是简单的乐器越是能表现悠远的意境(中国的水墨也简单得只有墨的黑色,却能幻化出形态万千)比如埙,简单的原始土陶乐器,却能吹出千古幽思。中国民族乐器比如说琵琶、扬琴、箫、笙,唢呐多以“丝”“竹”为材,故称丝竹之乐,具有柔,细,清的音乐特征。西方乐器比方说圆号,小号,萨克斯等多以金属为材。西方古典音乐是和声的,多声部的,所以乐器多很复杂,机构精细繁复,多能演奏和声,如钢琴,吉他等。故音色丰富,音域宽广,表现力强。 中西方音乐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其主要表现在中国音乐着重于情韵,而两洋音乐注重的则是音乐本身的和谐性;中国音乐发展自然过渡,一脉相承,西方音乐发展则呈块状结构和阶段性特征;中国音乐体现为单纯的模线性织体思维,以线条为主,而西方 音乐则倾向于横交叉的立体状织体思维,更讲究和声;中国音乐语言偏重心理,略于形式,极富变量,为开放性结构,而西方音乐形式严谨,结构具有封闭性特征;中国音乐尚善尚美,追求虚静空灵的意境,注重感觉,而西方音乐却讲究理性与情感的统一,追求力度与强度,乐思明晰而实在. 西音乐功能上的这种不同,其根源即在于中西文化上的差别。这个差别是:西方文化重外部知识的获得,中国文化重自身生命的享受;西方文化传统是以知识为本体,中国文化传统则以生命为本体。所谓以知识为本体,是指西方人将知识的获得作为自己生命的动力和目的,作为衡量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标志。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一定义在西方人的信念中具

中国音乐传播的历史文化特征

通讯地址:北京朝外吉祥里105号楼2门201室(100020)收稿日期:1999年11月15日 ?传播与传承:“中国音乐的历史与今天”学术研讨会专页?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1999年第4期 J i aoX i ang —Journal of X i ’an Con servatory o f M usic ●修海林 中国音乐传播的历史文化特征 【关键词】 中华民族音乐 共生文化系统 “双文化” 主动选择 【学科隶属】 音乐文化学 传播学【内容提要】 关于中国音乐在历史上的传播与交流,在认识上,首先应从更宽的角度把握“多 民族、大一统”这一基本历史文化特征,确定完整的“中华民族音乐”概念。本文的论述,涉及到中国音乐历史上传播、交流具有的“内外兼具”、“东西南北、共生共荣”特点,从“共生文化系统”的角度,分析在传播、交流中形成的“两大流向”及其特征:先西而后东的外部特征;由北而南、由南而北的内部特征。对于近代在中西音乐的传播、交流中形成的“双文化”现象,笔者一直主张文化建设是一种主动选择,无论是世纪初还是世纪末的今日,如何作出新的文化上的主动选择,都将影响到新世纪中国音乐的发展道路。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中,由文化的传播所引发和涉及到的问题很多,这里只是就中国古代音乐在其历时的发展中,于音乐的传播中呈现出的一些主要现象作某种归纳,并试图说明其基本特征。另外,也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观点,主要形成于1987年写作《古乐的沉浮》之时,该书的第三章集中谈了“华夏古乐的传播、交流及其地域文化特征”,因此,一些具体的史料分析与例证,原书中已有的,在本文就不再例举(文中提到的,就标以页码,以便查阅)。在全文的论述方式上,也就采取分要点叙述的方式,不作全面的铺陈、展开。下面就谈谈我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基本看法,以就教于大家。 一、“中国音乐”的概念,应是“中华民族音乐”的概念。这在我的《古乐的沉浮》中称为“华夏古乐”、“华夏音乐”。这并非是诗化的语言。历史上就有“古乐”的概念,《吕氏春秋?古乐篇》首用,是历史音乐的传统指称。人说“十口为古”,《吕氏春秋》中关于历史音乐的部分,就是口传音乐史的记录,其中就有不少经与文物的互证后证明是可信的史实。顺带说一句,“沉浮”一词,来自《诗经》中的《小雅?菁菁者莪》。音乐是人的情感生活的载体,借喻为杨木船,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载沉载浮”。“华夏正声”的概念,历史上是对汉魏对隋唐汉族传统音乐的称谓。隋文帝就曾称当时作为汉魏以来汉族传统音乐的代表性乐种清商乐为“华夏正声”。其实,经过南北朝的文化融合,“华夏正声”虽然与汉魏传统仍然一脉相承,但也已经吸收有外族外域音乐的成份。就象我们今天讲的中国音乐传统,我认为,其中既有古代的传统,也有近现代形成的新的传统。“中国音乐”作为“中华民族音乐”、“华夏音乐”,其自身的成份与内涵,在历史上是被不断充实、丰富着的。“中华民族”概念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充实、丰富的历史概念,最终形成其“多民族、大一统”的历史文化特点。就象国外一些人类学家看到用 “E thnic Grou p ”(族群)很难概括中国人讲的“中华民族”,于 是只好用大写的“中华民族”汉语拼音作专用名词来用。那么,“多民族”的文化如何能成为一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别是在音乐上怎么看?为此,我曾提出,在华夏音乐的文化传播中, 形成有一个“共生文化系统”(290页),即“中华民族音乐”的 共生系统,其中“因为社会历史的进化、地理环境的制约、风俗、语言、宗教信仰以及音乐传播的多种流向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 从历史上看,夏-商-周-秦的历史延续过程,也是华夏民族、华夏文化概念内涵不断扩大、丰富的过程。历史上,“华夏文化”以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出现的政体,就是夏朝。于是,在中原地区最早出现的民族(种族)共同体就称“华”、“夏”、或“华夏”、“中国”,其文化亦称“华夏文化”。如今这一概念的外延已扩展至在全世界华人那里保留、传承的中国文化。自商灭夏,随着商族这支东夷入主中原,其本身也融入华夏。周族源自西北,兴于戎狄之间,也融入华夏,其礼乐文化影响尤为久远。据孔子所讲,夏、商、周礼制相承,除政体相承,也是文化的相承。春秋战国时期,汉民族基本形成,至秦形成完全的“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政体。季札观乐评“秦声”时讲 ? 7?

