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字字理与汉字教学

汉字字理与汉字教学

汉字字理与汉字教学
汉字字理与汉字教学

汉字字理与汉字教学

朱永平 Yongping Zhu

圣母大学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摘要

文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西方文字,音义联系直接,汉字却是形义关系密切。由于汉字的这个特点,故分析汉字组成的字理、释形索义便成为汉字研究、教学的一大传统。为探究汉字字理对词义和汉语教学的解释力与适用性,本文首先厘清字理与汉字教学中释形索义的一些问题和注意要点;其次通过对新创字“钚”和“氡”的形义分析说明字理与词义的关系。最后对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提出几点建议,提倡汉字字理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字理实用教学法”。

本文所说的字理是汉字形体中所蕴含的结构规律、构形理据、各部分组合的内在联系等。如常说的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就是总结了这四种类型汉字的构形理据,表现了这四种范畴内的汉字字理特点。可以设想,在造字初期,先民们一定是苦思冥想描画恰当的字形以表达与概念相关的词义。为理解方便,且受语言经济规律的制约,文字的部件应简约,构形规则需具有可类推性和可理喻性,以较少的类符,如形符、义符和声符,按一定的规则搭配以管驭无限的义项。如此文字使用者也就易于依据总结得出的造字规律,构形字理来分析字形以推导其代表的意义。简而言之,造字的过程是人们以词表义,以字记词;而解字的过程则是人们根据文字的规律,分析出字理,推导出词所依托的字义来。

由于汉字的字理是系统总结汉字规律得来的,所以依循字理,人们可以造新字,亦可以推测出汉字的意思来。如“钚”和“氡”这两个新创字。科学家们根据这两个元素的物理属性取plutonium的符号pu音和radon中的don音,造出了书写

上述两个词的汉字。在解字的过程中,稍有文字知识的人,都会知道第一个字与金属有关,发音大概是“不”;而第二个字与气体有关,发音可能是“冬”。这是依据汉字的“形声”字理推导得来的,因第一个字的偏旁“钅”为金属类(义符),而“不”表示这个字的发音(声符);第二个字的部首是“气”归气体类,而部件“冬”表示此字的发音。造这两个新字的人,其依据的是汉字造字的“形声”原理,而解字的人遵循的是同样的汉字构形理据。

由此看来,字理在释形解义上有很强的解释力。借鉴汉字字理并结合教学

实际,本文建议可采用一种“字理实用方法”指导汉字教学。此法不拘泥于字字必有来历,但也不随心所欲解释汉字,具体操作可遵循下面几个原则:

1.依传统字理:如传统上对“日”,“月”,“明”,“河”等字的诠

释。

2.以通识为准:如《说文》中的有些解释虽然有误,但却可为汉语教学实

际而用。如:繁体字“東”字,《说文》:“東……从日,在木中”。

但甲骨文中的“東”却更像一个两头系紧的袋子,实为“囊”字

的初文。虽许慎形解有误,但字理却更切合常用“東”的意义,易于理

解,所以此处不必拘泥于甲骨文的字形,而采《说文》的释义。

3.略形重义:如“至”字,《说文》“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而甲骨

文的字形,“表示箭到了某一个地方”。在汉语教学中,没必要过于

细究字形,符合“至”的“到达”意就行。

4.创现代字理:很多简化字无法用传统字理解说,但仍可根据造字原理以

学生易于理解的方法释字。比如“众”字的构形理据“三人成众”(会

意),就比繁体字“衆”更好理解(说文:衆,多也)。

实际教学时,教师应针对所教汉字的形义和语法特点、学生水平和所教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其一为“知而不言”,如对有些词和功能词,教师知道其形义特点,词义衍生、功能形成过程即可,不宜解读,如虚词“于”和“及”字。

