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生理学(单元版)

运动生理学(单元版)

运动生理学(单元版)
运动生理学(单元版)

一、名词解释:

身体素质:肌肉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如力量、速度、耐力以及灵敏和柔韧等机能能力称为身体素质。

肌肉力量: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称为肌肉力量

绝对力量:是指整体克服和对抗阻力时表现出来的最大肌肉力量,通常以肌肉收缩和对抗最大阻力来表示,例如:举重

相对力量:是指以体重、去脂体重、体表面积或肌肉横断面等为单位表示的最大肌肉力量,这是以克服自身体重为主的项目十分重要。例如:体操跳高

快速肌肉力量:是指肌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爆发力是快速力量的常见方式。

中枢激活:中枢NS动员肌纤维参加收缩的能力称为中枢激活。

超负荷:指练习的负荷应不断超过平时采用或已适应的负荷。

超等长练习:指肌肉在离心收缩之后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的力量练习。

等长练习:是指肌肉收缩时长度不变的对抗阻力的一种力量训练方法,又称静力训练法

等张练习:是肌肉进行收缩时缩短和放松交替进行的力量练习方法,它属于动力性的训练方法。

最大肌肉力量:通常是指肌肉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表现出来的克服极限负荷阻力的能力。

肌肉耐力:指以一定负荷或速度,能重复的次数或所能坚持的时间的工作能力

二、选择题:

1、从事等长练习能有效的发展 A 。

A.肌肉绝对力量和静力耐力

B.速度耐力

C.爆发力

D.相对肌力

2、多级跳和跳深属于 D 。

A.离心练习

B.等长练习

C.等张练习

D.超等长练习

3、发展肩、胸部肌肉力量的练习采用下列哪种训练方式 A 。

A.提铃、推举

B.肩负杠铃俯卧上体起

C.仰卧起坐

D.负重提踵

4、发展背肌力量的练习采用的训练方式是 C 。

A.提铃、推举

B.肩负杠铃俯卧上体起

C.仰卧起坐

D.负重提踵

5、发展腹肌力量的练习采用的训练方式是 C 。

A.提铃、推举

B.肩负杠铃俯卧上体起

C.仰卧起坐

D.负重提踵

6、发展小腿肌力量的练习采用的训练方式是 D 。

A.提铃、推举

B.肩负杠铃俯卧上体起

C.仰卧起坐

D.负重提踵

7、适合举重和投掷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最佳负荷是 D 。

A.30RM负荷

B.10-15RM负荷

C.6-10RM负荷

D.5RM负荷

8、适合100m跑和跳跃运动员力量训练负荷的最佳负荷是 C 。

A.30RM负荷

B.10-15RM负荷

C.6-10RM负荷

D.5RM负荷

9、适合400m和800m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最佳负荷是 B 。

A.30RM负荷

B.10-15RM负荷

C.6-10RM负荷

D.5RM负荷

10、适合长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最佳负荷是 A 。

A.30RM负荷

B.10-15RM负荷

C.6-10RM负荷

D.5RM负荷

11、力量训练可以增加人体肌肉中的 B 。

A.肌糖原物质

B.收缩蛋白

C.三磷酸腺苷

D.肌红蛋白

12、肌肉长时间克服一定阻力收缩的能力称作 D 。

A.最大肌力

B.快速肌力

C.爆发力

D.肌耐力

13、肌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称为 B 。

A.最大肌力

B.快速肌力

C.爆发力

D.肌耐力

14、一般情况下,在一次训练课中力量练习的顺序是 A 。

A.大肌群训练在先,小肌群训练在后

B.小肌群训练在先,大肌群训练在后

C.大、小肌群训练不分前后

D.以上都不是

15、一般情况下,在一次训练课中力量练习的顺序是 A 。

A.大强度训练在先,小强度训练在后

B.小强度训练在先,大强度训练在后

C.大、小强度训练不分前后

D.以上都不是

16、力量训练引起的肌肉肥大,主要与以下 A 因素的改变有关。

A.肌纤维增粗

B.毛细血管增加

C.血红蛋白增多

D.肌糖原含量增加

17、青春期开始,男生女生肌肉力量差异开始凸显,男生增长较快,约在 C达到最大肌力。

A.20岁

B.30岁以后

C.20~30岁

D.以上都不是

三、判断题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是决定肌肉力量的重要因素,其生理横断面愈大,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就越大。( T)

?2、量训练可以使肌肉的体积增大,横断面增大,这主要是肌纤维增多的结果。(F)

3、力量训练可以使肌纤维增粗,其实质是肌肉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T)

4、力量素质是许多项目取得优秀运动成绩的基础。(T)

5、重复次数少而阻力大的练习,有利于提高肌肉耐力和增大肌肉体积。(F )

6、力量训练中应考虑肌群的练习顺序,一般是先练小肌群,后练大肌群。(F )

7、重复次数少而阻力大的练习,能很快的提高肌肉力量。(T)

8、超负荷原则是指超过本人负荷的能力。(F)是指不断超过平时采用或已适应的负荷。

9、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是决定肌肉力量的唯一因素。( F)

10、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越长,则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缩短的程度就越大。( T)

四、问答题

1、简单回答力量训练的原则及方法。

原则(一)超负荷原则、(二)专门化原则、(三)安排性原则

方法:1、等张练习 2、等长练习 3、等动(速)练习4、超等长练习:

2、试述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

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最主要是肌源性因素和神经源性因素两类,此外还有年龄、性别、激素与训练。

(一)肌源性因素、1、肌肉生理横断面积。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横断面积越大,肌力越大;2、肌纤维类型。肌肉中快肌纤维百分比且横断面积大,肌肉收缩力量也越大; 3、肌肉初长度。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越长,收缩是产生的张力和缩短的程度就越大,但要求拉长与收缩间隔时间尽量短;4、关节运动角度。人体肌肉在肌拉力线

与关节角度最适宜时,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量越大,反之则小;

(二)神经源性因素1、中枢激。中枢神经系统在高度兴奋或危急情况下,可导致肾上腺素等物质大量释放,引起中枢产生“强而集中”的兴奋过程。动员的肌纤维数越多,收缩力量越大,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2、中枢神经对肌肉活动的协调和控制能力。不同运动中枢之间协调性的改善,课明显提高肌肉的收缩力量。肌肉放电同步化程度高,收缩和放松高度协调,有利于发挥肌肉力量来完成技术动作。

(三)其他因素1、年龄、性别.女生达到最大肌力约在20岁左右,男生约在20-30岁,40岁后肌力开始衰退。2、激素作用3、力量训练

第十一章有氧工作能力

一、名词解释

需氧量:人体为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的氧气量。

摄氧量:机体摄取并被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称为吸氧量。

最大摄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

氧亏:人在进行运动时,吸氧量随运动负荷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运动初期运动所需要的氧和吸氧量之间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氧亏

运动后过量氧耗:运动后恢复期内为了偿还运动过程中的氧亏,以及在运动后使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时消耗的氧量,称为运动后过量氧耗。

有氧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糖、脂肪等氧化供能)的能力。

乳酸阈: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渐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点。