中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

小调 即小令。与中调、长调对言。中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一般指流行於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小调分为抒情歌、诙谐歌、儿歌和风俗歌四类。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 简介 小调又称“小曲”、“俚曲”、“时调”等,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因有职业艺人与半职业艺人的传唱,并和曲艺、戏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加工提炼的成分较多,词、曲即兴性少,较定型化,艺术上较为成熟和完善。所以小调相对来说流传面较广,遍及城市和乡镇,其内容广泛涉及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农村小调以反映农村日常生活,特别是反映农村妇女的爱情、婚姻生活者居多;城市小调则涉及城镇小手工业者、商人、市民和处于社会底层的妓女、乞丐等的生活,以及娱乐嬉戏、自然风光、生活知识、民间故事等。小调表现感情细腻曲折,形式较规整,表现

手法丰富多样。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小调分为抒情歌、诙谐歌、儿歌和风俗歌四类。 特点 小调多数属分节歌形式,一曲多段词,常采用四季、五更、十二时等时序体,多侧面、较细致的陈述内容。为适应多段词的需要,其曲调则概括、凝炼地表达某种情绪(或柔美、或哀怨、或欢快),曲调性强、旋律流畅、婉转曲折,旋律线丰富多变,表现力强。 小调的节奏规整,节奏型丰富多变,歌唱形式以独唱为多,其次为对唱和一领众和等。城市小调多有丝弦乐器伴奏、引子和过门的运用,以及伴奏中乐器的加花装饰、托腔垫腔等,使小调音乐更为优美动人。 小调的歌词格式多样:除七字句外,也有长短句式,除二句,四句常见外,也常有非对偶的三句、五句等结构;加上衬词的丰富多变和格律化,使小调的曲式结构较之号子、山歌更为成熟且富于变化。

“浅析尚雯婕的音乐风格”剖析

论文 题目浅析尚雯婕的音乐风格——以《最终信仰》为例 作者徐亚茹 工作单位石嘴山市第七中学 学科专业音乐学 地址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黄河西街129号 邮编 753000 邮箱https://www.doczj.com/doc/3a211464.html, Q Q 453367599