其二是“知而少言”。若教师知某词的字体形义且形义对其语法功能理解和使用有益,则应言简意赅,点到为止,如“至”“到”二字,指出这两个字是一个古今字就行。

常用字中形声字的理据分析

常用字中形声字的理据分析 摘要:在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绝大部分,常用字中超过七成的字是形声字,但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字的形音义都在发生着变化,汉字的结构类型随之发生变化,汉字的构字理据也发生了变化,形声字作为汉字的一份子,其构字理据亦有改变。本文主要从形声字声符和意符两个角度对形声字进行理据分析。 关键词:形声字声符意符理据性 在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绝大部分。最初的形声字是在假借字上添加意符或在表意字上加注声符而产生的。形声字由意符和声符构成,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汉字的形音义都由于各种原因在不断变化着。字形上的变化主要是由于隶变和简化这两次重大的变革,以及在书写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讹变;字音主要体现在古音和今音的变化;字义的变化主要是因为词义的假借和不断的引申。由于这些变化,一部分形声字的理据弱化,甚至丧失,形声字的范畴发生变化。我们有必要对形声字的理据性进行新的分析。 声符和意符是形声字的左右手,因此我们认为现代汉字中声符和意符都保留功能或部分保留功能的汉字为形声字。一般认为,意符表意,声符表音。不过,部分形声字的声符亦具有表意功能。所以本文着重从形声字声符的表音功能、意符的表意功能、声符的表意功能三个方面来说明现代汉字形声字的理据性,而对于部分理据丧失的形声字,本文将分类说明理据丧失的原因。 关于声符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声符是汉字体系中的表音符号”,有的学者认为“把部首以外的半边一概视作声符、其中包括表音的和不能表音的,还有形式类似声符而实际不是的”总的来说,声符就是形声字中表示形声字读音的部分。常用形声字共有928个声符,包括137个不成字声符和791个成字声符。如果声符能够精确表示字音,那么对于我们辨读汉字就能够带来一定的方便,但声符的声韵调与字音完全相同的汉字在形声字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大,中国汉字在识读起来往往会出现“秀才只识半边字”的情况。我们将形声字与其声符的语音关系进行比较,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情况:声韵调完全相同;声、韵同,调不同;声、调同,韵不同;韵、调同,声不同;声同,韵、调不同;韵同(近),声、调不同;调同,声、韵不同;声、调、韵都不同。而以声符表音功能的强弱可把声符分为完全表音声符,部分表音声符和不表音声符。其中不表音字符也就是声韵调都不同的形声字占到将近所有形声字的五分之一,比例并不是很大,毋庸置疑,声符的表音功能相对比较强大。 苏培成先生的曾在《现代汉字学纲要》中提到:“真正实用的文字都是有理据的。拼音文字的字母按照一定的规则拼合起来,就能表示出词的读音,这就是它的理据。汉字不是拼音文字,是语素文字,它的理据表现为部件和字音、字义间的联系。看到一个汉字,能够从它的部件联想到它的读音和意义。知道它代表的是什么语素,这样的字叫有理据,反之,看到了部件不能引起联想,这样的字就是没有理据。”我认可苏培成先生的观点,汉字语音和语义上的联系我们都称之为理据性。从声符的表音功能看来,无疑,形声字可以从字的构件了解字的读音,形声字是具有理据性的。 从意符的角度分析也是同样的道理。意符,是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具有表意功能。从一个形声字的意符可以联想到字的意义,这说明,形声字是有理据的。 上文提到并非所有声符都具有表音功能,那那些含不具有表音功能的声符的形声字是否就不具有理据性呢?另外,语言的发展变化,尤其是语音的发展变化,致使很多原来声旁与字音相通、相似的读音,变得不通或不相似了,这种变化最明显的结果就是造就了一批形声字表音度的下降。表音功能的衰弱又是否影响形声字的理据性呢?

汉字起源演变过程及构字法

【知识链接】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①古埃及圣书字;②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③中美洲的玛雅文;④印度的梵文;④汉字。 2、汉字知多少: 汉字在其最初的殷商甲骨文时期,就已约有4500个单字; 具有二千余年生命的希腊字母只有24个大写字母;具有1500年历史的玛雅文的符号约有270个;巴比伦楔形文字有640个基本字;埃及圣书字早期有700多个符号,而后增至2000多个。 汉字到了小篆时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共收篆文字9353字;隋代陆法言《切韵》收12158字;宋代陈彭年、邱雍等编《广韵》收26194字;宋代丁度等编《集韵》收53525字;清代张玉书等编《康熙字典》收47035字;近年出版的《汉语大字典》收录53768字。《诗经》使用单字2939个;《论语》使用单字1512个;《左传》使用单字3906个;《孟子》使用单字1959个;《杜甫诗集》使用单字4372个;《红楼梦》使用单字4462个。【综合评价】 一、通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汉字起源有哪些假说? (1)结绳记事说 《周易正义》引《虞郑九家易》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2)八卦说 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易纬?乾?鑿度》认为:乾卦,天字的古文;坤卦,地字的古文;離卦,火字的古文;坎卦,水字的古文;巽卦,风字的古文;震卦,雷字的古文;艮卦,山字的古文;兌卦,泽字的古文。 (3)刻契说(书契说) “契”是在木条上或竹条上刻有锯齿,用来记数。《释名》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郑玄注《系辞》说:“书之于木,刻其侧为契,各持其一,后以相考合。” 2 《周礼质人》注里说:“书契取予市物之券也。其券之象书两札,刻其侧。” 《列子说符篇》说:“宋人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所说的 “齿”,就是质契上所刻的齿痕。 (4)仓颉造字说 《吕氏春秋·君守篇》:“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荀子.解蔽篇》中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淮南子?本经》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仓颉,传说他是黃帝的史官,黃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联盟共用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用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了。 (5)图画说 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土文物上刻划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系。 2、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哪些? (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文字描摹实物的形状) (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文字由指示性的符号构成) (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汇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一个新字) (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3、完成下列“汉字的演变过程”表格。 形成时代代表性文字主要载体商周甲骨文龟甲、兽骨春秋、战国 籀文(即大篆)青铜器、石 秦小篆石汉

