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析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板鞋竞速的技术

探析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板鞋竞速的技术

探析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板鞋竞速的技术
探析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板鞋竞速的技术

探析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板鞋竞速的技术

(以三人板鞋为例)

摘要

板鞋竞速是少数民族一项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以其特有的健身性、竞技性等特征,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1]。板鞋竞速起源于广西壮族,近五年来开始在全国推广。板鞋竞速是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新增设项目,其技术的介绍本就不是很多,比较全面的更是没有。如今许多学校正在开展推广此板鞋竞速,由于是民间流传的,因此缺少相关文字记载。本文对板鞋竞速的起源及项目特征作了简单介绍,根据笔者连续参加四次大型的板鞋竞速比赛的经验总结,对板鞋竞速的技术动作有了详细的说明,对其他笔者的观点进行过总结、尝试,对板鞋竞速运动技术进行深入了解和参与多次实践,对本文提到的板鞋技术做过多次验证,旨在为全民健身运动,更好地在学校及其娱乐场所推广板鞋竞速、为板鞋竞速训练与比赛提供一定的理论技术参考依据,同时也希望有越来越多人喜欢少数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喜欢板鞋竞速运动,学会板鞋竞速运动,参加板鞋竞速比赛,体会其中的乐趣。

关键词:板鞋竞速;跑;蹬;摆;技术;三人

Analysis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Athletic Shoes Racing Technology

Abstract:Athletic shoes(to three people for example )is Minority a kind of unique distinctive traditional sports events, have special fitness sexual、athletics characteristic, By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s favorite, Athletic shoes originated in the Guangxi Zhuang, Began nearly five yeas in the national promotion, Athletic shoes is the eighth national minority games new project. Its introduction to the technology this is a lot, more comprehensive is not.Many schools are now promoting this shoes racing,because it is folklore so a lack of related text records.This article on the origins of racing shoes and introduce a simple item characteristic,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continuously in three large shoes of racing game experience, Technique on plate shoe racing ha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n the opinions of others I have been summarized and trying. to Board racing shoes motion technology for deep understanding of and participation in various practice, Shoe technology referred to in this article several times verification, To provide for the nationwide physical fitness campaign, Better in schools and places of entertainment and Promotion Board shoes racing ,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s for the plate shoe racing provides a theory of technical reference, At the same time want to have more and more people like shoe racing sports, Society Board shoes racing sports, Participate in the plate shoe racing sports, Experience the fun.

Key Word:Athletic shoes;Running;Pedal;Pendulum;Technology;

There people

目录

引言 (1)

文献综述 (1)

1研究对象与方法 (2)

1.1研究对象 (2)

1.2研究方法 (2)

2 板鞋竞速的起源 (2)

3 板鞋竞速运动技术 (3)

3.1板鞋竞速运动简介 (3)

3.2板鞋竞速运动起跑前的准备姿势 (4)

3.2.1 齐头并进式 (4)

3.2.2 前后开立式 (4)

3.3板鞋竞速运动的起跑技术 (5)

3.3.1起动技术 (5)

3.3.2起跑后的加速跑 (5)

3.3.3加速跑技术 (6)

3.4途中跑技术 (6)

3.5冲刺跑技术 (8)

3.6板鞋竞速弯道跑技术 (9)

4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引言

板鞋竞速源于广西壮族民间的“三人穿板鞋”,三人穿板鞋是自明朝以来就广泛流行于广西壮族民间的一种体育竞技活动。三人穿板鞋经过不断表演和竞赛,已形成较规范的比赛规则,并被称为“板鞋竞速”。通过板鞋竞速的训练,它给我们的远远不止是表面上的竞赛成绩,板鞋竞速还能增强人的集体意识、培养人的团结精神、磨练人的意志。随着板鞋竞速的出现和在广西第5、第6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及全国第4、第5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作为表演类的竞技项目,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国家的重视。2005年,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将“板鞋竞速”项目列为2007年11月在广州即将举行的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2],2010年,在我省地州城市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也相继增加了板鞋竞速。板鞋竞速不但能增强体质,而且运动步调一致,行走灵活,协调自然,很受壮族人民的喜爱。随着国家民委,体委的重视,板鞋舞、板鞋竞速在群众文体活动中开展得比较普遍,某些省市已该项活动纳入全民健身活动中。

文献综述

本人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国内学术界对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团结研究较多,陈科宁《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与探讨》一文中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及未来的发展。徐彩《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方向和策略的探析》中论述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方向。张瑛《浅谈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一文中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发展现状不平衡性,缺乏理论科学支持,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重视不够。梁文敏《板鞋竞速教学与训练研究》一文中阐述了板鞋竞速的起源与锻炼价值。

目前,国外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甚少,特别对板鞋竞速的技术研究几乎没有,由于受西方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冲击,使得一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缓慢或逐步消失。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各种原因使得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在消失。上述文献从各个角度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民族团结问题,但就壮族传统体育板鞋竞速很少涉及到,笔者从壮族板鞋竞速起源的大背景出发,对板鞋竞速的运动技术及特点开发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

举措,增强民族体育的发展后劲,加强体育文化交流。为我市开展更多的民族体育找到更好的切入点。然后才能逐步把民族体育推广成为大众健身娱乐运动,为大众人民生活提供更多的娱乐和健身方式。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本人2010年连续参加文山州第八届民运会、曲靖市第三届民运会、云南省第九届民运的经历,2010年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都在研究板鞋竞速技术,以及本人及其队友的训练以及尝试各种技术跑法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对象与任务,广泛阅读相关书籍与学报,通过电子阅览室,图书馆,上网等查阅大量与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资料。

1.2.2现场观察法

通过参加两次市级民运会、一次省级民运会中的板鞋竞速,并在现场认真观察过参加三次民运会的大部分板鞋竞速代表队的训练和比赛。

2 板鞋竞速的起源

图一广西壮族民间的三人穿板鞋

板鞋竞速起源于广西壮族的“板鞋舞”,广西壮族的民间叫法是“三人穿板鞋”,“板鞋舞”是生长于壮族民间艺术沃土上的一朵瑰丽奇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力丰富,它借助道具敲打和音乐伴奏,跳出协调一致的优美舞姿。一般由九位壮族男女青年三人一组,穿着六只近两米

长的板鞋,踏着优美的旋律走动,险象环生,饶有风趣,随着乐曲转换,姑娘小伙们还能穿着长板鞋欢快地跳起现代三步舞。“板鞋舞”起源于明朝广西那地土司的木枷练兵法。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侵犯江浙沿海,明王朝要广西出兵,广西要那地土州出三百兵士消灭倭寇。土司罗武杰立即征招三百人进行训练,新兵初次操练,步伐很难一致,土司下令用木枷将新兵的双脚夹住,三人连成一伍,九人排成方队,统一步伐,只能向前,不准后退。经过严格训练后,这支队伍战法独特,勇猛顽强,为平倭寇立下了功劳。从此,三人木枷练兵法开始流行民间,演变成“三人穿板鞋”比赛。关于三人穿板鞋在当时还有一个用途,那地州有一座叫“敢喊”的崖壁上有一幅岩画,为三个人的脚连在一块长条的板状物上,与传说中的木枷锁极为相似,木枷锁,是明清时期当地土司用以束缚奴隶的刑具,用于防止犯人逃跑。“板鞋舞”这项民间体育比赛项目经过艺术加工,发展成了“三人穿板鞋”,也就是今天的板鞋竞速。

