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联网背景下乡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乡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乡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乡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乡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研究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5年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文件,明确提出了要通过教育扶贫“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面?Φ鼻捌毡榇嬖诘某窍缃逃?发展不均衡等难题,通过教育信息化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助力贫困地区中小学校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一体化的推进,对于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校摆脱发展困境、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科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基本素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帮助贫困家庭脱贫奔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重庆市贫困地区乡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重庆全市人口约三千万,主要贫困人口涉及到重庆14个国家级贫困县和4个市级贫困区县。其中,14个国家级贫困县为武陵山片区的丰都、黔江、武隆、秀山、石柱、彭水、酉阳7个区县,秦巴山片区的城口、云阳、奉节、巫溪、巫山5个县以及万州、开县2个其它贫困区县;4个市级贫困区县为涪陵、潼南、南川和忠县。通过发放问卷、走访调研的方式进行重庆市贫困地区城乡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现状调研。共随机发放问卷160份,问卷重点投放到县城、镇、乡三级相对贫困的中小学,问卷分别从贫困状况、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与软件设施、教育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应用、教育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和制度五个维度进行

了调查。得出存在的问题如下:

1.1教育信息软硬件数量不足、且硬件设备陈旧

“县城”、“乡镇”被调查人对本校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建设表示“满意”的分别占68%和32%。说明当前重庆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建设应向乡镇和乡村中小学倾斜。

1.2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和教育培训资源匮乏

乡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培训资源建设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共享其它教育机构或组织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二是学校创建自己的教学资源和培训资源库。受访的贫困地区中小学校中,只在少数几所学校创建了简单的教学课件和习题资源,对本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教育培训资源建设表示“满意”的仅占样本总数的14%。建设适合重庆贫困地区中小学师生的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和教育培训资源,应成为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之一。

1.3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

走访过程中,很多中小学校领导都谈到了由于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导致了校园网无人维护、多媒体教室和电脑室管理不善、病毒袭击等问题经常出现。80%的乡村中小学教师只会简单操作电脑。这种局面使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举步维艰。

1.4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程度低

为数不多的老师能利用网络获取教学资源和利用教育软件

制作课件。“经常”、“有时”、“很少”、“从来没有”四种情况下,获取和制作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教师分别占样本总数的10%、20%、30%和40%。县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程度高于乡村中小学。同时,乡村中小学教师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较少,导致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素养低。

2重庆乡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对策

2.1实施教师专业成长研训一体化

要实现互联网+背景下重庆贫困地区乡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这个目标,教师专业成长研训一体化是实现中小学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核心。通过培训、教研、科研一体化,使接受培训的教师明确自己角色,完成教学研究和接受培训的双重任务。通过研训一体化充分整合培训、教研、科研等方面资源,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全面提高贫困地区乡村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研训一体化的模式主要有:校外学者与校内专家辅导相结合、校外观摩与校内交流相结合、校内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网络交流与课堂研训相结合四种模式。

为增强教师专业成长研训一体化的实效性,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智慧教育”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建立以BBS、微博、教育科研在线专栏等形式为支撑的教学交流机制。利用QQ实现教师组内网上交流研修,在交流中达到思维碰撞和素养提升的效果。为增强培训教师的基层工作经验,专职培训教

师应深入基层,去贫困地区乡村中小学校实地调研培训需求,要送讲座、送课、合作开展校本研修活动。通过不断的送教下乡,研训活动将会更加切合基层教育实际,培训服务的针对性会更强、效果更好。

总之,以上教师专业成长研训一体化模式,为培训教师提供了深入基层实践的机会和展示交流的平台,使受训教师在研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在行动中磨砺,在磨砺中提升,能有效地促进培训者和受培训者队伍的专业成长。

2.2借助“互联网+智慧教育”平台助推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乡村贫困中小学校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目前,西部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信息化水平尤为落后,精准扶贫不仅应涉及到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层次;还应涉及到贫困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师人才队伍、贫困家庭的学生等。所以,精准扶贫力争要全、准、精。

首先,乡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应制定覆盖面全的精准扶贫内容清单,以“菜单式、模块化、分段式”扶贫为主,逐步推进,先期开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信息化扶贫,中期为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未能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对接职业培训,防止返贫,后期还要进行精准扶贫效果评估。扶贫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和安全健康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培训和教育方案。

二是,乡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目标要再聚焦。义务教

育阶段应主要聚焦于中小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中小学生教育资源建设、教师技能培训、学生自主学习和在线学习、教学信息化管理服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几个方面。职业教育阶段应主要聚焦于中职免费和对口帮扶、中西部连片特困地区劳动力技能提升的问题。

三是,精准扶贫发力要更精准。针对中西部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学点“开不起课,开不好课”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建立贫困地区乡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教学点,成立高校、政府和农村教学点共同实践体,聚合优秀教师资源和数字化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针对乡村留守儿童德行、学业、心理和安全等问题,我们可以建立家校通或亲子桥,实现学校、家庭与学生的快捷、全面和实时沟通,实现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的对口帮扶,有效地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针对连片特困地区乡村中小学校教师流失严重的问题,大力实施“乡村教师培训提升计划”及公益帮扶计划留住人才。

在以上分析了乡村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需求特点

的基础上,可通过“互联网+智慧教育”平台实施精准扶贫,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四方面:(1)加强“互联网+智慧教育”体系顶层设计;(2)制定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软硬件设施和教育资源建设标准;(3)创建智慧教育示范教室提升教学效果;(4)落实精准扶贫教育信息化培训和保障体系。