汉字构字法浅论

汉字构字法浅论 “六书”是许慎定名的六种传统造字法,但其命名之初对“六书”含义阐释不甚明确,因此后代学者对此多有讨论,研究者研究角度不同,对汉字结构分类标准也不统一。研究汉字的结构,归纳汉字构形方法,必须从古文字最初的形体来作重新分析考察。 标签:汉字结构六书四书 一、概述 “六书”是古文字学家通过对汉字形体进行有意识的分析而得出的关于汉字结构的理论。由汉代班固、郑众等人发微,到东汉时许慎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和详细阐发,并在其所著《说文解字》中运用这一理论分析汉字形体。他对六书的界定是:“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从此,“六书”成为分析汉字形体的核心理论。后代唐宋元明时期,众学者如徐铉、郑樵、戴侗等人沿袭和发展了这一理论,至清代发展到鼎盛,集大成的“说文四大家”基本上都继承了“六书”,其中比较有创见的是戴震的“四体二用”说,即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书作为字之体,把“转注、假借”作为字之用,这样划分对“六书”说的性质做了修正和补充。 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古文字研究的深入,“六书”研究史上又出现了新的理论。比较有影响的是“三书说”,代表学者有唐兰(“象形”“象意”“形声”),张世禄(“写实法”“象征法”“标音法”),陈梦家(“象形”“假借”“形声”),裘锡圭(“表意字”“假借字”“形声字”)等。其后的学者在他们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研究成果,如“五书说”“六书说”及字素、构件等现代分析理论。他们在继承传统“六书”的基础上又作了评价和批判,对汉字构字方法,尤其是在各书的分类和命名上仍有分歧。 二、汉字构字法分析 我们认为,研究汉字的结构,归纳汉字构形方法,必须从古文字最初的形体来考察。由于许慎没有看到原始的古文字材料,因此他对汉字形体分析是建立在已经变形的汉字形体——篆体基础上的,并且许慎的汉字分析是以部首为本位,即以部首为要素进行拆分,把汉字整体分成几部分,如:《说文·卷七下·网部》罗(羅):“从网,维声。”我们若观察该字的甲骨文形体,则可以看作张着的网下面罩着一只鸟,有的加了义符“糸”,表示“捕鸟”义,应该看作象形。该字的篆体已经看不出象形的痕迹,因而归为形声。可见,分析汉字形体结构时不能囿于

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中期报告立项号Xkt2013333 课题名称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 负责人吴小红所在单位汉阴县城关一小 课题研究 进展情况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1.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13年4月—2013年5月) 调查我校一、二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形成调查报告;申报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参阅相关教学理论与识字教学专著,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材料,制定研究方案与阶段研究实施计划。 2.第二阶段:实验操作阶段(2013年6月---2013年9月) 根据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进行课外的识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探索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激起学生识字兴趣;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开展字理识字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 3.第三阶段:提高发展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2月) 在前阶段的基础上,整理研究思路,完善研究方案,让识字教学中枯燥识记的现状得到改变,让识字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引导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加强对部件意义的理解,体会汉字意象之美,领悟汉字文化涵,感受汉字独特魅力,增强自主识字能力。撰写中期研究报告,阶段性研究论文,收集优秀教案、论文、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和课件等。

4.第四阶段:总结验证阶段(2014年3月---4月) 进行调查测试,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课题报告,举办研究成果展览,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利用字理识字教学方法,改进了低年级识字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体验字理识字的乐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我们的课堂气氛非常轻松、愉快。为了激发识字兴趣,我们探究出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1、猜字谜记生字。字谜是以描述文字特征的方法作谜面,以汉字为谜底的一种谜语,它有利于启迪同学们的思维、开发智能、巩固识字、增长知识,把识字寓于娱乐之中,使同学们智趣双益。记得我教学汉字“选”时,出了字谜“一位老先生坐车走了。”待学生猜出后我又随机启发“你们会编字谜吗?”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一把大刀把西瓜切成八块”(分);“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美);“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着嘴,小口里面藏”(高);“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金)…….此时此刻,识字已经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小孩子的思维是多么活跃,想象力是多么丰富。我也体会到猜字谜识字寓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不但能激起学生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谓是两全其美!

学习汉字的收获与感受

学习汉字的收获与感受 我们平时读书看报作文都离不开汉字,但是你对汉字有更多的理解吗?经过了这两星期的学习,我已经对中国汉字有更多的了解,但对汉字的探究并没有结束。 汉字大约产生于四千多年前,经过很长年代的演变,这其中有着许多不解之谜。通过学习《有趣的汉字》。让我们体会到字谜的有趣,谐音的趣谈,还有因为谐音而引发的后果和笑话,这些内容还为我们介绍了一个又一个的汉字来历,和人类怎样创造文字的过程,深深地体会到汉字的有趣。 通过学习《我爱你.汉字》.我们仿佛来到了远古时代,一步一步地观察汉字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还让我们认清字体,不要写错别字,不然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和笑话.我们要细心一点,远离错别字。这个内容还像一个向导,带我们去观赏中国许多名人的书法作品。我不禁地赞叹!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独特艺术,我们中国是一个具有诗歌传统的国家,这些功劳都来自于汉字。现在我明白了,汉字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一个中国人一定要学会汉字,汉字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坚信,在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中华汉字将被更多的人使用与珍爱。我们为纯洁祖国纯洁的汉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

这个星期,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汉字王国转了一圈,感到收益非浅,大开眼界。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知道了汉字是仓颉发现的,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繁到简,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点值万金》一文。这篇文章写了乌鲁木齐某挂面厂在生产挂面时,错把“乌鲁木齐”写成了“鸟鲁木齐”,就是这一点之差,使18万元的产品付之东流,成了一堆废品,要是检查人员和挂面厂再细心一点的话,或许后果就不会那么惨重了。 这个故事使我想起了以前默字时,我非常细心,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将同音字、形近字混淆,默好还检查一遍,确保万无一失之后再上交,认真的态度使我每次默字都是一百分,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像我一样落笔三思而后行,世上还会有错别字吗?祖国的文字将永远是纯洁的!这个故事使我增加了对民族文字的感情,激起了祖国文字的纯洁性的责任感。 另外,遨游汉字王国不仅使我和汉字成了好朋友,还让我学会了猜字谜,编字谜,激起了我对汉字的无限兴趣!我多么希望能在汉字王国多转一会儿,多收获一些知识《遨游汉字王国的收获》