关于板鞋竞速的起源还有另一个说法:板鞋竞速源于“三人板鞋”,三人板鞋是自明朝以来就广泛流行于广西壮族民间的一种体育竞技活动。据传,明代倭寇侵扰我国沿海,广西土官瓦氏夫人领旨率兵赴江浙抗倭。瓦夫人为让广西壮族的勇土步伐整齐,命令每三名勇士同穿一副木板鞋齐步跑。经过训练,勇士战斗力大增,很快挫败了倭寇。后来,广西壮族民间开始效仿瓦氏夫人的“同步”练兵法,在田头地角、房前屋后开展三人穿板鞋竟速。

3 板鞋竞速运动技术

3.1板鞋竞速运动简介

板鞋竞速是由多名运动员一起将足套在同一双板鞋上,在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以在同等的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多少决定名次。比赛中,三人同踏一副“木板鞋”,后面二人双手分别搭在前面队友肩上或扶在队友腰部,在规定的距离内,先抵达终点者为胜。比赛板鞋以长度为l00cm,宽度为9cm,厚度为3cm的木料制成。(以三人板鞋为例)每只板鞋配有三块宽度为5cm护足面皮,分别固定在板鞋规定的距离上,护皮以套紧脚面为宜。第一块护皮前沿距板鞋前端7cm,第二

块护皮在第一块护皮与第三块护皮的中间,第三块护皮后沿距板鞋末端15cm。竞赛分男、女60m、l00m单项及男、女子2×l00m混合接力共五个项目。比赛场地在标准的田径场地上进行。场地线宽均为5cm,跑道分道宽2.44—2.50m。可根据比赛的需要和场地状况设置跑道的多少。在竞赛规则方面,它与田径中的短跑规则相似,但也有许多独具特色的地方,其具体的竞赛规则见2006年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审定通过的《板鞋竞赛规则》。

3.2 板鞋竞速运动起跑前的准备姿势

起跑主要通过站立式起跑,但其动作则分为“齐头并进”式和“前后开立”式。起跑发令分为“各就位”和“鸣枪”两个步骤:在发令员发出“各就位”口令时,各道次三名队员共同套好板鞋并行至起跑线前,板鞋前端不得触及或超过起跑线;各组队员在做好起跑预备动作之后保持相对静止,集中精力,发令员枪响后运动员方可起动。

3.2.1齐头并进式

此起跑方式要求比赛队员听到“各就位”口令后,迅速穿好板鞋并行至起跑线前,两只板鞋前端尽量靠近起跑线,并降移重心至左腿做好起跑的准备。此起跑方式的优点在于比赛中三名队员能够低、小、平、快的跨出第一步,为迅速跨动第二步和加速进打下良好的基础。其缺点主要体现在起跑变换重心时,队员之间整体重心的下降、前移控制难度加大,易导致起动不同步影响成绩甚至出现大的起跑失误。

3.2.2前后开立式

此方法要求比赛队员在听到“各就位”口令之后,类似于不用起跑器的蹲锯式起跑,还有一种就是类似于不用起跑器的站立式起跑,一前一后置两只板鞋于起跑线前,后面板鞋前端距起跑线控制在30—50cm左右。此起跑方式的优点在于其起跑为田径比赛中惯用方式,板鞋上的队员也可很好的控制住整体重心,便于同步起动,且起动后的稳定性好,不易失误。其缺点主要体现在板鞋的运动特性上,所跨出的第一步相对起跑线而言略小于前一种方式,且第二步的衔接不如前一种方式顺畅、有力。对于起跑前的准备姿势,根据笔者的多次训练与比赛,

笔者认为“前后开立式”中的类似于不用起跑器的站立式起跑更科学一些,因为站立式起跑起到速度更快、更自然,而且也很容易调整。

3.3板鞋竞速运动的起跑技术

3.3 .1 起动技术

起动(以“前后”式起跑过程中,右脚作后蹬脚为例):“各就位”准备就绪,在听到枪响后,三人右脚同时迅速用力蹬离地面,向前快速的迈出第一步,力争做到低、小、平、快。在此过程中,三人动作各有不同。前面的队员略勾脚尖起到牵引、拉带作用,中间队员也略勾脚尖,起稳定和拉送并举的作用,最后一名队员主动向前推送板鞋前行,与此同时,最前面的队员应积极摆动手臂,队员的整体重心稍稍抬起。在紧密衔接的第二步加速过程中,三人右脚带动板鞋同时用力蹬离地面后以大腿带动小腿,膝领先,脚掌离地面较近地面向前摆出并积极下压迈出第一步的同时,左脚充分蹬离地面。右腿向前摆动结束时,大腿积极下压,用脚掌着地,与右腿积极下压的同时,左腿迅速前摆,右腿迅速蹬地,继续向前跑出。配合两腿的动作,最前面队员躯干逐渐抬起,两臂用力前后摆动,后面两名队员双手分别扶住前面队员的腰骶部,身体略向前倾出,并积极向前伸腿送髋[3]。在起跑的整个过程中,两腿蹬起跑器和两腿的蹬摆配合是起动快的关键。3.3.2 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

起跑后的加速跑是指从后脚板登离地面到途中跑之间的这一段距离[4],其任务是在较短时间内尽快发挥较高速度,迅速进入途中跑。起跑后,向前迈出的第一步不宜过大,以免第二步跟不上节奏,导致脱板。重心迅速前移,两臂积极摆动,三人保持身体协调与平衡,步长逐渐加大,步频逐渐加快。起跑后的加速在比赛中运用相当关键,运用得好比赛成绩就相应地提高,运用得不好成绩就会不理想,甚至出现失误,乃至脱板,留下遗憾。

3.3.3 加速跑技术

起动以后由于逐渐加长了蹬地腿后蹬和摆腿的向前摆动,步长逐渐加大,频

率逐渐加快,因而使人体向前运动的惯性逐渐加大,使跑的速度迅速增加。从理论上而言,当跑速接近最快、步长接近最大、身体前倾角度与途中跑相同时,此时就过渡到途中跑[5]。基于受到板鞋长度及板鞋护足面皮间距限制的影响,板鞋竞速过程中三人均无法全力做到最大的频率和步幅的跑进,因此三人之间应适当控制好自己的步频和步长也显得尤其重要。而在此过程中,能否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加速度,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比赛的最终成绩,这也是板鞋竞速中最关键的一环。此过程中,三人之间的合作与分工,协调与配合的能力也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在起动后,最前面的队员必须全力全速充当“火车头”的作用,拉动队友向前加速;后面队员起着向前推动、前送并控制板鞋在空中的摆动的作用;中间的队员则起着控制、稳定整体重心和协调前、后作用力及方向的作用。三人同心协力,通过有发出有韵律的口号,促使板鞋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大的加速。通常情况下,对于技术较好的运动队员,在起动的第二步即开始进入加速过程,以便更好的发挥成绩。对于高水平运动员而言,从起动到达到最大速度的过程一般为 15步左右。起跑从准备到完成起动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的细节较多,应主要注意和避免:(1)各就位后,身体重心应逐步过渡到身体左边并前移至起跑线前。(2)在起动后的第一步,后面队员前送的力量切不可用力过猛,否则易导致前面的队友脚部脱离板鞋护足面皮,出现掉板。(3)板鞋起动迈出的第一步不可过高过大,否则,紧跟的第二步加速过程将很难衔接上,影响到整体的加速过程。

(4)起跑时尽可能使板鞋面前端略高于水平面,避免板鞋面在跑动过程中出现前低后高的危险情况[6]。(5)在跑动的过程中,应注意脚尖要始终略为向上勾住护足面皮以防脱落。(6)对于初学者或技术不太完善的情况,宜采用“搭肩式”练习。(7)对于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应尽量采用“扶腰式”,因为“扶腰式”是最好发力,最接近徒手跑的技术。

