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锚杆支护计算(实用荟萃)

锚杆支护计算(实用荟萃)

锚杆支护计算(实用荟萃)
锚杆支护计算(实用荟萃)

2.3 支护参数计算

根据锚杆加固作用原理,确定如下参数:

2.3.1锚杆长度

123L L L L =++=0.15+1.5+0.4=2.05m

式中,

1L —锚杆外露长度,其值主要取决于锚杆类型及锚固方式,一般取0.15m ,对于端锚锚杆,L 1=垫板厚度+螺母厚度+(0.03~0.05),对于全长锚固锚杆,还有加上穹形球体的厚度;

2L —锚杆的有效长度,即围岩松动圈的范围,通过查规范知一般取1.5m; 3L —锚杆锚固段长度亦即锚杆锚入坚硬岩石的长度,一般L3=0.3~0.4,由拉拔实验确定,当围岩松软时,L 3还要加大,取L 3为0.4m 。

为安全施工,取锚杆长度L=2100mm 长满足要求。

围岩内外围层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巷道围岩范围内各部分岩体,由于其距巷道周边的距离和岩性的不同,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作用是有显著差别的。根据这种作用的大小以及一般巷道支护控制作用的范围,可将巷道围岩分为内层围岩和外层围岩两部分,然后研究内外层围岩的结构类型及其与围岩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围岩控制原则。

(1)内层围岩。内层围岩是指距巷道周边较近的那部分岩体,其范围与通常意义上的松动圈范围相当。如图所示,内层围岩的结构与性质对巷道稳定性影响

最大。这部分岩体受开挖及风化等影响严重,最易出现破坏和冒落,围岩变形的绝大部分是由这部分岩体产生的,锚杆支护、注浆加固及人为卸压等措施大致上也是在该范围岩体中进行的。可见,内层围岩既是影响巷道稳定性的最关键部分,也是人为控制措施的主要的和直接的作用对象。

(2)外层围岩。外层围岩是围岩中距巷道周边较远的那部分岩体。与内层围岩相比,外层围岩受开挖及风化等影响较小,受支护控制作用的影响也较小;总的围岩变形中,外层围岩所占比例很小,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也较小。

(3)内外层围岩之间的关系。根据上述定义可知.内层围岩的结构与性质是影响巷道稳定性的决定因索,外层围岩的结构与性质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要通过内层围岩来实现;支护控制的主要对象是内层围岩。内层围岩往往与支护形成整体承裁结构,外层围岩则是上覆岩层压力向内层围岩和支护传递的中介。

巷道围岩内外层结构

2.3.2 锚杆直径:

锚杆采用20MnSiⅡ级建筑用螺纹钢系列,锚杆的直径根据杆体承载力与锚固力等强度原则确定,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