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专题2

汉语专题2

汉语专题2
汉语专题2

汉语专题(2)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1

一,填空(30分)

1,中国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是甲骨文.

2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秦书八体是: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P14)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新莽时代的六书是古文,奇字,篆书,佐书,缪篆,鸟虫书.(P 14)

4,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采用的字体是小篆.(P 15)

5,大篆的名称始见于《汉书·艺文志》.(P 14)

6,汉字字体演变的三个阶段是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变小篆;从小篆变为隶书;从隶书变为楷书.(P 15) 7,甲骨文是在1899年被金石学王懿荣偶然发现的.(P 15)

8,甲骨主要出现在河南安阳,那是殷商王盘庚迁殷后的商王朝都城的遗址,称作殷墟.(P 15)

9,完整的甲骨卜辞,大概记载四个方面的内容叙辞,命辞,占辞,验辞.(P 16)

10,辞记录的行款主要有:竖行左行;竖行右行;左右对贞,从中间起,左半左行,右半右行.

11,甲骨文形体的主要特点是象形程度比较高,接近图画文字;字体不规范.(P 16)

12,占卜时,对占卜的事,经常要从正反两方面设问,称为对贞.(P 16)

13,甲骨学者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根据他所定的十项标准分为五个时期,具体是:(1)盘庚,小辛,小乙,武丁;(2)祖庚,祖甲;(3)廪辛,康丁;(4)武乙,文丁;(5)帝乙,帝辛(纣).

14,刘锷的《铁云藏龟》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孙诒主的《契文举例》是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书.考释方面含有大成的著作有于省吾的《甲骨文字诂林》,资料方面最丰富的著有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工具方面有孙海波的《甲骨文编》,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综合研究著作有陈梦家的《殷墟卜辞综述》.(P 20)

15,在铜器上铸铭文,开始于商代后期,两周则大为流行.

16,金文字体与甲骨文的不同主要有:(1)商代金文象形程度很高;(2)从笔势看,由于金文是范铸,多保存肥厚的笔法,甚充实的团块,而甲骨文是刀刻,一般将圆形改为方形,团块则只勾勒轮廓;(3)与甲骨文比,金文的书写款式比较规整,或正或反,或斜或倒的情况比起甲骨文来少得多了,偏旁的位置也是如此,尽管金文还有变换偏旁的位置的,但比起甲骨文来显著地减少了.(P 21-22)

17,春秋晚期以后金文美术字字体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故意将笔画拉长,甚或作曲折宛转之势;二是在字形之外,加画鸟虫之类的装饰品.(P 24)

18,战国时期六国文字又称古文.六国文字的特点是:草体和俗体游行;文字异形.(P 29-30)

19,秦国文字直接承袭西周的文字.(P 27)

20,目前发现的秦国文字,有石鼓文和诅楚文等石刻文字.据学者考证,这些石鼓约刻成于春秋战国之交,即秦悼公,厉公之世.诅楚文是秦王诅咒楚王而祈求天神保佑的文字.这些刻石大约在惠文后元至武王之际所刻.(P 26)

21,隶书一般分为古隶和汉隶.隶书产生于战国末期,它是在战国末期秦国篆书的基础上形成的.隶书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大约西汉武帝,昭帝之后,隶书已经成熟了.这种发展,到东汉时期已经完成.(P 33) 22,楷书又名正书或真书.这种字体是在汉隶草体基础上形成的.楷书的形成,大约在东汉后期.魏晋时代是它与今隶并行的时期.(P 37)

23,六书之名始见于《周礼》.这时的六书大概是识字的科目.首次说出六书内容的,是班固,对六书解释最详细的是许慎.(P 38)

24,许慎对"六书"的说解是: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扌+为),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P 38)

25,清代学者载震对六书是造字之本提出了质疑.他提出的"四体二用"说的意思是只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是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二者是用字的方法.(P 39)

26,唐兰提出的三书产的意思是把汉字分为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P 40)

27,假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本无其字的假借,一类是本有其字的假借.(P 60)

28,陈梦家,刘又辛将文字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是象(表)形,假借,形声.(P 60-61)

二,解释下列名词:(10分)

1,图画文字:文字画进一步发展,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形成图画文字.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质的飞跃.它是文字的雏形,或者称作原始文字.它与有声语言有直接联系,它记录了语言中词的声音和意义.(P 6)

2,籀文:后世所谓籀文,也就是指的大篆.它是西周晚期的欲以统一全国文字的字体.(P 15)

3,甲骨卜辞:我们所看到的甲骨文就是当前刻在甲骨文上的卜辞,所以又称甲骨文为甲骨卜辞.(P 16)

4,钟鼎文:金文最初发现于钟鼎等器物上,所以又称作钟鼎文.(P 20)

5,隶定:把用楷书的笔法书写古文字字形称作"隶定".(P 35)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如何判定汉字所属的类型 (P 10)

一种文字的性质,实际上就是这种文字属于何种类型,而文字的类型,是由构成这种文字的字符的特点来决定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字符的特点,以判定这种文字所属的类型.一是从字符的表意,表音作用来划分,文字可以分为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二是从字符与语言中各要素的关系来划分,文字可以分为句意文字,表词文字,语素文字,音节文字,音素文字(字母文字).

2,为什么教材也认为"汉字也可以径称之为表意文字",这和西洋学者所说的汉字是表意文字有什么不同 (P 12-13)

教材所说的表意文字不同于西洋学者贬低汉字时所用的表意文字的概念,必须与他们划清界限.他们认为的表意文字,是文字发展的低级阶段的一种形态.我们则认为表音,表意是文字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西洋学者的文字发展阶段论是以研究印欧语的文字体系为标准而得出的结论,不是一般文字的发展规律.独立形成的文字体系如古代埃及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汉字,都是以表意为主的意音文字.古埃及圣书文字和楔形文字,后来都消亡了.腓尼基人曾借用古埃及圣书字,取其表音字符,扬弃其表意字符,向表音化的方向发展.这种文字后来广泛地影响了印欧语各国的文字的发展,产生了拼音文字.汉

字不但没有消亡,而且一直沿着固有的方向发展,突出其表意功能.这是文字发展的不同方向,不是不同阶段,不是西洋学者所说表音优于表意,表音,表意没有优劣之分.当然,表意文字有它自身的缺点,正如表音文字有它自身的缺点一样.有时这个缺点可能又正是它的长处.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的秦书八体是从什么角度划分的 (P 14)

这八种字体,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类的.大篆,小篆,隶书是汉字发展不同时期的字体,而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是不同用途的特殊字体.后五种字体的基础都是篆书,只是在形体上加些艺术色彩而已.