3结论

整个重庆贫困地区乡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方案从前期对贫困状况的摸底调研,到软硬件设施建设及数据采集,到教育资源的制作和整合,到教师专业成长研训一体化,到信息化应用推广培训及后期的评估、反馈、跟踪服务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多个机构参与、分工明确、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扶贫到实处,真正提高贫困地区乡村中小学教育水平及师生素质,才能真正为脱贫致富打下良好基础。

基金项目:西南大学教改项目――“互联网+背景下乡村中小学教育精准扶贫研究”(项目编号:20700169)。

微党课讲稿:以“互联网+”助推精准扶贫工作

以“互联网+”助推精准扶贫工作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必须坚定地走精准扶贫之路,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让贫困地区人民群众主动、自信、坚定地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实现精准扶贫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大数据应用能够揭示传统技术方式难以展现的关联关系,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实现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扶贫决策,推动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通过研究扶贫数据建立模型,提高对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让扶贫工作变得更加透明、高效、精准和全面。大数据扶贫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长期以来扶贫工作普遍存在的扶贫对象不精准、扶贫资金有限、筹措方式单一、投放不精准等诸多问题。大数据已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充分应用大数据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

发挥网络扶贫的重要作用,拓展平台、拓宽渠道、加强互动,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力和驱动力。(弘利教育)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应用,给贫困地区利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扶贫方式带来了新思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精准扶贫”成为贫困地区后发赶超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有力抓手。推进“互联网+精准扶贫”,不仅需要扶贫对象自发参与,更需要政府有所作为,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贫困地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推动各类资源向贫困群众集结,实现快速脱贫致富。积极推动“互联网+”与扶贫开发跨界融合,探索“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助力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将互联网思维转化为加快发展、后发赶超、全面小康的不竭动力,不断开辟扶贫工作新路子、提高扶贫工作精准度、开创扶贫工作新局面。 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的整体规划、设计和建设。通过平台数据的综合分析利用,实现扶贫对象识别、帮扶、管理和考核的全流程信息化,通过数据开放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

浅谈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思想扶贫实施 宋欣怡

浅谈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思想扶贫实施宋欣怡 摘要:思想贫困是困扰农民贫困问题的突出表现,也是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重要因素。实施思想扶贫是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头戏和硬骨头,思想观念 的贫困是如期扶贫攻坚的拦路虎和绊脚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为脱贫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探索精准扶贫中如何实施思想扶贫提供了基本遵循。基于此,本文就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思想扶贫实施进 行探析。 关键词:思想扶贫;精准扶贫;对策 一、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思想扶贫的意义 1.思想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先行之策 在扶贫实践中,我们对贫困的认识过于狭隘,单纯强调经济意义,往往忽略 精神和思想上深层次的贫困根源。以经济标准作为贫困线的衡量尺度,以经济收 入作为脱贫与否的衡量标准,过分强调物质扶贫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是导致返 贫率居高不下的“亚贫困”状态的重要因素。因此,精准扶贫不仅要精准扶经济上 的贫,更要扶思想上的贫;不仅要以经济脱贫为标准,更要以精神脱贫为主旨。 精准扶贫要以思想扶贫为先行之策,才能实现贫困人口“真脱贫”“脱真贫”。亦如 毛泽东所言:“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2.思想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 精准扶贫思想不仅蕴含着经济扶贫的重要内容,更深刻地指出了思想扶贫的 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解放思想是摆 脱贫困的关键。摆脱贫困的“当务之急,是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干部、我们的群众都要来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在扶贫开发实 践中,“其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说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 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 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 论述蕴含在精准扶贫思想中,点明思想及精神层面的扶贫是贫困治理的根本之策,也是阻隔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举措。 3.思想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精准扶贫是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安排。这一长效 机制下,思想扶贫是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精准扶贫,首先就要对扶贫对象 的思想状况要有精准认识,因地制宜、因人实策制定精准化扶贫举措,抓住贫困 人口脱贫诉求变被动救济为主动脱贫,激发内生自主脱贫意愿。同时,思想扶贫 可以发挥扶贫主体的思想教育力和精神感染力,时刻以帮扶贫困人口“真脱贫”为 己任,让精准扶贫“精在思想、准在理念”。思想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可 以为贫困人口提供先进的思想理念、相当的智力支持和精准的政策指导,真正促 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共享发展和自我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以中国的繁荣昌盛为己任,尽短时间使整个国家脱贫。因此,思 想层面的扶贫是精准扶贫实施的重要抓手。 二、精准扶贫背景下实施思想扶贫的对策 1.做好思想扶贫工作部署 一定要在精准扶贫的顶层设计中充分体现思想扶贫的重要性。根据贫困地区 发展水平、民风民俗和社会发展水平,制定思想扶贫总体规划,并进一步细化为