汉字六种构字法

一、象形 《说文解字》:“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jié)诎(qu),日月是也。”根据实物 的形状,画出实物外形的特征。 象形是汉字造字之基础。汉字的造字从图画开始。指事、会意,形声都是在象形的基 础上进行变化的。 象形字在《说文解字》中有364个。如:日、月、车,牛、虎、犬、止、目、人、女、行、贝、鼎、皿眉、高、夕,自,齿,瓜、羊、舟。 象形字多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很少。实物中有些形状难画,而有些抽象意义又画不出来,有很大局限性,于是“指事”方法就产生了。 正面象形:大、目、自 侧面象形:女、马、人、虎、高 俯视象形:车、舟

仰视象形:日、月 特征象形:牛、羊、止 底面象形:燕、(逆) 二、指事 《说文解字》:“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看字的形状可以知道某种实物形状,再仔细观察指点的部分就知道字的含意了。 指事字,《说文解字》中收集了129字,如:上,下,中,亦(腋)、厷(肱)、本、 末、朱,寸、刃,甘,。

三、会意 《说文解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hui),武信是也。”将两个字合为一个字,呈现新的意义。会意造字比指事造字要广泛一些,《说文解字》中共收1167个, 比指事字多1038个。 会意字又分两类: 1、象形会意。 如秉、及、友、休、并、莫、斗、执、武、牧、看、饮、初、典、毓、依、安、北、 突。

2、象义会意。 如信、男、明、劣、尘、森 四、形声 《说文解字》:“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按事设形,再取谐声合成。特总是形旁表义,声旁标音,注入了音标的成分,给造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说文解字》收形声字7697个,占字的大多数。形声字是汉字从表意走向表音的突破。 1、形声字的形旁有提示字义的功能,帮助人们理解字义。如

汉字构形理据与现代汉字部件拆分_王宁

规范与标准 汉字构形理据与现代汉字部件拆分 ◆王 宁 引 言 汉字是由不同数量、不同功能的部件依不同的结构方式组合而成的。部件的数量、功能和组合方式(位置、置向、交接法),是每个汉字区别于其他汉字最重要的属性,汉字的信息量主要是由部件来体现的。就汉字的教学来说,不通过部件,就无法对汉字进行讲解;就计算机形码的编制来说,不通过部件,就无法确立码元。因此,把部件从现代汉字中拆分出来,便成为汉字字形处理的基础工作。 由于部件拆分对信息处理和汉字教学不可缺少,所以这一工作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在不同地区、不同系统中自发进行,部件拆分的结果纷纭交错、五花八门。例如一个简单的6笔“羊”字,竟有5种拆分方法:A.、十、一;B. 、;C.、;D.、一;E.羊。这5种拆分法贯穿到由“羊”组合的字里,要影响将近70个字。而且,有些系统在处理一些笔画变异形成的变体时,又出现了与“羊”不一样的拆分。例如,把“羊”整体保留下来不拆的,却把“羞”“翔”“羚”中的“”,拆成“、;把“羊”拆成“、十、一”的,却把“美”“善”“羔”上面的“”拆成“、王”。一个6笔画的常用独体字尚且如此,笔画更多一些、构形更复杂的字,就更不用说了。 部件拆分呈现如此纷纭的情况,给教学汉字和处理汉字的授、受双方都带来了严重的不便;哪一种拆分是合理的,衡量起来也无据可依。这使大家认识到,在信息时代,部件的规范是汉字规范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如果不进行部件的规范,语言文字的规范必然要因而受到冲击。计算机编码中部件使用的混乱状况,必将使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准确度受到影响,进而妨碍国际交流,干扰基础教学。可以说,现代汉字部件的规范,已经刻不容缓。 要想进行现代汉字的部件规范,必须树立汉字构形规律性的思想。 在汉字构形是否存在规律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古汉字是表意文字系统,每个汉字的构形都是以来自词义的字意为依据的,是有字理可循的。现代汉字经过隶变、楷化阶段,并没有改变它的基本性质,大多数字形仍具有理据,少部分字形构字理据虽不太明显,但完全可以通过历史的溯源分析出来。其中极少部分汉字字形与意、源发生矛盾的,又可以放到构形系统中进行优化处理。共时平面上的汉字是具有内部的系统性的。汉字与汉字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联系,每个汉字在系统中具有自己的位置,受到前后左右相邻汉字的制约。所以,汉字构形的分析从个体看,有意义作为依据;从总体看,有系统中的前后左右关系加以制约,它是有客观规律的。部件的规 DOI:10.16412/https://www.doczj.com/doc/3a13283300.html, ki.1001-8476.1997.03.002