_

4,汉字字体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P 15)

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变为小篆,二是从小篆变为隶书,三是从隶书变为楷书.

(1)甲骨文和金文变为小篆,前者更接近图画的写实象形,而后者笔画圆珠笔转规整,逐渐与物形疏远.

(2)从小篆到隶书,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小篆的字形被打破,象形意味淡薄,符号性加强.小篆的圆转笔势到隶书一般变为方折及横,撇,捺等笔画.小篆变为隶书,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

(3)从隶书到楷书,除用笔有些变化,字体结构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5,隶书是怎么产生的隶书在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是什么 (P 31-35)

隶书一般分为古隶和汉隶.古隶是指早期的隶书,汉隶则指汉代逐渐成熟的隶书.隶书当在战国末期就产生了,它是在秦国篆文草体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形成是时代的产物,是广大民众适应时代需要共同创造的,并不是某个人的独力创造;是民众创造以后被官府采用,而不是官府制成施之于民众.

篆书变成隶书,是汉字发展中外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作隶变.隶变的结果使汉字从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的阶段.隶书打破了以象形为基础的构造方式,符号性大大加强了.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6,没有本字的假借,在其应用和发展过程中有三种情况是么 (P 61-63)

共有三种情况:

(1)甲词没有文字形式,从一开始就借用另一个同音词乙词的文字形式来表示自己的意义.以后一直沿用,既

没有为乙词造字,也没有为甲词另造字.如"我"本是工具或武器,借用为第一人称,一直沿用至今.

(2)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这个字仍用来表示乙词的意义,而为甲词另造新字.如"戚"的本义是大斧之类的武器,假借为"忧愁",后来在"戚"上加形旁"心".

(3)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即用这个字表示甲词,而为乙词另造新字."然"的本义是燃烧,借来表示连词,后来没有为连词造字,而是为本义造了"燃"字.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假借字说说明是属于哪种情况的假借 (20分)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有本字的假借第一种:借一个同音词的文字形式表示本字的意义,以后仍然用本字,不用假借字.

2,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无本字的假借第一种:甲词没有文字形式,从一开始就借用另一个同音词乙词的文字形式来表示自己的意义.以后一直沿用,既没有为乙词造字,也没有为甲词另造字.

3,之二虫又何知 (《庄子·逍遥游》)

无本字的假借第三种: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即用这个字表示甲词,而为乙词另造新字.

4,欲辟土地,朝秦楚.(《孟子·梁惠王上》)

无本字的假借第二种: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这个字仍用来表示乙词的意义,而为甲词另造新字.

5,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梁惠王上》)

无本字的假借第二种: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这个字仍用来表示乙词的意义,而为甲词另造新字.

6,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大宗师》)

无本字的假借第二种: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这个字仍用来表示乙词的意义,而为甲词另造新字.

7,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庄子·天运》)

无本字的假借第三种: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即用这个字表示甲词,而为乙词另造新字.

8,八月剥枣.(《诗经·豳风·七月》)

有本字的假借第一种:借一个同音词的文字形式表示本字的意义,以后仍然用本字,不用假借字.

9,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孟子·离娄下》)

有本字的假借第一种:借一个同音词的文字形式表示本字的意义,以后仍然用本字,不用假借字.

10,姜氏何厌之有 (《左传·隐公元年》)

有本字的假借第二种:假借字代替了本字,本字废而不用.

五,写出下列加—的本义,如果属于分化字,则说明属于哪种情况的分化字 (10分)

1,使民战栗.(《论证明·八佾》)

栗:本义是树名.是分化字:属于假借使字义过多这一种.

2,终鲜兄弟.(《诗经·郑风·扬之水》)

鲜:本义是一种鱼名.是分化字:属于假借使字义过多这一种.

3,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孟子·梁惠王上》)

采:本义是"采摘".是分化字:属于假借使字义过多这一种.

4,越竟乃免.(《左传·宣公二年》)

竟:本义是乐曲终了.是分化字:属于引申使字义过多这一种.

5,夙夜匪解.(《诗经·大雅·蒸民》)

解;本义是"分解动物肢体".是分化字:属于引申使字义过多这一种.

《汉语专题(2)》作业(二)答案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0分,每题5分)__

1,《中华大字典》给"奋"列出的一项意义:"振也,振去尘也."其中"振去尘"不能看作一个义位.因为归纳义位的标准之一就是要将语言义和言语义区别开来.即按语言义来归纳义位.而"振去尘"是个言语义——振去什么,是很具体的言语义.

2,"臭"可以指香气,也可以指臭气,但不能因此而归纳为两个义位.因为我们把词的每个意义称作义位,气味

分为香,臭等不同气味,这是事物本身的区分(这种区分有的可以在上下文中显示出来),而不是意义的区分,不能因此就分为两个或几个义位.

二,将下面两段古文译成现代汉语.文中的很多单音词译成现代汉语后成了双音词,举例说明:(20分,每题10分)

1,_张仪是魏国人的后代,将去秦国游说,路过东周.门客中有人对昭文君说:"魏国人张仪是一个人才,他将要去秦国游说,希望你以礼待他."昭文君见了张仪,并对他说:"听说你要到秦国去.我的国家很小,不足以留你.即使你西游,难道一定能遇上用你之人吗你要是遇不到这样的人,请你为了我而回来吧,我的国家虽然很小,也请你和我一同治理."张仪又回身走了,向北拜了两拜.张仪临行时,昭文君送他并且帮助他,到了秦国,没多久,秦惠王很高兴就使之为相.周,是千乘之国,胜过了万乘之国,使秦王以张艺为师,逢泽之会上,魏王曾为他驾车,韩王为其车右,秦之名号至今令人不忘,这是张仪的功劳.(《吕氏春秋·报更》)

很多单音词翻译成现代汉语后变成了双音节词,如:将(将要),过(路过),语(告诉),秦(秦国),虽(虽然),岂(难道),说(高兴),力(力量,功劳)等.

_2,仲长统,字公理,是山阳高平人.他小时候好学,广览群书,擅长于文辞.二十多岁时,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和他交往的人多以为他是一个奇才.并州的刺史高渥,是袁绍的外甥.平素很有名,他招纳四方游士,世人很多都归附了他.仲长统拜访他,高斡盛情款待他,咨询当时的政事.中长统对高斡:"你虽有雄志但无雄才,喜欢招纳人才但不能选择任用人才,因此我以为你应以此为戒."高斡一向因名声好而很自夸,他不接受中长统的话语,仲长统于是就离开了.没多久,高斡率领并州人反叛,最后终于失败了.并州,冀州的是人们都认为仲长统是个奇才.(《后汉书·仲长统列传》)

很多单音词翻译成现代汉语后变成了双音节词,如:好(喜欢),学(学习),赡(擅长),青(青州),并(并州),徐(徐州),冀(冀州),甥(外__甥),素(平素),择(选择),败(失败),以(以为,认为)等.