浅谈互联网+公益:精准扶贫新模式结合中国知网

浅析互联网+公益:精准扶贫新模式 近期,正在从事扶贫工作,一直对互联网+模式来推动扶贫比较感兴趣,近期,全国的互联网+扶贫大会也召开,谈到了许多创新的方法和措施。结合课程和具体工作实际,结合互联网+公益,来浅显的谈谈对精准扶贫新模式的认知。不到之处,还请老师批评斧正。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伴随着社会高度发展,社会服务职能不断完善,公众的社会参与理念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的不断提升,精准扶贫工作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政府、企业、高校、公众共同参与,多方合力共同推进减贫脱贫工作的局势正在逐步形成。青年人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其参与公益活动热情和积极性极高,加之青年人具有极强的创新、创造性及敏锐的“互联网+”思维,在推动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和我国精准扶贫事业的进程中将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互联网+公益”的大生态爆发出了空前的力量,这将有力地推进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 一、精准扶贫与公益众筹 2013年11月,习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明确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精准扶贫就是针对扶贫工作中存在针对性不强和效率不高这一现象,运用科学有效程序、方法和相应的资源,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从社会参与和公共治理视角下认为扶贫工作是社会公众之事,政府、社会和扶贫对象各司其职,共同构成扶贫主体,多方合力共同推进减贫脱贫工作。

2016年8月22日,民政部门公布了首批13家慈善组组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2016年9月1日起施行的《慈善法》第23条规定,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并可以同时在其网站发布募捐信息。作为一种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模式,公益众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公益众筹是一种提供网络求助、在线筹款、项目实施反馈、公众监督等一站式公益服务平台项目,公益项目的发起方在有公募资质的第三方基金会的监管下,发布筹款并募集资金,并向公众公示募集资金去向。通过公益众筹平台,既解决了青年人有热情、有点子但是资金缺乏的问题,又给公众和企业提供了一个奉献爱心的平台。 二、互联网 +公益众筹特点 (一)公益众筹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在公益众筹项目发起后,通过微博、微信以及朋友圈等多渠道传播。借助互联网开展公益众筹,可以解决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和传播效果,同时借助现代电子网络支付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筹集起资金,提升了收集资金的效率。 (二)公益众筹精准帮扶、及时反馈、公开透明。公益项目发起方在发现社会痛点或者需求后,在公益众筹平台实名制注册发布相应的求助信息,由公募资质的第三方进行审核并且有选择性地去认领公益项目,公益众筹平台对项目进行审定,对符合要求的公益项目在平台进行上线,公众项目进而进行募捐,筹款项目向公众进行中期反馈

2018年精准扶贫政策解读

精准扶贫政策解读 相关概念 (一)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二)精准扶贫工作的对象 精准扶贫工作的对象包括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 (三)精准扶贫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到2020年,贫困户稳定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 —2020年)》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四)精准扶贫的工作原则 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对象识别到村到户、坚持规划落实到村到户、坚持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坚持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坚持跟踪管理到村到户。 (五)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 “两不愁”是指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是指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六)精准扶贫“六个精准” 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即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七)脱贫攻坚“五个一批” 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八)十大脱贫工程

产业扶贫工程、就业扶贫工程、生态补偿扶贫工程、易地搬迁扶贫工程、村庄整治扶贫工程、危旧房改造扶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最低生活保障扶贫工程、教育扶贫工程和健康扶贫工程。 (九)精准扶贫“两率一度” 识别精准率、退出准确率、群众满意度。 (十)贫困线标准 国家现行贫困标准按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具体分年度标准:2014年 为2800元/年;2015年为2968元/年;2016年为3146元/年;2017年为3335元/年;2018年为3535元/年;2019年为3747元/年;2020年为4000元/年。 精准管理 (十一)贫困户识别依据 以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和“两不愁、: 保障”为识别标准,以户为单位,家庭总收入减去生产经营费用总支出除以家庭人口,在此标准下的农村家庭,识别为贫困户。贫困户识别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通过农户申请、测算收入、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整户识别,贫困对象须经群众公认。 (十二)贫困户识别的程序 七步程序法:第一步,农户自愿申请;第二步,村委会核查收入及“两不愁、三保障”情况;第三步,将申请农户信息与公安、人社、住建、民政、残联、金融、保险、工商、不动产管理等部门数据,按“七清四严”要求进行比对;第四步,各行政村成立

精准扶贫信息系统

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 一、项目简介 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可实现全省贫困户信息的全面、准确统计;对扶贫项目、扶贫资金的全面公开、监督管理;对扶贫过程进行有效跟踪、管理;对扶贫结果进行实时查询;为扶贫工作的更进一步开展积累有效的基础数据,为全省扶贫的大数据趋势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省级、市级扶贫主管部门对扶贫信息数据的及时准确统计,扶贫信息的精准推送,为扶贫工作提供互动沟通的平台,实现对扶贫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三、功能简介 “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的应用贯穿贫困户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帮扶成效评价、意见反馈、大数据分析等整个扶贫全过程;在贫困户精确识别阶段可实现扶贫信息公示、评选结果反馈、建立贫困户档案和数据库等功能;在帮扶阶段,可为精确帮扶、精确管理提供信息化手段支撑,包括贫困户信息管理、阳光操