字理识字教学八法

字理识字教学八法 字理识字教学内容丰富,操作性强。为便于教师根据汉字不同的构形特点和造字方法采用相宜的教学方法,现归纳出八种字理识字教学的方法,简介如下。 1.图文并茂·形象法 象形,是最早的造字方法,它是用描摹事物形状的方法来造字,字形即为事物的图形。因此,象形字的教学应该根据字的特点来进行,即先出示字的原始图形,让学生观察,了解图形与字义的联系;再讲解由图到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然后综合分析图形、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字形、字义与字音的联系,其中应重点分析图形、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如“日”字的教学,先出示“日”字甲骨文形体⊙,像太阳形,○像圆形的太阳,里面的一点像太阳里的黑斑(有的说像太阳里的光);再讲解由⊙到日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演变为“口”,“·”拉长为“一”);然后综合分析图形、字形与字义的联系,让学生理解“日”字的构形原理。 图文并茂·形象法,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适用于象形字的教学。运用这种方法教学象形字,既有利于学生掌握象形字的形、义、音,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编制字谜·联想法 汉字的众多以及复杂的笔画和结构,给小学识字教学带来了困难。但应该看到,汉字的形体结构却为我们编制字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字谜是用暗示字义或描摹汉字形体特征的方法为谜面,以文字为谜底的一种谜语。它分为两种类型: ① 揭示汉字形体的字谜。如下述字例: 乖:乘人不备(拆字法)。 碍:砸左边,得右边(拆拼法)。 更:与人方便(反拼法)。 囱:窗下(特指法)。 妙:少女(拼字法)。 泵:水落石出(会意拼字法)。 ②揭示汉字形体、暗示汉字意义的字谜。如下述字例: 暗:站在两日旁,反而不见光。 泛:分开水太少,合拢水太多。 丸:本来圆又圆,原来是九点。 臭:因为自大一点,惹得人人讨厌。 崩:一对明月,毫不残缺。躲在山下,左右分裂。 辛:立着工作十个小时真辛苦。 制谜要求告诉我们,编制既通俗、形象、简短,又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益智性的字谜,让学生猜射,非常有助于学生掌握汉字的形体或意义,使识字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取得识记汉字和娱乐益智的双重功效。 3.动作示范·示意法 汉语单音节动词中,有很多是表示人体动作的。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词义做示范性的动作,让学生从中领会动词的意义,掌握动词的构形特点。如“睁”、“握”、“踮”三字的教学:张开两眼(动作)——睁(目字旁)。 五指收拢(动作)——握(提手旁)。 提起后跟,脚尖着地(动作)——踮(足字旁)。 动作示范·示意法,既可用于动词的词义教学和词形教学,又可用于动词的听写。它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动词的词义和使用,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形近比较·辨异法

《汉字的故事》教案教学内容

第二课《汉字的起源》教学设计(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视频展示,学生了解汉字起源与甲骨文,知道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特点; 2.了解汉字产生的原因,是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化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本节课,吸引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思考。 教学重难点: 甲骨文产生的原因,不是神话而是历史发展的结果;甲骨文的特点,和我们现在通用的汉字的不同;在学生心中形成甲骨文形象特征。 教学过程: 师:老师知道在以前的语文课和美术课中,你们对汉字已经有过一些了解,那谁知道在汉字没有出现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方法记事的呢? 生:结绳记事,(出示课件) 师:你知道这种记事方法是怎样使用的吗? 生:古人用长短不同,颜色有别的细绳,根据需要,在间隔不等的距离,打上不同形式的结。 师:你还知道哪些方法? 生:物语。(出示课件) 师:古人有很多方法来记事,除了结绳记事和物语外,还有刻木记事和画图记事,(出示课件)从“刻木”和“画图”的名称上你能想象出前人是怎样记事的? 生:刻木记事是每发生一件事就拿刀在木板上刻一道。画图记事是用画画的方法把发生的事情的记录下来。 师:现在让你用这些方法来记事,你会有什么感受? 生:结绳记事方法简单但不可靠,绳子的结打多了,事情多了会记不住。 刻木记事,只能起个提醒的作用,但不能对事情本身作记录。 画图记事,画一样东西太慢了。

师:为了能将事情清楚,准确记录下来,人类就开始尝试用更简捷,又能让所有人明白的符号来表达意思,这就是字。那汉字到底是谁创造的呢?(仓颉)谁能给大家讲一讲“仓颉造字”的故事。 生:学生讲述。 师:同学们讲得真不错!汉字是不是仓颉一个人造出来的呢? 生:汉字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造的,那么多汉字,靠一个人的智慧是完成不了的,很多人参与才能完成。 师:“仓颉造字”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不是史实,但它生动地描述了汉字是怎样产生的,那么汉字是怎样发展的呢? 师:刚才有同学提到甲骨文是王懿荣在吃药的时候发现的,“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最早的汉字,甲骨文上的汉字至今仍然有1200多个字活用到今天,老师收集了一些简单的甲骨文,请同学们认一认。(出示课件)从这里你知道最初的汉字是从什么演变来的?(图画) 师:大家看这个字,认识它吗?(马)把它侧着看像什么?(一匹马)这就是甲骨文的“马”字。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这个“马”字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出示课件)请看这分别是金文、小篆、隶书、和我们今天用的楷书的马字,从马字的演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生:汉字由复杂变得简单。 师:从马字的演变,我们可以发现,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从图画到到方块字,由繁到简的发展过程(出示课件)这个过程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在文字上的创造力。 (“仓颉造字”的故事和汉字的演变过程,给学生创设了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学生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师生在交流、述说、碰撞中不断生成“活资源”,使得教育内容更为广博。)

汉字六种构字法(终审稿)

汉字六种构字法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一、象形 《说文解字》:“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jié)诎(qu),日月是也。”根据实物的形 状,画出实物外形的特征。 象形是汉字造字之基础。汉字的造字从图画开始。指事、会意,形声都是在象形的基础上进 行变化的。 象形字在《说文解字》中有364个。如:日、月、车,牛、虎、犬、止、目、人、女、行、 贝、鼎、皿眉、高、夕,自,齿,瓜、羊、舟。 象形字多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很少。实物中有些形状难画,而有些抽象意义又画不出来,有 很大局限性,于是“指事”方法就产生了。 正面象形:大、目、自 侧面象形:女、马、人、虎、高 俯视象形:车、舟 仰视象形:日、月 特征象形:牛、羊、止 底面象形:燕、(逆) 二、指事 《说文解字》:“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看字的形状可以知道某种实物形状,再仔细观察指点的部分就知道字的含意了。 指事字,《说文解字》中收集了129字,如:上,下,中,亦(腋)、厷(肱)、 本、末、朱,寸、刃,甘,。