三,指出下边句子中的偏义复词(5分,每题1分)

_1,寒暑:意义偏向"寒","暑"无义.

2,动静:意义偏向"动","静"无义.

3,公姥:意义偏向"姥","公"无义.

4,作息:意义偏向"作","息"无义.

5,寒温:意义偏向"寒","温"无义.

四,解释下面成语中加横线字的意义(5分,错1处扣1分,不倒扣分)

膺:胸,胸膛.___文:即纹,画花纹._然:即"燃",燃烧.

的:箭靶子的中心____鼓:击鼓______假借

给:富裕充足.__度:估计_____羁:绊马索,这里指约束

薄:接近,迫近.__穷:彻底追究,即钻研.__素:平常,平素.

五,说明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与现代汉语的差异(10分,每题2分)

1,相信:古:相互信任.今:信任.

2,伤心:古:使心受到伤害.今:难过.

3,当时:古:正当那个时候.今: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

4,由于:古:凭借于._____今:即因为,表原因.

5,虽然:古:即使这样,虽然这样._今:表转折的连词.

以上各词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变成了一个双音节词.

六,写出与下面的简化字相对的繁体字,说明与它们表示的是不是一个词(10分,每题2分)

1,丑——丑,它们不是一个词."丑"指丑陋,"丑"指地支第二位.

_ 2,表——表,它们不是一个词."表"指钟表,"表"指外面,外表.

3,制——制,它们不是一个词."制"指裁制衣服,"制"指制度,法制.

4,厂——厰,它们不是一个词."厰"指宽敞,"厂"指山石之崖.

5,了——了,它们不是一个词."了"指明白,懂的."了"指完结.或作助词.

七,写出与句中加线词相对应的现代汉字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1,昏—婚___是古今字关系,"昏"是本原字,"婚"是其区别字.

2,竟—境___是古今字关系,"竟"是本原字,"境"是其区别字.

3,反—返___是古今字关系,"反"是本原字,"返"是其区别字.

4,取—娶___是古今字关系,"取"是本原字,"娶"是其区别字.

5,保—堡___是古今字关系,"保"是本原字,"堡"是其区别字.

八,阅读古注,说明句中的假借字:(10分,每题2分)

1,"务"是假借字.借"务"表示"侮".

2,"生"是假借字.借"生"表示"性".

3,"时"是假借字.借"时"表示"莳".

4,"信"是假借字.借"信"表示"伸".

九,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字是什么意思这些字后来在字形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10分,每题2分)

1,知:智慧.后来在此义上加形旁,造新字"智".

2,要:腰身.后来在此义上加形旁,造新字"腰".

3,说:高兴.后来在此义上加形旁,造新字"悦".

4,弟:尊重兄长.后来在此义上加形旁,造新字"悌".

5,辟:法度.后来在此义上加形旁,造新字"避".

_ 十,下面几句话中的"鄙"是什么意思在意义上有什么联系

1,鄙:边邑.

2,鄙:朴鄙,指民风淳朴.

3,鄙:见识短浅.

4,鄙:鄙视,瞧不起.

作业3

一,填空

1,作判断句的谓语;作状语.

2,第三

3,数;单数,复数.

4,述宾结构

5,(本小题答案已出,空线或在"基数词",或在"有".)

6,谓语的修饰语

7,及物动词

8,句首语气词;句中语气词,句末语气词.

9,动态变化

10,词序;句法结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

11,连词

12,词类活用;宾语前置;被动句.(题中"和大"应为"很大".)

二,名词解释

1,意动动词:及物动词的一个小类,语义特征是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认为宾语是某类人或事物.

2,无定代词:古代汉语特有的一类指示代词,没有确定的指代对象,只能作主语,有"或","莫"."或"肯定,"莫"表示否定.

3,表敬副词:古代汉语特有的一类副词,包括敬辞,谦辞.说话人向听话人用敬辞"请","谨","幸"等直接表达敬意,用谦辞"敢","窃","伏"等间接表达敬意.

4,转指:谓词性成分由陈述转而指称动作行为的施事者或受事者,或者说谓词性成分转指化以后"提取"了原谓词性成分的施事或受事.

5,自指

所谓自指,是指谓词性成分没有转指动作行为的施事者或受事者,只是自身一般的事物化了,不再是一个陈述.如"仁"在"仁者,人也"组合中没有转指,只是一般地事物化了,"仁者"即指"仁这种品德".

或答: 所谓自指是指助词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没有提取与原谓词性成分核心动词相关的名词性成分,并没有转而指称施事或受事,而只是为此性成分自身一般地事物化了,事件化了.

三,问答题

1,性质形容词可以活用为动词,其判断标准有三:

①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构成一个组合.如"(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性质形容词"奇"后带代词宾语"之",构成述宾结构.

②形容词出现在助词"所"之后,一般活用为意动动词.如"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高"这一形容词与"所"组成助词结构,本身活用作意动动词,"认为崇高".

③形容词出现在助动词"能""可""足"等后面,活用为动词.如"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助动词一般只能跟动词,本句"能"后是形容词"贫",活用作动词.

2,举例说明助词"之"和连词"之"的差异.

助词"之"和连词"之"是两个不同的词,连词"之"的语法分布是"定语+之+中心语".如,"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逍遥游》).又如,"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助词"之"的语法分布是"主语+之+谓语".如,"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 又如,"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与楚."(《史记》)

3,举例说明判断句的表达功能.

判断句的表达功能有五种:①表示类属关系,即主语表达的人或事物属于谓语所表达的人或事物的同类.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②表示等同关系,即主语表达的人或事物就是谓语所表达的人或事物.如,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③表示比喻关系,即主语表达的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就像谓语表达的人或事物一样.如,曹公,豺狼也.(《资治通鉴》)

④表示主谓语之间某种复杂的语义关系.如,夫战,勇气也.(《左传》)

⑤谓语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例如,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斫也.(《庄子》)

4,举例说明如何识别一个句子是主动意义还是被动意义.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考察和识别一个句子是主动意义还是被动意义.

①谓语动词如果是表示人的动作,而主语却是一个非指人的名词,则是被动句.如,蔓草有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

②谓语是及物动词,从表面看,主语可以认为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但谓语动词后没有宾语,句子是被动意义.如,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

③在主语,动语,宾语完备的句子里,如果宾语所表达的事物属于主语所表达事物的一部分,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又是对主语不利的,则句子表被动.如,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报任安书》)(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shuì)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

译文:文王被拘禁在里时推演了《周易》;孔子在困穷的境遇中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后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写出了《国语》;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编著了《兵法》;吕不韦被贬放到蜀地,有《吕氏春秋》流传世上;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下了《说难》《孤愤》;(至于)《诗经》三百篇,也大多是圣贤们为抒发郁愤而写出来的.)