3.4 途中跑技术

本图片来自于网络

途中跑是板鞋竞速中(60m除外)竞速的主要部分。途中跑是板鞋竞速中距离最长、速度最快的一段,是一个不断重复的周期性动作,其任务是继续发挥速度,并保持已经发挥的速度及优势,跑完全程其速度主要取决于三名队员跑动过程中技术运动熟练掌握的程度及默契程度、耐力、协调和稳定性。对于最前面的队员而言,其腿后蹬和摆动腿摆动的效果、躯干适度的前倾、两臂协调有力的摆动有利于充分发挥两腿的作用等类似于短跑运动,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身体前倾的程度加大,约为l5—2O°之间,躯干的姿势对两腿动作的平衡起着很大作用,且躯干前倾适当增大能减少后蹬角度;其二,当蹬地腿蹬离地面的一刹那,摆动腿的大腿摆至几乎与地面平行,小腿顺惯性向前摆动,脚掌保持自然的姿势,在即将着地时用前脚掌做“扒地”动作的同时,迅速向前勾脚尖;其三,在着地时采用全脚掌着地过渡脚尖;其四,着地及支撑时间较短跑时长。而对于中间和最后面队员而言,其技术动作和短跑则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为了尽可能的达到较大的步幅,在身体前倾的程度上,中间的板鞋运动员身体前倾程度达到30—35°左右,几乎贴近前面队员的后背,最后面队员则达到4O—45°左右,面部轻贴在中间队员背上;其二,由于受前倾程度的影响,后面两名队员采用侧视前行,并由此尽量使躯干姿势的固定而有利于两腿的肌肉用力;其三,中间队员积极前送以增大或保持现有的步长,后面队员则尽全力向前推动并送

出,来协同中间队员完成整个动作。

在途中跑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1)躯干前倾程度应以跑得快为原则,并要根据个人情况来确定。(2)为了充分发挥肌肉力量,在整个跑程中必须做到用力与放松相互交替。后蹬与摆动腿向前上方摆动阶段全身做到集中用力,在腾空阶段应该有短暂的放松,这样有利于下一步更多更快地用力[7]。(3)尽量保持跑动过程中的重心稳定,克服空中的摆动,做到两只板鞋跑运动的轨迹呈两条平行线。(4)在跑进的过程中,还应遵循稳中求快的原则,以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水平。(5)对60m板鞋竞速而言,途中跑距离相对较短其成绩主要取决于起动和加速过程,但仍然不可轻视。(6)多在地面进行“车轮跑”辅助练习。

3.5冲刺跑技术

本图片为笔者在云南省九届民运会板鞋竞速2×100米决赛率先冲过终点获得冠军冲刺跑技术又称为终点撞线技术,它是全程的最后一段,技术上和途中跑基本相同。快到终点时三人应保持上体的前倾角度,加快摆臂速度,保持途中跑的高速度跑过终点争取有利名次。由于体力关系,要注意撞线时控制好身体位置以防跌倒。终点跑应力求在疲劳情况下保持途中跑的正确技术,动员全部力量以最快的速度跑过终点。这时最前面的队员上体可以适当前倾,注意加强后蹬和两臂

的用力摆动,后面两位队员仍然保持原有的技术动作。到离终点最后一步时最前面队员上体迅速前倾,用胸部和肩部撞终点线,在板鞋后端跑过终点后再逐渐减速,注意不要突然停止,以免因突然减速而意外受伤[8]。由于到了比赛的最后时刻,体力不支,速度减慢,这是正常的,但是也正因为是最后的关键时刻,决定名次好坏的时刻,挑战极限的时候,所以笔者认为这时避免减速的最好办法就是利用意志力控制自己,三人感觉到速度减慢的时候同时怒吼一声,利用请神力量暂时忘记疲劳,瞬间加速,笔者连续参加过三次这样的比赛,平常的训练也是这样,所以笔者深有体会。

3.6 板鞋竞速弯道跑技术

板鞋竞速项目中男女子 2×100m 混合接力比赛过程中,前100m是由女子板鞋队在弯道上完成,后100m则由男子板鞋队完成。而女子队员能否掌握弯道跑技术也是决定混合接力能否取得优异成绩很关键的一环,因此对女子而言在技术上也应有相应变化,所以女子应结合板鞋进行弯道走、弯道跑的基本技术练习,提高全程竞技速度[9]。其一,女子板鞋队在弯道上起跑时,板鞋置于所在跑道的起跑线前,中点附近,并尽量保持板鞋前端正对的方向处在该点与跑道内侧分道线的切点的连线上,这样可行成直线起跑,以便更好更快的发挥起跑技术和速度。其二,在接近、到达切点之前三人躯干逐渐向左侧倾斜,最前面队员右臂摆幅大稍向前,左臂摆幅小稍向后,右腿向前上方摆动时,膝稍内扣,用脚内侧先着地;左脚向前上方摆动时膝稍外展,用脚的外则先着地。其三,在10m长的交接区交接棒时,由于交接区域较短,女子队进入接力区时,男子起动的时机要把握好。首先,男子队应站在站接力区外的预跑区,并稍靠近外道内侧缘;其次,应在预跑区根据情况提前起动,宜采用小步跑调整节奏,力争在达到一定速度的情况下和高速行进的女子队员在接棒区内前3—4m完成交接棒,以便形成男子跑距加长而女子跑距适当压缩,利用男子速度上的优势使整体成绩得到提高的目的。在交接棒中应注意:(1)起动的时机,避免出现等棒。(2)口令发出的时机,传接棒要果断。(3)在高速跑动过程中完成交接棒。(4)女子队员在没有完全完成交接时应继续保持原有速度跑进,防止交接不成功时可以补交一次。

4结论

板鞋竞速运动作为少数民族运动项目,目前在国内日渐兴起。研究板鞋竞速技术在于怎样能够跑的更快,对于板鞋竞速运动过程中的个中细节还有很多可探讨的地方有待于去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随着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对板鞋运动的重视,板鞋竞速运动将在全国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开展,一部分省市将其纳入全民健身计划中,而一部分高校已把它纳入了教学当中。本文在此分析研究其运动技术,其意义在于它既可运用于今后的训练和比赛,又能对将来的三人板鞋教学起指导作用。在板鞋竞速技术教学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可让队员过早的在板鞋上进行过长时间的训练,最初应以了解、适应为主,先从训练队员的基本身体素质抓起,尤其要注重队员的速耐与协调性。板鞋竞速作为一项在田径场上进行的运动,其技术要求比较复杂, 科学合理的进行板鞋运动员的选材是重要并且关键的一环,需要参与者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10],勇敢、坚毅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精神,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取得更加出色的成绩。值得注意的是,板鞋竞速在比赛中,要集中精力,保持高度的配合默契,否则就会出偶然性事件[11],比如,2010年11月的云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的板鞋竞速比赛,曲靖市代表队完全有能力包揽板鞋比赛的全部金牌,但就是因为比赛中女队在60m板鞋竞速中注意力不集中,以至于出现致命失误,接近终点2m 左右人与板鞋脱离了,以至于影响到我们男队的情绪,我们男队在内心都有着一种为女队出气的冲动,导致比赛时三人都认真发力,但是却忘记了默契的配合,导致发力不一致,最后结果女队一样,人与板鞋脱离了。板鞋竞速是三人的,所以集中精力互相配合才是最重要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梁文敏.板鞋竞速教学与训练研究.广西技术师范学院体育部,2008年第九期

[2]李颖川.北京奥运会与奥林匹克教育[J].北京奥运论坛,2003 (5).

[3]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编写组.运动训练学(第2版) E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35—137.

