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扩展语句讲稿

扩展语句讲稿

扩展语句讲稿
扩展语句讲稿

扩展语句(教师)

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扩展语句的常见形式。

2.掌握扩展语句的步骤、具体方法和注意点。

教学重点:语句扩展的具体方法。

教学过程

(一)、考点阐述:

扩展语句要求考生在提供的原句(包括词)的基础上,在不删减字词,不变动词序,不改变原句句型(有要求的除外)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原句修饰成分和增加分句,使简单结构复杂化,单纯语意更加具体、详尽、丰富的一种造句形式。

(二)、关键词

简单——〉丰富

概括——〉具体

抽象——〉形象

(三)怎样扩展语句

A、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6分)

B、情景一: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

C、情景二:考试前夕我歌声

步骤一:审题

题目要求有哪些要点?(要注意审题,划出要点,不要遗漏)

B、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例句。这些例句都是2000年高考考生的答案。请同学们认真对

照题目要求,讨论以下这几个句子扩展好不好,注意,一定要以题目要求为判断的标准和依据。

1、夜晚,操场上彩旗招展,灯火通明,在学生会主席主持的毕业典礼上,面带笑容的

同学们所唱出的充满豪情的歌声在空中飘扬。

(这个扩写,毕业典礼就占了30个字,没有以歌声为重点,对歌声的描写上,也只是对歌声性质的概括性描述。)

2、在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围成一圈,手拉着手,人人发自内心唱出了一首团结的歌。

(把重点落在“同学们”的身上。)

3、这天晚上,我的心情怎么也不能平静,于是轻唱着我最喜爱的一首歌,在这首《真

心英雄》优美的弦律中我安然入睡。

(重点落在“我”的身上。)

大家都看出来了,上述这些例句都存在重点不突出的问题。我们在扩展句子时一定要注意审题,抓住扩展的重点。

C、存在的问题:

1、重点不突出。(超链接到幻灯片5)

不够具体形象呢?

扩展的例句大多在歌声前增加了定语,比如“充满豪情的歌声”“团结的歌”“优美动听的歌”,这相对于孤零零的“歌声”两个字而言,的确丰富了。但是,我们学过一些有关音乐描写的课文,比如《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再如《明湖居听书》中写音乐“忽羯鼓一下,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该例句投影),这些描写都注意从音乐自身属性,比如音调(铿锵的音调)/音色(清脆圆润)/音量(大小)/音速(快慢)等方面来进行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比之下,上面几个重点不突出的例句只是侧重于从性质上加以概括。就好比“他很瘦”那个句子,如果我们不对“瘦”这个扩展重点进行形象描绘,即使用再多的程度副词加以强调,如“他真的十分特别特别的瘦。”(该例句投影),也仍然无法给我们形象直观的感受。因此,这几个例句都还存在一个什么问题呢?

2、缺乏形象性。(板书)

下面我们看一看考场上学生扩展的精彩句子。

①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又一次唱起了那首熟悉的歌,歌声时而低婉,时而高昂,饱含

着惜别的眷恋之情,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②毕业典礼上,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拉起手,唱起了歌。歌声透露着浓浓的离愁,飘得

很远很远,久久缭绕于同学们的心头。

③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唱起了“再见吧母校”,歌声在校园里回荡,它像山间叮咚的泉

水,又如蓝天飘过的白云。

问:和那些不好的句子比较一下,这些精彩的句子究竟好在什么方面?

答:相对于扩展不好的句子,更加重点突出、形象具体。

问:那么,这就是说明,我们在扩展语句时候,应注意什么问题?