通气阈:在渐增负荷运动中,用通气变化的拐点来测定乳酸阈称为通气阈。

持续训练:采用强度较低、持续时间长的有氧耐力训练方法。

低氧训练:利用人工低氧环境进行训练以提高运动员体能的方法。

PWC170:指心率在170次/min时的身体工作能力。

二、选择题

1、限制最大吸氧量的中央机制是 B 。

A.肺通气功能

B.心脏的泵血功能

C.血红蛋白的含量

D.肌纤维线粒体数目

2、运动成绩与最大吸氧量相关性最高的运动项目是 D 。

A.400米跑

B.800米跑

C.1500米跑

D.10000米跑

3、衡量肌细胞摄取氧能力的最佳指标是 C 。

A.肌纤维线粒体数量

B.有氧代谢酶的活性

C.动-静脉氧差

D.呼吸膜两侧氧分压差

4、从事耐力训练的运动员,最大吸氧量比一般人高,主要原因是 D 。

A.血液运氧能力提高

B.慢肌纤维的百分含量

C.肌细胞内有氧代谢酶的活性增强

D.心泵功能和肌细胞对氧的摄取与利用能力提高

5、无氧阈值高的运动员是 D 。

A.短跑运动员

B.投掷运动员

C.体操运动员

D.长跑运动员

6、最大吸氧量自然增长的峰值,男子年龄为 A 。

A.18-20岁

B.20-23岁

C.25-26岁

D.10-12岁

7、下列项目中,最大吸氧量的相对值最小的项目是 D 。

A.越野滑雪

B.马拉松

C.划船

D.100m跑

8、乳酸阈值较高的运动员是 D 。

A.百米运动员

B.体操运动员

C.摔跤运动员

D.马拉松运动员

9、一般成人无氧阈值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 D 。

A.90%

B.100%

C.20-30%

D.60-80%

10、与无氧阈值大小无关的是 D 。

A.受试者的训练水平

B.受试者的年龄

C.受试者慢肌纤维的百分组成

D.受试者无氧供能的能力

11、人体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氧量称为 A 。

A.需氧量

B.氧含量

C.吸氧量

D.耗氧量

12、安静状态下的人体基础代谢率低,能量消耗少,每分钟 C 与每分钟需氧量处于平衡状态。

A.需氧量

B.氧含量

C.吸氧量

D.以上都不是

13、不属于影响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因素是 A 。

A.肌纤维横断面积的影响

B.甲状腺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影响

C.儿茶酚胺的影响

D.体温升高的影响

14、最大吸氧量绝对值的表示方法是 D 。

A.mL/kg·min

B.次/min

C.mmol/L

D.L/min

15、最大吸氧量的外周机制是 C 。

A.肺通气功能

B.肺活量

C.肌肉利用氧的能力

D.心脏泵血功能

16、乳酸阈反映人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没有急剧堆积时的 B 。

A.最大吸氧量

B.最大吸氧量利用率

C.氧的利用率

D.每分心输出量

17、反映人体的代谢供能方式由有氧代谢为主开始向无氧代谢为主过渡的临界点称为 A 。

A.乳酸阈

B.最大摄氧量

C.最大摄氧量百分率

D.最大摄氧量利用率

18、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各种运动能力,称为 B 。

A.运动技能

B.身体素质

C.生理学指标

D.运动性适应

19、低氧训练对 A 素质的发展作用较明显。

A.有氧耐力

B.无氧耐力

C.柔韧

D.灵敏

20、马拉松、滑雪等长时间的运动项目,体重比较轻有利于运动,因而最大摄氧量的 A 与运动成绩密切相关。

A.相对值

B.绝对值

C.利用率

D.百分率

21、采用较低强度和持续时间长的练习或用长段落的间歇训练方法主要是发展运动员的 B 。

A.无氧耐力

B.有氧耐力

C.速度耐力

D.肌肉耐力

22、下列叙述中, D 不是高原训练的弊端。

A.因缺氧造成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下降

B.疲劳恢复减慢

C.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

D.提高心肺功能

三、判断题

1、乳酸阈反映人体的代谢供能方式由无氧代谢为主开始向有氧代谢为主过渡的临界点。( F)

2、最大吸氧量是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指标,而无氧阈则是反映人体无氧工作能力的指标。( F)

3、研究证实,耐力跑成绩与最大吸氧量呈高度正相关,因此,最大吸氧量指标是决定耐力跑成绩的唯一重要因素。( F)

4、近来研究表明,用无氧阈强度进行训练能有效地提高机体的有氧工作的能力。( T)

5、有良好耐力训练的人最大吸氧量比一般人高,主要原因是有训练者在运动中呼吸频率快,肺通气量大之故。( T)

6、最大吸氧量指标存在着自然增长规律,一般来说,男子在18~20岁,女子在15~17岁时,达到本人的峰值。( T)

7、肺通气是体内有氧运输系统的一个基本环节。因此,肺通气功能是影响有氧工作能力的因素之一。( T)

8、当进行运动强度较大,持续时间短的运动时,机体总需氧量和每分需氧量都较大。(F)

9、低压低氧环境不属于低氧环境。(F)

10、最大摄氧量受训练的影响明显,而无氧阈受遗传的影响明显。(F)反了

11、无氧阈既可作为评定有氧耐力的水平,也可以作为控制用氧耐力训练的运动强度。(F)

四、问答题

1、试述最大吸氧量产生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最大吸氧量的主要机制是心脏的泵血功能。外周机制:肌肉利用氧的能力

因素:(1)心脏泵血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2)遗传因素,其遗传度为93.4%(3)年龄、性别因素,青春期前,男女差异不大,12-13岁后明显,男比女高15-20%(4)训练的影响。运动训练可使慢肌纤维线粒体增大、增多,线粒体氧化酶的活性增加,提高肌组织摄氧和利用氧的能力。

2、为什么说运动后过量氧耗并不等于运动中的氧亏?试述运动后过量氧耗产生的生理基础及影响因素。

人体在运动时,摄氧量随运动负荷的增加而增大,在运动初期运动所需的氧和摄氧量之间出现的差异称为氧亏,而运动后过量氧耗是指在运动恢复期内,为了偿还运动中的氧亏,以及是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时所消耗的氧。

生理基础:运动开始阶段摄氧量不能满足需氧量,此时由ATP、CP分解供能,从而形成了一部分氧亏;运动结束后,摄氧量并不能立即恢复到安静时的水平,仍维持较高水平用于偿还运动中所欠下的氧,所以运动后过量氧耗不仅包括ATP、CP供能所欠下的氧,还包括乳酸供能欠下的氧。

影响因素:(1)体温升高的影响、(2)儿茶酚胺的影响(3)甲状腺素和糖皮质激素

3、简述研究乳酸阈、通气阈的意义。

1、评定耐力水平乳酸阈反映肌肉的氧化能力,可用来评价和预测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2、制定训练强度乳酸阈时的血乳酸浓度可维持30min而不增加。

3、制定康复健身运动处方

4、试述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

有氧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糖、脂肪等氧化供能)的能力。(1)心肺功能是影响有氧耐力的主要机制,(2)骨骼肌的特点,(3)神经调节能力,(4)能量供应特点

5、低氧训练与高原训练有何区别?试述低氧训练的分类。

低氧训练与高原训练的差异主要在于高原训练利用的是自然低氧环境,而低氧训练利用的是人工低氧环境。另外,低氧训练还可以根据个体低氧适应能力人为地调整低氧爆料环境,已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低氧训练的分类:高原训练、高住高训、高住低训、高住高练低训、低住高练、间歇性低氧训练

第十二章速度和无氧耐力

一、名词解释

速度:指人体最短时间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

无氧耐力:机体在氧供不足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乳酸耐受能力:指在机体处于较高乳酸水平时仍然坚持较高强度运动的能力

二、选择题

1、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要求运动强度大,而最合适的持续时间是 A 。

A.10s以内

B.10-20s

C.20-30s

D.30s-1min

2、短跑运动员从听到发令枪响到起动的时间属于 A 。

A.反应速度

B.位移速度

C.动作速度

D.加速度

3、投掷运动员器械出手的速度属于 C 。

A.反应速度

B.位移速度

C.动作速度

D.加速度

4、跑速属于 B 。

A.反应速度

B.位移速度

C.动作速度

D.加速度

5、优秀短跑运动员腿部肌纤维中, C 占的百分比较高。

A.白肌纤维

B.红肌纤维

C.快肌纤维

D.慢肌纤维

6、速度主要依靠 A 供能。

A.磷酸原系统

B.乳酸能系统

C.有氧氧化

D.无氧系统

7、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和快肌纤维的百分比及其面积大小可以影响短跑运动员的 B 。

A.步长

B.步频

C.耐力

D.以上都不是

8、关节的柔韧性主要影响短跑运动员的 B 。

A.步频

B.步长

C.力量

D.耐力

9、速度素质主要依靠 C 供能。

A.有氧系统

B.糖酵解系统

C.ATP-CP系统

D.以上都不是

10、下列因素中,对人体无氧耐力没有影响的是 C 。

A.肌肉无氧酵解供能的能力

B.缓冲乳酸的能力

C.血红蛋白含量

D.脑细胞耐受乳酸的能力

11、优秀运动员腿部肌肉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最高的运动项目是 A 。

A.短跑

B.中跑

C.长跑

D.马拉松运动

12、下列选项中,不是用来提高无氧耐力的训练方法是 C 。

A.最大乳酸训练

B.耐乳酸训练

C.持续训练

D.低氧训练

13、完成单个动作的时间长短称为 B 速度。

A.反应

B.动作

C.位移

D.力量

14、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则称为 A 速度。

A.反应

B.动作

C.位移

D.力量

三、判断题

1、在完成运动过程中,运动技能愈熟练,动作速度也就愈快。(T )

2、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主要取决于步长和步频及其协调关系。( T)

3、低氧训练只能提高人体的有氧耐力。(F )

4、强度大、时间短的速度性练习主要依靠糖酵解供能。( F)

5、血乳酸在12~20mmol/L是最大无氧耐力训练的敏感区。(T)

6、低乳酸值的间歇训练是发展无氧耐力的主要训练方法。(F )

7、高原训练时机体要承受高原缺氧和运动缺氧两种负荷的刺激,使机体产生复杂的生理效应和训练效应。( T)

四、问答题

1、试述无氧耐力的生理基础及发展无氧耐力的训练方法。

生理基础:大强度运动时,体内主要依靠糖无氧酵解提供能量,它的高低取决于肌肉内糖无氧酵解供能能力、缓冲乳酸的能力以及脑细胞对血液PH值变化的耐受能力。训练方法有:(1)最大乳酸训练.是指机体在运动中达到最高血乳酸水平的训练,其目的是使糖酵解系统供能达到最高水平、(2)耐乳酸能力训练,机体在较高水平是仍能坚持较高强度运动的能力。可提高缓冲乳酸的能力和肌肉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以及提高运动员的无氧耐力水平、(3)缺氧训练,在减少吸气或憋气条件下进行训练,可造成体内缺氧以提高无氧耐力。

2、试分析速度的生理基础及发展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

速度的生理基础主要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

训练方法:(一)提高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为了改善和提高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采用变换各种信号让练习者迅速作出反应的练习,以及各种高频率动作的练习;(二)发展磷酸原系统功能,要提高ATP-CP系统的功能能力,在训练中必须使ATP和CP达到最大的消耗,且不过多的动员糖酵解供能,使血乳酸基本维持在安静或较低水平;(三)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四)发展腿部肌肉力量及关节的柔韧性(五)改进技术动作

第十三章平衡、灵敏与柔韧

一、名词解释

平衡:是身体所处的一种姿态以及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

灵敏: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柔韧: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完成大幅度运动技能的能力。

二、选择题

1、下列活动需要静态平衡能力的是 B 。

A. 蹦床

B.射箭

C.冰上舞蹈

D.游泳

2、下列练习属于冲击性牵张练习的是 A 。

A.摆腿

B.控腿

C.压腿

D.成桥静止

三、判断题

1、体操运动员在体操器械上十分敏捷,在球场上也必然十分灵敏。(F )