作管理、扶贫事权管理;在帮扶成效评估和意见反馈阶段,可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在线评价和网站在线反馈功能;通过对系统运行积累的大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可提供对贫困原因、帮扶措施、帮扶效果、贫困户分布等的关联性分析,趋势分析、预测,综合数据分析,数据挖掘,领导辅助决策,统计报表等功能。 具体来讲,基于“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主要包括全省四级一体(省、市、县、镇)的数据平台、基于互联网的外网网站、各级人员使用的手机APP客户端、扶贫事权管理系统和扶贫大数据分析系统等主要内容,并建立相应的信息化支撑体系。 3.1精确识别 在此阶段,“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可提供如下功能: 3.1.1信息公示、结果反馈 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所有档案信息录入“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数据库,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内容。 村委工作人员可通过“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网站(包括pc端网站和手机微网站)、手机APP等新方式结合传统纸质文件公示“贫困户”名额、发布申请评选须知、公示申请人名单等信息;在网站上公示、公布结果;提供网络留言反馈功能,方便对评选结果有异议的民众在“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网站反馈自己的意见。

精准扶贫的背景与意义

精准扶贫的背景与意义 【篇一:精准扶贫知识】 精准扶贫的概念与基本知识点 1、什么是精准扶贫? 答: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 同贫困 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区域、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2、精准扶贫的“五个精准”是什么? 答:一是对象精准,二是内容精准,三是目标精准,四是措施精准,五是 考评精准。 3、精准扶贫的“四个到村到户”是什么? 答:基础扶贫到村到户、产业扶贫到村到户、教育扶贫到村到户、 金融扶 贫到村到户。 4、精准扶贫的“三个深度融合”是什么? 答:一是扶贫攻坚与双联行动深度融合, 二是扶贫开发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深度融合,三是扶贫攻坚与社会 扶贫济困深度融合。 5、精准扶贫的“五个助推”是什么? 答:一是深化双联行动助推精准扶贫; 二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助推精准扶贫;三是加强社会帮扶助推精准 扶贫;四是强化基础建设助推精准扶贫;五是落实低保政策助推精 准扶贫。 6、什么是精准扶贫“十大要件”? 答:一是领导精力要集中到扶贫攻坚上; 二是财力支出要使用到扶贫攻坚上;三是项目布局要倾斜在扶贫攻 坚上;四是基础设施要优先在扶贫攻坚上;五是工作作风要展现在 扶贫攻坚上;六是排忧解难要着力在扶贫攻坚上;七是改革举措要 结合在扶贫攻坚上;八是力量组织要集合到扶贫攻坚上;九是用人 导向要体现在扶贫攻坚上;十是工作落实要显示到扶贫攻坚上。 7、精准扶贫“1+10”方案是什么? 答:“1”即《关于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

10”即“村道硬化、饮水安全、动力农电、农村危房改造、富民产业 培育、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村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劳动力培训、义 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社会保障”等十个精准扶贫专项实施方案。 8、双联扶贫“五个员”是什么? 答:一是做精准扶贫的指导员,二是做项目实施的协调员,三是做 政策法 律的宣传员,四是做农民群众的服务员,五是做资金使用的监督员。 9、双联行动“六大任务”是什么? 答:一是宣传政策;二是反映民意;三是促进发展;四是疏导情绪;五是 强基固本;六是推广典型。 10、双联行动中要做到的“四个体现”是什么? 答:体现全覆盖、体现大规模、体现综合性、体现长效性。 11、双联行动中要做到哪三个方面的防止? 答:要防止增加基层负担、防止形式主义、防止弄虚作假。 12、双联行动打造的“三大工程”是什么? 答:一是着眼打造机关作风转变的形象提升工程,在整改落实中改 进作风;二是着眼打造教育培养班干部的能力锻造工程,在服务发 展中提升素质;三是着眼打造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在解 决难题中保障民生。 13、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融合联动要做到哪四个方面的融合联动?答:目标任务融合联动、帮扶力量融合联动、资金项目融合联动、 培训资源融合联动。 14、什么是“1236”扶贫攻坚行动? 答:“1”就是紧扣持续增加收入这一核心;“2”就是做到不愁吃、不 愁 穿;“3”就是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三个保障;“6”就是实 现基 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 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六大突破。 15、精准扶贫考核“一加一减”是什么? 答:即把减少贫困村、贫困人口和贫困面的“减法”及提高贫困地区 农民 人均纯收入和扶贫对象生活水平的“加法”作为衡量各级班干部扶贫 攻坚成

“互联网+电商”助力精准扶贫

“互联网+电商”助力精准扶贫 在“互联网+”国家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是当下多元化的扶贫方式之一。农村电商的发展为A区农业、旅游、交通等各项事业注入新动能,成为助推A区精准扶贫的产业载体,带动了农户增收和产品增值,为A区的脱贫、减贫提供了新路径,让B农户充分享受到电商扶贫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农村电商成为A区助推精准扶贫的产业载体 A区位于我国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发生率高、脱贫攻坚任务重。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推进农村电商发展,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电商实现了与一二三产业的无缝对接,促进了B交通路网、信息技术的完善 过去,A族自治州C的土豆、花椒等农特产品由于信息闭塞、销售渠道单一,始终难以走出大山。当农村电商助力扶贫攻坚的号角在B土地上吹响后,当地农户纷纷加入到农村电商的队伍中。一方面,电商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倒逼当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B信息路网、交通的畅通;另一方面,基础设施、交通路网的改善,加快了淘宝、苏宁易购、京东等第三方电商平台与地方电商平台的融合,实现了联合发力,为凉山州农特产品出山插上了翅膀。如C青花椒借助当地阿斯牛牛电商平台与淘宝、京东等第三方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动销售模式,使销售额达到了几百万公斤,让B农户看到了希望。在大户能人的带动下,几百户村民纷纷参与种植,初步实现了一店带多户、一店带全村的局面。如今,C的青花椒成为“一县一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二)网红农户、权威代言人等销售模式帮助B农业实现提质增效 凉山州盐源县盛产苹果,但限于传统售卖模式,销售一直无法打开局面。从2015年起,盐源县引入电商销售渠道,到2017年,仅淘宝店铺就有2200余个,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达到了2亿多元。值得一提的是,当地的网红诺苏妹阿呷在苹果园做网络直播,将苹果的栽种、生长、成熟过程进行直播,让购买者吃得放心、吃得开心,全国各地的苹果订单通过互联网纷至沓来。如今,盐源县有近2000个农户参与到网红销售大潮中,“网红经济”已成为农村电商触网营销的新模式,助力B农户分享电商产业链带来的农特产品附加值。 (三)各电商平台联合发力的运营机制助力B农户走出信息洼地 受高寒气候的影响,布拖县的土豆呈乌黑色,当地人称之为“乌洋芋”,享有“凉山马铃薯极品”的称号,在凉山家喻户晓。布拖县美撒乡莫此村合作社与京东电