三、会意 《说文解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hui),武信是也。”将两个字合为一个字,呈现新的意义。会意造字比指事造字要广泛一些,《说文解字》中共收1167 个,比指事字多1038个。 会意字又分两类: 1、象形会意。 如秉、及、友、休、并、莫、斗、执、武、牧、看、饮、初、典、毓、依、安、北、 突。 2、象义会意。 如信、男、明、劣、尘、森 四、形声 《说文解字》:“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按事设形,再取谐声合成。特总是形旁表义,声旁标音,注入了音标的成分,给造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说文解字》收形声字7697个,占字的大多数。形声字是汉字从表意走向表音的突破。 1、形声字的形旁有提示字义的功能,帮助人们理解字义。如 草字头,与植物有关,如草、花 金字旁,与金属有关,如钢、铃 双人旁,与走路有关,如征、循、徐 2、形声字中有的声旁也有表意功能。如 暮、箕、授、擒、浅、钱、贱、笺

对外汉语教学汉字的方法和技巧

对外汉语教学汉字的方法和技巧对外汉语教学汉字的方法和技巧 1.抓住汉字本身的魅力教汉字 教师面对不同的汉字,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给学生演绎该汉字的形音义,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该抓住汉字本身的魅力教汉字,只 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确地了解汉字的字形特点和性质,从而为以后 进一步了解汉民族语言和思维文化打下基础。抓住汉字本身的魅力 进行汉字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1抓住字理教学 从汉字字形构成看,汉字的字形常常是对称的,合体字大都可以一分为二,分出两个一级部件。汉语的语素表意含蓄,而且同音语 素多。汉字的字形很好地解决了汉语语素的形音义结合问题,同音 字多,但字形可以区别意义。抓住汉字的字理教学,可以让学生真 正理解汉字的形音义关系以及汉字字形内部的构成密码,从而理解 汉语言的思维特点。这里说的字理,实际上包括形理、义理和音理。 比如"家"字,老师可以教学生从"宀"和"豕"这两个部件认识"家"的结构,可以向直接解释该字的意义及其读音"jiā",用这一办法, 学生当时能很快明白这个汉字的意思,但是隔一段时间,学生却可 能在写的时候将"豕"这个部件最后的两笔漏写,或者将"宀"的下面 写上"犬"或"犭",这说明学生对"家"这个汉字的字形还没有完全理解。如果老师将"宀"和"豕"分别拆开再让学生回忆:"宀"这个部件 一般跟房子有关,"豕"本来是个象形字,就是猪的形象,所以"家" 的字形是房子("宀")的屋顶下有一头猪("豕")的样子。学生此时就 会关心为什么要这样写?上古时代,人们常以家中圈养的猪的数量来 衡量家境是否殷实,所以"家"字的本义是家室、家庭,又指家族, 引申指住所,这些意思学生明白了,以后就不容易写错了。

字理教学工作总结

字理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字理教学总结 字理教学总结 钟山镇二小谭丽艳 二000年,我荣幸地成为学校字理识教学课题研究小组的一员。我所上的00 (2)班也成了字理教学实验班级,一转眼四年过去了,我带着丰收的喜悦,对这四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我是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喜欢接受和挑战新鲜事物,刚接到这个课题,我既感到新鲜又兴奋,俗话说:“不尝葡萄不知到葡萄是酸是甜,字理识字教学——这是汉字教学新的尝试。字理教学过程对我来说是一个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有关字理教学的书籍、杂志、网上资料,备有许多本字理教学工具书,如黄亢美老师出的《字理教学手册》等。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教学

素材,动手制作大量字理教学的辅助教具、课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效果很好的字理教学法,如图示法、点拨法、演示法、联想法、故事法、歌诀法、猜谜法等,我还知道字理教学要根据汉字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低年级以“字理识字”为主,中高年级逐渐过渡到“字理析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乐意接受并适应“字理教学法”很重要。因此,我从低年级就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比一比,圈一圈,画一画,想一想那些生字怎么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他们掌握了不少识字的方法后就该大胆地放手让他们去尝试。引一引峰回路转,放一放海阔天空嘛,教师只需点拨,学生要多说多思多练。 从实践的过程中看,学生还是很乐与接受这种新的识字方法的,而且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枯燥无味的汉字顿时

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学习汉字成了他们迫切的需要。每一次听写生字时,我都根据字理把要听的字描述一番,或变成一幅幅图、一个个小谜语、简短的小故事,学生立刻在脑子里出现学该生字时的印象,很快就把该生字再现并默写出来。实践证明,运用字理识字可大大减少错别字。每一学期我都让学生参加自治区出的字理识字检测题,成绩优异。我想,一位教师要在学生面前永具魅力,是与她的才识、层出不穷的新颖教学方法密不可分的,要想在学生面前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我得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是自来水”嘛!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我也不断地学习、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撰写字理教学论文、教案,与学生共同进步,而且经常代表地区、县教研室、学校上一些公开课、示范课,把这一好的教法在全县推广开来。 “字理识字”通过对汉字造字方法的分析,运用联想、直观等手段来把握汉