2、位觉器官在调节身体功能方面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维持平衡,一方面可以破坏平衡。(T )

四、问答题

1、简述灵敏性训练的原则。1、运动的专门性

2、结合力量、爆发力训练

3、结合反应训练

4、避免疲劳时进行灵敏训练

2、简述发展柔韧性训练的方法及在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方法:(一)牵张练习、(二)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练习

注意的问题:1、以关节结构为依据2、与准备活动相结合3、适度发展柔韧性 4、热身与循序渐进5、柔韧性练习与力量训练相结合 6加强儿童少年期的训练

第十四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

一、名词解释

赛前状态: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称为赛前状态

准备活动;指在正式的训练和比赛前为提高身体机能而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专门的身体练习。

进入工作状态;在运动的开始阶段,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不可能立刻达到最高水平,而是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一提高过程称为进入工作状态

极点;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练习者常常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头晕、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不想再继续运动下去,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

第二次呼吸:“极点”后,坚持并调整运动节奏继续运动,不良反应可逐渐消失,动作轻松协调,呼吸均匀,运动员能以较好的机能状态运动下去,这种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

稳定状态;运动时,当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结束后,人体的机能活动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变动范围不大的水平上,这种功能状态称为稳定状态

运动性疲劳;在运动过程中,当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保持在特定水平上进行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时,称为运动性疲劳

超量恢复;运动中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以及降低的身体机能在运动结束后不仅能得以恢复,而且会超过原有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

整理活动:在正式练习后所做的加速机体功能恢复的较轻松的身体练习。

二、选择题

()1、赛前状态时运动员的脉率变化为 B 。

A. 变化不定

B. 加快

C. 减慢

D. 不变

()2、赛前状态产生的机制是 B 。

A.非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痕迹效应

D.以上都不是

()3、下列选项中, C 可以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

A.起赛冷淡

B.起赛热症

C.良好的赛前状态

D.以上都不是

4、赛前状态可引起肺通气量和吸氧量( A )。

A.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先突增后稳定

5、运动开始后不久,运动者常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跳加快,肌肉酸软无力,动作不协调等反应,这是( B )。

A.疲劳现象

B. “极点现象”

C. 假稳定状态

D. 进入工作状态

()6、产生进入工作状态的主要原因是 B 。

A.反射时

B.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大

C.运动器官的生理惰性大

D.以上都不是

()7、“极点”现象多出现在 B 运动项目中。

A.短跑

B.中长跑

C.超长距离跑

D.跳跃

()8、进行中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摄氧量能满足需氧量是 A 。

A.真稳定状态

B.假稳定状态

C.以上都是

D.以上都不是

()9、进行较大强度时间较长的运动时,摄氧量已达最大水平,仍不能满足需氧量,这种状态是 B 。

A.真稳定状态

B.假稳定状态

C.以上都是

D.以上都不是

()10、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食用高脂肪高蛋白膳食 B 。

A. 肌糖原恢复速度较快

B. 肌糖原恢复速度较慢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11、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食用高糖膳食 A 。

A.肌糖原恢复速度较快

B. 肌糖原恢复速度较慢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12、欲使运动中堆积的乳酸尽快消除,运动刚结束后应采用 D 有效的恢复措施。

A. 平卧休息

B. 静坐

C. 睡觉

D. 活动性休息

13、衰竭学说认为引起疲劳的主要原因是 D 。

A.大脑产生保护性抑制

B.血液pH下降

C.产生大量自由基

D.能源大量消耗

14、运动后恢复最快的物质是 C 。

A. CP

B. 肌糖原

C. 氧合肌红蛋白

D. 肝糖原

15、准备活动的强度和时间安排应以 A 变化为主要标志。

A.体温升高

B.血压升高

C.兴奋性提高

D.心率加快

16、“极点”产生在 B 状态中。

A.赛前状态

B.进入工作状态

C.真稳定状态

D.假稳定状态

17、人体运动进入假稳定状态时,吸氧量与需氧量的关系是 C 。

A.吸氧量等于需氧量

B.吸氧量大于需氧量

C.吸氧量达最高水平仍低于需氧量

D.吸氧量与需氧量同步增加

18、非周期性和混合性练习, D 产生疲劳的重要因素。

A.ATP转换速率下降

B.动作节奏性强

C.能源运用过程受抑制

D.动作多变

19、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认为,引起疲劳的主要原因是 B 。

A.大脑产生保护性抑制

B.脱水、电解质紊乱

C.产生大量自由基

D.能源大量消耗

20、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疲劳产生的原因是 A 。

A.ATP转换速率下降

B.动作节奏性强

C.能源运用过程受抑制

D.动作多变

21、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运动(如长跑、长距离游泳等),疲劳产生的原因是 C 。

A.ATP转换速率下降

B.动作节奏性强

C.能源运用过程受抑制

D.动作多变

20、马拉松跑时机体功能水平主要处于 B 。

A.进入工作状态

B.真稳定状态

C.假稳定状态

D.疲劳状态

三、判断题

1、训练水平越高,当时机能状态越好,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就越短。( T )

2、“极点”与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原因相似。( T )

3、在赛前状态中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愈高,对机体工作能力的发挥越有利。( F )

4、为了调整起赛热症,赛前应做些强度较大的接近比赛内容的练习。( F )

5、运动中运动强度越大,进入工作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F )

6、借助于按摩、红外线照射、超生波和热疗法等被动手段使身体发热同样可达到主动准备活动的目的。( F )

7、反射活动越复杂、动作难度越大,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则越长。( T )

8、良好的赛前状态和充分的准备活动可延长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 F )

9、“第二次呼吸” 表明进入工作状态尚未结束。( F )

10、在运动竞赛和运动训练中,运动性疲劳就是身心的疲劳。( T )

11、习惯性的、自动化程度高的、节奏性强的动作不易疲劳,而要求精力高度集中以及运动中动作多变的练习,则较易产生疲劳。( T )

12、在短时间、高强度的间歇训练后,无论食用普通膳食还是高糖膳食,肌糖原的完全恢复都需要24h,而且在前5h 恢复最快。( T )

13、肌肉活动量越大,消耗过程愈剧烈,超量恢复就愈明显。( T )

14、在肌肉工作中消耗的氧合肌红蛋白在运动后需要几分钟才能完全恢复。( F )几秒钟

15、做整理活动时动作应尽量缓和放松,强度不可过大。( T )

16、乳酸是糖酵解产物,其中仍然蕴藏能量可以被利用。( T )

17、大负荷训练日,血红蛋白持续下降或低于正常值是疲劳的征象之一。( T )

18、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肌工作能力降低的表现,其原因从运动中枢到骨骼肌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 T )

19、长时间中等强度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肌细胞内代谢变化导致ATP转换速率下降所致。( F )短时间最大强度

20、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肌工作能力降低的表现,其原因从运动中枢到骨骼肌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 T )

21、定量负荷后,恢复时间延长,基础心率加快不一定是疲劳的征象。( F )

22、一般认为,同一个体在相同负荷练习后血乳酸升高或清除时间延长是运动性疲劳的征象之一。( T )

四、问答题

1、简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1)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2)增强氧运输系统的活动,使肺通气、摄氧量和心输出量增加,骨骼肌毛细血管扩张;(3)体温适度升高,利于氧供,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和肌肉收缩速度;(4)降低肌肉粘滞性,增强弹性,预防运动损伤, (5)增强皮肤血流量,有利于散热;

2、简述极点产生的原因。1、内脏器官的惰性与肌肉活动不相称,造成供氧不足,乳酸堆积,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2、动力定型暂时破坏,运动强度降低

3、简述“第二次呼吸” 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运动中内脏生理惰性得到克服,氧供应增加,乳酸逐步得到清除,内环境得到改善,动力定型得到恢复。

4、简单回答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1、能量衰竭学说:能量物质的耗竭。2、代谢产物堆积学说: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3、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pH↓,水盐代谢紊乱,血浆渗透压改变等;4、保护性抑制学说:大脑皮质产生了保护性抑制;

5、自由基学说:剧烈运动后,自由基↑;

6、突变理论:能量消耗、肌肉力量下降和兴奋性等连接起来,把疲劳看成是综合性表现。

5、简述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恢复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运动时能量物质消耗占优势,体内能源物质减少,各系统功能下降;第二阶段为运动后的恢复,在运动停止后消耗减少,能源物质和各器官系统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第三阶段为超量恢复,能量物质恢复超过消耗,保持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水平。

6、简述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主要原因: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比运动器官大。导致植物性神经传导兴奋慢;而且突触多,神经—体液调节惰性比神经调节复杂。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工作强度、工作性、个人特点、训练水平、年龄、外界因素和当时的机能状态。

7、简述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的区别与应用。整理活动是在正式练习后所做的加速机体功能恢复的较轻松的身体练习;而准备活动是指在正式的训练和比赛前为提高身体机能而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专门的身体练习。

第十五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一、选择题:

1、运动技能学习与文化知识学习的本质区别在于 C 。

A.要用到视觉、听觉器官

B.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C.有肌肉活动的参与

D.以上都不是

2、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其本质就是 B 。

A.形成非条件反射

B.形成运动条件反射

C.以上都是

D.以上都不是

3、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在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教师应注意 A 。

A.不宜过多要求细节

B.多运用精炼语言

C.进一步提高动作的难度

D.以上都不是

4、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在改进提高动作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动作准确优美