大数据背景下教育精准扶贫实现路径的构建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a14214659.html, 大数据背景下教育精准扶贫实现路径的构建分析 作者:郑勇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7期 摘要:教育精准扶贫的提出,对贫困地区代际传递途径做出有效阻碍。因此,基于大数据背景下,需重视教育扶贫目标对象的精准识别以及项目的精准化,实现教育精准扶贫政策信息化模式。基于此,本文对大数据背景下教育精准扶贫实现路径的构建进行分析,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教育精准扶贫;实现路径 前言: 对精准扶贫的分析研究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为对扶贫目标对象进行经济支持;另一方面,为对扶贫目标对象进行学习帮助。教育精准扶贫的全面有效落实,需为贫困地区学子构建全新发展平台,培养其精神意识,唯有对教育问题做出彻底解决,方可实现脱贫的最终任务。信息时代,大数据具备的优势特点,为教育精准扶贫指明道路与方向,使教育精准扶贫目标更加精准,资源更配更加合理。基于此,教育精准扶贫需对大数据加以科学合理引用,为教育精准扶贫的全面实现提供可靠保障。 一、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精准扶贫的全面实施,已经获得了相应的效果与成就,构建出针对教育资助以及贫困学子资助的政策体系,贫困学子资助人数与资金明显提高。2017年,全国范围内累计共 资助人数已经达到9573.38万人次,累计共资助金额已经达到1812.36亿元。教育扶贫呈现出更为科学、规范与高层次的管理水平,与此同时,教育部以及财政部共同提出同教育扶贫息息相关的管理制度、资助流程、监管责任以及资金与信息和机构队伍的标准规范要求。不过,教育精准扶贫获得一定成就与效果的同时,基层政府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阶段,在用户识别与政策监督考核和执行方面依然存在相应的不足与问题。产生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教育精准扶贫识别目标对象精准性不足;第二,教育精准扶贫政策落实与执行不到位;第三,缺少法律基礎保障,监督考核机制缺乏完善性。 二、大数据背景下教育精准扶贫实现路径 (一)建立大数据采集中心

最新精准扶贫知识要点

【热点资讯】 1 精准扶贫基本方略 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2 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 “四个切实”是指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六个精准”是指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五个一批”是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3 四个关键问题 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 4 七个强化 即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东西协作、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力、强化任务落实。 5 两不愁、三保障 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6 两率一度 即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贫困人口退出准确率、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

7 内蒙古扶贫标准 即现行扶贫标准:按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2010年不变价2300元计算,综合物价水平和其他因素,2017年扶贫标准为2952元,到2020年约为4000元。 【一个目标】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二不愁】 不愁吃;不愁穿。 【三保障】 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基本住房保障 【四看法】 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 【五个一批】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教育培训脱贫一批;医疗救助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六个精准】 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七进】 一是居住在危房、土房且为家庭唯一住房,不适合生存的农户;二是因子女上学返贫的农户;三是家庭成员长期患开支较大的慢性病、大病,主要劳动力因身体、年龄等原因无法从事生产劳动的农户;四是特别困难的低保户、五保户、鳏寡孤独农户;五是家庭主要劳动力死亡,只有老人、妇女、未成年人的家庭;六是因灾、因事故及其他原因造成特别困难的家庭;七是因残致贫的农户。 【八不进】

互联网+教育如何实现精准扶贫

互联网+教育如何实现精准扶贫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和教育领域的融合发展俨然已成趋势,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逐渐成为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尤其在农村贫困地区,如何实现教育精准扶贫,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2014年,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战略推进的基础和保障。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任友群表示,农村贫困地区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离不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助力。不仅要统筹做好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将教育信息化投入重心从建设转移到应用和服务上,还要注重发挥聚合效应,处理好平台和应用端的关系问题。 那么在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需要做哪些准备,解决哪些问题?在任友群看来,实现教育精准扶贫,必须采取多措并举。 一、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在教育精准扶贫具体实践中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高铁时代的到来,拉近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也带动了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和推广。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再去谈发展教育也就容易多了。首先,市委、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引入互联网相关企业,制定智慧校园解决方案,并且