步骤四:引导归纳扩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应该注意的问题:(板书)

1、要注意审题,抓住扩展重点(板书)

2、对扩展重点形象具体化处理。(板书)

三、扩展语句的形式

(一)局部扩展:A、使语句丰满

这种类型的扩展,一般原句只有主语、谓语、宾语几个主干成分,为了使语句更加具体丰满,答题就要添加枝叶(定语、状语、补语),但添加的成分要符合一定的情景或情形。

例1-1:下面这个句子对事情叙说得太简单概括,依据原句内容,展开想象和联想,尽量使原句语意具体丰满。

柱廊,色调,建筑立面,组成了画面。

例2.梅花开放了。

这类扩展题,原句一般只有对事件的概括的交代,没有作细致的生动的描绘,要求答题者进行生动的描绘,或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之情境化,使之更加真实感人。

例3-2:扩展下面的句子,使之生动。不少于30字。

孩子们承受的压力太重了。

扩展:为了将来有一个好前途,孩子就必须背上比自己还重的书包早早开始跋涉。家长为了让孩子达到自己未能达到的地位,给孩子一个压力;同龄人的相互竞争,给孩子一个压力;孩子朦胧的愿望,给自己一个压力。种种压力合起来,比贴上神符的五行山还重。

(三)局部扩展:c.使语句具体明白。

这类扩展题的原句,一般是说明文字或带说明性质的语句。扩展这样的语句,需要把原句中模糊概念“数据化”——用具体的材料来体现这个概念的意思,使之更加清楚明白。

例4—1、长江是著名的河流。

[参考扩展]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长江,全长6300公里,是中国的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河流。

二、全面扩展:组词成句:

这类题一般是提供三五个词语,要求将这些词语或短语组成一个意思连贯完整的句子或段落。一般有字数要求。

例1-1、用下面这几个词构织一种现象,语句连贯,字数50字左右。

毁骂、赞美、置之不理、欣然

[参考答案]:作品遭人毁骂,我们常能置之不理,说人家误解了我们或根本不了解我们;作品有人赞美,我们无不欣然引为知音。

例2-2、请依据一定情景,展开想象,把原句扩展成一句不少于30字的具体丰满的话。愁绪扰着心情。

[参考扩展]“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一段时间来一直扰着我那本就不甚宁静的心情。【练习1】由于原句很简单,有些语意表达得不太清楚,请依据某一道理,把原句扩展成一句具体丰满的话。

飞蛾(或蝴蝶)值得赞美。

扩展: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自己的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浸在油中的飞蛾,的确是永远值得我们这些有着高贵生命的人赞美的。

三、扩展诗句:

这类扩展题就是列出古诗文中的佳句,主要是写景的句子,然后依据意境,用散文语言展开,使之更具体、动人。

例3-1】将“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卢挚《秋景》)扩展成一段借景抒情的文字。

[参考扩展]我一路登上山腰,此时已是夕阳西下。举目远望,西边那陡峭山崖上,悬挂着一棵苍松,枝叶下垂,紧贴崖壁。远处,如血的残霞映红了半边天空,一群野鸭排成一线,渐渐消失在天际。

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有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2)词中景物有哪些色彩?

师生讨论明确:白、绿、红、青。

(3)词中表现的是什么季节?

师生讨论明确:春天。

(4)词中景物体现出什么样的特征?

师生讨论明确:风景秀丽、生机勃勃、恬然自适等。

明确上述内容,是我们改写诗歌的前提,它可以使我们将诗歌的内容全面地表现出来。这类扩展题就是列出古诗文中的佳句,主要是写景的句子,然后要求学生依据意境,用散文语言展开,使之更具体、动人。

2、扩展再现。

古代诗歌一般只有二三十字,极短的篇幅中高度浓缩了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事业等多方面的体会,如果不进行充实扩展,就很难将诗歌的意趣准确地再现出来,因而改写时须将这些精炼的语句进行扩展充实,才能还原作者的诸多感受与意味。

(1)、扩展成句:

山:西塞山躲藏在更深远的背景中,时隐时现。

白鹭:一行白鹭充当了这幅静物画中灵动的几笔,纯洁的羽毛如雪,擦亮了人们黯淡的目光。

桃花、流水:江面上,满河的桃花是季节写给流水的诗句吗?每一瓣,都是一个清丽动听的词语。

鳜鱼:鳜鱼不时跃出水面,肥美的身子一抖,又掉头钻入透明的水中,只留下几圈浅浅的涟漪。

箬笠、蓑衣:船头,戴青箬笠、披绿蓑衣的诗人,手握一杆没有鱼饵的钓,双目微闭,若有所思。

斜风、细雨:风用轻灵的细手,穿引着如丝的雨,悄悄为江南织一张嫩绿的地毯。(2)、扩句成段

这是江南的春季。雨迷濛了远天,西塞山躲藏在更深远的背景中,时隐时现。一行白鹭充当了这幅静物画中灵动的几笔,纯洁的羽毛如雪,擦亮了人们黯淡的目光。

江面上,满河的桃花是季节写给流水的诗句吗?每一瓣,都是一个清丽动听的词语。鳜鱼不时跃出水面,肥美的身子一抖,又掉头钻入透明的水中,只留下几圈浅浅的涟漪。它也想读这首春天的诗么?

视线的一隅,一只破烂的筏子泊在静静的江中。船头,戴青箬笠、披绿蓑衣的诗人,手握一杆没有鱼饵的钓,双目微闭,若有所思。

风用轻灵的细手,穿引着如丝的雨,悄悄为江南织一张嫩绿的地毯。

(加入衔接词,使整个画面的特征、色彩具有整体感)

四、补充连接性扩展

这类题一般留几处空缺,让学生依据前后文或全段内容,补充恰当的词语、短语或句子,使文段连贯一气,且语意更丰富、具体、形象。

例:根据所给文字的内容,在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

先生爱花,尤其爱荷花,爱菊花。人们常说,“文若其人”,“字若其人”。依我之见,所爱之花也若其人吧:---------------,---------------。

[参考答案]荷花象征着先生的高洁,菊花象征着先生的坚强。

例、穿过时光隧道,从童真到火热的青春,再由成熟到最终的复归于平静,如------------------,------------------,而我们似是主角又像观众。

要求:填入一个恰当的比喻,表达出我们对人生的感悟。

答案:戏那样,一场场地上演着

关联照应法

从前后句的语句中找出暗含的对应形式和内容方面的约束信息,然后根据这些约束信息借

助逻辑推理进行扩展。

解题步骤:

①认真阅读题面,仔细辨清题目要求。

②仔细审查所给语句,搞清楚该句所蕴含的主旨

③根据要求和扩展方向,理出一条合理的思路

④根据这一思路拟一个合乎要求的扩展语段

具体方法

1、添枝加叶法

①乌鸦飞走了——枯枝上的乌鸦突然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地飞走了。(单句的扩展)

②牧场上长着酥油草,溪水在漫流——辽阔的牧场上,长着一色青翠的酥油草,清清的溪水齐着两岸的草丛在静静地漫流着。(复句的扩展)

3 鼓声传到远方——鼓声像溪水,像暴雨,像白云,淌过草地,掠过村庄,飘过山岗,一直流到远方。(综合扩展)

例:对下面的句子进行扩展,使之丰满生动起来。

“她笑了。”

2、侧面烘托: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风”很难写,你可以写树叶晃动;“愁”难写,你可写“白发三千丈”,你可以写“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歌声不会正面写,你可以写人们的反应,也可以借助修辞。《陌上桑》《琵琶行》)