5,举例说明介宾结构作状语的单句的类型.

介宾结构作状语,指一般认为用连词连接的偏正复句中的从属分句.根据介宾结构作状语的语义表达,可将这种状语分两类:

①介宾结构表示原因.如,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②介宾结构表示假设条件.如,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谏逐客书》)

四,分析题(40分,每题10分)

1,说明下文中于,以,其,所的用法,是什么词,意义或作用是什么

① "于"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这是

客气的说法.执事,对对方的敬称.指秦伯" ) "于"在这里相当于"对",是介词,和"君"组成介词结构,作句子的补语.

②"以" :敢以烦执事 "以"是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译:"晋国要越过秦国而单独伐郑把郑国当作他们的东部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

赵国以鄙远 "以"是介词,可解释为"因为",表缘由.

焉用亡郑以倍邻(倍,第四声通假字通"倍"意思是亡郑后使其邻国强大,应该用郑国牵制其周边国家语出《烛之武退秦师》 ) "以"是连词,相当于"而",表连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如果您放弃郑国,让它存在,以郑国为秦国东边道上的主人,秦国的外交人员经过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少的粮食,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是"以之为"的紧缩式,"以"是介词,可译为"把". "以为东道主"即把它作为"东道主".

阙秦以利晋 "以"是连词,相当于"而",表连接.

③"其" :君知其难也 "其"是代词,,指代"亡郑"这件事.

供其乏困 "其"是代词,指代"行李之往来".

又欲肆其西封 "其"是代词,指代它,即指"晋".

④"所" :君亦无所害 "所"是指示代词,与动词"害"组成"所"字结构,指"害处".

君之所知也 "所"是指示代词,与动词"知"组成"所"字结构,指"知道的事".

2,说明下文中"之,者" 的用法,是什么词,意义或作用是什么

①之:代词.A,故以羊易之也 "之"指代"牛".

B,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之"指代这件事.

C,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 "之" 指代"牛".

②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A,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B, 异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C,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3,说明下文中"者"的词性及用法.

凡吏于土者凡民之食于土者怠其事者有达于理者

以上四例中,"者"都是指示代词,用于复指前面出现过的人或事.

注意:"者"还可用于助词,参见课本281页.

4,指出下文中的判断句和被动句,并分析其形式或功能.

①判断句:

A,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谓语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B,法者,所以爱民也形式:主语+者+谓语+也表示类属关系

C,礼者,所以便事也形式:主语+者+谓语+也表示类属关系

②被动句:

A,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

B, 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

这两句都用"见+动词+于+名词"的形式表示被动.都用"于"引进动作的施事者

作业4

一,填空

1,音韵学

2,声母;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韵尾;声调;一种是用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位,一种是把具有某种共同成分的汉字算作一个类别,并给它起一个名称.

3,平,上,去,入.

4,韵腹,韵尾,声调都相同;韵目.

5,汉末;三国时期.

6,《切韵》

7,繁化;简化.

8,共同语的中心基础方言发生转移

9,等韵图

10,元朝的《中原音韵》音系

11,《广韵》;三级分类法;平,上,去,入四声.

12,四级分类法;《广韵》.

13,把反切上字的声母跟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相结合,合成另外一个音节,这就被切字的读音;反切上字跟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跟被切字相同;唐末五代(本小题"时期"前漏画空线);宋元明清;以层级分类和交叉分类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示汉语的音节结构

14,转;摄.

15,介音韵腹里有没有/u/(或半元音/w/)这种音 (或:介音韵腹里有没有u或半元音w ,有u为合口,反之为开口)

16,既在于韵腹,也在于韵头.

17,韵尾和韵腹

18,声带振动;不振动.

19,三十六字母

20,对音

21,陆法言;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193.

22,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206.

23,等韵图的图表分析法,反切系联法,构拟音值的方法.

24,分韵多;合流.

25,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派四声.

26,诗歌韵文的押韵 (或《诗经》 )

二,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题2分)

1,音类指分析出的语音单位.汉语里的音节是天然的独立单位,音韵学的研究基本上就是对音节以下的单位,即音节内部的构成成分进行分析.一个音节可以包括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五种成分,音位也主要指这些单位及其组合.

2,韵目韵的构成成分是韵腹,韵尾和声调都相同,韵的名称叫韵目.

3,反切这是我国古代用两个汉字给另外一个汉字标注读音的一种方法.其形式为:X,AB反或X,AB切.其原理是:把反切上字的声母和反切下字的韵母,声调相结合,组成被切字的读音.其前提是:反切上字和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切下字和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4,韵书韵书是专门的音韵著作,是以分韵和注音为功能的工具书,也是现代人研究汉语古音的主要依据.它的优点是完整地记录一个语音系统,划分声,调,韵内的同音字组,并且每部书的编纂时间大体明确.不同时代产生的韵书在编排体力上有所不同,表现音系的细致程度也不同.现存最早的韵书是隋代陆法言的《切韵》. 5,等韵图简称韵图,是用汉字编排的声韵调配合表.约产生于唐末五代时期,盛行于宋元明清.宋元为前期,明清为后期,都以层级分类和交叉分类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示汉语的音节结构.

6,韵基传统音韵学的分析方法中,把"韵腹+韵尾"看成一个单位,人们把这个单位称为韵基.

7,韵部以韵基为标准,把韵腹,韵尾相同的字归为一类,不同声调的字都包括在内,这样的音类通常称为韵部.

8,小韵中古韵书中的第三层分类是同音字组,一韵之内读音完全相同的字划为一组,这样的同音字组通称为小韵.

9,韵摄韵尾相同,韵腹相近的几个韵系被归为更大的单位,这样的单位在最早的韵图里叫"转",在稍晚一些的韵图里叫"摄".

10,字母古人用一个汉字代表一个声母,声母的代表字叫"字母".如,三十六字母.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0分,每题8分)

1,汉语古音分为几个时期,各期的特点是什么

A,汉语古音分为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三个时期.

上古音从西周初到汉末,代表音系是《诗经》的韵部系统和先秦的声母系统.

B,中古音从魏晋到隋唐五代分前后两期.以《切韵》音系为代表.汉人发明番茄,汉语音韵学产生.南北朝时期与以韵母"繁化" ,韵部也比以前分得多.中古四声体系确立了,有很多上古时收塞音韵尾的入声变为去声.五代时,韵母系统向简化发展,韵部减少.