[4]张文波.浅析三人板鞋竞速技术以及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5]美国田径运动协会编,刘江南等编译.美国田径训练指南(第1版)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32—34.

[6]姜钊.三人板鞋竞速的运动损伤调查分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2003,9 (3):75—76.

[7]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民族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79—281.

[8]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编写委员会.田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45 —148.

[9]段辉涛.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现状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

[10]张孟雁.重庆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板鞋竞速的现状与发展.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10第29卷第3期

[11] 黄友军,唐志云.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板鞋竞速”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百色学院报,第21卷第6期

本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敬龙军讲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敬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一年来,敬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上给我引导,在此谨向敬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跳绳、滚铁环进体育课堂 长期以来,由于受竞技体育、体质教育的影响,我国中小学校体育课程主要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体育课程教学从动作的学习到场地器材的配置规格,都是竞技化,西方的,很少考虑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和可接受性。相对外来竞技运动项目而言,我国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既有很高的娱乐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许多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不受场地、器械设备、年龄等条件的限制,既经济又便于开展,有好多内容以其娱乐性,趣味性等特点,深受学生的欢迎,是平时学生喜爱并在课间玩耍的项目,把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传统项目进行开发改造引入于小学体育课堂中来,不仅是对学校体育内容的补充和发展,而且会极大地丰富学校体育的课程内容。本课题以西城少年宫幼儿艺术班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等方法,对当前本小学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在小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包括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两大部分,调查部分主要阐述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现状、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特点及教学功能和价值、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是否可行和其进入学校体育教学的途径。实验研究就具体的两个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跳绳和滚铁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改编,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哪些教学原则,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提出了三个实验假设:学生对跳绳和滚铁环这两个体育项目很喜欢;跳绳和滚铁环这两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锻炼效果与现代体育项目的效果差别不大;跳绳和滚铁环这两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适宜在小学推广。通过教学实验验证这两个项目深受学生喜爱,这两个项目具备推广的条件和价值,这两个项目能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起到锻炼效果。并通过这项教学实验为其它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如何进入学校体育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因素,得出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适合在学校体育中开展,应大力推广。 关键词:民间体育项目小学体育教学 以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自豪感。体育教师和学生传达课程改革新思路,让他们改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从思想上重视民间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先将近年来课程改革中有关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面的新成果传达给学校的领导和参与实验研究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通过实国家特别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与研究工作,已逐步整理出了许多富有民族特色体育项目。 发掘民间传统项目进课堂,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我宫从上世纪200年代开始,对流传于民间的传统体育活动—滚铁环进行了发掘、研究,并结合现代运动的特点,进行了创新,把滚铁环这项体育活动引进了我宫的体育课堂。现把我们发掘、整理、研究、创新的滚铁环运动介绍如下: 1.铁环队列练习。其一,学生成四路纵队或二路纵队,听统一口令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滚铁环走。转身时,滚环用手帮助控制。其二,滚铁环进行S’’走,或进行螺旋形和反螺旋形行走。可提高队列练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2.铁环操或舞。手持铁环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各种器械操或单、双人、多人舞。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形体美的教育。 3.滚铁环跑。可滚着铁环进行快速跑、耐久跑、上下坡跑等。提高学生进行快速跑、耐久跑的兴趣,发展学生跑的能力。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纲

《公共体育(Ⅲ)》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通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的学习,有效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解认识,深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俗习惯与文化内涵,将各民族文化内涵融入到民族传统体育之中,使学生掌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社会功能和教育价值。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竞赛规则与实践。 三、基本内容与要求 理论部分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知识 1.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概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1.2介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1.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规则 (一)教学目的:掌握民族传统体育的定义、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社会功能和教育价值,掌握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了解区域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项目的挖掘整理。 (二)重点与难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特点和社会功能。 (三)基本内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社会功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规则等。 实践部分

第1章珍珠球 1.1 珍珠球运动的概况、运动特点 1.2 珍珠球基本技术:水区队员的技术、封锁区队员的技术、得分区队员技术。 1.3 珍珠球基本战术:水区队员与抄网队员的战术配合、水区队员与持拍队员的基础配合、珍珠球的防守。 1.4 教学比赛 (一)教学目的:了解珍珠球的起源、发展、运动特点,掌握珍珠球的技术动作和战术运用。 (二)重点与难点:珍珠球的基本技术动作与技战术运用。 (三)基本内容:传投球技术;抄网技术;挡板技术;进攻与防守战术配合。 第2章蹴球 2.1 蹴球运动的概况、运动特点 2.2 蹴球的基本技术:正撞球技术、侧撞球技术、回旋球技术、发球技术 2.3 蹴球的基本战术:失分战术、走球战术、借力战术、开局发球战术、5分球战术、8分球战术、抢分战术、1米战术、回避球战术 2.4 教学比赛 (一)教学目的:了解蹴球的起源、发展、运动特点,掌握蹴球的技术动作和战术运用。 (二)重点与难点:蹴球的基本技术动作与技战术运用。 (三)基本内容:回旋球技术;定位球技术;双蹴球技术;推球技术。 第3章花炮 3.1 花炮运动的概况、运动特点 3.2 花炮的基本技术:握炮技术、传接炮技术 3.3 花炮的基本战术:快攻战术、阵地突破 3.4 教学比赛 (一)教学目的:了解花炮的起源、发展、运动特点,掌握花炮的技术动作和战术运用。 (二)重点与难点:花炮的基本技术动作与技战术运用。 (三)基本内容:跑动与掩护技术;抢空中炮、交手、传接炮技术;抢跑和冲炮台技术;防守配合技术。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图文) 第一集:中国剪纸 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刀铰出为主,趣味浑朴天然,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参入剪纸艺术,而千家万户拥挤在一起,相郊成习,需要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一刀多张便改为刻刀雕刻为主,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然而,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所以现代新兴剪纸艺术孕育而生。 新兴的剪纸,首先是切合新时代人的心里与审美需要,投其所好,画面饱满不避繁琐,反受欢迎。 第二集:古画 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传统,是举世睹目的珍贵文化遗产。早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楚国的两幅帛画,就以其生动的气韵,简洁的笔墨,流畅的线条,表达出完美的意境,确立了中国绘画艺术以线条造型的民族风格形式。发展到魏晋南北朝,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同时,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此一时期的代表作是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时的艺术特点,其技法比前代有了长足的进步。隋,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绘画艺术综合了前代的风格,为唐代的大繁荣奠定了基础。展子虔的“游春图”,标志着山水画的最终形成,其影响深远。唐五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开创了新纪元,五代时期,花鸟画从人物山水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画科,山水,人物,花鸟等各类,均得到了极大发展,题材广泛,名家辈出,成就卓越,对后代影响至大。宋代承继前朝,全面发展了各画种,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盛极一时,其光辉璀璨,照耀百代。中期出现了以水墨写意为主体的文人画,讲求诗书画统一,注重笔墨情趣,是富有生命力的画派新支。元代绘画,直接师法唐五代,是文人画大发展的时期,将书法融入画法之中,在笔墨技巧上起了新的变化,使水墨写意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明初承元文人画的余波,并加以发挥,旋继南宋院画而兴起院体画,盛极一时。中晚期文人画又大兴。明末清初以八大山人为代表的遗民画家发展了文人画,使之又进了一步,对后世影响颇大。入清以后,受董其昌画论的影响,画坛风气摹古大于创新,称为正统派。至中叶扬州八怪的出现,打破这种状态,成为各抒己见,打破常规,旗帜鲜明的艺术革新派。各类画科均在此阶段有所发展,同时,中西艺术也得到交流,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又一个繁荣阶段。及至清末,海上画派及后来的岭南画派的兴起和出现,是传统的中国画在吸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新风貌。吴昌硕和后来齐白石的出现,使大写意出现了新局面。到近代,由于徐悲鸿,林凤眠等一大批留学海外的画家出现,进一步融合了中西艺术,使中国画开始了一个崭新的纪元。中国绘画艺术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世界上独数一帜的风格,并对周围的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西方的绘画也从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运动项目介绍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运动项目介绍 一、项目介绍: 1.珍珠球: 模仿满族渔猎生产方式采珠人的劳动过程演编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时运动员可在“水区”内任意传投。拍或滚动“珍珠(球)”,力争让手持抄网。站在得分区内的本方队员采到“珍珠”,场面激烈动作优美,极富观赏性。 2.蹴球: 蹴球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源于民间广泛流传的踢石球,多流行于汉、满、蒙古、回等民族中,经过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的努力,蹴球现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规则,进入了推广普及阶段。在10米见方的平整土地或塑胶地面上进行比赛。以高度准确、灵活多变的战术斗智斗勇,以击中对方保全自己为目的,以得分多少定胜负。 3.毽球 毽球运动是侗族、苗族、水族同胞喜爱的体育项目,由手毽演变而来,比赛场地长11.88米,宽6.1米,中间以球网相隔,类似于羽毛球场地,比赛技法以踢、触为主,可用头、脚及身体接球,但不能用手臂触球。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得分方必须是发球方(第三局采取每球得分制),以先得15