摘要 尚雯婕,中国著名女歌手,独立唱作人。2006年获“超级女声”冠军。200 8年底、2010年两度献唱冯小刚导演电影《非诚勿扰》、《唐山大地震》主题曲,2 010年献唱上海世博会比利时馆主题曲,并蝉联2011、2012、2013年三届音乐之声,2011、2012年两届音乐先锋榜最佳女歌手,2013年荣获音乐之声最佳制作人,2013年荣获音乐风云榜最佳专辑及评审会特别大奖主席奖。作为唱作人,其原创和演唱歌曲《最终信仰》荣获2013年Music Radio中国TOP排行榜年度金曲奖,尚雯婕因此被评为年度最佳制作人,年度最佳女歌手。《最终信仰》成为她成熟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展现了她另类的一面。本文就以《最终信仰》为例分析尚雯婕的音乐风格,让大家对尚雯婕的音乐的“另类”风格有更多地了解。 关键词:尚雯婕;音乐风格;《最终信仰》

Abstract Shang Wenjie, the famous Chinese singer, independent singer-songwriter. 2006 "super singing girl" title. By the end of 2008, 2010, "if you are the one" by director Feng Xiaogang film, "Tangshan earthquake" theme song, "Shanghai 2010 Belgian Pavilion Expo theme, and ranked 2011, 2012, 2013 three session of the sound of music, 2011, in 2012 two session of music pioneer best female singer, in 2013 won the best producer of the sound of music, in 2013 won the Billboard Music Album and jury special award the prize. The final song "faith" won the 2013 China Music Radio TOP rankings annual Golden Melody Awards, Shang Wenjie was named best producer of the year, best female singer of the year. As the mature period of Shang Wenjie's most representative works, showing her offbeat. This paper takes "belief"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its music and styles, so that everyone on the Shang Wenjie music "offbeat" style is more about. Key words:Shang Wenjie;Music style;The ultimate belief

中西文化的异同

中西文化的异同 摘要 中西文化异彩纷呈,构成文化的要素数不胜数,而音乐绝对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民族的文化在音乐上的体现是十分明显的,民族之间的差异也可以从音乐中体现出来。中西方的音乐各具特色,主要的表现在于中国音乐注重的是情韵,而西洋音乐注重的是和谐。在下文中将会提及音乐的含义、中西音乐的特点、中西音乐文化产生差异的原因、体现差异的主要几个方面以及中西文化的相同点等内容。 关键词 音乐的含义音乐特点中西音乐差异差异原因相同点 正文 一、音乐的定义 物体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称为乐音,由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就是音乐。 音乐,从广义上来说,应该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出来的一种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 二、中西音乐的特点 中国音乐的特点:中国音乐注重的是情韵,中国的情韵可以说是源于先秦诸子的哲学,或者可以说源于古代钟鼎的花纹及原始画壁的动物飞腾之象。 西方音乐的特点:西方音乐注重的是和谐,西洋的和谐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数学与几何学的科学性及数理协调性。 三、差异的具体体现 (一)乐器方面 中国乐器主要包括吹奏乐器、弹拨乐器、拉奏乐器和打击乐器。吹奏乐器主要有笙、笛子、唢呐、箫、葫芦丝等;弹拨乐器主要有古筝、琵琶、柳琴、月琴、扬琴等;拉奏乐器主要有二胡、高胡、马头琴等;打击乐器主要有鼓、磬、编钟等。 例如古琴,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后人誉为哲学性的艺术,位居“琴棋书画”之首,是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乐器。 西方的乐器分为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弦乐器、弹拨乐器、键盘乐器和打击乐器。木管乐器主要有长笛、单簧管、双簧管;铜管乐器主要有短号、小号、长号、大号和圆号;弦乐器主要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弹拨乐器主要有吉他、贝司;键盘乐器主要有钢琴、手风琴、电子琴;打击乐器主要有架子鼓、三角铁、大鼓、排钟、木琴。 例如小提琴,它在西方乐器中有着不一般的地位,是弦乐族系中的高音成员;音域超过三个八度,是所有管弦乐队必不可少的正规乐器。小提琴也是最富有表