根据汉字构形理据进行识字教学

根据汉字构形理据进行识字教学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根据汉字的构形理据,进行识字教学,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阅读和写作的水平。因此,《小学语文修订大纲》把识字作为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识字教学是几千年来人们一直研究的话题。当前的识字教学流派多达二十多家,可谓流派分呈,方法各异。但是这些识字教学法并未注重研究汉字构形规律最明显的特点——形与义的关系,也就是汉字的构形理据。所谓汉字的构形理据,就是构成汉字的理论依据,即汉字的成因。只有对汉字进行构字理据的分析,从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着手进行识字教学,才能突破字形难点,达到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目的。 根据汉字的构形理据,进行识字教学 如今,中小学生的错别字问题十分严重,学生作文中没有错别字的很少。集中学生的错别字进行分析:从错字看,一种是增减笔画,如将“迎”写成“辶卯”;另一种是用错字根,如将“祝”写成“衤兄”。从别字看,一种是同音用别,如将“太阳”写成“太洋”;另一种是形近用别,如将“晴”写成“睛”等。学生为什么会写错别字呢?归根到底大多数是对汉字的音、形、义掌握不牢,https://www.doczj.com/doc/3a13283300.html,/不懂汉字的构形理据。如果在讲“祝”字时讲清“礻”与祭祀有关,有“衤”字旁的字与衣服有关,而“祝”的本义就是祈祷。学生了解了“衤”与“礻”的区别,就不会出现“衤兄”的误写了。 根据汉字的构形理据进行识字教学,从汉字本身表达的字理上分析字的音、形、义,能大大减少错别字的出现。 由于儿童的学习兴趣对识字效果起着支配作用,所以在挖掘汉字固有的因素上,还要让学生融入自己的再造想象,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进取探究的热情,使学习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记得牢固扎实。由此,根据汉字的构形理据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识字教学势在必行。几年来,笔者一直在探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经过较为漫长的一段实践研究之后,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1、演示法汉字中的独体字绝大多数是象形字。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图文、实物、动作等演示法来展示汉字的构形理据,从而准确地识记汉字。 (1)图文演示法图文演示法就是按照图形——古体汉字——楷体汉字的演变顺序,将汉字的演变过程演示给学生,让学生由具体的图画一步一步地过渡到抽象的汉字,把理解汉字字形的难度分解降低。如教“鸟”这个字。我先出示一张头上有彩色翎毛的小鸟的投影片,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出示鸟的象形字,使学生了解到“鸟”字是根据鸟的形状演变而来的。最后出示楷体“鸟”字,并对其进行分析(翎毛、鸟头、眼睛、身子、尾巴、爪),在理解了字义的基础上强化了字形。学完“鸟”字,我把“鸟”的一点擦去,问:“如果鸟没有了眼睛会怎样?”“什么也看不见。”“对,眼前就会乌黑一片。‘鸟’字去掉点就是‘乌黑’的‘乌’字。”“乌鸦全身羽毛乌黑,连眼睛也看不出来了,所以‘乌鸦’的‘乌’字与‘乌黑’的‘乌’是同一个字。”这样既学习了“鸟”,https://www.doczj.com/doc/3a13283300.html,/article/又认识了“乌”,并形义结合地区分了“鸟”与“乌”这两个易混淆的形近字。 (2)实物演示法实物演示法就是在教学中,按照汉字的构形理据恰当运用实物演示,使学生获得生动鲜明的印象,轻松愉快地掌握汉字。如教“笔”字时,先出示一支毛笔,让学生观察毛笔的上面是什么做的,下面是什么做的。让学生通过观察主动探究,最终明确掌握“笔”字上面是竹字头,因为笔的上面是竹子做的,下面是动物的毛做的,所以是“毛”字。从而使学生把字的音、形、义较好地整合在一起,牢固地掌握这个字。 (3)动作演示法动作演示法就是利用身体语言来帮助记忆字形,达到掌握汉字的目的。

汉字的六种构造方式

汉字的六种构造方式 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写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像的部份。 形声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会意 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转注 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这些字有著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假借 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借作“自己”的“自”。

汉字六种构字法

一、象形 《说文解字》: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ji 0诎(qu ),日月是也。”根据实物 的形状,画出实物外形的特征。 象形是汉字造字之基础。汉字的造字从图画开始。指事、会意,形声都是在象形的基础上进行变化的。象形字在《说文解字》中有364个。^口:日、月、车,牛、虎、犬、止、目、人、女、 行、贝、鼎、皿眉、高、夕,自,齿,瓜、羊、舟。 象形字多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很少。实物中有些形状难画,而有些抽象意义又画不出 来,有很大局限性,于是指事”方法就产生了。 正面象形:大、目、自 才0自 侧面象形:女、马、人、虎、高 俯视象形:车、舟

仰视象形:日、月 特征象形:牛、羊、止 底面象形:燕、(逆)

、指事 《说文解字》: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看字的形状可以知道某种实物形状,再仔细观察指点的部分就知道字的含意了。 指事字,《说文解字》中收集了129字口:上,下,中,亦(腋)、厷(肱)、本、 末、朱,寸、刃,甘,。

也 三、会意 《说文解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hui ),武信是也。"将两个字合为 一个字,呈现新的意义。会意造字比指事造字要广泛一些,《说文解字》中共收1167个, 比指事字多1038个。 会意字又分两类: 1、象形会意。 如秉、及、友、休、并、莫、斗、执、武、牧、看、饮、初、典、毓、依、安、北、 突。