分者为胜一局。 4.陀螺: 又叫“得螺”、“格螺”。打陀螺在各民族民间流行已久,有单人、双人、多人对打,赶动打,赛旋、打中赛旋多种形式,陀螺制作有木、陶、竹、牛角等,形状大小多样,击打者上下肢、腰、眼睛、大脑都在运动,泥地、草地、硬地均可开展,老少皆宜,设个人、团体、男女组别比赛。 5. 板鞋竞速: 板鞋竞速是由多名运动员一起将足套在同一双板鞋上,在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以在同等的距离内所用时间多少决定成绩名次。目前正式的比赛项目包括:男女60米,男女100米和男女2×100米混合接力五个项目。板鞋竞速是少数民族中较为盛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6. 推铁环: 半个世纪前在北京市盛行的各族儿童喜爱的游戏项目,经过加工整理1995年起列为北京市民族运动会竞赛项目。比赛的实质是比速度,一是直线前进的竞速,二是通过各种障碍的竞速,还有4人合作的接力赛。 7. 夹包: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实施方案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民族团结,发展民族体育,构建和谐芷江。争取在省、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取得优异成绩,为芷江增光。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二、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龙文忠(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 副组长:唐光金(县教育局副局长)张绍发(县体育局副局长)杨敦植(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张大垠(芷江三中校长)成员:田明凡蒲中川杨国和张小明李良秋杨铁钢 三、各队教练员名单: 秋千:杨国和(三中教师)高脚竞速:张小明(三中教师) 蹴球:李良秋(三中教师)板鞋竞速:杨铁钢(三中教师) 陀螺:蒲中川(职中教师)射弩: 四、运动员选拔方面: 按照《芷江侗族自治县常务委员会会议纪要》工作安排,每期招收25名优秀运动员。各队根据项目特点选拔运动员。选拔时间为2008年6月1日―――6月15日。在选拔运动员期间,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县教育局分别派人协同教练员到各学校选拔运动员。 五、运动员管理及补助方面: 经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研究决定,每年向芷江三中拨5万元人

民币。运动员补助由芷江三中负责。 (一)、凡是被招入的学生运动员: 1、确保进入芷江三中学习,并与其它三中学生同等待遇。 2、必须接受芷江三中的管理。 3、学生生活补助费每年不少于1000元人民币。对学习成绩好,服从安排,训练成绩优秀的学生可突破1000元人民币。 4、训练和学习过程中,不听安排与管理的学生可直接退回。 5、对在省、市民运会获得好成绩的学生,给予就读芷江一中学习。 (二)、凡是被招入的社会运动员: 1、由教练员负责管理。 2、训练补助由芷江三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造册发放。 六、学校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纳入正常教学计划,每月用3――4节的时间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并各队利用每周星期二、三、四业余时间进行技能、技术方面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90分钟左右。 七、运动场地维修、器材购置、医药费、学生保险费由县民族宗教事务局进行预算与支出。 八、教练员补助: 为更好的激励教练员训练热情、科学、有效的工作,给予教练员平时每次训练20元的训练补助费。集训期间每次训练30元的训练补助费。 九、目标与任务: 为在省市民运会取得好成绩,打造一支能吃苦,能打硬仗,能夺取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讲课讲稿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一、传统节日 ◇1.泼水节 傣族的新年称为“泼水节”,时间为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一般为3-4天。节日清晨,人们穿着盛装,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听佛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用象征吉祥的清水互相泼撒嬉戏,以示祝福。其间举行划龙舟比赛、跳象脚舞和孔雀舞,放升高,节日气氛达到高潮,青年男女则进行丢包活动,谈情 说爱,选择配偶。(傣族)2.三月街 是大理白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云南省和全国少有的规模最大的物资交流盛会。据史料记载,三月街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最初带有浓厚的佛教庙会色彩,后来逐渐发展成交易货物的集市,而且规模越

来越大,内容也更丰富,除集市经贸外,还有唱大本曲、打霸王鞭等传统文艺活动和赛马、赛龙舟、射箭、田径等 民族体育表演或竞赛。(白族) ◇3.火把节 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其中以彝族和白族的火把节最为隆重,最具代表性。到了火把节之夜,村村寨寨都要竖起一个高丈余的大火把,各家的小火把放在大火把周围,以示团结齐心。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围着火把唱歌跳舞。高潮时,人们还要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绕住房和田边地头巡游,边走边唱,并发出阵阵宏亮的歌声的吼声;火把相连,形成条条火龙,蔚为壮观。火把节期间的白天,人们将参加摔跤、赛马、斗牛、爬杆等活动和比赛。

(彝族)(纳西)

(基诺族) (拉祜族) 4.踩花山 苗族盛大的传统佳节,一般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节日期间,能歌善舞的苗族人民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涌入固定坝坡上,由村寨有威望的人将五彩花杆插好,进行跳舞、跳狮子、斗牛等活动,活动的优胜者将爬到花杆顶上取下奖品(一个猪头和两瓶好酒),此时场中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流变及发展趋势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流变及发展趋势 1导论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体现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然而,在现如今这个西方竞技体育占绝对统治地位的体育大家庭中,我们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地位岌岌可危,甚至面临着被淘汰的窘境。当我们走进争奇斗艳、热闹非凡的运动场地,观看着全世界人都为之疯狂的奥运比赛时,不禁要问自己,我们一直引以为自豪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身影何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路在何方?……带着对这一连串问题的思考和追问,我们不由得把目光聚焦在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发展历程之上,为的是寻找其发展规律和趋势,探求民族传统体育未来的发展思路。 2相关概念界定 2.1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的界定 “民族传统体育”是指世界各族人民在其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兼有民族性和传统性的各种体育活动的总称。本文研究的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它只包括中国56个民族中的传统体育项目。 2.2“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流变”的定义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流变”就是指在五四运动前后至今的近百年间,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流传变化。现代流变的核心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3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3.1研究对象 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和现实条件,本课题采用个案法以中国武术和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湖南平江县的九龙舞为代表进行研究。 3.2研究方法 3.2.1文献资料法 分别在武汉体育学院图书馆、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文献资料室、恩施州文体局资料室等收集了大量有关本研究的资料。 3.2.2田野调查法 调研组在2008年5月赴湖北恩施进行调研,在恩施州文体局的大力支持下,对利川、咸丰、宣恩、湖北民族学院、盛家坝民族中学、柏杨镇小学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2008年8月和2009年1月,调研组又分赴湖南的湘西等地,采访当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织管理方案(最新)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织管理方案(最新)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全国民族运动会)组织工作,提高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国民族运动会由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承办,每4年举办一届。 第三条全国民族运动会以“平等、团结、拼搏、奋进”为宗旨,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为目标,坚持“特色鲜明、务实节俭”的办会原则。 第四条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应当全面落实全国民族运动会组织管理工作的主体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建立完善廉洁办赛的制度和机制,严格执行党纪党规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确保筹办工作廉洁高效。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五条全国民族运动会设置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组委会工作机构应设竞赛表演部、接待保障部、新闻宣传部、大型活动部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其他工作机构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并与运动会筹备工作机构设置基本衔接。