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流行只是一种趋势,只是说明了某个特定的时代、在某个特定的范围之内所广为传唱的歌曲。 具体到不同的时代又有不同的特点。 比如说高山流水、广陵散这类古曲是绝对民族的音乐,也在当时的皇室以及群众中非常流行。 再看近点的,比如红灯记、沙家浜这些样板戏都是戏曲形式吧?纯种的民歌,也曾经是纯种的流行歌曲。 改革开放后国内的文化渐渐丰富起来,不断融入了各种文化的元素,比如美国的黑人音乐、乡村音乐,南美的拉丁风情,非洲原著民的手鼓等等,我们的流行歌曲变得丰富起来,不再是单一的丝竹或者戏曲。 80年代末在广东福建一带最先流行起来的一种通俗歌曲叫做岭南乐派,比如万水千山总是情、月亮代表我的心等等,虽然融入了欧美文化的一些配乐方法,但是只要是中国人便能理解,因为其中最大的元素还是我们自己的东西。 再看看如今,周杰伦、陶哲、王力宏等一批年轻的音乐人,更是认识到了歌曲民族性的重要,即时是一些说唱、摇滚之类的形式,内容却还是有民族特征的。 因此这个问题的结论是,民歌只是一种被流传下来的音乐形式,而现在的社会,只有在民族的东西里融入了其他文化的优秀元

素,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毕竟音乐也是有强烈时代特征的艺术。 一、流行歌曲:一种新的声乐文化 1.美声、民族与流行声乐的区别 流行歌曲的形态风格极其多样,但音乐形式简单,内容贴近时代和世俗生活,演唱生活化,有着强烈的参与性,应该是大多数流行歌曲都具有的特点。 对歌曲美声、民族、流行的区分主要体现在演唱风格上。所以同样一首歌曲,配器也大致相同,却可以是不同形态之间游走。比如《你是这样的人》(三宝曲,宋小明词),刘欢演唱的版本可划分在流行歌曲里,戴玉强版又成了美声歌曲。其他如多明戈等大歌唱家都曾用美声风格演绎过流行歌曲。 美声歌曲注重演唱技巧,演唱风格如同歌唱家所穿的礼服,在全世界都有大致相同的样式,有着高度的规范。它追求嗓音的丰美,即便表达痛不欲生,也是一种优美的表达;一定程度上已经器乐化,对嗓音的运用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它运用混声,音域宽广,声区统一;有高、中、低声部的划分(这是美声唱法最大的个性区别所在);讲究发声的泛音和共鸣,音色纯净、富含金属质感,声音丰满,高音通透,低音结实;为了声音融合、远距离传播而

中西方音乐文化特征的差异

中西方音乐文化特征的差异 【摘要】:我们自身的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后产生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性。我认为中西方文化和哲学,信仰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文化、美学审美的差异、教育方面差异等等,中西方文化会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影响,借鉴,甚至将西方与东方的特质归纳为理性的与感性的,并产生了很多相关的标准和准则来衡量我们自身的审美与意识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更加趋向于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态势,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积极推行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主张,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或文化中的音乐来学习和理解。在这种态势下,促使我们必须掌握我国本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联系与区别,才能更好地适应这种趋势,在吸收西方音乐先进技术的同时,更好地发扬我国本民族的音乐。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音乐,差异 乐器的演变差异 谈到音乐,我们首先想到应该是演奏音乐的乐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乐器,是无疑的。据考,中国在远古时期,已有一些土鼓、磬、钟铃、骨哨、苇龠、埙等。乐器的发展,与音乐艺术的发展有密切的甚至从属关系,但是同样也须臾离不开生产力发展这个基础。在铜器时代之前,根本不可能有象铜钟(但有陶钟)、铜号(但有兽角号和螺号)这些乐器;多数始发自阿拉伯和埃及等地的管弦乐器,之所以在欧洲形成现代乐器,这和文艺复兴尤其是产业革命推动科技的迅速发展不可分割,许多重要的现代乐器都产生在那个时期。形形色色的电子乐器,也只可能诞生于电子技术兴起的20世纪。 中国的音乐多是单音,旋律的,所以中国的乐器结构简单,多是不能演奏和声的。如笛,二胡等,但越是简单的乐器越是能表现悠远的意境,比如埙,简单的原始