B.动作逐步协调

C.教师可以运用精炼的语言讲解

D.加大难度动作

二、问答题

1、试述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有效的信息输入;(2)、充分发挥感觉机能的作用;(3)、调整大脑皮质的功能状态;(4)、注意信息反馈的调节;(5)、运动技能之间的影响

第十六章环境与运动

一、选择题

()1、通常用腋下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代表体温,三个部位的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B 。

A.直肠温度>腋下温度>口腔温度

B.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下温度

C.口腔温度>直肠温度>腋下温度

D.口腔温度>腋下温度>直肠温度

()2、机体在安静时,主要由内脏器官产热,其中 C 产热居首位。

A.脑

B.心脏

C.肝

D.肌肉

()3、当机体运动或劳动时, D 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占总产热量的90%左右。

A.脑

B.心脏

C.肝

D.肌肉

()4、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 D 是唯一的散热途径。

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蒸发

()5、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位于 A 。

A.下丘脑

B.脊髓

C.大脑

D.上丘脑

6、日体温的周期性变化表现为 C 。

A.清晨2-6时体温最低

B.午后1-2时体温最高

C.午后2-6时体温最高

D.午夜0时体温最低

7、在高原,使人体机能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A.缺氧

B.低气压

C.低气温

D.生物节律的改变

8、高原训练对人体的负荷有 C 。

A 运动缺氧负荷

B 高原缺氧的负荷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9、在气温低的情况下,人体的产热主要为 C 来增加产热,产热量可达基础代谢产热量的2~5倍。

A.肌肉

B.肝脏

C.寒战

D.脂肪

二、判断题

1、在高原低压条件下,一定范围内,距离越长,成绩下降越明显。( T )

2、在高原环境下,运动成绩都会有所下降。( F )

3、在一昼夜中人体体温呈现周期性波动,清晨2~6时体温最高,午后2~6时,体温最低。( F )

4、在水环境中运动,运动技能的掌握和陆地上要求相同。( F )

5、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因海拔高度及运动项目不同而有差异。( T )

第十七章运动员科学选材

一、选择题

()1、在判断儿童实际发育水平和预测儿童最终发育程度时,人们往往比较重视 C 。

A日历年龄 B. 生长年龄

C. 生物年龄(骨龄)

D. 发育年龄

二、判断题

1、在正常发育的儿童少年中,缩短型的人运动能力发展缺乏后劲,延长型的人则是较理想的选材对象。( T )

2、儿童少年骨龄比日历年龄大的属于晚熟。( F )

3、人的年龄可分日历年龄和生物年龄,在判断儿童实际发育水平和预测儿童最终发育程度时,人们往往比较重视日历年龄的确定。( F )

4、为了取得更佳的运动成绩,儿童少年早期专项运动训练进行的越早越好。( F )

第十八章肥胖与体重控制

一、名词解释

身体成分;组成人体的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

体质指数;是体重与身高的平方的比值。

肥胖度:【实际体重(kg)/标准体重(kg)—1】x100%

二、选择题

()1、标准体重是以 B 为基准的体重。

A.年龄

B.身高

C.性别

D.体成分

()2、脂肪主要沉积在腹部的皮下及腹腔内属于 A 肥胖。

A.向心型

B.外周型

C.多细胞性

D.大细胞性

()3、下列选项中, B 占人体每天所消耗能量的份额最多。

A.食物热效应

B.基础代谢

C.体力活动

D.以上都不是

()4、现代流行的肥胖绝大多数是 D 。

A.多细胞性肥胖

B.继发性肥胖

C.向心型肥胖

D.单纯性肥胖

()5、亚太地区将成年人体质指数(BMI)大于 D 定为肥胖。

A.20

B.22

C.23

D.25

()6、亚太地区将成年人体质指数(BMI)大于 C 定为超重。

A.20

B.22

C.23

D.25

()7、下列因素中, A 不是肥胖的危险因素。

A.高静息能量消耗

B.低静息能量消耗

C.低脂肪氧化

D.胰岛素抵抗

()8、脂肪主要沉积在臀部以及大腿部位属于 B 肥胖。

A.向心型

B.外周型

C.多细胞性

D.大细胞性

()9、现代肥胖流行的原因是 C 。

A.过量饮食

B.缺乏体力活动

C.以上都是

D.以上都不是

三、判断题

1、大多数成年肥胖一般属于多细胞肥胖。( F )多细胞是小孩,成人多为单细胞

2、身高体重相同者,体脂%也相同。( T )

3、运动员的体脂是愈低愈好。( F )

4、一般来说,长跑、体操等项目运动员体脂比游泳、投掷等项目的运动员要高。( F )

5、成年人体重的减轻只是脂肪细胞数量的减少,而不是脂肪细胞体积的减小。( F )

6、一般来说,女子的体脂/肌肉比率比男子大。( T )

7、减体重等同于减肥。( F )

8、遗传是肥胖的主要决定因素。( T )

9、现代流行的肥胖绝大多数是继发性肥胖。( F )

10、长期规律的运动训练可以使瘦体重增加。( T )

11、腹部型肥胖引起肥胖并发症的危险远高于臀部型肥胖。( T )

四、问答题

1、什么是体成分?体成分与体重控制有何意义?体成分:组成人体的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意义:1、体重过轻或过重以及体成分比例失调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运动员保持适宜的体重和身体成分比例,以获得最佳运动成绩。

2、简述肥胖的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诊断肥胖方法一般以肥胖度(%)、体质指数和腰臀围比值来诊断;将体质指数大于23(kg/m2)和25(kg/m2)分别定为超重和肥胖

3、论述运动防肥减肥的可能机制。1耐力运动消耗脂肪2适度运动降低食欲3增加基础代谢率4抑制脂肪的生成。

第十九章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一、名词解释

体适能:在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不会感到过度疲倦,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有氧适能;指人体摄取、运输和利用氧的能力。

肌适能;主要包括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

运动处方;是根据参加健身活动者的体适能水平和健康状况以处方的形式确定运动的方式、时间、强度、频率及注意事项。

肌肉耐力:是指肌肉在某一负荷下能长时间保持持续收缩的能力。

靶心率;是运动中能获得最佳效果并能确保安全的心率范围。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

二、选择题

1、应用1RM测验肌肉力量时,测验大腿和臀部肌群应选择 D 。

A.弯举

B.颈后推

C.硬推

D.直腿硬推

2、下列哪种运动不是有氧运动? B 。

A.越野跑

B.划船

C.游泳

D.跳高

3、健身运动中运动频率最适宜为每周 C 。

A.1~3次

B.1~2次

C.3~4次

D.5~7次

4、限制人体劳动和运动能力(耐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C 。

A.肺通气量

B.遗传

C.心泵

D.血红蛋白

5、人体摄取、运输和利用氧的能力即 D 。

A.健康体适能

B.体适能

C.肌适能

D.有氧适能

6、应用1RM测验肌肉力量时,测验胸肌和上臂肌群应选择 C 。

A.弯举

B.颈后推

C.硬推

D.直腿硬推

7、制定运动处方前填写PAR-Q筛选问卷的目的是 B 。

A.确保运动安全

B.确定运动强度

C.选择运动形式

D.确定运动时间

8、某同学年龄为25岁,公式推算他的最大心率为 B 。HR=220--年龄

A.200

B.195

C.190

D.205

9、静息状态下耗氧量的绝对值约为250ml,相对值约为3.5ml。如果步行时的METs为5.0,则此时耗氧量的相对值约为( B )

A.1250ml/kg/min

B.17.5ml/kg/min

C.15ml/kg/min

D.20ml/kg/min

三、判断题

1、肌肉耐力和肌肉力量高度相关,肌肉力量愈大,则肌肉耐力愈好。( F )

2、专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都很好,所以不需要制定健身运动处方,只需要制定竞技运动处方。( F )

3、运动形式是运动处方内容中最核心的一个部分。( F )运动强度

四、问答题

1、何谓体适能?它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体适能是指在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不会感到过度疲倦,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它包括健康体适能和竞技体适能。健康体适能包括有氧适能、肌适能、身体成分和柔韧素质。技能体适能主要包括灵敏、平衡、协调、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间等。

2、简述运动处方的分类。运动处方主要按应用的对象和目的进行分类的,主要分为三类,第一健身运动处方,适合一般健身锻炼者,目的以提高健康体适能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第二竞技运动处方,适合运动员,目的以提高专业运动成绩;第三康复运动处方,疾病患者或功能康复者,目的以辅助治疗和康复。

3、简述运动处方包括哪些内容。运动目的、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注意事项

4、试述如何控制运动处方的强度。确定运动处方中运动强度的方法有:

(1)心率

①最大心率的百分比最大心率=220-年龄

②靶心率靶心率=(最大心率-安静时心率)×(0.6~0.8)+安静时心率

(2)代谢当量(梅脱)

(3)自感用力度( RPE)

(4)最大吸氧量贮备百分比

5、何谓有氧适能和肌适能?各自包括哪些成分

有氧适能:指人体摄取、运输和利用氧的能力。成分:有氧工作:指主要依靠有氧供能系统提供能量来完成的工作或运动。如步行、慢跑、日常活动和劳动

肌适能:肌适能主要包括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肌肉力量是指肌肉在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肌适能的其他成分还包括速度和爆发力、灵敏、平衡和协调性等。