以多种方式指导和推动智慧校园率先试点示范。其后,在及时总结试点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抓紧部署,将智慧校园推广到所有学校。通过智慧校园解决方案,打通校与校之间的联系和教学资源共享,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同样的优质资源。 二、满足学校老师开展教研师训、提升专业能力的需求 虽然如今大部分学校基本实现数字校园全覆盖,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亟待提升,我们可以通过搭建移动教学系统尝试破解这一应用难题。速课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为学校、教师提供移动教学解决方案、便捷构建教学资源的应用平台,支持教师数字化发展、课堂评价分析、学业质量分析、数据交换等。学校把速课网引入到校园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教学连成一片,实现学校间教学的联通,让教师获得更多优质教学资源,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教师通过速课网可以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学行评价,并得到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使教师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三、为暂时无法撤并的教学点提供教学资源 推动撤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鼓励具备撤并条件的教学点尽快撤并,比如一个非常微小的教学点,只有一两名教师和五六名学生,要把教育做好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尽量让学生们去中心学校去上学,这样社会化程度更好一些。但同时,如果有的教学点确实撤并有困难或会产生更复杂的问题,就可以搭建“同步课堂”,让中心学校优秀教师通过“同步课堂”对教学点上的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全国精准扶贫典型

全国精准扶贫典型 【篇一:扶贫开发典型案例】 潜山县扶贫开发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14-04-20 17:18:46来源:潜山扶贫办阅读次数:944特色产业舞龙头,对症扶贫阔步走 徐建平 一、案例背景 潜山县位于大别山东南麓,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1万亩,宜林山场面积131万亩,水面9.2万亩。县域地形地貌复杂,西北部为大别山余脉,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59.2%,中部的丘陵区占全县面积的23.9%,东南部为圩畈区,地势平坦,河湖穿插,耕地集中,占全县总面积的 16.9%。全县辖16个乡镇164个行政村,其中山区村为158个。2004年年末总人口5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3万人,占总人口91.4%。由于我县山区面积较大,地形地貌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困人口数量较大。2004年全县人均收入668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 3.75万人,人均收入668-924元的低收入人口6.38万人。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口在温饱线上挣扎。而且贫困人口居住分散,扶贫开发成本高。该县人均收入924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10.13万人,且多分布在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深山区和自然灾害频发区,居住分散,缺乏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短时间内还很难摆脱贫困,改善这部分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其温饱问题需要付出的扶贫开发成本较大。山区多是以保持生态效益为主的公益林,经济效益较低。农民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其他经济作物如茶叶、蚕桑、板栗、瓜蒌等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市场影响因素大,缺乏促进群众收入稳定增长的主导产品。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680元,山区人均纯收入仅为1200元左右,除绝对贫困人口外,尚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在温饱线徘徊,生活条件和质量较差。脱离贫困的群众也只是一种低层次、低标准、低水平解决温饱,基础不牢,稍遇自然灾害极易返贫,需要继续扶持进行巩固。 山县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扶贫开发面临的新情况,在国家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探索实施符合贫困地区实际的“六大产业对症扶贫模式”,即根据当地不同的资源禀赋,

精准扶贫参考资料

精准扶贫试题 1、脱贫攻坚“两个确保”目标是什么? 答: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2、“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是什么? 答:让社会各界关注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全力构建专项(特定)扶贫,行业(部门)扶贫,社会(公众)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3、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七步工作法”? 答:农户申请、小组评议、小组公示、村民代表审议、村级公示、乡复核县批准、村公告及对象签字。 4、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回头看”“七否决、四严查”甄别类别是? 答:七否决:1.在集镇、县城或其它城区购(建)商品房、商铺、地皮等房地产(不包括搬迁移民扶贫户)或现有住房装修豪华的农户;2、拥有家用小汽车、大型农用车、大型工程机械、船舶(采砂船)等之一的农户;3、家庭成员有私营企业主,或长期从事各类工程承包、发包等盈利性活动的,长期雇佣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户;4、家中长期无人,无法提供其实际居住证明的,或长期在外打工,人户分离的农户;5、家庭成员中有自费留学的;6、因赌博、

吸毒、打架斗殴、寻衅滋事、长期从事邪教活动等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处理且拒不改正的农户;7、为了成为贫困户,把户口迁入农村,但实际不在落户地生产生活的空挂户,或明显为争当贫困户而进行拆户、分户的农户。 四严查:1、家中有现任村委会成员的农户;2、家庭成员中有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由财政部门统发工资,或在国有企业和大中型民营企业工作,收入相对稳定的农户;3、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农户;4、对举报或质疑不能做出合理解释的农户。 简化版答案:七否决:房、车、企业、家中无人、留学、违反犯罪、户头迁移,四严查:村委会成员、有单位、商业养老保险、有举报。 5、贫困户“一户一档”资料包括? 答:①扶贫对象申请表;②精准扶贫对象认定调查表; ③精准扶贫对象审批表;④贫困户信息采集表;⑤结对帮扶贫困户户表;⑥结对帮扶贫困户调查表。 6、脱贫户退出标准是指? 答:①贫困户年人均收入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国家贫困标准,确保到2020年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元; ②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即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7、“两不愁三保障”是指? 答: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精准扶贫的典型性调查与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精准扶贫的典型性调查与研究困问题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共同面临的重大发展问题。在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农村扶贫仍是我国当下面临的艰巨任务。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深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贫困问题已经提上日程。 因此,为响应习总书记2020年前全面消除贫困的指示,我国各级政府已经将扶贫作为了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在此背景下,为调研扶贫典型、探求农村扶贫现状、总结扶贫工作的经验和优劣点,我们小组成员组建了课题组,收集扶贫相关的史料和资料,深入农村扶贫典型区域调研,诸如江苏省东海县、甘肃省金塔县、甘肃省泾川县、湖北省谷城县、贵州毕节农村等地,进入“扶贫的最后一公里”,与贫困户和扶贫办工作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在亲身体验和深度访谈中学习扶贫经验,感受我国扶贫工作的氛围和工作方式,了解我国当前扶贫工作的现状。 在经过实践调研之后,我们参考了相关文献和我国政策性文件,并结合实际经历,发现目前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典型特点和问题。通过组内研讨学习提供可行性意见,最后形成相关论文为我国新时代扶贫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在具体的实施中,力求实践流程的严谨细致。前期,我们组内进行了多次的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就调研日