土陶乐器,却能吹出千古幽思。中国民族乐器比如说琵琶、扬琴、箫、笙,唢呐多以“丝”“竹”为材,故称丝竹之乐,具有柔,细,清的音乐特征。西方乐器比方说圆号,小号,萨克斯等多以金属为材。西方古典音乐是和声的,多声部的,所以乐器多很复杂,机构精细繁复,多能演奏和声,如钢琴,吉他等。故音色丰富,音域宽广,表现力强。 审美的差异: 正如《中国音乐审美导论》中提到:“在审美追求上,中国音乐艺术以‘和’ 为理想,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讲意境,求气韵生动,强调直觉与领悟,注重生命本体。这与西方音乐求深刻,强调理性与思想,把实有,意义与情感作为精神支柱的音乐审美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我看来,当今的音乐美学史,实际上是一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互相斗争、交融、互补的历史。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的和谐,礼仪之美;道家的自然,天人合一;佛家的空灵,悟性,禅意等,相对比较主观。这和中国的绘画,书法追求神韵,重意境的审美情趣是相通的。所以多讲求和谐、幽美、深沉,旷达等。是人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的自然流露,突出“情”和“景”的交融。西方古典音乐在西方戏剧的发展背景下,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所以多音域宽广,曲调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音乐创作和音乐理念的差异: 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而西方古典音乐技术层面上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就如中国的绘画和书法讲究的是

我国民歌小调有哪些种和特点

我国民歌小调有哪些种和特点? 民歌是各类民间音乐的基础。在中国,由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存有丰富多彩的民歌。一般来说,中国民歌可以划分成三大类别:(1)山歌;(2)小调;(3)劳动歌曲。山歌中国民歌的一种体裁类别。一般是指人们在山野、田间、牧场等劳动中,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编唱的民歌。大多是以独唱或对唱形式出现。见景生情,即兴编词,内容以表现劳动与爱情生活为主。山歌的音乐极富地方特色,是民歌中风格性最强的品种。山歌的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南方有“客家山歌”、“兴国山歌”、“柳州山歌”、“江浙山歌”、“弥渡山歌”等;北方有“信天游”、“山曲”、“花儿”、“慢赶牛”、“爬山调”等;少数民族地区有蒙古族的“长调”,苗族的“飞歌”,藏族的“哩噜”,壮族的“欢”、“加”、“伦”以及彝、瑶族、黎族、畲族的各种山歌等。草原的“牧歌”,水乡的“渔歌”,平川的“田歌”或“田秧歌”,都与山歌的性质相类似。山歌的风格有的悠扬秀丽,有的豪放粗犷。各地山歌都有一些代代相传的曲调,歌者即在这些曲调上即兴编词歌唱。其曲调的节奏较自由,有字密、腔长的特点。乐段结构常见的有2乐句乐段、4乐句乐段,多为单乐段的反复或变化反复。小调:小调,又称小曲,曲式结构比较多样、复杂,有两个或四个乐句构成的方整性简单乐段结构,如《小白菜》、《都山小调》;有三个或五个乐句构成的奇数乐段结构,如《爱二娃》;有在四句的简单乐段后加衬词连接句,再将尾句加以重复构成的六句乐段。这是河北民歌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如《献花》、《三杯酒》等;有比较复杂的两段体结构,如同《荣莉花》;也有多对上下句组成的多句体结构,甚至有几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构成的大型套曲,《王婆骂鸡》。此外,还有许多因内容而异,较为自由或独立的调结构形式。小调在河北各地是一种流传较广的民歌体裁,但是,各地的风格不同,例如在大行山一带,由于与山西地理上的接近,这里的小调风格就与山西民歌相似。承德地区东部和唐山地区北部的小调,则近似东北民歌风味。河北东南部的卫运河与漳河流域流行的小调,又与山东民歌、河南民歌互为影响。河北小调的内容,相当广泛而丰富,有反抗阶级压迫、外族侵略的激昂悲壮的战歌,也有表现节日喜庆,轻快、活泼、热情奔放,娱乐性较强的歌曲,还有多种多样委婉细腻的抒情歌曲。各地流传的小调,同时还与当地的民间说唱和地方戏曲有着密切地渊源关系,互相渗透,互为影响,如张家口地区的,“二人”,就是在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民歌、小调为素村或利用民歌填词,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民歌,也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如《周总理来到俺们村》等等。劳动歌曲:人们在劳作场合演唱的歌曲。领唱形式在我国民间的集体劳动歌曲中经常采用,如劳动号子等。回答者:冷眼看结果 - 助理二级 11-16 23:19 中国民歌有多种分类法。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可分为: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包括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3大类。在有些学者的论著中将民歌细分为号子、山歌、牧歌、田秧歌、船歌、童谣、小调、风俗仪式歌等。体裁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民歌的社会功用、以及音乐表现方法、特点等问题。按民族和区域的风格色彩分类。中国有56个民族,由于各民族历史传统、语言特点、生活风俗等的差异,致使各民族民歌的风格色彩相距甚远。一些人数较多、居住地域较广的民族,如汉、蒙古、藏、壮、维吾尔等族,还可根据其不同地区民歌的音乐特