6、健康体适能内容主要包括哪些?各成分特点如何?如何对其进行测评。

健康体适能内容主要包括:有氧适能、肌适能、柔韧适能、体成分。在耐力性运动中,有氧适能起着决定性作用;肌适能主要包括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肌肉力量是指肌肉在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利用IRM能对肌肉力量进行测评;柔韧适能指在不造成身体伤害的前提下,身体各个关节的最大活动幅度及其相关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具有良好的柔韧适能,表明肢体运动越好,关节运动轻松自如、更加灵活;体成分以体脂百分数或脂体重来表示,身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对健康有重要的影响。

第二十章年龄、性别与运动

一、名词解释

青春性高血压;青春期发育后,心脏发育速度加快,血管发育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加之内分泌功能的影响,血压明显升高,一些人甚至出现暂时偏高现象。

身体素质敏感期:在身体素质发育的过程中,某项素质发育速度特别快的时间称为该项身体素质的敏感期。

二、选择题

()1、少儿肌肉与成人的相比力量和耐力不如成人,易疲劳,肌肉工作疲劳后恢复与成人的相比 A 。

A. 恢复快

B. 恢复慢

C. 恢复时间相同

D. 因运动项目不同而不同

()2、儿童少年的血压与成人的相比显得 B 。

A. 高

B. 低

C.一样

D.接近

()3、根据儿童少年氧运输系统的特点,活动应以 D 练习为主。

A.长时间耐力性

B. 力量性

C. 静力性

D. 短时间速度性

()4、儿童少年各项身体素质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现象,称为身体素质的 A 。

A.自然增长

B. 逐年增长

C. 年龄增长

D. 自然发展

()5、儿童少年长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 B 。

A.钙的摄入和骨化

B.骺软骨的生长

C.骨密度的增加

D.骨的造血

()6、在儿少的运动训练中,开始时宜采用短时间大强度的练习,随之逐步在不降低强度的基础上逐渐延长时间或距离,以提高他们的 A 。

A. 糖酵解供能能力

B. 糖有氧供能能力

C. 脂肪酵解供能能力

D. 脂肪有氧供能能力

()7、儿童少年大脑皮层神经活动过程表现为 A 。

A. 兴奋过程占优势

B. 抑制过程占优势

C. 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平衡

D. 兴奋与抑制占优势相互交替

()8、儿童时期神经活动中两个信号系统的特点是 D 。

A. 第二信号系统占优

B. 两个信号系统一样

C. 交替占优

D.第一信号系统占优

()9、儿童少年肌肉的发育特点 C 。

A 含水量较少,收缩力较弱

B 含蛋白质多,肌肉细嫩

C 含水量较多,耐力差

D 含脂肪及无机盐较少,不易疲劳

()10、女子骨骼肌的体积小于男子,主要是缺少 B 。

A.雌激素

B.雄激素

C.血红蛋白

D.肌红蛋白

()11、身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的原因是 B 。

A.钙含量减少

B.椎间盘压缩和椎骨退化

C.氧运输系统能力降低

D.肌肉力量下降

三、判断题

1

( F )

2、根据儿童少年氧运输系统的特点,活动应以短时间速度性和力量性练习为主,不宜采用过多的耐力性、静力性练习。( T )

3、女子能更有效地利用脂肪供能,因而女子的有氧能力比男子高。( F )

4、女子的体脂过低,可能会导致月经失调。(T )

5、肌肉工作能力降低是衰老的重要标志。(T )

6、老年人只要进行体育锻炼就能增进健康水平。( F )

四、问答题

1、试述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的年龄特点,并据此指出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1.骨骼的特点:软骨成分多,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完全骨折但易弯曲变形;2.关节的特点:关节囊薄,关节韧带薄,关节周围肌肉细长,伸展性好,牢固性差;3.肌肉的特点:水分较多,蛋白质、脂肪及无机盐较少,细嫩;收缩力量弱,耐力差,易疲劳,但恢复快。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1)培养正确的姿势(2)全面发展(3)注意场地的选择(4)不宜过早进行负重练习(5)充分发展柔韧性

2、试述儿童少年氧运输系统的年龄特点,并据此指出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1.血液的特点:与成人比,血液总量少,体重百分比高,有形成分也有差别;2.心血管系统的特点:心脏发育及神经调节不完善,心率快;心缩力弱,每搏和每分输出量均比成年人小,运动量不宜过大,不宜练静力和憋气性项目。

青春期发育后,会出现“青春性高血压”;3.呼吸系统的特点:胸廓狭小,气道窄,肺活量较小,呼吸频率较快,最大通气量和最大摄氧量的绝对值比成年人低,但相对值不低。

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1)以短时速度性练习为主,不宜采用过多耐力性、静力性及力量性。(2)12~13岁可增加力量及耐力性练习比例。

(3)注意动作与呼吸结合,避免作过多屏气。(4)区别对待。心脏发育较差者,循序渐进;对青春期高血压者,可照常参加运动,不宜憋气。

3、试述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的年龄特点,并据此指出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的发展不均衡,6~13岁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占优势,表现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作快,多余动作多;神经元工作能力低,易疲劳,但恢复快。

2、两个信号系统的特点: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对形象具体的信号容易建立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较弱。9-16岁,第二信号系统发展。3.青春发育期神经系统的稳定性:青春期,内分泌腺活动变化,使神经系统稳定性下降,少女更明显。

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体育活动项目应生动、有趣,避免单调及静止性活动。

(2)不宜作精密、难度大的动作,多安排游戏为主的活动。

(3)应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还要培养思维能力。

(4)女生的动作不协调,应区别对待。

生理学教学大纲---南方医科大学精品课程导航

生理学专业英语词汇 第一章绪论 【专业英语词汇】 生理学physiology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旁分泌paracrine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组织液interstitial fluid 稳态homeostasis 反射弧reflex arc 激素hormone 神经分泌neurosecretion, neurocrine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前馈feed-forward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专业英语词汇】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失活inactivation 钠-钾泵sodium-potassium pump 入胞endocytosis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出胞exocytosis 化学门控通道chemically gated channel 跨膜信号转导transmembrane signal transduction 电压门控通道voltage-gated channel 促离子型受体ionotrpic receptor 鸟苷酸结合蛋白, G-蛋白guanine uncleotide-binding protein, G-protein 环一磷酸腺苷cycle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 三磷酸肌醇inositol triphosphate, IP3 G-蛋白耦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兴奋性excitability 刺激stimulus 阈值threshold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 复极化repolarization 锋电位spike potential 膜片钳patch clamp 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局部兴奋local excitation 时间性总和temporal summation 跳跃式传导saltatory conduction 终板电位end-plate potential 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 滑行理论sliding theory 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 完全强直收缩complete tetanus 后负荷afterload 磷脂酶C phospholipase C 二酰甘油diacylglycerol, DG 促代谢型受体metabotropic receptor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 兴奋excitation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极化polarization 去极化(除极化) depolarization 超射overshoot (potential) “全或无”现象“all or none” phenomenon 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阈电位threshold (membrane) potential 电紧张性扩布electrotonic propagation 空间性总和spatial summation 量子式释放quantal release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 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 单收缩single twitch 前负荷preload 初长度initial length

运动生理学真题答案

名词解释: 1、兴奋—收缩偶联:通常把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 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偶联。09、11 2、乳酸矛盾现象:高原服习后大肌肉群训练时最大血乳酸浓度减少的现象。 09、10、11、12 3、运动单位:一个人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09 4、阈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刺激。09、11 5、超量补偿:训练课后若安排有足够的恢复时间,在机体结构和机能重建完成后,运动中所消耗的能 量等物质以及所降低的身体机能不仅能得以恢复,而且会超过原有水平,这种现象称做“超量补偿或“超量恢复。 07、09、10、11 6、减压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可产生兴奋,通过中枢调节动脉血压,使心脏的活动不致于过强,血管外周阻力不致过高,从而使动脉血压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因此这种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为减压反射。09 7、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即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称为汞功能储备或心力储备。09 8、身体素质:把人体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 质。09 9、运动后过量氧耗:运动后恢复期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消耗的氧量称为运动后过量 氧耗。09、10、11 10、极点:在进行剧烈运动开始阶段,由于内脏器官的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往往产生一 种非常难受的感觉,如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心率剧增,精神低落,实在不想继续运动下去,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09、10、11、12 11、青春性高血压:儿童少年从青春期开始到性成熟时期,由于性腺与甲状腺分泌旺盛,同时血管发育落后于心脏,引起血压升高,称为青春期高血压。07、10、11 12、窦性心率:特殊传导原统中以窦房结的自律细胞且律性最高,为正常心脏活动的起博点,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称为窦性心率。10 13、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指人们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10 14、射血分数:每博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百分比。10、11、12 15、最大摄氧量:指在人体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机体所设取得氧量也称最大吸氧量;最大耗氧量。10、11、12 16、通气/血流比值: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之间的比值。(Va/Qc)10 17、氧脉搏: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氧量,称为氧脉搏。11(可以用每分摄氧量除以每分心

运动生理学作业试题答案 (1)