C,宋元明清时期,共同语的中心方言发生转移,出现等韵图,以《中原音韵》为代表音系.

2,《韵略易通》各层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韵略易通》采用的是"四级分类法".

第一层分类:以韵基为标准,把韵腹,韵尾相同的字归为一类,不同声调的字都包括在内,这样的音类通常称为韵部.

第二层分类:以声调为标准,该书音系将20个声母概括为"早梅诗".见课本358页.

第三层:以介音为标准分四等.

第四层:以声调为标准,分到了小韵.

3,反切系联法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反切系联有三种基本方法:①同用.几个反切共用一个上字,则这几个被切字的声母属于同类.如,冬,都宗切;当,都郎切;登,都滕切.几个反切共用

一个切下字,则这几个被切字属于相同的韵类.如,东,德红切;公,古红切.

②互用.两个字互相作对方的反切上字,是切上字的互用.如,当,都郎切;都,当孤切."当"和"都"为互用.

③递用.三个以上的反切,每个被切字依次作另一个反切字的上字,是切上字的递用.反之,是切下字的递用.例见课本363页.

5,三十六字母比较,《中原音韵》的声母有什么重大变化

①全浊声母消失,原全浊声母字变成了清声母字.

②舌上音知,彻,澄跟正齿音的照,穿,床,禅合流,成为卷舌音声母照母和穿母 .

③轻唇音"非敷奉"三母合一,都变成f.

④喻母的全部和疑母的大多数字并入影母,即变成了零声母字.

5,宋词押韵的特点和依据是什么

特点:宋词不按照某种现成的韵书押固定的韵部模式,而是押自然韵,其实际的韵部数目比唐代古体诗的韵部又少了很多.

依据:我们认识词韵的特点,应着眼于它和官韵不同.因为宋词有很多词牌是平,上,去通押,而不是单押一个声调,所以宋词韵部一般只区分舒声韵部(平上去合在一起)和入声韵部

四,说明下列诗词的韵脚和韵部(20分,每题2 分)

1,韵脚:戎,雄,中,功韵部:东韵

2,韵脚:浓,钟,峰,松韵部:冬韵

3,韵脚:江,窗,缸,邦韵部:江韵

4,韵脚:枝,丝,知,迟韵部:枝,知是支韵,丝是之韵,迟是脂韵.

5,韵脚:依,稀,违,归韵部:微韵

6,韵脚:窗,缸,行,香,忘,肠,藏,双

韵部:窗,缸,双为江韵,其余为阳韵.

7,韵脚:身,新,人,春,尘,魂,温,痕

韵部:身,新,人,春,尘为真韵,魂,温,痕为元韵.

8,韵脚:目,肃,簇,矗,足,逐,续,辱,绿,曲

韵部:屋部韵

9,韵脚:江,光,忙,长,裳,乡

韵部:"江"为江韵,其余为阳韵.10,韵脚:侯,州,裘,秋,流,州韵部: 尤部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含翻译和词语解释)

七年级上册 5.童趣 一.课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二.翻译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三.文学常识: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沈复,清代文学家。 四.基础知识: 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徐:慢慢地。以:用果:果真,果然。唳:鸟鸣林:树林兴:兴趣方:正鞭:用鞭子打,抽打。驱:赶细:仔细。察,观察昂:抬。首:头。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学位汉语言文学论文参考题目

文学院二学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位论文 选题指南 古代文学部分 1.中国原始神话的民族意识 2.论《诗经》中的抒情形象 3.论《诗经》中的民俗文化 4.《诗经》的艺术表现或语言表达新探 5.《离骚》、《九歌》、《九章》等《楚辞》作品的艺术表现 6.《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的具体篇章或某类文章的风格论 7.《战国策》的策士形象论析,或《战国策》的策士说辞的艺术技巧论 8.《左传》的战争描写论析 9.《史记·酷吏列传》论 10.《史记》的悲剧美或喜剧性或英雄人物的类型分析 11.《史记》的个性化语言 12.《古诗十九首》艺术特色分析 13.花木兰及中国古代诗词、小说、戏剧作品中的女中豪杰形象分析 14.《文心雕龙》创作论、风格论、批评论、文体论等问题的研究 15.“三曹”诗作风格比较论 16. 南北朝乐府民歌研究 17. 陶渊明研究 18.《世说新语》中的名士风度论 19.李.杜代表诗作艺术风格比较论 20.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所表现的人生意识论或人与自然关系论 21.王维诗作中的佛影 22.王维“诗中有画”诗作的绘画构图论或色彩调配论 23.论唐代边塞诗人代表作家的群体风格(以代表作为例)与个性差异(以代表作为例) 24.唐代三李诗作异同比较25.山水诗作的艺术描写:从汉魏诗作到唐代诗作 26.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论析 27.中唐政治与文学关系论析(以具体作家为例) 28.晚唐小品文研究 29.唐传奇或宋话本的某种.某类作品论 30.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及其艺术表现 31.苏.辛代表词作艺术特色异同论 32.陆游诗中的壮志与恋情 33.宋诗的议论化或散文化论析 34.宋词某一作家论析 35.柳永慢词论析 36.苏轼的文学主张及其文学创作 37.黄庭坚诗歌主张及其创作实践简论 38.宋词某一风格(或豪放或婉约或清空或典雅或清疏或旷达或滑稽)论析 39.宋词与唐五代词特色异同论 40.文天祥诗文作品论析 41.元散曲某一代表作家或流派论析 42.元杂剧某一典型人物的思想、艺术分析 43.南戏的地位与价值 44.《三国演义》中的智慧思维 45.《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形象分析 46.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或喜剧性) 47.潘金莲:从《水浒传》到《金瓶梅》 48.《红楼梦》的各种人物形象(择一即可)分析,或某一情节的艺术表现分析 49.《聊斋志异》中女性与狐性或野性 50.明代唐宋派的诗文成就与文学主张 51.论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色 52.龚自珍诗文品格论 53.论曾国藩的诗文 54.王国维《人间词话》窥略 55.论艺术辩证法:形与神、虚与实、意与境、藏与露、隐与显、情与景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及翻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及翻译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内容及中心: 《咏雪》叙述了谢太傅带子侄辈咏雪的故事,表现了谢道韫儿时过人的才华。 《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陈元方幼时批评父亲友人“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礼。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日中。过中不至(到达),太丘舍(不再等待就走了)去(离开),去后乃(才)至。元方时(当时)年七岁,门外戏(玩耍)。客问元方:“尊君(敬词,指别人的父亲)在不(同“否”)?”答曰:“待(等待)君(敬词,指您)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丢下,舍去)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信义,信用);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拉)之(代词,指元方),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不尊君在不通否表示询问 待君久不至副词,表示否定 去离开:待君久不至,已去 到……去学校 距离:相去甚远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时间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过了正午友人还没有来,陈太丘不再等候离开了,离开后没多久友人才到。元方当时年龄只有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友人就问元方:“您父亲在么?”(元方)答道:“他等了您很久您也没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自己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去了。”元方答道:“您跟父亲约好正午见。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的手(以示友好),但是元方径直走向家门,没有再回头看那个无礼的人。 《咏雪》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指子侄辈的年轻一代,小辈)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急),公欣(高兴)然(什么的样子)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像什么)?”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兄女曰:“未(不)若(如)柳絮因(凭,乘)风起。”公大笑乐。