3、修辞方法:是根据原句,巧用修辞方法,使语言更趋完美的一种方法。

例:把“春草嫩绿夏草青”扩展成内容丰富的一段文字。

春草冒出尖尖的脑袋,似针似线,点缀着初春的大地;脚下是绿油油的一大片草地,向远方延伸,仿佛一幅碧绿的画卷,舒展在游人的前方。

(比喻、夸张、排比、对比等,借助修辞可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3、注意点

②先确定扩展中心,再扩展,不可主次不分,乱扩一气。

③扩展中的遣词造句要注意简明、连贯、得体,保持文气一致。

④运用修辞格来扩展语句,要注意修辞格的规则,考虑到它的修辞效果。

③议论文语段的扩展要注意合乎逻辑。

五、巩固训练。

1、将下面的这个句子扩展,使之细致生动。

要求:扩展为字数在70字左右的一段话,使之具体、生动。

琴声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倾听。

l优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轻轻地飘出小白楼的窗户,穿过蒙蒙细雨,洒落在林间的小路上。许多行人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听得如痴如醉。

2、按要求扩展下面的句子:

要求:以原句为起始句,根据句意,对起始句进行具体阐述,不少于60个字。

原句:翻开古诗文,你可以一一品味历史文人深切的思想感情。

扩句:翻开古诗文,你可以一一品味历史文人深切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你认为做这道题应注意哪些问题?你怎样扩展?

答:选择古代诗文,要选择哪些表达深刻思想感情的句子。(有哪些思想感情?忧国忧民、杀敌报国等等。)扩展的内容应该是通过举例的形式来证明中心句。

(参考答案)

读杜甫、白居易,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安得万里裘,稳暖皆如我”中,你懂得了什么是忧民情结;读陆游、辛弃疾,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中,你明白了什么是爱国情怀。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让你钦佩,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豪放让你感叹,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心让你折服……读着、品着,你已经和诗人融为了一体,他们深切的思想情感无不深深打动着你的心。

4、杜甫的《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扩写首句“江月去人只数尺”,试从形、色、光、神等方面描写,描绘出这句诗的意境。

解析:解答此题,可运用拆分组合法。注意(1)要描写;(2)要描绘意境;(3)要从形、色、光、神四方面描写;(4)要生动有文采。我们可按题干要求,将“月”拆分为月形、月光、月神分别描述,然后改造组合而成。

一轮明月倒挂在江中,宛如一只银盘………………(月形)

银白色的光芒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写在江面上…… (月色)

时而,微风轻拂江水,泛起涟漪丝丝,清波和着银光悠悠飘散,又缓缓聚拢…………………………………………(月光)

那银盘飘忽,好似一朵睡莲不胜凉风的娇羞,盈盈一水间,即便在眼前,却只能欣赏,不能把玩。………………(月神)

1.请从下列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6分)

第1组:孔子与庄子第2组:项羽与刘邦

第3组:李白与杜甫第4组:林黛玉与薛宝钗

【要求】①对所选组中两个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②不出现常识性错误。

③字数在50~70字之间。

【答案】示例:

唐代诗坛的两位泰斗——李白与杜甫,我更喜欢李白。喜欢他“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才气,喜欢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骨气,喜欢它“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傲气。

2.((江苏卷)

.请用“银河”、“树影”、“蛙声”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40个字。(5分)

【参考示例】:静谧的夏夜,银河横空,群星璀璨。灿烂的星光隐隐映出村庄周围婆娑的树影。微风掠过树梢,树叶沙沙作响,伴和着四周稻田里传来的阵阵蛙声,宛如一曲动听的田园交响乐,令人陶醉。

3.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22.给“写得好”加上一定的上下文,使它分别符合下面的表达要求。(可以只有上文或下文,字数不限)(4分)

例:表达的是“赞扬”:文章有气势,有文采,写得好!

(1)表达的是“嘲讽”:

(2)表达的是“威胁”:

【答案】:(1)这篇文章是写得好,好得连作者自己都看不懂。

(2)他指着举报自己的人说:“你的举报信写得好,我们走着瞧!”

4.(2006年全国卷2)请以“和谐”为内容写三句话。要求每句话都使用比喻,三句话构成排比。(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和谐是乐手演奏的动人旋律,和谐是画家创作的美丽画卷,和谐是设计师描绘的宏伟蓝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