1.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 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训练,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2.解释课堂上讲授的生命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兴奋性:可以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能力) 适应性:生物体在客观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这种能力称为适应性 应激性,生殖 3.什么是神经调节?什么是体液调节?它们有什么不同?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神经系统完成) 体液调节是指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过程。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两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调节更趋于完善。 4.什么是生物节律?如何分类? 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可按其发生的频率高低分为三大类:近似昼夜节律、亚日节律、超日节律。 近似昼夜节律:指24小时±4小时区间的生物节律如体温变化,激素浓度变化。 超日节律:指周期小于20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心率、呼吸等节律。 亚日节律:指周期大于28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女性月经周期等。又可分为近似周、月、年节律。 作业2 1.感受器、感受器官的概念。 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如:视锥细胞 感受器官——是指感受器与其附属装置共体构成的器官。如:眼、耳 其感受器位于颞骨岩部迷路内,由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构成。 其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减速运动。当头部位置改变,重力对耳石的作用方向改变,耳石膜与毛细胞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使毛细胞兴奋,引起有关肌肉紧张变化,同时产生头部空间位置改变的感觉。 2.什么是位觉?位觉的感受器是什么?位于哪里?它们的适宜刺激是什么? 概念: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包括直线加速度运动和角加速运动)时引起的前庭器官中的位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的感觉,称为位觉(或前庭感觉)。 3.解释前庭反射与前庭稳定性。 前庭反应是指前庭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除引起一定位置觉改变外,还引起骨骼肌紧张性改变、眼震颤及植物性功能改变。如眩晕、恶、呕吐和各种姿势反射等,这些改变统称为前庭反射。 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称为前庭功能稳定性。 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前庭功能的稳定性。

运动生理学

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 名词解释; 1、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2、生物能量学; 3、磷酸原供能系统;对于各种生命活动而言,正常条件下组织细胞仅维持较低浓度的高能化合物。这些高能化合物多数又以CP的形式存在。CP释放的能量并不能为细胞生命活动直接利用,必须先转换给A TP。 ADP+CP——磷酸激酶A TP+C这种能量瞬时供应系统称为磷酸原供能系统或ATP-CP 功能系统。 4、糖酵解供能系统;在三大营养物质中,只有糖能够直接在相对缺氧的条件下合成ATP,这一过程中葡萄糖不完全分解为乳酸,称为糖酵解。 5、有氧氧化供能系统; 7、能量代谢的整合; 8最大摄氧量;指在人体进行最大强度的运动,当机体出现无力继续支撑接下来的运动时,所能摄入的氧气含量。 9、运动节省化;系统训练后,完成相同强度的工作,需氧量及能源消耗量均减少,能量利用效率提高,即“能量节省化” 10、消化;是指事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11、脂肪和类脂总称为脂类 12、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 13、物质分解释放能量的最终去路包括;细胞合成代谢中储存的化学能,肌肉收缩完成机械外功,转变为热能。 14、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代谢。 6、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15、基础状态是指室温在20—25、清晨、空腹、清醒而又及其安静的状态,排出了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和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 16、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总是伴有基础代谢率的变化。 简答 一简述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1、能量的来源 糖;能量的主要来源,葡萄糖为主(70%以上) 脂肪;能源物质主要的储存形式(30%),在短期饥饿时是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很少作为能源物质,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 2、去路 50%转化为热能维持体温,以自由能形式储存于A TP中,肌肉组织中还可以合成磷酸肌酸,当细胞耗能增加时还可以合成ATP。

运动生理学试卷

生理学试卷(三) 一、填空题(10分) 1.高原训练后,血浆粘度,使外周阻力,血流速度加快。 2.在高原次极限和极限强度运动时心血管最初反应是心率和比 3.肌力评定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有等长力量、等张力量和等动力量三种形式。 4.循环系统指标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指标。 5.目前较为理想的无创性心脏结构和功能测试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UCG),此外,___________________亦可用于心脏形态和结构的测定。 6.光脉冲刺激法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要素构成。 7.血气指标着重反映了人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机能,而这两大功能又影响____________的重要因素。 8.随着年龄的增长,最大摄氧量递减的原因是因为最大心率、________和________都下降。 9.有氧能力的下降受氧运输系统的__________机制和外周机制功能下降的影响。 二、选择题(15分) 1.马拉松等耐力运动比赛的适宜温度为()。 A.15O C以下 B.18~20O C C.20~24O C D.27~28O C 2.机体产生热适应时其生理反应的结果是()。 A.产热减少,散热增加 B.产热增加,散热减少 C.产热减少,散热减少 D.产热增加,散热增加 3.有训练的运动员及对热环境适应着能提高产汉反应的敏感性和出汗能力,表现为()。 A.出汗阈升高,出汗率增加 B.出汗阈下降,出汗率增加 C.出汗阈升高,出汗率减少 D.出汗阈下降,出汗率下降 4..热适应后由于心肌效率改善,会使()。 A.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增加 B.心率加快,每搏输出量减少 C.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减少 D.心率加快,每搏输出量增加 5. 有训练的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百分比、血液的氧容量()。 A. 均不变 B. 均稍有减少 C. 稍有增加 D. 增加,减少 6.系统地进行运动训练,能引起运动员心脏重量与体重的比值()。

2018年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运动单位 4疲劳 5兴奋 6膜电位 7动作电位 8体液 9人体内环境 10红细胞比容 一. 填空 1.可兴奋组织包括( )( )( )。 2.肌肉具有( )和( )生理等特性。 3.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有:( ),( )和( )。 4.单收缩包括三个时期:( ),( )和( )。 5.慢肌属于( )型肌纤维,收缩( )能( );快肌属于( )型肌纤维,收缩( ),但易( )。 6 较大强度运动时()纤维首先被动员。 7.要使组织兴奋,刺激必须达到一定( )。 8.体液由于存在部位不同,分为( )和( )。

9.血液总量约占人体体重的( )。 10.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 ),( )和( )。 11.血液的渗透压分为( )和( )。 12.正常人血红蛋白值男子为( );女子为( )。 三.是非判断 1.阈刺激小,表示组织的兴奋性高;相反,则低。( ) 2.无论刺激强度多大,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有足够的作用时间。( ) 3.神经肌肉接点可以认为是突触的一种,可将冲动由神经传递给肌肉。( ) 4.在正常机体中,骨骼肌的收缩以单收缩形式为多见。( ) 5.有髓鞘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是因为有郎化结使兴奋呈跳跃传导的原故。() 6.ATP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量来源。() 7.血液属于细胞外液。( ) 8.粘滞性对于血液流动速度和血压都有影响。( ) 9.血浆胶体渗透压比晶体渗透压大。( ) 11.内环境的稳定是指血液理化因素的恒定。( ) 12.血液是属于结缔组织的一种。( ) 四选择题 1.粗微丝由()构成,细微丝主要由()构成。 A肌凝蛋白B肌纤蛋白C肌质蛋白

浙江2020年10月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运动生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486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刺激强度低于阈值的刺激,可引起( )。 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C.局部电位 D.阈电位 2.不同的肌肉收缩方式中,产生肌力最大的是( )。 A.拉长收缩 B.缩短收缩 C.等长收缩 D.单收缩 3.血浆蛋白中,数量最多的蛋白是( )。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 D.血红蛋白 4.下列各部分中,氧分压最高的是( )。 A.肺泡气 B.静脉血 C.动脉血 D.组织 5.男子最大吸氧量的峰值出现在( )。 A.15-17岁 B.18-20岁 C.20岁之后 D.15岁之前 6.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部位是( )。 A.窦房结 B.房室交界 C.房室束 D.浦肯野纤维 7.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 A.心肌细胞有自动节律性 B.心肌细胞之间有闰盘 C.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长 D.心肌细胞不受神经支配 8.最重要、最经济及快速的能源物质是( )。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9.对滤液重吸收最多的部位是( )。 A.近球小管 B.髓袢 C.远球小管 D.集合管 10.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是( )。 1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A TP 11.跳水运动中的转体动作,其反射的基础是( )。 A.牵张反射 B.翻正反射 C.旋转运动反射 D.状态反射 12.用引体向上动作训练上肢肌肉力量,该练习是( )。 A.等张练习 B.等长练习 C.等动练习 D.离心练习 13.人体中的绝大部分钙,存在的部位是( )。 A.肌肉 B.肝 C.血液 D.骨骼 14.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比毛细血管壁大( )。 A.10倍 B.15倍 C.20倍 D.25倍 15.比赛前由于兴奋过度进而引起超限抑制,此状态为( )。 A.准备状态 B.起赛热症 C.起赛冷淡 D.非稳定状态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 15分) 16.通常情况下,伸肌的时值比屈肌的时值短。( ) 17.动作电位的成因是刺激对膜的去极化作用。( ) 18.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末梢保持原有的髓鞘。( ) 19.肌钙蛋白和原肌球蛋白是肌丝中的调节蛋白。( ) 20.快、慢肌之间在收缩速度和力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 21.ABO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物质的类型。( ) 22.营养物质在消化管的各段中都可以被吸收。( ) 23.头面部感觉冲动投射到大脑皮质呈左右交叉。( ) 24.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亲合力是氧气的210倍。( ) 25.人体的肌糖原是糖原贮备的最大部分。( ) 26.肾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方面起重要作用。( ) 27.视觉冲动传到大脑的过程中是左右交叉的。( ) 28.中间神经元在脊髓组成中属于白质部分。( ) 29.激素在对组织细胞的作用中,仅仅起化学信使作用。( ) 30.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即功率。( ) 2

最新最新346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合集

绪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而()。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 3、神经调节 4、体液调节 四、简答题: 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第一章练习 一、是非题: ()1、肌肉收缩需要有A TP的分解,而肌肉舒张即无需ATP的参与。 ()2、肌肉舒张也需要A TP,是因为钙泵将Ca2+泵回肌浆网需要ATP。 ()3、等速收缩的特点是收缩过程中阻力改变,而速度不变。 ()4、ATP不仅是肌肉活动的直接能源,也是腺体分泌、神经传导、合成代谢等各种生理活动的直接能源。 ()5、在等长收缩时,肌肉收缩成分的长度完全不变。 ()6、短跑时,要求尽量抬高大腿(屈髋)其作用之一是利用弹性贮能。 ()7、剧烈运动时,肌肉中CP含量下降很多,而ATP的含量变化不大。 ()8、快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大于慢肌纤维,主要原因之一是快肌纤维的氧化生能速度快。

