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连江县黄岐镇简介

连江县黄岐镇简介

连江县黄岐镇简介

黄岐古名黄崎,又称凤岐。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位于县东北黄岐半岛中段南部,与马祖列岛一水相连隔海相望。镇驻地黄岐,海拔10米,距县城58公里。唐代属永福乡崇德里,宋为崇德下里(后为崇德一里)。元代后改称二十六都直到清末。民国初属第八区。民国24年(1935年)编查保甲设黄岐、长沙2个联保,属第三区署。民国29年首设黄岐镇。民国33年后苔北琇乡并入改称黄苔镇。新中国成立初属第六区。1950年6月划为第八区,暂由七区(筱埕)代管。1952年4月正式设区,改为第九区。1955年底改称黄岐区。1958

年撤区设乡,同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1979年4月析为安凯、苔菉、黄岐3个公社。1984年6月撤社建乡,同年11月改为镇建制。

黄岐镇为沿海丘陵地区,全镇陆域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83亩,林地面积11122亩,南北两侧海岸线长达21公里,半岛南北两面岛礁棋布,港湾众多,海域广阔,海产丰富,尤以大黄鱼名闻遐迩。镇内公路里程31公里,镇区离省城福州99公里。全镇人口25042人,其中畲族近300人,辖有7个行政村和4个街道,分别为海建街、海英街、海丰街、海新街、长沙村、古石村、大建村、赤澳村、赤才村、后仑村、大古村。居民世代以海为田。黄岐湾是省内著名渔港。但历史上这里常受倭寇和海盗劫掠,明代海禁,清初迁界,渔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抗日战争时期,两度沦陷,各村遍遭日军轰炸杀掠,人民流离失所。新中国成立后,海洋捕捞恢复很快,1957年海带南移成功,海水养殖业迅速发展。但因地处海防前线,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制约。1979年后,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两岸关系逐渐缓和,国家加强对海岛建设支援,使水、电、路、通讯、码头、港口等基础设施日渐改善,发展速度加快。盛产大黄鱼、石斑鱼、带鱼、鲍鱼、鳗鱼等30多种鱼类,以及海带、贻贝、扇贝、牡蛎、蟹等海产品。目前,全镇拥有大小生产船只700多艘,其中150马力以上船只329艘,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从事渔业生产的渔民达7000多人,基本上形成了集海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船舶修造、商贸、旅游五大户业于一体的经济格局。2007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54245万元,年增长14.4%,其中工业总产值67110万元,年增长20.6%,农业总产值87135万元,年增长10.0%;固定资产投资达5500万元;水产品产量75950吨,年增长3%。农民人均纯收入6150元。

黄岐镇还是黄岐半岛六个乡镇工业农业品的集散地,客流量大,商业贸易比较发达,仅镇区就有商业网点500多家,被福州市列为全市“20个商贸旺镇”之一。同时,随着两岸局势逐步缓和,两岸渔民接触频繁,进而发展民间小额易交往,马祖列岛军民食用的副食品有80%靠黄岐“马祖贩”供应。为发挥近马临台的独特对台优势,进一步拓宽对台经贸合作领域,2007年根据国家海关总署和省政府签订的加快“海西” 建设合作备忘录,海关总署同意在黄岐港对台小额贸易点设立海关监管组,依托马尾海关进行登记。2008年3月份已开通黄岐对台小额贸易点对台进出口双向贸易业务。

改革开放后,两岸停止了军事对峙,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目前,黄岐的水、电、交通、通讯、服务等设施齐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防波堤内建有千吨级码头;建设了国家一级渔港,港内水域面积62万平方米,低潮位时大部分水深3-7米,停靠1000多艘轮船;围海造地7.5万平方米,解决了全镇生产、生活用地问题。在此基础上,投入亿元资金在围海地块上建起了一座包括住宅和商贸区的“黄岐新城”。同时,先后为镇区周边的六个村铺设了水泥路,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建成了对台专业码头、加油站等专门设施。2003年10月,经国家农业部批准,在原来黄岐国家一级渔港的基础上建设黄岐国家中心渔港,工程总投资5700多万元,计划在500米防波堤基础上延伸200米,填海造地16万平方米,建设15个码头泊位。目前工程正在建设中。海水养殖和捕捞业一直是黄岐镇的支柱产业,远洋捕捞业、近内海轻型作业、海水养殖业等产业发展良好,目前有海带、牡蛎、贻贝、鲍鱼、石斑鱼等高优品种养殖。全镇鲍鱼养殖共投入资金达到2.7亿元,形成了集岸上育苗基地、工厂化养殖与海上挂养结合,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目前鲍鱼养殖场达41家,2007年鲍鱼养殖达11500万粒。同时,我镇充分发挥海产品量多质优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运输业,进一步延伸海洋产业链。水产品加工、船舶修造、海运业已成为我镇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战备时期遗留下的众多军事设施以及海滨独特的风光,独具魅力,发展海滨旅游前景看好。拥有雄伟壮观的东鼓岛(又名镇海石)、塔山礁、招手岩、情侣岩。由于优越的地理

位置,黄岐港自古以来就是南北著名的商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遗留下众多极具考古价值的人文景观,现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元代古城堡、烽火台,明代"观音阁"、尚书府,清代妈祖宫等。因其介于闽东、闽中两处渔场之间,黄岐海鲜种类繁多,独具风味。此外,黄岐的特色还体现在"对台"上,黄岐与马祖两地渊源流长,一个称为"里山",另一个称为"外山",两地间距离不过8000米,是大陆地区距离马祖最近的地方,如逢晴天,南竿、北竿等马祖列岛尽收眼底,素有"肉眼观马祖"的说法,历史上,两岸同属于连江县管辖。与我镇仅一水之隔的马祖列岛,主要有南竿、北竿、高登3个大岛屿及一些小岛屿组成。岛上有南竿天后宫、北竿桥仔码头、莒光东莒灯塔、东引闽王庙等名胜古迹;遇到好天气,凭着肉眼就能看到岛上交通公路以及来往车辆;借助高倍望远镜,还能看到蒋介石用柳体正楷写的“枕戈待旦”四个大字,这些景色、古迹,在两岸统一之前,是其他海滨旅游点、风景区所无法领略、观赏到的,是黄岐旅游点三大特色之一。还有两大特色就是上菜馆吃海鲜、进市场购鱼货。客人在黄岐不仅能品尝到本地独特的海珍品,而且还能在集贸市场里购买到体现黄岐风味的鱼丸、鱼面等海产品,还能在台胞购物中心商店里购买到台湾生产的日常用品以及金门、马祖特酿的名酒------金门高、马祖高。过去,这里是全国重点海防前哨,属于"军事禁地",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逐步缓和,黄岐洋溢着两岸民间交流交往的浓厚气息,许多战备产物也以面世,如四通八达的掩体坑道、深藏不露的大型炮台,以及构造巧妙的对台"海峡之声"广播站遗址、错落有致的部队营房,无不告诉人们那段难忘的历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