浅析德彪西钢琴前奏曲《帆》的艺术特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a211464.html, 浅析德彪西钢琴前奏曲《帆》的艺术特征 作者:刑瑞 来源:《东方教育》2013年第06期 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二十世纪欧洲 音乐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尽管印象主义盛行的时间不长,它很快就被更加激进和富于 变化的现代音乐所替代,但是作为连接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和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纽带, 其在欧洲音乐发展史上仍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钢琴音乐是德彪西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钢琴领域的贡献在于使钢琴创作技巧 有了新的发展,尤其体现在和弦与和声的运用技巧以及在钢琴作品中所形成的独树一帜的风 格特征。德彪西两集《钢琴前奏曲》创作于德彪西印象主义风格的成熟期,是德彪西钢琴作 品中的精华,集中体现了印象主义风格。本文对德彪西第一集第二首钢琴前奏曲《帆》创作技法进行深入研究,以加深对其印象主义钢琴音乐创作风格的理解。 一、德彪西前奏曲简介 德彪西生活的时代正处于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高潮之间的相对稳定时期。这一时期,创 作艺术作品成为许多青年艺术家追求精神享受和实现自我艺术价值的途径。象征主义诗人和 印象主义画家帮助他们同时代的人提高了感观的敏锐力,对这些青年艺术家影响颇深,因此 在艺术创作领域,艺术家突破陈旧的传统、要求创新。在音乐领域则出现了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主义音乐。此时的德彪西健康状况不佳,癌症时时摧残着他的生命,但德彪西凭借他 顽强的意志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继续进行他的音乐创作,《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便是在 他生病期间完成的。他在病入膏肓时仍表示:“我下决心要忽略我的身体状况,要回到工作上,而不再受这无比霸道的疾病所奴役……如果我注定很快要消失于人世,那么我希望自己 至少尝试着恪守尽责。” 二、《帆》 第二首前奏曲是非常著名的《帆》。它几乎成了德彪西印象主义风格的代表作。这部作 品的速度88,2/4拍,其曲式结构是五部回旋曲式,如下:图1 这首前奏曲的核心材料为全音阶材料:谱例1 全音阶一直被公认为是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的重要特征。德彪西大量地运用全音材料进 行创作,在它的很多作品中都是如此。全音阶的主要功能在于模糊调性。与半音阶相比较而言,虽然半音阶也有模糊调性的功能,但是半音阶本身的特性决定其本身仍然具备了调性元素。而全音阶由于没有小二度的尖锐进行,各音之间关系相等,这就取消了音与音之间的倾