运动生理学

第三篇运动生理学 绪论 (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二)生命的基本特征 (三)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第一章骨骼肌机能(一)肌肉收缩的原理 1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 2 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 3 肌纤维的兴奋-收缩偶联 (二)肌肉收缩的形式 1 向心收缩 2 等长收缩 3 离心收缩 (三)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比较 1、力量 2、肌肉酸疼 (四)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1 张力与速度的关系

2 肌肉力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 3 肌肉力量与爆发力 (五)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及代谢特征 1 形态特征 2 生理特征 3 代谢特征 (六)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1 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 2 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纤维的影响 (七)肌电的研究与应用 第二章血液 (一)血液概述 1 体液 2 血液组成 3 内环境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二)血液的功能 1 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

2 运输功能 3 调节作用 4 保护和防御功能 (三)渗透压和酸碱度 (四)运动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影响 1 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2 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第三章循环机能 (一)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 1 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2 心脏泵血功能及其评价 (二)血管中的血压和血流 1 动脉血压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2 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三)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1 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及调节 2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3 脉搏(心率)和血压测定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第四章呼吸

(一)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1 呼吸的定义及全过程组成 2 呼吸的形式 3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4 训练对通气功能的影响 (二)气体的交换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三)氧气的血液运输与氧解离曲线的意义 1 氧气的血液运输 2 氧解离曲线及其生理意义 (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1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2 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调节 (五)运动时的合理呼吸 1 减小呼吸道阻力 2 提高肺泡通气效率 3 呼吸与技术动作相适应 4 合理运用憋气

运动生理学作业试题答案

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训练,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4.解释课堂上讲授的生命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兴奋性:可以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能力) 适应性:生物体在客观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这种能力称为适应性 应激性,生殖 5.什么是神经调节?什么是体液调节?它们有什么不同?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神经系统完成) 体液调节是指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过程。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两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调节更趋于完善。 6.什么是生物节律?如何分类? 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可按其发生的频率高低分为三大类:近似昼夜节律、亚日节律、超日节律。 近似昼夜节律:指24小时±4小时区间的生物节律如体温变化,激素浓度变化。超日节律:指周期小于20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心率、呼吸等节律。 亚日节律:指周期大于28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女性月经周期等。又可分为近似周、月、年节律。 作业2 1.感受器、感受器官的概念。 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如:视锥细胞 感受器官——是指感受器与其附属装置共体构成的器官。如:眼、耳 其感受器位于颞骨岩部迷路内,由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构成。 其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减速运动。当头部位置改变,重力对耳石的作用方向改变,耳石膜与毛细胞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使毛细胞兴奋,引起有关肌肉紧张变化,同时产生头部空间位置改变的感觉。 2.什么是位觉?位觉的感受器是什么?位于哪里?它们的适宜刺激是什么? 概念: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包括直线加速度运动和角加速运动)时引起的前庭器官中的位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的感觉,称为位觉(或前庭感觉)。 3.解释前庭反射与前庭稳定性。 前庭反应是指前庭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除引起一定位置觉改变外,还引起骨骼肌紧张性改变、眼震颤及植物性功能改变。如眩晕、恶、呕吐和各种姿势反射等,这些改变统称为前庭反射。 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称为前庭功能稳定性。

201X智慧树知到[运动生理学]章节答案

2019智慧树知到[运动生理学]章节答案 [第一章测试] 绪论单元测试 1.【单选题】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反应和适应 反应 都不是 适应 答案:反应和适应 2.【单选题】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自身调节 其余选项都是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答案:其余选项都是 3.【单选题】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兴奋 抑制 兴奋和抑制 反应 答案:兴奋和抑制

4.【单选题】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物质代谢改变 分泌 收缩 兴奋 答案:物质代谢改变 5.【判断题】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对 错 答案:错 1.【单选题】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是() 肌纤维 最小肌肉群 肌腱 肌腹 答案:肌纤维 2.【单选题】肌肉由兴奋过程转为收缩过程称为() 兴奋过程 兴奋—收缩耦连过程 收缩过程 肌丝滑行 答案:兴奋—收缩耦连过程 3.【单选题】运动终板神经末稍释放的神经递质为() 乙酰胆碱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甲状腺激素 答案:乙酰胆碱 4.【单选题】肌原纤维中粗丝是由()组成。 肌动蛋白 肌球蛋白 肌钙蛋白 原肌球蛋白 答案:肌球蛋白 5.【判断题】兴奋一收缩耦联中Na起了重要作用。 对

错 答案:错 [第二章测试] 1.【单选题】肺通气的动力来自() 答案:呼吸肌的舒缩 2.【单选题】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答案:胸膜腔密闭 3.【单选题】对肺活量的错误叙述是() 答案:等于深吸气量 4.【单选题】CO2对呼吸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刺激()答案:延髓化学感受器 5.【单选题】定量负荷后有训练者呼吸变化特征是()答案:深度增加较多,频率增加少

运动生理学课后思考题-王瑞元、苏全生

运动生理学 第一章绪论 1、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2、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3、目前运动生理学研究的主要热点有哪些? 4、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5、人体生理机能是如何调节的? 6、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控制是如何实现的? 第二章骨骼肌肌能 1、试述骨骼肌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2、试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 3、试述在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是如何传导的。 4、试述神经-肌肉接头处动作电位是如何进行传递的。 5、骨骼肌有几种收缩形式?它们各自有什么生理学特点? 6、为什么在最大用力收缩时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比向心收缩大? 7、试述绝对力量、相对力量、绝对爆发力和相对爆发力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8、骨骼肌肌纤维类型是如何划分的?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征是什么? 9、从事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10、运动时不同类型肌纤维是如何被动员的? 11、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类型组成有什么影响?

12、试述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有何意义。 第三章血液 1、试述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2、何为内环境?试述血液对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作用意义。 3、试述血液在维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4、何谓红细胞流变性?影响因素有哪些?试述运动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 5、试述长期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6、如何应用红血蛋白指标指导科学训练? 第四章循环机能 1、比较心肌和骨骼肌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的异同。 2、分析从身体立体到卧位后心输出量和动脉血压的变化及其调节过程。 3、试述心动周期过程中,左心室内压力、容积改变和瓣膜开闭情况。 4、试述动力性运动和静力性运动时心输出量和动脉血压的变化情况。 5、如何评价运动心脏的结构、功能改变? 6、反应心血管机能状态的指标有哪些? 第五章呼吸机能 1、呼吸是由那三个环节组成?各个环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呼吸形式有几种?运动过程中如何随技术动作的变化而改变呼吸形式? 3、胸内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生理意义?

运动生理学第八章血液循环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第八章血液循环测试题及答案总计: 6 大题,36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 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心肌不可能产生强直收缩,其原因是: A.肌浆网不发达、Ca2+贮量少 B.心肌收缩是“全或无”式的 C.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 D.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2.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最高的时期是: A.心房收缩期末 B.心室舒张期末 C.快速射血期 D.快速充盈期末 3.运动时,大脑皮质的血流量相对保持不变,但内脏器官的血流量: A.先增加、后减少 B.不变 C.增加 D.减少 4.下列有关心输出量的描述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心室每收缩一次排出的血液量 B.每秒钟心室排出的血量 C.每分钟一侧心室排出的血液量 D.每秒钟血液进入心房的血液量 5.平均动脉压是: A.(收缩压+舒张压)÷2 B.舒张压+1/3脉压 C.收缩压+1/3舒张压 D.舒张压+1/3收缩压 6.在心动周期中,大部分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的时间是: A.心房收缩,心室舒张时 B.心房收缩,心室收缩时 C.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时 D.心房舒张,心室舒张时 7.下列关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错误叙述是: A.此反射通常发生在动脉血压迅速变化时 B.此反射对缓慢的血压变化不敏感 C.在正常情况下,此反射对维持血压的稳定有重大意义

D.当颈动脉窦内压上升到27000Pa以上时即可引发减压反射 8.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率表现为: A.静息时较慢 B.小强度运动时较快 C.最大心率比同龄人高 D.阵发性心动过缓 9.从卧位转为立位,会引起动脉血压暂时性降低,但接着又会通过哪种调节恢复其正常: A.肌肉收缩活动加强 B.减压反射增加 C.减压反射减弱 D.体液调节加强 10.心肌组织中,自动节律性最高的部位是: A.房室交界 B.房室束 C.窦房结 D.结间束 二、填空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1.健康成年男子安静时的心指数为()L·min-1·m-2,运动时则随运动强度增大() 12.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最主要特征是有一个()期,此期历时约100~150ms,这是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的主要原因。 13.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可分为绝对不应期、()和()三个时期。 14.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加强时,常伴有()分泌增加,在功能上称之为()系统。 15.迷走神经活动加强时,常伴有()分泌增加,在功能上称之为()系统。 16.在微循环的三条通路中,()是实现()交换的主要场所。17.心率加快时,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其中以()的改变最明显 18.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将使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从而使心室肌的()增加,心室通过()调节,使搏出量增加。 19.在动物实验中,切断心迷走神经,心率(),说明迷走神经对心脏具有()作用。 20.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是()、()和一定的外周阻力。 三、名词解释(该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