2005-2006-汉语专题(1)《现代汉语知识教程》复习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期末考试 《汉语专题》(1)试题 2003年7月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术语:(10分) 1、韵基 2、概念义 3、自主动词 4、递系结构 5、方言岛 二、填空:(10分) 1、我国第一部有关语言文字的专项法律是。 2、中国第一套由国家正式公布并且在中小学普遍推行过的拼音字母是。 3、词有固定的意义,也有使用中产生的不固定的意义。词在运用中临时获得的意义 叫做。 4、“苹果、西瓜、桔子、桃子”等词语的上位词是。 5、从造词法角度看,“热烈、热情、打击、理事”都属于。 6、语素的主要作用是充当的构成材料,不能直接充当句子成分。 7、“进行”后面的动词性宾语失去了动词的某些功能,带此类宾语的动词叫 做。 8、“张晓明昨天遗失了一把钥匙”的语义框架是。 9、客家方言以话为代表。 10、闽方言通行的主要区域包括我国的福建、台湾、等省。 三、判断正误:(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普通话以北京音系为标准音,所以,北京语音就是普通话语音。() 2、“黑板”和“黑包”的内部结构都是修饰关系,因此,他们都是词。() 3、句子和词组的本质差别在于句子的结构复杂,而词组结构简单。() 4、副词可以充当状语,所以归入实词。() 5、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中iou、uei、uen三个韵母的拼写形式在实际运用中永远不出 现。()

四、综合分析应用题(共30分) 1、用严式国际音标标写下列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的普通话音节里的字母e。(4分) ①xue ( ) ②zheng ( ) ③bei ( ) ④ge ( ) 2、描写下列音素的发音特征。(8分) 3、根据下列词的释义进行词义分析(6分) ①法网:比喻严密的法律制度。 ②推翻:根本否定已有的说法、计划、决定等。 4、改正下列句子中的别字或不规范的异形字(4分) ①我们去运动场为李明光喝采,为他加油。 ②未来的鸿图是描绘出来了,但要实现目标还得付出汗水。 ③你要接受教训,可别重蹈复辙啊! ④如果价格上没有优势,光是装璜精美是难以吸引顾客的。 5、分析下面句子的结构层次关系(8分) 我明天上午请朋友看电影 五、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i代表了那些音素?为什么用同一个字母代表不同的音素 而不会发生读音的混淆? 2、“歌手”和“右手”的构词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2、虚词有哪些主要特点?请举例说明。 3、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哪些异同? 5、汉语方言为什么会向普通话集中、靠拢?

二轮复习之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

二轮复习之文言文翻译 第二课时强化语境意识,提升翻译精准度 任务情境文言语句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重头戏。考生在这方面一直很困惑、很苦恼,训练 了这么长时间,也做了很多文言语句翻译的题目,但就是拿不了高分。这其中固然有积累不 够、不厚的因素,但更与考生在翻译时不好的习惯或者意识有关:总是把目光集中在题上, 别的内容一概不看。这样做很不好,因为任何一句话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前后内容有 一定的联系。这就要求考生有语境意识,而且必须强化语境意识,只有把要求翻译的句子放 在原文中,联系前后内容,才能保证翻译得心应手,从而提高翻译的精准度。 自主检测,自我诊断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张策,字少逸,敦煌人。唐广明末,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 王行瑜帅邠州,辟为观察支使,带水曹员外郎,赐绯。及行瑜反,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奉诏讨 伐,行瑜败死,邠州平。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太祖闻而嘉之,奏为郑滑支使。(节选自《旧五代史·张策传》,有删改) (1)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杜纮字君章,起进士,为永年令。神宗闻其材,用为大理详断官、检详枢密刑房,修《武经要略》。以职事对,帝翌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知郓州。尝有揭帜城隅,著妖 言其上,期为变,州民皆震。俄而草场白昼火,盖所揭一事也,民又益恐。或请大索城中, 纮笑曰:“奸计正在是,冀因吾胶扰而发,奈何堕其术中?彼无能为也。”居无何,获盗,乃奸民为妖,如所揣,遂按诛之。徙知应天府,卒,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杜纮传》,有删改) (1)以职事对,帝翌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无何,获盗,乃奸民为妖,如所揣,遂按诛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常用字词解释

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 文言文虚词用法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汉语教程(2020年10月整理).pdf

初级汉语(一) 使用教材:汉语教程(第一册上、下,第二册上)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第一课你好 一、教学目的 通过课堂讲练,学生能够认读所学的声母和韵母,能够进行拼合,会唱四声,懂得三声+三声时,第一个三声要读作第二声的变调规则,能比较准确地说出“你好”,并能用于交际。会写并能记住汉字表中的汉字。 二、教学重点 1、韵母:a o e i u ü ai ei ao ou 和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及其拼合。 2、汉语的四个声调。 3、三声连读时第一个三声要变成第二声。 4、课文(可扩展) 三、使用教具 汉语拼音表、汉语普通话发音部位图 四、教学学时:2学时 五、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认识新学生 (二)展示教学内容 (三)单音教学 示范(每个音至少示范3遍)——领读——学生齐读——学生单读——老师纠正发音。 (四)声调教学 示范(唱四声)——领读——学生齐读——学生单读——纠正声调错误。 (五)处理生词 要边读边写或边写边读。

(六)处理课文 领说——演示——组织学生操练——学生朗读或背说、表演。 (七)三声变调 板书:根据自己内容设计 (八)做课后练习 (九)布置作业 读拼音表,唱四声,写汉字,练会话。 第二课汉语不太难 一、教学目的 通过课堂讲练,要求学生掌握所学韵母的发音,会拼合,会发轻声并能正确读出生词表中的轻声词,会说课文。 二、教学重点 1、韵母:an en ang eng ong。 2、带轻声的词: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妹妹。 3、半三声。 4、课文与生词 三、使用教具:拼音卡片 四、教学学时:2学时 五、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跟学生打招呼:你们好! 要求学生说:老师好! (二)复习 用20—30分钟的时间分别请4个学生到黑板前来听写,一个学生做一项即可。 1、听写第一课所学的声母。 2、听写第一课所学的韵母。 3、听写音节(要求标声调) 4、听写汉字:一、五、八、不、口、白、马、大、女、好、你。 5、听写以后学生认读一遍。