程、调研地域、调研重心、访谈受众、调查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讨论。 在日程安排上,力求放宽时间,确保工作任务按时保质高效完成。我们在避免资源浪费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赶工导致粗制滥造的情况。 在安全方面,力求“防患于未然”。为了保证组员们对于调研地域的熟悉,也为了让我们的调研具有便捷性,我们选择了各个组员家乡所在的省份,并就近寻找精准扶贫的典型村落。 在访谈的受众方面,力求分类清晰,受众丰富。老师给了我们很多的建议。老师就村干部、贫困户、非贫困户、扶贫工作队队员、外来扶贫力量几个方面进行了划分,给我们的工作做了清晰明了的指导。 在调研重心上,力求秉要执本。调研重心是在我们的前期准备中最重要的部分。为了让组员进入乡村的访谈更具目的性,避免调研方向不明的情况,我们多次开会讨论本次调研的重心,从基本政策文件到最终我们的论文架构,一一进行了落实。最终,我们完成了一份“调研采访大纲”,在大纲中对本次调研需要得到的资料和信息做了概括。在得出大纲之后,老师也对我们的大纲进行了终审,给出了指导意见和肯定。 在实地调研时,力求全力以赴,善始善终。虽然时值酷

互联网+教育 精准扶贫新动力

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新动力——浅议“互联网+”背景下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助力教 育精准扶贫的模式及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中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共享模式正从一个新鲜事物变成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共享单车、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文化呈现“狂暴式”增长模式,这无疑给我们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让生活更便捷、更具科学性。在共享经济的环境趋势下,共享教育同样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在农村偏远地区课程资源匮乏、教学点分散、缺少艺术和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的情况下,借助“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助力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开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更专业、更好优质的教育,是教育主管部门和一线老师不断研究和创新努力的方向,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举措。 2012 年 11 月,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他认为,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2015 年3 月,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交了《关

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对经济社会的创新提出了建议和看法。2015 年3月 5 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 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 年7 月 4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积极推进 “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中国在全功能接入 国际互联网 20 年后,全速开启通往“互联网+”时代的大门。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 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第一代教育以书本为核心,第二代教育以教材为核心,第三代教育以辅导和案例方式出现,如今的第四代教育,才是真正以学生为核心。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表示,中国教育正在迈向 4.0 时代。 在“互联网+”的涌动中,教育已成为其中的一个加数,于是有了“互联网+教育”一词的流行。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 在农村偏远地区课程资源匮乏、教学点分散、缺少艺术和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的情况下,利用“互联网+”实现教育

2018年精准扶贫最新名词解释

一个目标: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两个确保:确保现行标准辖农村贫困人口 全部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 三个格外:格外关心、格外关爱、格外关注。 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 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 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七个强化: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东西协作、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动、强化任务落实。 八条要求:合理确定脱贫目标、加大投入支持力度,集中优势 兵力打攻坚战、区域发展必须围绕精准扶贫发力、 加大各方帮扶力度、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 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加强检查督察。 十二字方针:“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 十项工程:①整村推进②职业教育培训③扶贫小额信贷 ④易地扶贫搬迁⑤电商扶贫⑥旅游扶贫⑦光伏扶贫 ⑧构树扶贫⑨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⑩龙头企业带动。

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 摘帽不摘监管、摘帽不摘帮扶。 三率一度:贫困发生率2%以内、漏评率2%以内、 错推率2%以内、群众认可度90%以上。 六个一原则:坚持边排查边整改,对问题一寸一寸查找, 对档卡一户一户校准,对帮扶一项一项抓实,对资金一 笔一笔审核,对政策一条一条落地,对责任一级一级到人。三个零差错:通过集中整改,实现贫困户识别零差错, 贫困村推出零差错,扶贫资金使用零差错。 政策宣传“五个一”:每户有一套政策明白卡、帮扶明白卡;每户有一个明白人;每村有一个扶贫政策宣传栏; 每县扶贫办要有一个不少于三人的扶贫政策宣传队; 每周一个政策宣传日,要求帮扶干部进村入户一对一宣传。一设两评四榜:开设“初心屋”。评选十星级贫困户和开展环境卫生评比。设立环境卫生红、黑榜和贫困户进步退步榜。农户七改一增:该院、改水、改厕、改厨、改电、 改门窗、改地平。增添必要的生活用品。 村庄“五化”建设: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公共场所亮化、垃圾污水净化、文化建设。