2、象义会意。 如信、男、明、劣、尘、森 四、形声 《说文解字》: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按事设形,再取谐声合成。特总是形旁表义,声旁标音,注入了音标的成分,给造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说文解字》收形声字7697个,占字的大多数。形声字是汉字从表意走向表音的突破。 1、形声字的形旁有提示字义的功能,帮助人们理解字义。如 草字头,与植物有关,如草、花 金字旁,与金属有关,如钢、铃 双人旁,与走路有关,如征、循、徐 2、形声字中有的声旁也有表意功能。如 暮、箕、授、擒、浅、钱、贱、笺 3、形旁在字的形体中的位置不一样。如 形在上:茅、空、简 形在下:基、恐、筑 形在左:路、松、结、理 形在右:救、钦、锦形在内:辩、闻、嬴形在外:衷、园、匮 形在右下:倏、腾、形在左下:颖、疆、裁

字理识字教学的几种方法

字理识字教学的几种方法 众所周知,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小学生只有认识、掌握了一定量的汉字,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写作,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因此,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小学生识字效率也成了广大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种字理识字教学方法。 一、图文并茂,形象法 象形,是最早的汉字造字方法,它是用描摹事物形状的方法来造字。因此,象形字的教学应该根据字的特点来进行,即先出示字的原始图形,分析图形与字义的联系;再讲解由图到字的演变过程,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然后综合分析图形、字形与字义三者之间的联系。如“日”字教学,先出示“日”字的甲骨文形体,像太阳的圆形,里面的一点象太阳里的黑斑;再讲解由“⊙”到“日”的演变过程,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演变拉长为“一”,然后综合分析图形、字形、字义三者之间的联系。学生理解了“日”字的形义联系,便会掌握“日”字的构形原理。 图文并茂,形象法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既有助于学生了解汉字据形知义的特点,掌握象形字的形、义、音,又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编制字谜,联想法 汉字繁难的笔画、复杂的结构给小学识字教学带来了困难,但应该看到,汉字的形体结构却为我们编制字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字谜是以用暗示字义或描摹汉字形体特征的方法为谜面,以文字为谜底的一种谜语。它分为两类型: (1)揭示汉字形体的字谜。告:一口咬掉牛尾巴。俄:先人后己。乃:后起之秀(特指法)。更:与人方便。今:用心读书(反拼法)。碍:砸左边,得右边(拆拼法)。券:拳头对刀(移位拼字法)。翠:刘邦闻之喜,刘备闻之悲(会意拼字法)。 (2)揭示汉字形体、暗示汉字意义的字谜。泛:分开水太少,合拢水太多。臭:因为自大一点,惹得人人讨厌。 三、动作示范,示意法 汉语单音节动词中,有很多是表示人体动作的。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做示范动作,让学生从中领会动词的意义,掌握动词的构形特点。如睁、握字的教学: 张开两眼——睁(目字旁)

汉字学知识和汉字教学理论知识

作为汉字教学课的教师,应该具备相关的汉字学知识和汉字教学理论知识,而不是会写汉字的人都可以来教汉字,因为教留学生学汉字需要科学有效的方法,如果教师对汉字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没有掌握,对汉字教学的理论知识缺乏了解,恐怕无法胜任汉字教学的重任。具体地说,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相关的知识呢? 1.汉字的性质、历史和现状 教师首先应该对汉字的性质、历史和现状有所了解,当然,这里并不等同于要求每位从事汉字教学的教师都要去钻研专门的汉字学,我们需要做的是了解关于汉字性质的一些主要说法,比如,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汉字的字形结构是有规律的,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许多汉字本身就可以充当汉语中的词,而且许多汉字的构词能力非常强,等等。 教师对汉字的历史和现状也应有所了解,比如,最早的成体系的成熟的文字是甲骨文,从我们能看到的最古的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到今天,汉字已经有了约3300年的历史了。 对于汉字的现状,教师至少要知道现代汉字的字量有多少。古代《千字文》(1000个常用字)、《三字经》(1248个常用字)、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收录9353个汉字)、清代的《文字蒙求》(2044个常用字)等书都是古代重视汉字教学及字量研究的产物。1928年,教育家陈鹤琴从六类语料库55万多个字符中总结出4261个常用字符,收在《语体文应用字汇》(1928年)中。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1988年公布《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录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将3500个汉字分为一级常用字2500个,二级常用字1000个,这两级字表几乎能覆盖我们平时的新闻、广播、报纸、读物等的用字。中国的小学五、六年级可以学完一级字表的2500个汉字,初中一年级能学完另外的1000字。 与汉字的字量有关的,还要知道通用字和常用字两个概念,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2004)中说:"根据频度和使用度,现代汉字分为通用字、常用字和罕用字三类。通用字就是书写现代汉语一般要用到的字,也是出版印刷、辞书编撰、信息处理等的用字。""常用字顾名思义就是经常要用到的字,也就是频度和使用度高的字。常用字主要是识字教学用字。" 2.汉字书体的演变 来中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了解到汉字书法的独特美和艺术美,从中,他们能感受到不同汉字书体的外观,不少对汉字书法感兴趣的学生,还会问教师关于汉字不同书体的问题。教师对汉字书体的演变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即使不能做到对每一种书体的特点、历史时期、在汉字学上的地位了如指掌,至少对汉字书体演变的脉络要清晰。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几个大的阶段,在楷书时代,同时还有行书和草书。 教师对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的特点应该知晓。到了汉代,隶书成了正式的书体,现在,我们将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篆书所发生的变化称为"隶变"。隶变反映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