(完整版)2017全国二卷文言文详解与翻译

2017全国二卷文言文详解与翻译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指人的气节、操行、正义感】。(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年轻时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憙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乃挟兵结客【带着兵器,约上朋友】,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通“拒”,抵御,抵抗】者。(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来终于前去寻仇。仇人们全部生了病,没有人抵抗。)憙以因【趁着】疾报杀,非仁者【指有德行的人】心,且释之而去【离开】。顾谓【回头看着说。顾:1、<动>回头;回头看。《荆轲刺秦 王》:“荆轲顾笑武阳。”2、<动>视;看。《行路难》:“拔剑四顾心茫然。”3、<动>看望;拜访。《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副>只是;不过。《荆轲刺秦王》:“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5、<副>但;却;反而。《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 不敢加兵于赵者。”】仇曰:“尔曹【你们。曹,辈】若健,远相避也。”(赵憙认为乘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就暂且放过他们而离开了,回头对仇人说:“你们如果病好了,躲我远远的。”) 更始【指公元23年二月,绿林军领导者王匡、王凤等人拥立刘玄为帝,恢复汉朝国号,建立的更始政权,自称玄汉王朝。消灭王莽政权后统治天下两年。公元25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都城长安,投降赤眉,更始政权告终】即位舞阴大姓【指世家大族,人口众多的姓氏或某一地域人数众多、势力强大的姓氏】李氏拥城不下【占据城池不肯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使动用法,使……投降。可译为“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更始帝登位,舞阴大姓李氏占据县城不肯投降,更始帝派柱天将军李宝招降,不肯,说:“听说宛县赵氏有个独孙子

现代汉语语法词汇专题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词汇专题研究 第一讲词和词汇 一、什么是词?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 (二)现代汉语词的辨识 1、能单说,能单独回答问题的是词。 2、不能单说,能充当句子成分的是词。 3、扩展法。扩展法的要点是:在两个以上语言成分组成的语言单位中插入别的语言成分,如果得到的新的语言单位可以接受,则原来的语言单位就是短语:如果得到的新的语言单位不可以接受,或者意义有很大的改变,则原来的语言单位是词。 4、剩余法。把句子中所有的可以单说、可以做句子的主要成分的单位提开,剩下来不能单说、也不是词的一部分的,也是词。 注意: 1、在汉语词汇中,确实存在一些组合体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江湖红花笔墨 2、离合词的问题。 所谓离合词,就是指某些词可以被经常拆开使用的情况。 对于这类词应该认为:未扩展的是词,扩展了的都是短语。 (三)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1、词和语素的关系:语素的功用是构成词词都是语素构成的。 2、语素的分类 (1)语音形式: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2)语言功能:语素可以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成词语素是指既可以充当语素,又可单独构成词的语素。 不成词语素是指只能充当语素,不能单独构成词的语素。 (3)意义性质方而 从意义性质方而分析,可以分为词根语素和附加语素两种类型。词根语?素通常也称为词根,它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是组成新词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新词词汇意义的主要承担者。附加语素是附加在词根语素上表示某些语法意义或某些附加的词汇意义的语素。 附加语素又有词缀语素和词尾语素之分。 词缀是附在词根的前后或中间,表示附加的意义和尼语法作用。词缀又可以分为前缀、中缀和后缀三种情况。 词尾语素是附加在词根和词缀或词根后而只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缀,通常也称作词尾。 二、词汇 (一)什么是词汇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所有的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和。 (二)词的总汇 词的总汇可以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1、基本词汇是一种语言的词汇的核心部分,具有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的特点。 2、基本词汇以外的词的总和就是一般词汇。 (1)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固有词。 (2)适应社会交际需要产生的新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2、总共(凡三往)

文言翻译(二)

文言文翻译的技巧与规范(二) 文言文翻译的口诀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 括号补充, 注意句式。 “字字落实”的注意点: 4.注意文言中的“谦敬词”、“讳饰词”的翻译。 (1)谦敬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表示自我谦卑或尊敬对方的词语。可分为“谦称”、“敬称”、“谦词”、“敬词”几种。 谦称:如君王自称“寡人”、“孤”,一般人自称“臣”、“仆”、“愚”、“猥”、“小人”、“鄙人”,女子自称“妾”;古人自称其名也是谦称,如《论语》中孔子常自称“丘”。 翻译:对于谦称,一般只要翻作“我”就可以了。如,“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敬称:如对君王称“王”、“上”、“陛下”,对一般人称“君”、“子”、“卿”、“公”、“足下”、“夫子”、“先生”、“丈人”;古人称人的字也是敬称,如后人常称孔子(孔丘)为“仲尼”。 翻译:对敬称一般可根据语境翻译为“您”或“他”。 谦词:是用在动词前面表示谦卑的修饰语。如“窃”、“伏”等,用在表自己动作的动词前以示谦卑。如,“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翻译:“窃”可翻作“(我)私下里”,“伏”一般不用翻译。 敬词:是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尊敬的修饰语。如“奉”、“枉”、“辱”、“惠”等。“奉”所修饰的动词是自己的动作,但与对方有关,如“奉送”表示在赠送对方时十分恭敬;“枉”、“辱”、“惠”所修饰的动词是对方的动作,但与自己有关。其中“枉”、“辱”的意思是,对方这样做是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受了屈辱。如,“辱示”、“猥自枉屈”。“惠”的意思是对方这样做是对自己的一片好意,如,“惠顾”、“惠赠”。