精准扶贫信息化管理系统基础版

精准扶贫信息化管理系统基础版 1.1系统主要功能 1.1.1精准扶贫手机APP 1.1.1.1 精准识别 主要是建立和查看贫困户档案,包括家庭信息、家庭成员信息、收入情况、房屋情况、致贫原因等,包括帮扶干部制定的帮扶措施、具体责任人、帮扶记录等也可以通过系统查看。 1.1.1.2 村情介绍 通过APP查看各村基本情况,包括总体人口情况、贫困户情况等 1.1.1.3 工作日志 主要用于帮扶干部记录帮扶纪实和查看帮扶纪实。

1.1.1.4 考勤 主要用于帮扶干部入户走访帮扶时记录到户和离开时间,系统提供位置考勤,即记录帮扶干部签到、签退的位置信息,并自动记录到户工作时间。 1.1.1.5 扶贫信息 栏目主要涉及上级精神传达、扶贫风采、资源共享、新闻公告、就业信息等, 栏目支持在平台上自定义。用户可以通过APP浏览查看各类信息。

1.1.1.6 考核管理 查看帮扶单位、帮扶干部等考核信息。 1.1.1.7 在线交流 提供一个在线交流平台,大家可以通过手机APP发布相关工作经验、问题,大家可以在线查看,回复等。 1.1.1.8 电子通讯录 系统提供电子通讯录功能,可以通过APP快速查找各级扶贫组织、帮扶单位、工作队、帮扶干部、帮扶对象的通讯录,基于通讯录可以拔打电话和发送短信, 便于大家沟通交流。

1.1.1.9 注册 提供帮扶干部自助注册功能,注册登记个人基本信息、所在单位等,管理组织审核和帮扶配对后,注册账号即可登录使用。 1.1.1.10 系统对接 根据要求对接第三方系统。 1.1.2精准扶贫电脑端 1.1. 2.1 基础信息 包括贫困户档案、贫困户动态管理、帮扶干部档案管理等。 1.1. 2.2 帮扶管理 包括帮扶结对管理、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及成效、帮扶纪实等管理。

精准扶贫学习资料

1.什么是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2.什么是“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 “两不愁”:不愁吃(含安全饮水)、不愁穿。 “三保障”:义务教育、安全住房、基本医疗有保障。 “一达标”:农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国家现行扶贫标准。 3.贫困户和脱贫户识别有关事项 (1)识别范围 一是将农村人口、户籍制度改革就地农转非的人口作为识别范围。 二是识别以户为单位,户口本为基本原则,共同生活为参考依据。 三是贫困户(整户或单人)因搬迁、婚嫁、外迁、死亡、新生、判刑收监、出国定居的人员要及时动态调整。 四是贫困户识别坚持以乡镇户籍管理为主的原则。 (2)贫困户和返贫户识别标准 一是国家标准:低于国家现行扶贫标准,且“两不愁”、“三保障”未实现的。 二是市级标准:“四进七不进” “四进”:一是家庭人均纯收入未达到国家现行扶贫标准的农户; 二是因缺资金有子女无法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农户; 三是无房且自己无能修建的农户,或只有一套住房已经存在安全隐患,自己却无力修建的农户; 四是因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或长期慢性病等,扣除各类政策补助后,自付医疗费仍然很高,导致家庭处于国家扶贫标准以下的农户。 “七不进”:一是当年家庭年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农户; 二是2014年以来购房或修建新房,或高标准整修现有住房(不含因灾重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或国家统征拆迁房屋)的农户; 三是家庭拥有或使用享受型轿车、船舶、工程机械及大型农机具的农户; 四是家庭办有或投资企业,长期雇用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在正常经营正常纳税的农户; 五是家庭成员中有正式编制的财政供养人员、村五职干部(有重大致贫原因的村干部除外)家庭; 六是举家外出一年及以上,收入明显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家庭; 七是其他明显不符合扶贫开发对象标准的情形。 (3)脱贫户识别标准 主要依据:“一出三不出” “一出”:当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并真正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三保障,饮水和生活用电已经解决,不因患重大疾病、长期慢性病等大额医疗费用支出而返贫的贫困户。

精准扶贫相关知识

精准扶贫相关名词解释 一、三大扶贫:即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大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称为“三位一体”。 二、精准扶贫:与粗放式的传统扶贫相区别。是指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实施精确帮扶、精确管理,实现精准脱贫的治贫方式。 三、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扶贫对象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扶贫措施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四、五个一批: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五、“五个一”帮扶:即每个贫困村落实一名联系领导,一个帮扶单位,一个驻村工作组,一名第一书记,一名农业科技人员。 六、10个扶贫专项方案:1.基础设施扶贫专项方案;2.产业扶贫专项方案;3.新村建设扶贫专项方案;4.教育与就业扶贫专项方案;5.生态建设扶贫专项方案;6.医疗卫生计生扶贫专项方案;7.文化惠民扶贫专项方案;8.社会保障扶贫专项方案; 9.社会扶贫扶贫专项方案;10.财政金融扶贫专项方案。 七、精准扶贫“六有”:即脱贫对象及驻村帮扶要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县有档、市有卷、省有库。 八、两个确保: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九、五到村:即目标任务到村;规划计划到村;项目资金到村;帮扶责任到村;检测管理到村。 十、六到户:结对帮扶到户;脱贫计划到户;项目安排到户;产业培育到户;跟踪监测到户;效益落实到户。 十一、中央“四个坚持”: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扶贫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