第六条组委会及其工作机构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人员共同组成。 第七条各比赛项目应成立仲裁委员会。 第三章主办单位权利和职责 第八条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是全国民族运动会的权利拥有者,拥有与运动会相关的一切权利,包括但不限于运动会的组织、利用、转播、录制、申述、复制、获取和散发的全部权利,不论是以何种形式、现存的或将来发展的所有权利。 第九条赛事组织管理。 (一)制定总规程和单项规程。 (二)制定比赛项目规则和裁判法。 (三)制定比赛器材清单。 (四)制定体育道德风尚奖评选办法和竞赛表演纪律规定并组织实施。 (五)确定比赛项目裁判长、副裁判长,选调执裁裁判员,指导承办单位培训裁判员。 (六)确定比赛项目仲裁委员会成员。 (七)组织运动员登记、报名、交流工作,审定运动员参赛资格。 (八)组织比赛项目抽签工作。 (九)组织比赛场地、器材和相关设施设备验收工作。 (十)审定奖杯、奖牌、证书设计方案。 (十一)审定裁判员、仲裁服装设计方案。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高脚竞速训练初探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高脚竞速运动训练研究 胡应国 (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云南昆明 650031) 摘要:2003年的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将高脚竞速项目列为比赛项目,作为一项正处于积极发展中的民族体育竞技项目,尽管在历届运动会中创造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在运动训练中还是有许多方面值得探索、研究、实践,以便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笔者认为可以从高脚竞速的技术,身体素质的力量、速度、耐力、协调与稳定性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训练来提高高脚竞速的训练水平,进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高脚竞速训练方法 引言 高脚竞速运动是流行于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项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也被称为“高脚马”、“踩高跷”、“竹马”或“骑竹马”。是云、湘、鄂、渝、黔等省边境各县市广大哈尼族、土家族、苗寨盛行的一项民间传统的体育活动。多少年来一直为该地区各民族青少年儿童所喜好。在云南红河洲哈尼族人民称它为“色嫫兹”,也有“高跷”和“双拐”之称。相传哈尼人民为行走荆棘地和穿林过河所使用的一种特殊工具。这种特殊的工具是在两根木棍上分别捆上一个脚踏板,然后脚踩在踏板上,用手握扶着木棍,手脚并用,左脚左手、右脚右手同时迈出行走。高脚竞速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说是少数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体现。在2003年举行的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被定名为“高脚竞速”,并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之一。 高脚竞速运动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在云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都得到了顺利开展。湖南省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大会于1985年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举行,湖南省体委和省民委不但制定了《高脚竞速竞赛规则》,还将高脚竞速列为正式比赛项目。2002年云南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也把高脚竞速列入比赛项目。通过不断的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阐释_卢鹏

第37卷成都体育学院学报Vol.372011年第10期Journal of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No.10.2011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09年重点项目:大香格里拉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研究(09SA039);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2009年度课题: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彝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以凉山彝族为例(YZWH0908)。 第一作者简介:卢鹏(1972-),男,四川罗至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收稿日期:2011-08-21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阐释 卢 鹏1,孙德朝 1,2 (1.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610101;2.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四川 成都610000)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这一“文化智慧之树”从“根”“茎”“叶”“花”四部分进行分层透视。认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质其“根”是文化底蕴深厚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文化依附性特征;“茎”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路径”,农耕文化对畜牧文化的浸润和畜牧文化对农耕文化的疾风骤雨是传播路径的主旋律;“叶”是与现代体育兼容并蓄发展“和而不同”的文化地理符号,茂盛程度代表着受“现代体育发展”影响的程度,叶脉纹路清晰可见;“花”是依附于诸多大型民族体育盛会、节日庆典、婚葬嫁娶和生产劳动之余的动态文化符号,其艳丽程度演绎着民族传统体育动态发展的文化历程。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智慧之树;文化功能主义;文化元素中图分类号:G80-0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9154(2011)10-0015-04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the Tree of Wisdom and Culture LU Peng 1,Sun De -zhao 2 (1.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101. 2.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u ,Sichuan , 610041)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his paper proceeds layered perspective about "cultural wisdom tree"from four parts :"root""stem""leaf"and "flower".The "root"of it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comes from a profound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as strong national culture dependence features."Stem"is like the traditional sports spreading "path",whose main theme is composed of the invasion of"the Agricultural Culture"on "the Animal culture"and the flurry of "the Animal culture"on "the Agricultural Culture"."Leaves"are the cultural geographical symbol ,whose luxuriant degree represents their influenced degree by modern sports development ,with the leaf texture clearly visible."Flower",as a dynamic cultural symbol ,is attached to many large -scale traditional sports gatherings ,holiday celebrations ,marriages and funerals ,and other leisure time ,showing a dynamic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history. Key words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tree of culture and wisdom ;culture functionalism ;cultural elements CLC number :G80-054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1-9154(2011)10-0015-04 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研究,我国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梳理和诠释,绕远(2009)从文化学视野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和特质、文化源流、文化多元功能、体育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共融、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构想、少数民族 体育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全面阐释和论述[1] 。王俊奇(2008)从民俗体育学构建上就中西方民俗文化进行 了宏观探讨 [2] 。王岗、王铁新(2005)在从文化视角就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的基础上[3] ,(2007)从文化自 尊视域就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究[4] 。 此外,刘少英(2003)站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价值进行了论述,并就有机融入旅游进行了宏观思考 [5] ;在文化的冲突与交融过程 中,李蕾等(2004)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过程与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种类都有哪些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种类都有哪些? 中国民间工艺品 中国民间艺术工艺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这些工艺品大都与民间传说相关,材质有陶瓷、泥塑、布艺、木头、灯彩、吊饰、 丽江木刻、桦皮工艺、漆器工艺、兽皮工艺、砚石工艺、竹编工艺、漆器陶具、玉器工艺、大理石工艺、土家族黄杨木雕、瓷器、风筝、剪纸、麦杆画、年画、铅笔屑画、唐卡、拓真画、银 饰、纸编画、苏绣、鱼皮衣等。内容大都是精神活泼向上、吉祥如意、长命健康、富贵有余、儿孙满堂等,用于民间传统节日、传统宗教和民族饰品用等。这些民间工艺品流传广泛,生动有趣,代表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日常活动。中国民间艺术网站在此特别分类选择一些精品介绍给大家,供欣赏和参考。 中国民间绘画艺术 中国民间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民间绘画艺术已逐步发展为既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又富有生活韵味的民间性的现代民间绘画。中国民间艺术网站在此特别分类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介绍给大家,供欣赏和参考。 中国民间民俗 我国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不同民族乃至不同姓氏、家族都有不同宗教信仰。《慈利县志》记载说:“大庸所崇山外屏,少见天日,又性忍,刺肤血以事神者,千百成群,甚可笑也。”明代隆庆《岳州府志》也载:“沅澧流域,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清代《甄氏族谱》对武陵源一带的宗教信仰也作了记述:“其俗信巫尚鬼,事向王、公安等神,以宿晨傩愿为要务,敬巫师,赛神愿,吹牛角,跳仗鼓……”这便是我国民族宗教信仰的特点。历史上,中国家族先民以前历过“万物有灵”和“图腾”信仰历史阶段。因为道教、佛教和基督教、天主教的传入,逐步演变为多种崇拜。以至今天所说的民间民俗。 中国民间艺人 一天,我慕名来到广西藤县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的前身是1979年建成的李镇亚会议厅,1986年改建为共和国民族艺术博物馆并对外开放。馆内共存有中国最有名的艺术家以及著名诗人创作过的民族艺术专注,以及所收藏的数多种中国民间艺人作品。被誉为中国著名艺术博物馆之一。现在我中国民间艺术网站主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灿烂的民间艺术遗产,保护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可持续性发展,进一步挖掘、整理、传承、研究中国民间艺术,尤其是濒临失传的民族古歌、古舞、古乐艺术等。 中国民间影视艺术 在迄今为止的人类艺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灿烂的篇章,大概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并逐步成熟的电影艺术和随之产生的电视艺术。作为新的艺术门类的影视艺术,借助于光电的魔力,把逼近于现实生活真实的影像和声音再现于银幕和屏幕上,这不但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大众化,而且也使蕴含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生活经验的艺术内容,融入交流和接受的过程。使人们的精神世界表现和娱乐生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 中国民间舞蹈艺术 民间舞蹈艺术源远流长,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产生,经历代发展,传承至今,其种类因地域而别,内容十分丰富。 舞蹈《跑帷子》和《跑阵舞》是由古代战争中的陈兵布阵演变而来。《打独角兽》和《扛箱舞》反映了上古人与兽的搏斗。《龙舞》、《狮舞》、《麒麟舞》、《赶犟驴》、《竹马舞》和《猫蝶舞》是典型的模拟舞蹈。《打春牛》和《打铁舞》是模仿人们生产劳动时的情景。《八美图》、《荷花灯》、《菊花灯》、《旱船舞》、《高