中国民族音乐考试 音乐师范专用 考试例题答案

填空与选择: 中国民族音乐从音乐体裁角度来分类五分法:民歌,民族器乐,歌舞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 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多声部民歌。 中国民族音乐分为三大调式体系:希腊-欧洲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中国乐系。(表格)民歌历史上曾经沿用过的称谓:乐,歌,风,谣,声,曲子,山歌,小令,时调等。 民歌的当代分类为以下五种:体裁,题材,场合,历史,民族分类法。 中国乐器分为:吹奏乐器、拉奏乐器、弹奏乐器、打击乐器。 民族器乐总体分为“民族器乐独奏音乐”和“民族器乐合奏音乐”两部分。民族器乐合奏分为传统民族器乐合奏音乐与现当代创作民族器乐合奏音乐。其中前者分为: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清锣鼓五部分。(表格) 民族歌舞音乐以歌舞音乐体裁样式为依据可分为:舞歌、舞乐、综合歌舞乐三部分。曲艺是以口头语言表述为主要方式来进行“说、唱、演” 的表演艺术形式。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戏剧艺术,与诞生国外后传入中国的话剧、舞剧、歌剧三大戏剧形式相比,有很大不同。 名词解释: 1.民族音乐:中华民族历史上创建的所有传统音乐类型和在此基础上延续发展来的,与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明确文化血缘关系的各种音乐体裁、类型和作品的总合。 2.民歌:是由民间口头流传的唱词、韵文与民间曲调相结合而成的歌唱体裁;是由大众群体在多样社会生活中世世代代口头传唱并不断提炼而成的,具有变异特点、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的非专业音乐创作的歌曲类型。 3.歌种:凡是在民间音乐生活中,已约定俗成而获得某一专门称谓的,在流传范围、使用场景、歌唱方式方法、音乐风格特点等方面都约相一致的民歌群,即可视为是一个“歌种”。 4.器乐:是人类社会群体在自身音乐生活中用乐器演奏出的各种不同情感、不同风格和不同形态特征的音乐体裁和作品。民族器乐,是指中华民族在传统音乐文化历史进程中创建和积累下来的所有传统乐器演奏的器乐体裁和器乐作品。 5乐种:是历史传承于某一文化区域或某一文化阶层内的,具有特定组织形式,丰富传统曲目,典型音乐形态与序列表演程式,并以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乐曲演示和音乐演绎而与其他器乐演奏样式风格和特征相区别的一种类型化器乐演奏种类。. 6.秧歌:舞歌的一种,即民间歌舞秧歌表演时所唱的舞蹈歌曲。民间歌舞秧歌,也称社火,流行于广大汉族地区,其中以北方地区的最具代表性。作为歌舞表演样式的称呼,它指各地民间流传和传承的一种民俗性歌舞表演类型;作为歌舞中的音乐样式称呼,它则指此类歌舞表演中演唱的歌曲。 7.弹词:曲艺的一种类型,即“弹唱词话”的简称。其唱本“词话”因与评话说本为一体,故有些地方又称“评弹”。这是说唱者兼用琵琶或三弦、月琴等弹奏类弦乐器自我跟腔伴奏,再适当配以其他丝竹类乐器伴奏以说唱古今故事的一类曲艺表演形式。所含曲种,主要流行在中国南方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广东等省市。

中国音乐文化概述

●第一节中国音乐文化概述 ⒈中国音乐史中音乐形态发展分期 古代乐舞时期(远古——春秋战国) 歌舞伎乐时期(秦汉——隋唐五代) 剧曲时期(宋元——近代) ⒉中国音乐史中各时期音乐文化发展概况 先秦时期 汉唐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近现代 ●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我国最为主要的音乐形式是乐舞。这是一种诗歌、舞蹈、音乐三位一体的艺术体裁。 代表性作品有黄帝时代的《云门》、尧帝时代的《咸池》、舜时代的《韶》、夏代的《大夏》、商代的《濩》、周代的《大武》,这些作品结构庞大,由多段歌舞组成,艺术性达到空前的高度,表演十分壮观。 ●汉唐时期1 秦汉至隋唐五代,是我国音乐形态发展中的中古歌舞时期,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歌舞音乐具有更多的审美、娱乐功能,史书上称为“燕乐”。它的发展经历了秦汉时期的相和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清商乐、隋唐时期的燕乐歌舞大曲三个阶段。 作品的音乐素材选取范围不断扩大。相和歌主要为我国北方的中原音乐,清商乐将之扩展至南方诸省,隋唐歌舞大曲则囊括中国、中亚、南亚、阿拉伯各国音乐。唐代的歌舞大曲是一种综合了器乐、诗乐、舞蹈的大型表演艺术,是唐代宫廷音乐的最好形式。 ●汉唐时期2 唐代歌舞大曲在历史上留下的曲目多达140余部,代表性作品有《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曲》、《柘枝舞》等。 汉唐时期,我国民族器乐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纤细柔婉的管弦乐逐渐代替了“以钜为美”的先秦钟磬乐。器乐演奏形式向轻便灵巧的方向发展,如鼓吹乐、管弦合奏乐、古琴、琵琶独奏乐均有特色 ●宋元时期 宋代以后,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音乐文化的性质由汉唐时代的宫廷音乐发展为适应市民阶层审美需求的世俗音乐,各种新艺术形式得以确立并发展,以元杂剧取得的艺术成就为标志。 元杂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戏曲音乐体系和戏曲表演体制,出现了一个个杰出的杂剧作家群和一大批高水平的优秀剧目,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 ●明清时期 明代,我国南方戏曲获得巨大发展。其中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先后争雄剧坛,历史上称“明代四大声腔”。后来居上的昆山腔经过重大改革,在艺术性上再创历史高度,代表作品有梁辰鱼的《浣纱记》、汤显祖的《牡丹亭》。 清代,梆子腔、皮黄腔为代表的剧种群体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蓬勃发展。后来,皮黄腔孕育了我国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的诞生,京剧艺术成就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成为我国戏曲艺术史上的第三个高峰 明清时期,我国其他音乐体裁也获得了突出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民歌、歌舞、说唱、戏