最新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2、生殖 3、兴奋性 4、稳态 5、自身调节 6、反射弧 7、反射 8、非条件反射 9、体液调节 10、局部体液调节 11、反馈 12、正反馈 13、负反馈 14、神经调节 15、神经-体液调节 16、前馈 17、生理学 18、反应 19、阈刺激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选项,其分支学科是运动生理学的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动物学 D.体育科学 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 B.血液和淋巴液 C.组织液 D.细胞外液 3、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A.收缩反应 B.神经冲动 C.电位变化 D.反射活动 4、维持机体稳定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正反馈调节 B.自身调节 C.神经调节 D.负反馈调节 5、下列生理过程属于前反馈调节的是。

A.负反馈调节 B.正反馈调节 C.减压反射 D.比赛前运动员出现心跳加快 6、下列生理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 B.分娩 C.排便反射 D.减压反射 7、最能反映内环境状况的体液部分是。 A.细胞内液 B.脑脊液 C.血液 D.淋巴液 8、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处于。 A.固定不变 B.随机多变 C.相对稳定 D.绝对不变 9、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属于。 A.神经调节 B.自身调节 C.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 10、内环境与体内细胞的关系是。 A.细胞的生存环境 B.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 C.物质交换的场所 D.细胞排泄废物的通道 11、回心血量增加使心肌纤维拉长而收缩力加大是属于。 A.神经调节 B.反馈调节 C.负反馈调节 D.自身调节 12、负反馈的调节作用是。 A.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途径 B.使血压 C.使心率不致上升过快 D.使排尿反射进一步增强 13、运动会时,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是由于。 A.自身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调节 14、体液是。 A.细胞内的液体 B.细胞外的液体 C.细胞内液加细胞外液 D.血液 15、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细胞内液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C.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D.细胞内代谢水平稳定 16、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 B.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C.分泌激素的细胞有内分泌功能 D.体液调节不一定是全身性的 1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神经冲动 D.正反馈调节 三、填空 1、运动生理学中,对人体常用的实验测定方法有________法,法。运动生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世纪年代开始的。 2、细胞外液包括位于组织、细胞间隙中的和血液中的。 3、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_______,它由构成,是与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 4、运动员听到枪声起跑属于调节。 5、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至少包括、、和三个特征。 6、与神经调节相比较,体液调节的作用具有、和的特点。

600多个精品课程课件网络资源

多个精品课程课件网络资源 收录日期: (部分内容已严重陈旧或已淘汰) 食品卫生检验教案讲稿 最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贯彻实施手册 农药分析手册 食品法规(版) 英文版 原理与实施第二版 法律专题 安徽建筑工程学院大学物理实验精品课程 安徽建筑工程学院无机与分析化学精品课程 安徽科技学院精品课程 白兰地工艺学 包装技术课件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实施手册 保健食品原料手册 贝类油脂化学与工艺学 病理学实验指导-大连医科大学 仓储与配送管理-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 长春工业大学精品课程 长春师范学院教学课件 长效酸奶技术 常见中毒急救手册 常用分子生物学软件中文说明 常用天然提取物质量标准参考手册 常用药物辅料手册 成都大学精品课程建设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精品课程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精品课程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方剂学精品课程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统计学精品课程 大连水产学院大学.物理精品课程 大连水产学院精品课程 大连水产学院水产动物生理学精品课程 大连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学精品课程 大连水产学院养殖水环境化学精品课程 大学基础化学 大学物理 大学物理

大学物理-西安科技大学 蛋白质纯化与鉴定实验指南 蛋白质电泳实验技术 蛋白质电泳实验技术 蛋白质技术手册 蛋白质与氨基酸 蛋白质组学-黎明涛 蛋制品工艺学 当代食品生产技术丛书-当代食品生产技术与配方当代食品生产技术丛书-调味品 当代食品生产技术丛书-果蔬保鲜与加工 当代食品生产技术丛书-酒类制造 当代食品生产技术丛书-粮食深加工 当代食品生产技术丛书-乳制品 当代食品生产技术丛书-食用植物油与植物蛋白当代食品生产技术丛书-饮料 当代中医药美容妙方 电镜精品课件-江南大学 电泳-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丛书 电子显微镜图像分析原理与应用 调香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动物学 动物学 动物营养学 毒理学 发酵调味品生产技术 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 发酵工艺及设备 发酵工艺学课件 发酵工艺学原理 发酵食品工艺学 发酵与酿造工艺学 发酵原理课外讲座 发酵原理演示教案 方便食品加工工艺及设备选用手册 方便食品原料学与工艺学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电子教案 分析化学讲义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 绪论 教学要求:1 使学生对运动生理学建立基本概念 2 从生理学角度介绍生命的基本特征 3 介绍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 教学方法: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讲授 第一节学科简介 1、生理学:研究生物体基本功能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2、人体生理学:研究人体基本功能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3、运动生理学:研究在体育活动影响下人体功能变化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运动生理学的任务 1、在认识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揭示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 2、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训练和锻炼。 三、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水平 1、整体水平:是从整体角度研究运动对人体的影响。例如,在剧烈运动时,人体机能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各系统机能之间是如何协调的等。 2、器官、系统水平主要研究运动对某些器官或系统的影响。例如,研究运动时的心 率和血压变化等。 3、细胞、分子水平主要研究运动对细胞内各亚微结构及生物分子的影响。有关运动 与线粒体、生物膜、收缩蛋白、血红蛋白、DNA、RNA 等。 (二)研究方法 1、实验的分类:根据实验对象的不同可将实验分为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根据实验的进程可将实验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根据实验观察的水平可将实验分为整体、器官、细胞、分子水平等; 根据实验的场所又可分为运动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等。 2、动物实验常将动物实验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3、人体实验常用的人体试验有运动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 一、新陈代谢 (一)概念:生物体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二)类型:1、分解代谢;2、合成代谢。 (三)意义: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特征。 二、应激性 (一)概念:机体或一切活组织对环境条件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二)刺激:能引起可兴奋组织产生反应的环境变化。 (三)反应:指组织接受刺激后所发生的变化过程,一般分为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2020智慧树知到《运动生理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 智慧树知到《运动生理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智慧树知到《运动生理学》章节测试答案绪论 1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 A: 反应 B: 适应 C: 反应和适应 D: 都不是 正确答案:反应和适应 2 、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 ) 来完成。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自身调节 D: 其余选项都是 正确答案:其余选项都是 3 、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 A: 兴奋 B: 抑制 C: 兴奋和抑制 D: 反应 正确答案:兴奋和抑制

4 、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 A: 兴奋 B: 收缩 C: 分泌 D: 物质代谢改变 正确答案:物质代谢改变 5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第一章 1 、关于运动生理学,说法错误的是 A: 运动生理学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以及机体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郭臣的一门学科 B: 运动生理学可以指导不同人群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 C: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资料可以从动物实验获得 D: 人体实验法只能通过运动现场实验获得研究资料

正确答案:人体实验法只能通过运动现场实验获得研究资料2 、运动现场实验的优点 A: 可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

B:实验的可重复性较好 C: 符合运动的实际状况 D:测试结果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正确答案:符合运动的实际状况 3 、采用功率自行车,用间接推测法测定最大摄氧量的实验属于 A: 运动现场实验 B: 实验室实验 C: 动物实验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实验室实验 4 、从动物身上取出所需要的某些部分,放在人工环境中,观察 其生理功能的实验是 A:在体实验 B: 离体实验 C: 慢性实验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离体实验 5 、运动生理学是动物生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首都运动生理学历年考研真题 (1)

首都体育学院历届《运动生理学》真题 运动生理学 2003年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运动生理学》试卷 一.选择题 1.起源于大脑皮质经内囊和延髓锥体交叉下行到达脊髓的传导束 称为(锥体系) 2.神经类型是根据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下列 那些是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特征(强度均衡性灵活性) 3.基础体温是指什么时间的体温(清晨2—6时) 4.青春期高血压的特点是(收缩压不超过150mmhg,舒张压在正 常范围) 5.不同距离跑时心输出量最高的是(长跑) 6.训练使体制增强的生理本质是积极的适应过程,当训练终止后, 适应会(逐渐消失) 7.一般人进行耐力训练时,其运动强度应达到最高心率百分比的 (60%--70%) 8.反映肌肉中磷酸肌酸含量的间接指标是(尿肌酐) 9.发展速度素质的最佳时期是(7—14岁) 10.赛前状态是指人体在比赛前或训练前产生的何种反射(自然条 件发射) 11.前庭反映是指(躯体性和植物性功能改变) 12.幼儿时期,甲状腺分泌不足可导致(呆小症) 13.人体安静时的射血分数约为(50%--60%) 14.影响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最主要因素是(Po2) 15.与慢肌纤维相比,快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肌纤维直径粗,肌 浆网发达) 二,填空 16.将条件反射建立以后,若反复使用条件刺激,不给非条件刺激 的强化,则反射活动就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抑制) 17.学会运动技能以后,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内兴奋和抑制都有着一 定的顺序和严格的时间间隔的交替发生,形成一定的形式和格局,使条件反射系统化,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动力定型) 18.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在定量负荷工作时的反映特点是(动员快) (反映小)(恢复快) 19.兴奋和抑制过程同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相互加强的现 象叫做(同时诱导) 20.影响力量训练效果的因素有(负荷大小)(速度快慢)(训练次 数)(年龄)(性别) 21.“极点”出现的迟早和反映强弱以及消失的快慢等,与(运动 强度)(运动项目)(训练水平)(赛前状态)(?) 22.肌肉活动时直接供能物质是(A TP)最终供能物质是(糖)和 (脂肪,补充形式的能量物质是(CP 三,名词 23.积极性休息 24.神经—体液调节25.心力储备 26.腹式呼吸 27.生理排泄四.论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