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项目展示

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项目展示 独竹漂 独竹漂是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一种独特的黔北民间绝技。独竹漂高手们脚踩一根楠竹,漂行水上如履平地。 “独竹漂”是指运动员脚踏漂流在水面上的单棵楠竹,依靠小竹竿划动实现水上漂行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选手表演时赤着脚选择的竹子大头直径约20厘米,无扭曲,手执一根细竹竿为“桨”,表演“乘风破浪”、倒退、转身、绕弯、换竿等绝技,颇有“一苇渡江”之妙。 标准化器材竹漂由3节总长7米、0.16米直径的玻璃钢圆管组合而成,它具有比天然竹子浮力大、速度快、不变形、可拆解、运输方便的优点;划竿为直径0.04米,2节总长4.5米的玻璃钢圆管组成。

摔跤 摔跤运动历史悠久.开展广泛,深受各民族喜爱。每逢年,节及重大喜庆日都要举行摔跤比赛。民族运动会设置五种民族式摔跤项目:

博克(蒙古族式摔跤)比赛设团体赛和个人赛,团体赛采用三人轮褰制.个人赛为单淘汰制。运动员均不分体重级别,俩人相遇以跤定胜负。胜负的标准:在比赛中,先倒地或膝关节及其以上任何部位先着地为负。 运动员一般穿着有金属铆钉镶边皮制的“卓得戈”(跤衣),“班泽勒”(跤裤),“策日布格”(彩带),“淘术”(套裤),“果特勒”(蒙古靴或马靴)和“布苏勒”(皮制腰带)。 且里西(维吾尔族式摔跤)比赛方法是:双方运动员必须先抓好对方腰带,裁判员发令后,比赛即开始。在比赛中,运动员双手均不得离开对方的腰带去抓握对方的其他部位。运动员可以用扛,勾,绊脚等动作将对方摔倒(肩胛骨着地,侧身着地或臀着地)为胜。比赛不分年龄,按体重分为52公斤,57公斤,62公斤,74公斤,90公斤五个级别。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 格(彝族式摔跤)运动员双手从两侧抓住对方腰带,通过腰,腿,脚(勾,掰,翘,挑)等技术动作应用,将对方摔倒为胜。赛前一天称量体重,安体重分为五个级别(标准同前)。比赛采用三跤两胜制。 北嘎(藏族式摔跤)双方运动员必须双手抓好对方腰带(可一手在前,一手在后,或双手在对方背后握抱)。运动员仅靠腰臂之力提起对方将其旋转摔倒,禁用脚绊或蹬踹对方。运动员肩,背,腰,臀,髋,头,体侧,任何一个部位着地即为负。比赛按体重分为五个级别,(标准同前)。 绊跤绊跤是满族,回族式摔跤。运动员按体重分为五个级别(标准同前)。两人身着摔跤衣,在10*10米的比赛场地上互摔,以巴对手摔倒为胜,并根据动作质量得1分,2分或3分,每场比赛三回合三分钟,中间休息

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简介

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简介 板鞋竞速 板鞋竞速是由多名运动员一起将足套在同一双板鞋上,在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以在同等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多少决定名次。 鞋竞速是壮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起源于明代。相传明代倭寇侵扰我国沿海地带,广西河池地区的瓦氏夫人率兵赴沿海抗倭。瓦氏夫人为了让士兵上步调一致,令3名士兵穿上一副长板鞋齐跑。长期如此训练,士兵的素质大大提高了,斗志高涨,所向披靡,失败了倭寇。后来南丹那地州壮族人民模仿瓦氏夫人练兵方法,开展3人板鞋竞技活动自娱自乐,挖掘了这项民间体育活动。 吹枪 吹枪是苗族人民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吹枪是用竹、木材料制成,长100厘米或120厘米不等。使用的是黄泥做成的弹丸,比赛是把弹丸放到枪管内,以嘴对枪管猛吹气,将弹丸射出击中目标,比赛分立姿和跪姿两种形式。 抢花炮 抢花炮是流行在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其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至今以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抢花炮就是把铁制圆环用红布或红绸扎成的花球用发炮器送入空中,待落下时众人奋力抢夺,抢到者即为优胜者。 武术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财富,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的武术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地域色彩和独特的风格。武术的竞赛项目一般分为:拳术、器械、套路三大类。

高脚竞速 高脚竞速原名为高脚马,是流行于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它与我国北方的踩高跷有其近似之处,运动员需两脚分别踏在两个高脚马的脚蹬上,一步一步地前进或后退,在高脚马上进行速度和力量的比赛。 马术 马上项目是蒙、藏、哈萨克、彝等众多民族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比赛的内容和形式也各有千秋。 射弩 射弩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云南、广西、贵州开展较为普遍。虽然射弩在国际比赛中也有,但是民族射弩比赛和国际标准射弩比赛是有很大区别的。民族射弩的弩箭必须由是竹制的,比赛时不得使用瞄准器。民族射弩包含立资和跪姿两种射姿而且都不能使用附加物,一场比赛的成绩是两种姿态的综合成绩。民族射弩比赛运动员还必须穿着本民族服饰更是射弩比赛的一大亮点。 打陀螺 陀螺又叫“得螺”、“格螺”。打陀螺是我国一项古老的民间体育活动在民间流传已久。打陀螺玩法多样,有单人对打、双人对打、赶动打、赛旋、打中赛旋等多种形式。陀螺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木制、陶制、竹制、牛角;有鸡型的、盘状的、最常见的是上部似圆柱下部似圆锥的。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论文参考文献范例.doc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发展及其特征.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 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 4 期. 毛艳 . [2].20世纪上半叶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分期问题. 《思想战线》 . 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 5 期. 毛艳. [3].世纪之交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现状——基于中国期刊数据库的主题 抽样定置分析 . 《艺术百家》 . 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1期.魏国彬.万晓萍. [4].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现代转型 . 《艺术百家》 . 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6期.魏国彬.万晓萍. [5].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几个特点. 《民族艺术研究》 . 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 3 期. 毛艳 . [6].文化转型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分化 . 《思想战线》 . 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 6 期. 樊华. [7].论民族地区高校“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 《北方音乐》 .2014 年 9 期 . 符伟 .