翻译:“奉”可译作“恭敬地”,“枉”、“辱”可译作“委屈您”,“惠”可译作“承蒙您的好意”。 敬称“类别” (1)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2)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4)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先皇”,“先妣”。 (5)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2)讳饰词:是人们在忌讳使用某一词语,或不好意思说某一词语,所使用的替代或掩饰的词语。可分“讳词”和“饰词”。 讳词:主要是对“死”的忌讳,有专用语,如“崩”、“驾崩”专指皇帝死,“薨”专指诸侯或大官死。而一般的人对“死”更有各种隐讳说法,如《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另外,古代一般不用“死”字,多用“没”(殁) 饰词:对有些话如直说感到不好意思或比较粗俗,人们常用掩饰词,如将“大小便”说成“如厕”、“洗手”,更有说成“更衣”的,如《赤壁之战》中“权起更衣”,这里不能按照现代汉语翻成“换衣服”。 5.注意连绵词的正确翻译。 连绵词也称联绵词,是古代很少见的双音节词,不能拆开来解释。 如:“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庄子.秋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翻译:“须臾”是“一会儿”,“望洋”是“仰视的样子”,“徘徊”是“回旋不进”。 特别提醒:连绵词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特别多,也常见于其他诗文,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要注意积累辨析。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教案 ★“二标准六方法”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一、翻译标准 1、字字落实:要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 2、文从句顺: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二、翻译方法 1、留 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官职名称) ②及鲁肃过寻阳。(人名、地名) ③乃取一葫芦置于地。(通用名词)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人名) ⑤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地名) 2、删 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衬字删去。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虚词,取独,不译)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语气词) ③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衬字) 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虚词,不译) 3、换 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换言之,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别”,离别。“更”,重新) ③无他,但手熟尔。(只、只是) ④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释”,放下。“去”,离开) ⑤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这。“德馨”,品德高尚) 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词类活用,“蔓”,横生藤蔓。“枝”,旁生枝茎) ⑦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物理”,事物的道理。“是”这) ⑧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阅”,经过。“竟”,最终) ⑨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但”,只) ▲字字落实——留、删、换 三、实战演练 (一)言志①【广西桂林市】 《论语》 颜渊、季路侍②。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治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知。 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做侍。③盍:何不。④裘:轻暖的皮袄。⑤憾:遗憾。⑥伐:夸耀。⑦施:表白。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盍各言尔.志(助词,无义) B.衣.轻裘(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C.敝.之而无憾(弄坏,使……破旧)

南开大学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考研经验分享

南开大学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考研经验分享 很多考研的同学都迫切需要考研过来人的指导,中国有句古话“姜还是老的辣”,但并不是所有考研的同学都能那么幸运可以找到自己的前辈指点一二,天津考研网每年服务上万名考研学子,汇聚优秀考研学员经验,针对各个专业及科目分类成册,现将我们已有的一些考研经验分享给大家,下面为大家分享南开大学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考研经验。 专业课的复习个人用的是三轮复习法,直接拿A4纸来做笔记,做成活页的话,随时增删添改都OK的。第一轮,整体复习,3-6月份,对于专业课本有个整体感知,详细做笔记,不懂的一定要弄懂。 第二轮,7-9月份结合真题,分专题逐个击破。从图书馆拿到了历年真题,完全要靠自己去找答案,自己去总结。现代汉语这一块,主要分语音、语法、词汇、语义、修辞这几大块;古代汉语考的分数比较少,也可以分为文字学,文献学和词义理解之类的;语言学概论参考现代汉语的复习方法。我个人是把每一部分的真题集中起来一起解决的,用最笨的方法把每一年真题里面相关专题的题目抄在一起,然后一一寻找答案。 同时,这轮复习也可以配合相关的阅读,最好在每个部分都做一些扩展阅读,这样也有利于日后的复试。第三轮,就是查漏补缺了,经过前两轮的复习,基本上可以有个不错的基础了,这一轮复习就是把各个专题进行排查,看一下有没有可以延伸的部分。 经过三轮的复习,反反复复的看啊看啊,上考场就可以胸有成竹了,至少自己心里有点底气。文科的东西,南开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考研红宝书是由天津考研网组织多名一线大学老师及过去几年在南开大学研究生初试中专业课取得高分的考生共同编写及整理的一套复习材料。本套材料对考研指定教材中的考点内容进行深入提炼和总结,同时辅以科学合理的复习规划,使得同学们只要使用我们这套材料便可以掌握南开大学此门课程几乎全部的考点、帮助同学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全面而有深度的复习。容易得分,但是不容易得高分,最后成绩出来之后,会发现前几名的成绩相差无几。肯下工夫的话,还是会有收获的。 列一下我看过的部分专业课的书: 《现代汉语》邵敬敏版 上海教育出版社(重点重点重点看) 《现代汉语》胡裕树版 上海教育出版社(对比参考)

2016年全国卷2高考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接辽东,疏陈安攘十册,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 即中宫 ..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 东宫之效。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 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 ..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除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肆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登云巡方者三, 风裁峻厉。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 ..归。寻卒。(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职鄢陵知县。政绩最好,升为御史。出按辽东,上疏陈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后改为山西巡抚。 回到京城,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贵妃家人暗中捣鬼。万历十六年(1588)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天天与宦官往来,商量对策,而且广泛交结山人、术士、道士、和尚之流。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勋贵,以巧言惑动朝廷人士。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算计,即使中宫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们的锋芒。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是惠政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干扰盛典,蓄谋已久,以后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如果不振奋朝纲,以大义决断,否则即使日日不上朝不奏乐,穿白衣,停止刑罚,恐怕皇天也不答应,天变是不可抗拒的。”疏上,贵妃、郑承宪都发了脾气,同仁也以为陈登云危险,但皇上把奏疏留下了。 很久以后,他又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当时,正好考选科道,陈登云因而上疏说:“近来御史官,壬午以前害怕淫威,刚正的变温柔了;壬午以后拘于情面,正直的变为谄媚。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但不胜被攻击倾轧,没有安身的地方。二十年来,以正直提升为京官的只有一、二个人。背着皇上,培植党羽,摇尾乞怜,像所谓‘七豺’、‘八狗’,御史占了一半。台谏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使人践踏到这种地步,怎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谨慎地考察人选。”因而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

现代汉语词性和专题训练、答案解析

现代汉语词性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如:黄瓜、猪、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等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等。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六.代词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大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等)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七.副词 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 如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

文言文带翻译 有字词解释

1.狼 作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字词 1.词性活用现象: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2.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3.一词多义: 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攻击,恐前后受其敌。敌方,盖以诱敌。 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 4.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018年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考点归纳总结 作业一:(涉及绪论、第一章内容) 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汉字学的创建。 2、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 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 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 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甲午战争之后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 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 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的是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金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小篆的 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 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今文字属于符号表意文字;主要特点是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词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 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14、今文字的发展主要是字体的变化。 15、今文字字体的种类有主要是隶书和楷书,另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 16、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把篆书圆转绵长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 17、秦代的官方标准文字是小篆;汉代官方标准文字是隶书。 18、东汉隶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形体益加方正,笔画更为匀称,且增加了波势和挑法。即运笔时横、捺等笔画有 如波浪起伏之状,某些笔画在收笔时,作向上挑起状。 19、和隶书相比,楷书的不同之处主要在笔势方面。楷书取消了波势挑法,变隶书的慢弯为硬勾。此外,字的整 体形状也由隶书的扁平变为正方。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教材第1页---2页) 答:早在先秦时期,一些学者,就开始了对汉字的思考,他们对于汉字的本质、起源与功能提出了自己说法。 如《周易·系辞下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