民歌音乐风格差异浅析

中国矿业大学民歌音乐风格差异浅析学院:机电学院 班级:机自08-1班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一、地理环境 (3) 二、文化背景 (4) 三、语言习惯 (4)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方,不同的地理文化正是音乐多样的根源。生活在不同环境的各民族人们借助音乐这一载体抒发自己对于家乡、爱情、生命、劳动等真挚的情感。在此我从对地理背景、文化背景和语言背景等多方面因素与中国民歌音乐风格的关系做出几点浅微的分析。 民歌是我国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长期而广泛的口头传唱所形成和发 展起来的歌曲艺术。民歌音乐形象鲜明生动,音乐语言简明洗练,结构形式短小精悍,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我国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地域、众多的人口和民族,造就了我国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民歌。而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它是最大众化的音乐形式,也是大众口头创作的、并在流传中不断丰富着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起源于劳动,产生在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中,它经过广大人民群众口头传唱、广泛流传和集体加工而形成,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的特点是语言朴实洗炼、节奏自由不工整(民歌节奏的不规整,与其说是未受训练的结果,不如说是遵循了心灵的自然律动。自然的歌唱是自发和自由的,无所谓严格的拍子。民间的歌唱正是出于这种原始激情的力量脱口而出。)和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反映着时代的面貌。民族音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说法能更精确地表现地域生态对民族音乐的影响:民族音乐指的是扎根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的,具有该民族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自然环境是滋养民族音乐的土壤,北方音乐的豪放粗犷,南方音乐的俊秀灵巧;高原音乐的高亢嘹亮,平原地区音乐的舒展自如等,都印证了民族音乐的地域属性。不同地域下的地理、气候、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以及在这环境下形成下的人的思想意识等,都和民族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地理环境 一个民族的民歌风格与之相关的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什么样的地理环境就会产生与之相关的音乐风格。从我国的地理背景来说,中国地域辽阔,有地形之分,气候之分,各地经济生产方式也不同,因此,在大民族、大文化中,各地区的地理气候、自然生产条件、社会变迁、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等等的不同也导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性格气质以及审美情趣也各有差异。这种特色和差异的程度,与交通发达的状况和对外交流的程度形成反比:交通越发达,对外交流越多,地域性特征往往越模糊,或呈混合状态;反之,交通越闭塞,与外界的往来越少,地域性特征往往越鲜明。如由于地理、语言、生活习性养就了东北人豪爽的气质,在民歌中往往得以充分体现。东北民歌中有些曲调是受地方戏二人转唱腔的影响,因此显得非常富有地方色彩,生动活泼。另外与中国民歌风格相似,这种情况同样适应于不同民族。如我们听非洲音乐,非洲音乐使用最多的乐器是打击乐器,而且非洲人最喜欢的音乐方式是摇滚乐,这个与非洲的地狱有十分重要的联系。洲地处一个在地球的赤道这个位置。这个位置有一个特点就是太阳最容易照射最多的地方,所以这里的人们受到太阳的紫外线也是十分多。因为这个原因,这里是黑人的底盘,非洲有许多黑人。在这里的气候特点就是干旱与炎热。在这里的人们都是生活在炎热之中,他们每天面对的是空旷的沙漠地狱,这样的地域和我们陕北地域十分相似。这是两个地方的共同点,这些地方的环境都是十分的荒凉,没有什么植物生长的地方,这样的地方会给人们一种荒凉寂寞的感觉。山脉对于文化的传播,常常起着阻挡和分割的作用,如秦岭是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