[8].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在城市剧院的传播研究 . 《神州(下旬刊)》 .2014 年 3 期 . 刘珊 . [9]."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京举行 . 《文艺研究》 . 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1期.戴和冰. [10].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艺术评论》 . 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1期.戴和冰. 二、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在城市剧院的传播研究——以国家大剧院为例. 作者:林慜劼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民族大学2013(学位年度) [2]20 世纪上半叶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史. 作者:毛艳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云南大学2007(学位年度) [3]文化转型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发展——以云南沧源佤族文化艺术为中心 的讨论 . 作者:樊华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云南大学2009(学位年度) [4].中国伊斯兰建筑艺术 . 被引次数: 3 作者:李琰 . 法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西北民族大学2005(学位年度) [5]论蒙古歌舞剧 . 作者:伊拉拉塔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

各民族传统节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各民族传统节日 篇一: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彝族的“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火把节”。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白天饮酒庆贺,进行斗牛、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到晚上举行篝火晚会,高举火把游行。无数火把在田间、山林穿越游动,景色十分壮观。小伙子们吹起激越的笛子,弹起动听的月琴和大三弦,和姑娘们跳起优美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蹈。“火把节”的源起,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聪明坚贞、抗暴而死的古代女英雄。它反映了彝族人民驱除邪恶、追求幸福昌盛的美好愿望。 苗族的“芦笙节”每年二月十三日至十六日,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芦笙节”。这几天,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完全沉浸在欢腾喜庆的气氛之中。村村寨寨的苗族人民,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在大大小小的广场上围成一个圆圈,小伙子吹起芦笙,姑娘们踏着芦笙

的优美旋律,翩翩起舞。芦笙是苗族人民喜欢的一种乐器,大的高四、五米,小的一、二米。芦笙节是苗族人民在春节之后,春耕之前,预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的节日,也是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和向对方父母显示自己才能的 时机。节日前,青年们常常把自己心爱的情人向母亲和嫂嫂透露。芦笙节时,母亲们通过对青年们的歌舞技艺的现场观察,品评他们的聪明才智,并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道德品质,劳动好坏,帮助子女选择好对象。在苗族人民中,不善于歌舞、道德败坏、劳动不好的人,是难以找到称心如意的爱人的。“芦笙节”期间,还举行斗牛、赛马和篮球比赛等。 京族的“哈节”“哈”在京语中是唱歌的意思。“哈节”也就是歌节。它是住在南海北部湾几十个海岛上的京族人民的传统民族节日。据传说,七、八百年前,有位歌仙来到京族地区,借传歌为名,动员大家起来反抗封建统治者。他的歌声悠扬动听,深受群众喜爱。后来,人们建了“哈亭”,以唱歌和传歌的方式纪念和赞美这位歌仙。于是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哈节”。哈节里唱的歌,称为“哈歌”,有固定的手抄歌本,由专人演唱,平时一般不唱。“唱哈”的角色有三个,一个男的称“哈哥”,专司操琴伴奏;两个女的称“哈妹”,轮流演唱。歌声婉转,琴音柔和,别具一格,饶有风味,歌词内容多受汉族诗词歌赋影响,或咏唱传统故事,或吟诵白居易的《琵琶行》,或叙说历史人物,或颂扬友谊与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 文化体系不仅是一种形态,而且是一套价值系统与行为模式。文化不仅具有外显的构架,而且具有无形或隐形的构架,从根本上制约、指导着人类的思维、行为,以及情感方式和表现形式。中华民族体育传统文化萌生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氛围中,潜涵着纷繁复杂的民族文化哲理和伦理价值观念。 (一)身心并重,内外兼修的体育观念 体育文化是身体与精神的高度统一,和谐发展。中华民族的祖先世代生活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中,习惯于相对稳定、和平宁静的生活方式,所以中华民族的体育文化带有浓厚的修身养性的特征。这也是东方体育文化区别于西方体育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以伦理道德为重点的体育特色 中华文明与道德风尚是举世推崇的,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伦理观念的制约下,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鲜明的道德教化痕迹,即使是以技击为特点的中华武术竞技,也以身体、武功、德行全面发展为重点,其守内、崇实、尚礼的风格正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的反映,这与古罗马角斗士在格斗中所追求的所谓勇敢、残忍相比,中华武术在价值取向和文化座标上的追求,显得更为深远,更加广博。 对精神道德的侧重使得体育运动的审美标准也被赋予了相应的伦理道德观,这种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和形式纷繁复杂,缺少西方体育的简洁明快,因此难以迅速推广和普及。 (三)高度吻合传统文化的体育形态 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系统结构中,人体生命观、贵生观、养生观的体育价值取向尤为显著。这也是东方体育文化从最高层次的哲学思维,乃至各种社会文化形态区别于西方文化的另一特征。 中国古典哲学中阴阳平衡的辩证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精气神相统一的人体生命观,为民族体育的养生思想奠定了哲学基础。这种体育文化精神,促进了那种通过人的意念、呼吸及身体运动,来调解机体内部阴阳平衡,活动气血,祛除疾病,增进健康,以获得超自然体验的特殊活动形式的顺利发展;另一方面它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竞技性运动的正常开展,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相背离。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极丰富的资源,也确有不适应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方面,需要对其进行梳理、整合,但决不能因此而放弃对民族自身内在的信仰、思想、文化素养的追求,这是民族存亡的关键。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挑战,机遇和压力并存。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华是文化创新的基础,优秀的文化必须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并能前瞻性地应对生存和发展问题。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应具有高度的忧患意识,责无旁贷地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世界,并使之发扬广大,为人类文明史增添色彩。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 西方体育文化,起源于古希腊、罗马的西欧文化。它是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市场经济的社会条件下,以城市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以竞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育文化。西方体育文化与资本主义历史条件以及竞争、冒险的哲学思想相适应,从而形成了重视“练形”、健美,讲究外在统一和激烈竞争的风格。奥林匹克运动文化便是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产物。它的基本概念或范畴,如尊重、和平、友谊、团结、公平、人的全面发展都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这些观念代表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它是一个超越体育范畴,影响波及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现象。 随着西方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对现代社会中精神颓废的生活感到失望和厌倦。而东方体育中强调“养生修性”,练养结合,动静平衡的体育思想,对西方人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他们试图从东方的处世之道和养生方法中寻求出路。 人类对仅追求胜负与狂热刺激的西方体育竞技日感不满,人们需要更多层面的身心体验和更深邃的高情感活动。东方体育具有注重肉体和精神统一的文化价值特征,在缓解高科技带给人类的不良影响方面,具有划时代的功能效应,成为满足人类精神需求,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的高情感体育活动。 东方的传统生命观、健康观和与此相适应的保健体育,蕴涵着人体生命科学的丰富内容,对指导人类保健活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奥林匹克运动文化风靡世界的今天,东方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悄然升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